• 136.50 KB
  • 2021-06-05 发布

【语文】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与代沟 ‎①关于年轻一代和年长一代在行为方式、生活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差异、对立和冲突,即所谓代沟问题,二战后它就引起了文化人类学家的注意。杰弗里·戈若在1948年出版的《美国人:一项国民研究》中就曾讨论过代际脱节现象,但对“代沟”问题作了最具说服力的阐释的却是米德1970年出版的《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 ‎②《文化与承诺》出版于欧美60年代青年运动刚刚退潮之际。米德提出,纷呈于当今世界的代与代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既不能归咎于两代人在社会地位和政治观念方面的差异,更不能归咎于两代人在生物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差异,而首先导源于文化传递方面的差异。从文化传递的方式出发,米德将整个人类文化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这三种文化模式是米德创设其代沟思想的理论基石。‎ ‎③前喻文化,即老年文化,其特点是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这是一切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在传统社会中,由于发展十分缓慢,经验就有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经验丰富的老者自然就成了整个社会公认的行为楷模。在这种以前喻方式为特征的文化传递过程中,年长一代传喻给年轻一代的不仅是基本的生存技能,还包括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公认的生活方式和简拙的是非观念。这种前喻型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排除了变革的可能,当然也就排除了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生活予以反叛的可能,因此,在前喻文化中是不存在代沟现象的。‎ ‎④并喻文化,是一种过渡性质的文化,它肇始于前喻文化崩溃之际,比如移民运动、科学发展、战争失败等原因。由于先前文化的中断,前辈无法再向晚辈提供符合新的环境和时代要求的全新的行为模式,晚辈就只能以在新的环境中捷足先登的同伴为自己仿效的楷模,这就产生了文化传递的并喻方式。在并喻文化中,年长一代不能继续引导青年前行,导致代表新与旧两种生活方式的两代人之间爆发矛盾与冲突,但这种“代沟”现象从全球范围来看还只是局部性的。‎ ‎⑤‎ 通过对前喻文化和并喻文化的描述,米德创设了她的后喻文化或曰青年亚文化理论。她指出,由于二战以来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人类开始将自己熟知的世界抛在身后,生活于一个完全陌生的新时代中。这一情形和当年开拓新大陆的移民们的经历颇有相似之处。所不同的只是,如果说那些新大陆的开拓者经历的是空间迁徙的话,那么人们今天经历的则是时间迁徙;如果说开拓新大陆的移民只占人类人口的一小部分,那么,今天经历时间迁徙的则是整整一代人。在时代剧变面前,由老一代不敢舍旧和新一代唯恐失新的矛盾所酿就的两代人之间的对立与冲突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而要解决代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日益落伍的年长一代就必须向代表未来的年轻一代学习。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代能像今天的年轻一代经历这样根本的变化,同样也没有任何一代能像他们这样“了解、经历和吸收在他们眼前发生的如此迅猛的社会变革”,这就使得年轻一代的文化具有引导社会前行的作用。‎ ‎⑥米德所论述的这种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学习的现象这几年也开始在我国出现。我们将这种和“嗷嗷林鸟,反哺于子”的生物现象十分相似的文化现象称为“文化反哺”,并且认为这种在疾速的文化变迁时代所发生的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现象具有某种普遍性。‎ ‎(选自周晓虹主编的《现代西方社会心理学流派》,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杰弗里·戈若对二战后美国社会出现的代际脱节现象已经有所探讨,但并未给出最令人信服的阐释。‎ B.在米德看来,当今世界年长一代与年轻一代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首先是由文化传递方面的差异导致的。‎ C.传统社会都有老年文化,这种文化既有利于传统的延续,也导致在根本上阻碍社会变革的消极影响。‎ D.就是因为今天的年轻一代经历着前所未有根本性变化,所以年轻一代的文化具有引导社会前行的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从具体解释代沟概念的内涵入手,介绍自杰弗里到米德关于代沟问题研究的历史沿革,重点肯定米德对代沟问题作了最具说服力的阐释。‎ B.第②段意在推介米德《文化与承诺》中关于代沟理论的内容,首先说明米德研究代沟问题的社会背景,然后介绍了米德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基石。‎ C.第③④⑤段论述与第②段论述内容是总分关系,这三段先后阐释了文化传递方式中前喻、并喻与后喻三种文化类型,并深入分析了它们与代沟的关系。‎ D.第⑥段承接上文第⑤段论述,进一步指出与生物现象十分相似的“文化反哺”现象开始在我国出现,并分析了出现这现象的社会根源和必然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下两代人即使在社会地位和政治观念方面出现差异,也不会引发两代人之间的矛盾。‎ B.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中一定不会出现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生活方式的挑战。‎ C.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和毛泽东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都产生于后喻文化。‎ D.少将张召忠退休后通过新媒体平台与年轻人打成一片,这对解决代沟问题有借鉴价值。‎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港珠澳大桥拉近的并非只是港珠澳三地的距离,更关乎珠三角九市和港澳两地的互联,关乎国际级湾区的梦想。它所改善的绝不仅仅是交通,还将为缩小珠三角地区城市间的经济差距,以及粤、港、澳的经济差距,乃至于为三地的经济结构改善提供更多想象空间。除港、澳之外,最大受益者当然是珠江西岸三市(珠海、中山和江门)。从数据上来说,珠海、中山、江门乃至于澳门的GDP规模都要比东岸的深圳、香港,乃至于东莞相差一大截。这一经济圈又因为直线交通距离的大大缩短,进而可辐射更为落后的粤西地区,乃至云、贵、川三省份。‎ 在港珠澳大桥之后,还有在建的深中通道、虎门二桥,它们带给珠江东西岸的是互联互通,还有源源不断的商机。这些都是看得见的变化。‎ 还有看不见的变化。港珠澳大桥面对内地靠右行驶,港澳靠左行驶的差异,以立交桥的技术手段巧妙切换,解决了这一制度难题,本身就是一种制度创新。这种制度创新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来说,鉴于港、澳两地与内地的制度差异,港珠澳大桥的通车也将为粤港澳三地未来更多的制度创新提供镜鉴。‎ ‎(摘编自《港珠澳大桥开通,跨越“伶仃”向融合》,《新京报》2018年10月23日)‎ 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投资组合方案 ‎(资料来源于《解析世界最大桥隧结合工程——港珠澳大桥》,中国公路网2014年6月24日)‎ 材料三:‎ 据拉美社10月23日报道,港珠澳大桥23日正式开通,创下最长跨海大桥的新世界纪录,它也是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经济实现一体化的一座新的里程碑。这一计划的目标是建设可持续的开放式发展模式。‎ 港珠澳大桥是迄今为止中国政府最具雄心的项目之一,也是现代建筑工程史上的一大奇迹。‎ 珠澳大桥对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产生积极影响。中国希望通过这一计划,进一步向全世界敞开大门,密切与世界各大洲的交流往来。‎ 这项基础设施工程的主体工程全长约29.6公里,其中22.9公里为桥梁,另外还包括约6.7公里的水下隧道以及两座人工岛。该隧道位于水下46米,是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 港珠澳大桥始建于2009年,此项工程总共使用了约108万立方米的混凝土。在建设过程中运用的高新技术为大桥120年的设计使用寿命提供了有力保障。大桥可抗16级台风、8级地震及30万吨巨轮撞击。‎ ‎(摘编自《港珠澳大桥成中国“亮丽名片”》,《参考消息》2018年10月24日)‎ 材料四:‎ 外界特别关注港珠澳大桥,其实就是因为一个字——“难”。工程体量之巨大,建设条件之复杂,是以往世界同类工程所不曾遇到的。‎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先生介绍道,港珠澳大桥有三个难点,其中一个难点便是这是一个外海沉管隧道。在港珠澳大桥之前,全中国的沉管隧道工程加起来不到4公里,而且,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外海环境下建沉管隧道,可以说是从零开始从零跨越。‎ 如果外海沉管有挑战,那么最终一节的接头合龙就是这个挑战最困难的部分,一百多年来也没有找到特别好的方法,最后还是中国工程师经过4年的研究和攻关找到了办法。‎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是我国建设的第一座外海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理沉管隧道,在建设过程中,林鸣和他的团队对沉管的设计、生产和安装技术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 中国工程师也用这份优秀的作品向世人证明,我们能做到的,很多事情我们可以做到!‎ ‎(摘编自赵嘉伟、常红《港珠澳大桥倒隧工程总工程师:外媒眼中的“新七大奇迹”》,‎ 人民网国际频道2017年10月9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港珠澳大桥是一座沟通的桥梁,拉近的并不只是港珠澳三地的空间距离,更会融通珠三角九市和港澳两地的互联,助力国际级湾区梦想的实现。‎ B.珠海、中山、江门乃至于澳门的GDP规模都要比东岸的深圳、香港,乃至于东莞相差一大截。大桥的建成,港、澳及珠江西岸三市定有受益。‎ C.港珠澳大桥展现了中国政府的雄心,创下最长跨海大桥的新世界纪录,也是港珠澳三地经济实现一体化的新里程碑,建设了可持续的开放式发展模式。‎ D.港珠澳大桥工程体量非常巨大,建设条件极其复杂,是以往世界同类工程所没有遇到的。只是因为这一个“难”字,所以才引来外界各方关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港珠澳大桥带来的变化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显性的如改善交通,缩小经济差距:隐性的如解决了内地与港澳通行方向不一的制度难题,这本身是一种制度创新。‎ B.港球澳大桥基础设施工程的主体工程全长约29.6公里,其中22.9公里为桥梁,另外还包括约6.7公里的水下隧道以及两座人工岛。大桥主要由中央政府投资建设。‎ C.港珠澳大桥可抗16级台风、8级地震及30万吨巨轮搏击,在建设过程中运用的外海沉管隧道技术等高新技术为大桥120年的设计使用寿命提供了有力保障。‎ D.一百多年来难以解决的外海沉管最终一节的按头合龙难题被中国工程师攻克。中国工程师用过硬的技术和港珠澳大桥这样优秀的作品向世人证明了中国的实力。‎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港珠澳大桥的价值。(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北平陷落 老舍 ‎ 天很热,而全国的人心都凉了,北平陷落!‎ ‎ 李四爷立在槐荫下,声音凄惨地对大家说:“预备下一块白布吧!万一非挂旗不可,到时候用胭脂涂个红球就行!”说完话,他蹲在了地上,呆呆的看着一条绿槐虫儿。‎ ‎ 拉车的小崔,赤着背出来进去的乱晃。今天没法出车,而家里没有一粒米。晃了几次,他凑到李老夫妇的跟前:“四奶奶!您还得行行好哇!”李四爷没有抬头,还看着地上的绿虫儿。李四妈,不像平日那么哇啦哇啦的,用低微的声音回答:“待一会儿,我给你送二斤杂合面儿去!”“那敢情好!我这儿谢谢四奶奶啦!”小崔的声音也不很高。剃头匠孙七今天铺子都没开市,他在家中喝了两盅闷酒,脸红扑扑的走出来。借着点酒力,他想发发牢骚:“我恨日本鬼子!我等着,他们敢进咱们的小羊圈,我教他们知道我孙七的厉害!”六号没有人出来。小文夫妇照例现在该吊嗓子,可是没敢出声。刘师傅在屋里用力地擦自己的一把单刀。‎ ‎ 头上已没有了飞机,城外已没有了炮声,一切静寂。只有响晴的天上似乎有一点什么波动,随人的脉搏轻跳,跳出一些金的星,白的光。亡国的晴寂!‎ ‎ 瑞宣,胖胖的,长得很像父亲。不论他穿着什么衣服,他的样子老是那么自然,大雅。这个文文雅雅的态度,在祁家是独一份儿。在他心境不好的时候,他像一片春阴,教谁也能放心不会有什么狂风暴雨。在他快活的时候,他也只有微笑,好像是笑他自己为什么要快活的样子。‎ ‎ ‎ ‎ 他很用功,对中国与欧西的文艺都有相当的认识。可惜他没机会,或财力,去到外国求深造。当下过雪后,他一定去上北海,爬到小白塔上,去看西山的雪峰。那白而远的山峰把他的思想引到极远极远的地方去。赶到不得已的由塔上下来,他的心便由高山与野海收回来,而想到他对家庭与学校的责任。他没法卸去自己的人世间的责任而跑到理想的世界里去。于是,他顺手儿在路上给祖父与小顺儿买些点心,像个贤孙慈父那样婆婆妈妈的!好吧,既不能远走高飞,便回家招老小一笑吧!他的无可如何的笑纹又摆在他冻红了的脸上。‎ ‎ 今天,瑞宣失去了平日的沉静,也不想去掩饰。出了屋门,他仰头看看天,天是那么晴朗美丽,他知道自己还是在北平的青天底下。一低头,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眼前黑了一小会儿——天还是那么晴蓝,而北平已不是中国人的了!他赶紧走回屋里去。今天,北平亡了,该怎么办?他能甩手一走吗?不能!不能!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作亡国奴,他不能受!不能受!‎ ‎ 他想起文天祥,史可法,和许多许多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想起杜甫在流离中的诗歌。‎ ‎ 老二还在屋中收听广播——日本人的广播。‎ ‎ 老三在院中把脚跳起多高:“老二,你要不把它关上,我就用石头砸碎了它!”‎ ‎ 瑞宣一声没出的把老三拉到自己的屋中来。‎ ‎ 哥儿俩对愣了好大半天,都想说话,而不知从何处说起。‎ ‎ 屋里,院中,到处,都没有声响。天是那么晴,阳光是那么亮,可是整个的大城——九门紧闭——像晴光下的古墓!忽然的,远处有些声音,像从山上往下轱辘石头。‎ ‎ “敌人的坦克车,在街上示威!”老三的嘴角上有点为阻拦嘴唇颤动的惨笑。‎ ‎ 老大又听了听。“对!坦克车!辆数很多!哼!”他咬住了嘴唇。‎ ‎ 最爱和平的中国的最爱和平的北平,带着它的由历代的智慧与心血而建成的湖山,宫殿,坛社,寺宇,宅园,楼阁与九条彩龙的影壁,带着它的合抱的古柏,倒垂的翠柳,白玉石的桥梁,与四季的花草,带着它的最轻脆的语言,温美的礼貌,诚实的交易,徐缓的脚步,与唱给宫廷听的歌剧……不为什么,不为什么,突然地被飞机与坦克强奸着它的天空与柏油路!‎ ‎ “我得走!大哥!不能在这里作亡国奴!”‎ ‎ “啊?”瑞宣的心还跟着坦克的声音往前走。‎ ‎ “我得走!”瑞全重了一句。‎ ‎ “走?上哪儿?”‎ ‎ 坦克的声音稍微小了一点。‎ ‎ “上哪儿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阳旗下活着!”‎ ‎ “我怎么走?难道叫这一家老小都……”‎ ‎ “太可惜了!你看,大哥,数一数,咱们国内像你这样受过高等教育,又有些本事的人,可有多少?”‎ ‎ “我没办法!”老大又叹了口气,“只好你去尽忠,我来尽孝了!”‎ ‎ 瑞全小声地说:“大哥!你要是这样,教我怎好走开呢?”‎ ‎ 瑞宣用手背把泪抹去。“你走你的,老三!要记住,永远记住,你家的老大并不是个没出息的人……”他的嗓子里噎了几下,不能说下去。‎ ‎ (选自《四世同堂》,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第二、三段写北平陷落时小羊圈胡同中各类人的反应,表现了人们低落、惶恐、害怕等情绪,真实、生动。‎ B.小说中的瑞宣性格温和、软弱,但责任心强,为了家庭忍辱负重;面对北平陷落,他内心痛苦、矛盾,无所适从。‎ C.“最爱和平的中国……”一段运用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既传达作者对北平的无限深情,也表达作者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是他们让北平无辜受难。‎ D.小说语言有明显的“京味儿”特色,如“绿槐虫儿”“杂合面儿”“那敢情好”等,都带有北京独特的地域腔调。‎ ‎8.文中多次写到晴空、阳光,请分析文中划线句子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 ‎ ‎ ‎9.小说中作者写了祁瑞宣由“笑”到“泪”的变化,请根据小说内容,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6分)‎ ‎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元忠,赵郡柏人人也。初,元忠以母老多患,乃专心医药,研习积年,遂善于方技。性仁恕,见有疾者,不问贵贱,皆为救疗。家素富实,其家人在乡,多有举贷求利,元忠每焚契免责。乡人甚敬重之。魏孝明时,盗贼蜂起,清河有五百人西戍,还经南赵郡,以路梗共投元忠。奉绢千匹,元忠唯受一匹,杀五羊以食之,遣奴为导,曰:“若逢贼,但道李元忠遣送。”奴如其言,贼皆舍避。 永安初,就拜南赵郡太守。值洛阳倾覆,庄帝幽崩,元忠弃官还家,潜图义举。会高祖率众东出,便自往奉迎。乘露车,载素筝浊酒以见高祖,因进从横之策,备陈诚款,深见嘉纳 ‎。时刺史尔朱羽生阻兵据州,元忠先聚众于西山,仍与大军相合,擒斩羽生。即令行殷州事。高祖每于宴席论叙旧事,因抚掌欣笑。后以微谴失官。时朝廷离贰,义旗多见猜阻。斛斯椿等以元忠淡于荣利,又不以世事经怀,故不在嫌嫉之地。寻兼中书令。 天平四年,除使持节、光州刺史。时州境灾俭,人皆菜色,元忠表求赈贷,俟秋征收。被报,听用万石。元忠以为万石给人,计一家不过升斗而已,徒有虚名,不救其弊,遂出十五万石以赈之。事讫表陈,朝廷嘉而不责。兴和末,拜侍中。‎ 元忠虽居要任,初不以物务干怀,唯以声酒自娱,大率常醉。家事大小,了不关心。园庭之内,罗种果药,亲朋寻诣,必留连宴赏。每挟弹携壶,敖游里闬,遇会饮酌,萧然自得。武定元年除东徐州刺史固辞不拜孙腾司马子如尝共诣元忠见其坐树下拥被对壶庭室芜旷谓二公曰不意今日披藜藿也。因呼妻出,衣不曳地。二公相顾叹息而去,大饷米绢衣服,元忠受而散之。三年,复以本官领卫尉卿。其年卒于位,年六十,谥曰敬惠。 (选自《北齐书·李元忠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武定元年/除东徐州刺史/固辞不拜/孙腾司马子如尝共诣元忠/见其坐树下/拥被对壶/庭室芜旷/谓二公曰/不意今日披藜藿也 B.武定元年/除东徐州刺史固辞/不拜孙腾/司马子如尝共诣/元忠见其坐树下/拥被对壶/庭室芜旷/谓二公曰/不意今日披藜藿也 C.武定元年/除东徐州刺史固辞/不拜孙腾司马子如/尝共诣元忠/见其坐树下/拥被对壶/庭室芜旷/谓二公曰/不意今日披藜藿也 ‎ D.武定元年/除东徐州刺史/固辞不拜孙腾/司马子如尝共诣/元忠见其坐树下/拥被对壶/庭室芜旷/谓二公曰/不意今日披藜藿也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方技又叫“方伎”,指医卜星相各种技术;文中的意思指医药及养生之类的技术。‎ B.“车”指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露车”指没有车盖、车帷的比较简陋的车。 C.古代使臣奉命出行要执符节以为凭证,故称出使为“持节”;使持节,一种官职。 D.藜藿是两种野菜的名称,古人一般把自家比较好的饭菜说成藜藿,是自谦的说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元忠仁爱宽厚,治疗有病乡亲。李元忠因母亲年老多病,就专心学习医药方面的知识,后来只要看到有病的人,不论这个人高低贵贱,他都为他们治疗。 B.李元忠重义轻利,仗义豪爽。在盗贼蜂起的年代,大批壮士前来投奔他。他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一点礼物,还热情款待了他们,并派仆人给他们带路 ‎。 C.李元忠不慕虚荣,做事实事求是。光州遭灾,担任刺史的李元忠上书请求赈灾,朝廷准许发放一万石粮食,李元忠不图虚名,最终发放十五万石,后受到朝廷的嘉奖。 D.李元忠不事家产,爱好饮酒作乐。李元忠虽身处要职,但不把物质利益放在心上,以音乐、饮酒自娱,致使庭院荒芜、室内空旷,妻子也穿着不曳地的短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家素富实,其家人在乡,多有举贷求利,元忠每焚契免责。(5分) ‎ ‎(2)乘露车,载素筝浊酒以见高祖,因进从横之策,备陈诚款,深见嘉纳。(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平山堂 王安石 城北横冈走翠虬,一堂高视两三州。‎ 淮岑日对朱栏出,江岫云齐碧瓦浮。‎ 墟落耕桑公恺悌,杯觞谈笑客风流。‎ 不知岘首登临处,壮观当年有此不?‎ ‎【注】平山堂:在今扬州西北蜀冈上,为欧阳修做扬州知州时所建。恺悌:和乐平易。‎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平山堂建造在形如虬龙的山岗上,登堂就可以眺望江南,景色一览无余。‎ B.欧阳修为政期间的和乐平易之风,在他的名作《醉翁亭记》中也有表达。‎ C.尾联通过“岘首”和“平山堂”的对比,间接赞赏建堂者的眼光和魄力。‎ D.本诗语言含蓄,写景与叙事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15.诗人如何表现平山堂的“壮观”?请结合颔联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两句,阐释了学与思的关系。 ‎ ‎(2)《庄子·逍遥游》中先评价了列子的御风而行,接着指出“______,______”,才能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真正做到无所凭借。‎ ‎(3)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周围环境,从侧面衬托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作家写作时,到底应不应该听读者的?诚然,写作时坚持自己的想法,是创作的基本前提。如果一个作家在创作上_________,又怎能指望他产出佳作呢?坚持自己的想法,必然要求作家不为读者所左右。但是,不为读者所左右,并非不考虑读者,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心里装着读者,_________读者的呼声,应是永远的追求。‎ 现实中,有的作家为了彰显自己的博学,把文章写得_________,无形中给读者设置了阅读障碍,这便是不考虑读者的感受,心里没装着读者的一个表现。即使因为不可避免的原因,写出来的作品不能明白如话,作家也要随时注意文字的平实晓畅,尽可能让读者能读懂,也爱读。‎ 其实,作家不是全能的,( ),他们的“利喙”能让作品成长得更健康更茁壮。读者有不同的背景,他们是街头小贩,对市场对人情的体察与了解,恐怕连细腻的小说家也无法准确捕捉;他们是历史爱好者,有_________历史细节的火眼金睛;他们是普通的市民,对自己所在城市的感受与理解,也许令本地写作者都为之汗颜……总之,既心中装着读者,又坚守创作的初衷,经由作品作者才有可能与读者达至高山流水。‎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毫无主见 倾听 佶屈聱牙 鉴别 ‎ B.优柔寡断 聆听 讳莫如深 鉴赏 ‎ C.优柔寡断 倾听 讳莫如深 鉴别 ‎ D.毫无主见 聆听 佶屈聱牙 鉴赏 ‎ ‎18.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无论下了再多功夫,笔下难免仍有错讹疏漏之处,而最好的“啄木鸟”就是读者 B.读者才是最好的啄木鸟,尽管下了再多功夫,笔下难免仍有错讹疏漏之处 C.即便下了再多功夫,笔下难免仍有错讹疏漏之处,而读者就是最好的“啄木鸟”‎ D.读者才是最好的啄木鸟,不论下了再多功夫,笔下难免仍有错讹疏漏之处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既心中装着读者,又坚守创作的初衷,经由作品作者才有可能与读者达至高山流水。‎ B. 既坚守创作的初衷,又心中装着读者,作者才有可能经由作品与读者达至高山流水之境。‎ C.既坚守创作的初衷,又心中装着读者,作者才有可能经由作品与读者达至高山流水。‎ D. 既心中装着读者,又坚守创作的初衷,经由作品作者才有可能与读者达至高山流水之境。‎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书法的色彩简之又简,以黑白为主,① 。黑是墨色,白是宣纸的底色,那少许的红,则是充满着意味的那一方小小印章。恰是这极简单的色彩组合,② 。这种美,美在简约,美在布局。白的纸、黑的字、红的印,如何摆布,怎样组合,是书法对美的追求。色彩和布局之外,③ 。笔的抑扬顿挫,墨的浓淡干湿,落在纸上,每一笔都有不一样的韵味。书法之美,最受推崇的还是线条…….书法的气质便是在色彩、布局、笔墨、线条中展现。 21.某中学高三年级部将举行高考备考动员大会。以下是某班班委会代表同学向全体家长发出的邀请函。其中有一处格式不妥,一处词语运用不简明,三处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修改。(5分)‎ ‎ 邀 请 函 尊敬的各位家长:‎ 我校高三年级部将于2019年9月5日早8时在体育馆举行高考备考动员大会,我们谨代表班级全体同学诚邀各位家长莅临。高考,意味着成长;高考,意味着蜕变。在这个非常重要的时刻,您的到场实属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届时我们还将惠赠礼物一份。请您拨冗出席,对此我们敬谢不敏。‎ ‎2019年9月1日 某班班委会 格式不妥的一处是:‎ ‎(1) 改为 ‎ 词语运用不简明的一处是:‎ ‎(2) 改为 ‎ 词语运用不得体的三处是:‎ ‎(3) 改为 ‎ ‎(4) 改为 ‎ ‎(5) 改为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有一位邮差,长年奔波在乡村的道路上,日复一日地将忧伤悲喜送到村民的家中。从邮局到村庄的这条道路,十分荒凉,触目所及,唯有飞扬的尘土。这位邮差已经在这条路上奔波了近二十年,一想到自己还要在这条无花无树的路上踩着脚踏车度过他的人生时,他的心情就低落到了极点。 ‎ 有一天当他经过一个花店时,心里一动,走进去买了一包花种子,从第二天开始,他把这些种子撒在了自己每天都要来往的路上。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他不断地撒下种子,没多久,荒凉的道路两旁,竟开起了许多美丽的小花;一年四季,季季繁花。‎ 读了这则材料你可能有自己的感悟,你也可能有类似的经历。请你根据自己的感悟或经历写一篇文章。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D【解析】因果关系不全面,原因有两个,另一个是:同样也没有任何一代能像他们这样“了解、经历和吸收在他们眼前发生的如此迅猛的社会变革”。‎ ‎2.D【解析】“并分析了出现这现象的社会根源和必然性”属于无中生有。‎ ‎3.D【解析】A“当今世界的代与代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既不能归咎于两代人在社会地位和政治观念方面的差异”,并不意味着后者不会引发前者。B绝对化。根据“前喻文化,即老年文化,其特点是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这是一切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中的“主要”“基本”,在“桃花源”中可以有例外。C都产生于并喻文化。‎ ‎4.C【解析】C项“建设了可持续的开放式发展模式”未然变已然。‎ ‎5.B【解析】B项混淆是非。由材料二的图表可知,三地注资157.3亿,其余资金贷款筹措。‎ ‎6.①改善交通,拉近了港珠澳三地的距离。②将为缩小珠三角地区城市间的经济差距,以及粤、港、澳的经济差距,乃至于为三地的经济结构改善提供更多想象空间。扩大经济圈,辐射更为落后的粤西地区,乃至云、贵、川三省份。③港珠澳大桥的通车将为粤港澳三地未来更多的制度创新提供镜鉴。④港珠澳大桥对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⑤工程建设过程中,生产和安装的一系列创新技术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每点得1分,答5点得6分;如果答案全部从材料一 提炼,最多给4分)‎ ‎7.B【解析】“瑞宣性格温和、软弱”不当,从文中可以看出“温和”,但看不出“软弱”。‎ ‎8.①“跳出一些金的星,白的光”处渲染了北平陷落后的死寂;②“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眼前黑了一小会儿”写出人物在北平陷落时的痛苦;③“天是那么晴,阳光是那么亮”处与下文日寇坦克在街上耀武扬威形成巨大反差,暗含对日寇侵略的恨。(每处分析2分。)‎ ‎9.示例:①他的“笑”体现出他温和的性格与面对人生窘境时隐忍的态度;②他的“泪”体现出他面对更加严峻的家国命运时的无奈与悲伤;③从“笑”到“泪”的变化体现了他作为传统中国文人正直、善良、隐忍的秉性,面临忠孝不能两全的人生困境时内心的无奈与伤痛。(每点2分)‎ ‎10.A ‎11.D ‎12.C ‎13.(1)李元忠的家里平时富裕殷实,他的家人在乡里,大多有借贷给人而谋求利息(的做法),李元忠常常焚烧契约,免掉他人债务。(关键词:素、举贷、每、责)‎ ‎(2)(李元忠)乘坐着没有帷盖的车,载着素筝和浊酒来拜见高祖,趁机(向高祖)进献合纵连横的策略,全面表达赤诚恳切之心,深受赞美和采纳。(关键词:因、从横、陈、见)‎ ‎14.D【解析】本诗主要表达对平山堂壮观景象的赞叹,以及对欧阳修的敬佩之情,并没有表达归隐之情。‎ ‎15.①站在高堂上可以看到淮岑(小而高的山)上的太阳对着朱栏冉冉升起,江岫(有洞穴的山)上的云烟与平山堂的碧瓦一起升腾浮动,写出平山堂的视野开阔。 ‎ ‎②运用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碧瓦动态之美,突出平山堂景观的壮丽。‎ ‎③通过朱栏、白云、碧瓦等景物色彩的组合,描绘平山堂景象的绚丽。‎ ‎16.(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7.A ‎18.C ‎19.B ‎20.① 再加上一点红 ②造就了书法的独特之美 ‎③书法更注重的是笔墨 ‎21.格式不妥的一处是:‎ ‎(1) 落款时间在上,署名在下 改为 署名在上,时间在下 ‎ 词语运用不简明的一处是:‎ ‎(2) 实属是 改为 是 ‎ 词语运用不得体的三处是:‎ ‎(3) 莅临 改为 参加 ‎ ‎(4) 惠赠 改为 赠送 ‎ ‎(5) 敬谢不敏 改为 深表谢意 ‎ ‎22.【立意分析】‎ 对材料含意的把握,必须从整体上感知,不能只截取片段或词句忽视前因后果。‎ ‎①从事件因果关系角度分析:‎ 良好的环境可以营造好的心态,创造美好(幸福、快乐)人生。‎ 播种美(快乐、希望、幸福等)收获美(快乐、希望、幸福等)。“播种”这一行为是心情(境)发生变化的转折点,正因为邮差的播种才能收获繁花。注意这里的播种与收获的事物必须是正面的能对人生起积极导向作用的,而且“播种”不能等同于付出,限定了面向群体性,在广大的范围内发挥广泛的作用。‎ ‎②从因素的对照关系角度分析:‎ 人生境遇不顺时(荒凉——心情低落),要以积极的心态去改造生活、美化生活(播种野花——心情快乐)。常常听到不少人抱怨这,抱怨那,同情之余,总觉得他(她)的人生光抱怨不行,消极等待不行,必须以积极的心态去设法改变这种种窘况。邮差孤独寂寞的走在荒路上近二十年,虽曾经心情低落,但他没有一味消沉,还是积极主动地去寻求改变当前境况的途径,播种野花就是一种积极的心态,结果收获的是惬意的人生,工作、生活不再单调乏味。‎ ‎③从因素的比喻意义角度分析:‎ 荒凉的路可比喻为:人生路上的逆境,包括挫折、困难、迷惑、苦闷、孤独等一切不顺。‎ 花种子可比喻为:希望(梦想)、快乐、理想(信念)、乐观等一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由此,可立意为:携着希望(快乐、理想等)走好人生之路,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走出人生的困境。‎ ‎【辩证思考】‎ 主旨的深层把握要力求从辩证角度分析,注意分析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确立二元关系:‎ ‎①环境(逆境与顺境、好的环境与坏的环境)与人生,侧重点在对待逆境的态度(邮差面对枯燥乏味的生活时的态度)以及顺境的积极影响上(季季繁花对邮差心境及其今后工作生活的积极影响)。如果从环境对人的客观影响上理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应强调人的主观积极作用。‎ ‎②心态与人生(心境与人生),侧重点在好的心态对人生(生活)的积极作用上。‎ ‎③改造生活与改变人生,侧重点在积极主动改造生活,对人生(生活)的积极意义上。心动与行动,侧重点在心动(有改变境遇的欲望,机遇到来之时)要马上行动,采取措施上。‎ ‎【立意误区】‎ ‎①断章取义,片面理解。‎ 只看到“不断地撒下种子……开出了许多美的小花”‎ 的结果,没有分析其原因,揭示其深意,立意角度从“积累”、“量变到质变”、“注重点滴”、“坚持”等入手不当。‎ ‎②只看表层,不求深入。‎ 有人认为,邮差走了二十多年的辛苦路,心情是越来越差,直到后来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亲自去做,才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于是,立意为凡事必须亲身实践,不能空想。材料并没有反映空想的问题,邮差只是起初没有找到改变境况的方法和途径,其实一直在寻求如何去做,偶然的机会经过花店时,有了灵感,问题也解决了。‎ ‎③不能驾驭材料内涵,抓不住中心词,理解偏颇。‎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情况:得与失、正确看待事物价值、奉献的人生最美、换个角度想问题、平凡的道路不凡的人生、认识自己、感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用心去做、要善于发现美等等。以上立意都脱离了中心,或架空材料无中生有,或理解不到位表述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