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3.00 KB
  • 2021-06-05 发布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语文试题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东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科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 儒家思想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一向不缺答案。但无论是“仁”“和”还是“中庸”,都仅仅部分地反映了儒家的思想观念;综合起来,只有“责任”,才是儒家思想的内核,尽管孔孟等人并未作此 概括。以“责任”意识为根本指针的儒家思想,拒绝道家那种“高大上”式的玄远,拒绝墨家“草根”式 的琐屑,拒绝法家“狱吏”式的苛细,人性化地满足了社会的需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人性化是 其最显著的特征。‎ 儒家对”人”(而不是“神”)有着极高的定位:“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 气也。”这种把人看作“天地之心、五行之端(首)”的观点,决定了儒家的“人生”设计十分严肃——至 少要对得起“人”在天地间的这种地位。然而人性是复杂的,就其本能而言,人总是倾向于膨胀私欲、挤 占他人权利空间。若不加以约束,必然导致冲突,引发社会危机。为避免这种情况,儒家认为,在刑法等 硬性制度之外,还需要一套软制度,来教化人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不忘对他人对社会尽责。他们把这套“文 化”(文明的教化)的软制度归纳为“礼”。刑法与“礼”,是社会治理的左右手。‎ 关于“礼”,大部分典籍散佚了,现存的《礼记》,是对古典“礼仪”的解释,可谓“礼”的冰山一 角。《礼记》说圣人“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首要的是为了将人与“能言”的猩猩鹦鹉区别开来—— 发扬人的社会性、抑制人的动物性,确保人的言行像个人而非禽兽,是“礼”的底线。由《礼记》等书可 知,“礼”的规矩是非常详备的。规范人的言行,教导人们该干什么、该怎么干,“礼”本质上是一份责 任清单。在儒家看来,习“礼”,最重要的是通过“修身”,完善自我,弄清自己的角色,并从自己的角 色出发,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恰当地为人处事。‎ 对己对人对社会“尽责任”这种活法,不是儒家凭空设计出来的,是孔子“述而不作”,从“先 王”“先贤”那里梳理出来的。那些“先王”“先贤”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楷模”,是“责任” 意识的绝佳体现。尧、舜协和万邦天下为公,被孔子视为不可超越的标杆。大禹治水,非常辛苦,其实他 完全可以弄条“方舟”,只给自己喜欢的人发船票,一走了之。孔子对大禹也“无间然”,没什么可批评 的了,因为他尽了作为君主的那份责任。‎ 用两个字来概括儒家思想,是“责任”;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家”。不爱家的人,很难说他能爱 ‎ 国。长期以来,自西方流入的形形色色的“解放”,严重破坏了人们的家庭观念。魏晋时期,儒家思想被 抛弃,信仰大厦崩塌,导致了三百年战乱。今天,我们已经拥有了更强大的思想武器——唯物辩证法,但 儒家思想的合理内核、围绕它形成的责任文化与家国情怀,依然是现实社会重要的支点和动能。‎ ‎(摘编自荆培运《儒家思想的本质是“责任”》)‎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关于儒家思想的本质问题,答案有“仁”“和”“中庸”等,但综合看来其内核应是“责任”。‎ B. 儒家对“人”有着极高的定位,与这高定位匹配的是儒家对待“人生”设计的严肃态度。‎ C. 儒家认为,刑法对人的私欲的约束,不如“礼”的约束力大,所以儒家特别强调“礼”的教化作用。‎ D. 现存的能供我们研究儒家“礼”的资料并不多,《礼记》一书至少能让我们知晓“礼”的底线。‎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基于人的本能私欲这个前提,探讨儒家的“礼”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B. 文章第三段指出要遵从人的社会性和动物性这两种属性,要从这二者出发来“尽责”。‎ C. 文章运用了例证法,以“尧”“舜”“大禹”为例,揭示了儒家思想的本质的来源。‎ D. 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层层深入地阐述了作者对儒家思想本质的全新见解。‎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因为它具有其他的思想都没有的人性化特征。‎ B. 儒家的“礼”的规矩十分详备,除了“先王”“先贤”外再无人能达到“礼”的要求。‎ C. 文中用一个字即“家”来概括儒家思想的本质,实际上是对“责任”的进一步补充。‎ D. 无论是个人修身,还是国家治理,儒家的“责任”思想具有不可或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仔细对照原文和选项,重点是注意选项的表述和原文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C项“刑法对人的私欲的约束,不如‘礼’的约束力大”说法错误,文中说“刑法与礼,是社会治理的左右手”文中认为二者是不同的方法,并没有力度大小的区别。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要遵从人的社会性和动物性这两种属性”有误,文中强调的是人应具有社会性。“要从这二者出发来‘尽责’”错,文中说是“并从自己的角 色出发,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恰当地为人处事”。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选项A项,“其它的思想都没有”,于文无据。选项B项,“除了‘先王’‘先贤’外再无人能达到礼的要求”有误,在儒家看来,一般人只要尽到自己的角色相应的责任就能达到了儒家的要求。选项C项,“是对‘责任’的进一步补充”有误。用“家”是从另一个角度来概括儒家思想的本质,不是“补充”。故选D。‎ ‎【点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智慧交通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我国高度重视智慧交通的发展,交通运输部近年来提出了要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基础设施两个体系,也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而智慧交通成为其重要手段,扛起了引领交通现代化的大旗。‎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各种交通问题凸现。发展智慧交通可保障交通安全、缓解拥堵难题、减少交通事故,还可提高车辆及道路的运营效率,促进节能减排。‎ ‎(摘编自王贝贝《“十三五”中国智慧交通发展趋势判断》‎ 材料二:‎ ‎【注】分数越高代表频率越高,满分为5分。‎ ‎(数据来源于“艾媒咨询”)‎ 材料三:目前,我国城市智慧交通普遍缺少顶层设计,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智慧交通框架体系。同时,随着各地交通系统规模扩大,设备故障点也呈几何级数增长,运营维护单位忙于应付设备故障,维修成本过高。另外,以现在的技术手段,人、各类交通工具在时间、空间上留下的痕迹信息都会被采集到,但这些数据汇聚起来,并不一定产生有价值或者价值高的信息,也消耗了大量的存储空间资源。‎ 当前对智慧交通信息安全问题重视不足。在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的各个环节中,都可能存在信息泄露、伪造、网络攻击等安全问题。‎ 智慧交通的建设运营需要各部门群策群力,但现状是各部门都有其各自的业务系统,难以协调一致;我国智慧交通系统项目的建设先于行业统一标准的推出,许多地区的智慧交通系统自成体系,标准互不统一。‎ 目前很多中小城市的智慧交通仍然是比较低层次的操作,还没有“大交通”的概念,当下所谓的智慧交通其实只是管控。而各地还或多或少地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现象,影响了系统运行效率,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维护和再建设成本。‎ ‎(摘编自姜秀明《浅析智慧交通的未来》‎ 材料四: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智慧交通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既可识别车辆特征、交通违法行为等信息,也可实现平面二维的展示,让城市交通参与者变得透明,从而实现了“所见即所现”。通过仿真试验寻求现实交通问题的最优解,获取交通设计方案的评价,为交通规划和整改提供决策辅助。‎ 我们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收集起来的人和交通数据,通过AR实景指挥作战系统将其深化应用。系统将所有交通资源和信息集约在一张实景地图上,实现道路交通从“治”理到“智”理的转变。‎ 不过,智慧交通在做好自身行业的同时,还需要横向的延伸,与智慧城市的各行业如智慧医疗、智慧安防、智慧环保等做到相互服务,避免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 ‎(摘编自赵锦祥《智慧交通在智慧城市的深入应用与发展趋势》)‎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我国交通运输全面改革的征途中,智慧交通发挥的作用无疑会十分巨大,它会带来我国交通现代化一系列的变化。‎ B. 从材料二中2018年的调查数据来分析,网民们在短途出行中所选择的各类交通方式的频率相差不大,其中轻轨的使用频率最低。‎ C. 通过技术手段采集人、各类交通工具所留下的痕迹信息没多大价值,还消耗了大量的存储空间资源,因此,保存它们,实际意义不大。‎ D. 人工智能、大数据对智慧交通的应用很重要,如实现“所见即所现”平面二维的展示图景就需依靠人工智能来完成。‎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之所以对智慧交通的建设十分重视,是因为智慧交通可解决许多交通问题,也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 B. 从材料二中的调查数据来看,2018年中国网民在长途出行中最喜欢选择高铁、动车,而选择轮船的频率最低。‎ C.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在进行智慧交通的建设,但很多地方对智慧交通的理念理解不够,执行起来都是低层次的操作。‎ D. 向智慧城市各行业进行延伸,从而相互服务,避免信启、孤岛或重复建设,是做好智慧交通自身行业的前提条件。‎ ‎6. 阅读下面材料,谈谈日本的做法对解决我国智慧交通存在的问题有何启示。‎ 日本从1991年12月开始智能交通系统标准的全面制定工作,此后组建了由多个部门参加的全国统一智慧交通系统开发组织,致力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和利用;协调学术部门、产业部门等机构相互配合。1996年7月,日本制定了《推进智能交通系统总体构想》,把智慧交通系统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近年来,日本立足“大交通”理念,以先进控制系统为中心,对其交通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管理。‎ ‎【答案】4. C 5. D ‎ ‎6. ①对智慧交通进行顶层设计,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智慧交通框架体系。②协调各部门机构,制定统一的标准,实施信息共享。③立足“大交通”理念,实施新交通管理系统,运用先进控制系统,进行全面管理。‎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项,“通过技术手段采集人、各类交通工具所留下的痕迹信息没多大价值”说法绝对,材料三中说“以现在的技术手段……这些数据汇聚起来,并不一定产生有价值或者价值高的信息”;另外“保存它们,实际意义不大”分析错误,根据材料四中“利用大数术分析收集起来的人和交通数据”和“将其深化应用”的信息可以看出,只要处理得当,收集的这些信息还是有作用的,保存它们并非“实际意义不大”。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D项,根据材料四中“智慧交通在做好自身行业的同时,还需要横向的延伸”的信息可知,“智慧交通的自身建设”与“智慧交向智慧城市的各行业进行延伸”是同时进行的两件事情,两者是并列关系,后者并不是前者的前提条件。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谈谈日本的做法对解决我国智慧交通存在的问题有何启示”,如结合材料三“我国城市智慧交通普遍缺少顶层设计,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智慧交通框架体系”分析,很容易知道提升措施为对其进行顶层设计,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智慧交通框架体系。从“智慧交通的建设运营要各部门群策群力,但现状是各部门都有其各自的业务系统,难以协调一致”可知,各部门要群策群力,协调一致。由“我国智慧交通系统项目的建设先于行业统一标准的推出,许多地区的智慧交通系统自成体系,标准互不统一”可知,要建立统一的标准。从“目前很多中小城市的智慧交通还是比较低层次的操作,还没有‘大交通’的概念,当下所谓的智交通其实只是管控”分析,我们要立足“大交通”理念,进行全面管理。从材料四“我们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收集起来的人和交通数据,通过AR实景指挥作战系统将其深化应用。系将所有交通资源和信息集约在一张实景地图上,实现道路交通从‘治’理到‘智’理的转变”分析可知,要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交通的实际运用。从“不过,智慧交通在做好自身行业的同时,还需要横向的延伸,与智慧城市的各行业如智慧医疗、智慧安防、智慧环保等做到相互服务,避免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分析可知,我们要做到信息共享,确保信息安全。结合“日本立足‘大交通’理念,以先进控制系统为中心,对其交通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管理”分析,立足“大交通”理念,运用先进控制系统,进行全面管理。‎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高速公路上的森林 ‎[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 寒冷有千百种形式、千百种方法在世界上移动:在海上像一群狂奔的马,在乡村像一窝猛扑的蝗虫,在城市则像一把利刃截断道路,从缝里钻入没有暖气的家中。那天晚上,马可瓦多家用尽了最后的千柴,裹着大衣的全家人,看着暖炉中逐渐黯淡的小木炭,每一次呼吸,就从他们嘴里升起云雾,再没有人说话,云雾代替他们发言:太太吐出长长的云雾仿佛在叹气,小孩们好像专心一意地吹着肥皂泡泡,而马可瓦多则一停一顿地朝着空中喷着云雾好像喷发转瞬即逝的智慧火花 最后马可瓦多决定了 ‎“我去找柴火,说不定能找到。”他在夹克和衬衫间塞进了四五张报纸,以作为御寒的盔甲,在大衣下藏了一把齿锯,在家人充满希望的目光的跟随下,深夜走出门,每走一步就发出纸的响声,而锯子也不时从他大衣里冒出。到市区里找柴火,说得倒好!马可瓦多直向央在两条马路中间的一小片公园走去。空无一人,马可瓦多一面研究光秃秃的树干,一面想着家人正牙齿打颤地等着他 小米开尔哆嗦着牙齿,读一本从学校图书室借回来的童话,书里头说的是一个木匠的小孩带着斧头去森林里砍柴。“这才是要去的地方。”小米开尔说,“森林!那里就会有木柴了!”他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连从远处看的经验也没有。‎ 说到做到,眼兄弟们组织起来:一个人带斧头,一个人带钩子,一个人带绳子。跟妈妈说再见后就开始寻找森林。‎ 走在路灯照得通亮的城市,除了房子以外看不到别的:什么森林,连影子也没有。也遇到过几个行人,但是不敢问哪儿有森林。他们走到最后,城里的房子都不见了,而马路变成了高速公路。‎ 小孩就在高速公路旁看到了森林:一片茂密而奇形怪状的树林淹没了一望无际的平原。它们有极细极细的树千,或直或斜;当汽车经过,车灯照亮时,发现这些扁平而宽阔的树叶有着最奇怪的样子和颜色。树枝的形状是牙青、脸、乳酪、手、剃刀、瓶子、母牛和轮胎,遍布的树叶是字母。‎ ‎“万岁!”小米开尔说,“这就是森林!”‎ 弟弟们则着迷地看着从奇异轮廓中露头的月亮:“真美……”‎ 小米开尔赶紧提醒他们来这儿的目的:柴火。于是他们砍倒一株黄色迎春花外形的杨树,劈成碎片后带回家。‎ 当马可瓦多带着少得可怜的潮湿树枝回家时,发现暖炉是点燃的。‎ ‎“你们在哪里拿的?”他惊异地指着剩下的广告招牌。因为是夹板,柴火烧得很快。‎ ‎“森林里!”小孩说。‎ ‎“什么森林?”‎ 在高速公路上,密密麻麻的!”‎ 既然这么简单,而且也的确不错。要新的柴火,还是学小孩的方法比较好。马可瓦多又带着锯子出门,朝高速公路走去。‎ 公路警察阿斯托弗有点近视,当他骑着摩托车做夜间巡逻时应该是要戴眼镜的;但他谁也没说,怕因此影响他的前途。‎ 那个晚上,接到通知说高速公路上有一群野孩子在拆广告招牌,警察阿斯托弗便骑车去巡查。‎ 高速公路旁怪模怪样地张牙舞爪的树木陪着他转动,大近视眼的阿斯托弗细细察看。在摩托车灯的照明下,撞见一个大野孩子攀爬在一块招牌上。阿斯托弗刹住车:“喂!你在上面干什么,马上给我跳下来!”那个人动也不动,向他吐舌头。阿斯托弗靠近一看,那是一块乳酪广告,画了一个胖小孩在舔舌头。“当然,当然。”阿斯托弗说,并快速离开 过了一会儿,在一块巨大招牌的阴影中,照到一张惊骇的脸。“站住!别想跑!”但没有人跑:那是一张痛苦的面像,因为有一只脚长满了鸡眼。“哦对不起。”阿斯托弗说完后就溜烟跑掉了。‎ 治偏头痛药片的广告画的是一个巨大的人头,因痛楚用手遮着眼睛。阿斯托弗经过,照到攀爬在上方正想用锯子切下一块的马可瓦多。因强光而眼花,马可瓦多蜷缩着静止不动,抓住大头上的耳朵,锯子则已经切到额头中央。‎ 阿斯托弗好好研究过后说:“喔,对,斯达巴药片!这个广告做得好!新发现!那个带着锯子的倒霉鬼说明偏头痛会把人的脑袋切成两半!我一下就看懂了!”然后很满意地离开了 四周那么安静而寒冷。马可瓦多松了一口气,在不太舒适的支架上重新整位置,继续他的工作。在月光清亮的天空中,锯子切割木头低沉的嘠嘠声远远传送开来。‎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马可瓦多一家人在寒冷中呼出的气息像各种云雾,既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形象特点,也是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反映沉重的生活,是“含泪的笑”。‎ B. 小孩们在高速公路旁看到了森林,并看到树枝的形状像牙膏、脸、乳酪等,遍布的树叶是字母,表明孩子们极富想象力和他们的天真可爱。‎ C.‎ ‎ “马可瓦多蜷缩着静止不动,抓住大头上的耳朵,锯子则已经切到额头中央。”这幅滑稽的画面既有对马可瓦多的同情,也有对他自私行为的讽刺。‎ D. “马可瓦多松了一口气”“锯子切割木头低沉的嘎嘎声远远传送开来”这两处描写,表现了马可瓦多躲过警察巡查后轻松喜悦的心情。‎ ‎8. 小说开头和结尾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有人说,这篇小说在荒诞中藏着真实。请从“荒诞”和“真实”两个角度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7. A 8. ① 开头的环境描写写出了天气的严寒,为马可瓦多一家设置了极度窘迫的生存环境。 ② 开头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为下文马可瓦多和小米开尔兄弟出门找柴取暖的情节做了铺垫。 ③ 结尾通过描写环境的安静和寒冷,衬托了马可瓦多内心的孤独和凄凉。④ 首尾都描写了环境的寒冷,突出了以马可瓦多为代表的底层人窘迫的社会处境,/表达了对他们艰辛生活和不幸命运的同情。 ‎ ‎9. 荒诞 : ① 情节荒诞 。如小米开尔误把广告招牌当做森林,(马可瓦多知道了小米开尔拆的是广告牌还要学习小米开尔的做法,)警察阿斯托弗把广告牌上的假人当成真人、把锯广告牌的马可瓦多当成假人等情节,都是违背现实的,带有明显的荒诞性。 ②笔法荒诞 。小说情节是对现实生活的夸张变形。如现实生活中,城市里不可能没有树木,上学的小孩也不可能没有见过树木,而作品却把小米开尔写成连树和广告牌都分不清,是对现实生活进行夸张变形的荒诞笔法。 ‎ 真实:① 塑造的人物真实 。马可瓦多和家人都是当时社会生活中底层人物的代表,真实可信。 ②情节设计符合逻辑,具有艺术真实性。如介绍小米开尔“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连从远处看的经验也没有”,使后面他把广告牌当成树林的情节显得合理可信;叙述阿斯托弗的近视以及他不戴眼镜的原因,为下文阿斯托弗没看见蜷缩着的马可瓦多这一情节的展开埋下伏笔。 ③ 反映的社会生活(社会情况)真实 。底层百姓在极度严寒和窘迫中,往衣服里塞报纸御寒、砍柴取暖,都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B项,“表明孩子们极富想象力和他们的天真可爱”不当,这样写是为了照应上文“他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C项,‎ ‎“也有对他自私行为的讽刺”不当。作品对马可瓦多是同情的态度,没有讽刺。D项,“表现了……轻松喜悦的心情”不当。“马可瓦多松了一口气”表现的是马可瓦多躲过警察巡查后的“庆幸”心情,“锯子切割木头低沉的嘎嘎声远远传送开来”也不能表达“轻松喜悦的心情”。故本题选A项。‎ ‎8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开头和结尾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答题时首先找到句子,然后结合句子在文中的位置从“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心理”“暗示人物的命运和文章的主旨”的角度作答,此题句子在文章的小说开头和结尾,开头“寒冷有千百种形式、千百种方法在世界上移动:在海上像一群狂奔的马,在乡村像一窝猛扑的蝗虫,在城市则像一把利刃截断道路,从缝里钻入没有暖气的家中”写出天气的严寒,为马可瓦多一家设置了极度窘迫的生存环境;从结构看,“寒冷”为下文马可瓦多和小米开尔兄弟出门找柴取暖的情节做了铺垫,推动了情节发展;结尾“四周那么安静而寒冷” 描写环境的安静和寒冷,从人物的角度衬托了马可瓦多内心的孤独和凄凉;综合看;首尾都描写了环境的寒冷,首尾照应,突出了以马可瓦多为代表的底层人窘迫的社会处境,表达了对他们艰辛生活和不幸命运的同情的主旨。‎ ‎9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有人说,这篇小说在荒诞中藏着真实。请从‘荒诞’和‘真实’两个角度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此题考核探究作品情节的能力。这要要阅读全文,从“荒诞”和“真实”两个角度探究作品的风格,题干中给出具体的答题方向,作答时提出“荒诞”和“真实”的表现然后列举文中的具体例子分析即可,如情节荒诞,然后列举文中的具体内容,小米开尔误把广告招牌当做森林,警察阿斯托弗把广告牌上的假人当成真人、把锯广告牌的马可瓦多当成假人等情节,都是违背现实的,带有明显的荒诞性。 其它同理。‎ ‎【点睛】此题考核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其作用首先从本身分析,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同时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然后从其它的要素分析,从人物的角度是暗示人物的心理和人物的命运,从情节的角度是推进情节的发展,从主旨的角度是暗示文章的主旨,或是升华主旨。另外环境描写在文章的不同位置,其作用也各不相同。‎ 二、古代诗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仲鸿,字子正,果之南充人。淳熙二年进士第。李昌图总蜀赋,辟籴买官,奇其才,曰:“吾董饷积年,惟得一士。”昌图召入,首荐之,擢四川制置司干办公事。叙州董蛮犯犍为境,宪将合兵讨之。仲鸿请行。诘其衅端,以州负马直也,乃使人谕蛮曰:“归俘则还马直,不然大兵至矣。”蛮听命,仲鸿受其降而归。知中江县,总领杨辅檄置幕下。时关外营田凡万四千顷,亩仅输七升。仲鸿建议,请以兵之当汰者授之田,存赤籍,迟以数年,汰者众,耕者多,则横敛一切之赋可次第以减。辅然之。赵汝愚在枢密,谓仲鸿直谅多闻,访以蜀中利病。光宗以疾久不朝重华宫,仲鸿遗汝愚书,曰:“大臣事君之道,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既不死,曷不去?”汝愚既拜右丞相,以仲鸿久游其门,辟嫌不用。初,汝愚之定策也,知阁 韩侂冑颇有劳,望节钺,汝愚不与。‎ 侂冑方居中用事,恚甚。汝愚迹已危。汝愚以淮东、西总赋积弊,奏遣仲鸿核实。仲鸿曰:“丞相之势 已孤,不忧此而顾忧彼耶?”改监登闻鼓院以行。监察御史胡纮希侂胄意,诬汝愚久蓄邪心,谓朝士中有推其宗派,指仲鸿也。初欲直书仲鸿名同台张孝伯见之曰书其名则窜矣凡阿附宰相本冀官爵此人沉埋六院且二年心迹可察卒不书其名吴曦叛,宣抚司幕官薛绂访仲鸿于果山,仲鸿对之泣,指案上一编书示绂曰:“开禧丁卯正月游某死。”谓家人曰:“曦逼吾死,即填其日。”宣抚使程松巳大弃其师遁。松至,仲鸿谓绂 曰:“宣威[注]肯留,则吾以积奉二万缗犒兵,护宣威之成都。”松不顾而去。未几,曦诛。乞休致。卒,年七十八。‎ ‎[注]宣威:指程松。‎ ‎(选自《宋史•游仲鸿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初/欲直书仲鸿名/同台张孝伯见之曰/书其名则窜矣/凡阿附宰相本冀/官爵此人/沉埋六院且二年/心迹可察/卒不书其名/‎ B. 初/欲直书仲鸿名/同台张孝伯见之曰/书其名则窜矣/凡阿附宰相本冀/官爵此人/沉埋六院且二年心迹/可察/卒不书其名/‎ C. 初/欲直书仲鸿名/同台张孝伯见之曰/书其名则窜矣/凡阿附宰相/本冀官爵/此人沉埋六院且二年心迹/可察/卒不书其名/‎ D. 初/欲直书仲鸿名/同台张孝伯见之曰/书其名则窜矣/凡阿附宰相/本冀官爵/此人沉埋六院且二年/心迹可察/卒不书其名/‎ ‎11. 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檄: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文中指的是用檄文征召。‎ B. 辟嫌:指官场回避。不同朝代内容也有所不同,有地区回避、亲属回避、科场回避等。‎ C. 节钺:符节和斧钺。古代将节钺授予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 D. 登闻鼓:为畅通言路,古代统治者在朝堂外悬鼓,专供官员击鼓上闻,到朝堂陈述谏言。‎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游仲鸿被人赏识,获得信任。他考中进士,开始做官,李昌图征召他任职,认为他是个人才,并推 荐给朝廷。赵汝愚赞赏他,后来还向他咨询政事。‎ B. 游仲鸿恪尽职守,富有才智。董蛮进扰犍为,他请求前往,使董蛮投降;他在杨辅手下任职,就营 田问题向杨辅提出合理的建议,得到杨辅认同。‎ C. 游仲鸿担忧别人,遭到打压。他与赵汝愚长期交往,在赵汝愚危急之时予以提醒;赵汝愚曾经得罪 韩侂胄,韩侂胄仗势打击报复,说赵汝愚和游仲鸿搞宗派。‎ D. 游仲鸿忠于朝廷,痛恨叛贼。吴曦反叛,他对前来拜访他的薛绂以及家人表示要誓死效忠朝廷,并 对薛绂说,如果程松留下抗击叛贼,他要用积蓄犒赏士兵。‎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诘其衅端,以州负马直也,乃使人谕蛮曰:“归俘则还马直,不然大兵至矣。”‎ ‎(2)大臣事君之道,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既不死,曷不去?‎ ‎【答案】10. D 11. D 12. C ‎ ‎13. (1)询问引起争端的缘由,是州里拖欠买马的钱,于是派人告诉董蛮说:“放回俘虏就偿还买马的钱, 不然大军就来了。”‎ ‎(2)大臣侍奉君主的原则(就是),如果有利于国家,生死随它。既然不能死,为什么不辞官?‎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等断句。“冀”是希望的意思,宾语为“官爵”,“官爵”后要断开,排除A项、B项。“可察”的主语为“心迹”,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C项。句意:开始想直接写游仲鸿的名宇,同台张孝伯见了说:“写了他的名字就要贬官。凡是阿附宰相的,本来是希望求官爵,这个人埋没六院将近两年,心迹可见。”最终没有写他的名字。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认真审读各个选项内容。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专供官员击鼓上闻”错误。古代统治者在朝堂外悬鼓,让官民击鼓上闻,以陈述冤屈,或者陈述谏议,称为“登闻鼓”。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从历年高考出题规律来看,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解答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C项,“韩侂胄仗势打击报复,说赵汝愚和游仲鸿搞宗派”错,结合文本内容“监察御史胡纮希侂胄意,诬汝愚久蓄邪心,谓朝士中有推其宗派,指仲鸿也”分析可知,说汝愚与游仲鸿搞宗派的是胡纮。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诘”,询问;“其”,代词,指这件事;“端”,缘由;“以”,连词,因为;“直”,通“值”,价值;“乃”,连词,于是;“归”,使动,使……回来;“至”,到。(2)“事”,侍奉;“之”,助词,的;“道”,原则;“苟”,如果;“之”,代词,它;“既”,既然;“曷”,通“盍”,为什么。‎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游仲鸿宇子正,果州南充人。淳照二年者中进土。李昌图总领蜀地赋税,(游仲鸿)被征召担任买粮官,(李昌图)认为他的才能杰出,说:“我负责粮饷多年,只得到一个人才。”李昌图被召入朝廷,首先推荐游仲鸿,提拔为四川制置司干办公事。叙州董蛮侵犯犍为边境,宪司准备联兵讨伐他们,游仲鸿请求前往。询问这件事争端的起因,是因为州里拖欠买马的钱,于是派人告诉董蛮说:“放回俘虏就偿还买马的钱,不然大军就来了。”蛮人听从命令,游仲鸿接受蛮人投降而返回。担任中江县知县,总领杨辅发文征召安排在幕府下。当时关外营田共有一万四千顷,每亩只收七升粮。游仲鸿建议,请求分田给应当淘汰的士兵,保留兵籍,等几年后,淘汰的多了,耕田的多了,那么强行征收的一切赋税可以依次减少。杨辅赞同他的建议。赵汝愚在枢密院,认为游仲鸿正直诚实见识广,向他询问蜀地的利弊。光宗因病很久没到重华宫上朝,游仲鸿给赵汝愚写信,说:“大臣事奉君主的原则,如果有利于国家,生死随它。既然不能死,为什么不辞官?”赵汝愚担任右丞相后,因为游仲鸿长期往来在他的门下,避嫌不使用。当初,赵汝患决定策略时,知阁韩侂胄很有功劳,希望掌管军事,赵汝愚不同意。‎ 韩侂胄正在朝廷中得势,很生气。赵汝愚已有危险的迹象。赵汝愚因淮东、淮西总领赋税积累很多弊端,上奏派游仲鸿去核实。游仲鸿说:“丞相的势力已经孤单,不担忧这个方面却反而担忧那个方面吗?”改为监登闻鼓院处罚。监察御史胡纮迎合韩侂胄的意思,诬陷赵汝愚藏邪心,说朝官中有人推知他的宗派,是游仲鸿。开始想直接写游仲鸿的名宇,同台张孝伯见了说:“写了他的名字就要贬官。凡是阿附宰相的,本来是希望求官爵,这个人埋没六院将近两年,心迹可见。”最终没有写他的名字。吴曦反叛,宣抚司幕官薛绂到采山拜访游仲鸿,游仲鸿对他哭泣,指着案桌上一部书给薛绂看并说:“开禧丁卯正月游某死去。”对家人说:“吴曦逼我死,就填那天的日子。”宣抚使程松已经差不多全部抛弃他的军队逃跑。程松到了果州,游仲鸿对薛紱说:“宣威肯留下来,那么我用积蓄的二万缗钱犒赏士兵,护送宣威到成都。”程松不理会而离去。不久,吴曦被杀。请求退休去世,年七十八岁。‎ 古代诗歌阅读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寒食还陆浑别业①‎ 宋之问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②。‎ ‎【注】①陆浑别业,位于洛阳西南的陆浑县伊水之滨,是宋之问的别墅,公务之暇,他常前往消闲度假。②典出《帝王世纪》,帝尧之世,天下太平,百姓无事。有八九十老人,击壤(古代一种木制的玩具)而歌。‎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首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花比作雪,形象地写出洛阳满城飞花、缤纷如雪的美景。‎ B. 诗歌第二句与首句形成对比,说明山中景色与洛阳城的不同,花朵才刚刚绽放,可尽情欣赏。‎ C. 颔联紧扣标题中的“还”字,诗人早上告别洛阳城中的美景,晚上就看到了陆浑别业的美景。‎ D. 诗人在寒食节回到陆浑别业,山中不但春景迷人,而且春酒醉人,让诗人不禁生出归隐之情。‎ ‎15. 尾联中的“野老”,有人认为是诗人自己,有人认为是山野中的寻常老人,你怎么看?请阐述理由。‎ ‎【答案】14. D 15. 示例1:指诗人自己。(1)尾联中的“酣歌”一词,是承接颈联中的“酒”而来,两联一以贯之,都是写诗人自己在山中的生活及感受;(2)诗人摆脱了公务的烦扰,在山中化身乡野老人,怡然自得,表达了对山中生活的喜爱,对太平盛世的歌颂。‎ 示例2:指山野中的寻常老人。(1)诗人在洛阳为官,此诗旨在歌咏太平盛世,山中之人犹如生活在尧舜时期,将“野老”理解为寻常百姓,更符合诗歌主题;(2)由颈联写诗人自己在山中的生活,到尾联写山野中寻常人的生活,诗人视野有所拓宽,诗歌内容更加丰富。‎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D选项“让诗人不禁生出归隐之情。”错误,由诗歌注释“公务之暇,他常前往消闲度假。”可知,诗人是公务闲暇来山中享受休闲时光。但没有信息体现“归隐之情”。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诗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诗句内容;其次要看诗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诗的主旨,即诗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诗句中包含的情感。“野老”指当地居民,也可兼包诗人自己。谓处此山中人无异于尧舜太平盛世的百姓,当酣歌一曲,终老此地。这个结尾,不无歌咏升平的意味。但话说得很艺术,很富诗情,并不是硬贴上去的颂圣尾巴,与全诗的内容风格也比较统一。武后统治时期,统治集团内部尽管矛盾斗争不断,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诗人所歌咏的“太平”,并非纯粹的粉饰之词。‎ ‎【点睛】赏析语句是与赏析字词或整首诗相并列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 名篇名句默写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荀子·劝学》中曾形象地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韩愈则在《师说》中将这种认识直接表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了刘裕父子的典故,刘裕是“ ____”的气概,刘义隆却是“______”的狼狈结局。‎ ‎(3)在《曹刿论战》,鲁庄公认为自己祭祀神灵时从不虚报祭品的数目,做到了诚实可信,曹刿却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2). 师不必贤于弟子 (3). 气吞万里如虎 (4). 赢得仓皇北顾 (5). 小信未孚 (6). 神弗福也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吞”“赢”“仓皇”“孚”“弗”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新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说新语》是一部“诗性之书”。此书通篇体现了和谐与包容,有一种海纳百川的大气度、大风流,作者的目光是别有赏会的那种,但凡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主体创造性以及自我超越性,作者无不报以同情的理解,予以真心的欣赏和传神的描绘,这使得无论何时何地的读者,只要开始阅读这本书,总会产生一种 的亲切感,进而走进一个 的史诗性画卷。‎ 它又犹如一部“沙之书”,洋溢着一种独特气息。从整体上看,它的结构是一种既以时序为经、人物为纬,又以三十六门叙事单元为纲、具体事件为目的双重“网状结构”。这样就使文本形成了一个无论是在历史维度还是在文学维度都遥相呼应、气脉贯通的“张力场”。‎ 每则故事基本都有一个中心人物,作者的意图,大概可能是想一个具体人物中心,组成一条相对独立的“故事链”,以此呈现人物的音容笑貌的目的。条目与条目之间, ,既留下了大量的“空白”,又可独立欣赏。对此有人 ,( )未尝没有受其影响。‎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 A. 作者的意图,大概是想围绕一个具体人物为中心,组成一条相对独立的“故事链”,以此呈现人物的音容笑貌。‎ B. 作者的意图,大概是想以一个具体人物为中心,组成一条相对独立的“故事链”,以此呈现人物的音容笑貌。‎ C. 作者的意图,大概可能是想以一个具体人物为中心,组成一条相对独立的“故事链”,以此呈现人物的音容笑貌。‎ D. 作者的意图,大概是想以一个具体人物为中心,组成一条相对独立的“故事链”,以此呈现人物的音容笑貌的目的。‎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后世小说如《水浒传》《儒林外史》的布局结构“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B. 但后世小说如《水浒传》《儒林外史》“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布局结构 C. 后世小说如《水浒传》《儒林外史》“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布局结构 D. 但后世以“虽云长篇,颇同短制”布局结构的小说《水浒传》《儒林外史》‎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近在咫尺 波诡云谲 藕断丝连 不以为意 B. 咫尺天涯 波诡云谲 拖泥带水 不以为然 C. 咫尺天涯 波澜壮阔 拖泥带水 不以为意 D. 近在咫尺 波澜壮阔 藕断丝连 不以为然 ‎【答案】17. B 18. B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画横线的句子成分赘余且句式杂糅。A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围绕……为中心”应改为“以……为中心”。C项,成分赘余,“大概”“可能”删掉其一。D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删掉“的目的”。故选B。‎ 点睛:做题思路通常是:疏理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看成分是否残缺或者赘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谓、宾)之间,句子的枝叶(定、状、补)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语序是否恰当;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特别注意常见的错误。‎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结合上下文“既留下了大量的‘空白’,又可独立欣赏”“未尝没有受其影响”分析,补写的句子中心语应为“布局结构”,排除A项、D项。且与上文形成转折关系,排除C项。故选B。‎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近在咫尺:形容距离很近。符合语境。咫尺天涯:形容距离虽然很近,但很难相见,就像在遥远的天边一样。该词与后面的“亲切感”矛盾。波诡云谲:原形容房屋构造就像云彩和波浪一样千姿万态。后多用来形容事态或文笔变幻莫测。波澜壮阔:形容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形容“史诗性画卷”用“波澜壮阔”。藕断丝连:比喻表面上好像已断了关系,实际上仍然牵挂着。拖泥带水:形容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文句是形容条目与条目之间的关系,用“藕断丝连”。不以为意:意为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文句是表示持否定想法,用“不以为然”。故选D。‎ ‎20.请概括下列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要超过25个字。‎ 抽样调查是根据部分实际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标志总量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它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从若干单位组成的事物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单位来进行调查、观察,用所得到的调查标志的数据以代表总体,推断总体。与其它调查一样,抽样调查也会遇到调查的误差和偏误问题。当然,抽样调查可以通过抽样设计,通过计算并采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把代表性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答案】抽样调查的定义、原理、不足及解决办法。‎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压缩语段的能力,要求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答题时注意对语段进项简单层次划分,结合重点词语确定说明的对象,然后确定其特征,此题可根据语段确定说明的对象是“抽样调查”,结合文中的“抽样调查是……”“它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会遇到调查的误差和偏误问题”“……可以通过……的方法,……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可知说明的对象是抽样调查的定义、原理、不足及解决办法。‎ ‎21.“打call”是一个近年来较为流行的中英文混合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出多种含义。请根据下列句子的不同内容,分别用一个汉语词汇替换每个句子中的“打call”一词(每个替换词语不超过三个字)。‎ ‎①这里四季有花,美食地道,街巷有故事——高颜值的广州得到了外地朋友的疯狂打call。‎ ‎②为尽快解决案子,女子与南阳的赵军法官近千次打call,至今仍未得到满意答复。‎ ‎③作为90后,要在新时代保持“初心”,坚定信念跟党走,撸起袖子加油干,为祖国打call。‎ ‎④2018北京国际设计周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好玩的、好吃的、好看的应有尽有,你不来打call?‎ ‎⑤国力的迅猛增强,吸引留学生归国成潮打call未来。‎ ‎【答案】(1)赞美 (2)打电话 (3)出力 (4) 凑热闹 (5)打造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语境义的理解能力。做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语境和词的本意去推断,并且注意词语搭配。“打call”是LIVE时台下观众们跟随音乐的节奏,按一定的规律,用呼喊、挥动荧光棒等方式,与台上的表演者互动的一种自发的行为。打call是对台上艺人支持与喜爱情感的集中表达,看似疯狂,实则理性,主要体现为台下整齐划一的呐喊和一片荧光棒的海洋。一般在网络上的“为XXX打call”的用法,其实就是为了表达“我为XXX加油”、“我支持XXX(的某种行为)”的意思,表达一种赞成、支持的态度。具体到句子里除了贴近词语特征理解外,还会引申出其他的相关语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①表达“喜爱”的意思,与“疯狂”组合,体现程度高,可用“赞美”;②侧重说联系,比较形象地需要呼应的做法便是“打电话”;③加油干,就是为祖国而奋斗,有充满热情之感;④北京国际设计周有活动,希望对方参与感受,理解作“捧场”比较贴近词语本意;⑤留学生归国是奉献,是增添力量,且要和“未来”搭配,联系“打call”特征可以理解为“打造”。注意字数要求。‎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材料一: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孙中山) ‎ 材料二:我们的祖国并不是人间乐园,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她建设成人间乐园。(巴金) ‎ 材料三:有了中国文化历史知识基础以后,爱国主义就有了根。章士钊有句话叫‘灭人之国先去其史’。中华民族的伟大在于文化传统。(任继愈) ‎ 以上言论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你据此以“李华”的名义给同为中国青年的港澳台青年朋友写一封公开信。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致港澳台青年朋友的一封信 亲爱的港澳台青年朋友们:‎ 你们好!‎ 对于中国,我生于斯长于斯,无论我是否愿意,我都是华夏传人、炎黄子孙。自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身上就流淌着祖先传承下来的血脉,打下了华夏的印记。与华夏有了割舍不断的血源,也与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我爱中国,爱生我养我的故土!我爱中国的壮丽山川、我爱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我发誓,没有人强迫我,一切都是发自内心。因为我的根在这里,倘若我连我的根源都否认了,那么我就是一个数祖忘典、寡廉鲜耻之徒。‎ 听说,你们困惑于中西方身份之问,骄傲于“香港人”“澳门人”“台湾人”的自称;你们不安于家乡在世界的地位下滑,不满于内地人的“入侵掠夺”;你们热衷于校园里的“民主”口号,不屑于“建制派”的观点;你们自信于香港、澳门、台湾的文化传承,轻蔑于内地的文字和教育 尽管如此,家与国就那么容易分开吗?‎ 走在港澳台的街头,我们会看到轩尼诗道、德辅道这些西化译名,但也能路过洛阳街、湖北街、奉天道这样浓浓中国味的路牌。基督教的盛行,并不妨碍关公、妈祖、土地庙遍布全岛……‎ 港澳台和内地青年,我们已经在网络上争论了太久,如果双方永远居高临下、指责对方,将永远也看不清彼此,更看不见历史的真相。‎ 亲爱的港澳台青年朋友们,你我同根同源,同为华夏儿女!历史上,港澳台一直都是中国的一部分。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在这历史的长河中,她有光辉灿烂的一面,但也有黑暗屈辱的一面。不过,祖国,她早就站起来了!‎ 我爱我们的祖国,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希望我们能为我们共同的祖国而努力!‎ 此致 敬礼 李华 ‎2019年10月31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比如本次作文就属于说理类作文,材料给出三句名言,这就要求考生要分析这三句名言之间的关系,分析三句名言之间的关联点,即共同的指向,抓住这关联点进行立意应是最佳的立意角度。另外,本次作文要求根据材料以“李华”的名义给同为中国青年的港澳台青年朋友写一封公开信,这就要求写作时,还要注意书信格式。‎ ‎【审题】本次作文的材料由三句名言组成,名言主要围绕“爱国”话题来谈的。材料一是孙中山的话,告诉人们做人最大的事情是知道怎样爱国。材料二是巴金的话,告诉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祖国建设成人间乐园。材料三是任继愈的话,告诉人们要爱国,首先要传承中国文化。材料一侧重于如何“爱国”,材料二侧重于建设祖国家园,材料三侧重于传承中国文化。写作时,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角度切入,也可以选择两个或三个角度切入,在给港澳台青年朋友写信的时候,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 ‎【立意】1.作为华夏儿女,我们要同心同德建设我们的祖国家园。‎ ‎2.强调港澳台青年朋友,我们要明确自己的根,有责任共同建设祖国家园。‎ ‎3.作为港澳台青年,要积极传承中国文化,打造中国世界文化形象。‎ ‎【素材】1. 骚乱后的旺角街头一片狼藉,用街头打砸抢的方式来实现所谓“以暴制暴”的正义,早已突破了代议民主制的核心价值观。‎ ‎2. 相对于港澳台“回归一代”,我们“改革一代”也有回归的任务和梦想。在拥抱现代文明的过程中,我们也走了一些弯路,丢掉了一些珍宝,但是我们逐步成长成熟,在坚定不移地走向现代文明的同时,我们也正在回归到中华民族延续5000年的文化之中,回归到汉唐风度的从容之中。这是我们一代人的“回归”梦想,正如你们“回归一代”正面临着改革的重任。‎ ‎3. 我希望更多的人都加入到诵读经典的行列,好好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了解我们灿烂的文化,增加自己的爱国之情。‎ ‎【结构】书写格式开头要有称呼,称呼有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接着写问候语,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可以接正文。正文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正文部分主题要明确,如首先提出“作为华夏儿女,港澳台青年朋友们需要与内地青年一起,同心同德建设我们的祖国家园”,然后解释,“港澳台青年朋友,我们共同的根是中华民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如何去建设祖国”,最后寄予希望。在书信的末尾居右下方,要标注写信人的姓名和日期。‎ ‎【点睛】书信作文的格式主要包括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五部分。称呼要从第一行顶格写起,后面加冒号,冒号后不要写字。正文通常以问候语开头。问候语最常见的有“您好!”“近好!”根据时令节气的不同,问候语也有所变化,如“新年好!”“春节愉快!”问候语要写在称呼的下一行,前面空两格,一般自成一段。也有的不写问候语,而是直接进入正文内容。正文部分要明确写信的主旨,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如同时要写几件事,必须做到主次分明,有头有尾,详略得当,最好是一件事一个段落。结尾要写上表示敬意、祝愿或勉励的话。表祝愿的话一般分成两半来写,如写“此致敬礼”等,“此致”,一般写在信的正文的下一行空四格或稍偏右的地方,“敬礼”则写在前半下一行顶格的地方,都可以不写标点。如不写“此致”,只写“敬礼”、“安好”、“健康”、“平安”等词,一定要另起一行空两格,不能直接缀写在正文的末尾。署名写在信的右下方,与信的正文相距两三行,位置在正文最后一行的后半行。如果是写给亲属、朋友的,可加上自己的称呼,后边写上名字,不必写姓。如果是写给组织的信,一定要把姓名全部写上。日期一般写在署名下面行偏右的地方,用以注明写信的时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