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6.72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古人认为,言之无文,行而未远,文即文章的语言文采。初学写文章的时候先要辞采华丽,讲究文采。
《淮南子·修务训》中用形象的语言强调了语言文采的重要:“今夫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若使衔腐鼠,蒙猬皮,衣豹裘,带死蛇,则布农韦带之人过者,莫左右眸睨而掩鼻。尝试使之施芳泽,正娥眉,设笄珥,衣阿锡 ……则王公大人有严志颉颃之行者,无不惮余痒心而悦其色矣。”
苏轼在《与侄书》说:“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作文,最终考查的是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考生的命运。运用生动流畅的语言,表达丰富深刻的思想,是考场作文取得高分的一种很实用的方式。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基础等级要求语言流畅,即:能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用词准确,句与句之间衔接自然,句式选择得当。发展等级要求“有文采”,即:表达生动,能够产生一种生动优美的风格意蕴。
首先,语言要通顺。这是对作文语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求语言运用规范、准确、连贯、得体,读起来文从字顺,通畅流利。其次,语言要有文采。这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提出的高一层次的语言标准。或是词语生动,或是句式灵活,或是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或是文句有意蕴,这些都是有文采的表现。考生在运用语言方面,只要有某一点闪光耀彩的地方,都会得到肯定和鼓励,在通顺的基础上所展示的各种语言风采会得到应有的评价。
训练语言常用方式
1.雕琢传神的词
语有动词自精彩,文有动词自生辉。当你忧心于笔下的语言干瘪苍白,文字缺乏表现力之时,不妨认真琢磨如何选准每一个动词。用好每一个动词,让动词契合于你的思想,洋溢出你的情思,这样,就可以增加文章的艺术力和感染力,拓宽想象空间。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推敲一词的来历就说明了语言的准确性的重要。相传,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名叫《题李凝幽居》。他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觉得第二句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应换成“敲”。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不知是“敲”还是“推”好。手一边做着“推”的姿势,一边做着“敲”的姿势,反复斟酌。不知不觉地,就骑着毛驴闯进了韩愈的仪仗队的第三节。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两个人并排骑着自己的坐骑回到了韩愈的家,后来二人还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的“绿”字,据说作者先后选换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决定用“绿”,成为精心修改诗作的一段佳话。一个“绿”字,不但充满了色彩感,而且这种色彩感又包含了动感,使这首诗的生动性增加了不少。
“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国维说:“著一闹字,则境界全出矣。” 一个“闹”字不仅写出了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渲染出来了。它运用通感手法,化视觉形象为听觉,把红杏在枝头盛开的情况点染得十分生动,“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让读者仿佛看到了莺歌燕舞,繁花争艳的大好春光。
不单单是动词,数词也有其妙处让人品味。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用字虽然平淡无奇,却很耐咀嚼。诗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皑皑深雪,作为孤梅独放的背景,描摹出十分奇特的景象。“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这虽属传说,但仍可说明“一枝”两字是极为精彩的一笔。
典例: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①。
[注]①共传:互相举杯。
赏析诗歌中的“寒”“暗”字的妙处。
【解析】第一步,指出该字,或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简要分析: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什么感情。炼字(用词巧妙),风格特色,意境。
“炼字”多炼动词和形容词,可以炼数词,也可以炼特殊词,还可以活用词语。
典例: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①有青山豁我怀②。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①赖:依赖,凭借。②豁我怀:使我开怀、振奋;豁,舒展。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赏析诗中“清瘦”“出”的妙处。
【解析】鉴赏时要考虑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再考虑语言特点或富有表现力的词,然后分析表达效果。
典例: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岩居僧
赵师秀
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
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请写出“过”字的妙处。
【答案】“过”有“路过”“经过”之意:这里写出了“飞鸟”既不急于归巢,也不陶醉山林,只是经林间翩然飞过的自然状态,其无忧无虑、无欲无求的特点,衬托出“岩居僧”淡泊的心境。
【解析】第一步,指出该字,或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简要分析: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什么感情。
典例: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中“垂”、“涌”两个“响”字,将星月精神描摩得毕肖。《四溟诗话》评价说“句法森严,‘涌’字尤奇”。分析这两个字的妙处。
【答案】上句写岸上,下句写江中,构成阔大雄伟的境界,有一种宇宙苍茫无穷之感。置身其间的细草、孤舟、诗人,该是何等的渺小。由此可见诗人孤独凄怆之情。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一开始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景中见情,景与情融。“垂”写出了在空旷平野看星的独特感受;而“涌”就犹如江涌一般的磅礴。
2.调整灵活的句式
语言的华丽,固然会使文章增色,然而,真正的美是不受形式约束的。每一种形式都会有其特定的意蕴,每一种意蕴又都适合相应的内容。因此,精心地雕琢句式,会让我们的文章摆脱单调与枯燥,在论述的过程中展示出错落有致的意蕴美。
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等灵活搭配,语言就会变化多姿,产生特殊的美,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用了长句短句的搭配,读来有韵律感。
“妩媚是美,有如月上柳梢;华丽是美,有如芙蓉丽日;淡远是美,有如秋水远山;奇矫是美,有如鹰飞岳峙;婉约是美,好似曲涧幽泉,小桥流水;豪放是美,如同长江大河,海雨天风……”
从整体上看,句式相同,读起来气势充盈;后面2个分句又比前面4个分句分别多4个字,整齐而有变化,多样而又统一。
典例:
袭人的寒风沿着漫天枯黄的野草卷来,我在苍茫的幽幽古道上,寻找着千百年来被遗忘和丢弃的珍宝。
那是一种怎样的奇思,会将真理埋没在幽僻的山谷,若不是有夸父追日的决心,怎有人能将它觅到。那是一种怎样的悲哀,是洛阳古道上响彻云霄的感叹,还是阮籍穷途惊天动地的恸哭;是哈姆莱特站在崖边生存或者毁灭的抉择,还是千里孤坟,昭君幽咽琵琶的怨怒。
典例:
虎啸深山,鱼翔浅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世间万物自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生命的玄机是找到自己的位置,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典例:
云卷云舒,卷舒的是心灵的纯净无瑕;
雁过雁往,过往的是人性的清影丽姿;
花开花落,开落的是灵魂的郁秀馨香。
在清晰如水的明镜前,我们审视自己的瑕疵,不退惧,不避缩。坦实诚挚地擦掉污点,我们就能获得穿透灵魂的微笑。
很整齐,形成整句,前面一个,后面一个,所以读起来抑扬顿挫,很有韵味。整散结合, 四字短语用得非常好。
3.展示和谐的音韵
音韵和谐,是我们在语言上追求的一种方向,而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很容易。首先,我们在平时要多积累一些形象生动的词语,并理解其常用的语言环境。其次,在具体表达的过程中,要关注句式的整齐,节奏的均衡。以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为例,体会汉字的音韵之美。
典例:
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
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再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的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
雨打在树上和瓦上,韵律都清脆可听。尤其是铿铿敲在屋瓦上,那古老的音乐,属于中国。王禹偁在黄冈,破如椽的大竹为屋。据说住在竹楼里面,急雨声如瀑布,密雪声比碎玉,而无论鼓琴,咏诗,下棋,投壶,共鸣的效果都特别好。
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
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 到七月,听台风台雨在古屋顶一夜盲奏,千层海底的热浪沸沸被狂风挟持,掀翻整个太平洋只为向他的矮屋檐重重压下,整个海在他的蝎壳上哗哗泻过。不然便是雷雨夜,白烟一般的纱帐里听羯鼓一通又一通,滔天的暴雨滂滂沛沛扑来,强劲的电琵琶忐忐忑忑忐忐忑忑,弹动屋瓦的惊悸腾腾欲掀起。不然便是斜斜的西北雨斜斜刷在窗玻璃上,鞭在墙上打在阔大的芭蕉叶上,一阵寒潮泻过,秋意便弥漫旧式的庭院了。
因为雨是最最原始的敲打乐从记忆的彼端敲起。瓦是最最低沉的乐器灰蒙蒙的温柔覆盖着听雨的人,瓦是音乐的雨伞撑起。
雨来的时候不再有丛叶嘈嘈切切,闪动湿湿的绿光迎接。鸟声减了啾啾,蛙声沉了咯咯,秋天的虫吟也减了唧唧。
4.点缀生动的修辞
“修辞是作文的魔水。”若能将这些“魔水”恰当地洒在作文上,就可点石成金,能让文章的语言熠熠生辉。每一种修辞,都能够让语言变得生动。不同的题目,不同的考生,不同的风格,在运用修辞时有着不同的方向。作为高中生,我们只要能够精心雕琢一些常见修辞,便会提升文章的生动性。
根据表达需要,灵活恰当地运用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对偶等修辞,增强作文的表达效果和审美因素。
典例:
生活中处处有美,美是多姿多彩的
美是游荡在寒冬中的几点残雪,
美是漫步在蓝天上的几缕浮云,
美是跳跃在湖面上的一抹夕阳,
美是回荡在密林中的几声鸟鸣…
这几个句子的铺排,由于有了比喻、描写、排比的运用,将美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既点明了美“处处都有”,又表现了美的“多姿多彩”。十分形象,有感染力。
典例:
幸福是一只淘气的小鸟,当你苦苦地寻觅或守望她时,殊不知她就悄悄栖落在你肩头,只是由于你的左顾右盼而忽视了她的存在。
典例:
品味语文,就像咀嚼一杯香茗,温馨的气息沁人心脾;品味语文,就像荷叶上刚沁出的一滴露水,生命的气息传遍全身;品味语文,就像山溪间一股流淌的清泉,纯然、质朴……
典例:
春天给了鲜花一扇门,于是,在鲜花的争奇斗艳中,也填补了自己寂寞的空白;黑夜给了星星一扇门,于是,在星光的闪烁眨眼中,也融化了自己的冰清和肃穆;清泉给了鱼儿一扇门,于是,在鱼儿的惬意游弋中,也增添了自己的生机和情趣……常留一扇门,常存一片心,‘双赢’不是问题。
(1)比喻不仅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可感,而且能使诗文中的叙述或说理显得形象生动。它能化平淡无奇为生动有趣,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恰当地运用比喻,可以使整个文章生动活泼、清新明快,给人一种形象的美感享受。在引用电影台词进行论述时,如果能够以生动的比喻手法,将台词的内涵进行深入解读,就一定能够让写作内容熠熠生辉。
典例:
一朵花爆裂开放的声音,会让全世界听到它存在的精彩。年轻人,应该以积极自信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才能收获美好梦想。电影《垫底辣妹》中说得好:“不管周围人怎么说你不行,充满自信地继续说出你的梦想,不怕嘲讽和失败。”是的,在奔向未来的道路上,我们应该背负着希望。无所谓结局,至少,追梦的过程是幸福而充实的。即使是微不足道的蝼蚁,穿过黑暗的沼泽,也算是顶天立地。所以我们不惧自己多么渺小,不惧梦想多么遥远,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凭着自己的青春意气全力以赴,或许走得很慢,但,绝不后退,这样,梦想一定会在某一个拐角静静地等待着我们。
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对语句进行仿写:
典例:
热情是人生的太阳,能照亮前行的道路;
热情是燃烧的火焰,能点燃友谊的篝火;
热情是香醇的美酒,能熏醉流蜜的生活;
热情是长鸣的汽笛,能鼓起人们的勇气 。
修辞手法多种多样,但是无论使用那种修辞手法,其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因此,在写作时,要根据文章情感和主题的需要去灵活选择修辞手法。
(2)引用名言,名言是语言的精华。每一句名言,都像美好的春天里的一朵艳丽鲜花,让春意盎然。每一朵花,都有其独特的开放形式,而每一种形式,又都有着超凡的魅力;每一句名言,都有其精辟的思想内涵,而每一种内涵,都会让我们的文章变得生动。电影中的经典台词,与名言有着相似的作用,如果能够在运用电影台词的过程中巧妙地衔接到相对应的名言,分析的效果一定会更好。引用名言佳句,特别是贴近主题的名句,点缀在文章之中,增强作文的韵味和理性升华之美。
典例:
原文:
我向往幽闲,我喜欢清纯,
我心仪静谧,我追寻祥和…
修改后:
我向往(“采菊东篱下”的那种)幽闲,我喜欢(“清水出芙蓉”的那般)清纯,我心仪(“人迹板桥霜”的那片)静谧,我追寻(“低头弄莲子”的那股)祥和……
典例:
她千姿百态 ,或含苞欲放,或敞怀盛开,或玉洁冰清,或粉妆脱俗。是啊,夏荷不仅有“ 亭亭净植”的美好姿态,更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的高洁品性。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感谢小草教给我坚强;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感谢落花教给我奉献。
典例:
观看一部纪录片《伊斯坦布尔的猫》,被里面的几句话打动了:“就在你注意猫的时候,猫也注意到了你。这是相互的。这般的相互让我觉得有点儿迷惑。这就像一面镜子一样。”话说得很简单,也很朴素。其实,不管我们面对的是人还是其他生命,我们的存在都是相对的。这又让我想起卞之琳《断章》里的那两句名言:“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无论是谁,都不应该刻意强调自己,而应该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这样,我们就会平等地对待生活中的其他事物和其他生命。如果总以自己为中心,那么生命就将变得很孤独。
典例:
深阅读似佳茗,须细品,须在风静人定的夏夜想起那“留的残荷听雨声” 的闲情;须在金风袅袅的黄昏想起那“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须在浩浩江水边想起那“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深阅读,是一种更贴近心灵的阅读。 甘肃省2010满分作文《深阅读之美》
典例:
三比之法
三比之法,多用于抒情、议论、说理的文章。用排比,语言有气势而又具有逻辑性。横向排比,是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来抒写,纵向排比,是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思维方式;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采用的是类比思维的方式;用对比,是非分明,是运用辩证思维的方式。三者结合,极有表现力。
典例:
试试看——不是像企鹅那样静静的站在海边,翘首企盼机会的来临,而是如苍鹰一般不停的翻飞盘旋,执著的寻求。
试试看——不是面对峰回路转、杂草丛生的前途枉自嗟叹,而是披荆斩棘,举步探索。
试试看——不是拘泥于命运的禁锢,听凭命运的摆布,而是奋力敲击其神秘的门扉,使之洞开一个新的天地。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典例:
辽阔苍穹中飞翔的老鹰,必是经历了母鹰无数次摔下山崖的痛苦,才锤炼出一双凌空的翅膀;一颗璀璨无比的珍珠,必然经受过蚌壳的肉体无数次蠕动以及无数风浪的打磨,才能熠熠生辉,同样一个真正有成就的人,也肯定是在无数次的跌倒后,重新站起来的,因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这种“三比之法”的运用整个句群上看是排比的句式,排比的这三句里面它必须用对比又结合着比喻,整体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它是把三种修辞方法融合在一起运用,这就是三比之法。
我们很多高考满分作文里面都可以看到“三比之法”的运用,所以“三比之法”我们一定不能够小看,这也是我们古代特有的一种方式,可以从先秦散文里面看到。像庄子的文章,之所以那么汪洋恣肆,多用“三比之法”;像孟子的文章,孟子的文章雄辩,最擅用“三比之法”来说道理;一直到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到明清古文派的古文家的文章,都是这样,就是近现代的有些文章大家,也都会用这种方法。这是中国人写文章一种很好的传统,锤炼语言的很好的经验,值得去继承、去发扬。
引诗入文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民族几千年以诗为正宗。我们现代人写文章,古人已经给我们准备了很多很多好的材料,那就是大量的诗词。在唐诗宋词里面,历代的优秀篇章。想写什么
都有诗可以引用。无论是抒情、记叙、无论是描写、还是议论,都有诗可以引用。
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如果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文字里,恰当地引用诗词名句,那样就能使文章显得富有诗情画意,富有书卷气。请看高考满分作文中的引诗入文。
典例:
危机四伏的沙场上,有人高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前途未卜的歧路口,有人劝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春雨绵绵的小河边,有人低吟:“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黑暗监狱的墙壁上,有人疾书:“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再看下面一段,很自然地把诗词引进去,书卷气十足,平时大量记诵这些诗词,而且理解了,写文章顺手拈来就化引到文章里面去了。
典例:
如果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我会背上一个旅行包,与王维一起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人
再看另一段引诗入文,这是比较容易学的,我们很多同学也会用。用得恰当、用得好、用得精当,这才是最重要的。
少年的锋芒是调色盘中最耀眼的亮色。少年的杜甫面对壮丽的山河朗声宣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目光清澈而炽热,而在他前后,有李白的“兴酣落笔摇五岳,涛成吴傲凌沧州”,有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有李商隐的“桐范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这些年轻而有才华横溢的心脏,有力地搏动,从而翻卷出大唐的万千气象,使大唐绽放成一朵傲视群芳的牡丹,使后人远远仰望远远怀想。
化诗入文
化诗入文,不是直接引用诗句,而是把古典诗词中的诗句化入文中,为我所用,使自己的文章也具有诗情画意。中国古代是以诗词为文学正宗的,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无论写什么样的文章,写景,抒情,议论,都有诗可引,有诗可化。
典例: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答案一】五更时分,雄鸡报晓,天边的明月照着那山乡的茅店旅舍;结满白霜的板桥上,已留下了一双双清晰的脚印。
【答案二】薄薄的雾上来了,天空渐渐泛青,发白。守望了一夜的月亮似乎也累了,在云中走走停停。小村中的几座茅屋,就沐浴着淡淡的月光,静卧在弯弯的小河边。远处隐隐约约的几声鸡鸣,伴着几声狗叫,更衬出这乡村的宁静。在这宁静中,新的一天不知不觉地开始了。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周邦彦:《苏幕遮》)
【答案】鸟雀在窗外欢呼着,庆祝天气由雨转晴。鸟雀仿佛有着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她们也会“呼”也爱“窥”,如同调皮的孩子一般活波可爱。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
【答案】人在落花纷扬中幽幽独立,燕子在微风细雨中双双翱飞。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答案】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的,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唐•王 维《鸟鸣涧》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答案】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宋•翁 卷《乡村四月》
【答案】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典例:
渭川田家
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答案】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柴门外,一位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正迎候着放牧归来的小孩。麦地里的野鸡叫得多动情啊,那是在呼唤自己的配偶;桑林里的桑叶已所剩无几,
典例: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②。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③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释:①俞紫芝,字秀老,金华人。官场失意后,蛰居水村,寄情于山水。 ②赊:语气词。③绷:布幅。
【答案】画船静泊沙滩,隔岸烟雾笼罩,衰草迷蒙,翡翠鸟闲居荷叶之下,鹭鸶栖息于芦花丛中,溪云淡淡,渔屋笼罩在烟雾之中,酒旗招展,溪云淡淡,酒家微露.可惜这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画,没有人画了寄到京华去.。
典例:
题春晚
(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①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注]①阑干:栏杆。
【答案】落花纷纷我在夕阳的余晖中把门关上,天边有几只归巢的乌鸦绕着树林盘旋。吟完诗在栏杆边小立片刻,远远望见渔夫樵子一个个走在回家的路上。
典例: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答案】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耸立的高山。近处竹林围绕的屋舍边,有长满衰草的小池塘,蝉鸣缭乱。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飞过,塘中红色的荷花散发幽香。
在乡村的野外,古城墙的近旁,我手拄藜杖慢步徘徊,转瞬已是夕阳。昨夜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场微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凉。
典例:
梦江南
唐皇甫松
兰烬①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注】①兰烬:因烛光似兰,故称。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答案】更深烛尽,烛光暗淡,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我昏昏欲睡,终于进入了梦乡,梦中是我久
5.句群锤炼
一篇文章,是由若干个板块构成的,而一个板块,又是由若干个句群构成的,一个句群,则是由若干个句子构成的。句群是文章的重要构件,是语言锤炼的重点之一。
在一个句群中,各个句子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不是句子的随意堆积。一个句群,都有一个中心意旨,每个句子都要为这个中心意旨服务。一篇文章中,所有句群的中心意旨又都服务于全文的中心主旨。围绕一个中心意旨,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将若干个句子有机地组合起来,就形成了句群。
请看下面的一个句群:
激情,是一种人生的追求,一种个人的追求,一种个人的体验。也许,激情是你苦苦等待春天时看到的一朵小花;也许,激情是你身陷冰天雪地时远处的一点火光;也许,激情是你展翅翱翔蓝天时那种无畏的傲骨;也许,激情是你在湖面平静时掀起的那阵阵波澜。关键的是,你要有一个积极奋进的目标,一颗不畏困难的决心,一种不断追求的心境,这样,你才能时时充满激情。
在这个句群中,三个“一种”和四个“也许”写的是什么是“激情”,“关键的是”一转,用三个“一”和“这样”、“才能”写怎样才会拥有激情。句群锤炼的训练,可采用句群仿写的方法。
春天,是一个透明纯净的梦, 一支火热沸腾的歌,一首灵感流溢的诗。也许,春天是声声婉转清脆的鸟语,阵阵馥郁醉人的花;也许,春天是青青草尖上的一颗露珠,红红花朵上的一抹彩霞;也许,春天是种子破土而出时拱动的力,树木拔节时喧响的节奏;也许,春天是我们用汗水和智慧播种的一茬茬的梦幻、希望和理想。重要的是,你要有一副热爱生活的心态,你要有一个积极进取的目标,你要有一种矢志不渝的追求。
用三个一来解释春天,再用四个“也许”
,用形象化的东西把春天形象化表述。然后四个一说条件,你要有一副热爱生活的心态,你要有一个积极进取的目标,你要有一种矢志不渝的追求。这种句群仿写的方法有非常好的效果,同学们可以去尝试选择一些非常精彩的句群锤炼语言。
看一个高考满分作文中的句群:
自我是一个日新月异的自我,自我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或许我们现在还很微弱,或许我们还要考虑很多很多,或许我们正在被一些繁文缛节所捆绑,或许我们孩子还在机械地踏步。这一切都还不太迟,只要我们能在自己的领域独树一帜,只要我们的生活还有一个真正的自我,这已经就是一种成功。
他用了两个一,然后用了四个“或许”,稍微变化了一下,这个句式完全是模仿激情那个句群写的,再看这个四川考生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
生活如酒,过于浓烈则辣喉,过于浅淡则无味,只有平衡的味道才显醇厚;生活如歌,过于高昂则刺耳,过于低沉则抑郁,唯有平衡的曲调才显悦耳;生活如画,过于繁杂则缭乱,过于简朴则无韵,唯有平衡的笔触才显美丽。
这就是经过锤炼的语言,里面有三个小层次:生活如酒、生活如歌、生活如画。中间的结构过于浓烈则辣喉,过于浅淡则无味,只有平衡的味道……过于高昂则怎么样,过于低沉则怎么样,唯有平衡才怎么样;过于繁杂则怎么样,过于简朴则怎么样,唯有平衡才怎么样。这才是锤炼过的语言,我们古人写文章讲究“改一字则不通”,因为是有机的,把句子抽掉一句,文气就不畅达。锤炼过的语言,它是有节奏感、有音乐感的,它是有机体,是不可随意增删的,删掉一句加一句都不行,这就是精练。
选用纪伯伦散文中的一个句群:
风
你时而歌唱,欢笑;时而又悲叹,哭号。我们能听见你的声音,却见不着你的面貌;对于你,我们能觉察出,但却看不到。你仿佛是爱情的海洋,淹没了我们的灵魂,抚慰着我们宁静的心。
一个学生当堂写的《雨》,这是机械模仿。
雨
句群的锤炼是词语锤炼和句子锤炼的综合训练,又是句子有机组合的训练。在训练中,要指导学生借鉴和学习古今中外文章大家锤炼句群的经验,尤其是中国古代文章大家锤炼语言的经验,注意领悟文章语言的气韵之美、音律之美、旋律之美。
风雨过后,眼前会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
走出荆棘,前面就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
登上山顶,脚下便是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
在这个世界上,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人生要尽全力度过每一关,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可轻言放弃。
这段文字读起来就是中国气派的文章,典丽脱俗,富有节律感,读起来抑扬顿挫,很有意味。
文章的形式和内容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就是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形式为内容服务。这样的语言加强了文章的思想性,对所要说的道理更有感染力,这才叫文章。文章是艺术品,只有经过锤炼,艺术品才能放出炫目的光彩。
6.美文临摹
美文临摹,这是借鉴了中国画的教学方法。要注意临摹点,不是机械地照搬,而是灵活地学习别人锤炼语言的成功经验。这种方法非常有效,这就是中国人教作文的方法。古人教画是这样,教作文也是这么教的。美文临摹仿写也有两种方式:一叫机械模仿,再有一种就是灵活的模仿。那就是学它的技法,章法结构上,很多地方是可以调整、可以变化的。 不完全照它的,只学它的笔法就行了。
描述类文章
(一)早春
端木蕻良
树林里真美呀,什么都是湛湛新的,初生的柳叶儿像刚剥开的豆瓣似的挂在梢枝上,毛毛狗茸嘟嘟的像紫荆花样缀满了枝梢。气泡花的蔓子像用黄腊抽成的细线,每抽一节,便带出一对小叶儿来,刚伸出的蔓儿都扭着头儿在寻找,扭了一个劲儿再拉出一截来,找到中意的便缠绕上去,很怕随时失了去。青草的气息飘起来,比什么花香都更香,画眉在叫着,声音里透出一种伶俐的气息,仿佛也带着香味一样,我像浸在牛奶的河流里面向下流,又像被关闭在象牙的小球里面,受着奇异的颠簸和滚动。挨着我的都是软滑的,冰凉的,细致得让人发抖……
森林的最深的地方闪出魅惑的银色的光芒,仿佛那儿有一道矿泉像水银闪耀地奔流出去……忽然间,我一眼看见溪涧的石崖上有一朵黄色的小花,像黄色的水仙花,又像是金色的兰花……如同我在深夜沉睡的当儿,突然惊醒了,看见沉沉的黝黑里闪动着一双火的眼睛。
山涧上碧绿的水折叠的绫子似的流去,乳黄色的悬崖草,金线缕子样的垂在石缝里,涧水滚落到一个没有底儿的深渊,一个神奇的绿色的古镜子里去……在那上溅出白色的水花,一秒一秒的消灭,一粒一粒的破碎。那孤零的没有援救的黄色的花朵,便跌到那里去了,……那仲夏夜滚落的不知道名字的流星呵,在她落上去的轨迹上,画出一道剌心的火花,每一粒火花都宣告说,她是灭亡了,她的最后的灵魂的每个闪光都撕成片片跌落在空中……那一朵黄花跌落在水中“哧”
的一声熄灭了,绿色的绫绸,仿佛焦糊了一下,皱折了一下,哗哗地滚落下去。什么都完了。
(二)
风雨
贾平凹
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着就向一边倒,漫地而行的;呼地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扑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然后一切都在旋,树林子往一处挤,绿似乎被拉长了许多,往上扭,往上扭,落叶冲起一个偌大的蘑菇长在了空中。哗地一声,乱了满天黑点,绿全然又压扁开来,清清楚楚看见了里边的房舍、墙头。
垂柳全乱了线条,当抛举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地显出清楚,霎那间僵直了,随即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杨叶千万次地变着模样:叶背翻过来,是一片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清。那片芦苇便全然倒伏了,一节断茎斜插在泥里,响着破裂的颤声。
一头断了牵绳的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一个穿红衫子的女孩冲出门去牵羊,又立即要返回,却不可能了,在院子里旋转,锐声叫唤,离台阶只有两步远,长时间走不上去。
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屈蜷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无数的苍蝇都集中在屋檐下的电线上了,一只挨着一只,再不飞动,也不嗡叫,黑乎乎的,电线愈来愈粗,下坠成弯弯的弧形。
一个乌巢从高高的树端掉下来,在地上滚了几滚,散了。几只乌尖叫着飞来要守住,却飞不下来,向右一飘,向左一斜,翅膀猛地一颤,羽毛翻成一团乱花,旋了一个转儿,倏乎在空中停止了,瞬间石子般掉在地上,连声响儿也没有。
窄窄的巷道里,一张废纸,一会儿贴在东墙上,一会儿贴在西墙上,突然冲出墙头,立即不见了。有一只精湿的猫拼命地跑来,一跃身,竟跳上了房檐,它也吃惊了;几片瓦落下来,像树叶一样斜着飘,却突然就垂直落下,碎成一堆。
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猛地撩起一角,唰地揭开了一片;水一下子聚起来,长时间的凝固成一个锥形;啪地摔下来,砸出一个坑,浮萍冲上了四边塘岸,几条鱼儿在案上的草窝里蹦跳。
最北边的那间小屋里,木架在吱吱地响着。门被关住了,窗被关住了,油灯还是点不着。土炕的席上,老头在使劲捶着腰腿,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
(三)
烟 雨 西 湖
曾 辉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第一次读到杭州的赞美之辞,便对她产生了无限的向往,感叹她的古老与繁华;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杭州就不得不说到西湖。同样古老的西湖经过岁月的沉淀和历代文人的赞颂赋予了她灵魂和生命。无论如何,我的杭州之旅是势在必行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果不其然。在这个细雨霏霏的季节,带着诸多期待与兴喜的我踏上了去往杭州的火车。
一下火车,虽是半夜十一点多,但仍然能感受到大城市的繁华。川流不息的街道,灯红酒绿的夜市给原本应该享受安宁的城市带来诸多不协调的元素。这让我有些措手不及,不敢去想象这个无数个夜晚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会变成什么样。
或许烟雨朦胧的西湖别有一番风味吧。第二天一大早,怀着一丝侥幸,我还是来到西湖的身边。
的确,好一幅江南烟雨图啊!放眼望去都是早春的画面,那么纯,那么静,最妙的是着缀几个撑伞的行人,更显得如诗如画。满眼都是多情的春水,风吹面过,船拂水游,柳丝漾起层层涟漪,含蓄着春天的绿意,跌宕绵延远去,美得让人不敢高声语。这个季节,西湖是属于杨柳的,杨柳又属于春风和这场解人春愁的微雨。刚刚抽了嫩芽,丝丝垂碧,有多少春愁待酒来浇呢?如烟如雾的嫩绿映在柔波里,好似一块融化在水里的无瑕美玉。走在苏堤和白堤上,只觉得无一处水一座桥不成画,无一丝雨一缕风不成诗,处处都是诗人的脚印。“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说的大概就是这个季节的景致了吧。
可贵的是,西湖的景致,全然释放在那一片残荷中。
黛玉说她独爱李商隐的一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秋雨空冷,残荷孤寂。在萧瑟的秋日里,坐在荷花旁,静静地听着雨点打枯荷的声音,别有一种冷清萧瑟的诗情。古今多少文人,写秋雨时若非是身临其境,能用声音体现秋雨的人少之又少。李商隐仅用几片枯荷,就把秋雨的萧瑟体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印象深刻。我想,虽然时令不同,但景致应该到底相仿了。这个季节,也是枯梗败叶,一派萧瑟,满目苍凉。不过,这种苍凉却孕育着一股强盛的生命力,格外受摄影师们的喜爱和追捧。在日落西山的黄昏,常常看到有摄影师手捧大大小小的镜头,对着枯荷和湖面拍个不停。春雨沙沙地洒落在湖面上,雨滴顺着枯荷茎叶,一滴滴掉进湖水中。远处,烟雨濛濛的湖面上,西湖的船夫轻轻地摇着画舫,不自觉地成为了湖上的另一番风景。这倒让我想到了“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此时安静的湖面上曾经是该有一番多么的热闹的场景呀,或许这该交付给无尽的想象了。
有桥的地方总有情,西湖的断桥也不例外。清明佳节,烟雨蒙蒙,“有缘千里来相会 ,须往西湖高处寻”,断桥上白娘子由伞传情终于找到了前世的救命恩人许仙,一段凄美的爱情便由着断桥伸展开来。可是,“断桥桥未断,我寸肠断,一片深情付东流”,白娘子最终没能守住她的爱情,许仙看透红尘,拜入佛门。被压入雷峰塔的白娘子望着似隐似现的断桥,望着残雪,呢喃低语。桥栏拍遍,追古思今,每个性情中人都会发出无限的感慨。雷峰塔与断桥在西湖默默地守护着那份回忆。正是这份回忆守住了西湖的神秘与浪漫,引得天下有情人来到这里见证彼此忠贞不渝的爱情。流传了千年的缘分,注定了今生的会在断桥相会。
游罢西湖,终将离开。望着车窗外的烟雨朦胧,我仿佛看到一个轻颦浅笑的江南女子,撑着一把油纸伞,与我擦肩而过,消失在烟雨之中,那么轻,那么柔,那么美。
这,就是西湖,烟雨中的西湖。
咏物抒怀类文章
(一)巷
柯 灵
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
这种巷,常在江南的小城市中,有如古代的少女,躲在僻静的深闺,轻易不肯抛头露面。你要在这种城市里住久了,和它真正成了莫逆,你才有机会看见她,接触到她优雅的风度。它不是乡村的陋巷,湫隘(jiǎo ài:低洼狭小)破败,泥泞坎坷,杂草乱生,两旁还排列着错落的粪缸。它也不是上海的里弄,鳞次栉比的人家,拥挤得喘不过气;小贩憧憧来往,黝黯的小门边,不时走出一些穿着拖鞋的女子,头发乱似临风飞舞的秋蓬,眼睛里网满红丝,脸上残留着不调和的隔夜脂粉,颓然地走到老虎灶上去提水。也不像北地的胡同,满目尘土,风起处刮着弥天的黄沙。
这种小巷,隔绝了市廛的红尘,却又不是乡村风味。它又深又长,一个人耐心静静走去,要老半天才走完。它又这么曲折,你望着前面,好像已经堵塞了,可是走了过去,一转弯,依然是巷陌深深,而且更加幽静。那里常是寂寂的,寂寂的,不论什么时候,你向巷中折去,都如宁静的黄昏,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足音。不高不矮的围墙挡在两边,斑斑驳驳的苔痕,墙上挂着一串串苍翠欲滴的藤萝,简直像古朴的屏风。墙里常是人家的竹园,修竹森森,天籁细细;春来时还常有几枝娇艳的桃花杏花,娉娉婷婷,从墙头殷勤地摇曳红袖,向行人招手。走过几家墙门,都是紧紧关着,不见一个人影,因为那都是人家的后门。偶然躺着一只狗,但是决不会对你狺狺(狗叫的声音)的狂吠。
小巷的动人处就是它无比的悠闲。无论谁,只要你到巷里去踯躅一会,你的心情就会如巷尾无波的古井,那是一种和平的静穆,而不是阴森和肃杀。它闹中取静,别有天地,仍是人间。它可能是一条现代的乌衣巷①,家家有自己的一本哀乐账,一部兴衰史,可是重门叠户,讳莫如深,夕阳影里,野草闲花,燕子低飞,寻觅旧家。只是一片澄明如水的气氛,净化一切,笼罩一切,使人忘忧。
你是否觉得人生草草,身心两乏?我劝你工余之暇,常到小巷里走走,那是最好的休息,会使你消除疲劳,紧张的心弦得到调整。你如果有时情绪烦躁,心境悒郁,我劝你到小巷里负手行吟一阵,你一定会豁然开朗,怡然自得,物我两忘。你有爱人吗?我建议不要带她去什么名园胜境,还是利用晨昏时节,到深巷中散散步。在那里,你们俩可以随意谈天,心贴得更近,街上那种贪婪的睨视,恶意的斜觑,巷里是没有的;偶然呀的一声,墙门口显现出一个人影,又往往是深居简出的姑娘,看见你们,会娇羞地返身回避了。
巷,是茫茫人海中的一道避风港,给人带来安全感;是城市喧嚣扰攘中的一带洞天幽境,胜似皇家的阁道,便于平常百姓徘徊徜徉。
爱争名逐利,锱铢必较的,请到长街闹市去;爱轻嘴薄舌,争是论非的,请到茶馆酒楼去;爱锣鼓钲镗,管弦嗷嘈的,请到歌台剧院去;爱宁静淡泊,沉思默想的,深深的小巷在静候你! (选自《柯灵散文选》,略有改动)
注;① 唐代诗人刘禹锡有一首写六朝兴亡的咏史名篇《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春之怀古
张晓风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
春天必然会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三)
秋天的况味
林语堂
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不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的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而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太多,点不着,乃轻轻的一弹,烟灰静悄悄的落在铜炉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中纸上一样,一点的声息也没有。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的吞云吐露,香气扑鼻,宛如偎红倚翠温香在抱情调。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暗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
这时才想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萧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
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慨,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的意味。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懔烈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熟的温香罢了。或如文人已排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炼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在人生上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烟也有和烈之辨。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味较和。倘是烧得得法,慢慢的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鸦片吾不知,然看见人在烟灯上烧,听那微微哗剥的声音,也觉得有一种诗意。
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炼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是使我感到同观人烧大烟一样的兴趣。或如一本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一块熏黑了老气横秋的招牌,或是看见书法大家苍劲雄深的笔迹,都令人有相同的快乐。
人生世上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如女人发育健全遭遇安顺的,亦必有一时徐娘半老的风韵,为二八佳人所绝不可及者。 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句:“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都丽。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偏狭,使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若邓肯者,可谓识趣之人。
(四)心中的芦苇
张弛
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江畔一方瘠土,潇洒倜傥。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将野地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永恒的沉默,醉倒了金风,醉倒了诗人。仿佛是王维的山水诗,寻不出现实意味的历史痕迹,只有一抹淡远空灵飘浮于烟的高度,还有一份清高,一份落寞,一份不为人知也无意让人知晓的随意与散佚,原始般的单纯和清淡。
芊芊芦苇,在滩涂上扎根,无拘无束;在纤桥旁摇曳,蓬蓬勃勃。从苍翠的湖绿,渐渐化做凝重的墨色,却依旧亭亭玉立,倩影婆娑。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静候白露降临,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绵延至月光不能触及的远方,也依旧洁白光泽,充满蓬松的张力,然后在冰冷的纯洁里画上生命的句号。
这白发苍苍的芦苇,是樵子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阳光,是村姑眉宇间挥之不去的一抹苍凉的妩媚。像衣香鬓影的女子涉水而来,从古代,从《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遂成千古绝唱。洄流中,弄蒿荡舟的少年水手,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
倘若寄身木筏,去溯芦苇之源,那么,你能听到许多滩边涯际拉纤的号子和寨头镇尾浪漫的故事。你也会发现,苍凉凄美的芦花那么轻易就能拨动深藏的沧桑和历史的痛苦。
易水之滨,高渐离击筑,悲凉的旋律中,荆轲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归路,他身后的芦花,一定在萧萧寒风中轻扬。乌江之畔,四面楚歌,西楚霸王柔肠寸断,在“虞兮虞兮奈若何”
的哀叹声中,虞姬挥动长剑,裙袂飘飘,作最后的生命之舞。在她倒下的地方,雾茫茫,一片缟素,那是一岸的芦花在为这悲怆的诀别飘雪飞霜。汨罗江边,披发行吟的逐臣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佞臣专权,楚王昏庸。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替君分忧。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突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青青的生命的枝叶包裹起千千万万人民的崇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
真正拥有芦苇,是在大学时代。我喜欢在学校后面的江边漫步——那里,茂密的芦苇像无边的绸带,向着远处缓缓铺开。流苏似的芦花,像云,阵阵清香在如纱似雾的月光中弥散。牛乳般的暮霭流动如烟,小鸟在苇丛中呢喃,还有几声蝉鸣,几声虫唱。宁静、温和,洋溢的诗情触手可及。倘是周日,阳光暖暖地流泻,我用苇叶编一只小船,轻轻放入江中,看它悠悠地随风而去。更多的时候,我一卷在握,于芦花下,和屈子同愤,跟太白同醉,与东坡同发少年狂。在绵绵秋雨和茸茸的芦花织成的透明心境中,我读懂了字里行间的辛酸、痛苦、孤独、浓醇、率真和苦涩。人世沧桑和历史悲剧熔铸的惨痛,犹如滴血的利刃,我们的前人把它揉碎了,咽下,宁可肝肠寸断,也要噙着泪带着微笑,轻轻地说,往事如烟啊!
人是孱弱的,就像一根芦苇,但人又是坚强的,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韧性,那种连自己都有可能意识不到的坚韧,陪伴着我们一路向前。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这根能思想的芦苇,就是你、就是我……
小品散文类
(一)山水有诗意
常龙云
我一向固执地认为,是俊秀神奇的中国山水哺育了唐诗、宋词、元曲空前绝后的绚丽和辉煌,成就了王维、吴道子、米芾、张旭等震烁古今中外的丹青宗师和绘画巨匠。而中国的山水自然,又是拥裹着风花雪月,夹缠着离愁别绪,浸渍着爱恨怨忧的历史境况和人生体验,在平平仄仄的诗赋歌咏中,醉人身心;在追求形意神韵的丹青绘画中,张扬魅力。
我对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特别偏爱。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驾一叶扁舟,荡桨西湖,赏湖光山色,夏荷秋桂,听羌管弄晴,菱歌泛夜,扑面都是唐宋的遗风余韵;泊舟枫桥,在疏疏的江枫和寥落的渔火中,静候残月下的寒山寺钟声,于千年后再度敲乱一个游子的愁怀;竹杖芒鞋,踏上秀甲天下的峨眉,看看曾经照亮诗仙宽大青衫的那半轮秋月,今霄是否依旧还斜挂在婆娑的树梢;穿越漫漫黄沙,在大漠深处如柱的炊烟和长河尽头浑圆的落日里,倾听那些醉卧沙场长眠不醒的远古将士们的鼾声……南国山水的温婉和柔媚,北疆山水的秀雅与奇异,西域山水的苍凉与神秘,巴蜀山水的俊美与清寒,莫不令人心旷神怡。“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还有什么能如此刻骨铭心呢?
山在那里站着,一万年;水在那里流着,一万年。山水的姿态,是墨客手中流淌的画;山水的韵味,是文人笔下飞翔的诗。读山读水,读山水的诗意,让情感在青山绿水间疯长,把四季绘成丹青水墨。
行走山水间,凝眸处,都是漂泊者载酒江湖的萍踪浪迹。这些官场失势、情场失意、商场失利的文人,经过一番红尘的折腾后,身心俱疲,志坠青云,愤世伤心之余,一脚踏进江湖,寄情山水,托志万象,逍遥去也。“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那是何等的桀骜放荡,自在快活!山与水的品性,又恰恰迎合了文人的秉性,响应了他们内在的精神理想,使其思想情怀找到了可供寄托、归依和宣泄的家园,山水成为他们驰骋个性精神、张扬生命理想最自由的场所和最广阔的天地。他们临风弄月的古韵行吟,飞龙舞凤的斑驳陈迹,为自然的山水附丽了浓郁得化不开的人文色彩,一山一水、一园一亭、一花一草、一石一木,因此都具有了强烈的生命激情、历史印迹、文化渊源和传奇色彩。安徽宣城外的那座不起眼的小山丘,因李白一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而成为名胜。而绍兴城南一处普通的私家园林,因陆游遗恨千载的《钗头凤》和《沈园诗》,令古往今来多少性情中人不顾山迢水遥,争相一睹为快。最典型莫过于岳阳楼。一楼何奇?却因“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腾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而声名大噪。人文精神对山水的浸淫和提升,给中国山水罩上了玄奥的文化青衫,弥漫了宗教般的神秘气氛,让崇尚自然,在自然中寻找生命价值和追求生命真谛的西方人,拍痛了脑袋也解读不透其中的奥秘。
穿行在奇异山水间,感受山的风骨,体验水的灵韵,暂时脱离世俗喧闹的困扰,让心灵平和,寄托的是精神。遍赏山色湖光,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贴近空灵的山水,也许你会得到安抚与升华,是一种最休闲的放松,以最阳光的心情,寻找诗情画意。
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那样的赏心乐事,是粗鄙者不会为之的。山水入诗,更增诗情,山水入画,更添画意,山水乃诗画之源。山水有钟灵秀气而生才子佳人,这大概属于中国古老的风水学说了。
好山好水是我们的物质财富,更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很欣赏“一生好入名山游”的那份潇洒与浪漫,憧憬着有朝一日,能实现儿时的梦想,游遍普天之下的名山大川。
(二)
古典之殇
王开岭
温习一下这些句子吧:“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那样明亮的户外,那样的四季,那样的江河岳脉,它们今天在哪里呢?那“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天光明澈,那“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皎月安在?多少珍贵的动植物已永远沦为了标本?多少鲜活的生态活页从我们的视野里被生生扯去?多少诗词风景像“广陵散”般成为了遥远的绝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抚摸这些《诗经》句子的时候,我除了对美的巨大感动,内心更有一份莫名的冰凉和疼痛:那自然史上最纯真的童年风景、生命与自然最相爱和谐的“蜜月之岁”永远同我们告别了!阅读竟成了永诀和追悼!
语文教材中的众多游记,无论赏三峡、登黄山,还是临赤壁、游洞庭……除了传递水墨画般的意境外,更有着“遗址”的凭吊和祭奠意义,更有着“黄鹤一去不复返”的绝唱意味!难道我们在对之阐释时,就只停留在汉语表面的字义上(比如“蒹葭”、“雎鸠”,难道除了“一种植物”、“一种水鸟”,就再也延伸不出别的含义)?除了挖掘莫须有的政治意义和阶级分析,难道就不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隐隐动容?除了分享审美愉悦,难道就品咂不出“挥别”的忧愤和悲怆?
我更想建议老师:为什么不问问孩子,那些美丽的“雎鸠”、“鹿鸣”哪里去了?甚至还可以让孩子去想,假如诗人活在当下,他又会作何吟?这等反差难道不会在孩子心里掀起一场风暴吗?我不知道老师们沉醉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的当儿,有没有升起一丝伤感和悲情?有没有把一份疼痛悄悄传递给台下的孩子?如果有,那我要为我们的教育感到庆幸,要为这位老师鼓掌——感谢他为孩子接种了一支珍贵的精神“疫苗”!因为在未来,携带着这支“疫苗”的孩子,多少年后,面对一片将被砍伐的森林、一条将被铲平的古街时,至少会有一丝心痛和迟疑。这就有救了。
其实,又何止语文课!地理、音乐、美术、哲学、生物、历史……哪个不包含着丰饶的自然信息和生命审美?哪个不蕴藏着比僵硬的笔画、词条、年代、人名、事件和“中心思想”更辽阔的人文资源和精神含量?如果连最日常、最初级的人文课堂都无法让孩子树立起一种信仰,当他们成年后,所谓的环保宣传和口号标语又有什么用呢?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大多停留在了概念说教和灌输上,而在最重要的“审美”和“感动”上,做得远远不够。试想,从小缺乏“感动”的孩子会变成什么人?所以,当今天从网上看到,广州餐桌上日均“吃猫”一万只,惊讶得目瞪口呆时,我忽然想到:这些食客曾经也是孩子,谁曾告诉他们“人不是什么都可以吃的”呢?随即又想起那个用硫酸泼熊的清华学生……
曾经看到两则报道,都和“树”有关——
一位叫朱丽娅·希尔的少女,为保护北美一株巨大的被称为“月亮”的红杉树,竟然在这棵18层楼高的树上栖居了738天,直到树的所有者太平洋木材公司承诺不砍伐该树。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当市政工程的铲车向古树参天的“国王花园”逼近时,一群年轻人高喊着“拯救斯德哥尔摩”,用身体组成人墙,挡在那些美丽的百年古树前。终于,政府做出了让步,将地铁绕道而行。
读着这些报道,我深深被打动了。多么勇敢和纯洁的心灵啊,其心灵像那些大树一样美丽而健康!我深信,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举动,与其童年教育和自然意识的启蒙有关——这热爱一定是童年就埋藏在心的,正是那些深刻的印象刺激和鼓励着他们,才做出这般不顾一切的举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的教育为什么“树”不出这样的“人”呢?像“树”
一样郁郁葱葱、根深叶茂的“人”!
(三)简洁是最美的生活
肖复兴
简洁不是简单。简单,有可能是贫乏或单薄,甚至有可能是可怜巴巴的寒酸。简单,如同枯树枝干,只能够用来烧火,别无他用。简洁也不是我们传统意思上艰苦朴素中的朴素。朴素,当然也是一种很好的品质,但朴素很可能是洗旧的表服,被阳光晒得发白而缺少了应该具有的色彩。
简洁的洁,不仅仅是干净的意思,这里的洁,包括着美的意味。因此,对比简单或朴素,简洁体现更多的是美,而这神美不是唐朝美人那种臃肿肥胖的美,而是那种以简洁践条句勒出来的现代美。
简洁所呈现出的美,是齐白石和八大山人用最少的笔墨留出最大的空白所画出的写意式的美,是米罗和蒙德里安以干净爽朗的线条色彩和几何图彤所构筑的象征性的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是简洁;“行到闲荷无水面,红莲沉醉白莲酣”,更不是简洁。“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就是简洁;“一去两三里,烟村四五家”,就是简洁。
简洁,对应的不仅是物化的奢侈豪华,同时也是精神的杂乱无章。千树万树,沉醉酣醉,正是生活坐标系简洁所对应的那奢靡的一极。现代的生活,拜物教的侵蚀,犬儒主义的盛行,人们越来越崇尚物质的占有和享乐,洒池肉林,娇妻美妾,香车豪宅,千金买笑,百杯买醉……欲望像是追求的无底洞,贪婪成了成功的光荣花,赚钱变为了人生第一的需要和幸福的惟一标志。人为物役,钱为君主,心被挤压得千疮百孔尘垢重重,离简洁怎幺能不越来越远?甚至以简洁为丢脸而不屑一顾,视简洁为简单而不值一提,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一点不足为奇。
不要说那些贪官污吏,那些大款富婆,他们的日子已经发霉,他们生活的字典里早没有了简洁的字眼,酒嗝中散发着腐臭的气味。就是在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和简洁也越来越背离,将简洁越来越遗忘,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在我看来,起码有这样三点,一是我们的吃饭,越发变得繁文缛节起来,为吃饭花的心思、浪费的人力物力,不计其数。二是房屋的装修,越发不知节度,巴洛克雕饰罗马柱,红木家具羊皮欧式灯,以豪华以金碧辉煌为蔓为荣。三是女人的打扮,脸上化妆的脂粉越发厚重,走起路来粉末飞扬,手上脚上的仝银饰品越发繁多,不走路都叮咚作响,不是为了点缀而是为炫耀。这些早已和简洁背道而驰,可是我们还以为这样的生活就是我们所期望的幸福和美的生活。
简洁的生活,看似简单,其实是多么的不容易做到,即使我们只是普通人。因为我们就被这样崇尚奢华制造奢靡繁衍奢侈的生活包围着,“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要想跳出这样的包围,该需要多么坚定的定力。
这种定力,就是要求我们认定:简洁的生活,其实是最美的生活,这是因为这种美里包含着对现代越发堕落的虫活的沉淀,沉淀下那些侵蚀我们的杂质和腐蚀剂。
简洁,有时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奇迹。就像毫不值钱的麦秸,简洁几下,可以做成漂亮的麦秸画:就像毫不起眼的石头,简洁几斧头,可以做成精美的雕塑;就像毫无色彩的芦苇,却可以做成洁白的纸张;就像毫无分量的竹子,只要简洁地凿几个眼,可以做成能够吹出美妙旋律的笛子。
没错,简洁的生活,其实是以少胜多的生活,少的是我们对物质的贪得无厌,少的是对心灵和精神自由展开的空间,让我们的心里多一些音乐般美好的旋律。
简洁,看起来是生活的一种方式,是审美的一种要求;其实,更是现代精神自由的一种体现,是价值系统平衡的一个支点。
通过诵读精美的散文,去体悟那些散文语言的优美和感染力。通过多读,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通过多写,掌握必要的语言技巧。要在语言上花大力气。
可以说,主旨的功夫在文外,主要靠修练品格,培养情志,提高理性思维能力。思路结构则是可以通过系统的思维训练来把握的。而语言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并非是简单的语言技巧的问题。文采的光华主要体现为一种思想美。“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锤炼语言的功力,来自人的人格品质、思维品质、审美品质和学习品质。
如何提升作文的文化气质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涉猎古今中外经典文化,并在作文中灵活运用,自然能使作文的语言倍增美感,平添神韵。
1.展示文化魅力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每一种文化形式,都具有独特的魅力。深刻理解某一种具体文化的内涵,写作时对其进行全面解读,充分展示该文化的鲜明特点,这样,就会使整个文章表现出浓厚的文化气息,增加写作意蕴。比如写“品牌”之类的话题,便可以选择狗不理包子等文化现象,通过对这一品牌名称的探究,归纳出品牌的独特魅力。
2.抒发文化情怀
每一种文化形式,都凝结着民族的智慧,都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写作时,选择恰当的文化类素材,并以此为思想的载体,表达自己的情怀,这样,就可以将自己的观点与文化的内涵进行巧妙融合,从而展示写作的艺术性。如写作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可以通过对一些具体文化形式的分析,如书院文化、私塾文化、民俗文化等,表达文化本身所具有的魅力,由此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3.联系文化现实
文化,具有传承性,也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可以由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引出对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的解读,并在此基础上表达对生活的认识,这样,就使文化更好地表现现实,突出主旨。如写作现实生活中医患矛盾这一话题,可以运用古代行医济世的代表人物,在他们身上挖掘出鲜明的文化内涵,再与现实相联系,由此对美好品德进行升华,得出鲜明的观点。
4.旁说文化意蕴
将文化运用于写作之中,一定能够增加文章的内涵。而在具体运用时,如果能够在直接引用的同时,以旁人的身份对选择的文化形式进行适当解读,便可以使整个分析更具说服力,同时展示出更丰富的写作内容。如以“酒文化”入文,就可以通过对酒神精神的理解,引出与之相关的事例,或者运用表现饮酒的诗句,借旁家之口,对这些内容进行个性化解读,突出酒精神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最后再回到自己的认识上。
现场演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不啻为方文山创作的《青花瓷》中的惊世一笔。“天青色等烟雨”这个美丽句子其实是有出处的。相传,陶瓷艺人请示御用瓷釉色时,五代后周的世宗大笔一挥,批示道:“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世宗一句任性之言,让世间多了一种美色。而青花瓷的天青色,却是无法自己形成的。在青瓷出炉的那一瞬间,必须是烟雨天,釉色才会渐变成梦幻般的天青色。因此,雨过天青的陶瓷极为珍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请选取两种语言风格各写一个片断。
【答案】
示例一:世宗太任性!他的一句“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让陶瓷艺人默默坚守了多少个
示例二:青瓷出炉,恰好赶上烟雨天,才能出现那梦幻般的天青色;若能在苦苦等待中抓住那一闪即擦出的机遇,成功又怎能不向自己招手?“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机遇,你可知道,你的光亮,照亮了多少沉寂已久的心?又唤醒了多少埋藏心底的梦想?有多少人因为抓住了你而涅槃重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又有多少人苦苦等待却终究无果,只落得一事无成。青花啊青花,你是我的烟雨天,我是你的天青色。
2.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移居奥地利的中国商人想在自家寓所前的草地上安装几盏景观灯,社区环境管理署的两位管理员用光线测试器从不同角度测量后,向他宣布:尊敬的先生,您的草坪白天所接受的阳光足够满足小草的光照,根本用不着夜晚再装置灯柱予以补充。在奥地利,除了政府部门所指定的景观草坪和花园能够安装彩色灯柱外,其余的草坪和花园一律不能安装。小草们夜晚最需要黑暗,如果装置了灯柱,灯光会使小草的生长规律发生紊乱,连小虫们都不大愿意鸣叫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请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写一个片断。
【答案】 示例:生命如歌,伴着优美旋律,演绎精彩自我。徜徉奥地利,那个浪漫的国度,空气里飘散的是平等的分子。一棵小草,一块草坪,白天热烈地呼吸着养分,夜晚静静地休憩。漫步,主人思维轻轻一动:夜晚,草坪为何不能生动?申请,静落案头;测量,细到微处。那是一个温馨的决定:草木有情,渴望尊重。主人嘴角轻扬,将一抹爱深深定格。了却心愿,无丝毫遗憾,注目眼前,清风过处,小草笑意绵绵。挥一挥手,点一点头,和谐因平等而生。
请运用带有萌味儿的语言写一个片断。
相关文档
- 北京市海淀区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2021-06-055页
-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2021-06-0511页
- 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202021-06-0513页
- 2021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第28练2021-06-053页
- 2021新高考语文二轮配套练习题:题型2021-06-0510页
- 广西钦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2021-06-0518页
- 2017-2018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2021-06-0522页
- 河南省三门峡市外国语高级中学20202021-06-0511页
-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鉴赏古2021-06-0512页
- 2018-2019学年河南省辉县市高级中2021-06-05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