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5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级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金庸小说从文化角度构建了中国的民族国家形象,建立了一个磅礴宏伟的“文化中国”,从而赢得了不同政治立场、不同价值观念的大多数读者的喜爱。这是金庸小说的决定性魅力。
金庸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是在两个向度上同时进行的。一个是从大处着眼,展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综合性、融会性;再一个是从小处入手,展示中华文化的奇妙性、精巧性和艺术性。从大的方面来说,金庸小说涉及儒家、墨家、道家、佛家等中文化思想层面,组成了一部“三教九流”众声喧哗的文化文响乐。同时,他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描写了中国东西南北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神采各异的文化风貌,并且写出了不同朝代、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起伏演变,从而构成了一幅动态的、立体的中国文化长篇画卷。
在金庸的前期作品中,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明显占据显要的甚至主导的地位:《书剑恩仇录》和《碧血剑》都对主人公为民请命、为民锄奸的正义行为持赞赏笔调,《射雕英雄传》更是把郭靖所代表的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儒墨精神褒扬到了极致。在金庸的中期作品中,道家思想、游仙思想开始令人注目:《神雕侠侣》可以看作从前期进入中期的一座分水岭,这部作品既有郭请掷地有声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之举,又有杨过蔑视宗法礼教、为个人爱情不惜与整个武林为敌之举以及做出独剑漂游四方之行。在金庸的后期作品中,佛家思想的气息愈来愈浓,在《连城诀)》和《侠客行》中,是非善恶已经开始变得扑朔迷离、标准难立,狄云和石破天究竟应该如知何做人,可以说自始至终也没有找到答案。
金庸的作品涉及几乎所有的中国文化分区,从《雪山飞狐》中的雪山极顶到《天龙八部》中的苍山河海,从《书剑恩仇录》中的新疆雪莲到《笑做江湖》中的福建山歌……经常在一些大部头的作品中带领读者进行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金庸不仅描绘出了各地不同的景物、风俗,更写出了各地文化本质上的区别,使读者鲜明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板块构成”。例如郭靖成长于蒙古大漠,黄蓉成长于东南海岛,萧峰成长于中原武林,韦小宝成长于扬州妓院……这些人物身上的个性都与他们的“水土”密不可分。
金庸笔下的中国文化,在时间轴上也是富有变化的。同是儒家思想,在金庸笔下,宋朝时显得博大刚健,如郭靖与萧峰成为金庸小说中最高大的英雄;到了宋朝以后,则显得气象衰弱、难克重任;到了明末清初,儒家文化更显得酸腐可笑、百无一用,《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自负文武双全,结果一事无成。金庸在表现中国文化时,并非一味弘扬,而是带有鲜明的批判。
金庸小说中这些“大文化”的展现是建立在具体描摹的基础之上的。例如在《天龙八部》中,金庸就通过对一个不知名的灰衣老僧的描写,充分展现了他对“大文化”高超的驾驭能力。灰衣老僧轻而易举地制服了所有的超一流高手,他在给天下英雄论述佛法与武功的关系时说,练武功本是为了提高佛法境界,然而佛法境界达到很高时,却又不屑于练武功了。这种对“大文化”的了解,让金庸在写作时挥洒自知。
上世纪50-70年代的文学作品,出于“五四”新文学的美学惯性以及重写历史和歌颂新中国的需要,对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否定多而肯定少,竭力给读者造成一种“开天辟地”的新气象。这样的国民文学使读者心理长期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相比之下,金庸小说所建立的民族国家形象,则从容、厚重,更具长久的稳定性。
(摘编自孔庆东《金庸与国民文学》)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金庸笔下的作品几乎涵盖了中国各个文化分区,读者阅读他的小说时,就相当于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
B. 文章用“一部众声喧哗的文化交响乐”说明金庸的作品思想意蕴丰富,形象地展示了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风貌。
C. 《神雕侠侣》中既有郭靖的侠肝义胆,也有杨过的蔑视礼法,由此可看出金庸的思想从早期的術家已经转变为道家。
D. 金庸小说广受读者的欢迎,与他从文化角度构建了中国的民族国家形象,建立了一个磅礴宏伟的“文化中国”有关。
2. 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天龙八部》中灰衣老僧的事件为例,旨在证明金庸对佛家文化研究之深。
B. 文章用具体的作品来论证魂点,说服力强,也加深了读者对金庸作品思想的理解。
C. 文章先总述金庸小说取得的成就,然后从多个维度分别进行阐述,论证结构清晰。
D. 文章提及儒家思想在金庸的作品中是富有变化的,体现了金庸对文化的批判意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狄云和石破天对于如何做人的疑惑体现了金庸后期的作品常有很浓重的佛家思想,展现了金庸小说虚无与消极的一面。
B. 金庸在他的作品中对储家文化的展现从博大刚健到气象衰弱,体现了金府对儒家文化的态度由认同到否定的心理变化。
C. 金庸小说中许多人物的个性与他们的“水土”密切相关,说明成长环境的文化差异对人物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D. “五四”时期新文学所推崇的美学惯性,导致50-70年代的文学作品让读者处于紧张的状态。
【答案】1. D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读者阅读他的小说时,就相当于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错误,选项以偏概全,原文是说“经常在一些大部头的作品中带领读者进行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选项忽略了“一些大部头”这一限制语;
B项,“形象地展示了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风貌”错误,选项曲解文意,“交响乐”的指向是文化思想层面;
C项,“思想从早期的儒家已经转变为道家”错误,原文只是认为“《神雕侠侣》可以看做从前期进入中期的一座分水岭”。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项,“旨在证明金庸对佛家文化研究之深”错误,选项对论据的分析有误,灰衣老僧的事件意在证明金庸小说中这些“大文化”的展现是建立在具体描摹的基础之上的。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项,“虚无与消极”错误,这一推断不合理,文章第三段只是说“在金庸的后期作品中,佛家思想的气息愈来愈浓,在《连城诀)》和《侠客行》中,是非善恶已经开始变得扑朔迷离、标准难立,狄云和石破天究竟应该如知何做人,可以说自始至终也没有找到答案”,并没有说“虚无和消极”;
B项,“体现了金府对儒家文化的态度由认同到否定的心理变化”中“否定”一说错误,从文中来看,并非是“否定”,而是分析与批判的一面;
D项,“‘五四’时期新文学所推崇的美学惯性,导致50-70年代的文学作品让读者处于紧张的状态”错误,因果关系不成立,且条件不充分,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上世纪50-70年代的文学作品,出于‘五四’新文学的美学惯性以及重写历史和歌颂新中国的需要……这样的国民文学使读者心理长期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不仅仅是“‘五四’时期新文学所推崇的美学惯性”,还有“重写历史和歌颂新中国的需要”。
故选C。
【点睛】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8 年 4 月 2 日,教育部制定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其中提到发展
目标:
到2020 年,基本完成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 布局,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人才培养和科学 研究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
到2025 年,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取得一 批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原创成果,部分理论研究、创新技术与应用示范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有效支撑我国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智能社会建设。
到2030 年,高校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领新一代人工智 能发展的人才高地,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摘编自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
材料二
2018 年 6 月 8 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 计划》,在回答“《行动计划》在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方面有何举措”的问题时,相关负责 人说:支持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设置人工智能学科方向,深入论证并确定人工智能 学科内涵,完善人工智能的学科体系,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支持高校自主设置相 关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加快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 版),积极开展“新工 科”研究与实践,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 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校 对照国家和区域产业需求布点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和资源向教育 教学转化,推动人工智能重要方向的教材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推动编写一批具有国际一流 水平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和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将人工智能纳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 学内容。引导高校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并通过增量支持和存量调整,稳步 增加相关学科专业招生规模、合理确定层次结构,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力度。此外, 还要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在中小学阶段引入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不断优化完善专业学 科建设,构建人工智能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于一体的高校教育体系;鼓励、支 持高校相关教学、科研资源对外开放,建立面向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人工智能科普公共服务 平台,积极参与科普工作。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
材料三
6 月 10
日,在江汉大学举行的高校招生咨询会上,人工智能成为了家长和考生最关注的专业之一,多数家长们看好它的就业和薪资前景。
长江日报记者发现,大数据、机器人工程成高校爆款专业,教育部在汉高校在设置此类专业时非常积极主动。在湖北今年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高校里,除武汉大学 和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 南财经政法大学双一流高校全部“集体上线”。
省属高校中,湖北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今年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专业,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
作为市属高校的江汉大学围绕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双一流高校建设需要,增加了 大数据、智能制造专业方向;武汉商学院去年成立了湖北省首个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
部分民办高校也十分敏感,武昌理工学院、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 术专业,武昌首义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
那么,如何培养人工智能人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院长张虎认为,人工智 能人才一定是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时一定要打牢基础。江汉大学数学与计算机 科学学院执行院长程辉也持同一观点。他认为低年级的大学生首先要学好学、计算机这些 基础学科知识,到高年级再进行大数据挖掘分析实践。湖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 长杨维明认为,人工智能人才可以结合项目进行培养。
——摘编自 2018 年 6 月 12 号《长江日报》
4. 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20 年时,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基本完 成,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B. 2025 年,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成效显著,并在我国 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C. 2030 年,中国要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高校在技术和 人才方面,要发挥核心力量作用。
D. 该目标从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提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同时 也凸显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景。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 如果计划得以顺利实施,那么,2030 年,高校将成为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 我国也因此而走在了创新型国家的前列。
B. 高校要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开放人工智能教学、科研资源,积极参与人工智能科普
工作。
C. 大数据、机器人工程成高校爆款专业,与人工智能本身的发展前景有关,同时,跟教育部出 台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有关。
D. 培养人工智能人才一定要打牢基础,所以,专家们并不建议在大学低年级就学习人工智能 的相关知识。
6. 教育部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举措?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答案】4. A 5. C
6. ①学科建设方面:支持推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建设;
②专业建设方面:研究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
③教材建设方面:推动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和资源向教育教学的转化;
④人才培养力度方面:引导高校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
⑤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观点或概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等要求。这类题要认真读图,从文中基本概念、重要语句、图表、引述的资料获取信息,结合选项进行准确解读,常见错误有漏掉信息、以偏概全;因果倒置、主客互换;未然已然、信息有变;无中生有、查无实据。本题要求选择“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项,错在,“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这个地方。原文是“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选项将未然的 “推动”二字,变为已然的“已经”。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
原文是“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而选项是“走在了创新型国家的前列”,将“未然”变“已然”。
张冠李戴。不是“高校”努力构建,构建的主体应该是“教育部”。
D项,“不建议在大学低年级就学习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在文中无据。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教育部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方面”的举措。我们要善于结合文本分角度回答。从材料二中,“相关负责人说:支持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设置人工智能学科方向,深入论证并确定人工智能学科内涵,完善人工智能的学科体系,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等语句可概括出在学科建设方面:支持推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建设;从材料中“积极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等语句可概括出在专业建设方面:研究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材建设方面:推动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和资源向教育教学的转化;从“引导高校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并通过增量支持和存量调整,稳步增加相关学科专业招生规模、合理确定层次结构,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力度”等语句可归纳出:在人才培养力度方面需要引导高校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的观点。从段末“还要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在中小学阶段引入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不断优化完善专业学科建设,构建人工智能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于一体的高校教育体系”等语句可概括出: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等观点。
【点睛】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凡是归纳“措施,举措”题,先结合文本筛选,然后,用动宾短语来归纳。比如“构建……”;“引导……”;“支持……”等。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黑人兄弟的礼物
刘成章
我居所的后院,杂草之隙,花方种,树初栽,此情势虽然时时引人憧憬,但自知一两年之内绝不会风光醉人。院子的三面是院墙,由一片片竖置的木板连接而成。因为长年累月的日晒雨淋,木板已由黄变黑,有的地方甚至已经破败不堪,遇上刮大风的天气,那些破败的地方有时还会“啪啦啦”作响。
墙那边是我们的邻人,这儿的老住户,从他家的房子和汽车看,生活并不怎么富格,可是他非常注重庭院的美化,各种花卉姹紫嫣红。他沿墙根种了好多树木,枝梢已隐约闪出墙头。那些树冠就像一包包深绿、浅绿以及紫红 的汁液,全都泼在墙头上了,汁液涌动欲沿墙下流。好一个郁郁葱葱的墙头!
后来我发现,那碧绿的墙头,播出了淡淡的清香。扁圆的绿叶丛中,绽开了许多星星一样的小白碎花。这棵开花的是什么树呢?是橙子树吗?不敢断定。半个月之后,小白花变成了小果,豆粒似的,通身绿色。随着小果的长大,渐渐地,我认出了:它的确是橙子树!
到了秋天,橙子熟了,颗颗都像宝石雕成的球体,浑圆,凝重,笑呵呵地在枝头挂着。挂在墙的这边,挂在墙的那边。这边,那边,都有一样的色彩和分量,都闪着光,都把树枝压弯了。作为一个少壮年华已逝的风霜之人,面对如此美、如此灿烂、如此硕果累累的橙子树,我欣然,羨然,甚至有点儿忌妒。
这期间,我常常看见邻人采摘果实,有时还看见他们登上梯子,去够高处的、树梢上的橙子。好多日子过去之后,他们不再摘了,但他们并没有摘完。我发现其中似有用意,因为一树金橙,墙那边已是光光的了,一片空白;但墙上方和墙这边的,竟悉数留了下来。难道这橙子是留给我的吗?想到此,我一怔,心里有了一种朦朦胧胧的感动。不过又想:邻人究竟是不是这样的意思呢?我又困惑了。然而岁月的河水滚滚奔流,一个月的浪头过去,两个月的浪头过去,整个冬天的浪头都过去了,第二年春天的浪头也过完了,橙子又开花了,星星一样的小白碎花又缀在枝叶间,那几十颗金光耀眼的橙子,却依然高悬在墙头、枝头、我的心头。
结论,终于明白无误地摆在美利坚四月的天空之下了。
谢谢你了,我的芳邻!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作礼轻仁义重。你的情意是比洛矶山还要重的,我们全家感谢你!
不过我只是这样在心里念着,嘴上一直没有说出。而邻人也一直没有向我们表示过馈赠之意。但是可以完全肯定的是,双方的意思互相都明白了。我平生第一次体会到,心照不宣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丽境界。浓浓的情意,是无须点破的。
邻人是地道的黑人,我们的黑皮肤的兄弟。我对自己曾经听信了关于这个族裔的一些偏颇说法感到愧疚。在人性严重扭曲异化的当今世界,黑人兄弟身上保留的这种古朴民风,使我想起了信天游永在山间飘荡的家乡。
一个周末的上午,大概十点多钟了,一颗橙,一颗熟透了的橙,忽然“咚”地一声落在地上,溅起了春风的屑和阳光的屑。但我顾不上细想这些,我注意的只是我6岁的小孙子捡起这颗橙子,要给邻人送去。我毫不犹豫地拦了他,说:“孩子,这是黑爷爷送你的,你剥开吃去吧。不过改曰,咱们要一起去给黑爷爷送套中国茶具。
说话的时候,我心里冒出一句诗,那诗像我们两家人的友谊一样质朴、洁净。诗曰:“那边的全摘了,这边的永远留着。”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将爱橙的仑态融入橙之美、橙之韵、橙之神之中,将自己的审美历程与橙子的生长过程融汇,情景交融。
B. “我”的院墙破败不堪,而邻人的院墙却郁郁葱葱,文章通过对比凸显了邻人的勤劳朴实。
C. 作者在对墙头橙子的描写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地透出了橙子的神韵,使文章神气盎然。
D. 文章语言朴实,情深意长,景美文妙,通篇流泻着浓郁深厚的情感,包含着深邃丰厚的意蕴,对如今的现实生活颇具警示意义。
8. 画横线的句子中,“这些”一词指的是什么?有哪些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 结尾小诗“那边的全摘了,这边的永远留着”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指的是熟透了落在地上的橙子,让作者明白黑人 兄弟的礼物已经送达。②指的是黑人兄弟送来的温暖,这 橙子不仅仅是礼物,也带来了如春风般的温暖和满满的爱 意。③说明了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重要性,暗示出这种 和谐关系如同春风、阳光一般给人以美好的向往。
9. 内容上:“这边”留着的不仅仅是“那几十颗金光 耀眼的橙子”,有着“比洛矶山还要重”的黑人兄弟的情谊。②结构上:诗句质朴、简洁,卒章显志,是文章的点睛之笔。③手法上:诗句虽简单,但可使文章境界全出,神采斐然,让人回味无穷。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章的内容要点与表达艺术的能力。本题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然后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小说的主旨和细节做出准确判断。D
项中“语言朴实”理解有误。本文记事叙述平淡但语言运用却十分优美。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作品内容、概括主旨能力以及重点词语的理解。语句可以结合具体语境也就是上下文确定语句在文中的具体含义,还可以联系文章内容、题目、主旨、作者的情感、观点等把握。本题考查代词的指代义。近指代词一般是去上文找,且要注意靠近原则。“一个周末的上午,大概十点多钟了,一颗橙,一颗熟透了的橙,忽然“咚”地一声落在地上,溅起了春风的屑和阳光的屑。”这是上句,“这些”指的是熟透落地的橙子, “溅起了春风的屑和阳光的屑”这句话也是“这些”指代的内容,根据文章内容可知,“春风”“阳光”是礼物给人的感受;结合文章主旨可以分析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一方面,这也是作者写这个礼物的用意。最后,归纳整合即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作品内涵,领悟作品艺术魅力”,属于D级能力层级。对于语段的作用题,尤其是结尾段落的作用题,结构上:1、总结上文。2、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3、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内容上:1、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
2、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什么感悟或者情感。
3、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
4、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
5、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
一般情况下要从内容、结构方面考虑。就本题而言:从内容上分析,这句话主要表达的是“这边”留着的不仅仅是橙子,还有更重要的情谊,回答出深层含义;从结构上分析,因为该句话位于整个文章的结尾部分,所以能够起到卒章显志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樊莹,字廷璧,常山人。天顺末,举进士,引疾归养。久之,授行人,使蜀不受馈,土官作却金亭识之。
成化八年,擢御史。山东盗起,奉命捕获其魁。清军江北,所条奏多著为例。改按云南,交阯诱边氓为寇,驰檄寝其谋。出知松江府。运夫苦耗折,莹革民夫,令粮长专运,而宽其纲,用以优之。赋役循周忱旧法,稍为变通,民困大苏。忧归,起知平阳。
弘治初,诏大臣举方面官。侍郎黄孔昭以莹应,尚书王恕亦器之,擢河南按察使。黄河为患,民多流移。莹巡振,全活甚众。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旬日间宿蠹一清四年迁应天府尹。守备中官蒋琮与言官讦奏,所蔓引多至罪黜。莹承命推鞫,初若不为异者,琮大喜。后奏其伤孝陵山脉事,琮遂下狱,充净军。
七年, 迁南京工部右侍郎,寻改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锦田贼结两广瑶、僮为寇,莹谕散余党,戮首恶十八人。岁余,以疾乞休。家居七年,中外交荐,起故官抚治郧阳,旋改南京刑部右侍郎。
十六年,云南景东卫昼晦七日,宜良地震如雷,曲靖大火数发,贵州亦多灾异,命莹巡视。至则劾镇巡官罪,黜文武不职者千七百人。廉知景东之变,乃指挥吴勇侵官帑,图脱罪,因云雾晦冥虚张其事,劾罪之。还进刑部尚书。武宗践阼,致仕归。刘瑾以会勘隆平侯争袭事,连及莹,削籍。明年又坐减松江官布,罚米五百石输边。莹素贫,至是益窘。三年十一月卒,年七十五。瑾败,复官,赠太子少保,谥清简。
莹性诚悫,农月坐篮舆戴笠,子孙舁行田间,曰:“非徒视稼,欲子孙习劳也。”其后人率教,多愿朴力学者。
(节选自《明史·卷一百八十六列传第七十四》)
10. 选出与文中例句“莹巡振,全活甚众”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
A. 沛公军霸上。 B.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C. 项伯杀人,臣活之。 D. 素善留侯张良。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旬日间/宿蠹一清
B. 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旬日间/宿蠹一清
C. 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旬日间/宿蠹一清
D. 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旬日间/宿蠹一清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B. 御史,先秦时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朝开始,除记录史实外还有监察职责。
C. 工部,古代官制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木兴建、水利工程、交通运输等。
D. 践阼,阼,为古代庙堂前东西两阶,主位在东,称阼阶。践阼,走上阼阶主位。比喻登上帝位。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樊莹为官清廉,拒绝他人馈赠。樊莹虽家境清贫,但在出使蜀地时,拒绝当地人的馈赠,当地土司特地建“却金亭”纪念他。
B. 樊莹体恤百姓,关心民生疾苦。由于百姓运粮辛苦,樊莹取消民夫,让粮长专运;黄河泛滥,他巡察赈济,许多百姓得以保全。
C. 樊莹为官严正,弹劾不称职者。景东、宜良、曲靖、贵州发生灾异之事,樊莹奉命巡视,到达后就弹劾镇守、巡察官员的罪行。
D. 樊莹为人真诚,注重言传身教。农忙时节,樊莹让子孙抬着自己行走于田间,以此来告诉子孙要习惯于劳动,后人都遵循教导。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改按云南,交阯诱边氓为寇,驰檄寝其谋。
(2)乃指挥吴勇侵官帑,图脱罪,因云雾晦冥虚张其事,劾罪之。
【答案】10. B 11. C 12. B 13. B
14. (1)改调云南巡按,交阯引诱边地的百姓作寇贼,樊莹迅速传送檄文制止了他们的阴谋。
(2)原来是指挥(官)吴勇侵吞公款,企图逃脱罪责,借云雾阴暗虚张声势,樊莹弹劾吴勇给他定罪。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活用现象。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活用的类型,掌握判断的方法,再审读选项仔细比对。本题题干,“莹巡振,全活甚众”意思是,樊莹巡察赈济,保全存活很多人。“全活”,动词活用作名词,保全存活的人。
A项,沛公军霸上,意思是,沛公(的军队)驻扎(在)霸上。“军”为名词活用为动词,驻扎。
B项,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意思是,大概那更深 的地方,那些来到的人就更少了。“至”,动词活用作名词,到的人。
C项,项伯杀人,臣活之,意思是,项伯杀了人,我保全了他的性命。“活”,使动,使……活。
D项,素善留侯张良,意思是,一直与留侯张良交好。“善”,形容词作动词,交好。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在断句时特别要注意:①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②句子结构的对称性。③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④句子成分的省略。⑤叙事内容的变化等。这段话翻译为:河南田赋有很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想要考察原因,众人认为有困难。樊莹说:“把一万人看成一千人,把一千人看成一百人,有什么困难。”徐恪把此事交由樊莹的部下属吏调查考核,十天时间,积久的弊病全部查清。“曰”的主语是“莹”,要连在一起,前面“众难之”是说众人认为有困难,句意完整,应断句,排除AB;“属莹部吏”的目的是“钩考”,要连在一起,排除D,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中,B项,“自秦朝开始,除记录史实外还有监察职责”表述有误,后世的御史只有监察的职责。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此类题目的误区有:事件张冠李戴、时间地点迁移、曲解实虚词等。本题中,B项,“由于百姓运粮辛苦”分析有误,据原文“运夫苦耗折,莹革民夫,令粮长专运”意思是,运粮的民夫苦于运输中的粮食亏损,樊莹便取消民夫运输,让粮长专门运输。可知,是运粮民夫苦于运输中的耗损。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关键词有:①“按”,巡按;“氓”,百姓;“驰”,迅速传送;“檄”,檄文;“寝”,停止,制止。②“乃”,原来是;“官帑”,国库里的钱财;“因”,借;“晦冥”,阴暗;“罪”,作动词,给……定罪。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樊莹,字廷璧,常山人。天顺末年,考中进士,称病归家休养。过了很长时间,授予他“行人”,出使蜀地不接受馈赠,当地土司建造“却金亭”来纪念他。
成化八年,升任御史。山东盗贼起事,樊莹奉命捕获了贼人的首领。到江北整顿军队,上奏的条文多被定为例规。改调巡按云南,交阯引诱边地的百姓作寇贼,樊莹迅速传送檄文制止了他们的阴谋。出任松江府知府。运粮的民夫苦于运输中的粮食亏损,樊莹便取消民夫运输,让粮长专门运输,并放宽对他们的要求,以此来优待他们。赋税徭役按 照周忱的旧法,稍加变通,百姓的困境大大缓解。服丧归家,后来起用为平阳知府。
弘治初年,皇帝诏令大臣举荐地方长官。侍郎黄孔昭推荐樊莹,尚书王恕也器重他,升任河南按察使。黄河泛滥成灾,百姓大多流离失所。樊莹巡察赈济,保全存活很多人。河南田赋有很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想要考察原因,众人认为有困难。樊莹说:“把一万人看成一千人,把一千人看成一百人,有什么困难。”徐恪把此事交由樊莹的部下属吏调查考核,十天时间,积久的弊病全部查清。四年升任应天府尹。守备中官蒋琮与言官上奏相互攻击,所牵连的人大多被判罪罢免。樊莹奉命追查审讯此事,最初好像没有查出什么,蒋琮非常高兴。然后樊莹上奏说他破坏孝陵龙脉的事,蒋琮于是被捕入狱,发配到净军。
七年升任南京工部右侍郎,不久改任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锦田的贼人勾结两广的瑶人、僮人作乱,樊莹告谕解散余党,杀了首恶十八人。过了一年多,因病请求退休。樊莹在家赋闲七年,朝廷内外交相推荐,起用任原官巡抚治理郧阳,不久改任南京刑部右侍郎。
十六年,云南景东卫连续七天白天昏暗,宜良地震声如雷鸣,曲靖多次发生大火,贵州也多有灾害异常,皇帝命令樊莹巡视。他到达后就弹劾镇守、巡察官员的罪行,罢免不称职的文武官员一千七百人。访察得知景东的变乱,原来是指挥(官)吴勇侵吞公款,企图逃脱罪责,借云雾阴暗虚张声势,樊莹弹劾吴勇给他定罪。樊莹返回后升任南京刑部尚书。武宗即位,樊莹退休回家。刘瑾以联合核查隆平侯争夺袭爵之事,牵连到樊莹,削除他的名籍。第二年又因减少松江官布的事获罪,罚米五百石运输到边疆。樊莹一向贫困,到这时更加窘迫。三年十一月去世,时年七十五岁。刘瑾失势后,恢复原官,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清简。
樊莹性情真诚,农忙时坐着篮舆,戴着斗笠,让子孙抬着行走于田间,他说:“不单是看庄稼,而是想让子孙习惯于劳动。”他的后人遵从教导,大多朴实敦厚勤奋学习。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太白岭
王安石
太白巃嵷①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注】①巃嵷(lóng sǒng):山势高峻的样子。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太白岭山势的高耸绵延和山色的青翠纷披。
B. 颔联借厚薄变幻的烟云和疏密相间的树石,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
C. 诗人认为太白岭这样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处所。
D. 本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关注百姓的情怀。
16. 本是颈联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案】15. B 16. ①动静结合。“鸟语乐”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人愉悦的心情。
②视听结合。“鸟语乐”诉诸听觉,“溪水不动”“鱼行迟”诉诸视觉,描绘太白岭动人的美景,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
③衬托。用“鸟语乐”的欢闹反衬太白岭的宁静,用“溪水不动”“鱼行迟”衬托太白岭的清幽,表达诗人的欣悦之情。
④拟人。“鸟语乐”和“鱼行迟”,把人的心情与行为赋予鸟和鱼,具体可感,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错,诗句“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的意思是烟云不管厚还是薄都很可爱,树与石的疏与密自是很合宜,表达的是一种物我相谐,诗人心情平静舒适的情感。故选B项。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掌握常用的表达技巧,首先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最后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颈联“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的意思为:明媚的春天已到来,鸟儿欢快地说着话,溪水也不愿流动,鱼儿也贪恋这美好行动变迟缓了。从景物描写的表达技巧方面可从以下几方面作答:①动静结合。“鸟语乐”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人愉悦的心情。
②视听结合。“鸟语乐”诉诸听觉,“溪水不动”“鱼行迟”诉诸视觉,描绘太白岭动人美景,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
③衬托。用“鸟语乐”的欢闹反衬太白岭的宁静,用“溪水不动”“鱼行迟”衬托太白岭的清幽,表达诗人的欣悦之情。
④拟人。“鸟语乐”和“鱼行迟”,把人的心情与行为赋予鸟和鱼,具体可感,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名篇名句默写
17.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 ”一句,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绘多个意象写出夔州的特殊秋景。
(2)《蜀道难》中,在运用夸张极言山峰高耸之后,李白的“_______________”写出山崖的陡峭险峻。
(3)白居易《琵琶行》中,多处写到月,如“________________”一句通过冷月无声来反衬音乐强大的感染力。
(4)《劝学》中,荀子认为笔直的木材制作成车轮之后就“_______________”,然后进一步设想木材“_______________”也不会再变直了。
【答案】 (1). 风急天高猿啸哀 (2). 枯松倒挂倚绝壁 (3). 唯见江心秋月白 (4). 其曲中规 (5). 虽有槁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的默写。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我们就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所提示的语境:包括题干所给出的叙述性情景,以及题干给出的要默写语句的关键词,题干提示所要默写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等。特别要注意所默写语句中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字、通假字,还有虚词等。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啸哀、倚、唯、中规、有、槁暴。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发展变化。这种变动不居的特性正是谋事要“生于虑”的深刻背景。正所谓①________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一再警醒世人,“虑之不远,其忧即至。”荀子说得也很通俗:“先事虑事,先患虑患②________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犹成。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③________虽然今天的时空环境同先贤们所处的时代大不相同,但是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并无二致。在瞬息万变的当今时代,要想掌握推动事物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未雨绸缪。对于改革开放来讲,更是如此。它本身就是一项空前绝后的创新性探索,其间难免不会遇到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遭遇诸多意外情况。特别是当前我们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在这种关键时刻,更应有超强的远见意识,能对未来的发展态势洞若观火,而不能“临时抱佛脚”,更不能寅吃卯粮。唯有怀以深谋远虑的洞察,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万物中站稳脚跟④________求得先机。
18. 下列在文中①②③④处所填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 ① : ② , ③ 。” ④ 、
B. ① —— ② , ③ ”。 ④ ,
C. ① / ② 。 ③ 。” ④ ,
D. ① : ② 。 ③ ”。 ④ 、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充满了先人智慧的这句谚语,告诫人们不要忘却了远景期待,而只盯着眼前的事物。
B. 充满了先人智慧的这句谚语,告诫人们不要只盯着眼前的事物,而忘却了远景期待。
C. 这句谚语充满了先人的智慧,告诫人们不要只盯着眼前的事物,而忘却了远景期待。
D. 这句谚语充满了先人的智慧,告诫人们不要忘却了远景期待,而只盯着眼前的事物。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它本身就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新性探索,其间难免不会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遭遇诸多意外情况。
B. 它本身就是一项空前绝后的创新性探索,其间难免会遇到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遭遇诸多意外情况。
C. 它本身就是一项空前绝后的创新性探索,其间难免不会遇到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遭遇诸多意外情况。
D. 它本身就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新性探索,其间难免会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遭遇诸多意外情况。
【答案】18. C 19. C 20. D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求熟悉标点符号的功能,能正确书写和使用标点符号。一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分类,掌握并正确使用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常用标点符号;二要掌握标点符号书写的位置;三要会体会常用标点在句子中的作用。本题中,①处后的引用为不完全引用,此处可不填,也可填逗号,但不能填冒号。②处前的句子为总说,其后几句是对前两句的分说,此处用句号隔开。 根据③处前的冒号和引用的句子可知此处为完全引用,其句号应在引号内。④处前后都是动词性短语,故此处用逗号,不能用顿号。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
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这句谚语充满了先人的智慧”是个陈述句,是对“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的概括、评价,过渡自然。如果直接换成“充满了先人智慧的这句谚语”这个短语,显得唐突,衔接不够紧密;中心意思强调不要只看现在,而要看得未来、长远,故后半句应用“告诫人们不要只盯着眼前的事物,而忘却了远景期待”。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本题中,“空前绝后” 指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用在这不合逻辑,故排除B、C两项;A项滥用否定词“不”,应删除,故又排除A项。故选D。
【点睛】嵌入型补写,解答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
21. 请将下面的译文改写成三个短句。
传统的现代派绘画-----由毕加索、康定斯基、马蒂斯以不同的方式发展起来的抽象艺术是以高度发达的审视技能以及对其他绘画和艺术史的熟谙程度为先决条件的。
【答案】①传统的现代派绘画是抽象艺术。②它是由毕加索、慷定斯基、马蒂斯以不同方式发展起来的。③它是以高度发达的审视技能以及对其他绘画和艺术史的熟谙程度为先决条件的。
【解析】
试题分析:长句变短句一般要走好三步,首先找出句子主干,如传统的现代派绘画是被介绍的对象,它是艺术,而且是抽象艺术,所以这是句子主干。再对修饰语进行分析,使其独立成句。本句有两个修饰语。要提出来加上主语和谓语,主语一般用它。谓语要灵活。最后,将三个句子合理排序。一般按主干在前,修饰语按前后顺序排列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选用变换句式。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难度。难在合理转换修饰语。长句变短句,修饰语要加主语和谓语。而短句变成长句,某些短句则要去掉与主干相同的部分,变成修饰语。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不仅一些自然现象会释放汞,①________________。冶金、化工、燃煤产业、水泥、电池、造纸等行业产生的废水、废气都可能是汞污染的源头。我们的日常生活中,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如汞电池、荧光灯管、水银温度计和一些电子产品等,都含有汞。这些含汞物品废弃后,③___________________,一旦泄露就会造成严重的汞污染。
【答案】 (1). ①人类活动也会造成汞污染 (2). ②有不少用品与汞有关 (3). ③如果不能妥善回收处理
【解析】
试题分析:①处上文有“不仅”,可知此处应不能填“自然现象”之类的内容,再结合下文“冶金、化工、燃煤产业、水泥、电池、造纸”等人类活动,可知此处应填“人类活动也会造成汞污染”。②处下文列举了一系列生活用品,并说“都含汞”,可知此处应填“有不少用品与汞有关”。③处所在句子说的是含汞物品被废弃后的情况,结合后文“一旦泄露”会造成严重污染来分析,此处应填“如果不能妥善回收”之类的内容。
四、写作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学校为高二年级的学生举办了“立志成才”的活动,活动中先后邀请了三位知名校友作报告。第一位校友认为自己成功的经验是“敢于做别人不做的事”;第二位校友在报告中说,他成功的关键是“做了自己喜欢的事”;第三位校友则认为,要获得成功,就“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做好”。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鼎之三足
鼎有三足。如果把成就事业比作鼎,那么“做别人不做的事”“做自己喜欢的事”“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做好”,就好比是鼎之三足。
“做自己喜欢的事”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因为喜欢,便会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痴迷和“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坚持,一如齐白石沉迷于画画,爱迪生执着于发明;因为喜欢,便会有“众里寻她千百度”的期待与“蓦然回首”的惊喜,就像袁隆平在逐穗检查14000多个稻穗后,终于找到不育株时的欣喜若狂。可是,通往成功的路上太拥挤,不是每一个人都拥有最强壮的体魄和最聪慧的大脑,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在拥挤中脱颖而出,因此,人生还要学会选择:选择方向,以使所做的事更有意义;选择路径,以努力避开拥挤的人群;选择取舍,以让自己轻装前行。
“做别人不做的事”,就是要敢于挑战自己,无论这件事有多么艰难,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或者多么没有前途,看不到希望;就是要敢于独辟蹊径,选择别人不敢走却可能适合自己的道路;就是要舍得放下别人放不下的东西,无论它看起来是多么的珍贵。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所有被挤兑出局的人,并不都是先天条件不足的人,更多的是因为准备欠缺或者急功近利。“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做好”,就是要有“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准备,就是要有“板凳能坐十年冷”的忍耐,就是要有常“扫一屋”的习惯和“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视野,就是要培养“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定力,就是要丰富自己的内涵,提升自己的境界,最后以“无用”成就“有用”。
不但事业如此,人生处处是这样。陶渊明“性本爱丘山”,可为了享受田园的乐趣,就不能不放弃官场,做出让别人不可思议的“归去来兮”的选择;尽管“草盛豆苗稀”,可还是坚持“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但也正是在这种并不喜欢的劳作中,他享受到了“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的乐趣。同样是进藏旅游,有的人选择骑摩托车甚至自行车,在享受坐火车乘飞机所不可能有的神奇与浪漫的同时,又必须充分关注到每一个细节,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做自己喜欢的事时,别忘了做别人不做的事,更别忘了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做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成自己所喜欢的事。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中的重点是三位校友的成功经验,所以考生要根据对三位校友的话语进行理解立意。三位知名校友所说的话各有侧重点:第一位校友“敢于做别人不做的事”强调的是勇气、挑战、创新;第二位校友“做了自己喜欢的事”强调的是兴趣、自主、独立;第三位校友“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做好”强调的是适应、责任、坚持等,据此可以任选一个角度立意。从第一位校友所说的“要做别人不做的事情”,可以得出以下立意:敢为天下先;要勇于创新;要敢于标新立异;要独树-一帜。从第二位校友所说的“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可以得出以下立意:兴趣是成功的保证;从心出发;因为喜欢,
所以成功。从第三位校友所说的“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做好”,可以得出以下立意:坚持就是胜利;责任就是人生第一要素;要勇于担当。得出这些立意之后,考生可以任选一种立意行文,亦可综合几种立意行文。行文时注意根据材料的分析引出观点,也可以通过自然的意象的描绘析理引出观点,然后逐层论述,论述时注意结合自己的经历引用典型的事例论证,作答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
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
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根据材料看,作文供料的关键句是三位校友的话:。第一位校友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要做别人不做的事”,第二位校友觉得最关键的是“要做自己喜欢的事”,第三位校友则要求大家“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做好”。考生要紧紧抓住三位校友的话进行审题立意,选准立意角度就要深入的论证自己的观点,注意作文举例的真实,最好是从生活中选取平实的例据,这样作文才能显得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