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0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想要“做一个幸福的人”,总要与好的食物打交道才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的诗句谁都记得。食物是人类每天都要面对的最基本问题,然而,今天的城市人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食物困惑症。从前的菜有菜味,肉有肉味。然而,今天我们买到的蔬菜与肉却越来越“没味儿”了,工业速成的口感越来越重。比“难吃”更糟糕的,是食品安全问题愈发凸显,转基因的使用令人困扰,不健康的外卖与劣食遍地生长。
当大量的工业加工制品、添加脂肪和糖渗透到我们的饮食结构之中,整个社会都在发胖——肥胖从来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对于谨小慎微者而言,饮食变成了一件需要精细计算的科学解题。最显著的表现便是营养专家和营养咨询师大行其道,迈克尔·波伦在“饮食觉醒”系列著作中称之为“营养主义的时代”:“饮食”变成了一件需要被指导的事情,仿佛人不是生来就懂得“吃”似的。然而,在寻求健康饮食的道路上,最精明的消费者也可能是愚蠢的。
那边厢,名目繁多且售价昂贵的天然食品、有机食品不断兴起。美国的全食超市或许是个典型案例,他们通过认证制度给予那些“有来头”的食物以名分,以散文诗般的语言描述那些生态食品的出身:这块肉来自一头一生“住在美丽地方”的牛,或是一只“自由散养鸡”。然而,当“有机”被纳入一个庞大产业的链条时,“超市里的田园诗”实质上更多是营销话术的炮制而已。
假如我们尝试勾勒一幅今天城市中产阶级所处的食物全景,便不难发现,食物不仅是口感问题,也是一种政治,是社会经济结构和城乡互动的一种结果。
整体而言,城市人与食物打交道的方式已经深刻改变了。在超市或外卖网订购的食材干净体面,不见泥土,这些看不见来龙去脉的食物也将背后真实的生产关系和城乡关系隐匿起来。在今天,看直播、上快手围观“土味文化”成为了一种时髦。烤竹鼠的野趣,令屏幕之外的城市人垂涎欲滴。更有许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年轻人,迷恋着日本电影《小森林》里那种清新脱俗的乡村意象,“回家种田”的浪漫叙事成为今天城市中产阶级想象务农的流行模板,务农被诠释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自由选择,或是一个人的自然救赎。
只有反思我们的饮食变迁史,才能弄清楚每个人今天所面临饮食的问题。在人民食物主权发起人之一、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的严海蓉老师看来,今天我们关心粮食和蔬菜,不只要关心口感问题,也要从我们日益不安的食物消费之中窥见世界农业的整体性危机:化学农业,转基因及生态问题。而在世界寻求食物主权,是一场从无地农民到城市主妇、从耕作者到消费者的多面反击。
(摘编自新京报《从今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食物是人类每天都要面对的最基本问题,然而如今的食物,工业速成的口感越来越重,蔬菜和肉越来越“没味儿”了。
B. 肥胖从来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因为当大量的工业加工制品、添加脂肪和糖渗透到我们的饮食结构之中,整个社会都在发胖。
C. 饮食在人们生活中变成了一件需要被指导的事情,营养专家和营养咨询师大行其道,饮食成为需要精细计算的科学解题。
D. 城市人与食物打交道的方式已经深刻改变,食物将背后真实的生产关系和城乡关系隐匿起来,务农被诠释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自由选择。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由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句引出食物对人类的重要性,并由此指出食品问题。
B. 文章以大量事实为依据,提出只有反思我们的饮食变迁史,才能弄清每个人今天所面临饮食的难题。
C. 文章由食品的口感问题上升到政治,认为它是社会经济结构和城乡互动的一种结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D. 针对今天所面临的饮食难题,文章先指出现象,接着分析问题,最后具体指明了解决的方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子的诗句“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告诉我们想要“做一个幸福的人”,得要与好的食物打交道。
B. 名目繁多且售价昂贵的天然食品、有机食品不断兴起,使人们在寻求健康饮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C.
看直播、上快手围观“土味文化”成为了一种时髦,媒体青睐的的土味文化透露了生态农业的危机。
D. 在严海蓉老师看来,今天我们关心粮食和蔬菜,不只关心口感问题,更要看到世界农业的整体性危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参考消息网1月24日报道日媒称,日本财务省1月23日发布的2018年12月贸易统计显示,贸易收支(出口额减去进口额)为逆差553亿日元。这是连续3个月出现贸易逆差。日本对中国出口下滑7%,降至1.4026万亿日元。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浮现,对华液晶制造设备、手机零部件、半导体等的出口大幅下降。2018年全年的贸易收支为逆差1.2033万亿日元,时隔3年出现逆差。
韩国《每日经济》报道,中美贸易战争爆发以来,韩国经济备受冲击。报道分析,韩国经济特别是出口严重依赖中美两国市场,其中对华出口占比达27%,对美出口占比达10%。韩国出口增长率自去年10月起,已连续四个月呈现下滑局面;韩国对华出口,亦自去年11月起连续三个月下降。
韩国现代经济研究院分析认为,如中国经济增长率下滑1个百分点,则韩国将下滑0.5个百分点。今年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下滑,韩国经济前景不明朗。此外,即便中美就贸易摩擦问题达成一致,中国扩大自美进口,韩对华的最大出口商品半导体会受到更大冲击。如中国自美半导体进口扩大至此前的两倍,则韩国出口将会减少2.3%,GDP规模将会减少1.75%;如再出现美国发动贸易扩张法第232条,对汽车和汽车零配件征收高关税(25%)情况,则韩国出口将会减少3.1%,GDP规模将会减少2.33%。
新加坡贸易机构EnterpriseSingapore近日发布的数据也显示,受贸易摩擦的影响,电子产品和药品发货量大幅下降,新加坡去年12月份出口同比下降8.5%,远低于路透社调查预期的1.5%增幅,也是自2016年10月出口同比下降14%以来的最差表现。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9年01月24日)
材料二:
(摘编自《智通财经》2018年02月)
材料三:
6月15日,总统特朗普通过白宫声明表示:“虽然我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友谊和两国关系对我都非常重要,但两国间的贸易在很长时期内都非常不公平,局面不可持续。因此决定对中国价值500亿美元的产品征收25%的关税,包括与‘中国制造2025’有关的航空航天、机器人、新材料等高科技产品。”自此以后,政府奉行的一个核心战略是削弱中国经济,以迫使中国改变贸易做法。
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公布了对中国商品征税的清单,共1102项,该清单是根据机构分析和各方评论后编制的。征收关税将使美国制造的产品比进口产品更便宜,因此鼓励消费者购买美国产品。政府的想法是促进美国企业的发展,支持国民经济。
总统在推特上写到:“我们与中国没有贸易往来,多年前,代表美国的那些愚蠢、无能的人就失去了这种联系。现在我们每年有5000亿美元的贸易赤字,还有3000亿美元的知识产权被盗。我们不能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
长期以来,中国的贸易行为一直受到指责,白宫表示,征收关税的目的是回应中国对美国技术和知识产权的盗窃行为,加强美国工业竞争优势、促进制造业回流,并保护美国就业。
(译自美国杂志《时代周刊》,2019年01月10日)
材料四:
2019年3月8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中美建交40周年是我们双方总结过去、规划未来的重要年头。40年来,中美关系风雨兼程,既取得了历史性进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过去的经验归结到一条,就是合则两利、斗则倶伤。尽管今天国际局势和中美两国都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这条启示仍是金科玉律,需要双方坚持和维护,保持“不惑”的定力。2018年,中美关系经历了激烈的震荡,但从历史看,这一现象并不符合中美关系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对中美关系的未来仍然秉持积极的预期,中美两国不会也不应走向对抗,重拾冷战旧思维违背时代潮流,没有出路,更不得人心。
中美两国的利益已经高度融合。去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超过6300亿美元,双向投资存量超过2400亿美元,人员往来超过500万人次。美国几乎所有大公司在中国都有业务,所有的州与中国都有合作。个别人声称要让中美“脱钩”,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与中国“脱钩”,就是与机遇“脱钩”,与未来“脱钩”。某种意义上,也是与世界“脱钩”。而合作更是中美关系的主流。这既是两国领导人的共同认知,也是双方各界有识之士的一致声音。最近中美经贸磋商取得实质性进展,得到两国各界以及国际社会的欢迎。
王毅指出,中美之间在开展合作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竞争,这是国际关系的正常现象,关键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和处理。一味放大竞争,就会挤压合作的空间。聚焦扩大合作,才符合中美的共同利益。当今世界,诸多不确定性层出不穷。面对挑战,中国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秉持“和合”的外交思想,始终积极扮演世界和平的稳定器、国际合作的推动器、全球发展的加速器,为世界谋大同。中国在促进国际多边合作的一系列“大手笔”,从G20杭州峰会到海南博鳌,从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到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让各国品尝到了合作的甜头,也更加坚定了合作的意愿。在中美问题上,我们希望美方摒弃零和思维[注],同中方相向而行,在深化合作的进程中形成良性竞争,在各自发展的同时实现互利双赢。
(摘编自中国网2019年03月08日)
[注]零和思维:属于非合作博弈。是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浮现,日本对中国出口下降7%,降至1.4026万亿日元,2018年全年的贸易收支出现逆差,此现象已3年未见。
B. 韩国对外出口严重依赖中美市场,其对华出口占比达27%,如果中国自美国进口半导体扩大至此前的两倍,韩国出口将会减少2.3%。
C. 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虽有不同程度的浮动,但整体呈上升态势,这成为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的重要借口之一。
D. 美国若与中国“脱钩”,是与机遇“脱钩”,与未来“脱钩”,也就是与世界“脱钩”,这不仅不现实,更与中美关系的主流相违背。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2017年美国贸易逆差有半数来自中国,韩国日本等国共占50%,由此可见,中美两国的经济利益高度融合,中美关系的发展未来可期。
B.
特朗普政府奉行的一个核心战略是削弱中国经济。对中国实行关税征收,将使进口到美国的产品更具竞争力,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可以促进美国企业的发展。
C. 特朗普曾在推特上表示,美国与中国没有贸易往来,实际上是指美国在中美贸易中不仅没有赚到钱,还被盗取知识产权,蒙受巨大损失。
D. 在中美问题上,只要美国摒弃零和思维,同中方相向而行,就一定能够解决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问题,在各自发展的同时实现互利双赢。
6. 以上文字材料中,《参考消息》《时代周刊》和中国网三家媒体出发点和报道侧重点各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大雨如注(节选)
毕飞宇
丫头怎么就那么好看呢!主要是气质好。姚子涵四岁那一年就被母亲韩月娇带出去上“班”了。第一个班就是舞蹈班,是民族舞。在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接受过很好的礼仪训练,举止得体,高贵。她下过四年围棋,有段位。写得一手明媚的欧体。素描造型准确。会剪纸。“奥数”竞赛得过市级二等奖。擅长演讲与主持。能编程。古筝独奏上过省台的春晚。英语还特别棒,美国腔。她的成绩始终稳定在班级前三、年级前十。这是骇人听闻的。附属中学初中部二年级的同学早就不把姚子涵当人看了,他们不嫉妒,相反,他们怀揣着敬仰,一律把姚子涵同学叫作“画皮”(“画皮”出自《聊斋志异》,指妖怪伪装成美女时披在身上的人皮,比喻掩盖挣拧面目或丑恶本质的美丽外表)。可“画皮”站有站相,坐有坐姿,亭亭玉立,是文艺青年的范儿。
姚子涵对自己非常狠,从懂事的那一天起,几乎没有浪费过一天的光阴。和所有的孩子一样,这个狠一开始也是给父母逼出来的。可是,话要分两头说,这年头哪有不狠的父母?都狠,随便拉出来一个都可以胜任副处以上的典狱长。结果呢?绝大部分孩子不行,逼急了能冲着家长抄家伙。姚子涵却不一样,她的耐受力就像被鲁迅的铁掌挤干了的那块海绵,再一挤,还能出水。大姚在家长会上曾这样控诉说:“我们也经常提醒姚子涵注意休息,她不肯啊!”——这还有什么可说的。
晚上七点是舞蹈班的课,姚子涵没有让母亲陪同。凉风习习,姚子涵骑在自行车上,心中充满了纠结。她不允许父母陪同其实是事出有因的,她在抱怨,她在生父母的气。同样是舞蹈,一样地跳,母亲当年为什么就不给自己选择国际标准舞呢?姚子涵领略“国标”的魅力还是不久前的事。“国标”多帅啊,每一个动作都咔咔咔的,有电。姚子涵只看了一眼就爱上了。
还有古筝。他们当初怎么就选择古筝了呢?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姚子涵开始痴迷于“帅”,她不再喜爱在视觉上“不帅”的事物。姚子涵参加过学校里的一场音乐会,拿过录像,一比较,她的独奏寒碜了。古筝演奏的效果甚至都不如一把长笛,更不用说萨克斯管和钢琴了。既不颓废,又不牛掰。姚子涵感觉自己猥琐了,上不了台面。
傍晚的风把姚子涵的短发撩起来了,她眯起了眼睛。姚子涵不只是抱怨,不只是生气,她是恨。他们的眼光是什么眼光?他们的见识是什么见识?——她姚子涵吃了多少苦啊。吃苦她不怕,只要值。姚子涵最郁闷的地方还在这里:她还不能丢,都学到这个地步了。姚子涵就觉得自己亏,亏大发了。她的人生要是能够从头再来多好啊,她自己做主,她自己设定。现在倒好,姚子涵的人生道路明明走岔了,还不能踩刹车,也不能松油门。飙吧。人生的凄凉莫过于此。姚子涵一下子就觉得自己老了,凭空给自己的眼角想象出一大堆的鱼尾纹。
说来说去还是一个字,钱。她的家过于贫贱了。要是家里头有钱,父母当初的选择可能就不一样了。但是,归根到底,钱的问题永远是次要的,关键还是父母的眼光和见识。这么一想,姚子涵的自卑涌上来了。所有的人都能够看到姚子涵的骄傲,骨子里,姚子涵却自卑。同学们都知道,姚子涵的家坐落在师范大学的“大院”里头,听上去很好。可是,再往深处,姚子涵不再开口了——她的父母其实就是远郊的农民。因为师范大学的拆迁、征地和扩建,大姚夫妇摇身一变,由一对青年农民变成师范大学的双职工了。为这事大姚的父亲可没少花银子。
自卑就是这样,它会让一个人可怜自己。姚子涵,著名的“画皮”,百科全书式的巨人,觉得自己可怜了。没意思。特别没意思。她吃尽了苦头,只是为自己的错误人生夯实了一个错误的基础。回不去的。
多亏了这个世上还有一个“爱妃”。“爱妃”和姚子涵在同一个舞蹈班,“妖怪”级的二十一中男生,挺爷们的。可是,舞蹈班的女生偏偏就叫他“爱妃”。姚子涵和“爱妃”谈得来倒也不是什么特殊的原因,主要还是两个人在处境上的相似。“爱妃”告诉姚子涵,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发明一种时空机器,在他的时空机器里,所有的孩子都不是他们父母的,相反,孩子拥有了自主权,可以随意选择他们的爹妈。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姚子涵领略到“国标”的魅力后开始在内心抱怨父母当初的安排,这其实是她开始自我觉醒的表现,她由此意识到自己的人生是一个错误。
B.“我们也经常提醒姚子涵注意休息,她不肯啊”,大姚在家长会上的发言看似是对女儿不听劝说的“控诉”,实际上是引以为傲,借此炫耀。
C.作者以“子涵”这一社会上高频出现的名字为主人公命名,意在表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无法自主的现象具有社会普遍性,应当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D.小说倒数第3段交代了姚子涵家庭的“真实”情况,一方面提示了姚子涵内心自卑的原因,另一方面反映了姚子涵对大姚世故钻营的厌恶。
8.“画皮”意义深刻,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含义。(6分)
9.“姚子涵”现象十分普遍,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2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世卿,字象贤,历城人。隆庆五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张居正当国。世卿奏匡时五要。居正欲重罪之。吏部尚书王国光曰:“罪之适成其名,请为公任怨。”遂出为楚府右长史。
迁户部右侍郎,督理仓场。世卿饶心计。凡所条奏,凡所条奏,酌剂赢缩,军国赖焉。进户部尚书。时矿税使四出为害,曩时关税所入岁四十余万,自为税使所夺,商贾不行,数年间减三之一,四方杂课亦如之。岁入益寡,国用不支,边储告匮,而内供日繁。岁增金花银二十万,宫帑日充羡。世卿请复金花银百万故额,罢续增数,不许。乞发内库银百万以济边储,忤旨切责。世卿复言脂膏已竭,闾井萧然,丧乱可虞,揭竿非远。帝亦不省。
税监刘成以水灾请暂停米税。帝以不当尽停。世卿上言:“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不报。
诏罢矿使,税亦稍减。然辽东、云南、四川税使自若,吏民尤苦之。云南遂变作,杨荣被戕。而西北水旱时时见告,世卿屡请减租发振,国用益不支。逾月复奏请捐内帑百万佐军用,不从。世卿遂连章求去,至十五上,竟不许。先是,福王将婚,进部帑二十七万,帝犹以为少,数遣中使趣之。中使出谇语,且劾世卿抗命。世卿以为辱国,疏闻于朝,帝置不问。
世卿素励清操,当官尽职。帝雅重之。吏部缺尚书,尝使兼署,推举无所私。李廷机辅政,世卿力推之。廷臣遂疑世卿党比。于是给事中杜士全等,御史苏为霖等先后劾之,世卿遂杜门乞去。章复十余上,不报。乘柴车径去。廷臣以闻,帝亦不罪也。家居七年卒。
(选自《明史·赵世卿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B. 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C. 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D. 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 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职事,长官为兵部尚书。
B. 福王:王爵名。一般是皇帝的直系亲属,或是开国的元勋,或有赫赫战功的人,才封王。
C. 疏:文中指古代的一类文书,是封建社会大臣向帝王或上司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属于上行公文。
D. 劾:弹劾,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与现代社会的“弹劾”的含义有所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世卿敢于进言,不惧权贵。他上奏提出几点纠正时政的建议,得罪了当权者张居正, 张居正要惩治他,被王国光劝阻。
B. 赵世卿富有心计,关注边防。他监督淸理仓场时,考虑周全,国家、军队都依靠他;他先后两次请求拨款百万支援边防。
C. 赵世卿要求减税,反对奢靡。矿税使到处做坏事,国家经费捉襟见肘,他请求减少百万税款;福王结婚,皇帝要加钱,他不予执行。
D. 赵世卿做官尽职,不恋官位。他推荐官员没有私心,推重李廷机却被怀疑结党,于是请求离职,没被批准,最终自己坐车离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卿复言脂膏已竭,闾井萧然,丧乱可虞,揭竿非远。
(2)而西北水旱时时见告,世卿屡请减租发振,国用益不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张十一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④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⑤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张十一,名署,公元803年(德宗贞元十九年)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署到郴州临式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您写此诗作答。②筼筜(yún dāng):竹名,生长于水边。③踯躅:杜鹃花科。④思波:皇帝的恩泽。⑤斗:通“陡”。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首联写出春山明净,春江空阔。廖寥几笔,描绘出一幅清晰鲜明的水墨画。
B. 颔联“竞”写活了嫩笋争相滋生的蓬勃景象,“闲”解释出花儿清闲自得的意态。
C. 颈联没有怨恨之情,只有诗人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D. 尾联诗意婉转,韵味浓厚,其中“斗觉”二字用得奇崛,把诗人的感情推向高潮。
15. 诗歌的前四句在景物描写上表现了高超的技巧,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第II卷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8年6月8日上午,东川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在为一名产妇做完剖腹产手术后,产妇出血不止。医院四处为产妇寻找AB血型的义务献血者,无果。妇产科手术医生本着救死扶伤的原则,为产妇义务献血200毫升,最终让她转危为安。
事后,云南省卫生厅法监处认为,东川区人民医院违法采供血,要求医院进行整改,不准表扬献血医生,并对医院下发了《处罚预先通知书》和《听证告知书》,决定对医院处以6万元的经济处罚。
医生献血救病人,医院却接到一纸罚单.
对此事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态度。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1. C 2. D 3. B
【1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C项,“饮食成为需要精细计算的科学解题”分析有误,以偏概全。文中是说,对于谨小慎微者而言,饮食变成了一件需要精细计算的科学解题。故选C项。
【2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D项,“最后具体指明了解决的方法”分析有误。文中最后并没具体指明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提供了思考的方向。故选D项。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项,“告诉我们想要‘做一个幸福的人’,得要与好的食物打交道。”分析有误,逻辑混乱。引用海子的这句诗是为了表达食物是人类每天都要面对的最基本问题。C项,“媒体青睐的的土味文化透露了生态农业的危机”,无中生有,文中无依据。D项,“不只……更要……”关系错误,这是递进关系。原文是并列关系“不只要…也要”。故选B项。
【点睛】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的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答案】4. D 5. C
6. ①《参考消息》精选世界各地新闻,为国内读者拓展视野。侧重介绍中美贸易战争对多个亚洲国家和地区贸易出口造成的不良影响。②《时代周刊》立足美国,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侧重介绍了美国对中国征收关税的目的/原因。③中国网以国情为基础,向世界介绍中国。侧重介绍中国对贸易摩擦的解决之道,秉持“和合”外交思想,对中美经贸关系积极磋商,以合作求共赢。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D项“与未来‘脱钩’,也就是与世界‘脱钩’”原文为“某种意义上,也是与世界‘脱钩’”,这里范围放大了,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分析推理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A项“中美两国的经济利益高度融合,中美关系的发展未来可期”论断错误。B项“对中国实行关税征收,将使进口到美国的产品更具竞争力,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可以促进美国企业的发展”错误,由原文“征收关税将使美国制造的产品比进口产品更便宜,因此鼓励消费者购买美国产品”可知曲解了文意。D项“只要......就”表述绝对。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探究文本特色的能力。题干要求概括每则材料的出发点和侧重点。第一问国内外新闻媒体的定位不同,立场不同,对同一事件的看法不同。考生需从这些不同中推测其出发点。第二问考生借助两则材料后的出处(主要看标题)和材料每段的大意不难概括出来。
7.【答案】D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A项,选项考查对情节和形象的分析,与文本一致;B项,选项考查人物语言的内涵,与文本一致;C项,该项考查作者的意图以及文章的主旨,与文本一致;D项,“反映了姚子涵对大姚世故钻营的厌恶”错误,该信息属于无中生有,这一段主要是交代了姚子涵家庭的“真实”情况,揭示了姚子涵内心自卑的原因,一是家里没钱,二是父母“远郊农民”的身份,无法看出她对大姚世故钻营的厌恶。故选D。
8.“画皮”意义深刻,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含义。(6分)
【参考答案】①“画皮”表现了姚子涵在同学眼中气质出众、多才多艺的优秀形象。②“画皮”是对姚子涵自卑、凄凉内心的粉饰,是虚假的美丽。③“画皮”讽刺了表面光鲜,实际对孩子造成很大伤害的家庭教育。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画皮’意义深刻,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含义”,然后到文中找到“画皮”所在的句子,理解其表面意思,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深层意思。从文中来看,“画皮”源自第一段,“附属中学初中部二年级的同学早就不把姚子涵当人看了,他们不嫉妒,相反,他们怀揣着敬仰,一律把姚子涵同学叫作‘画皮’(‘画皮’出自《聊斋志异》,指妖怪伪装成美女时披在身上的人皮,比喻掩盖挣拧面目或丑恶本质的美丽外表)。可‘画皮’站有站相,坐有坐姿,亭亭玉立,是文艺青年的范儿”,这是“画皮”在文中的浅层意思,即同学们眼中的姚子涵的优秀的一面——气质出众、多才多艺,文章二、三、四都是围绕姚子涵这优秀的一面展开;文章第五段说“姚子涵不只是抱怨,不只是生气,她是恨。他们的眼光是什么眼光?他们的见识是什么见识”,五、六、七三段展示了姚子涵的另外一面,第七段说“姚子涵,著名的‘画皮’,百科全书式的巨人,觉得自己可怜了。没意思。特别没意思。她吃尽了苦头,只是为自己的错误人生夯实了一个错误的基础。回不去的”,这三段让我们看到了姚子涵的另外一面——自卑,这里的“画皮”是对姚子涵自卑、凄凉内心的粉饰,是虚假的美丽;结合全篇来看,姚子涵的“画皮”并非天生,而是源自家庭教育,“画皮”讽刺了表面光鲜,实际对孩子造成很大伤害的家庭教育。考生可以围绕这三个方面分析作答。
9.“姚子涵”现象十分普遍,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①姚子涵虚荣、要强、自卑的性格。她对自己非常狠,事事追求完美;虽然多才多艺,但觉得自己的才艺上不了台面;渴望自己做主,但不与父母沟通,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只一味抱怨。②父母一手包办孩子的教育,忽略孩子的内心感受。姚子涵在“姚子涵”似的父母的逼迫下,虽然各方面都比较优秀,但只是父母炫耀的工具,父母从未体察到她内心深处的凄凉、自卑。 ③整个教育环境的功利化。全才姚子涵成为同学羡慕的“画皮”,大姚的教育方式成为学校推广的典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从题干来看,本题题干说“‘姚子涵’现象十分普遍,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然后结合文本先分析“姚子涵”现象是什么,再分析是什么导致这种现象。要想知道“姚子涵现象”是什么,考生需要分析文中的姚子涵是怎样的一个人,文中的姚子涵学习上刻苦要强,能力突出,素养全面,琴棋书画舞样样精通,学科竞赛、学业成绩拔尖,但即使这样,她却“感觉自己猥琐了,上不了台面”;姚子涵思想上成熟有主见,对父母设定的人生不满,却不与父母沟通,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只一味抱怨;姚子涵外表骄傲,内心却自卑。考生可以根据这些概括姚子涵现象。接着就要思考为何会如此?如文中说“姚子涵对自己非常狠,从懂事的那一天起,几乎没有浪费过一天的光阴。和所有的孩子一样,这个狠一开始也是给父母逼出来的。可是,话要分两头说,这年头哪有不狠的父母?都狠,随便拉出来一个都可以胜任副处以上的典狱长”“大姚在家长会上曾这样控诉说:‘我们也经常提醒姚子涵注意休息,她不肯啊’”,由此可以看出,姚子涵现象与父母的包办逼迫分不开;如“附属中学初中部二年级的同学早就不把姚子涵当人看了,他们不嫉妒,相反,他们怀揣着敬仰”以及大姚在家长会上的发言,无论是同学、家长还是老师,他们认可这种教育模式,所以说导致姚子涵现象还与整个教育环境的功利化分不开。
【答案】10. A 11. C 12. C
13. (1)赵世卿又说百姓的财富已经光了,乡村萧条,死亡祸乱(时局动乱)值得忧虑,武装暴动不远了。(2)而西北水灾旱灾时常告急,赵世卿多次建议减租和开仓救济,国家经费更加不能支出。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原文标点: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 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大臣向帝王或上司进言”错,不包括“上司”。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他请求减少百万税款”错,应是请求恢复百万税款数额。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C事件错误。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脂膏”“虞”“揭竿”“见告”“振”“国用”翻译。
参考译文:
赵世卿,字象贤,历城人。隆庆五年考中进士。授任南京兵部主事。张居正掌管国家大权。赵世卿上奏纠正时政的五个要点。张居正想从重以罪名处理他。吏部尚书王国光说:“以罪名处理他正好成就他的名声,请 让我为您承受怨恨。”于是外放赵世卿担任楚府右长史。
升任户部右侍郎,监督清理仓场。赵世卿富有心计。凡是条陈上奏,考虑调节增减,军队国家都依赖他。 升任户部尚书。当时矿税使到处做坏事,过去关税收入每年四十多万,自从被矿税使侵占,商人不通行,几年间减少三之一,各地各种杂税也像这样。每年收入更加少了,国家经费不够支出,边防储备缺乏,而宫内的供给日渐繁多。每年增加税收银两二十万,宫内金库每天有多余。赵世卿请求恢复税收银两百万的原来数额,停止继续增加数目,朝廷没答应。赵世卿请求拨发国库银两一百万来增加边防储备,违反了皇帝的旨意而被严厉责备。赵世卿又说百姓的财富已经光了,乡村萧条,死亡祸乱〔时局动乱)值得忧虑,武装暴动不远了。皇帝也不 醒悟。
税监刘成因水灾请求暂停征收米税。皇帝认为不应当全部停止。赵世卿上奏说:“从前已经免除米税,接着又再征收,已经在天下大大失去信用。现在刘成想免除税额的一半,但是陛下不完全同意,难道恻隐这一念头,宦官尚且存有,而陛下反而冷漠不动心么?”皇帝没有答复。
皇帝下诏罢除矿税使,税额也稍微减少。但是辽东、云南、四川的矿税使还是原样,官吏和百姓被他们折磨得尤其严重。云南于是发生变故,杨荣被害。而西北水灾旱灾时常告急,赵世卿多次建议减租和开仓救济,国家经费更加不能支出。过了一个月又请求捐出国库银两一百万资助军队费用,皇帝不听从。先前,福王将要结婚,收进部里银两二十七万,皇帝还认为少了,多次派宦官催促他们。宦官口出责骂的话,并弹劾赵世卿违抗命 令。赵世卿认为这使国家受辱,上疏报告朝廷,皇帝放在一边不查问。
赵世卿一向用清白的节操磨炼自己,做官尽到职守。皇帝一向重视他。吏部缺少尚书,曾经让赵世卿兼任, 推荐官员没有私心。李廷机辅佐治理政事,赵世卿尽力推重他。朝廷大臣于是怀疑赵世卿与李廷机结成团伙。 于是给事中杜士全等人,御史苏为霖等人先后弹劾赵世卿,赵世卿于是不上朝请求离职。奏章又上去十多次,皇 帝没有答复。坐着简陋的木车直接离去了。朝廷大臣把情况报告皇帝,皇帝也不怪罪。在家住了七年去世。
【答案】14. C 15. ①远近结合,点面结合。第一联勾勒了阳山地区的全景,并且第一句为远景;第二联则是两组近景特写。②色彩浓淡相宜。有淡墨涂抹的山和水,又有色彩艳丽的绿竹和红花,深淡相宜,形象突出。③动静结合,以声衬静。山村是宁静的,但是猿的哀啼打破了宁静,反而更突出此处环境的幽静。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手法的综合赏析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C项,“颈联没有怨恨之情”对颈联理解分析有误,颈联“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意思为“皇帝的深恩自己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这两句诗蕴含着作者内心深处许多矛盾着的隐微之情: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他虽然没有直接说忧愁怨恨,只提到死所、炎瘴,却比说出来更为深切。在这样的处境里,还想到未报恩波,这体现着儒家怨而不怒的精神。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是诗歌的表达技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诗歌的前四句在景物描写上表现了高超的技巧”,这是对诗句写景手法的分析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再联系意象注释和思想内容分析即可。诗歌前四句景物描写的手法有远近结合,色彩丰富浓淡相宜,动静结合。首联“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勾勒了阳山地区的全景,是远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还传达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寂。寥寥数笔,生动的摹写了荒僻冷落的景象。这一联如同一幅清晰鲜明的水墨画。紧接着第二联“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是两组近景特写,筼筜是一种粗大的竹子。踯躅即羊踯躅,开红黄色的花,生在山谷间,二月花发时,耀眼如火,月余不歇。这一联,可以说是作者为这幅水墨画又点缀了一些鲜艳、明快的色彩,为荒僻的野景增添了春天的生气。上句的竞字同下句的闲字,不但对仗工稳,而且传神生动。竞字把嫩笋争相滋生的蓬勃景象写活了,闲字则把羊踯躅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揭示了出来,环境幽静。这四句诗,写了远景,又写了近景,层次分明。有淡墨涂抹的山和水,又有色彩艳丽的绿竹和红花,浓淡相宜,形象突出。再加上哀猿的啼叫,更显出环境的清幽,真可谓诗情画意,交相辉映。
【点睛】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对诗句 理解的考查题型,解答时要注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16.【答案】遵守法律法规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本次作文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文,先通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白材料蕴含的道理。然后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立意构思。本次提供的材料是医生本着救死扶伤的原则,临时为产妇义务献血,产妇得救了,医院却而受到了6
万元的经济处罚,还不得表扬医生,因为被上级认为是违法采供血。此新闻事件,可以从肯定医生的角度立意,法律固然要遵守,但法律也应讲人情道德。医者仁心,救死扶伤是善行,是美德,在生命面前,不必死守规则,因为生命大于天,不能因为要死守规则而眼睁睁看着产妇有性命忧,医生值得肯定,应当为他点赞。也可以从上级主管部门的角度分析,法律是要遵守的,任何时侯都不能违反。只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才能是法律。法律一旦默许被违反,则人人皆可违反,法律就不再是法律,就会失去法律的公正、公平性,失去法律的尊严。这引发的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因此,无论是善意还是恶意,都要对违反法律的人说“不”。当然还可以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法律固然要遵守,但凡事都有例外,特事可以特办,特殊情况可以特殊处理。事后补办手续,作情况说明,另有当事人证明。这样既维护了法律的公正又能处理好事情,兼顾了道德和人情。其他立意,只要从材料出发,言之有理,亦可。考生写作时,要做到观点鲜明准确,对材料分析到位准确。要结合社会现状从不同角度谈自己对这个事件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办法可以提供,避免以后出现类似问题。分析问题,层次要清晰,分析要有逻辑性。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谈论自己想法。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全称是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其实质也就是有些地方所说“时评类”作文,其本质还依然是材料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明确的指向性任务,意在增强写作的目的性、防止套作。这种作文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一事物或社会现象的态度与看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清晰与晓畅。因此,在写作这类作文时,有些基本的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要素,才能达到要求;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框架,才能在考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哪些构件组成呢?笔者认为,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
这个步骤一般的同学很难发挥。到底要怎样才能深入呢?笔者认为,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多了。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一篇习作具备了上述五个部件构建而成,已是有模有样、中规中矩,若能加上一些必备的调味品,如菜肴之于姜葱蒜,而后定然可取得高分好评。
素材:
有关规则的作文素材(一):论点
规则无处不。
规则是社会正常运行的保障。
社会成员的规则意识越高,规则执行的成本就越低。
漠视规则将受到惩罚。
竞争要遵守规则。
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要勇于打破陈规,开拓创新。
有关规则的作文素材(二):名言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孟子》
规则是一种秩序,一种对于快乐和欲望的控制。——柏拉图
强加于人的规则总以“合理”为外表。——弥尔顿
任何规则都有某些例外,绝对通用的规则是没有的。——赫尔岑
危险并不在于假想的革命的祸害,而在于阻碍进步的墨守成规。——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