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5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吉林省白城市第十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生的四种境界
张世英
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最低境界为“欲求境界”。人生之初,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
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作为认知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与人生价值、自由之实现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
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它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现实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言的。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显现出来之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即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
- 27 -
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诗人、真正的艺术家……
(摘编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 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它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
B. 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
C. 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的。
D. 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2. 对于“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作者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现得晚。
B. 达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C. 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
D. “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个“自我”却不同于“道德境界”中的“自我”。
3.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
B. “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仅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欲望,而对规律与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
C. “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地把“我们”作为自我选择、决定时的中心了
D. “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
【答案】1. A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 27 -
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差别。
B项,“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错误,人生境界是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划分的,不是以年龄段划分的。
C项,“由低到高”错误,文中最后一段说“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D项,“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错误,“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和“人生的不同阶段”没有必然联系。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B项,“……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错误,“道德境界”“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生”,因此“求知境界”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是错误的,文中也没有相应的说法。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A项,“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错误,文中说“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C项,“‘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错误,文中说这一境界“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这就是关注自我 。
D项,“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错误,“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
故选B。
- 27 -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洗 澡
王安忆
①行李房前的马路上没有一颗树,太阳就这样直晒下来。他已经将八大包书捆上了自行车,自行车再也动不了了。那小伙子早已注意他了,很有信心地骑在他的黄鱼车上。他徒劳地推了推车,车却要倒,扶也扶不住。小伙子朝前骑了半步,又朝后退了半步,然后说:“师傅要去哪里?”他看了那人一眼,停了一下,才说:“静安寺。”小伙子就说:“十五块钱。”他说:“十块钱。”小伙子又说:“十二块钱。”他要再争,这时候,知了忽然鸣了起来,马路对面原来有一株树,树影团团的。他泄了气似的,浑身没劲。小伙子跃下黄鱼车,三五下解开了绳子,将书两包两包地搬上了黄鱼车。然后,他们就上路了。
②路上,小伙子问他:“你家住在静安寺?”他说:“是。”小伙子又问:“你家有浴缸吗?”他警觉起来,心想这人是不是要在他家洗澡?他含含糊糊地说:“嗯。”小伙子接着问:“你是在哪里上班?”“机关。”“那你们单位里有浴缸吗?”小伙子再问,他说:“有是有,不过……”他也想含糊过去,可是小伙子看着他,等待下文,他只得说下去:“不过,那浴缸基本没人洗,太大了,需要很多热水。”
③路两边的树很稀疏,太阳烤着他俩的背,他俩的汗衫都湿了。从货站到静安寺,几乎斜穿了整个上海。他很渴,可是心想:“如果喝汽水,要不要给他买呢?”想到这里,就打消了念头。
- 27 -
④小伙子又问道:“你每天在家还是在单位洗澡呢?”他先说“在家”,可一想这人也许是想在他家洗澡,就改口说“单位”。这时又想起自己刚说过单位浴缸没人用,就又补了句:“看情况而定。”那人接着问:“你家的浴缸大还是小?”他不得已地说:“很小。”“怎样小?”“像我这样的人坐在里面要蜷着腿。”“那你就要把水放满,泡在里边;或者就站在里面,用脸盆盛水往身上泼,反倒比较省水。”“是的。”他答应道,心里却动了一下,望了一眼那人汗淋淋的身子,想:其实让他洗个澡也没什么,可是想到女人说过“厨房可以合用,洗澡间却不能合用”的一些道理,就没再想下去。这时已到了市区,两边的梧桐树高大而茂密,知了懒洋洋地叫着。风吹在热汗淋淋的身上,很凉爽,他渴得非常厉害,他已经决定去买两瓶汽水,他一瓶,那人一瓶。可是路边却没有冷饮店。
⑤“我兄弟厂里,天天有澡洗。”小伙子告诉他。他想问问小伙子有没有工作,有的话是在哪里。可他懒得说话,正午的太阳将他烤干了。望了望眼前明晃晃的一条马路,他不知到了哪里。他想,买两瓶汽水是刻不容缓了。那人也像是渴了,不再多话,只是埋头蹬车。车链条吱吱地响,他们默默地骑了一段。他终于看见了一个冷饮店,冰箱轰隆隆地开着。他看到冷饮店,便认出了路,知道不远了,就想:忍一忍吧,很快到家了。为了鼓舞那人,他说:“快到了,再过一条马路,就有条弄堂,穿过去就是。”小伙子振作了一下,然后说:“这样的天气,你一般洗热水澡,还是冷水澡?”他支支吾吾的,小伙子又说:“冷水洗澡的时候舒服,热水澡洗过以后舒服。不过,我一般洗冷水澡就行了。”他心里一跳,心想这人是真要在他家洗澡了,洗就洗吧,然而女人关于浴缸文明的教导又响起在耳边,就没搭话。
⑥到家了,小伙子帮他把书搬上二楼。他付了钱,又从冰箱里倒了自制的橘子水给小伙子喝。小伙子很好奇地打量他的房间,这是两间一套的新公房,然后说:“你洗澡好了,我喝了汽水就走。”这一回,他差一点要说“你洗个澡吧”,可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那人坐了一会儿,喝完了橘子水,又问了些关于他家和单位的问题,就起身告辞了,出门后说:“你可以洗澡了。”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骑黄鱼车的小伙子虽然早已发现了生意,但他骑车迎上前时,却又后退了半步,表明他较有礼貌,也有些害羞。
B. 文中使用的“黄鱼车”“弄堂”等字眼所体现出来的地域色彩,有助于读者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C. 如果“女人”没说过浴缸文明的那些道理,小说的主人公“他”就不会为是否让那小伙子洗澡的问题如此犹豫。
D. 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呈现主人公曲折微妙、复杂多变的内心活动,这是本文最突出的手法。
E. 本文以写实的笔法,在貌似琐碎的叙述中,塑造了两个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传达出了作者褒贬分明的思想情感。
5. 小说主人公“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6.
- 27 -
“洗澡”作为这篇小说构思的关键,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答案】4. BD 5. ①精明,节俭,有些小气甚至吝啬;②敏感,细腻,谨慎,多虑;③心地较为善良,通情达理。
6. 观点一:使小说的主题思想深刻、丰厚。①取材于“洗澡”这样的日常小事,表现当代市民的凡俗人生;②透过“洗澡”引发的故事,体现作者对社会和人际关系变化的敏感和思考;③“洗澡”触发人物深层的心理波澜,深入揭示人性的微妙和复杂,表现作者对某种地域的、典型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审视。
观点二:使小说的结构艺术精巧、高明。①以“洗澡”作为全文的结构线索,似拙实巧,俗中见雅,以小见大;②用“洗澡”穿针引线,使小说的两个人物不同的言路和思路联系自然,转换自如;③以“洗澡”作结,画龙点睛,一语双关,平中见奇,含蓄而有余味。
观点三:使小说的象征意蕴含蓄、多元。①以“洗澡”为纽带,通过对人物言行与心理错位冷静而有控制的叙述,使象征手法深藏不露,结尾一语双关,画龙点睛;②小说人物都没有姓名,有助于启发读者体悟“洗澡”的象征性;③象征意蕴立体多元,“洗澡”内含的反思层次丰富,针对面广。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A项,“表明他较有礼貌,也有些害羞”分析错误。骑黄鱼车的小伙子骑车迎上前,是希望主人公“他”主动招呼用车;后退半步是因为“他”没有主动招呼,只好自己揽生意。
C项,“如果……就……”说法绝对。虽然这样说有一定道理,但从上海的小市民文化角度考虑,即便“女人”没说过浴缸文明的那些道理,小说的主人公“他”也有极大可能会为是否让那小伙子洗澡的问题而如此犹豫,这是由其性格决定的。
E项,“传达出了作者褒贬分明的思想情感”分析错误。作者对两个人物没作明显的褒贬,意在揭示一种市民习性和地域文化。
故选BD。
【5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往往首先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再根据文中人物的具体言行综合分析。理解人物形象可以通过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两个角度进行概括。
本题,小说第一段中与“小伙子”斤斤计较讲价,第三段想到要给“小伙子”也买一瓶汽水又打消了念头,家里自制橘子水,可见“他”生活很节俭,甚至吝啬。小说第二段关于浴缸的回答和第四段“他”先说“在家”,可一想这人也许是想在“他”家洗澡,就改口说“单位”,可见“他”多虑谨慎。“女人”的厨房浴缸理论始终在心里挥之不去,可见“他”的谨慎。小伙子运货到家后,“他”给小伙子水喝,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决定给他买瓶汽水,还打算允许他洗澡,可见“他”的善良。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
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和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
本题,首先要选择自己擅长回答的一个方面,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挖掘,深入思考,阐述“洗澡”在某一个方面的作用即可。
如果选择主题思想方面,就可以思考“洗澡”对主题思想的作用。首先,“洗澡”是一件日常小事,作者选择这样的一件日常小事来写,会起到以小见大的效果,更能表现市民的生活心理状况,使小说的主题更加深刻、丰厚;其次,通过“洗澡”这个故事,主人公们看似从始至终在互动,可实际上,这一问一答侧面反映出二人的内心活动如两条平行线一般,没有交集,作者利用他们这种“貌合神离”的矛盾,刻画出不同阶层的两个主人公的不同性格特点,同时体现对于当时社会中微妙、敏感的人际关系的思考。因此,“洗澡”使小说的主题更加深刻、丰厚。
- 27 -
如果选择结构艺术方面,就要思考“洗澡”对小说结构方面的作用。首先,整个故事都围绕着“洗澡”展开,谈论的话题一直和“洗澡”有关,这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洗澡”带动了两个的话题和“他”的心理活动,设计很是巧妙;最后,全文以“洗澡”结束,发人深省,既要洗身体的澡,也要洗精神的澡,耐人寻味。因此,“洗澡”使小说的结构艺术精巧、高明。
如果选择象征意蕴方面,就要思考“洗澡”在象征意蕴方面的特点。首先,文章一直在谈“洗澡”的问题,直到结尾才一语双关,含蓄地点出其寓意,可见“洗澡”使小说象征意蕴含蓄,深藏不露;其次,“洗澡”是一种具体的生活小事,作者以此作为隐喻,始终未点明其寓意,这样其令人反思的层次就丰富,针对面就广了,多元化了。因此,“洗澡”使小说的象征意蕴含蓄、多元。
【点睛】分析鉴赏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①从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赏析人物形象。如人物做了哪些事,说了哪些话,有什么表情,有什么心理活动,有什么不一般的细节,穿着外貌有什么特点。
②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
③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的性格形成与命运紧紧相连,而命运往往在情节中展示出来。
④从人物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待人接物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方式。
⑤从分析小说的主题入手,揣摩作者的评价。小说的最终目的是反映社会生活,所以也可以逆向推知人物形象。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在欣赏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时,会感到蒙娜丽莎的微笑时有时无。对此,科学家们有不同的解释。
西班牙科学家奥特洛和帕布罗斯认为,这只是视觉误差所致,因为我们在注视她的时候,眼睛会向大脑输送不同的信息。他们是以人的眼睛视物的生理学和光学原理为依据的,这与美国科学家利文斯通的依据一样。但是,他们的具体解释则与利文斯通大相径庭。他们认为,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在向大脑传递不同的感觉信息或图像时,有时一种图像会掩盖或覆盖另一种图像,因而有时会看到蒙娜丽莎的微笑,有时却看不到。
他们让志愿者在不同的位置和角度欣赏蒙娜丽莎,并说出各自在不同位置和角度所看到的图像和蒙娜丽莎的笑容变化。在距离很远时,志愿者看到的图像很微小,也很难分清其面部表情。随着距离接近,画面变大,他们开始看到笑容,画像越大,笑容越容易看到。这表明中央视锥细胞与外围视杆细胞一样能向大脑传递笑容信息。这一解释与利文斯通的解释显然不同,因为利文斯通认为只有外围区的视杆细胞才能感受到蒙娜丽莎的微笑。
- 27 -
然后,西班牙研究人员决定通过眼睛对光线明暗程度的感受,也就是视锥细胞(感觉强光和彩色)和视杆细胞(感受弱光和黑白)的特点来观察蒙娜丽莎的微笑。研究人员让志愿者注视白色屏幕30秒后观赏画像,再注视黑色屏幕30秒后观赏画像。志愿者的感受是,他们在注视白色屏幕后更容易看到蒙娜丽莎的微笑。奥特洛和帕布罗斯认为,白屏减弱了视杆细胞的感光能力,才会让视锥细胞能够感知蒙娜丽莎的微笑。可见,视锥细胞能感知蒙娜丽莎的微笑,同时视杆细胞也可感觉到蒙娜丽莎的微笑。
美国眼科专家康茨韦奇和泰勒通过研究发现,从视网膜至视觉皮质之间路径上的干扰因素也会决定人们看到的是笑容还是其他的表情。如果蒙娜丽莎的嘴角边的视觉干扰增加,如同电视屏幕中的雪花现象,就会让蒙娜丽莎看起来是在笑,但是在其嘴角的影像干扰如果减小,蒙娜丽莎看起来似乎就比较悲伤。这说明,即使是科学的解释,也会有不同的结论。
7. 西班牙的奥特洛、帕布罗斯与美国的利文斯通对“蒙娜丽莎微笑之谜”的解释有哪些相同之处?主要分歧是什么?
8. 根据文中表述,在哪几种情况下欣赏者更容易感觉到蒙娜丽莎在微笑?
9. 自然科学家为破解蒙娜丽莎微笑之谜做出的种种努力,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看,是否有意义?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7. (1)相似之处:都以人的眼睛视物的生理学和光学原理为依据:都认为视杆细胞能够收到蒙娜丽莎的微笑。(2)主要分歧:视锥细胞能否感受到蒙娜丽莎的微笑。
8. (1)观赏距离接近,画面变大时;(2)先注视白色屏幕30秒,然后再欣赏画作;(3)从视网膜至视觉皮质之间路径上的干扰因素增加。
9. ①有意义,艺术与科学联姻,有助于科学地把握艺术规律,使审美活动理性化。
②没意义,用自然科学方法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不是审美,无法解读作品意蕴。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根据题干要求,到文本中寻找相应的内容,筛选的时候要细致、准确,并且把文本的相关内容概括为可以使用的答案,然后分点作答即可。
- 27 -
本题,答题区间是第2至4段,第2段说明相同之处,第3、4段说的是分歧,但也能看到相同之处。原文说“他们是以人的眼睛视物的生理学和光学原理为依据的,这与美国科学家利文斯通的依据一样”,可见,他们都以人的眼睛视物的生理学和光学原理为依据。这是相似之处。“因为利文斯通认为只有外围区的视杆细胞才能感受到蒙娜丽莎的微笑”“视锥细胞能感知蒙娜丽莎的微笑,同时视杆细胞也可感觉到蒙娜丽莎的微笑”,可见,他们都认为视杆细胞能够收到蒙娜丽莎的微笑,这是相似之处;同时,他们的分歧是视锥细胞能否感受到蒙娜丽莎的微笑。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相关材料,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本题,原文“随着距离接近,画面变大,他们开始看到笑容,画像越大,笑容越容易看到”,可以概括为:观赏距离接近,画面变大时。原文“研究人员让志愿者注视白色屏幕30秒后观赏画像,再注视黑色屏幕30秒后观赏画像。志愿者的感受是,他们在注视白色屏幕后更容易看到蒙娜丽莎的微笑”,可以概括为:先注视白色屏幕30秒,然后再欣赏画作。原文“美国眼科专家康茨韦奇和泰勒通过研究发现,从视网膜至视觉皮质之间路径上的干扰因素也会决定人们看到的是笑容还是其他的表情。如果蒙娜丽莎的嘴角边的视觉干扰增加,如同电视屏幕中的雪花现象,就会让蒙娜丽莎看起来是在笑”,可以概括为:从视网膜至视觉皮质之间路径上的干扰因素增加。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
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和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
本题,是一道主观性、开放性非常强的题目。如果回答“有意义”,思路应该从文中的观点和作者的态度出发来组织答案,比如可以从自然科学的理性角度出发,有自然科学的理性更容易把握作品的美感,更会审美,如同文中掌握了一定的规律性,就可以更容易发现蒙娜丽莎的美了。如果回答“没意义”,则要突出艺术是有其内在规律的,如果用自然科学来框定审美,显得生硬,失去了审美的意思等,然后做到自圆其说即可。
- 27 -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没,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
真宗即位,召还,以其母老勤养,赐以上尊酒茶米。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合战,迟明,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遂决战。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继英等谢曰:“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孥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恻然曰:“尔父死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顾谓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埸,身复战没,世有忠节,深可嘉也。”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上知之,乃复厚赐焉。
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
(节选自《宋史 • 康保裔传》)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及再遇阵没 及:趁着 B. 寻知代州,移深州 寻:不久
C. 会暮,约诘朝合战 会:适逢 D. 援不至,遂没焉 遂:于是
11.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康保裔奋身杀敌的一组是( )
①保裔选精锐赴之 ②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
③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 ④身复战没,世有忠节
⑤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 ⑥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
- 27 -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⑥ D. ③④⑤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康保裔世代行伍出身,一心报效朝廷。其祖康志忠、其父康再遇先后战死边境;他代父职后,又随众将攻破契丹。宋真宗即位,召他回来,给予赏赐嘉奖。
B. 康保裔抱定赴死信念抗击契丹。契丹大举入侵,双方约定次日早晨交战,契丹却提前至黎明层层包围宋军,保裔不愿苟免于死,战至兵尽矢绝,最终阵亡。
C. 康保裔战死沙场引起强烈反响。他的死讯传来,皇上深深震惊哀悼,停止朝会两天,又赐封其子官职,同时一再表示,保裔是为王事而死,理应厚重褒奖。
D. 康保裔品行端正,严谨厚道。他待人接物讲究礼貌,又擅长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无不中;在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与他共同抗敌,敌军这才退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2)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
【答案】10. A 11. D 12. D
13. (1)参考答案: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
(2)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叹息记:“大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字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看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别出现因为审题不清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憾。最好的方法是凭借知识迁移能力兼用代入法、排除法。
A项,“及再遇阵没”句意为:等到康再遇在军阵中死去。,“及”,等到。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是不是符合人物某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本题,①句意为:康保裔筛选精兵出征,和奋身杀敌无关。
- 27 -
②句意为:身边人劝康保裔改换衣甲图为逃跑,陈述的是“左右”,和康保裔无关。
⑥句意为:张凝、李重贵作战时腹背受敌,从申时到寅时奋力作战。陈述的是“张凝、李重贵”,和康保裔无关。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张凝、李重贵与他共同抗敌”错误。原文说“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在康保裔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率领军队策应他,没有与他共同抗敌。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基本上做到字子对译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注意:(1)贷:借。钱数十万:定语后置,正常语序“数十万钱”。劳:犒劳。没:去世。亲吏:亲属和部下。鬻:卖。
(2)上:上奏。喟然:叹息的样子。陷没:陷敌阵亡。吾曹:我们这些人。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 27 -
参考译文:
康保裔,是河南洛阳人。祖父叫康志忠,在攻打汴梁时战死了。父亲叫康再遇,跟太祖打李筠,又死在战场上。康保裔在周朝屡立战功,等到康再遇战死之后,皇帝下诏书让康保裔代替了父亲的职位,跟石守信一起攻下了泽州。又和一些将领在石岭关打败了契丹人,做了登州刺史。不久又作代州刺史,又做深州刺史,还做过凉州观察使。
后来真宗即位,把康保裔诏回朝内,因为母亲年老需要勤加奉养,拿上等的尊酒茶米赐给他。皇帝下诏书嘉奖了康保裔,又让他去做了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举入侵,诸将与契丹人在河间开战,康保裔亲选精锐的士兵参与战斗,恰逢傍晚,同契丹人约定第二天早晨打一仗。但第二天一早,契丹人就把他们重重包围,手下劝康保裔换掉盔甲骑马突围逃跑,康保裔说:“面临大难不能苟且偷生。”于是就决战。打了两天,杀死了不少契丹人,地下尘土都踩了二尺深,但最后弹尽粮绝,援兵却迟迟不来,所以战死了。当时皇帝驻扎在大名,一听到康保裔战死了震惊难过,皇帝两天不上朝,追赠康保裔为侍中。封康保裔的儿子康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康继彬为洛苑使。康继英等奉旨谢恩说:“父亲没有打胜仗就死了,陛下你不降罪给我们,我们就感到侥幸了,我们蒙受了超出一般的恩惠啊!”说完就流泪哭得爬不起来了。皇帝悲伤地说:“你父亲是为国家而死的,封赏,当然要厚重。”然后皇帝对左右的大臣说:“康保裔的父亲、祖父,全部战死沙场,现在他也战死了,他们祖辈都有忠心,绝对值得褒奖。”康保裔为人恭谨仁厚知礼节,好结交宾朋,擅长骑马射箭,箭无虚发,射飞鸟走兽没有不射中的。曾经手握三十支箭,拉满弓射出去,筈镝一个个被射了下来,人人都佩服他的射术之妙。康保裔大战无数,身上有七十处战伤。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皇帝知道后,就重重赏赐他。
当康保裔与契丹人血战的时候,援兵却迟迟不至,只有张凝、李重贵分别领兵策应,遇到契丹兵交战,康保裔被敌人包围,李重贵与张凝去救援,却腹背受敌,从申时到寅时全力作战,才把敌人击退。当时各个将领都损失大半了,只有李重贵与张凝回到军屯,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叹息记:“大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皇帝听说了这事,就嘉奖了李重贵与张凝。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 27 -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4. 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15.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答案】14. (1)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15. 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本题,由诗歌注释可知,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边隅还用兵”“流血”“朝廷谁请缨?”,“边隅”指边境,“用兵”指正在发生战事,可见国家不安宁,正处患难之中。写出了边境战争不断,时局不稳定,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形成巨大反差。“岁暮远为客”,“岁暮”,指年末,为寒冷的冬季,“远为客”,身居异地,远离京都和家乡,写出了杜甫暮年漂泊,政治失意。“寂寞”写出了杜甫的孤独寂寞之情;“敢爱死”表现出了杜甫强烈的爱国责任感。
【15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艺术手法,艺术手法又称表现手法、写作特色。指作者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较为常见的有比喻、夸张、象征、烘托、渲染、对比、反衬、伏笔、暗示、双关、拟人、排比等。手法与内容有着密切的互为依存的辩证关系,因为手法运用的终极目的在于使艺术作品的内容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现。
本题,“烟尘”代边境战争,这是借代的手法,使战争更具形象性、生动性;“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这是用典的手法,“朝廷谁请缨?”意思是,朝廷之中已经无人请缨杀敌,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除此之外,修辞手法有“双关”手法,如“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描写手法中有虚实结合,如“边偶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朝廷谁请缨”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表现手法中有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对比;“鼓角动江城”暗含战争前后对比;诗歌开头“远为客”与结尾“寂寞壮心惊”思想感情对比,等等。
【点睛】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可通过以下几种技巧分析:(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_________,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3)帝子降兮北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湘夫人》)
(4)《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
【答案】 (1). 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 (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 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 (4).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解析】
- 27 -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已、鹜、眇、予、袅、生。
【点睛】本题既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情况,又考查学生对于名句意思的理解掌握情况。题目中所涉及的名句名篇都是课内要求背诵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背诵名句名篇时,不但能正确地书写出来,还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名句名篇的含义和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君主沙贾汗为其宠妃蒙泰姬修建的 。这是一座 着宝石的伊斯兰建筑。后来,泰姬陵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在今天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它也是 的。
A. 陵墓 点缀 虽然 绝无仅有
B 墓室 装点 尽管 举世无双
C. 墓茔 装饰 固然 独一无二
D. 陵寝 镶嵌 即使 独树一帜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能力。可根据词义及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判断。“虽然”显然与其后的“也”不搭配。“墓室”专指坟墓中放棺椁的处所,不合语境。“墓茔”泛指坟茔,与泰姬陵的地位难以吻合。所以选D。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 27 -
【技巧点拨】历年高考试题表明,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考点中,近义词的运用是常考点。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例如本题可从词语的搭配和是否符合语境等方面分析。
18.下列语句中,划线部分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2010年4月6日,《鲁迅箴言》由三联书店出版。365条箴言,让读者感受到了鲁迅温馨的力量和韵致。
B. 他性格内向,不善与陌生人打交道,刚见到她的时候,脸都涨红了,期期艾艾了好一会儿,也不知在说些什么。
C. 象棋人机大战凸显了计算机思维与人类思维的差别,观战的内行觉得计算机的走法其实很普通,但我这个象棋方面的半瓶醋却对各种奥妙困惑不已。
D. 上清寺是最具传奇色彩的地方,周公馆、桂园、人民大礼堂、三峡博物馆……,举手投足间都可以窥见历史的遗踪和时代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本题,A项,韵致:风度韵味;情致。合乎语境。
B项,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合乎语境。
C项,半瓶醋:比喻对某种知识或某种技术只略知一二的人。合乎语境。
D项,举手投足:一抬手一踏步,泛指一举一动。主语是人,这里主语是物,对象不当
故选D。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27 -
李刚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发展本村经济的切入点,考虑问题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B. 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C. 近来,有些地方发生了利用短信诈骗银行卡持卡人的案件,且欺诈手法多样,出现了借口中奖、催款、退税等为名的新型欺诈。
D. 有专家认为,保护圆明园遗址的首要任务绝不是复建,哪怕是“部分”复建,而是研究、发掘她展现出的遗存或废墟的价值。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B项,“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搭配不当,“具有”和“享受”不能搭配,可以将“享受”改为“特色”。
C项,“出现了借口中奖、催款、退税等为名的新型欺诈”,宾语残缺,“出现了……的新型欺诈”后加“手法”。
D项,“而是研究、发掘她展现出的遗存或废墟的价值”,语序不当,应将“研究”“发掘”调换位置。
故选A。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请说明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及其寓意。(不超过65个字) 。
提示: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侯爵,西班牙人,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他曾担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长达21年。
- 27 -
【答案】内容:漫画由奥运五环标志和萨马兰奇的头像构成,五环成为萨马兰奇的眼镜。
寓意:萨马兰奇和现代奥运已经融为一体或萨马兰奇透过奥运看世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漫画的内容及其寓意。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漫画,分析漫画的题目主要有概括画面的内容,分析漫画的寓意,给漫画添加标题和解说词等题目,答题时首先立足于漫画的内容,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概括,然后注意漫画的意义,意义要从漫画夸张的手法中获取。
本题,要求说明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及其寓意。说明漫画内容要有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漫画是由奥运五环标志和萨马兰奇的头像构成的,五环架在萨马兰奇的鼻子上,成为了他的眼镜。说明寓意一定结合图片和提示,提示说他是“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他曾担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长达21年”,由此,不难看出,他和奥运会的关系,根据漫画,不难揭示寓意。
【点睛】图文转换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解答此题时,一要观察清楚图表上的内容,二要读清楚题目的要求。这类题目解答时用语一定要简洁、连贯、准确。
21.下面一段文字节选自《哈姆雷特》中一段波洛涅斯和雷欧提斯的对话,请根据人物性格判断说话者和听话者分别是哪位?这段话体现了说话者的什么特点?
还有几句教训,希望你铭刻在记忆之中: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凡事必须三思而行。
对人要和气,但不要过分狎昵。相知有素的朋友,应该用钢圈箍在你的灵魂上,可是不要对每一个泛泛的新知滥施你的交情。
留心避免和人家争吵;可是万一争端已起,就应该让对方知道你不是可以轻侮的。
- 27 -
倾听每一个人的意见,可是只对极少数人发表你的意见;接受每一个人的批评,可是保留你的判断。
尽你的财力购制贵重的衣服,可是不要炫新立异,必须富丽而不浮艳,因为服装往往可以表现人格;法国的名流要人,就是在这一点上显得最高尚,与众不同。
说话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话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话者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说话者:波洛涅斯 (2). 听话者:雷欧提斯 (3). 圆滑(通晓世事)、琐碎迂腐(啰嗦)、爱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的阅读情况和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提供记忆小窍门:(1)注重平时知识积累,涉及面要广,记忆要准确。(2)分类法,按中国古代、中国现代、中国当代和外国四类整理记忆。(3)形成知识记忆网络,如作家——篇名——名句,关联记忆,形成知识网。(4)表格法,即列表对照,强化记忆。分析人物形象,往往首先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再根据文中人物的具体言行综合分析。理解人物形象可以通过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两个角度进行概括。
本题,是《哈姆雷特》中御前大臣波洛涅斯对儿子雷欧提斯出行前的忠告。“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凡事必须三思而行”“对人要和气,但不要过分狎昵”“留心避免和人家争吵”之类的话能够看出其比较圆滑,通晓世事的特点。临别之前说这么多话,可见其啰嗦的特点,对自己孩子平时就应该经常教育,此时还是不放心地嘱咐,看见其对儿子的疼爱。
【点睛】本题属于文化经典阅读题,题型以简答和填空题为主,常见命题类型有:信息筛选题,思想概括题,内容理解题,观点评价题,比较题。考生答题时首先粗读文段,把握文意,分析概括出所给文段的核心思想,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组织答案。答题的一般思路是可先用一句话简明概括相关材料中所包含的思想或观点、主张,明确观点;然后结合语段进行简单合理的阐述、分析;如有联系实际的内容,则需要适当联系社会相关问题,加以自圆其说。一般不鼓励考生多层面、多角度思考,也不要求质疑、另解。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27 -
一个人从亚历山大帝王图书馆买下了一本书。这本书夹着一张纸,纸上写着点铁成金石的秘密。谁要是在黑海边找到了这块小点金石,谁就可以将任何金属点成纯金。纸条上说,这块奇石的外观与其他石头没有区别,只是它摸起来是温的。这个人来到黑海边,开始寻找点铁成金石。海边的石头很多,为了避免重复捡到他摸过的石头,他每捡到一块冰凉的石头就往海里扔,这样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过去了,他不气馁,继续捡石头扔石头。有一天,他捡起一块石头,是温的!他仍然随手扔到了海里,因为他已经养成了往海里扔石头的习惯。
我们平时是不是有某种习惯使我们做出了令人遗憾不已的事呢?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请以“习惯与人生”为话题,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例文
习惯改变人生
很小很小的时候,就有长辈在我们耳边叮咛:“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养成各种各样的习惯,习惯可以改变我们的人生。好的习惯会使我们的气质乃至人生境界得到提高,而不良的习惯会使人显得粗俗甚至庸俗。
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脑海中,习惯就是不经意中日积月累而形成的一些“小动作”。我们总觉得无伤大雅,是不值得大发论词去讨论它的。但往往就是这些所谓的“小动作”的习惯会给人的一生带来质的不同影响,甚至因此而改变他的人生。
就说随地吐痰吧!在一个干净的公园中,即使你穿着再怎么光鲜,举止多么的儒雅,倘若你由于习惯不经意间吐下了一口痰,那么我想任何“目击者”都不可能再把你当成“绅士”或“淑女”了吧!
可见,小小的习惯关系重大,它会直接影响到你的人格形象!
有时语言上的习惯也会坏大事。一些人平时不注意,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了一些不雅的“口头禅”,往往导致“出口成‘脏’”!
让我们做个假设,现在是经济飞速发展,注重人才素质的社会,要去应聘某个职位时,通常要经过面试。即使你文凭再高,倘若在面试过程中,不经意间冒出一句习惯性的“国骂”,我想再怎样需要人才的公司也不会对你留下好印象吧!也许因此你就失去了一个能好好发挥才能的机会,人生的道路因此也会不同,至少多了一份曲折。
一些行为不端的人往往也是从习惯性的“小动作”发展而来的。就拿有些小偷来说,有时他们也许真想洗手不干了,但遇到有机可趁时,便会不由自主地“习惯”地动起“第三只手”来,美好人生也可能由此断送掉。
- 27 -
在此,我们也应说说另外一类“雷锋式”的人。我个人认为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也是出于一种“习惯”。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思想影响下,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就会不由自主地“习惯”地伸出援助之手,由此他们的人生常伴有鲜花与掌声。也许很多悲天悯人的先人也是由此产生的。
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习惯”使然。
我想,“习惯”不会自发地形成,坏习惯的形成也可表现一类人的作风,至少是“粗心大意”的一类人,倘使总是抱着“不拘小节”的态度,那么难免会在大事上出差错,人生的道路上本就不平坦,何必因小小的习惯而给自己的人生平添“波澜”呢?
所以,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愿我们都能好好地运用这一强大的力量,努力培养好的习惯,使自己变得更高洁与脱俗,主宰好自己的人生。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话题作文写作能力。本题是“材料+话题”的话题作文。对于话题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话题,真正吃透话题,总结出话题的主旨,紧扣话题,从话题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本次作文话题是“习惯与人生”,属于关系型的话题作文,写作的时候要理清习惯与人生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从材料中找到一些答案。材料讲述了一个习惯成自然,错把点金石扔掉的故事。这个人之所以有这样的举动,是因为他已经养成了扔石头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力量强大,以至于改变了他的人生。习惯有好有坏,养成之后就难以改变,所以积习难改。对于好习惯,应该保持,可以受益一生;对于坏习惯,一定要改正,不要让其遗祸终生。第二段引用培根的名言,指出习惯具有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生。这句话揭示了习惯对人生的决定作用。立意时可以只从好习惯或者坏习惯的角度出发,也可以两者都谈,从正反两面论述它们对人生的作用。
[立意]
1、抛弃坏习惯,成就新自我
2、成也习惯,败也习惯
3、好习惯,益一生
4、习惯——人生的方向盘
5、习惯,人生的双刃剑
- 27 -
6、莫让习惯牵着走
7、习惯主宰人生
[素材]
1、一句口头禅,一个习惯的位置,一个习惯的动作,一个习惯的微笑……这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理所当然的。我们的人生也似乎就该是这样,一切成习惯,习惯成自然!当有一天,这一个个习以为常的习惯被打破后,我们是不是就会感到莫名的感伤、说不出的落寞呢?
2、人生总有许许多多的习惯,当这些习惯一不小心被打破后,我们也无需感到哀伤和失落。因为,习惯不等于理所当然,一切都是那么地简单,无非重新开始呗!人生还很长!
3、习惯了拥有,于是我们不懂珍惜;习惯了失去,于是我们不懂自信;习惯了等待,于是我们变的懒惰,习惯了勤奋,于是我们变的丰硕。“一个人真正的精神价值,是看他在没有人注意的情况下会做些什么。”一个名人曾这样说过。习惯,会让我们在无人注意时依旧保持一种品性,一种态度。
4、 一谈到习惯,一些人立即会想到“饭前便后要洗手”这类人人皆知习惯,他们并不了解习惯的真正含义。习惯是指人们自然而然地完成某些动作的行为方式。叶圣陶先生说过:“习惯不嫌其多,只有两种习惯养成不得,一种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又一种是妨害他人的习惯”。习惯是要分好坏的,坏的习惯正如叶老先生所说的两种。包括一切的不好习惯在内,我们应该坚决地加以唾弃。
5、习惯了的快乐,习惯了的幸福。习惯了一转身有你的陪伴,习惯了一回头有你暖暖的笑容。习惯了漫漫长路有你的陪伴,习惯了云淡风轻时你的快乐。开心时,难过时,一个相对无言的笑容,便胜过所有。
[结构]
文章紧紧围绕“习惯与人生”的话题,选取日常生活中习见习闻的“小动作”、小习惯,来阐述习惯改变人生的道理。文章先以随地吐痰为例,论述小习惯会直接影响人的人格形象;又以语言上的习惯为例,运用假设论证的方法,论述不良的语言习惯可能会断送美好的人生的道理;进而用雷锋的例子论述积累小的好习惯也可以成就不平凡的人生。这样正反对比论证,突出了习惯对人生的重要作用。最后引用培根的话作为结尾,重申论点。本文内容具体充实,材料丰富,语言简洁朴素,分析说理没有丝毫居高临下、以大道理压人的架子,而是如话家常般娓娓道来,在入情入理的分析中使人信服。
- 27 -
【点睛】一、把握文体
话题作文往往不限文体,允许考生自由发挥。但是,不限文体并不等于不要文体。话题作文的“文体不限”其实是指不限于一种文体,让学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
当你选定了一种文体时,还得按照这种文体的特点来谋篇布局进行写作。有的同学观察能力强,生活积累丰富,不妨将生活中精彩的片断撷取出来写成一篇生动感人的记叙文;有的同学想象丰富,擅长编写故事,不妨写写童话、寓言或科幻小说;有的同学逻辑思维能力强,擅长推理,不妨写成一篇理据充分的议论文;有的同学感情细腻丰富,不妨写成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肯定会非常出色。
二、缩小范围
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话题,而没有中心、材料、结构、文体、语言等等的限制;给了考生一个比较开放的构思空间,使考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如果不注意把握话题,缩小写作的口子,就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因此,不管所给的话题多么宽泛,我们都要善于缩小“包围圈”,要选择一个小小的切入口,如一件事、一个人、一样物品、一种感受、一点看法等等,集中笔力加以突破,把你所选择的话题角度写细写深写透,做到“以小见大”。
三、拟好题目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俗话说:“题好文一半”。话题作文允许自己拟题目,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拟题水平,力争使自己拟的题目准确、凝炼、含蓄、新奇,使阅卷老师“一见钟情”。
四、善于联想
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的作文形式,要求考生放开手脚,尽情地驰骋在想象的空间,善于多方位地展开联想,这样,才能生发出丰富多彩的思路来。比如话题“风”,你可以联想到自然界的风:微风、大风、狂风、飓风、龙卷风等等;你还可以联想到社会风气:拍马风、送礼风等等;你可以联想到一种像风一样的流行时尚:金庸热、韩寒热等等;你甚至可以联想到假如你是风,假如你遇到风等等。
五、写出新意
话题作文,既然是应试作文,总得给评卷老师一个好的感觉,得到—个好的分数。因此,写出特色、写出新意,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写作时,要善于“独辟蹊径”,也就是要求我们在立意上要有独特的感悟,不人云亦云;选材上要有独到的眼光,不陈题旧话;构思上要独具匠心,不四平八稳,波澜不惊语气上要有独到的魅力,不平铺直叙泛泛而谈。
- 27 -
- 27 -
- 27 -
相关文档
- 2018-2019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上2021-06-0521页
- 【语文】陕西省西安市2019-2020学2021-06-0522页
- 【语文】黑龙江省四校联考2019-2022021-06-0521页
- 西藏日喀则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2021-06-055页
- 2017-2018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2021-06-0520页
- 【语文】山东省聊城市2019-2020学2021-06-0519页
- 2019-2020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上2021-06-0511页
-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2021-06-0522页
- 2017-2018学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二上2021-06-0519页
-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19-20202021-06-05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