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50 KB
  • 2021-06-05 发布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尚德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级第二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2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 不管触屏手机多么方便,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片树叶也罢,摸起来全像玻璃。因为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赋予虚拟物体以真实的质地感。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 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未来,虚拟事物将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在指尖这么小的方寸之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唯有借助触幻觉。‎ 有一种触幻觉叫电振动,这一现象是在1953年偶然发现的。一天,美国化学家爱德华·马林克罗德特接触了一个黄铜制的插座,他注意到,当灯亮时,其表面给人的感觉好像要粗糙些。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他发现正是微弱的交流电导致了这种幻觉。我们知道,交流电以某种精确的频率振荡。当你把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由于静电吸引,在你手指皮肤下面就有电荷堆积起来。电荷的数量将随着交流电一起振荡,所以在你手指和屏幕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也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当手指在屏幕上移动时,这个静电力将吸住你手指的皮肤,阻碍它移动:由于静电力是周期性变化的,这将诱导你手指上的皮肤也发生周期性振动。这种轻微的振动将会被手指上的触觉感受器探测到。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测试表明,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比如,当电流频率在400赫兹时,屏幕摸起来像一张纸,而在80赫兹时,则像凹凸不平的皮革。原则上,设计者还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者应用程序。例如,我们可以把电子书的页面做成像真实的纸张一样粗糙。当然了,这种虚拟的质地感目前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未来的手机或者ipad上,任何图标再不会摸起来千篇一律都像玻璃了。‎ 在现实世界中,一个装满东西的筐总比没装东西时提起来更加费劲些。可是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来并没有区别。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比起真实世界来还缺少一样元素:力感。‎ 美国科学家伊德·科格特正致力于改进虚拟键盘,使它用起来感觉更像真实的键盘:当你按下一个键的时候,你的手指会感到有一股轻微的抵挡力。科格特的设计也用到了电振动的原理。他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所以,最后的效果是两个方向上的振动之合力。我们只要事先把两个振动调整到合适的“步调”(在物理学上称为相位),这股合力就可以把手指一瞬间推向左边,一瞬间推向右边。由于振动频率非常高,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垂直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经测量,这个力大约70毫牛顿,大致相当于按下一个真实的键时所受的抵抗力。通过这种技术,我们就可以在虚拟键盘上获得真实的按键体验。‎ 总而言之,未来触屏技术将极大地改变我们跟数字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对于信息,我们将不仅局限于看和听,还可以触摸。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 ‎    (选自《大科技·科学之谜>>2013年第l期,有删改)‎ ‎1. 下列关于“触幻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借助触幻觉,在触摸屏上,你手指下的任何东西,无论是看、听,还是摸、闻,都可以像一件真实的物品。‎ B. 在指尖大小的地方,要达到对虚拟事物的操作与操作真实物体差不多的效果,唯有借助触幻觉。‎ C. 灯亮时插座表面好像变粗糙了,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移动时会感受到轻微的震动,都可以表明正是交流电导致触幻觉的产生。‎ D. ‎ ‎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味觉和嗅觉还完全没有,而对触觉的模拟已经开始。‎ B. 由于大脑能把手指皮肤的周期性振动解释成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所以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 C. 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设计者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应用程序。‎ D. 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来并没有区别。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让人产生力感。‎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 A. 在即将到来的超级触屏时代,触屏手机将极大地丰富人们的触觉体验,使人们对虚拟事物的操作跟真实物体毫无差别。‎ B. 科格特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而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水平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 C. 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因此,未来的世界将不会再有虚拟与真实的区别。‎ D. 目前,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它的虚拟质地感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有待进一步完善。‎ ‎【答案】1. A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夸大其词。‎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题详解】‎ 试题分析:因果倒置,原文是“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A项 ‎ “毫无差别”过于绝对,原文是“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B项张冠李戴,末句中“水平方向”应为“垂直方向”;C项强加因果,无中生有。‎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自‎5G面世以来,人们最关注的话题就是,‎5C技术跟传统的‎3G 、‎4G技术有什么区别?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钟章队介绍,传统的‎3G、‎4G技术主要影响人们的通信方式,而‎5C主要应用于“人—机—物”互联,将解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问题,更多的是实现与垂直行业融合,提升垂直行业信息化水平,“‎5G的大规模应用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社会信息化水平将显著提升。人们每时每刻都能享受高速宽带网络冲浪服务,打破环境、时间限制”。‎ 技术的进步往往是层累叠加,比如越来越快的处理器,越来越清晰的屏幕,以及越来越快的网络速度。这些变化刚一出现,便将带来革命,科技创新无疑会使这场革命加速。2019年将是‎5G元年,也将是‎5G竞争真正开始的一年。‎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彭木根表示,“人-机-物”互联未来将成为常态,物联网或成为最大的主战场,各种物联应用将层出不穷,同时,彭木根也提醒,‎5G技术在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因其特有性质,也将带来信息安全和用户个人隐私等方面的问题。‎ ‎(摘编自人民网《全国两会“联姻"‎5G:科创引擎轰鸣强国未来可期》)‎ 材料二: ‎ 类别 特点 规模 ‎1G语音时代 ‎1987年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正式启动,标志着移动语音通话的‎1G时代到来。‎ 不详。‎ ‎2G文本时代 具有通话和简单的文本传送功能,无法直接传送电子邮件等信息。‎ 截至2012年底,用户达8.7亿。‎ ‎3G图片时代 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可无限漫话,处理图像、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提供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等信息服务。‎ 截至2014年,用户达4.85亿。‎ ‎4G视频时代 速度更快,通信灵活,智能性更高,费用更便宜,在移动终端随时观看网络视频,能满足用户对无线服务的需求。‎ 截至 2018年底,用户达11.7 亿。‎ ‎5G物联网时代 速率高、容量大、时延低,万物互联。‎ ‎ ‎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3月6日)‎ 材料三:‎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消息) 近期,西班牙、德国、奥地利、阿联酋等多国业界相继表示,不会排斥中国企业的‎5G技术,越来越多的国家表示将向中企‎5G技术打开大门。当前,全球移动通信网络正面临从‎4G向‎5G过渡的关键时刻。‎5G具有速率高、反应快、容量大等特点,有助于大幅提升沟通效率,在与其他行业结合后,能够加速产能转换与技术创新。‎5G的到来,将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带来重大变革。目前,在‎5G标准版本中,中国企业占有重要份额,并在大规模天线、超密集组网、车联网等关键技术方面具备领先优势。中国有可能成为最先实现‎5G商用的国家。为了抢占先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在这个技术进步的潮流中落后。欧洲等地区业界以及舆论普遍指出,排斥中国企业可能导致自身‎5G普及的速度变慢。对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所谓因“安全原因”而对中企采取压制的做法,业界广泛表示,网络安全的未来应该取决于事实而非臆断和凭空指摘。欧盟委员会警告“不要在片面分析事实的基础上”做出决定。‎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80年代末国内出现的移动电话属于‎1G时代的产物,可移动通话,不可发送短信。‎ B. 从‎1G时代到‎3G时代,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传送速度越来越快,传送内容越来越丰富。‎ C. 由于‎4G技术可以传送视频、智能性更高、费用更便宜,其用户数比‎3G时代的两倍还多。‎ D. ‎5G技术与前几代通信技术相比,不仅速率高、容量大、时延低,而且可实现万物互联。‎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5G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将显著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能加速产能转换与技术创新。追赶此轮技术进步潮流,就可能占据先机。‎ B. 中国是全球最早实现‎5G商用的国家。在‎5G标准版本中,中国企业占有重要份额,中国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具有领先优势。‎ C. 2019年是‎5G元年,拉开了‎5G竞争序幕,面对技术革新、互利共赢的潮流,海外各国纷纷对中企‎5G技术打开大门。‎ D. ‎5G技术是把双刃剑,它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带来的信息安全和用户个人隐私的问题也受到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诟病。‎ ‎6. ‎5G时代为什么被称为“物联网时代”?‎5G时代来临,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复杂国际形势?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C 5. A ‎ ‎6. (1)叠加技术进步,加强科技创新。(2)保持领先优势,引导技术潮流。(3)破除藩篱,交流互通。(4)拥抱合作,互利共赢。(5)带来便利的同时,保障信息安全和用户个人隐私。‎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材料相关内容能力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相关材料,仔细对比。本题,‎ C项,“由于‎4G技术开始传送视频、智能性更高、费用更便宜,其用户数比‎3G时代的两倍还多”,不合文意,以偏概全。材料二中‎4G时代优点为“速度更快、通信灵活、智能性更高、费用更便宜,在移动终端随时观看网络视频,能满足用户对无线服务的需求”,选项缺少“在移动终端随时观看网络视频,能满足用户对无线服务的需求”这一因素。并且由材料可知,‎3G时代就已经可以传送视频了。‎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B项,“中国是全球最早实现‎5G商用技术的国家”不合文意,原文表述为“中国有可能成为最先实现‎5G商用的国家为了抢占先机”,本项错把未然当作已然;‎ C项,“2019年是‎5G元年,拉开了‎5G竞争序幕,面对技术革新、互利共赢潮流,海外各国纷纷对中企‎5G技术打开大门”,混淆时态,原文相关表述为“2019年将是‎5G元年,也将是‎5G竞争真正开始的一年”,“越来越多的国家表示将向中企‎5G技术打开大门”;‎ D项,“双刃剑”,应既有正面作用,又有负面作用,“其技术信息安全和用户个人隐私的问题也受到了美国等西方国家诟病”,并非负面作用,文章结尾表述为:业界广泛表示,网络安全的未来应该取决于事实而非臆断和凭空指摘。欧盟委员会警告“不要在片面分析事实的基础上”做出决定。由此可见,这只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恶意诋毁,并非‎5G的负面影响。‎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筛选概括能力。考生应首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整合答案。‎ 本题要求为“‎5G时代来临,我们应如何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根据材料一“技术的进步往往是层累叠加,比如越来越快的处理器,越来越清晰的屏幕,以及越来越快的网络速度。这些变化刚一出现,便将带来革命,科技创新无疑会使这场革命加速”,可概括为“叠加技术进步,加强科技创新”;根据材料三“目前,在‎5G标准版本中,中国企业占有重要份额,并在大规模天线、超密集组网、车联网等关键技术方面具备领先优势。中国有可能成为最先实现‎5G商用的国家为了抢占先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在这个技术进步的潮流中落后”,可概括为“保持领先优势,引导技术潮流”根据“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彭木根表示,“人—机—物”互联未来将成为常态,物联网或成为最大的主战场,各种物联应用将层出不穷”,可概括为“破除藩篱,交流互通”以及“拥抱合作,互利共赢”等信息;根据“,‎5G技术在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因其特有性质,也将带来信息安全和用户个人隐私等方面的问题”,可概括出“带来便利的同时,保障信息安全和用户个人隐私”。‎ 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7.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眄庭柯以怡颜   怡:使……愉快。‎ B. 景翳翳以将入      景:景色。‎ C. 乃瞻衡宇          瞻:看见。‎ D. 审容膝之易安      审:明白,知道。‎ ‎8.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请息交以绝游       绝:断绝 B. 善万物之得时       善:好 C. 感吾生之行休       行:将要 D. 聊乘化以归尽       乘:顺应 ‎9. 对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舟遥遥以轻飏   ②木欣欣以向荣  ③乐琴书以消忧  ④聊乘化以归尽 ‎ ‎⑤请息交以绝游   ⑥问征夫以前路  ⑦农人告余以春及 ⑧眄庭柯以怡颜 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 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C. 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D. ①②④/③/⑤⑧/⑥⑦‎ ‎【答案】7. B 8. B 9. C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可以根据实词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 B项,“景”通“影”,日光。译文:阳光黯淡,太阳快落下去了。‎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可以根据实词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 B项,善,羡慕。译文:羡慕自然界的万物一到春天便及时生长茂盛。‎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①②④为连词,表修饰关系,不译;③⑧连词,表目的关系,译为“来”;⑤连词,表并列关系,不译;⑥⑦为介词,译为“把”、“拿”。‎ 故选C。‎ ‎【点睛】译文:回去吧!田园都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被躯壳所役使,那为什么悲愁失意?我明悟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回,但明白未发生的事尚可补救。我确实入了迷途,但不算太远,已觉悟如今的选择是正确的,而曾经的行为才是迷途。船在水面轻轻地飘荡着前进,轻快前行,风轻飘飞舞,吹起了衣袂翩翩。我向行人询问前面的路,遗憾天亮的太慢。‎ 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家,心中欣喜,奔跑过去。家僮欢快地迎接我,幼儿们守候在门庭等待。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我带着幼儿们进入屋室,早有清酿溢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倚着南窗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天天到院子里走走,自成一种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时时抬头望着远方。云气自然而然的从山里冒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阳光黯淡,太阳快落下去了,手抚孤松徘徊。‎ 回去吧!我要跟世俗之人断绝交游。世事与我所想的相违背,还能努力探求什么呢?以亲人间的知心话为愉悦,以弹琴读书为乐来消除忧愁。农夫告诉我春天到了,西边田野里要开始耕种了。有时叫上一辆有布蓬的小车,有时划过一艘小船。有时经过幽深曲折的山谷,有时走过高低不平的山路。草木茂盛,水流细微。羡慕自然界的万物一到春天便及时生长茂盛,感叹自己的一生将要结束。‎ 算了吧!活在世上还能有多久,为什么不放下心来任其自然地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想要到哪里去?富贵不是我所求,修成神仙是没有希望的。趁着春天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有时放下手杖,拿起农具除草培土;登上东边的高岗放声呼啸,傍着清清的溪流吟诵诗篇。姑且顺其自然走完生命的路程,抱定乐安天命的主意,还有什么可犹疑的呢!‎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 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苯义、胡浚等荐,描知苏州,赐敕以遣之。‎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作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样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棰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惊,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 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 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教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来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 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节选自《明史》卷一六一,有刪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 B. 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 C. 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 D. 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敕,指帝王的诏书、命令。《卖炭翁》中的“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敕”与本文同义。‎ B.‎ ‎ 传,中国古代由政府设置,供使臣出巡、官吏往来和传递诏令、文书等使用的交通组织系统称为驿传。‎ C. 刀笔,旧时公牍称“刀笔”,自宋元后,人们又往往特将讼师幕僚称作“刀笔吏”。‎ D. 正统,中国古代纪年法包括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和王公年次纪年法等,“正统”属王公年次纪年法。‎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况钟很有才华。他开始时担任尚书吕震的属吏,得到吕震的赏识,向朝庭推荐他担任了郎中。宣德五年,他被提拔为苏州知府。‎ B. 况钟很有治理能力。他刚到任苏州时,假装不懂业务,暗中考察府中群吏,三天之后,下令打死几个人,府吏大为震动,全都奉法行事。‎ C. 况钟重视教育,爱惜人才。况钟想向朝庭推荐邹亮,邹亮被人写匿名信诋毁,况钟不为所动,加快向朝廷推荐。邹亮后来做到了御史。‎ D. 况钟知恩图报。他在做吏员时受到吏部司务平思忠的恩遇,后来况钟多次延请平思忠到家作客并让自己的两个儿子服侍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浚等荐,擢知苏州。‎ ‎(2)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答案】10. C 11. D 12. A ‎ ‎13. (1) 于是命令六部及都察院大臣推荐属下廉正有能力的官吏补各府之缺。况钟因为尚书蹇义、胡濙等人举荐,被提拔升任苏州知府。‎ ‎(2) 平思忠家一向贫寒,从来没有因(和况钟有)旧交情而(对他)有所求取。人们称赞他们两人都是贤德之人。‎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初”是刚刚的意思;“视事”,是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多指政事言的意思,结合句意内容分析,不应该断开,排除D项。‎ ‎“群吏”为“环立”的主语,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 ‎“谓”的主语是“吏”,前面需要断开。排除B项。‎ 句意:他刚到任时,群吏围立在四周请他写下判牒。况钟装作不懂,向左右请教询问,一切按照属吏的意图去办。群吏大喜,说知府愚昧,好欺骗。‎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属王公年次纪年法”错误。应属年号纪年法。正统为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的年号,起止时间为正统元年(1436年)至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朝使用该年号共十四年。正统十四年(1449年)年九月明英宗于土木堡之变被俘,明代宗即位后次年改元景泰。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A项,“向朝庭推荐他担任了郎中”错误。结合“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分析,因吕震的推荐况钟担任的是仪制司主事,郎中是后来升任的。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命”,命令;“举”,推荐;“廉能”,廉正有能力;“之”,代词,指各府之缺;“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定语后置);“用”,介词,因为;“荐”,举荐;“擢”,被提拔;“知”,主管。(2)“素”,一向、平素;“缘”,因为;“故谊”,旧交情;“干”,追求、求取;“贤”,认为……贤德;“之”,代词,指他们。‎ ‎【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 ‎)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参考译文:‎ 况钟,字伯律,是江西靖安人。起初为尚书吕震属吏,吕震对他才能感到惊异,推荐授予他仪制司主事之官,后又升为郎中。‎ 宣德五年,明宣宗因为感到各地郡守大多不能称职,又正逢苏州等九府缺少知府,这九府都是重要难治之地;于是命令六部及都察院大臣推荐属下廉正有能力的官吏补各府之缺。况钟得到尚书蹇义、胡濙等人举荐,升任苏州知府,宣宗特赐诰敕而派遣他前往。 ‎ 苏州地区赋役繁重,豪强猾吏舞文弄墨来谋取利益,因此号称最难治之地。况钟乘驿站车来到苏州府。他刚到任时,群吏围立在四周请他写下判牒。况钟装作不懂,向左右请教询问,一切按照属吏的意图去办。群吏大喜,说知府愚昧,好欺骗。过了三天,况钟召集群吏责问他们道:“之前某件事应该办,你们阻止我;某件事不该办,你们强让我去做。你们这群人,舞文弄墨已久,罪该处死。”当即下令打死几个人,将属僚中贪婪、暴虐、庸暗、懦弱的全都痛斥一番。全府上下大为震动,全都奉法行事。于是况钟免除烦扰苛细的赋税,制定教民条文,事情有不利于老百姓的,就立即上书朝廷讲明。‎ 当时,多次下诏减轻苏州、松江的重赋。况钟和巡抚周忱精心计划,奏免赋税七十余万石。凡是周忱所推行的善政,况钟都协助大力办成。所积累的救济农民和存储的粮食每年有几十万石,除用来赈济灾荒之外,还用来代交民间杂赋和拖欠的租赋。况钟为政,细心而且周密。他曾设置两本簿籍记录乡民的善恶,用来进行奖励和惩罚。又设立通关勘合簿,防止进出时行奸作伪。设立纲运簿,防止运夫偷盗侵没。设立馆夫簿,防止无理的需求。他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铲锄豪强,扶植良善,民间将他奉若神明。‎ 况钟虽然出身于刀笔吏,却重视学校教育,礼敬文人儒士,贫寒之家的读书人多有受到他帮助的人。有个叫邹亮的人,献诗给况钟,况钟想要推荐他,有人写了匿名信诋毁邹亮,况钟说道:“这是想让我更快地帮邹亮成名”。当即奏明朝廷,朝廷召授邹亮吏、刑二部司务,后升任御史。‎ 当初况钟为吏员时,吴江人平思忠也由吏员起家,任吏部司务,对况钟有恩。到这时候况钟多次邀请他(做客),对他非常恭敬地执行礼节,并且让自己的两个儿子侍奉他,说:“并非我没有仆役,而是想借此报答您罢了。”平思忠家一向贫寒,从来没有因(和况钟有)旧交情而(对他)有所求取。人们称赞他们两人都是贤德之人。‎ 正统六年,况钟任期已满应当升迁,府中百姓二万余人,前往巡按御史张文昌处投诉,请求让况钟继续任职。英宗下诏进况钟食正三品俸禄,仍然留任知府。次年十二月,况钟死于任上。苏州府吏民相聚哭悼,为他立祠致祭。‎ ‎(二)古代诗歌阅读(1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旅 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全诗语言千锤百炼,色调清丽明快,直抒胸臆,感情至深,真切动人。‎ B. 首联直接破题,点明情境。“自”字是“无良伴”的呼应,体现了诗人的孤独。‎ C. 颔联由室内的寒灯写到室外的雁叫,视听结合,描绘出了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景 D. 颈联虚实结合,想象奇特,表现出诗人因愁思难耐、归家无望而生出的怨恨。‎ ‎15. 请从虚实结合角度鉴赏这首诗的颈联?‎ ‎【答案】14. A 15. (1)此诗尾联虚写一笔,以设想之词勾勒家乡美丽的生活图景,以景结情,把浓烈的归思之情融入家乡优美的风景之中。(2)尾联以想象中的家乡美景,反衬出诗人羁旅的思乡愁苦。这是用乐景反衬哀情的典型手法。‎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A项,全诗色调并非全是清丽明快,除尾联外,都写得沉郁顿挫;全诗极少直抒胸臆,抒情以含蓄蕴藉为主。‎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的能力。题干已经明确了该联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我们需要分析哪里是实写,哪里是虚写,并分析其表达效果和传达的感情。‎ 颈联“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大意是由于距离故乡遥远,所以做梦时梦魂也要到快要天亮是才能归家,说给家里寄去的书信也要隔一年才能送到。这一联虚实结合,实的是离家很远是真实的,虚写的是做梦梦回故乡等。可以说想象奇特,兼具夸张,表现出因离家路途遥远而生出的深切的思乡之情,以及归家不得的怨恨之情。‎ ‎【点睛】本题考查艺术手法,又称表现手法、写作特色。指作者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较为常见的有比喻、夸张、象征、烘托、渲染、对比、反衬、伏笔、暗示、双关、拟人、排比等。术手法与内容有着密切的互为依存的辩证关系,因为手法运用的终极目的在于使艺术作品的内容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①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②,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①酴醿:一种观赏植物,古有“酴醿花开春事了”的说法。②婉娩:天气温和。‎ ‎16.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嫩绿重重”,为所绘风光奠定底色。“曲阑幽槛”,把画面展开,打破“嫩绿”的单调,增添了曲折回环、花木幽深的立体感。‎ B. 第三、四句蜂儿忙着采蜜,是点上的特写;杨柳堆烟的路上,燕子轻盈地穿飞,乃线状的描述。此二句承前两句而来,由静转动。‎ C. 下阙开头以“春婉娩”总上,又以“客飘零”启下,形成反差。词人在羁旅中面对残花,聊斟薄酒,以获得片时清赏。‎ D. “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词人借酒打消对明朝事情的念想,迎接新的一天,体现了词人胸襟的开阔和旷达。‎ ‎17. 本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6. D 17. ①对春景的热爱以及对春光流逝的伤感。②作客他乡的飘零之叹。③时光流逝,未来难期,只好借酒消愁的惆怅。‎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D项,“体现了词人胸襟的开阔和旷达”错误,词人借酒消愁,想把愁苦融于杯中酒,一个“且”字道出词人的无奈,是一种暂时的忘却,并非是胸襟的开阔旷达。‎ 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 词的上片以乐景衬哀情,下片由景入情,词人通过“客飘零”、“残花”、“残酒”、“送斜阳”等意象的描写,写出了面对春的离去,作客在外的词人只好借酒消愁混过这恼人的花月良宵,迎接新一天的到来的无奈,表达了词人的伤春之情和飘零之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出唐代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的耻于从师的心理。‎ ‎(2)《陋室铭》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 ‎(3)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传统节日村中热闹景象和淳朴民风。‎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位卑则足羞 (2). 官盛则近谀 (3). 水不在深 (4). 有龙则灵 (5). 箫鼓追随春社近 (6). 衣冠简朴古风存 (7).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8). 使我不得开心颜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谀”“箫鼓”“摧”“事”,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第II卷表达题(84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渴望离她再近一点,登山爱好者把登顶珠峰作为人生目标, 的普通游客也想在珠峰大本营一睹珠峰的雄壮。但对珠峰来说,或许“保护”比“征服”更有意义,更为迫切。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局长尼玛次仁介绍,由于登山运动的普及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原本生态形势就 的珠冷,环境承载力正逼近极限。定日县珠峰管理局统计,2018年以来,自治区组织清理珠蜂保护区海拔‎5200 米以上的垃圾8.4吨。极寒之地的环保难度_ ,‎7000米以上清运垃圾,( )。一个随手丢弃的登山绳、饮料罐,工作人员可能都得冒着生命危险清理。人的 和自然的宽以待人让如今的珠峰陷入了垃圾处理的难題中。‎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 熙熙攘攘 岌岌可危 显而易见 为所欲为 B. 纷至沓来 岌岌可危 不言而喻 随心所欲 C. 熙熙攘攘 刻不容缓 不言而喻 为所欲为 D. 纷至沓来 刻不容缓 显而易见 随心所欲 ‎20.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因为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 B. 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而且只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 C. 只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而且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 D. 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所以不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 ‎21.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B. 对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 C. 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 D. 对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答案】19. B 20. C 21. D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强调人多热闹。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强调接连不断地来。语境说的是登山爱好者把登顶珠峰当作人生目标,接连不断地攀登珠峰。所以此处应选用“纷至沓来”。‎ 岌岌可危: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强调危险程度重。刻不容缓: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强调形势紧。根据语境说的“由于登山运动的普及和人类活动的增加”,“环境承载力正逼近极限”可知,此处是说珠峰原本生态形势危险到快要消失了,所以此处应选用“岌岌可危”。‎ 显而易见:意思是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前者强调明显,后者强调浅显。语境说的是极寒之地的环保难度很明显,所以此处应选用“不言而喻”。‎ 为所欲为:意思是指做想做事,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很随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通常用于贬义)。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根据语境中“一个随手丢弃的登山绳、饮料罐”这句话,可知该句说的是人们扔垃圾太随意了,所以此处应选用“随心所欲”。‎ 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这两句之间不是因果关系,是递进关系,要用“而且”连接。所以排除A项、D项。‎ 文中括号前一句说的是“极寒之地的环保难度显而易见”,该句强调清理垃圾的只能有人工进行,所以说完“‎‎7000米 以上清运垃圾”这句以后,从上下句之间的衔接紧密来看,应紧接着说“只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这样就排除B项。‎ 故选C。‎ ‎【2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首先要明确“对于”和“关于”的区别:第一,指出明确的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表示关涉,用“关于”,不用“对于”。第二,“对于”可用在句首,也可以用在句中,而“关于”只用在句首。例句中介词“关于”用错,应改为“对于”。因为句子已经明确了对象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所以要用“对于”。还有,该句后一句动宾搭配不当,“一窥”“面纱”在此语境中搭配不当。语境说的是“揭开”珠穆朗玛峰“神秘的面纱”。‎ A项、C项,与例句中错误一样,首先就是介词“关于”用错。‎ B项,“一窥她神秘的面纱”搭配不当,这与例句中的错误一样,不合语境,文中说的是许多人都梦想“揭开”珠穆朗玛峰“神秘的面纱”。‎ 故选D。‎ ‎22.下面是某校学生自己制定的考试题目总结与反思的过程,请把这一过程转写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答案】考试总结与反思,首先是核对答案,找出问题,就这些问题和同学讨论或者请教老师,自己再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如果自己仍存在问题,重复上面的流程,直到解决问题。‎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本题是示意图的转换。根据图示转化为文字的题目解答时一定要兼顾图示中的各个要素。首先要读清图示的标题注释,看清楚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是什么。找出图示中每一个重点环节,方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句子的“主干”;带箭头的横线展示着事件发展的趋势或动作行为的走向。按照箭头方向用文字转述出来。注意,这类题目解答时用词一定要简洁、通顺、准确。本题是考试题目总结与反思的过程,方框里是事件的主干,箭头是发展趋势或行为走向。本题难点在“找问题”到“针对性训练”之间的叙述。叙述中要使用适当的连接词,如“首先”“然后”“直到”等。‎ ‎【点睛】图文转换题技法点拨 ‎1.仔细读图,准确捕捉信息。‎ 对试题中的图表要认真观察,先对图表资料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其主题。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对于表格,要找出其中所含的信息,如比较对象、比较角度及项目、各种数据及变化特点等;对于流程图,要抓住其中的时空、逻辑顺序等。‎ ‎2.查找变化,找到比较角度。‎ 查找变化,是审察图表中比较对象在不同的阶段里的变化,例如数字的增减等。找到比较角度,是比较的开始,也是关键的一步,就是找到两个或多个说明对象的比较点,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再按题目要求归纳概括。‎ ‎3.把握要求,简要归纳概括。‎ 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目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因此,分析题目要求和图表信息,就可准确回答问题。要正确分析图表中的内容,重点分析说明对象之间的相互联系,要注意其相同点、不同点、变化及其趋向等,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事物的特点及发展的规律等。‎ ‎23.阅读下面的消息,为其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日前,上海首次将红色主题电影作品欣赏与红色景点参观相融合,推出十条精品线路——“红色电影之旅”。活动以团队预约的形式向社会开放。‎ 距离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最近的电影院——上海UME国际影城新天地店将承担“红色电影之旅”首条精品线路的电影放映工作。选择“红色电影之旅”的中外游客,可以在参观完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后,步行至这家电影院观看电影《建党伟业》。‎ ‎【答案】上海推出“红色电影之旅”‎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由于题干材料是一则新闻报道,考生可根据新闻要素,准确筛选答题要点。时间:日前(过去的时间,应该省略);地点:上海;对象:上海(施动者,应该保留)、“红色电影之旅”、上海UME国际影城新天地店、中外游客;事件过程:推出、承担、步行;结果:推出十条精品线路(根据标题要求和字数限制,结果可以省略)。第二步:找出新闻的陈述对象和主体事件(找准新闻的核心人物和事件),组织语言,压缩成句。‎ ‎2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国画推崇以虚代实的留白,___________。字的结构和通篇的布局一定要有疏密,才能破平板、划一,有起伏、对比,既矛盾又和谐,从而获得良好的艺术情趣。凡作书法,既要注意黑的字形笔画的密处,_________;__________,而字里行间的白处布置也须措置得宜,方能使之疏密有致,两者相映生辉。‎ ‎【答案】 (1). ①书法讲究疏密有致的简约 (2). ②也要落实白的字里行间的疏处 (3). ③字形笔画的黑处布局固然需要设计精妙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意衔接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先看补写句子的位置,依据上下句内容的提示,从主语一致、时间逻辑等顺序、词语搭配、意境氛围是否一致等角度判定出正确答案。‎ 第一根横线,依据横线前的“国画推崇以虚代实的留白”的句子结构,在依据横线后“字的结构和通篇的布局一定要有疏密……从而获得良好的艺术情趣”的内容,容易推出答案;‎ 第二根横线,依据前面的“有起伏、对比,既矛盾又和谐,从而获得良好的艺术情趣”的对比统一关系,和“既要注意黑的字形笔画的密处”的关联词及内容,容易推出答案;‎ 第三根横线,依据“而字里行间的白处布置也须措置得宜”的句式特征和“方能使之疏密有致,两者相映生辉”的内容结果,容易推出答案。‎ ‎【点睛】补写句子语言灵活,语境多样。要整体把握语段的话题对象和中心观点,确定补写类型是总揽式补写、结论式补写还是过渡式补写,重点抓住关联词、代词、动词、形容词等词语或冒号、分号、顿号等标点符号的提示作用,做到文从字顺,语义贯通,逻辑严密,不超字数。‎ 七、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随着互联网自媒体的兴盛,不少人为了引起关注,吸引“粉丝”,无所不用其极,有人攀爬城市高楼,做出各种惊险动作,以赢得点击;有“14岁荣升宝妈”的少女,靠展示自己的肚皮,获得打赏;9岁女孩发抖音哭诉视频,“今天妈妈火化了,我再见不到她了,求求你们,就给我一万个赞可以吗?”;有农村青年靠直播生吃青蛙、老鼠,被转发;有父亲虚构家庭困境,靠“卖惨”为重病女儿筹款……一个比一个奇异,一个比一个惊悚。看到互联网催生的这种社会现象,有些网民就认为应加强网络自媒体的素养、责任和义务。还有网友认为人生价值不是只体现在视频里。还有网友认为要通过正确渠道获得别人和社会的关注和肯定。也有网友认为应该理智对待网络信息。‎ 对互联网所催生出来的这种社会现象,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受?谈谈你的看法,也可从网友的思考中得到启发,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信息世界里我们须谨慎 在很久以前,我们人类传递一个消息需要一个月甚至更久;而如今,信息的传递只在微秒之间。在这个快速而又虚拟的信息世界里,有人任意发声,随意评价。作为高中生的我认为:在信息世界里我们须谨慎。‎ 科学技术,包括信息技术,是一个很广的范畴。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让距离的屏障成了历史,让地球上任意的面对面成为现实,我们都成了地球村的一员。科学技术在带给我们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多少给人们带来了一些危害。对我们来说,科学技术仍是一把双刃剑。‎ 当今自媒体时代,如果以每个人每天发一条信息来计算,那么一年中便不知道有多少亿条的信息发布了。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信息时代,一方面可以为自己能随时随地发声而感到“可喜”,但同时是不是也会因为海量信息的存在而觉得自己时时都有被淹没的“可悲”?‎ 在铺天盖地的信息圈里,每条信息并不会给自身贴标签,说自己是绝对真实或是假的。这就和坏人不会说自己是坏人一个道理。那么在这么多的信息里,我们又怎能辨别哪个是真实的,哪个是虚假的呢?在没有找到更合适的解决办法之前,我们能做的是在信息世界里谨慎。‎ 或许“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沉浸在科技世界中的人们只感受到其带来的一时愉悦。但也许换个角度,做一个局外人,你会发现“喜悦悲伤”的随意性和虚伪性。就像最近的范冰冰逃税事件。起初,网上掀起了投票热潮,即以“支持相信”和“无风不起浪”为选择进行投票;在这时,我们并不知道这件事是否属实,却妄下断言,很多人随大流跟风评价,甚至出现不好的言论攻击;待事件得到证实后,网上的谩骂声更甚。这就是当今信息时代“时时都可表达,个个都能发声”的一个写真,所以在信息世界里我们须谨慎。‎ 每条信息所代表的含义都只是在发布人心里得到诠释,但相同信息在不同的人眼中就会散射出不同的意义。原央视主持人毕福剑,就因为在聚会时不在意吐出的一句话,便让信息网络给吞噬,最后无限发酵,迫使他退出主持界,离开了曾经亮丽的人生舞台。所以作为中学生,在如今的信息时代,对自己要说的话多斟酌,对自己要做的事多考虑;对别人发布的信息进行评论时,也要理性判断,科学合理评价。‎ 科技发展的时代必将不是一个“默片时代”,而是一个“有声电影时代”。我们作为新时期的弄潮儿,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信息世界里我们须谨慎。‎ ‎【解析】‎ ‎【详解】这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以多个事件来反映-种社会现象,网络自媒体使用各种奇葩手段“吸粉”走流量。这固然有利益层面的原因:为了获得打赏而带来的直接经济利益。但更深层原因:有想要一夜成名的焦躁,有想要被人关注的心理需求,有哗众取宠的低级浅薄,有无知无畏的迎合……而这种现象已经对社会产生了恶劣影响。比如,你可以不劳而获。只要你足够吸引眼球;比如,用虚假的悲惨故事消费善良,伤害社会的公德。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中学生,身处这样的环境中,要有正确的认识。 参考立意: 1.该网络自媒体的素养、责任和义务;‎ ‎2.自媒体时代要适度发声;‎ ‎3.谈如何正确获得别人及社会的关注和肯定;‎ ‎4.谈理智对待网络信息。‎ ‎5.网络时代要多看多想多思,做思想的主人。‎ ‎6.新时期需要理性判断、理性传递信息。‎ ‎7.信息时代要科学合理评价他人。‎ ‎8.做冷静的接收人,为理智的评价者 素材:1.在言论自由的时代,我们通过社交媒体可以自由地在网络上对公众人物的生活进行评论。然而,每一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我们收到的评论中,总会有正面或负面的言论;我们在发表评论的同时,也总会对他人和社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做一位冷静的接收人,理智的评价者。‎ ‎2.我们的信息在社交媒体上发出后,围观者往往是我们的亲朋好友。通过一条条评论、一个个点赞,他们分享我们的快乐,分担我们的痛苦。得意时,他们毫无顾虑地给予忠告;失意时,他们毫不吝啬地给予鼓励。这不失为联络感情的一大方式。然而,总有人过分地在意他人的评价,为求得他人艳羡的目光而迷失了自己。他们使自己成为了一个“橱窗人”,晒出价值不菲的物品,换上运动服出门拍张照发布后回家接着睡觉,都只是为了能得到他人的一句赞美的评价。正像席慕容在《独白》中说的:“为了博得他人的称许和微笑,我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走到途中才忽然发现,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条不能回头的路。”由此,我们要做一个面对外界评价冷静的接收人,“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境界。‎ ‎3.公众人物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自己的日常生活,总有人带着引起关注等特殊目的对其进行歪曲、大肆宣扬,企图引起舆论关注。今年一月,赵雅芝在微博上发表“每次路过天安门,都会深深感受到自己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却遭到了质疑她国籍的网友的辱骂,引起轩然大波。难道爱国也有错吗?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是无可非议的,网友行为的实质是一种道德绑架。不禁想起波德莱尔《恶之花》中的一句话:“一旦堕入笑骂由人的尘世,威猛有力的羽翼也寸步难行。”谁也不想成为被言论攻击的受害者,在言论自由的时代,唯有每个人都坚守住道德的底线,做一名理智的评价者,我们才能展开威猛有力的羽翼,更加自由地翱翔。 4.正如荣格所说:往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是清醒的。对他人的生活进行评价,是走近他人、联络感情的不错方式,但也需要我们不要忘记审视自己,不为他人的评价所左右。在评论时坚守道德底线,做冷静的接收人,理智的评价者。‎ ‎5. 警方侦查发现,以“秦火火”“立二拆四”为首的尔玛公司专门通过互联网策划制造网络事件,蓄意制造传播谣言及低俗媚俗信息,恶意侵害他人名誉,严重扰乱网络秩序并从中非法牟取暴利。在过去的3年里,他们编造、传播的谣言达3000多条。“秦火火”“立二拆四”等人被拘,在网络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有网友哀叹原来自己一直被人“当枪使”,有网友希望有关部门用法律武器还网络以净土,还有网友表示拒做谣言“二传手”和“扩音器”……而作为网络主力军之一的中学生,在上网时,一定要明辨是非,不制谣,不信谣,不传谣,用真诚和良知将网络打造成一片绿色净土。‎ ‎6.‎2011年6月20日,郭美玲(“郭美美”)在微博上公然炫耀其奢华生活,并称自己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此事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6月22日,中国红十字会称“郭美美”与红十字会无关,该微博管理方也对实名认证有误一事致歉。但是,一批网络水军继续攻击中国红十字会,还造谣“郭美美”与红会副会长郭长江的关系:一会儿说“郭美美”是郭长江包养的“二奶”,一会儿说是郭长江的私生女,并说郭长江是中国著名文学家郭沫若的儿子。中国红十字会的信誉几乎被“郭美美事件”摧毁。据查证,“郭美美事件”其实是尔玛公司一手策划的。‎ ‎7.2012年11月,“秦火火”发微博说:“公安内部资料显示,张海迪的户口已经由山东青岛迁出,迁往地是日本的大阪。”同时,他还发微博对张海迪的妹妹经营的公司提出质疑:“曾经的一代偶像张海迪,请你回答以下这几个问题:你的妹妹张海燕现在为何更名叫张挪威?亿万富翁、山东瑞森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挪威,现在还是中国国籍吗?山东瑞森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是否承接过残联的工程项目?请用事实证明你们不是白眼狼,我们不想当年的爱心结果养了一头白眼狼。”‎ ‎8.近年来,网络炒作风起云涌。其作为一种营销手段本无可厚非,可如今暗流汹涌。在利益的驱使下,互联网从“审美”到“审丑”,各种低俗炒作层出不穷。更有甚者,不惜恶意诋毁、造谣传谣。如“秦火火”等人,他们通过微博、贴吧、论坛等网络平台,组织策划并制造传播谣言、蓄意炒作网络事件、恶意诋毁公众人物,非法牟利。‎ ‎ 9.事实上,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延伸。在互联网上做什么、说什么,这是人们的自由;而不能做什么、说什么,这叫底线。底线是自由的保障,如果没有底线的约束,人们的自由就会荡然无存。比如,信息的真实性应该是一个基本要求,不制造谣言,不传播谣言,应该是公认的规则。可这些基本的要求和规则在我们的网络社会里并没有形成共识,一些造谣、传谣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用“以谣言倒逼真相”之类冠冕堂皇的理由粉饰自己的非法牟利行为。上网要守法,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任何人都得坚守这条底线。底线之上,是你的自由;底线之下,你就侵犯了别人的自由,就要受到严惩。‎ ‎10.网络虽然属于“虚拟世界”,但它只不过是现实社会的延伸,所有约束现实的法律法规于它均适用。这样,一旦有人逾越了法律法规的边界,就要受到严厉的制裁。这既是对网络不良行为的管束和打击,也是对网络的自由和未来的保护。因为所有的治理,必须有规可循,有法可依。法治之下,网络才能充分显示其优越性。‎ ‎ 中国现有5.91亿网民正在经历由网民到公民的转变。“言论自由意味着允许说错话,但说错话就要负责任。”网络上,你可以匿名,可以表演,可以宣泄,可以做你想到的一切。但前提是,网络并非法外之地,没有人能为所欲为,逾越法治的底线。没有规则和法治,网络难逃“公地悲剧”;没有法律“管辖”,网络管理就缺少“底气”。‎ 结构层次:‎ 作为考场作文,本文对审题立意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的。观点“在信息世界里我们须谨慎”,强调了“必须”这一点,“谨慎”一词则很好地体现了作文的思辨性。信息时代的“可喜”与“可悲”是相对的,本文就是围绕这个相对的关系,对观点进行了论证分析。在论证过程中,既有就材料就事论事的理论分析,又有对范冰冰和毕福剑两个社会公众人物的事例论证,最后进一步呼吁“在信息世界里我们须谨慎”,照应开头,体现本文的现实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