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9.0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0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何谓“风骨”?“风”最早出现于《毛诗序》中:“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
化之。”此处所言“风”含有教化教育之义。《文心雕龙》说“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
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
在刘勰的阐释中,“风骨”主要指作品中所具有的“气”和“力”,即作品中蕴含的精神气
质和文辞气韵。此后,“风骨”既含有道德修养、人格气质方面的内涵,亦成为诗歌辞章的
一种审美标准,被盛唐诗人所崇尚与延续。在历史的变迁衍化中,“风骨”早已融入中华传
统文化,凝结为一种是续下来的“传统”,构成中华传统精神的基座和主脉,滋养着一代又
一代人。
然而,自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诗歌界充斥大量低俗、恶俗、粗俗、媚俗之作,扰乱了诗
坛的审美秩序与标准。杨四平说:“新时代诗歌患上了比较严重的软骨症。”因此,新诗亟
需反躬自省,重新建构“风骨”,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诗歌气韵。
继承与发扬风骨的关键在于诗人要有风骨,具体而言则是指诗人应秉持使命感与责任新。
古语云:“诗者,天地之心。”诗人作为“天地之心”的创造者本应怀有“天地之心”。但
当下很多诗人沉溺于写“小我”的日常琐碎、鸡毛蒜皮,缺少大情怀大境界,更有甚者为出
版、发表、出名或赚取眼球、点击量、关注度,批量生产媚俗之作,究其原因在于缺乏作为
诗人的使命感与责任心,诗人本应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
胸襟,应有杜甫虽居茅屋却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悯情怀,然而
当下许多诗人都缺少这种“风骨”。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华诗魂”的艾青一生心系大堰河那
样的劳苦大众,曾发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的感叹,
正是使命感与责任心的体现,是中国风骨在现代诗人身上的延续。
其次,诗歌在内涵上需要建构中国风骨,风骨首先属于道德范畴,如古代“风”所蕴含
的教化之义,是对诗歌所拥有的诗教功能的肯定。然而,自上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以来,由于
“标避崇高”“崇俗”“崇私”“祛魅”等诗歌口号的提出,不少诗歌在内容上所呈现的是
自恋与矫情的“小我”情绪,以暴露个人生活隐私为内容,让诗成为日常生活的流水账记录,
轻浅琐碎,没有思想、内涵和意义,更有甚者彻底解构诗的内涵诉求,践踏和僭越诗歌伦理
与道德,出现很多垃圾写作。食指《相信木来》一诗中蕴含的坚定信念,吉狄马加《我,雪
- 2 -
豹……》中对人类生态、人与自然关系的忧虑,李少君的诗句“我会日复一日自我修炼”中
那种慎独自省,都具有深刻的教化和启迪作用,是现代风骨的典型特征。
新时代诗歌需要重塑李白的“蓬莱文章建安骨”,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国风骨”。
(罗小风《新时代诗歌需要中国风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含有道德修养、人格气质的“风骨”,成为诗歌的审美标准,被盛唐诗人崇尚与延续。
B. 当下新诗诗人都沉溺于写“小我”,缺少大情怀大境界,批量生产媚俗之作。
C. 部分现代诗人诗作中流露出的使命感与责任心,是中国古代风骨的延续。
D. 坚定信念,对人类生态、人与自然关系的忧虑,慎独自省等是现代风骨的典型特征。
2. 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引用《毛诗序》《文心雕龙》,对“风骨”作出合理的阐释。
B. 文章引用杨四平的话,运用比喻,形象论证了新诗亟需重构“风骨”的观点。
C. 文章三、四段运用了对比论证,指出了新诗重新建构风骨的方法。
D. 全文先提出什么是“风骨”,按着揭示了当前新诗写作中“风骨”缺失的原因。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缺少深刻的教化和启迫作用的新时代诗歌创作,需要诗人、诗歌内涵、诗歌形式都有风骨,
才能构建中国风骨。
B. 新时代的诗歌需要延续汉魏风骨的血脉,创作出充满正气、崇高、具有神圣内涵的佳作,
建构新时代的诗歌风骨。
C. 继承与发扬中国风骨首先需要现代诗人秉持使命感与责任心,其次也需要现代诗歌具有深
刻的教化和启迪作用。
D. 上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以来,诗人把个人生活写入诗歌,诗歌失去了思想、内涵和意义,
因此新诗创作应远离日常生活。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然后浏览选项,明确考查的方向,画
出文中相关语句,最后进行比对。B 项,“当下新诗诗人都沉溺于写‘小我’”错误,范围扩
大,由原文第 3 段“但当下很多诗人沉溺于写‘小我’的日常琐碎、鸡毛蒜皮,缺少大情怀
大境界”可知,是“很多诗人沉溺”而非“都沉溺”。故选 B。
- 3 -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层
次,明确文中的论点、论据及其论证方法,然后浏览选项逐个分析判断。D 项,“接着揭示了
当前新诗写作中‘风骨’缺失的原因”错误,由原文第 2 段“然而,自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
诗歌界充斥大量低俗、恶俗、粗俗、媚俗之作,扰乱了诗坛的审美秩序与标准。……因此,
新诗亟需反躬自省,重新建构‘风骨’,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诗歌气韵”可知,接着指
出新诗亟需反躬自省重新建构“风骨”。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浏览选项,然后结合文本
确定相关区域,结合作者的观点从原文中找到依据加以分析。
A 项,“需要诗人、诗歌内涵、诗歌形式都有风骨”错误,由材料“继承与发扬风骨的关键在
于诗人要有风骨,具体而言则是指诗人应秉持使命感与责任心”“其次,诗歌在内涵上需要
建构中国风骨”可知,文中没有关于“诗歌形式”的论述。
B 项,“汉魏风骨”错误,由材料“新时代诗歌需要重塑李白的‘蓬莱文章建安骨’,需要继
承和发扬‘中国风骨’”可知。
D 项,“新诗创作应远离日常生活”错误,由材料“但当下很多诗人沉溺于写‘小我’的日常
琐碎、鸡毛蒜皮,缺少大情怀大境界,更有甚者为出版、发表、出名或赚取眼球、点击量、
关注度,批量生产媚俗之作,究其原因就在于缺乏作为诗人的使命感与责任心”可知,新诗
创作不是应远离日常生活,而是不应过于琐碎,应有大情怀大境界,有诗人的使命感和责任
感。
故选 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2 小题,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最近,美国前外科医生总长 Dr. Vivek H. Murthy 撰文《工作与孤独的流行》强调:孤
独如此流行,已经成为日益增长的公共健康的威胁,他还指出工作对此负有一定责任。
当今这个年代,从技术上来讲,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史无前例地便捷,不仅车疾马快,还
有电话,视频、电邮、各种社交软件等。几乎在瞬间,你就可以联系到另一个人。
然而,从情感上来讲,人们却前所未有地孤独。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孤独的人数
已经翻了一番,研究表明,美国如今有超过 40%的成年人感到孤独,实际人数可能会更高,此
- 4 -
外,过去几十年来,认为自己拥有亲密知已的人数一直在下降。而在工作场所,许多员工,
还有一半的首席执行官,都有孤单感。
孤独会导致压力,长期或慢性压力会导致一种关键的压力荷尔蒙“皮质醇”的升高。压
力也与体内较高的炎症状态有美,这又会损害血管和其他组织,增加心脏病、糖尿病关节病、
抑郁症、肥胖和过早死亡的风险。慢性压力还可以劫持你的大脑的前额皮层,大脑的这个区
域控制着人的决策、计划、调节情绪、分析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节选自“同语轩”2018 年 2 月 10 日)
材料二:
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英国 65 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四分之一承受着孤独的痛苦,
这可能会增加罹患许多疾病的风险,甚至可能导致早亡,而这些人当中近三分之二的人体重
超标。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增加超重可能性的相似基因区域也导致社交孤立。
这是首次有研究发现孤独与肥胖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科学家建议,可以通过鼓励人们减
肥来应对孤独感的盛行。剑桥大学资深科学家约翰·佩里说:“这项研究使我们能够利用遗
传学来确定孤独和肥胖之间的因果关系。”他说:“我们常常认为孤独纯粹是由我们周围的
环境和生活经历造成的,但这项研究表明,基因也起着作用。基因和环境总有复杂的交错,
但研究的确表明,在人口层面,如果我们能够解决肥胖问题,我们也能减少孤独。”
报道称,该团队分析了英国生物医学库 487647 名参与者的基因变异情况,个人感知的孤
独,与其他人互动的频率以及这些互动的质量等问题提供了问卷回复。然后,他们研究了单
个个体的基因构成,以确定他们是否具有孤独易感性。那些认为自己孤独的人在 15 个遗传位
置上的 DNA 有着“不同的表达”。
(节选自《参考消息》2018 年 7 月 5 日)
材料三:
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寿命越来越长;全球范围内分散的家庭数量越来越多;个人文化的
地位越来越高于集体文化……孤独似乎是当代生活的默认特征,尤其体现在富裕和城市发展
良好的国家中。
美国石英财经网站报道称:“分析以往研究发现,生活在孤独环境中的人与保持社交关
系的人相比,其早死概率提升 50%。”该网站提到了两份综合分析报告,这两份报告旨在评估
社会关系对健康的影响程度。在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中,约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成年人
“总是”或“经常”感到孤独。
涵盖 148 项研究、涉及逾 30 万参与者的第一份分析指出,丰富的社会关系可使早死概率
- 5 -
下降 50%。第二份分析涵盖 70 项研究,涉及来自美国、欧洲、亚洲的近 340 万人。该分析指
出,隔绝、孤独和独居在早死方面产生的影响相当于肥胖。
美国犹他州杨伯翰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尔特-伦斯塔德说,尽管这种“流行病”并不仅限于
富裕国家,但由于富裕国家“寿命更长,结婚率降低,每个家庭中子女的数量更少,离婚的
人更多且独居的人也更多”,因此这种现象在这类国家中更为突出。
在美国,约有 4260 万年龄在 45 岁以上的成年人患有慢性孤独症。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在
生活中无人陪伴,超过一半的人没有结婚。此外,婚烟和子女数量均呈现下降趁势。
(节选自《参考消息》2018 年 12 月 27 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便捷,人们却倍感孤独。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相比,美国孤独的人
数即将翻一番。
B. 英国 65 岁以上人群大多体重超标,其中约有四分之一感到孤独,这会增加罹患疾病的风
险并导致早亡。
C. 涉及多个国家的一份研究分析表明,隔绝、孤独和独居在早死方面产生的影响要大大高于
肥胖。
D. 由于富裕国家人的寿命更长,结婚率降低,每个家庭中子女的数量更少等因素,孤独现象
更为突出。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孤独会导致压力,并同时损害血管和其他组织,最终劫持人的大脑前额皮层。
B. 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基因表达异于常人,也是人孤独的一个重要原因。
C. 减肥、丰富的人际关系、亲人陪伴等,可有效改善孤独的症状,并降低死亡风险。
D. 三则材料介绍了孤独的可能成因及危害,还说明了与孤独有关的其他社会问题。
【答案】4. D 5. A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然后浏览选项,明确选项所在文章相
关区域,画出文中相关语句,最后进行比对。
A 项,“美国孤独的人数即将翻一番”错误,由材料一“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孤独的人
数已经翻了一番”可知,“即将”应为“已经”;
B 项,“这会增加罹患疾病的风险并导致早亡”错误,由材料二“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
- 6 -
英国 65 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四分之一承受着孤独的痛苦,这可能会增加罹患许多疾病的风
险,甚至可能导致早亡”可知,原文为“可能增加罹患许多疾病的风险”;
C 项,“隔绝、孤独和独居在早死方面产生 影响要大大高于肥胖”错误,由材料三“该分析
指出,隔绝、孤独和独居在早死方面产生的影响相当于肥胖”可知,原文为“相当于肥胖”
而不是“大大高于肥胖”。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然后浏览选项,明确考
查的方向,画出文中相关语句,加以分析概括,之后加以比较。
A 项,“并同时损害血管和其他组织,最终劫持人的大脑前额皮层”错误,由材料一“孤独会
导致压力,长期或慢性压力会导致一种关键的压力荷尔蒙‘皮质醇’的升高。压力也与体内
较高的炎症状态有关,这又会损害血管和其他组织……慢性压力还可以劫持你的大脑的前额
皮层”可知,当体内出现较高的炎症状态时,才会损害血管和其他组织,而非“同时”;劫
持你的大脑的前额皮层的是“慢性压力”。
故选 A。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3 小题,共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相亲记
阴历新年来了。一天,周太太跟鸿渐说,张家把他八字要去了,请算命人排过,跟他们
小姐的命“天作之合,大吉大利”。张先生请他去吃便晚饭,无妨认识那位小姐。鸿渐本不
愿跟这种俗物往来,但转念一想,自己从出洋留学到现在,还不是用的市侩的钱?反正去一
次无妨。这位张先生名叫吉民,但他喜欢人唤他 Jimmy。他在美国花旗银行里做了二十多年的
事,手里着实有钱。只生一个女儿,不惜工本地栽培,教会学校里所能传授熏陶的洋本领、
洋习气,美容院理发铺所能制造的洋时髦、洋姿态,无不应有尽有。这女儿刚十八岁,中学
尚未毕业,可是张先生夫妇以为女孩子到二十岁就老了。夫妇俩磋商几次,觉得宝贝女儿嫁
到别人家去,总不放心,不如招一个女婿到自己家里来。那天张先生跟鸿渐同席,认为他颇
合资格:家世头衔都不错。方家经这番战事[1],摆不起乡绅人家臭架子,这女婿可以服服贴
贴地入赘到张府上。
方鸿渐下午办公完毕去张家,经过一家皮货铺子,看见獭绒西装外套,新年廉价,只卖
- 7 -
四百元。鸿渐常想有这样一件外套,可是盘算一下,只好叹口气。到了张家,张先生热情地
欢迎道:“Hello!Doctor 方,好久不见!”张先生跟外国人来往惯了,说话有个特征——喜
欢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嵌的
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
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他仿美国人读音,维妙维肖,也许鼻音学得太过火了,不
像美国人,而像伤风塞鼻子的中国人。
鸿渐和张小姐没有多少可谈,只好问她爱看什么电影。跟着两个客人来了,一个叫陈士
屏,是欧美烟草公司的高等职员。一个叫丁讷生,也在什么英国轮船公司做事。张太太说,
人数凑得起一桌麻将,何妨打八圈牌再吃晚饭。方鸿渐赌术极幼稚,身边带钱又不多,不愿
参加,宁可陪张小姐闲谈。但经不起张太太再三怂恿,只好入局。没料到四圈之后,自己独
赢一百余元,心中一动,想假如这手运继续不变,那獭绒大衣可有指望了。八圈打毕,方鸿
渐赢了近三百块钱。同局的三位,一个子儿不付,一字不提,都站起来准备吃饭。鸿渐唤醒
一句道:“我今天运气太好了!从来没赢过这许多钱。”
张太太如梦初醒道:“咱们真糊涂了!还没跟方先生清账呢。陈先生,丁先生,让我一
个人来付他,咱们回头再算得了。”便打开钱袋把钞票点交给鸿渐。
饭后散坐抽烟喝咖啡,鸿渐瞧见沙发旁一个小书架,猜来都是张小姐的读物。一大堆《西
风》、原文《读者文摘》之外,还有原文小字白文《莎士比亚全集》、《新旧约全书》、翻版的
《居里夫人传》、《我国与我民》等不朽大著以及电影小说十几种。一本小蓝书,背上金字标
题道:《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鸿渐忍不住抽出一翻,只见一节道:“对男人该温柔
甜蜜,才能在他心的深处留下好印象。女孩子们,别忘了脸上常带光明的笑容。”看到这里,
这笑容从书上移到鸿渐脸上了。抬头忽见张小姐注意自己,忙把书放好,收敛笑容。陈先生
要张小姐弹钢琴,大家同声附和。张小姐弹完,鸿渐要补救这令她误解的笑容,抢先第一个
称“好”,求她再弹一曲。他又坐一会,才告辞出门。洋车到半路,他想起那书名,不禁失
笑。丈夫是女人的职业,没有丈夫就等于失业,所以该牢牢捧住这饭碗。哼!我偏不愿意女
人读了那本书当我是饭碗。想到这里,鸿渐把天空月当作张小姐,向她挥手作别。
客人全散了,张太太道:“这姓方的不合式,气量太小,把钱看得太重,给我一试就露
出本相。好像怕我们赖账不还的,可笑不可笑?”
张先生道:“什么博士!还算在英国留过学,我说的英文,他好多听不懂。我不爱欧洲
留学生。”
张小姐不能饶恕方鸿渐看书时的微笑,干脆说:“这人讨厌!你看他吃相多坏!全不像
- 8 -
在外国住过的。他喝汤的时候,把面包去蘸!他吃铁排鸡,不用刀叉,把手拈了鸡腿起来咬!
我全看在眼睛里。吓!这算什么礼貌?
张家这婚事没结果,周太太颇为扫兴。可是方鸿渐记得《三国演义》里的名言:“妻子
如衣服,”当然衣服也就等于妻子;他现在新添了皮外套,损失个把老婆才不放心上呢。
(选自钱钟书《围城》,有删改)
(注)[1]指 1937 年八一三淞沪会战。
6. 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情节围绕方鸿渐买皮外套展开,相亲路上初见外套,麻将桌上惦记外套,最终买到外套,
情节紧凑,趣味横生。
B. 张太太三人打完麻将后并非不愿意出钱,而是为了试探方鸿渐,方鸿渐正是因为小气贪财
导致了相亲失败。
C. 张小姐一开始还对方鸿渐抱有好感,后来发现他受邀来访的目的并非相亲,于是在方鸿渐
离开之后刻薄地议论他。
D. 本文虽是选段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采用全知视角,综合运用了语言、神态、心理描写等
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7. 方鸿渐看到《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为什么脸上会露出笑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8. 讽刺手法的运用是《围城》的一大艺术特色,请结合本选段简要分析。
【答案】6. D 7. 方鸿渐认为张小姐的行为非常可笑,对张小姐充满鄙夷。张小姐虽受过
良好教育却把婚姻当作获取生活保障的手段,把自己的命运与幸福牢牢地系在丈夫身上。作
用:①通过神态描写传神地表现了方鸿渐此时的心理,也从侧面表现了张小姐这一人物的特
点。②表明方鸿渐对张小姐婚恋观不认可,预示着相亲的失败,与后文相照应。
8. (1)算命人说方鸿渐和张小姐的命是“天作之合,大吉大利”,但初次相亲便不欢而散,
既对中国旧式的婚姻习俗进行了讽刺,也对张家的势利庸俗进行了嘲弄。
(2)张先生说话里喜欢嵌着英文字,运用对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辛辣地讽刺了张先生的崇
洋媚外(附庸风雅)。
(3)张太太打牌输钱不付账,想以此试探未来的女婿,结果方鸿渐却拿这笔钱买了皮大衣,
这是对她工于心计、算盘落空的讽刺。
(4)张小姐的书架上摆着《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这表明她虽然有知识,受过良好
教育但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完全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体现了作者的讽刺。
【解析】
- 9 -
【6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
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
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A 项,“情节围绕方鸿渐买皮外套展开”错误,情节应是围绕相亲展开的;
B 项,“方鸿渐正是因为小气贪财导致了相亲失败”分析不全面,这只是原因之一;
C 项,张小姐开始并未对方鸿渐抱有好感,且“发现他受邀来访的目的并非相亲”分析不正确。
故选 D。
【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分析文本内容及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
如本题“方鸿渐看到《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为什么脸上会露出笑容?这样写有什么
作用”,需要结合上下文分析原因,作用分析需要从内容、结构等方面分析作用,结构注意
和上下文的关系,内容注意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方面的作用。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
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
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
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
结合“一本小蓝书,背上金字标题道:《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鸿渐忍不住抽出一翻,
只见一节道:‘对男人该温柔甜蜜,才能在他心的深处留下好印象。女孩子们,别忘了脸上
常带光明的笑容。’看到这里,这笑容从书上移到鸿渐脸上了”“丈夫是女人的职业,没有
丈夫就等于失业,所以该牢牢捧住这饭碗。哼!我偏不愿意女人读了那本书当我是饭碗”等
分析,方鸿渐认为张小姐的行为非常可笑,对张小姐充满鄙夷。
“笑”属于神态描写,表现了方鸿渐此时的心理。结合“想到这里,鸿渐把天空月当作张小
姐,向她挥手作别”“张家这婚事没结果,周太太颇为扫兴”等分析,表明方鸿渐对张小姐
婚恋观不认可,预示着相亲的失败,与后文相照应。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讽刺手法的分析理解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
题“讽刺手法的运用是《围城》的一大艺术特色,请结合本选段简要分析”,讽刺手法是一
种修辞手法,言辞或情景所表达表面意思与其本意相反。答题时必须把反差的两面都分析出
来。
由原文“客人全散了,张太太道:‘这姓方的不合适,气量太小’”,可知初次相亲便不欢
- 10 -
而散,既对中国旧式的婚姻习俗进行了讽刺,也对张家的势利庸俗进行了嘲弄。
由原文“张先生跟外国人来往惯了,说话有个特征——喜欢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可
知辛辣地讽刺了张先生的崇洋媚外。
由原文“张太太道:‘这姓方的不合适,气量太小,把钱看得太重,给我一试就露出本相。
好像怕我们赖账不还的,可笑不可笑?’”可知是对张太太工于心计、算盘落空的讽刺。
由原文“一本小蓝书,背上金字标题道:《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可知体现了作者
对张小姐完全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的讽刺。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直秘阁林公行状
刘克庄
公讳瑑,字景良,世为福清人,少入太学..,与兄靖安令君璟同中淳熙十一年进士第。教
授鄂州,旧例从州家丐猪羊税钱助养士,公曰:“是不可愧耶?”谢不取,节缩浮费,更有
余力增田。
丁母优,服阕..,差两浙转运司公事,秩满,得旨待掌故阕,执政面谕欲越次先除,公谢
不愿。既归,四年不通问,执政怒,超用他人。久之,除主管史部架阁文字。
轮对,历疏庙堂除授,宫掖请谒之弊,且言:“臣待罪班行,更化前后皆所目击,不知
今日立政用人其尽出于公乎,抑犹未免于私乎,其视前日有以异乎,抑无以大相远乎。臣现
今世自上至下,由内达外,苟可遂私,靡所不至,良由陛下真诚有余,刚断不足,名为更化
而实未尝更化,始欲善治而终不可善治。”别札曰:“民生憔悴极矣,散内帑之储,省掖庭
之费,裁横恩滥赏以裕民,可乎?”宁宗嘉纳。
请外,出知兴化军。世史所谓操切之术一不用,专以教化俯循为主,比去,不刑一人。
崔科至宽,县令不识诃问,细民不识追呼。又取三县夏税一钱至六十钱户全蠲之,第三至第
五等户减半,第一第二等户减三之一,寺院减五之一,于未催之前预为约束,民被实惠。
差知全州,下车..甫两月,除提点广西刑狱,足疾,力辞新命。全人闻公当去,皆嗟惜。
一日有峒徭数辈黧老造廷云云公使译其语曰好知州难得愿公奏天子勿去公慰谕遣之。
公学贯千载,文章典丽,顾不肯以文名,手稿皆焚弃。自奉至薄,笥无新衣,庖无盛馔,
特喜施予,族戚蒙赖,晚食祠禄,岁取百千别贮之,五载得千缗。置义田百斛以赡贫宗。
公素清约,视荣利如粪土。历二郡,生业不长尺寸,居室苟完,无广厦突兀之想,田园
- 11 -
仅足,无牙筹算计之入。宅前篱落略成门径,舍后花木粗分行列。公处之怡然,万钟..五鼎不
能与易也。
(选自《全宋文》,有删改)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日有峒徭/数辈黧老造廷/云云/公使译其语/曰/好知州难得愿公/奏天子勿去/公慰谕遣
之
B. 一日/有峒徭数辈黧老/造廷云云/公使译其语/曰/好知州难得/愿公奏天子勿去/公慰谕遣
之
C. 一日有峒徭/数辈黧老/造廷云云/公使译/其语曰好/知州难得/愿公奏天子勿去/公慰谕遣
之
D. 一日/有峒徭数辈/黧老造廷云云/公使译其语曰/好/知州难得/愿公奏天子勿去/公慰谕遣
之
10. 根据文意,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又名大学。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
B. 服阕:古人在父母去世后,为父母守孝三年,守孝期满,除去孝服。
C. 下车:古代常指官吏被贬。今常用“下车伊始”表官吏刚告老还乡。
D. 万钟:指优厚的俸禄。钟,古代一种量器。孟子《鱼我所欲也》曾用之。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林景良在鄂州担任学官期间,按照旧例由所在州给予猪羊税钱来资助供养读书人。他认为
这样做让人感觉羞愧,所以辞谢不接受。
B. 林景良面对皇帝指陈时政得失时,敢于直言弊事,并且认 皇帝真诚有余,刚断不足,让
改革落入失败境地,皇帝生气并弃之不理。
C. 林景良担任兴化军知军,用教化安抚对待百姓,尤其是催缴税收宽松,对当地百姓的夏税
有所减免。
D. 林景良待己极其严格,衣箱中没有新衣,厨房中没有丰盛的食物,但非常喜欢施舍,家族
亲或都蒙受益处,更置义田养活贫穷的族人。
12. 课内文言文翻译。
(1)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答案】9. B 10. C 11. B
- 12 -
12. (1)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向蔺相如规劝说:“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是
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
(2)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他)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
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
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如名词、虚词、句式结构、修辞等。
句子大意是:一天,有数位瑶族侗族老人,来到衙门说话,林公让人翻译他们的话,说的是:
“好知州难得,希望您奏明天子,不要离去。”林公宽慰他们,让他们离去。
其中,“一日”是时间状语,后面可以断开,排除 AC 项;“有峒徭数辈黧老”指有数位瑶族
侗族老人,是动宾结构,“峒徭”“数辈”都作“黧老”的定语,所以“有峒徭”与“数辈
黧老”、“数辈”与“黧老”之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 ACD 三项;“造廷云云”,意思是来
到衙门说话,中间不能断开,也可以排除 A 项;“公使译其语”是林公让人翻译他们的话,
“译其语”是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也可以排除 C 项;“好知州难得”意思是好的知州
难以得到,“林公”是百姓心目中的好知州,所以“好”与“知州”之间不能断开,也可以
排除 CD 两项。
故选 B。
【10 题详解】
本题重点考查理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
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
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
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 项,“下车:古代常指官吏被贬。今常用‘下车伊始”表官吏刚告老还乡”错误,“下车”
指官吏到任,今“下车伊始”亦指官员刚刚到任。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
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仔细比对。
B 项,“让改革落入失败境地,皇帝生气并弃之不理”错误,文中未说改革失败,由原文“宁
- 13 -
宗嘉纳”可知,并非“皇帝生气并弃之不理”。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
本题关键词有:第一句中,“舍人”,门客;“相与”,一起;“所以”,……的原因;“去”,
离开,“事”,侍奉;“徒”,只是。第二句中,“虽”,虽然;“于”,比;“骄尚”,
骄傲自大;“从容”,举止从容;“交接”,交往。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
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林瑑,字景良,世代为福清人。年少进入太学,与兄靖安令林璟同中淳熙十一年进士,
在鄂州担任学官,按照旧例由所在州给予猪羊税钱来资助供养读书人。林公说:“这样做不
感到惭愧吗?”辞谢不接受。节约缩减不必要的开支,更有余力增加田产。
母亲去世回家守孝。守丧期满,任两浙转运司公事。任职期满,得到旨意等待任旧职,
执政官当面告知想要破格先任命他,林公辞谢没有同意。回家以后,四年没有和执政官通音
讯,执政官大怒,超格任用其他人。很久,任命他为主管吏部架阁文字。
面对皇帝指陈时政得失时,尽数上书指出朝廷授予官职,宫廷私下求官 弊病,并且说:
“我在朝廷任职,改革前后的情形都见了,不知道如今立政用人都是出于朝廷呢,还是出于
私人呢,和以前相比有不同呢,还是相差不大呢。我看如今世上自上而下,由内到外,如果
能够满足私欲,没有不做的,确实是由于陛下您真诚有余,刚断不足,名义上称为改革而实
际上未曾改革,起初做到善治却最终不能善治。”又上疏说:“百姓生活潦倒到极点,请求
分发皇家的私财。节省内廷的消费,裁撤随意恩赏来使百姓富裕,可以吗?”宋宁宗赞许并
采纳。
请求出任外职,任兴化军知府。世代为吏之人所认为的严苛的制度全不用,只把教化安
- 14 -
抚百姓作为主要方法,到他任满离去,没有一个人受到刑罚。催缴税收非常宽松,县令不会
诃问,百姓也没被追赶呼喊。又选取三县夏税一钱到六十钱的人家全部免除,第三到第五等
税收人家减半收取,第一第二等税收人家减去三分之一,寺院减去五分之一,在未催收之前
就预先做好约定,百姓得到实在的恩惠。
调任全州知州,到任刚刚两个月,授予提点广西刑狱之职,得了足疾,极力推辞新的任
命。全州人听说林公应当离去,都嗟叹惋惜。一天,有数位瑶族侗族老人,来到衙门说话,
林公让人翻译他们的话,说的是:“好知州难得,希望您奏明天子,不要离去。”林公宽慰
他们,让他们离去。
林公学问贯通千载,文章典雅华丽,只是不肯凭借文章扬名,手稿都被焚毁。对待自己
极其严格,衣箱中没有新衣,厨房中没有丰盛的食物,非常喜欢施舍,家族亲戚都蒙受益处。
晚年领取俸禄,每年拿成百上千钱另外存储,五年得到千缗钱财,置办义田收获多斛粮食来
养活贫穷的族人。
林公素来清廉俭约,把名利视作粪土。经历二郡,产业没有一点增长,居室大致完备,
没有居高大房屋的想法。田园仅仅足够生活,没有其它可计算的收入。住宅前篱落略微成为
门和小径,屋后花木大略分成行列。林公身处其中,自在安适,怡然自得,高官厚禄也不能
交换。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示长安君【注】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本诗写于宋仁宗嘉佑五年(1060 年)王安石出使辽国前。长安君即作者的妹妹王淑文,
被授予长安县君的封号。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诗开头直抒胸臆,诗人说年轻时就已伤感离别;而到暮年,即使是相逢也会因即将而来
的分别引起了心中的伤悲。
B. 兄妹相聚满是欢声笑语,却也话尽人生沧桑,灯火昏暗,兄妹仍不愿休息,这一细节传达
- 15 -
出了兄妹之间真挚的情感。
C. “草草”直言相聚时间甚短,与颈联“三年”时间之长、“万里”相距之远相呼应,表达
了兄妹聚少离多的凄怆之苦。
D. 过去湖海久隔,而今万里尘沙远离,旦夕间兄妹重逢又别,作者以“自怜”“又作”慨叹
兄妹相见之难,分离之苦。
14.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答案】13. C 14. ①对比。将年轻和年老时面对聚散的感受程度不同进行对比,表达了
人世的慨叹,强化了离别的感伤。②想象。还未分别,作者便已想象去路“尘沙万里”描摹
分别之苦;问及“后期”,作者寄情于将来鸿雁南飞之景,表达了诗人对重逢的渴望和对分
别的无奈与感伤,表情达意更显深沉曲折。③虚实相生。相聚别离即在眼前,诗人回忆过去、
想象未来,虚实结合加强了悲凉的况味。
【解析】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
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
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 项,“草草”二字描绘了酒菜的简单,而非“相聚时间甚短”。“草草”二字,说出了兄妹
俩的感情至深,用不着世俗的客套,能够相会已是最大的满足,描绘了和睦温暖的家庭气氛。
故选 C。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的表达技巧要从多角度考虑,可以从修辞角度,抒情方
式角度,表现手法角度来考虑。抒情方式分两类:一类是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一类叫
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结句写
景又叫以景结情。表现手法,包括动静相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相结合,以虚衬实,想象,
联想,用典,对比,烘托,细节描写,欲抑先扬,欲扬先抑等手法。先点手法,然后结合诗
句分析。答题前先通读诗歌,整体理解把握诗歌所写的内容,所抒发的情感。考生对诗歌中
常见常用的表现手法要熟知,并能结合诗句加以分析判断和赏析。
首联,“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的意思是年轻时别离,那种情意是不轻的;如
今老了,连相见也使我感到伤心。可知作者把“少年”和“老去”的情感作对比,突出离别
- 16 -
的伤感;颔联,“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中“草草”和“昏昏”的叠词使用,
使诗句对仗更加工整;颈联,“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的意思是我正在感慨分
隔两地已有三年之久,却又要离开你去万里外的辽国,冒着风沙旅行。可知作者回忆感慨多
年的分隔,想象对方即将离别的地方环境;尾联,“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的
意思是要问我何日相会,怎说得准?你见到那鸿雁南飞,会有我捎来平安的家信。可知此联
和颈联虚实结合,既描写现在的场景,又回忆过去,想象离别后场景,使诗歌情感更加深沉
和有层次感。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
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
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
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
错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4 小题,8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结尾处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
句,运用历史典故,表明自己勇武不减当年,表达了为国效力的愿望。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
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定风波》中,“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双关手法,道出了作者在大自然微妙
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
挂齿?
(4)《声声慢》一词中从动作、环境到心理感受多层次地表现出寡居老人闷坐无聊、茫然若
失而四顾寻觅的恍惚悲凉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廉颇老矣 (2). 尚能饭否 (3). 人生如梦 (4). 一尊还酹江月
(5). 也无风雨也无晴 (6). 寻寻觅觅 (7). 冷冷清清 (8). 凄凄惨惨戚戚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
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
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
- 17 -
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
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
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
然 后 要 立 足 于 “ 写 ” , 不 要 背 下 来 但 得 不 到 分 数 。 此 题 难 写 的 字 词 有 :
“尊”“酹”“矣”“晴”等,考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书写。
三、语言文字运用及课内文言知识点(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
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
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____________,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
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____________,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
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
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
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
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
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
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
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____________的生命之土,望
的是人类____________的精神之天。
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赴汤蹈火 指点江山 安居乐业 超世绝伦
B. 冲锋陷阵 指点江山 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
C. 赴汤蹈火 高谈阔论 安身立命 超世绝伦
D. 冲锋陷阵 高谈阔论 安居乐业 超凡脱俗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
B. 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
C. 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明,都绝无幸福可言
D. 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8 -
A. 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B. 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C. 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D. 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答案】16. B 17. D 18. A
【解析】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能力。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冲锋陷阵”,指做事不畏艰难险阻,冲在前面;“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
不顾身;由语境“在时代的战场上”可知,应该使用“冲锋陷阵”。
第二处,“指点江山”,指评说国家大亊;“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由语境“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可知,
此处应是褒义的语境,应使用“指点江山”。
第三处,“安身立命”,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
作;由“生命之土”可知,此处是所可以让人们有所寄托的地方,应使用“安身立命”。
第四处,“超凡脱俗”,超出一般,脱离世俗;形容与众不同,非常特別;“超世绝伦”,超出
世俗,无人可比;由“精神之天”可知,这是说脱离世俗,应使用“超凡脱俗”。
故选 B。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运用的衔接和连贯的能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
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
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
减小误差。
根据上下文可知,此处应补写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而不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复句,可以排除 B、
C 两项,这两项“无论……都”是条件关系。
“精神”“灵魂”是与“物质”相对的概念;“心神” “意识”虽然也属于“精神”范畴,但
不与“物质”概念相对,因而排除 A 项。
故选 D。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
- 19 -
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句子
有两处语病,一是“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在”,
导致句子出现了两个主语,排除 BD 两项。
二是照应不当,前面是“天空和土地”,后面也应是先“天空”后“土地”,排除 C。
故选 A。
【点睛】辨析并修改病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
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常见的病句类型例如,成分残缺或赘余:是常见
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中心语残缺,介词残缺,较典型的是介宾短语淹
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修饰语过长淹没中心词造成中心语残缺,结构较复杂造成介词残缺,
成分赘余典型的是前后的语意重复,答题是注意划分句子成分,找到残缺的对象。表意不明:
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指代不明,划分不明,省略不明和词义内涵不明。句子中出现指
代性词语,看指代是否明确;查看句子中的修饰成分,看是否能同时修饰后面的两个词语。
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
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
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
19.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见臣列观.(ɡuān,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礼节甚倨.(jù,傲慢)
B. 使人遗.赵王书(wèi,送给) 因厚赂.单于(lù 赠送礼物)
C.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xíng 辈) 相如虽驽.(nú,愚劣,无能)
D. 肉袒.伏斧质请罪(tǎn,露) 樯橹..(qiáng lǔ“樯”是一种摇船的桨;
“橹”是挂帆的桅杆)灰飞烟灭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汉语字音的能力以及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
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
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
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
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A 项,观ɡuān 读音应为“guàn”;
- 20 -
C 项,行 xíng 读音应为“háng”;
D 项,樯橹解释的意思正好相反,应当是“橹”是一种摇船的桨;“樯”是挂帆的桅杆。
故选 B。
2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都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②璧有瑕,请指示..王
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④决负约..不偿城
⑤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⑥置币.遗单于
⑦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⑧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A. ③④ B. ④⑧ C. ⑥⑧ D. ③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考生要掌握古今异义的几个变化,如词义的
扩大、缩小、转移以及感情色彩的变化等。古今异义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在高考中
主要在解释词语意思和文言翻译中考核,平时注意积累。
①左右:今义,方位名词,左右方向;古义,通指左右侍从,下属。
②指示:古义,指出来给人看;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
③辞谢:古今,用委婉的语气道歉;今义,很客气地推辞不受。
④负约:古今都是违背约定。
⑤约束:古义,盟约;今义,限制。
⑥币: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⑦所以:古义,表原因的虚词;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⑧请罪:古今都是请求治罪。
④⑧都不是古今异义词。
故选 B。
2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不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欲因此时降.武
A. 我见相如,必辱.之
B.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C.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21 -
D. 空以身膏.草野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
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不相同的一句是”,
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设题,做此题,考生要熟练掌握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
诸如名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等,后考生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
及上下文确定加点词活用的类型,可用使用代入法逐一辨析词类活用类型,然后选出与例句
用法不同的一项。所给例句“欲因此时降武”中的“降”是使动用法,“使……投降”之意,
此句的意思是“(单于)越发想使他投降”。
A 项,“辱”,使动用法,是“使……受辱”之意,此句意思“我(今后)见到蔺相如,必定要
当面羞辱他”。
B 项,“归”,使动用法,是“使……回归”之意,此句意思“(秦王)终于在朝廷上接见了
蔺相如,举行仪式后送他回国”。
C 项,“先”,意动用法,是“以……为先”“把……放在前面”之意,此句意思“是以国家
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D 项,“膏”,使动用法,“使……肥沃”此句意思“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
故选 C。
22.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 18
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题中 A 项,均为介词,在;B 项,
指示代词,那/副词,表示反问语气,难道;C 项,结构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
- 22 -
句子的独立性,不译;D 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却。
23.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
A.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 求人可使报秦者
C.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判断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将古汉语的语序与现代
汉语的语序进行比较,看看有没有词语位置调换;然后分析这个词语在文言句子中做什么句
子成分,再看是前置了还是后置了;或者翻译完有没有出现“是”“被”等标志词。考生最
好记住常考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以及每种句式的特点,然后根据要求进行选择。
A 项,我实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骗而辜负了赵国,“见……于”字表被动,被动句。
B 项,寻找一个可以出使答复秦国的人,求可使报秦之人,定语后置句。
C 项,于是派遣苏武凭中郎将的身份让他拿着符节送被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回去),留在
汉之匈奴使,定语后置句。
D 项,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也没有强健的筋骨,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句。
故选 A。
四、写作(60 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 1:经过全力抢救,武汉市中心医院医生李文亮(35 岁)终究离开了人世。作为医
生,李文亮向身边人发出疫情早期预警时,不是不知道这会给自己带来风险。是医者仁心的
担当意识,让他鼓起勇气吹出预警疫情的哨音。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他明知有风险,仍然
坚守在最危险的岗位。在患病以后,他在病床上他对记者表示,希望尽快治愈,重返前线战
场。
(来自《中国青年报》)
材料 2: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 23 -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摘自臧克家《有的人》)
材料 3: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自由开道者,不可令其困厄于荆棘。
(摘自网络格言)
武汉疫情牵动着亿万人的心,通过以上三则材料,你可以联想到什么,请恰当引用三则材料,
写一篇文章,不少于 800 字,诗歌除外,文体自定。
【答案】【例文】
缅怀李文亮,向抗疫英雄致敬
——致敬这样的人
经过全力抢救,武汉市中心医院医生李文亮终究离开了人世。疫情面前,每一条生命都
是珍贵的,每一声与病毒搏击的呐喊都值得倾听。公众为良知和正义鼓掌,向李文亮和所有
奋战在抗疫战争一线的工作人员致敬。死者已矣,生者如斯。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
我们依然面临着严峻和复杂的形势。各行业各部门在这个时候都要继续提高警惕,积极救治
患者,遏制疫情的蔓延,捍卫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
打赢抗疫战争,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心。疫情的变化不等人,面对被新冠病毒夺取生命的
罹难者,惟有擦干眼泪,负重前行,才能告慰他们的灵魂。现在,来自全国不同地方的医疗
力量都来到了湖北、来到了武汉,来自海内外的爱心援助也源源不断地发往疫情严重地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遇到困难一起扛,一定能够打赢这场抗疫战争。
打赢抗疫战争,我们要尊重医护人员的专业价值。无论是新冠疫情爆发的当下,还是疫
情平息以后,都要尊重医护人员的专业价值。医生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吹哨人”,必须
尊重他们的专业判断,保护他们在业务领域发声建言的权利,及时响应来自一线的预警。医
护人员是冲在抗疫战争最前面的战士,也是疫情中最需要呵护的人。当前在一些地方,仍然
存在防护物资欠缺的问题,不管怎样,必须优先保障对一线医护人员的供给,扫除他们工作
- 24 -
上的后顾之忧。对因为工作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的医护人员,要全力救治,容不得一点怠慢,
让更多的“李文亮”坚强地站起来。
打赢抗疫战争,我们要全国一盘棋。突如其来的疫情,是对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
大考。李文亮医生生前的一些遭遇,反映出当地疾控体系存在不容忽视的短板。人们哀悼李
文亮,也不禁惋惜,如果他的“哨声”被更及时地倾听,如果新冠肺炎能更早地得到重视,
也许疫情的破坏可以控制在更小的范围。这都值得我们深刻反思不足,认真汲取教训,切实
提高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
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作为医生,李文亮向身边人发出疫情早期预警时,不是不知
道这会给自己带来风险。是医者仁心的担当意识,让他鼓起勇气吹出预警疫情的哨音。生者
奋然,死者安息。愿医务工作者的付出都得到铭记,愿所有为战胜疫情作出的牺牲都不被辜
负。
这不禁令人想起臧克家《有的人》,“有些人活着,但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却依然活
着!”李文亮医生一个普通人干出了英雄行为,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但愿李文亮的逝去
能给我们敲响警钟,这样的悲哀越来越少。向英雄致敬!
【解析】
【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
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
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
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李文亮医生 7 日凌晨不幸被新冠肺炎夺去了生命。他的英年早逝令我们非常难过。
年仅 34 岁的李文亮医生是逝者当中非常年轻的之一,这尤其令人唏嘘,令人悲恸。李文亮医
生是武汉中心医院的一名医师,他是去年 12 月最早预警这场危险病魔的 8 名医生之一。回过
头看,他的专业性警觉尤其令我们对他产生了敬意,他当时发出的警报没有立即受到重视,
反而被训诫,这件事为社会开展反思提供了一个有触动的样本。去年 12 月,人们对冠肺炎的
认识还很有限,李文亮能够把这个消息传出去,率先在专业人员的范围内拉响警报,这是他
高度专业性表现的一部分。在人们后来的追述中,发现他在平时的工作中就展现了令人尊敬
的医德。医生在传染病爆发的时候就是战士,医院就是战场,李文亮的因公殉职英勇、朴实,
尤其让人心痛。作文可以采用这样的框架提纲:1.在最艰难的时刻里,我们重读《有的人》,
眼前浮现出了李文亮医生的形象。2.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是装腔作势、作威作福?还是心
怀人民,勇敢无畏?3.李文亮医生的勇气、爱心和智慧都是我们抗击疫情时最需要的品质。4.
- 25 -
但是,他的逝去让人寒心,毕竟“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5.但愿,这样的
悲哀会越来越少。我们会努力让社会变得更加公正透明。6. 一个李文亮倒下去,千万个李文
亮站起来。也可以写向抗疫英雄致敬之类的内容。
参考立意:
1.愿做一束光亮,驱散魑魅魍魉。
2.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3.向坚守一线抗击疫情者致敬。
4.最勇敢的医者,最智慧的勇士。
5.社会需要更多的“李文亮”。
行文结构:本文主要从缅怀英雄,向英雄致敬的角度进行写作。开篇提到李文亮离开人世,
公众为良知和正义鼓掌,从而提示主旨: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致敬,然后分析抗击
疫情需要信心,需要全国一盘棋,尊重医护人员的专业价值,铭记他们的付出。最后再结合
材料总结李文亮的逝去能给人敲响警钟,以“向英雄致敬”收束全文。
素材:
1.致敬李文亮。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逐步健全和社会进步与良性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
多的像李文亮一样的“吹哨人”,更需要用法治的机制保护更多的李文亮。
2.善待“吹哨人”,需要专门的制度设计。因为其所肩负的社会职责重大,有必要从法律上
明确“吹哨人”的权利优先、保障优先,鼓励他们一旦发现危机端倪而敢于“吹哨”、善于
“吹哨”;不能让他们动辄“因言获罪”,因“吹哨”而承担过重、过苛的责任。从顶层设
计层面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这样才能确保社会危机应对的及时有效,确保安定有序的社会
生活不因危机而过于减损。
3.这场人祸如何收场?人民早已遍地鳞伤。吹哨人的生命,可能唤醒沉睡的灵魂,去寻找真
相。
4.也许会有一天,锦州街道旁,竖起一座雕像,雕像下刻着你的名字,吹哨人——李文亮。
5.强调专业性和爱岗敬业,这当然是重要的,然而这次,李文亮以及其他几位医生告诉我们,
守护社会公义的良知,和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样重要。有这样的医生群体,让人欣慰。在向他
们致敬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牢记他们的良知和担当精神。
6.李文亮也是所有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医生的典型代表。不管自己是否委屈,家里是否有困难,
接到任务,他们只有埋头苦干。他们摘下口罩后,脸上都有明显的印痕。这是使命的印痕,
也是责任的印痕。希望这印痕,也能印在人们的心中。请记住,在 2020 年的春天,有这样一
- 26 -
位医生,先是为我们奉献了勇气,又为我们献出了生命,而我们,至少要做到不忘记。
7.作为一位医生,李文亮拥有医者的仁心。他试图在自己的同学群发出预警,首先是基于自
己的专业判断,意识到有传染的风险。同时,这种“警示”也是来自一个医生的良知。
8.李文亮去世的消息被网友刷屏了,刷屏寄托了网友的哀思,也表明在这次抗击新冠病毒的
疫情中,公众意识到什么才是有价值的。我们需要像李文亮这样的医生,除了过硬的专业素
质和能吃苦、能战斗的奉献精神外,更需要他们在关键时刻向社会揭示真相的勇气。
- 27 -
相关文档
-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第一中学2021-06-0518页
-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一2021-06-0523页
- 【语文】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二中20192021-06-0419页
-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川师大万达中学2021-06-0415页
- 湖南省邵阳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2021-06-0428页
- 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第一中学2019-22021-06-0427页
- 安徽省定远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2021-06-0417页
- 湖北省武汉市三中2019-2020学年高2021-06-0427页
-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中学校2019-20202021-06-0416页
- 【语文】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2021-06-03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