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72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广西防城港市防城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会治理智能化,就是在网络化和网络空间基础上,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重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的形态,使社会治理层次和水平得到提升,使治理过程更加优化、更加科学、更加智慧。要在促进大数据与社会治理深入融合中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我们就必须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
社会治理内嵌于社会结构之中,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一方面,当前社会治理所服务的对象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表现为:社会阶层结构出现新老演化,人口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群体日益扩大,家庭结构呈现规模小型化、类型多样化特征,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跨地区流动已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人口响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特别是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的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另一方面,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也从政府单一主体过渡到一个由政府、非政府组织、公众个体等构成的行动者系统。这些变化迫切需要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也为社会治理智能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智能化意味着精准分析、精准治理、精准服务、精准反馈。各类社会治理主体通过获取、存储、管理、分析等手段,将具有海量规模、快速流转等特征的大数据变成活数据,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领域,更好地服务不同社会群体,将成为政府和社会组织实施智能治理的重要法宝。
长期以来,社会治理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风险的不可控性和难以预见性。现代社会处于信息化和网络化复杂交织的图景之中,与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背景相叠加,使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特征。总的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是严峻复杂的,表现为短期矛盾和长期矛盾叠加、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并存、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特别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等。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数据,主要源于抽样调查数据、局部碎片数据、片面单一数据,有时甚至纯粹基于理论和经验假设,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模糊性。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交叉复现、质量互换、模糊推演等手段有效提升整合各方面数据资源的能力,使政府决策的基础从少量的“样本数据”转变为海量的“全体数据”,为有效处理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提供新的可能性。
(杨雅厦《应用大数据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智能化治理中,政府从社会治理的单-主体转变为参与社会治理的众多主体之一。
B.社会流动性增强,更多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这给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问题。
C.新兴社会阶层对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因为他们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
D.当前信息化和网络化复杂交织的社会背景,助推我国现代社会治理出现新的特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简明扼要地说明了实现社会治理智能化的基础、方法和目标,以及实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
B.第二段分析了社会结构和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的变化,主要论述了社会治理智能化的可行性。
C.第三段阐明智能化“精准”的特点,论述了广泛应用活数据对服务不同群体,实现智能治理的意义。
D.文章最后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述了大数据技术的优势以及借它来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可能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网络化和网络空间基础上,如果不能使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形成彼此关联的形态,则不能实现社会治理智能化。
B.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就能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C.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数据具有较大局限性和模糊性,给解决错综复杂
的社会问题带来了障碍。
D.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使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严峻,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1926年, 于敏出生于天津,青少年时代历经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在“亡国奴”的屈辱年代里,他看到的是岳飞《满江红》里“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的国殇。1949年,他以物理系第一名的成绩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北大第一届毕业生。导师张宗遂说:没见过物理像于敏这么好的。
在五个核大国中,我国是从原子弹到氢弹突破速度最快的,仅用了2年8个月,于敏对此功不可没。曾有一位日本专家赞叹于敏是“中国国产专家一号”。新中国成立后,于敏在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任所长的近代物理所开始了科研生涯。1961年, 钱三强把他叫到办公室,非常严肃地说:“经所里研究,并报请上级批准,决定让你作为副组长参加‘轻核理论组’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工作。于敏毫不犹豫地表示服从分配,转行,年仅35岁。从那时起,他开始了长达28年隐姓埋名的生涯,直到1988年解密。
1965年,39岁的于敏带领科研团队开始攻关。从9月到11月的一百多个日夜里,于敏经常半跪在地上分析堆积如山的计算纸带,终于实现了氢弹原理突破,形成了一套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基本完整的物理方案一这就是核武器研究史 上著名的“百日会战”。
1967年6月17日,我国成功地空投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的一刻,于敏在北京守候在电话旁,“我这个人不大流泪,也没有彻夜不眠,回去就睡觉了,睡得很踏实”。
1984年12月,于敏和同事在新疆核试验基地进行实验。一次讨论会上,一位同事吟诵起诸葛亮的《出师表》:“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于敏也来了兴致,一人一句地接下去。到后来,只听于敏一个人在吟诵,“夫难平者,事也。....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一刻,在座所有人无不以泪洗面。
最终,那次原理实验获得圆满成功,为我国中子弹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节选自“新浪新闻综合”, 2019年1月16日)
材料二 “忆昔峥嵘岁月稠,朋辈同心方案求。亲历新旧两时代,愿将一生献宏谋。身为一叶无轻重,众志成城镇贼酋。喜看中华振兴日,百家争鸣竞风流。”73岁那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于敏以“抒怀”为题写下这首诗。
从1961年到1964年,于敏和黄祖洽、何祚麻一起,做了关于氢弹作用原理和可能结构等方面的探索。在此期间,于敏“善于抓主要矛盾”去解决问题的特点得到充分发挥,在一些复杂纷乱的现象中,总能理出头绪,找出物理上的原因,使认识有所前进。通过于敏的办法,氢弹机理研究略去了求解辐射流体力学方程带来的巨大麻烦,大大减少了计算工作量。
谈到于敏在氢弹研制中的贡献,何祚麻院士以“足球队”作比喻。他说:“球队在场上踢球,起关键作用的人员往往是场外教练和举足射门的前锋,于敏正是这支足球队的教练兼前锋。关键时刻,临门一脚、应声入网的总是他。”
(摘编自人民网《于敏:愿将一生献宏谋》)
材料三 于敏曾荣获“两弹一星” 功勋奖章、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国防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等十几项重大奖项。诺贝尔奖得主、核物理学家玻尔称于敏是“中国的氢弹之父”。
对于别人说他是氢弹之父,他总是婉拒。他说:“核武器的研制是集科学、技术、工程于一体的大科学系统,需要多种学科、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我只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氢弹又不能有好几个父亲。”
因为保密,几十年来,于敏经常“失踪”很久,家事全靠夫人孙玉芹打理。晚年,他居住的卧室里依旧是80年代的简易铁床,客厅依旧悬挂着诸葛亮《诫子书》中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他仍然保持着从小的两项爱好:听京剧和看古典文学。
60年代,九院理论部主任邓稼先到新疆做一次靶场试验取得成功,回到北京后,九院所有人都出去迎接,唯独不见副主任于敏——他正躲在宿舍读《红楼梦》。
(节选自《中国新闻周刊》)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于敏在青少年时代历经国难,目睹了积贫积弱的国家遭受到的深重屈辱,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他日后投身科学研究奠定了思想基础。
B.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于敏没有流泪,睡得踏实;在新疆核试验基地,于敏却泪流满面,原因在于前次成竹在胸,这次结果难料。
C.于敏的才华从他以北大物理系第一名 毕业时就初步显露,在后来的氢弹研究道路中,他不仅获得了诸多大奖,还赢得了世界声誉。.
D.三则材料虽然出自不同的新闻媒体,但从中都可见科学家于敏的形象,其中对人物语言的直接引用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现场感。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于敏在73岁时所作的《抒怀》诗,将国家命运、时代风云、个人经历融为一体,高度概括了这位科学界泰斗沉默而又轰轰烈烈的一生。
B.作为我国培养的杰出核物理学家,于敏带领团队用三个多月克服重重困难,实现氢弹原理突破,.上演了核武器研究界著名的“百日会战”。
C.在有关氢弹作用原理和可能结构等的研究中,于敏将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发挥到极致,能从表象中快速抓住本质,得到了何祚庥的高度评价。
D.除了挚爱核武器研究事业,于敏始终不改自己对京剧和古典文学的喜爱,在整个九院都去迎接试验成功的邓稼先归来时,他却在读《红楼梦》。.
6.于敏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简要分析。(6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士兵!士兵!
阎连科
郭军火了,火透了!这是一种深埋地下,只能暗暗燃烧,不能公然爆发的委屈的火。这种难言之苦气得他肺就要炸开。何止是肺,心、脑、肝、骨、血、肉...蓄满了一种爆炸的力量。
连队的最高“武职官员”居然在五十九秒前宣布退伍命令时短粗有力地唤到了他的名字。他答了一声“到”,但那只是士兵接受命令的本能。当他明白那声“到”的深刻含意后,就急步流星地退出了军人大会。
他遇事理智、冷静,但绝不是打掉牙咽肚里那号蔫不几几的士兵。不可理解、不可思议、不能容忍!想退伍的不让走,不想走的偏要打发你走!
他掉泪了。当泪珠从鼻翼落到手背上,他骂了一句“草包”,陆路不通水路通,我找师长去! .
他没料到真会让他退伍。说到底他不同一般士兵呵!入伍六年,队列、射击、军体、战术,哪样他不是名列前茅!六年呵,两千一百九十个日日夜夜,他立过两个三等功,荣获十二次连嘉奖,足有两打的嘉奖证书,掌握了一整套的军事技术,六年,一整套,白搭!
眼下,唯一的出路就是请师长出面,把我留下!
他的主意铁定了,步子坚坚实实的,快得流星赶月一样。
他曾是师长的警务员。他们远非警务员与首长的关系。
有一次,师长问他:“ 你怎样看那些想当官的干部?”
“想当官也没啥不好的。工厂鼓励工人争当工程师,学校鼓励学生争当科学家,部队为啥不鼓励大家争当将军、元帅、军事家!”
师长兴趣盎然:“那你呢?”
“我?”他一怔,仅仅一怔,认真答道:“我想当官,但并不想让你把我提起来。”
“为啥?”
“你把我提成干部,全师的人都会说我是给首长拖地板、倒开水换来的。”......他说得毫无顾忌,使师长感觉到他具备一个真正军人应具备的东西。师长珍爱这号士兵,也知道该怎样爱这号士兵。
一九七九年二月间,边境到了有火即燃之时,师长突然把他叫到身边问:“你怕不怕打仗?”
他“啪”的一个立正,不假思索地答:“我当兵就是为了打仗的!”
这样,他下连了。
然而,他们连只是特级战备一个月,自卫反击战就告结束了。
到师部,有五里路。那些已成“百姓”的士兵们,三五成群,夹杂在各色人流中。
“现在当兵的真多。”
“没用!和平年代,白白养着,浪费开支。”
他听着这风送来的对话,心里像倒进了一包谷糠,杂乱,烦躁,剌心的疼痛。
六年呵,他为了什么?为了打仗!直说吧,为了死啊!可竟有人认为他们是白白养着,是浪费开支!
“啪!”一只大手落在他肩上。他们排的高林从后面骑车赶上来。好家伙!刚刚宣布退伍命令,就居然穿了一套灰西装。
他眼睛被那身西装刺疼着。半晌,他压着嗓子说:“何必呢,临走还不留个好印象。”
“好印象!我的印象够好了。军事训练,除了你谁能和我比?”
“既然这样,就留下再干嘛。”
“我留这干啥?我和你不同....当过师长警卫员,去找师长讲个情,转个志愿兵,和平年月,拿钱不多也不少,打仗了,当英雄不大也不小。”高林蹬转自行车,回头冷笑着说:“你要不是农村户口,我猜你今天准不会来找师长吧!”
他僵住了。仿佛当头挨了一棒,胸部有股涩酸的味道直往喉口满:天!竟这样看待我!
难道我仅仅是为我自己吗?我是为祖国的安宁,为未来的战争,为士兵的价值和尊严!转志愿兵,他压根儿就没想过。他想的仅仅.....
是什么呢?难道是打仗?你渴望战争干什么?用战争证明你的存在?士兵们青春的消
耗,才有了今天的安宁,这本身不就证明了士兵的价值和尊严!
猛地意识到自己一个很大的失误:我找师长究竟为了什么呀!
他静静地站着,望着路边飘动的白杨树,心里猛一下彻底空虚了 。
鬼使神差地,他又往前走去,脚步像个大病初愈的人。
前面,市中学门口,围着几个人。他走过去,瞟见个小女孩,大冷天,蹲在路边,手里拿着笔,滕上放着画夹子。画的是孩子们在打排球、跳皮绳,背景是校后那座青黛色的,朦朦胧胧的山。他正想抬脚往前走,突然那小姑娘眼里闪着光,对他笑了笑,又回头画几笔,在那大山顶,就多出了个哨兵,持枪站立着,凝视着他守卫的正前方。那哨兵像漫画,滑稽、可笑,可因此整个画面和谐了、深刻了.....
或许这是小姑娘儿戏的一笔,可这一笔叫人多么安慰啊!
小姑娘站起来走出人群,在他面前甜甜地一笑:“叔叔好!老师让我们每人写一封信寄出去,我就寄给你,你给我回信吗?”
“给我?”他有些尴尬,“叔叔是退伍兵,你写给那些没有退伍的叔叔吧。”
小姑娘把头一歪,纯真地望着他,“退伍怎么了, 刚才那位穿西装的退伍叔叔说,我能上学、画画,是因为你们为我站过岗。”
他望着那双明净的眼,像有股清泉从他心里流过,哗哗啦啦、滋滋润润,冲去了心里的怨气、不解和忧愁....一下子变得开阔、恬静、明媚了。
七天后,师长接到了一封简短的信:
首长:您好!我一路顺风,安全到家了。眼下,正是冬闲。大队让我当民兵营长,抓民兵工作。有件事,我想请首长相信并记住:像退伍军人证上写的那样,有一天需要我“招之即来”时,我会来的。
你的士兵:郭军
X月X日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中插入郭军在连队六年的杰出表现,与他被命令退伍的现实形成反差,构成情节上的跌宕变化,深化了作品的情感意蕴。
B.和平年代军人职能发生了转变,郭军不能认识并接受这样的事实,想要通过师长摆脱农村户口留在部队,因此受到高林讥讽。
C.从不愿让师长提干到要师长出面留下自己,郭军行为的前后变化既强化了退伍命令带给他的心灵冲击,也突显了他的不甘。
D.文中通过描写郭军的心路历程,既展现了普通军人面对命运转折时的彷徨失落,又讴歌了他们爱国奉献、深明大义的品格。
8.小说是怎样使郭军这-人物显得真实可信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9.结尾写郭军与小姑娘相遇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苏轼,字子贍,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水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日:“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日:“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四年知杭州。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轼二十年间,再茌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有改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
B.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
C.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
D.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3分)
A.“冠”又称“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五岁。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
B.“元昊”,党项族,西夏的开国皇帝,在位时对北宋作战,扩展确立西夏的疆域。
C.“刺史”,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在唐朝是州最高行政长官,后为地方官职。
D.“生祠”,是古代民俗,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是用来纪念活人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苏轼家教良好,母亲程氏亲口把书上知识传授他,成年后,博通经史,写文章每天
可以写数千字。对古今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要害。
B.苏轼恪尽职守,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时,百姓差役繁重,衙吏相继破产。
苏轼访察其利弊所在,修订衙规,从此劳役减少- - 半。
C.苏轼虽受小人陷害,却随缘自适。苏轼遭受陷害,被捕人狱,但出狱被贬黄州后,
却能与农夫老翁融治相处,并自号“东坡居士”。
D.苏轼一心为民,第二次到杭州任职时,疏通茅山和盐桥二河来通航运,并建造了坝
堰闸门,作为积蓄湖水的枢纽,兼以排泄湖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5分)
译文:
(2)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9分)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14~ 15题。
骢 马
万 楚
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君能一饮长城窟,为尽天山行路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骢马的毛色、装饰与气派。青色的皮毛配以金饰的笼头白玉的马鞍,狂野地奔跑
在大道上,主人鞭长莫及。
B.颌联写驄马的敏捷、矫健。“朝”“暮”极言时间短促,“东道”至“河源”,写空间的阔远,表现骢马飞奔的雄风。
C.颈联刻画骢马的功业和品格。“每随”“不惮”表现骢马艰苦卓绝、征战沙场,出生人死、为国捐躯的昂扬战斗精神。
D.首联写外在美.后面三联写内在美,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格调高亢,豪放旷达,体现了盛
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
15.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蒹葭》以秋景起兴,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行路难●其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两句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诗人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会实现,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3)《逍遥游》里庄子认为如果聚集的风不够强大的话,那么负载一个巨大的翅膀也就没
有力量了,这个意思在文中表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霍去病墓前的石雕与“马踏飞燕”凝固了一个奔腾中的瞬间,静中有动。对于捕捉角色瞬间的动画而言,这些是难得的造型语言资源,可以成为动画造型的一个关键帧,每个雕塑都可以成为一个动画片场景中的道具,其构成部分,可以是动画的一个角色形象,也可以是动画角色的一个动作,甚至是不同角色之间的互动。
当然,这种思维还只是直接的“剪取”。要做到真正的_________________
,国产动画从业者还要了解古代这些雕塑形象设计的文化脉络。比如,强大的骑兵曾是汉武帝时代反击匈奴血腥劫掠、保持边民安定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故汉人酷爱骏马,并把骏马看作是民族尊严、国力强盛和英雄业绩的象征。所以,汉代的雕塑是当时人们多年大漠追杀的肃杀与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折射,是对战场厮杀、血脉喷张的烈马性情与行为细节的熟知与提炼。这些是如今的动画从业者无法亲见并_________________的。所以,( )。
在国产动画使用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的时候,不仅仅能理解其神韵的由来与表达,把握一个时代的风格,更能移用外形。只有对中国传统艺术样式的感观、体验、临摹、记忆之后,并迁移到动画角色造型的创作中,其角色才能______________,而不只是一个单调麻木的外壳形象。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融会贯通 马革裹尸 感同身受 栩栩如生
B.举一反三 马革裹尸 感激涕零 活灵活现
C.融会贯通 赴汤蹈火 感激涕零 栩栩如生
D.举一反三 赴汤蹈火 感同身受 活灵活现
18.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转化汉代雕塑为动画角色是熟悉汉代历史的必要前提
B.熟悉汉代的历史就可以转化汉代雕塑为动画角色
C.转化汉代雕塑为动画角色的必要前提是熟悉汉代历史
D.熟悉汉代历史的必要前提是转化汉代雕塑为动画角色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怡当的一项是( ) (3分)
A.在国产动画使用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的时候,不仅仅能移用外形,更能理解其神韵的由来
与表达,把握一个时代的风格。
B.国产动画在使用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的时候,不仅仅能移用外形,更能理解其神韵的由来与表达,把握一个时代的风格。
C.国产动画在使用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的时候,不仅仅能理解其神韵的由来与表达,把握一
个时代的风格,更能移用外形。
D.在国产动画使用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的时候,不仅仅能理解其神韵的表达与由来,把握一个时代的风格,更能移用外形。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研究发现,人们所受压力会增加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含量,而糖皮质激素可将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所以_①_。但人们过去不清楚,为什么白天压力大不一定会变胖,而上夜班之类的压力则常与肥胖相联系。最近一项研究揭开了谜底:健康人的糖皮质激素水平在24小时内呈节律性涨落,早8点最高,凌晨3.点最低。如果打破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_②_,糖皮质激素的增加就会导致更多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如果顺应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本来就是峰值时,即使增加很多糖皮质激素,也不易引起脂肪细胞增加。可见,_③_非常重要,夜间长期经历持续性压力体重会明显增加。
①
12字
②
12字
③
12字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5分)
2019年6月12日上午,在北京北站外的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进口,最后一组500米长钢轨落位,京张高铁全线铺轨完成,为今年9月联调联试和年底开通运营奠定了重要基础。京张高铁全长174千米,建成后将成为联通2022年冬奥会两个主办城市的重要交通方式,从北京到张家口的时间将由目前最短的2小时58分缩短到1小时内。京张高铁实现了智能建造、智能装备和智能运营。其智能动车组将实现350千米时速的自动驾驶,并首次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保驾护航。
75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曾有一个年轻人,立志让中国人战胜饥饿,却一夜之间被人毁去了试验田里珍贵的秧苗,这个人是袁隆平;曾有一个年轻人,为了让中国的信息被世界看见,在北京推销他的互联网产品,却到处被拒之门外,这个人是马云。
材料二 中国仅用了4周的时间就有效控制了疫情,动作之快令世界瞩目。中国为何能够有效抗击疫情?中国有钟南山这样无数的逆行者,还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制度,有万众一心攻坚克难的民族凝聚力。
材料三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下一个五年、更多的五年,更多精彩的故事,将由你我和这片土地上生长的千千万万名中国人一起抒写。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 C (强加因果。 第二段有“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的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的信息,并未说明“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与“提出了很多新课题”之间是因果关系。)
2. B (概括失当。“论述了社会治理智能化的可行性”错,第二段最后一句“这些变化迫切需要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也为社会治理智能化创造了良好条件”表明该段主要论述的是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的迫切性。)
3. C (A选项, 混淆是非。“不能使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形成彼此关联的形态...智能化”错误,原文第一段说“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更加智慧”,由此可知,现有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是彼此关联的,且重构这种形态只是有助于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并非实现社会治理智能化的必要条件。B选项,说法绝对。D选项,强加因果。根据文意,“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严峻”的具体表现之一,而不是原因。)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 B (“原因在于前次成竹在胸, 这次结果难料”主观臆断,且“结果难料”与材料要表现的主旨不符。)
5. C (“能从表象中快速抓住本质,得到了何祚庥的高度评价”分析有误,原文为“总能理出头绪,找出物理上的原因”,不等同于“快速抓住本质”;且何柞庥高度评价的是“于敏在氢弹研制中的贡献”。)
6.①淡泊名利,谦逊。为了氢弹研究事业,隐姓埋名几十载;婉拒“中国氢弹之父”的称呼;晚年生活依旧简朴。②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为国家需要毫不犹豫地服从上级分配,转行研究氢弹。③意志坚定。于敏热爱自己从事的科学研究事业,坚持几十年。(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15分)
7.B(“想要通过师长摆脱农村户口留在部队”理解有误。)
8.①人物源自生活,小说聚焦和平年代军人的去留问题,人物符合历史真实;②人物情感转变合理,以次要人物推动情节,促成其情感转变;③人物描写真实,运用大量心理描写,集中展现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复杂情绪,给人真实的感受;④人物形象丰富、立体,既展现军人的高尚情怀,也表现其作为普通人的苦闷无奈。(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推动情节发展,促成郭军认识的转变;②烘托高林、郭军等军人保家卫国的高大形象;③深化主题,引发对和平时期军人价值的再思考;④淡化了故事的伤感意味,营造了温暖的氛围。(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 B
(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
11. A (指男子二十岁。)
12. B (“从此劳役减少一半”错误。原文是指害处减少了一半。)
13. (10分)
(1)富人出去了,百姓都动摇,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一定不能让水冲塌城墙。(“谁
与”“是”“败城”每译对一处给1分。大意2分)
(2)御史李定等摘取他章表中的话,并且引申附会他所作的诗认为是诽谤皇上,逮捕进御史台监狱,想置他于死地。(“摭” “媒蘖”“台狱" ,每译对- -处给1分。大意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9分)
14. A(“狂野地奔跑在大道上,主人鞭长莫及”理解有误,此处是表现主人高扬马鞭,策马奔跑在京郊大道上,豪迈不凡。)
15. 第一问:这首诗托物言志,明是赞马,实为喻人,表现诗人自己的胸襟和抱负(写驄马即是抒写诗人自已不甘寂寞、一展宏图的雄心壮志)。(2分) 第二问:①主人对骢马的信任。“能”“尽”二字,表达主人认为其定能为人驰骋,为国尽职,肩负起横行关塞、守边保疆的重任。(2分) ②对骢马历尽艰难险阻建功立业精神的赞颂。“长城窟”“行路难”写边地艰险,但这匹马只要能有机会,哪怕是奔赴长城内外和天山也在所不辞。(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 6分)
16. (6分)
(1)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重点字:苍)
(2)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重点字:沧)
(3)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重点字:翼)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A (“融会贯通”指参考并综合多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举一反三” 指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前面说“还只是直接的‘剪取'”,说明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没有融会贯通,此处应填“融会贯通”。“马革裹尸”指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赴汤蹈火”指跳进滚水,踏着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根据后句“战场斯杀"这一语境来看,此处应填“马革裹尸”。“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 -样 (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 ,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感激涕零”指因感激而流泪,形容非常感激。根据前文“亲见"的语境,此处应填“感同身受”。“栩栩如生”形容非常逼真,像活的- -样。 “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根据后- -句“而不只是一个单调麻木的外壳形象”的语境,此处应强调角色好像“活”的-样,应填“栩栩如生”。)
18. C (根据语境,补写的语句应突出“熟悉汉代历史”这个前提,应以“熟悉汉代历史”为落脚点,B、D选项都是以“转化汉代雕塑为动画角色”为落脚点,与上文不连贯,排除这两项: A选项把“转化汉代雕塑为动画角色”和“熟悉汉代历史”的关系弄反了。)
19.B(画线句子存在两处语病,-是缺主语,应把“国产动画”调到“在”的前面;二是语序不当,“不仅仅能.........表示递进关系,其后面的内容应该互换。A选项,成分残缺。
句首用介词“在”导致全句缺少主语。C选项,语序不当。“不仅仅”与“更”后的分句内容应交换位置。D选项,缺主语,应把“国产动画”放在“在”的前面。语序不当:“不仅仅”与“更”后的分句内容应交换位置,“表达与由来”应改为“由来与表达"。)
20.示例:①压力与肥胖有联系(解析:联系上文可知,人们压力增大时,脂肪细胞会增加,会导致肥胖。由“所以”一词可知,这里应填人对前面内容的总结,即“压力”与“肥胖”相关的内容:“压力与肥胖有联系”。)
②本来应该是低谷时(解析:联系上文“如果打破节律"以及下文“如果顺应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本来就是峰值时”的语境可知,此处应填与“在糖皮质激素水平本来就是峰值时”相对应的句子,所以可以补出表达“本来应该是低谷时”意思的句子。)
③压力产生的时间(解析:根据下文“夜间长期经历持续性压力体重会明显增加”,这里应填“压力产生的时间"。)
21.示例:①2019年6月12日;②京张高铁全线铺轨完成;③为年底运营奠定基础;④将成为联通2022年冬奥会两个主办城市的重要交通方式;⑤高度智能,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四、写作(60分)
22. [ 参考立意]
写作前要思考:以下四个立意角度,可以侧重一点,并在论述中灵活地兼顾另外三点。
1. 扬帆起航,百炼成钢。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宽。一帆风顺,显示不出水手的坚强;百转千回,才有百炼成钢。生命的酒杯,不可能总是盛满可口的甘醴,苦酒也是成长的滋味。
2.万众一心,攻坚克难。回顾历史,中华民族遭遇过多少挫折,经历过多少磨难,从挫折中奋起,在磨难中成长!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使中华民族无坚不摧。这种精诚团结、守望相助的民族精神,让我们迅速战胜疫情,摆脱危机,恢复经济。无论什么样的风雨,都无法阻挡中华民族前进的步伐!
3.制度优越,幸甚至哉。新冠肺炎疫情以一种特殊方式,让人们直观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驾驭复杂局面、应对风险挑战的强大能力。坚持全国- -盘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我们的显著优势。有学者认为,有的国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能做到集中力量办大事,但只有中国能够把集中力量办大事上升为制度,进而成为能够长期发挥重要作用的显著优势。
4.后浪奔涌,未来可期。行进中的中国,给了我们最大的底气。生长在这个时代,就像坐上了一辆快速向前的列车,你会看到更多的风景,也就有了更多的选择。你的成就感、获得感、安全感,前所未有地与这个国家的发展繁荣紧密相连。站在历史的塔尖,张望更加遥远的未来,肩上自然也多了一份使命。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去书写未来更多的精彩故事。
相关文档
-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2021-06-0524页
- 湖南省衡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10月2021-06-0527页
- 语文卷·2018届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2021-06-0521页
-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第二中学2020届2021-06-0524页
- 北京市海淀区人大附中2020届高三上2021-06-0529页
-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一中2021届高三2021-06-0524页
-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中学2021届高三2021-06-0513页
- 山东省德州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102021-06-049页
- 山东省济南市外国语学校2021届高三2021-06-0424页
-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古邳中学2020届2021-06-04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