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0.00 KB
  • 2021-06-05 发布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牡一中2017级高三学年上学12月月考语文试题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屡屡提及并不断丰富的一个国际关系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个关键原则和方向。那么,它的特色究竟“特”在哪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其思想文化本源?‎ 客观地说,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主义的政治思想,例如西方基督教世界秩序及西方永久和平论、印度思想中的“不害”、伊斯兰世界“天下一家”、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等观念。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其中,历史上不少共同体思想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它们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这种思想很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事实上,直到今天,这种思想还在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值得我们去辨别和防范。‎ 我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思想文化本源来自传统和现代两部分。所谓传统,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在当时地理所及的范围内,形成了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套思想和做法在今天需要创造性转化。所谓现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本源。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等,都是我们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本源。同时,这些思想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学理上区别于既往及现在流行的一些共同体理论,如各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联盟、大西洋共同体、“民主”价值观联盟等的重要依据。‎ 以往绝大多数国际秩序思想和实践,要么服务于强者,要么用来结成一个国家联盟以反对另一个国家联盟,要么是一种宗教秩序的外在表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中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它们的区别在于,其并不是从排他性国家联盟的角度来狭隘地理解共同体,而是从世界范围不平等经济秩序的变革、大多数人实现自身解放从而结成联盟的高度来理解共同体。‎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今天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理解的位置。这个概念将随着全球人、财、物、智互联互通的发展,拥有越来越大的世界基础,具有较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 我们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意味着当今世界就是一片祥和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一定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当前,国际关系中的矛盾、阻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因素仍然广泛存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还需要解决很多矛盾和难题。中国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在呼吁世界团结起来共同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只是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还要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 B. 直到今天,以一个敌人为目标构建共同体的思想还在影响着大国间的外交政策,这值得辨别和警惕。‎ C. 马克思主义中包含着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资源,这些资源在关于世界不平等和国际主义的论述中。‎ D. 作为一个开放的概念,“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排斥其他文明,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理解自己的位置。‎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关键原则和方向,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对其特色和思想文化本源的分析。‎ B.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反复提到其他的共同体观念和国际秩序思想,目的是通过对比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越性,令人更易理解和接受。‎ C. 本文重在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拥有强大的世界基础、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并顺势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 D. 文末强调当今世界充满矛盾和冲突,意在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任重而道远。‎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的政治思想,但它们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有些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 B. 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有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传统本源。‎ C. 今天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但具有新意义。‎ D.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这一理想终将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 ‎【答案】1. D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本题:‎ A项“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无中生有,原文只有第二段表述为“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可知,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用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理念,所以不能推断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 B项“以一个敌人为目标构建共同体的思想还在影响着大国间的外交政策”扩大概念范围。依据原文第二段是“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此处扩大了范围。‎ C项,缩小概念范围,把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资源的范围缩小了。该项对应的答题区域是第三段“所谓现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本源。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等,都是我们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本源”,可以看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资源除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外,还应包括“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 D项,正确;‎ 故选D。‎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本题:‎ C项“本文重在论述……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错,只有第五段花了一段较短的文字论述了一下,另外,“顺势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无中生有,原文没有相关表述;‎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注意仔细阅读文章,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本题:‎ D项“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于文无据,“这一理想终将……”原文并没有这么肯定,依据原文最后一段“一定是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 故选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经历了连续几年票房的高速上扬也经历了2016年票房增速趋缓的“冷静期”,2017年,中国电影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发布数据: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559.11亿元,同比增长13.45%;国产电影票房301.04亿元,占票房总额的53.84%;全年票房过亿元影片92部,其中国产电影51部;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6.2亿,同比增长18.08%。这些成绩表明:中国电影市场步向稳健,电影促进居民消费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地位更加稳固。‎ 据专业人士分析,2017年票房成绩的取得,有赖于国产现实题材影片的成功与电影院及银幕数的不断增加。另外,观众的成熟度在提高,非理性和粉丝消费在减退,电影的口碑在票房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冈仁波齐》《二十二》等艺术类电影获得高票房的原因。‎ ‎(摘编自《中国电影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材料二 ‎《红海行动》这部以中国海军也门撤侨真实事件为原型的影片,在最初排片、票房双双低开的情况下,凭借惊人的口碑一路逆袭,成为今年春节档最大的黑马,票房突破35亿元,荣登今年春节档票房冠军。‎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认为,《红海行动》对于中国电影的发展可谓意义重大,它代表了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和工业美学的提升,“没有电影产业的工业实力、专业化的电影团队,很难想象能拍出这样的大片”。‎ 人民日报社记者刘阳表示,《红海行动》“观影热潮”背后体现了观众对于生命和个体认知理解的进步:“电影设置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命题——一个国家是否需要动用军力去拯救一个公民的生命?电影表达的内在感情是中国当代社会对公民权益的珍视,这种进步体现了电影创作与当代生活的不断贴近。”‎ ‎(摘编自《<红海行动>“红”在哪儿?》)‎ 材料三 ‎2016年,中国银幕总数超过美国,中国成为全球容纳量最大的电影市场,中国电影市场规模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二,与全球第一大市场的差距逐渐缩小。‎ 如果说票房只是衡量产业发展的一个数字指标,还不足以说明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那么,由中国电影资料馆提供的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数据则可以看出,2018年春节档期满意度得分为83.4分,是迄今为止春节档调查中的最高分。这一切,离不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实施,它将电影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使电影产业成为拉动内需、促进就业、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国家支持创作、摄制各类优秀国产影片,地方政府对电影创作、摄制提供必要的便利和帮助;在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用汇等方面对电影产业采取优惠措施,激励资本投入,降低运作成本……电影从业者们一致认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实施那一天开始,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将电影产业视为重点,国民经济的各行业、各部门都开始积极配合电影产业发展。‎ ‎(摘编自《中国电影,势头正劲》)‎ 材料四 ‎3月5日,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创造56.8亿票房奇迹的《战狼2》未能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九强名单。‎ 业内普遍认为,中国电影难以攻陷奥斯卡,一方面是文化差异,另一方面则是对好莱坞规则的不熟悉。而资本的力量对中国电影在这两方面的提升都会有极大的帮助。‎ 从文化融合角度而言,随着中国资本的深度介入,中外合作越来越多,双方在文化领城的相互了解与尊重也会越来越多,这无疑会让海外主流社会以及奥斯卡的评委们更进一步接受中国文化,为未来中国电影进军奥斯卡铺平道路。‎ 从制作体系来看,资本的介入将促使中国电影人和好莱坞更深度合作,从以往简单翻拍、模仿,老外担任制片人,发展到切入核心制作,深度学习好莱坞工业化,甚至是全球发行体系等完整产业链的合作。这种合作将促使中国电影人系统学习好莱坞的全球化视野和工业化操作流程,为中国电影最终赢得奥斯卡,乃至于借助电影为中国文化海外输出奠定基础。‎ 如果我们把眼光放远一点,中国电影迟早会走向世界市场。而不断提升的综合国力,也将会十分有助于中国电影“走出去”,“硬实力”对“软实力”的支撑,必然会一步步地彰显。另外,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电影的发展最忌讳的是完全以市场来衡量的功利主义,拒绝单一、培养真善、推动电影艺术和技术观念的更新,才是电影发展的真谛。‎ ‎(摘编自《中国电影冲奥又一年 资本力量或能打开突破口》)‎ ‎4.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两个图表可以看出,2012-2017年我国影院数与银幕数不断增加,虽增长率有所波动,但数量上均持递增趋势。‎ B. 2016年我国成为了全球容纳量最大的电影市场,银幕总数超过4万块,“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地位更加稳固。‎ C. 中国电影是否健康发展不能单以票房作为衡量标准,电影资料馆的春节档期观众满意度调查数据才是最重要的依据。‎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实施,不仅让我国电影产业的地位得以凸显,也让我国电影产业在诸多方面得到了实惠。‎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冈仁波齐》《二十二》等艺术类电影获得高票房的事实,至少证明了我国的电影观众渐趋成熟,理性消费意识增强。‎ B. 材料一用数据客观说明了我国电影事业处于健康稳定发展阶段,国产电影深受观众喜爱,电影票房一直保持高速上扬的态势。‎ C. 电影创作与当代生活贴近,充分体现对“个体生命”的关注,这是中国电影能够获得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的重要原因。‎ D. 只有借助资本力量,中国电影才能够走向奥斯卡,才能够真正实现中外电影的深度合作,才能为我国文化的对外输出奠定基础。‎ ‎6. 如何让我国电影产业持续稳健发展?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 ‎【答案】4. C 5. A ‎ ‎6. ①政策层面: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的落实。②电影投入与制作层面:加大资本投入,促进中外电影的深度合作;提升电影产业的工业化实力;避免功利主义;更新电影艺术与技术观念。③文化层面:提升综合国力,加快中国文化的海外输出;营造理性消费的观影氛围。‎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本题:‎ C项“电影资料馆的春节档期观众满意度调查数据才是最重要的依据”错误,结合原文“如果说票房只是衡量产业发展的一个数字指标,还不足以说明整个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那么,由中国电影资料管提供的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数据则可以看出”。‎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文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当明确题干的具体要求,仔细阅读各选项内容,找准答题区间,找到材料中相关文字,提取有效的信息,再认真比较。‎ 本题:‎ A项,正确;‎ B项,“电影票房一直保持高速上扬的态势”错,依据原文“经历了连续几年票房的高速上扬,也经历了2016年票房增速趋缓的‘冷静期’”判断;‎ C项,“这是中国电影能够获得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的重要原因”错误,此处“中国电影”范围太大,依据原文来看,此处应该是“《红海行动》”;‎ D项,说法太绝对,依据原文来看,借助资本力量,可促进中外电影的深度合作,这不仅有利于我国电影走向奥斯卡,也为我国文化的对外输出奠定基础。‎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整合和概括的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 本题:‎ 让我国电影产业持续稳健发展的措施可以结合“这一切,离不开《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实施” “在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用汇等方面对电影产业采取优惠措施,激励资本投入、降低运作成本……”“它代表了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和工业美学的提升”“电影的发展最忌讳的是完全以市场来衡量的功利主义,拒绝单一、培养真善、推动电影艺术和技术观念的更新,才是电影发展的真谛”“这种合作将促进中国电影人系统学习好莱坞的全球化视野和工业化操作流程,为中国电影最终赢得奥斯卡,乃至于借助电影实现中国文化海外输出奠定基础”等内容概括得出。‎ ‎【点睛】解答筛选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独腿人生 罗伟章 应朋友之约,去他家议事。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别墅是为有私车的人准备的,因此与世俗的闹市区总保持一段距离。我没有私车,只得坐公交车去。下车之后,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朋友体谅我的窘迫,事先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只需三元。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问了价。“五元。”车夫说。我当然不会坐,可四周就只有这辆三轮车。车夫见我犹豫,开导我说:“总比坐出租合算吧,出租车起价就是六元呢。”我举目张望,希望再有一辆三轮车。车夫说:“上吧,就收你三元。”‎ 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五元其实没多收你的。”我说:“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三元呢。”他说:“那是因为你公交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个站就只收三元。”随后,他立即补充道:“就只收三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他说得这般诚恳,话语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地看了看他。他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至少有五十岁的年纪。‎ 车行一小段路程,我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腿。‎ 他失去的是右腿。他的左腿用力地蹬着踏板,为了让车走得快一些,臀部时时脱离座垫,身子向左倾斜,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左腿上。‎ 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眼睛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我觉得我很不人道,甚至卑鄙。我刚三十出头,有一百三十多斤,体魄强壮,而他比我大二十岁,身体精瘦,且只有一条腿,然而,我却大模大样地坐在车上,让他用独腿带我前行。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胸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 前面是一带缓坡,我说:“这里不好骑,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忙制止:“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哩!”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车的频率。车子遇到坡度,便顽固地不肯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趋势。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车夫黝黑的后颈高高绷起一股筋,头使劲地向前耸。我想他的脸一定是紫红的,他被单薄的衣服包裹起的肋骨,一定根根可数。他是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 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浊地喘着气。不知怎么,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影踪。我在为他高兴,并暗暗受着鼓舞。在我面前的无疑是一个强者,他把路扔在了后面,把坡扔在了后面,为自己“挣”来了坦荡而快乐的生活。‎ 待他喘息稍定,我说:“你真不容易呀!”他自豪地说:“这算啥呀!今年初,我一口气蹬过八十多里,而且还带的是两个人。”‎ 我问他怎么走那么远?他说:“两个韩国人来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风景。别人的车他们不坐,偏要坐我的车。他们一定以为我会半路出丑的,没想到,嘿,我这条独腿为咱们成都人争了气,为中国人争了气!”‎ 我不知该说什么好,既心酸,又豪迈,是那种近乎悲壮的情感。‎ 不由自主地,我又看着他的那条断腿。他已经断了一条腿,而那条独腿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尊严。‎ 离别墅大门百十米远的距离,车夫突然刹了车。“你下吧。”他说。‎ 我下了车,给他五元钱。‎ 他坚决不收:“讲好的价,怎么能变的呢?你这叫我以后咋个在世上混啊?”‎ 我没勉强,收了他找给的两元钱。‎ 我正要离开时,他不好意思地说:“我本应该把你送进门的,可那是一幢高级别墅,往别墅去的人至少应该坐出租啊……我怕被你朋友看见……”‎ 我的眼泪流了下来。我天生是不大流泪的人。‎ 朋友果然在大门边等我,他望着远去的车夫说:“你为什么不让他送进来?那些可恶的家伙总是骗一个是一个!你太老实了。”‎ 议完事,朋友留我吃饭,我坚决拒绝了。‎ 我徒步走过了那段没有公交车的路程。我从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从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 ‎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独腿车夫在“我”坐上车后,主动向“我”解释自己要价五元的原因,这表明他不希望“我”误解他。‎ B. 朋友之前告诉“我”人力车的价钱,后来又指责人力车夫不把客人送到目的地,这些小精明完全出于他对“我”的关心。‎ C. “我”并没有强行多给人力车夫两元钱,是由于“我”并不愿意因为自己而让人力车夫食言,从而毁坏了他做人的基本原则。‎ D. 小说中的独腿车夫不是英雄,没有壮怀激烈的事迹,然而他却有发自灵魂深处最本真的光辉,能让在人生中艰难打拼的人看到希望。‎ ‎8. 小说中画线部分对独腿车夫蹬车情形做了详细描写,请简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9. 独腿车夫这一形象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①从人 物形象看:通过对车夫艰难蹬车的描写,从细节上表现他生活的艰辛不易。②从主旨看:车夫残缺的躯体与顽强的表现,展现出他精神世界的强大,也暗含着我对此的惊讶和同情。③从情节看: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让“我”产生心灵的触动。 ‎ ‎9. ①诚实。说收三元就只收三元。②善良。善于体谅别人,替别人考虑。嘱咐乘客下次在合适地点下车;不送乘客进门,怕乘客难为情。③乐观积极,顽强努力。用独腿支撑自己的人生。④自尊自爱,有民族尊严感。为能拉两个韩国人一路未出丑而自豪。‎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这些小精明完全出于对‘我’的关心”分析不当,应该还有他对以独腿车夫为代表的底层劳动者的偏见。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细节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小说中画线部分对独腿车夫蹬车情形做了详细描写,请简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主要结合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发展、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在内容上,可结合着文章内容、表达的情感及与主旨的关系;在结构上可根据句子所在段落位置判断,如果句子所在的段是在文章结尾,则其句子作用有:点明中心、升华主题、呼应开头、收束全文、引人深思等。抓住“左腿用力地蹬着踏板”“臀部时时脱离座垫”“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左腿上”等分析,通过对车夫艰难蹬车的描写,从细节上表现他生活的艰辛不易。车夫残缺的躯体与顽强的表现,展现出他精神世界的强大。在发现车夫是一条腿时,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我觉得我很不人道甚至卑鄙。我当然会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生怕被他误解,同时,我也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尊重车夫的坚韧。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让“我”产生心灵的触动。‎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结合“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五元其实没多收你的。’”“他说:‘那是因为你公交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个站就只收三元’” ‎ ‎“就只收三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等分析,车夫诚实守信。结合“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他不好意思地说:‘我本应该把你送进门的,可那是一幢高级别墅,往别墅去的人至少应该坐出租啊……我怕被你朋友看见……’”分析,车夫善良,善于体谅别人,替别人考虑。结合“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车的频率。车子遇到坡度,便顽固地不肯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趋势。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他是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分析,车夫乐观积极,顽强努力。结合“两个韩国人来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风景。别人的车他们不坐,偏要坐我的车。他们一定以为我会半路出丑的,没想到,嘿,我这条独腿为咱们成都人争了气,为中国人争了气!”分析,车夫自尊自爱,有民族尊严感。‎ ‎【点睛】本题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肃,字才卿,威州洺水人。金兴定二年词赋进士。尝为尚书省令史。时有盗内藏官罗及珠,盗不时得,逮系货珠牙侩及藏吏,诬服者十一人。刑部议皆置极刑,肃执之曰:“盗无正赃,杀之冤。”金主怒。有近侍夜见肃具道其旨肃曰辨析冤狱我职也惜一己而戕十一人之命可乎明日诣省辨愈力右司郎中张天纲曰:“吾为汝具奏辨析之。”奏入,金主悟,囚得不死。调新蔡令。先时,县赋民以牛多寡为差,民匿不耕。肃至,命树畜繁者不加赋,民遂殷富。濒淮民有窜入宋境,籍为兵而优其粮,间有归者,颇艰于衣食,时出怨言曰:“不如渡淮”。告者以谋叛论,肃曰:“淮限宋境,一水耳,果欲叛,不难往也,口虽言而心无实,准律当杖八十。”奏可。继擢户部主事。金亡,依东平严实,辟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又改行军万户府经历。东平岁赋丝银,复输绵十万两、色绢万匹,民不能堪,肃赞实奏罢之。世祖居潜邸以肃为邢州安抚使,肃兴铁冶及行楮币,公私赖焉。中统元年,擢真定宣抚使。时中统新钞行,罢银钞不用。真定以银钞交通于外者,凡八千余贯,公私嚣然,莫知所措。肃建三策:一曰仍用旧钞,二曰新旧兼用,三曰官以新钞如数易旧钞。中书从其第三策,遂降钞五十万贯。二年,授左三部尚书,官曹典宪,多所议定。未几,兼商议中书省事。三年,致仕,给半俸。四年,卒,年七十六。肃性舒缓,有执守。尝集诸家《易》说,曰《读易备忘》。后累赠推忠赞治功臣、荣禄大夫、上柱国、大司徒、邢国公,谥文献。‎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七》)‎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有近侍夜见肃/具道其旨/肃曰/辨析冤狱/我职也惜一己/而戕十一人之命/可乎/明日/诣省辨愈力/‎ B. 有近侍夜见/肃具道其旨/肃曰/辨析冤狱/我职也/惜一己而戕十一人之命/可乎/明日/诣省辨愈力/‎ C. 有近侍夜见肃/具道其旨/肃曰/辨析冤狱/我职也/惜一己而戕十一人之命/可乎/明日/诣省辨愈力/‎ D. 有近侍夜见肃/具道其旨/肃曰辨析/冤狱/我职也/惜一己而戕十一人之命/可乎/明日/诣省辨愈力/‎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牙侩,原指牙齿咬合,引申为买卖双方居中说合经纪人,又称牙子、市侩。‎ B. 潜邸,特指以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登基之前居住的宅第,登基后改称“东宫”。‎ C. 楮币,元代发行的纸币,因用楮树皮造成的纸制成而得名,后亦泛指一般纸币。‎ D. 赠,追赠,古代皇帝为已去世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官爵或荣誉称号,以示恩典。‎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肃公正执法,敢于坚持己见。他任尚书省令史时反对杀掉无辜者,任新蔡县令时反对杀掉偶发抱怨者;以上两次他直接上奏皇帝,使相关人等得以保全。‎ B. 刘肃体恤民生,心系百姓疾苦。东平每年缴纳蚕丝白银,又需缴纳丝绵十万两、染色绢布一万匹,百姓不能承受,刘肃辅佐帮助严实上奏皇帝罢停此事。‎ C. 刘肃治才出众,善于化解难题。任邢州安抚使时,公私均得以获利;任真定宣抚使时,化解了换钞难题;任左三部尚书时,参议制定了很多典章制度。‎ D. 刘肃生荣死哀,受到朝廷优待。他性格从容和缓,有操守。退休前任朝廷重臣,退休后还依然享受俸禄,死后多次受朝廷追赠,而且获得美好的谥号。‎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时,县赋民以牛多寡为差,民匿不耕。‎ ‎(2)真定以银钞交通于外者,凡八千余贯,公私嚣然,莫知所措。‎ ‎【答案】10. C 11. B 12. A ‎ ‎13. (1)以前,县里收取百姓的赋税以牛的多少为差别,百姓把牛藏起来不耕作。‎ ‎(2)真定有人用银钞和外地人做交易,总共有八千多贯,公家私人都议论纷纷,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办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A项,从语境来看,“辨析冤狱/我职也惜一己”错,刘肃身为尚书省令史,其职责为辨析冤狱,故“我职也”后断开;从语意来看,“我职也惜一己/而戕十一人之命”错,“惜一已”“戕十一人之命”应为转折关系,和“可乎”相连,其意应为“爱惜自己性命而杀十一人,难道可以吗?”故“惜一己”前应断开,“惜一己”后不可断开,故排除A项。‎ B项,从语法上看,“有近侍夜见/肃具道其旨”错,“肃”是“见”的宾语,“肃”前不能断开,“肃”后断开,排除B项。‎ D项,从语言标志来看,“曰”后为“曰”的内容,“曰”后应断开,而“冤狱”是“辨析”的宾语,故“辨析”前断开,后不能断开,排除D项。‎ 故,本题选C项。‎ ‎【11题详解】‎ 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B项,“以太子身份”错,应是以“非太子身份”,“登基后改称‘东宫’”错,以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住所称“东宫”。故本题选B项。‎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学生在作答本类题时应结合选项,在文中勾画出选项位置,并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本题A项,“以上两次他直接上奏皇帝”错,刘肃任尚书省令史时,右司郎中张天纲为其上奏,使问题得以解决。故本题选A项。‎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关键点“赋”,收赋税;“差”,差别;“匿”,藏。同时注意句意。(2)关键点“交通”,做交易;“嚣然”,扰攘不宁,议论纷纷;“措”,处理。注意句意。‎ ‎【点睛】参考译文:刘肃,字才卿,是威州洛水人。金兴定二年考取词赋进士。曾担任尚书省令史。当时有盗贼偷取了大内收藏的官罗和珠宝,盗贼没有按时抓捕到,官府就逮捕了为买卖珠宝双方说合的经纪人和管理仓库的官吏,无辜而服罪的有十一人。刑部商议都打算处以极刑,刘肃坚持自己的意见说:“偷盗之事尚未获得主要的赃物,杀掉他们,他们会很冤。”金国国主震怒。有近侍夜里去见刘肃,详细地向刘肃说明了金国国主的旨意,刘肃说:“辨析冤狱,是我的职责,爱惜自己的性命而杀十一人,难道可以吗?”第二天,刘肃到尚书省去辩解得更加有力。右司郎中张天纲听了说:“我为你详细地,上奏辩解分析这件事。”奏疏送入宫中以后,金国国主醒悟,囚犯因此没有被处死。后来刘肃调任新蔡县令。以前,县里收取百姓的赋税以牛的多少为差别,百姓把牛藏起来不耕作。刘肃到任后,命令繁殖、蓄养增加牛的人家不加赋税,百姓于是殷实富足。靠近淮河的百姓有潜逃进入南宋国境的,在南宋被登记兵丁以后就多供给粮食,间或有回来的,但衣食很是困难,偶尔发出怨言说:“还不如到淮河那边去。”控告的人认为应以谋反论罪,刘肃日:“淮水是宋国的边境,一条河罢了,真要反叛的话,不难前往,他们嘴里虽然说而内心没有这样实际的打算,依据法律应当杖责八十下。”皇帝准奏。后来刘肃被提升为户部主事。金国灭亡以后,他去依附东平的严实,被任命为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又改任为行军万户府经历。东平每年缴纳蚕丝白银,又需缴纳丝绵十万两、染色绢布一万匹,百姓不能承受,刘肃辅佐帮助严实上奏皇帝罢停了这件事。忽必烈住在潜邸时,让刘肃担任邢州安抚使,刘肃兴办冶铁业并且发行纸币,公家私人都借此获利。中统元年,被提升为真定宣抚使。当时中统年间的新钞发行,要求停止旧银钞不再使用。真定有人用银钞和外地人做交易,总共有八千多贯,公家私人都议论纷纷,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办。刘肃提出三条建议:一条为仍旧使用旧钞,二条为新旧兼用,三条为官府用新钞按数目换旧钞。中书省听从他的第三条建议,于是给了真定新钞五十万贯。中统二年,刘肃被任命为左三部尚书,官府的官曹典章制度,有很多是他参议制定的。不久,兼管商议中书省事务。中统三年,退休,朝廷给予他一半俸禄。中统四年,去世,享年七十六岁。刘肃性格从容和缓,有操守。他曾经收集各家关于《易》的学说,编为《读易备忘》。后来多次受封为推忠赞治功臣、荣禄大夫、上柱国、大司徒、邢国公,谥号为文献。‎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润州①二首(其一)‎ 杜牧 向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②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注释】①润州:今江苏镇江。这首诗是诗人游览江南再次到润州时所作。②桓伊:东晋吹笛好手。‎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从眼前景色写起,再一笔宕开,追忆昔年游览的情形。“放歌”二字可见当年酣舞狂歌的赏心乐事,如今旧地重游,悲愁顿生。‎ B. 润州系东晋、南朝时的重镇,也是当时的繁华都会。“青苔”二句,一写先朝遗寺的荒凉清冷,一写河边酒楼盛景依然,对仗工整。‎ C. 颈联由眼前的遗寺想到东晋、南朝,又由酒楼想到曾在这里嬉游过的先朝士人,抒发了诗人对先朝士人生活情事的羡慕之情。‎ D. 尾联是诗人的遐想。“月明”一词表明时间的推移,由此可见诗人沉思之久;“更”字则有无限低徊往复多情之意。‎ ‎15. 前人评价杜牧的诗“气俊思活”,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答案】14. C 15. ①“气俊”指杜牧的诗气势豪迈俊爽,本诗首句起势恢宏,诗人登上向吴亭,极目东望,茫茫千里,写出了江南秋色的广阔无边。诗人的万端思绪,便由登览而触发,大有纷至沓来之势。②“思活”指杜牧的诗思维活跃,时空跨度大,情感跳跃性强。如本诗尾联,通过想象把现实与历史、今人与古人、眼前景与心中情融为一体,因此诗虽将无穷思绪以一“愁”字了结,却给人以跌宕回环、悠悠不已之感。‎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 C项“抒发了诗人对先朝士人生活情事的羡慕之情”错误,颈联中东晋、南朝的士人,旷达风流曾为一时美谈,可是他们在历史的舞台上都不过是匆匆过客,只留下虚名为后人所倾羡。表达了诗人由览物而思古,充满着物在人空的无限哀惋之情。‎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分别明确是哪种语言风格,结合诗句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语言风格特点,可从手法、意象、境界等角度展开分析,最后分析效果,点明这一特点在传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 本题:‎ 首先理解“气俊思活”的表层含义,然后结合诗句具体理解。如首句“向吴亭东千里秋”,意思是“向吴亭放眼望去千里千秋”,起势弘远。诗人登上向吴亭,极目东望,茫茫千里,一片清秋景色,给人一种极恍惚无际的感觉。诗人的万端思绪,便由登览而触引,大有纷至沓来之势。第二句“放歌曾作昔年游”中,“放歌”二字可见当年酣舞狂歌的赏心乐事,如今旧地重游,正逢惹愁的爽秋季节,神往之中隐含着往事不再的悲凉。一景一情,写诗人初上亭来的所见、所感,并点出时间、地点、事由。‎ 尾联“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意思是“月明之月更加希望桓伊出现,听他用笛声吹奏出塞的怨愁”。丰富的想象,把时隔数百载的人事联系起来,使历史与现实,今人与古人,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情事,在时空上融为一体。因此,诗虽将无穷思绪以一“愁”字了结,却给人以跌宕回环、悠悠不已之感。‎ 这首诗所抒发的,不过是封建知识分子因不得志所产生的人生无常虚幻的悲叹,但在艺术上独具特色。诗忽而目前,忽而昔年,忽而往古,忽而现在,忽而杂糅今古;忽而为一己哀愁,忽而为千古情事,忽而熔二者于一炉;挥洒自如,放纵不羁,在时空上和感情的表达上跳跃性极大。前人评杜牧的诗“气俊思活”,于此可见一斑。‎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写屈原忧愁失意,走投无路,十分迷茫困惑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观刈麦》中,运用动作和细节描写的手法揭示了拾麦者的辛酸苦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自己不慕名利、品格高尚的性格特点。‎ ‎【答案】 (1). (1)忳郁邑余侘傺兮, (2).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3). (2)右手秉遗穗, (4). 左臂悬敝筐 (5).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6). 万钟于我何加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忳”“邑”“侘傺”“秉”“穗”“敝”“辩”“受”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点睛】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应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 )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正是得益于文明交流互鉴,得益于文明融合创新,人类的智慧才能不断散发出新的光芒,这既为人类文明注入源头活水,带来勃勃生机,也成为社会不断进步的强劲动能。‎ 文明是平等的,相互尊重是对待不同文明的应有态度。“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 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在今年5月举行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中国积极倡导文明和谐共生,深得世界认同。事实上,中国倡议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本身就体现了对促进亚洲文明发展、引领世界文明进步的深邃思考和责任担当。这种思考和担当,植根于中华文明协和万邦、安民富民、 、天人合一等价值理念,来源于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中海纳百川、 的宏阔实践,因而具有深厚的底蕴、真理的力量和 的生命力。‎ 以多样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以和谐共生超越文明冲突,以交融共享超越文明隔阂,以繁荣共进超越文明固化,‎ 只有我们踏上这一人间正道,才能共同谱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才能携手迈向美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 ‎17.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世界的基本特征是文明多样性,人类进步的动力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B. 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C.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世界的基本特征。‎ D. 人类进步的动力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世界的基本特征是文明多样性。‎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姹紫嫣红 革故鼎新 兼收并蓄 历久弥新 B. 花团锦簇 改弦易辙 细大不捐 老而弥坚 C. 姹紫嫣红 改弦易辙 细大不捐 老而弥坚 D. 花团锦簇 革故鼎新 兼收并蓄 历久弥新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只有我们踏上这一人间正道,才能共同谱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华章,才能携手迈向美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 B. 我们只有踏上这一人间正道,才能共同谱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才能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 C. 我们只有踏上这一人间正道,才能共同谱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华章,才能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 D. 只有我们踏上这一人间正道,才能共同谱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才能携手迈向美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 ‎【答案】17. B 18. A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 本题:‎ 文段的主要话题就是围绕着“文明”而言的,所以补写句子的主语应该选择“文明”开头的选项,因此排除AD两项;依据原文“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判断,“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依据原文“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正是得益于文明交流互鉴,得益于文明融合创新,人类的智慧才能不断散发出新的光芒,这既为人类文明注入源头活水,带来勃勃生机,也成为社会不断进步的强劲动能。”判断,“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因此排除C项;‎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本题:‎ 姹紫嫣红:指各种颜色娇艳的花朵。‎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第一空:语境是“文明是平等的,相互尊重是对待不同文明的应有态度”“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 之别”,此处强调“文明”各式各样,所以选择“姹紫嫣红”;‎ 革故鼎新: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改弦易辙:比喻改变原来的方向、计划、办法等。‎ 第二空:语境是修饰“价值理念”的,再结合“协和万邦”“安民富民”“天人合一”,应该选择“革故鼎新”;‎ 兼收并蓄:指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 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所有东西兼收并蓄。常指收罗的东西多,毫无遗漏。也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第三空:语境结合“海纳百川”来判断,应该选择“兼收并蓄”;‎ 历久弥新:弥,更加(同欲盖弥彰的弥)。“新”,视不同语境而有不同的具体含义,如与"旧"相对、与"老"相对、新鲜等。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或者是指一样东西不因时间而变旧,变腐,反而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比新的还要好。‎ 老而弥坚:形容老年人的心态更加的坚强。弥:更加。人虽已老,但志向却更加坚定。‎ 第四空:此处语境是用来修饰“生命力”的,不需要“老年人的心态更加的坚强”,所以应该选择“历久弥新”;‎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本题: ‎ 文段画线句“只有我们踏上这一人间正道,才能共同谱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才能携手迈向美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存在三处问题,一是关联词语和主语位置不当,一是搭配不当,一是语序不当。‎ A项,关联词语和主语位置不当、语序不当。“我们”要提到“只要”的前面,“美好”要提到“未来”的前面;‎ B项,搭配不当。谓语“谱写”与“文明”不能搭配,需要改为“文明华章”;‎ C项,正确;‎ D项,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谓语“谱写”与“文明”不能搭配,需要改为“文明华章”;“美好”要提到“未来”的前面;‎ 故选C。‎ ‎【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在某次“中国好网民”公益广告作品网上评选活动中,小马在自己的朋友圈转发了下面这幅作品,请你帮小马配上一段文字,描述作品内容,阐述推选理由,以便得到更多朋友的支持。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答案】内容:画面中三人团结协作,共骑辆自行车,一路搭载着“文明、网络、和谐”三个醒目标语。 推选理由:整幅作品构图形象,设计简洁,生动表达了中国网民“网络文明,你我同行”的心声。支持优秀公益广告,希望你也能转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图文转换的语言表达和读图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给试题归类,注意题干的要求,一般要从画面内容及寓意等角度作答。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漫画,分析漫画的题目主要有概括画面的内容,分析漫画的寓意,给漫画添加标题和解说词等题目,答题时首先立足于漫画的内容,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概括,然后注意漫画的劝诫意义,劝诫意义要从漫画夸张的手法中获取。本题题干的要求是“请你帮小马配上一段文字,描述作品内容,阐述推选理由,以便得到更多朋友的支持。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考生要注意漫画的主题是“中国好网民”,要注意漫画中的文字内容:“文明、网络、和谐”。在概括画面内容的时候要紧扣三人的行为,体现了团结协作,最后要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洁的要求。‎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急性胃肠炎是夏季常见病、多发病。大部分人患有急性胃肠炎之后是可以自愈的。除严重者,①_________。然而,现实中许多患者在就诊前却多自行服用抗生素等药物,这种做法,既不利于疾病治疗,又存在抗生素滥用而导致的各种耐药风险。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应该要确定是病毒性、细菌性、还是真菌性的。抗生素的治疗原理就是杀死细菌以消除炎症。健康人的胃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有益菌。如果滥用抗生素,不仅导致发炎的细菌会被杀死,②_________,不利于健康。在急性胃肠炎的治疗恢复过程中,③___________,从少量、清淡、半流质的饮食开始,逐渐控制进食,还应该避免食用冰镇、油炸等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答案】 (1). 一般不需要抗生素药物治疗 (2). 有益菌也会被杀死 (3). 要注意对饮食的选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属于补写句子,具体而言也可以归为衔接题。‎ 根据前后语境确定话题为“肠胃炎”,结合关联词语“除严重者”、“然而,现实中”确定第一处填写“应该是用抗生素”。‎ 第二空参考前文语境“健康人的胃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有益菌。如果滥用抗生素,不仅导致发炎的细菌会被杀死”确定答案表达模式为“……也会被杀死”,省略号部分对应“有益菌”。‎ 第三空对后文“从少量、清淡、半流质的饮食开始,逐渐控制进食,还应该避免食用冰镇、油炸等食物,以免加重病情。”进行总结即可。‎ ‎【点睛】作答此类题要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以及照应,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四、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任正非正传》一书里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北大毕业的一位高材生,初入华为时,就对公司的经营战略问题,大笔一挥、洋洋洒洒写了一封“万言书”直接给了任正非。抱着积极发表言论的初衷,以为自己独到的见地能够打动领导,赢得一些赏识,结果没想到被任正非回道:“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 对于北大高材生或任正非的做法,大家反响不一。你怎样看?请写一篇作文,发表你的看法或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正确的位置,合适的“沉默”‎ ‎ “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每一句话将成为呈堂证供。”‎ ‎——题记 这是经常在法庭上人们常听到的一句话。“沉默”和“阐述”都是个人所拥有的权利,但是,这何尝不是生活中的真实写照呢?‎ 北大毕业的高材生,初入华为时,就对公司的经营战略问题,以自己的见解写了一封“万言书”直接给了任正非,希望能得到一些赏识,但任正非回道:“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到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这不禁使我思考:自己的言行与本意可能不一样,但到底会对自己产生多大的影响呢?‎ 答案当然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的。‎ 我佩服高材生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可能在某一个阶段,他的行为举止是勇敢、积极的表现,如果他谈论的不是公司发展前景战略问题,而是提出创新的建议,我想任正非也不会发表这么激烈的言论。初衷虽然重要,但自己的行为超出自身所处的位置时,那就无人会更多的在意初衷。任正非所关注的你,只是一个新来的员工,因为上位者之所以为上是因为他也有自己的见解,而你的言论就等同于对他的不屑,所以人生合适的“沉默”是很重要的,认识自己,也是很重要的。‎ 那么自己的言行会对别人产生多大的影响呢?‎ 答案也是因人而异,因势而异的。‎ 任正非是华为总裁,自己在商业圈不断努力,有了今天如此大的成就,当有一个年轻人对你提出关于公司战略问题时,肯定是不屑的,就像食肉动物的权威不能被践踏一样。但是,因为自己的一句话,我觉得是可能会给年轻人带来心理阴影的,或许也会沦为别人的笑柄,今后如果有真正需要发言的时候,他会变得犹豫和胆怯。言语自由是人格尊严的一定体现,既使年轻人的言行有些过火,但站在新时代的角度,他说的一些创新建议也不是不可以被采纳,时代在发展,企业也应随时代的发展而一起进步,独到的见解或许不是正确的合适的,但也应该用一种和缓的方式驳回,而不是简单粗暴。‎ 摆正自己位置,适当的发言是对的,但如果对自己的定位不清晰的话,就很有可能适得其反,俗话说“言多必失”。不错,但是该发声,还是要发声,要保持正确的言行举止和合适的“沉默”。‎ ‎【解析】‎ ‎【详解】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要点: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分析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立意。‎ 具体过程:‎ 抓住材料关键词:北大毕业,高材生,初入华为,对公司的经营战略问题,大笔一挥,洋洋洒洒,“万言书”,直接,打动领导,赢得,赏识,任正非,建议辞退。‎ 分析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此考题是一个完整材料式作文,这则材料非常有逻辑性,解析材料中,发现其实就是一个推理题。那么要逐层分析来解析了。‎ ‎1、从“高材生”被建议辞退的结果这一角度去推理分析:‎ 试想:“高材生”为什么被建议辞退?——是因为直接上“万言书”。‎ ‎“万言书”有什么问题?——对公司的经营战略问题进行建言。‎ 为什么要建言?——抱着积极发表言论的初衷,以为自己独到的见地能够打动领导,赢得一些赏识。‎ ‎2、从“任正非建议辞退”的角度分析:‎ 为什么建议辞退呢?——“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 ‎【立意】(注意不同的角度)‎ ‎1.大学生的角度 ‎①正视自己的位置 ‎②戒骄戒躁 ‎2.任正非的角度 ‎①善于用人 ‎②管理者的权威 ‎【素材】(注意古今中外的多样性,最好是现实材料、社会热点)‎ ‎1、认识自我,是心中梦想的唤醒。外国著名的残疾运动员约翰。他天生双腿残疾,加上他30岁又身患癌症,但他不惧死亡。依然笑对人生,他只能靠双手行走,却成为运动健将。他告诉自己:“永远都不要说不可能。”他依靠着对自我能力的顽强意识,成就了他在赛场上的风姿,成就了心里的梦想,成就了他人的远航。‎ ‎2、认识自我,是命运在自己手中。世界大文豪巴尔扎克本是学法律的,却想当一名作家,他全然不听父亲让他当律师的忠告,以至于度过了一段没有父亲财力支持的日子,但他的这段最狼狈的日子里,他用自己的钱买了一根手杖,上面刻一行字:我将粉碎一切障碍,正是这可坚定的名言,支持了他一生的奋斗。后来,巴尔扎克克服了重重困难,笔耕不辍,终于在文学上获得了巨大成功。‎ ‎3、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锋芒毕露只会让自己难堪,言多者必失。柳公权是著名的书法家,他年少时在街上写春联,人们都用美言美语称赞他,他便骄傲起来,在纸上写出“敢在人前夸”几个大字。有人觉得这孩子太高傲,便说在东边街上有人写字比这好看得多,等柳公去街上看时,发现那人没有手,用脚写字来维持生计。看了那人字后,柳公权惭愧不己,拜那人为师,从此虚心练字。‎ ‎4、薛谭向秦青学唱歌,没有完全学到老师的技艺,便觉得自己功成名就,就要辞别回家。秦青没有制止他,只在郊外大道口为他饯行,放声歌唱,激越高亢的歌声震动了树木,阻遏了行云。薛谭深感自己的不足,便向老师道歉,终生不再提回家的事。秦青的高超技艺使薛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认识到自己的自以为是,和浅薄无知。‎ ‎【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认知自我”这一中心论点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角度进行分析;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点睛】考场作文,首先要审清要求,把握好关键词,弄明白作文的立意。保证不偏离,不跑题。其次列提纲,对考场作文来说,这项很重要。最后表述成文。要想文采飞扬,逻辑缜密还需平时多读多练、多留心,多积累素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