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8.50 KB
  • 2021-06-05 发布

山西省忻州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3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高二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新批评“反讽”理论的主要阐述者是布鲁克斯。用他的说法:“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 明显的歪曲,我们称之为反讽。”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定义。“反讽”概念的目的仍 然是揭示语义在文学文本中的复杂变化。根据新批评“文学性”观念,文学文本的基本特征 是语义朦胧和语义多重。“反讽”这一语言现象正好符合这一文学定义。正因为这个原因, “反讽”就成为新批评最常用的概念之一。 ②从语义学立场来看,“反讽”本是指一种“正话反说”或“所言非所指”的语言现象。 在“反讽”中,字面上的意义与实际的意义有所不同甚至截然对立。根据语言学观念,任何 一个符号都存在于一定的语境当中,符号的意义会因语境而产生变化。“反讽”产生的原理 同样如此。在“反讽”现象当中,语言符号巧妙地使用某个特定的语境,从而让一个符号不 再表达其本义,而是表达另一个相反的意义。这样,一个“反讽”就产生了。 ③从符号学能指与所指构造角度看,“反讽”实际上是一个符号能指与所指的断裂情形。 语言本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体系。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确定不移的、无可更改的。然而, “反讽”的出现却使一个符号的能指不再指向其约定俗成的固定所指,而指向另一个能指。 ④科学文本对语言的使用就完全合乎语言的约定规则和编码原则,坚决避免出现能指与 所指的断裂。文学文本则有意采用各种手法来违反语言的约定规则,从而使文学文本成为语 义朦胧和复杂的符号系统。 ⑤不难看出,“反讽”的实质仍然是语义的变形化和复杂化。在新批评看来,“反讽” 是“文学性”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形成“文学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 “反讽”一向被认为是一种偶然使用的语言技巧,或至多是一种修辞格。新批评则将“反讽” 上升到“文学性”的高度,将它视为语义变化的典型现象,从而使之成为文学文本的根本属 性。维姆萨特与布鲁克斯在其合著的批评史中坚持将新批评改名为“反讽诗学”(ironic poetics)。关于“反讽”,他们明确指出:“我们可以把‘反讽’看成一种认知的原理,‘反 讽’原理延伸而为矛盾的原理,进而扩张成为语象与语象结构的普遍原理。”既然“反讽” 是一种语义变化,尤其是字面义与真实义的矛盾状态,那么其语义结构一定会表现为多种不 同的构成形态。赵毅衡先生在《新批评》一书中曾把“反讽”分为“克制叙述”“夸大叙 述”“正话反说”“疑问式反讽”“复义反讽”“悖论反讽”“浪漫反讽”和人物主题与语 - 2 - 言风格上的“宏观反讽”等多种类型。无论何种“反讽”类型,都呈现出语义叠加和语义多 重的特征。它大大增加了文本的语义层次,有力地强化了语言的可感性。 (选自文宇《文本语义结构的朦胧之美》,有改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反讽能使语义变得复杂,因而新批评常常使用这一概念。 B. 在反讽中,字面意义与要表达的意义还是不宜完全冲突。 C. 语言是约定俗成的符号体系,文学文本却常常突破约定规则。 D. 反讽不只是语言技巧,是“文学性”特点和手段的统一。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从语义学和符号学两个角度论证了“反讽”的特征在于“正话反说”或能指非所 指。 B. 文章用科学文本与文学文本对比,是为了突出文学文本语言的“语义朦胧和复杂”。 C. 文章推进一层,论述了新批评将“反讽”上升到“文学性”高度,提高了反讽的地位。 D. 文章综合运用了例证法、引证法、假设对比论证法来论证基本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面的四个例子中不是典型反讽的一项是 A. 《孔乙己》以幽默轻松的笔调写悲剧。 B. 《祝福》中“祝福”这一情境的设置。 C. 《装在套子里的人》中作者用戏谑夸张的语言刻画别里科夫的形象。 D. 《边城》中关于端午节热闹的龙舟比赛的场面描写。 【答案】1. B 2. D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 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看是否存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 因果颠倒等问题,从而判断正误。 .B 项,“字面意义与要表达的意义还是不宜完全冲突”错,原文“字面上的意义与实际的意 义有所不同甚至截然对立”,可知字面意义与要表达的意义可以完全相反,完全冲突,并非 字面意义与要表达的意义还是不宜完全冲突。 故选 B。 【2 题详解】 - 3 -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 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D 项,“假设对比论证法”错,原文“用他的说法:‘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我们 称之为反讽’”,运用引证法,并列举维姆萨特与布鲁克斯在其合著的批评史、赵毅衡先生 的《新批评》等事例,运用例证法,并未运用假设对比论证法,选项于文无据。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重要概念及事例与论点的关系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 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概念的等内涵和外延,尤其是对概 念内涵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 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D 项,“《边城》中关于端午节热闹的龙舟比赛的场面描写”错,文本中“反讽”指语境对一 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正话反说或所言非所指,是一个符号能指与所指的断裂情形,《边城》 中关于端午节热闹的龙舟比赛的场面描写,是为了展示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出 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语境对陈述语没有明显的歪曲,没有正话反说或所言非 所指,也无能指与所指的断裂情形。 故选 D。 【点睛】此类试题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 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 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 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 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 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黄旭华是谁?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国核潜艇之父”——中船重工第 719 研究所名誉所 长、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2017 年,老人荣获了何梁何利基金 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今年国庆节前夕,老人又荣获了“共和国勋章”。 - 4 - “感动中国 2013 年度人物”给黄旭华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 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 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1988 年,在完成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深潜试验和水下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后,黄旭华把这个 使命般的接力棒传给了第二代核潜艇研制人员。此后的 20 多年里,黄旭华与核潜艇的不解之 缘还在延续。这位 93 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每天 8 点半走到办公室,整理几十年工作中积累下 的几堆 1 米多高的资料,希望把它们留给年轻一代。 黄旭华少年时期曾在聿怀中学读书。2017 年 9 月 29 日,聿怀中学举办建校 140 周年主题 系列活动。黄院士携夫人精神矍铄地回到母校出席活动,寄望同学们立自强之志,迈坚实步 伐,成为新一代国家栋梁。 (摘编自《汕头日报》) 材料二: 1958 年,中国的核动力潜艇完全白手起家。核潜艇技术复杂,配套系统和设备成千上万。 其中,核动力装置、艇体结构及艇型等 7 项难题号称“七朵金花”。 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核动力潜艇艇型是“水滴型”,美国为实现水滴型构造,谨慎走 了三步。中国该怎么办?黄旭华大胆提出,“必须三步并作一步走”。既然国外已成功地将 水滴型艇和核动力结合,就说明这条路切实可行。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国国力薄弱, 核潜艇研制时间紧迫,只能少走弯路……” 纸上得来终觉浅。要使想法变成现实,除了大胆,还要苦干。通过大量的计算和反复论 证,黄旭华带领同事仅用 3 个月就提出 5 个弹道导弹核潜艇艇型方案。方案一出,黄旭华又 一头扎进上海交大的试验室。 黄旭华至今还珍藏着一把“前进”牌算盘。在没有计算机之前,研制核潜艇的许多关键 数据,就是从这把算盘上跳出来的。黄旭华说,为了保证数据准确,常常是两拨人一起算, 结果一致还好,不一致两边都要重新算。 除此之外,黄旭华还用最“土”的办法解决了许多尖端技术问题。核潜艇体积狭窄,而 装艇设备和管线数以万计,如何知道艇体和设备的精确重量、确保重心稳定?黄旭华要求, 所有设备都要过秤。在之后数年的建造过程中,大小设备件件如此、天天如此。“斤斤计较” 使得排水量达 4000 多吨的核潜艇在下水后的试潜、定重测试值和设计值完全吻合。 为了艇上千万台件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网络”全国 24 个省市的 2000 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牵涉面广,难度可想而知。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们用算盘 - 5 - 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送走了一个个不眠之夜……终于,中国的核潜艇搞出来了。 (摘编自《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曾拿着算盘算数据》) 材料三: 下潜的深度,决定了核潜艇能否躲过对手的监视而成功攻击目标。上世纪 70 年代末,美 国的“长尾鲨号”核潜艇就是在深潜试验中葬身大海,艇上 100 多人全部遇难。 1988 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也要做深潜试验。试验之前,艇员心理包袱很重,为了稳 定军心,黄旭华在和潜艇的官兵们开会时,大胆提出了要一同下水的决定。时年 62 岁的黄旭 华随着核潜艇下潜至水下 300 米,在这一深度,一张扑克牌大小的核潜艇艇壳要承受 1.5 吨 的压力,黄旭华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并获得成功,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 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摘编自《核艇之父黄旭华 人间蒸发 30 年成就赫赫之功》) 4.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中的颁奖词赞颂了“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深潜人生。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 第一代核潜艇研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直至耄耋之年仍延续着与核潜艇的不解之缘。 B. 材料一写黄旭华 93 岁仍坚持整理几十年工作中积累下的几堆 1 米多高的资料,希望把它 们留给年轻一代,还到校园参加活动,为了国家和地方的科技人才培养奔走操劳,贡献余热。 C. 材料二中,中国早期核潜艇科研手段一片空白。黄旭华只能带领同事拿着算盘算数据,用 此手段提出了 5 个弹道导弹核潜艇艇型方案,原有的尖端技术问题就都迎刃而解。 D. 材料三写 70 年代末,美国的“长尾鲨号”在深潜试验时,下去后再没有上来,艇上人员 葬身海底。一是证明科学研究总是存在危险的,二是为写黄旭华作铺垫。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用了生动华丽的辞藻含蓄地使读者感受到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浑金 璞玉般的品质,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情感力度。 B. 材料二提到美国三步实现艇型水滴型构造,意在为下文衬托黄旭华提出“必须三步并作一 步走”的胆识作铺垫。 C. 材料三中,作者写到黄旭华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说 明黄旭华的成就和贡献远比其他做此研究的科学家要大得多。 D. 这三则材料运用了引用、正侧结合、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手法,就黄旭华的事迹做了客 观、真实的报道。 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黄旭华被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原因。 - 6 - 【答案】4. C 5. B 6. ①为中国核潜艇试验默默奉献一生,是中国核潜艇试验的中流砥柱。②大胆开拓核潜艇研 制事业。③为科学义无反顾,扎实苦干换来研制硕果。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分析文中的信息和筛选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 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 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不要死抠字眼。 C 项,“黄旭华只能带领同事拿着算盘算数据,用此手段提出了 5 个弹道导弹核潜艇艇型方案, 原有的尖端技术问题就都迎刃而解”错,原文“除此之外,黄旭华还用最‘土’的办法解决 了许多尖端技术问题。核潜艇体积狭窄,而装艇设备和管线数以万计,如何知道艇体和设备 的精确重量、确保重心稳定?黄旭华要求,所有设备都要过秤”,可知黄旭华除了带领同事 拿着算盘算数据,还将所有设备都过秤,才解决了许多尖端技术问题,选项以偏概全。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找出文 本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对照,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 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注意选项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内容有矛盾的必有一项错误,注意 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已然与或然、全称与特称,推 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A 项,“材料一和材料二都用了生动华丽的辞藻”错,项材料二用的是平实的语言,朴实的事 迹,使读者感受到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浑金璞玉般的品质。 C 项,“说明黄旭华的成就和贡献远比其他做此研究的科学家要大得多”错,黄旭华成为世界 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说明的是黄旭华具有为科学义无反顾的献 身精神,原文并未将之与其他做同样研究的科学家作比较的意思,选项无中生有。 D 项,“心理描写”错,三则材料都没有涉及心理描写,选项于文无据。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在文章中往往表现出阐述的多角度、全方位的 复杂性,这是阅读的难点所在。因此,在阅读中一定要把握关键,具体辨别,严格筛选,这 - 7 - 样才能在众多的材料中略过那些无关的信息,抓住主要信息。辨别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 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通过整体阅读,筛选和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态度。这方面的信息一般隐含在文章的材料及作者相关的评说中,做题时一定要准确分析把 握作者的基本观点,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与思想倾向,并要具备一定的抽象分析和归纳概括 能力。 原文“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1988 年,在完成中国第一代 核潜艇深潜试验和水下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后,黄旭华把这个使命般的接力棒传给了第二代核 潜艇研制人员。此后的 20 多年里,黄旭华与核潜艇的不解之缘还在延续”,可概括出“为中 国核潜艇试验默默奉献一生,是中国核潜艇试验的中流砥柱”;原文“当时,世界上最先进 的核动力潜艇艇型是‘水滴型’,美国为实现水滴型构造,谨慎走了三步。中国该怎么办? 黄旭华大胆提出,‘必须三步并作一步走’”,可概括出“大胆开拓核潜艇研制事业”;原 文“要使想法变成现实,除了大胆,还要苦干。通过大量的计算和反复论证,黄旭华带领同 事仅用 3 个月就提出 5 个弹道导弹核潜艇艇型方案”“他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 千上万个数据,送走了一个个不眠之夜……终于,中国的核潜艇搞出来了”“黄旭华在和潜 艇的官兵们开会时,大胆提出了要一同下水的决定。时年 62 岁的黄旭华随着核潜艇下潜至水 下 300 米,在这一深度,一张扑克牌大小的核潜艇艇壳要承受 1.5 吨的压力,黄旭华指挥试 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并获得成功,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 一人”,可概括出“为科学义无反顾,扎实苦干换来研制硕果”。 【点睛】做此类试题注意以下方面: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 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 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 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 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夫老妻 冯骥才 ①他俩又吵架了。 ②可是今天的架吵得空前厉害,起因却很平常——就像大多数夫妻日常吵架那样,往往 是从不值一提的小事上开始的——不过是老婆子把晚饭烧好了,老头儿还趴在桌上通烟嘴, - 8 - 弄得纸片呀,碎布条呀,粘着烟油子的纸捻子呀,满桌子都是。老婆子催他收拾桌子,老头 儿偏偏不肯动。老婆子便像一般老太太们那样叨叨起来。老婆子们的唠唠叨叨是通向老头儿 们肝脏里的导火线,不一会儿就把老头儿的肝火引着了。两人互相顶嘴,翻起许多陈年老账, 话愈说愈狠。老婆子气得上来一把夺去烟嘴塞在自己的衣兜里,惹得老头儿一怒之下,把烟 盒扔在地上,还嫌不解气,手一撩,又将烟灰缸打落地上。还抓起桌上沏满热茶的大瓷壶, 用力“叭”地摔在地上,看着满地碎瓷片和溅在四处的水渍,老婆子直气得冲着老头大叫: “离婚!马上离婚!” ③同样的怒火也在老头儿的心里翻腾着。只见他嘴里一边像火车喷气那样不断发出声音, 一边冲到门口,猛拉开门跑出去,还使劲带上门,好似从此一去就再不回来。 ④老婆子火气未消,站在原处,面对空空的屋子,一种伤心和委屈爬上心头。她想,要 不是自己年轻时得了那场病,她会有孩子的。有了孩子,她可以同孩子住去,何必跟这愈老 愈混账的老东西生气? ⑤不知为什么,他们每次吵架过后两小时,她的心情就非常准时地发生变化,好像节气 一进“七九”,封冻河面的冰片就要化开那样。像刚才那么点儿小事还值得吵闹么?——她 每次吵过架冷静下来时都要想到这句话。可是……老头儿也总该回来了。他们以前吵架,他 也跑出去过,但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了。但现在已经两个小时了仍没回来。外边正 下大雪,老头儿没吃晚饭,没戴帽子、没围围巾就跑出去了,地又滑,瞧他临出门时气冲冲 的样子,不会一不留神滑倒摔坏了吧?想到这儿,她竟在屋里待不住了,起身穿上外衣,走 出房子去了。 ⑥雪正下得紧。雪是夜的对比色,好像有人用一支大笔蘸足了白颜色,把所有树枝都复 勾一遍,使婆娑的树影在夜幕上白茸茸、远远近近、重重叠叠地显现出来。于是这普普通通、 早已看惯了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了。 ⑦一看这雪景,她突然想到她和老头儿的一件遥远的往事。五十年前,他们同在一个学 生剧团。她的舞跳得十分出众。每次排戏回家晚些,他都顺路送她回家。她记得那天也是下 着大雪,两人踩着雪走,也是晚上八点来钟,在河边的那段宁静的路上,他突然仿佛抑制不 住地把她拉到怀里。她猛地推开他,气得大把大把抓起地上的雪朝他扔去,直打得他像一个 雪人。他们的恋爱就这样开始了——从一场奇特的战斗开始的。 ⑧多少年来,这桩事就像一张画儿那样,分外清楚而又分外美丽地收存在她心底。曾经, 每逢下雪天,她就不免想起这桩醉心的往事。年轻时,她几乎一见到雪就想到这事;中年之 后,她只是偶然想到,并对他提起,他听了总要会意地一笑,随即两人都沉默片刻,好像都 - 9 - 在重温旧梦;自从他们步入风烛残年,即使下雪天也很少再想起这桩事了。但为什么今天它 却一下子又跑到眼前,分外新鲜而又有力地来撞她的心? ⑨可现在她多么希望身边有一只手,希望老头儿在她身边!她想到楼上邻居李老头,文 化大革命初期老伴被折磨死了。尽管有个女儿婚后还同他住在一起,但平时女儿、女婿都上 班,家里只剩李老头一人。星期天女儿、女婿带着孩子出去玩,家里依旧剩李老头一人—— 年轻人和老年人总是有距离的。年轻人应该和年轻人在一起玩,老人得有老人为伴。 ⑩真幸运呢!她这么老,还有个老伴。四十多年两人如同形影紧紧相随。尽管老头儿性 子急躁,又固执,不大讲卫生,心也不细,却不失为一个正派人,一辈子没做过亏心的事, 一副直肠子,不懂得与人记仇记恨……她愈想,老头儿似乎就愈可爱了。 (11)她在雪地里走了一个多小时,老头儿仍不见,雪却稀稀落落下小了。只有先回去, 看看老头儿是否已经回家了。当将要推开屋门时,她心里默默地念叨着:“愿我的老头儿就 在屋里!” (12)屋门推开了,啊!老头儿正坐在桌前抽烟。地上的瓷片都被扫净了。炉火显然给老 头儿捅过,呼呼烧得正旺。顿时有股甜美而温暖的气息,把她冻得发僵的身子一下子紧紧地 攫住。她还看见,桌上放着两杯茶,一杯放在老头儿跟前,一杯放在桌子另一边,自然是斟 给她的……老头儿见她进来,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 (13)她站着,好像忽然想到什么,伸手从衣兜里摸出刚才夺走的烟嘴,走过去,放在老 头儿跟前。什么话也没说,赶紧去给空着肚子的老头儿热菜热饭,还煎上两个鸡蛋……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对老夫妻吵架不止一次,但妻子在家太过强势,每次都是老头气得离家出走,小说结尾 老头“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的细节正说明了这一点。 B. 小说选择老夫老妻为对象,选择“吵架”这一生活小事为冲突点,正是要歌颂真挚感情的 伟大,可贵。 C. 小说以时间顺序展开,但又使用插叙来丰富情节,如插入“恋爱时”的场景,来说明他们 是有很好的感情基础的,从而为和好作伏笔。 D. 老婆儿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妇女形象,她生性好强,性情急躁,但又重情重义,还 善于反省。 8. 老夫妻吵架过后,老婆儿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叙述。 9. 结合文中第⑥段对“雪”的描写,简要分析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案】7. A 8. ①愤怒:因老头儿不注意生活小节而吵架后,老头儿的行为让她十分气 - 10 - 愤:“离婚,马上离婚。”②伤心和委屈:老头儿的离家让她想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③担 心:两小时后,她冷静下来,又开始担心老头儿,于是外出寻找。④感到幸运:想到老头儿 的好处,甚至觉得老头儿可爱了。⑤甜美温暖:回到家,夫妻又开始默契的互相帮助。 9. ①情节结构方面: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妻子的担心,出门寻老头儿,又引出下文对“恋 爱”“新婚”往事的回忆。(答“推动情节发展”也可)②塑造人物方面:借“雪正下得紧” 渲染纷乱紧张的气氛,烘托了妻子内心烦乱、忐忑不安的心绪。③情感表达方面:借下雪的 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渲染开阔鲜活的气氛,暗示了妻子对 丈夫的宽容理解。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 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 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A 项,“但妻子在家太过强势”错,原文“老婆子便像一般老太太们那样叨叨起来。老婆子们 的唠唠叨叨是通向老头儿们肝脏里的导火线,不一会儿就把老头儿的肝火引着了”,可知是 老婆子的唠唠叨叨惹火了老头儿,并非妻子在家太过强势。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梳理人物的心理变化的能力。梳理人物的心理变化“三注意”:①在整体把握情节 的前提下细读所给文字,分清是哪类描写(语言/动作/肖像等),理清其中的层次,抓住关键 词语。②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看看这一片段之前或之后发生了什么,哪些情节与这些描 写有关系,从而揣摩出人物的内心活动。③分析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性。如 某人为什要这样做,这样说,这样想,是在什么情态下做的。 原文“惹得老头儿一怒之下,把烟盒扔在地上,还嫌不解气,手一撩,又将烟灰缸打落地上。 还抓起桌上沏满热茶的大瓷壶,用力‘叭’地摔在地上,看着满地碎瓷片和溅在四处的水渍, 老婆子直气得冲着老头大叫:‘离婚!马上离婚’”,因老头儿不注意生活小节,两人吵架, 老头儿扔烟盒、打落烟灰缸、摔大瓷壶,老婆儿直气得冲着老头大叫“离婚!马上离婚”, 概 括出“愤怒”。原文“老婆子火气未消,站在原处,面对空空的屋子,一种伤心和委屈爬上 心头。她想,要不是自己年轻时得了那场病,她会有孩子的。有了孩子,她可以同孩子住去, 何必跟这愈老愈混账的老东西生气”,老头儿的离家让她想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可概括出 - 11 - “伤心和委屈”。原文“她每次吵过架冷静下来时都要想到这句话。可是……老头儿也总该 回来了。他们以前吵架,他也跑出去过,但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了。但现在已经两 个小时了仍没回来。外边正下大雪,老头儿没吃晚饭,没戴帽子、没围围巾就跑出去了,地 又滑,瞧他临出门时气冲冲的样子,不会一不留神滑倒摔坏了吧?想到这儿,她竟在屋里待 不住了,起身穿上外衣,走出房子去了”,吵过架后冷静下来,又开始担心老头儿,于是外 出寻找,可概括出“担心”。原文“可现在她多么希望身边有一只手,希望老头儿在她身边! 她想到楼上邻居李老头,文化大革命初期老伴被折磨死了。尽管有个女儿婚后还同他住在一 起,但平时女儿、女婿都上班,家里只剩李老头一人”“真幸运呢!她这么老,还有个老伴。 四十多年两人如同形影紧紧相随。尽管老头儿性子急躁,又固执,不大讲卫生,心也不细, 却不失为一个正派人,一辈子没做过亏心的事,一副直肠子,不懂得与人记仇记恨”,想到 邻居李老头的不幸遭遇,而自己这么老,还有个老伴,想到老头儿有诸多好处,甚至觉得老 头儿可爱了,可概括出“感到幸运”。原文“顿时有股甜美而温暖的气息,把她冻得发僵的 身子一下子紧紧地攫住。她还看见,桌上放着两杯茶,一杯放在老头儿跟前,一杯放在桌子 另一边,自然是斟给她的”“伸手从衣兜里摸出刚才夺走的烟嘴,走过去,放在老头儿跟前。 什么话也没说,赶紧去给空着肚子的老头儿热菜热饭,还煎上两个鸡蛋”,回到家后,两个 人默契的互相关心,可概括出“甜美温暖”。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景物描写作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回顾小说中环境描写的 作用,如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映衬人物心情,烘托人 物性格、心理;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发展;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人物命运,衬托主题。然 后结合环境的特点以及环境描写所在的位置来分析作用。 从情节结构上,联系上文“外边正下大雪,老头儿没吃晚饭,没戴帽子、没围围巾就跑出去 了,地又滑,瞧他临出门时气冲冲的样子,不会一不留神滑倒摔坏了吧?想到这儿,她竟在 屋里待不住了,起身穿上外衣,走出房子去了”,第⑥段对“雪”的描写,承接上文妻子的 担心,出门寻老头儿;联系下文“一看这雪景,她突然想到她和老头儿的一件遥远的往事”, 第⑥段对“雪”的描写,引出下文对“恋爱”“新婚”往事的回忆(或推动情节发展);可知 是承上启下。 从塑造人物上,“雪正下得紧”中“紧”字,写出雪之大之猛之密,渲染出纷乱紧张的气氛, 也烘托老婆儿与老头儿吵完架后,又开始担心老头儿不留神滑倒摔坏了,内心烦乱、忐忑不 安的心绪。 - 12 - 从情感表达上,“于是这普普通通、早已看惯了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 鲜活的生气了”,写下雪的世界,渲染开阔鲜活的气氛,联系上文“像刚才那么点儿小事还 值得吵闹么?——她每次吵过架冷静下来时都要想到这句话”,暗示妻子对丈夫的宽容理解。 【点睛】环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分要点回答。一般的答题模式为:…… 具体描写了……景色,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 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揭示人物心境,……体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思 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 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 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 去之。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 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自为。今遣此力,助 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注,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 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 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黄昏..,解绶去职....,赋《归 去来兮辞》。征著作郎,不就。 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指江州刺史王弘)送酒 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素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 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 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萧统《陶渊明传》) 【注】秫(shú):高粱,是酿酒的主要原料。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13 - A. 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B. 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C. 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D. 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解归,自请解职辞官归家。古代官职升降调动有一些专用词语,官职升迁有拔、拜、除; 官职调任有徙、调、出;官职降职有罢、黜、谪。 B. 黄昏,十二时辰之一。十二时辰西周时就已使用,也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分别是子、丑、 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 C. 绶,本义指丝带,古代用以系佩玉、官印、帷幕等。绶带的颜色常用以标志不同的身份与 等级。解绶去职指归隐。 D. 九月九日,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阳月阳日,故名“重阳”。民间在重阳节有 插茱萸、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因“高”与“糕”音同,所以重阳节又有吃“重 阳糕”的习俗。 12. 将本文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作一比较,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亲老家贫”和“幼稚盈室”正是陶渊明决定做官的重要原因。 B. “公田悉令吏种秫”一事,从侧面证实了陶渊明的确是“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C. 陶渊明辞官罢去最根本的理由就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 陶潜写《五柳先生传》旨在表现自己追慕五柳先生,写文章自寻乐趣,忘却名利得失的志 向。 13. 把下列《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一句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课文)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本文) 【答案】10. A 11. C 12. D 13. (1)恰逢有出使到外地的差事,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我) 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2)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可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 开的先断开,然后再根据句子中的主谓语或动宾关系,名词作主语或宾语以及文言虚词等标 - 14 - 志性词语断句。 “天下”作“无道”的主语,二者意义相连,中间不可断开,排除 CD; “文明之世”作“生” 的宾语,“今子生”“文明之世”意义相连,中间不可断开,排除 B 项。 句意: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 世,为什么如此糟践自己呢?” 故选 A。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 项,“解绶去职指归隐”错,解绶去职指辞官,辞官不等同于归隐。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答题时注意分析选 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内容。 D 项,“旨在表现自己追慕五柳先生”错,原文“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意思是“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自比,当时的人称它为实录”,可知五柳先生就是陶渊明 的“自况”,是他的实录,并非表现自己追慕五柳先生。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题中重点词句:(1)会:恰逢;诸侯:地方大吏;惠爱:爱惜人才;见:被。(2)安:安于; 勤苦:勤劳清苦;其:代词,代指陶渊明;同志:志趣相投。 【点睛】翻译文言文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把要翻译的语句切分为词;第二步,把语句中 的每个词语都准确翻译出来,这里要关注两点,即一词多义的词语要根据具体语境确定其意 - 15 - 思,只能意译的词语翻译时要尽可能简洁、准确;第三步,根据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对一一 对应翻译的具体内容进行语序调整或增删部分。 参考译文: 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他名陶潜,浔阳柴桑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陶 渊明年少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 高自负。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自比,当时的人称它为实录。 孝敬老人,家里很穷,被起用为州祭酒,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 州里召他担任主簿,没有前去任职。亲自耕种自给自足,后来得了疾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前 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贫困挨饿了好几天。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 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如此糟践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 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都被他扔掉了。 后又担任镇军、建威参军,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弹琴唱歌过隐居的生活,可 以吗?”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不带家眷独自上任,送了一个仆人给他的儿子, 写信说:“你每天的用度,要自给自足。现在派给你一个佣人,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别 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官府的公田都让人种高粱,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 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粮食,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粮食。年终,恰逢 郡里派督邮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 说:“我哪能为五斗米(这点俸禄)而向乡里的小人弯腰(丧失尊严)啊!”当天黄昏就解 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兮辞》。朝廷征聘他为著作郎,没有前去任职。 曾经在九月九日那天没有酒喝,在房子边上的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手菊花。 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 每次喝酒,都弹拨一番寄托心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 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离开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 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陶渊明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 的宰相,耻于自己作为后代居在人下,自从宋高祖的基业渐渐兴盛,再也不愿意做官。元嘉 四年将要接受朝廷征聘,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谥号“靖节先生”。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滕王阁诗 王勃 - 16 -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远道去交趾(今越南)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 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含蓄高远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B. 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浦、云、帘、山、雨、潭影; 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 C. 此诗开篇迂回委婉,用质朴凝炼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引发了诗人人生盛衰无常 的怅惘。 D. 末尾两句以景作结,似答非答。“槛外长江空自流”一句与李白的诗句“唯见长江天际 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15. 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慨?结合诗歌的首联下句和尾联对此做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首联下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挂着琳琅玉佩,坐着 鸾铃马车,来到阁上举行盛宴的情景,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诗人不禁产生了 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②尾联指出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无处可觅,只有那栏杆外的 滔滔江水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更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 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 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C 项“此诗开篇迂回委婉”错,“滕王高阁临江渚”的意思是“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 的沙洲”,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并非迂回委婉。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 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 - 17 - 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 歌情感规范用语。 首联下句,“佩玉鸣鸾罢歌舞”,意思是“佩玉、鸾铃鸣响的华丽歌舞早已停止”,作者遥 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 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首联上句写空间,下句写时间,首联上句兴致勃勃,下句意兴阑珊,两 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生发出盛衰无常之意。 尾联,抒发“阁中帝子今何在”的感慨,“槛外长江空自流”把人的目光牵引到了更加广阔 的空间,把人的思绪带领到了更加纵深的历史。长江不停地无情地流动,时间冷漠地永恒地 流逝,历史上无论多么辉煌显赫的生命,都注定凄惨地悄然地逝去。“空”把悲伤之情感抒 发到了极致,把消沉之思绪凝结到了顶点,荣华富贵为空,功名利禄为空,情爱道义亦为空, 更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 【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 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 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 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 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 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 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归去来兮辞》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⑵《滕王阁序》中有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 远、孤鹜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意境深远,别有韵味。 ⑶《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对“学”与“思”二者关系的辩证论述,他认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这两者在人的进步中均不可或缺,是不能被割裂的。 【答案】 (1). 悟已往之不谏 (2). 知来者之可追 (3). 落霞与孤鹜齐飞 (4). 秋水共长天一色 (5). 学而不思则罔 (6). 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 - 18 - 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 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已”“谏”“鹜”“罔”“殆”等字, 默写时要写准确。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 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 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 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 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最近,在阿塞拜疆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十三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随着木 槌落定,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 55 处,位居世界第一。申遗成 功后,游客可通过预约后进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领会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区城城市文明。 良渚古城遗址,地处浙江省天目山东麓河道纵横的平原地带。83 年前,( ),也让这座 公元前 3300 年到公元前 2300 年之间的“中华第一城”逐渐掀开神奇的面纱。11 条水坝组成 的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世界上最早的拦洪水坝系统;神秘绚烂的礼俗制度、 的农业 和手工业水平、 的城市系统,共同描绘出一幅中国史前社会文明的 。可以说,良渚古 城遠址的考古发现,有力驳斥了国际学术界一些人“中华文明始于有甲骨文、青铜器的殷商 时期”“文明历史不足五千年”的 ,将世人对中华文明史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申遗成功后,游客可通过预约后进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领略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区域城 市文明。 B. 申遗成功后,游客可在预约后进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领会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区域城市 文明。 C. 中遗成功后,游客可通过预约后进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领会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区域城 市文明。 D. 申遗成功后,游客可通过预约进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领略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区域城市 文明。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大量新石器时代的黑陶和石器在这一区域被发现,开启了良渚文化考古进程。 - 19 - B. 这一区域发现大量新石器时代的黑陶和石器,良渚文化考古进程被开启。 C. 新石器时代的黑陶和石器在这一区域被大量发现,良渚文化考古进程开启了。 D. 这一区域发现的大量新石器时代的黑陶和石器,让良渚文化考古进程得以开启。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令人赞赏 领域广阔 图画 论调 B. 令人赞叹 领域广阔 图画 观点 C. 令人赞叹 规模庞大 图景 论调 D. 令人赞赏 规模庞大 图景 观点 【答案】17. D 18. A 19. C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 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 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A 项,“通过预约后”句式杂糅,可改为“通过预约”或“在预约后”; B 项,“领会”与“城市文明”不搭配,可将“领会”改为“领略”; C 项,“通过预约后”句式杂糅,可改为“通过预约”或“在预约后”; “领会”与“城市 文明”不搭配,可将“领会”改为“领略”。 故选 D。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连贯补写句子的能力。补写句子,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 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 逻辑严密,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注意前后文的衔接。 B 项“良渚文化考古进程被开启”和 C 项“良渚文化考古进程开启了”,主语都是“良渚文化 考古进程”,而括号后面的分句没有主语,所以后面的句子就成了“良渚文化考古进程也让 ‘中华第一城’逐渐掀开神奇的面纱”,进程掀开面纱,不搭配,故排除 BC; D 项,让良渚文化考古进程开启的、逐渐掀开“中华第一城”面纱的,不是“黑陶和石器”, 而是“黑陶和石器被发现”; 故选 A。 【19 题详解】 - 20 -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近义词,意思接近,要选出最正确的,要注意词性、搭配、 感情色彩、词义范围等方面来考虑。 “令人赞赏”,让人赞同欣赏;“令人赞叹”,让人赞赏感叹,句中修饰“农业和手工业水 平”,应为“令人赞叹”;“领域广阔”与“城市系统”不搭配,不合语境;“图景”是画 面景象的意思,用于此处比“图画”更合适;“论调”也有观点的意思,但多含贬义,与前 面的“驳斥”搭配更恰当。 故选 C。 2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2)三径就.荒 (3)聊.乘化以归尽 (4)家君作宰. (5)披.绣闼 【答案】(1)稔:庄稼成熟(2)就:靠近、接近 (3)聊:姑且(4)宰:县令(5)披: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字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 求注意积累,利用自己所学灵活运用,善于根据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 以解决题中的词义问题,“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也可以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 入理,分析判断其意义。 (1)“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的意思是“只再等到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一稔” 指“公田收获一次”,“稔”的意思是“庄稼成熟”。 (2)“三径就荒”的意思是“院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就”的意思是“靠近、接近”。 (3)“聊乘化以归尽”的意思是“姑且顺应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聊”的意思 是“姑且”。 (4)“家君作宰”的意思是“家父作交趾县的县令”,“宰”的意思是“县令”。 (5)“披绣闼”的意思是“打开精美的阁门”,“披”的意思是“开”。 【点睛】掌握文言字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词的古今异义,着重掌握词语古今意义的变化; 一词多义,文言中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 在学习时要随时总结,不断深化。平时不断积累实词在语境中的意义,掌握得越来越多,就 会形成触类旁通的能力,阅读能力自然会不断提高; 通假字,通假字是指本应该用甲字,而 - 21 - 使用时却借用与其意义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 高中课本中涉及到的通假字和古今字大约不超过 100 个,识记起来并不困难;词类的活用, 古汉语有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 还改变了读音,这是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的使动用 法、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动词用 作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理解词类活用对掌握实词是大有好处的,但不必死 记硬背。在平时学习、诵读过程中,即可把握这种语言现象,关键要用心去理解。 2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8 个字。 中国女排以十一连胜的骄人成绩夺得了 2019 年女排世界杯冠军,充分展现了女排精神。 什么是女排精神?一言以蔽之,是中国女排奋勇拼搏、顽强战斗的精神。 但是,女排精神又绝不仅仅是拼。 有那么几个细节,不应该被我们忽视。在中国女排轻松赢下俄罗斯女排之后,对手主教 练由衷地赞叹道:“对这场比赛我没有太多好说的,因为中国队打得太好了,进攻、防守、 发球、接发球,没有任何错误”。这说明什么?女排姑娘们的成就,靠的不仅是拼搏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在每一场比赛之后,郎平都会谦虚地总结球队的不足,表示要学习对手的优点。这绝 不是故作姿态,__________________,正是郎平和这支球队能不断进步的原因之一。 由此可见,帮助中国女排在赛场上不断取得胜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都 是应该被补充到女排精神里的内容。 【答案】 (1). 更是每一项技术环节的扎实和到位 (2). 保持学习的心态 (3). 是 高超的专业技能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有效的答题技巧:阅读全文,了解文 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根据上下文的语 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 第一处,联系上文“对手主教练由衷地赞叹道:‘对这场比赛我没有太多好说的,因为中国 队打得太好了,进攻、防守、发球、接发球,没有任何错误’”“靠的不仅是拼搏精神”, 从逻辑关系上,“不仅”对应的是“更是”,表递进,从内容上,此处是说女排的技术方面, 可填写“更是每一项技术环节的扎实和到位”。第二处,联系上文“表示要学习对手的优 - 22 - 点”,此处说的是学习方面,可填写“保持学习的心态”。第三处,联系上文“由此可见”, 表明此处是对上文的总结,结合上文“‘因为中国队打得太好了,进攻、防守、发球、接发 球,没有任何错误’”“表示要学习对手的优点”,可填写“是高超的专业技能和积极的学 习态度”。 【点睛】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 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 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 年 10 月 1 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的纪念日。2019 这一年,各行各业展 开了一系列“向共和国 70 周年献礼”的活动,“庆祖国 70 华诞,展青春热血风采”,青年 人走在时代的前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6 月 12 日,参加中国第 18 批赴黎巴嫩维和建筑工兵分队后写给家人的信。 ②9 月 29 日,在学校庆祝建国 70 周年大会上的发言稿。 ③10 月 1 日,收看“2019 年建国 70 周年阅兵式”后的观后感。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任务①例文: 国泰民安祖国好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 时值共和国 70 华诞,我在黎巴嫩给你们写信,献礼祖国,也献礼爸爸妈妈。 6 月 12 日,我参加中国第 18 批赴黎巴嫩维和建筑工兵分队。当妈妈您听到这个消息时, 电话里的您是既高兴又担忧。高兴是因为您知道您的儿子长大了,终于有机会为国家争光; 而担忧是因为您知道外面的危险。出发前,每次打电话时,您都唠叨《战狼 2》里面的危险场 景,要我一定注意安全。 到了黎巴嫩我才知道,我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 出行前,您和爸爸知道黎巴嫩不安全,但可能完全不知道黎巴嫩的情况。我来到这里后, 就是在首都贝鲁特,随处都能见到千疮百孔的废弃建筑。如果不是亲眼看到,我很难想象这 - 23 - 个地中海东岸的国家是这样一种状况。原来黎巴嫩爆发了一场持续近 15 年的内战,严重破坏 了该国经济发展。而其后接连不断的党派冲突、宗教纷争,以及与邻国的领土纠纷,都让黎 巴嫩的局势越发扑朔迷离。之后两年也就是 1978 年,联合国组建了驻黎巴嫩临时部队,以期 制止冲突、恢复和平。可是直到现在这个国家还不太平。熙熙攘攘的街头,车水马龙的市中 心,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建筑群都见证了内战留给这个国家的难以磨灭的伤痛。 看到了他们国家的状况,我真正理解了“和平”的重要性。 有了和平,才有安定的生活。幸好,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国家一直处于和平的状态, 为人民的幸福的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不仅如此,我们党一直摸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把工作重心转到发展经济上 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力也从弱到强;国家发展了,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身为中国人,我倍感自豪。我也为祖国取得的成就点赞。 爸爸妈妈,你们年轻时正赶上改革开放,更加见证了国家发展为我们创造优渥生活的历 程。我们今天的生活确实来之不易,所以要更加珍惜。 过一两天,我就要正式参与工作了。这里地表温度接近 50 摄氏度,工作时,身上要穿着 厚实的迷彩夹克、沉重的防弹衣,头上要带重达数公斤的蓝色钢盔。尽管维和工作环境异常 艰苦,但我有足够的信心战胜这一切的困难。我也将牢记“安享和平是人民之福,保卫和平 是人民军队之责”,勇于面对危险和挑战,为维和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爸爸妈妈,你们放心,有强大的祖国支持,我的工作和生活是安全的;我们一定能如期 完成维和任务。 以此向共和国献礼,向爸爸妈妈献礼。 儿子:华维和 2019 年 6 月 12 日 任务②例文: 祖国在我心中 ——在学校庆祝建国 70 周年大会上的发言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大会上发言,我发言稿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 我爱祖国,爱祖国的秀丽风光。万里长城像一条巨龙在群山上蜿蜒盘旋;颐和园、圆明 园这两座古老的博物馆,珍藏着举世闻名的艺术瑰宝;故宫,这个巨大的皇宫花园,曾经住 - 24 - 过多少皇帝;巍峨峻拔的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头顶上有着千年积雪的珠穆朗玛峰, 成为世界最高峰;唐朝建筑布达拉宫,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宫殿;青藏铁路,在劳动人民的修 筑下,成为了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海南岛的宋井,是世界离海最近的古淡水井,碧波环抱 的宝岛,苍苍茫茫的草原,七沟八梁的黄土坡,神州大地的锦绣山川哟,我爱你! 我爱祖国,爱祖国刚劲端庄的文字。作为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祖国的汉字不断的更新、 改进。从最古老的甲骨文到了形象的金文,从金文到了小篆,从小篆赚到了秀气的隶书,又 到了如今端正的楷体、宋体。在这些方块字中,我们感受到“水浒”“三国”的英雄豪气; 在如歌如画的唐诗宋词中,我们领略到枫桥的钟声、大漠的孤烟。中华的汉字啊,我爱你! 我爱祖国,爱祖国聪明勤劳的人民。爱国诗人屈原,精忠报国的岳飞、杨家将,他们的 事迹千古流传,至今还家喻户晓。近代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早年留学日本,1931 年就获得 了博士学位。日本不少名牌大学高薪聘请他,但他一一辞谢,毅然回国。抗日战争时,日本 帝国大学又请他前去任教,被他一口回绝。如今的祖国还在人们的经营下日新月异的发展着。 杨利伟、王亚萍、刘翔、姚明、叶诗文、吴斌……这些动人的名字还有许多许多。祖国聪慧 的劳动人民,我爱你们! 我爱祖国,爱祖国广大的土地。狂风曾扫荡过它,冰雹曾击打过它,霜雪曾封锁过它, 大火曾烧灼过它,异族奴隶主铁骑曾践踏过它,帝国主义的炮火曾轰击过它,许多不平等条 约曾分割过它……但她还是默默的存在着,在许多人的努力下,曾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亚 洲雄狮——祖国再次发扬光大。顽强的祖国,我爱你! 今天,历史和未来将有我们焊接,时代的接力棒要靠我们相传。同学们,让我们站在新 的起跑线上响亮回答:“少年要谱写中华更璀璨的诗篇!祖国永远在我心中!” 谢谢大家! 一名爱国青年学生 2019 年 9 月 29 日 任务③例文: 厉害了,我的祖国! ——收看“2019 年建国 70 周年阅兵式”观后感 今天 10 月 1 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盛大的节日,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国 70 年的喜庆日子。 此时此刻的天安门前已是人山人海,乐声阵阵。在这喜庆的日子,祖国母亲的儿女把您 - 25 - 团团围住,欢庆着,问候着。有解放军战士、学生以及各省和各族的人民,他们都挂着鲜花、 红旗。一万多名学生持着红色和黄色的鲜花,组成了四个大字“祖国万岁”。这四个大字的 周围是由黄色的鲜花围成的,这红色和黄色不是象征五星红旗吗?此时的天安门是花的海洋, 乐声的海洋,但是吸引我的还是解放军的阅兵仪式。 “咚——咚——咚”这是解放军前进的脚步声,他们正踏着雄壮的步伐,沿着长安街的 天安门广场前进。“咚——咚—— 咚”多么有劲,多么锵锵有力的步伐声啊!这不是普通的 脚步声,这是我们国家迈向世界民族之林的声音,是祖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就的喜悦之声, 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脚步声。是他们,是解放军在战场上与敌人顽强搏斗,才换来今天的 幸福生活;是他们,是解放军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来保卫祖国的边疆,无私地向自己的岗位 奉献自己的青春,就是因为有这一群“威武之师、文明之市、胜利之师”为祖国做后盾,才 有祖国今天的繁荣昌盛,社会的安定,民族的团结。 就在这个时刻,一群身穿橄榄绿军装的威武之师走了过来。口号声如雷贯耳,有如开闸 流出的急水,有如滚滚而来的大潮,有如在荒原上奔腾的骏马。你看,他们的军姿是多么标 准,步伐均匀,刚劲有力,每一个动作都一致。行进的时候,这千万个人的行动如同一个人, 横直有行,行行笔直,就像刀切一样,个个面目庄严、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接受党和人民 的检阅,向党和国家致敬,向人民致敬。这一举动,无不牵动和震撼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心! 当受阅的三军勇士迈着矫健的步伐,雄赳赳、气昂昂地通过天安门时,国防武器已接踵 而来地展现在人民的眼前:新型主战坦克、火炮、核武器以及各种战略导弹。强大的军队和 先进的战斗武器,为祖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安全保障,为祖国的统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祖国啊,祖国,你让我看到了你 70 年来的繁荣昌盛和国防力量的日益强大,厉害了,我的祖 国!你的人民从此扬眉吐气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这天,这支军队在天安门广场向祖国和人民展示了他们的风貌、变化和成就,让人民对 这支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充满了信心,对祖国的前程也充满了信心。厉害了,我 的祖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给定背景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先阐述了 2019 年 10 月 1 日是个特殊的日子,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的纪念日;接着介绍了各行各业开展了 一系列活动向共和国献礼;最后明确了写作的主题“庆祖国 70 华诞,展青春热血风采”,也 讲明了青年人应走在时代的前列,做好自己的事情。 作文的情境性很强,考生需要将自己代入到所选择事件的具体背景中进行写作。这提醒考生 - 26 - 一定要选择自己熟识的背景、情境,如此才能有话可说,也才可能成就佳作。材料所给任务, 写作视野开阔,可从各行各业多方面、多角度展开分析,考生可以根据相关任务确定立意。 生活在新时代,每个人都能够切实感受到祖国的发展与变化,考生完全有话可说。 此外就是要注意各种文体的具体要求,格式要规范,如发言稿、观后感等,这些文体特征既 要体现在题目上,也要体现在行文过程中,不可忽略。要注意每则任务的文体限制和具体时 间。 任务①限制时间是 6 月 12 日,文体要求是写一封信,书信体的格式:(1)称呼, 写一封信, 先要把收信人的称呼顶格写在第一行,然后,再在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2) 问候语,问候语要写在称呼的下一行,空两格。它可以独立成为一段。(3)正文,正文一般 分为连接语、主体文、总括语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开头都应另起一行,空两格落笔。 (4) 祝颂语,祝颂语是表示致敬或祝贺一类的话,如“此致”、“祝”等。它可以紧接着正文写, 也可以独占一行,空两格写。另外,在写与“此致”和“祝”相配套的“敬礼”、“健康” 一类表示祝愿的话语时,一般要另起一行顶格写。(5)署名,写完信之后,在信的右下角写 上发信人的姓名叫做署名。在署名的前面一般还要加上合适的称谓,如“同学”、“好友”, “弟”“妹”等。(6)日期,发信的日期可写在具名的后边,也可以另起一行。 任务②限制时间是 9 月 29 日,文体要求是写一篇发言稿,发言稿格式:题目,如“在国旗下 讲话的发言稿”;称呼,如“敬爱的老师”;问候,如“大家好”;正文;祝福语,如“祝 大家工作顺利”;致谢;署名,日期。 任务③限制时间是 10 月 1 日,文体要求是写观后感。观后感格式:第一部分,由观而引出感, 要求简明扼要、开门见山;第二部分,具体谈感受是什么,写法上,可采用夹叙夹议的形式;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第四部分,文章的结尾,要对全文内容做个 收尾总结,可以进一步抒发理想或希望与祝愿,把全文的情感升华到顶点。 【立意】任务①: 1.维护世界和平,献礼共和国 70 华诞。 2.青春热血捍卫祖国和平,竭力奋斗助力祖国发展。 3. 勇于面对危险和挑战,为维和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任务②: 1.七十年沧桑巨变,未来我任重道远。 2.祖国发展我成长,民族复兴我奋斗。 3.祖国富强永久远,接续奋斗不敢忘。 - 27 - 任务③: 1.待我有为,必报中华。 2.祖国国防力量日益强大,我辈当自强。 3.富国必先强军,强军梦,中国梦。 【素材】任务①: 1.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和平,我们应该勇敢地用自 己的生命保卫和平。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 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 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2. 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只要台湾岛内台独势力还存在,国际上还存在企图遏止中国的复 杂因素,两岸的和平统一依然任重而道远。我们是在新形势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一定要 以维护国家的安全和领土完整为己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为国家的安全和祖国的 统一大业奉献自己的一切。 3. 世界需要和平。大家都知道巴以冲突现在依然不容乐观,双方多次发生暴力冲突,并且双 方都各有伤亡。先不说其他国家,还是让我们重读一下 50 年前的历史:中日之战,人民伤亡 惨重。然而今天,日本作为最应深思和反省的国家,却不承认那段侵略历史。日本首相小泉 纯一郎还多次参拜位于东京的靖国神社,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牢记历史,正视历史,不忘 国耻。 任务②: 1. 亲爱的祖国,五千年的蕴涵和积淀,五十八年的扬弃和继承,一个东方巨人到了可以说 “不”,可以发言的时候。您聚集当今世界上最多最广最大的人气和景气,不管风吹浪打胜 似闲庭信步,和平与发展是您热切表达的心声!您不卑不亢不躁不惊,以坦荡豁达和深邃、闲 静,阔步在新世纪的黎明! 2. 我们要勤奋努力,追求上进,让爱国之情在每个人的心中传遍。爱国,只是一个小小的举 动,一句小小的话语。让我们行动起来吧,让“爱国”这个词在我们心中牢记!东方雄狮已 不在沉睡,它已渐渐苏醒,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世界的前列。 3. 那么,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怎能虚度光阴、不思进取呢?“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 拼”,也许会受挫,也许会失败,但是,“不经风雨怎见彩虹”?远航的水手告诉我们:“风 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至少我们还有梦!”努力吧,奋斗吧,中国青少年, - 28 - 祖国今天的英雄看我们的吧! 任务③: 1. 如今,我们国富民强,大国崛起!当阅兵的飞机从空中划过,气势如虹,激起了无数中国 人的心,飞机的轰鸣声更是代表了国家的力量,是力量的声音!因为我们的飞机现在要多少 有多少,再也不用飞两遍了!一个国家的复兴之路,里面真的有太多的艰辛和不易。我们有 幸生存在盛世,这是我们的福气! 2. 此后的每一次国庆大阅兵,都给世人带来不同的惊喜,尤其是这一次 70 周年的阅兵仪式, 我们可以从军人挺拔的身姿、琳琅满目的武器装备、飞机在天空的自由翱翔中,都能深切感 受到祖国的日新月异,祖国的发展和进步一刻也没有停下,祖国一直在向前奔跑,无论前方 是多危险的道路、多险峻的山脉,都不能阻挡我们的步伐。 3. 而作为一名青少年,我们在感受祖国军事强大的同时,更要感激祖国为我们打造的这个盛 世,为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蒸蒸日上感到自豪。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祖国未来的蓬勃 发展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我们携手奋进,将我们的祖国发扬光大,让祖国因为有我 们而骄傲! 【结构】任务①: 书信体作文结构易把握,开头是称呼、问候,中间写正文,结尾写祝颂语、落款。格式是固 定的,结构是统一的,写作时操作起来自然会显得驾轻就熟,得心应手;感情易抒发,写信 就是进行书面交谈,用的是第一、二人称,在书信中抒发感情显得极其自然、真挚,当然也 别其他文体更容易打动读者。如本题是写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讲述在黎巴嫩的见闻与感受, 写黎巴嫩的不太平的现状,而领悟到“我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一个和平 的国家”,真正理解了“和平”的重要性,为祖国取得的成就点赞,最后表决心“一定能如 期完成维和任务”。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灵活自如。 任务②: 作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开 篇亮明观点“祖国在我心中”;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 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中心从“我爱祖国,爱祖国的秀丽风光”“我爱祖国,爱祖国刚 劲端庄的文字”“我爱祖国,爱祖国聪明勤劳的人民”“我爱祖国,爱祖国广大的土地”等 角度进行论述;最后回扣中心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 关系。 任务③: - 29 - 画面组合式是作文的写作模式之一,这种模式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生活片断巧妙地连接 起来,所有片断都指向和表现同一个主题,如本题描写 “天安门前的人山人海”“解放军前 进的脚步声”“威武之师方队”等画面,夹叙夹议,展示 70 年来的繁荣昌盛和国防力量的日 益强大,让人民对祖国前程充满信心。这种结构在作文中运用,可以快速构思,快速成文。 用以叙述,则清晰深刻;用以描写,则形象生动;用以抒情,则情深意厚;用以说理,则鞭 辟入里。这种写作模式的优点是:在一个个生动画面展示过程中,让读者获得深刻鲜明的印 象,并且文章脉络清晰,结构一目了然,内容“形散神聚”。 【点睛】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 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 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 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 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此题注意选准角度进行立意。 -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