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2.50 KB
  • 2021-06-05 发布

河南省2020届高三阶段性考试(五)语文试题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年度河南省高三阶段性考试(五)‎ 语文 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认同的基础和核心,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参与国际交流、合作与竞争的标志性名片,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在潜移默化中扩大自身影响力的有效方式。仅就文学作品的对外传播而言,我们的起步并不算太晚。就翻译作品的种类和数量而言,我们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但从结果来看,其影响力并未超出传统汉学家或相关专业群体,没有在全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为此,有必要从顶层设计出发,依据时代变化积极调整相关策略,将重点放在认真培养翻译人才、深入探讨外国读者的兴趣、改善传统传播途径等方面。‎ 当前,“学贯中西”的翻译人才依然十分紧缺,导致大部分作品内容的翻译水平有待提升。特别是就译介行为而言,国内译者对外翻译属于译出,由于是非母语状态,难免对国外文化的理解和外语表达存在一些障碍;国外译者的翻译属于译入,对我国作品的理解也会存在很多差异。因此,从非严肃的流行文化切入,对国内外翻译群体来说可能更为友好。‎ 长期以来,我国的文学作品输出以经典或严肃文学为主,这些作品即便在国内也存在束之高阁者众多、实际阅读者稀少的窘境。美国和日本的文化输出模式,均是从民间和商业开始,流行在前,经典在后。比如,美国好莱坞影视,日本动漫作品,无不是从流行文化开始敲开国际市场大门的。我们有必要加以借鉴,按照这一传播的客观规律对现行策略做出调整,走由浅入深、从猎奇到流行再到经典的文化传播之路。要给予非官方渠道更多的施展空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完成对外传播。以我国网络文学发展为例,它有别于传统自上而下的推广,而主要是自下向上成长的,经由民间力量自发性实现了对外传播的目的。‎ 目前,我国很多的文学翻译作品无法进入西方主流发行渠道,难以与国外普罗大众接触。传统传播渠道的拓宽,虽然面临重重限制,但依然要持续发力,努力争取更多的合作对象。例如,在出版社之间建立更多、更紧密的合作关系,等等。同时,也要积极利用新传播渠道。伴随互联网、移动端乃至物联网等新技术成长,我们需抓住新传播渠道予以突破。事实上,随着我国互联网经济的异军突起,借由新传播渠道的对外文化输出已在不同领域出现。例如,爱奇艺的影视以及抖音的短视频等。‎ 在西方社会,除了少数汉学家及特定群体之外,一般人对我国文学作品的态度仍以“猎奇”成分居多,并未真正地将其视为文学作品。这种态度导致国外受众缺乏对我国文化的真正理解,也削弱了文学作品的影响力。在受众培养方面,日本动漫的输出可以作为借鉴。正是在动漫广泛传播之后,日本的茶道、插花以及和服等传统文化元素才逐步深入他国国民的心中,进而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就我国而言,网络文学的动漫化、影视化及游戏化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因此,可以有意识地培养这方面的从业人员。‎ 总之,文化、文明交流互鍳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作为民心相通的重要推动力,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与日俱增。要让国外民众在审美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加深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需要文化自信,也需要讲究方式方法。‎ ‎(摘编自王绯烨《文学作品怎样更好地走出去》)‎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学作品对外传播可遵循从流行文化开始的规律,这样更容易达到预期效果。‎ B. 不必在意西方传统传播渠道的限制,我国可以借助新传播渠道实现对外文化输出。‎ C. 爱奇艺的影视以及抖音的短视频是我国借助新传播渠道对外文化输出的成功范例。‎ D. 培养网络文学动漫化、影视化及游戏化的从业人员,有利于我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提出问题,然后采用逐层递进的逻辑方式从多方面分析解决问题。‎ B. 文章将美、日的文化输出模式跟我国的进行对比,主张借鉴国外的输出模式。‎ C. 文章以日本的茶道、插花以及和服的例子,阐明培养受众对文化输出的重要性。‎ D. 文章末段结合当前形势再次论述了讲究方式方法对文化走出去重要性和必要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学作品的对外传播是一国文化软实力的象征,是国家获得国际认同的基础和核心。‎ B. 当前我国只注重了对外传播作品的种类和数量,因而在国外没有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C. 我国文学作品国外阅读者稀少,这与以经典或严肃文学为主的输出方式是分不开的。‎ D. 西方社会对我国文化缺乏真正理解,造成他们对我国文学作品多是“猎奇”的态度 ‎【答案】1. B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 B项,“不必在意西方传统传播渠道的限制”说法错误,由原文“传统传播渠道的拓宽,虽然面临重重限制,但依然要持续发力,努力争取更多的合作对象”可知,原文说传统传播渠道的拓宽仍要持续发力,并没有说不必在意西方传统传播渠道的限制。‎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A项“采用逐层递进的逻辑方式”说法不当,全文是并列关系,而不是递进关系。‎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 A项,曲解文意,“文学作品的对外传播是一国文化软实力的象征”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仅就文学作品的对外传播而言”,意思是说文学作品的对外传播是文化软实力的一个方面;“是国家获得国际认同的基础和核心”指的是文化软实力,而不只是文学作品的对外传播。‎ B项,因果不当,原文从“从顶层设计出发,依据时代变化积极调整相关策略,将重点放在认真培养翻译人才、深入探讨外国读者的兴趣、改善传统传播途径等方面”的角度分析“没有在全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而不能如选项所说的“只注重了对外传播作品的种类和数量”。‎ D项,因果倒置,原文“在西方社会,……一般人对我国文学作品的态度仍以‘猎奇’成分居多,并未真正地将其视为文学作品。这种态度导致国外受众缺乏对我国文化的真正理解,也削弱了文学作品的影响力。”所以应是西方社会“对我国文学作品多是‘猎奇’的态度”导致了“对我国文化缺乏真正理解”。‎ 故选C。‎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截至2018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90万辆,其中乘用车占75%,客车占17.5%,货车占7.3%。驱动高效率、运行零排放、费用更节省的电动汽车,不仅广受消费者欢迎,也更符合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目前,深圳已率先基本实现了城市公交和出租的电动化,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也加快了在此领域实施电动化的步伐。‎ 随着5G移动通信、导航系统、传感技术、智慧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等相关技术和产业优势的日益增强,未来几年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技术将迎来快速发展期,大幅度拓展现有汽车的产业链。共享经济的出现,也在为新能源汽车带来成长契机。新能源汽车和共享经济的结合,产生了新的汽车消费模式,也在年轻人当中形成了新的时尚。新的汽车消费模式,不仅可以让新能源汽车与高铁航空等远程交通衔接,满足多样化出行需要,也有效缓解了堿市交通拥堵。需要看到的是,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在行业标准和规范等方面还不够完善,消费者对电动车的质量与安全问题还有更高期待。这也倒逼新能源汽车领域加速变革,实现行业的良性发展。与此同时,也要加强高水平的国际开放合作,推动全球协同创新,让中国和各国起,共同推动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摘编自王春艳《新能源汽车驶向未来》)‎ 材料二:‎ 消费者心目中最具吸引力的新能源汽车 材料三:‎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是布局最早、下力气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的能源结构是“煤多油少”,石油自给率不高。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可以降低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 燃油汽车的尾气中有各类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尽管各国一再推广清洁汽油、提高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但污染仍不可避免。而新能源汽车基本可以实现“零排放”,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无疑更加有利。‎ 在燃油车时代,发动机+变速箱是燃油车核心技术。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发达国家已拥有上百年的技术积累,形成了极高的专利壁垒,后发国家很难轻易突破,中国本土车企多年来就受困于“变速箱壁垒”。然而,电动车时代,变速箱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电池+电动机+电控系统是造好一辆汽车的关键。中国汽车工业得以在一个同发达国家相差不远的赛道上重新起跑,看到了“弯道超车”甚至“换道先行”的机遇。‎ ‎(摘编自韩维正《“换道先行”,中国汽车机不可失》)‎ 材料四:‎ 在新能源汽车起步阶段,多数国家都以财政补贴等形式给予政策引导。取消补贴政策后,要让老百姓选择新能源汽车,必须提高性能、降低成本。其中,电池是重中之重。相对于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具有近似零排放、续航里程长、加注时间短的特点,是适应市场要求的最佳选择。我国在“十四五”期间将更加关注能源发展大趋势,在“十三五”基础上聚焦氢燃料电池、储氢、加氢、制氢技术的研发。‎ 据预测,205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可能达上亿辆。这么大的用电量不是多加几个充电桩就可以的,需要整个能源系统的升级和改造。可是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并不分布在经常用车的经济中心,如何将清洁能源从资源富集的地区输送到用能中心,目前比较可行的方案就是依靠电网平台进行能源输送。但根据调研,无序充电给电网带来了压力。电动汽车充电时间集中在晚上8~10点,电网负荷率非常高,现有配网很难承载充电需求 ‎(摘编自陈海波《新能源汽车发展还需解决几大难题》)‎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目前,我国75%的新用户拥有新能源汽车,其主要目的是乘用,可见新能源汽车受到广泛肯定。‎ B. 在最具吸引力的新能源汽车调查中,排量1.3~1.6L的汽车、汽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及紧凑型车和中级车都受到消费者较高的关注。‎ C. 对于燃油汽车的尾气污染,各国都曾采取各种办法来解决,但无论如何都达不到零排放。‎ D. 我国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分布不均衡,并且与经济中心不匹配,需借用电网平台进行输送。‎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下,我国许多大城市正在加快城市公交和出租电动化的步伐,深圳已基本实现了城市公交和出租的电动化。‎ B. 在最具吸引力的新能源汽车调查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人选择了自主品牌车系,这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消费者中得到了一定的认可。‎ C. 在新能源汽车起步阶段,我国应加大财政补贴等方式优先发展纯电动汽车,以满足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需求。‎ D. 预计205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可能达上亿辆,届时现有配网很难承载充电需求,必须对整个能源系统进行升级和改造才可以满足充电需求。‎ ‎6. 请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上布局最早、下力气最多原因。‎ ‎【答案】4. A 5. C ‎ ‎6. ①我国石油自给率不高,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可降低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 ‎②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可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 ‎③发达国家的燃油车核心技术形成极高的技术壁垒,难以突破;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可以让我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A项,“我国75%的新用户拥有新能源汽车,其主要目的是乘用”说法不当。材料一中说“截至2018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90万辆,其中乘用车占75%”的信息,所以该选项的这一说法于文无据。‎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从中找到与原文表述有出入的答案,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 C项,说法错误,与原文文意不符。原文,“相对于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具有近似零排放、续航里程长、加注时间短的特点,是适应市场要求的最佳选择”。原文是说燃料电池汽车具有若干优点,是适应市场要求的最佳选择,而该选项说的是“国应加大财政补贴等方式优先发展纯电动汽车”。‎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学生分析、筛选并整合文本的主要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回归文本,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根据材料三的首句话可知该题的答案在材料三。阅读材料三,材料三从“能源安全”“生态环境”“专利壁垒”三个方面来阐述,归纳分析材料三的内容即可解好此题。“中国的能源结构是‘煤多油少’,石油自给率不高。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可以降低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而新能源汽车基本可以实现‘零排放’,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无疑更加有利。”“发达国家已拥有上百年的技术积累,形成了极高的专利壁垒,后发国家很难轻易突破,中国本土车企多年来就受困于‘变速箱壁垒’。”“中国汽车工业得以在一个同发达国家相差不远的赛道上重新起跑,看到了‘弯道超车’甚至‘换道先行’的机遇。”所以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可以让我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综上分析,本题从“能源安全”“生态环境”“专利壁垒”“”等方面分点回答即可。‎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的选择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传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确。本题中错误的选项基本都属于,曲解文意,只要回到文本中一一对照,便可发现错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骑小驴儿上西山 林海音 正月里,总忘不了去一趟白云观。不是为了别的,只是为了骑小驴儿,出西便门跑一趟。骑术并不佳,胆也不大,比起宋妈跟她当家儿的回牛郎山骑小驴儿的派头儿,差多了;她盘腿儿坐在驴背上,四平八稳的,驴脖子上的铃串儿,在雪地里响得清脆可听,驴蹄子嘚嘚嘚嘚的,踏着雪地远去了。我不是那样,我骑的这头小黑驴儿,它也有一串铃铛,因为是大正月,赶驴的还给他的“驴头马面”打扮打扮,系上红绿绳。我告诉赶驴的,可别离开我太远。小驴儿稍微跑快几步,我四顾无人,就急得吱吱叫。从宣武门骑上驴,出西便门一里多就到了白云观。‎ 白云观虽然很热闹,但给我的印象却是很破旧。如果不是为了要骑驴,还真是没兴致来呢!记得观门前墙上镶着的那个石猴吗?大家进去都要摸一摸,无非是取其吉祥。石猴被摸得黑污油亮,实在不可爱。进来以后,你就花钱吧。石桥洞里,盘坐着一位老道,无数的铜子儿向他抛去。能拋中老道的,当然是吉利,这叫“打金钱眼”。这样有去无回的掷钱法,实在也是老道敛钱的好法子。‎ 打过金钱眼,再向里去,就跟庙会一样,除了吃的就是耍的,总是那种套圈儿的玩意儿,不要说十圈九不中,就是套上一百回,也未必能赢回一个小泥狗!再到后院去看房里那几个在炕头上打坐的老道士吧,说他们有九十啦,一百啦,究竟是多大岁数,谁也说不清。‎ 白云观不过如此。赶紧再出来找小驴,风尘仆仆地骑回宣武门来。一年一度的骑小驴儿逛白云观的目的,就算达到了。‎ 春天和秋天,我总还有两次骑小驴儿上西山的机会。‎ 西山是京西诸山之总名,香山是西山,玉泉山也是西山,卧佛寺也是西山,八大处也是西山古人游西山,常说“西山寺三百”,甚至说“西山寺五百”,数字虽不准确,但庙宇之多是无疑的。‎ 骑小驴儿上八大处,却是我难忘的经历。小驴儿上山有本事,可是它专爱走那山径小道的边沿,如果它一失足,不就滚下高山深涧了吗?可是它没有,只是使我心惊不已,就紧紧拉住缰绳,“吁——吁—”地喊它。我想小驴儿也是会捉弄人的,谁叫你骑了它呢!‎ 八大处有名的是秘魔崖,神秘的佛教的故事是很美的。‎ 当年名僧卢师从江南乘船北来,船到了崖下便止而不行,于是卢师就留在崖居。有一天,两个小沙弥来拜见卢师,他们说:“师傅,我们愿意永远侍候您。”卢师便留下了他们,一个名大青,一个名小青。忽然有一年久旱不雨,大青和小青向卢师说:“我们可以使雨及时而下的。”说着,他们俩就投身在潭水里,变成两条青龙。过不久,果然甘霖解旱。‎ 骑小驴骑到香山的双清别墅看金鱼,也是难忘的事。小驴在别墅门外等着,我们进去休息,游客向池里扔下面包,看尺长的金鱼游来,一扭腰一张嘴,一块面包就吃进去了!‎ 从碧云寺骑小驴到卧佛寺,倒不是一条难行的路,也不远。一丈多长的卧佛,总是那么悠闲地斜卧在大殿里,“接见”年年去探望他的小客人。这位小客人,当她还是小小姑娘的时候,就喜欢这个卧佛,她知道卧佛是用五十万斤铜铸成的,知道前清的皇帝都向他献了鞋子。后来那小游客长大了,有一年她同亲爱的男友同游,仍然忘不了去看一看她所惦念的卧佛和佛的大鞋子。这一次的西山之游,对她的意义是重大的,春风如轻纱拂面的季节,一次骑小驴儿上西山的郊游,增进了她和他彼此的爱慕。难忘的西山啊!‎ 逝去的日子,我不伤感,只是怀念。‎ 记得最后一年逛西山是秋天,对满山红叶,有无限山川的离情,知道要走了,要离开依赖了十多年的第二故乡,心情真是沉重。‎ 骑小驴儿,上西山,已经是十四年前的事儿了!‎ ‎1963年1月1日·台湾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通过写游览西山的经历,抒写了作者不能再骑小驴儿上西山的伤痛以及一抹无法消除的对北平的思恋之情。‎ B. 文中游白云观时作者重点写了其破旧的景象以及观中老道敛钱和套圈骗钱的路数,字里行间流露出挥之不去的失望之情。‎ C.‎ ‎ 文中引述秘魔崖的佛教故事,为八大处蒙上了神秘色彩,增加了作品的传统文化韵味和民族文化特色。‎ D. 随着小毛驴的足迹,作者展现了一幅印迹鲜明、栩栩如生的西山风景图和老北京风俗画,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8. 本文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9. 本文叙的是寻常事,但为什么读起来却饶有趣味?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第一问: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在叙述游览卧佛寺时插入第三人称,构成两种不同人称的相互交叉。‎ 第二问:全文主要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拉近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插入第三人称真切地再现了作者当时的情怀,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美好爱情的追忆之情。 ‎ ‎9. ①叙事语言轻松、诙谐。如写骑小驴儿时说“小驴儿也是会捉弄人的,谁叫你骑了它呢”,用语自然贴切。再如写卧佛“‘接见’年年去探望他的小客人”,不仅运用了拟人手法,而且大词小用,别有情趣。②情感真挚动人。作者在叙述中,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对逝去生活的美好回忆。如看金鱼吃面包,叙事简单却充满了生活趣味。再如与男友共游西山,则饱含对青春爱情的真情回味。③注重场景的细节描绘,细腻、生动。如对白云观场景的描绘。‎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散文类阅读的选择题,主要考核对文意、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等的分析、理解,这些是命题者的设题点,做题时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尤其要注意分析备选答案在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性格或心理等方面的表述是否得当,表达特色方面的判断是否恰当。‎ B项,白云观的不足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淡化,文中字里行间充满思念,正如文章最后作者说“逝去的日子,我不伤感,只是怀念。”因此“挥之不去的失望之情”说法错误。‎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称作用的能力。人称的变化往往意味着表达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作者情感的变化,所以分析人称的作用的时候,应从这两个角度来分析。这道题是两个小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对全文叙事人称的判定。全文主要以“我”的口吻叙事的,所以本文在人称的选择上主要采用第一人称。但是,叙述游览卧佛寺时作者这样写到:“从碧云寺骑小驴到卧佛寺,倒不是一条难行的路,也不远。一丈多长的卧佛,总是那么悠闲地斜卧在大殿里,“接见”年年去探望他的小客人。这位小客人,当她还是小小姑娘的时候,就喜欢这个卧佛,她知道卧佛是用五十万斤铜铸成的,知道前清的皇帝都向他献了鞋子。后来那小游客长大了,有一年她同亲爱的男友同游,仍然忘不了去看一看她所惦念的卧佛和佛的大鞋子。这一次的西山之游,对她的意义是重大的,春风如轻纱拂面的季节,一次骑小驴儿上西山的郊游,增进了她和他彼此的爱慕。”这里,显然是插入第三人称叙事,这样全文的叙事人称就以第一人称为主,又插入第三人称,这样文章就采用了两种不同人称相互交叉叙事方式。第二个小问时回答采用这两种人称的作用。首先要两节三种人称叙事时的各自的特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采用这两种任重交叉叙事的好处。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能够拉近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采用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全知全能的特点,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全文主要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自己“骑小驴儿上西山”的事情,拉近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更具有亲切感,也便于作者抒发心中的怀念之情。作者在叙述自己和男友一起游览卧佛寺时,改为第三人称叙事,更真切地再现了作者当时的情怀,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美好爱情的追忆之情。‎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分析鉴赏作品艺术特色可从语言风格、叙述方式、表现手法等角度入手。阅读文章,找到文中读来饶有趣味的寻常事,分析概括其中的原因。首先感觉到作者叙事语言轻松自然,如“正月里,总忘不了去一趟白云观。不是为了别的,只是为了骑小驴儿,出西便门跑一趟。骑术并不佳,胆也不大,比起宋妈跟她当家儿的回牛郎山骑小驴儿的派头儿,差多了。”“如果不是为了要骑驴,还真是没兴致来呢!”同时,叙事语言还诙谐贴切,如“小驴儿也是会捉弄人的,谁叫你骑了它呢”“那种套圈儿的玩意儿,不要说十圈九不中,就是套上一百回,也未必能赢回一个小泥狗!”然后,关注艺术手法的使用,运用了拟人手法,而且大词小用,别有情趣。如“一丈多长的卧佛,总是那么悠闲地斜卧在大殿里,‘接见’年年去探望他的小客人。”再来欣赏以下字里行间的神情:“游客向池里扔下面包,看尺长的金鱼游来,一扭腰一张嘴,一块面包就吃进去了!”“从碧云寺骑小驴到卧佛寺,倒不是一条难行的路,也不远。一丈多长的卧佛,总是那么悠闲地斜卧在大殿里,……后来那小游客长大了,有一年她同亲爱的男友同游,仍然忘不了去看一看她所惦念的卧佛和佛的大鞋子。这一次的西山之游,对她的意义是重大的,春风如轻纱拂面的季节,一次骑小驴儿上西山的郊游,增进了她和他彼此的爱慕。”作者把普通、简单的事情叙述得充满了生活趣味,这饱含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青春爱情的真情回味,对逝去生活的美好回忆。最后读读作者对白云观场景细腻、生动的描绘,:“白云观虽然很热闹,但给我的印象却是很破旧。……记得观门前墙上镶着的那个石猴吗?大家进去都要摸一摸,无非是取其吉祥。石猴被摸得黑污油亮,实在不可爱。进来以后,你就花钱吧。石桥洞里,盘坐着一位老道,无数的铜子儿向他抛去。能拋中老道的,当然是吉利,这叫‘打金钱眼’。这样有去无回的掷钱法,实在也是老道敛钱的好法子。”‎ ‎【点睛】散文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如本题第一题的B选项就是对作者情感分析和理解错误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恂初为郡功曹,太守耿况甚重之。王莽败,更始立。使使者徇郡国,曰“先降者复爵位”。恂从耿况迎使者于界上,况上印绶,使者纳之,一宿无还意。恂勒兵入见使者,就请之。使者不应,恂左右以使者命召况。况至,恂进取印绶带况。使者不得已,乃承制诏之,况受而归。及王郎起,遣将徇上谷,急况发兵。恂与门下掾闵业共说况曰:“邯郸拔起,难可信向。”况曰:“邯郸方盛,力不能独拒,如何?”恂对曰:令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况然之,乃遣恂到渔阳,结谋彭宠。恂还,至昌平,袭击邯郸使者,杀之,夺其军,遂与况子弇等俱南及光武于广阿。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鲔等盛兵据洛阳,及并州未定,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朱鲔闻光武北而河内孤,使讨难将军苏茂、副将贾疆将兵三万余人,度巩河攻温。檄书至,恂即勒军驰出,并移告属县发兵,会于温下。旦日合战,而偏将军冯异遣救,及诸县兵适至,士马四集,幡旗蔽野 ‎。恂乃令士卒乘城,鼓噪大呼,言曰:“刘公兵到!”苏茂军闻之,阵动,恂因奔击,大破之,追至洛阳,遂斩贾疆。自是,洛阳震恐,堿门昼闭。恂归颍川。三年,遣使者即拜为汝南太守,又使骠骑将军杜茂将兵助恂讨盗贼。盗贼清静,郡中无事。恂素好学,乃修乡校,教生徒,聘能为《左氏春秋》者,亲受学焉。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十二年卒,谥曰威侯。‎ ‎(选自《后汉书·寇恂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 B. 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 C. 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 D. 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功曹,官名,亦称“功曹史”,为郡守、县令主要佐吏。‎ B. 檄书,古代官方用以声讨、晓喻、征召的文书的通称。‎ C. 《左氏春秋》,又称《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纪传体史书。‎ D. 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按其生前行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寇恂胁迫使者,取回印绶。更始帝的使者收取了耿况的印绶,不打算还给耿况,寇恂喝令使者召见耿况,耿况到来后,寇恂上前取印绶放回到耿况身上。‎ B. 寇恂才华出众,受到重用。光武帝南下平定河内后为太守的人选感到为难,邓禹说寇恂文武兼备,是不二人选,于是光武帝任命寇恂为河内太守。‎ C. 寇恂巧用计策,大败敌军。在温县会战时,寇恂在援军到来之时,命令士兵爬上城墙大喊“刘公兵到”,扰乱了敌军军心,并乘机指挥部队出击,大败敌军。‎ D. 寇恂仗义疏财,受到称赞。寇恂将得到的俸禄送给朋友、熟人以及跟随他的人,当时的人称他是道德高尚的人,认为他有宰相的才能。‎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恂与门下掾闵业共说况曰:“邯郸拔起,难可信向。”‎ ‎(2)旦日合战,而偏将军冯异遣救,及诸县兵适至,士马四集,幡旗蔽野。‎ ‎【答案】10. D 11. C 12. A ‎ ‎13. (1)寇恂和门下属官闵业一起劝说耿况:“邯郸仓促起事,难以让人相信和归顺。”‎ ‎(2)第二天交战,偏将军冯异派的救兵以及各县部队正好赶到,各方人马从四面八方会集而来,旗帜蔽空。‎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本题,“今上谷完实”的意思是现在上谷(城池)完好、(粮食)充足。句中的“完实”译为“(城池)完好、(粮食)充足”都作主语“上谷”的谓语,所以应在“完实”之后停顿,不能在其中间停顿。这样排除A、C项。“恂请东约渔阳”的意思是我请求往东约同渔阳。其中“渔阳”作“约”的宾语,不作“齐心合众”的主语,所以应在“渔阳”之后停顿。排除B项。‎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而不是纪传体史书。‎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A项,误解文意,“寇恂喝令使者召见耿况”与原文不符,原文“恂左右以使者命召况”,意思是说寇恂令身边的人以使者的命令召见耿况。‎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说”:“劝说”;“掾”:“属官”;“拔起”:“仓促起事”;“信向”:“相信和归顺”。第二句关键点:“旦日”:“第二天”;“遣救”:“派遣的救兵”;“适至”:“正好赶到”;“四集”:“从四面八方会集而来”。‎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寇恂字子翼,是上谷昌平人。寇恂开始时做郡里的功曹,太守耿况非常器重他。王莽失败,更始帝登位。派使者巡行郡国,说“先投降的恢复爵位”。寇恂随耿况到郡界上迎接使者,耿况交上印信,使者收起官印,一夜都没有还给耿况的意思。寇恂带兵进去见使者,就地请求还給耿况官卬。使者不听,寇恂令身边的人以使者的命令召见耿况。耿况来后,寇恂上前取官印放回到耿况身上。使者没有办法,才秉承皇帝的旨意下诏,耿况受诏而回。到王郎起兵时,更始帝派将领巡行上谷,紧急征调耿况的部队。寇恂和门下属官闵业一起劝说耿况“邯郸仓促起事,难以让人相信和归顺。”耿况说:“邯郸方面势力正大,凭力量不能单独与他们对抗,怎么办?”寇恂回答说:“现在上谷城池完好、粮食充足,士兵有万人,凭着全郡的积蓄,可以仔细地选择去向。我请求往东约同渔阳,齐心合力,邯郸不足顾虑。”耿况认为他说得对,于是派寇恂到渔阳,和彭宠结盟。寇恂返回,到达昌平,袭击邯郸派的使者,杀死使者,夺取他的部队,于是和耿况的儿子耿弇等一起向南在广阿追上刘秀。刘秀南下平定河内,而更始帝的大司马朱鲔等人重兵据守洛阳,另外并州还没有稳定,刘秀为太守的人选感到为难,问邓禹说:“各位将领中可以派谁去守河内?”邓禹说:“寇恂文武兼备,具有管理百姓、统领军队的才能,除这个人外无人可派。”于是拜任寇恂做河内太守,代理大将军事务。朱鲔听说刘秀北上而河内空虚,派讨难将军苏茂、副将贾疆带兵三万多人,渡过流经巩县的黄河进攻温县。檄文传来,寇恂立即率领部队急行出城,并送文书命令所属各县征调部队,在温县会师。第二天交战,偏将军冯异派的救兵以及各县部队正好赶到,各方人马从四面八方会集而来,旗帜蔽空。寇恂于是命令士兵爬上城墙,击鼓呼叫,大嘁说:“刘秀的部队到了!”苏茂的军队听到后战阵骚动,寇恂乘杋指挥部队出击,大败敌军,追到洛阳,终于杀死贾疆。从此,洛阳震动惊恐,城门白天都关着。寇恂回到颕川。建武三年,朝廷派使者就地拜任寇恂担任汝南太守,又派骠骑将军杜茂率兵协助寇恂讨伐盗贼。盗贼被肃凊,郡中无事。寇恂一向好学,于是修建乡学,教授学生,聘请会讲授《左氏春秋》的人,亲自向他学习。寇恂通晓经书、修养操行,在朝廷名气很大,所得到的俸禄,多送朋友、熟人以及跟随他的人。当时的人称他是道德高尚的人,认为他有宰相的才能。寇恂于建武十二年去世,谥号威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寒食江畔 白居易 草香沙暖水云晴,风景令人忆帝京。‎ 还似往年春气味,不宜今日病心情。‎ 闻莺树下沈吟立,信马江头取次行。‎ 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明日是清明。‎ 注:白居易,太原下邽人,此时作于公元817年,诗人被贬任江州司马。‎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虽题为《寒食江畔》,却没有写寒食,而是写春景中所勾起的思忆。‎ B. 首联以乐景写哀请,在“草香沙暖水云晴”的大好春光里,忆起帝京之事。‎ C. 颔联意思是说虽然春景依旧,景致不错,又逢节日,但是今日却没有好心情。‎ D. 颈联写诗人在树下听到黄莺欢快的鸣叫,心情好转起来了,自由地在江头行走。‎ ‎15. 请简要概括诗中蕴含的情感。‎ ‎【答案】14. D 15. 期盼再回朝廷,得到重用。被贬后的压抑苦闷。对家人的挂念及对家乡的思念。‎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选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心情好起来了”说法错误,诗人听到黄莺欢快的鸣叫反而“沉吟立”,没有表现出心情好转。‎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与情感主旨的分析能力。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必须借助对诗歌形象的分析,联系写作背景等因素从作品的整体上去把握。诗人被贬任江州司马时“忆帝京”可知其期盼再回朝廷,得到重用的心情。“病心情”“沈吟立”“怅望”写出了被贬后的压抑苦闷。“下邽明日是清明”写出了对家人的挂念和对家乡的思念。‎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浓墨重彩渲染了雨前阴沉的气氛,烘托出诗人愁惨凄恻的心境。‎ ‎(2)白居易《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句写出了诗人被贬浔阳后听到山歌与村笛的感受,用“___________”句写出了听到琵琶女弹出的曲调时的感受。‎ ‎(3)苏轼在《赤壁赋》中借“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道理。从“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_”从“不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_”。‎ ‎【答案】 (1). 俄顷风定云墨色 (2). 秋天漠漠向昏黑 (3). 呕哑嘲哳难为听 ‎ ‎ (4). 如听仙乐耳暂明 (5).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6).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俄顷”“墨”“漠”“呕哑嘲哳”“暂明”“曾”“瞬”“无尽”,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被称为“沙漠之舟”的骆驼,在___________古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对新疆现代农牧业的发展和城乡物资交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据史载显示,距今约3000年左右,居住在新疆的古老民族就从事渔猎和养畜,当时被称作“奇畜”的骆驼已作为驯服的家畜之一。骆驼给予人类甚多,所求甚少。劳累一天,在戈壁荒漠上觅些随处可见的食物,什么骆驼刺、红柳枝、芦苇、胡杨叶等,都吃得津津有味。即使在连骆驼刺都不生长的地方,它也无所畏惧,凭着高耸的双峰中___________的养分,抵御饥渴,十几天不喝一滴水,仍然可以载人驮物。深夜,它又用自己的身躯围成“城垣”,为行人抵挡风沙、寒冷。一队队的骆驼,驮着精美的丝绸、华丽的绢帛,___________地往来于西域交通大道上。走在这一串串骆驼商队前面的,往往还有一个神情沉毅、___________的“西域牵驼人”。“古丝道”上的这种画面,( )。近年来在陕西、河南等地的唐墓里,经常可以发现驮负重物的骆驼俑,高昂着头,稳迈着步,似乎正在漫漫戈壁、茫茫沙海中行走。‎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开创 储藏 络绎不绝 曾经沧海 B. 开辟 储存 络绎不绝 饱经风霜 C. 开创 储存 川流不息 曾经沧海 D. 开辟 储藏 川流不息 饱经风霜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据史载显示,距今3000年左右,居住在新疆的古老民族就从事渔猎和养畜,当时被称作“奇畜”的骆驼已作为驯服的家畜之一。‎ B. 据史载显示,距今约3000年,居住在新疆的古老民族就从事渔猎和养畜,当时被称作“奇畜”的骆驼已作为驯服的家畜之一。‎ C. 据史载,距今3000年左右,居住在新疆的古老民族就从事渔猎和养畜,当时被称作“奇畜”的骆驼已成为驯服的家畜之一。‎ D. 据史载距今约3000年左右,居住在新疆的古老民族就从事渔猎和养畜,当时被称作“奇畜”的骆驼已成为驯服的家畜之一。‎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仅反映在我国古代作家的著述里,也是唐代彩陶和织锦工艺的主题 B. 不仅是唐代彩陶和织锦工艺的主题,也反映在我国古代作家的著述里 C. 我国古代作家的著述里不仅有反映,也是唐代彩陶和织锦工艺的主题 D. 不但成为唐代彩陶和织锦工艺的主题,而且反映在我国古代作家的著述里 ‎【答案】17. B 18. C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成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成语,然后分析成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成语。‎ 开辟:打开通路。开创:开始建立,创建。语境的意思是“古丝绸之路”在当时是首创,以前没有过。所以第一处应选用“开辟”。‎ 储存:存放起来,暂时不用。储藏:保藏,蕴藏。语境是说骆驼把养分暂时存放在高耸的双峰中不用,等到缺水时用以抵御饥渴。所以根据语境此处应选用“储存”。‎ 络绎不绝:形容车马、船只、行人往来不断。川流不息:形容往来的车辆、行人很多。根据语境“一队队的骆驼”“往来于西域交通大道上”,此处应选用“络绎不绝”。‎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曾经沧海: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物放在眼里。语境没有说“西域牵驼人”眼界开阔的意思,此处应选用“饱经风霜”。‎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可以用排除法选择。‎ 句中“据史载显示”句式杂糅,排除A、B项。“约3000年左右”语意重复,排除D项。“骆驼已作为……家畜之一”搭配不当。因此,只有C项修改正确。‎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连贯、准确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此题注意语意间的衔接。‎ 从下文“近年来在陕西、河南等地的唐墓里,经常可以发现驮负重物的骆驼俑”语意衔接紧密来看,可排除B、D项,C项与上文“‘古丝道’上的这种画面”不衔接,主语不一致。‎ 故选A。‎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湿地与气候变化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关系,湿地是重要的“储碳库”和“吸碳器”,是气候变化的“缓冲器”。______,包含了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其中,湿地中的沼泽地与泥炭地储存了大量的碳,在有效缓解温室效应,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______,但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湿地一旦遭到破坏,被安全封锁在土壤中的碳______,湿地由碳汇转变成碳排放源,将加剧全球变暖的进程。‎ ‎【答案】 (1). ①湿地类型多样 (2). ②湿地具有强大的储碳功能 (3). ③将被释放到大气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性的能力。做题时,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与衔接,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要注意提示性词语,总结性词语,还要注意句中的标点符号,要在感知语段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的语境分析概括。‎ 第①处是总括“包含了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语意,所以可以在第①处填写“湿地类型多样”。第②处,可根据上文“湿地是重要的‘储碳库’和‘吸碳器'”及下文“一旦遭到破坏”得出此处应填写“湿地具有强大的储碳功能”。第③处,根据后一句“湿地由碳汇转变成碳排放源”推导可知前一句是说“湿地一旦遭到破坏,被安全封锁在土壤中的碳将被释放到大气中”,这样“将加剧全球变暖的进程”。‎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的一般要求“在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故宫博物院近日推出数款包括“数字文物库”在内的数字产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挖掘数字文物的新价值。据介绍,“数字文物库”在公开186万余件藏品基本信息的基础上,首批精选了5万件高清文物影像进行公开。未来这个数字还将不断刷新,满足故宫文化爱好者和专家学者欣赏、学习、研究文物的需求,也将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支撑。此外,官网全新改版上线的“全景故宫”已涵盖故宫所有开放区域。打开网页,壮美的紫禁城尽收眼底;未来,“全景故宫”还将通过记录不同季节、天气、时间的故宫,为古建筑打上“时间的烙卬”。‎ ‎【答案】故宫博物院推出数款包括“数字文物库”在内的数字产品挖掘数字文物的价值;同时,“全景故宫”也已全新改版,涵盖故宫所有开放区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这道题考的是压缩新闻,要求保留关键信息,这可以利用新闻结构特点压缩。新闻一般分导语、主体、结语三个部分。导语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压缩时可以从中提取有用信息。中间是新闻的主体,详细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是对导语的丰富和扩展,压缩时可适当保留。最后是结语,对事件的意义和影响进行阐发,起补充延伸作用。,压缩新闻主要应看导语,适当参考主体部分,而结语可以用来验证。注意文段压缩保留关键信息时要考虑的要素有:时间、地点、人物(陈述对象)和事件。作为新闻,导语是信息提取的主要句子,这个语段根据“此外”可以知道分为两层意思,从中可以提取两条关键信息。第一句在该语段的导语里,即第一句“故宫博物院近日推出数款包括‘数字文物库’在内的数字产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挖掘数字文物的新价值。”第二点信息在“此外”之后的句子里,即“官网全新改版上线的‘全景故宫’已涵盖故宫所有开放区域。”其它语句分别对这两点信息的具体表述,在压缩时可以直接删除这些次要信息。‎ ‎【点睛】压缩语段的一般方法:第一、摘中心句,打枝削叶。有些语段的信息是由中心句和关键句组成的。关键句是为中心句服务的,或从反面或从侧面,但都属旁敲侧击之句。压缩时,只需将这个中心句摘取出来,然后根据要求将多余的枝叶去掉,压缩就完成了。第二、去伪存真,删繁就简。有些语段,很多内容都是对某个关键信息的阐释、说明、补充抑或是拓展、引申等等。实际上,这些内容可以说都不是实在的,而是“虚”或者“伪”的,应将其去伪存真,删繁就简,然后再概括表述出来就行了。第三、去粗取精,舍末逐本。语段的多种信息中,往往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别,压缩时,需要对语段信息进行准确分辨、慎重权衡,确立信息的主体,分清主次,掂出轻重,然后舍弃次要的、轻微的,选择根本的、重要的,去粗取精,舍末逐本,最后压缩成句,准确全面地表述出来。第四、敲骨吸髓,融会贯通。有些语段,没有明显的主干,看不出主次、轻重,几乎是并驾齐驱的,信息没有明确的指向性。这就需要对语段的每个信息进行推敲,一一找出它们的精髓所在,探明它们各自的意向,提炼出它们的要义,然后将其融和、贯通,抽象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压缩、概括出它们的核心意思。‎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珍爱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近日,一网友发布了一条千字长微博,表示自己和妈妈在某超市目睹了大规模丢弃临期食物的场面:熟食、海鲜、甜品、饮料、点心,一批批从货架上撤下,丢到小推车里拉走扔掉……此事引发网友热议:有人痛斥浪费;有人表示理解,企业绝对不能销售过期食品,这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底线;也有人说,尽量在管理上下工夫,要避免浪费。‎ 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广大食品经营者写一封公开信(落款统称“李华”),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建议。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珍爱粮食,杜绝浪费 亲爱的广大食品经营者:‎ 你们好!‎ 今日在网络上看见一篇长文,该网友表示目睹了超市大规模丢弃临期食品的场面。对此,我深感痛心,想与您们分享一下我的拙见。‎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珍爱粮食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在我看来,作为食品经营者的你们应该改善管理体制,既要保证食品安全,又要杜绝浪费。‎ 念食物之来之不易,扬中华之优良传统,坚决杜绝浪费粮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犹记得几十年前,中国的老百姓吃不饱,或者根本就没有粮食吃的情景,也记得爷爷奶奶们在收获庄稼时的笑逐颜开的样子。对经历过饥荒的人们来说,粮食就显得尊贵而神圣。而在当今这个温饱早已不是问题的现实社会,人们浪费粮食的现象却时有发生,这家超市将临期食品全部丢弃,这实在是不应该啊。这样的做法不仅损失很大,还对不起我们的“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他带领团队奔走在田间地头,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付出了多少艰辛。但如今,收获到手的粮食经过层层加工编程的食品,却被白白地大量浪费,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啊。因此,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让“光盘行动”的精神贯彻到底,是我们应该注意和思考的问题。‎ 守住食品安全之底线,弘扬诚信经营之美德,拒绝销售过期之食品。‎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食品安全是我们生活的基础。忘不了。某奶粉公司王奶粉了添加有害物质,影响了很多宝宝的健康成长;忘不了,某超市卖过期产品致使消费者身体不适;忘不了,某小吃店以地沟油为料,却假称是文化传承……从这个角度来讲,网上曝光的这家超市的做法仍有其良心的一面,他们没有将临期食品卖给消费者。‎ 所以,莫要触碰诚信经营的红线,莫要触摸食品安全的高压线的最好做法是优化企业的管理体系,出台应对食品安全的解决方案,还需人们共同努力。‎ 孔子有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看到超市被曝光的这种场景,我们不也应该思考如何才能避免这种事情再发生吗?在我看来,食品经营可以采用价格调整的手段。距离保质期还远的食品的价格可以稍贵一些,快过期的食品可以低价销售,这样不仅可以刺激消费者的消费热情,避免企业不必要的损失,还可以让消费者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实在是双赢啊。‎ 三千年史载,不外乎金戈铁马帝王家;九万里悟道,方知珍惜粮食是不变的美德。杜绝浪费,珍惜粮食,优化管理,阔步发展,祝广大食品经营者们事业有成、‎ 此致 敬礼 李华 某年某月某日 ‎【解析】‎ ‎【详解】命题方式:任务驱动型作文 审题要点: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内容,给广大食品经营者写一封公开信(落款统称“李华”),体现考生的认识与思考,并要求考生提出建议。这就要求考生要先理解材料的内涵和主旨,把握材料的重心所在,再联系自己的认识与思考立意作文。‎ 具体过程:此题涉及社会热点事件,所针对的事件是“超市大规模丢弃临期食品”。主要是对浪费粮食与食品安全问题之间的辩证思考,注意抓住几个关键词:“大规模”,不是少量;“临期”,不是过期。由此可做一些关联拓展。材料提供了“网友热议”的几个角度。不妨就地取材,将这些观点中的某一个作为文章的主要观点,但不宜将观点割裂独立,或者过于偏激绝对;更好的角度是综合几个方面理性辩证来写,比如:为企业保障食品安全底线的做法点赞,但也反思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漏洞;虽然此举未免有些浪费,但肯定超市坚守食品安全底线的做法。事实上,节约粮食与食品安全并非势不两立,而是可以兼顾。总之,写作时要不失偏颇,既要让广大食品经营者牢固树立珍爱粮食的意识,又要守住食品安全的底线。写作时还要注意文章的任务要求,即公开信的格式。‎ ‎【立意】1、珍爱粮食,坚决杜绝浪费 ‎2、保障食品安全的底线是企业绝不销售过期食品 ‎3、经营者要在管理上下工夫,要避免浪费食品 ‎4、节约粮食与食品安全要两者兼顾 ‎【素材】1、“锄和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让我们知道了劳动的艰辛,粮食的来之不易,我们要节约粮食。‎ ‎2、从生活中最常见的事做起,不倒剩菜剩饭,不挑吃穿,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逐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爱惜粮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生活的地球,可供生产粮食的耕地并不多,而且随着城市化和工业的发展被不断地蚕食。就全世界而言,粮食并不富裕。3、每年都有好几亿人口因贫穷或自然灾害或战乱经受着饥饿。可以这么说:珍惜粮食就是珍惜生命、珍惜大自然,就是珍惜我们的地球家园。‎ ‎4、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清代朱柏庐的《朱子家训》)‎ ‎5、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会长顾振华表示,企业绝对不能销售过期食品,这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底线。但法律和专业上都没有说过“过保质期的食品是不能吃的”。要根本解决临保食品浪费的问题,关键在于厘清“不能卖”与“不能吃”之间的界限。除了保质期以外,能不能给商品再制定一个保存期?不过,在实际操作中确实有难点,企业选择规避风险作销毁处理也是可以理解的。‎ ‎6、从源头保证效率和品质,基地可以直采全程冷链运输。根据门店情况进行数据分析,保证日日新鲜,严控订货量尽量接近实际购买量。保证商品在无变质无食安问题的情况下对部分商品打折处理。像富含蛋白质等容易变质,但外表看不出实质的商品一律销毁,防止带来食品安全隐患。‎ ‎【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层进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珍爱粮食,杜绝浪费”这一中心论点,接着分析论证珍爱粮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论证如何珍惜粮食。结合现实,重申中心论点。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另外,该题要求写书信格式,首先要求格式正确,但最好能拟个标题,可直接是“致食品经营者的一封信”,或者以此为副标题,主标题另拟。‎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