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7.50 KB
  • 2021-06-05 发布

江苏省常州市常州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5G的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面向2020的移动通信技术”。毫无疑问,5G是推动新一轮数字变革的最重要角色。‎ ‎5G的出现,让物联网真正成为可能;也只有5G网络,才能承载物联网产生的庞大无比的井喷式网络流量和在同一瞬间产生的海量网络请求。可以看到,5G将成为实现网络世界和物理世界的重要纽带,它首先将使物联网概念真正成为现实,可穿戴智能终端、车联网终端以及各类智能终端,都将连接上这张物联网。人们也毫不怀疑这些愿景很快就会实现:“手表、眼镜、自行车等个人资产,城市的停车位、垃圾箱、广告牌等基础设施,都将是庞大无比的物联网上的一颗颗小沙砾,工厂里的各种装备设施也都将被连接到移动网络上,从自动化走向信息化和智能化。”在这种连接的基础上,新的应用比如实时视频分享、随时随地云接入、虚拟现实等都将成为现实,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将更加深入、彻底。‎ 当然,人们在憧憬5G的同时,还必须面对诸如流量费用和网络安全等问题。便宜的流量资费无疑是使用5G服务的必要前提,否则再高的网速也只能让人望洋兴叹。因此,网络运营商必须切实“提速、降费”,以适应5G时代的发展。5G在满足人们移动网络海量数据的需求、为用户带来丰富服务的同时,对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的要求也显著提高。‎ ‎(摘自2018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日前,在福州长乐区的中国联通东南研究院内,主刀医生坐在机器人前,通过实时传送的高清视频画面,利用5G技术操纵机器人的机械臂,远程控制手术钳和电刀,为位于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中的一只小猪,切除了一片肝小叶,整个手术持续了近1个小时。这只小猪在手术完成半小时后,逐渐从麻醉中苏醒,各项生命体征保持稳定,手术宣告成功。‎ 据了解,这台手术两地相距约50公里。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全球首例在5G环境下进行的远程外科手术测试取得圆满成功,为今后5G远程外科手术的临床应用创造了条件。‎ - 27 -‎ ‎5G技术低延时的优势,与手术机器人相结合,可以实现信号实时互联互通,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远程手术提供了可能。此次手术的成功,说明了5G技术在远程医疗上是完全可行的。‎ ‎(摘自2019年1月14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显然,5G网络会比4G快得多。在实际应用中,一部5G手机配合上5G网络环境,网速可达4G的9至20倍。‎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因5G而兴奋不已。这一新标准之所以能够提升速度,是因为需要占用毫米波频段。这一宽广的无线电频段目前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这是因为毫米波极难使用,非常复杂,非常棘手。‎ 这个频段的频率要比现有的手机网络频段高得多(你的WiFi使用的是2.4G或5.8G频段,而毫米波使用的是24G以上的频段)。这意味着它能提供前所未有的速度,但也要接受覆盖范圈的损失。毫米波基站只有150米的覆盖范围,这就是说网络服务商不仅需要升级现有的收发设备(小型基站),还需要安装更多的基站。因此,只有那些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才能充分享受毫米波支持下5G带来的超高速快感。一旦到了荒郊野外,5G就“只”能提供9倍的速度提升。‎ 但是5G这列快车已经无法减速,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可以和自己的孙子讲起视频网站时常延迟卡顿的往事,把这当成怀旧的笑谈。而这,都要归功于今天的工程师和他们的毫米波。‎ ‎(摘自2018年11月14日《光明日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5G作为“面向2020的移动通信技术”,它的运用将使诸如实时视频分享、随时随地云接入等成为现实,社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将更彻底。‎ B. 网络的资费是按流量计算的,那么高流量就意味着高额资费,为了5G的发展,大量的用户将迫使网络服务商降费。‎ C. 5G技术与手术机器人的结合,使医生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对手术进行远程控制,此次为小猪手术的成功说明其可行性。‎ D. 工程师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可以使未来的人们体会到5G网络的超高速快感,而诸如视频网站延迟卡顿的现象也将成为历史。‎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5G网络将推动新一轮的数字变革,但也给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因此必须同时构建适应5G时代需求的网络安全体系。‎ - 27 -‎ B. 利用5G网络技术,物联网将可能真正实现,人们通过各类智能终端将网络世界与物理世界紧密联系一起,这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C. 5G远程外科手术的成功意味着运用5G技术,医生将来还可能实现远程查房、远程B超等,这可能让优质医疗资源能迅速影响到偏远地区。‎ D. 5G网络频段高,但基站覆盖的范围小,要保证利用24G频段以上毫米波的5G网络的速度,服务商就需要升级现有的基站和安装更多的基站。‎ ‎3. 5G网络有哪三大主要特征?请结合三则材料内容简要概括。(不超过20字)‎ ‎【答案】1. B 2. A ‎ ‎3. 超大的容量(或连接)。超高的网速。超低的时延。‎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 B项,“大量的用户将迫使网络服务商降费”是错误的。据材料一第3段的意思,“降费”应是服务商为适应5G发展的主动行为。‎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明确具体的考核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 A项,“给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是错误的。由原文“人们在憧憬5G的同时,还必须面对诸如流量费用和网络安全等问题”可知,题干混淆了“未然”和“已然”。‎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筛选、概括的能力。解答时可以划记表明重点内容的语句,没有的话要根据内容概括,同时可以结合材料的标题,表头还有选文的出处等信息。本题主要从重点语句入手。‎ 由原文“只有5G网络,才能承载物联网产生的庞大无比的井喷式网络流量和在同一瞬间产生的海量网络请求”可知,5G网络具有超大的容量的特征。‎ - 27 -‎ 由原文“G网络会比4G快得多。在实际应用中,一部5G手机配合上5G网络环境,网速可达4G的9至20倍”可知,5G网络具有超高的网速的特征。‎ 由原文“5G这列快车已经无法减速,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可以和自己的孙子讲起视频网站时常延迟卡顿的往事,把这当成怀旧的笑谈”可知,5G网络具有超低的时延的特征。‎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 尹宝虎 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文化,并不都是“传统”的。如果我们把“现代文化”理解为适合于现代工业化与后工业化时代的经济基础的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那么我们依然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内容已经相当“现代化”,甚至具有先进性。儒学之所以充满了现代性,是因为它是一种世俗的社会知识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它用世俗的、建立在实用理性基础上的观点和原则,解决了西方人需要借助神才能解决的信仰问题;同时,它又通过诉诸人的内在道德规范,解决了西方文化中必须通过外力强制立法才能解决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问题。‎ 儒家思想及其后来的思想发展,包括吸纳融合儒、佛、道等思想而产生的宋明理学,是中国皇权时代占据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绝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上的空想或道德上的虚伪,而是深深扎根于普通人的经验理性、极具实践功能的实用理论。‎ - 27 -‎ 儒家推崇仁、孝、义、礼、智、信、勇,这是孔子针对当时的天下乱局和人民苦难而提出的政治理想,他为了实现这一政治理想曾四处奔波、处处碰壁。儒家思想鼓励人们带着理想和道德积极入世,匡济时艰,并为此不断完善个人人格修养,锻炼个体意志。这种道德理想曾激励过无数爱国的仁人志士和普通大众。‎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中和位育”,即思想不走极端,不陷入简单的二元对立,鼓励差异和矛盾双方和谐共存;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万事万物各安其位,各得其所,各有发展。这种和谐思想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可能是医治当今世界种族、民族和宗教冲突的良方。‎ 较之于资本主义的文化,我们可能对一切“封建”的东西更为敏感和反感。但是,如果能够客观地比较和分析中国“封建”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我们往往可以得出两者各有利弊的结论。而且令人惊叹的是,中国文化的长处恰恰是西方文化的不足,而中国文化的短处恰是西方文化的长处,这种东西文化的互补性可以发生在思想、道德、制度、社会、思维等各个层面。‎ 我们显然也不应该以我们的传统文化来排斥现代的西方文明,如果我们以排斥西方文明来弘扬传统文化,把两者完全对立,则无异于开历史倒车,无异于拒绝工业文明、现代科技和现代市场。因此,只有在坚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西方文明成果的前提下,我们恢复和弘扬传统文化才能够达到最为有利的效果。‎ ‎(选自《中国文化报》,有删改)‎ ‎4.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传统文化虽不同于现代文化,但并不都是“传统”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内容已经相当“现代化”,甚至是具有先进性的。‎ B.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都是一种思想观念,但二者的经济基础不同。儒学的现代性,表现在它是一种世俗的社会知识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 C. 宋明理学是吸纳融合儒、佛、道等思想而产生的一种意识形态,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皇权时代曾占据主导地位。‎ D. 儒家推崇的仁、孝、义、礼、智、信、勇的主张,是孔子为了实现个人的政治理想而提出的。这种过于个人化的理想主义,使得他在实施这一理想时处处碰壁。‎ ‎5.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内容具有“现代化”甚至先进性的特征,不是从时间的角度做出的判断,而是从其他角度得出的结论。‎ B.‎ - 27 -‎ ‎ 儒学之所以具有现代性,是因为它比西方文化更具有先进性,它解决了西方人借助神或通过外力才能解决的问题。‎ C. 文章开头提出观点,然后以儒学为例,从儒学的世俗性、实用理性、“中和位育”等方面论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 D. 文章最后两段通过比较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各有利弊,论证了只有学习西方文明,取长补短,才能真正恢复和弘扬传统文化。‎ ‎6.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儒学借实用理性的观点、原则解决了人的信仰问题,又通过诉诸人的内在道德规范,解决了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问题。‎ B. 儒家思想带给人们积极的道德影响,无数爱国的仁人志士和普通大众都受此激励而带着理想和道德积极入世。‎ C.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中和位育”,不走极端,不陷入简单的二元对立,这些主张和谐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长处。‎ D. 面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我们既反感一切“封建”的东西,又希望通过排斥西方文化来弘扬传统文化。‎ ‎【答案】4. D 5. B 6. D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 D项,“个人的政治理想”是错误的,由原文“这是孔子针对当时的天下乱局和人民苦难而提出的政治理想”可知,孔子的这一主张并非“个人化的理想主义”;“这种过于个人化的理想主义,使得他在实施这一理想时处处碰壁”也是错误的,“处处碰壁”的原因文中并未提及,此处无中生有。‎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 27 -‎ B项,儒学之所以具有现代性,是因为它是一种世俗的社会知识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文章并不没有说明“它比西方文化更具有先进性”。‎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D项,“既反感一切‘封建’的东西”是错误的,由原文“较之于资本主义的文化,我们可能对一切‘封建’的东西更为敏感和反感”可知,“可能”二字,表明态度的不确定性。选项中“反感一切‘封建’的东西”表述过于绝对。另外,“又希望通过排斥西方文化来弘扬传统文化”也是错误的,由原文“如果我们以排斥西方文明来弘扬传统文化”可知,这是一种推测,选项中变推测为肯定。‎ 故选D。‎ - 27 -‎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林掌柜 贾大山 林掌柜的“义和鞋庄”不大,只有两间作坊,两间门市。门市柜台上,除了放着算盘、笔砚、账簿,还放着一把特制的小巧玲珑的铡刀。据说,只要顾客问一声:“掌柜的,鞋底里面,垫的是纸是布呀?”林掌柜便微微一笑,一手接过鞋,一手抬起小铡刀,咔嚓一声,把鞋铡作两截,送到顾客眼皮底下看——林掌柜又叫“铡刀林”。可是,在我的记忆里,那把小铡刀从来没有用过,只是那么放着,并且总是擦得明晃晃的。‎ 一天,我正在玩耍,杨跛子过来了,一跛一跛地走到林掌柜的柜台前面,说:“买鞋!”‎ 那天顾客不少,林掌柜见他来了,赶忙拿出几双鞋,让他挑选。他拿起一双鞋,朝柜台上一扔:“铡一双看看!”林掌柜望着他,笑而不语。‎ ‎“不敢铡?”‎ ‎“敢铡。”‎ ‎“不敢铡就不是好货!”‎ ‎“这么着吧,爷们儿!”林掌柜拿起那双鞋,一面用纸包着,一面笑着说:“这双鞋,拿去穿,钱,不忙给;鞋底磨通了,鞋帮穿烂了,好货赖货一看便知。”话儿也柔和,手儿也利落,话说完了,鞋也包好了,朝他怀里轻轻一扔,“别客气爷们儿,拿着,穿坏了再来拿!”‎ 杨跛子真的不客气,白白拿走一双鞋!顾客们都很气愤,林掌柜却依然笑着,说:“只当铡了一双。”‎ - 27 -‎ 父亲和林掌柜是至交。遇到下雪下雨的天气,或是生意不忙的时候,林掌柜便来我家杂货铺子里闲坐。两人到了一起,就要喝一点酒。‎ 我深深喜爱林掌柜的小铡刀。有一次,他们喝着酒,我问:“林大叔,你那小铡刀快不快呀?”‎ ‎“快呀,飞快飞快。”‎ ‎“一年铡多少鞋?”‎ ‎“早先铡一些,后来就不铡了。”‎ ‎“既然不铡了,要它干什么?”‎ ‎“放着。”父亲说,“世界上有些东西,一定得有,用到不用的时候,便是用好了。”‎ 林掌柜乐了,举起酒杯说:“知我者,老哥也!”‎ 那年腊月的一天,天很晚了,父亲站在货架子前面,正自盘算什么,林掌柜把门一推,头上顶着几片雪花进来了。父亲说:“你也没睡?”‎ ‎“睡了,又起来了。”林掌柜结着扣子说,“我想喝两盅。”‎ 林掌柜自己下手,弄了一碟韭菜花儿,弄了一碟豆瓣酱,然后从酒坛里舀了一小壶酒,说是一醉方休——林掌柜心地坦和,总是那么快乐。‎ 可是,他刚抿了一口酒,突然皱起眉头:“酒里掺水了?”‎ ‎“没有。”父亲一愣。‎ 他又抿了一口,红着脸嚷起来;“掺水了,肯定是掺水了!”‎ 父亲尝了一口,脸也红了,急得拍着桌子说:“咦,这就奇了!老地方进的酒呀!”‎ ‎“最近,谁来打过酒?”‎ ‎“昨天,前天……杨跛子!”‎ ‎“披一件破大袄?”‎ ‎“披一件破大袄!”‎ ‎“要赊账?”‎ ‎“要赊账!——三斤的瓶子灌满了,提下柜台,才说要赊账。我说不赊账,他就不打了……”‎ ‎“酒呢?”‎ ‎“我又倒回去了!”‎ ‎“坏了!”林掌柜仰起脖子,咯咯咯地笑起来。他说,杨跛子打酒,惯用此法:他的破大袄里另外藏着一只瓶子,里面装满凉水……‎ 父亲听了,也被气笑了:“你说,这半坛酒……”‎ - 27 -‎ ‎“洒了!”‎ ‎“洒了?”‎ ‎“再卖倒字号。”‎ ‎“半坛酒,总有七八斤呀……”‎ ‎“不喝了,睡觉!”林掌柜好像生气了,起身要走,父亲赶忙拦住他:“怎么了,老哥?”‎ ‎“人也有字号!”‎ 我赶紧开开门,抱起酒坛子,把“酒”洒到街里去了。‎ 我看他们喝酒,听他们说话。鸡叫头遍了,他们的话还没有说完。最后三举杯:头杯酒,三十年打早抹黑,苦巴苦干,两家都有吃有穿,没饿着没冻着,喝了;二杯酒,两家相识相知,老不哄少不欺,谁也没有做过亏心的买卖,喝了;最后一杯没有喝,他们把酒洒在地上,敬了天地财神,算盘和秤,还有那把小铡刀。‎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契合人物职业身份的“鞋”和“酒”为道具来串连情节,并由此构设画面感极强的送鞋和喝酒场面,构思巧妙,文脉清晰。‎ B. “我”和杨跛子作为次要人物,都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和反衬林掌柜和父亲形象的作用,有利于展现小说主题。‎ C. 小说结尾聚焦于父亲与林掌柜的三举杯,这一情景极具仪式感,既是雪夜酒叙情节的收束,也是全文的升华,带给读者无限遐思。‎ D. 小说多用简短而又鲜活的人物对话,“赖货”“打早抹黑”“苦巴苦干”等方言词语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整体语言风格质朴自然。‎ ‎8. “小铡刀”在文中多次出现,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小说中父亲说:“世界上有些东西,一定得有,用到不用时候,便是用好了。”请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及对表现小说主旨的作用。‎ ‎【答案】7. B 8. ①小铡刀多次出现,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有助于推动情节发展。②小铡刀体现了林掌柜对鞋子质量的严格要求,代表着他的坚守与追求,有助于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③小铡刀象征着保证质量、诚信经营的营商理念,有助于突显小说主题。 ‎ ‎9.‎ - 27 -‎ ‎ “有些东西”是指用来监督、验证货物真假的事物或规则,“用到不用的时候”是指诚信经营的理念已经内化为人的品质,获得了顾客的信任,赞颂了林掌柜和父亲等商人自觉坚守品质、诚信经营的精神,深化了主题。‎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我’和杨跛子作为次要人物”表述错误的,“都起到了反衬林掌柜和父亲形象的作用”也是错误的。杨跛子是反面角色,其讹鞋和骗酒的行为烘托了林掌柜和父亲形象,“我”是故事的叙述者,又是事件的参与者,诚信经商的理念在“我”身上延续,不是反衬的作用。‎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物象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找到文中对于物象的描写,然后分析物象本身对小说中人物性格塑造方面和主旨表达方面的作用,如果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具有文章线索、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小说中,“小铡刀”分别出现在开头、中间和结尾,开头交代小铡刀的作用,中间杨跛子要用小铡刀铡鞋,林掌柜与谈话揭示小铡刀的意义,结尾用酒敬小铡刀,从情节发展来看,小铡刀多次出现起到了使情节曲折,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同时也贯穿了全文,是小说的线索;从塑造人物的角度来看,林掌柜用小铡刀来证明鞋子的质量,表明自己坚守信誉和质量的态度,所以写“小铡刀”起到了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从表达主题来看,“小铡刀”具有象征意义,它象征着保证质量、诚心经商的理念,因此写“小铡刀”起到了突出主题的作用。‎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义以及把握作者创作目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必须把语句回归原文,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分析,分析时要抓住句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特别是句中代词的含义。对主旨的把握要结合全文来分析。‎ - 27 -‎ 前文中“我”问林掌柜既然不铡鞋了还要铡刀干什么,这句话是父亲回答这个问题的,所以“有些东西”指的是这个铡刀,铡刀是用来验证鞋是真是假的,所以象征着用来监督、验证货物真假的事物或规则。而“用到不用的时候”中“用”指的是用铡刀铡鞋来获取顾客的信任,“不用”是指诚信经营的理念已经内化为人的品质,获得了顾客的信任。父亲的这句话实际上是林掌柜和父亲等商人经营理念的真实写照,赞颂了他们自觉坚守品质、诚信经营的精神,深化了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课内文言文(本题共3小题,6分)‎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始速祸焉 速:招致 B. 而闻者彰 彰:清楚 C. 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镝:兵刃 D. 隳名城,杀豪杰 隳:毁坏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A项,“始速祸焉”翻译为: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速”,招致。‎ B项,“而闻者彰”翻译为:而听到的人会更加清楚。“彰”,清楚。‎ C项,“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翻译为:摘下锋刃镞头(金属部分)销毁,铸成十二个金属人像。“镝”,箭头。‎ D项,“隳名城,杀豪杰”翻译为:毁坏著名的城堡,杀害杰出的人物。“隳”,毁坏。‎ 故选C。‎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A.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 入深林,穷回溪 C.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D. 义不赂秦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辨析活用类型。‎ 例句“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翻译为:焚烧各学派的著作,企图使百姓愚蠢糊涂。“愚”,使……愚蠢,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A项,“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翻译为:后世的人如果只是为他们哀叹而不以之为鉴戒。“鉴”,以……为鉴,为名词的意动用法。‎ - 27 -‎ B项,“入深林,穷回溪”翻译为:走进密林,到达溪水的源头。“穷”,走到尽头,形容词作动词。‎ C项,“苏子愀然,正襟危坐”翻译为:苏轼的容色忧愁凄怆,(他)整好衣襟端坐。“正”,使……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D项,“义不赂秦”翻译为:依据正义不贿赂秦国。“义”,依据正义,名词作状语。‎ 故选C。‎ ‎12.下列各项中句式特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B. 句读之不知 C. 而今安在哉 D. 不拘于时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项中句式特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然后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进行辨析。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以及省略句。‎ A项,“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翻译为:忠心的官员、精锐的士兵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是谁。正常语序为:信臣精卒陈利兵而何谁,为宾语前置句。‎ B项,“句读之不知”翻译为: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正常语序为:不知句读,为宾语前置句。‎ C项,“而今安在哉” 翻译为:而现在在哪里呢?正常语序为:而今在安哉,为宾语前置句。‎ D项,“不拘于时”翻译为:不受时俗的拘束。为被动句。‎ 故选D。‎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由庶吉士历赞善。从西洋人利马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杨镐四路丧师,京师大震。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列上十议。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未几,熹宗即位。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帝善其言。方议用,而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丘兆麟劾之,复移疾归。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五年,魏忠贤党智铤劾之,落职闲住。‎ - 27 -‎ 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来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光启言屯政在乎垦荒、盐政在严禁私贩。帝褒纳之,擢本部尚书。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光启言:“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帝从其言,诏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推算历法,光启为监督。四年春正月,光启进《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是冬十月辛丑朔日食,复上测候四说。其辩时差里差之法,最为详密。‎ 五年五月,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寻加太子太保,造文渊阁。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明年十月卒,赠少保。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忧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及谥光启文定。久之,帝念光启博学强识,索其家遗书。子骥入谢,进《农政全书》六十卷。诏令有司刊布,加赠太保,其孙为中书舍人。‎ ‎(节选自《明史·列传》)‎ ‎1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 B. 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 C. 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 D. 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 ‎14. 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移疾”也称“移病”,指官员上书称病,是居官者要求隐退的委婉语。‎ B. 在古代官职的任免术语中,“擢”“陟”“升”都是指提升官职,“谪”是指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除”是指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C. 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乡试是省一级的考试。凡中试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D. 古代用来纪日的方法有多种,干支月相兼用法就是其中的一种,如文中“辛丑朔”:干支置前,表示这天是辛丑日;月相列后,表示这天是初一。‎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徐光启博学强识,曾跟从西洋人利马窦学习天文、历算、火器等技术,完全掌握其方法。继而遍习兵机等其他书籍。‎ B. 徐光启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他负责编写的《测天约说》二卷等著作中,有关论述时差里差的方法最为详细周密。‎ - 27 -‎ C. 徐光启胸怀大志,可是不被重用,几起几落,曾先后遭到兵部尚书崔景荣、御史丘光麟和魏忠贤的党羽智铤弹劾。‎ D. 徐光启堪称治国经世之才,可遗憾的是,等到他掌握大权时,年纪已老,又赶上奸臣专权,其抱负无法实现。‎ ‎1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 ‎(2)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忧恤以愧贪墨者。‎ ‎【答案】13. C 14. B 15. C ‎ ‎16. (1)徐光启多次上书要求让自己去练兵来为国家效力(或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神宗皇帝嘉许他的雄心壮志。破格提升为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 ‎(2)御史说,徐光启盖棺下葬时,口袋中没有多余的钱财,请朝廷加以优厚抚恤,以使贪赃枉法者感而羞愧。‎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本题中,“复”,“又”的意思,为副词,修饰“申”,故在“复”前断开,排除A和B;“理”为动词管理,它的宾语为“部事”,并且“忧”的主语为“帝”,故在“事”后断开,故排除D。整句话翻译为:崇祯元年被召回朝廷,又提出练兵建议。不久,以左侍郎负责礼部事务。崇祯考虑国家财政困难,命朝廷大臣提出整理屯田和盐政的好办法。‎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除’是指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是错误的。“除”指拜官授职。与“谪”相近的应该是“贬”,指降职并外放。‎ 故选B。‎ - 27 -‎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C项,“曾先后遭到兵部尚书崔景荣、御史丘光麟和魏忠贤的党羽智铤弹劾”是错误的。崔景荣和徐光启只是“议不合”,未弹劾他。‎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的得分点为:“累疏请练兵自效”,为省略句,要补充主语“徐光启”;“累疏”,多次上书;“自效”,为国效力;“壮之”,认可他的雄心壮志;“超擢”,越级提升。第二句话的得分点为:“赀”,通“资”,钱财;“囊”,口袋;“忧恤”,忧虑、怜悯;“愧”,使动用法,使……羞愧;“贪墨者”,贪赃枉法者。‎ ‎【点睛】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做文言文题的基础。要读懂原文,注意重要字词的翻译、理解。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另外,像比较生僻的文章,翻译起来比较拗口,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题干去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由点及面,慢慢读懂文言文段。‎ 参考译文:‎ - 27 -‎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省试考中第一名举人,七年后考中进士。由庶吉上做到赞善。曾跟从西洋人利玛窦学习天文、历算、火器,完全掌握其方法。继而全面学习军事、屯田、盐政、水利等各种书籍。杨镐四路兵马丧失于辽东,京城大为震惊。徐光启多次上书要求让自己去练兵以报效国家,神宗皇帝嘉许他的雄心壮志。破格提升为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在通州练兵时,他上奏陈列了十条建议。当时辽东战事正吃紧,没有答应他的请求。徐光启上书力争,才批准给了他少量民兵和武器军械。没过多久,明熹宗即位。徐光启因自己的抱负不得施展,请求辞职而去,没获得批准。接着因病请假回乡。辽阳被攻破,熹宗下令起用他。回到朝中,他大力提议多铸造西洋大炮,以供守城用。熹宗同意他的看法。并考虑采纳他的建议,而徐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的建议不一致,御史丘兆麟弹刻他。他又称病请假回家。天启三年以原官起用,接着升为礼部右侍郎。天启五年,魏忠贤勾结智铤弹劾他,他丢掉了官职而闲居。‎ 崇祯元年被召回朝廷,又提出练兵建议。不久,以左侍郎负责礼部事务。崇祯考虑国家财政困难,命朝廷大臣提出整理屯田和盐政的好办法。徐光启说,屯政的关键在于垦荒,盐政在于严禁私盐的贩卖。崇祯帝赞扬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升他为礼部尚书。当时,皇帝因为日食预报发生错误,想要处分钦天监台官。徐光启说:“钦天监预测天象是本照着郭守敬的方法,元代已经出现了应当发生日、月食而没有发生的情况。郭守敬尚且如此,所以不能责怪钦天监台官计算出差错。我听说,任何一种历法使用久了,就必定会出现差错,宜于及时修正。”崇祯帝听从其言,下诏请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来推算,进行改历的工作。徐光启住监督。四年春季正月,徐光启送上《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当年冬季十月初一日,发生日食,又进上测候四说,其中以论述时差里差的方法最为详细周密。‎ 崇祯五年五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要事务。随即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徐光启颇有治国经世的才干,而且立志用于当世。不过,到被信任而掌权时年纪已老,又恰逢周延儒、温体仁独断专政,不能够有所倡议。第二年十月去世。赐诰封少保。御史说,徐光启盖棺下葬时,口袋中没有多余的钱财,请朝廷加以优厚抚恤,以使贪脏枉法者感而羞愧。崇祯帝采纳御史意见,于是赐徐光启谥号为文定。过了较长一段时候,皇帝想到徐光启博学强识,要他的家属把遗留下的著作送上。徐光启的儿子徐骥入朝谢恩,进献上《农政全书》六十卷。崇祯帝下诏命令有关部门刊刻颁布,加赠太保,并录用他的孙子为中书舍人。‎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注]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玉瀣(xie):美酒。‎ ‎17.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阙开头二句写自己所居住的环境优美而纯净,远离世俗,也正是陶渊明《归园田居》里“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的体现。‎ B. “苍烟落照”四字写景,景中寓情,烘托了自己所居住的环境。“落照”两字虽然没有表示颜色,但也有色彩暗含其中,能引起读者的多种联想。‎ - 27 -‎ C. “黄庭”是道经的名称,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中美景,说明作者过着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并对这种生活非常满意。‎ D. 下阙写作者歌咏自得,任凭终老田园。表面上贪恋这种旷达的生活,其实蕴含一种抑郁不平之气,形成了全词苍凉悲壮的风格。‎ ‎18. 词的最后两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有何深意?‎ ‎【答案】17. C 18. 这两句诗表面是说原来就已知道造物者无情(它的心肠与常人不同),它白白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实则是对统治者不重用人才,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说明作者过着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并对这种生活非常满意”是错误的。本诗表面上看似作者过着闲适自在的生活,实际上作者内心抑郁不平。‎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本题的题干为“词的最后两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有何深意”,本诗写作者闲居田园,表面上是过着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但根据我们平时对陆游的积累,可以看出作者表面上是喜欢这样的生活,实际上表达的是自己的一种愤懑之情。所以表面是说原来就已知道造物者的心肠与常人不同,它白白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实则是对统治者不重用人才,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 - 27 -‎ ‎【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这些显性信息,一般出现在诗歌的标题或由命题者提供的注释中。比如本题中的“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是关键词。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 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认为秦统治者如能戒奢爱民,则可长久延续,他在文中写到“______,______。”‎ ‎(2)《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 ‎(3)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责任,应当以《<论语>十二章》中所说的“______,______”自勉。‎ ‎【答案】 (1).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2).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3). 青青子衿 (4). 悠悠我心 (5). 士不可以不弘毅 (6). 任重而道远 ‎【解析】‎ - 27 -‎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衿”“悠”“弘毅”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点睛】名句默写题,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来而不往非礼也”“( )”,是乡土中国礼尚往来的朴素观念,在一些地方却被异化成一种________的“人情礼”,发人深省。‎ 人情味是甜的。据记载,在南北朝诗人陆凯折梅花时,偶遇信使北去,于是托付他将花给远在陇山的友人范晔带去,留下了千古名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成就了一段人情往来的故事。今天,礼尚往来成为人们相互之间的一种交往方式,婚丧嫁娶、添丁增口、上梁搬家……推杯换盏中,品味的不是酒肉,而是难以________的人情。‎ 人情债却是苦的。费孝通先生认为,乡土社会呈现出一种“差序格局”,人们习惯以“我”为中心,涟漪般一圈一圈按照距离远近划分亲疏。而变味的人情交往,使“人情漩涡”越漩越大、越漩越快。“熟人越来越多,朋友越来越少。”这样的现象恰恰在呼唤人情味的回归。‎ 要有人情味,别背人情债,关键就是在传统礼俗和________间划出一条线,在社会上形成鲜明导向,反对天价人情、大操大办。“化俗不易,贵在因民。”让我们走出人情的围城,摆脱人情债的束缚,在新时代的风尚中________。‎ ‎20.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甚嚣尘上 湮灭 清规戒律 健步如飞 B. 甚嚣尘上 磨灭 清规戒律 奋勇前行 C 愈演愈烈 湮灭 陈规陋习 奋勇前行 D. 愈演愈烈 磨灭 陈规陋习 健步如飞 - 27 -‎ ‎21.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B.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C.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D.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2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南北朝诗人陆凯折梅花时,偶遇北去的信使,于是将花托付他带给远在陇山的友人范晔,成就了“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千古名句,留下了一段人情往来的故事。‎ B. 在南北朝诗人陆凯折梅花时,偶遇北去的信使,于是将花托付他带给远在陇山的友人范晔,留下了千古名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成就了一段人情往来的佳话。‎ C. 南北朝诗人陆凯在折梅花时,偶遇北去的信使,于是托付他将花带给远在陇山的友人范晔,成就了千古名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留下了一段人情往来的故事。‎ D. 南北朝诗人陆凯在折梅花时,偶遇北去的信使,于是托付他将花带给远在陇山的友人范晔,留下了“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千古名句,成就了一段人情往来的佳话。‎ ‎【答案】20. D 21. A 22. D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词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要侧重同义词语的选择、词语使用正误等两种方式。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词语。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甚器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形容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含贬义);“愈演愈烈”指(事情、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此处用来形容“人情礼",应选“愈演愈烈”。“清规戒律”的意思是僧尼、道士必须遵守的规则和制度,借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陈规陋习”指陈旧的规矩,不好的习惯。此处应选“陈规陋习”。“磨灭”指随时间变化而逐渐消失,“湮灭”指埋没、磨灭或者消灭、销毁。“奋勇前行”奋发努力鼓起勇气地向前进。“健步如飞”,步伐矫健,跑得飞快。此处不用在新时代的风尚中鼓起勇气,所以应选“健步如飞”。‎ 故选D。‎ ‎【21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联系上下文语境补充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A项,强调礼尚往来,符合文意。‎ B项,侧重“黄金”,“礼尚往来”中的“礼”指的并不是某种实物,不合文意。‎ C项,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指人在饥渴时对饮食没有过高的要求,不合文意。‎ D项,“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比喻交往的方式和特点不同,不合文意。‎ 故选A。‎ ‎【22题详解】‎ 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成分残缺,句子缺少主语,“在南北朝诗人陆凯折梅花时”应改为“南北朝诗人陆凯在折梅花时”,据此可排除A、B两项;第二处,搭配不当,可改为“留下了……千古名句”“成就了……佳话”,据此可排除C项。‎ 故选D。‎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3.校广播站的张康同学将要录播本期“名著推介”节目,请你帮他把下面广播稿中表达不得体的五处找出来并修改。‎ ‎《北上》(长篇小说)近日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作者徐则臣系江苏籍作家,他被认为是中国“70后作家的光荣”,尤以小说创作见长。为提高同学们的读写能力,“匡园之声”广播站将播出访谈节目《大家作品欣赏》,届时由李明老师为大家解读这部小说,敬请关注!‎ ‎【答案】①“《北上》(长篇小说)”改为“长篇小说《北上》”。②“系”改为“是”。③“尤以……见长”改为“尤其擅长……”。④“大家作品”改为“名家作品”。⑤“届时”改为“到时”。‎ ‎【解析】‎ - 27 -‎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是写给老师的一封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然后依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 ‎①“《北上》(长篇小说)”,广播稿不能用括号来解释,改为“长篇小说《北上》”。‎ ‎②“系”,是多音字,有歧义,且多用于文言,改为“是”。‎ ‎③“尤以……见长”,文言语体,改为“尤其擅长……”。‎ ‎④“大家作品”,有歧义,改为“名家作品”。‎ ‎⑤“届时”,书面语,改为“到时”。‎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四、写作(60分)‎ ‎24.根据要求作文。‎ ‎12月20日,“稳”当选“汉语盘点2019”年度国内汉字。看到“稳”字,你想到了什么?是处世的风格,做事的节奏,家园的景象?还是无序中的期待,风雨里的祈望?抑或是不安于平稳的突破尝试、创新开拓?‎ ‎2019年,总有一个人、一些故事、一幅场景,可以生动表达你对“稳”的感受与理解,用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记述下来,题目自拟。‎ ‎【答案】参考范文:‎ 不安于平稳,要不断追求 有人说,追求的人生才有无限可能,因为它突破了现实的平稳。‎ - 27 -‎ 在我的家乡,有一位寂寂无闻的名人,他,就是我外公。我外公已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是一位不安于现实的平稳,不断追求的人。以前,政府聘请外公担任竹源茶厂的厂长。外公进了许多茶叶,可是当他检查茶叶时,发现茶叶没有清香,不会吸引很多人,后来,我外公从广州——他外婆的家乡芳村(名叫花地)的地方带来许多茉莉花种回来,发给小榄里所有农村农民,在他的带领下,所有的农民都兴起了种茉莉花,他们把菜地、田地都改种茉莉花,每天早晨,家家户户都摘下最新鲜的茉莉花蕾,从早晨摘到夜晚,忙个不停。摘完了,就把所有的茉莉花蕾卖去我外公的茶厂,我外公则用机器把茉莉花蕾与茶叶混合,茶叶吸收了茉莉花香,就变得更清香,把茶叶泡在水里,便会闻到浓浓的茉莉花香,这种取名茶叫茉莉花茶。茉莉花茶一出售,便受到了广大人民的欢迎,茉莉花茶便成为小榄的名茶。因为我外公的这一举动,使小榄农民从贫穷走向富裕。‎ 但是,外公并没有停止于现实的安稳,而是去发明一种产品,使农村越来越富裕。这次,他从外地带回来一种珍贵的鱼种——仙骨大头鱼。这种鱼的头大,十分好吃,我外公在自家饲养了许多,他每天仔细研究与的生长过程和需求。有一年冬天,天气非常寒冷,把全部的鱼冻死了,可外公毫不放弃,坚持每天研究,这样,每一年的冬天都会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鱼冻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外公研制成功了,他把自己新研制的养鱼方法教给所有的农民,农民们也兴起了养鱼,一次比一次更好,都渐渐富裕起来。后来,农民们为了生活上的要求,养起了许多新品种,、有鱼、虾、蟹……我的外公从外地带来许多树苗,发给各地的农民种,改变了小榄的绿化,变得更美丽了。他带领着农民走进“万元户”的道路。‎ 他率先被政府评为“万元户”,政府非常感激外公给小榄农村带来的一切,曾为外公出过一本书,名叫《家乡走进富裕生活的事迹》。‎ 至今,外公的贡献与事迹已无人问津,但我外公的这种不安于现实的平稳,勇于不断追求的精神却一直深深影响着我。‎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写作之前,首先要审材料。审材料时要抓住材料中的一些限制和要求。“处世的风格”是写人,“做事的节奏”是叙事,“家园的景象”是绘景。这一层是正面写稳;“无序中的期待”,“风雨里的祈望”,这一层的反面写企稳;“不安于平稳的突破尝试、创新开拓”,是宕开写破稳。“2019年”是取材范围,“一个人、一些故事、一幅场景”是写作对象和类型,“生动表达你对稳的感受与理解”,是主题要求,“用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记述”,表明是写记叙文,“题目自拟”,是做题规则。命题的指向性和提示性较强,且要限定在2019的框架内写。‎ 参考立意:‎ ‎1、不要安于现状的稳定 - 27 -‎ ‎2、沉稳的处世风格赢得人生 ‎3、稳定祥和成就家乡之美 素材积累:‎ ‎1、在2019年,我们的国家经历了各种挑战,以“稳”的心态见招拆招。不着急、不焦虑,是因为行稳,方能致远。今天的生活,相对过去的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丰富。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科技无限发达,物质极大繁盛,但是我们的心一定比过去更幸福了吗?更安宁了吗?我们拥有的一定比过去更多吗?世界繁荣了,不意味着人心的灿烂;世界的选择多元了,不意味着人心的稳定。稳与不稳,是纷繁的客观世界与一颗心的较量。‎ ‎2、稳,应当是一种从容、旷达。面对选择要稳,面对生活的状态也要稳。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你都能坦然地接受下来。‎ 中国有很多这样古人,你不能说他的生活中一切都是如意的,但这个人可以把日子过得很潇洒,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他的生活境遇可能极其简陋,但是能看得开。‎ 如果要过简陋的日子,我们的内心能稳得住吗?‎ ‎3、人心是我们与世界对话的起点。抱怨世界给我们太多羞辱委屈的时候,也许是我们的内心不够强大。迷失与世界的纷乱时,往往是我们的定力不够。即便世界不够好,我们的心也要准备好。因为,只要人心是稳的,他背后的整个世界就是完整的。‎ 层次分析:‎ 记叙文可用线形结构。即全文只写一件事情的记叙文形式。就是将一件事情从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一条线写下来。在高考考场,要想写出代表高三水平、符合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要求的优秀的“线形结构的记叙文”必须至少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符合记叙文文体特征——善于描写,有意识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有表现力,适当的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增加文学意蕴。‎ - 27 -‎ ‎【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 ‎ - 27 -‎ ‎ ‎ -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