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51 KB
  • 2021-06-05 发布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传记理解类题目新人教版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时跟踪检测(十) 传记理解类题目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拿破仑:昨天和今天的世界领袖 [美]麦圭尔 拿破仑将指挥总部设在尼斯,并且约见这些将领们。将领们仔细打量着他们的新任总指 挥官——一个只有 26 岁,留着长乱发须的瘦小家伙,一双手紧拿着他新婚妻子的画像,并 且坚持每个人都要欣赏——但没有人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他们一致认为这个不起眼的人是 位政治阴谋家,借着什么秘密交易而谋得了此职位。难道他真的能指望这些在愤怒、饥饿中 挣扎的 27 000 名士兵来对抗奥地利帝国? 这些人已经好几个月没有领军饷,且衣不蔽体, 穿着草鞋。 但是年轻的拿破仑却气定神闲,一点也没有被他们的气势吓倒。反而有条不紊地询问他 们单位的大小,部队的士气,以及补给的问题。然后他告诉他们,他将于次日检阅士兵,并 且在后天就要开拔部队。 他并没有完全依照原先安排的时间进度来做,但是也没有落后多少。在 48 小时之内, 他已经设法取得足够的面包、肉类,甚至还有白兰地酒,至少可以维持 6天。他又将部队中 顽劣不驯的士兵打散,分布到其他单位中,借以分散他们的愤怒以及哄吵的力量。 为了增强部队弟兄们强烈的认同感,拿破仑主持了一次正式的检阅。他对部队的演讲, 展示了他那激发部队士气的伟大能力,使将士们深受感动,并且从 1796 年 4 月 2 日开始行 军。他放弃从阿尔卑斯山穿越的近途,因为那里有防御完善的隘口天险,反而快速地率领大 军穿过热那亚领地。在四次遭遇战中,轻易击退了奥地利与撒丁尼亚的联军,接着在 4 月 28 日,撒丁尼亚国王同意停战。而奥地利军队也撤退以保卫米兰市。 首次胜利后,拿破仑又向他的部队做了一次演讲: “将士们!到目前为止,你们一直在为一些不毛之地奋战着,虽然这些不毛之地因为你 们的浴血奋战而出了名,但是对国家却毫无用处……在缺乏一切物资的情况下,你们却能成 就一切事情。你们在没有大炮的武力下赢得战斗,在没有桥梁的情况下横渡河流,在没有靴 鞋的情况下咬紧牙关行军,并且经常在没有面包食物,没有白兰地的情况下空腹露宿扎营。 只有自由斗士才能够承受你们所忍受的艰难困苦!我衷心地感谢你们所做的一切。” 拿破仑遗留下一个伟大的传奇,而且这个传奇在他死后膨胀得愈来愈大。他的儿子拿破 仑二世从未统治过法国。但是到了 1852 年,他的侄儿路易·拿破仑,却利用这个名字的声 望,宣布成立第二帝国,并且理所当然地用了拿破仑三世这个头衔。拿破仑主义——相信政 府应由人民所指派之强大且独裁的统治者所治理——这种观念继续在法国的政治中流行多 年,即使在今天,它仍是一种明确而有形的力量。 拿破仑实际上是千百种文艺创作的灵感源泉,无数的绘画、诗词、戏剧和电影都歌颂他 的功绩。不管他在历史上的真实角色是什么,不可否认,他仍然是一位十分坚强的人,一位 超越了生命本身的人。不论我们是欣赏他或是憎恨他,是颂赞他或是诅咒他,我们都很难不 同意他为他自己所下的评语:“我的一生是多么精彩的传奇!” (选自《拿破仑:昨天和今天的世界领袖》,有删改) 相关链接 滑铁卢战役发生时,卷土重来的俄罗斯大军还没有进入法国,即使拿破仑在滑铁卢“险 胜”英国人,当奥地利军队,特别是几十万俄军杀过来的时候,拿破仑将会迎来没有任何机 会的惨败。 (《拿破仑究竟败在哪儿》)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轻的拿破仑却气定神闲,一点也没有被他们的气势吓倒”,这反映了拿破仑镇 定自若、毫无畏惧的品格,为后文写其取得的骄人战绩做了铺垫。 B.拿破仑的儿子拿破仑二世没有统治过法国,到了 1852 年,拿破仑的侄儿路易·拿破 仑成立第二帝国,并且理所当然地用了拿破仑三世这个头衔。 C.拿破仑的演讲能很好地抓住士兵的心理,表明了自己与士兵荣辱与共、苦乐共享, 自己和整个法国理解士兵。 D.拿破仑在演讲中高度赞扬了士兵敢于克服困难,敢于打硬仗的作风。 解析:选 C C 项,“表明了自己与士兵荣辱与共、苦乐共享”错误,他的演讲并未体 现此内容。 2.下列对作品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A.二十六岁时,拿破仑就已经是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官,他率领饥饿中的 27 000 名士 兵四次打败了奥地利与撒丁尼亚的联军。 B.拿破仑的演讲极具魅力,富有鼓动性,鼓舞了士兵的士气,激发了他们的斗志,使 散漫、顽劣的军队变成有战斗力的坚强集体。 C.士兵们被拿破仑的演讲深深打动,他们放弃从阿尔卑斯山穿越的近途,因为那里有 防御完善的隘口天险,拿破仑快速地率大军越过热那亚领地。 D.拿破仑一生战功赫赫,即使对他的评价不一,有欣赏、憎恨、颂赞、诅咒的,但是 大家基本上都同意他自己为他个人所下的评语:“我的一生是多么精彩的传奇!” E.拿破仑实际上是所有文艺创作的灵感泉源,无数的绘画、诗词、戏剧和电影都歌颂 他的功绩。不管他在历史上的真实角色是什么,不可否认的,他仍然是一位十分坚强的人, 一位超越了生命本身的人。 解析:选 BD A 项,“他率领饥饿中的 27 000 名士兵”不当,文中说“他已经设法取 得足够的面包、肉类,甚至还有白兰地酒,至少可以维持 6 天”;C 项,“放弃从阿尔卑斯 山穿越的近途”的不是士兵,而是拿破仑;E 项,原文是“千百种文艺创作”,而选项将范 围扩大为“所有文艺创作的灵感泉源”。 ★3.“拿破仑遗留下一个伟大的传奇,而且这个传奇在他死后膨胀得愈来愈大”一句有 什么深意? 答: 答案:赞美了拿破仑的人格魅力和军事才能;生动形象地概括了拿破仑对后世的影响, 即拿破仑的侄儿利用拿破仑的声望所获得的成就以及作为法国政治力量强大根基的拿破仑 主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气象学家黄荣辉:从放牛娃到院士 黄荣辉,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曾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所长。1979 年,黄荣辉作为第一批留学生被派遣到日本东京大学地球物理学科留学。他根据自己多年的 研究积累,选择了当时国际大气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行星波动力学,学成归国。1991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一生从事行星波动力学的研究,获奖无数,然而,他的成长之 路却是从贫穷的放牛娃开始的。 黄荣辉出生在福建省惠安县一个非常穷苦的农民家庭,父亲靠给人家当雇工或长工来养 活全家。新中国成立前,祖祖辈辈都没有上过学。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家里分得土地, 他才上学。由于生活十分困难,没有钱交伙食费,每星期他必须自己从家里挑几十斤白薯和 柴草步行约 20 千米到学校。再冷的冬天也只穿两件破烂的冬衣,直到高中毕业前,都没有 穿过一双买的鞋。一双木拖鞋伴他度过了中学时代。他与一位同窗好友合盖一床被子,上学 用的文具只有靠有时帮助经济富裕家庭的子弟背书得一点劳务费来购买。然而生活的艰辛并 没有使他退却,反而更激励他勤奋读书,使他从小学到高中一直保持着优异的成绩。 1959 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他带着家里唯一的一条被子, 第一次穿着买来的鞋迈入北大这一引导他认识现代科学的大门。学校给了他最高的助学金, 还有冬衣和夏衣,有关领导还经常嘘寒问暖。这使他暗下决心: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报答党和 人民对自己的培养。就是这样一个纯朴的信念,使他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1979 年,黄荣辉开始着手准定常行星波研究工作。准定常行星波变化缓慢,波长上万 千米,比地球半径(6 400 千米)还长,这是进行两周以上长期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变化预报 的关键性动力学问题。进行这样的理论研究,必须从分析浩如烟海的观测资料入手。要在这 个领域提出一点新见解、新理论,即使是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也要耗费巨大的心血。黄荣辉 同样无捷径可走,只能通过非凡的毅力进行研究。黄荣辉感叹:“灵感没有帮过我的忙。” 是的,他是把中国农民的老黄牛精神和现代科学手段、科学思维相结合来塑造科学家的形象 的。 他家老少三代五口人,居住在狭窄的简易筒子楼里。回国后,两个孩子都上学,每天晚 饭后,不论刮多大风,下多大雨,他都要到办公室去,直到家人休息之后,他才回去“接班”, 用报纸把灯挡起来,继续他的研究。 清贫的科研生活,使他和他的爱人获得很强的适应力。吃饭,他不问色香味,塞饱就行; 工作累了,他不论睡地铺还是行军床,肩膀一挨铺就睡着。上班时,头脑里不想柴米事,下 班晚回家,爱人没意见。对于这样的生活,他说:“人不堪其忧,我也不改其乐。” 在科学的迷宫,黄荣辉有时可以忘掉一切。一年春节,研究所为每人代购一只鸭子。分 鸭子那天,黄荣辉推导有关行星波传播的数学公式,又是很晚才回家。自行车上挂着鸭子, 满脑子还是数学公式。到家后,公式没推导完,鸭子却不见了。他爱人笑道:“你一个活人 带一只死鸭子还丢了?”谁知鸭子被所里一位同事拾到并送还。这位同事做了一个简单的推 理:我们所今天分鸭子,丢鸭子的人这么晚了才回家,这人一定是我们所的“书呆子”黄荣 辉。 黄荣辉有时有点“呆气”,可他更有中国知识分子的志气。1979 年,他由国家派遣赴 日留学。两年中,他每日工作 14 小时以上,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地在机房工作。由于他在行 星波动力学研究中取得的成绩,当时的日本气象学会理事长就多次挽留他在日从事研究工 作,并表示要负责他在日期间的一切生活费用,但他没有答应,如期归国。美国大气研究中 心一位气象学家也要给他优厚的待遇,促他赴美工作,他婉言谢绝:“国家需要我赴美作合 作研究时,我会去的。”直到不久前,国外一所大学还愿提供高薪招聘他,他同样没有答应。 他对记者说:“我这个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的事业,就在生我养我的中国。” 黄荣辉很注意培养年轻人的科研能力。他在 10 年前倡导举办的学术沙龙一直延续到现 在。无论他有多么忙,只要他在国内,他都会参加每两周举办一次的学术沙龙。他指导学生 做学术报告非常认真,给学生修改论文总是一字一句地推敲,当论文发表后,从不把他自己 的名字放在前面。稿费也从来不拿,全部给年轻人,历来如此。这使年轻人很受鼓舞。 在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下,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在他身边工作。不但有我国派出的中 国留学生回国后和他一起工作,还吸引了美国、日本、韩国的留学生做了他的学生。这种情 况在国内是不多见的。 黄院士曾说:“我是由一个放牛娃成长为一名中科院院士的,我做的一些事情主要是党 多年教育的结果,再就是个人的努力。一个人活在世上要有理想,不是为了谋生。对名誉我 看得很淡,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精神,要为科学发展扎扎实实地做点贡献,为国家为 人民解决一点实际问题。” 4.下列对传记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荣辉是第一批被派遣到日本东京大学地球物理学科的留学生,他选择的课题是当 时国际大气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 B.黄荣辉祖祖辈辈都是文盲,家境贫困,他求学期间历尽艰辛,勤奋读书,最后以优 异的成绩考进北京大学。 C.由于当时条件所限,黄荣辉凭着非凡的毅力进行常行星波研究工作,清贫的生活没 有改变他对科研工作的乐趣。 D.黄荣辉很注意培养年轻人的科研能力,培养带动了一大批年轻人,他的超高的科研 能力甚至吸引了好多国家留学生成为了他的学生。 解析:选 D D 项,曲解文意。原文是“在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下,吸引了外国留学 生成为他的学生”。 5.下列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黄荣辉出身贫寒,但凭着惊人的毅力和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最终在行星波动力学 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B.文中用丢鸭子的事件来刻画黄荣辉不懂生活,迟钝木讷的“书呆子”形象。 C.清贫的生活并没有成为黄荣辉的困扰,家人的支持让他能够专心致志地致力于科研 工作。 D.准定常行星波研究难度大,资料多,但黄荣辉依然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新见 解、新理论。 E.由于黄荣辉在行星波动力学研究中取得的优异成绩,美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多次挽留 他在美从事研究工作,被他婉拒。 解析:选 AC B 项,“书呆子”形象是表面的,实质上是在体现他忘我投入的科学精神; D项,没有提及他“提出了新见解、新理论”;E 项,是日本气象学会理事长,非美国。 ★6.《论语》有云:“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黄荣辉将这两句化用为“人不堪 其忧,我也不改其乐”。结合全文,阐释这句话的含意。 答: 答案:①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为不能承受的苦难忧虑,在“我”这里都能甘之如饴, 乐在其中。②家境贫寒却充实:尽管食不果腹,饥寒交迫,他都坚持完成学业并保持优异成 绩。③科研生活艰苦却精神富足:即使居住条件简陋,衣食粗鄙,早出晚归,他也能创造条 件继续进行科研工作,并以之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