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08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春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高三第四学月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医学发展须守正创新
张其成
不久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稳步提升,达到15.34%。在全国15—69岁人群中,具备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的人数据推算超过1.58亿。这一结果说明,中医药健康文化的普及度越来越高,中医药在群众日常健康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守正,意味着坚守正道,坚持按事物的本质要求和发展规律办事。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核心,就在于中医学思维的规律。中医学思维的特征可用一个“和”字概括。这既包括形神中和、气血中和、脏腑中和,也包括天人中和、人我中和、人物中和。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发端于中国古老的经典《易经》,后为儒家、道家和医家所继承并发展。中医学讲究调和致中,如果失调就会生病,治病就是把失调的状态调到中和、平衡的状态。
中医学的传统中,有“医源于易”的说法,是指中医学理论的基本概念、思维方式源于“易”。易学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包容创新,既表示自强不息、变易创新,也意味着厚德载物、包容广大。中医学历史上,从元代前后出现了不同学术流派,各学派在思维方式上借鉴了宋儒对易学的创新和发展。到了近代,中医学也经历过这样那样的冲击。当时一批中医学家以中西医汇通的方式应对变化,另一方面仍坚持发扬传统,从未丢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哲学根基和精神实质,挺起了中医药的脊梁。
可见,中医学之所以能历尽千年而不衰,能够世代传承并不断发展,就是因为守住了中医学调和致中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这既是中医学经千百年发展的智慧选择,也是中医学发扬光大的守正要义。只有守正,中医学才能实现文化自信、创新发展,为人类健康做出新的贡献。
如果说守正是固本,创新则决定着未来。中医学如何创新?“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是核心要义所在。当前,中医学的创新大致可分为两个思路。一是主张继承就是创新,强调完全按照传统中医来治病、授徒。二是主张充分利用现代医学和科学的理论、方法、手段等,强调中西医并重、共同发展。两种思路都有可取之处,综合起来,就是要走一条守正创新的路子。中医学的守正创新强调以中医为主导和本体,以西医及现代科学为支持,推动中医药实现真正的创新发展。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中医学的历史就是一部守正创新的历史。正因为受到不同时代哲学成果、科技成果的滋养,中医药才能不断发展进步。当代中医学绝不能画地为牢、固步自封,否则不仅无法实现创新,甚至可能在自我封闭中变得更加脆弱。我们相信,中医学只要守住最核心的思维精华和价值观念,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大胆创新,不断开拓,就一定能始终保持生机活力,更好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01月06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医药健康文化的普及度越来越高是根据我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的相关数据推算得出的。
B.“和”这种思维方式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发源于《易经》,成为了儒家、道家和医家思想的源头。
C.元代前后,中医虽然产生了不同的流派,但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哲学根基和精神实质并没有改变。
D.“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是中医药创新的核心,这句话阐明了传承、创新和传统之间的关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自然段引用了一系列的数字,意在表明中医药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为下文引出中心论点蓄势。
B.文章第二自然段引用了习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发展的精辟论述,意在提出文章中心论点“中医学发展必须守正创新”。
C.文章分析中医学与易学的关系、思维方式、近代遭受的冲击以及当前中医学界的分歧,归纳出了中医学不衰的原因。
D.文章总体上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总分总”的结构展开论述,为中医学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医认为人生病的原因是身体失调,治病讲究调理人的身体状态。这是中医理论上比西医先进的地方。
B.中医学理论的基本概念、思维方式源于“易”,当今中医吸收借鉴西医的优点,与中医学的发展并不冲突。
C.只要我们做到坚守正道,坚持按事物的本质要求和发展规律办事,中医学就能为人类健康做出新的贡献。
D.如果当代中医学画地为牢、固步自封,那么就可能无法实现创新,甚至在自我封闭中变得更加脆弱。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西医结合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促进了医学长足发展,也提高了各种疾病的治疗效果。在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中西医结合疗法就取得了明显效果,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中西医结合治疗再次发挥作用。但也要看到,目前中医药抗病毒的基础与临床实证研究尚显不足,对其作用机理的独特性挖掘有待深入,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加强中西医结合,促进中西医优势互补的迫切性。
中医药是在中国传统哲学孕育下产生的医学科学,虽然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但是古老的中医智慧仍然具有旺盛生命力,能够为我们攻克重大疾病提供宝贵的研究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强中西医结合,必须正确认识中西医并重这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工作方针,对中医药整体防治方案进行全面认识和有效论证。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节选)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继承和弘杨中医药,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保护人民健康,制定本法。
第二条(略)
第三条中医药事业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中的作用。
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当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持继承和创断相结合,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国家鼓励中医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
[材料三]中医诊疗活动的非双刃性不仅表现为不会带来心理、伦理、社会、宗教等方面的问题,而且表现为诊疗活动的非环节性、非干预性。中医治疗活动的本质不是局部性、环节性的对抗、中断或征服,而是整体性、自然性的因势利导,是一种调节与平衡。因此,除非诊疗失误,中医的负面效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中医与西医治疗过程均有不良反应,然而,两者却有着本质区别。西药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负反应(与治疗作用无关的反应),这是西医治疗过程双刃性的表现,中药也有负反应,但由于中医对疾病以及药物的认识是整体性的,能够使治疗措施从整体上切合病情,避免西医治疗的局部性、环节性(盲目性),因而中药的负反应非常小,特别是通过整体性配伍,几乎可以降低到忽略不计的程度。中药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中药的毒性,然而作为天然药物,中药的毒性远较化学合成的西药低。
(摘编自《博士论坛》)
4.下列对“中西医结合”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西医结合不仅促进了医学的长足发展,也提高了各种疾病的治疗效果。
B.在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国中西医结合疗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C.我们可以通过中医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来促进中西医结合。
D.从中医与西医的治疗过程来看,两者虽然均有与治疗作用无关的反应,然而却有本质区别。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中医药抗病毒的基础与临床实证的作用机理的独特性挖掘不够,因此应加强中西医结合、促进中西医优势互补。
B.中国传统哲学虽然孕育了中医药科学,但其生命力因为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不但没有衰减反而更加旺盛。
C.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是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保护人民健康。
D.中医治疗活动的本质是整体性、自然性的因势利导,是-种调节与平衡,而不是局部性、环节性的对抗、中断或征服。
6.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依据和措施是什么?请根据材料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平秤
凉州城北关什字有个秤铺,门框上只有半副对联,上联:一杆老秤十六星;横批:天地良心;下联却一直空着。秤匠姓李,六十开外,少言寡语,是个怪人。但他做的秤却十分准,每卖出一杆秤,总要在秤尾用铜丝掐个图案,以示区别。
李秤匠有个独子叫大根。一次赌钱赌红了眼,偷把秤铺地契抵钾借了高利货。放高利货的派打手来收秤铺时,多亏汪记粮行的汪掌柜站了出来:“我替李师傅做个保人。三天之内,要是还不上,你们直接上我粮行去拿钱。”打手们这才走人。
李秤匠十分感激汪掌柜,汪掌柜却轻描淡写地说:“人活一辈子,谁不遇难事啊,说不定以后我还有啥事求你呢!”说完转身就走了。
第二天晚上,汪掌柜突然登门,请李秤匠做杆秤。李秤匠以最快的速度把秤做好了,汪掌柜却出人意料地提了改秤的要求:“一斤多一两,可以吗?”
李秤匠一下子愣住了,好半天才拿起那杆秤,说:“知道秤为啥一斤是十六两吗?一两一颗星,南北斗共十三颗星,剩下的三颗是福禄寿星,又分别代表着天、地、良心。做秤也有做秤的规矩,少一两损福,缺二两伤禄,短三两折寿。对不起,你说的这种秤我不会做,劝你也别打这种如意算盘了!”汪掌柜听后,却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你好好考虑一下,明天我再来。”
汪掌拒走后,大根急坏了,说:“爹,我求你了,你就破回规矩,给他改秤吧!不然秤铺就保不住了!”李称匠狠狠地瞪了一眼儿子,啥话也没说。
第三天晚上,汪掌柜从大根手中接过秤,亲自试了一下,十分满意:“我回去就叫人把高利货还了。”次日,汪掌柜就用这杆花秤明目张胆地收起了老乡的麦子。
时间一晃到了腊月。这天快打烊时,商会会长突然来到李秤匠的秤铺,说:“今天晌午,有几个卖米老乡来到商会,说汪记粮行的秤有问题,要商会给他们讨个公道。为慎重起见,我叫人把汪记的秤封了起来,从你这儿借杆百斤秤,明天用来检验汪记的秤到底有没有捣鬼。”
会长走后,李秤匠正要回后院睡觉,汪掌柜进了门。李秤匠愣了一下,问:“你来干啥?”汪掌柜进门后才说:“那杆花秤被商会封了。”李秤匠鼻孔里哼了一声:“封了就封了,给我说这有啥用啊?”
汪掌柜一副皮笑肉不笑的样子:“李师傅,你要这样说话,那我明天就对商会的人说实话,秤是你特意给我做的手脚,结果会是啥样子?”李秤匠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
汪掌柜狡黯地笑笑,说:“解铃还须系铃人。你赶紧给我想个法子,不然,你我都没有好果子吃!”李秤匠愣了一下,无奈地说:“把秤拿来吧!”
汪掌柜说:“秤已经被商会封了,我咋拿来啊?”李秤匠冷冰冰地回答:“这我就管不着了。”
汪掌柜奔拉着脑袋想了想,说:“好,我这就去把秤拿来!”离开秤铺,汪掌柜立刻在城里找了一个惯偷,拿十块大洋往桌子上一码,如此这般一说。惯偷心领神会,不到一炷香的工夫,就顺利地把秤偷了出来。汪掌柜大喜,急忙赶到了秤铺。
李秤匠拿着秤进了里间,不一会儿就改好了。汪掌柜接过秤,发现没有任何改动的地方,拿到粮行里一验,分毫不差,立刻让惯偷把改好的花秤又放回了商会。
第二天上午,商会检验后还了汪掌柜“清白”。
谁知这天晚上,汪掌柜又拿着秤敲开了秤铺门,亮出秤铺的地契,对李秤匠说:“李师傅,只要你再把这杆秤给我改成十五两一斤,这地契就物归原主,不然的话……”出乎汪掌柜意料,李秤匠啥话也没说,拿着秤就去改了。
新米上市的第二天,来汪记粮行买米的人就排起了长队,从早一直排到了打烊。看着几个伙计忙得满头大汗,汪掌柜心里粗略一算,照这样下去,今年的利润至少要翻一个跟斗!
这天早上,汪掌柜正在后院抽水烟。忽然,一个伙计慌里慌张地跑了进来:“几个粮行的掌柜来闹事!”
汪掌柜愣了一下,抬脚直奔前院的粮行。进了门,就见那里站着好几个粮行的掌柜,其中的张掌柜捧着那杆花秤不撒手。冷笑一声:“我们的秤一斤都是十六两,你的为啥是十七两?哪有这样抢生意的!”
他急忙亲手把秤查看,果然是一斤十七两!汪掌柜心里一下子全明白了,难怪第二次李秤匠答应得很痛快,没想到他竟然来了这么一手。自己怎么就昏了头,没有验一下呢!这些日子自己卖出一斤米,实际上就倒贴了一两!汪掌柜越想越心疼,拿着秤杆,就怒气冲冲去找李秤匠算账。
来到秤铺,却见铺子门紧闭。更为奇怪的是,门框左侧突然有了下联,写的是:四两人心半斤福。他一脚踹开了门,只见梁上吊着一个人的身子,正是李秤匠。
这时,商会会长匆匆赶到,见到这一惨景,不由叹了口气,说:“就在昨天晚上,李师傅来找过我,把秤的事都告诉我了。没想到,他竟然为这件事自杀了。汪掌柜,你就别揣着明白装糊涂了,希望你好自为之吧。”
汪掌拒只好灰溜溜地回去了。他一算账,光卖新米就赔进去了两千多块大洋。
再说大根,自打爹死后,一下子没了靠山,幸好他照猫画虎,先前学会了做秤,就继续以做秤为生。奇怪的是,大根做出的秤却咋也平不了,每杆秤拿官器验都差一点,当然,不细验话也发现不了。对此,他是百思不得其解。一天,大根忽然想起爹在秤尾掐的那个图案,就找来他爹做的一杆秤仔细端详。出乎意料的是,他发现秤尾掐的这个图案竟是一个“心”字。大根喃喃自语道:“爹,有‘心’了……”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构思巧妙,开篇以“半幅对联”设置悬念来激发读者兴趣,并以“在秤尾掐图案”为后文埋下伏笔。
B.面对李秤匠的感激,汪掌柜之所以“轻描淡写”地回应,是因为他一旱己在心中预谋将借机让李秤匠改秤。
C.小说注重以小见大,如以地契、粮行等反映时代背景,以古称展现传统文化,以李称匠折射手艺人的固执。
D.
小说以汪掌柜改秤牟利为明线,以李秤匠平秤守心为暗线,明暗线索交织,使得故事情节紧凑且脉络清晰。
8.小说的主人公是李秤匠,但作者关对十么要用大量笔墨来写汪掌柜?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9.小说结尾大根喃喃自语地说其父亲“有‘心’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有‘心’了”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守珪,陕州河北人也。初以战功授平乐府别将,从郭虔雄于北庭镇,遣守珪率众救 援,在路逢贼甚众,守珪身先士卒,与之苦战,斩首千余级,生擒贼率颉斤一人。守珪仪 形瑰壮,善骑射,性慷慨,有节义。十五年,吐蕃寇陷瓜州,四肖恂惧。以守珪为瓜州刺 史、墨离军使,领余众修筑州城。巷輝才立,贼又暴至城下,城中人相顾失色。守珪曰: “彼众我寡,又创痍之后,不可以矢石相持,须以权道制之也。”乃于城上置酒作乐,以 会将士。贼疑城中有备,竟不敢攻城而退。守珪纵兵击败之。守珪以成功加银青光禄大夫,仍以瓜州为都督府,以守珪为粉胃。瓜州地多沙磧,不宜稼穡,每年少雨,以雪水溉田。至是渠堰尽为贼所毁,既地少林木,难为修葺。守珪设祭祈祷经宿而山水暴至大漂材木塞涧而流直至城下守珪使取充堰于是水道复旧州人刻石以纪其事。明年,迁辭州都督,仍充陇右节度。先是,契丹及奚连年为边患,契丹衙官可突干骁勇有谋略,颇为夷人所伏。赵含章、薛楚玉等前后为幽州长史,竟不能拒。及守珪到官,频出击之,每践皆捷。契丹首领屈剌与可突干恐惧,遣使诈降。守珪察知其伪,遣管记右卫骑曹王悔诣其部落就谋之。悔至屈剌帐,贼徒初无降意,乃移其营帐渐向西北,密遣使引突厥,将杀悔以叛。会契丹别帅李过折与可突干争权不叶,悔潜诱之,斩屈剌、可突干,尽诛其党,率余众以降。守珪因出师次于紫蒙川,大阅军实,宴赏将士,传屈剌、可突干等首于东都,枭于天津桥之南。二十六年,守珪裨将赵堪、白真陷罗等假以守珪之命,逼平卢军使乌知义令率骑邀叛奚余众于湼水之北。及逢贼,初胜后败。守珪隐其败状而妄奏克获之功,事泄,上令谒者牛仙童往按之。守珪厚赂仙童,遂附会其事,但归罪于白真陷罗,逼令自缢而死。二十七年,仙童事露伏法,守珪以旧功减罪,与牛括州刺史,到官无几,疽发背而卒。
(节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三•列传五十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守珪设祭/祈祷经宿而山水暴至/大漂材木/塞涧而流/直至城下/守珪使取/充堰于
是水道复旧/州人刻石以纪其事
B.守珪设祭祈祷/经宿而山水暴至/大漂材木/塞涧而流/直至城下/守珪使取充堰/于 是水道复旧/州人刻石以纪其事
C.守珪设祭/祈祷经宿而山水暴至/大漂材木/塞涧而流/直至城下/守珪使取充堰/于 是水道复旧/州人刻石以纪其事
D.守珪设祭祈祷/经宿而山水暴至/大漂材木/塞涧而流/直至城下/守珪使取/充堰于 是水道复旧/州人刻石以纪其事
11.下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河西,泛指黄河以西之地,与河东相对,也称河内,《寡人之于国也》中“河内凶” 的“河内"就是指河西。
B.板堞,指板筑的女墙,“板堞立”和《烛之武退秦师》中“朝济而夕设版焉”的“设 版”均指修筑防御工事。
C.都督,唐代指地方军事长官,分上都督、中都督、下都督三等,《滕王阁序》中提到 的阎公,就是洪州都督。
D.左迁,指贬官,汉代右尊左卑,故称贬官为左迁,《琵琶行》中“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中的“左迁”即指贬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守珪英勇善战。敌寇入侵北庭,他奉命领兵援救,在半路上与敌军相遇,身先士卒, 奋力杀敌,最终生擒贼率。
B.张守珪颇有谋略。瓜州遭劫后残破不堪,吐蕃军队又来侵犯,形势危急,他沉着冷静, 演空城计,敌人生疑而退。
C.张守珪重视民生。瓜州的地理条件恶劣,又遭到吐蕃的侵扰,农业生产受到影响,他 想方设法,让百姓重建渠堰。
D.张守珪战功显赫。他出击契丹,频频取胜;契丹诈降,他将计就计,派王悔斩杀其首 领屈剌与可突干,尽诛余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彼众我寡,又创痍之后,不可以矢石相持,须以权道制之也。
(2)守珪隐其败状而妄奏克获之功,事泄,上令谒者牛仙童往按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各14~15题。
水调歌头①
向子諲
闰馀有何好,一年两中秋。补天修月人去,千古想风流。少日南昌幕下,更得洪徐苏李,快意作清游。送日眺西岭,得月上东楼。
四十载,两人在,总白头。谁知沧海成陆,萍迹落南州。忍问神京何在,幸有芗林秋露②。芳气袭衣裘。断送馀生事,惟酒可忘忧。
(注)①北宋末年徽宗大观四年闰八月,作者曾与朋友登高望远,抒怀写志,南宋高宗绍兴十八年又是闰秋,作者感时抚事,写作此词。②芗林秋露:作者自制的香水。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用“补天修月人去”来赞美朋友有补天修月的才能,抒发了豪迈和洒脱的感情。
B.诗人回忆当年与朋友登高送日,东楼望月,志趣相投,词间有真切醇厚的朋友之谊。
C.诗人自制香水,芳香弥漫,举杯畅饮,借酒消除忧愁,表面洒脱,更多的却是无奈。
D.时间过去四十年,而今又逢闰中秋,其间的沧桑变化让诗人心中千头万绪,难以名状。
15.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词中蕴含了哪些深沉的感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彰显出诗人心忧家国、情牵百姓的高尚品格。
(2)杜甫在《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空间、时间两个方面着笔,表达了诗人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无限悲愁情绪。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自己求学时身体所受之苦,在风雪中“______________”,回到住处“_____________”,借此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每年因为“过度生活”而患病的中老年患者_____,其中,有不少中老年女性热衷于练习瑜伽。虽然瑜伽练习好处多多,对于提高迷走神经的兴奋性、提高通气机能和 肺功能有一定功效;对于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提高有促进作用,是较为理想的一种健身运动方式。长期坚持瑜伽练习____ 中老年女性塑造身体形态,保持体型。( )。一位女性患者自述头晕一年有余,医生查体发现她的本应有生理曲度的颈椎已经变直,而且轻度错位,但患者不了解情况,仍坚持高难度瑜伽动作训练,但其实她已经并不适合后仰等动作,这些动作会加重压迫椎动脉___ 之头晕。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可胜数 增强 有助于 导致
B.比比皆是 增加 有助于 以至
C.比比皆是 增强 有赖于 以至
D.不可胜数 增加 有赖于 导致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对于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保障有促进作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健身运动方式。
B.对于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改善有促进作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健身运动方式。
C.对于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改善有促进作用,是较为理想的一种健身运动方式。
D.对于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保障有促进作用,是较为理想的一种健身运动方式。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过,练习瑜伽也需要一些技巧 B.所以,瑜伽应为全民健身的首选
C.但是,瑜伽动作也并非人人适合 D.可是,瑜伽练习需要有教练引导
20.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民族之根,每一个节日都有其典型特征和节日内涵。请从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中任选两个,仿照示例写两句话。(6分)
示例:重阳节:暮秋九月,菊花绽放,登高望远思故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请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1)用简明的语言说明画面的内容。(60字左右)
(2)结合漫画进行合理想象,以“文化生活”那只桶的口吻拟写一句话。(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教育惩戒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其在培养规则意识、锻炼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
材料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写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材料三: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轻傅;贱师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
——荀子《荀子·大略》
关于“教育惩戒”,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和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20年春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高三第四学月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1.B 2.C 3.B 4.D 5.B
6.依据:①中医智慧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思路;中西医结合事业取得了重大的成就;②中药通过整体性配伍,负反应非常小;中药的毒性远较化学合成的西药低,负面效应低。
措施:①对中医药整体防治方案进行全面认识和有效论证;②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③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④加强中西医结合⑤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
7.C 8.①突出人物形象:即刻画汪掌柜的贪婪奸诈,也反衬出李秤匠有良心操守的形象;②推动情节发展:通过汪掌柜多次要求改秤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同时又让故事富有波澜;③丰富小说主题:即表达对贪婪奸诈之人的讽刺与批判,也表达对坚守正义和职业操守之人的赞扬和肯定。
9.①有慈爱之心。作为父亲,为保护儿子,“违心”改秤;为教育儿子,以死明志。②有匠艺之心。作为传统手艺人,凭良心做称、平称,保证称平,绝不含糊。③有良知之心。因受胁迫而改秤,但为补偿良知,又冒险巧妙地“平”称。④有决绝之心。因改称而打破职业与道德底线,虽有弥补,但仍决绝地以死谢罪。
10.B 11.A 12.D
13.(1)敌众我寡,再加上我军又在刚刚遭受创伤之后,不可以用箭和垒石与贼对抗,必须用谋略来战胜他们。
(2)张守珪隐瞒乌知义失败的情况而胡乱(虚假)上报战胜并有所虏获的功劳,事情泄漏,皇上派遣谒者牛仙童前往审查此事。
参考译文:
张守珪是陕州河北人。起初因为战功担任平乐府别驾,跟随郭虔瓘守卫北庭。郭虔瓘派遣张守珪前往救援,在途中遭遇众多贼兵,张守珪身先士卒,与贼兵苦战,斩杀一千多人,生擒贼首颉斤一人。守珪身躯魁伟,善于骑射,生性慷慨,崇尚节义。十五年,吐蕃攻陷瓜州,河西震惊恐惧。(皇帝)任命张守珪为瓜州刺史、墨离军使,率领余部修缮州城。垒筑的城墙刚刚完工,贼兵又突然到来,城中的百姓惊慌失色。张守珪曰:“敌众我寡,我军又刚刚遭受创伤之后,不可以用箭和垒石与贼对抗,必须用谋略来战胜他们。”他于是在城上设酒,聚集众将士作乐。贼军怀疑城中有防备,竟不敢进攻,而撤退了。张守珪派兵追击打败了他们。守珪因战功加授银青光椂大夫。仍在瓜州设置都督府,任命张守珪为都督。瓜州土地多沙化贫瘠,不宜耕种庄稼,常年少雨,只能用山上的雪水灌溉田地。这时,渠堰全被贼军毁坏,瓜州又少林木,难以修葺。张守珪举行祭祀祈祷,过了一天洪水突然来到,漂浮下大量的木材,充塞山涧而流动,直到城下,守珪让人捞取木材,修复堤堰,于是水道恢复。州人刻石记载此事。第二年,张守珪升任鄯州都督、陇右节度使。原先,契丹、及奚连年侵扰为患 ,衙官可突干骁勇有谋略,很受夷人钦佩。赵含章、薛楚玉等前后担任幽州长史,始终不能抵抗他们。张守珪到任后,经常出击契丹,每次交战都能取胜。契丹首领屈剌与可突干恐惧,派遣使者前来假装投降。张守珪觉察出他们有诈,派右卫骑曹王悔到契丹的部落,就地设法解决。王悔到屈刺帐营,贼人起初没有归降的意思,把军营逐渐迁往西北,暗中派使者招引突厥,准备杀掉王悔反叛。适逢契丹另一首领李过折与可突于争权不和,王悔暗中劝诱李过折,李过折杀掉了屈剌及可突干,并杀掉了他们的全部党羽,率契丹余部投降唐朝。张守珪于是进驻紫蒙川,大规模演习军队,犒赏将士,把屈刺和可突于首级送到东都,悬挂在天津桥的南门示众。二十六年,张守珪部将赵堪、白真陁罗等人假借张守珪之的命令,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让他率领骑兵截击叛奚剩余兵众于湟水之北。等到遭遇贼兵,唐军先胜后败。张守珪隐瞒乌知义失败的情况而胡乱上报战胜并有所虏获的功劳,事情泄漏,皇上派遣谒者牛仙童前往审查此事。张守珪用厚礼赂贿牛仙童,牛仙童便附会了这件事,只归罪于白真陁罗,逼迫他自杀。开元二十七年,牛仙童事情败露,被处以死刑,张守珪因为旧功减罪,被贬为括州刺史,到任不久,背上发毒疮而死。
14.A
15.
①岁月流逝,人生易老。当年的朋友相聚,如今自己年老,故人多已离逝,只剩孤单凄凉。②世事变迁,浪迹他乡,北归不得。当年欢乐快意,如今诗人像浮萍一样漂泊南方,平添几多伤悲。③山河破碎,空有一腔爱国真情。诗人心中充满对故都的向往和留恋,但是中原沦丧,“神京”终究已成黄粱一梦。
16.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足肤皲裂而不知 四支僵劲不能动 17.A 18.B 19.C
20.:元宵节:寒冬一月,火树银花,游赏花灯享团圆。清明节——暮春三月,梨花微雨,清扫祭台怀亲人。端午节:仲夏五月,粽叶飘香,划动龙舟吊贤人。
21.(1)画面左边是一个中年人,肩上的担子挑着一只桶,桶上写着“物质生活”;画面右下方有一只写着“文化生活”的桶,似乎在向中年人说着什么。
(2)(示例一)勿忘我。(示例二)我也很重要啊。(示例三)只挑它你走不远的。
22.范文示例:
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实有必要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教育惩戒权实有必要,也本应如此。中国古代教育中,惩戒权从来不是问题。《尚书》就记载了“朴作教刑”的教育理念,“朴”就是鞭打的意思。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记载,老师有一条戒尺,也有罚跪的规则。虽不常用,但教育是有惩戒的,老师是有惩戒权的。教师管教学生本是天经地义之事,“严师出高徒”这句名言国人都不陌生,一直以来,国人也大体认同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惩戒措施。
然而时移世易,教育惩戒一度缺失。就连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也只规定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近年来学生群体与教师群体之间屡屡爆发矛盾,各种“校闹”事件常见诸报端。前不久,因为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山东五莲县杨守梅老师的遭遇就令人触目惊心,虽然教体局后来撤销了对杨老师追加处理的决定,但对所有老师来讲,这也仅仅是一个差可告慰的消息。
从目前国内的教育现状看,赋予教育者适当的惩戒权,实有必要。缺乏惩戒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适当惩戒是教育者的义务。儿童心理学开创者皮亚杰认为,适当的惩戒可以让学生树立规范意识。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赏识教育,也离不开适当的批评和惩戒。教育要靠两条腿走路,既教给孩子们知识,也教给他们规则。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做错了事,说服、劝导无效,就要加以惩戒,这是所有社会的基本规则。学校教育没了惩戒,孩子就会对人、对事缺乏敬畏感,这是不健全的教育。没有惩戒权的教育是瘸腿的教育,只会培养出畸形的孩子。
从学生个体成长看,教育惩戒不仅是教育者的需要,更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为了培养优秀的人才,在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惩戒权也得到广泛应用。新加坡小学教室后面的墙上,通常也会悬着一把戒尺来适当惩罚表现不好的学生。英国议院通过了一条法规:“允许教师在历经劝告无效的情况下,采取包括身体接触在内的必要手段,迫使不遵守纪律的学生遵守纪律。”英国伊顿公学甚至拥有关学生禁闭的权利。从国外在教育上赋予教师惩戒权的成功实践来看,赋予教师适当的惩戒权是很有必要的。
荀子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轻傅;贱师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令人欣喜的是,已经有地方政府和学校对惩戒权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前不久,江苏常州一所小学决定,把“戒尺”还给老师,出台制度惩戒“熊孩子”。
从意见到立法,从立法到实施,路还很漫长,但意见的出台毕竟是社会的进步,我们期待教育的良性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