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50 KB
  • 2021-06-05 发布

四川省棠湖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秋期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三年级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客观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主观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药食同源”是保健养生家津津乐道的话题。那么,药物与食物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呢?‎ 农耕时代以前,食物主要通过采捕获得,渔猎需要体力,采集更需要智慧。《淮南子》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药物的出现,基于人类有意识的觅药行为,这一过程确实与觅食有关。可以设想这样的场景,神农品尝了大黄的根茎,腹痛腹泻,于是将这种“叶大根黄”的植物列入有毒有害品的清单,成为传说中所遭遇的“七十毒”之一。直到有一天,部落中的某人,因饮食积聚而备受煎熬,神农忽然想起这株能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的植物,找来给病者服下,各种不舒服霍然而愈。人类治疗史上第一个药物就此产生,“聚毒药以供医事”,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食物治病很早就有,《周礼》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据郑玄注:“五谷,麻、黍、稷、麦、豆也。”相关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用之充饥则谓之食,以其疗病则谓之药。因此,平时用于填饱肚子吃的粳米,就是食物;但补养脾胃时食用的粳米,成了药物。‎ 药物与食物之间,难于截然划断,典型的例子有二。《金匮要略》有当归生姜羊肉汤,治寒疝、腹中痛、里急:“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斤,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这里除了当归,其他也都是药物。《后汉书∙华佗传》记载道:华佗曾在路上见到有咽喉阻塞的人,想吃东西却不能下咽,家人用车载着欲前往就医,华佗听到了呻吟声,看了一番,对家人说,刚才路旁有家卖面食的,你到那去取他家的蒜泥萍醋(一种用浮萍制作的很酸的醋),喝它三升,病就好了。病人喝了,果真吐出了一条虫来,病也痊愈了。对此,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序录》中说:“此盖天地间物,莫不为天地间用,触遇则会,非其主对矣。”所以,米谷果菜、虫兽禽鸟,诸多可食之品,也堂而皇之地载入《本草经》。‎ 食物疗饥,药物治病,乃是常识;若是颠倒过来,以药丸充饥,用食物治病,则成为笑谈。有人说芹菜所含的芹菜素或许有助于控制血压,于是让高血压病人常吃芹菜,这样的建议算不得离谱;可因此让病人停止正规的高血压药物治疗,专门靠芹菜来降低血压,就荒谬而有害了。‎ 何以如此呢?药与食同源而异途,食物是能够满足机体正常生理和生化能量需求,并能延续正常寿命的物质。相对于药物而言,食物对机体生理生化过程的干预极小,长期乃至终身食用,一般不会给机体造成严重伤害;也正因为此,食物不足以改变因疾病而异常的生理生化过程,故不可能取代药物。‎ 即使站在传统医学的立场,过度强调食物疗疾,也很难做到逻辑自洽。孙思邈在《千金食治》的序论中明确承认药与食为两途,即所谓“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也。”并指出,只是缘于药性猛烈,所以建议医生治病,先“以食治之”,若“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并没有以食疗代药疗的意思。‎ ‎1. 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原文所论“药食同源”的一项是 A. 此盖天地间物,莫不为天地间用,触遇则会,非其主对矣。——陶弘景 B. 大蒜上场,药店关张;萝卜缨子不要钱,止泻止痢赛黄莲。——民间谚语 C. 君子有病,期先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战国扁鹊 D. 凡草可食者,通名为蔬;蔬,从草从疏,所以辅佐谷气,疏通壅滞。——古籍 ‎2. 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农耕时代以前,人们在觅捕食物过程中,开始对百草水泉中的有毒有害物加于区分,药物的出现,正是基于这个有意识的行为。‎ B. 人类治疗史上的第一个药物,就是神农氏在寻觅食物时发现的能够“荡涤肠胃,推陈出新”治疗腹痛腹泻的植物——大黄。‎ C. “药食同源”最初是指人类早期食品和药物都是通过采集植物或捕猎动物来获得的。这一过程中,人们需要不同程度地付出体力和智慧。‎ D. 传统医学认为,不可过度强调食物治疗,药食同源而异途,就像芹菜可以帮助控制血压,但不能改变身体因高血压而异化的过程。‎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礼》中记载,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可见,在农耕时代,治疗疾病就认识到“五谷”既是食物,又是药物。‎ B. 《金匮要略》中的当归生姜牛肉汤和华佗的蒜泥萍醋之所以不同,就是因为前者用了当归应属药疗,后者才是纯粹的食物疗法。‎ C. 《本草经》之所以能堂而皇之地记录“米谷果菜、虫兽禽鸟”等天地间可食之品,正是因为作者对“药食同源”理念的认同。‎ D. 《千金食治》中明确指出“安身”与“救疾”应是食药两途,建议医生在治病过程中,先食后药,但不能以食疗代替药物治疗。‎ ‎【答案】1. C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 战国扁鹊的这句结论不是证明“药食同源”的,而是证明“药与食为两途”的,因为“药性猛烈”,他建议先“以食治之”,若“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并没有以食疗代药疗的意思。故选C。‎ ‎【2题详解】‎ 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本题B项,“治疗腹痛腹泻”有误,原文“神农品尝了大黄的根茎,腹痛腹泻直到有一天,部落中的某人,因饮食积聚而备受煎熬,神农忽然想起这株能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的植物,找来给病者服下,各种不舒服霍然而愈”,可见大黄治的是“饮食积聚”。故选B。‎ ‎【3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B项,“因为前者用了当归应属药疗,后者才是纯粹的食物疗法”说法错误,作者用这两个例子“说明药物与食物之间,难于截然划断”。故选B。‎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 ‎(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 ‎(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 ‎(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望同学们认真甄别。‎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诗词,除了课堂与考试,也可以变成“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综艺节目,引发全民追捧;二胡,除了街头与舞台,也可以走进直播平台,中央民族乐团中胡首席蔡阳的一次演出,吸引21.5万观众;故宫,除了景点与博物馆,也可以化身折扇、玩偶、便签,一年文创产品的销售额达10亿元……传统文化,正抖落历史的尘与土,脚步轻快地跟上了时代。‎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这为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指明了道路:既保有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 谈及传统文化,言必及深邃与厚重。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其生命力也来源于开放性与多义性,来源于多维度阐释的可能。古语云:“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传统文化也是如此,任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收获智慧的启迪。正如一曲《琵琶行》,在陈寅恪先生的笔下,成就了《元白诗笺证稿》这样的名著;在今天“90后”“00后”的手中,变成了网络上一曲流行歌曲。正因为可以取之而不竭,文化才能呈现出多元丰富的包容。‎ 季羡林先生留学德国时,选修了一门梵文课,课堂上只有他一个学生,“绝学”的凄凉景象大抵如此。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不能只有“阳春白雪”一种样态,也不妨亲近“下里巴人”。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在这些人里,又有多少懵懂少年,喜欢上了诗词?有多少普普通通的人,感受到了诗词的韵味?诗词变身综艺,乐器走进直播,这些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落点,也就有了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能。当然,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要媚俗,自降格调来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是没有下限的,它不能走上市侩化、神秘化、功利化的套路。我们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信心,平上去入、唱念做打、银钩铁画,自有它的魅力。对传统文化的诠释,如果从形变变成了神变,模糊了本来的面貌,反而是打着弘扬的旗号,却丢弃了内在的魂魄。‎ ‎(摘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10日期)‎ 材料二 一场二胡直播吸引21.5万用户,一位古筝主播年收入超千万元——平日里许多传统艺术表演家想都不敢想的受关注度,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一些进军网络直播平台的传统音乐艺术表演家身上。箜篌、古筝、琵琶……这些普通人在古诗词里读到,却没有什么机会看到的乐器,正由演奏者在直播平台上真实展现。平日里“冷门”的传统乐器,为什么放到网络直播平台上就“火”了?这首先要归功于互联网传播的助力。比如,中央民族乐团中胡首席蔡阳,平时如果到国家大剧院演出,观众最多的时候也不过2000人左右。这还是在文化资源和传统艺术爱好者集中的北京。但是,一旦网上直播,艺术传播突破了时空障碍,全国甚至全世界喜欢这门艺术的人都可以观看。‎ ‎(摘自“人民网”2017年4月7日)‎ 材料三 全国政协委员、非物质文化保护专家田青表示,传统艺术要坚守住本质的东西,不能为了迎合流行而搞“转基因”。田青委员坦言,在传统艺术保护问题上自己是“保守派”,传统艺术要坚持自己本质的东西,不能“转基因”。“转基因的结果就是迎合人,这不是艺术家要做的事,艺术家要有自己的坚持和创造。”田青认为,对于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让自己原汁原味保持自己的基因不变非常重要。“假如为了迎合年轻人,所有的戏剧都改成流行音乐了,那干吗还要200个剧种,”田青表示,传统艺术的从业人员要坚持自己的底线,比如昆曲古琴要有一定文化积累和修养才懂得欣赏,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迎合。‎ ‎(摘自《中国日报》2015年3月3日)‎ ‎4.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中,传统文化深邃与厚重,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是没有下限的,对传统文化的诠释,如果从神变变成了形变,模糊了本来的面貌,反而是打着弘扬的旗号,却丢弃了内在的魂魄。‎ B. 材料一、材料二都谈到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材料二侧重谈利用互联网传播的助力,使艺术传播突破时空障碍。‎ C. 从材料二可知,传统艺术一旦网上直播,艺术传播就会突破了时空障碍,全国甚至全世界喜欢这门艺术的人都可以观看。这种直播形式比在音乐厅、剧场表演的传统形式效果更好。‎ D. 材料三中,田青委员认为,“假如为了迎合年轻人,所有的戏剧都改成流行音乐了,那干吗还要200个剧种”。可见他明确反对将戏剧改成流行音乐。‎ ‎5.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的第一段,以“中国诗词大会”、二胡为例,说明传统文化,正抖落历史的尘与土,脚步轻快地跟上了时代。‎ B. 材料一以季羡林的故事为例,来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能像德国的“梵文”那样“阳春白雪”,需要亲近普通民众。‎ C. 材料二运用数字说明,通过网络直播平台,无论是观看人数还是经济收入,传统表演艺术家都可能得到体面的回报。‎ D. 材料三强调,传统艺术的从业人员要坚持自己的底线,比如昆曲古琴要有一定文化积累和修养才懂得欣赏,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去搞网络直播。‎ ‎6.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应该注意哪些方面?请根据三则材料概括。‎ ‎【答案】4. B 5. C ‎ ‎6. ①加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②从深邃和厚重方角度加强对传统文化内涵挖掘。‎ ‎③保持传统文化的原汁原味,保持自己的基因不变,不去迎合。‎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设置,从内容、观点等角度来分析。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信息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选项与原文材料进行比较,找到两者表达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核实选项是否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对于有多个信息源的选项,要辨别选项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A项的“如果从神变变成了形变”的说法错误,原文是“从形变变成了神变”;C项,“比在音乐厅、剧场表演的传统形式效果更好”无中生有;D项的“他明确反对将戏剧改成流行音乐”的说法错误,田青不是反对改变,而是反对为迎合而改变。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以‘中国诗词大会’、二胡为例”理解错误,还有“故宫”。B项理解错误,“梵文”不是德国的语言,是印度语言。D项,“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去搞网络直播”理解错误。原文是“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迎合”。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由材料一分析可知,要加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②由材料二分析可知,要从深邃和厚重方角度加强对传统文化内涵挖掘。③由材料三分析可知,要保持传统文化的原汁原味,保持自己的基因不变,不去迎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苍凉的海岸 迟子建 ‎①第一眼看到那片浩大的墓地的时候,我以为看到了正在安闲地吃着青草的一群羊。那些伫立在草地上的白色十字架,连绵在一起,远远一望,像极了雪白的羊群。我悄悄在入口处的草地上摘了一簇碎碎的小黄花,拈着它走向墓地。墓地太大了,它被划分了十几个区,白色的墓碑数不胜数,墓碑前几乎是没有鲜花的,不像我沿途经过的那些乡村小教堂旁的墓地,总有鲜花点缀着。我真不知该把花放在哪一座墓碑前。天气晴朗极了,阳光飞舞着,环绕着墓地的翠绿的松柏将它的影子投到草地上,就像为墓葬镶了一道花边。那里的游人零星可数,四周静悄悄的,只听得一片呢喃的鸟语和草地下的大海的平静的呼吸声,我缓缓地独自穿行在墓地间看着十字架上的碑文,后来将那簇黄花献给了一个年龄只有十五岁的战士,十五岁——花季的年龄啊!‎ ‎②有谁还会记忆着这些客死他乡的战士呢!他们无声无息地躺在这里,隔着苍茫的大海,诉说着他们永远的乡愁!他们的死亡,在历史教科书中,是伟大的辉煌的死亡。可是再崇高的定义,也不如生命本身的存在更富诗意,他们在最该对着青山碧海抒发豪情的年龄闭上了眼睛,在最该亲吻恋人的年龄闭上了嘴巴,所以我相信,他们年轻的心,一直没有死亡,大海上那些漂浮的云,可是他们流浪着的灵魂?他们该诅咒谁?诅咒制造了那场人间地狱的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或者诅咒让他们成就英名的艾森豪威尔?‎ ‎③在二战的将帅中,我最尊崇的人就是艾森豪威尔。凭着自己咄咄逼人的“战绩”,他成为一名五星上将,并且做了两届的美国总统。他的战绩之一,就是我面前的这片庞大的墓地,这样的战绩是多么的让人撕心裂肺啊!走在这样的墓地中,艾森豪威尔的光环在我心中黯淡了一圈,虽然我知道他仍然是一个伟大的将军!当我们折取橄榄枝的时候,其实对它已经构成了一种摧残!‎ ‎④诺曼底登陆距今已有六十年了。为了纪念这个历史性的日子,在六月六日的一天,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将莅临诺曼底,祭奠他们长眠在这里的士兵。所以,诺曼底一带的公路正在为迎接这两国的领导人而加紧重修着。诺曼底一带旅馆的房价,也因此而提前几个月就开始了暴涨。当布什与布莱尔沿着平坦的道路畅通无阻地抵达这片墓地时,我相信这些越来越被世人所遗忘的战士的墓碑前会有鲜花覆盖着,庄严的祭奠的礼炮也会隆隆地响起。只是谁知他们带着怎样的情怀来到这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的举动,将会使他们的政治天平中,又增加一个砝码!‎ ‎⑤诺曼底的那片海域很美,可在我的眼里,它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苍凉的海岸!那飞起飞落的鸟,那飘来荡去的云,那在微风中摇曳着的松柏,那一望无际的墓碑,都在轻声诉说着一段已被我们逐渐遗忘的历史,如果我们在阳光下看到了阴影,请不要惊诧,因为阴影从来就没有远离我们!‎ ‎⑥我想起了艾森豪威尔在1953年就任美国第34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他说:“在人类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中,我们已经走了多远?我们是否正在接近光明,接近所有人类都应享有自由和平的一天?还是另一个黑暗的暗幕正在向我们逼近?”也许在他任职的四年中,他深深体会到了这样的黑暗仍然存在,所以他在1957年连任时又强调:“愿自由之光,普照一切黑暗的角落,燃起明亮的火焰,直到最终黑暗消失为止!”‎ ‎⑦黑暗消失了吗?‎ ‎⑧愿这样的墓葬能像火炬一样,照亮人间还残存的黑暗;让人类的光明,能像诺曼底的海水一样,汪洋澎湃,势不可挡!‎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①段环境描写写出了诺曼底战士墓占地广、坟墓数量多,冷清、肃穆,和平年代少有人来,意在表明人们已经渐渐淡忘了他们,借此抒发对他们的敬意和惋惜之情,引出下方对战争的反思。‎ B. 第⑤段画线句子承上启下,引出艾森豪威尔相关的演说,其中“阴影”一词,既用本意,又用比喻义。‎ C. 结尾段用“火炬”比喻墓葬,形象表达出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用呼唤的口吻,有助于抒发强烈的情感。‎ D. 本文以游踪为线,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融历史回顾与现实感怀于一体,引发读者思考。‎ ‎8. 理解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当我们折取橄榄枝的时候,其实对它已经构成了一种摧残!‎ ‎9. 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以“最苍凉的海岸”为题?‎ ‎【答案】7. D 8. “折取橄榄枝”,“已经构成了一种摧残”,就意味着我们是在用战争换取和平,是以流血乃至牺牲生命为代价的,这时人的生命已遭践踏,和平环境已遭破坏。这句发人深省,告诉我们只有彻底拒绝战争,才能真正拥有和平。 ‎ ‎9. 正因为这里不仅是海滩,还是一大片年轻战士的墓地,作者以此为题表达了对他们的追悼;这里已经渐渐被人们遗忘,或会有政客为增加政治砝码来到这里,作者以此为题,表达了自己心情的悲凉和复杂;虽然二次大战已经结束了六十年了,但是战争还存在,人们没有吸取教训,作者以此为题表达了对历史和战争深刻的反思。‎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学生要有一定的辨析能力,仔细阅读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与选项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不同的选项即可。D项,“以游踪为线”错误,这篇文章主要内容是作者站在墓地时的所见所思所感。所以说,本文的行文线索并不是游踪,而是作者的思绪。‎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能力。首先,抓关键词“橄榄枝”“摧残”,分析关键词的含义:从橄榄枝的象征意义分析,它象征着和平,“摧残”是指对美好东西的破坏或摧毁。“折取橄榄枝”就是争取和平,“对它已经构成了一种摧残”就是毁坏了和平。其次,分析句子上下句的关系,代入语境找答案。这句是因果关系:当我们折取橄榄枝,便意味着用战争换取和平,是以流血乃至牺牲生命为代价的,这时人的生命已遭践踏,和平的环境已遭破坏。结合实际具体分析言之成文即可。‎ 点睛:理解句子的作用,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首先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②要注意分析对本句的语法分析,了解本句的主干与枝叶成分,尤其要注意枝叶部分。③要想到是其可能采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者某种表现手法。比如,如果是比喻,则应该找到本句中的本体,是说明生动形象的本体的什么特点呢,还是化抽象为具体来说明什么道理;如果是象征,则应先找出其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其含蓄而形象地显示了对象的什么特点。‎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标题的作用。题干问“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以‘最苍凉的海岸’为题?”可以先从文章要表达的主体内容思考,因为这里不仅是海滩,还是一大片年轻战士的墓地,作者主要思绪是围绕墓地展开的。再考虑概括一下主题:作者表达了对年轻战士的追悼;然后,分析“苍凉”的原因,这里已经渐渐被人们遗忘,间或会有政客为了增加政治砝码来到这里,作者表达了自己心情的悲凉和复杂;更深层次的思考是对和平与战争的思考,虽然二次大战已经结束了六十年了,但是战争还存在,人们没有吸取教训,作者以此为题表达了对历史和战争深刻的反思。所以说以此为题,主要从文章主要内容、作者的思绪展开、以及作者思想感情角度回答。‎ 点睛:文章标题的作用:交代文章主要内容;揭示(暗示)文章主旨。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点明行文线索或感情线索。确定文章描写对象,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富有哲理,引人思考。本题主要是从前两点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兴,字功起,蔡州人。少慷慨,多大节,力挽二石弓。至元十年,挟八骑适黄州,谒宋制置陈奕。奕使隶麾下,奇兴相貌,以甥女妻之。从奕出降,世祖命将军以取郡县未下者,平福、建、漳三州,以招讨使行右副都元帅。十六年,召入朝,侍燕大明殿,悉献江南所得珍宝,世祖曰:“卿何不少留以自奉?”对曰:“臣素贫贱,今幸富贵,皆陛下所赐,何敢隐俘获之物!”帝悦曰:“直臣也。”因奏所部士卒功,乞官之,命自定其秩,颁赏有差 ‎。漳州盗数万据高安寨,二年不下。兴命挟束薪蔽身,进至山半,弃薪而退,如是六日,诱其矢石殆尽,朔日夜燃薪焚其栅,遂平之。廿八年,除江西行省左丞,门无私谒。州民李怀继尚任侠,武断乡曲。某日至府有所嘱,兴执之,尽得其罪状,里中受其抑者咸诉焉,乃杖而徒之。卅年,世祖欲征爪哇,会爪哇黥使者,诏平章政事史弼帅师征之,兴副之。过七洲洋、历交趾界,造小舟浮海抵爪哇。初,爪哇与邻国葛郎构怨,爪哇王为葛郎王所杀。闻师至,遣使以其国山川、户口及葛郎国地图迎降求救。进击葛郎兵,大破之。兴还至答哈城,弼既遣使护爪哇王继者返,具入贡礼。兴言瓜哇虽降倘中变与葛郎合则孤军悬绝事不可测弼亡听兴深言其失计。爪哇王继者果杀使以叛,合众而攻,兴等死战,却三百里得登舟。行六十又八日归国。诏治纵爪哇者,弼等皆获罪,兴独以不预议,赐金五十。成宗践祚,拜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州同知阿里挟怨告兴不法,召入对,尽得其诬状,阿里伏诛。武宗拜左丞相。卒,年六十九,谥武宣。‎ ‎(节选自《元史·高兴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兴言/瓜哇虽降/倘中变/与葛郎合/则孤军悬绝/事不可测/弼亡听兴深言/其失计 B. 兴言/瓜哇虽降/倘中变与葛郎/合则孤军悬绝/事不可测/弼亡听/兴深言其失计 C. 兴言/瓜哇虽降/倘中变与葛郎/合则孤军悬绝/事不可测/弼亡听兴深言/其失计 D. 兴言/瓜哇虽降/倘中变/与葛郎合/则孤军悬绝/事不可测/弼亡听/兴深言其失计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世祖”,一般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的特定庙号;一些朝代的正式建立者或统一天下的君主,也给予此庙号。‎ B. “朔日”,农历每月最后一天。古代对农历一个月某些特殊日子有特定称谓。如每月初为“晦”,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 C. “黥”,又称墨刑,指古代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也指在人体上刺字或图并涂上颜色文中“黥”与“黥首”“黥面”的“黥”意同。‎ D. “贡礼”,进贡的礼品。指古代藩属国或少数民族为谋求某种依托与援助而进献给中国皇帝的土产方物,也指臣民向君主呈献的礼品。‎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兴征战有勇有功。投诚后被世祖授为将军一职,攻取福、建、漳三州,升任右副都元帅:历经艰难抵爪哇,受降爪哇后,又大破葛郎国。‎ B. 高兴耿直受帝喜爱。皇帝在大明殿设宴会招待群臣,当问及何不少留以自奉时,高兴回答皇帝的话使皇帝很是满意,直接称他是耿直之臣。‎ C.‎ ‎ 高兴平叛有谋有术。漳州盜占据高安寨,二年都未平定,高兴连续六日让军士背负薪柴进至半山,点火焚烧山寨栅栏,最终平定了高安寨。‎ D. 高兴治境执法守法。有州民以威势擅自决断乡里是非,高兴弄清其犯罪事实后施以杖刑并判他徒刑;高兴被告违法,朝廷经查证实为诬告。‎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奏所部士卒功,乞官之,命自定其秩,颁赏有差。‎ ‎(2)诏治纵爪哇者,弼等皆获罪,兴独以不预议,赐金五十。‎ ‎【答案】10. D 11. B 12. A ‎ ‎13. (1)高兴于是上奏所属将士战功,请求授予将士官职,世祖命他自定将士官职级别,朝廷按照不同等级颁发赏赐。‎ ‎(2)世祖下诏对放任爪哇的人治罪,史弼等人都被治罪,只有高兴因未参与商议其事,赏赐五十金。‎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理解和断句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前提是粗通大意,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把握句子特征,结合上下文的理解断句;其次,要掌握一些应试技巧,如注意句首、句末虚词,句式特点(如判断句和对称句);最后还应注意选项特征以及文体的语言风格。可用排除法。断句完毕,再回读一遍审查。注意看“倘中变与葛郎合则孤军悬绝”和“弼亡听兴深言其失计”两处如何断句。前一句,“倘中变”,“中变”,中途有变,“葛郎”是人名,“与葛郎合”指的是“爪哇”的做法,“孤军”则是高兴所在的一方,如果断句为“倘中变与葛郎”和“合则孤军悬绝”均不通,应断句为“倘中变/与葛郎合/则孤军悬绝”。排除BC。后一句,“弼”,是人名,史弼,“兴”是人名,高兴。应该是不听兴的建议。后面“其失计”是“言”的宾语,“言”的主语是“兴”,应该断为“弼亡听/兴深言其失计”。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查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官职和科举、姓名和称谓、宗法和礼俗、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考生平时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看清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对选项进行辨析。B项,表述不当。“朔日”,农历每月初一。“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选项认为“朔日”是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晦”为每月初,是张冠李戴。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筛选归纳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即选“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A项分析有误。选项与“从奕出降,世祖命将军以取郡县未下者,平福、建、漳三州”内容有关。句中“从奕出降”的主语是高兴,“命”,命令,后省略了“高兴”。这里的“将军”是“统率军队”的意思,而非“授职为将军”。故选A。‎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自己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注意关键字词的解释。(1)“部”,统帅、归属、管理;“官”,名词作动词,授予……官职;“乞”,请求。“秩”,官职大小或官阶。(2)“诏”,皇帝的命令,这里指世祖下诏。“治”,治罪,惩处;“纵”,放任,放纵;“预”,参与,参加。‎ 参考译文:‎ 高兴,字功起,蔡州人。兴年少时就慷慨豪迈,讲求气节,力大能挽强弓。至元十年,带着八骑士到黄州拜见宋制置陈奕,陈奕把他们安置在自己部下,奕见兴相貌非凡,将甥女嫁他为妻。后兴随奕出降,世祖命令他统率军队攻取尚未占领的郡县。他平定了福、建、漳三州,以招讨使的官职身份行使右副都元帅的职位。十六年,召高兴入朝。皇帝在大明殿设置宴会,兴进献在江南所获珍宝。世祖说:“卿何不自己少量留些?”兴说:“臣向来贫贱,今幸运得富贵,都是陛下所赐,怎敢隐瞒俘获之物!”帝高兴地说:“真是耿直之臣。”高兴于是上奏所属将士战功,请求授予将士官职,世祖命他自定将士官职级别,朝廷按照不同等级颁发赏赐。漳州盗数万占据高安寨,二年都未平定。兴命军士背负捆绑的薪柴遮蔽身体进至半山,弃薪柴而退,像这样连续六天,引诱寨上的箭石都用完了,在漆黑的初一夜晚,兴命军士点燃薪柴,焚烧山寨栅栏,于是平定了高安寨。二十八年,授予他江西行省左丞的官职,没有因私情拜谒他的。州民李怀继以侠义自任,用威势擅自决断乡里是非。一日,到府门有所请托,兴将他逮住,弄清了他的全部罪行,乡里受他压迫的人都来控诉他,于是对他施以杖刑并判他罪行。三十年,世祖想征讨爪哇国,恰逢爪哇国对使臣施以黥刑,世祖诏命平章政事史弼帅军征讨,高兴做他的副手。经过七洲洋、历经交趾边界,建造小船航海抵达爪哇。起初,爪哇国与邻国葛郎积怨,爪哇王被葛郎王杀了。爪哇听闻元军来了,就派遣使者把他们国家的山川、户口以及葛郎国的地图献给史弼来投降求救。史弼等进兵攻击葛郎兵,把葛郎彻底打败了。高兴还至答哈城时,史弼已派人护送继承爪哇王位的人返回爪哇去准备进贡的礼品。高兴说:“爪哇虽然投降,如果中途变化,与葛郎联合,而我军孤立海外绝境,后果难以预料。”史弼没有听取高兴的看法,高兴认为史弼严重失策。继承爪哇王位的人果然杀了护送的使者反叛,聚合两国兵力攻击元军,高兴等死战,退却了三百里得以上船。航行了六十八天回归祖国。世祖下诏对放任爪哇的人治罪,史弼等人都被治罪,只有高兴因未参与商议其事,赏赐五十金。成宗即位,拜兴为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州同知阿里为报私仇,告兴违法,召回朝廷询问,经查证实为诬告,阿里受死刑。武宗拜兴为左丞相。卒,终年六十九岁。谥号“武宣”。‎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酬李端校书见赠 司空曙 绿槐垂穗乳乌飞,忽忆山中独未归。青镜流年看发变,白云芳草与心违。‎ 乍逄酒客春游惯,久别林僧夜坐稀。昨日闻君到城阙,莫将簪弁胜荷衣。‎ ‎【注】簪弁:籍,冠簪;弁,礼帽。二者都是官员身上的服饰。‎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诗人由眼前之景引发对山中生活的回忆,流露出对好友独行未归的慨叹。‎ B. 颔联中诗人感叹岁月流逝,黑发已变成白发,自己钟情的白云芳草也已经久违。‎ C. 颈联中诗人四处游玩、与人推杯换盏的生活状态和昔日与林僧静夜长坐形成对比。‎ D. “昨日”句写诗人听闻李端已到京城,点出写作背景,暗合题中“见赠”二字。‎ ‎15. 诗歌末句对朋友的叮嘱劝告中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A 15. ①从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回忆,对白云芳草的钟爱,可见诗人对自由自在的山居生活的喜爱;②从诗人对四处游玩、与人推杯换盏的生活的厌烦,以及劝勉朋友不要误认为做官胜过归隐,可见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结合诗歌分析,把握正误。本题中,A项,“流露出对好友独行未归的慨叹”错误,从诗中来看,“忽忆山中独未归”中“独未归”三字流露的是诗人自己不得归去的慨叹,并不是对好友独行未归的慨叹。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诗歌末句对朋友的叮嘱劝告中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然后理解诗歌末句的意思,再结合全篇分析其中体现出的诗人的人生态度。“昨日闻君到城阙,莫将簪弁胜荷衣”,“荷衣”,楚辞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本指人品高洁,后为隐者代称,簪弁是为官的标志,此指做官;李端最近忽然来到城市,诗人以为他有求仕之意,劝诫他说:不要认为簪弁就比荷衣好,也即不要认为做官胜过归隐,这两句看似是劝勉李端归隐之辞,其实也是诗人心曲的表白,是自勉之辞,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再结合前面几联来看,“忽忆山中独未归”是回忆曾经的山中生活,“白云芳草与心违”是说钟情的白云芳草已经久违,这两处流露出对那种自由自在的山居生活的喜爱,而“逄酒客春游惯,久别林僧夜坐稀”借助诗人四处游玩、与人推杯换盏的生活状态和昔日与林僧静夜长坐进行对比,表达诗人对四处游玩、与人推杯换盏的生活的厌烦。‎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讲到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时,写人的心理状态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写人的表情和言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着力描写了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其中“__________” 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____________________”是写弹奏琵琶的手法。‎ ‎(3)李商隐的诗歌具有意蕴深厚的朦胧美,《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美好事物不常在或美好理想难以实现,寄寓了悲伤嗟悼之情。‎ ‎【答案】 (1).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 转轴拨弦三两声 (4). 轻拢慢捻抹复挑 (5). 沧海月明珠有泪 (6). 蓝田日暖玉生烟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衡”“喻”“拨”“拢”“抹”“沧”“暖”,书写字体工整,写完要回顾检查。‎ ‎【点睛】古诗词默写年年必考,近年来理解性默写题的考查比例渐渐加大,难度比直接型默写稍大,灵活性更强,需要学生不仅要准确、熟练掌握名句名篇内容,还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塞罕坝是蒙汉合壁语,意为“美丽的高岭”。 它还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如今,这里已是浩瀚林海,正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效益,造福当地,泽被后世,塞军级自然环境江阔壮美,历史内涵深邃厚重,满蒙民俗浓郁独特,已经成为华北特别是最著名的环京津地区生态旅游景区之一。‎ 塞罕坝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变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乐园”,最根本的就在于塞罕坝人始终牢记修复生态、保护生态的历史使命在当年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塞罕坝人三代人吃黑莜面、喝冰雪水、睡地窨子, ‎ 创造了从一棵树到百万亩林海的人间奇迹。塞罕坝展现出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美好图景,用实际行动印证了“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论断,深刻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 ,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更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 ),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増长的做法,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才能实现中华民族 、永续发展。‎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塞罕坝自然环境辽阔壮美,历史内涵深邃厚重,满蒙民俗浓郁独特,已经成为华北特别是环京津地区最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之一。‎ B. 塞罕坝自然景观辽阔壮美,历史内涵深邃厚重,满蒙民俗浓郁独特,已经成为华北特別是环京津地区最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之一。‎ C. 塞罕坝自然景观辽阔壮美,历史内涵深邃厚重,满蒙民俗浓郁独特,已经成为华北特别是最著名的环京津地区生态旅游景区之一。‎ D. 塞罕坝自然环境辽阔壮美,历史内涵深邃厚重,满蒙民俗浓郁独特,已经成为华北特别是最著名的环京津地区生态旅游景区之一。‎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塞罕坝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B. 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标杆 C. 时代呼唤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D. 我们要弘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19.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俯仰之间 薪火相传 任重道远 生生不息 B. 曾几何时 薪火相传 刻不容缓 源源不断 C. 曾几何时 继往开来 任重道远 生生不息 D. 俯仰之间 继往开来 刻不容缓 源源不断 ‎【答案】17. B 18. D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做此类题目,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记忆中的错例,找到错误。要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B项修改恰当。A项“自然环境”与“辽阔壮美”搭配不当。BC项“最著名的”“华北特别是环京津地区”都是“生态旅游景区”的定语,按多项定语的正常排列顺序的要求看,应该是表所属的“华北特别是环京津地区”在前,形容词“最著名的”在后,该选项句子语序不当。D项“自然环境”与“辽阔壮美”搭配不当。选项句子语序不当,“最著名的”应该放在“华北特别是环京津地区”后。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段,了解大概意思,对涉及的领域、语体风格进行明辨和认识。再次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根据语境综合分析作答,有时答题要点会在材料中有所提示。联系语境看,括号后写的是“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増长的做法,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该内容没有主语,根据内容看,主语应该是人,AB选项的主语是“塞罕坝精神”,C项主语是“时代”,ABC选项的主语都不能与下文话题保持一致性,即和后文“坚决摒弃”的做法不搭配,且B项讲的“塞罕坝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标杆”,该内容与本段话题不吻合。D项主语“我们”,讲“我们”要怎样做,为子孙后代留下点什么,表述是恰当的。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曾几何时:一般用于表示一件事情发生后没过多长时间紧接着就发生了另外一件事,往往前后事情的情况相反,并且对于这件事情颇有感慨。俯仰之间:一低头,一抬头的工夫,形容时间极短。语境之前是“沙地荒原”,如今,这里已是浩瀚林海。从语意上看,“俯仰之间”不合语境,应用“曾几何时”。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语境讲“塞罕坝人三代人吃黑莜面、喝冰雪水、睡地窨子”艰苦创业的情形,从适用对象上看,应该排除“薪火相传”,用“继往开来”。任重道远:任重道远,路程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刻不容缓:比喻情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二者表意侧重点不一样。联系后文看,原文意在强调“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是比较长期的工作,用“任重道远”既上文符合语境,又与下文“更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相照应,“刻不容缓”不合语境需要。生生不息:指群体变化或新生事物的发生没有终止。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多用于事物。语境是和“中华民族”搭配,让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应选用“生生不息”,“源源不断”不适合“中华民族”这个对象。故选C。‎ ‎【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0.下面是某校毕业生写给母校80年校庆的贺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惊闻母校八十华诞,我百感交集!回想在母校生活和学习的那几年,老师和同学们都给了我兄弟般的鼓励和帮助!饮水思源,永难忘怀!敬爱的老师,我想再次倾听您那语重心长的教诲。祝愿各位恩师扬名杏林!祝愿莘莘学子们学业有成!‎ ‎【答案】①“惊闻”改为“欣闻”或“喜闻”;②“兄弟”改为“亲人”;③“倾听”改为“聆听”;④“杏林”改为“杏坛”;⑤“莘莘学子”去掉“们”或改为“学子们”。‎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语言得体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①惊闻,吃惊,觉得不可思议,有点在意料之外的心理感受,应改为“欣闻”或“喜闻”;②“兄弟”形容和老师的关系不合适,应改为“亲人”;③倾听,细心地听取(多用于上对下),应改为“聆听”;④“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应改为“杏坛”;⑤莘莘学子,众多的学生,应去掉“们”,或改为“学子们”。‎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只会上网而不去读书的人是没文化的。①_____?文化就是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去进行思考,而这个传统主要就存在于书籍之中。网络的长处是迅速传递当下的信息,它不让人思考。当然如果你素质好,你上网的时候也会思考。②_____?我相信不是从网络上得的,而是③_____,有了这个底蕴。这样的人上网不怕,他不会被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所左右,所淹没,他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答案】 (1). ①什么叫文化 (2). ②但一个人的好素质从何而来 (3). ③他自己真正读过一点书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根据后文“文化就是”和问号,可知应该填写“什么叫文化”,第②空根据后面的“我相信不是从网络上得的”和问号,可知应该填写“但一个人的好素质从何而来”;第③空根据前文“这个传统主要就存在于书籍之中”可知应该填写“他自己真正读过一点书”。‎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今年3月3日,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我们都是追梦人”系列微纪录片,首日便刷屏全网,截至3月4日凌晨0点,视频全网播放量超过3000万次。该微纪录片讲述了:‎ 凌晨2点,陈堃源安排员工分拣新鲜蔬菜。他在部队当了八年兵,现在在南昌创办“兵哥送菜”,经常睡觉不足5个小时,他说自己选的路,要走下去。‎ 中午11点李兴柯行走在探访贫困户的山路上,他说,小时候家里穷,能够在万源扶贫,帮更多人过上好的生活是现在最大的梦想。‎ 晚上10点,赵丰娇刚刚走进家门,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在北京做快递员,她说,不想干的时候看看孩子,什么苦都愿意吃。‎ 陈堃源、李兴柯、赵丰娇这三人的故事是亿万中国人前行的缩影,对他们的故事,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做努力奔跑的追梦人 中国奇迹的出现,源于中国有世界上“最勤奋的人”。当别人在坐等天上掉馅饼时,中国人心中满是“发展才是硬道理”;当一些发达国家的人们只想着休闲,中国人心中却在默念“只争朝夕”。几十年来,千千万万普通人实现了人生梦想,也让中国书写了发展奇迹。以梦为马、逐梦前行,用奋斗定义人生价值,在奔跑中抵达远方,早已内化为中国人民的一种精神气质。‎ 新中国70年栉风沐雨,也正是中国人民与时间的一场赛跑。一个从“一穷二白”出发的国度,一个濒临“被开除球籍”危险的国家,如何才能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只能是比别人跑得更快一些。在亿万人民奔跑的脚步中,我们不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历程,把一个连“人民温饱都成问题”的国家变成经济总量世界第二,更是让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呈现曙光升腾、万物生长的复兴气象。可以说,以奔跑、追梦比喻中国的发展,再合适不过了。‎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面对过去的成绩,我们可以自豪,但不应自满,更不能自负。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尤须咬紧牙关,继续向前奔跑,始终不懈追梦。‎ 今天的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带来新机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带来新机遇,深化改革开放带来新机遇,加快绿色发展带来新机遇,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带来新机遇……精气神鼓而不泄,时与势依然在我,继续奔跑,就一定能打开发展的新境界。今天的中国,也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向内看,全面小康时不我待,三大攻坚战激战正酣,推动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向外看,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未散,地区冲突频发,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流涌动。挑战前所未有,机遇稍纵即逝,等待和迟疑,只会错失机遇窗口;奔跑和奋斗,才能引领时代潮流。‎ 国家发展脚步不停,每个人也都要跑出自己的加速度。这段时间,微电影《青春无悔》赢得很多点赞。大学毕业后去上海打工的张大奇,蹬过三轮、送过报纸,终于从飞机维修做起,最后考上飞行员,为国产大飞机C919领航。奔跑着追求梦想的那种状态、那份激情,正是一个时代奋斗者的写照。个人奋斗,社会奋发,国家奋进。不管你是身处象牙塔的年轻大学生,还是穿行于大街小巷的外卖和快递小哥;不论你是在市场经济大潮逐浪前行的民营企业家,还是扎根基层挥洒汗水的基层干部,每个人向着美好生活的奔跑,都是在为国家的前行助力。或许你的努力只是点滴,但一旦乘以14亿这个基数,涓滴努力终将汇入时代洪流,形成创造新的更大奇迹的洪荒伟力。‎ 生命不息,激情不灭。让我们与时代、与国家一起努力奔跑,做永远的追梦人!‎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任务驱动性材料作文,材料中列出陈堃源、李兴柯、赵丰娇三人的故事,要求针对这三个故事写感触和思考,立意时应抓住“我们都是追梦人”主题,紧扣“梦想”,围绕三则材料体现出的“平凡”“坚守”“奋斗”“奉献”中的要素进行立意。能把“平凡”“坚守”“奋斗”“奉献”中任意一个、两个或更多与“梦想”结合,则视为切题,大量叙述作文材料的,没有“感触与思考”或很少的,视为偏题。‎ 参考立意:‎ ‎(1)坚守梦想;(2)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3)努力奔跑,努力追梦;(4)坚守平凡,梦想也能发光。‎ 结构示例:‎ 文章开头提出“以梦为马、逐梦前行早已内化为中国人民的一种精神气质”;然后回顾“新中国70年栉风沐雨,也正是中国人民与时间的一场赛跑”;接着提出“我们现在要继续向前奔跑,始终不懈追梦”,然后从“我们面临新机遇”“国家发展脚步不停,每个人也都要跑出自己的加速度”两个角度诠释分析;最后发出呼吁“生命不息,激情不灭。让我们与时代、与国家一起努力奔跑,做永远的追梦人!”。‎ 材料链接:‎ ‎1.秦玥飞:从耶鲁高材生到湖南小村官 ‎2011年,一位耶鲁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回到中国小山村,走进基层当起村官;4年后他发起黑土麦田公益计划,支持和培养杰出的农村创业者、公共服务者;2017年,他获评感动中国人物、入选“全球青年领袖”——他叫秦玥飞,一位“85后”年轻人,用国际化的知识储备与思维方式,尝试改变原始落后的中国乡村。‎ 今天,越来越多年轻人和秦玥飞一样,从中国走向世界,又从世界回到中国,他们兼具国际化的智力资源、本土化的问题意识以及直面挑战的社会担当,为中国的未来开辟出无限可能。‎ ‎2.陈冬: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陈冬,“神舟十一号”航天员。2018年1月,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5月,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航天员是最光荣也最危险的职业,从接受飞天任务那一刻起,他们已经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6年封闭式生活,33天最长航天任务,其间经历了多少风险与煎熬,只有陈冬最清楚。出发那天,战友们在车里自发唱起了《歌唱祖国》;荣归那天,和战友团聚时陈冬不禁潸然泪下。‎ 有人说,能赶上飞天的时代,是我们的幸运;也有人说,拥有这些飞天的人,是我们的骄傲。和陈冬一样,我们都是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追寻的脚步不会停止,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 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