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5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考点归类,对点模拟练能力
文言文阅读(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 题。
灵壁张氏园亭记
苏 轼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
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
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
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龟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
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
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
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其木皆
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
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
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
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
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
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
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
日矣。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家.灵壁 家:安家。
B.岸谷隐.然 隐:隐约。
C.舟车冠盖之冲. 冲:行驶。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D.则跬步..市朝之上 跬步:行走出入。
解析 冲:要冲,交通要道。
答案 C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自其.伯父殿中君
余嘉其.能行古道
B.
以.与其子孙游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C.
取山之.怪石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
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解析 D 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A 项,均为代词,他。B 项,均为连词,表目
的。C 项,均为结构助词,的。
答案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苏轼于神宗元丰二年赴任途中,经过汴水边的灵壁张氏园亭时,应张硕的请求而作
的一篇游园记。
B.文章开头详细地描述了张氏园亭的地理位置、环境风貌、景物构筑、物产养殖等,突出“其
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C.张家世代显赫,张氏先人不仅为个人计,而且为子孙计,构筑了张氏园亭,其后五十多年,
规模日益扩大。
D.苏轼从张氏园亭得到启发,围绕仕与隐这一中心生发了一通议论,认为一个人不能追求功
名爵禄,而应隐退于田园山林中,因此他也想在彭城买田终老。
解析 “认为一个人不能追求功名爵禄,而应隐退于田园山林之中,因此他也想在彭城买田
终老”有误,从原文“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可以看出,
作者对张氏子孙的出仕与隐退都是赞赏的,题中只选取其中一个方面,因此属于以偏概全的
错误。
答案 D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1)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侧重于考查对句意的理解与表述,具有综合性的特点。翻
译要根据上下文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引申、调整、补充,注意重点实词、
虚词含义的准确,注意文言句式等。
答案 (1)园中的各种景物,没有一样不令人赏心悦目,我相信他们一定是花了许多力气和
时间。
(2)不忍心离去,而徐州的父老也并不厌弃我。
【参考译文】
离开京师向东行,河水里卷着浊泥,道路上飞起黄尘,高坡田野苍莽暗淡,使行路的人
感到疲倦。走了八百里,才来到汴水之北灵壁张氏家的园林。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修竹,
粗大荫翳的乔木。园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又凿取山上的怪石,堆成假山。园中的蒲
草芦苇莲花菱角,让人联想起江湖的秀美;青桐翠柏,让人感觉到山林的清爽;奇花异草,
让人回忆起京、洛的繁华;高堂大厦,有吴蜀之地建筑的精巧。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
饶可以养家。瓜果蔬菜可以馈赠邻里,鱼鳖新笋可以招待来自远方的宾客。我从徐州改知湖
州,由应天府乘船,三天后到达张氏园亭。我坐着小轿来到他家门前,见到了张氏的儿子张
硕。张硕请我写一篇文章为记。
张家世世代代都有显达的人,从他伯父殿中君和他父亲通判府君那一代,开始在灵壁县
定居,建造了这个园子,在池边修建了一座亭台奉养双亲。后来他们到朝中做官,在当时很
有名望,用剩余的资财,不断地增修扩建,到现在五十多年了。园子里的树木都已长成十围
之粗,浓荫遮蔽了河岸。园中的各种景物,没有一样不令人赏心悦目,我相信他们一定是花
了许多力气和时间。
古代的君子,不是非要做官,也不必一定不做官。非要做官就容易忘掉自我,一定不做
官就容易忘掉国君。就像饮食一样,自己感到适意就行了。然而士子很难做到合于古人所说
的君臣节义。居于乡野的人安于现状不愿外出做官,外出做官的人为利益所牵而不愿退处。
于是他们就有了违拗亲情自命高洁或贪图利禄苟且偷安的弊病,因而受到人们的讥讽。如今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张氏的先人,为子孙后代考虑得长远而周到,所以把建筑居室种植园林的地址选择在汴水、
泗水之间,此地是舟船车马官员来往的要冲。凡衣食之需,饮宴游览之乐,不必刻意追求就
能满足。让他们的子孙迈出家门出去做官,朝堂不过几步之遥;闭上院门回家隐居,就可以
坐卧于山林之内。对于贻养性情,推行仁义保持志节,无一不非常适合。因此他们的子孙凡
出仕的人都获得了循良的名声,凡在家不仕的人都保持了高洁谦退的德行。这都是他们先人
的余荫。
我在徐州做了两年知州,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不忍心离去,而徐州的父老也并不厌
弃我,我打算在泗水滨买地归老。往南可以望见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头裹幅巾手拄竹杖,
时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与他们的子孙交游,我相信这一天已为时不远了。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荣 辱 之 大 分 安 危 利 害 之 常 体 先 义 而 后 利 者 荣 先 利 而后 义 者
辱 荣 者 常 通 辱 者 常 穷 通 者 常 制 人 穷 者 常 制 于 人 是 荣 辱 之 大 分
也
(节选自《荀子·荣辱》)
答案 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是荣辱之大分也
【参考译文】
光荣和耻辱的主要区别、安危利害的一般情况是:先考虑道义而后考虑利益的就会得到
光荣,先考虑利益而后考虑道义的就会受到耻辱;光荣的人常常通达,耻辱的人常常穷困;
通达的人常常统治人,穷困的人常常被人统治:这就是光荣和耻辱的主要区别。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0 题。
繁昌县兴造记
曾 巩
太宗二年,取宣之三县为太平州,而繁昌在籍中。繁昌者,故南陵地,唐昭宗始以为县。
县百四十余年,无城垣而滨大江,常编竹为障以.自固,岁辄更之,用材与力一取于民,出入
无门关,宾至无舍馆。故世指繁昌为陋县,而.仕者不肯来,行旅者不肯游,政事愈以疵.,市
区愈以索寞,为乡老吏民者羞且憾之。
事之穷必变,故今有能令出,因民之所欲为,悉破去竹障,而垣.其故基,为门以通道往
来,而屋以取固。即门之东北,构亭瞰江,以纳四方之宾客。既又自大其治所,为重门步廊。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门之上为楼,敛敕书置其中。廊之两旁,为群吏之舍,视事之厅,便坐之斋,寝庐庖湢,各
以序为。厅之东西隅,凡案牍簿书,室而藏之,于是乎在。自门至于寝庐,总为屋凡若干区。
自计材至于用工,总为日凡二千三百九十六日而落成焉。夏希道太初,此令之姓名字也。庆
历七年十月二十三日,此成之年月日也。
始繁昌为县,止三千户。九十年间,四圣之德泽,覆露生养,今几至万家。田利之入倍
他壤有余,鱼、虾、竹、苇、柿、栗之货,足以自资,而无贫民。其江山又天下之胜处,可
乐也。今复得能令,为树立如此,使得无岁费而有巨防,宾至不惟得以休,而耳目尚有以为
之观。令居不惟得以安,而民吏之出入仰望者,益知尊且畏之。予知县之.去陋名,而仕者争
欲来,行旅者争欲游,昔之疵者日以减去,而索寞者日以富蕃。称其县之名,其必自此始。
昔孟子讥子产惠而不知为政,呜呼,如夏令者,庶几所谓知为政者与!于是过子产矣。
凡县之得能令为难;幸而得能令,而兴事尤难;幸而事兴,而得后人不废坏之又难也。
今繁昌民既幸得其所难得,而令又幸无不便.己者,得卒兴其.所尤难,皆可喜无憾也。惟其欲
后人不废坏之,未可必得也。故属予记,其不特以著.其成,其亦有以警也。某月日,南丰曾
巩记。
(选自《曾巩集》,有删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政事愈以疵. 疵:糟糕。
B.而垣.其故基 垣:城墙。
C.而令又幸无不便.己者 便:有利。
D.其不特以著.其成 著:彰显。
解析 B 项中的“垣”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应该是名词用作动词,理解为“修建城墙”。
答案 B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常编竹为障以.自固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B.
而.仕者不肯来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
予知县之.去陋名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D.
得卒兴其.所尤难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解析 D 项,前一个“其”为代词,理解为“那、那些”;后一个“其”也为代词,理解为
“他们的”。A 项,两个“以”都是连词,表目的,可解释为“来”。B 项,两个“而”都是
连词,表因果,理解为“因而”。C 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不译。
答案 D
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兴建繁昌县的经历为写作中心,通过写繁昌县由曾经的贫困县变为富裕县的过程,
表现了一个好的县令对一个县的重要性。
B.繁昌本来属于宣州,后来归到太平州。当地的地理环境很好,但当初因治理不当,成为了
一个别人都不愿意来的地方。
C.县令夏希道上任后,对繁昌进行了整体的建设,用了六年多的时间,将这里建成繁荣昌盛
的地方,因而受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D.夏希道到繁昌县后将繁昌县治理得非常好,曾巩认为他非常有处理政务的才能,将之比作
子产,甚至认为他超过子产。
解析 “将之比作子产”错误,原文的意思是“子产虽然聪明却不懂政务,而夏希道却是懂
政务的人”。
答案 D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事之穷必变,故今有能令出,因民之所欲为,悉破去竹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县之得能令为难;幸而得能令,而兴事尤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任何事物到了尽头都会发生变化,因此,现在有贤能的县令出现,顺应百姓的想
法做事情,拆除所有的竹障。
(2)一个县想要得到有才能的县令是一件难事;有幸得到有才能的县令,而想兴办政事更加
困难。
【参考译文】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宋太宗二年,将宣州的三个县合并为太平州,繁昌县便是这三个县之一。繁昌县,是以
前的南陵一带,唐昭宗时才把这里设为县。繁昌县设立有一百四十多年了,没有城墙,且靠
近大江,常常用竹子编成屏障来保护自己,每年都更换,所用的材料和人力全部取自民间,
进进出出没有门和关口,客人来了也没有馆舍可住。因此世人都说繁昌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县,
官员都不愿意到这里来做官,出游之人也不愿意到这里游玩,县里的政事越来越糟糕,城里
越来越萧条,乡里的长者,还有官吏百姓都感到羞耻、失望。
任何事物到了尽头都会发生变化,因此,现在有贤能的县令出现,顺应百姓的想法做事
情,拆除所有的竹障,在城墙原址上建起城墙,修建大门使往来之人顺畅通行,并修建了房
屋来确保安全。在靠近城门的东北方向,建了一座亭子俯瞰长江,来接纳从四方到来的宾客。
然后又自行扩大了县衙的面积,设置了层层大门和走廊。大门上修建楼阁,收集历代皇帝的
诏书放在楼阁中。在走廊的两侧,是各位官员的住所,处理政务的场所,接见客人的厢房,
休息的房间,厨房、浴室,这些各自都按照次序修建了。大厅的东西角落,所有曾堆满了桌
子的官府文书和书籍,都搬到屋子里收藏起来,于是都保存下来了。从大门到休息的地方,
一共建了好几个部分的屋子。从计算材料到施工建筑,一共用了两千三百九十六天便建成了。
夏希道,太初,这是县令的姓名和字。庆历七年十月二十三日,这是建成繁昌县的年月日。
当初,繁昌作为一个县,仅有三千户人家。经过九十年的时间,因为四位皇帝的恩泽,
这个地方得到荫庇繁衍,现在已经将近一万户人家了。种田获得的收入超过其他地方一倍还
多,鱼、虾、竹、苇、柿、栗等物资,足够用来自给自足,并且没有贫苦的百姓。这里的江
山又是天下闻名的风景名胜,值得高兴啊。现在又有了有才能的县令,为繁昌建立了这样的
业绩,使这里的百姓能够不缴费,还有坚固的城防,客人到来不仅可以在此休息,而且还有
可以用来欣赏观看的地方。县令住在这里不仅可以安心,并且那些进进出出仰慕他的百姓和
官吏,更加懂得尊重敬畏他。我知道繁昌县摆脱了贫困落后的名声,为官之人争着想来做官,
出游的人也争着想来游玩,曾经的不好一天天地少了,凄凉萧索的县城一天天富裕起来。将
这个县称为“繁昌”,一定是从这时开始的。曾经孟子嘲笑子产虽然聪明却不懂得处理政务,
唉,像夏希道这样的县令,差不多是所说的懂得处理政务的人吧!所以他算是超过子产了。
一个县想要得到有才能的县令是一件难事;有幸得到有才能的县令,而想兴办政事更加
困难;有幸政事兴盛,而能够让后人不破坏它又是很难的事。现在繁昌的百姓有幸得到了这
些难得的东西,县令也有幸没有遇到阻挠自己的人和事,能够最终兴办了那更难做的事情,
都是值得高兴没有遗憾的。只是希望后人不破坏这些成绩,不一定能够实现啊。因此人们委
托我把这件事记下来,这不只是来彰显夏希道的成就,也有着警示后人的作用啊。某年某月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8
某日,南丰曾巩记。
10.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钓 台 在 浙 东 汉 严 先 生 隐 处 也 先 生 风 节 辉 映 千 古 予 夙慕 之 思
得 一 游 为 快 顾 奉 檄 北 上 草 草 行 道 中 耳 非 游 也 然 以 为 游 则 亦 游
矣
[选自(清)郑目奎《游钓台记》]
解析 可根据实词断句法。即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找名
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如果是叙述性的文章,就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节;若
有人物对话,就要弄清谁与谁对话,讲的什么话。如是说理性文章,则要弄明白谈了哪些问
题,表明了怎样的观点。同现代汉语语法一样,古文中的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代词),谓
语多是动词,主语、谓语与宾语是句子的主干,而谓语是句子的核心。因此,抓住谓语动词,
分析动词与它前后词语之间的关系,就能正确断句。
答案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
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参考译文】
钓台在浙江东部,是东汉严子陵先生隐居的地方。先生的风度气节,映照千古。我素来
仰慕他,很想能够游览一次(钓台)为快乐。不过这次送公文到北方去,匆匆忙忙走在路上,
不是游览。但当作是游览,就也算是游览了。
文言文阅读(二)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5 题。
与萧翰林俛书
[唐]柳宗元
思谦兄足下:昨祁县王师范过永州,道思谦蹇然有当官之心,乃诚助太平者也。仆闻之
喜甚,然微.王生之说,仆岂不素知耶?
仆不幸,向者进当臲卼①不安之势,平居闭门,口舌无数,况又有久与游者,乃岌岌而
操其间哉。其求进而.退者,皆聚为仇怨,造作粉饰,蔓延益肆。非的然昭晰②,自断于内,
则孰能了仆于冥冥之间哉?然仆当时年三十三,甚少,自御史里行得礼部员外郎,超取显美,
欲免世之求进者怪怒媢嫉,其可得乎?凡人皆欲自达,仆先得显处,才不能逾同列,声不能
压当世,世之怒仆宜也。与罪人交十年,官又以是进,辱在附会。圣朝弘大,贬黜甚薄,不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9
能塞众人之怒,谤语转侈,嚣嚣嗷嗷③,渐成怪民。饰智求仕者,更詈仆以.悦仇人之心,日
为新奇,务相喜可,自以速援引之路。而仆辈坐益困辱,万罪横生,不知其端.,悲夫!人生
少得六七十者,今已三十七矣,长来觉日月益促,岁岁更甚,大都不过数十寒暑,则无此身
矣。是非荣辱,又何足道!云云不已,祗益为罪。
居蛮夷中久,惯习炎毒。楚、越间声音特异,鴂舌啅噪④,今听之怡然不怪,已与为类
矣。家生小童,皆自然哓哓,昼夜满耳,闻北人言,则啼呼走匿,虽病夫亦怛然骇之。自料
居此尚复几何,岂可更不知止,言说长短,重为一世非笑哉?读《周易》《困卦》至“有言
不信,尚口乃穷”也,往复益喜,曰:“嗟乎!余虽家置一喙以自称道,诟益甚耳。”用.是
更乐喑默,思与木石为徒,不复致意。
今天子兴教化,定邪正,海内皆欣欣怡愉,而仆与四五子者独沦陷如此,岂非命欤?命
乃天也,非云云者所制,余又何恨?独喜思谦之.徒,遭时言道。道之行,物得其利。倘因贼
平庆赏之际,得以见白,买土一廛为耕甿⑤,朝夕歌谣,使成文章,庶.木铎者采取,献之法
宫,增圣唐大雅之什,虽不得位,亦不虚为太平之人矣。此在望外,然终欲为.兄一言焉。宗
元再拜。
(有删改)
【注】 ①臲卼(niè wù):不安的样子。②昭晰:清楚明白。③嚣嚣:众口谗毁的样子。
嗷嗷:形容众声喧杂。④鴂舌:比喻语言难懂。啅噪:噪聒。⑤耕甿:旧称农民。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微.王生之说 微:如果没有。
B.不知其端. 端:开头。
C.用.是更乐喑默 用:因为。
D.庶.木铎者采取 庶:希望。
解析 端:原因。
答案 B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其求进而.退者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B.
更詈仆以.悦仇人之心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0
C.
独喜思谦之.徒
士大夫之.族
D.
然终欲为.兄一言焉
公为.我献之
解析 D 项,介词,跟∕介词,替。A 项,均为连词,表转折。B 项,均为连词,表目的,
来。C 项,均为指示代词,都解释为“这,此”。
答案 D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这封信中虽陈述了自己不幸的遭遇,但更多地是想表明自己希望贤人掌权的政治理
想和欲做“太平之人”的志向。
B.作者在信中写一些认为他贬谪处罚太轻的人,对他诽谤越来越多,并以此来讨好他的仇敌,
作为晋身之阶,揭露了当时的官场丑态。
C.作者写自己在永州的贬谪生活时,运用了反衬法,“炎毒”“楚越之声”,不正常的视为
平常,“北人言”,正常的视为不正常,有力地控诉了黑暗社会的罪行。
D.信中明言“今天子兴教化,定邪正”,但像柳宗元这样有才华的人却受尽诽谤,被贬蛮夷
之地久居,对比鲜明,辛讽蕴藉。
解析 通过诽谤来讨好他的仇敌的是“饰智求仕者”,而不是“认为对我的贬黜太轻,不足
以平息愤怒”的众人。
答案 B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欲免世之求进者怪怒媢嫉,其可得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北人言,则啼呼走匿,虽病夫亦怛然骇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
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
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
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免”解释为“摆脱”,“媢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
嫉”解释为“怨恨和因别人比自己好而怨恨”。(2)“走匿”解释为“逃避躲藏”,“虽”
解释为“即使”,“怛然”解释为“恐惧惊吓的样子”。
答案 (1)想要摆脱世上追求进取的人的责怪怨恨和嫉妒,这可能吗?
(2)听到北方人说的话语,就啼叫大呼逃避躲藏,即使是病人也会对此恐惧惊吓不已。
【参考译文】
尊敬的思谦兄:昨天祁县的王师范经过永州,说你忽然有了当官的心思,这实在是件有
益于太平盛世的事情。我听到这件事后非常高兴,但如果没有王生的一番话,我不就一直不
知道么?
我很不幸,从前被进用的时候正赶上动摇不安的局势,平时闭门不出,口舌是非还是很
多,更何况又有和我长久交往的人,位居高处操作大权。那些追求进升却被斥退的人,都聚
集在一起制造仇怨,捏造粉饰,于是对我的仇恨更加大肆蔓延开来。不是确切明晰,自己能
决断于心的人,谁能了解我在晦暗中的情况呢?我当时三十三岁,很年轻,从御史里行提升
到了礼部员外郎,破格取得显位美职,想要摆脱世上追求进取的人的责怪怨恨和嫉妒,这可
能吗?所有的人都想要升迁显贵,我先拥有了显赫的地位,才能不能超过同僚,声望不能盖
过世人,所以世人怨恨我也是应该的。我和罪人们交往了十年,官位因此得到进升,错就错
在附会他们了。圣朝宽宏大量,对我的贬黜很轻,不足以平息众人的愤怒,所以诽谤的话语
转而更多,众人一起喧哗,我逐渐变成了怪人。弄巧设诈求取官职的人,更是用责骂我来讨
好仇恨我的人,每天都有新花样,务必达到讨好成功,他们自以为这是被迅速提拔的途径。
因此对我们的侮辱也加重了,各种罪名横生,不知道其中的原委,真悲伤啊!人生少有活到
六七十岁的,如今我已三十七岁了,长期以来觉得日月短促,一年更甚一年,大概不超过数
十年,就没我这人了。是非荣辱,又有什么可值得论道的!要是说个不停,结果只能加重罪
名。
在蛮夷中居住的时间长了,也习惯了这里的炎热和瘴气。楚、越之间的音调很奇特,说
话喧闹难懂,如今听起来也觉得正常不足为怪了,我已和这里的人成为同一类了。家中新出
生的孩子,他们都自然学说这里的话语,一天到晚两耳全听的是这种话语,听到北方人说的
话语,就啼叫大呼逃避躲藏,即使是病人也会对此恐惧惊吓不已。自己料想在此地还能居住
几时,怎还敢不知停息,说长道短,再招致世人的非议讥笑呢?我读《周易》《困卦》到“其
人有言而他人不信,那是因为在困顿之时的话语”时,反复阅读更加高兴,感叹说:“唉!
我即使每家安置一张嘴来自我称道,也只不过是挨骂更加厉害罢了。”因此更加乐意闭口不
言,和树木石头交朋友,不再把自己的意思表达给别人。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2
如今天子振兴教化,禁止邪恶扶持正气,天下人都喜悦快乐,而我和其他四五个人,沦
落如此,难道不是命运吗?命运是由天而定,不是说话的人所能控制的,又有什么怨恨呢?
只能高兴像你思谦这些人,赶上了好时候,能在正确道义的指引下一展宏图。正确道义的实
施,天下万物都能够享受到福分。倘若因叛贼平定而庆贺行赏之际,得以被昭雪宽大,买上
些能养活自己的土地来耕种,早晚歌唱进而撰成文章,希望被巡察各地风情的人采取,献给
朝廷,来增加圣唐诗歌的篇章,即使得不到官位,也不枉为太平之世的人了。这都是希望之
外的事,最终还是想要跟你倾诉一下。宗元拜谢。
1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杨 朱 过 于 宋 东 之 逆 旅 有 妾 二 人 其 恶 者 贵 美 者 贱 杨 子问 其 故
逆 旅 之 父 答 曰 美 者 自 美 吾 不 知 其 美 也 恶 者 自 恶 吾 不 知 其 恶 也
杨 子 谓 弟 子 曰 行 贤 而 去 自 贤 之 心 焉 往 而 不 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解析 做这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段的内容。二是要仔细体会句间关系。三
是注意一些虚词,如发语词“夫”,表停顿的“者”,句末语气词“耶”“也”。四是要注
意对称的句法,如“恶者贵,美者贱。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五是要注意文中的对话。
答案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
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
美
【参考译文】
杨朱经过宋国东边的旅店。(店主)有两个小老婆,其中丑陋的受尊宠而美丽的受冷落。
杨朱问其中的缘故。旅店的主人回答说:“那美丽的自以为美丽,我并不觉得她美丽;那丑
陋的自以为丑陋,我并不觉得她丑陋。”杨朱对他的弟子说:“行为善良而能去掉自我认为
善良的想法,到哪里能不受到赞美呢?”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20 题。
醉书斋记
[清]郑日奎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
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
左右。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3
甫.晨起,即科头①,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
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
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 ②见者,悉骇
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
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
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
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
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
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③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
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
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④法,只赚余酒脯,
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怅然久之.,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
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
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
(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 ①科头:不戴帽子。② (jiàn):窥视。③刺:名帖。④刘伶断饮:刘伶戒酒,
《管书·刘伶传》载,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甫.晨起,即科头 甫:刚刚。
B.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 间:缝隙。
C.客伺久,辄大怒诟. 诟:责骂。
D.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 赞:帮助。
解析 B 项,这里的“间”,解释为“机会,时机”。
答案 B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
客有吹洞箫者.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4
B.
竹床一,坐以.之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
且.为文字饮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D.
余怅然久之.
顷之.,烟炎张天
解析 A 项,助词,表陈述语气/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B 项,均为介词,用。C 项,均为
连词,况且。D 项,均为音节助词,无义。
答案 A
1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的状态,
展示了一个嗜书如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B.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
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对丈夫的“醉书”也持几分赞赏的态度。
C.作者本打算戒除“醉书”的习性,考虑到积习难改,最终还是找了个借口自我安慰,顺其
自然了。
D.作者不仅嗜书,而且嗜酒,后来他本想戒酒,但妻子认为他和刘伶一样根本无法将酒戒掉,
于是他打消了戒酒之念,并且将书斋命名为“醉书”。
解析 D 项,作者并没有嗜酒,只是个书痴。
答案 D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看见这些情景的仆人)都感到害怕惊讶,猜不出我是什么意思,于是偷偷地议论,
等到我渐渐平静下来,才散开离去。
(2)于是想到我对书,确实同刘伶对酒没有差别,正担心刚发誓随即就要违背。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5
【参考译文】
在堂屋左侧收拾干净一间屋子,作为书斋,明亮的窗户,洁白的墙壁,很安静。摆放了
两个几案,一个放笔墨,一个放置香炉茶碗等。一张竹床,用来坐;一张木榻,用来躺卧。
还摆放了书架和书筒各四个,古今的书籍都放在里边。琴、磬和麈尾等各种什物,也都交错
摆放在旁边。
早晨刚起床,就不戴帽子拂去几案上的灰尘,把水倒进砚台里面,研磨好墨和丹砂、铅
粉,将笔蘸饱满做好准备。随意抽出一卷书,靠坐在案边读起来。一会儿读到自己有领悟的
地方,就提笔在纸上尽情批注,书上的字迹大半因此而看不清楚了。有时候唱起歌来,有时
候发出感叹;有时候大笑,有时候哭泣;有时候生气痛骂,有时候郁闷得要死;有时候大声
叫嚷口称痛快,有时候连连惊叹感到诧异;有时候躺着静静思考,有时候起身一阵乱跑。看
见这些情景的仆人都感到害怕惊讶,猜不出我是什么意思,于是偷偷地议论,等到我渐渐平
静下来,才散开离去。婢女送来酒和茶,都记不得端来喝,有时候不小心碰到,打翻后弄湿
了书本,就很生气地责骂,后来就不再端来了。有时候过了时间我还没有吃饭,也没有人敢
上前请我去吃。只有妻子有时通过门帘观察我,找到间隙才走进来,说:“时间已经是正午
了,可以吃饭了吗?”我答应了。妻子出去后,又忘掉了。汤、肉都凉了,多次拿去重新加
热等着我去吃。等到去吃饭,仍然带着一本书一道前往,边吃边看,汤和肉即使凉了,或者
味道都快变了,也不察觉。甚至有时误用一双筷子在读的书上乱点画,过了许久才醒悟过来
不是笔,妻子及婢女们没有不偷着笑的。晚上坐着读书常常到午夜,回头看仆人,没有人在
旁边,一会儿身边鼾声震响,起身一看,他们都散乱地睡在地上了。
有客人前来看望我,名帖送进来后,碰上我正在校读书籍,没有立即出去见面。客人等
久了,就非常生气责骂起来,或者要回他的名帖,我也不知道。大概是因为我的性格严厉急
躁,家里的人禀告事情时间不恰当,就大声呵斥并把他赶出去,而事情的紧急舒缓不再追问,
因此匆忙之中没能告诉我。家里的盐米等琐碎事务,都是妻子掌管,很有秩序,因此我没有
什么顾忌和忧虑,读书的嗜好越来越怪癖。
有一天我忽然自己悔悟了,打算发誓戒掉它,就同妻子商量。妻子笑着说:“你不会是
仿效刘伶戒酒的方法,只不过是要骗得我的酒肉,弥补五脏的辛劳吧?我也只能坐看着你沉
湎在书中,不能够帮助你实现你的打算。”我很失望,不高兴了很久,于是想到我对书,确
实同刘伶对酒没有区别,正担心刚发誓随即就要违背;况且我嗜好的是文字,不是比沉溺于
女色更好吗?于是笑着回答她说:“像你说的那样,也是很好的。”于是不再立即戒除,而
是采用她的语意,来为我的书斋起名,叫作“醉书斋”。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6
20.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如 观 一 幅 佳 山 水 而 即 曰 此 某 山 某 河 可 乎 诗 有 题 而 诗亡 词 有
题 而 词 亡 然 中 材 之 士 鲜 能 知 此 而 自 振 拔 者 矣
(选自王国维《人间词话》)
解析 多读、分析、比较,是理解的途径,正确理解是点断的基础,恰当点断是断句的前提。
读全文,贯文意,明结构,揣语气,先断开,后确定。基本方法: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先
易后难,顾及前后根据文意,利用实词,参照虚词,把握语法,研究句式,结合常识,考虑
修辞。
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其中的某些标志词,根据句子意思进行断句。
答案 如观一幅佳山水/而即曰/此某山某河/可乎/诗有题而诗亡/词有题而词亡/然中材之
士鲜能知此而自振拔者矣
【参考译文】
这就如同欣赏一幅绝好的山水画,你却明确地告诉观画人说:这是某山某河,能行吗?
诗有题而诗亡,词有题而词亡。但对于才学一般的人来说,很少有能够明白其中道理并且振
奋自拔的。
文言文阅读(三)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1~25 题。
送会稽金生序
[明] 宋濂
余居京师十余年,四方贤士从余游者众矣,晚得某生之才。余爱之既甚,凡见其.乡里及
所与交游之人,无不爱也。今年,某生以其友太学郭生睿来见,郭生与某同邑,出其文数十
篇,读之,善驰骤①可喜,与之语,义理蔚然②,余又爱之。既而郭生又以其同舍会稽金文举
访余,且称文举交朋友有义,见人有才者,事之惟恐不至;善为诗,太学之论诗者必称.之。
余又以.爱郭生者爱焉。
天下之人,不肖者常多,而材者常少。不肖者如野蒿山枥③,不培而自长;才者如灵芝
瑞木,举.世不一二见。灵芝瑞木之不易得如此,见者苟不爱之,非无目之人,必无识者也,
是岂人情哉?自昔国家盛时,材士布列于朝,与其同时者且.犹爱之,况今丧乱之余,斯道之
不绝者如发,则才之生于此时者尤不易得,其可不加爱乎?余怪世之.士为识不宏,见有才者,
位尊则忌其蔽吾名,年少则恶.其分吾誉,交排竞讦④,伤至公之道。益知某与郭之交荐其友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7
为可爱,而喜文举爱才之心为足取.也。
及文举将归省其亲,某生为之求言,余故以爱才之说告之,使见文举者若睹灵芝瑞木然,
而毋蹈余之所怪也。
【注】 ①驰骤:指才思敏捷,善于驾驭文字。②义理蔚然:指言辞有文采,华美。③
枥:通“栎”,劣质木材。④讦(jié):攻击别人的短处,句中“排” 与之同义。
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之论诗者必称.之 称:称道,称赞。
B.举.世不一二见 举:整个,全部。
C.年少则恶.其分吾誉 恶:厌恶,嫉妒。
D.而喜文举爱才之心为足取.也 取:取得、得到。
解析 取:选取,取用。
答案 D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凡见其.乡里及所与交游之人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B.
余又以.爱郭生者爱焉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
与其同时者且.犹爱之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
余怪世之.士为识不宏
因人之.力而敝之
解析 A 项,其:代人,他/表祈使语气,还是。B 项,以:连词,均表示原因,因为。C 项,
且:均为副词,尚且。D 项,之:均为结构助词,的。
答案 A
23.下列对文章内容主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作者写给会稽金文举的序,属于赠序,赠序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散文文体,一般是在
送朋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是一些安慰、勉励的话。
B.金文举是郭睿的同乡同学,很有朋友之义,又爱才,善为诗,当时太学里那些论诗的人都
称赞他的诗写得好,作者也喜爱他的诗。
C.作者感叹这个时代少有有才能的人,有才能的人像灵芝一样少见和难得。但即使如此,还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8
是有人忌才妒才,作者认为这不是人之常情。
D.本文借金文举的“爱才事才”来批评那个时代中“无才者忌才”的现象,希望社会上的有
识之人能“识才爱才”。
解析 是同学不是同乡,“作者也喜爱他的诗”文中无据。
答案 B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见人有才者,事之惟恐不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者苟不爱之,非无目之人,必无识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翻译句子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字字落实,做到“信、达、雅”。同时要掌
握“留、删、补、换、调、选、固、意”等翻译方法。(1)“事”解释为“侍奉”,“不至”
解释为“不周到”。(2)“苟”是“假如,如果”的意思,“必”解释为“必定,一定”,
“识”解释为“才识”。
答案 (1)看见有才华的人,侍奉他唯恐不周到。
(2)见到的人如果不喜爱他,(这种人)不是没有眼睛的人,一定就是没有才识的人。
【参考译文】
我住在京城十多年,和我交游的四方贤能之人很多,但很迟才获知某生的才华。我很喜
爱他的才华,凡是他的同乡和所有与他交往的人,也没有不喜爱的。今年,某生凭借他的朋
友太学生郭睿来拜见我,郭睿和他是同一个地方的人,某生拿出他写的数十篇文章,我读了
后,发现他才思敏捷,善于表达,和他交谈,又觉得他言辞有文采,我更喜爱他了。不久,
郭睿又凭借他的同窗会稽金文举来拜访我,并且称赞金文举交朋友很有义气,看见有才华的
人,侍奉他唯恐不周密;又善于写诗,太学里那些论诗的人都称赞他的诗。我又因为喜爱郭
睿而喜爱他。
天下的人,没有才能的人多,但有才能的很少。没有才能的人如同乡野的蒿草和山上劣
木,没有培育而在自然生长;而有才能的人像灵芝和佳木,整个时代不能出现一二个。灵芝
佳木不容易得到像这样,见到的人如果不喜爱它,(这种人)不是没有眼睛的人,一定就是没
有才识的人,这难道是人之常情吗?自从以前国家强盛时,有才之士满列在朝廷,与他们同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9
时代的人尚且还喜爱他们,更何况是如今丧乱之时,这种爱才之道如发一样还连着不断绝,
那么生于这个时候的有才之人就更加不容易得了,怎么可以不加喜爱呢?我奇怪世上的士
人,他们的才识不宏大,看见有才能的人,地位比他高的就妒忌他掩盖了自己的名声,年纪
小的就厌恶他分享了自己的声誉,互相攻击,妨害了大公大义之道。这就更加知道那人与郭
睿的交往和郭睿推荐他的朋友是可以喜爱的,并且赞喜金文举爱才之心,这是值得选取的。
等到金文举将要回家探亲,那个人替他向我求言,我特意用爱才之说告诉他,让看见金
文举的人像看到灵芝佳木一样(看待金文举),不要重蹈我以前那个时候的不才者忌才的怪现
象啊。
2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鼐 非 不 自 度 其 力 小 而 孤 而 义 不 可 以 默 焉 耳 先 生 胸 中似 犹 有
汉 学 之 意 存 焉 而 未 能 豁 然 决 去 之 者 故 复 为 极 论 之
(选自姚鼐《复蒋松如书》)
解析 解答文言断句题,要依据对文意的理解明确句意;同时还要借助文言虚词,特别是句
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等来判断;还可以参照文言句式的特点来判断。
答案 鼐非不自度其力小而孤/而义不可以默焉耳/先生胸中似犹有汉学之意存焉/而未能豁
然决去之者/故复为极论之
【参考译文】
我不是不知道自己力量微小、孤单,但道义上不可以保持沉默而已。先生心中似乎还有
汉学的思想存在,但不能豁然与它告别,所以又极力为它论辩。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6~30 题。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性宽仁恭爱。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
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
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嚜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幸.
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茂性不好争如此。
后以儒术举为侍郎,迁密令。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
不忍欺之。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
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人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
邪?”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
故来言耳。”茂曰:“汝为敝.人矣。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今邻里长
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凡人之生,群居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0
杂处,故有经纪礼仪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亭长素善吏,
岁时遗之,礼也。”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
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
也。且归念之!”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
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人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嫌,
理事自若。数年,教乃大行,道不拾遗。是时王莽秉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桑,迁茂
为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时光武初即位,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
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今以茂为太傅,封曪德侯。”
论曰:卓茂断断小宰,无它庸能,而首加聘命,优辞重礼,其与周燕之君表闾立馆何异
哉?夫厚性宽中近于仁,犯而不校邻于恕,率斯道也,怨悔曷其至乎!
(摘自《后汉书·卓茂传》)
2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 幸:希望。
B.今我畏吏,是以遗.之 遗:赠送。
C.汝为敝.人矣 敝:穷困。
D.束身自修,执节淳.固 淳:敦厚。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实词的理解能力。该项中的“敝”,意思应为“见识浅陋”。原文“汝
为敝人矣”意思是“你是个见识浅陋的人啊”。
答案 C
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B.
苟如此,律何.故禁之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C.
今我以.礼教汝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
诚能为人所不能为.
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
解析 B 项,疑问代词,什么/疑问副词,表疑问、反问,为什么。 A 项,均为副词,表承
接,于是、就。C 项,均为介词,用。D 项,均为动词,做。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1
答案 B
2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卓茂心地善良,有人把他的马认成了自己的马,卓茂明知对方认错了却不辩解,而是让那
人把马牵走了。后来那人找到了自己丢失的马,于是登府送马,并向卓茂诚恳道歉。
B.卓茂办案严谨,在处理亭长收受别人的米肉这件案子时,为了全面了解事情真相,他不仅
与送米肉者详细交谈,还把身边的属员叫来仔细询问,从而做出了合乎情理的判断。
C.卓茂认为,讲求仁爱,懂得互相敬重,是人比禽兽尊贵的原因,在自愿的前提下,乡邻之
间、吏民之间表达馈赠之礼是合乎礼仪的,不应随便把“受礼”提到“违法”的高度。
D.卓茂关于律法与人情的训导,合情合法,被密县的吏民普遍接受。在他的治理下,密县社
会风气正,治安好,卓茂因此受到朝廷嘉奖,皇帝赞扬他所做的事是别人做不到的。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能力。B 项,“把身边的属员叫来仔
细询问”是对“辟左右问之”的误解,正确的意思是让身边的属员回避。“辟”,屏退,
让……回避。
答案 B
2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且归念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翻译句子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字字落实,做到“信、达、雅”。同时要掌
握“留、删、补、换、调、选、固、意”等翻译方法。(1)“为”“将”的意思,根据文意
译为“是……还是……抑或是……”的选择问句式,“求”解释为“索要”,“嘱”解释为
“嘱托、嘱咐”,“以”解释为“认为”,“遗”解释为“赠送”。(2)“小者、大者”名
词性词语,“论”解释为“判罪”,“且”解释为“暂且、姑且”。
答案 (1)是亭长跟你索要的?还是你有事托他办而送给他的?抑或是平时你认为他对你有
恩而送给他的?
(2)在这道门之内(在衙门之内),小的事情可以判罪,大的事情可以杀头。你暂且回去好好
想想吧!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2
【参考译文】
卓茂字子康,是南阳郡宛人。性格宽厚仁慈谦恭友爱。乡里的老朋友,即使品行才能与
卓茂有所不同,也都真心诚意地敬爱仰慕他。起初卓茂被征召为丞相府史,奉事孔光,孔光
称赞他是长者。当时卓茂曾经出行在外,有人指认他的马是自己丢失的。卓茂问道:“您丢
失马多长时间了?”那人回答说:“一个多月了。”卓茂拥有这马已经几年,心里知道那人
弄错了,但还是默默解开马给了他,自己拉着车离去,回头说:“如果不是先生的马,希望
您到丞相府还给我。”后来有一天,马的主人在别处找到了丢失的马,于是到丞相府送马,
磕头向卓茂道歉。卓茂的本性就像这样不喜欢争执。
后来凭儒术被举荐为侍郎,供职于宫门之内,又调任密县县令。他费尽心思教化地方,
对待人民如同子女,总是用善行来教导大家,口中从来没有恶言恶语,官吏百姓亲近爱戴他,
不忍心欺骗他。曾经有人告发卓茂属下亭长接受了他赠送的米肉,卓茂让左右回避,问那人
说:“是亭长跟你索要的?还是你有事托他办而送给他的?抑或是平时你认为他对你有恩而
送给他的?”那人说:“是我自己去送给他的。”卓茂说:“你赠送,他接受,为什么要告发
呢?”那人说:“我私下听说贤明的君主,能让百姓不害怕官吏,官吏不收取百姓财物。现
在我害怕官吏,因此送他米肉,官吏已最终接受,所以来告发。”卓茂说:“你真是个糊涂人
哪。大凡人类比禽兽尊贵的原因,是因为有仁爱之心,懂得互相尊敬的道理。现在邻里年长
的人尚且送他们礼物,这是为人之道中用来使人互相亲近的方式,何况官吏和百姓之间呢?
官吏只是不应该凭借威势权力强行索取礼物罢了。大凡人出生以后,就成群聚居,混杂相处,
所以有了纲常礼义以便互相交往。你不想学习这些,难道能高飞远走,不住在人间吗?亭长
向来是好官吏,年节时赠送他米肉,是礼节啊。”那人说:“如果像这样,那么刑律为什么禁
止这种事呢?”卓茂笑着说:“刑律规定大法则,礼义顺从人情。现在我用礼义教导你,你
一定没有怨恨;如果用刑律来惩治你,你该怎么办呢?在这道门之内(在衙门之内),小的事
情可以判罪,大的事情可以杀头。你暂且回去好好想想吧!”于是那人接受了他的教诲,而
那官吏则感激他的恩德。
当初,卓茂刚到密县,有些事务被他废置了,官吏百姓嘲笑他,邻城听说的人也都讥笑
他没有才能。河南郡为他配置了代理县令,卓茂也不疑忌,处理事务同平常一样。几年后,
教化于是盛行,道不拾遗。这时候王莽执政,设置了大司农六部丞,勉励督促农桑之事,调
卓茂担任京部丞,密县百姓老老少少都流泪跟随着为他送行。当时光武帝刚登上王位,就下
诏说:“先前密州县令卓茂,约束自己加强自身修养,坚持自己的节操纯洁不变,的确能做
好别人所做不到的。而今任他为太傅,封为 德侯。”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3
评论说:卓茂绝对是个小官,没有其他才能非常平庸,然而首先施以聘请任命,用优胜
的言辞尊重的礼仪,这与周王燕王表闾立馆有什么不同吗?拥有敦厚的性情宽广的胸襟就接
近于仁爱,有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就接近于宽恕,遵循这个道理,怎么会招致埋怨悔恨呢!
30.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皆 非 也 吾 疑 其 墨 子 之 徒 有 齐 人 者 为 之 墨 好 俭 晏 子 以俭 名 于
世 故 墨 子 之 徒 尊 其 事 以 增 高 为 己 术 者
(选自柳宗元《辨晏子春秋》)
解析 解答文言断句题,要依据对文意的理解明确句意;同时还要借助文言虚词,特别是句
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等来判断;还可以参照文言句式的特点来判断。
答案 皆非也/吾疑其墨子之徒有齐人者为之/墨好俭/晏子以俭名于世/故墨子之徒尊其事/
以增高为己术者
【参考译文】
(这两种观点我认为)都是错误的,我怀疑《晏子春秋》是由墨子信徒里的齐国人所著。
墨家提倡节俭,晏子因节俭在世中名传已久,所以墨子的信徒根据他的行事方式,用提高晏
子学说的方式来从事自己的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