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6.50 KB
  • 2021-06-05 发布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铁人中学2019级高一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秩序的一种原初想象,“天下主义”是以“天下”理念为核心,由具有普遍性和开放性的世界秩序、价值规范与理想人格构成的思想体系。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之下,中国文化理念和文化战略的自觉自信体现的正是“天下主义”的精神内核。‎ ‎ 文化自信首先是一种“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的自信。《道德经》有云:“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天下”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思维尺度,是一个最宏大、最完备的分析单位,具有最广阔的容纳力。面对差异性的多元文化格局,西方文化多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文化视域限于国家、民族内部,虽然也有关于世界的思考,比如斯多葛学派的“世界主义”等,但其思考方式是“以国家观世界”,与中国文化的立足点和尺度不同。中国文化的“天下”蕴含了“天下无外”的理想,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在世界内部是平等共存的;中国文化依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进路,从“身-家-国”逻辑同构的角度,最终达到“天下大同”的境界。与西方文化相较,“天下”的世界观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 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的自信。中国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伦理型文化,梁漱溟认为“中国伦理始于家庭而不止于家庭”,中国文化重视家庭生活,整个社会关系是依照家庭关系推广发挥的。“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实质上是一种关系性伦理,把“自我”和“他者”看成一体共生的关系。“天下”是一个最大的家,家庭利益的最大化就是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共同体的善与个体的善是统一的。‎ ‎ 文化自信最终体现为一种人格自信。无论是“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还是“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最终都沉淀为个体的精神品格。中国文化倡导和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君子”,这是由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气质所决定的。“君子”是一个自主自足的动态形象,通过 - 17 -‎ ‎“身-家-国-天下”的逐渐扩充延展,人格不断超越并完善。“君子”奉行的“中庸之道”是一种整体的思维方式,“君子”在行为模式上追求理欲平衡、天人合一、忠恕包容。以“中庸之道”来解决当今的文化冲突问题,相较于西方适者生存的斗争模式更具高明之处。“中庸”不仅仅是“求同存异”地承认诸多文化存在的正当性,而且要在此基础上积极地共建一个互动互补的世界。‎ ‎ 总之,“天下主义”启发我们以一种新的视野去构筑文明之路,增强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既不是孤芳自赏,也不是随波逐流,而是旨在创建一个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文化共同体。‎ ‎ (摘编自张丽娟《“新时代”与“中国故事”的理论辩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以天下为思维尺度,其文化视域不限于国家民族内部。‎ B.“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把“他者”融入“自我”,旨在达到家庭利益的最大化。‎ C.君子的理想人格塑造了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气质,是世界观和价值观自信的最终体现。‎ D.“中庸之道”可以消除文化冲突,有助于共建诸多文化并存而又互动互补的世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手法,以突出中西方文化在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上的不同。‎ B.文章以“天下”理念为核心,阐释“天下主义”的三层内涵,层层推进,逻辑严密。‎ C.文章第三段引用梁漱溟的言论,旨在强调家庭是中国关系性伦理文化的逻辑起点。‎ D.文章通过分析天下主义与文化自信的内在联系,表达了对构建文化共同体的思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在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天下主义”的精神内核。‎ B.一个人如果不注重自身的修养,不建设好自己的家庭,就难以做到“心怀天下”。‎ C.西方倾向于以斗争模式解决文化冲突问题,是因为其世界观不具开放性和包容性。‎ D.不以“天下”为立足点的文化自信是一种狭隘的自信,无益于构建良好的世界秩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 2017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 - 17 -‎ 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可以满足三个产业相互渗透融合的新动向,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 ‎ ‎(摘编自《现代农业科技》)‎ 材料二:‎ ‎ 自从田园综合体这个词进入国家高层文件以来,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浪潮正在席卷全国。田园综合体不仅成了文化旅游资本的宠儿,也成为中产阶级安放乡愁的载体。在本质上,田园综合体是在乡村发展起来的新范式,是旧乡民、新乡民、新乡贤共同营造的现代田园理想。田园综合体还原了农业的本质,还原了农业的生态循环之美、文化创意之美、休闲体验之美,在此基础上,田园综合体开启了以乡村经济发展为基础的文化旅游开发新模式。‎ ‎ 田园综合体的内核是乡土经济逻辑,追求的是“农业集群+休闲产业集群”的利益最大化。所以,田园综合体更加符合中国农耕社会的文化环境和地理环境。对于中国城市化进程来说,田园综合体树立了逆城市化的成功范式。‎ ‎(摘编自《楚天都市报》)‎ 材料三:‎ ‎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中面临着文化重塑的过程,任何一个田园综合体的开发者,所面对的风景是田园风景,但是所面对的当地居民可能是被异化的中间人(失去了乡民原本的淳朴,失去了民俗文化的传承,“中间人”既不是纯粹的乡下人,也不是纯粹的城里人)。让中间人重拾自己的民俗文化传承,重新找回田园心性,这是田园综合体能够具备灵魂的关键。‎ ‎ 中产阶级的新田园文化和农民的旧田园文化之间需要找到一种平衡机制。这种平衡机制的建立不依赖于管理运营者,也不依赖于任何商业模式,而是依赖于一种自由和谐的文化开放机制。未来,基于田园综合体,一定会生成一种全新的乡贤文化形态。‎ ‎(摘编自“搜狐网”)‎ 材料四:‎ ‎ “留住绿水青山,守住淡淡乡愁。”长久在钢筋水泥中生活的都市人大多有一个田园梦,秀美的风光、传统农耕场景,蕴藏着从古至今的乡村美好意蕴。‎ ‎ 浙江省绍兴市漓渚镇素有“国兰祖地、春兰故乡”的美誉,如今正在进行“花香漓渚”‎ - 17 -‎ 田园综合体试点,其中的棠棣村是千亩花海的核心区块。“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2018年,棠棣村成功创建为浙江省首批3A级景区村庄。漓渚利用兰花经济、美丽乡村、乡村治理等优势条件,创建生态经营示范项目,“花香漓渚”田园综合体即将美丽绽放。‎ ‎ 田园综合体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当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催生着新产业新业态,正在形成一种新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改变着当地及周边乡村的发展格局,一幅推动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摘编自《钱江晚报》《“田园综合体”载起乡村未来》)‎ ‎4.下列关于“田园综合体”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田园综合体是乡村新型产业综合发展模式,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B.田园综合体是旧乡民、新乡民、新乡贤共同营造的现代田园理想,其本质还是乡村社区,不过是以新范式来呈现。‎ C.田园综合体的内核是乡土经济逻辑,与城市经济逻辑不同,追求的是“农业集群+休闲产业集群”的利益最大化。‎ D.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关键是被异化的“中间人”重拾民俗文化传承,找回田园心性,这样才能进行真正的文化重塑。‎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当前我国乡村正大力发展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花香漓渚”项目就是一个例子。‎ B.田园综合体不仅文化旅游价值较高,同时也为中产阶级安放乡愁提供了载体,因此在全国各地出现了一股建设浪潮。‎ C.具有生态循环之美、文化创意之美、休闲体验之美的田园综合体还原了农业的本质,更加符合中国农耕社会的特点。‎ D.材料二指出了田园综合体的本质,材料三关注建设中的文化重塑,材料四则用真实的事例说明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6.请根据材料二、三,概括田园综合体建设应有怎样的文化价值。(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彭 大 刷 子 - 17 -‎ 张爱国 ‎ 彭大刷子本名彭敬贤。‎ ‎ 在九潭镇,说一个人有本事,就说他“有一把刷子”。彭大刷子确实很有“刷子”。那年夏天,九潭镇遭受大涝。入冬,人们纷纷逃荒。彭大刷子却把一家老小安顿在家里,自己光着两手去了百里外的省城太原。十天后,彭大刷子挑着两袋粮食回来了,半袋留家里,其他的送给镇上逃不了的老弱病残。有人问他怎么弄来的,彭大刷子胸脯一拍:“你们只管吃,我自有刷子!”于是,“彭大刷子”在九潭镇叫开了。‎ ‎ 彭大刷子在太原城用的什么“刷子”?进城那天,彭大刷子碰上一个玩把戏的,就跟着看了一下午。次日一早,彭大刷子竟然堂而皇之地开起了自己的把戏场子,什么滚刀山、下火海、口吐火蛇,一个个玩得溜儿熟。彭大刷子又人高马大,国字脸棱角分明,说话字正腔圆,有磁性,有感染力。太原城那些大姑娘小媳妇们每天追着看,还不断拿钱砸他。‎ ‎ 就这样,彭大刷子每每在太原城玩上几天把戏,就往九潭镇送一回粮食,再回城接着玩。‎ ‎ 一天,彭大刷子正玩着把戏,一伙土匪骑着马闯过来。彭大刷子都跑了几丈开外,却见一个骨瘦如柴的小男孩傻站在原地,于是他一个飞身迎上,抱着小男孩从马蹄间滚了出来。彭大刷子把小男孩送回家——哪里是家?就是街角一个临时搭建的小窝棚,棚里还有一个老人。彭大刷子一问,老人是东北人,日本人占领了东北,他一家八口一路逃向关内,到了太原就剩下了爷孙俩。彭大刷子丢下一把钱要走,老人却拉住他:“恩人救命之恩,老汉陨首难报。若不嫌弃,老汉愿以祖传手艺相赠……”‎ ‎ 一听说手艺是制刷子,彭大刷子哈哈大笑:“老人家,九潭镇都叫我彭大刷子,若有幸承教,在下则名副其实也。”‎ ‎ 同样半天工夫,彭大刷子就把破竹、制板、造型、磨光、钻孔、选鬃毛、栽毛固根、剪平修齐等一整套制刷手艺,掌握得门儿清。‎ ‎ 灾害过后,彭大刷子回家开起了九潭镇第一家制刷作坊。彭大刷子的刷子,刷毛是上等猪鬃,不断裂,不变形;毛根蘸了松树脂,不松动,不脱落。彭大刷子还将黑白淡红、淡黄的猪鬃搭配起来,在刷面上点缀出双喜聚宝盆、花鸟虫鱼等各式图案。彭大刷子的刷子,不仅是日用品,还是艺术品。九潭镇的人都买疯了。‎ ‎ 日本人围攻九潭镇那天,一名中国守军副官找到彭大刷子,要买一千把刷子。彭大刷子问要这么多做什么。副官说,他们发现每次战斗前,用刷子将战马的毛刷几遍,战马就精神抖擞,战力大增。彭大刷子胸膛一拍,向副官保证三天内一把刷子不少。副官问多少钱。彭大刷子立马变了脸,擂着胸膛:“‎ - 17 -‎ 兄弟们在前线拿命与鬼子干,如果要钱,我彭敬贤还是中国人吗?还是人吗?”副官热泪盈眶,给彭大刷子敬了个标准的军礼。三天制一千把刷子,彭大刷子完成不了,就发动全镇的人,手把手地教。老婆有点想不开:“我们家好不容易有了这门手艺,一旦镇上的人都会了,我们以后吃什么?”‎ ‎“我就不说国难当头大家与小家的话了,单说将来,等我们把日本人撵进大海,九潭镇人人制刷,家家卖刷,将是一番何等景象?”彭大刷子静静地看着远方,“等天下太平,我彭大刷子要让我九潭镇成为刷子镇,让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来我九潭镇买刷子。”三天后,当彭大刷子将一千二百把刷面上呈“中国必胜”的刷子送去时,中国守军全体将士整齐列队,向他敬礼。‎ ‎ 不久后,虽然九潭镇军民誓死抵抗,但九潭镇还是沦陷了。鬼子们也不知哪里得来的消息,要彭大刷子先制一百把“大日本皇军”的刷子给他们试试。彭大刷子摁了摁胸口,点了头。‎ ‎ 九潭镇的人不干了,骂彭大刷子“日本狗”“狗汉奸”,连老婆孩子也骂他。彭大刷子不吭声,连夜上了一趟山,回家后把自己关进作坊里,制刷子。‎ ‎ 几天后,当日本兵看到二三百把精美的“大日本皇军”刷子时,拍着彭大刷子的肩膀,哈哈大笑。‎ 然而第二天,日本兵就端着枪嗷嗷大叫地冲进彭大刷子家——那些“大日本皇军”的刷子在马身上才刷了几下,就掉了色,成了“大呆王”。不仅如此,刷毛上还不知道被彭大刷子用了什么,凡是被刷过的马,皮肤红肿瘙痒,溃破流脓,焦躁不安,毫无战斗力。令日本兵恨得牙痒痒的是,彭大刷子已带着一家人上了五台山,参加了游击队。‎ ‎ 如今,彭大刷子彭敬贤已去世三十年,九潭镇也早已成了他当年梦想的刷子镇,九潭镇依然传颂着他的故事,并且把一切坏人叫作“大呆王”。‎ ‎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小说以“彭大刷子”和“彭敬贤”——绰号和本名为开头,两者反差鲜明,目的是表现主人公既粗犷豪放又有中国的传统文化人格的特征。‎ B.水涝、土匪、逃向关内、日本人围攻九潭镇等细节构建了小说的时间框架,营造了一个内忧外患的乱世氛围,为主人公的英雄形象提供了时代背景。‎ C.小说结尾虽与主要情节无关,但照应了文中“我彭大刷子要让我九潭镇成为刷子镇”,同时也说明彭大刷子的精神长存于家乡,深化了小说的主旨。‎ D.小说语言既有口语化倾向,如“门儿清”“把日本人撵进大海”“嗷嗷大叫”‎ - 17 -‎ 等,也有一定的古典色彩,如“陨首难报”“若有幸承教,在下则名副其实也”。‎ ‎8.小说塑造彭大刷子这一形象时多处使用对比,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6分)‎ ‎9.有人说,该小说在文学上具有鲜明的传奇色彩,请你先说说“传奇”在文学上的特点,再具体说明这个特点在该小说中的具体表现。(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聂昌,字贲远,抚州临川人,始由太学上舍释褐,为相州教授。用蔡攸荐,召除秘书郎,擢右司员外郎。时三省大吏阶官视卿监者,立都司上,昌以名分未正,极论之。诏自今至朝请大夫止,以直龙图阁为湖南转运使,还为太府卿、户部侍郎,改开封尹,复为户部。昌本厚王黼,既而从蔡京,为黼所中,罢知德安府。又以乡人讼,谪崇信军节度副使,安置衡州。李纲之罢,太学生陈东及士庶十余万人,挝鼓伏阙下,经日不退,遇内侍辄杀之,府尹王时雍麾之不去。帝顾昌俾出谕旨、即相率听命。王时雍欲置东等狱,昌力言不可,乃止。昌再尹京,恶少年怙乱昼为盗入官民家攘金帛且去辄自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仗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人不奠居。昌悉弹治正法,而纵博弈不之问,或谓令所禁,昌曰:“姑从所嗜,以懈其谋,是正所以禁其为非尔。”昌旧名山,至是,帝谓其有周昌抗节之义,乃命之曰“昌”。金人南侵,京师复戒严。拜同知枢密院,入谢,即陈捍敌之策,曰:“三关四镇,国家藩篱也,闻欲以畀敌,一朝渝盟,何以制之?愿勿轻与,而檄天下兵集都畿,坚城守以遏其冲,简禁旅以备出击,壅河流以断归路。前有坚城,后有大河,劲兵四面而至,彼或南下,堕吾网中矣。臣愿激合勇义之士,设伏开关,出不意扫其营以报。”帝壮之,命提举守御,得以便宜行事。会金人再议和,割两河,须大臣报聘。诏耿南仲及昌往,昌言:“两河之人忠议勇劲,万一不从,必为所执,死不瞑目矣。傥和议不遂,臣当分遣官属,促勤王之师入卫。”许之。昌往河东,至绛,绛人闭壁拒之。昌持诏抵城下,缒而登。州钤辖赵子清麾众害昌,抉其目而脔之,年四十九。建炎四年,始赠观文殿大学士,谥曰忠愍。 ‎ ‎(选自《宋史·聂昌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恶少年怙乱昼为/盗入官民家/攘金帛/且去/辄自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仗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 - 17 -‎ B.恶少年怙乱/昼为盗/入官民家/攘金帛且去/辄自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仗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 C.恶少年怙乱昼/为盗/入官民家攘金帛/且去辄自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仗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 D.恶少年怙乱/昼为盗/入官民家攘金帛/且去/辄自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仗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释褐”本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文中指聂昌开始担任官职。‎ B.“阙下”文中指陈东及士庶因李刚被罢职而请愿跪伏的皇城大门。‎ C. “都畿”指京都及其周围的地区,文中的“都”指宋朝都城开封。‎ D.“报聘”文中指金人提出议和条件后,宋朝须要派使臣回访金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聂昌正直敢谏。无论是担任右司员外郎时还是同知枢密院时,他都积极谏言,且被采纳。‎ B.聂昌屡陷争端。先因随从蔡京被王黼中伤,不再担任德安知府,后因同乡官司被贬衡州。‎ C.聂昌惩恶有方。面对狡猾的凶恶少年他把他们全部正法,而对赌博的行为他却放纵不问。‎ D.聂昌深忧国事。他不但反对割让国土以求太平之策,而且主张积极备战以强化国家安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或谓令所禁,昌曰:“姑从所嗜,以懈其谋,是正所以禁其为非尔。”‎ ‎(2)三关四镇,国家藩篱也,闻欲以畀敌,一朝渝盟,何以制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题弟侄书堂 唐·杜荀鹤①‎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①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 - 17 -‎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两个“穷”字含义不同。前者指“生活贫穷”,而后者则作“穷尽”讲。‎ 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战乱中社会的纷扰反衬了弟侄静心好学尚礼。‎ C.尾联是对侄子的慰勉之辞,作者以长辈的身份直抒胸臆赞美并鼓励了弟侄。 ‎ D.这首诗语言上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 ‎15.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6分)‎ ‎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以在顺风中呼喊为喻,形象阐明学习能借助外物提高自己的道理时说,“ ”,声音并没有加大,“ ”。‎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 ”两句用不堪入耳的乡野音乐,反衬琵琶女的演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3)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 , ”两句传神地勾画出了英雄当年驰骋沙场,收拾河山的豪壮场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大量立誓作出奋斗并找回自我的人物,既然他们没有为找回来的自我安排合适的去处,因而找回不久又走失了,而陶渊明不仅找回了自我,还找到了这个去处,那就是安静。‎ 民众在乎轰动,陶渊明恰恰拒绝轰动;民众在乎故事,陶渊明又恰恰没有故事。于是他理所当然地处于民众的关注之外,也处于文人的关注之外。直到宋代,苏东坡才发现了陶渊明的光彩,于是,陶渊明成了热门。由此可见,( )。陶渊明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再以最自然的文笔描写自然。‎ 于是他写出了自己的归结性思考: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大化”——一种无从阻遏、也无从更改的自然巨变,一种既造就了人类,又不理会人类的生灭过程,一种抚摩一切、又放弃一切的从容和冷漠,成了陶渊明的思维起点。 ‎ ‎17.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大量立誓找回自我并作出奋斗的人物,因为他们没有为找回来的自我安排合适的去处 B.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大量立誓作出奋斗并找回自我的人物,因为他们没有为找回来的自我安排合适的去处 - 17 -‎ C.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大量立誓作出奋斗并找回自我的人物,但是他们没有为找回来的自我安排合适的去处 D.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大量立誓找回自我并作出奋斗的人物,但是他们没有为找回来的自我安排合适的去处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文化上真正的高峰很可能被数百年之久朦胧在民众心间的云雾遮盖 B.文化上真正的高峰很可能被朦胧在民众心间的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 C.朦胧在民众心间的云雾很可能把文化上真正的高峰遮盖数百年之久 D.朦胧在民众心间的云雾很可能数百年之久地遮盖文化上真正的高峰 ‎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鲁侍萍:(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B.“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低声说道。‎ C.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D.他们除了寄人篱下——流落他乡——悲愤自戕之外,也就没有别的结局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 。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人们通过阅读,不仅能进入不同时空的世界,更为重要的是, :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 为助力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上海启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将按照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打造世界级信息基础设施标杆城市。目前上海已累计建设5G基站近500个;2019年3月30日上午,首个5G手机对话在沪拨通,上海成为全国首个5G试商用城市。到2021年,将实现5G网络在全市的深度覆盖,在工业制造、智能网联汽车、健康医疗、城市管理等领域形成一批全球领先的应用解决方案,把上海打造成为5G网络建设和应用的先行区和创新策源地。‎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 17 -‎ 据统计,我国每年被损耗和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接近于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我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大型聚会食物浪费率达38℅,学生盒饭有1/3都会被扔掉。‎ 材料二:‎ ‎ 2020年8月12日,央视新闻在节目中批评了部分网络大胃王吃播浪费严重的现象。主播们看似狼吞虎咽地大吃大喝,甚至吃下数人份的食物,其中不乏部分主播通过剪辑等手段来掩盖假吃现象,有些主播甚至使用催吐的方式达到吃下更多食物的假象。‎ 材料三:‎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习近平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 材料四:‎ ‎ 先辈们敬粮食若神明,不容丝毫亵渎。粮食有生命,也有灵性,吃饭不只是口舌之快,还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人们咀嚼粮食也是咀嚼时光。人与粮食同行,有辛苦,有温暖,有感恩,有敬畏……‎ ‎——提炼自葛亚夫散文《感恩粮食,感谢光阴》‎ ‎ 上述数字与文字,对你一定有所触动,请从以下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一、请你以铁人中学李华的身份给某著名美食类直播节目主播迟美美写一封信,针对直播中浪费粮食的行为表达自己的看法。‎ 二、学校拟组织举办一次以“拒绝舌尖上的浪费”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作为演讲选手,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注意对象,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17 -‎ 参考答案 ‎1.A 【解析】B项,“‘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把‘他者’融入‘自我’”并非“旨在达到家庭利益的最大化”。C项,不是“君子的理想人格塑造了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气质”。D项,“中庸之道”不可以消除文化冲突。‎ ‎2.B 【解析】B项,文章不是“以‘天下’理念为核心”。‎ ‎3.C 【解析】C项,西方的“世界观不具开放性和包容性”推断不当。‎ ‎4.D 【解析】D项,“中间人”重拾民俗文化传承是“田园综合体能够具备灵魂的关键”,而非“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关键”,两者内涵不同。‎ ‎5. B【解析】B项,强加因果,从原文看,“田园综合体不仅成了文化旅游资本的宠儿,也成为中产阶级安放乡愁的载体”是陈述对象,并非“建设浪潮正在席卷全国”的原因。‎ ‎6.答案(示例):①重构现代田园理想,留住乡愁。②激励“中间人”传承民俗文化,找回田园心性。③创设自由和谐的文化开放机制,生成全新乡贤文化形态。(6分,每点2分)‎ ‎7. C【解析】C项,“小说结尾虽与主要情节无关”错误,结尾有“九潭镇依然传颂着他的故事,并且把一切坏人叫作‘大呆王’”,其实是点出了主要情节的后续,不能说与主要情节无关。‎ ‎8.答案:①家乡人们纷纷逃荒与彭大刷子将一家老小留在家里,自己去百里外的太原找粮食回来救济老弱病残的乡亲形成对比,体现彭大刷子有魄力,重乡情;②彭大刷子为完成一千把刷子的任务将自己的技艺传给全镇的人,与妻子认为这样做会抢走自己的饭碗形成对比,表现了彭大刷子的无私与爱国精神;③乡邻亲人对彭大刷子的指责怒骂和彭大刷子的默不作声、闭门制刷形成对比,体现了他隐忍负重、深沉睿智的性格。(每点2分)‎ ‎【解析】题干明确说明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使用了对比,考生就要抓住小说中体现对比的地方,如彭大刷子和乡亲的对比,他与妻子的对比,乡亲对他的态度和他自己的做法的对比等,每一处对比都要概括出人物的形象特点。‎ ‎9.答案:“传奇”在文学上的特点是情节离奇或人物言行不同寻常。(2分)这个特点在本文中的具体表现有:光着两手去的太原,十天后挑着两袋粮食回到家乡;(1分)在太原城里碰上一个玩把戏的,看了一下午,第二天早上自己就可以开把戏场子;(1分)在土匪马蹄下救孩子,孩子爷爷传授他制刷子的技艺,恰好应了他彭大刷子的名号;(1分)彭大刷子巧妙地让日本鬼子的战马丧失了战斗力,在鬼子抓他之前带领家人参加了游击队。(1分)‎ ‎【解析】考生首先要理解传奇的文学特点,可以联系唐传奇、明清传奇等作品的特点进行概括,突出情节离奇、人物不同寻常的特点。然后从小说中找出相应的出人意料的情节即可。‎ ‎10.D ‎ - 17 -‎ ‎11.B(文中指宫阙,而非皇城大门。)‎ ‎12.B(“罢知德安府”当是罢户部侍郎而知德安府。)‎ ‎13.(1)有人认为这是法令禁止的事,聂昌说:“姑且顺从他们的爱好,来减弱他们谋乱,这正是用来禁止他们为非作歹的办法啊。”(“令”“从”“懈”“所以”各1分,全句通顺1分。)‎ ‎(2)三关四镇是国家的藩卫,听说要将它们割给金人,(金人)一旦背弃盟约,(我们)凭借什么来抵御他们呢?(“也”“畀”“渝”“何以”各1分,全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 聂昌,字贲远,抚州临川人。由太学上舍身份开始做官,任相州教授。因为蔡攸的推荐,被授命为秘书郎,提升为右司员外郎。当时三省大员官阶与卿、监相同的人,都站在都司的上面,聂昌认为名分不正,极力争论。诏令从今以后立于都司之上者到朝请大夫为止。以直龙图阁身份任湖南转运使,回到京师任太府卿、户部待侍郎,改任于开封尹,又重任户部寺侍郎。聂昌本来与王黼感情很好,后来随从蔡京,被王黼中伤,罢去前职任德安知府。又因为与同乡人发争诉讼,被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安置在衡州。李纲被罢免,太学生陈东及士大夫、庶民百姓十几万人,击鼓请愿并在皇宫外面跪伏着,整日不退,遇到内侍就杀死,府尹王时雍赶不走人群。皇帝让聂昌出宫去宣谕旨意,人们相继听命。王时雍打算把陈东等人关进牢狱,聂昌极力坚持不同意,才停止此议。聂昌再次出任京尹,有些坏少年作乱,白天做强盗,进入官吏百姓家抢金帛,离开时,把两三个自己同党绑起来,声称捉贼,手持兵器率部逃到曲折的小巷,于是解绑,把掠来的财物分光离去。人民不得安居乐业。聂昌把他们全部弹压处治正法,却放纵赌博不问。有人认为这是法令禁上的事,聂昌说:“姑且顺从他们的爱好,来减弱他们谋乱,这正是用来禁止他们为非作歹的办法啊。”聂昌原名叫作“聂山”,到这时,皇帝认为他有周昌抗节之义,于是命名他为“昌”。金人南下侵略,京城又宣布戒严。朝廷任命他为同知枢密院,入宫谢恩时,就陈述抗敌之策说:“三关四镇,是国家的藩卫,听说要将它们割给金人,(金人) 一旦背弃盟约,(我们)凭借什么来抵御他们呢?希望不要轻易将三关两镇割给金人,只能檄令天下军队集结在京城四郊,坚固城守来遏止敌人的攻击,挑选劲旅以备出击,堵塞黄河以断敌归路。前面有坚守之城,后面有大河,精锐部队四面而至,敌人如果南下,就会掉入我的罗网中了,我希望纠集勇义之士,设下埋伏开关迎敌,出其不意攻击敌营来报答皇上。”皇帝认为这是壮举,命令他统管守御,可以见机行事。遇到金人再次议和,割让两河,必须由大臣出使报聘。诏令让耿南仲及聂昌前往,聂昌说:“两河的民众忠义勇劲,万一不服从,一定会被他们捉拿不放,我是死不瞑目啊。如果和议不成,我就分遣属官,督促勤王之师入京护卫。”‎ - 17 -‎ 皇帝同意了。聂昌前往河东,到了绛城,绛城人闭城拒其入内。聂昌手持诏令到了城下,用绳索攀登上城。绛州兵马钤辖赵子清指挥士兵杀害了聂昌,并挖出他的眼睛切成碎块,终年四十九岁。建炎四年,才追赠为观文殿大学士,谥号为忠愍。‎ ‎14.A “生活贫穷”错误,“穷”并非生活的贫苦,而是境遇的困窘。‎ ‎15.① 绿竹摇曳影落书案,泉水潺潺声来耳边,“竹影”与“泉声”表现了弟侄书房周遭景致的清幽。 ② 在纷乱的战争环境下弟侄仍能静心读书,清幽的景致也是弟侄清静内心的体现。③ 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弟侄勤勉专注求学态度的赞美之情。‎ ‎【解析】先初步解读诗歌颈联两句“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的意思,即: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砚台中的墨汁好像发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声。竹影与泉声,诗人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表现弟侄书房周围景色的清幽、静谧。而“书案与砚池”则表现了弟侄“在干戈地”仍能静心读书,一切景语皆情语,弟侄书房周围景色的清幽、静谧正是主人公心境的体现,诗人借此赞美弟侄在纷乱的战争环境下仍能静心、好学、尚礼。‎ ‎【赏析】这首诗是杜荀鹤为侄子的书堂所题的诗,目的是勉励侄儿为了终身的事业,要珍惜光阴,勤奋学习。首联先叙侄子虽未入仕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道,勤奋修业。诗人以此来刻画书堂主人独特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他信守儒家尊奉的道德规范,重视修身立德,“家山虽在干戈地”,仍要“常修礼乐风”。对比之中既明弟侄的勤勉好学,更显其卓然的高洁品格。颈联则由人写到书堂之景:窗外绿竹摇曳,影入书案,远处泉水潺潺,流入砚池。视觉与听觉相结合,我们可以想见其弟侄伏案苦读、砚池墨耕的情形。尾联是对侄子的劝勉之辞,劝弟侄莫荒废时光、学业。这首诗语言上通俗浅近,平易自然,通读全诗,没有一难解字句,质朴之至,仿佛从诗人心中自然流出,毫无半点雕琢痕迹。若就其佳句来说,真如行山阴道上,令人应接不暇。“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人砚池中”,写景诗句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却又自然晓畅。同时,这首诗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体现的是杜荀鹤的一个显著艺术特征。‎ ‎16.(1)顺风而呼 而闻者彰 ‎ ‎(2)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嘲哳难为听 ‎(3)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17.D【解析】划线处存在两处语病,“立誓作出奋斗并找回自我”语序不当,应是“立誓找回自我并作出奋斗”。“既然……”关联词误用,可以改为“但是”,和前一句形成转折关系。A项关联词 “因为”与下一句“因而”搭配不当,表达不连贯。B项“立誓作出奋斗并且找回自我”语序不当,关联词 “因为”与下一句“因而”搭配不当,表达不连贯。C项“立誓作出奋斗并找回自我”语序不当。‎ ‎18.B【解析】根据语境,前文说“于是,陶渊明成了热门”,后文说“‎ - 17 -‎ 陶渊明信仰自然,……”, “陶渊明”是“文化上的高峰”,根据主语一致原则,排除C 项、 D项。A项表述强调“朦胧在民众心间的云雾”存在时间之长,没有强调“遮盖”“文化上的高峰”之久。‎ ‎19.C【解析】表示解释说明。A项表示声音延长或停顿;B项表示话题转换;D项表示意思递进。‎ ‎20. 还拥有另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 ‎ 人们从读书学会做人(或:读书可以提升人的精神世界); ‎ 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或从善)。(每空2分)‎ ‎21. 关键信息:①上海启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②目前已成为全国首个5G试商用城市;③到2021年将打造成为5G网络建设和应用的先行区和创新策源地。‎ ‎22.审题提示:‎ 材料一列举的触目惊心的数字与材料二列举的令人气愤的现象,共同指向一个问题:当前普遍存在的、严重的粮食浪费。珍惜粮食,拒绝浪费,全民行动,刻不容缓。‎ 材料三引用习近平主席的重要指示,“粮食安全”“危机意识”“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影响”,从客观形势角度指出,居安需思危,饱食勿忘馁,新冠疫情让人类更清楚地看到自身的渺小,应对灾难,维系生存,粮食永远是现实需要,务必珍惜!‎ 材料四引用文学作品中的诗意表达,将“粮食”与“神明”“生命”“时光”联系起来,品味与粮食同在的“辛苦“与“温暖”,表达对粮食的“感恩”和“敬畏”。对粮食进行由“惜”到“敬”的升华,超越了现实需要,是一种人类与自然休戚与共的理想,是一种相互为一、生生不息的情怀!‎ 写作要求:‎ 考生写作中,要围绕中心,全面结合材料,体现思维层次。要联系现实,指出问题、分析问题,也要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意识。‎ 素材链接:‎ 央视新闻提出的“珍惜粮食,拒绝浪费”的倡议——‎ ‎1、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节约粮食,是美德,是素质,更是责任。‎ ‎2、点餐不随意,量度把握有意义。‎ ‎ 乱点一气,绝非阔气。‎ ‎ 掂量好了再点餐,剩菜剩饭太难看。‎ - 17 -‎ ‎3、打包丢人?浪费可耻!‎ ‎ 剩菜打包是节俭体现,绝不是丢面。‎ ‎4、“暴食”吃播不可取,主播受了罪,趣味变了味 ‎ 健康饮食才应支持。“吃播”主播若面对镜头暴食,不仅浪费粮食,也会引导粉丝错误饮食。‎ ‎5、推行分餐,自主择餐 ‎ 转变就餐方式,桌席改自助,份饭精细化,让每个食用者都有吃得自主权,按需按量点餐取食。‎ ‎6、粮食来之不易,意识从小树立。‎ ‎ 制止餐饮浪费,学校要做好引导,让孩子从小对节俭意识有所体会。‎ 人民日报就拒绝“舌尖上的浪费”提出的倡议——‎ ‎1、餐餐光盘 ‎ 锅清、碗清、盘清,是对食物的尊重,更是对劳动者的尊重。‎ ‎2、科学点餐 ‎ 吃得刚刚好,才是最大的口福。‎ ‎3、拒绝铺张 ‎ 理性消费,不要攀比,争来面子,未必就争来了情谊。‎ ‎4、健康饮食 ‎ 注意膳食平衡,拒绝暴饮暴食,爱吃也要会吃。‎ ‎5、记得打包 ‎ 剩下的食物,打包带走,人走桌清。‎ ‎6、坚守“粮”心 ‎ 饭店多出小份菜,服务员提醒点菜适量,有良心、有温度的企业更受好评。‎ ‎7、践行新风 ‎ 使用公筷,实行分餐,健康餐饮新风尚,从你我做起 ‎8、你是榜样 ‎ 践行节约,拒绝浪费,带动身边人,做个好榜样。‎ - 17 -‎ -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