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00 KB
  • 2021-06-05 发布

【语文】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松竹梅与中国文化风骨 ‎①松、竹、梅是中国人所喜爱的自然事物,也是中国人所推崇的一种人格精神的象征。这种人格的象征物,既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②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这个传统,既可能源于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又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影响有关。中国古代哲学讲天人合一,物我同一,所以自然事物就容易被人格化。中国古代文学重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所以用自然事物作文化和人格的象征,也就成了一种修辞手法。这种人格化的自然事物,在植物界,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已是人尽皆知的常识。‎ ‎③传说苏轼被贬到黄州,有个地方官去拜访他,问他一个人在这儿是否感到寂寞,苏轼指指门外说,我这儿有“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何寂寞之有。又传说爱梅成痴的林逋终生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所谓“梅妻鹤子”,都是典型的例证。‎ ‎④中国人喜爱松、竹、梅,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但更多地却是欣赏其内在品格。这种品格虽然古人对之有不同的提炼和概括,但如松的枝干如铁、岁寒后凋,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等等,却是自魏晋以降中国人所推崇、所提倡的一种风骨。这种源于先秦儒者“浩然之气”的风骨,在中国古代曾用来评品人物、鉴赏书画,后来又用于论文,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对推动历代诗文革新,起了重要的作用。‎ ‎⑤由松、竹、梅这些自然事物所体现的风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之所以显得如此重要,首先是出于中国人遵循天道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也。故古人主张养“浩然之气”,培植一种强旺的内在精神,以应对人生的各种艰难困苦,成就人生的各种事业,这是中国文化讲风骨的精神源头。‎ ‎⑥与古代不同,现代中国人所讲的风骨,一方面固然有古代文化的精神传承,另一方面,也有现代文明的影响和现代精神的浸润。这种现代意义上的风骨,往往与人的主体性有关,就个体而言,多表现为个体的人格或个性,就群体而言,则多为一个民族的主体性,即通常所说的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 ‎⑦今人欣赏、赞颂松、竹、梅,固然也重风骨,但却赋予了新的理解和阐释,且大多与革命者和革命精神有关,如陈毅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陶铸的散文《松树的风格》,再如歌曲《红梅赞》,现代京剧唱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名曲。传统文化的表达意象,需要给予新的阐释,才能对今天的社会人群发挥更大的现实作用,也才能使这种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得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松竹梅作为一种被中国人所推崇的人格精神象征,它既能体现中国的文化精神,也能表达中国文化。‎ B. “物我同一”的中国哲学思想和以物喻人的中国古代文学的修辞手法决定了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这一传统。‎ C. 欣赏松的岁寒后凋、竹的宁折不弯、梅的玉洁冰清等内在品格,有利于中国古人养成一股“浩然之气”。‎ D. 从现代意义角度看,松、竹、梅所体现的风骨多表现为个体的人格或个性,也能多表现为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引用林逋的典故,是为了论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将自然人格化的传统”。‎ B. 中国古代曾用松、竹、梅所具有的内在风骨品评人物、鉴赏书画,后来这种风骨又用于论文,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 C. 文章用陈毅的诗、陶铸的散文、歌曲《红梅赞》等例子,论证了“松、竹、梅被赋予了现代新意义”这一观点。‎ D. 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论证了松、竹、梅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具体表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喜爱松、竹、梅,本不在于对其外在形象的观赏,而是在于对其内在品格的欣赏。‎ B. 古人概括提炼的松、竹、梅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传达的人生态度是一脉相承的。‎ C. 个体的人格和群体的民族性格决定了现代意义上的风骨所具有的古代文化的传承性和现代文明的创新性。‎ D. 为使传统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在今天得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有必要对意象进行新的革命精神的阐释。‎ ‎【答案】1. B 2. D 3. B ‎【1题详解】‎ 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 B项,“……决定了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这一传统。”分析错误。原文第①段“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这个传统,既可能源于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又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影响有关。”强调有关系,并没有说起决定作用,夸大事实。‎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分析错误。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层进式结构展开论述,先分析中国文人喜爱松竹梅的原因,然后分析这类自然事物所代表的中国文化风骨,接着阐释中国现代社会对风骨的继承与发展。‎ 故选D。‎ ‎【3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A 项,“中国人喜爱松、竹、梅,本不在于……而在于……”说法错误。把兼备关系、主次关系变成了取舍关系。原文为“中国人喜爱松、竹、梅,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但更多地却是欣赏其内在品格。”‎ C 项,“个体的人格和群体的民族性格决定了……”说法错误。“古代文化的传承性和现代文明的创新性”是现代意义上的风骨所具有的特点,“个体的人格和群体的民族性格”是现代意义上的风骨的内涵。不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D 项“有必要对意象进行新的革命精神的阐释”说法错误。个别不能代替一般,对松竹梅进行革命精神的新的阐释,并不代表一定要对所有的传统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都要进行新的革命精神的阐释。以偏概全。‎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6月2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截至目前,北斗三号已成功发射21颗卫星,包括18颗MEO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因小巧灵活加之英文简称谐音而被网友称为“萌星”;1颗GEO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被北斗人称为“吉星”;以及两颗IGSO卫星,被北斗人称为“爱星”。“萌星”是全球组网的主力,不辞辛劳地绕着地球满场跑,以求覆盖到全球更广阔的区域;“吉星”则始终随着地球自转而动,以便时刻聚焦祖国;“爱星”则像辛勤的蜜蜂一样,让自己的星下点轨迹始终聚焦亚太地区跳8字舞。此次发射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的第二颗“爱星”。‎ ‎(摘编自2019年6月27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网站)‎ 材料二 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5月22日在北京召开,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最新成果得到全方位展示。据了解,我国今年还将发射6至8颗北斗三号卫星,继续加快全球组网步伐。20余年来,我国北斗导航实现“三步走”。去年,北斗三号卫星更是以一年19星的佳绩在太空中刷新了“中国速度”。在北斗背后,是一支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为主的研发团队,他们秉持“北斗精神”为国家托举国之重器。‎ 北斗一号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本尧回忆,国产化从北斗一号的太阳帆板做起,“当时很多卫星都不敢上,北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硬着头皮上。”以总指挥李祖洪、总设计师范本尧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北斗人逐一攻克难题,于2003年建成了北斗一号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北斗二号研制在国产化的道路上迈出更大步伐。为实现快速形成区域导航服务能力的国家战略,以谢军、杨慧等为代表的北斗人设计了国际上首个以GEO/IGSO卫星为主、有源与无源导航多功能服务相融合的卫星方案,攻克了以导航卫星总体技术、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建成了国际上首个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三号更是一马当先,开始了从并跑到领跑的征程。五院卫星团队在谢军、迟军、王平、陈忠贵等的带领下,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络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步等系统方案,填补了国内空白。‎ ‎(摘编自2019年5月27 日《经济参考报》)‎ 材料三 作为一个重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北斗直接牵引带动着数百家单位、上万名研制人员。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谢军告诉记者,“这是一项团队工程,在过去20多年的研制过程中,没有个人英雄,航天事业的成功是一个团队的成功。”谢军说,即便是团队中的泰斗和“明星”人物,也不“藏着掖着”。他们相信“教会徒弟才能解放师傅,一代更比一代强”,从而醉心于推进知识转移和人才培养。‎ ‎(摘编自《中国北斗的自主创新之路——将“命脉”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 材料四 北斗系统被称为“太空丝绸之路”。英国皇家联合军种防务与安全研究所的亚历山德拉·斯蒂金斯表示:“这期间肯定有涉及扩大影响力的因素,但更多则是关于经济安全的。”他认为,能够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匹敌的全球导航系统,是中国成为太空领域全球领导者雄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2018年9月25日网易科技报道《BBC:中国北斗导航系统走向全球》)‎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斗三号的三种卫星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我国发射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的第21颗卫星。‎ B.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无到有,从并跑到领跑,体现了中国速度,目前,已经全面领先世界其他导航系统。‎ C. 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这和北斗团队的接力奋斗密不可分。‎ D. 北斗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团队工程,它的研制发展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对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8年是北斗卫星高密度发射期,2019年再发射6至8颗卫星之后,将开启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时代。‎ B. 太阳帆板是北斗卫星国产化的开端,这之后北斗卫星国产化步伐逐渐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不断出现。‎ C. 由材料二和材料四可知,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北斗“三步走”的规划是由区域覆盖到全球覆盖,为全球提供服务。‎ D. 随着北斗系统由区域导航发展到全球导航,西方有人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发展卫星导航系统的目的作出自己的判断。‎ ‎6. “北斗精神”的内涵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A ‎ ‎6. ①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精神:不断攻克难题,提高国产化率,实现多项关键技术突破。②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培养人才,对技术毫不保留。③自主创新的精神:北斗团队敢于创新,产生了一批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最新成果。‎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本题,B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无到有,已经全面领先世界其他导航系统”于文无据,原文信息是“北斗三号更是一马当先,开始了从并跑到领跑的征程”,可见选项把北斗三号替换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偷换概念。‎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本题,A项,“将开启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时代”错误,原文说的是“继续加快全球组网步伐”可见,选项有故意拔高之嫌,未然说成已然。‎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一般做此类题时要立足全文,而不应只从某一段找答案。分析可知,解答此题的语境主要在材料二和材料三,与“北斗精神”内涵有关的信息有:“老一辈北斗人逐一攻克难题”“攻克了以导航卫星总体技术、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建成了国际上首个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络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步等系统方案,填补了国内空白”“醉心于推进知识转移和人才培养”“是一项团队工程,在过去20多年的研制过程中,没有个人英雄,航天事业的成功是一个团队的成功”。据此概括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县城的大街小巷比平时少了许多嘈杂。街巷背阴的地方,冬天残留的积雪和冰溜子正在雨点的敲击下蚀化,石板街上到处都漫流着肮脏的污水。风依然是寒冷的。空荡荡的街道上,有时会偶尔走过来一个乡下人。‎ 只有在半山腰县立高中的大院坝里,此刻却自有一番热闹景象。午饭铃声刚刚响过,从一排排高低错落的石窑洞里,就跑出来了一群一伙的男男女女。他们把碗筷敲得震天价响,踏泥带水、叫叫嚷嚷地跑过院坝,向南面总务处那一排窑洞的墙根下蜂拥而去。偌大一个院子,霎时就被这纷乱的人群踩踏成了一片烂泥滩。‎ 在校园内的南墙根下,已经按班级排起了十几路纵队。各班的值日生正在忙碌地给众人分饭莱。莱分甲、乙、丙三等。甲菜以土豆、白菜、粉条为主,里面有些叫人嘴馋的大肉片,每份三毛钱;乙菜其他内容和甲莱一样,只是没有肉,每份一毛五分钱。丙菜可就差远了,清水煮白萝卜——似乎只是为了掩饰这过分的清淡,才在里面象征性地漂了几点辣子油花。不过,这菜价钱倒也便宜,每份五分钱。主食也分三等:白面馍,玉米面馍,高粱面馍;白、黄、黑,颜色就表明了一种差别;学生们戏称欧洲、亚洲、非洲。‎ 从排队的这一片黑压压的人群看来,他们大部分都来自农村,脸上和身上或多或少都留有体力劳动的痕迹。贫困山区的农民尽管眼下大都少吃缺穿,但孩子既然到大地方去念书,家长们就是咬着牙关省吃节用,也要给他们做几件见人衣裳。当然,这队伍里看来也有个把光景好的农家子弟,那穿戴已经和城里干部们的子弟没什么差别,而且胳膊腕上往往还撑一块明晃晃的手表。有些这样的“洋人”就站在大众之间,如同鹤立鸡群,毫不掩饰自己的优越感。他们排在非凡的甲菜盆后面,虽然人数寥寥无几,但却特别惹眼。‎ 在整个荒凉而贫瘠的黄土高原,一个县的县立高中,就算是本县的最高学府吧,也无论如何不可能给学生们盖一座餐厅。天好天坏,大家都是露天就餐。好在这些青年都来自山乡圪崂里吃过饭呢? 今天可不行。所有打了饭菜的人,都用草帽或胳膊肘护着碗,趔趔趄趄穿过烂泥塘般的院坝,跑回自己的宿舍去了。不大一会儿工夫,饭场上就稀稀落落的没有几个人了。‎ 现在,只有高一(1)班的值日生一个人留在空无人迹的饭场上。这是一位矮矮胖胖的女生,她面前的三个菜盆里已经没有了菜,馍筐里也只剩了四个焦黑的高粱面馍。她在等待最后一个姗姗来迟者。‎ 就在这时候,在空旷的院坝的北头,走过来一个瘦高个的青年人。他胳膊窝里夹着一只碗,缩着脖子在泥地里蹒跚而行。小伙子脸色黄瘦,而且两颊有点塌陷,显得鼻子像希腊人一样又高又直。他撩开两条瘦长的腿,扑踏扑踏地踩着泥水走着。他那身衣服尽管式样裁剪得勉强还算是学生装,但分明是自家织出的那种老土粗布,而且黑颜料染得很不均匀,给人一种肮肮脏脏的感觉。脚上的一双旧黄胶鞋已经没有了鞋带,凑合着系两根白线绳;一只鞋帮上甚至还缀补着一块蓝布补丁。裤子显然是前两年缝的,人长布缩,现在已经短窄得吊在了半腿把上。‎ 他独个儿来到馍筐前,先怔了一下,然后便弯腰拾了两个高粱面馍。‎ 他直起身子来,眼睛不由地朝三只空荡荡的菜盆里瞥了一眼。他瞧见乙菜盆的底子上还有一点残汤剩水。房上的檐水滴答下来,盆底上的菜汤四处飞溅。他扭头瞧了瞧:雨雪迷蒙的大院坝里空无一人。他很快蹲下来,用勺子把盆底上混合着雨水的剩菜汤往自己的碗里舀。一滴很大的檐水落在盆底,溅了他一脸菜汤。他闭住眼,紧接着,就见两颗泪珠慢慢地从脸颊上滑落了下来。‎ 他站起来,用手抹了一把脸,端着半碗剩菜汤,来到西南拐角处的开水房前,给菜汤里掺了一些开水,然后把高粱面馍掰碎泡进去,就蹲在房檐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他突然停止了咀嚼,然后看着一位女生来到馍筐前,把剩下的那两个黑面馍拿走了。是的,她也来了。他望着她离去的、穿破衣裳的背影。‎ 自从开学以来,每次吃饭的时候,班上总是他两个最后来。这并不是约定的,他们实际上还并不熟悉,甚至连一句话也没说过。‎ 他蹲在房檐下,一边往嘴里扒拉饭,一边在心里猜测:她之所以也常常最后来取饭,原因大概和他一样。但他对她的一切毫无所知。因为班上一天点一次名,他现在只知道她的名字叫郝红梅。她大概也只知道他的名字叫孙少平吧?‎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语言整体朴实厚重,文中“把碗筷敲得震天价响”“烂泥塘般的院坝”“山乡圪崂”等陕北方言词语的使用,使小说具有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B. 孙少平是特定年代农村青年的典型,他连五分钱的菜都吃不起,处境已非“贫困”所能形容,但他并未消沉,敏感而自尊的内心正是向上人生的一种表现。‎ C. 通过将大多数贫困学生与吃甲菜、戴手表的“洋人”学生进行对比,蕴含着对“鹤立鸡群”“毫不掩饰自己的优越感”的极少数学生的批评。‎ D. 县立高中学生将学校食堂的主食按颜色戏称为欧洲、亚洲和非洲,从中可以看出他们虽处在极端艰苦贫穷的环境中,但依然保持着乐观。‎ ‎8. 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9. 作为一部在中国当代具有史诗特征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是如何做到艺术上的真实的? 请结合节选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1)景物描写:描写了雨丝、雪花,渲染了初春黄土高原雨雪交加、严寒的自然环境。(2)拟人手法:“雪当然再不会存留”“消失得无踪无影了”写出春雪消融之快,也符合早春的乍暖还寒的特点。(3)一语双关:“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既指自然界的暖春没有到来,也指中国改革开放(让人民富裕、幸福)的新时代还没有到来。 ‎ ‎9. ①典型的环境:无论是写早春的黄土高原的乍暖还寒、县城街巷的寒冷空荡肮脏,还是县立高中的简陋纷乱,都具有非常典型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真实地展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落后贫瘠的黄土高原的社会状况。②典型的情节:连用动词,结合视觉听觉等角度写学生争先恐后热闹纷乱地吃午饭的情节,这样平凡的日常,普通而又真实,如在眼前,极富现场感。③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对孙少平的肖像、穿着、动作等细致入微的刻画,与他自尊、敏感,而又勇敢面对贫困的性格形象相吻合,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C项,“蕴含着对‘鹤立鸡群’‘毫不掩饰自己的优越感’的极少数学生的批评”分析错误,文中没有批评,只是客观叙述学生的生活水平,为孙少平出场做铺垫,更加衬托孙少平上高中时的贫穷。‎ 故选C。‎ ‎【8题详解】‎ ‎​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 划线句子在选文的开头,是一段景物描写。先从景物描写角度进行赏析。先分析景物特点,时令到了惊蛰,但是却仍在下雪,可见“春寒料峭”,“温暖的春天还没来”。再分析作用。开头段景物描写一般作用是点明时间,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等。此处也点明时令,渲染了寒冷的氛围,奠定了情感基调;此处的“寒冷”还有象征意义,象征社会的寒冬,此处的景物描写也暗示着社会的春天也还没有到来,需要耐心等待。‎ 再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雪当然再不会存留”“消失得无踪无影了” 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春雪消融之快,也符合早春的乍暖还寒的特点。“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这里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指自然界的暖春没有到来,也指中国改革开放(让人民富裕、幸福)的新时代还没有到来。‎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组织答案的步骤:第一步,指明小说艺术特色。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艺术特色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 本题,“《平凡的世界》是如何做到艺术上的真实的”,(1)环境方面,“1975年1 3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黄士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县城的大街小巷比平时少了许多嘈杂。街巷背阴的地方, ‎ 冬天残留的积雪和冰溜子正在雨点的敲击下蚀化,石板街上到处都漫流着肮脏的污水”,很真实,还原生活本来的面貌。(2)场面描写,“午饭铃声刚刚响过,从一排排高低错落的石窑洞里,就跑出来了一群一伙的男男女女。他们把碗筷敲得震天价响,踏泥带水、叫叫嚷嚷地跑过院坝,向南面总务处那一排窑洞的墙根下蜂拥而去”“所有打了饭菜的人,都用草帽或胳膊肘护着碗,趔趔趄趄穿过烂泥塘般的院坝,跑回自己的宿舍去了”“就在这时候,在空旷的院坝的北头,走过来一个瘦高个的青年人。他胳膊窝里夹着一只碗,缩着脖子在泥地里蹒跚而行”“敲”“叫叫嚷嚷”“跑”“蜂拥而去”,连用动词,结合视觉听觉等角度写学生吃午饭时争先恐后的场景,孙少平出场画面感很强。(3)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小伙子脸色黄瘦,而且两颊有点塌陷,显得鼻子像希腊人一样又高又直”“他那身衣服尽管式样裁剪得勉强还算是学生装,但分明是自家织出的那种老土粗布,而且黑颜料染得很不均匀,给人一种肮肮脏脏的感觉。脚上的一双旧黄胶鞋已经没有了鞋带,凑合着系两根白线绳;一只鞋帮上甚至还缀补着一块蓝布补丁。裤子显然是前两年缝的,人长布缩,现在已经短窄得吊在了半腿把上”“他擦开两条瘦长的腿,扑踏扑踏地踩着泥水走着”,孙少平的样貌、穿着、动作刻画的真实而亲切,一个贫寒穷苦,内心自卑脆弱,自尊好面子,面对穷困的坚强刚毅法人农村学生形象跃然纸上。‎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谭纶,字子理,宜黄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历职方郎中,迁台州知府。纶沉毅知兵。时东南倭患已四年,朝议练乡兵御贼。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倭犯栅浦,纶自将击之,三战三捷。加右参政,会忧去。以尚书杨博荐起,复将浙兵,讨贼林朝曦。朝曦者,大盗张琏余党也。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薄梁维栋入贼中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纶及广东兵追擒之。寻改官福建,乞终制去。‎ 四十二年春,再起纶。道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倭屯崎头城,都指挥欧阳深搏战中伏死,倭遂据平海卫,陷政和、寿宁,各扼海道为归计。纶环栅断路,贼不得去,移营诸林。令参将戚继光以中军薄贼垒,总兵官刘显、俞大猷将左、右军继之,大破贼,复一府二县。诏加右副都御史。纶以延、建、汀、邵间残破甚,请缓征蠲赋。又考旧制,建水砦五,扼海口,荐继光为总兵官以镇守之,广东境内悉定。纶上疏请复行服,世宗许之。‎ 迨南寇略平,而边患方未已。隆庆元年,诏征纶还部,进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纶相度边隘冲缓,道里远近,分蓟镇为十二路,路置一小将,总立三营。诸将以时训练,互为掎角,节制详明。是岁秋,蓟、昌无警。异时调陕西、河间、正定兵防秋,至是悉罢。纶初至,按行塞上,谓将佐曰:“秣马厉兵,角胜负呼吸者,宜于南;坚壁清野,坐制侵轶者,宜于北。”遂与继光图上方略,筑敌台三千,起居庸至山海,控守要害。纶召入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协理戎政。会台工成,益募浙兵九千余守之。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以功进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协理如故。其冬,予告归。神宗即位,起兵部尚书。万历初,加太子少保。给事中雒遵劾纶不称职。纶三疏乞罢,优诏留之。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襄敏。纶终始兵事垂三十年,与继光共事齐名,称“谭、戚”。‎ ‎(节选自《明史·谭纶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入贼中/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 B. 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入贼中/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 C. 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入贼中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 D. 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入贼中/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巡抚,明朝指中央官员巡行地方,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实际掌握地方军政大权。‎ B. 太子少保,初为东宫官职,负责教习太子,明朝时是加给重臣和近臣的荣誉性官衔,是“三师”之一。‎ C. 中军,主力大部队。左军和右军相当于中军的臂膀,保护大部队的两翼,并策应大部队的行动。‎ D. 终制,表示父母死后,子女按礼服满三年之丧。古时有武官战时不丁忧,文官遇事夺情之制。‎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谭纶运筹帷握,深谙兵法。他本是文官出身,但用兵才能非凡,在抗倭战场上纵横驰骋;总督蓟、辽、保定军务期间,考察研究地形,分路建营,修筑御敌台,控制了要害地区。‎ B.‎ ‎ 谭纶临危受命,功名显赫。他在守丧期间多次被朝廷起用,讨伐大盗余党,抵御倭寇进犯;他截断倭寇海上退路,亲率主力进逼倭寇营垒,大获全胜,收复了一府二县。‎ C. 谭纶宽厚仁爱,忠孝两求。面对延平、建宁、汀州、邵武地区民生凋敝,他请求朝廷缓征、减免当地赋税;面对南寇进犯与边患侵扰,他受命奋勇御敌,也屡次上疏乞求终制。‎ D. 谭纶因才授事,知人善任。在平定倭患时,他上奏朝廷推荐戚继光担任总兵官镇守;在抗倭斗争中,善用戚继光、刘显、俞大猷等一批后来叱咤风云的战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秣马厉兵,角胜负呼吸者,宜于南。‎ ‎(2)会台工成,益募浙兵九千余守之。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 ‎【答案】10. A 11. B 12. B ‎ ‎13. (1)喂饱战马,磨利兵器,在短时间内较量出(决出)胜负的方法(在短暂的时间内靠勇猛战斗取胜的方法),在南方适宜。‎ ‎(2)到御敌台修筑完成,他(谭纶)增加(多)招募了九千多名浙江兵驻守。边防经过此番大力整治,敌人不敢前来侵犯。‎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张琏被消灭之后,林朝曦盘踞着没有被攻克,去攻打程乡。知县余甫宰部署好军队等待来犯的敌人,并派遣主薄梁维栋潜入贼军中,劝说遣散他的朋党。林朝曦走投无路,舍弃盘踞之地逃跑。‎ ‎“据巢不下”指盘踞着没有被攻克,“出攻程乡”指去攻打程乡,“不下”与“出攻”之间不应连在一起叙述,需断开,故排除D项。“……严兵待”即“严兵以待”,表示部署好军队等待来犯的敌人,中间不应断开,故排除B项。“谕散其党”的“其党”作“谕散”的宾语,而非修饰“朝曦”的定语,应在“其党”与“朝曦”之间断开,故排除C项。‎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B项,“是‘三师’之一”错误。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三师”,从一品衔;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三少”,正二品衔。‎ 故选B。‎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B项,“亲率主力进逼楼寇营垒”错误。根据 “令参将戚继光以中军薄贼垒,总兵官刘显、俞大献将左、右军继之”可知,应该是谭纶命令参将戚继光率领主力部队逼进楼寇营垒,总兵官刘显、俞大献率领左、右军在其后援助,从而大败楼寇。‎ 故选B。‎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解释:‎ ‎(1)“秣”,喂饱;“厉”,磨利;“角”,战斗;“呼吸者”,指极短的时间。“宜于南”状语后置。‎ ‎(2)“益”,增加;“饬”,整顿;“浙兵九千余”定语后置。‎ ‎【参考译文】‎ 谭纶,字子理,是宜黄人。嘉靖二十三年考中进士。历任职方郎中,调任台州知府。谭纶沉着刚毅,懂得用兵。当时东南地区已经遭受了四年的售患,朝廷商议训练乡兵来防御贼寇。谭纶也训练了一千人,制定了约束队伍的纪律,从副将以下一级控制一级,行动整齐划一,不久就成为精锐部队。倭寇侵犯栅浦,谭纶亲自率领军队迎击他们,三战三捷。晋升为右参政,遇上父母的丧事离职而去。因为尚书杨博的举荐被起用,谭纶又率领浙兵,讨伐贼寇林朝曦。林朝曦是大盗张琏的余党。张琏被消灭之后,林朝曦盘踞着没有被攻克,去攻打程乡。知县余甫宰部署好军队等待来犯的敌人,并派遣主薄梁维栋潜入贼军中,劝说遣散他的朋党。林朝曦走投无路,舍弃盘踞之地逃跑,谭纶和广东兵前去追捕捉拿林朝曦。不久调任到福建任职,谭纶请求离职以服满三年丧期。‎ 嘉靖四十二年春天,再次起用谭纶。上任途中又被提拔为右金都御史,任福建巡抚。倭寇驻扎在崎头城,都指挥欧阳深在奋勇战斗时中埋伏而死,倭寇就占据了平海卫,攻陷政和、寿宁,各自控制海道作为退路。谭纶围起栅栏(营寨)截断他们的退路,倭寇不能逃走,就将营地移到了诸林。谭纶命令参将戚继光率领中军逼进倭寇营垒,总兵官刘显、俞大献率领左、右军在其后援助,大败倭寇,收复了一府二县。诏令加封他为右副都御史。谭纶认为延平、建宁、汀州、邵武地区残破不堪,请求缓期征收、减免赋税。又考察旧制,建立了五座水寨,扼守海口,谭纶推荐戚继光担任总兵官来镇守,广东境内全部平定。谭纶上奏再次请求回乡服丧,世宗同意了。‎ 等到南方的倭寇大致平定后,边关的祸患却没有停止。隆庆元年,诏令谭纶回兵部,升任左侍郎兼任右金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的军务。谭纶考察研究边境关口地形的冲要和平缓,道路的远近,将蓟镇分成十二路,每路设置一名小将,全军总共建立三个营。各位将领按时训练,分兵互相呼应,管辖责任非常清楚。这年秋天,蓟镇、昌平地区没有紧急的情况。过去调集陕西、河间、正定的兵马在秋天加紧防卫,到这时候全部停止。谭纶刚刚上任,巡视塞上,对身边的将领及佐吏说:“喂饱战马,磨利兵器,较量胜负于呼吸之间的方法(在短暂的时间内靠勇猛战斗取胜的方法),在南方适宜;加固营垒,疏散人口、财物,以逸待劳制服侵犯之敌的方法,在北方适宜。”于是与戚继光谋划策略,修筑了三千多个屯兵御敌台,从居庸关到山海关,控制着要害地区。谭纶被召到京城担任右都御史兼任兵部左侍郎,协助处理军务。到御敌台修筑完成,他又招募了九千多名浙江兵驻守。边防经过此番大力整治,敌人不敢前来侵犯。因功升任兵部尚书,兼任右都御史,协助处理原来的事务。这年冬天,允许他回乡休假(告老还乡)。神宗即位后,又起用他为兵部尚书。万历初年,加封“太子少保”的荣街。给事中雒遵弹劾谭纶不称职。谭纶多次上疏请求解去官职,皇帝下诏褒美嘉奖并挽留他。万历五年,死于任上。被追封为太子太保,谥号“襄敏”。谭纶征战沙场将近三十年,与戚继光共事齐名,称“谭、戚”。‎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梓州李使君①‎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②,巴人讼芋田③。文翁④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①本诗为送李使君入蜀赴任而作。梓州: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②橦布: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③芋田,蜀中产芋,当时为主粮之一。④文翁:汉景帝时为蜀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教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互文见义,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想象之景雄奇壮阔,令人耳目应接不暇。‎ B. 颔联描绘了深山夜雨及山间飞泉悬空而下的景象,远远望去,远处泉瀑就如同从树梢上倾泻下来似的,境界幽深秀丽。‎ C. 颈联写蜀中民俗民情,“汉女”“巴人”“橦布”“芋田”,紧扣蜀地特点和李使君要掌管的职事,表达了对李使君重任在肩、前路难卜的深深忧虑。‎ D. 全诗没有一般送别诗的感伤气氛,情绪积极,格调明快,境界高远,是唐诗中写送别的名篇之一。‎ ‎15. 结合全诗,谈谈诗歌是如何表现作者丰富的情感的。‎ ‎【答案】14. C 15. ①借景抒情。描绘巴蜀雄秀的山川风光,流露出诗人对李氏即将前往赴任的梓州风光的赞美。②叙事抒情。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也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而且缺乏教化,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任重道远。③用典抒情。真诚勉励并殷切期望李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C项,“表达了对李使君重任在肩、前路难卜的深深忧虑”分析错误,汉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地少诉讼争田。诗人写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借此来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并非易事,而是任重道远。这是对友人奋发有为、大展宏图的期待和勉励。‎ 故选C。‎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这类题,首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诗歌,借助诗歌注释及关键意象,充分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继而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知识储备,具体分析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诗歌表现手法很多,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抒胸臆、对比、反衬、烘托渲染、正侧面相结合等。学生要对每一种手法都了解掌握,才能够正确加以判断。‎ 全诗运用的手法有借景抒情、叙事、用典。前两联写景,“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表现出山中景物的层次、纵深、高远,使画面富于立体感,把人带入一个雄奇、壮阔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作者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表达了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对李使君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之情。第三联“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叙事,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汉女”“巴人”“橦布”“芋田”,处处紧扣蜀地特点,而征收赋税,处理讼案,又都是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所掌管的职事,写在诗里,非常贴切,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任重道远。最后一联“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联系上文来看,既然蜀地环境如此之美,民情风土又如此之淳,到那里去当刺史,自然更应当克尽职事,有所作为。寓劝勉于用典之中,寄厚望于送别之时,委婉而得体。‎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以登高而招等为喻说明“_____________”,只是善于利用外物;而论述学习和自省能助人做到“_____________”。‎ ‎(2)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答案】(1)君子生非异也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3)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生、知、遮、尊、酹。‎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国画是以墨色的变化、线条组织和色彩搭配进行绘制的,墨分五色又是国画艺术发展中的一大 。历朝历代画家对于墨色的使用和研究到了 的地步,但描绘出的作品显得单一苍素。若盖上红印效果就非同一般了,有了红印的衬托,就会更加突出主体,墨色的浑厚感和层次感也更趋丰富。‎ 最初,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后来逐渐演变成为画面点睛的作用。自元代以后,印章在国画中的地位显著提高。由于画家不断地探索,墨色和印章的红色的结合是 的,使之成为国画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体现了很高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印章在什么情况下如何运用,要根据具体情况,按照画面的内容和题跋、构图的需要而定,不能 ‎ ‎。印章的风格与书画风格应该相吻合或接近,决不可大相径庭,否则,( )。‎ 自古诗、书、画、印一体,印章虽排在尾巴的位置上,但是它的作用却非常大。人们在欣赏名画、书法的时候,也能够欣赏到那一方别具匠心的印章。所以说,印章的好坏不仅影响到作品的内容,也影响到人们的联想和心情。‎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创造 游刃有余 浑然天成 相提并论 B. 创举 炉火纯青 巧夺天工 相提并论 C. 创造 游刃有余 巧夺天工 一概而论 D. 创举 炉火纯青 浑然天成 一概而论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后来逐渐具有了画面点睛的作用。‎ B. 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画面点睛的作用。‎ C. 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方式,后来逐渐具有了画面点睛的作用。‎ D. 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方式,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画面点睛的作用。‎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非但不能促进画面的统一和谐,反而破坏了画面的美 B. 非但不能增加画面的美,而且破坏了画面的统一和谐 C. 非但不能促进画面的统一和谐,而且破坏了画面的美 D. 非但不能增加画面的美,反而破坏了画面的统一和谐 ‎【答案】17. D 18. C 19. 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的能力。辨析词语时,要注意辨析近义词语的细微差异。要注意从对象、程度、褒贬、范围、侧重点等方面认真加以揣摩。‎ 第一空,“创举”指前所未有的影响大的举动或事业。“创造”就是把以前没有的事物给产生出或者造出来,这明显的是一种典型的人类自主行为。根据句意,墨分五色又是国画艺术发展中前所未有过的举动,所以应该用“创举”。‎ 第二空,“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游刃有余”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语境是指“对墨色的使用和研究”,应用“炉火纯青”。‎ 第三空,“巧夺天工”专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根据语境不是在说人工雕塑技艺,而是说国画中的颜色完整不可分割。应用“浑然天成”。‎ 第四空,“一概而论”指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多用于否定式)。 “相提并论”指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语境指“印章在什么情况下如何运用”, 即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使用,不能用同一标准来对待, 应用“一概而论”。‎ 分析可知,D项词语全都恰当。‎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共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是成分残缺, “印章的使用”是种“方式”,而非“补救”,据此排除AB两项;第二处是搭配不当,“演变成为”与“作用”不搭配,可将“演变成为”改为“具有了”,据此排除D项。‎ 故选C。‎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反而”与“非但”搭配,衔接更流畅,据此排除BC两项;“破坏了画面的统一和谐”的程度比“不能增加画面的美”或“破坏了画面的美”的程度更深应放在后面,据此排除A项。‎ 故选D。‎ ‎20.下面是一段捐助贫困地区活动的开场白,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改正。‎ 欢迎同学们莅临这次捐助贫困地区的活动,这次活动是应学校团委的要求组织发动的,我们的鼎力相助一定会帮助贫困地区解决燃眉之急,我相信大家都不是吝啬鬼,请到会的同学献出自己的爱心,务必捐款捐物。‎ ‎【答案】(1)“莅临”改为“光临”或“参与”;(2)“要求”改为“倡议”或“号召”;(3)“鼎力相助”改为“大力相助”或“全力相助”;(4)“不是吝啬鬼”改为“一定会慷慨解囊”;(5)“务必”改为“积极”。‎ ‎【解析】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莅临”用于领导、上级或重要人物;“应……要求”不当;“鼎力相助”用于感谢别人对自己的帮助;“都不是吝啬鬼”过分口语化;“务必”语气生硬。‎ ‎21.从下面的短语中选择若干短语,组成两副合乎要求的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天边鸟倦 童颜鹤发 海上蟾生 柏节松心 念当归 宜晚翠 胜当年 情共寄 ‎(1)贺寿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秋节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贺寿联:柏节松心宜晚翠;童颜鹤发胜当年。 (2)中秋联:海上蟾生情共寄;天边鸟倦念当归。‎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对联的相关知识的把握以及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的能力。对联的四个要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平仄相谐。四要素所规定的内容统称为对联格律,有时也称对联规则。其中,“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基本要素,“词性相当”是语法要素,“平仄相谐”是声律要素。根据这些基本要求进行拟写即可。‎ 此题注意“贺寿”和“中秋节”的习俗。题目所给的词语与长寿有关的有:童颜鹤发、柏节松心,可以组合成:柏节松心宜晚翠;童颜鹤发胜当年。题目所给的词语与中秋节有关的有:海上蟾生、天边鸟倦,可以组合成:海上蟾生情共寄;天边鸟倦念当归。‎ 四、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深圳老牌名校深圳中学公布了一份“超豪华”的教师招转名单,该名单中的35位教师均为硕士或博士学历,且清一色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佛大学、伦敦大学等国内外一流名校,其中,仅清华、北大的研究生就有20名。‎ 顶尖名校硕士或博士学历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算不算大材小用,引发社会的广泛争论。‎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人生 雄鹰只是百鸟中的一只,但它敢于搏击苍穹,他的生命从此不再平凡;梅花只是百花中的一朵,但它敢于凌霜傲雪,它的生命不再平庸;他们只是茫茫人海中的一个,但是他们终生奉献,他们的人生从此不再平凡。‎ 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人生。他们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虽然平淡却无怨无悔,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芒,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璀璨的人生。‎ 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创造的社会财富,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无价。他依旧躬耕于田畴,淡泊于名利,真实于自我。他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在心灵的田野,收获着泥土的芬芳。袁隆平,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农业史上的奇迹。他整日穿梭于稻田之间,天为伴,地为友,生活虽然平淡,但他无怨无悔。他甘心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智慧,奉献自己的人生。他的奉献已超越了国界,他的奉献为人类带来了希望,他的奉献使得他虽处平凡的岗位,却已种下不平凡的人生。‎ 有一首民谣这样唱道:“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杨善洲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干部,但他对党有着无限的忠诚,对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工作无比的热爱。他用激情、用热情、用生命向世人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60年如一日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他的清贫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奋斗一辈子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在人民的心中竖起一座丰碑。他的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他的卓越精神境界和他的公仆本色、百姓情怀成为一代人的楷模,他是天空中最亮的一颗星。‎ 昨天,烈士的鲜血染红了绽开的鲜花;今天,平凡的人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用智慧和汗水创造着不平凡的人生。他们隐没于茫茫人海之中,用平凡诠释了伟大,用奉献回答了生命的意义!而我们,或许渺小如沧海一粟,或许平凡如一朵朴素的花,但是,只要我们心中有善、心中有爱,并且付诸行动,不因善小而不为,那么一定会写就自己不平凡的传奇。‎ 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