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50 KB
  • 2021-06-05 发布

陕甘青宁2020届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题

  • 2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届陕甘青宁高三年级4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时期文学一直与民间文化交织复现,并通过多样化的路径与呈现方式对其进行反映。因此,借由民间文化的理论视野来考察新时期以来的作家创作,是我们认识新时期文学思潮变迁与创作资源重组的一个特殊切入点。‎ 民间文化介入新时期文学的主要路径,其一是作为艺术审美领域的文化符号,其二是作为精神文化范畴的原型母题。在新时期文学作品中,象征作家精神文化记忆的文化符号和审美意象,多以环境气候、社会风俗、地方语言、象征器物、民间传说、传统文艺样式等形式存在于作品中。如陈忠实《白鹿原》中的厚重土地,路遥作品中的黄土颂歌,贾平凹笔下灵秀的陕南风光,均对秦地独特的自然生态文明着墨不少。他们所描画的地理文化环境,凝结成表征陕西的地域文化符号。‎ 作为精神文化范畴的原型母题,是民间文化介入新时期文学的另一种路径。这种深藏于人类文明史源头的原型母题,常以宗教崇拜与母性崇拜两个层面呈现出来。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则通过藏族土司、继承者、汉族妻子、贫民奴隶等一系列人物,体现宗教文化对民族心理构成与思维模式的深刻影响。铁凝的作品《麦秸垛》中仁义、包容、宽厚的大芝娘,以原始的母性光芒辐射开来,具有人类起源之母的原始神话意味。‎ 民间文化在新时期文学中的存在方式,可以从文化资源、文化空间与文化因子三个层面进行观照。作为文化资源的“民间”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乡土作家笔下,常被用来阐发他们对现代社会文明与生态意识的批判性思考。如周大新的长篇小说《湖光山色》,讲述了现代社会文明辐射乡村之后,民间文化与城市物质观念之间的“交换”与搏斗。在这场文化交换中,生态环境作为代价被支付,历史文化古迹也在现代文明的“入侵”之下走向颓败。在与现代社会的较量中,“民间”常被视作人类精神园地的最后净土。‎ 作为空间场景,民间文化在新时期文学创作中,大致存在着以下三种表现方式。其一,作家对乡村民间与城市民间的真实还原;其二,关注乡村民间与城市民间交叉地带的冲突;其三,象征作家的精神家园。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时期作家中出现了一支书写城市民间的创作队伍,他们均致力于再现早期城市民间中底层人民的生活情状,池莉等人的写实小说即为例证。而史铁生的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则将乡村生活的日常美学与地域风光的自然审美相结合,点染出清平湾这一原始素朴的理想原乡。‎ 作为文化因子,民间文化深存于民族文化品格之中,主要以儒家文化中的“仁”“义”观、济世精神、耕读情结等传统文化价值为中心。在铁凝的长篇小说《笨花》中,为官一生的向喜,为追求理想人格而退居乡间故土,以化粪场为命运归宿,显示出儒家文化传统中济世精神向耕读情结的转化。‎ 建基于民间文化土壤的新时期文学创作,绕开了传统的“脸谱化”书写,是审视世界、思考人性的重要收获。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这种书写的局限性。其一,民间文化精神的包容性与开阔性,在很大程度上容易消解道德文化体系的“是”“非”判断。其二,从民间文化中汲取养分的新时期文学,在走向开源的收获与成就中,出现了过度倚重民俗与地域文化、堆砌拼贴民间文献等程式化问题,从而削弱其现实性与思想性。事实上,在文学作品中,民间文化资源应该首先被表现为一种气息与精神,而不是用以点缀的佐料。在更为开放的场域中呈现民间文化资源,使各种正面的、积极的文化力量共存共生,才是民间文化在当代文学中较为合理、健康的存在方式。‎ ‎(摘编自惠雁冰、左雨浓《民间文化与新时期文学创作》)‎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精神文化范畴的原型母题,民间文化主要从宗教崇拜与母性崇拜介入新时期文学。‎ B. 民间文化在新时期文学中作为空间场景的存在方式,没有关注到乡村民间与城市民间交叉地带的冲突。‎ C. 铁凝的小说《笨花》是民间文化作为文化因子存在于新时期文学创作中的典范之作。‎ D. 将民间文化资源作为创作的主要资源是民间文化在当代文学中合理、健康的存在方式。‎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民间文化介人新时期文学的路径和存在方式两个方面来论述,层次分明。‎ B. 文章以陈忠实的《白鹿原》为例来论证民间文化常作为审美文化符号介入新时期文学。‎ C. 文章论证民间文化作为空间场景三种表现方式时,将池莉与史铁生的作品进行了对比。‎ D. 文章结尾论述了建基于民间文化土壤的新时期文学创作的优势与弱点,具有辩证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民间文化存在于新时期文学创作中,因此通过民间文化的理论视野就可以把握住新时期文学创作的思潮变迁。‎ B. 在新时期文学作品中,社会风俗、地方语言、民间传说等民间文化常常作为文化符号和审美意象介入到作家的创作中。‎ C. 民间文化精神的包容性与开阔性容易消解道德文化体系的“是”“非”判断,给新时期文学创作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 D. 新时期文学创作的现实性与思想性,会因过度倚重民俗与地域文化、堆砌拼贴民间文献等程式化问题而受到削弱。‎ ‎【答案】1. A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篡改原文、无中生有等问题。‎ A项,正确。‎ B项,曲解文意,“没有关注到乡村民间与城市民间交叉地带的冲突”说法不当,依据文中第五段“文中作为空间场景,民间文化在新时期文学创作中,大致存在着以下三种表现方式。其一……其二,关注乡村民间与城市民间交叉地带的冲突;” 可见“关注乡村民间与城市民间交叉地带的冲突”就是民间文化在新时期文学创作中的表现之一,而“如80年代期……”中“如”说明只是举例中没有列举关注到乡村民间与城市民间交叉地带的冲突的例子,并不能得出民间文化“没有关注到乡村民间与城市民间交叉地带的冲突”的结论。‎ C项,于文无据,选项中说“铁凝的小说《笨花》是典范之作”,依据原文第六段“作为文化因子,民间文化深存于民族文化品格之中……在铁凝的长篇小说《笨花》中……显示出儒家文化传统中济世精神向耕读情结的转化。”只是说铁凝的小说《笨花》向喜这一人物形象上有民间文化因子的存在,没有信息显示《笨花》是典范之作。‎ D项,曲解文意,“民间文化资源作为创作的主要资源是民间文化在当代文学中合理、健康的存在方式”理解错误。依据原文最后一段“民间文化资源……不是用以点缀的佐料。在更为开放的场域中呈现民间文化资源,使各种正面的、积极的文化力量共存共生,才是民间文化在当代文学中较为合理、健康的存在方式。”可知,民间文化在当代文学中合理、健康的存在方式是“在更为开放的场域中呈现民间文化资源,使各种正面的、积极的文化力量共存共生,”而不仅仅是不做点缀的佐料而作为创作的主要资源。‎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C项,“将池莉与史铁生的作品进行了对比”说法错误,文中只是分别举例来论证民间文化在新时期文学创作中大致存在着不同表现方式,并没有进行对比。‎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 A项,说法绝对,“通过民间文化的理论视野就可以把握住新时期文学创作的思潮变迁”表述绝对化,依据原文第一段“借由民间文化的理论视野来考察新时期以来的作家创作,是我们认识新时期文学思潮变迁与创作资源重组的一个特殊切入点。”可知,民间文化的理论视野只是一个特殊的切入点。‎ 故选A。‎ ‎【点睛】在做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材料,而且要明白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辨析题目的陷阱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篡改原文。错项故意更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的意思。‎ 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语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 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意思而凭空捏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 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 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 ‎ 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绝对的情况。‎ 八,答非所问。指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 九,混淆时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与“未然”混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年2月3日‎,全国上千万企业近两亿人开启在家办公模式,以降低集中办公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数据显示,76.8%的新春居家办公者表示其所在企业在此期间尝试了新型的在线办公软件(如考勤签到、会议沟通、项目管理/协助、在线审批等)‎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主要集中在特定场所,居家办公等远程办公模式并未像国外发达地区一样得到较好的发展,大众对居家办公模式的认知相对片面。‎ 目前中国在线办公软件大致分为两大阵营,一类是互联网企业,以办公软件作为其他业务的廉价获客渠道,这种类型软件相对简单,覆盖面广,但不深入,如钉钉、企业微信等;一类是专业在线办公软件,功能深入,但较为单一,如CRM系统。‎ ‎(摘编自《疫情防摔下全国近两亿人开启居家办公模式》)‎ 材料二:‎ 在家办公不是没有好处,比如,没有太多协同性的工作,理论上完全适合在家办公,对北上广深互联网大厂的员工们来说,还节省了大量通勤的时间。‎ 理论上,没有了上班的仪式感,人会在潜意识里变得放松,适度的放松,或许也会提高效率。但也会怕,怕的是过度紧张和过度放松,这些会成为思想的病毒,严重影响到工作效率。‎ 在家办公为什么会过度紧张和过度放松?因为经济学里有一个名词——信息不对称。在家办公,你和公司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公司没法全面掌握你工作的过程,只能100%地根据结果来“评价”你是否努力,前者可能导致你过度放松,后者则会导致你过度紧张和焦虑。‎ 在家办公,要么是工作对家庭和生活的进一步挤压,要么是“散事”对工作的入侵。你需要在这两者之间做出取舍和平衡,这也意味着,在家办公并不会比正常上更轻松。工作是有短期、长期明确目标导向的,而家庭和生活则不然——家,是一个放松、舒适的生活场景,同时也是一个有着太多琐碎任务的场景,这个场景,天然和工作不兼容。只有处理好额外的任务和“工作”才能愉快地在家办公。‎ ‎(摘编自《在家办公:当职场人的梦想照进现实?》)‎ 材料三:‎ 远程办公看似很诱人,但是实际操作却面临许多挑战。并非所有人员和工作都适合远程办公,企业需要制定远程办公的实施政策和推行标准,评估哪些人员和工作适合远程办公。比如,可以带回家和独立完成的灵活工作,相对来说容易安排远程办公;工作日程固定、要求相互依赖和人与人交流的工作,比较难以安排远程办公。对于员工个人而言,也因人而异。相对来说女性承担较多的家庭职责,对远程办公的需求更大。性格开朗和合群的人不希望在工作时间离群索居,一些人害怕因远程办公而被孤立。缺少规划意识和自律能力的员工,参与远程办公可能会出现工作拖延问题。‎ 远程办公主要依赖互联网技术来完成工作,企业要为员工配备相关技术支持,使其能够高效完成工作。在远程办公和协同办公的软件应用方面,阿里巴巴的“钉钉”、腾讯的“企业微信”、字节跳动的“飞书”等都是典型代表。‎ 来自企业的理解和支持,有助于员工打消对远程办公的顾虑。对于规划意识不强的员工,要通过考勤、打卡、验收等方式使其增强时间观念。企业还可以通过视频会议、虚拟现实等技术来增强“在场感”,用企业文化使员工有归属感和存在感,避免因为远程办公而感到孤立。除了企业,一些党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也可以考虑采取灵活的办公方式。特别是同疫情防控直接联系不大的公共部门,可以通过灵活办公来减少员工通勤和接触,避免由此导致的聚集性疫情。‎ ‎(摘编自《防疫时期的灵活办公应该如何安排》)‎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了降低集中办公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我国76.8%的企业在此期间尝试了新型的在线办公软件。‎ B. 目前我国在线办公软件主要有互联网企业所供软件和专业在线办公软件,两者各有优劣。‎ C. 信息不对称会让在家办公的人出现过度紧张和过度放松的状态,而这两种情况其实都不利于工作。‎ D. 在疫情防控期间,有些党政部门也可如企业这样做,采取远程办公方式,这样有利于减少员工接触。‎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企业居家办公等远程办公模式的发展不如国外发达地区,这是因为中国企业没有认识到远程办公的重要性。‎ B. 在家办公的人既要顾及单位对自己的工作成果是否满意,也要顾及没有公司的监督是否会导致自己过于放松。‎ C. 家庭和生活的场景天然和工作相矛盾,这就意味着无论怎样调和,都不可能达到自由自在地在家办公。‎ D. 不同的人群有着各自的具体情况,他们对居家办公的需求也不同,企业不希望性格开朗和合群的人在家进行办公。‎ ‎6. 请结合材料,分析企业应如何应对来自远程办公的挑战。‎ ‎【答案】4. A 5. B ‎ ‎6. ①企业要评估适合远程办公的人员和工作,制定远程办公的实施政策和推行标准。②企业要为在家办公的员工配备相关技术支持,使其能够高效完成工作。③企业可以运用一些技术,增强“在场感”,用企业文化使员工有归属感和存在感。‎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项, “我国76.8%的企业在此期间尝试了新型的在线办公软件”分析有误。从文中“76.8%的新春居家办公者表示其所在企业”的信息可知76.8%并不是所有企业数而是指在家办公者。‎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 A项,因果分析不当,原文“大众对居家办公模式的认知相对片面”并不是没有认识到远程办公的重要性。‎ C项,“这就意味着无论怎样调和,都不可能达到自由自在地在家办公”表达绝对,根据文中“只有处理好额外的任务和工作’,才能愉快地在家办公的信息可知,将家庭生活场景与工作处理好了是能在家里愉快地办公的。‎ D项,“企业不希望性格开朗和合群的人在家进行办公”分析有误,不是“企业不希望”而是性格开朗和合群的人自己不希望在家工作。‎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 本题要求分析“企业应如何应对来自远程办公的挑战”,相关内容主要在材料三:“并非所有人员和工作都适合远程办公,企业需要制定远程办公的实施政策和推行标准,评估哪些人员和工作适合远程办公”“远程办公主要依赖互联网技术来完成工作,企业要为员工配备相关技术支持,使其能够高效完成工作”“对于规划意识不强的员工,要通过考勤、打卡、验收等方式使其增强时间观念。企业还可以通过视频会议、虚拟现实等技术来增强“在场感”,用企业文化使员工有归属感和存在感,避免因为远程办公而感到孤立”。据此分点表述即可。‎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绝笔 陈敏 月色穿过高墙小小的窗户,落下一个梯形的光团。借着这团月光,毛延寿在砚台上磨着墨团。到底是皇家的精墨,即使在这阴冷的死牢里,也散发着一股好闻的香味。‎ 此时,手中磨家伙的人可能不止他一个,明日午时三刻,行刑的刀斧手们也一定在磨着他们手中雪亮的斧子。一生看过多次行刑,那些面目狰狞的刽子手把杀人叫做“祭斧”,机会一来,就满面泛光,显得无比兴奋。‎ 今夜,手里握着这支带给他风光荣耀与血光之灾的狼毫笔,饱蘸着砚台里浓浓的墨汁,脱下身上这件王皇后赐予的长袍,将它平铺在月光席团上,他要为他心中的冤屈,为宫中事情的原委,为他们无辜的即将死于非命的画友们留下一段说辞。‎ 我叫毛延寿,家居大汉长安城终南山下。父母年迈,兄弟五人,我排行老五,自幼身单力薄,不事农耕,时常遭受兄长与邻居们耻笑,但我在私塾里酷爱丹青与诗词歌赋,以画人物与动物见长,目所能及的人与物都能在我笔下再“活”一次。我时常在村镇上替人题匾额,画年画,给大户人家画先人肖像,因所画逼真赛似活人,常被人冠以“神笔”之美誉。三十歲那年,皇上在民间招录画工,我和龚都、南廖三位画友一起被地方官首批推举于大汉皇室,圣上当天召见了我们,让我们给他作画。一场殿试后,他称赞我们为长安画坊“三杰”,还赐给我们每人一套专画丹青的狼毫。‎ 在宫廷,画工的地位并不像宫外人想象的那样风光。画工隶属于掖庭管理,与厨师木匠宫女太监不无二致。即便如此,我们也无比满足和欣慰,这远比我们在家耕田种地的日子要轻松得多。进宫做了画工,好歹也给家人的脸上涂了一层光彩。‎ 然而,新登基的汉元帝性格乖戾,喜怒无常,对他的初恋——太子妃司马良娣念念不忘。宫里,凡见过司马良娣的人都说她千娇百媚,貌若天仙。可惜好梦不长,就在新皇帝登基的前夜,司马良娣化作一缕香烟归西了。他对宫里按规矩为他安排的金玉良缘不屑一顾,王政君便是司马良娣之后最为不幸的一员,即使为他生下皇子并被封为皇后,汉元帝也没好好待见过她一次,王皇后的心里从此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皇帝三十五岁时心血来潮,他要凭借画工所画的宫女肖像来选择侍寝嫔妃对象,被冷落了多年的吾等画工们一时走红,成了宫中的“红人”。而那些被我们用笔墨与线条选入君王侧的许多嫔妃中,唯有冯妃、傅妃最受皇帝宠爱。我与龚都南廖等画工们曾因此获得了一笔不小的财富。然而以此真正发大财的还要数皇后王政君和掖庭总管王太监了,他们独揽为皇帝选画送人的大权,是非成败完全在于他们的暗箱操作。‎ 时运的逆转源自于一位美人的来临,她,便是王嫱,王昭君。‎ 王昭君选秀入宫那年十六岁,风姿绰约,体态婀娜,宛若天人,搅乱了宫中的一湖清水。南廖说:“她是天人!”我们使出解数画出了一幅幅天女下凡图,而就在画卷交到王政君和掖庭总管手里时,所有画工全碰了一鼻子冷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当晚,我们的寒舍里多了一个包裹,里面裹着我们需要半辈子才能赚来的财富,那是王皇后差人送来的。除此之外,我们还收到了冯妃、傅妃们送来的丹顶红和毒酒。生死之差,就在一念之间。此后,那位天仙在我们几个人手里成了一个普通宫女,成了凡人。王昭君的画像在元帝手里,就像秋风里的树叶一样飘零了。‎ 汉元帝最后一年,北方胡人首领呼韩邪单于率众来降,愿做大汉天子的北方屏障,这是汉朝外交史上的重大胜利!元帝举行盛大迎接礼仪,南来投奔大汉王朝的匈奴王向大汉国君请求,他要给自己求一门亲事。国王一口答应,并在宫里发布召令,凡愿嫁匈奴王者,可受重赏,家眷为之加官进爵。在王皇后与众妃们的安排下,王昭君第一位报名应婚。‎ 昭君临行前向元帝秉别,她盛装上殿,举止非凡,貌若天仙,让汉元帝惊出了一头冷汗。他分明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司马良娣出现在眼前,又瞬间消失,摇身一变,成了匈奴王呼韩邪的王后。‎ ‎“荒唐!将那些画工一个不留全部处斩!”汉元帝一双泪眼射出两道火光,足以将整个帝国燃烧殆尽。‎ 我们寒舍里存放的那包王政君送来的黄金丝毫未动,也成了我们必死无疑的受贿铁证……毛延寿的绝笔书写到这里时已是灯残油尽。‎ 问斩的那天,正值中秋节,陪他一起上路的还有其他众多画工,总共七十二人。据说,此后长安五百年再无画师。‎ ‎(有删减)‎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用“满面泛光,显得无比兴奋”描写了毛延寿记忆中行刑刀斧手们的神情,衬托出了毛延寿在狱中的内心煎熬与不安。‎ B. “风姿绰约,体态婀娜”“举止非凡,貌若天仙”,小说两次刻画了王昭君的外貌,增强读者对毛延寿罔顾事实的痛恨。‎ C. “新登基的汉元帝性格乖戾,喜怒无常”这一简短的人物介绍看似无意,却为下文“将那些画工一个不留全部处斩”这一行为做了伏笔。‎ D. “他们独揽为皇帝选画送人的大权”“我们还收到了冯妃、傅妃送来的毒酒”这些描述都道出了当时后宫的黑暗。‎ ‎8. 请概括文中“毛延寿”的形象特点并做简要分析。‎ ‎9. 小说在叙述人称、叙事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毛延寿地位卑微,画艺高超,是强权之下的牺牲品。他是长安画坊“三杰”之一,但也是在王政君等人操控下的悲情小人物,在威逼利诱面前,他选择了妥协,最终落得了被砍头的下场。 ‎ ‎9. ①叙述人称:以毛延寿自叙的口吻讲述他的经历,以“我”的视角叙事。好处:便于作者进行艺术的虚构与想象,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②以倒叙的方式讲述毛延寿的人生经历。好处:一开始就营造紧张的氛围,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 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B项,“增强读者对毛延寿罔顾事实的痛恨”分析错误,毛延寿与其他画师开始“使出浑身解数画出了一幅幅天女下凡图”,只是后来被逼无奈才这样做的。作者对毛延寿是以同情的笔触叙述他的遭遇,因此“增强读者对毛延寿罔顾事实的痛恨”说法错误。‎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文中描写这个人物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然后分点作答。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还要做必要的解释和分析。‎ 依据原文“在宫廷,画工的地位并不像宫外人想象的那样风光。画工隶属于掖庭管理,与厨师木匠宫女太监不无二致”可知, 毛延寿地位卑微。‎ 依据原文“因所画逼真赛似活人,常被人冠以“神笔”之美誉。三十歲那年,……一场殿试后,他称赞我们为长安画坊三杰”等内容可知,毛延寿画艺高超。‎ ‎“当晚,我们的寒舍里多了一个包裹,里面裹着我们需要半辈子才能赚来的财富,那是王皇后差人送来的。除此之外,我们还收到了冯妃、傅妃们送来的丹顶红和毒酒。生死之差,就在一念之间。此后,那位天仙在我们几个人手里成了一个普通宫女,成了凡人”等内容可知,在王政君等人威逼利诱面前,他选择了妥协,最终落得了被砍头的下场。可见毛延寿是在王政君等人操控下的悲情小人物。‎ ‎【9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小说表达技巧中叙述人称和叙事方式的特点及作用。小说叙述人称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人称,解答各种人称的叙事作用,要抓住小说的叙事线索,叙事方法对塑造人物的作用,对小说主题的作用。‎ 本文是以毛延寿将死于非命时,在死牢中用自叙的口吻讲述他的经历,以“我”的视角叙事。所以运用的是第一人称叙事。第一人称的叙事作用主要有:“我”是叙事线索,便于作者进行艺术的虚构与想象,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从人物塑造方面考虑,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增强了文章真实性和感染力,将毛延寿的人物形象刻画的更为形象具体,更加突出。‎ 小说的叙述方式有顺叙、倒叙、插叙、平叙、补叙等。本文开篇即写毛延寿身处死牢中,“手里握着……狼毫笔,……为他们无辜的即将死于非命的画友们留下一段说辞”可知,本文用倒叙的方式讲述毛延寿的人生经历。倒叙的作用有:能够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让文章产生悬念,还能够引人入胜,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同时也能够给读者造成强烈的悬念,让故事更加惊心动魄、扣人心弦。本文一开始就营造紧张的氛围,造成强烈的悬念,让故事更加惊心动魄,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点睛】小说从大的范畴上讲属于记叙文,只是比一般的记叙文复杂一点,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组织阅读。‎ ‎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具体的分析,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 ‎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人物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 ‎3.鉴赏人物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主人翁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的作用。‎ ‎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人物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吾彦字士则,吴郡吴人也。出自寒微,有文武才干。身长八尺,手格猛兽,旅力绝群。仕吴为通江吏。时将军薛珝杖节南征,军容甚盛,彦观之,慨然而叹。初为小将,给吴大司马陆抗。抗奇其勇略,将拔用之,患众情不允,乃会诸将,密使人阳狂拔刀跳跃而来,坐上诸将皆惧而走,唯彦不动,举几御之,众服其勇,乃擢用焉。‎ 稍迁建平太守。时王浚将伐吴,造船于蜀,彦觉之,请增兵为备,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吴亡,彦始归降,武帝以为金城太守。帝尝从容问薛莹曰:“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莹对曰:“归命侯臣皓之君吴昵近小人刑罚妄加大臣大将无所亲信人人忧恐各不自安败亡之衅由此而作矣 ‎”其后帝又问彦,对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帝笑曰:“君明臣贤,何为亡国?”彦曰:“此盖天时,岂人事也!”张华时在坐,谓彦曰:“君为吴将,积有岁年,蔑尔无闻,窃所惑矣。”‎ 迁雁门太守,时顺阳王畅骄纵,前后内史皆诬之以罪。乃彦为顺阳内史,彦清身率下,威刑严肃,众皆畏惧。畅不能诬,乃更荐之,冀其去职。迁员外散骑常侍。会交州刺史陶璜卒,以彦为南中都督、交州刺史。重饷陆机兄弟,机将受之,云曰:“彦本微贱,为先公所拔,而答诏不善,安可受之!”机乃止。因此每毁之。长沙孝廉尹虞谓机等曰:“卿以士则答诏小有不善,毁之无已,吾恐南人皆将去卿,卿便独坐也。”于是机等意始解,毁言渐息矣。‎ 初,陶璜之死也,九真戍兵作乱,逐其太守,九真贼帅赵祉围郡城,彦悉讨平之。在镇二十余年,威恩宣著,南州宁靖。自表求代,征为大长秋。卒于官。‎ ‎(选自《晋书·吾彦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归命侯臣皓之君吴/昵近小人/刑罚妄加/大臣大将无所亲信/人人优恐/各不自安/败亡之衅由此/而作矣/‎ B. 归命侯臣皓之君吴/昵近小人/刑罚妄加/大臣大将无所亲信/人人忧恐/各不自安/败亡之衅/由此而作矣/‎ C. 归命侯臣皓之君吴/昵近小人/刑罚妄加大臣/大将无所亲信/人人忧恐/各不自安/败亡之衅由此/而作矣/‎ D. 归命侯臣皓之君吴/昵近小人/刑罚妄加大臣/大将无所亲信/人人忧恐/各不自安/败亡之衅/由此而作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杖节,执持旄节。古代帝王授予将帅兵权或派遣使者,用旄节作凭信。‎ B. 先公,这里指吾彦死去的父亲。先,用来指已经死去的上代或长辈。‎ C. 孝廉,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D. 自表,自己上奏章呈请皇帝。表,封建时代称臣子给君主的奏章。‎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吾彦沉着勇敢,受到重用。陆抗打算提拔重用吾彦,担心众将不服,于是会集众将,暗中派人突袭自己,众将逃跑,唯独吾彦奋力抵御,于是陆抗就提拔了吾彦。‎ B. 吾彦积极备战,坚守城池。吾彦发觉王潘准备攻打吴国,于是就打造铁锁链,横锁长江。等到大军逼近,沿长江各城望风而降,有的被攻陷,只有吾彦坚守城池。‎ C. 吾彦重情重义,尊重亡君。吾彦直到吴国灭亡才归顺投降武帝,后来武帝问吾彦吴国灭亡的原因,吾彦以吴国灭亡是不遇天时并不是人事的理由回答了武帝。‎ D. 吾彦清身率下无法诬陷。顺阳王司马畅骄傲放纵,前后任内史的官员都被他捏造罪名,到吾彦任顺阳内史时,清身率下,顺阳王也不能诬陷他,反而钦佩他的德行而举荐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华时在坐,谓彦曰:“君为吴将,积有岁年,蔑尔无闻,窃所感矣。”‎ ‎(2)抑以士则答诏小有不善,毁之无已,吾恐南人皆将去卿,卿便独坐也。‎ ‎【答案】10. B 11. B 12. D ‎ ‎13. (1)张华当时在座席上,对吾彦说:“你任吴国将领,加起来有不少年头,默默尤闻,我对此甚感疑惑。”‎ ‎(2)你因吾彦答皇帝问时稍有不妥,就不断诋毁他,我担心南方来的人都要离你而去,你就自己一个人坐着吧。‎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画线句子中,“无所亲信”的主语应该是“大臣大将”,故“大臣”前应断开,可排除C、D两项;再比较A、B两项,“败亡之衅”是“由此而作矣”的主语,所以应在“由此”前断句。排除A项。‎ 译文:归命侯臣孙皓统治吴国时,亲近小人,胡乱施加刑罚,大臣大将得不到信任,人人担心害怕,各自惊恐不安,失败灭亡的祸患,便由此产生了。‎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这里指吾彦死去的父亲”说法错误,根据文中信息“初为小将,给吴大司马陆抗。抗奇其勇略,将拔用之……乃擢用焉”提拔重用吾彦的是陆抗,他是陆机兄弟死去的父亲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D项,曲解文意,“反而钦佩他的德行而举荐他”与原文不符,从原文“乃更荐之,冀其去职”可知,顺阳王举荐他是希望吾彦早点离开。‎ 故选D。‎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 ‎(1)“谓”:对……说;“积”:加起来;“窃”:谦辞,我。‎ ‎(2)“为……所”:被动句;“骇”:惊惶;“相踵”:相继。“答诏”:答皇帝问;“毁”:诋毁;“恐”:担心。‎ ‎【点睛】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四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答题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题型选择对应的答题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译文:‎ 吾彦字士则,是吴郡吴人。出身贫寒低微,有文武才干。身高八尺,徒手能搏击猛兽,膂力超群。在吴出仕任通江吏。当时将军薛栩持节出征南方,大军的阵容声势极为浩大,吾彦观看这一情景,慷慨赞叹不已。开始担任低级武官,事奉吴国大司马陆抗。陆抗称奇于他的勇敢谋略,打算提拔重用他,(陆抗)顾虑众人不认同,于是会集众多将领,暗中派人装疯拔刀跳跃冲来,座上的众将都恐惧逃跑,唯独吾彦不动声色,举起小桌几抵挡那人,众人都佩服他的勇敢,于是就提升重用他。‎ 逐渐升迁至建平太守。当时王濬准备攻打吴国,在蜀地大造船只,吾彦发觉这一动向,请求增加兵力防备,孙皓不听从,吾彦于是就打造铁锁链,横锁长江以断绝水路。等到大军逼近吴境,沿长江各城都望风而投降归附,也有的被攻打而陷落,唯独吾彦坚守城池,大批兵力攻打而不能攻下,就退却表示礼敬他。‎ 吴国灭亡,吾彦才归顺投降,武帝任命他为全城太守。皇帝曾随便问薛莹说:“孙皓亡国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薛莹回答道:“归命侯臣孙皓统治吴国时,亲近小人,胡乱施加刑罚,大臣大将得不到信任,人人担心害怕,各自惊恐不安,失败灭亡的祸患,便由此产生了。”后来皇帝又问吾彦,回答说:“吴国的君主英才出众,辅佐的大臣贤能明智。”皇帝笑道:“国君英明臣子贤能,为什么亡国?”吾彦说:“这应是天时,岂是人为呢!”张华当时在座席上,对吾彦说:“你任吴国将领,加起来有不少年头,默默无闻,我对此甚感疑惑。”‎ 迁任雁门太守,当时顺阳王司马畅骄傲放纵,前后任内史的官员都被他捏造罪名。等到吾彦任顺阳内史时,吾彦以自身清正作为下属的表率,严格肃整刑罚,众人都畏惧他。司马畅无法进行诬陷,于是改为举荐他,希望他离职。迁任员外散骑常侍。恰逢交州刺史陶磺去世,任命吾彦为南中都督交州刺史。送重礼给陆机兄弟,陆机准备接受,陆云说:“吾彦本来低微贫贱,被先父大人提拔,但回答皇上问话时出言不逊,怎能接受他的馈礼呢!”陆机便作罢。因此陆机经常低毁他。长沙孝廉尹虞对陆机说:“你因吾彦答皇帝问时稍有不妥,就不断诋毁他,我担心南方来的人都要离你而去,你就自己一个人坐着吧。”于是陆机等人的怨恨之意才开始消解,坏话渐渐止息。‎ 当初,陶磺死时,九真戍兵作乱,驱逐了该郡太守,九真贼兵主将赵社包围郡城,吾彦全都讨伐平定了他们。在交州镇守二十多年,威名恩德显著,南边州郡安宁平定。自己上表请求别人接替其官位,征召为大长秋。在官任上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田叟 李商隐 荷筱衰翁似有情,相逢携手绕村行。‎ 烧畬①晓映远山色,伐树暝传深谷声。‎ 鸥鸟忘机②翻浃洽,交亲得路③昧平生。‎ 抚躬道地诚感激,在野无贤④心自惊。‎ ‎[注]①烧畲:烧荒耕种。将砍伐的荆棘等烧成灰作肥料叫烧畲。②鸥鸟忘机:《列子》记载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数而不止。③得路:指得志开官。④在野无贤;天宝六年,皇帝诏令天下通一艺者诣京应试,在李林甫等人的操控下,竟无一人被录取,说是野无遗贤。‎ ‎14. 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相逢携手”紧承上句“似有情”,写出了田叟的热情好客。‎ B. 颔联用烧畲、伐树这些农家特有的劳作展现诗人笔下的农村风光。‎ C. “抚躬”意为反躬自问,“诚感激”意思是诗人对世道感到无比激愤。‎ D. 最后一句对当权者说乡野没有贤良的说法感到心惊,以此来讽刺现实。‎ ‎15. 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颈联运用了用典和对比的手法,诗人运用“鸥鸟忘机"的典故,描绘了美好的田园生活,赞扬田叟质朴淳厚的品质,同时将田叟不以世事为怀,坦诚相待与亲人得志变陌路的状况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官场污浊的憎恶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这首词的赏析能力。涉及内容有:考查学生把握重要诗句在诗中的作用的基本能力,要从内容、结构、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其作用;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结合诗歌表现手法进行具体细致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核心内涵。‎ C项,“诚感激”意思是诗人对世道感到无比激愤,理解错误。诗人与挑着竹器的老翁遇见之后一起绕村行走的过程中,被一幅火光映天、伐木声响、鸥鸟白沙融洽相伴的画面感染,生发出“抚躬道地诚感激,在野无贤心自惊”的感慨,感慨“自我反省后觉得实在是感激这眼前的一切,谁说乡间没有有明智的人,朝野里的人却不知道,真是让我吃惊”,由此可见,并非是诗人对世道感到无比激愤,而是感激眼前的一切。‎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此题可结合词的注释,抓住关键词,通过联想来体会其表达的情感。‎ 颈联中“鸥鸟忘机翻浃洽,”结合诗歌注释可知,用到了《列子》中“鸥鸟忘机"的典故,写出人与鸥鸟和谐相处的融洽状态,描绘了美好的田园生活,也赞扬田叟质朴淳厚的品质。‎ 颈联前一句“鸥鸟忘机翻浃洽”诗人运用“鸥鸟忘机"的典故,把田叟不以世事为怀与官场得志升官者进行对比,一歌颂一讽刺,表明了作者的爱憎。既赞美了田叟,也讽刺了当权者,两者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官场污浊的憎恶。‎ ‎【点睛】古人创作诗歌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深刻的主题。运用典故既能使语言精练,又能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从而收到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表达效果,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这就要求我们在理解时将典故所涉及的古人古事与诗人的现实状况进行多角度的对比,准确把握诗人的感情。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积累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牢固记忆这些典故的含义。‎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借方枘与圆凿不能相合比喻自己忠贞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定不移的决心。‎ ‎(2)“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是《滕王阁序》中的经典语句,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两句也用了“衡阳雁”的意象。‎ ‎(3)《荀子·劝学》中以马的奔跑为喻,阐明了学习贵在长期坚持积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 (1)何方圜之能周兮 (2). 夫孰异道而相安 (3). (2)塞下秋来风景异 (4). 衡阳雁去无留意 (5). (3)驽马十驾 (6). 功在不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 ‎(1)“方枘与圆凿不能相合”是提示,同时注意“圜”的书写;(2)“衡阳雁”的意象是提示,同时注意“衡”的书写;(3) “以马的奔跑为喻”是提示,同时注意“驽”的书写。‎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农业农村部近日发布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城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通告明确,最迟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政策,其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这一空前严格的禁渔措施,( )。‎ 作为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长江涵养着多种多样的鱼类,然而近几十年来,长江的鱼类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生物完整性指数也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无鱼”绝不是 ,以白鱀豚为例,白鱀豚本是长江流域的特有物种,以淡水鱼类为食,直2004年后,受人类建筑和捕捞活动所影响,再没有被人类发现过白鱀豚。白鱀豚的不幸命运 了长江流域恶劣的生态环境,也为人类生存敲响了警钟。‎ 十年禁渔的计划出台,渔民表面上是利益受损方,但从长远看,他们受益无穷。长江流域鱼类资源大幅萎缩,实际上跟部分渔民涸泽而渔的捕捞方式 。对长江流城实行为期10年的禁渔政策,不同于一般意义上对鱼类资源的保护,但愿它能使长江摆脱“无鱼”之困, 昔日鸢飞鱼跃的美好景象。‎ ‎17. 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A. 改变了长江流域“无鱼”的局面 B. 为长江流域摆脱“无鱼”困境带来了希望 C. 长江流域摆脱“无鱼”困境的希望将要实现 D. 使长江流域摆脱了“无鱼”的困境 ‎18.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危言耸听 凸显 息息相关 重现 B. 耸人听闻 凸显 休戚相关 再现 C. 危言耸听 突显 休戚相关 重现 D. 耸人听闻 突显 息息相关 再现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自2004年后,受人类建筑和捕捞活动的影响,再没有被人类发现过白鱀豚。‎ B. 自2004年后,受人类建筑和捕捞活动所影响,人类再没有发现过白鱀豚。‎ C. 自2004年后,受人类建筑和捕捞活动的影响,白鱀豚再没有被人类发现过。‎ D. 自2004年后,受人类建筑和捕捞活动所影响,白鱀豚再没有被人类发现过 ‎【答案】17. B 18. A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一定要结合整个语段的语境,分析四个选项的不同,结合不同点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取答案。‎ 从句子结构上考虑,前一句的主语是“禁渔措施”,C项变换了主语,变成了“长江流域”,错误,所以排除C项;从句子逻辑上看,“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实行……这一空前严格的禁渔措施”是将来时态,但是A项是“改变了……局面”, D项是“摆脱了……困境”,都为完成时态,逻辑错误。所以排除A、D项。‎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能力。应对此类试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近义成语的语意侧重点、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作答时,可先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成语来逐个排除选项,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危言耸听”:故意说些吓人的话,使听者感到惊恐。“耸人听闻”:指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震惊。根据语意,“长江的鱼类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生物完整性指数也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是一种事实,强调并非吓人的话,应用“危言耸听”。‎ 凸显:强调的是原本存在的事物更加清晰化。突显:强调的是原先看不到的事物突然地或者突出地显露。根据语意,“长江流域恶劣的生态环境”是本就存在的事实,这里强调清晰化,应用“凸显”。‎ 息息相关:指彼此呼吸都相互关联,形容关系极为密切。休戚相关:指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根据语境,“长江流域鱼类资源……跟……捕捞方式”的关系,不是忧喜、福祸的关系,所以应用“息息相关”。‎ 重现:(过去的事情)重新显现。再现:(过去的事情)再次出现。根据语意,作者是希望“昔日鸢飞鱼跃的美好景象”重新出现,应用“重现”。‎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对此试题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对句子进行分析;做题时还要比较四个选项的不同,从不同点入手结合病句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A 项“再没有被人类发现过白鱀豚”语意赘余,句子主语就是“白鱀豚”,所以应该删除“白鱀豚”,该项错误。‎ B项,“受……所”句式杂糅,“人类再没有 发现过白鱀豚”暗中更换了主语,该项错误。‎ C项,该项正确。‎ D项,“受……所”句式杂糅,该项错误。‎ 故选C。‎ ‎【点睛】此类试题是将连贯,辨析并修改病句,成语辨析合并考查。这就更加要求考生具有对文段整体把握的能力,拥有正确使用成语恰切表意的能力。所以读懂文段主要意思,结合语境是作答的前提。较传统的考查题型,辨析并修改语病的难度其实是有所降低的,考生可以比较选项与原文之间,选项与选项之间的不同点来确定正确答案。‎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移动通讯解锁是共享单车最常见的解锁方式。早期的移动通讯解锁是①_______。即共享单车的智能锁内集成了带有独立号码的SIM卡,当用手机App扫描共享单车上的二维码时,手机就向后台发送了这辆车特有的编号信息,后台在确认了开锁指令之后,云端服务器就会向该车的SIM卡发送开锁短信,接收到短信之后,就会听到车锁内“啪”的一声,解锁成功。短信开锁的优势在于开锁成功率比较高,②_____,原因在于发出开锁指令之后,还需要等待短信的发送。经过改进,③______,转而利用网络信号来实现解锁,这极大地缩短了开锁时间。‎ ‎【答案】 (1). ①通过发送短信来实现解锁的 (2). ②但其缺点在于开锁时间相对较长 (3). ③短信开锁的方式逐渐被淘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补写能力。要做好这道题,需要灵活的理解能力,还要思维缜密,学会“瞻前顾后”关照全面。关照规律指津:完成这类题的补写,一是抓住关联词,二是关注语段中的重点句子(过渡句、中心句等),三是关注上下文所在的语境,四是关注标点符号。‎ 第一空:依据前文“移动通讯解锁是共享单车最常见的解锁方式”,可知文段谈论的话题是“解锁方式”;依据后文“手机就向后台发送……开锁指令之后,云端服务器就会……发送开锁短信,接收到短信之后,就会听到车锁内“啪”的一声,解锁成功”可知,解锁方式是通过发送短信完成,进而提炼出关键词语“解锁方式”“发送短信”,所以此空可填:通过发送短信来实现解锁的。‎ 第二空:依据前文的内容“短信开锁的优势”可知前句是介绍短信开锁的优势,后文“原因在于发出开锁指令之后,还需要等待短信的发送”,后文在阐述的不方便原因,所以可以提炼出关键词语“缺点” “开锁时间长”,此空可填:但其缺点在于开锁时间相对较长。‎ 第三空:依据后文“转而利用网络信号来实现解锁”可知,“转而”即和原来是不同的解锁方法,上文提到的开锁方式是“短信开锁”,所以确定关键词“短信开锁的方式”,现在是“利用网络信号来实现解锁”,说明原来的解锁方式被淘汰。所以可填:短信开锁的方式逐渐被淘汰。‎ ‎【点睛】补写属于考查句子连贯的一种题型,考生在答题时,先要整体阅读,弄清文段结构(或总分,或层进,或平列,或对比等等),把握大意,分辨补写题型;答题时,要“瞻前顾后”,做到前后勾连。总的原则是注意前后照应,保持叙述角度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做到语气连贯通顺,符合语段内在逻辑联系。考生补写出来的句子只要意思相近也就行了,评卷标准切不可刻舟求剑、强求答案千篇一律;如若那样,就限制了思维发展。‎ ‎21.下面是央视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访钟南山的访谈节选,请用一段话概括钟南山的主要观点。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问:无症状感染者应该怎么防控?‎ 钟南山:无症状感染者不是很多,但是有。这些人绝大多数与确诊病人接触过,或者有武汉接触史才去做检测。有报道称,个别无症状感染者可以自己治愈,也有个别无症状感染者可以传染给别人,所以只要检测是核酸阳性,就一定要隔离,要重视这个问题。‎ 问:怎么看待这次疫情的病死率?‎ 钟南山:到今天,确诊病例病死率大概是2.3%、2.4%,因为患者集中,武汉病死率要高于外地。但是不应该因为病死率低,就放松警惕。总的来说,与H7N9、MERS、H5N1相比,病死率相对低,但比普通的流感要高。‎ ‎【答案】参考答案: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不多,但一定要隔离,不能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病死率低而放松警惕。‎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这一考点,侧重对文段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应用”能力。解答本类题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层次,抓住关键语句,特别是首尾句的叙述,在此基础上概括文意,注意字数限制。要审清题干要求和限制性信息。要结合文体选用筛选方法和技巧。要尽量用主谓句表达(有特殊要求除外)。最后注意精炼语言。‎ 纵观全文后,可以看出本文段记者主要提了两个问题,一是“无症状感染者应该怎么防控?”钟南山的回答中,提取关键信息是,“无症状感染者不多……只要检测是核酸阳性,就一定要隔离,要重视这个问题。”可知他对于这个问题的主要观点为“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不多,但一定要隔离”;记者的第二个问题是“怎么看待这次疫情的病死率”,钟南山的回答中,提取关键信息是“病死率低”,但是不应“放松警惕”,可知他对于这个问题的主要观点为“不能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病死率低而放松警惕。”‎ ‎【点睛】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选材大多是新闻报道,要求是概括主要内容,也可能拟新闻标题,或者写新闻导语,审题时首先要搞清楚答题任务。压缩语段的一般方法:1.摘取法,就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这种方法适合于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2.分层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3.复取法,也叫合取法,它是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不要再宣传弱势群体捐款了”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灾难发生以来,网络上经常出现这样的报道:“拾荒老人捐款”、孤寡老人平时省吃俭用,为了支持抗击疫情捐出了所有积蓄,他的家却让人泪……部分网友认为,这样大肆地宣传反而会引起其他弱势群体的效仿,而对今后的生活产生影响,收受贫苦老人甚至弱势群体的捐款实属不该。也有网友认为,这些行为是自发形成,代表了文化中的人情传统,显得温情厚道。‎ 请你代捐款弱势群体发声,写一篇文章, 回应网友们的说法。要求:自定立意,角度自选,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 一份温情,温暖你我 一场突发的疫情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在抗击疫情的洪流中,多少中华儿女倾力捐钱捐物助祖国渡过难关。在这个群体中,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存在,他们就是弱势群体。拾荒老人、孤寡老人,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却勇于乐于捐献,关于“老人捐款”的报道,在疫情中比比皆是。那么弱势群体该不该捐款呢?对此争议颇多,我想,我们应该首先走近这些弱势群体中的捐款者,听听他们的心声。‎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69岁的退休环卫工捐完10万,卡内只剩13.78元;68岁的环卫工人,年收入10512元,捐款10071元是他5年的积蓄;捡垃圾为生的老人,捐款1万元;月薪1000元的环卫工大爷,捐款5千元……他们是平凡的老百姓,却心系国家、倾囊相助。‎ ‎1月27日‎,湖州一位83岁的拾荒老人,为武汉抗击疫情捐款1万元。这位老人在捐款的时候还再三强调说:“你一定要写名字,就写知恩者,一个知恩者”。瘫痪在床的老伴听说1万块捐出去之后,很开心,精神面貌也很好。‎ 辽宁沈阳,有一位崩了50年爆米花的老人,叫陈淑兰。她除了卖爆米花,平时还经常会捡捡破烂,这么多年以来,攒了2万5千元,她把自己辛辛苦苦攒的2万5千元拿了出来,她说 “一点也没觉得舍不得”……越是在全民抗疫的特殊时期,这些人的无私奉献就越显得感动。他们做着看似微小,但其实很伟大的举动,最近这些日子,我们常常能看到这些令人动容的新闻。‎ 这些人,虽处弱势,却心向阳光、心向善良,这种以己所能之力回报社会、温暖他人的举动,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种的厚度。这些老人的心意,我们懂得,也应尊重,但对于他们日后的生活,他们捐款之后会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们也应关注,这才是这个社会绵延流淌的暖流。‎ 其实很多人呼吁不要再收老人的捐款,也正是基于这种担忧,就像高晓松说的,建议这些老人尤其是贫苦老人的捐款,能婉拒尽量婉拒,以这些老人的年龄,基本上没过过几天好日子。‎ 事实上,这样的呼吁不是没有道理,毕竟尽量不要把困难从此处转向彼处。所以我们可以有更好的建议和做法,来保障这些弱势群体的利益。比如在制度层面,慈善机构按制度暂时接收,过后用另外的方式补偿,比如在老人遇到困难时一定要及时相助,该出力出力,该出资出资。‎ 每一份爱心都值得尊重,每一份爱心都值得守护,每一份爱心都值得尽心去回馈,让我们在感受到这些弱势群体给予的温暖之后,再用心去温暖他们吧,这样的社会,更是充满温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这类作文从要求而言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从材料本身而言又属于新闻评论,即常说的时评作文。时评作文有别于由材料引出的话题作文,可以超越材料本身就话题写作即可,而这类时评作文必须紧扣新闻事件本身而论,也就是就事论事型。‎ 审题:‎ 如果选择该收这笔捐款,要说明应该的理由。视角重点放在捐助者本身的立场上,侧重尊重一颗闪闪发光的善心,从助人为乐、得道者多助、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等方面来倡导危困间勇于奉献、乐于帮助,以引领正能量和乐观向上、向善、向美的思想,影响甚而改变自私自利的社会风气。若选择不该接收老人捐款,则要说明充分的站得住脚的理由,更要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后很好地“解决问题”。当然也可以辩证而谈,但对于写作而言,还是站在一个角度而言观点明确、中心突出、态度鲜明,辩证的角度学生不易把握分寸和火候,容易出现中心不突出的问题,导致阅卷老师不明所云,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也就完不成出题者留下的任务。‎ 参考立意:‎ ‎1岂能拒绝一颗大爱之心?‎ ‎2.收下捐款回报善意。‎ ‎3.留下善款,尊重善意。‎ ‎4.接收吧,这是一份深厚的情。‎ ‎5.理性选择,委婉拒绝。‎ ‎6.暂时收下,恒久关注。‎ 可用素材:‎ ‎1.这场抗疫之战,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为了给疫区人民信心和保障,很多团体和个人都纷纷捐款捐物,其中有大公司、大集团,有外国友人、公益组织,有明星有企业家,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浙江杭州69岁的戚宝兴师傅,是下城区的一位环卫工人。看到疫情来势汹汹,戚师傅二话不说,就把自己攒的十万元全部捐出,捐完钱后,银行卡余额只剩下了十七块三毛八分钱。‎ ‎2.辽宁沈阳,有一位崩了50年爆米花的老人,叫陈淑兰。她除了卖爆米花,平时还经常会捡捡破烂,这么多年以来,攒了2万5千元。她的儿女都是医生,从疫情开始就非常忙碌,有时候也会和她说说医院的情况,缺物资、缺钱。老人一听,就把自己辛辛苦苦攒的2万5千元拿了出来,购买了防护服、护目镜、医用手套,捐给医院。她说自己是农村来的,都是穷苦出身,现在儿女们生活都很好,她拿着钱没什么用,捐了的话“一点也没觉得舍不得”。越是在全民抗疫的特殊时期,这些人的无私奉献就越显得感动。‎ ‎3.江苏江阴,73岁的徐阿婆放声大哭。她平日里的主要生活来源就是捡垃圾,这么多年攒了9000元,她听说武汉有难,就去村委会联系捐款,但是工作人员觉得她过得太辛苦,挣钱太难,就婉拒了,徐阿婆急得捂脸大哭。安徽阜南有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叫李广权。他其实刚刚脱贫,但是在广播里听说武汉疫情,想到自己有了一点点能力,就马上捐了1000元,他说国家对他帮助很多,就算是一点点贡献,他也想回报社会。‎ ‎4.陕西铜川,吕桂芬捐了出自己的1000元。这位奶奶是个老工商业者,在1956年公私合营时就捐出了家里的店,这些年一直靠摆摊为生,租住在农村小屋里。捐款时,她只有一个戴了很久的棉质口罩。总有一些人在做着看似微小,但其实很伟大的举动,最近这些日子,我们常常能看到这些令人动容的新闻。‎ ‎5.高晓松今天在微博里呼吁:“不要再收贫苦老人的捐款了。”他还提出了一些办法,能婉拒就婉拒,实在盛情难却,可以把他们的捐款放在可撤销信托基金里,防止这些人老无所依。是的,这些捐了钱、化身“伟大”、“感人”的老人不是符号,他们自己的生活还要继续。捐款后,他们依然要回到出租的小屋,继续每天摆小摊、捡垃圾、在寒冷的天气里等待买爆米花的人。但这几个月,大家都闭门不出、万物萧条生意门可罗雀,他们的生活能不能更好?还有,这种令没有余力的人榨干自己最后一滴血的捐款,这样会不会太沉重、太悲哀?垂垂老人飞蛾扑火式的捐款,这个世界不需要,也不该要、不能要。相反,我们需要真正能付出的人付出,有余力的人尽力,需要公益组织更公开透明的流程,需要各部门更合理地调拨人力物力,需要在其位的人,更好地谋其职。‎ 上一辈的接力棒是时候该传递了,按义务和能力承担责任,国家才会更好,难关才会度过,不是吗?爷爷奶奶,你们做的够多了,真的辛苦了,真的很感谢。爱心和关切我们都心领,但是钱还是留给你们自己才更好。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然年龄大了,收入也不多,但是遇到大灾大难,会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 ‎6.‎ ‎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大家的心,很多人都在为抗击疫情奉献自己的一份力,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69岁的退休环卫工捐完10万,卡内只剩13.78元。68岁的环卫工人,年收入10512元,捐款10071元是他5年的积蓄。捡垃圾为生的老人,捐款1万元。月薪1000元的环卫工大爷,捐款5千元。退休工人说自己够吃够用就好,再难也要支持,捐款50万元。87岁独居老人捐出毕生积蓄20万元。93岁老兵问女儿借5千元,捐出1.5万元。他们是平凡的老百姓,却心系国家、倾囊相助。‎ ‎7. “我们现在真的需要这些底层小人物的牺牲吗?”有人提出质疑说,当前全国抗疫缺的不是钱,而是医疗物资。这些老人的捐赠对抗疫的帮助微乎其微,然而他们却牺牲了自己此前几年几十年的辛勤成果,以及以后的养老生活保障,这种牺牲并不值得。学者:收款机构应尽到告知义务,部分“冲动型”捐赠可退还不过,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公益慈善与非营利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马剑银告诉记者,让慈善机构拒收老人捐款不妥,“捐赠是权利,是自愿的,老人也有权利捐款,而且慈善组织和工作人员也没有‘拒绝义务’”。‎ 不过,他认为慈善组织等收款机构在接受捐赠时,应尽到告知的义务,尤其是当老年人等一些特殊的群体进行大额捐赠之时。在接受捐赠时,慈善机构应如何鉴别捐赠人的能力?马剑银认为,一方面这需要慈善组织工作人员的“眼力劲”,也就是工作人员相应的能力与意识;同时,此次疫情期间许多老年人的捐赠都可以算是大额捐款了,而对于大额捐款,慈善组织应该专门有人对捐赠人进行“管理”,要有信息了解的相应渠道,有定期反馈等一系列的制度。马剑银认为,有的老年人激情型、冲动型的捐赠,事后可能会严重影响其个人生活。这种情况下,如果当事人要求,慈善机构是可以退回相应善款的。‎ 结构层次:‎ 本文首先拟一个观点式标题“一份温情,温暖你我”,明确态度,符合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求。开篇联系现实和所给材料,并顺势引出弱势群体该不该捐款的议题,为弱势群体发声,首先应先走近弱势群体,看看他们捐款的心态感受。例举众多事例,感受他们以己所能之力回报社会这种温情的厚度。展现弱势群体捐款的原因,值得尊重和理解。‎ 然后对于另一种不认同弱势群体捐款的声音,加以分析,首先例举高晓松的观点,不认同的原因主要基于,不能以困就困,把困难从此处转向彼处,应寻求更多解决办法和日后对他们的关注,据此提出建议。‎ 整篇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作,符合认知逻辑,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多角度多侧面分析问题,全面深刻。结尾两段回到任务本身,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具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 ‎【点睛】时评类作文审题立意 ‎ 1.时事新闻类材料,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 ‎2.评论一般可分为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 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另立炉灶,否则就会出现离题或偏题问题;‎ 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就事论理,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大处,落笔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