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4.5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2019-2020 高一下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
2.请将各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查内容:人教版必修三。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美育是培养人认识美、体验美、热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国
家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对帮助人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②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是做好美育工作的三大支柱。当前,我国学校美育改
革发展进入加速提质阶段,美育课程建设稳步推进,呈现良好势头。与社会日益崛起的精神
文化需求直接联系,以博物馆、美术馆为代表的社会美育也展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但作为美
育实施的基本途径,家庭美育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并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明显的功利
倾向。
③遵循美育特点做好美育工作,必须重视家庭美育的基础性作用。习近平同志指出,家
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
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
子由一块璞玉塑造成一座雕塑,在成长的路上需要多方面的合力,其中排在第 一位的就是家
庭。”可以说,美育的根在家庭,家庭是美育的摇篮。家庭美育的特点是润物无声,但影响
深远持久。家庭日常的环境、气氛、情感和活动,是孩子认知外在环境的基础,它潜移默化
地影响着孩子对自然社会的认知,对文化人文的体察,影响着孩子道德修养的建立,审美观
念、价值体系的形成。
④遵循美育特点做好家庭美育,必须重视艺术思维的培养。现在家庭教育普遍重视智力
开发,对审美教育的关注,往往又将重点放在美术、音乐、舞蹈等技能特长的培养上,以期
在未来的升学和求职中有一技之长,功利倾向明显。其实,比技能特长训练更重要,对孩子
一生影响更深远的,是艺术思维的建立。艺术思维是一种以情感、符号和形象为基本要素的
思维方式,艺术思维让人不断思考自我局限性,并从中找到突破的方法和答案。艺术思维对
于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艺术思维的建立,重在熏陶,这种熏陶需要适宜的环境。
许多家长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参加各种美育活动,这样的安排对孩子艺术思维的提升有一
- 2 -
定作用,但更为根本、持续的,还是家庭日常生活的熏陶。
⑤遵循美育特点做好家庭美育,必须拓展家庭美育的实施途径。要将自然美作为家庭美
育的重要内容。春夏秋冬四季更迭,风霜雨雪阳光,沙丘泥土树木花草,鸟兽虫鱼……丰富
的自然环境是最好的家庭美育素材。家长要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让他们在自然玩耍的过程
中用手用脑用心感受,对人从哪来,如何与万物共存形成丰富独特的感知,这些感知是滋养
孩子健康审美意识的丰厚土壤。要在节庆习俗中引导孩子认识社会文化之美。从食物制作,
到家庭装饰,再到日常礼仪,传统节日习俗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思想,表达着人与自然、人与
人、人与族群的关系,是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塑造孩子审美情趣的基础材料,家长应该充分利
用各种传统节日进行家庭美育。要鼓励孩子在动手劳作中认识美、体味美。孩子动手去操作,
不论是多变的还是重复的,粗犷的还是精细的,都会形成身体上的感受,从而传达到大脑中
形成认知,这种改造事物的经验会在主观和客观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强化他们的信心,萌发
进一步的创造。
(摘编自陈佳《美育的根在家庭》)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个人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国家文化的传承,都必须通过美育来完成。
B. 家庭美育是美育工作的支柱之一,做好家庭美育,就能做好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
C. 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因为家庭美育润物无声,所以其影响深远持久。
D. 现在家庭教育大多重视智力开发,把精力放在技能特长的培养上,不够重视家庭日常生活
的审美熏陶。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段从美育的重要性出发,联系现实中美育实施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论题。
B. 文章引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论证了家庭美育对美育工作的基础性作用。
C. 文章第四段通过对比论证,映证做好家庭美育须重视艺术思维培养的观点。
D. 文章第五段从自然美、社会文化美两个角度论证了拓展家庭美育的实施途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前美育工作中除家庭美育还未起步,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均势头良好,已经取得成功。
B. 对于家长而言,要想真正搞好家庭美育,必须转变以升学和求职为目的的功利主义思想。
C. 家长在家的日常表现,都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审美趣味,对孩子产生审美熏陶作用。
D. 拓展家庭美育的实施途径,重视艺术思维的培养,可以强化孩子的信心,提高审美能力。
【答案】1. D 2. C 3. A
- 3 -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
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问题有:遗漏或添加信息、时空交错、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逻辑
出错等。
A 项,“都必须通过美育来完成”转述绝对,原文第 1 段“美育是培养人认识美、体验美、热
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国家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对帮助人树立正
确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并没有强调“都必须通过美育来完成”;
B 项,“做好家庭美育,就能做好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无中生有,原文第 3 段只是提到“遵
循美育特点做好美育工作,必须重视家庭美育的基础性作用”;
C 项,强加因果,改变了逻辑关系,原文第三段“可以说,美育的根在家庭,家庭是美育的摇
篮。家庭美育的特点是润物无声,但影响深远持久”是转折关系,选项转述成了因果关系。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证
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
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等六大类;论证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
论”(并列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递进结构)两种。
A 项,“联系现实中美育实施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论题”是第二段的内容;
B 项,文章第 3 段引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论证的是“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
用”,而不是“家庭美育对美育工作的基础性作用”;
D 项,“从自然美、社会文化美两个角度”概括有误,从第 5 段“要鼓励孩子在动手劳作中认
识美、体味美。孩子动手去操作,不论是多变的还是重复的,粗犷的还是精细的,都会形成
身体上的感受,从而传达到大脑中形成认知,这种改造事物的经验会在主观和客观之间架起
一座桥梁,强化他们的信心,萌发进一步的创造”可知还有“在动手劳作中认识美、体味美”
这一角度,应为三个角度。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因为是“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
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句子,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出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
- 4 -
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
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
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
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
确率。
A 项,“还未起步”“均势头良好,已经取得成功”原文没有这样的观点,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 A。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要揣摩的命题陷阱:
1.以偏概全——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或者以全局替代局部,以一般替代个别,
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阅读科技文原文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凡、凡是、所有、都、全、
几乎、到……为止、除……之外、一些、某些”等表范围的词语。严格区别“部分”与“整
体”。做这类题关键是沉着细心推敲。
2.无中生有——选项中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中推断出来。注意:在做题时要
仔细检查所给选择项的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有效信息句合理地推断
出来。
3.有意缺失——原文中某些信息在选项中被命题者故意略去。
4.强加因果——选项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都说成是有因果关系的。
5.因果颠倒——选项把原文的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之间关系。
6.偷换概念——选项将原文中相关信息换成一种与之不符的说法。常见是漏字、添字、换字、
错位。
7.指代不明——指选项中代词的指代内容发生错误。方法:要留心文中的“这些”、“那些”、
“这个”、“哪个”、“其”、“即”等词。联系上下文,弄清楚它们的指代内容。
8.转化失误——将某一个意思的句子转化成另一个句子时,误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
全称变特称,变相对为绝对,变绝对为相对,把未然说成已然和已然说成未然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云教育”是指基于云计算应用的教育平台服务。集教学、管理、学习等于一体,它搭
建了一个可供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分工协作的在线平台,从而共同达
成教学目标和育人任务。近年来,“云教育”受到国内外众多教育界人士关注,此次疫情的
- 5 -
发生让“云教育”在我国得以大面积推广。有关“云教育”的诸多尝试都是一次次 “破冰”
之旅,正在改变着当下的教育生态。不可否认,在实践过程中,“云教育”在新技术的运用、
教学内容的设计、教育质量的保证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同时,“云教育” 不可能完全代
替线下教育,传统课堂仍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当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恢复,相信有
关“云教育”的探索不会也不应停滞。如何推进线上线下教育更好地融合,“云教育”如何
继续发挥应有作用、扮演好恰当角色,给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教育注入新活力,助力教育教学
质量全面提升,是下一阶段需要继续探索的课题。随着教育改革创新的不断深入,“云教育”
带给我们的有关未来教育的诸多绚丽想象,有望逐步成为更加鲜活的现实。
(摘编自杨国营《“云教育”拓展未来教育想象空间》)
材料二:
教育部会同工信部开通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能满足 5000 万学生同时在线学习的需
求。自 2 月 17 日开通以来,该平台已开设 119 门学科课程。截至 3 月 24 号,共播出小学、
初中、普通高中课程 1917 节,浏览量累计达到了 9.94 亿次,通过平台进行在线学习的学生
累计超过了 1.95 亿人次。据统计,目前全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惠及边远贫困地
区 400 多万名学生,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超过 60%的教师和近 50%的络
学习空间,逐步实现“校校用平台、班班用资源、人人用空间”。中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
说:“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国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
(摘编自马璐璐、姜子涵《数说疫情下的“云生活”模式》)
材料四:
在线教育要稳健发展,有赖内容与技术融合创新,目前我国的在线教育,盲点是定位不清
- 6 -
晰,痛点是资源不对路,堵点是产品不赋能,具体体现:一、市场上大部分在线课堂以补习知
识为主旨,以刷题为评价手段,通过过度训练、超纲挖掘、提前授课等策略,实现“提分”
目标。二、在线教育最大的特点是以课程资源与学生的互动为主线,但我国没有统一建立中
小学教学专业资源库,缺少体系完备且具有创新价值的在线教学资源。没有专业、适需的资
源支撑,技术再翻新也是空壳,学生们没有兴趣点击,即使强制也粘不住。这已成为在线教
育不能给师生赋能的关键所在。这些都与 21 世纪教育理念和框架不符,影响着青少年高阶认
知能力和思维发展,所以我国在线教育需要颠覆性重建。具体做法:一、建立与全球 21 世纪
学习目标框架相配套的内容体系;二、搭建与区域基础及实际需求相适应的供给服务体系;
三、构建教育与企业多元共建实施体制及在线教育准入机制、评级机制等。总之,要通过政
策的、资本的、技术的、研究的等多措并举,加快全国在线教育整体能力有序进化。
(摘编自吕文清《疫情催生在线教育 2.0 变革》)
4. 下列对“云教育”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云教育”基于云计算应用,搭建了一个集教学、管理、学习等于一体,供教育方、受教
育方等分工协作的在线平台。
B. “云教育”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正在改变着当下的教育生态,让我们对未来
教育产生了许多绚丽的想象。
C. 据统计,自 2 月 17 日至 3 月 24 日,已经有近 2 亿人次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在线完成
了百余门学科课程的学习。
D. 春节后我国教育学习 APP 行业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较春节增加 7.5 分钟,教育学习人群活跃
时段的占比较平日增加一倍。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云教育所搭建的平台能助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可以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和实现育人任务,
但是不管在任何时代,它都不能取代线下教育。
B. 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建立,是我国在线教育的一次破冰之旅,但在线教育在
定位、资源、产品等方面的不足阻碍自身发展。
C. 搭建与区域发展基础及实际需求相适应的供给服务体系,这是在线教育能够给师生赋能的
关键所在。
D. 综合以上材料可见,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国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只要多措并
举,就能加快在线教育整体能力的有序进化。
6.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我国“云教育”的发展趋势。
- 7 -
【答案】4. C 5. B
6. ①线上线下教育的充分融合将使“云教育”成为线下教育的重要补充,助力教育教学质量
的提升。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视与推动将促进“云教育”继续发展。③随着内容与技术
的融合创新,“云教育”整体能力得到有序进化。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这类题需要考生仔细认真阅读文本,迅速提取信息,
与选项内容加以细致比对,筛选、聚焦错误点,并灵活理解准确做出判断。
C 项,“完成了百余门学科课程的学习”曲解文意,原文材料二表述为“该平台已开设 119 门
学科课程”。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首先审清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
在读完一遍文本的基础上快速找出选项中可能有问题的敏感处,再次回归原文,筛选并提取
出能与选项敏感处加以对照分析的句子,细致分析灵活理解,做好抉择。常见问题有:推测
变肯定导致表述绝对、信息杂糅不合文本、时空错位、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无中生有过度解
读文本等等。
A 项,“但是不管在任何时代,它都不能取代线下教育”转述绝对,原文材料一“不可否认,
在实践过程中,“云教育”在新技术的运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育质量的保证等方面还存
在一些问题。同时,“云教育” 不可能完全代替线下教育,传统课堂仍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
作用”表述没有“不管任何时代”之意;
C 项,张冠李戴,从材料四“在线教育最大的特点是以课程资源与学生的互动为主线,但我国
没有统一建立中小学教学专业资源库,缺少体系完备且具有创新价值的在线教学资源。没有
专业、适需的资源支撑,技术再翻新也是空壳,学生们没有兴趣点击,即使强制也粘不住。
这已成为在线教育不能给师生赋能的关键所在”可知“统一建立中小学教学专业资源库”、
建立“完备且具有创新价值的在线教学资源体系是在线教育给师生赋能的关键所在;
D 项,“只要……就”表述绝对,从原文材料三“总之,要通过政策的、资本的、技术的、研
究的等多措并举,加快全国在线教育整体能力有序进化”可知选项强加了条件。
故选 B。
【6 题详解】
- 8 -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
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相
关材料,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从材料一“不可否认,
在实践过程中,‘云教育’在新技术的运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育质量的保证等方面还存
在一些问题。同时,‘云教育’不可能完全代替线下教育,传统课堂仍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
作用。当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恢复,相信有关“云教育”的探索不会也不应停滞。如何推
进线上线下教育更好地融合,‘云教育’如何继续发挥应有作用、扮演好恰当角色,给大中
小学各学段的教育注入新活力,助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是下一阶段需要继续探索的课
题”可得出线上线下教育的充分融合将使‘云教育’成为线下教育的重要补充,助力教育教
学质量的提升;从材料二“教育部会同工信部开通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能满足 5000 万
学生同时在线学习的需求”可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视与推动将促进“云教育”继续发
展;从材料四“在线教育要稳健发展,有赖内容与技术融合创新,目前我国的在线教育,盲点
是定位不清晰,痛点是资源不对路,堵点是产品不赋能”“我国在线教育需要颠覆性重建”
可知随着内容与技术的融合创新,“云教育”整体能力得到有序进化。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
1.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2.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
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夸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4.
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选要点、巧归纳的步骤。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野菊花长在都市
宫佳
接到房东的电话时,正好是黄昏,菊正站在顶楼的小阳台上。阳台很小,三四步就能走
到头。倚着护栏,她看到落日隐在云层里,始终没露面,云彩先是镶了橘红色的边儿,渐渐
变成淡黄色。
几只不知名的小鸟飞在不远处一小块菜地的上空。菜地的铁栏杆上,竟然攀爬着一丛野
菊花。就在眨眼之间,那丛野菊花开始疯长,长长的藤蔓越过栏杆,闯过小路,又攀到一楼。
快了,快了!它开始爬到顶楼,她的阳台上,那野菊花就像长了腿,迈进她的小阳台,无视她
的存在,从阳台的铝合金小门,登堂入室。
她从没见过这么泼皮的野菊花,简直是太奇异了。野菊花围着门框转了一圈,开始沿着
- 9 -
墙角攀爬,绿绿的叶子中间夹杂着淡紫色的、淡黄色的小花,阵阵清香扑鼻。这是久违的田
野的味道。
她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她想起了在乡下,野菊花长在沟壑里,长在地沿上,长在山坡上。薄薄的白霜打在枝叶
上,本以为野菊花会受不住白霜的寒冷,可是,太阳一出来,那些白霜就变得湿漉漉的,化
作甘霖在枝叶上滚动着。
菊睁开了眼睛,室内那些野菊花已经攀爬到浴室,甚至到了客厅的门上,在门上转了一
圈,把门围成了一个花架子。她四处张望,野菊花简直把逼仄的空间改造成了一个野菊花的
花园。
正当她陶醉其中时,一个女人惊讶的声音如炸雷般在耳边响起:“这些野菊花怎么会占
领城里的菜地?”听到“咔嚓、咔嚓”的声音,她把头探出去,只见一位穿着得体的女人正站
在菜地的一角,瞅着长得没边没沿的野菊花皱眉头。她手里拿着一把锄头,扒拉开野菊花的
枝叶,看到了野菊花的褐色根部,一锄头下去,把野菊花的根部挖了出来。她拎着一大丛野
菊花,想不明白,为什么野菊花会在城里的菜地里撒泼?
菊站在阳台上,看到蔓延到楼区的野菊花迅速枯萎,它们把触角一寸寸收回。室内,野
菊花一点点回抽,最后全部撤退。屋里,再也看不到野菊花盛开的影子,那丛活泼的野菊花,
最后只变成那个女人手里的一小簇野菊花。
“不!不要!”菊大喊着,大汗淋漓地从噩梦中醒来。
“原来只是一个梦!” 这个梦带着她像在海洋中行驶,波浪起伏不定,从波峰到波谷,
一路跌宕不已。
她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搬家了。昨晚接到房东的电话,说是租期到了,打算把房子出售,这
意味着她又要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今天,她又要去看房子。要是运气好的话,能顺
利签上合同;要是运气不好的话,她是不是要露宿街头呢?转念一想,那倒不至于。只是又
要收拾物品,不搬家哪里会知道其中的辛苦呢?
她的目光扫视了一下屋内,毕竟在这里住了整整一年了,一年的时间,足以对屋内的一
切产生浓厚的感情。她的目光游离着,定格在一盆野菊花上。这盆菊花的栽种纯属意外。
有一次,她去郊区挖野蒜,顺便挖了一袋子泥土回来,没想到那泥土里竟然生发出野菊
花的枝叶来。恰好,她也没想好要在泥土里种什么花,就索性养上了野菊花。此时的野菊花
又抽出了一截枝条,嫩嫩的,上面还缀了几朵小黄花。
“砰砰砰……”菊打开门,心里一沉,是房东。她把微笑堆在脸上说:“姐姐,我今天
- 10 -
就搬走。”房东的目光扫视了一下屋内,目光落在那盆野菊花上。菊笑了笑说:“姐姐要是
不嫌弃,这盆菊花就送给你吧!”
“哦,养得真不错!我可喜欢野菊花了。我记得小时候野菊花长满地沿,那叫一个泼。
你找到住的地方了吗?我一个朋友家的房子要出租,我把名片给你,你去联系一下,就说
是我推荐的,一个人在外地打拼不容易……”
她听着,笑着,点着头,仿佛看到梦里的野菊花又一次把根部牢牢地扎进泥土里,正越
过沟渠,在蔓延。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标题“野菊花长在都市”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既指野菊花长在城市,也指主人公菊欲扎
根都市。
B. 第一段中“落日隐在云层里,始终没露面”的环境描写,烘托了主人公面临再次搬家的境
况时沮丧、压抑的心情,为下文情节展开做了铺垫。
C. 房东对主人公态度的转变是因为主人公送了一盆野菊花给她,让她感受到了善意,从而表
现了小说与人为善、于己有益的主旨。
D. 小说设置“穿着得体的女人”这一人物,将主人公从梦境拉回到现实,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也以对比手法强化了主人公的形象。
8. 作者为什么要给主人公命名为“菊”?试分析主人公的形象特征。
9. 很多文学作品都会描写梦境,如《红楼梦》中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老人与海》中桑地亚
哥梦见了狮子。本文花了近半的篇幅描写了一场梦,作者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场梦?试联系
文本作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1)原因:作者以菊喻人,主人公菊与野菊花有相似之处。
(2)形象特征:①顽强倔强。菊是在城市打拼奋斗的乡村姑娘,正如从郊区泥土里顽强生发
出的野菊花。②不畏艰难。菊在都市的生活并不安定,但她毫不畏惧,正如长在沟壑里、地
沿上、山坡上不畏寒霜的野菊花。③乐观积极。菊有着干出一番事业的野心和渴望,正如她
梦中疯长的野菊花。(任答两点即可)
9. ①写梦就是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文章借梦中野菊花的疯长,写出主人公希望扎根城市、在
城市里干出一番事业的决心。②梦境与现实形成了对比,写出了主人公在城市奋斗之艰难,
有利于塑造主人公倔强、顽强的人物形象。③梦境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梦境结束意味着回到
现实,引出了房东来催收房子的情节。
- 11 -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
(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
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
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 项,“房东对主人公态度的转变是因为主人公送了一盆野菊花给她,让她感受到了善意”错
误,房东态度的转变是因为她从野菊花联想到了自己的过去,找到了与主人公共同的回忆。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阅读全文,
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
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文中的人物“菊”,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女孩,在城里不断拼搏,想占有一席之地。结合“就
在眨眼之间,那丛野菊花开始疯长,长长的蔓子越过栏杆,闯过小路,又攀到一楼。快了,
快了!它开始爬到顶楼,她的阳台上,那野菊花就像长了腿儿,迈进她的小阳台,无视她的
存在,从阳台的铝合金小门,登堂入室”分析,野菊花疯狂的生长特征,顽强的生存能力。
两者有相似处。
结合“她想起了在乡下,野菊花长在沟壑里,长在地沿上,长在山坡上”“她记不清这是第
几次搬家了”“这意味着她又要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等分析,菊是奋斗在城市里的
乡村姑娘,有顽强的生存能力。结合“仿佛看到梦里的野菊花又一次把根部牢牢地扎进泥土
里,正越过沟渠,在蔓延”“菊睁开了眼睛,室内那些野菊花已经攀爬到浴室,甚至到了客
厅的门上,在门上转了一圈,把门围成了一个花架子。她四处张望,野菊花简直把逼仄的空
间改造成了一个野菊花的花园”分析,菊有着干出一番事业的野心和渴望,正如她梦中的野
菊花的疯长。结合“接到房东的电话,正好是黄昏,菊正站在顶楼的小阳台上”“我记得小
时候野菊花长满地沿,那叫一个泼。你找到住的地方了吗?我一个朋友家的房子要出租,我
把名片给你,你去联系一下,就说是我推荐的,一个人在外地打拼不容易……”“就在眨眼
之间,那丛野菊花开始疯长,长长的蔓子越过栏杆,闯过小路,又攀到一楼”“她从没见过
这么泼皮的野菊花,简直是太奇异了”等分析,主人公不畏艰难,乐观坚韧,正如野菊花的
- 12 -
生长特性。
【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及对作品进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
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本文花了近半的篇幅描写了一场梦,作者为什么要设计
这样一场梦?试联系文本作简要分析”,需要概括梦境的内容,然后结合人物“菊”的形象
特征、情节、主旨等分析。
结合“就在眨眼之间,那丛野菊花开始疯长,长长的蔓子越过栏杆,闯过小路,又攀到一楼"
她从没见过这么泼皮的野菊花,简直是太奇异了”“这个梦带着她像在海洋中行驶,波浪起
伏不定,从波峰到波谷,一路跌宕不已”“她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搬家了”等分析,文章借梦
中之菊的疯长,来写出主人公希望在城市里干出一番事业的决心。结合“这些野菊花怎么会
占领城里的菜地?”“她手里拿着一把锄头,扒拉开野菊花的枝叶,她看到了野菊花的褐色
根部,一锄头下去,把野菊花的根部挖出来。她拎着一大丛野菊花,想不明白,为什么野菊
花会在城里的菜地里撒泼?”等分析,梦境与现实形成了对比,写出了主人公在城市奋斗之
艰难,突出其顽强坚韧的性格形象。结合“这个梦带着她像在海洋中行驶,波浪起伏不定,
从波峰到波谷,一路跌宕不已”“‘砰砰砰……’菊打开门,心里一沉,是房东”等分析,
梦境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梦境结束意味着回到现实,引出了房东来催收房子的情节。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
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
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
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选项的命
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庄襄王二年.....,攻赵,取三十七城。
始皇..七年,卒。骜子曰武,武子曰恬。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
之,杀项燕。蒙恬弟毅。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
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馀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
- 13 -
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始皇欲游天下,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是时丞相李斯、公
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乃与李斯阴谋立为太子,遣使以罪
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赵高恐
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赵高因为胡亥忠计,欲以灭蒙氏,乃言曰:“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
子久矣,而毅谏曰‘不可’。以臣愚意,不若诛之。”胡亥听而系蒙毅于代。前已囚蒙恬于
阳周。丧至咸阳,已葬,太子立为二世皇帝,而赵高亲近,日夜毁恶蒙恬,求其罪过,举劾
之。子婴进谏曰:“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臣
窃以为不可。”胡亥不听。而遣御史之代,使者知胡亥之意,不听蒙毅之言,遂杀之。二世
又遣使者之阳周,恬曰:“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
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使者曰:“臣受诏行法于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于
上也。”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
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馀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节选自《史记·蒙恬列传》)
10.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暴.师于外十馀年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 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C. 不敢以将军言闻.于上也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 起临洮属.之辽东 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庄襄王二年”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琵琶行》中的“元和
十年”就是用的这种纪年法。
B. “始皇”是秦王嬴政的尊号。尊号是指古代皇帝、皇后、皇太后在世的称号。尊号不需避
讳,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可以叫。
C. “拜”指授予官职,类似的还有“除”“授”,“拔”“擢”“迁”“陟”“出官”则可
表示升迁官职。
D. “戎狄”是先秦时代华夏民族对北方和西方的非华夏部落的统称,即对北戎和西狄的合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蒙恬出身武将世家,战功显赫。他的祖父、父亲都是秦国将军,战功卓著,他虽因家族得
官,却不同于普通的纨绔子弟,而是取得了超越祖辈的功勋。
- 14 -
B. 蒙恬忠贞不渝,尽心为国。他为秦国立下战功,修筑长城,并威震匈奴,得到秦始皇的信
任和重用。在被诬陷时,子婴进谏皇上不要杀他。
C. 蒙恬得罪赵高,屡遭谗陷。赵高在始皇逝世后就想置他于死地,又在胡亥想释放蒙恬时,
坚执不允,请求胡亥一定要杀掉蒙恬,以绝后患。
D. 蒙恬无罪被害,吞药自尽。他总结自己的错误,认为自己不该修筑长城,因为修筑过程中
一定会截断地脉,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认识上的局限性。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逶蛇而北。
(2)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乃与李斯阴谋立为太子,遣使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
【答案】10. A 11. B 12. C
13. (1)修筑长城,凭借地势,用以设置要塞,(长城)起于临洮,直达辽东,延绵广袤有
一万多里,于是渡过黄河,蜿蜒曲折向北延伸。
(2)赵高一向被胡亥宠幸,想要拥立胡亥为皇帝,于是和李斯暗中谋划立他为太子派使者以
罪名赐公子扶苏、蒙恬自杀。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这主要靠平时积累,重点在考纲中的 120
个实词。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根据语法搭配辨析词性;从词义搭配、语境暗示、字形
构成、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句子结构对称、通假字等角度推断词义。解题时要审清题目要
求,结合上下文语境推测含义和用法,仔细对比后做出判断。
A 项,都是“晒”;
B 项,认为……贤良;贤能;
C 项,使皇上听闻;知道、懂得;
D 项,连接;类。
故选 A。
【11 题详解】
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
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
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
- 15 -
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 项,“元和十年”是帝王年号纪年法;
C 项,“出官”是京官外调;
D 项,应为“西方和北方”“西戎、北狄”。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大意,然后根
据选项,定位原文相关语句,结合上下文,对比分析选项正误。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
意拔高、信息错位、翻译错误等,注意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等内容。
C 项,“得罪赵高”在文中没有体现,而是因为“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赵高认为
“以臣愚意,不若诛之”的应该是蒙毅而非蒙恬,且态度也不是“坚执不允”,只是提出建
议。
故选 C。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不能翻译的助词删掉,省略的
内容根据上下文加以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抓取赋分点,并一一落实。
重点字词(1)“因”,凭借;“制”,设置(译为“控制”亦可);“起临洮”,省略句,(长
城)起(于)临洮;“延袤”,绵延广袤;“河”,专指黄河;“逶蛇”,同“逶迤”,蜿
蜒曲折的样子。(2)“雅”,一向,平素;“幸于胡亥”,被动句,被胡亥宠幸;“阴谋”,
暗中谋划;“立为太子”,省略句,立(之)为太子;“罪”,罪名。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
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
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
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
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蒙恬的祖先是齐国人。蒙恬的祖父蒙骜,从齐国到秦国来侍奉秦昭王。庄襄王二年,攻打赵
国,夺取三十七城。秦始皇七年去世。蒙骜的儿子叫蒙武,蒙武的儿子叫蒙恬。秦始皇二十
- 16 -
三年,蒙武担任秦国的副将,与王翦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死项燕。蒙恬的弟弟叫蒙毅。
秦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为家世的关系,得以担任秦国将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被任命
为内史。秦国这时已经吞并天下,就派蒙恬率领三十万人向北追赶戎族和狄族,收复了河南。
修筑长城,凭借地形,用以设置要塞,(长城)起于临洮,直达辽东,延绵广袤有一万多里,
于是渡过黄河,蜿蜒曲折向北延伸。日晒雨淋、风餐露宿在外屯军十多年,驻扎在上郡。这
时蒙恬威震匈奴。秦始皇非常尊重宠信蒙氏,信任他们,认为他们很贤良。蒙恬在外负责军
事而蒙毅经常在朝内出谋划策,被称为忠信大臣,因而即使是各位将相也不敢和他们争宠秦
始皇想要巡游天下,三十七年冬,起驾出游会稽,在沙丘驾崩,没有公开消息,群臣没有人
知道。这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跟随在秦始皇左右。赵高一向被胡亥宠幸,
想要拥立胡亥为皇帝,于是和李斯暗中谋划立他为太子,派使者以罪名赐公子扶苏、蒙恬自
杀扶苏自杀后,蒙恬怀疑此事,又请求申诉。胡亥听说扶苏已死,就想释放蒙恬。赵高担心
蒙氏再次显贵掌权,怨恨他们。赵高趁机替胡亥尽忠献计,想借此消灭蒙氏兄弟,就进言说:
“我听说先帝想选拔贤能、立您做太子已经很久了,可是蒙毅进谏说‘不可’。以我的愚见,
不如杀了他。”胡亥听从了,就把蒙毅囚禁在代邑。此前已经把蒙恬囚禁在阳周。秦始皇的
灵柩回到咸阳,安葬之后,太子即位为秦二世皇帝,赵高是皇帝亲近之人,日夜毁谤中伤蒙
恬,寻求他们的罪过,检举弹劾他们。子婴进谏说:“诛杀忠臣而任用没有节操品行的人,
这是对内使群臣失去信任、对外使战士斗志涣散的做法,我私下认为不可。”胡亥不听,派
御史到代邑,使者了解胡亥的心意,不听蒙毅的话,就杀死了他。二世又派遣使者到阳周,
蒙恬说:“我率领三十多万士兵,虽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势力足以背叛,但是自知必死却要
遵守节义的原因,是不敢辱没先人的教导,不忘先主的恩德。”使者说:“我接受诏令对将
军行刑,不敢把将军的话转报皇上。”蒙恬深深叹息说:“我怎么得罪了上天,没有过失就
死了呢!”过了很久,慢慢说:“我罪本该死,从临洮起连接到辽东,筑城墙挖壕沟长达万
余里,这中间能没有截断大地脉络的地方吗?这就是我的罪过了。”于是吞药自杀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黄陵庙[注]
李群玉
小姑洲北浦云边,二女啼妆自俨然。
野庙向江春寂寂,古碑无字草芊芊。
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鹃。
- 17 -
犹似含颦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湘川。
[注]黄陵庙,在今湖南湘阴县北洞庭湖畔。古代当地人民同情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的
不幸遭遇,给她们修了这座祠庙。据《史记》载,舜帝巡狩,死于苍梧,葬在江南的九疑山。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交代祠庙位置,并写出了诗人所见云水相映的荒凉景象,由此引起寂寥之感。
B. 第二句从祠庙内部的角度以特写镜头来刻画“啼妆俨然”的二妃塑像,满含哀思。
C. 颔联中“寂寂”二字既是写诗人对春天的感受,也是对二妃怅惘心情的想象与描摹。
D. 颈联写夜幕降临,晚风吹拂,月落深山,诗人伫立江畔,难抑伤感,对着杜鹃不禁落泪。
15. 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①二妃塑像好似皱着眉黛、含情翘盼巡狩的舜帝;只见远处的九疑山
山色如黛,隔着湘水,难以企及。②上句“犹似”写活了二妃的神态;下句以景结情,湘水
阻隔了二妃和舜帝此番景致饱含湘妃欲哭无泪的怨恨,流露出她们坚贞不渝、长恨绵绵的情
怀,也寄寓了诗人无限的同情。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歌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
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
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
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
D 项,“对着杜鹃不禁落泪”说法有误。不是诗人对着杜鹃落泪,而是杜鹃啼血,是诗人假想
如果二妃有知听着声声“不如归去”,她们也会悲切饮泣!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含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翻译诗句,理解表层内容;然后联系
整首诗的内容、创作背景、所用手法等,体会诗人情感,从而体会诗句的丰富意蕴;最后结
合内容分点作答。
结合注释及整首诗的内容分析,李群玉写此诗是用黄陵庙的荒凉寂寞与庙中栩栩如生的二妃
悲切的塑像作为对照,以凭吊黄陵庙的足迹为线索,步步深入地表现了二妃音容宛在、精诚
不灭,而岁月空流、人世凄清的悲苦情绪。诗歌尾联大意是:仿佛看出她们蹙着眉黛,隔着
- 18 -
湘水,仍在朝朝暮暮地遥望远处不可企及的九疑山,默默无言地翘盼着舜帝的归来!诗人步
入庙中,抬头凝望“啼妆俨然”的神像,“犹似含颦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湘川”,这样的形
象更加激起诗人内心的波澜:事去千年,人世已非;恨重如山,心似金石啊!这里的“犹似”
二字,既把二妃的神态写活了,流露出她们坚贞不渝、长恨绵绵的情怀,也寄寓了诗人无限
的情思。此时此地,诗人伫立野庙,愁萦湘浦,目遇神追,依恋感怀,不能自已。其下“九
疑如黛”的结句以景结情,以一“隔”字,包含多少欲哭无泪的憾恨,全诗到此,辞虽尽而
意未尽,如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结合以上分析分点作答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再次强
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为琵琶女出场设伏,也与下文“终岁不闻丝竹声”
遥相呼应;两人因为“___________”的相似遭遇产生了情感共鸣。
(3)韩愈《师说》中,作者把“___________”与“士大夫之族”对比,前者从师,后者不
从师,其结果是“___________”。
【答案】(1)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2)举酒欲饮无管弦 同是天涯沦落人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
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
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喧豗,砯崖、壑、乃反。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BBC 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让大诗人杜甫成了“国际网红”。制片
人在一小时内 地讲述了一位中国文化核心人物的人生和创作,把这位古代东方的诗人介
绍给了对他并不了解的西方观众。
纪录片为什么会选择“诗圣”杜甫,而不是想象力足以上九天揽月的“诗仙”李白?BBC
对杜甫情有独钟的主要原因,仰赖的既有他悲天悯人的道德良知,更有他“语不惊人死不休”
的创作追求。汉高祖曾说,为天下不用腐儒。一生奉儒的杜甫在当时的乱世中真正体会到了
- 19 -
自己于天下的无用,因此在“乾坤一腐儒”的自嘲中包含了无尽的痛楚和无奈。然而,尽管
这个时代不需要腐儒,乾坤之间却只有他这个腐儒始终没有放弃 之心,和那些四处钻
营的京华冠盖相比,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孤独吗?杜甫将这种对精神归宿的探寻和对个人身名
的思考而得到的孤独感提升到寻找人生在天地间定位的高度,可以说这种伟大的胸怀和高远
的意境在诗歌史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从这个角度看,杜甫无愧于“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的称号。杜甫的这种伟大情怀对后世影响深远。纪录片的主持人、撰写者、英国历史学家迈
克尔·伍德这样评价:“在杜甫的诗歌中,在构建这个国家的价值观方面,他比任何皇帝都
做得更多。他用汉语中最伟大的语言,阐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意味着什么。”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似乎依然有着森严的 ,去西方学习的东方
人 ,东方的优秀文化在西方却只有很少的人了解,还有大量的普及性工作需要做,纪
录片无疑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7.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简洁 经天纬地 壁障 源源不断
B. 简捷 经纶济世 壁垒 源源不断
C. 简洁 经纶济世 壁垒 络绎不绝
D. 简捷 经天纬地 壁障 络绎不绝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BBC 对杜甫情有独钟的主要原因,既有他悲天悯人的道德良知,更有他“语不惊人死不休”
的创作追求。
B. BBC 对杜甫情有独钟的主要原因,仰赖的既有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更有他
悲天悯人的道德良知。
C. BBC 对杜甫情有独钟的主要原因,仰赖他既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更有悲天
悯人的道德良知。
D. BBC 对杜甫情有独钟的主要原因,既有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更有他悲天悯
人的道德良知。
19. 下列句子与画波浪线句子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B.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C.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D.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20 -
【答案】17. C 18. D 19. D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正确理解词义是前提,能辨明语义的轻重、色
彩的褒贬、适用的对象的差异等方面是保证。在具体的语境中,考查其搭配是否得当,使用
是否得体,照应是否周密是关键。
简洁:(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文笔~。简捷:直截了当;简便快捷,
算法~。此处指说话,应选“简洁”。
经天纬地:经、纬,织物的竖线叫“经”,横线叫“纬。以天为经,以地为纬。本指以天地
为法度。后指谋划天下之事,多用来形容人的才能极大。经纶济世:经纶,整理丝缕,比喻
治理国家。济,帮助、救济。指治理国家,拯救社会。此处指杜甫对国家的治理之心,应选
“经纶济世”。
壁障:像墙壁的障碍物,多用于比喻。壁垒:比喻对立的事物和界限。此处指中西文化的界
限,应选“壁垒”。
源源不断:形容连续不断的样子。多用于事物,少用于人。络绎不绝:(人、马、车、船等)
前后相连,连接不断。此处用于人,应选“络绎不绝”。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
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再分析修饰成分。
A 项,“既有他悲天悯人的道德良知,更有……”递进不当;
B 项,“……的原因,仰赖……”句式杂糅;
C 项,“……的原因,仰赖……”句式杂糅。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和运用。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
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
法,最后辨析各项修辞是否正确,用排除法选出分析正确的选项。
画线句和 D 项都用了反问、借代的修辞格。
- 21 -
A 项,比喻、反问;
B 项,设问;
C 项,设问、借代。
故选 D。
【点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
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
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6 个字。
病毒是什么?简单说来,___________。寄生虫是什么意思?就是靠自己没法生存的物种,一
定要依附一个宿主。这个宿主可以是一个简单的细菌,可以是一个细胞,可以是一个生物体,
也可以是人类这样复杂的生物体。被病毒感染后,细胞或生物体会“坐以待毙”吗?当然不
会。“魔高一尺,道高一丈。”___________?基因编辑就是细胞用来对抗病毒的工具。
病毒与生物体的斗争一直在进行,一直是此消彼长的格局。在现代社会,较高的人口密度给流
行传染病的传播创造了一些客观条件,___________。或许在几年、十几年或是几十年之后,
一些病毒又会卷土重来。
【答案】①病毒就是寄生虫 ②细胞中对抗病毒入侵的工具是什么? ③而要想完全消灭病毒
是不太可能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
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
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
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
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第一处,结合“病毒是什么”“寄生虫是什么意思”分析,前面讲“病毒”,后面讲“寄生
虫”,此处需要一个句子把两者衔接起来,故可以填入“病毒就是寄生虫”。第二处,结合
后面“基因编辑就是细胞用来对抗病毒的工具”及问号分析,此处应该是对细胞用什么工具
对抗入侵的病毒的提问。第三处,结合“或许在几年、十几年或是几十年之后,一些病毒又
会卷土重来”分析,此处主要讲完全消灭病毒是不太可能的。
- 22 -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70
个字。
长征五号 B 运载火箭是长征五号系列火箭——“胖五”火箭家族的新成员。2020 年 5 月
5 日,在成功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重重困难之后,长征五号 B 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
射场点火升空,成功将搭载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送入预
定轨道。这是“胖五 B”的首次飞行。本次任务的成功,意味着我国具备发射近地轨道的大型
卫星和飞船的能力,未来载人空间站的核心舱和实验舱等的发射都将由“胖五 B”承担,标志
着我国空间站工程建设进入了实质阶段。
【答案】2020 年 5 月 5 日,“胖五 B”在文昌首飞成功。这意味着我国具备发射近地轨道的
大型卫星和飞船的能力,标志着空间站建设进入实质阶段。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侧重对文段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应用”能力。
解答本类题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层次,抓住关键语句,特别是首尾句的叙述,在此基础上
概括文意,注意字数限制。要审清题干要求和限制性信息。要结合文体选用筛选方法和技巧。
要尽量用主谓句表达(有特殊要求除外)。最后注意精炼语言。
关键信息要注意时间、地点、陈述对象、中心事件、结果等,原文“2020 年 5 月 5 日,在成
功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重重困难之后,长征五号 B 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
升空”,可概括出“2020 年 5 月 5 日,‘胖五 B’在文昌首飞成功”。原文“本次任务的成
功,意味着我国具备发射近地轨道的大型卫星和飞船的能力”,可概括出“这意味着我国具
备发射近地轨道的大型卫星和飞船的能力”。原文“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工程建设进入了实质
阶段”,可概括出“标志着空间站建设进入实质阶段”。
【点睛】首先应辨明语段的表达方式,针对不同的表达方式,采取不同的应对技巧。说明性
语段:抓说明对象,扣住其特征。议论性文段:可以采取抓中心句的方法。记叙性文段,可
以通过抓记叙的要素来抓信息。具体操作过程:找——陈述对象、中心事件、性质、结果;
写——必须按照题干要求(含标点)、尽可能运用原文词语、尽量运用主谓句表达。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 年秋季高一学生将使用新的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在新课本编写过程中,设定哪些单
元主题,才能使语文学习更符合新的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曾引起广泛讨论。而有网友列出
以下主题:生命赞歌、家国情怀、审美鉴赏、科学之趣、文化传承、英雄情结、思辨创新、自
- 23 -
然之美。
请你以即将告别高一的学生“辛昇”的身份,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从以上八个主题中任选两个,结合学过的相关语文课文,给高中语文教材主编写一封信,
表达你对语文教材与高中生良好品格养成关系的认识与思考。
②有人认为,有了“家国情怀”这个单元,就无需“英雄情结”这个单元。请你结合当下
社会现实,在班会课上发表演讲,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传古溯源,创新启智
——给高中语文教材主编的一封信
尊敬的高中语文教材主编:
您好!
听闻 2020 年秋季将采用新编语文教材,但编写中单元主题与作品选用仍未定案,作为即
将告别高一学生,我认为,结合旧版课文与新时代立德树人要求,选择“文化传承”与“思
辨创新”不失为明智之举。传古以溯源,创新以启智,正是发挥教材熏陶性灵的目标的落脚
之处。
语文教材,是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折射,是教育任务、家国期许的载体。优秀的语文教材,
对高中生养成良好品格,具有深浸意远、影响悠长的作用。新时代立德树人,无论是对人才
的内蕴还是实践,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高中生厚植于悠远文化传统,启智实践于科技生
产、文艺创造之巅,是语文教材的核心任务,应在其中鲜明表达。
作为新教材,不变的核心任务之一仍应是延续文脉,丰富内蕴,陶冶性灵。旧时的语文
教材,为我们高中学子带来了兰亭之盛宴、滕王阁之壮美乃至蜀山之奇险。正如钱穆先生所
言,国之史乃是国家存在之生命,新教材也应延续这一风格,让新的高中学生得以在文史的
长河中溯源,在鲜活的文脉上与中华文化一同呼吸。承古之文化精髓,以成“如切如磋,如
琢如磨”的君子,以优秀教材延伸华夏之文脉,云胡不喜?
响应新时代的立德树人要求,还应贯彻创新发展理念,以其培育学生品格的突出作用,
作为培育学生创新理念的一大助力。在旧版教材中,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说的创新想
法,庄子《逍遥游》之思辨,使我对思辨创新深深着迷。相应的,新设“思辨创新”单元,
在课堂讲解、师生互动与优化练习中为高中学子培养思辨之德、创新之智,正是对立德树人
- 24 -
的新诠释。当今的中国,是玉兔踏月,是天宫辉熠,是长桥卧波,更是登巉岩、小天下之国
际新极。屠呦呦名传海外,林鸣提振国家自信,外交部言辞犀利思维敏锐……值得选入的优
秀文章事例太多,但都传递着培养思辨能力、呼唤创新人才的时代心愿。新教材欲立德树人,
思辨创新不可或缺,这即是核心之二。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厚植文化传承,宣传思辨创新,培君子,育人才,是新教材
不可抛弃的两大重要任务。翱翔于古代瑰丽文史传统,立足于思辨创新之巅,相信新教材于
新时代立德树人,将会有突出效果!
“我们一手执着科技的利刃开辟世界,一手提着传承的药箱为自己疗伤”。正如中国智
能研究院院长所言,传古与创新,于新时代语文教材是重要核心,对高中生良好品格养成无
可替代。愿新的高中教材能领学子传古溯源,创新启智,成新时代亟需之栋材。
顺祝编安!
辛昇
XX 年 XX 月 XX 日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作文题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材料、引导语和写作要
求。
(一)对材料的理解
第一段为写作材料。材料选择了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编写过程中教材单元主题选择的问题,罗
列出网友提出的八个单元主题,从不同的层面体现当今时代高中教育、语文教学立德树人的
要求。材料由三句话组成。第一句话旨在构建写作情境的大背景,以新课程这一热点现象,
引导学生进入试题情境。第二句话对第一句话构建的情境进行细致的介绍和限定,引出写作
方向“怎样的单元主题才能使语文学习更符合新的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第三句话,提供
了八个单元主题的写作内容选择的具体范围具体解读如下:
生命赞歌,是人类对生命的诠释和赞美主要表现的是对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中各种生命形式、
精神品格、价值意义的理解和评价。以此为主题选文,意味着本单元的课文应以赞美歌颂世
间万物生命之美为主,旨在从生命之美的美育角度去熏陶、培养高中生尊重热爱生命、追求
坚韧的良好品格。
家国情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体现了个人对家与国的认同感及其对家国发
展所承担的使命意识。主要表现为忠爱孝悌的情感认知及修齐治平的使命意识,包括了重视
- 25 -
亲情、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思想。以此为主题选文意在增强高
中学生的国家归属感和民族凝聚力培养公民意识,树立责任担当等。
审美鉴赏,是当今人类社会的主要活动之一,主要是对审美对象进行鉴别、理解和评价,不
仅包含感性的主观体验,更包括在此基础上理性的客观分析,利用想象比较等方法,从中获
得美的享受,理解美的个体差异与社会时代共性。主要表现在对文章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审
美鉴赏。以此为主题选文意在培养高中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及正确的审美鉴赏思想,丰富美
感体验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更好的发现美、认识美并践行美。
科学之趣,着重体现科学的妙趣以及学习研究科学的乐趣。科学范围广泛,根据科学反映对
象的领域,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横断科学、纵深科学、哲学六个大类,
其中高中学生接触较多的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科学也不都是冰冷的理论,恰恰相
反,它与人们的生活息相关,渗透在我们生活日常生活之中。以此为主题选文意在引导学生
关注科学的丰富与奇妙,培养观察世界、探究原理、总结规律的实践习惯和逻辑思维,树立
严谨辩证的世界观,激发高中生的科学兴趣,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善于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科
学品质。
文化传承,“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传
承”是指对学问、技艺等的传授和继承的过程;“文化传承”就是指这两种财富在上下两代
人之间的传递和承接过程。这不仅指对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指对人类所有历史、地
理、风土人情、统习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艺术、规范、律法,制度、思维方式、
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等的继承与发展。以此为主题选文意在引导高中学生正确地理解独特
的文化现象,树立学生传承文化的信念和责任意识,成为文化发展的推动者、创新者。
英雄情结,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渴望,凝聚着人类对无穷力量和完美道德的追求寄托着超
越自身的美好期望。英雄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更是一种价值标准和精神目标;英雄
既存在于现实中,也存在于精神中;英雄可以是平凡的,更是为人类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
以此为主题选文意在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英雄内涵,正确地看待评判英雄,追寻、学习英雄
伟大的精神品格;培养高中生的英勇气概,并更理性的思考、审视自身。
思辨创新,指的是针对现象的辩证分析、判断、推理、总结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别于常
规的见解,进而改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是一种抽象思维和具体实
践相结合的综合能力思辨创新是人类进或创造出新的事物、方法、思维、路径等活动
性的高级表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以此为主题选文意在引导学生通过
学习,不断提高、开拓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和视野,辩证地看待世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
- 26 -
习惯和创新意识。
自然之美,体现的是大自然的丰富与美丽,大自然中所有的日月山川、虫鱼鸟兽等等,包括
人类以一种极其独特且美丽的姿态存在着。以此为主题选文意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体验自
然多种多样的美丽,学习欣赏美,尊重美,思考美,并形成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
念,并导高中生关注现实,充分意识到环境保护等问题的严峻。
(二)对引导语的理解
本作文题第二段为引导语,设置了二种场景,规定了写作任务:
场景一要求写信。
材料中的这八个主题词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立意空间,共同指向了现代人类应该具有的各种素
养,要求学生结合学过的课文,这不仅是对学生语文学习的一次回顾,更是对学生未来成长
发展的指引。这些主题词之间也存在着内涵上的交叉重叠,因而能够形成一定的有机关联,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辨的空间。“从中选择两个主题”的任务要求,能够激发考生的写作欲
望。这些主题词的组合,可以是并列方式,也可以是递进方式。如由“自然之美”和“科学
之趣”去思考人类对自然、社会的观察与思考,呼唤人类尊重自然、合理发展利用科学的正
确态度;再如由“家国情怀”和“英雄情结”去分析“家国情怀”对于“英雄”的意义,通
过课文的合理编排,加深学生对人类“英雄情结”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勇敢坚定的责任担
当意识……
(1)“选择两个主题”:考生必须从第一段材料中列举的八个主题中选择两个;不能多选也
不能少选,这是对数量的严格要求。
(2)“并结合学过的语文课文”:“并”是刚性需求考生在写作中一定要体现,如果没有,
则任务未完成。“学过的语文课文”,是指学过的语文课文,当然,考虑到教学实际,教材
版本不限,粤教版课文、人教版课文以及别的版本都可以。
(3)“表达你对语文教材与高中生良好品格养成关系的认识与思考”:“语文教材与高中生
良好品格养成的关系”,是对学生写作内容和方向的引导和限定。考生在写作中必须充分阐
释所选的学过的语文课文与自己良好品格的养成之间的关系。关系的成立与否,明确与否,
深刻与否,影响到作文的品质。“认识”,对某一现象的感性或理性的思考;“思考”,要
有理性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本次写作,“认识与思考”的对象明确为“语文教材与
高中生良好品格养成的关系”。
(4)“以即将告别高一的学生身份,给高中语文教材主编写一封信”“署名为‘辛昇”:对
写作者身份、写作对象、文体格式及署名要求作了明确的规定。
- 27 -
场景二要求写演讲稿。
(1)“家国情怀”和“英雄情结”这两个主题有无必要共存:考生必须明确表态,不能含混
和稀泥。
(2)“结合当下社会现实:这是刚性需求,考生在写作中一定要体现,如果没有,则任务未
完成。这一要求也暗示了考生应该选择的正确表态——这两个主题有必要同时存在。
(3)“以即将告别高一的学生身份,在班会课上发表演讲”“署名为辛昇”:对写作者身份、
写作对象、文体格式及署名要求作了明确的规定。
(三)对写作要求的理解
第三段材料是作文写作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写作角度选择、立意确定、标题拟写
三个方面提出要求;二是对考试纪律提出要求,明确反对套作,禁止抄袭和保证公平;三是
对字数提出要求,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立意:
(1)生命赞歌和家国情怀最能养德树人
(2)倡家国情怀,谱生命赞歌
(3)传古溯源,创新启智
(4)赏自然之美,悟科学之趣
(5)家国情怀引领英雄情结
参考素材: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的航太工业一直是我们
的骄傲,其中的创新更是让人激动。嫦娥二号为国人展现了中国的创新智慧,取得了六大技
术的突破与创新。创新推动了航太事业的发展,创新成就了嫦娥二号的伟大。
(2)家与国,哺育了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亦是我们每个人的精神归属。无论走到哪里,无论
身在何处,小家与大国,始终是镌刻在中华儿女灵魂中永不磨灭的印记。 天下之本在国,国
之本在家,家国情怀如同一条柔韧的纽带,将每个人的成长与家国紧密相连,个人的命运、
家庭的幸福、国家的前途,同频共振、相偎相依。家国情怀,与其说是一种宏大的英雄气概,
毋宁说是一种历史积淀的生命自觉,千百年来,已成为中华民族最纯朴的气质。它驱使着新
时代青年将个人志向融入到家国使命之中,沿着无数前辈的奋斗足迹,勇敢肩负起民族复兴
的重任。
结构示例:
(1)写信时首先写出客气的称呼,然后亮出自己所选的两个话题,接着结合学过的相关语文
- 28 -
课文,写出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2)写演讲稿时,巧用修辞。一篇好的演讲稿,一定离不开修辞。比喻、排比、夸张、拟人、
反问等修辞方法的巧妙使用,能给演讲稿画龙点睛的作用,也会引发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
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在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就职演讲中,集中了丘吉尔的饱满深情的爱国之
情,简单、质朴的语言里包含了排比、反问、比喻等修辞手法,充满了力量。完成本篇作文
时考生首先分析“家国情怀”和“英雄情结”在当代的含义,然后结合当下社会现实,按照
演讲稿的模式写出自己的看法。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
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
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
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
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
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
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
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
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
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
的一个显著特点。
- 29 -
相关文档
- 甘肃省会宁四中2019-2020学年高一2021-06-0521页
- 2018-2019学年广西省桂林市中山中2021-06-0518页
-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20192021-06-0526页
- 【语文】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古邳中2021-06-0519页
- 【语文】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一中学2021-06-0520页
- 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2021-06-0516页
- 2018-2019学年天津市第一中学高一2021-06-0520页
- 2018-2019学年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21-06-0511页
-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19-2020学年高2021-06-0525页
- 【语文】贵州省黔西兴仁市凤凰中学2021-06-05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