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9.5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第二单元素质升级检测
(本试卷满分 150 分,测试时间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乡村文化的衰落可以追溯到近代。从 1840 年到 1949 年,在这 100 多年里,帝
国主义列强的经济、文化掠夺从未间断,内忧外患、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使得乡村文化遭
受了无数次的劫难,千百年来积聚起来的有形文化财富被抢、被偷、被烧、被毁,损失之惨
重实属罕见。打倒“孔家店”,立“西学”之新、破“中学”之旧,引发了全社会对传统文
化的漠视、厌倦乃至反对,也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乡村文化的严重贬值。20 世纪 30 年代,晏
阳初、梁漱溟、卢作孚等一批爱国知识分子也曾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提出并实验了“乡
农学校”“博士下乡”“文艺教育治愚”等诸多方案,但终因没有一个人民真正当家做主的
政府,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乡村文化的衰落史,是中华民族苦难史的生动写照。
而同样在这 100 年里,与中国农村文化衰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完成
城市化进程,较早地开启了乡村文化的振兴之路。据统计,1848 年时,中国、美国的城市化
率分别为 10.9%、10.6%,而到 1949 年时,中国的城市化率仍然是 10%左右,美国已接近 70%。
发达国家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改造、空间规划,特别是乡村文化得到城市文化的直接
反哺和辐射。美国的乡村“巧发展”战略、日本的“一村一品”农村振兴运动,使得乡村经
济和文化一起得以重构和振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为迅速积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
代化的资本,我国确立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以致城乡文化差距成为客观存在的事实
并不断拉大。但是,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走出了中国特色的乡村文化发展之路。当
前,我国城市化率已近 60%,乡村文化早已走出衰落的低谷,经历 1949 年到 1978 年的复苏
期、1978 年到 2017 年的建设期,具备了开启文化振兴的基本条件。历史证明,推动乡村文化
由衰落走向振兴,是对近代以来仁人志士理想的再实践、再创造,是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重大历史责任,是中国人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
(摘编自王磊《乡村文化振兴的国学思考》)
材料二: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亟须推行“乡村记忆工程”。各个地区可以在文物普查
的基础上,选择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具备传统文化特征的古村古镇进行整体的保留、保
护和维修利用,结合生产用具、生产生活遗物遗迹的展示,形成集乡土建筑和乡村民俗为一
体的“乡村博物馆”,集中展示当地的村史、村情,增强当地村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归
属感。古村落是农村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保护古村落,要处理好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 2 -
尽可能地保留古村落的历史风貌和特色,传承好文化根脉。古村落、文化名镇的开发要杜绝
“千篇一律”的开发模式,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彰显地方文化特色。要在以保护文化和生
态的前提下,适度控制开发规模,实现可持续发展。特色小镇的建筑规划和城镇建设要注意
有文化特色,要能体现出地方风情、风俗和当地的历史文化。同时,非遗保护要利用好数字
化技术,分门别类,将列入国家、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及代表性传承
人资料逐一进行数字化采录、存储,以便长期保存。通过调查、采访,将各类非遗项目以文
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的形式记录下来。
(摘编自李长庚《加强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材料三:乡贤是乡村社会教化的启蒙者,是乡村内外事务的沟通者,是造福桑梓的引领
者。在传统社会,皇权止于县,乡贤则以其特有的社会文化权威主导和推动着乡村社会的治
理和发展。在现代社会,新乡贤既包括传统村落精英、返乡创业者和退休还乡者等“本土化”
社会群体,也涵盖非政府组织志愿者、专家学者、村干部等“非本土化”社会群体。要破解
传统村落保护‘最后一公里’的难题,须发挥好这些新乡贤的作用。
村落空间布局与形态是传统村落的“筋骨肉”。保护传统村落要对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
与形态进行“修复”和“再造”。这一方面需要新乡贤利用新思想、新理念启蒙和引导民众,
让他们拓宽视野、转变观念,对传统村落的自然资源、历史遗存、文化传统等进行普查、整
理,认识到传统村落是迥异于城市聚落形态的,具有宝贵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的
人居形态,重新树立对传统村落的“文化自信”。另一方而需要新乡贤指导村落民众修复传
统村落中的山水、田园、道路、建筑等基本格局,保护村落中的文物古迹、历史遗存、特色
民居等传统建筑,恢复传统村落的文化空间,修复传统村落的格局与形态,而非自鄙自毁,
大拆乱建,盲目过度开发。
村落文化是传统村落的“精气神”,只有发挥新乡贤的“燎原”作用,示范和带动村落
民众依托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改善和优化传统村落的文化生态,恢复传统村落
的公共文化生活,复苏传统村落的节日习俗、民间信仰、手工技艺等历史传统和文化记忆,
才能激发传统村落的生机和活力,彰显传统村落的特色和魅力。
村落共同体是基于“乡、土、人”三者关系而结成的利益共同体。重塑传统村落共同体,
需要发挥新乡贤独特的“聚合”功能,推动村落民众把村落传统礼治秩序与现代村民自治有
机结合,提升传统村落的治理能力与水平,让村落民众在村落发展和村落事务管理中掌握主
动权、增强话语权、赢得发展权,在与国家政策、市场力量以及现代城市的“互动”中增强
对传统村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聚合”为新的村落共同体。
(摘编自王院成《传统村落保护呼唤新乡贤》,有删改)
1.下列对“我国乡村文化衰落”的原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D )
A.近代西方列强接连不断地对我国进行的经济和文化掠夺使我国千百年来积聚起来的有
形文化财富损失惨重。
- 3 -
B.打倒“孔家店”等文化运动引发了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厌倦乃至反对,这也直
接或间接地造成乡村文化严重贬值。
C.解放初期,我国为了迅速积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资本,确立了以城市为中心
的发展战略,这导致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差距越来越大。
D.新时期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我国城市化率较新中国成立时有了很大的提高,
因此我国乡村文化日渐衰落。
【解析】 D 项,“新时期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我国城市化率较新中国成立时
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我国乡村文化日渐衰落”错误,“因此”强加因果关系。“推进新型
城镇化进程,城市化率大幅提高”与“乡村文化日渐衰落”不构成必然的因果关系。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B )
A.中国乡村文化走向衰落是从 1840 年开始的,中国乡村文化的衰落史,是中华民族苦
难史的生动写照。
B.推动乡村文化由衰落走向振兴,是中国人民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也是中国人民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
C.特色小镇的建设,要以保护文化和生态为前提,适度控制开发规模,既要体现地方风
情、风俗和历史文化,又要融入现代文化气息。
D.非遗保护要利用好数字化技术,从而使特色小镇的建筑规划和建设更有文化特色,更
体现出地方风情、风俗和历史文化。
【解析】 A 项,曲解文意,“是从 1840 年开始的”错,原文说的是“可以追溯到近代”。
C 项,偷换概念。“又要融入现代文化气息”错,文中“要注意有文化特色”是指传统文化特
色,不是“融入现代文化气息”。D 项,“非遗保护要利用好数字化技术,从而使特色小镇的
建筑规划和建设更有文化特色,更体现出地方风情、风俗和历史文化”曲解文意,原文是“特
色小镇的建筑规划和城镇建设要注意有文化特色,要能体现出地方风情、风俗和当地的历史
文化。同时,非遗保护要利用好数字化技术”。
3.下列材料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观点的一项是(3 分)( C )
A.广东省汕头市积极开展传统村落保护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通过专项规划,保持传统
村落的完整性、真实性、延续性,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环境宜居的古村落。
B.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村民们纷纷收集使用过的老物件,用集中陈列的方式展示其生活
生产、民风民俗、乡村变迁等内容。
C.江苏省连云港市区专门下发文件,深入开展新乡贤文化建设,为乡村治理、农村发展、
文明乡风注入新活力。
D.山西省晋中市广泛发动群众发掘梳理本乡本土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老地方”“老物
件”“老传统”“老故事”“好习惯”,形成完整准确的文字记录和清晰翔实的影像资料。
【解析】 C 项,强调的是新乡贤文化建设的问题,而非“推行乡村记忆工程”,故 C
- 4 -
项不能证明材料二的观点。
4.简要分析材料三的论证结构特点。(4 分)
答:__[示例]先总后分的论证结构。文章先提出“要破解传统村落保护‘最后一公里’的
难题,须发挥好新乡贤的作用”的观点,然后从三方面论述新乡贤保护传统村落的作用:启
蒙、引导和指导作用,“燎原”作用,“聚合”作用。__
【解析】 首先回顾论述类文本的结构特点,如总分总结构,如总分结构,如分总结构
等等。
然后梳理材料三的内容,由材料的出处《传统村落保护呼唤新乡贤》可知,材料三应该
是阐述新乡贤对于传统村落保护的意义;材料三共四段文字,第一段“乡贤是乡村社会教化
的启蒙者,是乡村内外事务的沟通者,是造福桑梓的引领者”“要破解传统村落保护‘最后
一公里’的难题,须发挥好这些新乡贤的作用”,先说乡贤的意义,再提出“要破解传统村
落保护‘最后一公里’的难题,须发挥好新乡贤的作用这一观点;第二段“保护传统村落要
对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与形态进行‘修复’和‘再造’。这一方面需要新乡贤利用新思想、
新理念启蒙和引导民众”,第三段“村落文化是传统村落的‘精气神’,只有发挥新乡贤的
‘燎原’作用”,第四段“村落共同体是基于‘乡、土、人’三者关系而结成的利益共同体。
重塑传统村落共同体,需要发挥新乡贤独特的‘聚合’功能”,这是从三方面论述新乡贤保
护传统村落的作用,由此可知,材料三是采用总分结构。
5.如何推动乡村文化由衰落走向振兴?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 分)
答:__[示例]①国家(政府)要把振兴乡村文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走中国特色的乡村文化发展之路;②
做好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大力推行“乡村记忆工程”;③发挥新乡贤的作用,保护
好传统村落;④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以反哺和助力振兴乡村文化,每个公民要以振兴乡村文
化为己任,积极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工作。__
【解析】 ①根据材料一“但是,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着力解决‘三农’
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走出了中国特色的乡村
文化发展之路”可以概括出第一点。②根据材料二“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亟须推行‘乡村
记忆工程’。各个地区可以在文物普查的基础上,选择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具备传统文
化特征的古村古镇进行整体的保留、保护和维修利用,结合生产用具、生产生活遗物遗迹的
展示,形成集乡土建筑和乡村民俗为一体的‘乡村博物馆’,集中展示当地的村史、村情,
增强当地村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可以概括出第二点。③根据材料三“保护传统
村落要对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与形态进行‘修复’和‘再造’。这一方面需要新乡贤利用新
思想、新理念启蒙和引导民众”可以概括出第三点。④根据材料三“让村落民众在村落发展
和村落事务管理中掌握主动权、增强话语权、赢得发展权,在与国家政策、市场力量以及现
代城市的‘互动’中增强对传统村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聚合’为新的村落共同体”
- 5 -
可以概括出第四点。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智斗(选段)
(胡传魁、刁德一、刁小三上。四个伪军从上坡上走过。)
胡传魁:嘿,阿庆嫂!
阿庆嫂:(回身迎上)听说您当了司令啦,恭喜呀!
胡传魁:你好哇?
阿庆嫂:好啊,好啊,哪阵风把您给吹回来了?
胡传魁:买卖兴隆,混得不错吧?
阿庆嫂:托您的福,还算混得下去。
胡传魁:哈哈哈……
阿庆嫂:胡司令,您这边请坐。
胡传魁:好好好,我给你介绍介绍,这是我的参谋长,姓刁,是本镇财主刁老太爷的公
子,刁德一。
(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
阿庆嫂:(发觉刁德一是很阴险狡猾的敌人,就虚与周旋地)参谋长,我借贵方一块宝地,
落脚谋生,参谋长树大根深,往后还求您多照应。
胡传魁:是啊,你还真得多照应着点。
刁德一:好说好说。
阿庆嫂:参谋长,您坐!
胡传魁:阿庆嫂,我上回大难不死,才有了今天,我可得好好地谢谢你呀!
阿庆嫂:那是您本身的造化。哟,您瞧我,净顾了说话了,让您二位这么干坐着,我去
泡茶去,您坐,您坐!(进屋)
刁德一:司令!这么熟识,是什么人哪?
胡传魁:你问的是她?(唱)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遇
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她那里提壶续水,面不改色,
无事一样。
(阿庆嫂提壶拿杯,细心地听着,发现敌人看见了自己,就若无其事地从屋里走出。)
胡传魁:(接唱)骗走了东洋兵,我才躲过了大难一场。(转向阿庆嫂)似这样救命之恩终身
不忘,俺胡某讲义气终当报偿。
阿庆嫂:胡司令,这么点小事,您别净挂在嘴边上。那我也是急中生智,事过之后,您
猜怎么着,我呀,还真有点后怕呀!(阿庆嫂一面倒茶,一面观察。)
阿庆嫂:参谋长,您吃茶!(忽然想起)哟,香烟忘了,我去拿烟去。(进屋)
- 6 -
刁德一:(看着阿庆嫂背影)司令!我是本地人,怎么没有见过这位老板娘啊?
胡传魁:人家夫妻“八·一三”以后才来这儿开茶馆,那时候你还在日本留学,你怎么会
认识她哪?
刁德一:哎!这个女人真不简单哪!
胡传魁:怎么,你对她还有什么怀疑吗?
刁德一:不不不!司令的恩人嘛!
胡传魁:你这个人哪!
刁德一:嘿嘿嘿……
(阿庆嫂取香烟、火柴,提铜壶从屋内走出。)
阿庆嫂:参谋长,烟不好,请抽一支呀!(刁德一接过阿庆嫂送上的烟。阿庆嫂欲为点烟,
刁德一谢绝,自己用打火机,点着。)
阿庆嫂:胡司令,抽一支!(胡传魁接烟。阿庆嫂给胡点烟。)
刁德一:(望着阿庆嫂背影,唱)这个女人不寻常!
阿庆嫂:(唱)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魁:(唱)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阿庆嫂:(唱)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刁德一:(略一想,打开烟盒请阿庆嫂抽烟)抽烟!(阿庆嫂摇手拒绝。)
胡传魁:人家不会,你这是干什么啊!
刁德一:(唱)她态度不卑又不亢。
阿庆嫂:(唱)他神情不阴又不阳。
胡传魁:(唱)刁德一搞的什么鬼花样?
阿庆嫂:(唱)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刁德一:(唱)我待要旁敲侧击将她访。
阿庆嫂:(唱)我必须察言观色把他防。
(阿庆嫂欲进屋。刁德一从她的身后叫住。)
刁德一:阿庆嫂!(唱)适才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
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枪。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张!
阿庆嫂:(唱)参谋长休要谬夸奖,舍己救人不敢当,开茶馆,盼兴旺,江湖义气第一桩。
司令常来又常往,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也是司令洪福广,方能遇难又呈祥。
刁德一:(唱)新四军久在沙家浜,这棵大树有阴凉,你与他们常来往,想必是安排照应更
周详!
阿庆嫂:(唱)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
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刁德一
一惊。)
- 7 -
阿庆嫂:(接唱)有什么周详不周详!
胡传魁:哈哈哈……
刁德一:嘿嘿嘿……阿庆嫂真不愧是个开茶馆的,说出话来滴水不漏。佩服!佩服!
(选自现代京剧《沙家浜》第四场,有删改)
【注】 京剧《沙家浜》讲的是 1939 年秋,在沙家浜秘密疗伤的新四军战士,面对日伪
勾结、下乡“扫荡”的险恶环境,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坚持抗日的故事。阿
庆嫂是春来茶馆的老板娘,中共地下工作者;刁德一是与日寇勾结的“忠义救国军”参谋长;
胡传魁是其司令。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C )
A.胡传魁和阿庆嫂再次相逢后,阿庆嫂寒暄地问胡传魁“哪阵风把您给吹来了”意在查
明其回沙家浜的真实目的。
B.草根出身的胡传魁,说话带有很重的江湖气。阿庆嫂讲话也很得体,轻轻带过自己的
恩惠,且半开玩笑地说“后怕”。
C.“我借贵方一块宝地”表明阿庆嫂作为一个外乡人,希望“树大根深”的参谋长刁德
一能够在适当的时候给自己照应一下。
D.题目“智斗”表明斗争的激烈:敌人设置圈套,步步紧逼,企图抓住漏洞;阿庆嫂则
察言观色,反击对手,保护自己。
【解析】 C 项,“希望‘树大根深’的参谋长刁德一能够在适当的时候给自己照应一
下”错误,“我借贵方一块宝地”只是句场面上的恭维话。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D )
A.开头至“阿庆嫂:参谋长,您吃茶!……(进屋)”这部分的对白与唱词交代人物关系,
为下面矛盾冲突的展开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B.“发觉刁德一是很阴险狡猾的敌人,就虚与周旋地”这一文本内容是对人物的心理描
写,突出了阿庆嫂的敏锐。
C.“垒起七星灶”至“人一走,茶就凉……”运用对偶、比喻、借代的修辞手法,句式
整齐,点出了自己与客人的关系,既符合人物身份又形象生动。
D.本选段的矛盾冲突主要集中在茶馆老板娘地下党阿庆嫂和敌伪头目胡传魁与刁德一之
间,描写了他们之间的相互试探、相互提防。
【解析】 D 项,“本选段的矛盾冲突主要集中在茶馆老板娘地下党阿庆嫂和敌伪头目胡
传魁与刁德一之间”错误,本选段的矛盾冲突主要集中在阿庆嫂和刁德一之间。
8.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的舞台说明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4 分)
答:__[示例]①“上下打量”这一细节显示出刁德一对阿庆嫂的怀疑,表现了他的阴险、
多疑。②泼茶的动作是阿庆嫂对对手的有力回击,体现出她对刁德一的不满,表现了她的机
智果敢。__
- 8 -
【解析】 文中第一处画横线的舞台说明是刁德一初次见到阿庆嫂时的表现。刁德一初
次见到阿庆嫂,就认为阿庆嫂不一般,对阿庆嫂起了怀疑之心,而“上下打量”这一细节正
是刁德一怀疑之心的具体表现,也表现了刁德一的阴险、多疑,为下文的矛盾冲突作铺垫。
文中第二处画横线的舞台说明描写了阿庆嫂泼茶的动作,而这个泼茶动作发生在阿庆嫂唱词
“人一走,茶就凉……”之后,看似只是一个简单的泼茶动作,但是结合特定的环境以及特
定的人物语言,这一个简单的泼茶动作就有了深意,这是对刁德一多次试探的有力回击,既
表现了阿庆嫂对刁德一的不满,也表现了阿庆嫂的机智果敢。
9.刁德一为什么怀疑自己上司的救命恩人阿庆嫂?请结合选段内容,简要说明。(6 分)
答:__[示例]①阿庆嫂帮助胡传魁躲避日本人的追赶;②阿庆嫂在帮胡传魁时神情自若,
不是一般人;③阿庆嫂不是本地人;④面对刁德一的怀疑,阿庆嫂态度不卑不亢。__
【解析】 根据选段刁德一的唱词“适才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我佩服你沉
着机灵有胆量,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枪。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
张!”“新四军久在沙家浜,这棵大树有阴凉,你与他们常来往,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详!”,
可知刁德一认为阿庆嫂帮助胡传魁躲避日本人的追赶时,神情自若,不是一般人,因而怀疑
阿庆嫂有抗日救国的思想,很可能是共产党人,帮助胡传魁躲避日本人的追赶是别有用心。
同时,从阿庆嫂的唱词“参谋长休要谬夸奖,舍己救人不敢当,开茶馆,盼兴旺,江湖义气
第一桩。司令常来又常往,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也是司令洪福广,方能遇难又呈祥”中,
可以看出她面对刁德一的怀疑时,态度不卑不亢,这也是刁德一怀疑阿庆嫂的原因之一。最
后,阿庆嫂不是本地人,这一点也引起了刁德一的怀疑。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
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①。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②。有一母见信饥,饭
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
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
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③。一市人皆笑信,以
为怯……汉王之困固陵,用张良计,召齐王④信,遂将兵会垓下。项羽已破,高祖..袭夺齐王军。
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信之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
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
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 ①蓐食:在睡觉时用的草垫子上吃饭。②漂:漂洗衣服。③蒲伏:通“匍匐”,
- 9 -
在地上爬行。④齐王,破楚之前,韩信灭齐,被封齐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B )
A.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
B.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浦伏/
C.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
D.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跨下/蒲伏/
【解析】 句中,“不能死”是与前句“信能死”相同的句式,后面跟着两种结果,“不
能死”之后要断开,排除 A、D 两项。“于是”是下句的状语,应与前句断开,排除 C 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C )
A.侯,爵位名,是古代帝王对贵戚或功臣的封赐名号之一,传统五等爵位的第二等。
B.布衣,借指平民。富贵人家穿绸缎,平民穿麻、葛织物;后也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C.高祖,刘邦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自汉高祖。
D.国,本义指疆域,引申指地区、区域,又指分封的诸侯国或国都,后泛指国家。
【解析】 C 项,“高祖,刘邦的年号”解说错误,高祖是庙号。“年号是……,始自汉
高祖”错误,应是始自汉武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
A.韩信家境贫寒,当初为平民时,一连数月在南昌亭长家寄食,被亭长妻子赶了出来。
B.韩信知恩图报。他尽管穷困潦倒,但对多日赐饭的漂母,仍表示将来要重重地报答。
C.韩信能屈能伸。面对“屠中少年”的挑衅、侮辱,能够审时度势,隐忍不发,委曲求
全。
D.韩信恩怨分明。发达后,召见当年给他饭吃的漂母,赏赐千金;而只给了南昌亭长百
钱。
【解析】 A 项,“被亭长妻子赶了出来”与原文不符。原文的表述是“(亭长妻)不为具
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译文:__亭长的妻子嫌恶他,一早把饭煮好,在床上就吃掉了。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
却不给他准备饭食。__
(2)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
译文:__(韩信)召见曾经侮辱过自己、让自己从他胯下爬过去的年轻人,任用他做了楚国
的中尉。__
【解析】 (1)“患”,嫌恶;“蓐”,床上;“具”,准备。(2)“召辱己之少年”省略
了主语韩信,要补出主语;“少年令出胯下者”这是定语后置句;“以为”,以之为,任用
他担任。
- 10 -
14.韩信为什么没有惩治那个曾经侮辱过自己的“屠中少年”,反倒给他封了官?请简
要说明。(3 分)
答:__[示例]①韩信认为这个人是个壮士,有爱惜之意。②当初虽一时受辱,却并无刻骨
怨恨。③如今功成名就,给少年封官,反而突显了自己气量恢宏,胸怀大度。④在某种程度
上,少年的行为促成了自己的功业。__
【解析】 韩信年轻时候生活条件不好,品行也较差,没有骨气,后来功成名就,被封
王。当初那个曾经侮辱过他的人,反而激起他发奋图强,促成后来的功成名就,因而,在某
种程度上,他要感谢这个人。同时,韩信此时已经功成名就,回到家乡,给这位曾经的“屠
中少年”封官,反而突显了自己气量恢宏,胸怀大度。
【参考译文】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
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
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一早把饭煮好,在床上就吃掉了。开饭
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最终离去不再
回来。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衣服,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给韩信吃
饭。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会有重重地报答
您的时候。”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
道是希望你报答吗?”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带刀佩
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确实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
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
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汉王被围困在固陵时,采用了张良的计策,征
召齐王韩信,于是韩信率领军队在垓下与汉王会师。项羽被打败后,高祖用突然袭击的办法
夺取了齐王的军权。汉五年正月,改封齐王韩信为楚王,建都下邳。韩信到了下邳,召见曾
经分给他饭吃的那位漂母,赐给她黄金千斤。轮到下乡南昌亭亭长,赐给百钱,说:“您,
是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召见曾经侮辱过自己、让自己从他胯下爬过去的年轻人,任用
他做了楚国中尉,并告诉将相们说:“这是位壮士。当他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杀死他
吗?杀掉他没有意义,所以我忍受了一时的侮辱而成就了今天的功业。”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寒食寄郑起侍郎
杨徽之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
- 11 -
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注】 此诗作于北宋乾德(963—968)初,杨徽之被贬为外官之时。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C )
A.首句“清明”后缀以“时节”二字,即将寒食包括在内,既指出了诗人春游的时间,
也奠定了诗的情感基调。
B.“寂寂”,用叠词渲染“山城”的寂静气氛;用“柳映门”的寒食特有之景,增强凄
寒的环境氛围。
C.诗的颈联即景抒情,天气乍暖还寒,薄酒难以消愁,登高远眺才让诗人内心获得片刻
的逍遥与自在。
D.诗的尾联,以问句作结,诗人将一腔喷涌欲出的别离心绪融入“向谁言”的反问中,
欲述无门,有一唱三叹之妙。
【解析】 应为“菲薄的淡酒,不能让我在一醉中沉浸。登上高楼只见天高地迥,更容
易极度伤心”。
16.请赏析诗的颔联。(6 分)
答:__[示例]诗的颔联借景抒情,借景物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诗人被贬后的愁思。(2 分)“修
竹寺”“落花村”一远一近,一朦胧一清晰,色调淡雅,风物凄清,(2 分)与首联“寂寂山城”
相呼应,形成一幅凄凉的画面,烘托了诗人的情感。(2 分)__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对诗句的“赏析”,既要“欣赏”又要“分
析”。欣赏,是发现其情感表达的具体方面;分析,则是对诗句中的意象进行分析。注解中
说诗人被贬官外放,由此可知诗人的心情是忧伤的,确定诗歌的感情基调。在具体分析时,
围绕“淡烟”“疏雨”可见心情的凄冷,“修行寺”“落花村”这两处地名,给人的感觉也
略带忧伤,从而可以得出颔联中蕴含着的诗人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新华社武汉记者站陈健曾在一篇通讯稿中,引用《诗经·无衣》中的两句“__岂曰无衣
__,__与子同袍__”,来表现大江南北各界群众守望相助共战疫情的感人情景。
(2)刘禹锡《石头城》中运用拟人手法,表达物是人非,今非昔比之感的两句诗是:“__
淮水东边旧时月__,__夜深还过女墙来__。”
(3)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句子是:“__君子性
非异也__,__善假于物也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西湖、太湖、洞庭湖、洱海……这些名湖,都是人们所熟悉的。它们有的妩媚,____①
____,有的浓妆,有的淡抹。唯独镜泊湖却另具一番情调,它妩媚、雄奇都谈不上,而是充
- 12 -
满了古朴的野趣。坐在镜泊湖旁那种有着尖顶、回廊的木头房子里,推窗也可以看到一角的
山色湖光。这个遥望不见一座塔、一道拱桥、一个亭台楼阁的巨大湖泊,自有一番“妙趣天
然未夺真”的景象,它所具有的是一种粗犷的美、朴素的美。打个比方吧,她是在水乡浣纱
时代的西子,而不是宫禁里“云鬓花颜金步摇”的杨妃。
镜泊潮的湖水很清,湖面煞像大自然创造的一面巨镜。船在上面航行,上端是山色云彩,
下面也是山色云彩,船头冲破了画图,涟漪潋滟,波光摇曳。船腹下的图景又愈合起来。两
岸山峦绵亘,比较靠近山崖的时候,似乎有点三峡气派。更奇特的,是这个湖曲折蜿蜒,实
际上是由七面大湖连串而成。____②____,所以人们常常能发现惊喜。小船航行着,航行着,
看来前头是岸了,谁知转一个弯,又是一面大湖。湖中有一个地方,又是放流木排的场地,
巨木成筏,在湖面上载浮载沉。这样的景象,在其他人工修饰很多的名湖,也是难得一见的。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 分)( C )
A. 比拟、比喻、夸张 B. 对偶、借代、排比
C. 比拟、比喻、排比 D. 对偶、借代、夸张
【解析】 “它们有的妩媚……有的浓妆,有的淡抹”这是比拟,把这些湖当作美人来
写;同时三个“有的”也构成排比;“湖面煞像大自然创造的一面巨镜”,这是比喻。文中
没有“夸张”和“借代”。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船在湖面上航行,上下都是山色云彩,船头前方是
涟漪潋滟、波光摇曳的水面”,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
分)
答:__[示例]原文两次强调“山色云彩”并单独成句,突出了水天一色的美丽景象,照应
前面的“巨镜”将“涟漪潋滟”“波光摇曳”等词语单独成句。突出其颜色变化流动的特点,
增强画面感和节奏感。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更好地展现镜泊湖平静、美丽的特点。__
【解析】 和题干中的句子“上下都是山色云彩”相比,原文“上端是山色云彩,下面
也是山色云彩”分开说,且重复“山色云彩”,这样就起到强调作用,突出了水天一色的美
丽景象;而“下”指的是“水面”,这样也与前面的“巨镜”相照应;另外,将“涟漪潋
滟”“波光摇曳”等词语单独成句,内容上突出其颜色变化流动的特点,增强画面感;而句
式简短,突出节奏感。从效果上看,原句的表达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更好地展现镜泊湖
平静、美丽的特点。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4 分)
答:__[示例]①有的雄奇 ②因为这个原因/因为湖曲折蜿蜒/因为湖形成原因特殊__
【解析】 第一处,根据后文的“有的浓妆,有的淡抹”,“浓妆”与“淡抹”是相对
的词语,因此此处填的词语应当是与前面的“妩媚”相对,而句式也是“有的……”。据此
可填写“有的雄奇”。第二处,前面是“这个湖曲折蜿蜒,实际上是由七面大湖连串而成”,
- 13 -
而后面是“所以人们常常能发现惊喜”,既然有“所以”,那么前面必然有“因为”,而具
体原因就是“湖曲折蜿蜒”。据此可填写“因为这个原因”或“因为湖曲折蜿蜒”等。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
准确流畅。(4 分)
①疫情期间,中国的物流承担起救援物资运输的主力军。②在疫情爆发之初,物流企业
从多级配给变为直达配给,③让救命物资第一时间抵达了最需要的地方。④快速物流业开通
首次全球救援绿色通道,⑤利用全球性网络与物流干线大动脉向疫区输进米面、蔬菜、药品、
食品、日用品等救援物资。⑥在无数实施封闭管理的小区,⑦快递小哥成了“民生保障员”。
⑧将新生儿奶粉、糖尿病人特殊食品经由小哥送进小区,⑨帮助人们守住这座隔绝病毒的“堡
垒”。
答:__①“承担”改为“成为”/“主力军”后加“的任务”④“开通”和“首次”位置
互换⑤删除“食品、”⑧删除“将”__
【解析】 ①“承担起……主力军”搭配不当,改为“成为……主力军”或“承担起……
主力军的任务”。④“开通首次”语序不当,“开通”和“首次”位置互换。⑤“米面、蔬
菜、药品、食品、日用品”并列不当,删除“食品、”。⑧“将新生儿奶粉、糖尿病人特殊
食品经由小哥送进小区”句式杂糅,删除“将”,改成“新生儿奶粉、糖尿病人特殊食品经
由小哥送进小区”。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
过 60 个字。(5 分)
贵州省桐梓县以往随处可见的方竹,如今既绿化了荒山,更让百姓实现了脱贫致富、过
上富裕生活的愿望。该县将方竹定为主导产业,不断提升方竹种植规模。用 3 年时间,投入
资金 10 亿元,建设百万亩方竹笋基地。同时,该县重视培育产业品牌,推动方竹笋销售品牌
从个体、分散经营模式向龙头企业统购统销模式转变。此外,桐梓县还先后引入企业,落地
建设一批方竹笋精深加工项目。新引进企业今年计划投资 5 000 万元,投产后可实现产值 1.2
亿元左右。如今,桐梓县近万户群众依靠方竹走出了贫困。
答:__贵州省桐梓县提升方竹种植规模,培育产业品牌,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实现了脱
贫致富。__
【解析】 第 1 句是说“方竹”让贵州省桐梓县百姓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愿望;2、3 句是
说“不断提升方竹种植规模”;4 句是说“重视培育产业品牌”;5、6 句是说“落地建设一
批方竹笋精深加工项目”;7 句是强调“近万户群众依靠方竹走出了贫困”。据此整理答案即
可。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一些人在黑夜里打手电筒,他们不是谦卑地把光打到远处,照亮道路、田野与山峦,让
- 14 -
你自己判断该往哪儿走,而是对着你的眼睛照射,告诉你这就是你需要的一切光明。那一刻
在你眼中,除了他们手电里射出的光亮外,你什么也看不见。这种现象称之为“在光明中失
明”。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 围绕“在光明中失明”这样一个生活现象,材料着重突出了两个形象,
一个是打手电筒的人,一个是被照射的人,他们可以带给我们不同的启示。
从打手电筒的人这个角度切入,抓住有效信息“不是谦卑”“让你判断”“告诉你这就
是你需要的一切光明”,可见此方的主观意识和情感非常强烈。可以提取以下观点:从态度
上来说,智者不要总是居高临下,高傲地帮助别人其实是种伤害;从方法上看,光明应该引
导人们走向远方;从关系上理,不适当的帮助常常适得其反,不要用自己的经验来代替引导
等。可以总结为从帮倒忙和帮忙的方向去评价写作。
从被照射的人这个角度切入,可见个人的抉择很重要。我们可以从自身出发确定立意:
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力;要勇于寻找属于自己的光明;要善于利用别人提供的有利条
件等。可以总结为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寻找自己的光明。
这则材料的分析体现了一定的辩证思考,而这些辩证的思考会让整个写作的立意变得深
邃。
【学生范文】
放低姿态,谦卑行走
当一束光,不再照向路面,而是刺向双眼,光明便成了失明;当手持电筒的夜行者,不
再让光线谦卑匍匐向大地,而是趾高气扬照向来人,帮助便成了伤害。“在光明中失明”的
背后,是伪善者披上了助人的外衣,是高傲的施舍拥有的粉饰。
余秋雨说:“世间真正温煦的美色都熨帖着大地,潜伏在深谷。君临万物的高度到头来
只构成自我嘲弄。”若我们有朝一日,成为那手持光盏的人,请不要高高在上、狂妄自恃,
请记住放低姿态,谦卑行走。
助人助己,谦卑行走,修自身之德。不要以为对他人困厄视若不见方是冷漠,帮助他人
时的施舍姿态更是一种变相的“冷漠”。人生在世,可以自尊,而不可自大;可以冷静,但
不可冷酷;可以自豪,但不可自视甚高;可以自信,但不可妄自尊大。纵观古人,他们有的
放浪形骸、荒诞不经;有的清白自守,孤标傲世。“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亦会叹“高
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可见当谦卑已成一种熔炼进血脉骨髓的人生态度,高调的光风霁
月的精神追求,大至自然万物、天地迥绝,小至与人为善、助人为乐,都会修炼成澄明疏朗
的境界,高阔旷达的胸怀。
成人之美,谦卑行走,开和谐之花。持光夜行,若姿态高傲,只会招致他人厌恶。犹如
逆风执炬,有烧手之虞,若不放低姿态,受伤的不只是自己亦是他人。让我们卸去冷漠的甲
- 15 -
胄,去除傲慢的利剑,与他人和谐共处,方可消去“嗟来之食”的唾弃。在给予他人帮助时,
首先要将双方摆在平等的位置上看待,不可以心存蔑视或轻慢。其次要顾及彼此的尊严,射
向他人眼睛的光,其根脉本就是对他人自尊的轻贱和侮辱。唯有如此,才可共培和谐之土,
共栽和谐之花,社会才不会充满诡诈和虚善,张扬傲慢和嚣张的戾气;社会才会弥漫平静与
祥和,蕴养谦逊和温润的清风。
放低姿态,谦卑行走,其实质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关系。
让谦卑化风化云化雨,滋润彼此、邻里和社会。于是黑夜的行路自有一路光辉,尖锐的棱角
软化为温和体贴,封冻的人心消融为一池春水。
放低姿态,谦卑行走,让光普照,让和谐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