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4 MB
  • 2021-06-06 发布

高中语文精品导学案:人教选修之《新闻阅读与实践》第3章第5课彭德怀印象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5.彭德怀印象 人物通讯就是以人物为中心报道对象,通过一个人物或一组人物新近的行动来反映时代 特点和社会面貌的一种通讯形式。它以人物的新近行动为新闻,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 和精神面貌,通过个别显示一般,通过平凡突出伟大,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并且教育读 者的目的。人物通讯中的人物要具有新闻性,从实际报道的情况看,这些能够进入通讯中充 当主角的人,大致有这样几类:第一种,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第二种,人们普遍关心 的社会名流;第三种,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体现了某种人生价值,或者为人民作出贡献的 普通人;第四种,某些对社会有警示作用的反面人物。根据基本结构形态的不同,人物通讯 分为传记式、特写式、群像式三种类型。《彭德怀印象》是一篇人物通讯,让我们看看外国人 眼中的彭德怀。 1.通讯与消息的区别是什么? 提示:通讯 内容:(1)有鲜明的主题和思想倾向。(2)注重写人,即使有些通讯重在写事,也不仅 仅以交代清楚“何事”为最终目的,而是力图展现事件的全貌。 表达方式:以叙述、描写为主,但可以更灵活地穿插议论、抒情,明白地表达报道者的 情感倾向和评价认识。 结构:结构灵活,一般将主要内容慢慢道来。 语言:要求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时效性:较消息时效性稍差。 消息 内容:(1)虽然有一定的思想倾向,但主要是为了突出报道新闻事实。(2)重事件,“何 事”是最重要的。 表达方式:以叙述为主,较少出现直接的抒情或者议论,看不到报道者明显的态度、立 场或者评论。 结构:一般采用“倒金字塔”结构,突出主要事实。 语言:客观冷静、简洁明快。 时效性:讲究传播的时效性。 2.人物通讯以刻画人物为主,本文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怎样的彭德怀? 提示:人物通讯描写人物,要抓住人物的个性来写。彭德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中,可 以说是个性比较突出的一个。他为人忠诚、直率,生活朴素、节俭,工作勤勉、热情,待人 平易、和气,还具有极强的幽默感。作者围绕他的这些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通过融合,一 一作了展示。作者主要是从人物的行动、语言和所处的环境等方面,来刻画人物个性的。如 彭德怀有一件“个人衣服”,那是在长征途中用缴获的敌机飞行员的降落伞做的背心。这是 他唯一私有的不是公家配发的东西。作者描写他为了这件战利品“孩子气地感到很得意”, 天真、爽直的性格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又如他常常和几个“红小鬼”坐在一起,认真和 他们交流;看演出时脱下自己的棉衣,披在身边的小战士身上,充分表现了他平等、民主的 精神和关心、爱护下属的优良品质。另外,上街不带警卫,司令部门口只有一个哨兵,国民 党空投传单悬赏捉拿他,他却下令将传单保存起来,用背面印红军的宣传品。这些都体现了 他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 3.阅读通讯报告要善于抓住细节,从中窥视人物的思想性格。“大鼻子”这一细节描写 表现了彭德怀怎样的个性? 提示:彭德怀被少先队员关于帝国主义大鼻子的回答逗得哈哈大笑,开玩笑叫作者大鼻 子,风趣地回答作者关于大鼻子漫画的疑问,表现了他平易近人、活泼风趣的性格特点。 4.人物通讯是由背景材料和事例材料组成的,本文提供了哪些背景材料?有怎样的作 - 2 - 用? 提示:介绍了彭德怀投身革命的经历,长征中他勇为先锋,为红军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还有他个人的身体状况。这些背景材料对表现他的性格特点是有很大帮助的。 一、积累运用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栖.身(qī) 三缄.其口(jiān) 颔.联(hàn) 纨绔.子弟(kù) B.给.养(gěi) 危如累.卵(lěi) 军衔.(xián) 妩.媚多姿(wǔ) C.陡.峭(dǒu) 沆.瀣一气(hàng) 奶酪.(luò) 不容置喙.(huì) D.奇葩.(pā) 转弯抹.角(mò) 城垣.(huán) 风流倜傥.(tǎng) 2 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辑拿 气喘吁吁 孤负 缴获 B.阿訇 直接了当 弛骋 憔悴 C.疲惫 吃苦耐劳 湛蓝 杂糅 D.修缮 环环相扣 鞭达 版画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瑞士国土面积不大,但民族众多,语言种类也多,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都是日常 生活通行的语言,不少人都能随心所欲....地使用几种语言。 B.牡丹居社区餐厅明天将开始营业,消息传出,社区居民口耳相传....。以前他们到最近的 餐厅都要步行半个多小时,现在出门走几步就能吃上饭了。 C.岭南的书法艺术历史悠久,但由于气候潮湿等原因,唐代以前的书法作品鲜有传世, 即使是宋元墨迹,今天能见到的也是寥若晨星....。 D.灾情就是命令,地震救援人员们冒着大雨,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按规定时 间抵达四川震中灾区,并立即投入了救援工作。 4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对于袁野小朋友来说,人工鸟巢本身就像巨大的问号在吸引着她:小鸟会住进去吗? 都有什么样的鸟,有多少鸟会住进去,住起来舒服吗? B.趁着在家无聊,我这个捣蛋鬼又有新点子咯!别以为我又要恶作剧,这次啊,我准备 亲自下厨露一手——做一道家常小菜——炒土豆丝。 C.室外环境污染,包括建筑物外墙(最典型的是玻璃幕墙)的反射光、夜间过亮的城市 灯光(如广告牌、霓虹灯、景观灯的光)产生的光污染。 D.“小美人鱼”是上海世博会丹麦馆的核心展品。“她很小,”哥本哈根旅游中心的彼 得·勒默尔·汉森说,“但她想去看看外面世界的渴望却令人惊叹。”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①人总有一个信念:宇宙是有秩序的 ②可是,离开了这种探索精神,数学是无法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 ③因此人应该去探索这种深层的内在的秩序,以此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 ④数学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 ⑤数学家更进一步相信,这个秩序是可以用数学来表达的 A.④②①⑤③ B.①③⑤④② C.④②③①⑤ D.①③④②⑤ 二、阅读鉴赏 (一)(2011·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6~8 题。 朱启钤:“被抹掉的奠基人” 林天宏 ①2006 年 6 月 13 日下午,一场大雨过后,正阳门箭楼被带着水雾的脚手架包裹得严严实 实。北京旧城中轴线上的这座标志性建筑,正经历着新中国成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 - 3 - ②由正阳门箭楼北望,长安街车水马龙,它与城楼左右两侧的南北长街、南北池街,一 同构成了北京旧城东西、南北走向的交通要道。 ③我问同行的一个记者:“你知道改造北京旧城,使其具有现代城市雏形的第一人是 谁?”“梁思成?”她答道。 ④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却并不让人意外。随着北京旧城改造不断进入媒体视野,梁思成 等一批建筑学家已被大众熟知。但少有人知晓的是,从 1915 年起,北京已开始有计划地进行 市政工程建设,正阳门箭楼、东西长安街、南北长街与南北池街,都是在时任内务部总长朱 启钤的主持之下改造与打通的。 ⑤同样少有人知晓的是,1925 年,25 岁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生梁思成,收到父亲 梁启超从国内寄来北宋匠人李诫撰写的《营造法式》一书,兴趣大增,由此走上中国古代建 筑研究之路。1930 年,梁思成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那里撰写了《中国建筑史》,成为建筑学 一代宗师。而《营造法式》一书的发现者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人,正是朱启钤。 ⑥“朱启钤是中国古建筑研究工作的开拓者与奠基人,没有他,就不可能在上个世纪 30 年代出现像梁思成这样的建筑学领军人物,我们读到《中国建筑史》的年份,还不知要推迟 多少年。”中国文物研究所某研究人员曾这样评价。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他被研究者们 有意无意地抹掉了”。 ⑦朱启钤于 1930 年创办的中国营造学社,将他的筹划与组织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为学社请来当时最为优秀的学术精英: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梁思成,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 刘敦祯,著名建筑师杨廷宝、赵深,史学家陈垣,地质学家李四光,考古学家李济……他还 以其社会人脉,动员许多财界和政界人士加入学社,直接从经费上支持营造学社的研究工作。 曾有建筑史家这样评价朱启钤:“人力、物力、财力,这些都是研究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能把这方方面面的人事统筹起来,是需要非凡之才能的。朱启钤以一己之力,做了今天需要 整个研究所行政部门做的事。” ⑧有数据显示,截至 1937 年,营造学社野外实地测绘重要古建筑达 206 组,因此探索出 一整套研究中国古建筑的科学方法,为撰写中国建筑史构建了扎实的科学体系。 ⑨假若没有朱启钤,中国的古建筑研究,又会是怎样的图景?如今,斯人已逝,营造学 社停办也已整整 60 周年。 ⑩6 月 13 日的那场大雨,将故宫端门外西朝房冲洗得干干净净。游人如织,屋宇间却依 旧透着落寞,此处正是营造学社旧址。而位于东城区赵堂子胡同 3 号的朱启钤故居,住着数 十户人家,杂乱之中,依稀可辨当年气魄。 (摘自 2006 年 6 月 21 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注:朱启钤(1872—1962),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 6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叙述了朱启钤在古建筑研究方面几件鲜为人知的事,从正面肯定了他的历史地位。 B.文章提到朱启钤 1915 年就开始主持北京市政工程建设工作,意在说明他才是改造北 京旧城的“第一人”。 C.文章写朱启钤为营造学社请来当时最优秀的学术界精英,体现了他的“筹划与组织” 才能。 D.朱启钤完全以一己之力,直接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持了营造学社的筹建和创 办。 E.朱启钤带领中国营造学社实地测绘我国重要的古建筑,探索出修缮北京正阳门箭楼的 科学方法。 7 文章多处提到梁思成,这对写朱启钤有什么作用?请选一例作简要分析。 8 作者为什么两次提到 6 月 13 日那场大雨?请谈谈你的看法。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9~12 题。 一个为信念顽强攀登的老人 刘元举 ①今年 10 月 7 日,在上海音乐学院的贺绿汀音乐厅举行了傅聪先生的莫扎特专场音乐会。 我是头一次聆听傅聪先生的演奏。傅聪出现时,一派庄严肃穆状。他穿着黑灰色唐装,头发 梳理得光亮而纹丝不乱。他的脸色比平时略显苍白,当舞台上的灯光缓缓暗下去时,亮如一 块凸现的岩石,显露出个性的凌厉锋芒。 - 4 - ②当他第一次触键时,我就发现他的面部表情瞬间苍老起来。随着节奏加快,力度速度 同时绽放,这个老人便在这种热烈绽放中开始了紧张的驾驭。本来纹丝不乱的头发,瞬间迸 散开来,像浪花被礁石撞出一片破碎的璀璨。这就是 72 岁的傅聪,他在疯魔般摇摆头颅的同 时,也在残酷地折磨着他的十指。 ③有人哭泣了。不知道是什么真正打动了这位观众,是傅聪还是莫扎特?我不曾查过莫 扎特 K595 的任何资料,我只是在倾听傅聪演奏时,突然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冲击力,这种冲 击令我在憋闷已久之后,骤然得以释放。随后,我感受到来自观众席上的巨大激动,如惊涛 拍岸,卷起千堆掌声,惊雷裂帛。傅聪苍白的脸上终于泛起松弛的笑意。他在掌声与鲜花簇 拥中,一次次往返于舞台上,却就是不肯弹下一曲。 ④尤大淳先生是上海交响乐团的资深钢琴演奏家,他非常钦佩傅聪先生。他在听完 K595 最后一个音符之后,激动地站起来长久地鼓掌。他在向傅聪先生祝贺时说,50 年前,他听傅 先生弹这首曲子时,有个连音弹得与这一次有变化。他用手指弹动着上一次与这一次的变化 区别。半个世纪,他居然有着如此精细的区分判别。 ⑤巴什基洛夫是个真正的性情中人,他的祝贺带有他的音乐顽童的可爱天性。他在傅聪 弹完后赶到后台,激动地一把搂抱住傅聪。他说他仿佛又听到了 50 年前的演出。那是 1956 年,傅聪在莫斯科的成功演出,那一次他也是弹的这首 K595。当时,年轻的傅聪以其天才的 音乐感受赢得了年轻的巴什基洛夫的热烈称赞,顿时他们成为好朋友。一晃半个世纪过去了, 同样苍老的他们又仿佛回到了半个世纪以前。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⑥傅聪头一次演奏莫扎特的曲子是在 1955 年的华沙。当时满城买不到莫扎特的谱子。香 港也买不到总谱,最后是英国一家著名书店的老板将总谱寄至华沙,这才到了傅聪手里。 ⑦年轻的傅聪捧着总谱,简直如获至宝,将总谱上的协奏曲轮番弹奏:当时在华沙的乐 队都希望跟他合作,都希望能够看到他的谱子。他的这本华沙唯一的莫扎特总谱便在各大乐 队中传抄开来。当时傅聪在华沙相当受欢迎,这完全来自他对莫扎特的演奏。 ⑧从头一次弹莫扎特的曲子到现在,恍然半个世纪。而莫扎特只活了 36 岁。弹了半个世 纪的莫扎特曲子的傅聪,缘何还在苦苦地弹奏莫扎特的曲子,而仍然对自己不满意呢?72 岁 的傅聪与 36 岁的莫扎特,相差一半的年纪,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又有着怎样的不同呢?作曲家 与演奏家究竟什么关系?作曲家作的曲子为何令演奏家苦苦探索而永无止境呢? ⑨他说,音乐是可以成长的。他的所谓成长,就是说音乐可以不断被人们开掘和发现。 他说他年轻时弹莫扎特的曲子发现了一些东西,年老时也发现了一些东西,不过昨天发现的 东西与今天发现的东西不同,不断否定之否定。只要每次能够发现一点儿,就是蛮喜欢蛮快 活的事情。 ⑩傅聪每天要练十几个小时的琴,一位 72 岁的老人,怎么吃得消呢?他苦笑着说,想拿 出点好东西。没办法,不练是肯定拿不出好东西的。他对自己相当苛刻。他心性高远,而他 的手指又如同日薄西山,日渐僵硬生涩,以至于无法达到他希望达到的灵性柔韧。于是,他 唯一的可能便是永无休止地与他的十指搏斗、拼命。常常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其情令人动 容。我感觉到他在竭尽全力进行一种神圣的攀升。他像那个推着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他推 着的石头越来越沉重,他也越来越力不从心。但是,他肯定抱定了将巨石推上山巅的信念。 他——一个为信念而活着,一个为信念而顽强攀登的老人。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9 作者发现傅聪第一次触键时,傅聪的面部表情瞬间苍老起来,联系全文回答,作者使用 “苍老”这个词的用意是什么? 10 文中哪些信息能够印证老人的“攀登”精神?请分条概括。 11 文中第④⑤段是否多余?请简析你的看法。 12 有人认为,当初在华沙,人们关注的不是傅聪的音乐才华而是莫扎特的音乐总谱(见 第⑦段),那么,他当时的成功纯属偶然;也有人认为,用一生时间演奏别人已经谱好的音乐, 人们的感觉也是同样的(见第⑤段相关表述),这样的音乐人生缺乏创造性。你赞成这两种观 点吗?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三、表达交流 13(2010·四川高考)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个单句介绍某市的概况。(40 字内) 材料一:某市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历代为郡、州、府、道治所,现为国家历史文化 名城。 - 5 - 材料二:某市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机场开通国内十多条航线。 材料三:某市景色优美,有景区被评为中国 AAAA 风景旅游区。 材料四:某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我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 14(2011·江苏高考)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哪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括,不超 过 15 个字。 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 200 米以内,相对 较浅。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 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 过 10 次地震海啸。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 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极小。 参考答案: 1 解析:B 项,“给”读“jǐ”;C 项,“酪”读“lào”;D 项,“垣”读“yuán”。 答案:A 2 解析:A 项,“辑”应为“缉”,“孤”应为“辜”;B 项,“接”应为“截”,“弛” 应为“驰”;D 项,“达”应为“挞”。 答案:C 3 解析:B 项,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向下传授,指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与语境不符。 答案:B 4 解析:A 项中冒号后面是一串连续问,应都用问号。 答案:A 5 解析:按照逻辑顺序排列,①“总有一个信念”与⑤“更进一步相信”联系紧密,③是 语段的总结。故 ①⑤③在一起,确定答案为 A 项。 答案:A 6 解析:D 项,朱启钤“直接支持”的主要是“财力”,而“人力”“物力”的统筹是运 用人脉关系;E 项,应为“探索出一整套研究中国古建筑的科学方法,为撰写中国建筑史构建 了扎实的科学体系”。 答案:DE 7 解析:文章的主人公是朱启钤,而作者花了许多笔墨写梁思成,一定是为表现朱启钤服 务的,结合题目和文章主旨,找出梁思成与朱启钤在学术上的传承关系,就可以得出答案。 题目要求选一例分析,选择例子要得当,分析要具体到位。 参考答案:文章通过对梁思成有关事迹的叙述,或直接或间接地写出了朱启钤对我国古 建筑研究的重要贡献。 所选事例及分析: 第③段,文章写记者认为改造北京旧城第一人是梁思成,间接说明朱启钤不为人所熟知, 点明题意,引出下文。 第⑤段,梁思成因《营造法式》一书而走上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之路,加入中国营造学社, 在中国建筑学界有很高的地位;而《营造法式》一书的发现者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人就是 朱启钤,这间接反映了朱启钤鲜为人知的贡献,照应题目。 第⑥段,点明如果没有朱启钤,就不可能在上个世纪 30 年代出现像梁思成这样的建筑学 领军人物,直接突出朱启钤的贡献。 8 解析:回答表达技巧的作用,可以从文章主题、结构和内容情感表达等方面思考,结合 具体段落和语句,作全面具体的分析。 参考答案:(1)文章开头写雨中正阳门箭楼的修缮,引出朱启钤 1915 年就开始有计划地 进行北京市政工程建设(或:现代北京的旧城仍保留了朱启钤当年规划的格局);(2)结尾的 雨引出营造学社旧址的落寞和朱启钤故居成为大杂院的情况,照应文题,引发读者的联想和 感慨;(3)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开头写正阳门箭楼的修缮,结尾写营造学社旧址故宫端门 外西朝房的落寞、朱启钤故居的杂乱,二者通过“雨”联系在一起,抚今追昔,深化了“不 要忘记这位奠基人”的主题。 9 解析:对该词的理解,应结合全文来看它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苍老”一词正好与 题目“一个为信念顽强攀登的老人”相照应,有助于我们理解作品的主旨。 - 6 - 参考答案:表现了傅聪演奏音乐时的专注与凝重,与下文形成对比,强调傅聪与衰老抗 争,为信念顽强攀登的精神。 10 解析:此处的“攀登”就是指老人为信念而不断奋斗的精神,找到体现其坚持的语句 就可概括。 参考答案:(1)年届古稀,举办专场音乐会,动作神态高度投入,获得雷鸣般的掌声。 (2)年届古稀,每天十几小时练琴,以期获得来自音乐的新发现。 11 解析:这两段是否多余,关键是看它们在结构和内容上与全文的联系,能否与全文形 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参考答案:不多余。这两段说明老人的音乐影响地域广泛,由中国到外国,承接上文, 侧面体现了专场音乐会的巨大成功;写出了老人长期对莫扎特音乐的执著,由今追昔,开启 下文,引出下文半个世纪前在华沙的演出情形。 12 解析:该题是要求对傅聪老人的人生发表评价,应尽量符合作者的情感倾向。 参考答案:(1)他的成功不属偶然。英国一家著名书店将总谱寄到华沙,这才到他手里。 说明成功只青睐有准备的人;巴什基洛夫和他交朋友,是因其天才的音乐感受;他一生钟情 于莫扎特,专注做好一件事情,必然成功。 (2)这样的音乐人生值得肯定。每个人的价值观、成功观是不一样的,傅聪总能从莫扎 特的音乐中挖掘、发现新的东西;莫扎特的音乐能让人的“憋闷”得到“释放”,具有永恒 的音乐“魅力”,人们可以从中获得源源不绝的生活感悟。 13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1)看清题干要求,确定压缩方向(40 字以内,单句);(2) 本题可以采用“属+种差”的形式表述,关键是找准“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种差” (交通便利、景色优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参考答案:某市是交通便利、景色优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4 解析:本题是语段压缩的变体,材料层次清晰,因果表述明显,将“因此”之前的三 个句子,概括一下要点即可,难度不大。 参考答案:(1)海区特点;(2)地质构造;(3)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