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0.00 KB
  • 2021-06-06 发布

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中山纪念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校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但失掉了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 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 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文学故事。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 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这可称之为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如《孔乙己》。《孔乙己》中的“我”只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伙计,他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世相没有多少明确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落魄、善良和痛苦,以及这个世界对社会“苦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童真的眼光和心灵中被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折射出来。读者自然会伴随着叙述人,开始以一种超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说不定还会“附和着笑”。最后随着孔乙己的惨死而“我”的叙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表层叙述与真正意义的矛盾冲突也达到 了高潮。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压力和张力往往能产生比正面的、直接的引导更强烈的艺术效果。最终必然会使读者从表面的“误导”中走出来,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和矛盾,感受到社会的不平以及建立在不平和矛盾基础上的人心的“冷漠”。从而以内省的态度思考自己与悲剧故事的关系和应负的道德责任。‎ - 27 -‎ 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大多以充沛情感、激越语调和明确的思想倾向性构成直接作用于读者的力量,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则是借助叙述者的超然的或近乎“无言”的存在,把作家自身的心理经验经由完全中立的叙述间接转移到读者的灵魂波动中。无论“内部”或“外部”,第一人称“我”的“当事人”和“在场者”的身份,使小说这种虚构的形式具有了极大的艺术真实性。‎ ‎(摘编自 姜振昌《<呐喊><彷徨>:中国小说叙事方式的深层嬗变》)‎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优点是便于展现社会生活,自由地刻画人物形象,无所不能知晓。‎ B. 小说叙述者扮演的不是无所不知的角色,而是与作品中的人物一样所知有限,这符合限制叙述原则。‎ C. 《狂人日记》塑造了一个“迫害狂”的形象,“狂人”向读者叙述了一个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真实世界。‎ D. 在作者看来,小说叙述者的叙述口吻越是轻松、平静,就越能给小说带来更大的张力,艺术效果越强烈。‎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狂人日记》和《孔乙己》为例,论述了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的区别。‎ B. 文章重点论证了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即用第一人称叙述赋予作品“真情实感”,消解了小说的虚构性。‎ C. 文章是在明确了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举例论证,叙述了鲁迅作品对中国旧小说的突破和改造。‎ D. 文章的开头两段和结尾部分对概念进行了具体阐释,以突出第一人称限制叙述在小说中的作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要让小说中叙事者所知有限,就能赋予作品真诚性,调动读者去体会文学故事所表现的社会现实。‎ B. 鲁迅创作小说,把叙述的任务全部交给“我”这个第一人称,“我”实则是作者抨击社会的代言人。‎ C.‎ - 27 -‎ ‎ 第一人称叙述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都会使虚构的故事具有艺术的真实性,让读者受到触动。‎ D. 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更容易在故事中激发矛盾冲突,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答案】1. B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A项,“无所不能知晓”错误,原文是“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 C项,“亲身经历”错误,“狂人”向读者叙述了一个他体验到的“吃人”的世界;‎ D项,“小说叙述者的叙述口吻越是轻松、平静,就越能给小说带来更大的戏剧张力”错误,应是:叙述口吻越轻松,矛盾冲突越激烈,才能带来更大张力。也扩大了范围,原文仅以《孔乙己》为例,并非所有小说如此。‎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文章重点论证了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即用第一人称叙述赋予作品‘真情实感’,消解了小说的虚构性”错误,夸大第一人称的作用。原文是“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A项,“只要……就”错误,太绝对;‎ B项,“把叙述的任务全部交给‘我’这个第一人称”错误,范围扩大,原文是“第一人称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 - 27 -‎ D项,“更容易在故事中激发矛盾冲突,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错误,无中生有。‎ 故选C。‎ ‎【点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镇化?‎ 重庆市巴南区区委书记李建春代表说:“我国要实现2020年规划提出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目标,平均每年必须实现1000多万人的户籍城镇化。”越来越多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将带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消费需求,使巨大的需求潜力转变为经济增长动力。‎ ‎“城镇化既要‘面子’好看,更要‘里子’实在。”河南省信阳市市委书记乔新江代表说,“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促进进城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让更多人‘进得来、留得下、过得好’。要让他们享受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让他们在城里过得更加体面、活得更有尊严。”‎ 安徽省政协原副主席王鹤龄委员说,要提升城镇化质量,还要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大城市和中小城镇的公共服务之间的差距。“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人选择在中小城镇生活,解决人口在大城市扎堆的问题。”‎ 乔新江说:“城镇化要培育配套产业,要统筹城市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城镇化的头等大事就是解决就业,”王鹤龄说,“有了产业,才能吸纳就业、容纳人口,有了产业体系的发展,才能推动城市设施不断完善。”‎ 李建春说:“从国家层面看,城镇化战略很清晰,就是‘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推动一批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设市,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 ‎(摘编自齐志明、李坚、许晴《城镇化不能重“面子”轻“里子”》)‎ 材料二:‎ - 27 -‎ 自1950年以来,世界城市人口增长迅速,已从7.51亿增加到2018年的42亿,城镇化率从30%提高至55%。‎ ‎(资料来源于互联网)‎ 材料三:‎ ‎2016年5月,我国整体上并不存在“逆城镇化”的现象,但需要采取措施逐步消除不正常现象。一是对城镇化要有清醒的认识和信心。我国城镇化进程远未结束,仍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与发达国家甚至与同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相比,城镇化率依然较低,而且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中还包括了2.5亿多农业转移人口,已完成的城镇化进程也还不完整,城镇化仍然是我国广阔发展空间和不竭发展动力的重要组成,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城镇化。二是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在中小城市优先配置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提高人口吸引力,使得“让落的地方也想落”。‎ ‎(摘编自相伟、谷宇辰《中国出现“逆城镇化”?》)‎ 材料四:‎ 美国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做法:‎ 一是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着力打造大“都市圈”和“城市带”。美国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整体统筹区域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建设,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集聚度高、开放式、多层次的城镇体系,形成了国际性大都市、全国性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地方小城市和中心镇等不同层次、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 二是整合各种要素,培育提升龙头城镇的聚集效能。在小城镇的建设中,美国注重整合各种生产要素,合理配置资源,培育龙头城镇和城镇群,提升聚集效能,以点带面、渐次连片,在城镇群向都市圈和城市带的发展中消除城乡差别,推进区域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均衡发展。‎ - 27 -‎ 三是建立农业政策支持体系,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秉持以农民为本的理念,尊重农民利益,对农业实行保护政策,用工业剩余反哺农业,妥善处理农民的困难和问题,不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完成城镇化,保证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 ‎(摘编自李军国《美国城镇化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城镇化不能单纯追求速度和表面工程,要注重发展的质量,要统筹城市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让人们在城里过得更加体面、活得更有尊严。‎ B. 在材料二中,1950年到2018年间,世界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镇化率从30%提高至55%,在2000年到2010年间城乡发展达到均衡。‎ C. 我国2016年5月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城镇化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不竭的发展动力,因此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城镇化。‎ D. 美国在城镇化进程中,对农业制定支持和保护政策,以工业反哺农业,保证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这种做法对我国的城镇化有借鉴作用。‎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转向城市成为市民,带动了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消费需求,这种巨大的需求潜力将会转变为经济增长动力。‎ B. 和美国一样,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也把小城镇的建设作为国家的战略考量,推进区域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均衡发展。‎ C. 城镇化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2016年,我国城镇化处于快速推进阶段,比起同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率依然较低,需要加快发展步伐。‎ D. 美国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几种做法是根据美国国情而采取的,我们借鉴这些做法要从本国国情出发,要因地因时制宜,切不可生搬硬套。‎ ‎6.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如何进行中小城镇建设?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B ‎ ‎6. ①提升中小城镇质量,增强吸引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增加就业,改善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②国家层面上要有政支持,推动有序设市,改革户籍制度,培育特色优势产业。③学习发达国家经验,比如美国的做法。‎ ‎【解析】‎ ‎【4题详解】‎ - 27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和解读图表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以及图表中相对应的信息,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及图表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B项,“在2000年到2010年间城乡发展达到均衡”错误。材料二图中两条线的交汇处表示在2000年和2010年间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出现了等值,即各占50%,这个等值和这个比例只意味着平均,并不意味着城乡发展均衡。故选B项。‎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信息概括文章要点的题目,采用的是选择题形式,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做出判断。B项,“和美国一样,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也把小城镇的建设作为国家的战略考量”错误。由材料四可以看出,美国着力打造大城市,而非小城镇。故选B项。‎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再通读材料,根据题干要求,确定信息区间,筛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概括。如本题要求分析“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如何进行中小城镇建设”,通读四则材料,就会发现信息分布在材料一和材料四中。材料一,“要提升城镇化质量,……缩小大城市和中小城镇的公共服务之间的差距”,也就是说要提升中小城镇质量,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要统筹城市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也就是说要增强吸引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改善环境;乔新江说“城镇化的头等大事就是解决就业”,也就是要增加就业。根据上述分析,可概括出第一点答案。根据河南省信阳市市委书记乔新江代表的观点“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促进进城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重庆市巴南区区委书记李建春代表的观点“从国家层面看,……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推动一批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设市”,可概括出第二点,国家层面上的措施。根据材料四所谈到的美国的城镇化的主要做法,可概括出第三点,学习发达国家经验等。‎ ‎【点睛】第1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假病人 ‎(俄)契诃夫 - 27 -‎ 将军夫人玛尔法·彼得罗夫娜·贝纲基娜,十年以来,行着类似疗法①的医道,五月里的一个星期二,她在自己的屋子里诊察着病人。她面前的桌子上,摆着一个类似疗法的药箱,一本类以疗法的便览,还有一个类似疗法药的算盘。挂在壁上的是一幅神甫亚理斯泰尔夫的像,那是将军夫人的恩人,否定了有害的对症疗法,教给她认识了真理的。客厅里等候着病人们,大半是农人。他们除两三个人之外,都赤着脚,这是因为将军夫人吟咐过,他们该在外面脱掉那恶奥的长靴。‎ 玛尔法·彼得罗夫娜已经看过十个病人了,于是就叫十一号:“格夫里拉·克鲁慈提!”‎ 门开了,走进来的却不是格夫里拉·克鲁慈提,倒是将军夫人的邻居,败落了的地主萨木弗利辛,一个小身材的老头子,昏眼睛,红边帽②。他在屋角上放下手杖,就走到将军夫人的身边,一声不响地跪下去了。‎ ‎“您怎么了呀!您怎么了呀,库士玛·库士密支!”将军夫人满脸通红,发了抖。“罪过的!”‎ ‎“只要我活着,我是不站起来的!”萨木弗利辛在她手上吻了一下,说,“请全国国民看看我在对您下跪,您这保佑我的菩萨,您这人类的大恩人!这慈仁的精灵,给我性命,指我正路,岂但下跪,我连火里面还肯跳进去呢,您这我们的神奇的国手,鳏寡孤独的母亲!我全好了呀!我复活了呀,活神仙!”‎ ‎“我……我很高兴……!”将军夫人快活到脸红,吞吞吐吐的说,“那是很愉快的,听到了这样的事情……请您坐下罢!上星期二,您却是病得很重的!”‎ ‎“是呀,重得很!只要一想到,我就怕!”萨木弗利辛一面说,一面坐。“我全身都是风湿瘺。我苦了整八年,一点安静也没有……不论是白天,是夜里,我的恩人哪!我看过许多医生,请喀山的大学教授们对诊,行过上浴,喝过矿泉,我什么方法都试过了!这些医生们单喜欢要钱,至于人类的利益,他们是不大留心的。如果没有您,我的菩萨,我早已躺在坟里了!上礼拜二我从您这里回家,我刚吃下一小粒,我所有的病可是一下子统统没有了。‎ 萨木弗利辛用袖子檫一檫眼,从椅子上站起,好像又要下跪了,但将军夫人制住他。‎ ‎“您不要谢我,”她说,兴奋得红红的,向亚理斯泰尔夫像看了一眼。“不,不要谢我!这时候我不过是一副从顺的机械……这真是奇迹!”‎ - 27 -‎ ‎“您真好,给了我三粒。一粒是中午吃的,立刻见效!别一粒在傍晚,第三粒是第二天,从此就无影无踪了!上礼拜二到您这里来,我还蹩着脚的,现在我可是能够兔子似的跳了……我还会活一百来年哩。不过还有一件事情困住我。我是健康了,但如果没有东西好过活,我的健康又有什么用处呢。拿这样的事来做例子罢……现在是种燕麦的时候了。但叫我怎么种它呢,如果我没有种子的话?我得去买罢,却要钱……我怎么会有钱呢?”‎ ‎“我可以送您燕麦的,库士玛·库士密支……您坐着罢!您给了我这么大的高兴,您给了我这样的满足,应该我来谢您的,不是您谢我!”‎ ‎“您是我们的喜神!敬爱的上帝竟常常把这样的好人放在世界上!我们罪人却没有什么好给自己高兴……我们是微弱的,小气的,无用的人………蚂蚁……‎ 萨木弗利辛又讨到一匹母牛,一封介绍信,是为了他想送进专门学校去的女儿的,而且被将军大人的大度所感动,感激之至,鸣咽起来,嘴巴牵歪了,还到鬼子里去摸他的手怕……将军夫人看见,手帕刚一拉出,同时也好像有一个红纸片,没有声响的落在地板上面了。‎ ‎“我一生一世不忘记的……”他絮叨着说,“我还要告诉我的孩子们,以及我的孙子们……一代一代……”‎ 将军夫人送走了病人之后,就用她眼泪汪汪的眼睛,看了一会神甫亚理斯泰尔夫的像,于是又用亲密的,敬畏的眼光,射在药箱,备览,算盘和靠椅上,被她救活的人就刚刚坐在这里的,后来却终于看见了病人落掉的纸片。将军夫人抬起纸片来,在里面发见了三粒药草的丸子,和她在上礼拜二给与萨木弗利辛的丸药,是一模一样的。‎ 将军夫人的心里,在她那十年行医之间,开始生出疑惑来了……她叫进其次的病人来,一切 病人,没有一个不是首先恭维她的如神的疗法的,佩眼她医道的学问,骂詈那些对症疗法的医生,待到她兴奋到脸红了,于是就善叙述他们的困苦。这一个要一点地,另一个想讨些柴,第三个要她许可在她的林于里打猎。她仰望着启示给她真理的神甫亚理斯泰尔夫的善良的,宽阔的脸,但一种新的真理,却开始来咬她的心了。那是一种不舒服的,沉闷的真理。‎ ‎(选自鲁迅译《坏孩子和别的奇闻》,有删改)‎ 注:①类似疗法:用相类似的毒来治病的医法。②红边帽:帝俄时代贵族戴的帽子。‎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契诃夫小说的一大艺术特点就是高度的简洁,为了达到这种凝练,小说开门见山,一开头故事的主要人物将军夫人就直接出场。‎ B. “一个小身材的老头子,昏眼睛,红边帽”,小说几乎不在人物的外形描写上浪费笔墨,“红边帽”却一针见血,极具讽刺意味。‎ C. 将军夫人在病人的恭维中自我陶醉,兴奋到脸红,然后就慷慨解囊,表明她是一个庸俗、爱慕虚荣的女人。‎ D. 小说取材于生活,幽默中不乏讽刺。除了生理上的疾病,道德、心理、人类自身的弱点以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入侵已成为人类疾病中不容忽视的部分。‎ - 27 -‎ ‎8. 契诃夫善于透过医学视野来呈现世界,选择医生、病人作为艺术形象塑造的代表。请以“假病人”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9. 小说中多次写到神甫亚理斯泰尔夫的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①语言描写。谄媚、夸张的语言,如“菩萨”“精灵”“活神仙”等一系列对将军夫人的称謂暴露人物身上的奴性,毫不掩饰地阿谀奉承。②动作描写(细节)。性格化行动,如“一声不响地跪下去”“在她手上吻了一下”“还到袋子里去摸他地手帕”让一个自轻自贱、出乖露丑的人物跃然纸上。③点面结合,既有萨木弗利辛个体形象的凸显,又有丢失尊严的群像描写,客观真实地反映时代特征及其对人们精神性格产生的深刻影响。 ‎ ‎9. ①形象上,有助于将军夫人内在情感和深层心理的挖掘,她多次看向神甫善良的、宽阔的脸,表现她对善良由坚定到质疑的变化过程,使人物形象丰富多姿,血肉丰满。②情节上,神甫画像反复出现串联情节,将军夫人面对恭维和知道真相后的行为心理反应相互照应,使情节更集中。③主题上,深化了灵魂需要治愈的主题。神甫的画像象征着善良、仁厚,在他的注视下却是一幕幕虚伪的、卑劣的、丧失人格的表演,让人笑后感到沉重和悲哀。‎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C项,“表明她是一个庸俗、爱慕虚荣的女人”错误。对人物性格概括太片面,将军夫人喜欢听病人对她疗法的恭维更多的是对自己信奉的事业的执着,她有医者的仁厚,当然也不可避免有人性的弱点。故选C。‎ ‎【8题详解】‎ - 27 -‎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请以‘假病人’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需要明确手法,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点明效果。结合“请全国国民看看我在对您下跪,您这保佑我的菩萨,您这人类的大恩人!这慈仁的精灵,给我性命,指我正路,岂但下跪,我连火里面还肯跳进去呢,您这我们的神奇的国手,鳏寡孤独的母亲!我全好了呀!我复活了呀,活神仙”“您是我们的喜神”等分析,运用语言描写,谄媚、夸张的语言,写出“假病人”毫不掩饰地阿谀奉承。结合“萨木弗利辛在她手上吻了一下”“萨木弗利辛用袖子檫一檫眼,从椅子上站起,好像又要下跪了”“他在屋角上放下手杖,就走到将军夫人的身边,一声不响地跪下去了”等分析,运用动作描写,让一个自轻自贱、出乖露丑的人物跃然纸上。结合“萨木弗利辛又讨到一匹母牛,一封介绍信,是为了他想送进专门学校去的女儿的,而且被将军大人的大度所感动,感激之至,鸣咽起来,嘴巴牵歪了,还到鬼子里去摸他的手怕……将军夫人看见,手帕刚一拉出,同时也好像有一个红纸片,没有声响的落在地板上面了”“将军夫人抬起纸片来,在里面发见了三粒药草的丸子,和她在上礼拜二给与萨木弗利辛的丸药,是一模一样的”“她叫进来的病人,一切病人,没有一个不是首先恭维她的如神的疗法的,佩眼她医道的学问,骂詈那些对症疗法的医生,待到她兴奋到脸红了,于是就善叙述他们的困苦”等分析,点面结合,既有萨木弗利辛个体形象的凸显,又有丢失尊严的群像描写。‎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中物象的作用。解答此类试题,准确把握物象作用的答题角度:从人物塑造方面思考,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从情节安排方面思考。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从环境方面思考。指的是它对时代特色氛围作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以及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从主题方面思考,“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结合“挂在壁上的是一幅神甫亚理斯泰尔夫的像,那是将军夫人的恩人,否定了有害的对症疗法,教给她认识了真理的”“将军夫人送走了病人之后,就用她眼泪汪汪的眼睛,看了一会神甫亚理斯泰尔夫的像,于是又用亲密的,敬畏的眼光,射在药箱,备览,算盘和靠椅上,被她救活的人就刚刚坐在这里的”“她仰望着启示给她真理的神甫亚理斯泰尔夫的善良的,宽阔的脸,但一种新的真理,却开始来咬她的心了”分析,形象上,表现她对善良由坚定到质疑的变化过程,使人物形象更丰满。②情节上,将军夫人面对恭维和知道真相后的行为心理反应相互照应,使情节更集中。③主题上,在象征着善良、仁厚的神甫画像面前,上演着一幕幕虚伪的、卑劣的的表演,深化文本主题,不是治愈病人,而是要治愈“假病人”的灵魂。‎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 27 -‎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韩玉,字温甫,其先相人,曾祖锡仕金,以济南尹致仕。玉明昌五年经义、辞赋两科进士,入翰林为应奉,应制一日百篇,文不加点。又作《元勋传》,称旨,章宗叹曰:“勋臣何幸,得此家作传耶。”泰和中,建言开通州潞水漕渠,船运至都,升两阶,授同知陕西东路转运使事。‎ 大安三年,都城受围。夏人连陷邠、泾,陕西安抚司檄玉以凤翔总管判官为都统府募军,旬日得万人,与夏人战,败之,获牛马千余。时夏兵五万方围平凉,又战于北原,夏人疑大军至,是夜解去。当路者忌其功,驿奏玉与夏寇有谋,朝廷疑之,使使者授玉河平军节度副使,且觇其军。‎ 先是,华州李公直以都城隔绝,谋举兵入援,而玉恃其军为可用,亦欲为勤王①之举,乃传檄州郡云:“事推其本,祸有所基,始自贼臣贪容奸赂,继缘二帅贪固威权。”又云:“裹粮坐费,尽膏血于生民。弃甲复来,竭资储于国计。要权力而望形势,连岁月而守妻孥。”又云:“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公直一军行有日矣,将有违约、国朝人有不从者,辄以军法从事。京兆统军便谓公直据华州反,遣都统杨珪袭取之,遂置极刑。公直曾为书约玉,玉不预知,其书乃为安抚所得,及使者觇玉军,且疑预公直之谋,即实其罪。玉道出华州,囚死于郡学,临终书二诗壁间,士论冤之。‎ 子不疑,字居之。以父死非罪,誓不禄仕。藏其父临终时手书云:“此去冥路,吾心皓然,刚直之气,必不下沉。儿可无虑。世乱时艰,努力自护,幽明虽异,宁不见尔。”读者恻然。‎ ‎(选自《金史•韩玉传》,有删改)‎ ‎①勤王:指当君王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去救援王室。‎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 B 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 C.‎ - 27 -‎ ‎ 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 D. 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A. “玉明昌五年经义、辞赋两科进士”中的“辞赋”在文中是科举考试的科目,而我们通常所说的“辞赋”则是指一种起源于战国时代的文体,汉朝人集屈原等所作的赋称为楚辞,后人泛称赋体文学为辞赋。‎ B. 字,指表字。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因称字为表字。‎ C. “大安三年”中的“大安”为年号。年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后来历代帝王遇到大事、要事,一般都更改年号。每个皇帝都有年号,有的皇帝所用年号多达十几个。‎ D. “檄”即“檄文”。檄文是古代政府用于征召、晓谕、声讨等的公告、文书,常特指为声讨敌人或揭发叛逆罪行的文书。‎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玉不仅文采出众,而且有吏才。他建议开掘通州潞水的河渠,使货物可以通过漕运直达京城,他也因此而被连升两级。‎ B. 韩玉军事才能突出。大安三年,西夏人围攻都城,韩玉受命招兵,十天时间就招了一万人,率军击败西夏军队,缴获牛马千余只,敌人最终连夜撤退。‎ C. 韩玉为人刚直。他对那些贪恋权力观望形势,拖延岁月而守护妻子儿女的将帅很是鄙视,他自己却顾念君主而不计身后名。‎ D. 韩玉蒙冤而死。华州人李公直举兵谋反被杀,李公直曾写信给韩玉,而韩玉并不知道,此信被安抚司获得,怀疑韩玉参与了李公直的阴谋。‎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不加点。又作《元勋传》,称旨,章宗叹曰:“勋臣何幸,得此家作传耶。”‎ ‎(2)当路者忌其功,驿奏玉与夏寇有谋,朝廷疑之,使使者授玉河平军节度副使,且觇其军。‎ ‎【答案】10. D 11. C 12. D ‎ ‎13. (1)文章不用修改。他又撰写《元勋传》,符合旨意,章宗感叹道:“功勋大臣何等幸运,有这个人为他们作传。”‎ - 27 -‎ ‎(2)掌权的人嫉妒韩玉的功劳,快马奏报韩玉与西夏贼人有勾结,朝廷怀疑韩玉,派遣使者授予韩玉河平军节度副使一职,并暗中监督他的军队。‎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谁”“事”“君亲”“虚名”“史臣”等,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当然”意思是“应当这样做的原因”,与“君”一起构成“有”的宾语,故不能断开,排除BC两项;“事至于今”主谓宾俱全,结构完整,应该断开,且后面“今日目前”都是“如”的宾语,也不能断开,排除A项。‎ 故选D。‎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每个皇帝都有年号”错,年号汉武帝时才开始有。‎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D项,“华州人李公直举兵谋反被杀”错误,原文中的意思是华州人李公直因为京城被隔绝,谋划兴兵进京救援,京兆统军却声称李公直占据华州反叛,并非“谋反”。‎ 故选D。‎ ‎【13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文不加点”是指作文一气呵成,无须修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即“修改”;“又作《元勋传》”省略主语“他”;“称旨”,符合旨意;“何”,多么,表示感叹。第二句中,“当路者”,掌权的人;“忌”,嫉妒;“其”,代词,他的;“驿”,快马;“之”,代词,指韩玉;第一个“使”,动词,派遣;“且”,并且;“觇”,暗中监督。‎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韩玉,字温甫,他的祖先是相州人,曾祖父韩锡在金朝做官,以济南尹的身份辞官退休。韩玉在明昌五年考中经义、辞赋两科的进士,进入翰林院担任应奉,奉诏令一天写文章一百篇,一气呵成,不用修改。他又撰写《元勋传》,符合旨意,章宗感叹道:“功勋大臣何等幸运,有这个人为他们作传。”泰和年间,韩玉建议开掘通州潞水漕运河渠,漕船载运货物直达京城。他晋升官职两级,被授予同知陕西东路转运使事一职。‎ 大安三年,都城受围困。西夏军队接连攻陷邠州、泾州,陕西安抚司发文书让韩玉以凤翔总管判官的身份为都统府招募军士,十天时间招得一万人,与西夏军队作战,击败了他们,缴获牛马千余只。当时西夏军队五万人正围攻平凉,又和全军在北原开战,西夏人怀疑金的大军到了,当晚解围撤走。掌权的人嫉妒韩玉的功劳,快马奏报韩玉与西夏贼人有勾结,朝廷怀疑韩玉,派遣使者授予韩玉河平军节度副史一职,并暗中监督他的军队。‎ - 27 -‎ 在此之前,华州人李公直因为京城被隔绝,谋划兴兵进京救援,而韩玉依仗他的军队可以调用,也想要做派兵救援王室的事,于是传送檄文给州郡说:“事情要推导它的本原,灾祸有它起始的基础,(国家的祸难)始于贼臣贪图贿赂,包容奸邪,接着又是因为两位元帅贪恋权力,巩固威势。”又说:“携带干粮,安坐着耗费,耗尽百姓的脂膏血肉。抛弃武器逃散了又重新前来,耗尽国家的资财储蓄。谋取权力而观望形势,拖延岁月而守护妻子儿女。”又说:“哪一个人不死呢?只因为有臣子必须这样做的原因。事情到了今天这种地步,怎么能忍心不顾念君主呢?不要说死了就是身后事,虚妄的名声一概听任史臣撰写。只是面对今天眼前的世事,有什么脸面居处在人世间呢?”李公直的军队出发有很多天了,将领中有违背盟约的人,国朝中有不顺从的人,就按照军法去加以处置。京兆统军便声称李公直占据华州反叛,派遣都统杨珪袭击攻取华州,于是李公直被处以极刑。李公直曾经写信约韩玉,韩玉预先并不知道,这封信就被安抚司获得,等到朝廷派遣使者监督韩玉的军队时,又怀疑韩玉参与了李公直的阴谋,就落实了他的罪名。韩玉路过华州,被囚禁死在郡学,临终的时候在墙壁上写了两首诗,士人认为他是冤枉的。‎ 韩玉的儿子韩不疑,字居之。因为他父亲死于强加之罪,发誓不出来做官。珍藏他父亲临终时亲手写的书信:“此次前往幽冥之路,我的心胸光明坦荡,刚烈正直的气概,必定不会下沉,我儿不用担心。世道混乱,时运艰难,要努力保护自己,虽然阴间与人世不同,难道就见不到你吗?”读到这些话的人都很伤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①‎ ‎(唐)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注:①刘长卿曾因刚而犯上,囚禁狱中,后遇赦,贬为潘州南巴(广东茂名)尉,旋即移睦州(浙江淳安)司马。此诗作于他将往睦州,在江州告别薛六、柳八两位朋友之时。‎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承优诏”,看似美称皇恩浩荡,实际是用春秋笔法,以微言寄讽意,包含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激不平。‎ B. “醉歌”,是文人浇愁遣愤的一种方式。前面冠以“空知”二字,则更是将苦情暗暗向深层推进了一层。‎ C. 颈联写出作者情感变化,他努力想从萧瑟感中振作,但顾影观照自己满头白发,又跌落到无奈的伤感中。‎ D. 尾联关合“别”的主题,主要写出薛柳二人告诫诗人要小心江上风波的殷殷叮嘱,足见情意真挚。‎ ‎15. 赏析本诗颔联在情感表达上的特点和在结构安排上的作用。‎ ‎【答案】14. D 15.‎ - 27 -‎ ‎ (一)情感表达:颔联是采用借景抒情来表达情感。颔联借明月高悬,胡雁掠过,楚山连绵,树叶飘落的景象,描绘了水天空寂、万木凋零、江山寂寥的图景,渲染清秋悲凉凄冷的氛围,借此委婉抒发孤寂凄凉的心境和贬谪天涯的感恨。(二)结构安排:颔联承上启下。上承首联诗人苦痛情感,继续以江州清冷景色渲染感情,并由此联的将往淮南以及“胡雁过”“木落”等景象引发颈联以及尾联寄身沧州的迁徙漂泊和年老无奈的感慨。‎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江上风波”错,“风波”一词,语意双关,既指江上风波,又暗指宦海风波,此处更强调后者。‎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抒情的艺术手法和诗句结构上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答出事抒情手法的术语,还要概括出画面;分析作用要结合诗句在诗歌中的位置来分析,也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作用。题目是,赏析本诗颔联在情感表达上的特点和在结构安排上的作用。‎ 颔联是“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意思是“江上的月色分外清明,胡雁从夜空飞掠而过。秋风吹起,淮南已树木凋尽,楚地山头的落叶想必更多”。从抒情手法来看,这是借景抒情。颔联所写即眼前之景:浩荡江水,凄清明月,一群北来南去的大雁掠空而过;江州一带万木凋零,落叶飒飒,原先被树木遮蔽的古楚地的山岭突然裸露出来,似乎比往日增加了许多。二句写景,一天上,一地下,一写水,一写山,一近一远,一动一静,上下俯抑,参差交互,成就了二幅水天空寂、江山寥落的江州秋色图。而作者的真正用意则在于通过这貌似孤立的景物画面,来抒写孤寂凄凉的心境和贬滴天涯的感恨。北雁南飞,暗寓诗人迁播;落木飒飒,隐含诗人晚景萧条,且与尾联“老”字遥相呼应;楚山之多亦正好反衬出作者的一己之微。‎ - 27 -‎ 再分析其作用。因为此句是颔联,处于中间位置,因此其结构上的作用应当是承上启下。首联写诗人奉诏内移沿海的感受:多年沦落的生涯,谁知竟得到天子的厚恩。世间万事我都已参破,只想学醉饮狂歌的古人。起句字面上称美皇恩浩荡,实际止用春秋笔法,以微言而寄讽意。首联二句已点出诗人情绪,次联则以江州景色而染之,诗脉顺势而下。因此颔联的作用之一是上承首联诗人苦痛情感,继续以江州清冷景色渲染感情。颈联的感喟 “寄身且喜沧洲近”,努力想从萧瑟感中振起,寄身沧洲,自然是从上联将往淮南引起的悬想,而“沧州近”,就离自己北国的家乡更远了,其意又隐隐上应颔联上句的“胡雁过”,因此颔联的第二个作用是由此联的将往淮南以及“胡雁过”“木落”等景象引发颈联以及尾联寄身沧州的迁徙漂泊和年老无奈的感慨。‎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写琵琶女在梦中回味往昔的快乐,而梦醒又回到现实,表达出无限的伤感之情。‎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揭示一个国家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夜深忽梦少年事 (2). 梦啼妆泪红阑干 (3). 佛狸祠下 (4). 一片神鸦社鼓 (5). 入则无法家拂士 (6).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阑”“佛狸”“拂”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2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让思政课更上一个台阶,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我们的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 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 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建设、改革、革命过程中打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为思政课建设孕育了深厚力量;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为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有了这些基础和条件,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 让思政课更上一个台阶,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 开好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只有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才能让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 ,才能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是教育的神圣使命,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 ),培养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项是( )‎ A. 引人注目 经天纬地 理直气壮 青出于蓝 B. 举世瞩目 博大精深 义不容辞 青出于蓝 C. 引人注目 经天纬地 义不容辞 后继有人 D. 举世瞩目 博大精深 理直气壮 后继有人 ‎18. 文中面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改革、建设过程中打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 B. 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 C. 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改革、建设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增强了深厚力量。‎ D. 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打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增强了深厚力量。‎ - 27 -‎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就定能培育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B. 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一定能被培养好 C. 我们就定能培养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D. 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一定能被培育出 ‎【答案】17. D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引起人们注意。“举世瞩目”:指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形容影响很大。第一处,是形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成就之大,应使用“举世瞩目”。‎ ‎“经天纬地”:形容有治理天下的经世之才。“博大精深”:广博高深。第二处,是形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使用 “经天纬地”,则对象不当,应使用“博大精深”。‎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义不容辞”:指道义上不允许推辞。第三处,文中是形容“开好思政课”的理由很充分,应使用“理直气壮”。‎ ‎“后继有人”:有人接续前头的人所从事的事业。“青出于蓝”:后人超过前人。第四处,文中是说让党和国家事业有人接续,应使用“后继有人”。‎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原句“我们党带领人民在建设、改革、革命过程中打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为思政课建设孕育了深厚力量”,“建设、改革、革命过程中”语序不当,应为“革命、建设、改革”,排除AC两项;“打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搭配不当,“打造”应为“锻造”,排除AD两项。‎ 故选B。‎ - 27 -‎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 本题中,根据上下文来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培养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语应是“我们”,前后都没有主语,故横线处的句子应以“我们”为主语,不需要被动句,故排除B、D两项;A项,“培育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搭配不当,“培育出”应为“培养好”。‎ 故选C。‎ ‎【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________,直接影响子女的身心发展。以父母的教育程度而言,教育水平高的父母,可能从事较专业化的职业,在职业上的知识与技能,将会无形地影响儿童。儿童在父母的潜移默化下,②______________,而有助于孩子全面发展。依经济水准而言,经济水准高的家庭,③__________,诸如:书籍、参观旅行等,使子女在年幼的时候就得到较高的文化刺激,其他如教育、音乐、保健也较周密,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上述这些关系虽为许多统计资料所证实,但仍不能据此证明学生之发展与其父母之社会和经济地位的必然关系,有些父母杜会和经济地位高,并不能肯定其子女必会得到适当的关爱,却往往产生家庭问题,如父母争吵、疏于管教等阻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社会和经济地位固然重要,但家庭气氛和谐温暖,却也不容忽视。‎ ‎【答案】 (1). ①家庭社会和经济地位的高低 (2). ②自觉地吸收了新知识与技能 (3). ③可供给子女较多的文化刺激 - 27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先要浏览整个语段,把握语段的中心话题,然后根据横线前后句子的内容和句式进行拟写。浏览整个语段可知,这段文字是分析影响子女身心发展的因素,第一处,这是语段的首句,一般情况是总领句,分析后面“以父母的教育程度而言”“依经济水准而言”“上述这些关系虽为许多统计资料所证实,但仍不能据此证明学生之发展与其父母之社会和经济地位的必然关系”等可知,这段文字主要是说“家庭社会和经济地位高低”对子女身心发展的影响,根据这一内容进行填写即可;第二处,前面说“教育水平高的父母,可能从事较专业化的职业,在职业上的知识与技能,将会无形地影响儿童”,此处是说“儿童在父母的潜移默化下”的结果,即“自觉吸收新知识和技能”;第三处,前面说“依经济水准而言,经济水准高的家庭”,后面说“诸如:书籍、参观旅行等,使子女在年幼的时候就得到较高的文化刺激”,由此可知,横线上应是说这样的家庭可以供给孩子较多的文化刺激。‎ ‎21.下面是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叶敬忠院长在2019届毕业生毕业典礼上说的一段话,请你选取其中的关键信息,为“强者心态”下一个定义,40字左右。‎ 为什么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但是社会风气却越来越充满戾气呢?原因当然很多,但我觉得,其中的一个原因便是,不少人在处理社会关系时总以“强者心态”对待社会、对待他人。持这种强者心态的人往往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 ‎“强者心态”在态度上常常表现为目无他人,唯我优先,容不得他人的意见,容不得他人超过自己;在行为上最为恶劣的表现就是对弱者的欺凌。‎ 这样的强者心态,不仅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在社会发展中也无助于新发展理念的践行。‎ ‎【答案】强者心态是一种在社会生活中(在处理社会关系时)以自我为中心(或“唯我优先”“目无他人”)、欺凌弱者的不良心态。‎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下定义的能力。下定义首先要符合表达形式的要求,概念表达一般用“种差”+“邻近的属概念”=‎ - 27 -‎ ‎“被定义概念”的方式。因此我们先要从语段中找相关属概念,提取关键信息,即种差。同时也要注意种差多时,语序要恰当,不能出现语病。此题按照这一思路回答即可。本题,第一段写强者心态出现的社会原因,第二段写强者心态态度上和行为上的特点,第三段写强者心态的弊端。主句是“强者心态是一种……心态”,修饰语是“在社会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欺凌弱者”,连起来就是“强者心态”的定义,即“强者心态是一种在社会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欺凌弱者的不良心态”。‎ ‎【点睛】此题为概括信息题,其应用性、能力性、综合性很强,与日常生活实际联系得很紧密。答题时应准确把握语段的主要信息,进行合理压缩,且注意字数的限制。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下定义,既是对相关内容的高度概括,又要符合格式上的要求。在内容上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式上要把被定义的概念放在一个大的概念中, 再加上对其本质特征进行描述的限制,即:被定义的概念对其本质特征进行描述大概念。根据材料下定义,既能考查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又能考查合理排序、简洁表达等语言能力。下定义时要避免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即下成循环定义、用否定形式下定义、用比喻下定义、定义得过宽或过窄。‎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特别流行的一句话:“我太难了!”这句话可以表达很多含义,学习的疲惫,工作的不顺利,感情的不和谐,亲情的无奈,友情的背叛 对此,有人认为这句话道出了现代人的心声和社会现实,人们的生活压力真的很大;有的人认为“难”是生活常态,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活的底色就是苦痛;也有的人认为生活就是要迎难而上,只要肯努力,就会渡过所有难关,获得美好未来。‎ 请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结合个人所见、所闻、所感,呈现你对当下这一流行语的联想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生活不易,未来可期 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题记 ‎ “生活就像剥洋葱,一层一层的剥,总会有一层让人泪流。”“我太难了”或许是一句调侃,却也道出了人生的真谛。但是,既然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需要勇敢面对生活的种种不易,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像网友说的那样:生活就是要迎难而上,只要肯努力,就会渡过所有难关,获得美好未来。‎ 一人个的生活可能平平静静,也可能波澜起伏。前者虽然无法体味人生的风骨与壮烈,却能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领略人间百态的趣味;后者虽无法获得人生的满足与淡泊,却能在轰轰烈烈生活中体味世态的怪诞与惊惶。这也许就是命运的差距,但在这平淡与波澜中,真实地展示出人生的价值。‎ - 27 -‎ 生也容易,活也容易,生活却不容易。它就像一杯青春萦绕的茶,需要我们慢慢去品味,细细去感受;它就像一条充满荆棘的路,需要我们像哈姆雷特王子一样勇敢地拿起手中的剑,坚强地斩断人生的荆棘;它就像行驶在海面上的船只,总会被风吹雨打,总会遇见潮起潮落。我们应失落不丧气,失意不灰心,扬起风帆驶向梦的彼岸。无论逆境或顺境,我们都应让自己沉静下来,细细地体会身边的人和事,微笑着面对生活,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对待身边的一切。‎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向它微笑,它也会向你笑,你向它哭泣,它也会向你哭泣。”我们应该乐观积极地对待生活,凡事要往好的方面想。我们无法改变坏天气,但我们却可以决定.自己的心情,坦然地面对人生,勇敢地把握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坚持不懈地追求崇高的目标。当你灰心丧意时,要相信自己,再坚持一下就会柳暗花明;当你难过想哭时,找一个地方静静地将包袱卸下,然后轻装上阵;当你感到幸福时,不妨直接告诉朋友们或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与别人分享。‎ 生活中的我偶尔也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心情迷茫,偶尔也会哭泣,感到咽过许多苦水无人理解,觉得经历许多坎阻无人安慰,觉得付出许多却一无所获;偶尔也会感到疲惫不堪,也曾想过放弃,但执著的我却一直坚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就会有所收获。也许以后的人生路程中我仍会流泪,仍会烦恼,仍会需要面对许多挫折,但我不能一受挫就放弃,而要坚强,微笑着面对一切,永不言弃,相信阳光总是在风雨后。‎ 面对生活的种种"偶尔”,我们应、坚信,应坚强。茫茫人海,滚滚红尘,既然有幸得以生存,那就要好好活着。活得出色,活得精彩;既然有幸相遇,那就要彼此珍惜,彼此搀扶前进;只有这样,生活才会变得丰富、温暖、幸福。‎ ‎“我太难了!”但是,我依然期待美好的未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以网络流行语“我太难了”为话题,其实质是启发人们思考对待生活中的困难、苦痛的态度。就像材料中人们说的那样,生活虽然不容易,苦痛可能是常态,但是“生活就是要迎难而上,只要肯努力,就会渡过所有难关,获得美好未来”。这是引导考生要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待生活中的种种不易。只要明白了出题者的意图,此题并不难写。‎ - 27 -‎ 如果写成记叙文,考生要提炼出生活中感悟最深的事件,将对生活感悟的过程写得曲折一些,特别是“转机”,要设置合情合理,心理描写要细腻到位。如果写成议论文,要注意从典型人物身上汲取精神的力量,也可以联系当下,反思有些人的消极颓废的生活态度,对其进行适当的批判。‎ 参考立意:‎ ‎1、生活不易,请别放弃;‎ ‎2、生活需要阳光,生活也需要给予希望;‎ ‎3、所有困难都是通向成功的垫脚石;‎ ‎4、我要活的精彩。‎ 结构示例:题目《生活不易,未来可期》。开头用题记的形式表明生活不易,然后引述材料,表明观点:生活就是要迎难而上,只要肯努力,就会渡过所有难关,获得美好未来。接着概述不同的人生,每一种都有自己的价值。再以比喻的形式说明无论逆境或顺境,我们都应让自己沉静下来,细细地体会身边的人和事,微笑着面对生活,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对待身边的一切。然后提出,应当微笑着面对生活。接着以自我倾诉的方式,书写自己的认知,我不能一受挫就放弃,而要坚强,微笑着面对一切,永不言弃,相信阳光总是在风雨后。最后再次重申观点,呼应题目。‎ 参考素材:‎ ‎1、成天把我太难了挂在嘴边,我相信这种人生活一定不会是过得很好的。首先真正优秀的人,是不会成天抱怨的。要把抱怨的力气,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自己不断努力学习,把抱怨化成上进心,一个人才能真的过得好。抱怨是不能改变什么现状的,如果你的生活真的不太容易,那么你抱怨又能改变什么呢,生活是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善的。而不是抱怨就能改变自己的生活,所以成天抱怨我太难的人,还没意识到真正的问题,那么他的日子肯定不是过得非常好的。‎ ‎2、活着,就是要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咸:你是学生,你就要负起你一家对你的期望,学习上的“困难”需要你尽力克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你最佳楷模;你是成人,你就该担起家庭的责任,社会上的人际需要你交往,工作与处事的困难你需逐个克服,自己的前途要衡量好。幸福向往的未来生活,将在你这一个步子一个脚印中于不远处招手。‎ 你也要坚信:苦难与幸福是相对的。‎ ‎3、大家眼前都有自己的不容易,但是我们不能逃避,要勇敢去面对,去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德国著名的电器发明家西门子曾说过:“遇到危险、困难,不要回避,要大胆迎上去加以痛击。”‎ - 27 -‎ ‎4、大人们为了生活为了子女!不停的奋斗,不停地赚钱!他们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都寄托在自己子女的身上,尽管他们在外面很累,也从不抱怨,他们总是默默的挑起肩头的那份责任,因为这就是生活!同时为了孩子的美好未来,他们也不得不让孩子小小的肩上挑起了一份累!虽然心疼但也无其他法子,因为现实总是残忍的!于是学生就这样坐进了教室里,每天不停地学习!不停的写作业!直到夜间十一二点才上床睡觉,其实我们并不怕辛苦,只是怕看到老师,父母严厉而不理解的嘴脸啊!每一个学生都不想当差生,可是却因为种种的原因总是差了别人半截,遇到失败我们不想接受批评,我们需要的是鼓励,可是理解我们的人又在哪里呢?父母只会一味的那他们的辛苦来教育我们,老师只会一味的挖苦,他们曾不想走近我们的世界,试着与我们沟通!心灵上的压力,学习上的繁重让我们感到累,甚至感到崩溃!可是我们不能放弃,因为我们还活着,我们就要勇敢面对,咬着牙也要挺过去!‎ 附加题: ‎ ‎23.下面是一些会意字的字诀,请将其中的空白处填上。‎ 有力耕田为男,以绳捆柴为束。火上烤肉为________①,含而有味为咀。_______②为初,_____③为骈。人依树旁为休,眼皮下垂为________④。有人动戈为伐,养牛之圈为____⑤。‎ ‎【答案】 (1). ①:炙 (2). ②:举刀裁衣 (3). ③:两马并驾 (4). ④:睡 (5). ⑤:牢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会意字的解读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会意字,是指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根据各自的含义所组合成的一个新汉字,这种造字法就叫作会意,属于六书中的一种。用会意造字法造出的汉字就是会意字。因此考生只需要将字拆开看,并根据字义进行适当联想,再用简练的文字表达出来即可。‎ ‎“火上烤肉为”即一个“火”一个“肉”,组合成“炙”;‎ ‎“初”字可拆成一个“衣”一个“刀”,可表达成“举刀裁衣”;‎ ‎“骈”字可拆成一个“马”一个“并”,可表达成“两马并驾”;‎ ‎“眼皮下垂”即一个“目”一个“垂”,组合成“睡”;‎ ‎“养牛之圈”即一个“牛”一个“屋子”,屋子可用“宀”来代替,组合成“牢”。‎ ‎ ‎ - 27 -‎ ‎ ‎ -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