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3.00 KB
  • 2021-06-06 发布

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11月半期考试语文试卷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艺作品问题,究其根本是创作问题,而创作之核心是作家艺术家的境界问题。观当下创作境域,眺审美远方所及,艺术创作须回答好追“典”与离“典”的问题。‎ 典者,经典也,就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从文化原点解读“典”之意涵,“典”者不仅呈现正大气象,而且极富庄严、隆重仪式之美感。观此字,上为“册”,表示先贤之著;下为“奉”,表示恭敬捧持之意。无疑,“典”作为范本与至高,不仅难以逾越,尤其不可侵犯。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能力是人从孩提时就有的天性和本能”。经典作为一种特殊存在,自然成为艺术模仿中非常重要和特殊的对象。‎ 追典,根本在于知典。观文艺创作问题,因追“典”而产生或引发的诸多问题,是为重“患”,且不断恶性传递、交叉感染,损害艺术生态、污染创作环境。这类追“典”要么误把“下作”视经典,以为历代遗存皆为经典;要么权将新作当古典,以为当下“有名”其作即“典”;要么错把“非典”当真典,完全以自我好恶为尺度、定典“格”;要么好将“小鬼”当“真佛”,以为“官衔”决定“标准”,“标准”就是“经典”,如此等等。事实上,历代文艺遗存中,有不少是随意之作或为“下作”,甚至就是糟粕、垃圾,根本没有效法意义。君不见,当下唯所谓名家是瞻者多矣,而拜倒在各类文艺“官阶”之下,竟将“位”作当“范本”、视“高标”,是为典型的不知典,也属追典之大祸害。‎ 艺术史上,大凡成就傲世的作家艺术家,均有追典的经历,张大千的成功尤具典型意义。张大千是模仿高手,八大山人、唐寅、石涛之作,张氏多有仿作,均能以假乱真,足见其追典功夫。为画敦煌佛造像,其与家人等先后两次来到人迹罕至、大漠深处之莫高窟,近三年时间几近天天面壁敦煌、临摹壁画,完成所有精美壁画的临摹,其中不少画作达到了“原样原色,完全逼真”的效果。书法史上,追典奇人或非怀素莫属。怀素学书,苦追唐楷经典欧阳询,写穿木盘,又种万株蕉叶,为纸而书,终将欧体乱真,为人赞叹。‎ 然而,追典毕竟只在典内,离典方入创作。假如没有张大千后来的“泼墨泼彩”,没有怀素后来的狂草书法,那么前者仅仅是敦煌壁画的临摹之劳,或仅将壁画移至宣纸而已;后者也仅仅是欧阳询的重复文本,或为欧楷的翻版。依艺术本质论观,这种追典只是摹典,并无艺术本真价值。于追典之中离典者,为许多艺术大家所崇尚,也是必然路径。只是,没有追典之过程,谈不上离典之结果;离典不仅是脱离典之形态,也是拒绝典之束缚,更是创造新典之状貌。自然,追典难,离典更难。追典是学研,离典是结果。追典让离典寻径问道,离典让追典富于意义。而在离典的远方,审视追典的努力,或许追典更自觉、更致力,离典才更从容、更悠然。‎ ‎(选自《艺术创作取“高”行远》)‎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家艺术家的境界问题是文艺创作的核心问题,而艺术创作要把握好追“典”与离“典”的关系。‎ B.人从孩提时就有模仿的本能,而“典”作为范本与至高,自然成为艺术模仿中重要和特殊的对象。‎ C.因追“典”而产生或引发的恶性传递、交叉感染等诸多问题,损害了艺术生态、污染了创作环境。‎ D.于追典之中离典,是成为艺术大家的必经之路。追“典”是为了离“典”;只有离典才能创造新典。‎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问题为导向,批评追典过程中种种错误做法,说明其症结是不知典、不懂典。‎ B.文章举了张大千和怀素的事例,采用假设推导方式,说明艺术家要离典方入创作。‎ C.文章在提出论点之后采用对比式结构,层层深入地论证了追典与离典的辩证关系。‎ D.文章认为艺术家创作既要知“典”、追“典”,也要脱离典之形态,拒绝典之束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批评了那些把当下“有名”视为“经典”的观念,进而提出经典是历代遗存被直接效法的作品。‎ B.依艺术本质论观,临摹敦煌壁画、重复欧阳询的文本,这种追典只是摹典,并无艺术本真价值。‎ C.追典是过程,离典是结果;离典是从形态到创作法则上对旧典的彻底否定,更是创造新典的前提。‎ D.文章认为,搞清“追典”和“离典”之辩证关系,或许能更自觉地致力于“追典”,更从容悠然地“离典”。‎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伴随着信息社会不断发展,新兴媒体影响越来越大,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就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我们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深刻认识全媒体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宣传思想工作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全面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不是谁主谁次,而是此长彼长;不是谁强谁弱,而是优势互补。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加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主渠道,移动媒体将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建设好自己的移动传播平台,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要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要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要抓紧做好顶层设计,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要旗帜鲜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使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有一个明显提高。主流媒体要及时提供更多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牢牢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要使全媒体传播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全面提升技术治网能力和水平,防范大数据等新技术带来的风险。要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趋势,不断提升对外传播效果。现在,国际上理性客观看待中国的人越来越多,为中国点赞的人也越来越多。这是主流媒体的历史机遇,必须增强底气、鼓起士气,坚持不懈讲好中国故事,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话语权。‎ ‎(摘编自《求是》杂志第6期2019年3月16日《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 材料二:‎ 材料三:‎ 从“纸媒时代”到“微博微信”再到“视频、H5、VR全景”……一大批“提笔能写,对筒能讲,举机能拍”的全媒体记者涌现出来,“融媒体记者,就应该干嘛嘛行、做啥啥精”。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唯一不变的状态就是改变。把网络信息前沿技术运用于新闻传播实践方面,新华社走在前列——2015年推出自主研发的“快笔小新”机器人写稿系统;2017年底,发布全球媒体首个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2018年11月,全球首个合成新闻主播——“AI合成主播”亮相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新闻领域开创了实时音视频与AI真人形象合成的先河。‎ 以内容创新唱响时代强音。人民日报社策划推出5篇“总书记的人民情怀”系列报道和14篇“新思想从实践中产生”系列报道;新华社推出《心中的牵挂》《答卷》《誓言》《那年,我们21》等50‎ 多个浏览量过亿的重磅融媒体产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出时政报道“组合拳”,以时政V观微视频、时政新闻眼等方式第一时间准确报道,阐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总书记调研考察时的感人瞬间,展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崇高风范。创新对外传播手段,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中国日报社充分发挥外籍记者编辑队伍优势,以“好运中国”“解码中国”等短视频栏目为依托,打造了“英国小哥”方丹、“美国小哥”艾瑞克、“英国小妹”夏洛特等“网红”记者,透过“外眼”看中国、通过“外嘴”讲中国,扩大主题报道的国际影响力。新华社“New China”账号在脸谱、推特、优兔、Instagram、连我、VK等六大平台使用19种语言发稿,总粉丝数突破1亿,跻身世界主流媒体账号第一方阵最前列,让“中国声音”更加清晰响亮。‎ ‎(摘编自新华社2019年1月26日《守正创新有“融”乃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媒体融合发展成就综述》)‎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这说明媒体融合发展要注意防范大数据等新技术带来的风险。‎ B.由材料二可知,当今我国网民已超八亿,其中手机网民占网民比例高达98.6%,十一年间发展迅猛。‎ C.要提升对外传播效果,可发挥外籍记者编辑队伍优势,扩大“中国声音”的国际影响力。‎ D.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变”是常态,“变”才是“不变”的,新闻传播者也在大胆尝试新手段新方法。‎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从思想、方法等方面对媒体提出了要求,以期推动媒体融合、建设全媒体,为实现我们的目标和梦想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B.我国手机网民规模极大,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源,“终端随人走、信息围人转”,这给新闻舆论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C.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主渠道,移动媒体将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所以坚持移动优先策略就成为解决媒体深度融合发展问题的充分条件。‎ D.新华社推出了《心中的牵挂》《答卷》等50多个浏览量过亿的重磅融媒体产品,可见媒体在内容方面创新,可以唱响时代强音。‎ ‎6.在全媒体时代,应如何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守正创新”地融合发展?请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7~9题。‎ 生 沈从文 场坪上,白日照着,一圈闲人,为小小热闹粘在那里。‎ 一个年过六十的老人扛了一对大傀儡走来,到了场坪,四下望人,似乎很明白这不是玩傀儡的地方,但无可奈何的停了下来。‎ 老头子把傀儡坐在场中烈日下,轻轻咳着,调理着嗓子。他除了那对脸儿一黑一白简陋呆板的傀儡以外,什么都没有!看的人也没有。‎ 他发红的小眼睛四方瞟着,场坪位置既不适宜,天又那么热,若无什么花样做出来,绝不能把闲人引过来。老头子便望着坐在坪里傀儡中白脸的一个,亲昵的低声的打着招呼,也似乎正用这种话安慰他自己。‎ ‎“王九,不要着急,慢慢的会有人来的,咱们呆一会儿,就玩个什么给爷们看看,玩得好,还愁爷们不赏三枚五枚?玩得好,爷们回去还会说:王九赵四摔跤多扎实,六月天大日头下扭着蹩着搂着,还不出汗!可不是,天那么热,你也不累,好汉子!”‎ 来了个学生,站着,没动。‎ 老头子瞥了眼,微笑着,全身作成年轻人灵便姿势,膀子向上向下摇着,一面自言自语的说话,亲昵得如同家人父子:‎ ‎“王九,你瞧,先生可来了。好,咱们动手,先生不会走的。你小心,别让赵四小子扔倒。先生帮咱们绷个场面,看你摔赵四这小子,先生准不走。”‎ 他把傀儡扶起,整理傀儡身上的破旧长衫,又从衣下取出两只假腿来,把它缚在自己裤带上,再把傀儡举起,弯着腰,钻进傀儡所穿衣服里面去,用衣服罩好了自己,且把两只手套进假腿里,改正了两只假腿的位置,开始在灰土坪里扮演两人殴打的样子。他移动着傀儡的姿势,跳着,蹿着,有时又用真脚去捞那双用手套着的假脚,装作掼跤盘脚的动作。他既不能看清楚头上的傀儡,又不能看清楚场面上的观众,表演得却极有生气。‎ 大学生笑了,有人注意到了这边,第二个人跑来了。‎ 不久,第三个以至于第十三个皆跑来了。‎ 闲人聚集得越来越多。‎ 众人嘻嘻的笑着,从衣角里,老头子依稀看出一圈观众的腿脚,他便替王九用真脚绊倒了赵四的假脚,傀儡与藏在衣下玩傀儡的,一齐颓然倒在灰土里,场面上起了哄然的笑声,玩意儿也就小小的结束了。‎ 老头子慢慢的从一堆破旧衣服里爬出来,露出一个白发苍苍满是热汗的头颅,发红的小脸上写着疲倦的微笑,又将傀儡扶起,自言自语:“王九,好小子。你玩得好,把赵四这小子扔倒了,大爷会大把子铜子儿撒来,回头咱们就有窝窝头啃了。你累了吗?热了吗?来,再来一趟,咱们赶明儿还上国术会打擂台,挣个大面子!”‎ 众人又哄然大笑。‎ 过一阵,围的人已不少,他便四面作揖说:“大爷们,大热天委屈了各位。爷们身边带了铜子儿的,帮忙随手撒几个,荷包空了的,帮忙呆一会儿,撑个场面。”‎ 有人丢一枚两枚的,与其他袖手的,皆各站定原来位置不动,一个青年军官,却掷了一把铜子,皱着眉走开了。老头子为拾取这一把散乱满地的铜子,沿着场子走去,系在腰带上那两只假脚,很可笑的左右摆动着。‎ 这老头子同社会上某种人差不多,扮戏给别人看,连唱带做,并不因做得特别好,就只因为在做,故多数人皆用希奇怜悯眼光瞧着。应出钱时,有钱的照例也不吝钱,但只要有了件新鲜事情,大家便会忘了这里,各自跑开了。‎ 卖莲子小摊,有人中了暑,晕了过去,大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见有人跑向那方面,也跟着跑去。只一会儿,玩傀儡的场坪观众就走去了大半,少数人也似乎才察觉了头上的烈日,渐渐散去了。‎ 场中剩了七个人。‎ 老头子微笑着,一句话不说,两只手互相捏了一会,又蹲下去把傀儡举起,罩在自己的头上,两手套进假腿里去,开始剧烈的摇着肩背,玩着之前的那一套。古怪动作招来了四个人,但不久去了五个人。等另一个地方真的殴打发生后,人便全跑去了。‎ 老头子依然玩着,依然常常故意把假脚举起,作为其中一个全身均被举起的姿势,又把肩背极力倾斜向左向右,便仿佛傀儡相扑极烈。依然在一种规矩中倒下,毫不苟且的倒下王九又把赵四战胜了。‎ 他从那堆敝旧衣里爬出时,已空无一人。‎ 于是他同傀儡一个样子坐在地下,数着铜子,一面向白脸傀儡王九笑着,说着前后相同既在博取观者大笑、又在自作嘲笑的笑话。他把话说得那么亲昵,那么柔和。他不让人知道他死去了的儿子就是王九,儿子的死,乃由于同赵四相拼,也不说明。他决不提这些事。他只让人眼见傀儡王九与傀儡赵四相殴相扑时,虽场面上王九常常不大顺手,上风皆由赵四占去,但每次最后的胜利,总仍然归那王九。‎ 王九死了十年,老头子城里外表演王九打倒赵四也有了十年。真的赵四,五年前早就害黄疸病死掉了。‎ ‎(有删改)‎ ‎7.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老头子在闲人们纷纷离开时依然“在一种规矩中倒下,毫不苟且的倒下”,一方面是希望通过认真的表演挽留闲人,另一方面也借摔倒来发泄心中的苦痛。‎ B.小说中的闲人们从”嘻嘻的笑着”到”场面上起了哄然的笑声”再到”众人又哄然大笑”,作者通过接二连三的笑声描绘出看客的百无聊赖与冷漠无情。‎ C.小说一直在写“王九”与“赵四”摔跤,并且强调“王九”获胜之艰难,意在表现弱势群体对社会强权势力的无奈反抗,具有强烈的道德是非判断。‎ D.作者语言深沉朴素,用内敛淡然的笔调叙说了一个卖艺老人的悲苦人生,然而平静的文字下却蕴含了作者深沉的感喟和悲悯情怀。‎ ‎8.这篇小说的结尾陡生波澜,令人印象深刻,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6分)‎ 答:‎ ‎▲‎ ‎9.作者通过写一个老人玩傀儡游戏,表达了对生活、生命以及人生的诸多思考,你从中读出了哪些意味?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及进士第,知翼城县,通判绛州。西方用兵,偏校有临陈先退、望敌不进者,大将守著令皆申覆。彦博言此可施之平居无事时尔今拥兵数十万而将权不专兵法不峻将何以济,仁宗嘉纳之。以直史馆为河东转运副使。麟州饷道回远,银城河外有唐时故道,废弗治,彦博父洎为转运使日,将复之,未及而卒。彦博嗣成父志,益储粟。元昊来寇,围城十日,知有备,解去。召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与枢密使庞籍议省兵,凡汰为民及给半廪者合八万,论者纷然,谓必聚为盗,帝亦疑焉。彦博曰:“今公私困竭,正坐兵冗。脱有难,臣请死之。”其策讫行,归兵亦无事。初,仁宗之不豫也,彦博与富弼等乞立储嗣。仁宗许焉。彦博既服阕,有诏入觐。英宗曰:“朕之立,卿之力也。”彦博竦然对曰:“陛下入继大统,乃先帝圣意,皇太后协赞之力,臣何力之有?”帝曰:“备闻始议,卿于朕有恩。”彦博逊避不敢当。寻除侍中,入为枢密使、剑南西川节度使。夏人犯大顺,庆帅李复圭以陈图方略授钤辖李信等,趣使出战。及败,乃妄奏信罪。彦博暴其非,宰相王安石曲诛信等,秦人冤之。彦博又以极论市易司监卖果实,损国体敛民怨,为安石所恶,力引去。拜司空、判河阳,徙大名府。身虽在外,而帝眷有加。久之,请老,以太师致仕,居洛阳。元佑初,司马光荐彦博宿德元老,宜起以自辅。宣仁后乃命平章军国重事,六日一朝,一月两赴经筵,恩礼甚渥。然彦博无岁不求退,居五年,复致仕。绍圣初,章惇秉政,言者论彦博朋附司马光,诋毁先烈,降太子少保。卒,年九十二。彦博虽穷贵极富,而平居接物谦下,尊德乐善,如恐不及。其在洛也,洛人邵雍、程颢兄弟皆以道自重,宾接之如布衣 交。与富弼、司马光等十三人,用白居易九老会故事,置酒赋诗相乐,序齿不序官。好事者莫不慕之。‎ ‎(节选自《宋史·文彦博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彦博言此可施之/平居无事时尔/今拥兵/数十万而将/权不专兵/法不峻将/何以济 B.彦博言/此可施之平居无事时尔/今拥兵/数十万而将/权不专兵/法不峻将/何以济 C.彦博言此可施之/平居无事时尔/今拥兵数十万/而将权不专/兵法不峻/将何以济 D.彦博言/此可施之平居无事时尔/今拥兵数十万/而将权不专/兵法不峻/将何以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是对通过科举殿试者的称呼。明清时因考试在春季进行,故进士殿试又称“春闱”,应试中选者称及第。‎ B.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C.布衣,是百姓的代称。因百姓多穿布制衣服,故得此名。除此外,亦用“黔首”“黎民”“白丁”等称呼百姓。‎ D.序齿,即按年龄长幼排定先后次序。古人筵席等活动注重礼数,排定位次通常或以官职爵位,或以年龄大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彦博精通军事,力削兵冗。其继承父志,储备粮饷,西夏入侵,知其有备,解兵而去。其力主裁军,裁撤八万人,不为群议所动,终获成功。‎ B.文彦博逊让谨慎,功成不居。英宗将即位之功归于其身,他推说是仁宗的意愿和皇太后的襄赞之功,谦虚回避英宗的感谢,不敢承认有功于此。‎ C.文彦博刚正敢言,直陈政弊。彦博直言新政的问题,认为市易司监卖果实,有伤国体,会招致百姓怨恨,深为王安石嫉恨,后被贬外放大名府。‎ D.文彦博接物谦下,尊德乐善。他退居洛阳,名士邵雍、程颢兄弟都以布衣之交待之。‎ 其又与富弼、司马光等置酒赋诗,以年龄而非官职排位论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银城河外有唐时故道,废弗治,彦博父洎为转运使日,将复之,未及而卒。(5分)‎ 译文:‎ ‎▲‎ ‎(2)彦博曰:“今公私困竭,正坐兵冗。脱有难,臣请死之。”(5分)‎ 译文:‎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省试①湘灵②鼓瑟 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③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省试:唐时各州县贡士到京师参加的尚书省礼部主持的科举考试,通称省试。钱起参加的此次省试诗题为“湘灵鼓瑟”。②湘灵:‎ 传说中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舜死后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湘水女神。③苍梧:南宁远县境内,又称九嶷,传说舜帝南巡,崩于苍梧。此代指舜帝之灵。‎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倒装,内容照应诗题,点出湘水女神擅长鼓瑟的传说:她轻抚“云和”之瑟,弹奏起哀伤的乐曲。‎ B.“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写水神冯夷闻瑟而舞,成了湘灵的知音;路过湘水的楚人因其悲而不忍闻。‎ C.“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乐曲进入最高潮,湘灵的哀怨随流水与悲风而远,绵延不绝,凄婉幽怨。‎ D.全诗驰骋天上人间、幻境现实,多角度描写,表现了湘灵对爱情的忠贞和对死在苍梧的舜帝的哀怨和思慕。‎ ‎15.本诗结尾两句被赞颂为“神来之笔”,请结合全诗,从艺术效果的角度赏析这两句之妙。(6分)‎ 答:‎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 ▲ , ▲ ”两句,描写出了月夜洞庭湖水面的景致。‎ ‎(2)面对无穷尽的浩瀚长江,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 ▲ ”直接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 ▲ , ▲ ”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前的准备过程。‎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近期,一档叫《上新了·故宫》的综艺节目频频登上网络热搜榜,以往的故宫深处,伴随镜头移转,徐徐展现在观众眼前。翻阅演职人员列表,不难发现这档综艺节目的制作团队人员都特别年轻。今天的年轻人,传统文化节目创新的主力人群是他们,他们奉献才智并且日渐欣赏传统文化。在年轻人聚集的网络平台,每出现 之作,常常能带动一番热烈讨论。在“新生代”的炯炯目光中,传统文化正汲取着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青年人热爱传统文化的现象令人欣喜,但我们仍需留意,( )。源起西周的陕西秦腔,年轻一代鲜有问津;历史悠久的评书艺术,历经辉煌之后,影响力式微;传统手工艺刺绣门类 ,但是不论哪个类目如今都很难找到“接班人”……‎ 新颖的创意,激发了年轻一代了解传统文化的热情。当传统文化再次被激活,光彩焕发时,它也穿越时空,为我们的创新创业提供资源与灵感。青春是取之不竭的创造力与活力,‎ 当这股力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二者定能 ,携手向前。‎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寂寂无闻 推陈出新 层见叠出 交相辉映 B.鲜为人知 推陈出新 举不胜举 交相辉映 C.寂寂无闻 革故鼎新 层见叠出 相映成趣 D.鲜为人知 革故鼎新 举不胜举 相映成趣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仅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还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 B.不只是以主力人群的身份观看传统文化,还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 C.不仅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还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 D.不只为创新传统文化节目奉献才智,甚至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文化大多都因缺乏保护而遭到严重破坏 B.无人关注传统文化并呼吁保护传承传统文化 C.还有很多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正频频“告急”‎ D.很多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都缺少创新和关注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6分)‎ 艺术的创造之中都必寓有艺术家的认真,生活也是如此。一般人常以为艺术家是一些最随便的人,其实,在艺术范围之内, ① 。在锤炼作品时常呕心呕肝,一笔一画也不肯苟且。 ② ,如曾子临死时记得床上的席子是季路的,一定叫门人把它换过才瞑目;吴季札心里已经暗许 赠剑给徐君,没有实行徐君就已死去,他很郑重地把剑挂在徐君墓旁树上,以见“中心契合死生不渝”的友谊。像这一类的言行看来虽是小节,而敬重生活者却不肯轻易放过,正犹如诗人不肯轻易放过一字一句一样。 ③ 。董狐宁愿断头不肯掩盖史实,夷齐饿死不愿降周,都能体现出古人在大节上的坚守。‎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 ‎2019年6月15日,上海启动“两网融合”工作。所谓两网融合,就是把城市环卫系统和再生资源系统两大体系有效衔接、融合发展。其中,建设再生资源集散中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位于嘉定区马陆镇的集散中心,是上海首座全品类再生资源集散中心。马陆再生资源集散中心站长杨龙斌介绍说,运到这里的垃圾被送到分拣车间,根据类别不同,会进入对应的操作间,由工作人员进行精细分类。“比如,废弃塑料瓶会去掉标签和瓶盖,再进行打包;废纸会分成硬板纸、报纸、书本等等,由全自动打包机进行压缩,放入堆垛区。”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唐家富表示,“两网融合”工作的持续推进,将有效促进垃圾分类后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答:▲‎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习近平 不要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马云 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钱学森 没有比缺乏意志更大的困难。——拉美谚语 志向和热爱是伟大行为的双翼。——歌德 把时间用在思考上是最能节省时间的事情。——卡曾斯 世界各国文化多姿多彩,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则名言,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则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答案 ‎1.C(原文“因追‘典’而产生或引发的诸多问题,是重‘患’,且不断恶性传递、交叉感染,损害艺术生态、污染创作环境。”选项偷换概念。故选C。)‎ ‎2.C(C项“对比式结构,层层深入”有误。)‎ ‎3.D(A项原文说“历代文艺遗存中有不少随意之作或为‘下作’,根本没有效法意义”,并不能说明历代遗存被直接效法的作品即为经典,也没有“进而提出”。B项“这种追典只是摹典,并无艺术本真价值”这个推论原文的前提是:假如张大千、怀素没有离典进入自我创作,“仅仅是”停留在“临摹敦煌壁画、重复欧阳询的文本”阶段。选项缺少了“仅仅是”三个字,就否定了临摹的全部意义。C项“彻底否定”错。)‎ ‎4.A(“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是总体要求,不能说明媒体融合发展要注意防范大数据等新技术带来的风险。)‎ ‎5.C(表述绝对。“坚持移动优先”不一定能“解决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问题”,不是其充分条件。)‎ ‎6.①创新媒体融合手段,坚持移动优先策略,构建全媒体格局,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创新)牢牢占据传播制高点,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守正)②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创新)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守正)③把网络信息前沿技术运用于新闻传播实践中,创新对外传播手段,(创新)唱响时代强音,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守正)(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7.D(A项,老人摔倒并不是为了挽留闲人,也不是发泄心中的苦痛;B项,“冷漠无情”看不出来;C项,赵四未必能够代表社会强权势力;另外,写“王九”战胜“赵四”的胜利并没有强烈的道德是非判断。)‎ ‎8.①情节结构上,上文多次写到老人与“王九”的亲密交谈,结尾点明了原因,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增强了情节的起伏性。(2分)②读者感受上,“王九”去世的真相强化了小说的悲剧色彩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2分)③主题表达上,揭示并深化了小说的主旨。为了替儿子王九报仇,老父亲用十年的时间在街边表演傀儡打架,宣泄他的爱与恨,表现了父亲的执着深沉;而复仇的对象赵四其实也早已死去,老人的复仇似乎成了滑稽的表演,令人同情,令人深思。(2分)‎ ‎9.①生活是艰难的(或生的寂寞)。傀儡戏对于老人来说,首先是谋求生计的手段。他卖力的表演,累得满头大汗,可见底层百姓生的艰难。(人们只见到他的可笑,甚至可怜,却没有人了解他的内心世界。虽然他会笑着同王九说话,但这种自言自语和笑,更显出生的寂寞与悲凉。)②生命虽然脆弱,但保有温情。老头儿子已经死去十年,而老人将白脸的傀儡看作自己的儿子,亲密地与他说笑,这种含着眼泪的微笑,表现出父亲的温情,令人潸然泪下。③人生的无常与无奈。老头的表演,其实也是老人特殊的替儿子复仇的方式。在现实中失去的,他只能从幻想中找回,但是即使这样,那个复仇的对象也在五年前死去。在生活中,他操纵着傀儡,以求生存,以求慰藉,但实际上它又被无常的命运所操纵。(1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10.D ‎11. A(会试才称“春闱”。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在各省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因为乡试多在八月举行,故又为秋试、秋闱。乡试中试的举人,于次年二月入京参加由礼部主持的考试,即是会试,因考试在春天,又称春试或春闱。殿试则是在会试之后,于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其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级别的考试。通过者被称为进士。)‎ ‎12.C(文彦博并非被贬外放,而是主动请辞引退。“引去”即引退之意,也可从后文语境“身虽在外,而帝眷有加”推知其并非被贬。)‎ ‎13.(1)银城河外有唐时(运粮饷)的故道,被废弃没有疏理。文彦博的父亲文洎在任转运使职期间,曾考虑修复唐时故道,没来得及动工就死了。‎ ‎(废、复、及各1分,大意2分)‎ ‎(2)文彦博说:“现在公家私人(财力)困乏枯竭,就是因为兵员过多。假使这些裁撤的兵士要作乱,我请求允许我为这件事而死。”‎ ‎(坐、脱、死各1分,大意2分)‎ ‎14.B(动人的瑟声引来了水神冯夷,他激动地在湘灵面前伴乐狂舞,但一个“空”字,说明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 ‎15.(1点3分,任答2点即可。)‎ ‎(1)以景结情,余味无穷:曲终人散,不见湘灵,只剩一川江水,几峰青山。画面省净明丽、静谧美好,给人留下了回味悠长的广阔空间。(答“借景抒情”也可以,但阐释要准确)‎ ‎(2)呼应开头,首尾圆合(答“呼应开头”或“首尾呼应”就可以):全诗以湘水女神出现开始,以湘水女神消失告终,形成一个首尾呼应的有机整体。(答“再次点题,余韵悠远”言之成理也可以。)‎ ‎(3)结尾突转,意外迭出。音乐突然结束转入景物的描写是一重意外,诗歌从神奇虚幻的世界回到客观的景物世界,是又一重意外。带给读者奇妙的审美体验。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16.(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3)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17.B(寂寂无闻:无声无息,不为人知,常指没有名气。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语境说的是故宫深处很少有人知道,应选“鲜为人知”。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根据继承发展传统文化的语境,应选“推陈出新”。举不胜举:举也举不完,形容极多。层见叠出:屡次出现。语境强调的是传统手工艺刺绣门类多,没有“屡次出现”的意思,故应选“举不胜举”。相映成趣:指互相对照、映衬着就显得有趣味,有意思。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相互映照。语境中没有“有趣味,有意思”的意思,故应选“交相辉映”。)‎ ‎18.C(A项,根据上下文,应该将“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与“为传统文化 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互换位置。B项,语序不当,且“观看传统文化”搭配不当。D项,“甚至”表示强调突出的事例,用在语境中不恰当。)‎ ‎19.C(A项,“严重破坏”一词不符合下文意思。B项,下文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告急,重点不在于“无人关注传统文化并呼吁……”。D项,“缺少创新”的说法与下文在语意上不连贯。)‎ ‎20.①艺术家是最认真(严谨/严肃)的②敬重生活者对于生活也是这样认真③小节如此,大节更不必说(也是如此)。(第①空根据上下文“随便”“其实”“呕心呕肝,一笔一划也不肯苟且”,可知应该填写“艺术家是最认真(严谨/严肃)的”之类的句子;第②空根据后面的“敬重生活者却不肯轻易放过”,应该填写“敬重生活者对于生活也是这样认真”之类的句子;第③空分句前后文“小节”“大节”,可知应该填写“小节如此,大节更不必说(也是如此)”之类的句子。)(6分,每句2分)‎ ‎21.2019年6月15日,上海启动“两网融合”工作,并于马陆镇建成上海首座全品类再生资源集散中心,此举将有效促进垃圾分类后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时间地点“2019年6月15‎ 日上海”1分,总述事件“启动‘两网融合’工作”1分,重点提及的部分事件“于马陆镇……集散中心”2分,意义“将有效促进……资源化”1分。)(材料第一句“2019年6月15日,上海启动‘两网融合’工作”提出事件:上海启动“两网融合”工作。第二、三句依据“所谓两网融合,就是”“其中”可知,在解释“两网融合”‎ 的内涵,并重点提及建设再生资源集散中心。第四句“这座位于嘉定区马陆镇的集散中心……将对嘉定区全品类可回收物‘兜底’回收处理”,写了建设再生资源集散中心的地点和作用;第五六句,“马陆再生资源集散中心站长杨龙斌介绍说”“比如,废弃塑料瓶会……放入堆垛区”,两句以负责人的话和举例废旧塑料瓶来写再生资源集散中心的工作开展。最后一句“‘两网融合’工作的持续推进,将有效促进垃圾分类后的减量化和资源化”以副局长的话点评“两网融合”的作用。对以上材料进行筛选整合,考生可得出核心意思:上海启动“两网融合”及其作用。)‎ 参考译文: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文彦博考中进士后,为翼城县知县,通判绛州。当时西部边疆连年交战,军队中若有副将临阵先退、望敌不进的,按照常规,大将应向朝廷请示后才作处理。文彦博说:“这种办法在平居无事之时还可行。但现在连年作战,将领带兵数十万,如果没有权力自主处置这些事情,将权不集中,军法不严峻,怎么能成功呢?”宋仁宗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吸取他的意见。文彦博以直史馆的身份任河东转运副使。麟州运 饷的路曲折遥远,而银城河外有唐时运粮饷的故道,被废弃没有疏理。文彦博的父亲文洎在任转运使职期间,曾考虑修复唐时故道,没来得及动工就死了。文彦博继承他父亲的志愿,修复了唐时故道。并由此而储备了大量粮饷。西夏入侵,把麟州围了十日,知道城中做了准备,撤围而退。仁宗把文彦博召到朝廷,任命他为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文彦博同枢密使庞籍商议裁省兵员,总计裁撤为民以及支付原俸禄一半的士兵和将佐共八万人,对这件事,当时议论纷纷,有人认为这些人一定会聚为盗贼,仁宗对此也感到疑虑。文彦博说:“现在公私困竭,就是因为兵员过多。假使这些裁撤的兵士要作乱,我请求允许我为这件事而死。”他的谋划终于执行,而裁撤的兵士也没有闹事。当初仁宗身体不好,文彦博与富弼等人请求立太子。仁宗答应了。文彦博守丧礼完毕,英宗有诏命到朝廷拜见。英宗对他说:“我被立为太子,是你的功劳。”文彦博严肃地回答:“陛下立为太子,承继帝统,是仁宗皇帝的意愿,也是皇太后襄赞之功,臣子没有什么功劳。”英宗说:“使先帝有所裁择,以及开始创议,你都对我有恩。”文彦博谦逊地回避,不敢认为有功于英宗。夏人进犯大顺,将帅李复圭把阵图和方略授给钤辖李信等人,命令他们出战。等到失败,却诬奏李信有罪。文彦博把其中的 是非暴露出来,而宰相王安石曲意诛杀李信等,秦人认为他们都冤枉。文彦博又因激烈地争论,说市易司监卖果实,有伤国体,会引起百姓怨恨,被王安石嫉恨,最后请求辞职。神宗任命他为司空,判河阳,徙大名府。身虽不在朝廷,神宗对他的关注却有增无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求请回家退休,以太师职位退休,居在洛阳。哲宗元佑初年,司马光推荐文彦博,说他是宿德元老,应该重新起用,来辅佐朝廷。宣仁后任命他为平章军国重事,六天朝觐一次,一月两次到皇宫讲经书,皇帝对他恩礼有加。但文彦博每年都要求告退,在朝廷任官五年后,又请退休。哲宗绍圣年间,章惇控制朝政,言官议论文彦博与司马光是朋党,对神宗诋毁,降太师为太子少保。死时九十二岁。文彦博虽然官职很高,也很富裕,但平常接待人谦逊下士,尊德乐善,生怕做得不好,他退居洛阳后,洛阳人邵雍、程颢兄弟都以儒家道统自重,对待文彦博如布衣之交。他和富弼、司马光等十三人,根据白居易九老会故事,置酒赋诗相互取乐,只以年龄大小论长幼,而不以职位高低排名位。好事者都很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