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01 KB
- 2021-06-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考点 分析概括
考情解读 学案引语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指对文中信息
进行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判断
与推理。这类考题一般都是把人物、事件、观点等综合
在一起设题,要求从四个选项中找出一个对原文内容分
析概括不正确的选项。命题者在出题时通常是在大体正
确的内容概括中设置一两处微小的不正确的表述来干扰
答题者。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包括作者对文章中所提及的
人物的态度是歌颂、赞扬、认同、怜悯,还是讽刺、贬
斥、反对、嘲笑,也包括作者对文中所叙述事情的态度
是拥护、肯定,还是反对、否定。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
度表达形式是多样的,有的开篇明义,直抒胸臆,有的
寄寓故事,含而不露,有的通篇叙事,卒章显志……但
有一点往往是一致的,那就是作者的观点态度多是文中
议论性的句子。在复习时,一定要注意甄别筛选,以便
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试题
是文言文考查的常考点和重点,
并且一直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分值为 3 分。此题一般涉及对全
文内容的把握及对人物的整体把
握,所以在做题前最好先读一下
这道试题的每个选项,对于理解
文本很有帮助;同时命题者在设
制试题时,难度不会很大,但是
设错点会比较隐蔽。要熟悉命制
错误选项常见的四大干扰方式,
如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
念、时空错位等。
解构真题 引领规范
(原文见 P117 本专题考点 1 的“典型例题”)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
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
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
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
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思路梳理
1.明确考点 辨别要求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2.研读试题 细致分析
选项 原文比对 分析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
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
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
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
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
后,以弘微为嗣……弘微家素
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
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
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弘微从
叔谢峻把他作为后嗣,并且他
也确实只接受数千卷书,而不
要其他的财物,可见选项正
确。
续表
选项 原文比对 分析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
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
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
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
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
子。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
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
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
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
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
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通过选项与原文的比对可以
看出,应该是谢混与子弟们诗
文唱和,并且被称为乌衣之
游。弘微因有文才和口才,受
到叔父的赏识等。可见选项前
半部分张冠李戴,与原文不
符。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
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
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
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
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
叹。
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
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自
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
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
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
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
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
义也。
对比之后可看出,弘微掌管产
业就像是替公家办事,并且都
有账目;经过九年,谢家的很
多方面也有很大发展,人们见
后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可
见选项是正确的。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
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
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
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
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
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
服虽除,犹不啖鱼肉……九
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
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
葬。
分析这两段材料可以看出,一
是弘微对谢曜的感情,二是对
东乡君财物的态度。选项与原
文相符。
3.细致辨别 做出答案
B
失分剖析
现场答案 失分剖析
答案一:A
对事件把握错误。认为该选项中“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
不当,所以误选。
答案二:C 对“事若在公”的意思理解错误。
类法总结
设问方式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题思路
1.通读全文,圈点出文中的具体时间、地点、人物等,梳理文章脉络。
2.将选项内容与原文一一对应辨别。
3.借助有关错误选项的命制方法,快速准确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核心要点
七个角度细比对,巧解分析综合题
1.比对关键词语,避免曲解文意
2.比对内容,避免无中生有
3.比对人物,避免张冠李戴
4.比对时间,避免时空错位
5.比对地点,避免地点不合
6.比对因果,避免因果混乱
7.比对范围、程度词,避免以偏概全
强化训练 提能增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4 题。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
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
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上书举季弟纁自代,时议不以为私。转右补阙,而纁代为御史。元和元年,
宰相杜佑子从郁为补阙,贯之持不可,寻降为左拾遗。复奏:“拾遗、补阙虽品不同,皆是谏官..。父为宰
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论父。”改为秘书丞。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
为两馆生。贯之持其籍不与,曰:“工商..之子,不当仕。”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
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讨吴元济也,贯之请释镇州,专力淮西,且言:“陛下岂不知建
中事乎?始于蔡急而魏应也,齐、赵同起,德宗引天下兵诛之,物力殚屈,故朱泚乘以为乱。此非它,速
于扑灭也。今陛下独不能少忍,俟蔡平而诛镇邪?”时帝业已讨镇,不从。终之,蔡平,镇乃服。初,讨
蔡,以宣武韩弘为都统,又诏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兵以进。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速进取,今
若置都统,又令二帅连营,则各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云。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贯之曰:“此人得
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不涉旬,出为湖南
观察使。后罢为太子詹事,分司东都。穆宗立,即拜河南尹,以工部尚书召。未行,卒,年六十二,诏赠
尚书右仆射,谥.曰贞。
(据《旧唐书》《新唐书》,略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B.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C.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D.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答案 D
解析 从名词“忠义”分析,动词“通”(结交)作其谓语,“通”的宾语为“权幸”,据此排除 A、C
两项;动词“污”的宾语是“朝籍”,据此排除 B 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语言禁忌现象。韦贯之,名纯,因避唐宪宗李纯讳,别人只能用字称
呼他,只有自己才可以用名来称呼自己。
B.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唐朝的左、右拾遗与左
右补阙都属于谏官。
C.工商是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简称,在封建社会里为杂色之流,可追求物质享受,但不可与朝贤君子
比肩而立,更不可超授官秩。
D.对已死的官员,古代皇帝可依据其生前功绩赠官、赠谥。“尚书右仆射”是皇帝对韦贯之死后赐
赠的官职,“贞”是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谥号。
答案 A
解析 A.为避唐宪宗李纯之讳,任何人包括韦贯之自己都不能用名“纯”来称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贯之刚强正派,不阿权贵。有人把他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表示愿意结识他并把他推荐给皇
上。韦贯之并没在意,几年没有去拜访李实,失去了通过李实推荐而升迁的机会。
B.韦贯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上书推荐弟弟韦纁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当时人们并不认为他偏私;
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致使杜从郁的官职一降再降,做了秘书丞。
C.韦贯之洞察力强,料事如神。讨伐吴元济的时候,韦贯之建议先放下镇州,全力对付淮西;不赞
成设置都统的同时又令二帅连营,这些德宗都没采纳。事后证明韦贯之是正确的。
D.韦贯之为官敢言,坚守正义。皇帝宠臣张宿出使外地,宰相裴度为他请求章服,韦贯之严词坚决
反对。因此事得罪了做谏官的张宿,张宿后来“诬以朋党”报复韦贯之。
答案 B
解析 B.“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错,两次上奏一次是针对“补阙”,一次
是针对“左拾遗”;且“一降再降,做了秘书丞”错,杜从郁先是由补阙降为左拾遗,然后“改为秘书丞”,
未再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向李实)推荐(韦贯之)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你今天到李
实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了。”
(2)这件事就停止不办了。张宿对此怀恨在心,(韦贯之)最终还是被张宿陷害,诬陷他结朋连党,罢
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做了吏部侍郎。
解析 第(1)句关键词:说者,推荐人;骤,急忙;且,并且;诣,到……去。第(2)句关键词:寝,
停止;衔,怀恨在心;构,陷害;卒为所构(被动句,被张宿陷害)。
参考译文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名讳,以字行于世。年轻时就考中进士科。德宗末年,有人把韦贯之的名字推
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举起笏板给人看他所记下来的名字,说:“这是他的姓名,和我是同乡,一向就听
说他很贤能,希望认识他,然后引荐给皇上。”推荐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
“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了。”韦贯之唯诺而已,但几年中始终不肯前往,这件事之后
他的官位也没有升迁。
永贞年间,韦贯之才被授任为监察御史。他上书举荐小弟韦纁代替自己任监察御史,当时人们议论认
为这不是徇私枉法。于是转任右补阙,而韦纁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元和元年,宰相杜佑的儿子杜从郁做
补阙,韦贯之坚持说不可以,不久降职为左拾遗。他再次上奏说:“拾遗、补阙虽然品级不同,但都是谏
官。父亲任宰相,儿子任谏官,如果政事有失,做儿子的不可能去议论父亲。”于是杜从郁改任秘书丞。
新罗人金忠义因为投机取巧进用,官做到少府监,他的儿子以门荫当上了两馆的生徒。韦贯之扣住他的册
籍不下发,并说:“工商之家出身的子弟,不应当做官。”金忠义用艺能来结交权贵宠臣,替他说情的不
止一两个,而韦贯之更是坚持己见。他不久又上疏陈述金忠义不应当玷污朝廷官吏的名册,词理恳切,金
忠义的官职终于被免去。讨伐吴元济时,韦贯之请求先放下镇州,集中力量对付淮西,并且说:“陛下难
道不知道建中年间的事情吗?开始是蔡州急呼,而魏州响应,齐、赵一同起来,德宗征发天下兵马讨伐他
们,财物用完而人力费尽,所以朱泚乘机作乱。这不是别的原因,是要迅速扑灭叛乱(导致的)。如今陛下
难道不能稍稍忍一下,等蔡州平定之后再讨伐镇州吗?”当时皇帝已经讨伐镇州了,没有听从韦贯之的建
议。最终的结果是,蔡州平定之后,镇州才屈服。开始,讨伐蔡州,让宣武韩弘做都统,皇帝又下诏叫河
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并兵力而进军。韦贯之以为诸将从四面讨伐叛贼,各自会迅速进攻,如今设置都
统督战,又令两个节帅连营,那么他们会慎重行事,保存各自威力,攻克的日期就难以估计了。皇帝还是
没有听从。后来用了四年时间才攻克蔡州。一切都如韦贯之所预料的。
有个叫张宿的人,很有口才,受到宪宗的宠幸,被提升为左补阙。张宿将要出使淄青,宰相裴度要替
他请求章服。韦贯之说:“此人已备受皇帝宠幸,为何还要再给他优厚的宠幸呢?”于是这件事就停了下
来。张宿因此对他怀恨在心,(韦贯之)最终还是被张宿陷害,张宿诬陷他结朋连党,罢免了他的官职,让
他做了吏部侍郎。不到十天,又外任为湖南观察使。后来又罢为太子詹事,在东都分司任职。穆宗即位,
随即下令任命他为河南尹,召入朝廷任工部尚书。还未赴任,就去世了,终年六十二岁,追赠尚书右仆射,
谥号贞。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4 题。
李元忠,赵郡柏人人也。初,元忠以母老多患,乃专心医药,研习,遂善于方技..。性仁恕,见有疾者,
不问贵贱,皆为救疗。家素富实,其家人在乡,多有举贷求利,元忠每焚契免责。乡人甚敬重之。魏孝明
时,盗贼蜂起,清河有五百人西戍,还经南赵郡,以路梗共投元忠。奉绢千匹,元忠唯受一匹,杀五羊以
食之,遣奴为导,曰:“若逢贼,但道李元忠遣送。”奴如其言,贼皆舍避。
永安初,就拜南赵郡太守。值洛阳倾覆,庄帝幽崩,元忠弃官还家,潜图义举。会高祖率众东出,便
自往奉迎。乘露车.,载素筝浊酒以见高祖,因进从横之策,备陈诚款,深见嘉纳。时刺史尔朱羽生阻兵据
州,元忠先聚众于西山,仍与大军相合,擒斩羽生。即令行殷州事。高祖每于宴席论叙旧事因抚掌欣笑后
以微谴失官时朝廷离贰义旗多见猜阻斛斯椿等以元忠淡于荣利又不以世事经怀故不在嫌嫉之地。寻兼中书
令。
天平四年,除使持节..、光州刺史。时州境灾俭,人皆菜色,元忠表求赈贷,俟秋征收。被报,听用万
石。元忠以为万石给人,计一家不过升斗而已,徒有虚名,不救其弊,遂出十五万石以赈之。事讫表陈,
朝廷嘉而不责。兴和末,拜侍中。
元忠虽居要任,初不以物务干怀,唯以声酒自娱,大率常醉。家事大小,了不关心。园庭之内,罗种
果药,亲朋寻诣,必留连宴赏。每挟弹携壶,敖游里闬,遇会饮酌,萧然自得。武定元年,除东徐州刺史,
固辞不拜。孙腾、司马子如尝共诣元忠,见其坐树下,拥被对壶,庭室芜旷。谓二公曰:“不意今日披藜.
藿.也。”因呼妻出,衣不曳地。二公相顾叹息而去,大饷米绢衣服,元忠受而散之。三年,复以本官领卫
尉卿。其年卒于位,年六十,谥曰敬惠。
(选自《北齐书·李元忠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每于宴席论叙旧/事因抚掌欣笑后/以微谴失官时/朝廷离贰/义旗多见猜阻斛斯椿等/以元忠淡
于荣利又/不以世事经怀故/不在嫌嫉之地/
B.高祖每于宴席论叙旧事/因抚掌欣笑/后以微谴失官/时朝廷离贰/义旗多见猜阻/斛斯椿等以元忠淡
于荣利/又不以世事经怀/故不在嫌嫉之地/
C.高祖每于宴席/论叙旧事因/抚掌欣笑后以微谴失官/时朝廷离贰/义旗多见猜阻/斛斯椿等以元忠淡
于荣利/又不以世事经怀故/不在嫌嫉之地/
D.高祖每于宴席/论叙旧事因/抚掌欣笑后以微谴失官时/朝廷离贰义旗/多见猜阻斛斯椿等/以元忠淡
于荣利又/不以世事经怀/故不在嫌嫉之地/
答案 B
解析 回答这个问题,注意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四个选项中的停顿点的异同,二是使用排除法得出答
案。如“高祖每于宴席论叙旧/事因抚掌欣笑后”“高祖每于宴席论叙旧事/因抚掌欣笑”,从动词“论
叙”分析,其宾语是“旧事”;从动词“抚掌”分析,“笑”也是“高祖”的谓语,由此判定“笑”后停
顿。由此即可确定答案为 B。再如“斛斯椿等以元忠淡于荣利/又不以世事经怀/故不在嫌嫉之地”“斛斯
椿等以元忠淡于荣利/又不以世事经怀故/不在嫌嫉之地”,从主语“斛斯椿等”分析,其动词谓语是
“以”分析,“于荣利”是“淡”的倒置状语,由此判定“荣利”后要停顿;从“以”分析“经怀”后要
停顿等。至此也可得出答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技又叫“方伎”,指医卜星相各种技术;文中的意思指医药及养生之类的技术。
B.“车”指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露车”指没有车盖、车帷比较简陋的车。
C.古代使臣奉命出行要执符节以为凭证,故称出使为“持节”;使持节,一种官职。
D.藜藿是两种野菜的名称,古人一般把自家比较好的饭菜说成藜藿,是自谦的说法。
答案 D
解析 D.“古人一般把自家比较好的饭菜说成藜藿,是自谦的说法”错误,“藜藿”指粗劣的饭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元忠仁爱宽厚,治疗有病乡亲。李元忠因母亲年老多病,就专心学习医药方面的知识,后来只
要看到有病的人,不论这个人高低贵贱,他都为他们治疗。
B.李元忠赤胆忠心,深受高祖信任。在高祖率众自东出兵,李元忠拜见高祖,向高祖陈述纵横的策
略,体现出他的赤胆忠心,让高祖十分信任他的为人。
C.李元忠不慕虚荣,做事实事求是。光州遭灾,他上书请求赈灾,朝廷准许发放一万石粮食,李元
忠不图虚名,最终发放十五万石,后受到朝廷的嘉奖。
D.李元忠不事家产,爱好饮酒作乐。李元忠虽身处要职,但不把物质利益放在心上,以音乐、饮酒
自娱,致使庭院荒芜、室内空旷,妻子也穿着不曳地的短衣。
答案 C
解析 C.“不慕虚荣”错误,原文有“徒有虚名,不救其弊”,意思是每家发放升斗粮食不能赈灾,
只是徒有虚名,不是说李元忠“不慕虚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素富实,其家人在乡,多有举贷求利,元忠每焚契免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公相顾叹息而去,大饷米绢衣服,元忠受而散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李元忠的家境平素就十分富厚殷实,他家里的人在乡里多靠借贷给别人获利,而李元忠会
常常烧掉契约,免掉他人的债务。
(2)二人面对面、叹息着离开,随后给李元忠送来了许多粮食、丝绢衣服,他接受后很快分发给了周
围的人。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重要句子的能力。第(1)句关键词:素,平素;举贷,借贷给别人;责,
通“债”,债务。第(2)句关键词:相顾,面对面;饷,送来;散,分发。
参考译文
李元忠,是赵郡柏人(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当初,李元忠因为母亲年老多病,就专心医药,研
习数年,于是精通医术。李元忠仁慈体谅他人,看到有病的人,不问贵贱,都帮忙治疗。李元忠的家境平
素就十分富厚殷实,他家里的人在乡里多靠借贷给别人获利,而李元忠会常常烧掉契约,免掉他人的债务。
因此,极受乡人敬重。魏孝明帝时,贼寇蜂拥而起,清河有五百人戍守西方边境,回家时经过南赵郡,由
于道路被阻,一同投奔了李元忠。他们奉送的千匹绢帛,李元忠只收下一匹,宰杀五头羊招待他们,最后
派奴仆做向导,李元忠说:“如果遇上寇贼,就说是李元忠派来护送的。”奴仆按照他的话去做,寇贼们
都回避而放过他们。
永安(北魏孝庄帝年号)初年,拜南赵郡太守。适值洛阳陷落,北魏孝庄帝在被囚禁中驾崩,李元忠便
弃官回到了故乡,暗中图谋起义。恰逢高祖率众自东出兵,李元忠便前往迎接。李元忠乘坐着没有帷盖的
车,车上放着素筝浊酒,见到了高祖,并向高祖进献很多方法、谋略,话语中显露了赤诚忠心,深受高祖
赞扬信任。此时刺史尔朱羽生占据州府阻挡来兵,李元忠先在西山聚集兵众,然后与大军会合,一下子捉
住了羽生,并杀了他。高祖就命令他主持殷州政事。每当高祖在宴席上谈论旧事,就拉着元忠的手笑。后
来由于轻微的罪过,李元忠丢掉了官职。这一时期,朝廷离心,起义的人多遭猜忌。斛斯椿等认为李元忠
淡于名利,又不把世事放在心上,故不属嫌嫉之列。不久,兼任中书令。
天平四年,授职使持节,光州刺史。当时州内发生灾荒,人多呈菜色,元忠上表请求赈贷,待秋收后
归还。朝廷同意,准许使用万石。元忠认为万石赈民,平均算来,一家只有升斗而已,只是有个虚名,不
能真正解除他们的困乏,于是拿出十五万石粮食进行赈济。事情完结后上报朝廷,皇上嘉奖了他,并没有
批评他。兴和末年,升任侍中。
李元忠,虽然提任要职,最初对日常杂事从不插手,而只以声酒自娱,且常常喝醉。大小家事,也是
一点都不关心。园庭之中,种满了果树药材,亲戚朋友来访,一定留下喝酒。经常挟弹携壶,遨游乡里,
饮酒作乐,怡然自得。武定元年,授东徐州刺史,坚决推辞而没有接受。孙腾、司马子如曾一同拜访过李
元忠,见他坐在庭院中的树底下,披着被子端着酒壶,周围一片荒芜。李元忠对二位说:“没有想到今天
只有粗糙的饭食。”边说边呼妻出来,其妻衣衫短小不能曳地(衣着朴素)。二人面对面、叹息着离开,随
后给李元忠送来了许多粮食、丝绢衣服,他接受后很快分发给了周围的人。三年,再次以本官兼任卫尉卿。
这一年死于任上,终年六十,谥号敬惠。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4 题。
安平献王孚,字叔达..,宣帝次弟也。孚温厚廉让,博涉经史。汉末丧乱,与兄弟处危亡之中,箪食瓢
饮,而披阅不倦。性通恕,以贞白自立,未尝有怨于人。魏陈思王植有俊才,清选官属,以孚为文学掾。
植负才陵物,孚每切谏,初不合意,后乃谢之。迁太子中庶子。魏武帝崩,太子号哭过甚。时群臣初闻帝
崩,相聚号哭,无复行列。孚厉声于朝曰:“今大行晏驾..,天下震动,当早拜嗣君,以镇海内,而但哭邪!”
孚与尚书和洽罢群臣,备禁卫,具丧事,奉太子以即位,是为文帝。转为中书郎。时吴将诸葛恪围新城,
以孚进督诸军二十万防御之。孚次寿春遣毋丘俭等进讨诸将欲速击之孚曰夫攻者借人之力以为功且当诈巧
不可力争也故稽留月余乃进军,吴师望风而退。及高贵乡公遭害,百官莫敢奔赴,孚枕尸于股,哭之恸,
曰:“杀陛下者臣之罪。”奏推主者。孚与群公上表..,乞以王礼葬,从之。孚性至慎。宣帝执政,常自退
损。后逢废立之际,未尝预谋。景文二帝以孚属尊,不敢逼。后进封长乐公。及武帝受禅..,陈留王就金墉
城,孚拜辞,执王手,流涕歔欷,不能自胜。曰:“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纯臣也。”孚虽见尊宠,不以为
荣,常有忧色。临终,遗令曰:“有魏贞士河内温县司马孚,字叔达,立身行道,终始若一,当以素棺单
椁,敛以时服。”泰始八年薨,时年九十三,谥献王。
(选自《晋书·宗室·安平献王孚》)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孚次寿春/遣毋丘俭等/进讨诸将/欲速击之/孚曰/夫攻者/借人之力以为功/且当诈巧/不可力争也/
B.孚次寿春/遣毋丘俭等/进讨诸将/欲速击之/孚曰/夫攻者/借人之力以为功/且当诈巧不可/力争也/
C.孚次寿春/遣毋丘俭等进讨/诸将欲速击之/孚曰/夫攻者借人之力/以为功/且当诈巧/不可力争也/
D.孚次寿春/遣毋丘俭等进讨/诸将欲速击之/孚曰/夫攻者/借人之力以为功/且当诈巧/不可力争也/
答案 D
解析 “遣毋丘俭等进讨”结构完整,所以应该在“讨”后停顿,排除 A、B;“夫攻者”中“者”表
停顿,所以可以排除 C,选择 D。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叔达”是司马孚的字,古代男子行加冠礼时取字,可供平辈之间称呼,以示尊重。
B.“上表”指上奏章,“表”是古代封建社会臣子向帝王提出按劾的一种特殊文体。
C.“晏驾”指车驾晚出,是古时帝王死亡的讳称。文中“崩”“薨”也是死的委婉说法。
D.“受禅”指王朝换代,新王朝的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实常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
答案 B
解析 “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
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
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为四个
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
异。”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孚学识广博,好学不倦。他广泛阅读经典史籍;汉朝末年政局动乱,与兄弟身处危亡之中,
粗茶淡饭,安于贫穷,而勤学不知疲倦。
B.司马孚临事不乱,处变不惊。魏武帝去世,太子及群臣号哭不止,司马孚建议及早拜继位的国君,
来镇抚海内,与尚书和洽拥戴太子即位。
C.司马孚胸有谋略,胜敌有方。吴将诸葛恪入侵,司马孚督统诸军御敌,诸将想快速进击,司马孚
故意滞留一个多月才进军,吴军望风而逃。
D.司马孚克尽臣节,忠于曹魏。高贵乡公被害,司马孚伏尸痛哭,和众臣奏请追究主谋;拜别陈留
王,司马孚拉着他的手,流泪叹息不止。
答案 D
解析 D.“奏请追究主谋”不是“和众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植负才陵物,孚每切谏,初不合意,后乃谢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宣帝执政,常自退损。后逢废立之际,未尝预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曹植依仗才学,骄傲而看不起别人,司马孚每次直言极谏,开始不合曹植的心意,后来曹
植才向他道歉。
(2)宣帝掌管政事,司马孚经常退让谦抑。后来遇到废置确立国君的时候,未曾参与谋划。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第(1)句关键词:负,依仗;陵,骄傲;切谏,直言极
谏;谢,道歉。第(2)句关键词:退损,退让谦抑;废立,废置确立;预,参与;补充主语。
参考译文
安平献王司马孚,字叔达,是西晋高祖宣皇帝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性格温柔敦厚清廉谦让,广泛涉
猎经史典籍。汉朝末年政局动乱,司马孚和他的兄弟们处在危急灭亡的时刻,生活贫穷,但他仍然坚持翻
看书籍展卷阅读。司马孚性格豁达宽厚,凭借忠贞清白立世,从不和别人结怨。魏国的陈思王曹植才智卓
越,精选官吏,任用司马孚做文学掾。曹植依仗才学,骄傲而看不起别人,司马孚每次直言极谏,开始不
合曹植的心意,后来曹植才向他道歉。升为太子中庶子。魏武帝曹操去世,太子曹丕号啕大哭得很厉害,
当时群臣刚听说皇帝驾崩了,互相聚在一起痛哭,不再讲究排列次序。司马孚用严厉的声音向朝臣呵斥说:
“现在皇帝刚去世,天下震惊动荡,应当早立继位的国君,来安定天下,(你们)却只在这里哭吗!”司马
孚和尚书和洽一起驱散了群臣,安排好宫禁的防卫,准备好丧葬事宜,拥立太子来登基做皇帝,这就是魏
文帝。转任为中书郎。当时吴国的将领诸葛恪围住了新城,任用司马孚进职督率各路军队二十万人防御他。
司马孚临时驻扎在寿春,派毋丘俭等前去讨伐。各个将领想要快速地攻打诸葛恪,司马孚说:“进攻的一
方,是需借助对方的力量取得成功的,而且应该欺骗巧诈,不要与敌人力争。”所以故意停留了一个多月
才进军,吴国的军队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退兵了。等到魏国的高贵乡公曹髦被杀,百官都不敢前去
奔丧,司马孚抱着尸体放在大腿上,哭得非常悲恸,说:“让陛下被杀是为臣的罪过。”上奏请求捉拿主
谋者。司马孚和大臣们上奏章,请求改用国君的礼仪安葬,得到了批准。司马孚性格十分谨慎。宣帝掌管
政事,司马孚经常退让谦抑。后来遇到废置确立国君的时候,未曾参与谋划。景帝司马师和文帝司马昭因
司马孚是长辈,也不敢逼迫他。后来进封他为长乐公。晋武帝司马炎接受禅让登基,陈留王去金墉城,司
马孚向他告辞,拉着陈留王的手,流泪叹息,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说:“到我死的那一天,一定要成为
大魏的忠臣。”司马孚虽然被尊崇,但不以此为荣,常有忧愁的神色。临终时,留下话说:“魏朝守志不
移的人河内温县司马孚,字叔达,立身行事,始终如一,应当用不上漆的棺和单层的椁,用平时穿的衣服
装殓。”泰始八年去世,时年九十三岁,谥称献王。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何充,字次道,庐江灊人。充风韵淹雅,文义见称。初辟大将军王敦掾.,转主簿。敦兄含时为庐江郡,
贪污狼藉,敦尝于座中称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充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
此。”敦默然。傍人皆为之不安,充晏然自若。由是忤敦。左迁东海王文学,寻属敦败,累迁中书侍郎。
成帝即位,迁给事黄门侍郎。出为东阳太守,在郡甚有德政,荐征士..虞喜,拔郡人谢奉、魏顗等以为佐吏。
王导、庾亮并言于帝曰:“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为老臣之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
唯缉社稷无虞矣。”由是加吏部尚书,进号冠军将军,又领会稽王师。及导薨,转护军将军。寻迁尚书令,
加左将军。充以内外统任,宜相纠正,若使事综一人,于课对为嫌。乃上疏固让。许之。
庾冰兄弟以舅氏辅王室,虑易世之后,戚属转疏,谋立康帝[注],即帝母弟也。每说帝以国有强敌,宜
须长君,帝从之。充建议曰:“父子相传,先王旧典,忽妄改易,惧非长计。故武王不授圣弟,即其义也。
昔汉景亦欲传祚梁王,朝臣咸以为亏乱典制,据而弗听。今琅琊践阼,如孺子何!社稷宗庙..,将其危乎!”
冰等不从。既而康帝立,帝临轩,冰、充侍坐。帝曰:“朕嗣鸿业,二君之力也。”充对曰:“陛下龙飞,
臣冰之力也。若如臣议,不睹升平之世。”帝有惭色。俄而帝疾笃,冰、翼意在简文帝,而充建议立皇太
子,奏可。及帝崩.,充奉遗旨,便立太子,是为穆帝,冰、翼甚恨之。献后临朝,诏曰:“骠骑任重,可
以甲杖百人入殿。”复加侍中,羽林骑十人。
充居宰相,虽无澄正改革之能,而强力有器局,临朝正色,以社稷为己任,凡所选用,皆以功臣为先,
不以私恩树亲戚。谈者以此重之。然所昵庸杂,信任不得其人,而性好释典,崇修佛寺,供给沙门以百数,
糜费巨亿而不吝也。亲友至于贫乏,无所施遗,以此获讥于世。永和二年卒,时年五十五,赠司空,谥曰
文穆。
(节选自《晋书·何充传》)
[注] 时为琅琊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为老臣之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
虞矣
B.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为老臣之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
虞矣
C.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为老/臣之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
虞矣
D.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为老/臣之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
虞矣
答案 B
解析 从名词“何充”分析,动词“有”的主语是“何充”,而非“方概”;又“何充器局”表意不
完整,据此排除 A、D 两项;动词“总录”的宾语是“朝端”,据此排除 C 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根据分管事务的不同,有不同的掾史,如
户曹掾史、水曹掾史、比曹掾史、仓曹掾史等。
B.征士指的是不就朝廷征辟的士人。可见,魏晋以后,选择人才方面虽有九品官人法,但自汉代起
存在的征辟制还有保留。
C.宗庙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宗庙制度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
庶人不准设庙。
D.崩,古时指皇帝死亡。古代等级森严,天子之死谓“崩”或“驾崩”,诸侯、皇室成员等之死谓
“薨”,士之死谓“不禄”,庶人之死谓“卒”。
答案 D
解析 D.庶人只能称为“死”,“卒”指的是大夫之死,由本文可推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充风韵深沉高雅,凭借文章德行著称,为人正直,因王敦之兄王含之事开罪于王敦,又因拥立
皇帝之事得罪了康帝,故屡遭贬谪。
B.何充认为一些重要职位应分人统管,这样可以互相纠正错误,否则就会造成让事情专管于一人的
局面,而且对此人的考核也难以公正。
C.康帝病重期间,庾冰、庾翼想立简文帝,然而何充提出了立皇太子的建议,并在康帝驾崩后奉遗
诏,立太子为帝,这便是晋穆帝。
D.何充酷爱佛教,大修寺庙,供养的和尚数以百计,浪费亿万而不吝惜。然而亲戚朋友贫困,他却
没有任何施舍馈赠,世人对此颇有微词。
答案 A
解析 A.错误有二,一是“得罪了康帝”,于文无据;二是“屡遭贬谪”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汉景亦欲传祚梁王,朝臣咸以为亏乱典制,据而弗听。今琅琊践阼,如孺子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社稷为己任,凡所选用,皆以功臣为先,不以私恩树亲戚。谈者以此重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从前汉景帝也打算传位给其弟梁王,百官都以为毁乱典章制度,拒绝不接受。如今琅琊王
继位,年幼的太子怎么办!
(2)(何充)以国家兴旺为己任,凡是选任官职,都把功臣放在前面,不因为私人情义提拔内亲外戚。
谈论的人因此敬重他。
解 析 第 (1) 句 关 键 词 : “ 传 祚 ”“ 亏 乱 ”“ 据 ”“ 如 …… 何 ” 。 第 (2) 句 关 键 词 : “ 社
稷”“树”“重”;补充主语。
参考译文
何充,字次道,庐江郡灊(qián)县(今属安徽霍山)人。何充风韵深沉高雅,以文章德行著称。最初任
大将军王敦的属官,转任主簿。王敦之兄王含当时为庐江太守,贪污腐败,行为不检,王敦曾于座中向众
人称道:“家兄在郡为官,肯定清廉,庐江人士倍加称赞。”何充正色道:“我何充就是庐江人,所听到
的与大将军所说的不同。”王敦默然不语。旁人都替何充深感不安,何充泰然自若。由此得罪了王敦,降
职为东海王文学。不久适值王敦叛乱失败,何充便升职为中书侍郎。成帝即位后,何充迁职为给事黄门侍
郎。出任东阳太守,在郡为官,颇有德政,举荐不应朝廷征召之士虞喜,选拔郡里贤达的谢奉、魏顗等为
郡府佐吏。王导、庾亮一起向成帝进言说:“何充才识度量过人,严谨而公正,有万夫所归的声望,必能
掌管朝政,为老臣之助手。老臣辞世之日,愿陛下接受何充为近侍,天下将会安定,社稷无忧了。”由此
何充升为吏部尚书,晋封冠军将军,又兼任会稽王师。王导逝世后,何充转任护军将军,不久何充升迁为
尚书令,封左将军。何充认为内外要职分人统领,可以互相纠正对方缺点,如果让事情专管于一人,那么
对此人的考核就难以公正,于是上疏坚决辞让尚书令等职务。朝廷许可。
庾冰兄弟以国舅身份辅佐朝廷,担心新帝即位之后,自己与皇帝的关系疏远,因而策划拥立康帝,就
是成帝的胞弟。常劝说成帝,说国家面临强敌威胁,必须立年长成熟的君主,成帝听从其主张。何充建议
说:“父子传位,是先王既定的法典,忽然妄加改变,恐怕不是利国的良策。所以武王不传位给有圣德的
弟弟,是遵循大义。从前汉景帝也打算传位给其弟梁王,百官都以为毁乱典章制度,拒绝不接受。如今琅
琊王继位,年幼的太子怎么办!国家社稷,将要危险了!”庾冰等不听。不久康帝继位,康帝来到殿前,
庾冰、何充两边侍坐。康帝说:“朕继皇位,是二位爱卿之力。”何充说:“陛下即位,是庾冰一人之力。
若依愚臣的主张,就看不到这太平盛世了(陛下就不能君临天下了)。”康帝面有愧色。不久康帝病重,庾
冰、庾翼意在立简文帝,而何充建议立皇太子,被康帝采纳。及至康帝驾崩,何充奉遗诏,立太子为帝,
这便是晋穆帝,庾冰、庾翼十分怨恨何充。献后临朝听政,下诏曰:“骠骑将军何充责任重大,允许带甲
杖卫士百人入殿。”又加封何充为侍中,赐羽林军骑士十人。
何充身居宰相,虽无修正改革之能,但刚强果敢,才识度量过人,执掌国政,正气凛然,以国家兴旺
为己任,凡是选任官职,都把功臣放在前面,不因为私人情义提拔内亲外戚。谈论的人因此敬重他。然而
他所亲近的多有平庸乱杂之人,所信任的也不得其人,而且酷爱佛教,大修寺庙,供养的和尚数以百计,
浪费亿万而不吝惜。亲戚朋友贫困短缺,他却没有任何施舍馈赠,由此遭受世人的讥议。何充于永和二年
(346)去世,终年五十五岁,朝廷封赠为司空,谥号为文穆。
适考素能特训
时间:40 分钟 分值:40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 分)
(钱)易字希白。始,父倧嗣吴越王,为大将胡进思所废,而立其弟俶。俶归朝,群从悉补官。易与兄
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于家。
易年十七,举进士,试崇政殿,三篇,日未中而就。言者恶其轻俊,特罢之。然自此以才藻知名。太.
宗.尝与苏易简论唐世文人,叹时无李白。易简曰:“今进士钱易,为歌诗殆不下白。”太宗惊喜曰:“诚
然,吾当自布衣召置翰林。”值盗起剑南,遂寝。真宗在东宫,图山水扇,会易作歌,赏爱之。
易再举进士,就开封府试第二。自谓当第一,为有司所屈,乃上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赋》,意涉讥
讽。真宗恶其无行,降第三。明年,第二人中第,补濠州团练推官。召试中书,改光禄寺丞、通判蕲州。
奏疏曰:“尧放四罪而不言杀,彼四者之凶,尚恶言杀,非尧仁之至乎?古之肉刑者劓、椓、黥、刖皆非
死,尚以为虐。近代以来,断人手足,钩背烙筋,身见白骨而犹视息,四体分落乃方绝命。以此示人,非
平世事也。今四方长吏竞为残暴,婺州先断贼手足,然后斩之以闻。使严刑可诫于众,则秦之天下无叛民
矣。臣以谓非法之刑,非所以助治,惟陛下除之。”帝嘉纳其言。
景德中,举贤良方正科,策入等,除秘书丞、通判信州。东封泰山...,献《殊祥录》,改太常博士、直
集贤院。祀汾阴...,幸亳州...,命修《车驾所过图经》,献《宋雅..》一篇,迁尚书祠部员外郎。坐发国子监诸
科非其人,降监颍州税。数月,召还。久之,判三司磨勘司。真宗雅眷词臣,其典掌诰命,皆躬自柬拔。
擢知制诰、判登闻鼓院、纠察在京刑狱。累迁左司郎中,为翰林学士,儤[注]直未满,卒。仁宗怜之,召其
妻盛氏至禁中,赐以冠帔。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六》,有删改)
[注] 儤(bào)直:亦作“儤值”,官吏在官府连日值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
秘书/监于家
B.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
秘书监于家
C.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
以秘书监于家
D.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
秘书监于家
答案 C
解析 “易与兄昆不见录”句子的意思和结构完整,在“录”后停顿,排除 A、D 两项;“遂”引出
后面的“刻志读书”,在“读书”后停顿,排除 B 项,选择 C 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宋太宗就是“杯酒释兵权”的赵匡胤,他建立北宋王朝,建都河南开封。后来的南宋王朝被迫建
都临安,也就是今天的南京。
B.草书、隶书是汉字的书法字体。汉字的书法字体一般分为行书、草书、隶书、篆书和楷书五个大
类。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
C.“封泰山”“祀汾阴”,这都是封建社会帝王亲自主持的拜祭大典。“幸亳州”的“幸”在此也
是指封建帝王走到哪里,在古文中也有封建帝王对妻妾的宠爱之意。
D.《宋雅》是钱易写给宋真宗的。而《诗经》的六义有“赋、比、兴、风、雅、颂”,“风、雅、颂”
是诗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答案 A
解析 A.宋太祖是赵匡胤,曾杯酒释兵权,宋太宗是赵匡义,太祖之弟;临安是今天的杭州,金陵
是今天的南京。
(3)下列对原文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钱易家族的命运不是很顺利的。他的父亲钱倧继承了吴越王之位,却被手下大将废掉。叔叔钱俶
当上吴越王后又归顺了北宋王朝,可当时钱易和钱昆却未被录用为官。
B.钱易确实有过人的才华。十七岁参加进士考试,在崇政殿试上不到中午就写成三篇文章,虽被言
官认为年少轻率不稳重而被除名,但后来又考中了进士。
C.钱易为官后曾给宋真宗提建议,废除上古时代尧在位时就施行的肉刑,认为这些不合法的刑罚并
不能帮助维护统治。
D.钱易因有着诗人的特质屡受宋真宗的特殊眷顾。钱易献上《殊祥录》后被改任为太常博士、直集
贤院,献上一篇《宋雅》后又升迁为尚书祠部员外郎。
答案 C
解析 C.施行肉刑不是在尧时。
(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真宗在东宫,图山水扇,会易作歌,赏爱之。(5 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使严刑可诫于众,则秦之天下无叛民矣。(5 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真宗在东宫(当太子)时,画着山水扇(在扇子上描画山水),恰逢钱易创作诗歌(写歌),观赏
后很是欣赏喜欢他。(得分点:“图”“会”“赏爱”各 1 分,句意 2 分)
②假如严厉的刑罚能对民众产生警告(的作用),那么秦朝的天下就不会有反叛的百姓了。(得分点:
“使”“诫”“则”各 1 分,句意 2 分)
解析 第①句关键词:图,画;会,恰逢;赏爱,欣赏喜欢。第②句关键词:使,假如;诫,警告,
警示;则,那么。
参考译文
钱易,字希白。从前,其父钱倧即位为吴越王,被大将胡进思废掉,而改立钱倧的弟弟钱俶。钱俶归
降宋朝,其属下都在宋朝做了官。只有钱易与其兄钱昆没有被录用,于是他们发奋读书。钱昆字裕之,考
中进士。为政宽松简易,很照顾民众的利益,诗写得非常漂亮,又擅长于草书、隶书,最后官至右谏议大
夫,以秘书监身份退休回家。
钱易十七岁时,考中进士,参加崇政殿的考试时,三篇文章不到中午就完成了。言官觉得他很轻率,
不稳重,故意不录取他。然而从此以后他的才学就出了名。宋太宗曾同苏易简一起讨论唐代文人,太宗遗
憾当世没有产生像李白这样的才子。苏易简说:“当今进士钱易,创作的歌、诗大概不在李白之下。”太
宗惊喜地说:“如果真是这样,我就把他从平民直接提升为翰林。”正碰上剑南盗贼兴起,这事就被搁下
了。宋真宗在东宫(当太子)时,画着山水扇,恰逢钱易写歌,观赏后很是欣赏喜欢他。
钱易再次考进士,终于考取了,录为开封府第二名。他自认为应当是第一,只因被主考官压制了才落
得第二,于是上了一篇《朽索之驭六马赋》议论考试,含有讥讽味道。真宗很讨厌他的这种品行,降他为
第三名。一年后,以第二名中第,任为濠州团练推官。被召到中书测试,改任光禄寺丞、蕲州通判。钱易
上书说:“尧流放四大罪人而不处死,四大罪人中最凶险的,尚且不说杀掉,岂不是尧的仁爱达到了顶点
吗?古代的肉刑有劓、椓、黥、刖,都不是死刑,但古人还认为太残酷。近代以来,砍断手脚,钩背烙筋,
使犯人体无完肤,露出白骨,还不断气,四肢离开了身躯才断气。采用这样的酷刑给人们看,不是太平盛
世之举。目前,地方长官一个比一个残暴,婺州官府先砍断犯人手脚,然后斩首示众。假如严厉的刑罚能
对民众产生警告(的作用),那么秦朝的天下就不会有反叛的老百姓了。我认为不合法的刑罚,不能帮助统
治,望陛下废除。”皇上高兴地采纳了他的建议。
景德年间,参与贤良方正科考试合格,任秘书丞、信州通判。皇上东封泰山时,他献上《殊祥录》,
又改任太常博士、直集贤院。皇上祭祀汾阴,视察亳州,命他编撰《车驾所过图经》,他献上《宋雅》一
篇,升任尚书祠部员外郎。因他主考国子监诸科误取不该录用的人,降职监颍州税。几个月后,召回京城。
许久之后,任判三司磨勘司。真宗喜欢诗人,身边掌管文秘机要的,他都要亲自选拔。提升钱易为知制诰、
判登闻鼓院、纠察在京刑狱。多次升迁官至左司郎中,为翰林学士,因连续几天值班,未满期就累死了。
仁宗怜惜他,召他妻子盛氏到宫中,赐给凤冠霞帔。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9 分)
自古以来,英雄都是一个民族共同体最耀眼的旗手和战士。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
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说的是文化统序中的英雄。唐代诗人王昌龄诗曰:“黄沙
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说的是刀光剑影中的英雄。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年一度的文代会、
作代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仍声声在耳。他对“英雄”一词的诠释,既让文艺创作者为之振奋,也让文艺创作
者反思:当代文艺中英雄的身影何以落寞了呢?
纵观古今,英雄的形象实则并不罕见,甚至备受文艺家的青睐。帝王有神农伏羲与三皇五帝,将相从
廉颇、蔺相如至魏征、秦琼,乃至专诸、荆轲等刺客,“茶圣”陆羽、“药王”孙思邈、女杰穆桂英等,
哪一位不是英雄?在世界范围内,英雄也是经久不衰的主题。从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到中世纪西欧的
骑士文学,从文艺复兴的绘画雕塑,到好莱坞的动作电影,英雄的源流可以上溯至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
对英雄的向往和崇敬,几乎流淌在每一个民族的血液里。
我们原本并不缺少英雄,可似乎越来越缺少对于英雄的洞见,和创造可为人所接纳的英雄之匠心与慧
心。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这个朝气蓬勃的国度就在现实和文艺领域涌现出大量英雄人物:铁人王进喜、
好党员雷锋、《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林海雪原》里的杨子荣……数不胜数的英雄为国人所熟悉,也搭
起了一道通往共和国殿堂的神圣之途。而如今时过境迁,有人试图原封不动地重走老路,可应声寥寥;有
人尝试旁逸斜出地全盘西化,却贻人笑柄。
在当下浮躁的氛围里,铸造英雄形象,为当代人立起榜样显得尤其重要。对于观众而言,除了外国电
影中的英雄,银幕更需要中国英雄。
没有一个民族能凭借虚无的幻想撑起自己的脊梁,也没有一个国度会解构英雄主义,鄙视信仰与崇高。
只不过,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英雄,各领风骚。我们可以把因愚忠而死谏的明清诤臣视为英雄,却无法想
象当代社会能认可其行为;“武功歌”的主人公也许是中古基督教世界的“圣战英雄”,却殊难与当今和
平主义的氛围相适应。究其本质,英雄的身上散发出的始终是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的文化价值观。于是“英
雄出自民间”就有另一种解释方式:人民是否接受这一英雄,在于他的人格和梦想是否能代表老百姓内心
最深处的渴望。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这也许是最为理想的英
雄之像。当然,这同时也是一个多元共生、尊重差异的时代。英雄也一样,绝不会从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
而只会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文艺作品中的英雄绝不能开时代的倒车,亦不能断民族之根脉,更不
能违背人心深处对生命力,对意志力,对正能量和崇高信仰的本质渴求。否则,这样的所谓“英雄”,自
然只能落得为人鄙夷的下场。
(摘编自博林《银幕呼唤中国英雄》,
《光明日报》2017 年 1 月 12 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北宋哲学家张载和唐代诗人王昌龄所留下的千古名句,从某种角度概括和刻画了中华民族这一共
同体中的英雄形象。
B.当代文艺对英雄关注不足,成为文代会、作代会的研讨话题,表明文艺创作者在听了习近平总书
记讲话后开始反思。
C.无论是三皇五帝,还是廉颇、蔺相如以及陆羽、孙思邈,虽然其职业和时代各不相同,但在人们
心目中都被称为英雄。
D.当今并不缺少英雄,但可能是当代文艺创作缺乏对英雄的洞见等情况,让人们感到当今的英雄逊
于新中国成立初期。
答案 B
解析 B.出自原文首段后半段,主要是对语句蕴含的逻辑关系的考查,原句的逻辑关系和选项所表
达的逻辑关系不一致。更重要的是,选项所表述的“成为文代会、作代会的研讨话题”,这一信息属于无
中生有。
(2)下列选项,不符合原文画线语句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陆柱国的中篇小说《上甘岭》中的黄继光。
B.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
C.柳青的长篇小说《创业史》中的梁生宝。
D.罗广斌、杨益言的长篇小说《红岩》中的江竹筠。
答案 B
解析 原文说“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英雄,这一信息限定了时间节点;“现实”和“文艺领域”
均可,这一信息限定了领域。B.符合文艺领域但不符合时间节点。事实上,有文学名著阅读积累的考生,
一眼就能识破《平凡的世界》所写内容跟其余三项不同,其时间节点排在最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中最耀眼的旗手和战士,英雄就意味着信仰和崇高,在当代中国,需要英雄
和英雄主义。
B.英雄在外国也是长盛不衰的话题,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和中世纪西欧的骑士文学等文艺创作对
此都有表现。
C.每个时代都有着自己的英雄,英雄是时代的产物,因为英雄的身上蕴藏着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的
文化价值观。
D.文艺作品中的英雄有时代性,作者应联通民族根脉,表现人心深处对生命力、意志力和崇高信仰
的本质渴求。
答案 A
解析 A.“英雄”“意味着信仰和崇高”,这跟原文的意思存在出入,原文说:“没有一个民族能
凭借虚无的幻想撑起自己的脊梁,也没有一个国度会解构英雄主义,鄙视信仰与崇高。”后面提到“文艺
作品中的英雄……对正能量和崇高信仰的本质渴求”,说明英雄追求崇高信仰,但没有指出英雄意味着信
仰和崇高。这属于曲解文意。
三、语言基础题组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①这个钟鸣鼎食之家的围墙虽然很高、很厚,但这丝毫掩盖不了这个大家庭内部喷薄欲出....的矛盾。
②国家主席习近平 11 月 7 日下午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和平发
展进行磋商,大家都乐观其成....。
③申雪、赵宏博自信满满地表示,已经为明天的自由滑雪比赛做好了准备,刚刚夺得了国际滑联花样
滑冰双人滑冠军,正好及锋而试....。
④近年来,该县不断改进干部监督方式方法,通过加强日常教育、明确监督重点、完善工作协作机制
等,不绝如缕....地提升干部监督工作效力。
⑤乾隆在下江南的途中,看到一些贫困的百姓不能自给,便慷慨施舍。走一路,银子撒一路,因此在
百姓的眼里,皇帝成了过路财神....。
⑥提要钩玄....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运用时要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脉络,做到纲举目张,化繁
为简。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①④⑤
答案 C
解析 ①喷薄欲出: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初升时涌上地平线的样子。对象错误。②乐观其成:乐于看到
事情成功。使用正确。③及锋而试:趁士气高涨时使用军队;或乘有利的时机行动。使用正确。④不绝如
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望文生义。⑤过路财神:
比喻暂时经手大量钱财却没有所有权和支配权的人。不合语境。⑥提要钩玄:从全书中或全文中提取要点。
使用正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孟加拉的成衣业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知名时装品牌生产商的高度关注,
孟加拉成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服装出口国。
B.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第一次完整呈现世界顶级的文物修复技术,围绕着现代人和古老文物
之间的对照互动为核心命题,集中展示了文物修复专家们的工匠精神。
C.环境保护部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安全标准,完善核安全法规体系,优化管理系统,独立有效地
开展审评、检查和执法等监管活动。
D.我国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相对匮乏,很多患者去城市医院就医,致使城市大医院
人满为患,推高了医疗费用和患者负担。
答案 C
解析 A.句式杂糅,删去“的高度关注”或将“吸引”改为“引起”;B.句式杂糅,应改为“围绕
着现代人和古老文物之间的对照互动这一核心命题”或“以现代人和古老文物之间的对照互动为核心命
题”;D.搭配不当,可在第二个“患者”前加“加重了”。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用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 分)( )
A.阁下访问寒舍..,我深感荣幸。
B.非常感谢贵校..师生给我的热情款待。
C.请留步,足下..就此告别。
D.回到老家,务必代我问候双亲大人....。
答案 C
解析 A.“寒舍”谦称,指自己的家,恰当。B.“贵校”尊称对方,恰当。D.“双亲大人”敬辞,
称父母,恰当。C.“足下”是对朋友的敬称,不能称自己。
6.依次填入下列两句横线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3 分)( )
(1)大漠长风,驱车万里,历时一个月。西域风情,令我如醉如痴。____________
(2)水击石溅,____________引得满溪水花粲然,应声起舞,熠熠山泉披覆着满身音符。
①冰山覆雪峰,天池冰未融,古道伴长城,青海湖水涩。
②冰山覆雪峰,古道伴长城,青海湖水涩,天池冰未融。
③如小弦滚指弹拨,切切淙淙,
④切切淙淙,如小弦滚指弹拨,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B
解析 第一组中应根据对偶的特点选择第②句;第二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两分句间有因果关系,正
是“水击石溅”发出的“切切淙淙”的声音才使人联想到弹琴,且“水击石溅”和“切切淙淙”都是四音
节,连在一起比较和谐。据此可确定正确答案。
相关文档
- 高考语文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2021-06-0615页
- 2018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经典咏2021-06-067页
- 2020浙江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新方案精2021-06-069页
- 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时事评论_92021-06-064页
- 2021版新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时作2021-06-064页
- 2020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2021-06-0613页
- 高考语文阅读题精练: 最后一片绿叶2021-06-062页
-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集训十2021-06-0612页
- 2019高考语文三轮专题突破训练36作2021-06-069页
- 高考语文 优秀作文大全 从明天起做2021-06-0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