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50 KB
  • 2021-06-06 发布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序列写作第三章记叙文序列训练12一草一木意蕴丰记叙文中的环境描写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序列训练 12 一草一木意蕴丰——记叙文中的环境描写 了解并学习在记叙文中进行环境描写。 (2013·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 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 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 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 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 800 字。 寻找适宜的环境 箍桶老人将他的铺子迁得更远了。 镇上的人忍不住纷纷询问,老人只一摆手:“我只想找个更适合做 箍桶的地儿罢了。” 小镇是个古镇,青砖灰瓦,淙淙流水,静谧安恬得如一只温顺的猫, 眯着眼走在吴侬软语的咿咿呀呀里。 镇子以箍桶闻名,很有几个手艺不错的工匠。这样安静优美的环境 里,工匠们心无旁骛地把祖上的手艺磨了又磨,日益精进。 直到一天,高跟鞋和凉伞踏进了古镇的宁静中,重金买下了一个箍 桶,如同一粒石子投入了湖心。 一石激起千层浪。 工匠们再无心做工了。他们把铺子迁到了通衢处,花重金装饰了铺 面,淳朴的手艺人开始了拉锯谈价的勾当。 只有老人将铺子往里迁了迁。仍旧是简朴得有点简陋的店面,仍旧 是一个小木牌上有点笨拙的字“箍桶”。 老人在安静的环境里琢磨着他的手艺。 拿起一块木料,先是顺着纹理仔仔细细地端详,用指腹摩挲着纹 路,然后刨木。桶身处宽长,桶沿窄短,疏密有致。上墨线时,老人 的手一下一下有规律地摆动,一道黑色渐渐成型,不用尺量,那定 是精准的。可谓“超乎技而近乎道”。 满地盛开的刨花与原木清香中,老人指点着自己的江山,如梨园戏 骨,一个转身便做到了极致。 老人手中的箍桶,不是商品,而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艺术品。 一切都是因为老人懂得,作为一个箍桶匠,他要学会寻找一个适宜 做箍桶的环境。即使为外界所扰,也不应该忘记自己的本分。 我一路踏进老人新开的铺子,穿过明亮的喧嚣的店面,穿过放着洋 洋得意的用黑色加粗的字体写着“请勿触摸”的牌子的桌子,那里 摆放着粗糙廉价的灵魂。老人的铺子里清静、简单,只有一台吱呀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描 写,突出小镇的特点。 写出箍桶和环境的共生 关系。 环境变,人心变。原来的 “淳朴”,学会了“勾 当”。 再次点出环境。 环境描写。对比描写中 展示“适宜做手艺”的 环境。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不停的电扇与老人的箍桶们。 铺子外安静幽美,真是个适宜做手艺的地方。 老人暂时歇了工,在门前的小凳子上抽起了旱烟,悠然自得。见到 我,笑着招呼我:“丫头,看这儿环境多合适。” 是啊,人应该如洞中的蝶,当外界环境侵扰时,寻找适宜的环境。这 样,才能守住自己的本真。 【主编点评】 这篇作文从老箍桶匠在商风劲吹时守住本心迁移小铺子的地点,寻找适宜做手艺的环境写 起。古镇的环境恰好是产生箍桶手艺的土壤,当心不再沉着,被高跟鞋敲破,老手艺就需要迁 移。小说在环境描写上准确精练,并用对比的写法表明“守住本心”的重要。 环境是人物生活的“土壤”,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依据。在文章中穿插三言五句或 点到而止的简要环境描写,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或映衬 人物的意志、品格和形象,突出中心思想。 在作文中运用环境描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抓住景物的特征 写景就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这样才能写出此景与彼景的不同 之处。 可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声响、神韵、变化等这些方面进行描写。 如:花园里弥漫着淡淡的雾气,像一层薄纱,把花草树木都笼罩住了。我深深地吸了一口 新鲜空气,有点儿清凉,有点湿润,仿佛早晨的一切都融化在这空气里了。初升的太阳在园里 洒下了一层金辉,树叶上、花瓣上,晶莹欲滴的露珠闪闪熠熠。我不禁被这动人的景色吸引, 颇有兴致地打量起这个早已熟悉的小花园来。(《花园秋晨》) 这段景物描写抓住花园里的晨雾和日光两个特征进行描写,细致准确。 2.安排好顺序 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需要明确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这样才能做到“言之有序”。一般顺 序是:①时间顺序: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一天的早晚顺序。②空间顺序: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 /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东南西北的顺序。 如:在飘飘忽忽的秋雨中,校园的那株桂花开了!它亭亭玉立于花坛之上,宛若披着轻柔 薄纱的新娘。走近一瞧,银灰色的树干托起一团绿云般的树冠,密密肥实的叶片中点缀着一簇 簇星星点点的米黄色的小花,好像秋天田野沉甸甸的稻穗,又似节日之夜金灿灿的焰火,煞是 好看!清风徐来,桂枝瑟瑟,芳香四溢,把整个校园都熏醉了!《校园 桂花》 这段景物描写,按照由远到近、由视觉到嗅觉的顺序,写出桂花 的美。 3.用词要形象、修辞要多样 古人在写景时尤善字斟句酌,他们留下的许多句子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贾岛的“僧敲 月下门”、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就是他们炼字的结晶。那么,我们在写景的时候, 不妨也学学古人,尽量地选用那些最能表现景物特点的词或句来描绘景物。还可以把景物当 成人来写,注意要形象生动,贴切实际。 为了将景物描写得生动、形象,还需要借助比喻、拟人、联想、想象等修辞手法。 如:这一天的夜,连一丝云彩都没有,天空蓝得透明透亮。月亮像一个新娶来的媳妇,刚刚 从东方天边升上来,就又羞答答地钻进树叶子里藏起来。那些稠密的白杨树叶子,像是一条流 水,日日夜夜沙沙沙,沙沙沙,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平静又响亮地流着。 这段景物描写,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拟声词,将月夜写得可触可感。 4.调动各种感官,灵活变换描写角度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描写景物,要尽量调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绘声绘色,描形摹状,笔下的景物 才会形象、传神。 同时可以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使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可以把近景 描写和远景描写相结合,使景物更有深度;可以把景物的描写和人物的描写相结合,做到景中 有人,人在美景中,使景物更有活力和生活气息。 如:满天的繁星就像集镇小摊上卖的发光的银纽扣,一闪一闪,好看极了!柔柔的月光洒 满了小路,一阵阵略带凉意的风,吹过树林“沙沙”地响,吹在脸上就像姥姥讲的故事中的仙 女在用手抚摸我的脸蛋一样。 在这段景物描写中视觉和触觉相融合,动静搭配,生动形象。 记叙文中在使用景物描写时要注意:一要目的明确(如抒发情感),二要详略得当,起到辅 助的作用即可。 就使用方式来说,可以是: (1)情境式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这种方式最常见。 如:一场雨之后那一片草地更绿了,那一株株的绿草一下子似乎长了一大截,让这片小小 的草地变成了一张厚厚的绒毯。我感到,那正在滋生的不是小草,而是自己无法阻止的思念。 在前一句景物描写的基础上,抒发了后一句的情感。 (2)连串式描写,展开故事的情节。 在文章中,同一景物多次使用,递进描写,不仅可以使情节显得更加真实、更加吸引人, 还能自然地展开情节。 在一篇以“关心”为题的中考满分作文中就三次出现了景物描写。开头是这样描写的: 细雨绵绵,如同那扯不断剪不断的缕,我的烦恼就像这绵绵的雨丝,没有尽头。 中间接着说: 放眼望去,那一片片的竹林在雨中显得更加娇美了,那一簇簇的绿叶,经过雨水的洗刷之 后,更加绿了,更加亮了。 结尾的时候,作者再次写到了景物: 我呆呆地伫立雨中,望着父女俩消失在茫茫的雨雾中。心中忽然静静地淌过一阵热流。 雨依然飘洒,不过,雨丝却成了母亲的双手,在轻抚着奔跑的我。 同样写雨,却用了三段情感不同的文字,情节自然。用这种方法写出来的文章,脉络分明, 情感逐层深化。 一、片段训练 阅读下面材料: 李白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贺知章说: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故乡,总是在不知不觉中牵动人们的情思。 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写一个包含环境描写的片段。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示例: “迷人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这便是对故乡晚春最恰当的形容。故乡的晚春,最迷人的 不再只是花。展望苍穹那无尽的宽广,湛蓝的色泽,白皙的光亮,看那调皮的燕子,轻盈地掠过 平静的湖面,引起层层涟漪。树上的嫩叶,宛然一个个忍俊不禁的笑脸。在金色的琴弦下,演 奏着她们的生日宴会。一座古韵依旧的老城映入眼帘,拾级而上,青山绿水,故乡之景,美不胜 收。 二、整篇训练 (2014·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 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 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我来立意】 【写作提纲】 写作指导:表面看来,这是围绕“青春”“朽”与“不朽”的两段话语材料,究其本质是 关于生命“朽与不朽”的终极拷问,是一道高度聚焦而又颇富有哲学意味的智慧命题。 “有人说”的内容由两个分句组成,其基本价值判断相当明晰,可做如此解读:在物质层 面,没有什么是不朽的;而精神层面的青春等是可以不朽的。 “也有人说”的内容由三个分句组成。 第一分句,“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是承“有人说”而来的概括和判断,至 少有三层含义:一是持“只有青春是不朽的”观点的只是“青年人”;二是“青年人”之所以 这样认为,是因为他们“不相信”年轻的自己“有朝一日会老去”;三是青年人所说的“青春 不朽”是指“容颜”“身体”等。 第二分句,“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这是建立在前一句概括和判断基础上的进一步引 申和推导,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只是一种“感觉”,只是一种“天真”,而不是 “科学”和“理性”。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第三分句,悄悄转换了对象,变为“我们”。我们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 念;这种看法是自欺欺人的。 示意如下: 青春 第一句,强调了“精神”,故曰“青春不朽”; 第二句,强调了“身体”,故曰“青春亦朽”。 要之,此题“哲理性材料”的焦点在于:“青春,朽与不朽?!” 写作时,可以自己选取角度,故只要抓住“朽”与“不朽”,从“青春”“生命”等话题 入手,进行记叙或议论,均属切题。 范文示例: 桂香中弥漫的青春 漫步于姑苏城的石桥流水间,闻着那青瓦白墙的庭院里传来的阵阵香气,眼前总会浮现 那抹忙碌的身影。 正值暮春,万物复苏,给人们以生机勃勃之感,走在熟悉而陌生的巷陌之间,被一缕熟悉 已久的桂花香吸引。抬头时,已站在阿婆的院前。 院子里满是阿婆精心呵护的桂花树。枝丫肆意生长,在绿叶的掩映下,时不时冒出几朵淡 黄色小花,从未见过如此温柔的黄色,如同一轮明月散发的黄晕的光。小花在绿叶间躲躲闪闪, 宛若正值青春的羞涩的小姑娘,她的美,是只许阿婆欣赏的。 犹记年幼时,阿婆曾搂着我叙说她和桂花的情谊是早已深埋下的。迫于生活,阿婆自小便 学会了做桂花糕,以此补贴家用。她的青春是在浓得化不开的桂花香中弥漫开来的。 直到现在,正处于花样青春的我才开始有点明白阿婆的青春。我一直以为,青春是需要绽 放的,要活出自己的个性,要经历欢喜、悲痛、叛逆的,那才叫青春。然而,阿婆的青春显然不 同于我们的青春。有一条新的花裙子便可以兴奋上好几天,细致地打理好家中所有的家务, 以及不辞辛劳地做桂花糕,为自己能担起家中一份担子而满足。这是不同的两代人之间不同 的青春,阿婆的青春多了一份责任。 踏入门槛,便看见了忙碌着的阿婆,头上包着一方蓝碎花布,丝丝沾在额上的银发尽数叙 说着她的沧桑。围着围裙,略微下弯的背使她显得那样吃力。多少年后的阿婆依旧坚持做桂 花糕,刹那间,我仿佛又看见阿婆伏身于面板前,把蒸熟的糯米粉、熟油、提糖拌匀搅和,然后 轻轻压入模具,蒸、擀、压、刀切后,便盛在盘子里,洁白如玉的桂花糕氤氲着淡淡的桂香, 融入口中,清甜爽口,细腻化渣。这就是贯穿了阿婆整个青春的桂花香。 如今的阿婆早已青丝变为白发,但她依然坚持着做桂花糕,坚守着一份青春时期便已坚 守的责任。 微风拂来,吹起淡淡的桂香,桂香中弥漫着阿婆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