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5.50 KB
- 2021-06-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2019—2020 学年度下学期沈阳市郊联体高一期末试题
语文
命题人:辽阳县一高中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总分:150 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用 2B 铅笔将单项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一个盘子里共餐的会食方式,虽然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以现在的
眼光看,它算不上优良。其实,会食制产生的历史仅一千多年,而优良的分餐制比它古老,
我们可以寻到不少证据证明:分餐制在古代中国曾实行了至少三千年。
古代中国人分餐进食,一般都是席地而坐,面前摆着一张低矮的小食案,案上放着轻巧
的食具,重而大的器具直接放在席外的地上。现代考古已经发掘到了公元前 2500 年时的木案
实物。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发现了一些用于饮食的木案,以及与木案形状相近的木俎,俎上
放有石刀、猪排或猪肘,这是我们今天所能 见到的最早的厨房用具实物。陶寺遗址的发现,
不仅将食案的历史提到了 4500 年以前,而且也指示了分餐 制出现的源头。古代分餐制的发
展与这种小食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小食案是礼制化的分餐制的产物。随 着饮食礼仪的逐渐
形成,正式的进餐场合不仅有了非常考究的餐具,还有了摆放餐具的食案,于是一人一案 的
分餐形式出现了。
会食制的诞生大体是在唐代,这种饮食方式的改变,源于桌椅形制的改变——周秦汉晋
时代,筵宴上实 行分餐制,用小食案进食是重要原因;而高桌大椅的出现,成为分餐制向会
食制转变的一个重要契机。及至 唐代,各种各样的高足坐具已相当流行,垂足而坐已成为标
准姿势。1955 年在西安发掘的唐代大宦官高力 士之兄高元珪墓,发现墓室壁画中的墓主人像。
他端坐椅子上,双足并排放在地上,这是唐代中期以后已有 标准垂足坐姿的证据。可以肯定,
至少在唐代中晚期,古代中国人已经基本上抛弃了席地而坐的方式,最终 完成了坐姿的革命
性改变。
用高椅大桌进餐,在唐代已不是稀罕事,不少绘画作品都提供了可靠的研究线索。如传
- 2 -
世的《备宴图》,描绘了宫中大宴准备的情形:在巍峨殿宇的侧庭,摆着大方食桌和条凳,桌
上摆满了餐具和食品。大约从唐 代后期开始,高椅大桌的会食已十分普遍,无论在宫内或是
民间,都是如此。家具的革新直接影响了饮食方式的变化。而家具的稳定发展,也保证了饮
食方式的恒定性。不过,在晚唐五代之际,虽然场面热烈的会食 方式已成潮流,但还只是一
种有会食气氛的分餐制。人们虽然围坐在一起,但食物还是一人一份,这种以会食为名、分
餐为实的饮食方式,是古代分餐制向会食制转变过程中的一个必然发展阶段。
到宋代以后,真正的会食——即具有现代意义的会食才出现在餐厅里和饭馆里。在传世
绘画《清明上河图》中,汴京的餐馆里摆放的都是大桌高椅;宋代墓葬的一些壁画上,也有
不少夫妇同桌共饮的场景。宋 代的会食,由白席人的创设可以看得非常明白。《东京梦华录》
就提到了这种特殊的职业,下请书、安排座次、劝酒劝菜,谓之“白席人”。白席人正是会
食制的产物,他的主要职责是统一食客行动、掌握宴饮速度、维持宴会秩序。现代虽然罕见
白席人,但每张桌面上总有东道主一人,他的职掌基本上代替了白席人,他要引导食客一起
举筷子,一起将筷子伸向同一个盘子。
分餐制和会食制都是历史的产物,那种实质为分餐的会食制也是历史的产物。当前正值
新冠肺炎防控 的关键时期,人们开始思考混用碗筷以及会餐制隐藏的风险。目前,可以仿照
唐代的“大桌分食”。这种分餐制借了会食制固有的条件,既有热烈的气氛,又讲究饮食卫
生,而且弘扬了优秀的饮食文化传统。
(摘自《分餐制在古代中国至少流行了三千年》,《光明日报》2020 年 4 月 18 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食制不如分餐制优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会食制的历史不如分餐制的历史悠久。
B. 在陶寺遗址发现的迄今所见最早的厨房用具实物,指示了分餐制在我国出现的源头。
C. 家具革新促使古代中国人的坐姿发生了革命性改变,这也直接导致了饮食方式的改变。
D. 现代宴饮时,桌面上有代替古代“白席人”作用的东道主,由他负责统一食客行动等事务。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饮食方式的变化为纬线组织全文,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演变历史。
B. 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采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和类比论证等多种手法。
C. 文章以《备宴图》里的画面为例,有力地证明高椅大桌的会食方式已在唐代流行。
D. 文章末段总结全文,点明分餐制在当下的意义,并引导人们采用健康的饮食方式。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礼记•礼器》记载:“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虽是为强调地位
- 3 -
尊卑,但客观上也 反映了分餐制的存在。
B. 《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
向侍”也证明了分 餐制在中国历史悠久。
C. 严峻的疫情形势之下,分餐制将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接受。这既能弘扬中华优秀的饮食文化
传统,也是 我们最终取得抗疫胜利的关键。
D. 中国古代的分餐制跟西方的分餐制有区别,中国的分餐制是礼仪等级制度的产物,西方的
分餐制则有饮食卫生等方面的考虑。
【答案】1. C 2. A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
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
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A 项,“会食制不如分餐制优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会食制的历史不如分餐制的历史悠久”
说法错误。结合第一段“在一个盘子里共餐的会食方式,虽然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内
容之一,但以现在的眼光看,它算不上优良。其实,会食制产生的历史仅一千多年,而优良
的分餐制比它古老”分析可知,历史悠久并不是饮食方式的决定因素,选项强加因果。
B 项,“在陶寺遗址发现的迄今所见最早的厨房用具实物,指示了分餐制在我国出现的源头”
说法错误。结合原文“陶寺遗址的发现,不仅将食案的历史提到了 4500 年以前,而且也指示
了分餐制出现的源头”分析可知,分餐制在我国出现的源头不是“厨房用具实物”,选项缩
小范围。
D 项,“现代宴饮时,桌面上有代替古代‘白席人’作用的东道主,由他负责统一食客行动等
事务”说法错误。结合原文“但每张桌面上总有东道主一人,他的职掌基本上代替了白席人”
分析可知,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
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
点和论证的方法。
- 4 -
A 项,“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饮食方式的变化为纬线组织全文,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演变历
史”说法错误。“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演变历史”错误,应是“分餐制和会食制的演变历
史”。
故选 A。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
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
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C 项,“严峻的疫情形势之下,分餐制将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接受。这既能弘扬中华优秀的饮食
文化传统,也是我们最终取得抗疫胜利的关键”说法错误。分餐制“也是我们最终取得抗疫
胜利的关键”错误,于文无据,并且夸大分餐制的作用。
故选 C。
【点睛】论述类文本题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时,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
容,因为该题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
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
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
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
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
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东坡居士
林语堂
①苏东坡由现在起,由情势所迫,要一变而为农夫;由气质和自然的爱好所促使,要变
成一个隐士。苏东坡最可爱,是在他身为独立自由的农人自谋生活的时候。中国人由心里就
赞美头戴斗笠、手扶犁耙、立在山边田间的农人——倘若他也能作好诗,击牛角而吟咏。他
偶尔喝醉,甚至常常喝醉而月夜登城徘徊,这时他成了自然中伟大的顽童——也许造物主根
本就希望人是这副面貌吧。
②在元丰三年(1080)正月初一,苏东坡已和长子苏迈离开京都,启程前往幽居之地黄
- 5 -
州。黄州是长江边上一个穷苦的小镇,在汉口下面约六十里地。
③苏东坡幸而死里逃生,至少是个惊心动魄的经验。他开始深思人生的意义,在六月他
写的别弟诗里,他说他的生命犹如爬在旋转中的磨盘上的蝼蚁,又如旋风中的羽毛。他开始
沉思自己的个性,而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他转向了宗教。
④在元丰四年(1081),苏东坡真正务农了。他开始在东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东坡居
士,他过去原想弃官为农,没料到在这种情形之下被迫而成了农夫。在他那《东坡八首》前
面的小序中说:“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释耒而
叹,乃作是诗,自愍其勤。庶几来岁之入,忽忘其劳焉。”
⑤他看着稻茎立得挺直,在微风中摇曳,或是望着沾满露滴的茎在月光之下闪动,如串
串的明珠,他感到得意而满足。他过去是用官家的俸禄养家糊口;现在他才真正知道五谷的
香味。
⑥苏东坡的邻人和朋友是潘酒监、郭药师、庞大夫、农夫古某;还有一个说话大嗓门跋
扈霸道的婆娘,常和丈夫吵嘴。黄州太守徐大受、武昌太守朱寿昌,也是对苏东坡佩服得五
体投地的人。再一个是马梦得(字正卿),始终陪伴着苏东坡,而且非常忠实可靠,过去已经
追随苏东坡二十年。苏东坡曾说,他的朋友跟随他而想发财致富,那如同龟背上采毛织毯子。
那时苏东坡又吸引了一些古怪的人物,其中两个是道士。因为苏东坡对长生的奥秘甚感兴趣。
⑦但是东坡最好的朋友是陈慥。今天中文里有“季常之癖”一个典故,季常是陈慥的号。
陈季常这个朋友,苏东坡是可以随便和他开玩笑的。苏东坡在一首诗里,开陈季常的玩笑说: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因为这首诗,
在文言里用“河东狮吼”就表示惧内,而陈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这个名字也就千古流传了。
⑧苏东坡自己善于做菜,也乐意自己做菜吃,他太太一定颇为高兴,根据记载,苏东坡
认为在黄州猪肉极贱,可惜“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颇引为憾事。他告诉人一个炖猪
肉的方法,极为简单。就是用很少的水煮开之后,用文火炖上数小时,当然要放酱油。
⑨他又发明了一种青菜汤,就叫做东坡汤。这根本是穷人吃的,他推荐给和尚吃。方法
就是用两层锅,米饭在菜汤上蒸,同时饭菜全熟。下面的汤里有白菜、萝卜、油菜根、芥菜。
下锅之前要仔细洗好,放点儿姜。
⑩在这种农村气氛里。他觉得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像田园诗人陶潜的生活,他对陶潜极其
佩服。苏东坡写过一首诗,说陶潜一定是他的前身,这种说法若出诸一个小诗人之口,未免
狂妄自大。若苏东坡说出来,只觉得妥当自然。他越读陶诗,越觉得陶诗正好表现自己的情
思和生活。
- 6 -
苏东坡很容易接受哲学达观思想的安慰。在雪堆的墙上门上,他写了三十二个字给自己
昼夜观看,也向人提出四种警告:“出舆入辇,蹶痿之机。洞房清宫,寒热之媒。皓齿蛾眉,
伐性之斧。甘脆肥浓,腐肠之药。”
失去人间美好的东西之人,才有福气!苏东坡能够到处快乐满足,就是因为他持这种幽
默的看法。后来他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告诉朋友说:“每
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
苏东坡现在衣食足堪自给,心满意足。他今日之使我们感到亲切自然之处,是那一片仁
爱心。当年在他所住地区溺死初生婴儿的野蛮风俗,最使他痛心。苏东坡自己成立了一个救
儿会,请心肠慈悲为人正直的邻居读书人古某担任会长。救儿会请富人捐钱,每年捐助十缗,
多捐随意,用此钱买米、买布,买棉被。古某掌管此钱。安国寺一个和尚当会计,主管账目,
这些人到各乡村调查贫苦的孕妇,她们若应允养育婴儿,则赠予金钱、食物、衣裳。苏东坡
说,如果一年能救一百个婴儿,该是心头一大喜事。他自行每年捐出十缗钱。他行的才是最
上乘的佛教教义。
我总以为,不管何处,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兴,人道精神一死,宗教也随之腐
烂了。
(摘自《苏东坡传》第十五章《东坡居士》,有删节)
4.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由心里就赞美头戴斗笠、手扶犁耙、立在山边田间的农人——倘若他也能作好诗,
击牛角而吟咏。由此可见,造物主根本就希望人应该以这副面貌出现。
B. 务农是很艰辛的,特别是对一个毫无经验又要以此为生的士大夫来讲,这应是一种压力和
折磨,但苏东坡却从中感到得意和满足。
C. 苏轼不仅仰慕陶渊明,而且越读陶诗,越觉得陶诗正好表现自己的情思和生活,在自己的
诗中也不禁表达出对陶渊明的敬仰和佩服。
D. 从苏东坡写的三十二个字中,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他之所以能够到处快乐满足,是因为
他拥有豁达的心胸和正确的得失观。
5. 对苏轼自称“东坡居士”的原因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坡”是他被贬黄州后耕作的地方,更是他生平第一次参加农耕的地方,这里有他辛勤
的汗水,更有他自力更生的快乐,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地方,故以“东坡”为号。
B. “居士”,即学佛的居家之士,介乎隐士和佛徒之间。他此时是一个被贬的人,而且受气
质和自然的爱好所促使,他选择做隐士。
- 7 -
C. 他以这段特殊的经历的标志为号,表明他不以这种身份、生活为辱,反以这种身份、生活
为豪,这体现出他的豁达快乐的天性。
D. “东坡居士”的自号,是苏轼对朝廷的不满和讽刺,虽生性乐观豁达,但苏轼对自己因“乌
台诗案”被贬,内心是无法释怀的。
6. 身处逆境的苏东坡有充分的理由不快乐,但他却能事事处处体会到快乐,甚至创造快乐。
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出苏东坡的“乐”。
【答案】4. A 5. D
6. ①务农之乐;②交友之乐;③做菜之乐;④隐居之乐;⑤无医之乐(幸存之乐);⑥救人
之乐。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
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A 项,“造物主根本就希望人应该以这副面貌出现”表述错误,原文是“也许造物主根本就希
望人是这副面貌吧”,“也许”表猜测,选项变成肯定。
故选 A。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
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
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要求选出“对苏轼自称‘东坡居士’的原因解
释不正确的一项”。
D 项,“苏轼对朝廷的不满和讽刺”说法错误,文章第四段只是说“他开始在东坡一片田地里
工作,自称东坡居士”,并没有说对朝廷不满和讽刺。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筛选概括的要求,如本题要求“结
合文章内容概括出苏东坡的‘乐’”,然后浏览文本,找到苏东坡“乐”的内容,并分点概
括。从文中来看,第④——⑤段写务农之乐。务农是艰辛的,尤其对一个毫无经验又要以此
为生的士大夫来讲,这还是一种压力和折磨。文中写“他感到得意而满足”,可以看出苏东
- 8 -
坡从务农中体会到实实在在的快乐。第⑥——⑦段写交友之乐。被贬至穷乡僻壤,苏轼可交
往的朋友甚少,但他照样可以从中体会快乐。他与老百姓交朋友,能感受淳朴的友情。与不
离不弃的朋友交往,感受忠贞的友情。还有与奇人异友交往的乐趣,更有与好友交往的无拘
无束的乐趣。第⑧——⑨段写做菜之乐。“自己善于做菜,也乐意自己做菜吃”,从此可看
出苏轼从庸常的家居生活中也能体验快乐,在做菜中苏轼体验创造的快乐。第⑩——⑪段写
隐居之乐。苏轼过着艰苦的生活,但他十分满足,觉得一偿心愿,觉得自己天生适合隐居,
因此,他以陶潜为榜样,甚至认为自己是陶潜转世,以自己像陶潜那样农耕与写作为快乐。
第⑫段无医之乐(幸存之乐)。病痛时无医无药,这是可悲之事,但苏轼却也能从一个独特的
角度品出其中的乐。第⑬段救人之乐。苏轼不以自己的苦为苦。在救婴的过程中,苏轼为能
解民困、导民风而感到快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骑桶者
卡夫卡
所有的煤都用光了,煤桶空了,铲子没有用了,火炉里透出寒气,灌得满屋冰凉。窗外
的树呆立在严霜中,天空犹如一块银灰色的盾牌,挡住了向他求助的人,我得弄些煤来烧,
我可不能活活冻死,我的背后是冷酷的火炉,我的面前是同样冷酷的天空,因此我必须快马
加鞭,到煤贩子那里去寻求帮助。可是煤店老板对于我的通常的请求已经麻木不仁,我必须
向他清楚地证明,我连一星半点煤屑都没有了,而煤店老板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天空中的太阳。
我必须像乞丐一样前去,——当那乞丐由于饥饿无力的靠在门槛上,奄奄一息的时候,主人
家的女厨师才决定给他喂点残剩的咖啡,同样,煤店老板虽说非常生气,但他一定会在“不
可杀人”戒律光辉的照耀下,不得不把一铲煤投进我的煤桶。
我怎么前去必将决定此行的结果,所以我骑着煤桶去。像骑士那样,我两手握着桶把——
最简单的挽具,费劲地从楼梯上滚下去,但是到了楼下,我的煤桶就向上升起来,了不起,
了不起,那些平趴在地下的骆驼,在赶骆驼的人的棍下摇晃着身体站立起来时,也不过如此。
它以均匀的速度穿过冰凉的街道,我时常被升到二楼那么高,但是我从未下降到门房那么低。
我极不寻常地高高飘浮在煤店老板的地下室门前,而煤店老板正在这地窖里伏在小桌上写字,
为了把多余的热气排出去,地窖的门是开着的。
“煤店老板!”我喊道,那急切的声音裹在呼出的热气里,在严寒中显得格外沉浊。“煤
店老板,求你给我一点煤吧,我的煤桶已经空了,因此我可以骑着它来到这里,行行好吧,
- 9 -
我有了钱,就会给你的。”
煤店老板把一只手放在耳朵边上。“我没有听错吧?”他转过头去问他坐在火炉旁边的
长凳上织毛衣的妻子, “我没有听错吧?是一个顾客。”
“我什么也没有听见,”妻子说,她平静地呼吸着,一面织毛衣,一面舒服地背靠着火
炉取暖。
“噢,是的,”我喊道,“是我啊,一个老主顾,向来守信用,只是眼下没钱了。”
“我的老伴,”煤店老板说,“是的,是有一个人,我不会弄错的,一定是一个老主顾,
一个有年头的老主顾,说话才这么中听。”
“你怎么了,当家的?”妻子说,她把毛衣搁在胸前,暂歇片刻,“没有人,街上空空
的,我们已经给所有的顾客供应了煤,我们可以歇业几天,休息一下。”
“可是我正坐在这儿的煤桶上,”我喊道,寒冷所引起的没有感情的眼泪模糊了我的眼
睛,“请你们抬头看看,你们就会发现我的,我请求你们给我一铲子煤,如果你们能给我两
铲,那我就会高兴的发疯。所有别的顾客你们确实都已供应过了。啊,但愿我能听到煤块在
这桶里滚动的响声。”
“我来了。”煤店老板说,他正要迈动短腿走上地窖的台阶,他的妻子却已经走到他的
身边,拉住他的手臂说:“你待在这儿。如果你还固执己见的话,那就让我上去。想想你昨
天夜里咳嗽咳得多么厉害。只为一件买卖,而且只是一件凭空想象出来的买卖,你就忘了你
的妻儿,要让你的肺遭殃。还是我去。”
“那么你就告诉他我们库房里所有煤的品种,我来给你报价格。”
“好。”他的妻子说,她走上了台阶,来到街上。她当然马上看到了我。“老板娘,”
我喊道,“衷心地向你问好,我只要一铲子煤,放进这儿的桶里就行了,我自己把它运回家
去,一铲最次的煤也行。钱我当然是要全数照付的,不过我不能马上付,不能马上。”“不
能马上”这几个字如同一声钟响!它又刚好和附近教堂尖塔上晚钟的声响混合在一起,足以
令人神魂颠倒。
“他要买什么?”煤店老板喊道。“什么也不买,”他的妻子大声应着,“外面什么都
没有,我什么都没有看到,什么都没有听到,只是听到钟敲六点,我们关门吧。真是冷得要
命,看来明天我们又该忙了。”
她什么也没有听见,什么也没有看见,但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遗憾
的是,她真的把我扇走了。我的煤桶虽然有着一匹良种坐骑的一切优点,但它没有抵抗力,
它太轻了,一条妇女的围裙就能把它从地上驱赶起来。
- 10 -
“你这个坏女人,”当她半是蔑视半是满足地在空中挥动着手转身向店铺走去时,我回
头喊着,“你这个坏女人!我求你给一铲最次的煤你都不肯。”就这样,我浮升到冰山区域,
永远消失,不复再见。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对“我”居住环境的描绘,交代了人物出场的背景,折射出人物内心的悲凉,奠定了
文章沉重的基调。
B. “‘不能马上’这两个词多么像钟声啊!”这种错觉强化了“我”赊煤时的迫切愿望以及
不能付钱的窘迫心境。
C. 对于我的多次哀求,煤店老板装作没有听见,并且没有付诸行动的打算,始终无动于衷,
说明老板缺乏同情心。
D. 小说以第一人称来叙述事件,展现了主人公“我”在借煤时的复杂心理,增强了小说的真
实性和读者的代入感。
8. 老板娘的形象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
9. “荒诞”是卡夫卡小说的重要特征,请结合小说的内容简要赏析荒诞手法的运用及效果。
【答案】7. C 8. ①和煤店老板形成对比,揭示现实世界的残酷,煤店老板几次准备借煤,
而老板娘不肯借煤,老板娘的无情和老板的善良对比鲜明,善良敌不过无情。②老板娘的言
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小说的情节张弛有度,老板娘一次次阻止老板借煤给我,引出我一
次次的请求哀告,把主人公从充满希望一步步推向绝望,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③突出现实
世界的残酷无情,有利于小说主旨的表达。老板娘对于“我”借一铲煤的哀告无动于衷,甚
至把“我”推向死亡,有力地表现了有产者的无情和现实世界的残酷。④有利于表现主人公
的内心的凄凉无助和命运的悲惨。老板娘的言行让我从请求哀告到泪眼模糊再到绝望咒骂,
老板娘的冷酷衬托了“我”的凄苦悲惨。
9. ①人物形象的荒诞。卡夫卡虚构了一个“骑着木桶飞翔”的人物形象,但“我”是那个时
代众多底层小人物中的一员,而“我”借煤事件本身更是来源于作者所处的现实生活——在
那个特定时代,底层百姓迫于生存,抛弃尊严,这些都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人物的
荒诞与事件的真实相融合,便于读者更好理解主旨;②动作细节的荒诞。文中例如“我”骑
桶的动作,滚落的姿态,被老板娘用围裙扇走等内容,这些细腻而超现实的刻画,既使作品
具有了讽刺的意味,同时也能更好地让读者体会到“我”作为现实世界中处于底层的小人物
卑怯而复杂的心理;③结局的荒诞。最后“我”的结局是浮升到“冰山”,结局的设计令人
匪夷所思,但却表意隐晦,使得作品主旨表现为多重性。通过结局我们不但感受到作品展现
- 11 -
的黑色幽默,更是深深体悟到主人公自嘲式的无奈和深沉的悲哀。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 项,“对于我的多次哀求,煤店老板装作没有听见,并且没有付诸行动的打算”错误,由“煤
店老板把一只手放在耳朵边上。‘我没有听错吧?’他转过头去问他坐在火炉旁边的长凳上
织毛衣的妻子,‘我没有听错吧?是一个顾客。’”“‘我的老伴,’煤店老板说,‘是的,
是有一个人,我不会弄错的,一定是一个老主顾,一个有年头的老主顾,说话才这么中
听’”“‘我来了。’煤店老板说,他正要迈动短腿走上地窖的台阶”等信息可知,煤店老
板听见了我的祈求声,并且也打算有所行动。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次要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要求,如本题“老板娘
的形象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然后把握老板娘的形象特点,接着分析主
人公的形象特点,把握两种形象之间的关系,据此分析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作用;再分析
次要人物在情节推动上以及主旨揭露上的作用。
首先把握老板娘的形象特点,从文中来看,面对“我”借煤的请求,老板娘“‘我什么也没
有听见,’妻子说,她平静地呼吸着,一面织毛衣,一面舒服地背靠着火炉取暖”“她当然
马上看到了我”“外面什么都没有,我什么都没有看到,什么都没有听到,只是听到钟敲六
点,我们关门吧。真是冷得要命,看来明天我们又该忙了。”“她什么也没有听见,什么也
没有看见,但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面对“我”乞求,老板娘不但阻止
老板借煤给“我”,还用围裙把“我”扇走,可见老板娘的无情;再看老板的形象特点,老
板听到“我”的乞求也准备把煤借给“我”,可以看出老板是善良的,一个无情,一个善良,
二者形成鲜明对比,但结果是无情战胜了善良,展现出现实世界的残酷。
接着分析老板娘形象在情节推动方面的作用。从文中来看,我第一次乞求的时候,老板好似
听到我的乞求,但老板娘说“我什么也没有听见”,引发了我下面的乞求,老板娘再次阻止
老板,我的乞求变得哀伤“寒冷所引起的没有感情的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乞求老板“抬
头看看”,接着老板娘再次阻止老板,亲自出来查看,然后用围裙把我扇走,可见老板娘的
- 12 -
形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接着分析老板娘形象和“我”形象之间的关联。因为老板娘一次次的阻止,“我”的请求从
哀告到泪眼模糊到绝望咒骂,展现出“我”的内心的凄凉无助和命运的悲惨。
最后分析老板娘形象在主旨方面的作用。老板娘面对“我”的乞求非常冷漠无情,一步步把
“我”推向死亡,老板娘的表现展现出现实世界的残酷无情,所以老板娘的形象有利于小说
主旨的表达。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结
合小说的内容简要赏析荒诞手法的运用以及效果,然后理解“荒诞”的意思,再到文中找到
“荒诞”之处,并进行分析。“荒诞”是指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从本文来看,人物形象
设置上是不真实,是荒诞的,文章的标题是“骑桶者”,文中塑造了一位“骑着煤桶”的人
形象,“我”骑着煤桶去借煤,这是荒诞的,借助“我”这一荒诞的形象反映出当时残酷的
社会现实;人物的动作行为是荒诞的,比如“我两手握着桶把——最简单的挽具,费劲地从
楼梯上滚下去”“我的煤桶就向上升起来”“我极不寻常地高高飘浮在煤店老板的地下室门
前”“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这些荒诞的动作举止把“我”作为底层人
的卑微无知展现出来;小说的结局是荒诞的,小说最后写老板娘“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
裙把我扇走”“就这样,我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不复再见”,围裙把人扇走,“我”
浮升到冰山,这些都是荒诞的,但这种荒诞中蕴含着主人公的自嘲式的无奈和深深的悲哀。
考生可以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许褚,字仲康,谯人也。长八尺余,腰大十围..,勇力绝人。汉末,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
共坚壁以御寇。时汝南葛陂贼万余人攻褚壁,褚众少不敌,力战疲极。兵矢尽,乃令壁中男
女,聚石置四隅。褚飞石掷之,所值皆摧碎。贼不敢进,粮乏,伪与贼和,以牛与贼易食,
贼来取牛,牛辄奔还。褚乃出陈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余步。贼众惊,遂不敢取牛而走。
由是淮、汝、陈、梁间,闻皆畏惮之。
太祖..徇淮、汝,褚以众归太祖。太祖见而壮之曰:“此吾樊哙也。”即日拜都尉,引入
宿卫。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迁校尉。从讨袁绍于官渡。时常从士徐他等谋为逆,以
褚常侍左右,惮之不敢发。伺褚休下日,他等怀刀入。褚至下舍心动,即还侍。他等不知,
- 13 -
入帐见褚,大惊愕。他色变,褚觉之,即击杀他等。太祖益亲信之,出入同行,不离左右。
从围邺,力战有功,赐爵关内侯.。从讨韩遂、马超于潼关。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
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褚乃扶太祖上船,贼战急,军
争济,船重欲没。褚斩攀船者,左手举马鞍蔽太祖,船工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并溯船,仅
乃得渡。是日,微褚几危。其后太祖与遂、超等单马会语,左右皆不得从,唯将褚。超负其
力,阴欲前突太祖,素闻褚勇,疑从骑是褚。乃问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顾指
褚,超不敢动,乃各罢。后数日会战,大破超等,军中以褚力如虎而痴,故号曰虎痴。褚性
谨慎奉法,质重少言。太祖崩,褚号泣欧血,文帝践阼,进封万岁亭侯,甚亲近焉。明帝即
位,进封牟乡侯。褚薨,谥.曰壮侯。
(选自《三国志•许褚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
军矢下如雨
B. 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
军/矢下如雨
C. 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
军矢下如雨
D. 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
军/矢下如雨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十围,两臂合抱或两手拇指、食指相合为一围,一般形容树木或人腰身的粗大,在文中指
许褚腰身粗壮。
B. 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爵位制度是古代的一种封赏制度,常用来赏赐皇亲功臣。
C. 太祖,指先祖称谓,后多用来指开国皇帝的谥号,这里的太祖指曹操。
D. 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等死后朝廷赐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许褚智勇双全。汝南葛陂率领万余贼人攻打他所在的壁垒,许褚掷石杀敌,敌人不敢前进,
他还假装与敌人议和,获取食物。
B. 许褚为人心细。常从士徐他等人想要刺杀太祖,许褚提前察觉而守在太祖帐中,击杀了徐
他等人,太祖更加亲近和信任许褚。
- 14 -
C. 许褚官运亨通。许褚投靠太祖后,受到太祖赏识,当天就被任命为都尉,做了近身侍卫,
后来因征讨张绣,以军功升任校尉。
D. 许褚谨慎重义。许褚生性谨慎,奉守法度,持重话少,但在太祖去世时,许褚哭泣得吐血,
以报答太祖的知遇之恩。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船工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并溯船,仅乃得渡。是日,微褚几危。
(2)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素闻褚勇,疑从骑是褚。
【答案】10. D 11. C 12. B
13. (1)船夫被飞箭射中而死,许褚用右手划船才过了河。当天,没有许褚太祖就可能会丧
命。
(2)马超对自己的力气很自负,暗中打算上前突袭太祖,一向听说许褚勇猛,怀疑骑马跟从
太祖的就是许褚。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
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
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注
意。
“太祖将北渡”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动词“临”前面省略的主语也是太祖,该词前面要断开,
因此排除 B、C 项;
“矢下如雨”是个结构完整,语意清晰的句子,“矢”是所在句子的主语,该词前面要断开,
因此排除 A 项。
故选 D。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 项,“太祖,开国皇帝的谥号”错误。“太祖”指先祖称谓,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
- 15 -
不是“谥号”。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
“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
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B 项,“许褚提前察觉而守在太祖帐中”错误。从原文来看,许褚到了住处心绪不宁,立即回
来守卫太祖。徐他等人不知道,进到帐中看到许褚,非常惊恐,脸色大变,许褚发现,当即
击杀了徐他等人。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
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
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中,射中;为……所,表被动;右
手,名词作状语,用右手;溯船,划船;乃,才;微,没有或假如没有。第二句中,负,自
负;阴,暗中、偷偷的;前,上前;突,突袭、偷袭;素,一向。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
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
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
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
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
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
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今安徽亳州)人。身高八尺多,腰粗十围,胆力过人。汉朝末年,
他聚集少年以及宗族好几千家,共同筑起坚实的壁垒来抵御贼寇。当时汝南(今河南汝南县)
以葛陂为首的贼寇一万多人攻打许褚的防御,许褚人少抵挡不过,奋力作战极度疲劳。士兵
的箭用光了,于是让壁垒中的男女,收集石头放置在四个城角。许褚用石头投掷敌人,所打
中的骨头都被击碎。敌人不敢逼近。粮食缺乏,许褚就假装和敌人讲和,用牛和敌人换粮食,
敌人来取牛,牛就跑了回来。许褚于是走到阵前,用一只手倒拽住牛尾巴,走了一百多步。
- 16 -
敌人都很惊恐,于是不敢来取牛而撤走了。因此淮、汝、陈、梁一带,都畏惧忌惮许褚。
魏太祖(曹操)出征淮、汝,许褚带领众人投靠曹操。曹操见到他认为他很豪壮,“这
是我的樊哙啊。”当天就任命他为都尉,做自己的近身侍卫。许褚跟随曹操征讨张绣,率先
登上城墙,斩首的敌人数以万计,升任为校尉。又跟从曹操在官渡征讨袁绍。当时曹操的常
侍卫徐他等人密谋造反,因为许褚经常侍卫在他左右,忌惮他而不敢发动叛乱。等到许褚歇
班的时候,徐他等人怀藏着刀进到曹操帐中打算行刺。许褚到了住处心绪不定,立即回来守
卫曹操。徐他等人不知道,进到帐见看到了许褚,非常惊恐。徐他脸色大变,许褚发觉了,
当即击杀了徐他等人。曹操更加亲近信任他,一同出入营帐,不离自己左右。跟随曹操围攻
邺县,奋力作战有功,封爵位为关内侯。又跟从曹操在潼关征讨韩遂、马超。曹操打算向北
渡河,到了济河,先让军队渡过,只和许褚以及一百多勇士留在南岸断后。马超率领步兵骑
兵一万多人,来攻打曹操的军队,箭如雨下。敌人攻得很急,士兵们都争着过河,船太重将
要沉没。许褚砍死了争着登船的人,左手举着马鞍保护着曹操。船夫被飞箭射中而死,许褚
用右手划船,才过了河。当天,要没有许褚曹操差点丧命。此后曹操和韩遂、马超等人单马
谈话,身边的人都让跟随,只带着许褚。马超对自己的力气很自负,暗中打算上前突袭曹操,
一向听说许褚的勇猛,怀疑跟从曹操的就是他。就问曹操说:“您有个叫虎侯的将军在哪
里?”曹操回头指着许褚。马超不敢动手,于是各自回营。后来过了几天会战,大败马超。
军中因为许褚的力气像老虎一样而且痴傻,所以给他起个绰号叫作虎痴。许褚生性谨慎,奉
守法度,质朴憨厚,言语不多。太祖死时,许褚哭得吐血。魏文帝即位,加封许褚为万岁亭
侯,对他非常亲近。明帝即位,加封许褚为牟乡侯。许褚去世,谥号壮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晚
范成大
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①。
窗下日长多得睡,樽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②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注】①各自私:这里是说燕子、黄莺不管人的心情而只顾自家欢乐。②篱东:指隐居之地。
陶潜《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17 -
A. 首联选择了两个意象“舞燕”“啼莺”,描绘了晚春时期莺歌燕舞、充满生机的美丽景象,
透露出了诗人游赏的兴致。
B. 颔联点出暮春时令,暗示诗人心绪。诗人昏昏醉眠,日长难遣,樽前花老,诗情难觅,止
不住把满怀愁绪抒写出来。
C. 颈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由眼前“花老”而联想到人老,慨叹当时南宋朝廷不能振作,
自己心力交瘁,回天乏术。
D. 这首诗描写景物,不作精雕细刻,意会即止;描写心境,也只略现迹象,巧妙用典,使得
情意表达委婉含蓄。
15. 本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联的妙处。
【答案】14. A 15. ①虚写(想象)。诗人通过想象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暮春图。②用典。
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写归隐之情,含蓄蕴藉,言近旨远。③以景结情。借暮
春田园美景抒发了诗人的思归之情,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
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恰当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
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
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A 项,“充满生机”错误,首联“荒园萧瑟”说明景物并无生机;“透露出了诗人游赏的兴致”
错误,诗人也没有游赏的兴致,反倒是“懒追随”。
故选 A。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本诗尾联历
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联的妙处”,然后分析尾联写了什么内容,使用什么技巧,有什么效
果。
“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意思是“想来隐居之地春水涨动,水面漂浮着无伴小
舟,岸边柳丝低垂”,由“想见”可知,“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都是诗人所想之
景,所以这里使用虚写或者想象的技巧,春潮涨动,柳丝低垂,展现的是一幅江南水乡暮春
- 18 -
图;从注释“篱东:指隐居之地。陶潜《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知,这里
又使用典故,借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来抒写归隐之情;从尾联来看,诗歌尾联一般由情
或景收尾,以情收尾是卒章显志,以景收尾是以景结情,而本诗想象了江南暮春的画面,所
以是以景结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表现皇帝的车队仪仗远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六国论》中,作者认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而其“有远略”的表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
宏伟奇丽的景色。
【答案】 (1). 辘辘远听 (2). 杳不知其所之也 (3). 能守其土 (4). 义不赂
秦 (5). 吴楚东南坼 (6). 乾坤日夜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
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
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本题要关注如下提示信息,(1)中“《阿房宫赋》中表现皇
帝的车队仪仗远去”,(2)中“‘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而其‘有远略’的表现”,(3)
中“写出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奇丽的景色”。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辘
辘”“杳”“赂”“坼”“乾坤”。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互联网+时代,社会快速发展,创客辈出,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要登高自卑....,脚踏实
地。
B. 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是,作为这项改革实验的始作俑者....,我们有信心也有
能力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
C. 春节期间,随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返乡,一些大城市十室九空....,进入“空城模式”:马路
空荡、路人零星、商铺紧锁……
D. 适当运用古词语,可以使语言表达既简洁鲜明,又古朴典雅,但是如果理解有误,使用不
- 19 -
当,反而被人贻笑大方....。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
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A 项,“登高自卑”,意思是比喻事情的进行有一定的顺序,循序渐进。使用正确。
B 项,“始作俑者”,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语境说的是“改革实验”,是褒义的语境,所
以情感色彩不当。
C 项,“十室九空”,十户人家九家空,形容天灾人祸使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这里误
以为很空荡,望文生义。
D 项,“贻笑大方”,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这个成语
是指让内行人笑话,已经包含“被人”的意思,所以重复赘余。
故选 A。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本届校园心理节围绕“我爱我,放飞自我”为主题,就怎样有效缓解考前压力和增强学习
专注度等问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
B. 统计数据显示,乡村文化消费人均值增长水平高于城镇,城乡比(城镇与乡村人均值的倍
数差)较上年缩小将近一倍。
C. 我国首座自主建造、设计、开发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
标志着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D. 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具有高知识、高融合性、高带动性等优势,是创
建宜居“智慧新城”的有力推手。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
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A 项,结构混乱,“围绕……为主题”句式杂糅,可改为“围绕……的主题”或“以……为主
题”。
B 项,不合逻辑,“缩小”后不可以用倍数,应用分数或百分数。
C 项,语序不当,“自主建造、设计、开发”语序不当,从逻辑上看,应该是先“开发、设计”,
- 20 -
然后才谈得上“建造”,因此“建造、设计、开发”应调整为“开发、设计、建造”。
故选 D。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 )
A. 那两位记者都说:“今天方博士舟车劳顿,我们明天早晨定会驾临府上聆教。”便转身向
方老先生恭维,陪着一路出车站。(《围城》二)
B. 贾妃看毕,称赏一番,又笑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红
楼梦》第三十三回)
C. 萧云仙道:“小弟新到贵处,仰慕贤人君子。前日奉读老先生怀古佳作,所以特来拜谒。”
(《儒林外史》第四十回)
D. 雨村听了,并不推辞,便笑道:“既承谬爱,何敢拂此盛情。”说着,便同士隐过这边书
院中来。(《红楼梦》第一回)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根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
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来辨析是否得体。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
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
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
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
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
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
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
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
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A 项,“我们明天早晨定会驾临府上聆教”中“驾临”使用不得体,“驾临”是敬辞,称对方
到来,而语境是说“我们”,谦敬不当。
B 项,“愚”是谦辞,用于自称,贾妃称自己,得体。
C 项,“贵处”是敬辞,称对方所处的地方,使用得体。
D 项,“盛情”,深厚、真挚的情意,称呼对方的情意,使用得体。
故选 A。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 21 -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疫情之下,对垃圾进行分类显得更为重要。垃圾分类虽然只是举手之劳,但要形成良好的行
为习惯,就不能只停留在说教和试点上,因为说教和试点的效果毕竟是有限的,而①________。
当然,加快推广垃圾分类,制度的推行只是一方面,②__________。投放只是垃圾分类的第
一步,要想真正实现垃圾分类,还必须有相对应的收集、运输等一系列处理系统,任何一个
环节缺失了,③_______。
【答案】 (1). 应通过制度规范加以推行 (2). 还要建立完善的垃圾处理系统 (3).
都将造成整个系统的失灵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
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
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
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本语段围绕垃圾分类的内容进行说明,第①处,结合前面的“说教和试点的效果毕竟是有限
的”可知,应通过制度规范以推而行之。第②处,结合前面的“制度的推行只是一方面”以
及后面的“一系列处理系统”可知,此处应填“还要建立完善的垃圾处理系统”。第③处,
从全段来看,此处应写出“任一环节”缺失的后果,比如“都将造成整个系统的失灵”。
21. 下面文段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中国创造”已经渐渐代替“中国制造”而被世界广泛认知,它更需要高层次的脑力创
造活动,因此体力劳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了。“中国创造”这个概念的提出,意味着我们
有了更清晰的发展方向,于是也就具备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而有可能打造出真正属于中国
的品牌,这样我国必然会成为世界创造强国。
①不是更需要高层次的脑力创造活动就意味着不需要体力劳动。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不是有了更清晰的发展方向就意味着一定具备核心竞争力; (2). 不
是打造出真正属于中国的品牌就意味着一定会成为世界创造强国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仿句的能力。文段中有一些语句说法太绝对,存在一定的逻辑问题,考
生要先找到有问题的句子,然后依照例句进行修改即可,只需把绝对的词换成有余地的词即
- 22 -
可。如:因此体力劳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了、于是也就具备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样
我国必然会成为世界创造强国。这几句说法太绝对了,忽略了存在的特殊性,所以可改为:
②不是有了更清晰的发展方向就意味着一定具备核心竞争力。③不是打造出真正属于中国的
品牌就意味着一定会成为世界创造强国。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那一日,贾雨村来贾府拜访,邀请宝玉相见,史湘云觉得贾雨村是个高雅的客人,让宝
玉去会会他。贾宝玉却道:“罢,罢,我也不敢称雅,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并不愿同这些
人往来。”
贾宝玉说自己是“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你认同他的自我评价么?请结合原著内容,谈谈
你对这种说法的认识,不少于 100 字。
【答案】答案示例 1: 我不认同宝玉的自我评价。宝玉是不入流俗的,他是封建社会的叛逆
者。他追求平等,没有等级观念,如纵晴雯撕扇、替香菱换裙(与蒋玉涵交往以及见黛玉没
有玉而摔玉等),可见他的与众不同;此外,宝玉厌弃功名,不走仕途之路,不愿意去读科考
之书(视宝钗、湘云劝其读书的话为混账话等)都可以看出宝玉是一个与当时社会格格不入
的不俗者。
答案示例 2:我认同宝玉的自我评价。他是一个与常人相似的融入世俗的人。宝玉不以自我为
中心,生活中他懂得人情世故,懂得礼尚往来,如他本不想参加薛姨妈的生日,但听闻宝钗
替自己赶蚊子就决定去参加;宝玉也很孝顺,他从父亲锁着的房门前经过,也要从马上下来;
还比如宝玉不爱读书,比较贪玩,和大多数这个年龄的男孩子很相似。可见宝玉并非一个不
问世事的特立独行者,可谓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微写作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回顾微写作
的要求,然后结合本题的要求进行写作。
“微作文”需要关注审题立意、语言运用、结构创意等方面的特点。任何一篇习作,不论篇
幅多少,都有主题,微作文更是如此,考生要在有限的字数内将自己对于主题的理解阐释清
楚,并结合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择其精要来表达。从语言运用方面来说,受篇幅限制,学生
不能自由、细致地表达,而要凝练自己的语言,简单来说要做到开门见山、直抒胸臆、旁征
博引、情景交融。开篇即要扣题,抓住立意点,表达自己对主题的认知,可以借鉴名人佳句
引起共鸣,可以事理结合提炼认知,即便是选择“瞬间镜头”的细节描写,也要体现“紧扣
- 23 -
心弦”的一点,丝丝入扣,撩动人心,“于无声处听惊雷”,一语惊醒赏文人。在结构选择
上,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小段式,或者抒情议论的排比式,或集中,或分层,都可以在有限
的篇幅内阐释自己对主题的理解,引起读者的共鸣。不要仅仅平铺直叙,而是要让有限的文
字体现层次感,逐步提升情感和认知层次,有一咏三叹之感,带给你富有层次的体验,不断
心灵深处的共鸣唤起。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贾宝玉“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的自评来谈自己的认识。解答本题,考生
需要先理解材料中 “俗”的所指,然后结合贾宝玉的言行来评价。材料中的“俗”可以指流
俗,世俗,这些“俗人”符合封建正统的要求,他们追逐功名,经营仕途;材料中的“俗”
也可以指懂得人情世故,懂得人情往来。接着分析贾宝玉的特点,文中的贾宝玉可以说是封
建社会的叛逆者,他的心中没有等级观念,他与戏子交往,他善待丫鬟,同时他厌恶圣贤之
书,这些都与当时的“世俗”不合拍,所以说他“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的自我评价是不恰
当的;但换一个角度来看,宝玉在生活中懂得人情世故,非常孝顺,这些又与融入世俗之人
是相合的,所以他的自我评价又是正确的。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举世不知何足怪?力行无顾是豪雄”,这是北宋文学家曾巩《圣贤》中的英雄;“行
者,为了一个执着的信念,敢于把全世界的土地放在脚下,为后人踱步出一望无垠的疆土”,
这是余秋雨《行者无疆》中的英雄;“在全人类之中,凡是坚强、正直、勇敢、仁慈的人,
都是英雄”,这是贝多芬心目中的英雄.每个人对英雄的定义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英雄。
新时代,新征程,你是如何看待英雄的?请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700 字。
【答案】例文
致敬新时代英雄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风风雨雨中迈过。虽有刻骨铭心的伤,历经磨难,却也分外坚强,
使我华夏九州更加坚韧不屈,英雄辈出。
鸦片战争,林则徐在虎门点燃熊熊烈火,浓烟滚滚中,几十万斤鸦片化为灰烬;抗日战
争,左权将军、张自忠将军血战日本侵略者,为国英勇捐躯;解放战争,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抗美援朝,黄继光用血肉之躯堵枪口……英雄们的事迹数不胜数,他们是历史长河中璀璨的
明星,历史会记住他们,人民会记住他们!他们是英雄,为了中华民族的兴亡,不惜生命与
敌人战斗。
- 24 -
历史走进 2020 年,这是注定不平凡的一年。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新时代英雄与死神赛
跑,佑护国泰民安,书写着新时代的英雄赞歌。新时代英雄就是他们——中国的医护工作者。
新型冠状病毒来的猝不及防,它肆无忌惮地在广袤华夏大地游荡着,在冠状病毒肆虐之
际,几万名医护人员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自己的家庭,为的是让全国人
民的大家,不再遭受病毒的侵扰。他们奋战在抗疫一线,与难缠的病毒作斗争,他们就是那
保护群众的巍峨高山。他们把生死置之度外,不分昼夜,坚守岗位,隔离病毒。在病毒面前,
他们守卫着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在与病毒作斗争时严谨细致、一丝不苟,与病毒近距离搏杀,
做了全国人民坚韧的护盾。他们用勇敢和汗水扑灭了邪恶之火,为生命撑起了一片纯净可靠
的保护伞。
向李文亮叔叔致敬!向以钟南山爷爷为代表的全国医护人员,致以崇高的中国少年先锋
队队礼!
经过七十多天的鏖战,胜利的旗帜高高飘扬,英雄们凯旋归来!
但是,也有英雄未能回家,他们的英魂永远留在了荆襄沃土。李文亮,夏思思等十四名
牺牲在抗疫一线的英雄,就是他们的代表。他们的光荣事迹广为传颂,他们的英魂永垂不朽!
寒冬渐远,春天已来。樱花绽放,英雄归来。没有风雨,天已放晴!
我们追思,我们怀念,愿英雄安息,愿祖国昌盛。他们的英雄事迹永远在祖国人民的心
中铭记。
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向新时代英雄致敬!
出生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要铭记历史,奋发图强,努力学习,继承前辈英雄们的光荣
使命,做建设祖国的栋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
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
行立意。
审题:这是一道充满思辨色彩同时又立足社会现实的材料作文。“举世不知何足怪?力行无
顾是豪雄”的意思是,世界上哪怕没有一个人理解自己,这有什么值得奇怪的?抱定初衷,
毫不犹豫地坚持做下去,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余秋雨的这句话意为,用自己的生命使家庭团
聚,使社会安定,使国家发展,为我们迈出前进的方向,开辟无垠的疆土,这就是英雄。当
然,贝多芬的话更好理解,凡是坚强、正直、勇敢、仁慈的人,都是英雄,他也的确是这么
做的。三个人的话语是引子,“每个人对英雄的定义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英雄”,帮助我
- 25 -
们发散思维;“新时代,新征程”,是立足点。每个人对英雄的定义不同,不同的人有着不
同的感悟,这些都是允许的,但是切不可忽视新时代、新征程这一特定的范畴。比如 84 岁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
最前线,他就是英雄;还比如 1 月 24 日,大年三十,在万家团圆的除夕之夜,上海 52 家医
院的 136 名医务人员,他们告别亲人,紧急集结到达武汉防疫最前线,他们是英雄;再比如
2019 年 4 月 1 日四川凉山发生森林火灾,27 名消防队员壮烈牺牲,其中 1 个 80 后,24 个 90
后,2 个 00 后。明确了这些再进行立意作文即可。
参考立意:致敬英雄,传承精神;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扬时代英雄精神,助中华民族兴盛。
行文结构:首先拟一个亮丽的标题——《致敬新时代英雄》,表明观点。其次开门见山切入话
题。正文主体部分先列举历史上的英雄,再联系现实,列举抗疫英雄,赞美英雄的行为,表
达对英雄们的敬意。结尾收束全篇,并表达向英雄学习之意。
素材:
1.为梦想超越自己,便是英雄。还记得那位满眼坚毅的无臂少年刘伟吗?因早年的一场
事故,他失去了双臂。很多人都认为他的钢琴梦破碎了, 但他并没有放弃。多年艰苦奋斗历
遍百炼千锤,一曲梦中婚礼抒写不屈命运。人们潸然泪下,他却说: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
地活着。我既然选择活下去,就绝对不会再认输!如此坚毅的少年,怎会不是英雄?
2.为目标付诸努力,便是英雄。一个平凡县城写出神话, 一篇《感谢贫穷》道尽艰辛。
当那位名叫王心仪的枣强女孩以 707 分的成绩考入北大时,她过去所有黑暗时光,都成了人
生勋章。谁也不曾见过挑灯夜读的她,勤奋钻研的她。那一张张写满的试卷, 那一本本写完
的习题,更不用说那一把把用尽的笔芯,哪个不是王心仪为目标付诸努力的见证?如此勤奋
的女孩,怎会不是英雄?
3.为社会做出贡献,便是英雄。此前,疟原虫支配着人们的恐惧;此后,青蒿素撑起了
希望的天空。屠呦呦,一位与病源抗争的女战士,带领着她的团队努力研发药物。在实验室
的日子里,萃取、配比、整合、实验……周而复始,没日没夜。随着有效成分的逐步排查,
精确度的提高,治疗疟疾的有效药物——青蒿素诞生了。多少生灵被拯救,多少家庭得以平
安。屠呦呦为社会做出了如此大的贡献,怎会不是英雄?
4.英雄不一定要上阵杀敌、血流漂杵,也不一定要特立独行,举世无双。因为真正的英
雄是实现了自我价值并引领更多的人去做英雄的人。
- 26 -
- 27 -
相关文档
-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18-2019学年2021-06-0626页
- 2018-2019学年云南省昆明市高一下2021-06-0625页
-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一下2021-06-0623页
- 【语文】四川省雅安市2019-2020学2021-06-0616页
- 2018-2019学年湖南省常德市高一下2021-06-0610页
- 浙江省金华东阳中学2019-2020学年2021-06-0613页
- 2018-2019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高一下2021-06-0621页
- 江苏省常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2021-06-0612页
-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第一中学20192021-06-0517页
-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2021-06-05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