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5.50 KB
- 2021-06-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模块检测卷二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两千余年前的秦代宫殿建筑是相当惊人的。《史记·秦始皇本纪》
载:“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
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
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从以
上文字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木结构的可能和特
点,一开始就不是以单一的独立个别建筑物为目标,而是以空间规模
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今天,当年的
地面建筑已不可见,但地下始皇陵的规模格局也清晰地表明了这一点。
从现在挖掘的极为片断的陵的前沿兵马俑坑情况看,整个场面简直是
不可思议的雄伟壮观。这完全可以与埃及金字塔相媲美,不同的是,
它是平面展开的整体复杂结构,不是一座座独立自主的向上堆起的比
较单纯的尖顶。“百代皆沿秦制度”,建筑亦然。它的体制、风貌大
概始终没有脱离先秦奠定下来的这个基础规范。秦汉、唐宋、明清建
筑艺术基本保持了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即作为中国民族特
点的实践理性精神。
首先,世界其他各民族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
庙殿、伊斯兰建筑、哥特式教堂等等。中国建筑主要大都是宫殿建筑,
即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的场所。大概从新石器时代的所谓“大房
子”开始,中国的祭拜神灵即在与现实生活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
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自儒学替代宗教之后,在观念、
情感和仪式中,中国人更进一步发展贯彻了这种神人同在的倾向。于
是,不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
而是入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宗庙建筑,成了中国建
筑的代表。在中国建筑的空间意识中,不是去获得某种神秘、紧张的
灵魂感、悔悟或激情,而是提供某种明确、实用的观念情调。正如中
国绘画理论所说,山水画有“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种种,只
是“可游”“可居”胜过“可望”“可行”。中国建筑也同样体现了这一
精神。即是说,它不重在强烈的刺激或认识,而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
熏陶,它不是一礼拜才去一次的灵魂的洗涤之处,而是能够经常瞻仰
或居住的生活场所。与哥特式建筑相反,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
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游历其中,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
环境的和谐。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在这里占着明显
的优势,从而排斥了反理性的狂迷意识。而正是这种狂迷意识构成许
多宗教建筑的审美的基本特征。
中国的这种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的对称结构上,以展现
严肃、方正、井井有条。所以,就单个建筑来说,比起基督教、伊斯
兰教和佛教建筑来,它确乎相对低矮,比较平淡,应该承认逊色一筹。
但就整体建筑群说,它却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它不是以
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而
取胜。即使像万里长城,虽然不可能有任何严格对称可言,但它的每
段体制则是完全雷同的。它盘缠万里,虽不算高大却连绵于群山峻岭
之巅,像一条无尽的龙蛇在作永恒的飞舞。它在空间上的连续本身即
展示了时间中的绵延,成了我们民族的伟大活力的象征。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建筑一开始就不
是以单一的独立个别建筑物为目标,而是以群体建筑为目标。
B.从考古发现看,可以肯定两千余年前的秦代宫殿建筑是不可思
议的雄伟壮观。它是平面展开的整体复杂结构,完全可以与埃及金字
塔相媲美。
C.唐宋明清建筑的体制、风貌始终没有脱离先秦奠定的基础规范,
一直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这也是“百代皆沿秦制度”的有力
佐证。
D.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木结构的可能和特点,具有空间规
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特征。
解析:原文有“大概始终没有”,“基本保持和延续着”的字样,
选项 C 太过绝对。
答案:C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世界其他民族主要建筑大都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庙殿、
伊斯兰建筑、哥特式教堂等等。它们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
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
B.在中国建筑的空间意识中,不是去获得某种神秘、紧张的灵魂
感、悔悟或激情,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在这里占着
明显的优势。
C.不同于许多宗教建筑所具有的反理性狂迷意识的审美特征,游
历于中国建筑中,更多的是给人提供某种明确、实用的观念情调,使
人感受到的是生活的安适和环境的和谐。
D.中国建筑,“可游”“可居”胜过“可望”“可行”,也就是说,
它是灵魂的洗涤之处,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而不重在强烈的刺
激或认识。
解析:“灵魂的洗涤处”是宗教建筑的特点。
答案:D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中国建筑主要是宫殿建筑,它既是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的
场所,同时也是入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宗庙建筑。
这体现了中国人观念中神人同在的倾向。
B.作为中国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这一美学风格还体现在建筑
物严格的对称结构上,以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
C.中国建筑群,虽说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建筑来比,它确
乎相对低矮,比较平淡,应该承认逊色一筹,但是它结构方正,逶迤
交错,也是气势雄浑。
D.万里长城,连绵于群山峻岭之巅,不可能有任何严格对称可言,
但它的每段体制则是完全雷同的,因此也体现了实践理性精神。
解析:原文“逊色一筹”的主语是“单个建筑”,不是“建筑
群”。
答案: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4~6 题。
材料一:
2015 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调研、制定“十三五”
规划的关键一年。2015 年,图书出版业取得了诸多重要突破、政府部
门出台的多项政策、举措更加有力;图书出版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发
展潜力持续显现。曾一度遭到电子商务冲击的实体书店,近一年来,
伴随全民阅读的推广开始逆袭。全国各地新建或改造了一批大型书城,
这些大型书城注重“体验”和“服务”,引入亲子阅读、创意生活、数
字体验、咖啡餐饮等多元业态,逐步向文化购物中心转型,赋予了实
体书店新的生命力。
2015 年,“互联网+”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传统出版业转型升
级及其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是新时代下出版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 2014
年出台的《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的基础
上,出版社积极打造自身的数字出版平台,纷纷成立数字出版部门,
专门负责数字出版相关工作。诸多新改变和新方法让出版与市场的距
离更近,如众筹出版、微店卖书及微博、微信营销,改变后的赢利模
式也让出版的效率变得更高。
(摘编自陈敏利《图书出版业品牌报告(2016)》)
材料二:
(摘自杨伟《2015 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发展》)
材料三:
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图书出版可以实现内容的快速传播,并且不会受
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如电子图书的开发,网上书店的建立,这些新
的形式扩大了图书出版的影响范围。图书出版业的信息获取方式也会
发生改变,面对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对信息的筛选、分类和加工处
理会成为图书出版业新的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出版的目的
是要获得利润,但是在互联网条件下,许多图书资源可以免费获得,
因为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出版业的营销模式,图书出版业需要从其他方
面获得利润的增长。图书具有的版权是图书出版业实现利润的基础,
在图书版权原有的营销模式中,版权价值仅局限于版权的转让。而在
互联网条件下,版权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文字,版权可以扩大到视频、
游戏等多个不同的领域,可以间接产生更多的利润。互联网还能够成
为图书传播的平台,让图书在传播过程中实现增值,比如在互联网传
播中可以加载商业广告,产生巨大的效益。
(摘编自顾丽萍《试析“互联网+”时代的图书出版》)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2015 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主要有实体店和网店两大渠道,其
中实体书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达到 344 亿元,网店渠道达到 280 亿元。
B.实体书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 2014 年实现了 3.94%的年度增长
率,2015 年市场码洋规模继续保持增长,年度增长率达到 0.29%。
C.2010 年~2015 年,网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可见,
目前国内图书零售市场当中,网络销售是图书出版业赢利的重要方式。
D.实体书店在经历了 2010~2015 年“增速下降—负增长—销售回
暖”的过程之后,其市场码洋规模与年度增长率也将趋于平稳。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仔细阅读各选项内容,找准答题区间,
认真比对。本题各项的答题信息都是材料二的图表,要注意对图表中
所列数字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归纳概括,与选项的看法或观点仔
细比对。D 项,“增速下降—负增长—销售回暖”的过程和“也将趋于
平稳”的结论解读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增长率呈现“大幅增长—增
速下降—负增长—销售回暖—增速下降”的状况,从中也得不出“也
将趋于平稳”的结论。
答案:D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图书出版产业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政策支持,“十二五”期间诸
多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及时出台,为实体书店和网店的发展提供了良好
的环境。
B.全国各地新建或改造的大型书城正逐步向文化购物中心转型,
这表明实体书店向多元化的经营方式转变,其业态已经成为一种主流。
C.各类出版社为加快产业升级,纷纷借助已有的数字出版部门,
实现网络技术和图书出版的融合发展,这拉近了出版业与市场的距离。
D.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图书的销售、图书版权产生的间
接利润、图书作为传播平台产生的广告效益等都会给图书出版业带来
新的增值。
解析:B.根据材料一第一段,选项中“实体书店向多元化的经营
方式转变,其业态已经成为一种主流”属无中生有。C.根据材料一第
二段第二句,选项中“借助已有的数字出版部门”中的“已有”属于
将未然说成已然。D.从材料三中最后一句“互联网还能够成为图书传
播的平台……加载商业广告,产生巨大的效益”可以看出,“广告效益”
是互联网带来的,而并非选项中所说的“图书作为传播平台产生的广
告效益”。
答案:A
6.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哪些转变?请简要
概括说明。(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回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图书出版业”“转变”“简要
概括说明”这三个关键信息,在三则材料中仔细筛选相关内容,然后
归纳概括。必须注意的是,三则材料都要概括,采点要准,注意抓住
每则材料的中心句或概括句。
材料一中主要答题区间为第二段第一句话。材料二要注意把两个
图表结合起来概括。材料三在阅读的时候要把握整则材料句子之间的
逻辑关系,第一句是中心句,后面从内容的快速传播、信息的获取方
式、盈利方式三个方面概括了图书出版业的改变,概括时不能漏掉这
些关键信息。
答案:①开始数字化转型,并与新兴媒体融合;②营销模式多元
化,赢利模式多样化;③图书的传播速度加快,信息获取方式也发生
转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人 影
许 锋
他的祖上是农民。他出生在农家的院子里。
他每天被母亲安置在一个摇篮里。母亲把摇篮悬空挂好,就去做
工了。摇篮是温暖的,还能摇摆,像一叶小舟。那时,他父亲在部队
当兵,一年能回来两次。他和母亲相依为命。
摇篮很小,刚好容下他。房子也很小,一个土炕,一排柜子,一
床被子。到了冬天,满屋子都是麦秆烧灼之后的烟气,不大,不至于
让人窒息,但非常强烈。那是乡村的气息。
他每天从早上开始,一直到中午时分,都在那个小舟似的摇篮里
摇着。他全部的行为都在摇篮里完成,拉、尿、饿、哭,样样不落。
他人小,是弱者。弱者力气都不大,又被绑着,再怎么挣扎都无济于
事。饥饿与潮湿或者热烘烘的臭气使他难以忍受。他声嘶力竭地哭。
他的哭声该是令人揪心的。但有什么办法呢?他母亲要挣工分养活他。
有一天,母亲刚走不久,他饿了,开始哭。他就听见门嘎吱地响
了,有一束光进来了。他的眼前猛然亮堂了许多。他还隐隐约约看见
一个人影蹑手蹑脚地进来,轻轻地俯到摇篮边,捏了一下他的脸蛋,
并塞给他一个油炸的果果。那清香,让他无法遏制地冲动。他一口咬
住了。这时人影又飞快地逃遁了,魂儿一般散了。门被关上了,世界
变得无声无息。
他母亲回来,疲劳至极。但她还得给他打扫卫生。她一边清理他
满头满脸的秽物,一边就哭。他却不哭了。母亲回来了,他有人疼了。
日复一日。每过几天,在他饥饿时,他就听见门嘎吱响了,有一
束光进来了,他的眼前猛然亮堂了许多。那个人影蹑手蹑脚地进来,
轻轻地俯到摇篮边,捏一下他的脸蛋,再塞给他一个能吃的东西。有
奶便是娘,他不知道那是谁,在他想看清楚那是谁时,人影又飞快地
逃遁了,魂儿一般散了。门被关上了,世界变得无声无息。
他挺感动的。虽然他还不知道感动是什么意思。
他长到三岁时,腿脚有了力,开始到处跑。他动不动就跑到爷爷
奶奶房子里去。他们在这个院子里的另一扇门里住。不远,二十来米。
那是一个挺敞亮的院子。院里有一棵树。到了秋季,树上挂着灯泡似
的芭蕉。他就不安分地爬树摘果子吃。但他母亲回来时,就要撕心裂
肺地喊,你给我回来!他顽皮,不回去。小脚奶奶站在院里,手叉着
腰,喝道,滚回去,再过来打断你的腿。
他瞅着奶奶,望着母亲,胆怯了,怕了,回去了。母亲用劳动过
的大手,一把提起他,同时脱下布鞋,用鞋底子打他稚嫩的屁股。他
哇哇大哭。
爷爷奶奶的门,哐当一声关上了。
他父亲总是要回家的。父亲回家,和他母亲住几天,又和爷爷奶
奶住几天。在这边住时,听这边的话。在那边住时,听那边的话。听
了那边的话,回到这边,就要给他母亲几个巴掌。做完这一切,父亲
就要回部队了。父亲每次走前,心情都不好,很郁闷。
后来爷爷死了。奶奶也死了。他父亲老了。他母亲也老了。他们
很和睦。
但他的心头一直闪耀着一个人影。那个人影温暖了他一生。谁呢?
(选自《羊城晚报》,2007 年 8 月 13 日)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A.小说一开头就写道:“他的祖上是农民。他出生在农家的院子
里。”是要强调“他”出生的卑微和生活的苦难,同时也交代了故事发
生的背景。
B.小说中有两段内容几乎一模一样,但并未给人单调重复的感觉,
而是在强调“人影”给“他”的关爱和给“他”的感动,能够更好地
表现小说的主题。
C.从小说中对“小脚奶奶”的一段描写可以看出,对于“他”到
爷爷奶奶院子这件事,奶奶跟母亲是一致的,都不愿意让“他”到院
子里来。
D. 在这篇小说中,父亲是线索人物,贯穿整个故事始终,引出故
事和主要人物,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解析:A 项,小说开头并非要强调出生的卑微和苦难;B 项,奶
奶和母亲是不一致的,奶奶自然希望“他”过来,但情非得已;D 项,
父亲不是线索人物,线索人物是“他”。
答案:C
8.小说中“人影”究竟是谁?请简述此人物的形象特征。(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人影”是小说中婴儿“他”的奶奶(或者是爷爷奶奶)。爷
爷奶奶是普通的农民,他们非常疼爱孙子,但因为母亲的缘故却不能
正常接触孙子,只能默默地偷偷地向孙子传达爱。
9.这篇小说从写作技巧层面看,具有哪些突出特点?请结合具体内
容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视角独特:小说中以一个 3 岁前婴儿的感觉来叙述主人
公得到“人影”爱抚而成长的故事,从婴儿的角度观察、反映家庭和
家庭成员之间的复杂关系。
②讲究“小小说空白与神秘”(或者答“留白”):小说以《人影》
为题,并着力塑造了这神秘形象,但直至小说结尾也未交代“人影”
是谁,制造了叙事上的空白和神秘,体现了小小说的文体魅力和阅读
情趣。
③设置悬念,构思精巧:小说中以婴儿视角进行叙述,隐去“人
影”的真实身份,悬念迭起,结尾仍然没有解开谜底,这样能够吸引
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对于现实生活的思考。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 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氾所害,
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
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
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
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
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
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
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
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
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
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
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
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
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
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
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
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
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
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
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
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
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
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解析:首先,通读选文,了解大意。其次,根据语法特征断句。
解答此类题,可对比各选项的不同之处,用排除法。“芝坐爽下狱”
意思是“鲁芝也受到曹爽牵连而被关入监牢”,中间不可断开,排除
A 项和 D 项。“口不讼直”和“志不苟免”是对称句式,中间要断开,
排除 B 项。故选 C 项。
答案:C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
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
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
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
鲁芝的谦让行为。
解析:对于文化知识类题目,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顺利
完成。有时也可以根据文本意思进行推断。C.践:踩,践踏。阼:帝
王登位或祭祀所登之阶,借指帝位。“践阼”指古代帝王即位。
答案: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
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
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
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
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C.鲁芝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司
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
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
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军骑将军时辞让说,鲁
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
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
解析:B.“蜀地饱受侵扰”错误,原文是“郡邻于蜀,数被侵掠”,
意思是“天水郡与蜀汉相邻,常被蜀军侵扰掠夺”,被侵扰的是天水
郡,而不是蜀地。
答案:B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翻译句子要抓住重要实词、虚词、通假字、特殊文言句式
等得分点。(1)以:凭借。率:率领。以为:作为。先驱:先锋。(2)以:
因为。履正:行为端正。素:一向,平素。“为”后省略“之”。作:
建造。
答案:(1)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
兵作为先锋。(2)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
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参考译文: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 县人。(鲁芝家族)世代有美名,是西州的
大户人家。他的父亲被郭氾谋害,鲁芝从小流离失所,十七岁时迁居
雍州,专心研究经史典籍。被郡守举荐为上计吏,后被州郡征召为别
驾。魏车骑将军郭淮担任雍州刺史,非常敬重鲁芝。(郭淮)将他举荐为
孝廉,并提升为郎中。其后,(鲁芝)担任骑都尉、参军事、兼摄安南太
守,再后来又升任尚书郎。曹真亲自督促关右军务时,(鲁芝)又参与大
司马府的军机大事。曹真去世后,宣帝(司马懿)接替曹真任职,就推举
鲁芝参与骠骑军事,后(鲁芝)调任天水太守。天水郡与蜀汉相邻,常被
蜀军侵扰掠夺,人口不断减少,盗贼到处都是,鲁芝竭力镇守防卫,
重新创建城邑和街市,几年时间,以前的景象全都恢复了。后又调任
他为广平太守。天水百姓包括少数民族都非常仰慕他的德行,大家亲
自到京城上书,请求留下鲁芝(继续任天水太守)。魏明帝答应了这一请
求。大将军曹爽辅政后,任用(鲁芝)为司马。鲁芝多有正直的言论和高
明的谋略,然而曹爽却不采纳。等到宣帝起兵要杀曹爽的时候,鲁芝
又率领手下强行打开城门,斩杀守关的将领,奔驰而出去找曹爽,并
劝曹爽说:“将军您处在执掌朝政(伊周:指商朝的伊尹和西周的周公
旦,两人都曾摄政,后常并称)的高位,一旦获罪被罢免,即使想牵黄
犬(指过悠闲自得的日子),又怎么可能呢!如果挟制天子保住许昌,倚
仗帝王的威仪征召天下的军队,谁敢不听从您呢!如果放弃这个决策
而束手待毙,那就是想去东市被杀头,难道不令人痛心吗!”曹爽懦弱
又被人迷惑,没有听取鲁芝的意见,于是束手就擒。鲁芝也受到曹爽
牵连而被关入监牢,论罪当死,但他始终不申辩是非曲直,始终不改
坚贞的气节。宣帝很欣赏他,赦免没有杀他。不久,(鲁芝)又被起用并
州刺史。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
为先锋。诸葛诞叛乱被平定以后,(鲁芝)调任大尚书,掌管刑法。晋武
帝(司马炎)即位后,调(鲁芝)为镇东将军,晋升爵位为侯。皇上因为鲁
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鲁芝(知道后,)借口年迈辞官,请求告老让位,十多次向朝廷上奏章,
最后被征召为光禄大夫,位列特进(官职名,地位同三公),赐给随行吏
卒,允许在家门前放上行马(拦阻人马通行的木架)。羊祜升任车骑将军
时,曾请求让职于鲁芝,他说:“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为人谦和而
不苟同,年迈听命,却始终在尽为臣之礼,尚且没有受到这样的待遇,
我却超越了他(坐这么高的位子),怎么满足天下人的期望呢!”武帝没
有听从。鲁芝便是如此受人敬重。泰始九年,鲁芝去世,时年八十四
岁。武帝为他恸哭,赐谥号“贞”,赐坟地百亩。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
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
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呑山河,势
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
横飞溅。
解析:题目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通过回原文定位尾联可发现
“烛光相射飞纵横”写烛光映射着墨光,渲染出诗人纵横走笔的磅礴
气势。纵横的是诗人走笔,而非烛光,故 D 错。
答案:D
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
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题设分析本题为作用题,应从内容、结构和效果三个层
次考虑。诗中前后出现两次同一字,往往体现了情感的变化,不可忽
视。
答案:①颔联的“酒”: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醉中草书,以酒作
为旗鼓,势急骤纵情泼墨。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借酒中草书来宣泄苦
闷。
②尾联的“酒”:写于诗人书罢,展现了凯旋归来,设宴庆功的
场面。须臾收卷之神速,举酒复饮之惬意,瞬间胜利之迅疾,狼烟尽
扫之自豪。表达了诗人书后的喜悦,喻战后的愉快。
③两个“酒”字展现了诗人由苦闷到喜悦的感情变化,展现了为
国建功立业的壮志和恢复中原的坚定信念。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在《出师表》里,诸葛亮自述他躬耕南阳时的心理状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委婉地劝诫唐王朝统治者要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答案:(1)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2)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________
的迁徙盛举。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
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
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________。对于动物究竟
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家认为,
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
特殊的嗅觉和听觉获得方向。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
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更有趣的是,
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
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 ),它们天生就知
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
的问题,科学家仍在________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________
的故事出现。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波澜壮阔 随波逐流 宵衣旰食 引人入胜
B.波澜壮阔 随遇而安 全力以赴 引人入胜
C.声势浩大 随遇而安 宵衣旰食 娓娓动听
D.声势浩大 随波逐流 全力以赴 娓娓动听
解析:本题从词义范围、适用对象方面考查成语的辨析。
①波澜壮阔:形容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声势
浩大:是指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文段中动物的迁徙是一种群体性的
运动,应该用“波澜壮阔”。②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
荡,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随遇而安:能适应各种环境,
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文段中是指动物是为了环境而迁徙的,在这
里应该选用与环境有关的“随遇而安”。③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
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全力以赴:指把全部力量投入进
去。这里是科学家研究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不是“政务”,应选
用“全力以赴”。④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作品等)。娓娓
动听: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生动,使人爱听。文段中用来修饰故事,
应选用“引人入胜”。
答案:B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明方
向。
B.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
C.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析方向。
D.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识方
向。
解析:本题从句式杂糅的角度设误。“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句
式杂糅,可以改为“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排除 A、D 两项。“辨别”
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侧重于在几个对象之间
进行分类、选择。“辨析”指辨别、分析,侧重于分析。句子强调的
是迁徙动物根据环境中的参照物找出前进的方向,宜用“辨别”。综
合起来,B 项符合修改要求。
答案:B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迁徙的方向感已经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B.它们已经从上一代遗传了迁徙的方向感
C.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D.上一代已经遗传给了它们迁徙的方向感
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前后文的照应及句式的选择。从上下文
来看,上文是“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下文是“它们
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A 项和 C 项紧承上文“迁
徙”,又与下文“它们”照应,表达更连贯,排除 B 项和 D 项。从句
式来说,A 项是被动句,C 项是主动句,而方向感是与生俱来的,不
是被动获得的,排除 A 项。
答案:C
20.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
改。(5 分)
获悉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教书 50 周年,我因俗务
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
拙著一册,还望先生先睹为快。
盛夏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表达得体要注意,这是书信,应该采用书面语,“教书”“快
来了”都是口语化的语句,应将“教书”改为书面语“从教”,“快来
了”改为书面语“将至”或“将临”。“光临”是指宾客到来,敬辞,
只能用于他人,不能用于自己,应改为“前往”或“参加”。“惠赠”
指对方赠予(财物),敬辞,只能用于他人,不能用于自己,应改为“奉
上”“奉送”或“敬赠”。“先睹为快”指以先看到为快事,形容殷
切盼望。不能叫恩师殷切盼望看到自己的书,用于此处不得体,应改
为“指正”或“斧正”。
答案:(示例)①“教书”改为“从教”;②“光临”改为“前往”
或“参加”;③“惠赠”改为“奉上”“奉送”或“敬赠”;④“先
睹为快”改为“指正”或“斧正”;⑤“快来了”改为“将至”或
“将临”。
21.某同学拟了一个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的构思框
架,请把这个构思框架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
连贯,不超过 100 个字。(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明确要求所写文段的中心词——“拒绝”。其次,
看看分为几部分。框架中列举了四种不同的反应,答题的时候要分别
说明。要注意使用一些关联词串联句子,使其连贯、通顺。
答案:(示例)面对拒绝,有人会说“算了”,然后结束这件事,另
作打算;有人会说“好吧”,心中闷闷不乐,感觉被挫败;有人会问“凭
什么”,随后不断怀疑、批评;有人会问“为什么”,接着分析原因,
再作尝试。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 分)
下雨,是常见的场景;听雨,可以听出许多感受,可能有雨的细
腻缠绵、雨的激昂壮烈,可能听出雨的情思、雨的韵味……
对于“听雨”,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受呢?
请以“听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外,体裁不
限;②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向】
写好本题,要注意两点
1.思接千古,纵横中外,才能有广度。
把思考的目光投向古今中外,文章才能旁征博引,材料充实,具
有视觉和心灵的冲击力量。苏轼词中的雨、李清照词中的雨、蒋捷词
中的雨、李商隐诗中的雨……都可以使用。
2.倾注感情,提升立意,才能有深度。
写文章,首先要对写作的对象灌注浓郁的感情,下笔才能灵思泉
涌;再要提升立意,让深刻的立意洞穿读者心灵,才有启迪作用。如
“雨,总是愁思的凝结”“听雨,就是听自己灵魂的激荡”“听雨,
是自己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等立意,就很有力度。
相关文档
-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美2021-06-0634页
- 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2021-06-052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一2021-06-0522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半2021-06-0513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雪2021-06-0525页
- 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2021-06-058页
- 2020高中语文散文部分第二单元心灵2021-06-0560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都2021-06-0519页
-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2021-06-0523页
- 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2021-06-0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