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51 KB
  • 2021-06-06 发布

2018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7鉴赏诗歌的语言(含解析)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 17 鉴赏诗歌的语言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诗词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诗词的语言与其他文 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加凝练、优美,更具抒情性、含蓄性、跳跃性和感染力。鉴赏诗词语言,就是要了解 诗词语言的特点,并借助诗词的语言进一步领悟诗词的精妙之处。 分析诗词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词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 词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 热点题型一 炼字 例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劳 停 驿【注】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 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 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 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②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 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 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提分秘籍】 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在单篇作品中,作者反复锤炼的某一个字,往往是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 情,体现作者独具匠心的字。因此,一首诗词也往往会因一字而境界全出。 赏析字词的“四看”“一结合” 1.看是否传神 所谓“传神”就是要分析字词在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凝练形象、鲜明生动的特点。把该诗歌中的重要词 语予以标注,然后反复比较,看看哪些字词最为传神。 【特别提醒】 古诗词炼字主要集中在以下四种词语中,且每种词语因种类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功用。 炼字类别 主要功用 动词 使诗词有动态之美,取得化凡为美的效果 形容词(修饰词) 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 其物,如历其境 特殊词 叠词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强调的作用 拟声词 使诗词生动形象,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表颜色的词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数量词 经作者精心提炼的数量词,能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2.看是否表情 所谓“表情”就是要分析词语传达出来的情感意愿。诗歌注重借助动词、副词来表情达意,要善于结合 全诗来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意思。 3.看是否造境 所谓“造境”就是利用词语凝练与含蓄来营造诗歌的意境。古人写诗很讲究意境,而词的妙用就能给全 诗创造美好的意境。 4.看是否显性 所谓“显性”就是词语里能凸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5.结合语境品味炼字的妙处 结合语境分析语法特点或修辞手法。回答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要根据题目要求,把该字放到具体 的诗句之中,并结合全诗的结构、意境、情感,特别是主旨来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下面问题。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 “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 【答案】 “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著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 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 热点题型二 诗眼的找寻与赏析 例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夜次潘岷原韵 [清]查慎行 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 不知十月江寒重,陡觉三更布被轻。 霜压啼乌惊月上,夜骄饥鼠阚①灯明。 还家梦绕江湖阔,薄醉醒来句忽成。 【注】 ①阚:看。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眼是“寒”。①首联写西风瑟瑟,落叶打在窗户上,从声音角度写出“寒”的感觉;② 颔联先直陈“十月江寒”,然后写诗人半夜被冻醒,觉得被子单薄,从侧面表现寒冷;③颈联写寒霜落下, 使栖息的乌鸦啼叫飞起,也从侧面写出寒冷难耐。 【提分秘籍】 所谓“诗眼”是以人眼为喻,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 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词句。具体说来,“诗眼”主要表现为三类字(词): 1.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愁”“思”“忆”“惊”(这类字是直接揭示)和 “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意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 心理感受),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 2.最生动传神的字,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 容词为主。 3.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是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词)以形 容词或动词为主。 【方法归纳】 如何确定“诗眼” 1.内容上:最能体现诗人强烈感情的词语往往是“诗眼”。 2.修辞上:妙用修辞(尤其是拟人)的地方往往是“诗眼”。 3.词类上: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 4.位置上:五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五个字。 如何赏析“诗眼”(关键词) 1.要有多要素意识 (1)最生动,最具活力。(2)最能营造意境。(3)最易统摄全篇。(4)最能表现作者感情和主旨。抓住这些 要素分析“诗眼”(关键词),是最有效的。 2.要有多层级意识 “诗眼”与重点字词在句子中、上下阕中、全篇中乃至诗人情感中,分别有着不同的特点、意义或作用。 固然,诗人的情感与句子、上下阕、全篇密不可分,但是,不妨碍我们分析“诗眼”与重点字词在这些层 级中的不同表现。 3.要有多角度意识 鉴赏“诗眼”与重点字词,不宜笼统解说,也不宜只从一个角度分析,应该有多角度意识。主要角度有 两个:一是内容角度,二是艺术角度。内容角度,主要是从句子意思、描写情境、上下文意、诗作标题、 全诗意境与诗人感情等方面来理解“诗眼”与重点字词。艺术角度又分为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结构方法等方面。 4.要有规范答题意识 ①指出该字(词)对主旨的表达所起的作用。 ②结合全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词)写了哪些内容。 ③从该字(词)在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热点题型三 关键语句的赏析 例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这两句用山谷的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 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 【提分秘籍】 古典诗歌十分讲究炼句,有时是出于格律上的需要,突破常规语序而收到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有时为 了更好地表情达意而借助于一些艺术手法,使诗句变得更凝练,更精美,更生动,更深刻,产生赏心悦目、 意境深远的艺术魅力。高考对炼句的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浅层面上对句意的理解,二是较深层面上 对句子艺术技巧和意蕴的挖掘和评析。 【方法归纳】 (一)赏析诗歌中的关键句的 4 大角度: 1.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进而把握其内容、情感的内涵。这是从句子的内容、情感方面出发的, 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 2.从语言特点出发。有的句子倒装,有错位的美;有的句子对仗,有整饬的美;有的句子互文,有开 合的美;有的句子长于炼字,有凝练的美。 3.从表达技巧出发。有的运用修辞手法,有的运用表现手法。一般而言,高考选取的句子,都是在表 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时就是要分析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来。 4.从句子的位置出发,把它放在全诗整体的框架内,做到句不离篇。句子处在诗中不同的位置,其作 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高考所选句子的位置一般有三处: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如 绝句的第三句,词的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的作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境,尤其是以 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 (二)答题步骤 步骤一:理解诗句含意,描述诗句内容。 步骤二:指明诗句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上的特点,尤其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分析其作用及 表达效果。 步骤三:根据诗句在全诗中所处的位置,分析诗句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 步骤四:点出诗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热点题型四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例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 江 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 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 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 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答案】 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 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 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 灵动飘逸,挥洒自如。 【提分秘籍】 语言风格就是诗人在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往往 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有关。 语言风格种类繁多,但就高考而言,我们须注意了解下列几种常见的语言风格: 风格类型 具体解说 豪迈雄奇 多用气势磅礴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豪迈博大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 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沉郁顿挫 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藉,语势停顿转折。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 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悲壮慷慨 此种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施展,或 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朴素自然 指语言表达上不堆砌辞藻,不搬弄典故,不矫揉造作,不露雕琢涂饰的痕迹,所谓“清 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涵着深意。 婉约细腻 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 丝。 含蓄委婉 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 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 清新明丽 这是一种清朗明净、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格特色,主要表现于意境和语言上。一般以新 颖轻巧的构思,生动活泼的语言,描摹大自然的清幽秀美,抒写轻快隽永的情思。这种风 格要求不蹈袭,不做作,少粉饰,有新意。 幽默讽刺 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 【答题步骤】 步骤一: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豪迈雄奇、沉郁顿挫、悲壮慷慨、朴素自然、婉 约细腻、含蓄委婉、清新明丽、幽默讽刺等); 步骤二: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步骤三:阐述诗中用语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一、【2017 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5—18 题。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 手法的一项是(3 分) 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 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 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 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 句,具体分析。(6 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答案】 15.C 16.B 17.《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 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对比诗句: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17. 本题考查意象和抒发情感方面的比较分析。分别分析诗句所用的意象,然后进行比较。抒发情 感主要包括抒情方式和抒情内容等,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用“猿鸣”,猿声凄异其 哀转之声,产生惊惧之情,从而倍感凄楚。“泪沾裳”,远离亲人,涉险至此。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二、【2017 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0~11 题。 秋 兴 陆 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10.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6 分) 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 分) 【答案】 10.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 11.以“丹枫”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 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 【解析】 10. 题干要求“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这是针对诗歌情感设题。诗歌的情感包 括两个部分,一是情感,二是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本题已经把情感告诉考生——愁,要求概括其原因, 且目标是中间两联。“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乾坤迮”,国土狭窄是因国土沦丧,这是 一“愁”,“病入中年”“日月遒”,“遒”,迫近,中年多病时光迫近,这是二“愁”;“百战铁衣空 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百战”,战事不断,这是三愁,“空许国”,“空”,白白地,徒然而无措, 空有报国之壮志,却无法施展,这是四愁, “画角”,一般在黎明和黄昏之时吹奏,相当于出操和休息的 信号,发音哀厉高亢,古代军中常用来警报昏晓、高亢动人振奋士气。听到五更的画角之声更添愁思。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技巧。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三、【2017 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 分) 早上五盘岭①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 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 分析。(4 分) (2)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4 分) 【答案】 (1)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②“攒” 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2) ①诗人入蜀是为报知己,为平蜀乱,虽然途中山峦重叠、险滩暗藏,但不觉艰险。②诗人登上 山顶后,心旷神怡,因此所观之景虽奇险但他感觉富有情趣。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2) 本题题目是“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 理解。”这是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能力诗歌的最后一联“此行为知己,不觉蜀 道难”,前半句已经说明了一个原因,自己此行的目的是为看望知己好友,所以不觉得“蜀道难”,再看 诗歌的前部分内容,首联写自己一大早驱车进入五盘岭。然后写自己看到景色:江水回旋在耸峙欲错,犹 如两兽相斗的崖石间,太阳还没有出来,峰峦密集好像聚赞在一起。烟霭中的山色一片苍翠,高耸的树木 下,阴沉幽暗。在松树稀疏的地方露出了一座孤单的驿站,江边的回滩上长满了密密的鲜花,,从字里行间, 可以看出诗人对所观之景的喜爱之情,虽然看到的景奇险,但是是感到富有情趣。所以就不觉得道路艰难 了。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四、【2017 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8 分)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 分)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3 分)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3 分) 【答案】 (1)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 景。 (2)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表现了 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3)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任选一种)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2)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带有渲染性 的情绪状态。分析作者“清游”“静处”的情绪状态即可。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3) 本题考查诗词的艺术手法。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分析,尾联为写景句,表现出 作者的闲适,运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手法;从“更待”两字分析,所写之景应为想象之景,故运用 了虚写的手法。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五、【2017年高考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 分) 【答案】 14.BE 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2 分)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 庄严寂静;(2 分)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2 分)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 层级为鉴赏评价 D。 15. “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把考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 食桑叶的声音;再表述其作用、效果:描写了考场上考生们紧张严肃答题的场景,也显示出来考生才华横 溢,答题速度快。借此强化作者的喜悦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六、【2017 年高考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 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 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 分) 【答案】 14.BD 15.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 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15.题干问的是“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首联中, “云海”交代了二人的处境,即天各一方;“相望”说明二人情深意重;而从诗歌标题来看,苏辙又即将 远赴契丹,面对此情此景,“那因”二字道出诗人那豁达的胸襟,哪里会因远别而泪沾双襟!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七、【2017 年高考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 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 诗篇。④伏:服气。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 分) 【答案】 14.CD 15.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 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解析】14.C 项“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错误,作者没有这方面的意思;D 项整体 表述错误,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故选 CD。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八、【2017 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9—20 题。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②去, 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通“锸”。铁锹。 19.本诗前八句叙写 ,后六句叙写 ,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2 分) 20.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6 分) 【答案】 19.采地黄 卖地黄 20.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20.从叙述的角度来看,本诗题为“采地黄者”,正文是采地黄者对当时年景、生活窘迫、采地黄的 艰辛、卖地黄的悲戚遭遇的讲述,诗歌通篇都是自述,这种叙述方式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感,增强了诗歌的 感染力,采地黄者对自己辛酸遭遇的叙述也就更能给读者深刻的感受。从叙述的顺序来看,诗歌先写采地 黄,再写卖地黄,属于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这种叙述顺序的好处是使所叙述事件逐层深入,条理清晰, 脉络分明。从叙述的特点来看,全诗没有能够直接体现情感的词汇,属于纯客观叙述,然而正是在看似平 淡的叙述中深刻地反映了农民在灾荒年头,连马食都吃不上的悲惨遭遇,有力地抨击了豪门大户对农民剥 削的残酷性。诗中对比手法运用比较明显,首先是采地黄者与买地黄者的对比,一个是生活于农家,以采 地黄度日的农民,迫切需要卖掉地黄来谋生,一个是生活在“朱门”的白面郎,买地黄来喂马,还要讨价 还价;其次是人与马的对比,采地黄者受饥挨饿,而“朱门”的马却以地黄为食,通过对比揭露出人不如 马、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表达了批判的主题。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1.【2016 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2)“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 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3 分) 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 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 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 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 分) 【答案】 (1)A (2)B (3)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 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可判断出时间的不同,因此选 A。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可根据常见的诗歌赏析运用的表现手法,结合着具体诗句分 析作答。B 项,“横笛”“闻声”属于听觉;“红旗”“雪”属于视觉描写,故符合题干要求,所以选 B。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2.【2016 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 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 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诗。 (1)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 分) (2)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1)第一问:霸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 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 (2)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 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2)解答此题,首先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再根据诗句意思归纳概括。 “桑麻杜曲”指的是杜甫《曲 江三章》第三首的“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 残年”诗句。作者在诗题后的小序中说“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这就是以杜甫思慕李广之心,隐 喻晁、杨亲爱自己之意,盛赞晁、杨不以穷达异交的高风,与开头所写霸陵呵夜事形成鲜明的对照。其中 “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一语,上应“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句,表现了作者宠辱不惊、无所悔恨 的坚强自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一句,借汉言宋,感慨极深沉,讽刺极强烈。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3.【2016 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8 分)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 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 分)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4 分) 【答案】 (1)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 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 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 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2)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漫天飞雪激发了作者的创作 豪情,风雪鏖战,“诗豪”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作者啸傲孤独于风雪的豪迈气概, “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2)“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交代了孤舟夜泊的背景:时间是入夜,地点是洞庭湖,遥 岸青荧的灯火,衬出了客船的冷寂。孤舟无伴,船外又是昏茫茫一片,可想而知诗人是孤独寂寞充满羁旅 之思的。诗人只能蜷缩在船舱中,从而自然地度入“舟中”的题面。“朔风吹老梅花片”是意味深长的一 笔。在“夜泊洞庭边”的迷茫夜色中,是不可能望见“梅花片”的,可见全句是诗人的一种主观感觉。结 合题目的“舟中”二字,则可发现此处的“朔风”,实是诗人在封闭的船舱中所获得的听觉印象。听觉印 象而产生视觉效果,反映了朔风的劲烈。这种强烈的风声使作者生发了“吹老梅花片”的联想,推篷是因 为朔风的骤起,却得到了“雪满天”的全新发现,事出意外,惊喜顿生,难怪要“诗豪与风雪争先”了。 这一句中的“豪”字,不止属于“诗”,也是对“风雪”的形容。以下写风、雪与诗情搅成一片,难分难 辨,风雪催诗,“一笑琅然”,豪情快意顿时将先前的孤寂悲冷一扫而光。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4.【2016 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8 分) 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 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 )。(1 分) 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 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 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 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 (2)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3)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 分) 【答案】 (1)D (2)D (3)答案示例:首联以景写情,三城边防堡垒白雪皑皑,传达忧国之情,看到送别之地,流露思家之 情。颔联接着第二句,通过写兄弟远隔,自己孤身飘零,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及自己的悲苦之情。颈联暗接 全诗第一句,写自己年老多病、无以报国,表达无奈和郁闷之情。尾联下句直接表达对家国之事的忧虑。 【考点定位】正确识记古诗词中的对仗知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2)本题选 D 项。题干要求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指向明确,首先从题目“野望”思考起,A 项中“西山”“南浦”切合题目中的“望”而非“野”字。B 项中“海内”“天涯”是诗人远望后的想象, 而不是切合“野望”二字。C 项中的“迟暮”“涓埃”也是作者的感慨语,而非“野望”的内容。D 项中的 “出郊”切合“野”,“极目”切合“望”,所以都与“野望”二字切合,因此选 D 项。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5.【2016 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 分)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 分)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 分) (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 分) 【答案】(1)“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2)①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②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 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3)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闲境之美、闲适之情。 【解析】 (1)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考生作答时应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和结构说明 理由。重点注意从炼结构、炼意和炼境的角度回答。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2)这是一道考查表现手法的题目,答出表现手法,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效果即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3)这是一道理解诗中词语并表明情感的题目,首先答出表层的含义,然后分析暗含的情感。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6.【2016 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 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 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 的鱼。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 分) 答: (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 分) 答: 【答案】 (1)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3 分)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一 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3 分) (2)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 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2)回答本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后关于“任公子”的注释,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 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7.【2016 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 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 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1)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 分) (2)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1)第一问: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前都不免相形失色。 第二问: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间一气呵成。 (2)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 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②迥立闾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 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2)题干问的是“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但题中已经指出是“铺垫”,所以难度就降低很多,学生只要能够读懂诗歌, 找到写曹霸画技的内容,那么前面都应是铺垫的内容;只要考生正确理解诗歌内容就能够写出答案。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8.【2016 年高考新课标Ⅲ卷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内宴奉诏作 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 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战 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1)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 析。(5 分) (2)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 的不同之处。(6 分) 【答案】 (1)观点一:作“弱”“昏”好。 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 阵;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观点二:作“健”“明”好。 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 ②表现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2)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 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2)本题考查诗歌中的情感这一知识点。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 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 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了,还要 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本题注解“①曹翰 (923-992),宋初名将”作者曹翰是宋朝初年一位功勋卓著的将军,他的诗不以雕章琢句取胜,留给人深 刻印象的是那种深沉浓烈的报国情怀。分析时抓住诗歌中“三十年前”“臂健”“眼明”“昨夜”“羞 睹”“旧战袍”带有的感情色彩。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9.【2016 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7 分)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1)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3 分) (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4 分) 【答案】 (1)(3 分)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情景交 融。 (2)(4 分)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 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况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②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 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 凉与孤独。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①,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①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鸿鹄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词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著落日之色;“偏”字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 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的心绪与情感。 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夜 曲 (唐)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丁丁”表达了诗中主人公怎样的内心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丁丁”是古时计时的漏壶滴水的声音。深夜还能听到“丁丁”的声音,说明诗中主人公对身在 远方的征人有无比的思念与牵挂;孤寂凄清,百无聊赖。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 发 罗 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背”是背着,也就是方向相反。诗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用返乡的 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邹明府①游灵武② (唐)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①明府:对县令的尊称。②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颈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藏”的本义为“隐藏”,联系前后词语可知,诗句中当为“覆盖”之意,以显示雪大人稀的 边塞特点,为下句的“透”字张本,也与前两联的清廉为官、清贫而归相呼应。“透”为“穿透”之意, 明写边风之盛,暗写身衣之单,再次与前面刻画的人物形象特点相呼应。 答案: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 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难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 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5.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 杏 儿 赵秉文① 风雨替花愁。风雨罢,花也应休。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 乘兴两三 瓯。拣溪山好处追游。但教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 注:①赵秉文:金代学者、书法家。 试分析下片“但教有酒身无事”中“但”字的意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但:只要。只要有美酒相伴,无俗事烦心,有花无花都是“乘兴追游”的好时节,表现了作者 积极享受生命美好时光的豁达人生态度(或“对生活的热爱”)。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 歌 子 贺 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 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贺铸(1052—1125),字方回,北宋词人。自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作者志向远 大,才气纵横,但仕宦四十年,一直沉沦下僚。 赏析“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的“见”与“知”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见”“知”二字采用了拟人手法,让大自然中的池塘观看疏雨,让襟袖感知微风。表达独特, 使池塘、襟袖也有了生命力。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阮 郎 归 晏几道 天边金掌①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②,菊簪黄,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注:①金掌: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建高 20 丈的铜柱,上有铜人,掌托承露盘,此处代指汴京。②兰佩 紫:即佩紫兰。紫兰,一种香草。 说说“人情似故乡”中的“似”和“欲将沉醉换悲凉”中的“换”字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秋江 张 炎 万里一飞蓬,吟老丹枫。潮生潮落海门东。三两点鸥沙外月,闲意谁同? 一色与天通,绝去尘红。 渔歌忽断荻花风。烟水自流心不竞,长笛霜空。 注:张炎,南宋词人,宋亡后曾北游元都谋官,后失意南归,落魄而终。 (1)上片中的“飞蓬”“鸥”两个意象分别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飞蓬”用了比喻手法,作者把自己比作漂泊不定的蓬草,体现了孤苦无依、凄凉的心境。 “鸥”用了反衬手法,通过写鸥鸟的闲适反衬作者的悲苦。 (2)联系全词,谈谈你对最后一句“长笛霜空”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一句用了以景结情(或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声衬静)的手法,在一片寂静的霜空中传来 婉转凄凉的长笛声,营造了凄清的氛围,含蓄地表达了词人欲排遣却无法消除的悲苦心境,令人回味无穷。 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木 兰 花 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①朱颜惊暗换。 昔年多病厌芳尊②,今日芳尊惟恐浅。 注:钱惟演(977—1034)字希圣,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诗人,本诗是作者暮年谪居汉东时遣 怀之作。①鸾镜:相传晋罽宾王曾获一鸾鸟,多年不鸣,后悬镜照之,鸾鸟乃鸣,故称梳妆镜为鸾镜。② 芳尊:酒杯。 “城上风光莺语乱”一句的“乱”字用得很贴切,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