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50 KB
- 2021-06-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2019年秋高三
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审美是人的一种特定的生存方式与生活方式,人的审美具有共通性也具有民族的相异性。西方人称“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中国人则称“生生为美”。“生生美学”产生于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中,具有明显的区别于西方美学的中国气派与中国风格。
“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是“生生美学”的文化背景。“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具有根本性的文化传统,是中国人观察问题的特有立场和视角,影响甚至决定了中国古代各种文化艺术形态的产生发展与基本面貌,构成“生生美学”之文化背景。“天人合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天人关系的理解,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对一种宏阔的东方式“中和之美”的诉求,相异于西方古代希腊对微观的物质的“和谐之美”的诉求。
阴阳相生的古典生命美学是“生生美学”的基本内涵。“天人合一”构成了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天人合一”之“一”就是“生”,即生命。“生”有一个中间环节是“气”,阴阳之气为生命化生之本,二气交感诞育万物,成为宇宙人生的根本规律。《周易》言“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之道成为万事万物社会人生包括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阴阳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美善的统一体,也是中国古代生命哲学的艺术体现。这种阴阳之道,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无所不在,书法的黑白对比、绘画的线条曲伸、音乐戏曲的起承转合等无不是阴阳相生的体现。
“太极图示”的文化模式是“生生美学”的思维模式。“天人合一”文化传统中的阴阳关系呈现一种极为复杂的“太极图示”。宋初周敦颐所谓“太极而无极”,即指太极无边无极,无所不在。“太极”是一种阴阳相依、交互施受、互为本根的状态。这是对于生命的产生与终止、循环往复、无始无终的形态的现象描述,是中国的哲学思维与艺术思维之所在,中国传统艺术均表现为一种圆柔的饱含生命张力的形态。有学者将之视为艺术的圆形思维模式,这种圆形艺术思维使得艺术极富张力,如汉画像中两只拱背相向、蓄势待发的虎豹。
线型的艺术特征是“生生美学”的艺术特性。根据宗白华的论述,中国传统艺术是线型的艺术,时间的艺术;而西方古代艺术总体上说是块的艺术,空间的艺术。线型艺术呈现的是一种生命的时间之美,一切艺术内容都在时间与线型中呈现,化空间为时间。《清明上河图》在动态的多点透视中呈现了清明时节汴河两岸完整的风情画面;书法是时间之流中笔的生命之舞,最能反映线性艺术的特点。
以“天人合一”为文化传统的“生生美学”及其艺术呈现,反映了中国人特有的生存与审美方式,是一种活着的有生命力的艺术与美学。它已经成为当代美学特别是当代生态美学建设的重要资源,对发展当代美学,对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富有生命活力的“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曾繁仁《解读中国传统“生生美学”》,2018年1月7日《光明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传统美学有着对东方式“中和之美”的诉求,与西方对“和谐之美”的诉求相反。
B. 阴阳之道是中国传统艺术创作的必然规律,这一规律最终发展为中国古代生命哲学。
C. “太极图式”既描述了生命的形态,也呈现了“天人合一”文化传统中的阴阳关系。
D. 中国古代传统书画,通过线型的艺术方式,表现出时间与空间相互转化的生命之美。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基于审美的民族差异性,从四个方面深入阐述了“生生美学”的基本特点。
B. 文章通过西方艺术和中国传统艺术的具体事例,论证了美学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C. 为了论述“生生美学”的艺术特性,文章先引述再阐释,最后举例,条理清晰。
D. 末段强调了“生生美学”对当代美学和中国建设的重要作用,凸显了写作目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生生美学”与西方美学迥然不同,是因为中西方观察问题的立场和视角不同。
B. 不能理解“生生美学”的内涵,就难以感受中国传统书画和戏曲等艺术的魅力。
C. 运用“生生美学”的思维模式,就能够创造出圆柔而饱含生命张力的艺术形象。
D. “生生美学”因为植根于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故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与西方对‘和谐之美’的诉求相反”错误,根据原文第②段“相异于西方古代希腊对微观的物质的‘和谐之美’的诉求”可知,只是与古希腊对“和谐之美”的诉求相反,并非整个西方;
B项,“这一规律最终发展为中国古代生命哲学”错误,根据原文第③段“阴阳之道成为万事万物社会人生包括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阴阳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美善的统一体,也是中国古代生命哲学的艺术体现”可知,中国古代生命哲学并不是由中国传统艺术创作的必然规律发展而来;
D项,“表现出时间与空间相互转化的生命之美”错误,根据原文第⑤段“中国传统艺术是线型的艺术,时间的艺术”“一切艺术内容都在时间与线型中呈现,化空间为时间”可知,中国古代传统书画并没有表现出“时间与空间相互转化的生命之美”。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文章通过西方艺术和中国传统艺术的具体事例”错误,文章只提到中国传统美学对“中和之美”的诉求,“相异于西方古代希腊对微观的物质的‘和谐之类’的诉求”“西方古代艺术总体上说是块的艺术”,并没有举出西方艺术的具体事例。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C项,“就能够创造出圆柔而饱含生命张力的艺术形象”错误,根据原文第④段“‘太极图示’的文化模式是‘生生美学’的思维模式”“中国传统艺术均表现为一种圆柔的饱含生命张力的形态。有学者将之视为艺术的圆形思维模式”,据此不能得出运用“生生美学”的思维模式“就能够创造出圆柔而饱含生命张力的艺术形象的结论”。
故选C。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已经给我们提示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总思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是在原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概念或事物的基础上主观能动地转化成为前所未有的、客观能够认可的概念或事物;“创新”,是在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地发展成为超出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模式、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因此,中医药创新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固本”原则。创新以传承为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中医药学的创新不是毁古弃旧、标新立异,更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而是厚积薄发的必然产物。
二是“强基”原则。创新以需求为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创新要做真正有益于学科发展、人民需求的创造与发明,脱离了实际需求的创新就是毫无应用价值的“屠龙术”。
三是“守恒”原则。创新,是“知行合一”的持久战。“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黄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科学研究、继承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创新就必须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挫折。创新最需要的是“洹心”,要像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那样抓住研习中医药典籍获得的灵感,坚持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研究工作,有着百折不挠、深掘精研、不断创造、创新、提升的意志与精神。
四是“出新”原则。创新以创举为功,“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要特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高标准、严要求、细落实,才能真正实现创新。虽然创新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功,但每一个致力创新的中医人都应明志笃行,以创新高度为追求,开拓进取,填补空白,实现有品质、有价值、有成就的成功创新
(摘编自孙光荣《创新:知行合一持久战》)
材料二
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
四诊
望、闻、问、切
八纲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辨证
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诊断
常见疾病诊断及证候诊断;症状鉴别;病案书写
(摘编自《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总结》)
材料三
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近几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热”催生下,中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无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和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我国在2008年10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遣产代表作”项目中,“中医”是我国上报35个项目中的首选项,而且这是决策层认定的“最重要、无需讨论与评审”的“名列榜首”的选项。可见,从国家层面上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
(摘编自张宗明《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与发展》)
4. 下列内容不符合中医药创新所坚持的原则的一项是
A.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B.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C.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D. “上善若水,处下不争,大道至简,淳朴自然。”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习总书记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提示的总思路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中中医药创新应坚持四大原则。
B. 中医诊断学以四诊、八纲、辨证和诊断为基础,讲究在“望闻问切”的基础上结合“八纲”对病人进行分析“辨证”,从而做出诊断。
C. 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的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
D. 国家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中医”是我国在2008年10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5个“非遗代表作”项目的首选项。
6. 请结合材料,分析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由。
【答案】4. D 5. C
6.
①具有代表性: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竟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②具有实际贡献: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巨大贡献,现在仍然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③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项,结合“一是‘固本’原则。创新以传承为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中医药学的创新不是毁古弃旧、标新立异,更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而是厚积薄发的必然产物”分析,符合“固本”原则;
B项,“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表达的“惟精惟一”与文中的“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躁者涉猎”内涵一致,符合中医药创新的“守恒”原则;
C项,结合“四是‘出新’原则。创新以创举为功,‘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要特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高标准、严要求、细落实,才能真正实现创新”分析,符合“出新”原则;
D项,“上善若水,处下不争,大道至简,淳朴自然”,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大道理往往都是最简单的,是淳朴、自然的。不符合中医药创新所坚持的原则,于文无据。
故选D。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C项,“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错误。原文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主语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故选C。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分析,中医药具有代表性。结合“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分析,中医药具有实际贡献;结合“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无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分析,中医药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候鸟的勇敢
迟子建
金瓮河因两岸草木凋敝,陡然开阔了。风儿像一支刚劲的笔,将盛夏时节山林这大块文章,去除枝蔓,删繁就简,使之更有精气神。夏候鸟在迁徙之前,在河里尽兴地搅起涟漪,画出一个套着一个的空心圆,似乎在与河流吻别。雨燕飞走了,野鸭飞走了,大雁见落叶越积越厚,霜也愈来愈重,也做好编队,只待出征了。首度来金瓮河安家的东方白鹳,有一家已经远行了。
张黑脸看着夏候鸟渐次南迁,为那只有腿伤的白鹳而心焦,因为它每一次起飞,都要在地面助跑很久,勉强跃起,也飞不高。
大雁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在河畔聚集,给自己开欢送会似的,呀呀叫着,相互拍打翅膀,分批飞起,在空中集结,排成人字形,离开金瓮河了。它们在天空的姿态,就像一艘远航的战舰。
最后一批东方白鹳,选择的则是黄昏时分迁徙。三只成年白鹳,带着它们在这儿孵育的五只白鹳,在落日中起飞。它们选择的列队方式是,那对夫妻白鹳,雄性的在前领航,雌性的在中间,与来自两个家庭的五只新生白鹳并肩而行,断后的是三圣殿上的那只成年雌性白鹳。它在迁徙之前,来到金瓮河畔,看望它的伴侣。它们交颈低语,耳鬓厮磨,恩爱不舍。当断后的雌性白鹳追随它们的孩子,飞向天空的刹那,落日血红,它就仿佛衔着落日在迁徙,孤独地留在大地的那只受伤的白鹳,仰望天空,发出阵阵哀鸣。
一场又一场的霜,就是一场又一场大自然的告白书,它们充分宣示了冬天即将到来。夏候鸟飞走了,山林陷入了短时的寂静。那只无法离开的东方白鹳,并不气馁,它孤独而顽强地在寒风中,一次次地冲向天空,一次次地落下,再一次次地拔头而起。每当听到它飞起后又无奈落地的沉重声响,张黑脸都要难过很久。他想着如果它落雪前不能飞走,就把它抱进管护站,饲养一冬。他不能让明年春天它的伴侣飞回时,见不到它的踪影。
张黑脸做好了为这只白鹳而留守管护站的准备,甚至要推迟婚期。他修炉子,将掉皮的墙泥抹平,将窗户钉上防风的塑料布,将门槛用棉毡裹上。他还去山里拾柴,一个冬天下来,火炉不知要吞掉多少柴火呢。一日下午,他正准备去拾柴,听见空中传来“嘎啊——嘎啊——”的叫声,是一只东方白鹳飞回来了,它直奔河畔受伤的白鹳。张黑脸欣喜地奔过去,一望,果然是受伤白鹳的伴侣。看来它将孩子们顺利送上迁徙之旅后,还是放不下它的爱侣。
“雪就要来了,抓紧飞吧,你们能行的——”张黑脸每日给它们投食时,都要这么鼓励一句。它们似乎听懂了,在与时间赛跑,很少歇着。它们以河岸为根据地,雌性白鹳一次次领飞,受伤白鹳一遍遍跟进,越飞越远,越飞越高。终于在一个灰蒙蒙的时刻,携手飞离了结了薄冰的金瓮河,渐渐脱离了张黑脸的视线。
那天晚上,张黑脸吃过饭,刮了胡子,不久天空飘起了雪花,簌簌的落雪声,让他觉得那对白鹳走得真是及时。
第二天早晨,张黑脸还在酣睡,被“嘭嘭——”的敲门声惊醒了,是德秀。她为张黑脸做了早饭,他们每人吃了一碗面条,之后去山里拾柴。下雪的缘故,柴火被雪掩埋了,分辨不清,再说他们迷恋两个人在雪地无言行走的那种踏实和幸福感,所以忘却了拾柴,一路向南,走了很远很远。直到中午,他们觉得肚子有些饿了,准备回返时,德秀首先看见松林的白雪地上,似有几朵橘红的花儿在闪烁。她拽着张黑脸奔向那里。那傲雪绽放的花朵,原来是东方白鹳鲜艳的脚掌!那两只在三圣殿坐窝的东方白鹳,最终还是没有逃出命运的暴风雪。
这两只早已失去呼吸的东方白鹳,翅膀贴着翅膀,好像在雪中相拥甜睡。张黑脸指着它们对德秀说:“这只白鹳叫树森,那只叫德秀,我和你,你和俺,就是死了,也要埋在一起,咱把它们埋了吧。要不乌鸦和老鹰闻到了,就把它们给吃了。”
雪下林地还未冻实,他们没有工具,为两只硕大的白鹳挖墓穴,只能动用十指。他们从中午,顶风冒雪,干干歇歇,一直挖到傍晚,十指已被磨破。当他们拾白鹳入坑时,那十指流出的鲜血,滴到它们身上,白羽仿佛落了梅花,它们就带着这鲜艳的殓衣,归于尘土了。
(节选自《候鸟的勇敢》,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详细地描写大雁选择在一个晴朗的早晨迁徙,而最后一批东方白鹳则选择黄昏时分迁徙,这是因为它们的迁徙习惯不同。
B. “落日血红”时东方白鹳的迁徙,雪原上的红脚掌,以及白羽落血“仿佛落了梅花”等都表现出了语言的色彩美,富有画面感。
C. 张黑脸做好了为受伤白鹳而留守管护站过冬的准备等,既表现了他在工作中忠于职守,也表现了他的爱鸟如命,淳朴善良。
D. 两只勇敢的候鸟与张黑脸、德秀他们两位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对应的彼此映照关系,小说歌颂鸟之爱情也歌颂人间爱情。
8. 小说第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9. “文似看山不喜平”,请分析小说在两只东方白鹳迁徙上的情节设置及其艺术效果。
【答案】7. A 8. (1)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渲染了肃杀疏朗的氛围,交代了天气转为秋凉,夏候鸟开始南飞的背景。
(2)写众多夏候鸟开始迁徙,与受伤的东方白鹳形成对比,为下文写东方白鹳的迁徙做铺垫。
9. (1)情节上一波三折:首先是最后一批东方白鹳开始迁徙,但受伤的雄性白鹳不在其中;然后是雌性白鹳去而复返,帮助受伤的伴侣一起起飞;最后是两只东方白鹳在暴风雪中殒命,未能完成迁徙。
(2)艺术效果:照应“候鸟的勇敢”,突出了主旨,表现出两只东方白鹳大无畏的勇敢,给读者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震撼。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A
项,曲解文意。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现最后一批东方白鹳对受伤的白鹳的依依不舍,更富有人情味。
【8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第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注意不同位置的景色描写的作用也不相同。景物描写在内容上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的作用,渲染气氛的作用,暗示人物心理和推动情节的发展以及暗示主题的作用。本题的景色描写在第一节,阅读第一节文字:“金瓮河”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 “草木凋敝”,“风儿像一支刚劲的笔,将盛夏时节山林这大块文章,去除枝蔓,删繁就简,使之更有精气神”,渲染了天气转为秋凉时的肃杀疏朗的氛围。“夏候鸟在迁徙之前,在河里尽兴地搅起涟漪,画出一个套着一个的空心圆,似乎在与河流吻别”,“雨燕飞走了,野鸭飞走了,大雁见落叶越积越厚,霜也愈来愈重,也做好编队,只待出征了。首度来金瓮河安家的东方白鹳,有一家已经远行了。”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夏候鸟开始南飞的背景。此处交代了众多夏候鸟开始迁徙。下文写到了东方白鹳因受伤不能跟随大家一起迁徙到南方,采用对比手法,为下文写东方白鹳的一定会迁徙做铺垫。此题主要从渲染气氛、艺术手法和下文情节安排等方面回答。
点睛: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其作用首先从本身分析,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同时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然后从其它的要素分析,从人物的角度是暗示人物的心理和人物的命运,从情节的角度是推进情节的发展,从主旨的角度是暗示文章的主旨,或是升华主旨。
【9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文似看山不喜平’,请分析小说在两只东方白鹳迁徙上的情节设置及其艺术效果。”本题考查分析作品情节设置及其艺术效果。这是考查小说结构安排。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一波三折、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的塑造、情节结构的特点、主旨的表达等角度进行分析。小说先交代了一批一批东方白鹳开始迁徙,连最后一批东方白鹳也开始迁徙了,但受伤的雄性白鹳不在其中。雌性白鹳将孩子们顺利送上迁徙之旅后,因放不下它的爱侣又复返,想帮助受伤的伴侣一起飞走。“那两只在三圣殿坐窝的东方白鹳,最终还是没有逃出命运的暴风雪。”这就意味着两只东方白鹳在暴风雪中殒命,未能完成迁徙。显然,在情节安排上,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回答该题时,可以采用“首先是……;然后是……;最后是……”的模式有条理梳理情节。
点睛: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内容上是指情节本身、情节对环境、情节对人物、情节对主题、情节对读者的作用;结构上是指对其他情节的作用。另外,要注意根据提问形式来确定答题角度,如果是单一角度,即给定了答题角度,就按照给定角度来答;如果是综合角度,即没有给出明确的角度,就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1.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2.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线索,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3.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实等;4.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5.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设置悬念,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作用点+体现点。所谓“作用点”是指作用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来答;所谓“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比如本题,可以从结构的角度分析前后情节之间的对比关系,然后从内容和主旨的角度分析其对人物形象和主旨表达的作用。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董汉儒,开州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河南府推官,入为户部主事。疏陈减织造、裁冒滥诸事。且曰:“迩来九阍三殿间,惟闻纵酒、淫刑、黩货。时事可忧,不止,国计日绌已也。”不报。朝鲜再用兵,以郎中出理饷务。寻迁山东佥事,进副使,历湖广左右布政使,所在有声。四十年就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帝赐福王庄田责湖广四千四百余顷汉儒以无所得田请岁输万金代租不听楚宗五十余人,讦假王事获罪,囚十载,汉儒力言,王,假也,请释系者。又为满朝荐、卞孔时等乞宥。俱不报。忧归。光宗立,召拜工部右侍郎。旋改兵部,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天启改元,辽阳失,简精卒二千入卫,诏褒之。明年秋,以左侍郎协理戎政。未上,擢兵部尚书。时辽地尽亡,汉儒请逮治诸降将刘世勋等二十九人家属,立诛逃将蔡汝贤等,报可。毛文龙居海外,屡以虚言诳中朝,登莱巡抚袁可立每代为奏请。汉儒言文龙计画疏,虚声未可长恃;又请诛逃将管大籓、张思任、孟淑孔等,语甚切。帝命逮治思任等,而大籓卒置不问。诸镇援辽军多逃逸,有出塞投插部者。汉儒请捕获立诛,同伍相擒捕者重赏;且给饷以时,则逃者自少。帝亦嘉纳。奄人
王体乾、宋晋、魏忠贤等十二人有旧劳,命所荫锦衣官皆予世袭。汉儒据祖制力争,帝不从。给事中程注、御史汪泗论等合疏谏,给事中朱大典、周之纲,御史宋师襄、胡良机特疏继之,卒不纳。汉儒旋以母丧归。后忠贤大横,汉儒服阕,遂不召。追叙甘肃功,即家进太子太保,荫子锦衣百户。卒赠少保,谥肃敏。
(选自《明史•董汉儒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四十年/就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帝赐福王庄田/责湖广四千四百余顷/汉儒以无所得田/请岁输万金代租/不听/
B. 四十年/就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帝赐福王庄田/责湖广四千四百余顷/汉儒以无所得田/请岁输万金/代租不听/
C. 四十年/就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帝赐福王庄田/责湖广四千四百余顷/汉儒以无所得田/请岁输万金代租/不听/
D. 四十年/就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帝赐福王庄田/责湖广四千四百余顷/汉儒以无所得田/请岁输万金/代租不听/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是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B. 忧归,指董汉儒因母亲去世而归家守孝。一般来说,守孝期满,朝廷会征召授官。
C. 工部,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官署名,六部之一,侍郎是仅次于尚书的官职。
D. 奄人,又称宦官、太监,是古代皇宫里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董汉儒有担当精神,极言进谏。刚任推官就主动进谏,终因进谏,守孝期满竟不被起用,但朝廷还能记起其功劳。
B. 董汉儒有坚韧之品,屡挫屡谏。就织造、冒滥事,就以金代租事,就释放遭囚禁者事,皆进谏无果而不改初衷。
C. 董汉儒有忠诚之德,临危受命。辽阳失守,他入京护卫;辽地尽亡,他被擢拔为兵部侍郎,遏制兵将逃亡有功。
D. 董汉儒有英武之气,不惧权贵惩罚叛将,他铁面无情;皇上要厚赏王体乾、魏忠贤等人,他依据祖制极力阻止。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迩来九阍三殿间,惟闻纵酒、淫刑、黩货。时事可忧,不止,国计日绌已也。
(2)汉儒请捕获立诛,同伍相擒捕者重赏;且给饷以时,则逃者自少。
【答案】10. C 11. B 12. A
13. (1))近年来,朝廷里只听说放纵饮酒、滥用刑罚、行贿纳贿(等事宜)。国事堪忧,若不阻止(此态),国力不久就会显现不足。(2)董汉儒请求捕获(他们)后立即诛杀,与逃逸士兵在同一队伍中并且能擒拿逃兵的人都(会)受到重赏;并且要按时发放军饷,(这样一来)逃兵自然会越来越少。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句中“右副都御史”是一个官职,不能拆开,排除AB;“请岁输万金代租不听”的意思是“请求每年偿付(福王)万金代替田租,皇上没有采纳”,“代租”应该是“岁输万金”的目的,所以不宜拆开,故又排除BD。
故选C。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指董汉儒因母亲去世而归家守孝”错误,“忧归”中的“忧”,应该是指其父亲去世,因为最后一段还有“以母丧归”。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项,“刚任推官就主动进谏”错误,文中说的是“授河南府推官,入为户部主事。疏陈减织造、裁冒滥诸事”,意思是“官拜河南府推官,(后)调入京城担任户部主事。他上奏章陈说精简织造、裁减冒滥等事宜”, 可见是当过推官,又任过户部主事之后才进谏的,选项理解错误。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迩”,近年;“惟”,只;“淫”,滥用;“黩货”,行贿纳贿;“绌”,不足。(2)中,“相擒捕者”,定语后置,能擒拿逃兵的人;“以时”,状语后置,按时;“少”,越来越少。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董汉儒是开州人。万历十七年考中进士。官拜河南府推官,(后)调入京城担任户部主事。他上奏章陈说精简织造、裁减冒滥等事宜。并且说:“近年来,朝廷里只听说嗜酒、滥用刑罚、行贿纳贿(等事宜)。国事堪忧,若不阻止(此态),国力不久就会显现不足。”朝廷没有批复。朝廷(第二次)发动对朝鲜的战争,他以郎中身份离开京城前去处理粮饷之务。不久就任山东佥事,晋升为副使,先后担任湖广左右布政使,所到之处都有很好的政治声誉。(万历)四十年,又被升任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地方。皇帝要赏赐给福王庄田,要求湖广(拿出)四千四百余顷,汉儒认为(当地)没有办法拿出(这么多的)田地,请求每年偿付(福王)万金代替田租,皇上没有采纳。楚宗等五十余人,(因)攻讦假王事而获罪,被囚禁十年,汉儒极力进谏,(认为)王是假的,请求释放被囚禁者。又替满朝荐、卞孔时等请求宽宥。皇上都没有批复。(董汉儒因)父亲去世,暂辞官归家。光宗皇帝即位后,征召被任命为工部右侍郎。不久改任兵部,总督宣府、大同、山西(等地的)军务。天启皇帝改元后,辽阳失守,他挑选两千名精锐士兵进京护卫,皇上下诏褒奖了他。第二年秋天,他以左侍郎的身份协助处理军政要事。(他)还没有上任,就被提拔为兵部尚书。当时辽地完全失守,董汉儒请求逮捕惩治刘世勋等二十九位投敌将领的家属,立即诛杀逃跑的将领蔡汝贤等人,上报皇上得到准许。毛文龙驻军海外,多次用谎言欺骗朝廷,登莱巡抚袁可立常常代他向朝廷呈报。董汉儒说文龙谋划疏漏,谎言不可长时间凭依;又请求诛杀逃跑将领管大藩、张思任、孟淑孔等人,言语十分激切。皇上命令逮捕惩治张思任等人,而管大藩却最终被搁置下来,没被问罪。支援辽军的士兵很多都逃逸了,有的出塞投靠插部。董汉儒请求捕获(他们)后立即诛杀,与逃逸士兵在同一队伍中并且能擒拿逃兵的人都(会)受到重赏;并且要按时发放军饷,(这样一来)逃兵自然会越来越少。皇上也赞赏并采纳了他的主张。宦官王体乾、宋晋、魏忠贤等十二人有旧功,皇上准许他们所承袭的锦衣卫的官职都可以世袭。董汉儒根据祖制极力谏诤,皇上没有采纳他的谏言。给事中程注、御史汪泗论等人联名写奏章进谏,给事中朱大典、周之纲,御史宋师襄、胡良机(又)特意上奏章跟着进谏,皇上最终也没有采纳。董汉儒不久因为母亲去世离职回家守孝后来魏忠贤横行天下,汉儒守孝期满,最终没有再被朝廷征召。朝廷(只是)追叙他在甘肃的功劳,在家里被晋升为太子太保,使儿子在其荫庇下做了锦衣卫的百户长。(董汉儒)去世后被追赠少保,谥号是肃敏。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虎丘①题壁
陈恭尹②
虎迹苍茫霸业沉,古时山色尚阴阴。
半楼月影千家笛,万里天涯一夜砧。
南国干戈征士泪,西风刀剪美人心。
市中亦有吹篪客③,乞食吴门秋又深。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相传内有春秋时吴王阖闾墓。②陈恭尹,清代诗人。其父陈邦彦为明末岭南抗清主力,后兵败殉国,陈恭尹只身逃脱。③吹篪客,指伍子胥。春秋时,伍子胥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他逃往吴国,吹篪乞食,后为吴国重臣,借吴兵力,雪耻家仇。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题壁诗是诗人在墙壁上题写的诗歌,苏轼《题西林壁》、谭嗣同《狱中题壁》都是题壁诗。
B. 起句写吴王霸业成空的史实,“古时山色”四字暗含着江山未改、人事已非的深沉感慨。
C. 颔联拓展空间,由虎丘而至整个江南,千家笛声与万里砧声相合,虚实相生,意境阔大。
D. 颈联以“征士泪”对“美人心”,将士出生入死,闺中美人却不知亡国之恨,犹自做着女红。
15.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杜甫诗《蜀相》的尾联,请和《虎丘题壁》的尾联进行比较,说说这两首诗的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运用的表现手法。
【答案】14. D 15. (一)思想感情:①陈诗以伍子胥自比,采用用典的表现手法,侧重写自己身负国难家仇,含蓄表达反清复明的大志。②杜诗则更多地表达对诸葛亮的敬仰、事业未竟的痛惜、包括自己在内无数志士的爱国深情。(二)表现手法:①陈诗“秋又深”一语,以景结情,使人想见瑟瑟秋风,诗人于时局艰难之时,又觉前途迷茫。(亦可答“用典”的手法)②杜诗“泪满襟”一语,直抒胸臆,表达了古今英雄包括诗人自己壮志未酬的悲慨。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D项,“闺中美人却不知亡国之恨,犹自做着女红”错误,
颈联这两句诗字面上写的是春秋时吴越之故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连年的战争使故士们流尽了血泪;西风中,吴宫的美人西施也心如刀剜,痛苦不堪。实际上,诗人咏史是为了抒发自己的心结。他是明朝遗民,其父陈邦彦在抗清战争中殉难;国仇家恨,常形诸笔端。颈联两句中的“征士泪”“美人心”都暗指当时南方的抗清斗争和他自己的家国之痛。
故选D。
【15题详解】
这是一道诗歌比较阅读赏析的题目,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就是“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 相对、相反的东西。在平时的训练中,则应注意以下两种情况:第一,要注意不同人对同一题材的吟咏。第二,要注意运用相似手法表达相同感情、不同手法表达相同感情的诗作。提问方式: 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如本题要求将此诗的尾联同杜甫《蜀相》的尾联进行比较分析,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两句的意思是: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市中亦有吹篪客,乞食吴门秋又深”这两句的意思是:集市中仍有鼓腹吹箫,像伍子胥一样乞食吴门的人,这秋意又深了几分。这两首诗的尾联均采用了用典的表现手法,前者借用诸葛亮病死军中,北伐功业未成的历史不幸抒发了对诸葛亮这位千古名相的无限敬仰,及对其事业未竟的痛惜,和自古以来包括自己在内历代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怀;而后者引用伍子胥吹篪乞食的典故,作者意在以伍子胥自比,抒写自身肩负着国仇家恨,隐晦而含蓄地表达出反清复明的志向。《蜀相》以“泪满襟”作结,直抒胸臆,表现出对古往今来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诸多英雄豪杰常常壮志未酬的无限悲叹愤慨之情;本诗以“秋又深”之景语作结,营造出秋风萧瑟、阴郁悲沉的氛围,面对明亡之势难以挽回的现实,眼前之历史古迹又难免令人生发出无限感慨,于是诗人凄楚而哀怨的心情在结尾处自然流露,不可遏止。据此作答。
【点睛】诗歌比较阅读赏析题目的答题思路一般为:(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 识。(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名句名篇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用“_______,_______”二句从内外两方面分析了亡国的原因。
(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将自己的“陋室”与“_______,_______”相类比,抒发了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3)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用“________”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用“______”来描摹无风时水中的月影。
(4)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立意,形象表达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并甘愿献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入则无法家拂士 (2).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 南阳诸葛庐 (4). 西蜀子云亭 (5). 浮光跃金 (6). 静影沉璧 (7). 落红不是无情物 (8). 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拂”“患”“诸葛”“蜀”“璧”的写法。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早在1969年,用恩来总理 地提出“要搞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并于1970年2月亲自下达了研制气象卫星的任务,经过40多年 ,砥砺前行,( )其中,我国已发射风云卫星16颗,接收和应用风云卫星资料的国家和地区达70多个,覆盖“一带一路”周边37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气象预报、防灾减灾做出了卓越贡献。
与常规气象观测相比,气象卫星在空间、时间分辨率上都具有很大的优势。中国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已从20世纪70年代约50%提高到目前的90%,风云卫星 。在有气气象卫星以前,我们依靠气象观测站来获取资料分析天气,由于观测站点少,地球上很大面积都是盲区,那里的天气情况我们无从知晓;有了气象卫星以后,我们不但能获取全球观测资料,而且观测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都在不断提高。风云气象卫星已经达到了同类国外卫星的先进水平,世界气象组织列入国际气象业务卫星序列,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提供卫星资料。风云气象卫星资料在气象灾害中的应用是 的,通过对云系发生发展的检测,以及提供的云顶亮温等产品资料,可以识别出冰雹、暴雨、大风等灾害;通过检测陆面温度,可以判断出高温的范围以及变化。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风云气象卫星已经达到了国外同类卫星的先进水平,世界气象组织将其列入国际气象业务卫星序列,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提供卫星资料。
B. 风云气象卫星已经达到了国外同类卫星的先进水平,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国际气象业务卫星序列,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提供卫星资料。
C. 风云气象卫星已经达到了同类国外卫星的先进水平,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国际气象业务卫星序列,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使用了卫星资料。
D. 风云气象卫星已经达到了国外同类卫星的先进水平,世界气象组织将其列入国际气象业务卫星序列,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提供卫星资料。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今的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的国家。
B. 中国如今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的国家。
C. 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的国家。
D. 如今,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中国是其中之一。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高屋建瓴 披星戴月 功不可没 有口皆碑
B. 高屋建瓴 栉风沐雨 劳苦功高 有口皆碑
C 高瞻远瞩 披星戴月 劳苦功高 有耳共睹
D. 高瞻远瞩 栉风沐雨 功不可没 有目共睹
【答案】17. B 18. C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辨析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先浏览画横线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风云气象卫星已经达到了同类国外卫星的先进水平,世界气象组织列入国际气象业务卫星序列,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提供卫星资料”,这几句话介绍“风云气象卫星”,而第二句的主语变成“世界气象组织”,前后语意不连贯,故后两个分句宜采用被动句式,仍然以“风云气象卫星”为主语;“同类国外卫星”语序不当,“国外”表示领域,且“同类”是修饰“卫星”,故“同类”应放在“卫星”前面。故答案选B。A项,“世界气象组织将其列入国际气象业务卫星序列,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提供卫星资料”应改为被动句,即“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国际气象业务卫星序列,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提供卫星资料”。C项,“同类国外卫星”语序不当,改为“国外同类卫星”;“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使用了卫星资料”与前一句意思不连贯,应改为“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提供卫星资料”。D项,“世界气象组织将其列入国际气象业务卫星序列,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提供卫星资料”应改为“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国际气象业务卫星序列,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提供卫星资料”。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这就要求考生分析前后的语境,要注意句式的对称性、主语的一致性、语意的连贯性。语段开头说“早在1969年”,从与“早在1969年”相照应的角度来看,宜以“如今”开头,这就形成照应,且用逗号隔开,这就排除A、B项;与D项相比,C项更简洁也更能突出中国,故选C项。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高屋建瓴”,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倒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高瞻远瞩”,形容眼光远大。第一处,是说周总理提出的“要搞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眼光远大,应使用“高瞻远瞩”。“披星戴月”,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动,或昼夜赶路,旅途劳顿。“栉风沐雨”,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不避风雨。第二处中,“经过40多年……”“砥砺前行”,句中是说奔波劳碌,应使用“栉风沐雨”。“功不可没”,功劳不能埋没。“劳苦功高”,做事勤苦,功劳很大。第三处,是说“中国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已从20世纪70年代约50%提高到目前的90%,风云卫星……”,这是说“风云星月”的功劳很大,“劳苦功高”一般形容人,从使用对象的角度来看,应使用“功不可没”。“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赞。“有目共睹”,人人都能看见,形容极其明显。第四处,“风云气象卫星资料在气象灾害中的应用是……的”,句中是说风云气象卫星资料在气象灾害中的应用是非常明显的,应使用“有目共睹”。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将下面的四个短句改为一个长单句,要求语言通顺,语意不变,可适当增删词语。要求不超过75个字。
①寺庙、佛塔地震中往往不容易损毁、倒塌。
②这是因为寺庙、佛塔选址和建筑有玄机。
③它们比一般建筑更为科学、合理,具有极好的防震抗震性。
④科学最终揭开了这一“不倒之谜”。
【答案】科学最终揭开了选址和建筑有玄机,比一般建筑更为科学、合理,具有极好的防震抗震性的寺庙、佛塔在地震中往往不容易损毁、倒塌的“不倒之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能力。解答本题,第一步,分析各短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中找出可以做长句主干的一个句子。此句的主干是“科学最终揭开了这一‘不倒之谜’”。第二步,根据各句关系,确定修饰成分,并明确它们的位置。第②③句作为第①句中“寺庙、佛塔”的定语补充进去,然后把补充后的句子替代主干句中的指代词“这”。第三步,检查变换后的句子是否是一个单句,是否与原来的短句表达的意思一致。
21.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一句话概括文段主要观点。要求不超过35个字。
什么人容易成为作家?作家天生具备某种责任:要对当下发生的事情发出自己的声音,是批评也好,建议也好,反正需要提醒社会,使这个杜会变得更和谐。对一个作家来说,成名前还要守得住寂寞,整天满世界跑遍地开花,就有可能遍地荒漠,不可能有沉淀的思想。经验、观察和想象都很重要,但这些都是途径,作家最先要完成的是把握自己的内心,明白“为什么而做”。
【答案】有责任心、守得住寂寞、能把握自己的内心的人容易成为作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的运用表达能力。题干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文段主要观点,解答本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语段大意。通过阅读可知,语段主要讲“什么人容易成为作家”,并点明了成为作家的三个条件:要有责任心,成名前要守得住寂寞,要能把握自己的内心。考生将这三个条件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插入到“……的人容易成为作家”的句子中即可。
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学生运动会记录“沉睡”40年无人破,高中班里引体向上少有人达标,体育课长跑改短跑……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中小学生身高、体重等身体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但体质下滑引发“好日子养出弱孩子”的担忧,被广泛关注。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令狐冲”为化名,面向本校(统称“阳光中学”)同学写一篇倡议书,倡议大家“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关于“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倡议书
全校学生朋友们:
大家好!
记得小时候,和我一起长大的一群农村娃,少人管束,学校没有什么正规的体育器材,也没有什么专业的体育老师,真正的“体育课”都在学校之外:放学之后,个个像脱缰的马驹,上树掏鸟,下河捉鱼,上学放学都要走几公里山路,回家还得帮父母下地干活。所以,除了个别孩子因为营养不良瘦弱些外,很多人从小就锻炼了一副好身板。
然而,如今的孩子们,特别是城市孩子的运动问题,这些年却越来越被关注。其中原因也不难想象:城里孩子出门基本上就是坐车,课余时间也没有多少机会出去玩,要不就是关在家里做作业,要不就是参加各种兴趣班,虽然不缺营养甚至营养过剩,养得白白胖胖,却手无缚鸡之力。
当然,反思一下,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其症结往往不只在于孩子,更在于我们。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因噎废食”、不敢承担责任,社会激烈竞争大环境下高考选拔的“唯分数”标准……或许都是造成如此尴尬局面的重要因素。比如,之前媒体曾披露,全国多所高校取消了运动会上的长跑项目,并美其名曰保护学生,避免受伤。当时曾引发舆论广泛的关注与讨论,说实话,不少人可能已经意识到了问题,但意识到了问题之后,我们是否已经准备好去改变现状了呢?又有多少人真正认识到体育对于我们的孩子、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未来的价值呢?
体育的意义,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说,“体育,你就是乐趣。想起你,内心充满欢喜,思路更加开阔,条理更加清晰。你可使忧伤的人散心解闷,你可使快乐的人生活更加甜蜜!”
运动让人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这可以帮助人们度过人生中的困境,实现更高的人生目标。当年,克里斯蒂安.贝尔等人主演的《斗士》,讲述了一个拳击手在运动中,不断自我超越,并影响和改变身边的亲人,最终实现了对于自我和家庭的救赎。影片用最朴实无华的叙述手法却成为囊括奥斯卡7项大奖的最终赢家,何尝不是对于体育精神魅力的褒扬和认可—只有自我锻炼、自我完善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对生活充满激情,充满斗志。
运动是生命存在的方式,体育更是一种文化和观念,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不可或缺。体育不仅塑造一个人的体质,也可以塑造一个人的价值观。1917年,毛泽东曾在《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的文章,提出了著名的主张—“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今天看来,仍不过时。
学生朋友们,让我们信守倡议,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为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倡议人:令狐冲
XX年X月X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现象并思考自身,提出希望与建议。这就要求考生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
材料在讲述的核心关键是“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学生的体质却在下滑”,“好日子养出弱孩子”,并举例说明,如“中学生运动会记录‘沉睡’40年无人破”“高中班里引体向上少有人达标”等等现象。这些现象引发人们的思考。写作本题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文体看,须符合倡议书的格式要求。如:标题自拟,可以以“关于……的倡议书”为标题或副标题;下面第一行为称呼语,要顶格写;第二行空两格写正文;落款要有署名和日期;等等。二是从内容看,要以“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为主题,同时结合材料内容体现对事件的“认识与思考”,并且针对“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这一倡议提出希望与建议。
参考立意:
①素质教育要落到实处。当前只有雷声不见雨点,应试教育却做得扎扎实实。过重的学业负担、过长的学习时间,让青少年被迫远离了阳光和操场。
②长期“圈养”怎能造就学生“野蛮的体魄”。“不怕不运动,就怕出事故。”学校领导大多只得采取“懒政”,对具有一定风险的活动,春游、长跑、标枪等统统封杀。
③家长的观念也常要改变。一且出现学生安全问题,家长问责的总是校长、班主任甚至任课老师……家长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最直接,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看法”,有时对孩子的选择起决定性作用。
④学生应重视体质,积极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关键在学生自己,要树立刻苦自立的思想,去除“弱孩子”的形象。
行文结构:
开篇引入材料内容并简单提出自己的观点态度,其次多角度分析关系,接着联系社会上类似现象,进一步分析关系,最后提出合理化建议。
素材:
1. 科学安排体育锻炼,不只可以强健体魄,为学习和未来就业提供身体保障,更有助于学生合理安排时间,避免络游戏,有助于学生日常管理,有助于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以后人生的发展。
2. 体育总局、教育部公布的第二次国民体质检测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质出现持续滑坡。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和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国家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今天重温毛泽东《体育之研究》所包含的深刻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体育思想,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3. 提高青少年体质,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将学校体育提升到重要的高度。毛泽东十分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给延安保育院小学的同学题词:“又学习,又玩耍”。
4. 抓好中小学体育工作,需要革除学校体育中片面的“锦标主义”、“金牌至上”思想。毛泽东在1952年6月10日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指出体育锻炼的根本目的是增强人民体质。现在,学校体育工作承担着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任务,但是,学校体育工作仍应以增强全体学生体质、增进全体学生健康为第一要务。那种因“金牌挂帅”的“面子工程”忽视大多数学生体育锻炼的做法是短视的,也是短命的。
5. 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仅是学校的要事,更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指标,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基础,一个民族昌盛的重要特征。“增进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根据材料立意即可。蕴含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以从肯定和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