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00 KB
  • 2021-06-06 发布

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汉语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一、知识与运用: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悲伤(bēi) 瞬息(shùn) 延绵(mián)‎ B. 涉足(shè) 怀恋(liàn) 伫立(chù)‎ C. 萋萋(qī) 清晨(chén) 忧郁(yù)‎ D. 叹息(tàn) 选择(xuǎn) 欺骗(piàn)‎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音同、音近和形近易混淆字是考查的重点。‎ B项,“伫”应读zhù。“伫立”指长时间地站立,没有动作。‎ 故选B。‎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瀑布 宁静 遗撼 花苞 B. 沉浸 条幅 繁密 辉惶 C. 盛开 最嫩 藤萝 遮住 D. 酒酿 沉淀 稀落 峰围蝶阵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本题中,‎ A项,撼——憾。“遗憾”指不满意、悔恨、不甘心的事情,由无法控制的或无力补救的情况所引起的后悔。‎ B项,惶——煌。“辉煌”意思是指光辉灿烂的;杰出的;在某些方面做出有所成就的事。‎ D项,峰——蜂。“蜂围蝶阵”是指蜜蜂围绕着,蝴蝶就像在列阵一样。‎ 故选C。‎ ‎3.下列所给词语的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益处 精益求精 B. 席卷 一席倾诉 C. 分配 分秒必争 D. 品行 言行一致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所给词语的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一词多义现象。不同的词语因其所处的语境以及在句中担当的成分不同因而意义不同。D项,两个“行”都为名词,行为。A项,第一个“益”,有益,好处;第二个“益”,更加,“精益求精”,好了求更好。B项,第一个“席”,像卷席子;第二个“席”,是量词,一阵,一番。C项,第一个“分”是动词,第二个“分”是名词。‎ ‎4.下列句中只有一组反义词是 A. 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B. 柱距采用我国柱廊传统样式,明间宽,紧邻的两个次间较窄。‎ C.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D. 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需要先明确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只有一组反义词”,然后到句中找到词义相反的词语。本题中,‎ A项,“远近”和“大小”是两组反义词。‎ B项,“宽”和“窄”是一组反义词。‎ C项,“俭”“奢”和“易”“难”是两组反义词。‎ D项,“前”“后”和“出”“跨出”“跨进”是两组反义词。‎ 故选B。‎ ‎5.下面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 丑小鸭     可歌可泣     格物致知     勤劳智慧 B. 燕子来     毛骨悚然     伤痕累累     人迹罕至 C. 好极了     流落在外     极端虚弱     完全忘记 D. 说出来     敬畏生命     万里雪飘     恪尽职守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短语的结构类型,短语的结构类型有以下几类: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主谓短语等。‎ A项,短语类型依次是:偏正、并列、并列、并列;‎ B项,短语类型都是:主谓;‎ C项,短语类型依次是:动补、动补、偏正、偏正; ‎ D项,短语类型依次是:动补、动宾、主谓、动宾。‎ 故选:B。‎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没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C. 敌人的阴谋诡计没有得逞。‎ D.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词语的感情色彩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爱憎感情和褒贬评价。一般来说,表示对人或事物的褒扬、喜爱、尊敬等感情,要用褒义词;表示贬斥、憎恶、鄙视等感情,要用贬义词。因此,使用词语,特别是使用同义词语,不仅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对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还要分清是褒义词语还是贬义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来选用,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准确、鲜明的表达出来。本题中 A项,“偷偷地”指暗暗地,形容行动避人、不易使人觉察和发现。多含贬义。本句中“偷偷”与“钻”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草生命,使小草无声无息却在眨眼间长出来的这个动作变得鲜明生动,也使文章更加充满趣味,整句表达了作者对小草、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属于贬义褒用 B项,“卖弄”的原本含义是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在这里贬词褒用,用来夸赞鸟儿的啼叫声婉转动听。‎ C项,“阴谋诡计”指暗地里策划坏事,属于贬义词。 本句修饰的是“敌人”,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 D项,“狡猾”本是贬义词,指“诡计多端,不可信任”,这里用来表现儿童天真可爱的童心,是指“调皮、机灵”的意思,感情色彩已发生了变化,贬义词用作了褒义词。‎ A、B、D三项中的加点词都属于贬义褒用。‎ 故选C。‎ ‎7.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_____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_____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期盼“崇尚英雄”_____,光荣永远_____,英雄永不独行。‎ A. 尽管 勉励 蔚为大观 传递 B. 无论 激励 蔚然成风 传承 C. 尽管 激励 蔚为大观 传递 D. 无论 勉励 蔚然成风 传承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本题中,‎ 第一处,根据下文的“都”可知应填“无论”;第二处,“勉励”多指用语言劝勉、鼓励,“激励”指激发鼓励,“激励”更符合语境。“蔚为大观”形容丰富多彩的景色;雄伟的景象。形容事物美好而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 多指文物、盛大的景象等。“蔚然成风”。形容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风气(多指好的)。根据语境选“蔚然成风”。“传承”泛指对某某学问、技艺、教义等,在师徒间的传授和继承的过程。“传递”意思是递过去、辗转递送。根据语境“光荣”要永远流传下去,抽象情感选“传承”。‎ 因此选B。‎ ‎【点睛】近义词辨析“四看法”。近义词辨析“四看”法:①看词义,从词义的轻重、范围的大小、词义的侧重点等方面来辨析近义词;②看搭配,从词语搭配对象和适用对象来辨析近义词;③看色彩,从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的区别来辨析近义词;④看语法,看词语在句子中作什么成分,有什么样的语法功能。‎ ‎8.依次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关联词是 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________我走到哪里,________我睡得很沉,________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________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A. 不管 还是 或者 总 B. 不管 即使 或者 都 C. 不论 或者 还是 都 D. 不论 即使 还是 总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点是正确使用关联词语。注意关键字仔细阅读句子,读出句子之间内在的逻辑性关系,解答此题要弄清关联词的固定搭配,及常用用法,结合句段内容去选择,解答后要通读确认。本句是多重复句,第一层在“我______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前划分,是条件关系,用“不管……都……”连接;“我走到哪里”和“我睡得很沉……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是假设关系,用“即使”连接;“我睡得很沉”和“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是并列关系,用“或者”连接。‎ 故选B。‎ ‎9.根据语境,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本书与许多教材不同,强调环境问题的认识与环境健康知识的普及, 。‎ A. 力求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事例介绍环境问题和环境健康知识 B. 力求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事例介绍环境健康知识和环境问题 C. 力求用生动故事、通俗的语言、鲜活的事例介绍环境健康知识和环境问题 D. 力求用生动的故事、通俗的语言、鲜活的事例介绍环境问题和环境健康知识 ‎【答案】A ‎【解析】‎ ‎【详解】‎ 此题属于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题中,题干中“强调环境问题的认识与环境健康知识的普及”一句是先“环境问题”后“环境健康知识”,符合这个顺序的是A和D, 但D项是先“生动的故事”后“通俗的语言”,不符合语言表达的一般逻辑。故A项正确。‎ 故选A。‎ ‎【点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文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句式是否一 致。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音节是否和谐。要考虑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 ‎10.下面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B.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C. 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D.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标点符号使用的正误,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C项,“想”后跟的是内心想法,不是人物语言,不必加引号。‎ 故选C。‎ ‎11.填入下列语段空缺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语文的学习,就是一段精彩的旅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这些美味大餐中,我们将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体味人生的千姿百态。‎ ‎②你将与安东尼奥交流,领悟戏剧中的人生,人生中的戏剧。‎ ‎③你将与孔乙己对话,体味生命的本质,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④所以,爱语文,就是爱生活,爱人生!‎ ‎⑤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是一道道视觉美味,也是一道道精神大餐。‎ ‎⑥在旅行中,你将走进小说天地,登上戏剧舞台。‎ A. ⑤①④⑥②③ B. ⑥⑤①③②④‎ C. ⑥③②⑤①④ D. ⑤①⑥③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排序。解答句子衔接题,要明确语段中心意思,“瞻前顾后”,抓住一些关键词,如指示代词、关联词等。首先找到第一句。由横线前句子中的“旅行”可知,第一句应为句⑥;而句③便是对句⑥中“小说天地”的例说,句②便是对句⑥中“戏剧舞台”的例说;句⑤是对③②两句的小结;由句⑤中“视觉美味”“精神大餐”可知下面衔接的应是句①;句④是对前面五个句子的总结。‎ 点睛:语句排序型试题,从试题表述形式上看,好像和判断推理部分的事件排序型试题差不多。但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种试题主要考查对文段的内部逻辑关系的把握,不是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语句排序型试题虽然有表述材料,也有语句结构,有文章体裁,也有中心内容,但其与片段阅读不同,片段阅读的表达内容、语句结构、文章体裁、中心内容等在题干中有着完整的体现,而语句排序型试题题干中的5个或6个语句是杂乱无章的,毫无结构可言,其正确答案才是一个完整的片段。因此,在解答时,必须按照一定的答题步骤一步一步的来完成。一、认真阅读语句,明确体裁和中心。解答语句排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思考语句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抓住了中心,就抓住了要害。然后我们可以根据“中心句”或“总领句”来确定首句或尾句。二、明确材料结构,理清答题思路。不同体裁的文章思路也会有所不同:记叙文的句序常常以时间空间或事情的发展过程(起因、经过和结果)为顺序;议论文的句序,常常把观点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结构形式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说明文同议论文一样,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因为材料是用来说明事理的,材料的内部又遵循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理清思路,有利于从整体上大体理顺句序。一段写景的顺序由观察的角度决定,是俯视、仰视、平视,是从远到近,还是从上到下,是移步换景还是定点观察。写景的句子常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常采用整散结合的句式,讲究押韵、平仄、对称等。三、抓住语言标志,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从局部看,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而这些关系往往体现在一些语言标志上,如关联词语的呼应: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暗示性词语的使用:“同时”表示并列,位在后,“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相反、相对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词语;“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过去”、“现在”与“将来”,表示时间先后;“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表示要提出结论;“诸如此类”,表示综合等等;有指代意义的词语:有指代意义的词语往往紧跟在所指代的内容后面;句子之间的过渡、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也往往体现语言顺序的一致性;陈述对象前后一致。抓住这些语言标志,可以把握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尽可能多地确定出必然相连接的句子。四、连读语感检验,确定正确答案。有的题干语句,句间关系比较隐晦,甚至多有分岔,可以多解,在排定语序时仍要经意而为,不可草率。因此,通过前面三步,已将几个语句初步排成了片段,这时要将它们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如果有,即予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本题重在逻辑顺序的把握。‎ ‎1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人口生态失衡会破坏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和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因此,我国人口发展方式需要实现由数量控制型到生态优化型的战略转变。‎ B. “互联网+”本身是开放的产物,生物链和产业链开放,技术和资源共享,激发了人们创新创业的激情,催生了互联网经济现象的出现。‎ C.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面对劳动力数量逐渐减少的现实,不再是国家简单地依靠大量的劳动力,而是用质量的提升来弥补数量的短缺。‎ D. 按照法律规定,从事食品经营需要获得许可,但是目前一些网络食品经营者并没有取得资质,今后需要加大在这方面的规范和管理。‎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完成该类题,需做好以下三步:①找出主干。先找出句子的主、谓、宾,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如果句子主干没问题 ,就应当检查修饰语(定、状、补)是否能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语。‎ ‎ ②体会语意。如果结构没问题,可体味句子的意思,情趣和表达习惯,看逻辑方面是否有问题,否定是不是太多,指代是否明确,是否有歧义,用词是否妥贴,是否重复,词序是否正确,修辞得当与否等。③看关联词语是否用得恰当。B.“催生了……出现”句式杂糅。C.成分残缺,“国家”一词提到“不再是”之前。D.“加大……规范和管理” 不搭配。‎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3.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②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③“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④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 A. ①排比 ②排比 ③引用 ④对比 B. ①反复 ②比喻 ③对比 ④引用 C. ①排比 ②比喻 ③对比 ④对比 D. ①反复 ②排比 ③引用 ④引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解答此题,考生需要了解常考修辞的种类以及每种修辞的特点。本题中,要求选择“所用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 ‎①“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是反复。‎ ‎②“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是暗喻。‎ ‎③“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是对比。‎ ‎④“一月不梳头”是引用。‎ 故选B。‎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的一生,都会碰上许多挡路的石头,比如灾祸、疾病等,________;而有些却是自己放的,比如名誉、面子、地位、身份等,________。当你将苦难当作人生的财富,________,你才能走出苦难的泥沼。‎ ‎①而不仅仅是失败的结果时 ‎②它们的出现并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 ‎③它们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性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②③①‎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注意前后照应和衔接,要求句子条理清晰,主次分明,文气流畅,音调和谐,紧凑严密,逻辑性强。本题中,‎ ‎“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与前句“比如灾祸、疾病等”相承,排除选项AC,“名誉、面子、地位、身份等”与前句“决于一个人的心性”相承,排除B项,‎ 故选D。‎ ‎【点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文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句式是否一 致。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音节是否和谐。要考虑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 ‎15.下列名言不属于孔子言论的一项是 A.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B.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C.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D.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熟记名言名句的能力。平时除了要熟记名言名句的内容,还要熟记名言名句的出处。本题中,要求选出“下列名言不属于孔子言论的一项”。‎ A项,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出自《论语·子罕》。意思是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 B项,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出自《论语·述而》,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一句名言。可以翻译成:孔子认为,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C项,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出自《老子》。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到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终究逃脱不了天法的惩处。‎ D项,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出自《论语·卫灵公》。指的是没有长远的打算,那么近期的事情就会多有忧虑,可理解为,人一直没有长远的考虑,那忧患一定近在眼前。‎ 故选C。‎ 二、阅读: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 ‎16. 对上面文章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B. (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C. (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D. (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17. 对文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引:索引 B. 股:大腿 C. 欲:想要,将要 D. 足:脚 ‎【答案】16. C 17. A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 首先“刺”是动词,后面要紧跟宾语,句子成分才完整,所以应该在“股”后开断开,可排除AD。“刺”和“其股”是一个句子中的谓语和宾语,中间不用断开,可排除B项。‎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本题中,‎ ‎“(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这句话的意思是:读书的时候很想睡觉,拿锥来刺自己的大腿,血马上就流到了脚跟。所以A项中的“引”解释为“索引”是错误的,应该是“拿、取”的意思。‎ 故选A。‎ ‎【点睛】‎ 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参考译文:‎ ‎(苏秦)读书的时候很想睡觉,拿锥来刺自己的大腿,血马上就流到了脚跟。‎ ‎(二)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你了解太阳吗?‎ ‎①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太阳系总体质量的99.86%。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慧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公转,而太阳则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公转。‎ ‎②天文学家把太阳结构分为内部结构和大气结构两大部分。内部结构由内到外可分为太阳核心、辐射区、对流层3个部分;大气结构由内到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 ‎③太阳的核心区域很小,半径只占太阳半径的1/4,但却是产生核聚变反应之处,是太阳的能源所在地。‎ ‎④太阳内部0.25-0.86个太阳半径区域称为太阳的辐射区。辐射区约占太阳体积的一半。太阳核心产生的能量,通过这个区域以辐射的方式向外传输。‎ ‎⑤对流层处于辐射区的外面。由于巨大的温度差引起对流,内部的热量以对流的形式从对流层向太阳表面传输。除了通过对流和辐射传输能量外,对流层的太阳大气湍流还会产生低频声波动,这种声波将机械能传输到太阳外层大气,从而产生加热和其他作用。‎ ‎⑥对流层上面的太阳大气,称为太阳光球层。太阳光球层是一层不透明的气体薄层,厚度均500千米。它确定了太阳非常清晰的边界,几乎所有的可见光都是从这一层发射出来的。‎ ‎⑦色球层位于光球层之上,厚度约2000千米。由于色球层发出的可见光总量不及光球层的1%,因此人们平常看不到它。只有在发生日全食时,即食既之前几秒钟或生光以后几秒钟,当光球所发射的明亮光线被月影完全遮掩的短暂时间内,才能看见在日面边缘呈现出狭窄的玫瑰红色的发光圈层,这就是色球层。‎ ‎⑧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由高温、低密度的等离子体组成。亮度微弱,在白光中的总亮度比太阳圆面亮度的1%还低,相当于满月的亮度,因此只有在日全食时才能展现其光彩,平时观测则要使用日冕仪。日冕的温度高达百万度,其大小和形状与太阳活动有关,在太阳活动极大年时,日冕接近圆形;而在太阳活动宁静年则呈椭圆形。广义的日冕可包括地球轨道以内的范围。‎ ‎⑨从太阳的结构我们了解到,太阳虽然看似一个大火球,实际上它的能量是来源于太阳核心区域的核聚变反应。随着核聚变反应的不断发生,大阳的燃料也在不断地消耗,太阳究竟会不会永久存在呢?‎ ‎⑩其实,太阳只不过是宇宙中不计其数的恒星之一,它有自己的寿命,最终也会死亡。有数据显示,这个生命期开始于大约46亿年前,还将延续45至55年,之后,它将因耗尽氢燃料和氦燃料,坍缩成一颗白矮星。‎ ‎(新华闻‎2018-05-27‎,有改动)‎ ‎18. 对全文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19. 对下面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太阳系总体质量的99.86%。(列数字)‎ B. 太阳的核心区域很小,半径只占太阳半径的1/4。(作比较)‎ C. 对流层上面的太阳大气,称为太阳光球层。(下定义)‎ D. 在太阳活动极大年时,日冕接近圆形;而在太阳活动宁静年则呈椭圆形。(摹状貌)‎ ‎20.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太阳的巨大能量来源于太阳的核心区域。‎ B. 太阳是宇宙中众多的恒星之一,也有寿命,现在的太阳正处在中年时期。‎ C. 日冕的温度很高,但亮度微弱,因此,即使在日全食时也难展现其光彩。‎ D. 几乎所有的可见光都是从这一层发射出来的。“几乎”从范围上进行限制说明。‎ ‎21. 对本文说明顺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时间顺序 B. 空间顺序 C. 倒叙 D. 逻辑顺序 ‎【答案】18. B 19. C 20. C 21. D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本的论证思路。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分段或分层阅读全文,逐段或逐层概括段意或层意。遇到个别语句不懂时,可以先跳过去,等读完全文,再回读。然后要抓中心句和关键句,尤其是起始句、结束句和结论句,明晓每段要表达的意思;找出作者的观点(分论点和中心论点),明确作者要论证、阐发什么,是怎样论证、阐发的,用了哪些论据和方法,论点和论据有怎样的联系等。要特别注意信息的标志。可以作为标志性的词语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以及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阅读时要特别将它们圈画出来。本题中,‎ 通读全文,第①段总体介绍太阳的概况;第②~⑧段介绍太阳的内部结构和大气结构;第⑨⑩段说明太阳是有寿命的,由此可知文章结构划分应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所以B项正确。‎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解释、列图表、摹状貌、引言论等。本题中,‎ C项,根据“下定义”的内容来判断,下定义是用简洁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某一概念的内涵做规定性的说明。而C项中“对流层上面的太阳大气,称为太阳光球层”是对太阳光球层某一特点的说明,并没有说明其本质特征,判断有误。所以C项判断有误。‎ 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要求“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C项中“即使在日全食时也难展现其光彩”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由第⑧段中“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由高温、低密度的等离子体组成。亮度微弱……因此只有在日全食时才能展现其光彩”可知,日冕只有在日全食时才能展现其光彩。‎ 故选C。‎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要有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本题中,通读全文,第①段总体介绍太阳的概况;第②~⑧段介绍太阳的内部结构和大气结构;第⑨⑩段说明太阳是有寿命的,由此可知文章是按照逻辑顺序来说明的。‎ 故选D。‎ ‎【点睛】常见的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技术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 ‎2,空间顺序 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 ,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 ‎3,逻辑顺序 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递进,或概括到具体,或特点到用途,或由整体到局部一一介绍说明。‎ 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 ‎(三)现代文阅读Ⅱ 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种瓜小唱 ‎①种瓜,有花有叶有实,很诱人。春天,孩子找来了几粒种子,颜色土黄,状如小指甲,表皮网络凸起,全不似冬瓜、西瓜、南瓜的籽儿。它到底能结什么瓜,是一个 的梦。不管!想想来日瓜棚下收获的喜悦,我就赶忙在院角播种了。‎ ‎②瞧,小生命伸开油绿的巴掌,拱破地皮儿了!我的心也随着膨胀起来。那些日子,在潇潇春雨里,我谛听它细长身肢舒展的声音;在盛夏的熏风里,我观察它伸出卷须时,生命的颤动。浇水呀,施肥呀,松土呀,搭架呀,小心侍候到夏末,见到小黄花儿了!看它擎着黄亮的铜喇叭,吹着收获的序曲。我想入非非了,想到瓜儿的硕大、沉重和甜味……‎ ‎③万万没想到,赶到纽儿(指瓜果等刚结的果实)长大,却是几个苦瓜!‎ ‎④我播种希望,收获了失望;我渴望甜香,得到了苦涩。我叹息,我懊恼,我自责。但我转念一想,苦瓜毕竟也是收获呀!南方人不是很喜欢吃苦瓜吗?它的样子挺特别:好似披了青蛙皮的纺锤。颜色是绿中透黄,黄里含橙。剖开表皮,裹着种子的是血红的瓤子。是不是它浸了我的苦辛,吮了我的心血,才生得这般模样呢?也许是的。‎ ‎⑤忽然我的思绪飘远了:大自然有苦瓜、苦茶、苦杏仁;人世间,一辈子在事业上苦斗,但未尝过庆捷甜酒的人,总是有的罢?他们为后人在岔路口插了若干“此路不通”的木牌。失败者生命的轨迹,为成功者提供了捷径。失败使后人变聪明。还有,谁能断言,苦后不甜?你瞧,在漫长的航程里,苦海、苦船,可远方总有彼岸。蜜蜂在哪采了苦粉,别歇翅,定会找到甜香四溢的花园。而且,有趣的是,苦瓜瓤竟是甜的?看来,苦中有甜,艰辛的劳动中有甜滋味,这话不是没有根据吧?‎ ‎⑥噢,仔细尝尝自己种的苦瓜吧,苦瓜配上姜、辣椒,别是一番滋味。苦味入心,清心明目,使人冷静地回味思索,也促人盼望明春那播种的季节早来,跃跃欲试。是的,人不嫌弃苦味,它是甜的陪衬。但人总不会习惯天天吃苦瓜。吃着苦的,想着甜的,生命就有了希望,活着就有了力量。‎ ‎⑦赶明年,我想种甜瓜了。‎ ‎⑧也许,秋后又收获了苦味,那么,我还是要嚼碎它,咽下去。前面还会有播种的季节。生命有限,可只要还有时间,就别让土地撂荒了。是不是?‎ ‎22. 整个种瓜过程中,作者情感的变化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 迷茫而坚定—懊恼、自责—小心翼翼、想入非非—获得启示。‎ B. 迷茫而坚定—小心翼翼、想入非非—懊恼、自责—获得启示。‎ C. 小心翼翼、想入非非—懊恼、自责—迷茫而坚定—获得启示。‎ D. 懊恼、自责—迷茫而坚定—获得启示—小心翼翼、想入非非。‎ ‎23. 根据文意为①段中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 迷乱 B. 迷茫 C. 迷离 D. 迷失 ‎24. 文中描写苦瓜的样子和表皮颜色的语句是:‎ ‎25. 文章首段写到不知道种子“到底能结什么瓜”,为什么还是种下了它?‎ ‎26. 本文文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科普文 B. 散文 C. 小说 D. 说明文 ‎27. 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比喻 夸张 B. 拟人 借代 C. 排比 比喻 D. 比喻 拟人 ‎28. 下列选项中对本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文章第①段中说“到底能结什么样的瓜,是一个 的梦”,这一句已对后来收获的是令人“失望”的苦瓜有所暗示。‎ B. 文章第②段写到想象中“瓜儿的硕大、沉重和甜味”,突出了自己对收获的满怀希望。‎ C. 文章第⑥段提到“吃着苦的,想着甜的,生命就了希望,活着就有了力量”,这表达了只有吃过苦才知道什么是甜,才有成功的希望这一哲理。‎ D. 文章在写作上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奋斗和收获关系的认识。‎ ‎29. 最后一段中“生命有限,可只要还有时间,就别让土地撂荒了。”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不要让土地荒芜,要抓紧时间播种。它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30. 下列对本文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情感真挚 B. 语言质朴 C. 气势磅礴 D. 首尾呼应 ‎【答案】22. B 23. C ‎ ‎24. 好似披了青蛙皮的纺缍。颜色是绿中透黄,黄里含橙。 ‎ ‎25. 一是会有叶有花有实,二是种下收获的喜悦和希望。 26. B 27. D 28. C ‎ ‎29. 不浪费光阴,不虚度年化;在有限的生命中抓紧时间,努力奋斗;使人生丰富而充实。 30. C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是对文章中作者情感变化的考查,要结合文本中具体的句子来判断。如春天播种时:期待(那些日子,在潇潇春雨里,我谛听它细长身肢舒展的声音;)夏天生长时:兴奋而又小心翼翼(在盛夏的薰风里,我观察它伸出卷须时生命的颤动。浇水呀,施肥呀,松土呀,搭架呀,小心侍侯到夏末,)收获苦瓜时:失望(万没想到,赶到纽儿(指瓜果等刚结的果实)长大,却是几个苦瓜!)品尝苦瓜时:跃跃欲试和充满希望(苦瓜配上姜、辣椒,别是一番滋味。苦味入心,清心明目,使人冷静地回味思索,也促人盼望明春那播种的季节早来,跃跃欲试。所以对应正确的是B项。‎ 故选B。‎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本题中,‎ ‎“迷乱”指迷惑错乱;“迷茫”①景色广阔而无法分辨方向,②形容生活或者工作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没有方向感;“迷离”指眯着眼,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迷失”指迷惑弄错,分辨不清。根据语境,修饰的是“梦”,指梦境的难以分辨,选“迷离”合适。‎ 故选C。‎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要求写出文中描写苦瓜的样子和表皮颜色的语句,通读全文,在文章的第四段中对苦瓜的样子和表皮颜色进行了描写,原文是“它的样子挺特别:好似披了青蛙皮的纺锤。颜色是绿中透黄,黄里含橙”。‎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要求分析“文章首段写到不知道种子“到底能结什么瓜”,为什么还是种下了它?”,答题区间主要在文章的前两节里,第一段中作者说“种瓜,有花有叶有实,很诱人”“它到底能结什么瓜,是一个迷离的梦。不管!想想来日瓜棚下收获的喜悦,我就赶忙在院角播种了”。第二段中作者带着对几粒种子的美好梦想,迫不及待的把它们播种下去,在第二段中,作者用多处运用拟人和比喻手法,描写种子的发芽、成长和开花,之所以能那么细致入微,就是因为作者对它的果实满怀期待,憧憬的是香甜、沉重的果实。结合这两段的内容,从“会有叶有花有实”“是种下收获的喜悦和希望”等角度分析即可。‎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本题考查文本的文体,文体指文章的风格或体裁,常见的文体有四种,分别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不同的文体,其使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不一样的。有的以记叙为主,有的侧重描写,有的有宏大的场景,有的注重感情的表达,有的关注细节的描写等。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相关的文体知识,只有对文体知识有了全面的了解,同时,要注意分析概括文本所包含的观点,并能结合实际作出自己的判断。本文主要描写了作者从种瓜中体会到了期待与失望的滋味,悟出了人生的道理,心境更加开阔了的内容。通过描写记叙一件事情的过程,从而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悟的文章,从文体上来说,属于散文。‎ 故选B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题干要求判断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首先找到文中的划线句子,“看它擎着黄亮的铜喇叭,吹着收获的序曲”;然后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见到小黄花儿了!看它擎着黄亮的铜喇叭,吹着收获的序曲。我想入非非了,想到瓜儿的硕大、沉重和甜味……”;最后确定修辞手法,“黄亮的铜喇叭”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小黄花比作黄亮的铜喇叭,突出了花的颜色和形状,“擎”和“吹”是人的行为,所以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花的情态。所以这句话主要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我”对小黄花的喜爱。‎ 故选D。‎ ‎【2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本题中,‎ C项,“这表达了只有吃过苦才知道什么是甜”理解有误,“吃着苦的”是比喻的手法,比喻人生中的艰苦磨难,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是:人生会经历许多磨难,虽然很艰苦,但只要心中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生活就有了希望。‎ 故选C。‎ ‎【29题详解】‎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题干要求理解最后一段中“生命有限,可只要还有时间,就别让土地撂荒了”这句话的深层含义,这是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要联系文章前后的内容来解释句子,联系文章中心来理解句意,理解作者写作文章的目的。本文主要描写了作者播下了一颗种子,期待它的香甜,没想到自己细心培育、耐心等待的结果是却是充满苦涩的苦瓜。后来作者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原文中写到“自己收获的苦瓜,瓤却是甜的”“剖开表皮,裹着种子的是血红的瓤子。是不是它浸了我的苦辛,吮了我的心血,才生得这般模样呢?”这些正是作者从艰辛的劳动里所感受的甜。所以“生命有限,可只要还有时间,就别让土地撂荒了”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不要让土地荒芜,要抓紧时间播种。深层含义是说生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好好使用这份时间,珍惜时间,为社会做出贡献。只要围绕这个来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30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可从文章的构思,语言的运用,情感的表达等角度分析。本文主要描写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作者播下了一颗种子,期待它的香甜,没想到自己细心培育、耐心等待的结果是却是充满苦涩的苦瓜。后来作者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悟出了人生的道理,心境更加开阔了。文章语言质朴,表达感情委婉含蓄,所以C项的“气势磅礴”分析错误。‎ 故选C。‎ ‎【点睛】“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品味 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重在艺术性。从近几年的语文高考试题看,文学作品中要求体会其含意的语句具有的共性是文学性强。“文学性”一般是指形象感 与鲜活感,多用来表示形象或场景。‎ ‎1.如果是比喻句,要通过分析喻体的特点来阐述本体,同时说明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如果是比较深奥、抽象的句子,要通过分析句子的前后文中比较具 体的内容,尤其注意“即”“或者说”“也就是”这类表示同义的标志性词语,进而采用简练、直接的语言进行诠释,同时说明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如果是生动形象的描写性句子,要抓住描写对象的特点,结合作者融入其中的赞美、批评、悲伤等思想感情分析其含意。‎ ‎4.如果是表面上自相矛盾的句子,就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说明该句的言外之意,揭示其深层意蕴的一致性。‎ 三、写作:60分。‎ ‎31.阅读下面的村料,根据要求写作。‎ 如果心中没有一个造房子的梦想,即使拥有天下所有的砖头也没有用;但如果只有造房子的梦想而没有砖头,梦想也无法实现。‎ 请根据材料内容。结合你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②不得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④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真实姓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答案】范文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仰望,星空璀璨让人心生无限憧憬 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的苏子,徐徐而潇洒地对着满面愁容的客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那一份洒脱的仰望让苏子看到了消亡中的永恒,也让他心生憧憬,踌躇满志。当米开朗基罗仰望着金碧辉煌的穹顶时,这似乎被当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他拥有无限的希望与信仰完成了这天人之作。仰望,常常是能给人带来慰藉与希望的。当越王勾践困于马厩时,卧薪尝胆的隐忍给了他无限的耐心,当他仰望着吴宫一角的夜空,心生无限希冀,最终三千越甲可吞吴。当徐霞客有利山川涉险,当西施在吴宫静待复国,当昭君入胡地骤起相思,当萧红望月奋笔疾书呼兰河传……这一切莫不是仰望才能给予的信仰吗?失意凄寒时,仰望星空给你无尽的慰藉与希冀。‎ 俯首,脚踏实地方能成功。‎ 白发苍苍,节牦也脱落,流年暗换萧索,转眼成芒刺般砥砺人心。大汉朝的最威严的帝王都化作尘土,独他还在这茫茫的北海为曾经的天子效劳。使于四方不辱使命——正是他脚踏实地为国效命的真实写照。当他俯首来时路时,多一份沧桑与坚韧难以言喻,他成功了,19年来的等待并未摧毁它高山般的意念,脚踏实地得敬忠职守如苏武才令人心生敬佩。当但丁穷途末路被当局者下令驱逐永远不准回佛罗伦萨,他手执鹅毛笔,并未气馁,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完成瞩世之作——神曲。他们一如既往的持己执念,脚踏实地的走下去,这条路才熠熠生辉。‎ 仰望是信仰。“三生杜牧,十里扬州,前事休说。”就像扬州是杜牧的信仰是他执着而又安宁的天堂。有信仰并且还要坚持的走下去,否则便是拿破仑的雄心勃勃却惨遭滑铁卢。‎ 仰望星空给人无限怀想,路延伸的无穷和无尽,而脚踏实地的人,人生之路必溢满光辉!‎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比如本次作文,这是一道暗含哲理的说理类材料作文,考生需围绕材料发散引申,然后找到最佳的立意方向。‎ 材料有两个分句,前半句“如果心中没有一个造房子的梦想,即使拥有天下所有的砖头也没有用”是说人心中需要有梦想;后半句“但如果只有造房子的梦想而没有砖头,梦想也无法实现”说仅有梦想还不够,还需要有“砖头”,砖头在这里代表着什么呢?它是梦想实现的基石,那对应的应该就是行动。综合材料的内容,材料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怀抱梦想,同时也要脚踏实地的采取行动去把梦想付诸实施,这样才能最终达成自己的目标。‎ 这是一个关系型作文,作文要同时出现“梦想”和“行动”这两个点,作文要包括这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在作文中都要有所体现才算切题准确了。不可只写“梦想”,或只写“行动”。在写作时要把“梦想”和“行动”具体化,“梦想”具体指什么,“行动”具体指怎么做。‎ 参考立意:‎ ‎(1)仰望星空,脚踏实地;(2)脚踏实地才能实现梦想;(3)用行动实现梦想;(4)只有脚踏实地方能梦想成真;(5)梦想需要行动;(6)梦想与行动同在;(7)没有行动的梦想最廉价;(8)梦想推动我前行。‎ 结构示例:‎ 本题作文要求自拟题目,自选文体,本题可以写成议论文。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从不同角度分析脚踏实地才能实现梦想;可从国家企业个人角度确定分论点,如当我们拥有仰望星空的姿态,更拥有脚踏实地这种面向土地的步伐,努力拼搏定能登上成功的顶峰;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不仅可以成就一个人的高度,,也可以成就国家的辉煌。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素材积累:‎ ‎1、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勇气和行动。勇气,是指放弃和投入的勇气。一个人要为某个梦想而奋斗,就一定要放弃目前自己坚守的某些东西。既想经历大海的风浪,又想保持小河的平静;既想攀登无限风光的险峰,又想散步平坦舒适的平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投入,是指一旦确定了值得自己去追求的梦想,就一定要全身心投入。心想不一定事成。事成的前提是全力以赴去做,比如一个人想学游泳,惟一的办法就是一头扎到游泳池里去,也许开始会呛几口水,但最后一定能够学会游泳。‎ ‎2、浪淘沙,千帆竞渡,勇者登峰巅。拥有了梦想,选择了道路,便要作千百次愈挫愈勇的奋争。没有梦想的人就像没有航向的船,而没有行动的梦想就像没有支撑的楼,它固然美,但却只是“空中楼阁”,故曰:梦想与行动同在。‎ ‎3、你看,那池被墨水染黑了的水,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笔耕不辍的少年,那薄薄的宣纸见证了他的努力。不错,那少年正是王羲之。他从小就想成为一名伟大的书法家,所以他为之付出了行动,他不分昼夜,寒来暑往,不断地练习着书法。当与他同龄的伙伴在外面呼喊着他的名字约他一起出游的时候,他咬了咬牙,毅然拒绝了。他知道,他要成为书法家,就必须将练字坚持下去。果然,最后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写出了笔走龙蛇的《兰亭集序》!‎ ‎4、斜阳,青冢。被白起活埋了的将士们长眠于此,长平一战在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痕迹。风轻轻刮过,吹动了他们坟头高高的青草,带来了从远方唱响的哀歌。赵括怎么也没想到,他第一次带兵就成了最后一次带兵。他觉得他可以在赵王面前夸夸其谈,谈运筹帷幄,谈三十六计,更是不屑于老将廉颇。他是有梦想的,他梦想当将军,可是他懒得上战场,怕流血,怕牺牲,只想着读些兵书就好。可是他忘了,只会纸上谈兵是不行的,想当将军就必须得了解战场、熟悉战场。于是,长平之战他败了,败得一塌糊涂,还连带着几十万无辜将士们的亡魂。赵括有梦想但没有付出行动,于是他败了。‎ ‎【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