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50 KB
  • 2021-06-06 发布

2018-2019学年江西省铅山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年级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命题人:江立林 审题人:张巍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持续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分水岭,标志着大唐盛世的终结,也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自此,这条连接亚欧的商贸通道,逐渐衰落,终于湮没。‎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是唐代诗人元稹《行宫》中的两句。这些宫女们,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了。因为“安史之乱”,唐朝不得不将驻守西疆的四镇边兵东调长安,一时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北上占据河陇,回鹘亦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一带,同时西边的大食亦加强了中亚河中地区的攻势,这三股力量又彼此争夺与混战,从此,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丝绸之路,“道路梗绝,往来不通”,杜甫写诗哀叹:“乘槎消息断,何处觅张骞。”‎ 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著有一本《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这是一本关于唐代文化交流史的名著,他写道:“在玄宗时代,人们可以随处听到龟兹的琵琶,但到了九世纪,这一切就成了梦想。”陆上丝路的中断,直接影响了唐朝的文化和社会。爱德华·谢弗分析说,为什么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与《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的奇珍异物大量涌现,因为“从九世纪初期开始,唐朝的国际时代、进口时代、融合时代和黄金时代,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于跨越大海、翻过大山而来的珍奇物品的渴求,都已经不可能轻易地得到满足了。”在九世纪的时候,真实的新奇物品已经无法到达唐朝境内了,唐人只能杜撰虚构出怪异荒诞的贡物。‎ 到了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丝路上的重要国家花剌子模,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甚至遭遇了灭国之灾。但随着元帝国的土崩瓦解,这条路又陷入没落。河西走廊上的敦煌,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恢宏壮美的莫高窟洞窟,是当年走向远方的商旅祈求平安的精神驿站,从晋朝到南北朝,再到唐朝,都有,但是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因为到了明朝,这条路已经没人走了,后来被人遗忘,一直到了近代。‎ 事实上,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有一个历史兴替,安史之乱后,陆路衰落,海路开始发达,后者在宋、元时代以及明前期始终保持兴盛,遗憾的是,明朝“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的“禁海令”和“迁海令”……海上丝路也日渐衰落,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全球重心转向了西方。中国人因为丝绸之路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 ‎(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2017.5.12关山远《丝绸之路与中华国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安史之乱”是大唐盛世的终结,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结,这条商贸通道自此走向衰落。‎ B.吐蕃、回鹘、大食三股力量的彼此争夺与混战,使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 C.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大量涌现像《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怪异荒诞的奇珍异物,直接原因是陆上丝路的中断。‎ D.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使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花剌子模因此遭遇了灭国之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二段引用元稹的诗,描述宫女的生活,是为了说明丝绸之路对唐人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B.文章第三段引用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的著作,丰富了文章内容,说明了陆上丝路对唐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C.文章第四段提到莫高窟洞窟中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证明了明朝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已经没落了。‎ D.文章分析了唐代陆上丝路没落的原因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后来陆上丝路再度繁华与没落的现象,论证了丝绸之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唐朝就不会将兵力东调长安,也就不会失去对西域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可能也不会衰落。‎ B.九世纪,由于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人们不太可能随处听到玄宗时期龟兹的琵琶,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来的香料与珠宝。‎ C.如果明朝没有“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没有“禁海令”和“迁海令”,那么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就不会衰落。‎ D.丝绸之路的衰落,使中国人因之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可见开放、交流非常重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 屠夫老六 黄小邪 老六原是不想做屠夫的,他想当个教书先生。哪知书没念两年,病入膏肓的老爹就将六个儿子相继唤到病榻前。老爹不想让传了几辈的手艺就这样丢了。可不等老爷子讲完,其他五个弟兄就将头摇得像拨浪鼓一般。老六孝顺,爹由来最疼他,这事自然就落到他头上。 ‎ 老六爹一死,老六拿起屠刀。 ‎ 老六第一次拿起屠刀,是在村长娘大寿前一天。那天一早,男人们就将一头大肥猪捉住捆在案子上,老六灌了一盅烧酒算是壮胆,他学着爹生前的样子,一步一挪走向案前,闭闭眼,用力将尖刀往猪脖子捅去。登时,鲜血殷红直冲而出,伴随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嚎,那头肥猪开始疯狂地狂扭动身子,血溅了老六一身,他猛地一颤,后退几步,将屠刀扔出几米远,转身就要跑,几个汉子见势,架起老六的胳膊,把他往猪面前送,又强行将屠刀塞入老六手中。老六极力挣脱开几个汉子,扔下刀,疯了般奔往墙角掩面大哭,那哭声直叫人揪心。 ‎ 老六第一次操屠刀,以那样惊心动魄的失败而告终。 ‎ 那天夜里老六梦见死去的爹。他说:“爹,我觉得我不适合做屠夫。那猪看得我心慌。”爹说:“你这傻孩子,猪本是凡间一碗菜!你不杀,自有他人杀。” ‎ 说来奇怪,自爹托梦后,老六渐渐不再犯怵。一次次给猪开膛破肚,心、肝、肺拿在手里也不觉得恶心,清洗大、小肠,剁骨剔肉,整个过程有条不紊,老六很快适应了这门手艺,这手艺养活了老六和他娘。 ‎ 人总笑老六:看你生得慈眉善目,如何做起这屠宰行当?老六笑而不答。后来,渐渐就没人再问起这些。老六人缘极好,平日乡邻见面都得尊称一声“老六哥”。‎ 没几年,老六娘过世,老六娶妻生子,老六妻随娘信佛,从不杀生。‎ 又有人笑老六妻:你不杀生,咋跟你婆婆一个样,偏挑了个屠夫呢?她只笑笑。老六每次抡起屠刀前,妻总是默默点上三炷香。老六呢,嘴里不忘念叨:“猪呀猪,我爹说你是凡间一碗菜。莫怪莫怪!”猪好像也通了人性,到了老六手里,吼几声便由他宰割。‎ ‎“你不愿意我杀猪?”老六问妻。 ‎ ‎“不愿意咋整?你有你的难处!”妻答。 ‎ 老六自家后院拴着一大一小两只羊,那母羊是早些年娘舅家送来给娘补身子的。那年娘一场大病,半年滴米不进,得亏这羊奶续命。如今虽说娘已不在人世,但羊还在后院拴着。老六谨记娘的话,这羊对他们家有恩,不能杀。 ‎ 可眼下小儿染上恶疾,大夫开的药方得用鲜羊肝做药引。老六愁了,这正赶上饥荒哪里去弄鲜羊肝。看着日渐消瘦的小儿,老六心里不是滋味,他想起后院拴的两只羊。“这大的对我娘有恩不能杀,小的总能杀吧?”老六自言自语别上刀。‎ 刚要抓起羊角,小儿立在身后。“爹,你咋啥都杀呢,你答应过奶奶不杀羊。”老六叹气,扔下刀。老六在院外踱来踱去,眼看已天黑,小儿愣是抱着那两只羊不放。 ‎ 小儿眼窝深陷,老六心疼极了。他和妻商量一番后,趁小儿睡着打着手电折回后院,哪知小儿听见动静猛地坐起身。 ‎ ‎“爹,是不是我的病好了你就不杀羊?” ‎ 见老六点头,他又说:“爹,那小羊仔腿受了伤,一天没吃东西了,你明天能找大夫给它治治吗。” ‎ 老六喉头一阵发痒,不知如何回答,只知眼下小儿身体要紧。这一宿小子愣是没合眼,抱着老六说什么也不让他往羊圈去。老六暗自思忖,等天一亮就把那羊仔给杀了,小儿的病不能再拖。 ‎ 第二天小儿比老六起得更早,红扑扑的小脸蛋突然有了光泽。“爹,我感觉我的病好了!”小儿倚在羊圈边护着。 ‎ 老六伸手往小儿额头探去,滚烫:“瞎说!” ‎ ‎“爹,咱不杀羊好吗?”小儿“噗通”一声跪在老六跟前。老六的心猛地一颤。 ‎ 老六不言语,吧嗒吧嗒坐在地上抽旱烟。 ‎ 那天深夜,老六默默跪在爹的灵位前,自言自语一宿没合眼。 ‎ 后来,老六竟改行,当起了兽医。小儿的像,就挂在他兽医所后墙上,是小儿六岁的样子。 ‎ ‎(选自《大观》2016年第7期) ‎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小说描写老六第一次杀猪前的动作与心情,为的是与他失败的杀猪经历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老六的善良,暗示了其矛盾的心理。 ‎ B.“猪本是凡间一碗菜!你不杀,自有他人杀”,这句话体现出老六天生的慈悲心与严酷的生活现实之间的冲突,体现了作者对世俗观念的批判。 ‎ C.作者对老六的小儿着墨不多,但寥寥几句语言与动作描写,刻画出一位天真善良的孩童形象,朴实的语言饱含着巨大的力量。 ‎ D.小说运用了第三人称全知叙述视角,简要勾勒了老六的几个人生片段,写出了老六在面对小羊和儿子的生命时艰难的人生抉择。 ‎ ‎5.小说以“屠夫老六”为题,有哪些含义?请简要分析。(6分) ‎ ‎ ‎ ‎6.小说的结尾“是小儿六岁的样子”暗示出老六怎样的选择?你认同老六的这种做法吗?说说你的理由。(6分) ‎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 材料一:‎ 移动支付,也称之为手机支付,是指交易双方为了某种货物或者服务,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的商业交易。近年来,我国移动支付领域快速发展,多元化的新兴支付工具方便了百姓活,也进一步推动了实体经济发展。‎ ‎《移动支付安全与实践》一书披露了一组数据——2017年,移动支付业务规模延续高增长态势,全年国内银行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375.52亿笔,金额为202.9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06%和28.80%;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2392.62亿笔,金额为105.1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6.53%和106.06%。此外,市场主体积极打造移动支付生态圈,推动业务量加速向移动端迁移;NFC.HCE.生物识别等新技术与移动支付应用融合,继续提升了移动支付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便捷性。‎ ‎《2017移动支付用户调研报告》显示,2017年,98.1%的用户表示最常在生活类场景使用移动支付;其次为票务类,如购买电影票、演出票等,占比为80.6%;酒店、机票等商旅方面的支出排名第三,占比为68.9%;公共事业类缴费排名第四,占比为61.5%;通过移动支付在娱乐业务下载场景和投资理财场景进行支付的用户,分别占比为55.2%和40.2%。以上应用场景下的移动支付使用多数较2016年有显著提升。摘自《移动支付:在安全和效率之间找到更好平衡》‎ ‎(《金融时报》‎2018年6月7日)‎ 材料二:‎ 进入5月,包括银联、支付宝、京东金融、微信在内的多家支付机构纷纷在“大交通”场景加速布局。北京地铁此前宣布全面试运行扫码支付进站;‎5月11日,中国银联山东分公司宣布与济南公交总公司全面合作;几乎同时,京东支付也宣布与齐鲁交通集团联合推出“车牌零感付”,在线开通ETC产品,正式进入高速支付领域。此外,微信方面也透露,继广州和深圳实现乘车码乘坐公交与地铁后,北京和上海也已在合作中。新一轮百城场景争夺在2018年愈演愈烈。‎ ‎(摘自《经济参考报》‎2018年05月17日)‎ 材料三:‎ ‎“移动支付风险正逐渐成为主要的支付风险类型。”中国银联年初发布的移动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显示,八成以上的受访者通常使用二维码扫码支付,近五成人群即使在二维码来源不明的情况下,仍会因为优惠信息扫码。“一些消费者扫了‘李鬼’二维码被钻了空子,有的扫了来路不明的二维码被嵌入木马病毒,还有人贪图扫码注册账户的赠品而导致个人信息被盗。”中国银联云闪付事业部张凉说。人民银行支付工具管理处副处长翁泉表示,移动支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前提是安全、便民和创新,其中安全是支付业务的首要目标。人民群众用得不放心,便民惠民就无从谈起。“监管机构对待创新要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市场机构在创新中也要负起责任,筑牢安全防线。”‎ 目前,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已成为市场机构颇为重视的风控方案。招商银行零售网络银行部总经理助理刘衍波介绍,通过大数据分析,支付机构可以掌握消费者支付的时间和地点、登录的移动设备和时长、浏览的习惯和喜好,更高效地判断“你就是你”。‎ 工商银行网络金融部场景合作处处长谢翔表示,以前,银行想通过电子证书和密码器这种强认证方式把风险拦在支付前端,但安装硬件大大影响了客户的支付体验。‎ ‎“现在,各家机构在安全方面都尽量希望做到无感,对涉案账户进行黑名单管理,加强中后台的数据分析,通过大数据发现可疑交易。”‎ ‎“在大数据时代,移动支付的安全离不开数据隐私保护。”蚂蚁金服安全管理部总监郑亮表示,从数据储存、数据展示到数据使用,再到数据核算,需要全链路进行保护,防止数据泄露危害消费者支付安全。‎ ‎(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06月08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移动支付领域快速发展。与2016年相比,2017年国内银行共处理的移动支付金额增长28.80%‎ B.调查显示:2017年,98.1%的用户表示最常在生活类场景使用移动支付,比如网络下载付费音乐、影片等。‎ C.当用户扫二维码支付时,移动支付机构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较为准确的判断扫码支付的用户是不是用户本人。‎ D.我国移动支付业务规模延续高增长态势。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通讯网路的发展,NFC.HCE.生物识别等新技术的研发等,都是助力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移动支付的多元化,既体现为移动支付工具的多元化,也体现为移动支付应用场景的多元化。‎ B.进入5月,多家支付机构纷纷在“大交通”场景加速布局,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也折射出移动支付巨头们竞争激烈的程度。‎ C.支付机构在安全方面都尽量希望做到无感。这说明:用户体验是移动支付产品的首要因素,产品没有好的用户体验就没有好的市场。‎ D.新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消减旧的风险,但也将带来新的风险。比如移动支付中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在为移动支付提供保障的同时,也带来可能的数据泄露的隐忧。‎ ‎9.移动支付方便了百姓生活,也进一步推动了实体经济发展;可是移动支付风险也逐渐成为主要的支付风险类型。你认为移动支付如何做到既高效又安全呢?请结合材料说明。(6分)‎ ‎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 题。‎ 顾和,字君孝,侍中众之族子也。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王导为扬州,辟从事。月旦当朝,未入,停车门外。周顗遇之,和方择虱,夷然不动。和尝诣导,导小极,对之疲睡。和欲叩会之,因谓同坐曰:“昔每闻族叔元公道叶赞中宗,保全江表。体小不安,令人喘息。”导觉之,和曰:“卿珪璋特达,机警有锋,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由是遂知名。既而导遣八部从事之部,诸从事各言二千石官长得失,和独无言。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宁使网漏吞舟,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初,中兴东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和奏:“‎ 旧冕十有二旒,皆用玉珠,今用杂珠等,非礼。”迁尚书仆射。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顷之,母忧去职,居丧以孝闻。既练,卫将军褚裒上疏荐和,起为尚书令。和谓所亲曰:“古人或有释其忧服以祗王命,盖以才足干时,吾在常日犹不如人,况今中心荒乱,将何以补于万分?”帝又下诏,和表疏十余上,遂不起,服阕,然后视职。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脏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尚忝外属,宥之有典,至于下吏,宜正刑辟。”尚,皇太后舅,故寝其奏。时江夏公卫崇并为庶母制服三年,和乃奏曰:“礼所以轨物成教,故有国家者莫不崇正明本。江夏公卫崇本由疏属,复行重制,违冒礼度,肆其私情。若弗纠正,无以齐物。皆可下太常夺服。”诏从之。永和七年,以疾笃辞位,其年卒,年六十四。‎ ‎(节选自《晋书·顾和传》,有删改)‎ ‎[注]小极:困倦、小病。叶:同“协”。练:是练祭的简称,为古代亲丧一周年的祭礼。‎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 B.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 C.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 D.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孩子未举行加冠礼时的发型,把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就像头顶两只角。‎ B.“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因为从中原向南望,其地处在长江之外,所以称其为“江表”。‎ C.“夺服”指的是古代官员丧期未满,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与“夺情”的意义基本相近。‎ D.“卒”指死亡,古代对不同地位人的死说法不同,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顾和机智有方,委婉唤醒王导。他为了弄醒说着话就打瞌睡的王导,故意对着别人一边称颂他的功绩,一边担心他的身体,惊醒了王导,获得了好评。‎ B.顾和尊章重典,以礼规范事物。他为人处事恪守相关的礼仪规范和典章制度,小到皇冠上装饰品的使用,大到皇亲国戚犯罪后是否应该得到宽恕。‎ C.顾和持守情理,尽孝不惜抗命。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与古人无法相提并论,坚决不同意在守孝期内应荐复职;即便皇帝下诏书,他仍连续上表坚辞。‎ D.顾和多次进谏,不愿迎合权贵。他认为江夏公守丧的时间过长,不合礼法的规制,于是就毅然上奏,给皇帝摆事实,讲道理,规劝皇帝予以纠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5 分)‎ ‎ ‎ ‎(2)尚忝外属,宥之有典,至于下吏,宜正刑辟。(5 分)‎ ‎ ‎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①云山皆北向,二陵②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③。‎ ‎[注]①三晋:指古晋国,春秋末韩、魏、赵三家分晋,故有此称。②二陵:指崤山南北二陵,据《左传》载,崤山南陵是夏帝皋的陵墓,北陵是周文王避风雨的地方。③指白衣送酒的典故,晋代王弘遣白衣使者送酒给陶渊明。‎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题目点出写作的时间、事件和目的,这是一首登临兼应酬的诗。‎ B. 首联交代了望仙台是由汉文帝修建的,详细描写了在望仙台所见的景色。‎ C. 颔联表面写了望仙台景色的变化,实际上是作者在感慨历史的变迁。‎ D. 第五句与李白“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抒发的感慨一致。‎ ‎15.这首诗是如何抒发作者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认为宋荣子不仅能够不因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而且还“         ”,他能够确定自我与外物之别,又能“         ”。‎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说认识到自己过去的错误已经无法挽回,唯有把握当下和未来的句子是:“              ,           ”。‎ ‎(3)《陈情表》用“            ,            ”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包括文化的复兴。今天,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取得的,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撞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维护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不是 、闭关锁国,而是要承前启后、 。‎ 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过去的也是未来的。以丝绸之路为例,( )。唐代的长安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国际性城市;明代初期郑和七下西洋,船队带回“麒麟”——非洲长颈鹿,南京城 ,都来一睹其真容。今天,“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勾画宏大愿景,同样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与创新发展。有学者把中华文化比作“一个有着强大向心力的漩涡”,不断与周边各个地方的各种文化 ‎ ‎,最终形成一个极其丰富而巨大的“时空存在”,这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整合力、包容力和创造力。‎ ‎17、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取得的,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击打着中国传统文化 B.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撞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C.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取得的,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打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D.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墨守成规 前赴后继 万人一心 祸福相生 B.抱残守缺 继往开来 万人空巷 相融相生 C.抱残守缺 前赴后继 万人一心 相融相生 D.墨守成规 继往开来 万人空巷 祸福相生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它不是一条通商之路,而是一条文化纽带 B.它不仅是一条文化纽带,而且还是一条通商之路 C.它不仅是一条通商之路,而且还是一条文化纽带 D.它不是一条文化纽带,而是一条通商之路 ‎20.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大学自主招生面试时的自我介绍,有四处措辞不太恰当,请指出并作修改。(6分,每处1.5分)‎ 老师,您好!敝人叫李华,今年18 岁,是××中学的高三毕业生。我玩命地学习,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在文学、体育、艺术等方面多有建树。我坚强乐观,不怕困难,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我最大的优点就是善解人意,我会在朋友最无助、最伤心时悄悄送去关怀。××大学学术氛围浓厚,是我一直向往的名校。希望贵校能慧眼识金,我将加倍努力,争取成为贵校的优秀学子。谢谢!‎ ‎               改为                                改为              ‎ ‎               改为                              改为              ‎ ‎ 21、请概括“慕课”的五个主要特点。(每条不超过6个字)(5分)‎ 慕课(MOOC ),即大规模网络在线公开课程,完全不同于近十年兴起的教学视频和网络公开课,是一种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成千上万个学习者通过教与学联系起来的大规模线上公开课程。它以兴趣为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不分国籍,都可以注册进行学习。它的授课充分运用动画、视频、微课程和小测试等手段,使教学深入浅出,更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线上你问我答,亦学亦师,形成强大的线上学习社区,极大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教学、学生间的协同学习。‎ ‎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青年人中流行一句话,叫“谁的青春不迷茫”,可是,‎ 驻藏战士说:我告别霓虹和繁华,在绿色军营戍守雪域边关,我的青春有担当,我的青春不迷茫;‎ 快递小哥说:我告别农村与父母,在城市的街道穿梭往来,我的青春有责任,我的青春不迷茫;‎ 青年学生说:我走进学校与课堂,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徜徉,我的青春有信仰,我的青春不迷茫。‎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简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年级 语文试卷答案 ‎1.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扩大范围,原文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B.以偏概全,唐朝失去对西域的控制,还源于三股力量对相关地区的控制。D.强加因果。花刺子模遭遇了灭国之灾,是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 ‎2.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文中只是借用该诗说明宫女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 ‎3.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选项推断错误,原文“遗憾的是……日渐衰落”.由“迁海令”之后的省略号可知,海上丝路衰落的原因不止这两点。‎ ‎【论述思路】选文分析了唐代陆上丝路没落的原因和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元代陆上丝路的再度繁华与明清时期的没落现象,论述了丝绸之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第一、二自然段,指出陆上丝路走向衰落的直接原因是“安史之乱”。第二层为第三自然段,引述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的论述,说明陆上丝路对唐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作用。第三层为第四、五自然段,分析元明清时期陆上丝路的再度繁华和衰落的原因,并提出海上丝路的日渐衰落使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全球重心转向西方。‎ ‎4.B ‎ ‎5.【参考答案】(1)题目首先揭示了老六的职业特点。“屠夫”与老六内心的慈悲善良形成了对比,他不愿意成为屠夫,但迫于生计从事杀猪行业,以“屠夫老六”为题能揭示主人公内心的挣扎。(3分)(2)“屠夫”与老六后来的职业“兽医”形成了对比,杀生与救命的转变,体现了老六在面对不同的生命价值时人生抉择。(3分) ‎ ‎6.【参考答案】①“是小儿六岁的样子”暗示老六当年并未杀羊拯救儿子的生命,儿子也因此失去生命。(2分)②认同。面对儿子的生命与小羊的生命,老六经过了内心的挣扎,但生命平等的观念占据了上风,而且不杀羊,既是老六对母亲的承诺,也是对儿子请求的尊重。(4‎ 分)或不认同。亲情是其他情感的基础与原点,爱自己的亲人才会推己及人、推己及物,老六牺牲儿子生命的行为不可取,是对生命的另一种形式的残忍。(4分) ‎ ‎7.答案:B 解析:网络下载付费音乐、影片不属于生活类场景,而属于娱乐业务类下载场景。(材料一第三段)‎ ‎8.答案:C 解析:用户体验是移动支付产品的首要因素错误,首要因素是安全。‎ ‎9.答案:‎ ‎(1)监管机构负起监管责任,对待创新要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合理监管,筑牢安全防线。‎ ‎(2)市场主体(支付机构)科技创新服务创新,做好数据隐私保护。‎ ‎(3)用户在使用移动支付时,需要加强安全意识,提高识辨能力,在安全的环境中使用移动支付。‎ ‎10.D ‎11.A(总角,泛指未成年的孩子,不仅仅指男孩子)‎ ‎12.C(原文中顾和的话,只是托词;他的真实意图是想要服丧满期)‎ ‎13.(1)(顾和)以母亲年老为由坚决推辞,皇帝下诏书告知他,特别允许他晚上出宫早上回来,他受到优厚的待遇(他被优厚地对待)达到这样的程度。(敕喻、听、遇各1 分,大意2 分)‎ ‎(2)谢尚身为外戚,按规定可以宽恕,至于手下的官员,应当依法治罪。(忝、宥、正各1 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顾和,宇君孝,是侍中顾众的同族兄弟之子。顾和两岁时父亲去世,童年就很有德操,同族之叔顾荣很器重他。王导主政扬州时,征用顾和为从事。有一次,月初一应当上朝,还没入宫,车停在门外。周顗遇见他,顾和正在捉虱子,坦然不动。顾和曾经去见王导,王导正困倦,说话间就睡着了。顾和想把他弄醒,于是对同座的人说:“从前常听同族里的叔父元公说过王公协同辅位中宗,保全江南的事。王公身体有小不适,令人焦虑。”王导醒了。对顾和说:“你资质优异出众,不仅是东南之关美,实在是海内俊杰。”于是顾和就出名了。不久王导派八部从事到街署去,诸从事都议论官长的得失,只有顾和不说话。王导问顾和:“‎ 你听到了什么?”顾和回答说:“明公作为辅佐皇帝的大臣,为什么要收集传言,把严苛作为处理政务的原则呢?”王导赞叹表扬了顾和。当初,晋朝中兴,国都东迁,旧的典章制度有许多缺失,皇冠上用翁翠珊瑚以及杂珠等装饰。顾和奏道:“过去皇冠上有十二旒,都用玉珠,现在用杂珠等,不合于礼制。”于是改过来了。顾和迁任尚书仆射,以母亲年老为由坚决推辞,皇帝下诏书告知他,特别允许他晚上出宫早上回来,他就是这样受到优厚的待遇。不久,因母亲去世离职,服丧以孝闻名。练祭过后,卫将军褚裒上疏推荐顾和,起任为尚书令。顾和对亲近之人说:“古代有人脱去丧服去服从君命,大概是因为才干足以处理时务。我在平常日子里尚且不如别人,何况现在心中混乱,我用什么来对事情有万分之一的补益呢?”皇帝又下诏书,顾和十余次上表疏,于是不出任职务,服丧期满,然后才去处理职事。这时谢尚兼任宣城内史。拘捕泾县县令陈干并杀了他,主管官员认为谢尚违反制度要处罚黜免他,诏令却宽恕他。顾和再次上奏说:“谢尚先是被判了不法受贿罪,被准许自首免死。而谢尚心中有一点不满意,就肆意呈威施虐。谢尚身为外戚,按规定可以宽恕,手下的官员,应当依法处置。”谢尚,是皇太后的舅舅,所以奏疏被搁置下来了。当时江夏公卫崇为庶母服丧三年,顾和就上奏道:“礼是用来规范事体促成教化的,所有当君王的无不崇尚正礼昭明根本。江夏公卫崇最近丧母,又在守孝时行重礼,违反礼度,放纵私情。如不纠正,就无法治理事物。可令太常让他们都除去丧服。”皇帝下诏书同意他的建议。永和七年,因病重辞职,当年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14.【答案】B ‎15.【答案】‎ ‎① 借景抒情。臀上望仙台见到“曙色开”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登山的畅快之情;借“云山皆北向”“风雨白东来”,抒发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② 借古伤今。“关门令尹谁能识,河卜仙翁去不回”,表达了作者深沉的历史感喟:历史变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 用典抒情。使用“彭泽宰”陶渊明嗜酒爱菊的典故和白衣送酒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并向友人寄出了愿与之陶然共醉的愿望。‎ ‎(1)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辩乎荣辱之境 (2)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3)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诗歌鉴赏】‎ 张中孚,其家世代为北宋高官,曾任知镇戎军兼安抚使,后降金。其一生历事宋金及伪齐刘豫,被士大夫讥讽。然而从词中我们可以觉察到作者对往事也不见得心甘情愿,字里行间也浸透了一种辛酸。‎ 词人在词中追述自己人生旅途,对一生一世的不如意也哀叹不已。少壮时节也曾挥刀立马,建功立业,绣帽貂裘,春风得意。可谁料想,时移事改,往日功名已成土,仿佛成了浮萍断梗任水吹浮,身不由己。“听楚语,厌蛮歌,”虽是轻歌曼舞,可谁知往昔不堪回首呢?流落异乡几十年,只在暮年白发回故乡。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令他牵肠挂肚,可此番回家情难言。老马虽识途,但故乡的惨淡,也让作者心怀不安。终南山色依旧在,可怜长安已换几朝臣。句词朴实,从一词一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后半生的遗憾悔恨,以及充满对人事变化的复杂来抒发自己心中的苦闷。‎ 作者用词用典功夫很深。一句“萍梗落江湖”,又形象又生动地展现了作者的身不由己。而一句“往事知多少”借用李后主《虞美人》词句传递出多少隐情。“终南山色,不改旧时青”借用刘禹锡“不改南山色,其余事事新”诗意,感慨人生世道的复杂。“长安道,一回来,须信一回老”借用白居易《长安道》中“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的诗句,借用他人之词,说出自己的心情,真是“于我心戚戚焉。”‎ 本词构思也十分巧妙,曲折多变,给人一种“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而且作者笔锋刚健与阴柔并济,读起来别有一番滋味,故况周颐评曰:“以清遒之笔,写慷慨之怀。冷烟残照,老马频嘶,何其情之一往而深也。昔人评诗,有云刚健含婀娜,余于此词拟亦”(《蕙风词话》)。‎ ‎17、D[解析]句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是“借助……取得的”结构混乱,应该是“是靠………·取得的”或者“借助……”;第二处是“撞击着中国传统文化”搭配不当,应该改为“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18、B[解析]①抱残守缺: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 墨守成规: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句子中对应着“中国文化”,强调的应该是“陈旧的”,而没有强调“老规矩”‎ ‎,所以这里应该用“抱残守缺”。‎ ‎②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将来开辟道路。‎ 前赴后继:前面的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奋勇向前。‎ 根据文意,“继往开来”符合语境。‎ ‎③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观看或参加某些大的活动等),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使用正确。‎ 万人ー心:指一万人一条心,众人团结一致。不符合语境。‎ ‎④相融相生:相互融合,相互影响。‎ 祸福相生:指祸与福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根据文意,“相融相生”符合文意。‎ ‎19、C[解析]根据史实可知,丝绸之路本来就是古代的通商之路,所以“通商之路”应该在前面。而“文化纽带”作为丝绸之路的又一功能,是在“通商之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通商之路”和“文化组带”是递进关系,应该用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仅,而且…”,“不是……而是…。…”表并列关系,故选C。‎ ‎20. 每条1.5分 “敝人”改为“我”;‎ ‎“玩命地学习”改为“刻苦学习”;‎ ‎“多有建树”改为“取得了一些成绩”/“多有涉猎”;‎ ‎“希望贵校能慧眼识金”改为“希望贵校能给我一次机会”/“如果贵校能够录取我”‎ ‎21、以网络为载体 教学规模大 开放性强 教学手段多样 教学互动性强(每点1分,语意相近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表达运用能力。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文段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句意内容,抓住关键词来概括慕课的主要特点。“大规模网络在线公开课程”“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成千上万个学习者”可理解为以网络为载体和教学规模大的特点;“凡是想学习的人,不分国籍,都可以注册进行学习。”可从开放性强角度概括;“分运用动画、视频、微课程和小测试等手段”可从教学手段多样化角度概括;“你问我答,亦学亦师”可从互动性强角度概括作答。‎ ‎22、写作指导:材料写作任务明确,引导考生思考“怎样的青春不迷茫”。审题立意方面并无大的障碍。但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空泛说理,空喊口号。因此,要求考生在写作中要有真情实感,体现思辨意识。‎ 参考立意:青春要有追求,不能迷茫;有担当的青春不迷茫;负责任的青春不迷茫;有信仰的青春不迷茫;有梦想的青春有方向……‎ 一、评分标准:‎ 一类文:48分—55分 内容: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表达: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工整。‎ 特征: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 二类文:43分—47分 内容:符合题意、主题明确、内容较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实。‎ 表达: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迹清楚。‎ 特征:较深刻、较丰富、较有文采、较有创意。‎ 三类文:30分—42分 内容: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思想基本健康、感情基本真实。‎ 表达: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基本清楚。‎ ‎ 特征:略显深刻、略显丰富、略显文采、略显创意。‎ 四类文:0分—29分 内容: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当、思想不健康、感情虚假。‎ 表达: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潦草难辨。‎ 特征:个别语句有深意、个别例子较好、个别语句较精彩、个别地方有深意 二、扣分项评定 出现错别字,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完5分为止;标点符号出现3处以上错误的酌情扣分;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无标题扣2分。‎ 三、残篇评定 ‎1、6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 ‎2、600字以下的文章,4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5、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6、只写标题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7、完全空白的,评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