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00 KB
  • 2021-06-06 发布

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语文 ‎ ‎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 李子柒,“现象级”网红。这位美食博主,以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为主线,用时间跨度极大的镜头记录了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三时三餐、四季流转的农家生活,创造了一幅田园牧歌的美好画卷。令人惊叹的是,她的视频在Youtube上备受追捧,收获735万粉丝,影响力堪比CNN,无数外国粉丝留言“她让我爱上中国文化”“求英文字幕跟进”。‎ ‎ 不过,相较于外网的齐声点赞,国内网友则质疑颇多,很多人觉得她的视频总在中国农村的旧式耕作生活上打转转,是展示中国的“落后”,是负面文化输出。‎ ‎ 落后还是先进,很多时候只是相对概念。持有这类看法的网友,其实是在潜意识中将叙事背景设定为超现代的工业社会,选择的参照系大概也是发达国家的大城市。礼赞工业成果无可厚非,可讴歌田园生活就是展示“落后”吗?事实上,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并无绝对意义上的先进与落后。至于有人质疑李子柒镜头下的农家生活不真实,其实更无必要。艺术源于生活必然高于生活,田园牧歌不一定要唯浑身污泥才是真实,美学大家朱光潜早就说过,完全依葫芦画瓢把现实复制到艺术作品里,难有美感。‎ ‎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草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堡。”养蚕、缫丝、刺绣、竹艺、木工、做纸……李子柒的故事何以无障碍地跨越地理,让不同文明之间实现交融和对话?与其说是迎合了外国人对中国旧式田园生活的想象,不如说是戳中了在钢铁森林中栖居太久的人类对田园诗意的怀念与畅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返璞归真,爱生活、爱家乡的朴素情感,往往具有穿透时空的力量,让不同肤色、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心生共鸣、心有慰藉。‎ ‎ 当然,李子柒的爆火并非偶然。在视频高点击量的背后,其实是西方世界对崛起的中国之好奇。他们以这位网红博主的视频为窗口,探寻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奥秘与魅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李子柒至少是丰富的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中的一个剪影。崛起中的东方古国,不仅有高楼大厦、大国重器,还有“一箪食一瓢饮”的田园诗意。‎ ‎ 与其纠结李子柒的视频算不算文化输出,或许我们更该思考的是: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文化输出。任何一种文化,要想被理解,首先得动人。记得在李子柒做“古法长安纸”的视频下,很多外国人惊诧不已,然后有中国人用英语给他们科普这是中国古老的造纸术。文化输出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长期过程,仅凭一人之力肯定无法传递全部,还期待更多“李子柒”‎ ‎,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向全世界展示一个既富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内涵,又不断向现代化前行,丰富、多样、精彩的中国。‎ ‎ (取材于《北京日报》 ‎2019年12月11日)‎ ‎ 材料二 ‎ 毋庸置疑,李子柒的作品具有浓浓的中国风,三月桃花开,她采来酿成桃花酒;五月枇杷熟,她摘来制成枇杷酥,还有养蚕、缫丝、刺绣、竹艺、木工等,无不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意象,加之视频后期制作采用的低沉悠扬的传统曲风,成功塑造了一种诗意的山居生活情境。这些作品可以让人们回味中国古人的衣食寝居,畅想一种超脱于消费社会的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在全球化裹挟的现代性问题席卷世界之时,这种生活方式很容易引起各国网友的共鸣。【甲】‎ ‎ 李子柒的海外走红,与其说是一种“文化输出”,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输出”似乎带有一种预设的目的和动机,带有不同文明竞逐高下的“文明冲突论”意味。【乙】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没有可能承担起“文化输出”的重任,事实上,她只是抓住了短视频发展历史机遇的一个创业者,用自己的勤奋和纤巧展示山村生活的美好部分,以期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关注。【丙】当然,从结果上看,李子柒的作品很好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地不同文化语境,传递出精致的、文明的、可亲的、具有烟火气和人情味的中国形象,这是一个全媒体时代传承与传播中华文化的生动案例,其中具有值得总结的文化传播规律。‎ ‎ 文化的融合和文明的传播是一个奇妙的旅程,常常暗合“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的规律。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内在的价值理念也具有很多面向,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和发展其中符合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的价值理念。【丁】李子柒的作品不是宏大叙事,其记录的是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但却恰恰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而这正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价值共识。‎ ‎ (取材于《经济日报》‎2019年12月10日)‎ 材料三 ‎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文化输出”是文创领域高大上的、有着强烈使命感的一种行为,需要很强大的包装能力。所以当《功夫熊猫》这部充满中国元素但却是由外国人制作的电影火爆市场时,很多人为之遗憾——中国有许多很好的文化资源,但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并开始感叹,做文化输出是一件很讲究技术实力的工作。‎ ‎ 套用上面这种逻辑,李子柒显然不算文化输出,她只是误打误撞,让很多外国人了解到中国的乡村生活和美食文化。而且,客观地说,外国网友关注她可能有着复杂的动机,文化好奇心只是其中一部分,更多的人是带着某种治愈的目的,尤其是那些在都市强压力之下生活的人们,需要在这样的童话世界里寻找慰藉。对于他们而言,李子柒来自哪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到她的视频能获得愉悦,得到放松,仅此而已。‎ ‎ 那些认为李子柒不算文化输出的观点中,还有一种非常普遍的说法,即李子柒把中国落后的一面展示给了外国人,“中国人不是这样生活”,李子柒这样做其实是中国人的罪人。准确地说,这种观点并非否定李子柒是文化输出,而是认为李子柒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文化输出。那么这里所要讨论的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也就是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文化输出?‎ ‎ ‎ ‎ 呈现中国真实甚至落后的一面到底对不对,这个问题几十年前就有过讨论。1972年,享誉世界的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曾受中国政府之邀来到中国,拍摄了一部名为《中国》的大型纪录片。但因为认为《中国》并没有展现中国最好的一面,国内并不欢迎此片。而按照安东尼奥尼的说法,“其实《中国》是一部关于中国人的电影”。并表示“我没有坚持去寻找一个想象中的中国,而是把自己交付给了能看到的现实,我觉得是做对了”。这部电影后来获得了很多大奖,一直被视为国外了解中国的窗口,即便到今天,它仍然是那个年代重要的影像资料,极具历史价值。‎ ‎ 如今《中国》已经不再敏感,它成了怀旧的珍贵素材,很多人因此感激安东尼奥尼的工作。从对有关《中国》评价的变迁不难看出,一些陈旧过时的观点正逐渐被抛弃,只是时不时还会冒出来吓唬人。从《中国》到李子柒,这些成功的案例表明,表现普通人的生活也能打动人感染人,文化输出需要打破过去的条条框框。‎ ‎ 李子柒用唯美的风格讲述乡村故事,她的拍摄讲究商业技巧,但这只是提升了消费体验,她所讲述的那些故事,其“剧本”来自真实的乡村生活,这才是很多人喜欢她的一个主要原因。澄清争议,走出误区,李子柒呈现给国外网友的东西,这种小而美的中国故事所获得的共鸣,相信会激励更多的李子柒,因为这是文化输出,而且是我们所需要的文化输出。‎ ‎ (取材于新媒网‎2019年12月07日)‎ ‎1.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子柒的作品在海外异常火爆,但在国内却受到冷落,不断遭到众多网友的质疑。‎ B.国内网友质疑李子柒的原因是认为其作品展示了中国落后的一面,而且不够真实。‎ C.作者认为李子柒作品是否是文化输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文化输出的深层思考。‎ D.文章采用了驳立结合的论证结构,先反驳网友的观点,然后正面阐述自己的看法。‎ ‎2.下面一句话放回材料二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3分)‎ ‎ 楼宇烈先生曾指出,“与西方文化相比,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 A.【甲】 B.【乙】 C.【丙】 D.【丁】‎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二认为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创业者,她的作品虽然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地不同文化语境,但算不上真正的文化输出。‎ B.《功夫熊猫》的例子证明,中国有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只要充分开发和利用,便可以为世界各国文化的交融贡献中国智慧。‎ C.安东尼奥尼拍摄的《中国》最初并不受欢迎,但是因为它的真实性,最终获得了广泛认同,这种经历与李子柒的作品很相似。‎ D.材料三认为,李子柒的成功会激励更多的人主动承担文化输出的责任,真实记录日常生活,以小而美的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 ‎4.根据三则材料,概括李子柒的作品能够火爆的原因。(4分)‎ ‎5.综观三则材料,李子柒的故事对中国文化输出有怎样的启示?(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这一天晚上,少安回家后不多功夫,就被父亲有点神秘地叫到院子里,把刘玉升要重建庙宇的事给儿子大约说了说。‎ ‎“我上了二十块布施。我品玉升的意思,想叫你多出点哩,因为你这二年赚了几个钱……”孙玉厚咄讷地对儿子说。‎ 孙少安有些生气地巴咂了一下嘴,对父亲说:“哎呀,我怎能出这号钱哩?就是你也不应该出!”‎ 玉厚老汉对儿子的态度大为惊讶,“你娃娃不敢这样!神神鬼鬼的事,谁也说不来!咱又不在乎那么两个钱。万一……”‎ ‎“万一怎?”少安看着父亲的可怜相,强硬地说:“我不会出这钱!哪里有什么神神鬼鬼!神鬼就是刘玉升和金光亮!他们愿干啥哩,和咱屁不相干!”‎ 第二天上午,少安产生了一个小小的愿望--想瞧瞧他的宝贝儿子。虎子这半年已经上了小学一年级。他很想在外面悄悄看看儿子坐在教室里的样子。‎ 孙少安怀着一种惆怅而激动的情绪,一个人慢慢溜达着。‎ 他习惯地走到原来的学校院子,却猛然意识到:学校已搬进了原二队的饲养院里!‎ 不过,他倒一下子无法把自己的双脚从这个破败的老学校的院子里挪出来。‎ 他看见,这个当年全村最有生气的地方,竟是这样的荒芜衰败了!(甲)院子里蒿草长了一人高,窑面墙到处都是裂缝,麻雀在裂缝中垒窝筑巢,叽叽喳喳,飞进飞出,那副篮球架已经腐朽不堪,倒塌在荒草之中 ……这就是当年他上过学的地方!他的弟弟、妹妹,都在这里上过学。而现在,他的儿子却不得不离开这地方,搬到曾经喂驴拴马的棚圈里去念书了。这是历史的耻辱,也是双水村的耻辱。‎ ‎“不过,你孙少安大发感慨,可又给双水村做了些什么事?”有一个声音突然在内心中问他。孙少安怔了怔,忍不住仰起脸向天空长长地嘘了一口气。‎ 仅仅在这一刹那间,某种想法便不由地主宰了他的意识,他猛然想:是呀,我为什么不可以把这座学校重新建造起来呢?连神汉刘玉升都有魄力重建庙坪的破庙,我为什么没勇气重建这个破学校?‎ 一种使命感强烈地震撼了这个年轻庄稼人的心,使他浑身不由滚过了一道激奋的颤栗!‎ ‎“好,你刘玉升修庙,我孙少安建校!”咱们就唱它个对台戏!‎ 孙少安旋即走出这座颓败的学校院子,转而来到不远外的原二队饲养院。他蹑手蹑脚来到“教室 ”窗户前。窗户是临时垒的,栽几根粗糙的木棍,破麻纸被风吹得哗哗作响 。他透过窗户上的破纸洞,看见姚淑芳老师正领着孩子们读拼音。他鼻根一酸 ……‎ 孙少安拧转身急速地步出了这个破院子。他更加迫切地感到,他有责任让孩子们尽快和这个饲养院永远地告别,重新回到更好的环境中去念书。‎ 他直接去找他的朋友金俊武。俊武听他说了自己的打算,也很兴奋,立刻表示他将全力支持他办这件大事。两个人同时还商定,他们也成立一个会,叫“建校委员会”,由少安任会长,俊武任副会长。少安表示,他准备拿出一万五千元。如果剩余下钱,还可以建立“奖学金”什么的。‎ 当天晚饭后,少安也神性地把父亲叫到院子里,给他说了他的打算。‎ 玉厚老汉嘴一张,结果连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万万没有想到,儿子连敬神的几十块钱都不愿出,却拿这么一大笔钱修田福堂震坏的那个破学校!‎ 出乎少安意料的是,平时勤俭的秀莲却特别痛快地支持他搞这件事。事情由生病的妻子最后画了“圈”,就算敲定了。‎ 当天夜晚掌灯时分,少安一个人爬上了庙坪山。他蹲在山顶的梯田楞边,静静地环视着月光朦胧的双水村……此刻,他一下子想起了许许多多的事。从少年时期的生活,一直想到了现在。噢,他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半辈子。他的后半辈子也要在这块土地上度过。往日的生活有苦也有甜。重要的是,他现在才感到腰板硬了一些。过去,日日夜夜煎熬和谋算的是怎样才不至于饿死,如今却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村庄做点事了。当然,比起一些干大事的人来说,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可这是他孙少安呀……‎ ‎(乙)月亮是这样的皎洁,夜是这样的宁静,村庄沉浸在睡梦之中,东拉河却依然吟唱着那支永不疲倦的歌。‎ 几天以后,孙少安要出钱重建学校的事件就传得家喻户晓了。于是,双水村出现了“今古奇观”:两个民间组织——以孙少安、金俊武为首的“建校会”和以刘玉升、金光亮为首的“建庙会”,叫人哭笑不得的是,许多人竟对这两个“会”同时都抱支持的态度。‎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第五十章,有删改)‎ ‎6.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 A. 孙少安赚了钱后下决心为乡亲们做点事,于是他来到儿子读书的地方,看到由饲养院改成的小学,简陋破败,决定重建他和弟妹们读过书的学校。‎ B. 刘玉升和金光亮集资重建庙宇受到双水村不少村民的支持,孙玉厚老汉也捐了二十块,这表明当时农村封建迷信有所抬头,农民精神生活空虚。‎ C. 节选部分中,双水村村民对建庙和建校持有不同的态度,小说借此艺术而真实的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的面貌。‎ D. 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突出了老农民孙玉厚胆大心细,敢于争先但又有些迷信的形象特点。‎ ‎7.小说中孙少安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8.文中画线的甲、乙两处环境描写,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7小题,2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5题。‎ ‎(1)‎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  (选自《左传》)‎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3分)‎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10.对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②/③⑥/④⑤ B.①③④/②⑥/⑤‎ C.①④/②③⑥/⑤ D.①⑤/②⑥/③④‎ ‎11. 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夫晋, 何厌之有 D. 以其无礼于晋 ‎12.在课文第3段中,烛之武凭三寸不烂之舌,成功地说服了秦穆公,其充分的理由有哪些?(3分)‎ ‎(2)‎ ‎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瞬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3.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B.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C.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D.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项籍小时候,学文字、学武艺都没学成,学兵法也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B.秦始皇巡游会稽时,项籍竟敢说将来可以取代他,可见项籍少怀壮志,抱负不凡,所以项梁认为他不寻常。‎ C.项籍虽然对读书识字没多大兴趣,但他身高力大,才能、勇气、胆识超出常人,周围的人都怕他。‎ D.陈涉起义后,项籍立即带领项梁起事,砍下郡守的头,杀掉几十上百个郡府的侍从、护卫,收取属县的丁壮,用兵力降服了地方。‎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 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4分)‎ 译文:__________ ‎ ‎(2)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5分)‎ 译文:__________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6~17题。‎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①‎ 黄庭坚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 朝云②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 急雪脊令③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注】 ①元明:黄大临,黄庭坚长兄,字元明。绍圣二年(1095 )黄庭坚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长兄黄大临万里相送,二人分别后黄庭坚作此赠别诗。②朝云:化用楚襄王梦见神女的故事,隐寓自己往日的抱负只如登天之梦,已经破灭。③脊令:鸟名,即鹡鸰。‎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首联开篇侧面写离别的哀痛,离家万里的边远之地,兄弟相对,情深谊长,忘记了是谪居异乡,自然界动物的哀啼悲鸣陡然使他从幻想中清醒过来,掀起感情的波澜。‎ B.颔联诗人借典故抒发了自己抱负落空的苦闷,但求将来能兄弟相伴,晤言一室之内,畅享天伦之乐。‎ C.尾联从自身宕开,翻进一层,写兄长在回程归舟中,盼望兄弟早日归来。写法上从对方落笔,比单纯写自己的相思更富有情致。‎ D.整首诗感情深笃,表达了诗人在政治遭受挫折之后,兄弟二人分手时离别哀伤之情,善用典故丰富了诗句的内涵,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17.本诗的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结尾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历史典故,表明自己勇武不减当年,表达了为国效力的愿望。‎ ‎(2)《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3)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珠峰没有关门,游客尚可观赏。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渴望离她再近一点,登山爱好者把登顶珠峰作为人生目标, 的普通游客也想在珠峰大本营一睹珠峰的雄壮。但对珠峰来说,或许“保护”比“征服”更有意义,更为迫切。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局长尼玛次仁介绍,由于登山运动的普及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原本生态形势就岌岌可危的珠峰,环境承载力正逼近极限。定日县珠峰管理局统计,2018年以来,自治区组织清理珠峰保护区海拔5200米以上的垃圾8.4吨。极寒之地的环保难度 ,7000米以上清运垃圾,(    )。一个随手丢弃的登山绳、饮料罐,工作人员都  得冒着生命危险清理。人的 和自然的宽以待人让如今的珠峰陷入了垃圾处理的难题中。官方的澄清声明向更多珠峰来访者透露出一个信息:珠峰永远敞开大门迎接更多人, 每一个登山的人都要带着垃圾离开。虽说“珠峰无限期关闭”是误读,但也给所有向往珠峰的人提个醒:除了脚印,什么都别留下。这才是对自然最大的敬畏。‎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B.对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 C.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 D.对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熙熙攘攘  显而易见  必须  为所欲为  而且 B.纷至沓来  不言而喻  可能  随心所欲  但是 C.熙熙攘攘  不言而喻  必须  为所欲为  并且 D.纷至沓来  显而易见  可能  随心所欲  但是 ‎2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不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因为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 B.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而且只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 C.只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而且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 D.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所以不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 ‎22.下面是某校文学社给某民俗专家发的邀请函正文,表达上有五处不妥,请指出并作修改。(5分)‎ 我校文学社定于本月18日在学校礼堂举行“民俗文化报告会”,您是民俗学方面的大佬,在民俗文化方面有些见地。今诚挚邀请您莅临会议,为我社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绵薄之力。届时希望您务必拨冗出席。‎ ‎(1)将                改为               ‎ ‎(2)将                改为              ‎ ‎(3)将                改为                ‎ ‎(4)将                改为              ‎ ‎(5)将                改为               ‎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新冠病毒肆虐,钟南山院士给出建议:“我总的看法,就是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1月18日傍晚,84岁的钟南山院士再度挂帅,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坐在高铁餐桌一角查资料、听报告……‎ ‎②李文亮作为新型病毒“吹哨人”,坦荡签过“训诫书”后,投入医疗一线,病床上仍然请愿:“我好了,我也去”,2月7日,34岁的李文亮医生被病毒带走,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身怀六甲的爱妻……‎ ‎③“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疫情严重,无数90后医务人员奔赴前线,武汉95后护士李慧说:“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做研究攻克病毒”……‎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A 2.(3分)D 3.(3分)A ‎4.(4分)【答案】①创造了一幅田园牧歌的美好画卷,具有浓浓的中国风;②满足了西方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奥秘与魅力的好奇;③能够给那些在都市强大压力之下生活的人们带来慰藉。(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3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6分)【答案】①文化输出要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内涵,体现中华传统中的人文精神;②不一定是宏大叙事,普通人的故事同样感人;③要打破过去的条条框框,要敢于展示真实的文化现状;④在输出方式上首先要做到“动人”,要能引发不同国家人们的共鸣;⑤文化输出是个长期过程,需要更多人加入向世界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大军;⑥文化输出不要太过刻意,融合过程要符合“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的规律。(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1分,给满6分为止。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5分)‎ ‎6.(3分)【答案】C . 题中ABC三项考核内容,D项考核手法,其中A项,“孙少安赚了钱后下决心为乡亲们做点事,于是……”说法错误,孙少安并不是想到要为乡亲们做点事才来到儿子读书的村小学的,原文是“他无意间产生了一个小小的愿望——想到金家湾那面去转一转,瞧瞧他的宝贝儿子”,此项错误,不得分;B项,过度延伸。双水村人对神鬼问题是不敢有所非议,不是“精神生活空虚”;D项,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突出了老农民孙玉厚胆大心细,敢于争先的形象特点解读有误。‎ ‎7.(6分) 【答案】①有先进的思想观念:清醒地知道世上没有鬼神,意识到真正改变命运的是知识,对村民重建庙宇的做法和陈旧的观念强烈不满;②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意识到知识的重要,作为先富裕起来的农民,拿出一大笔钱去改善学校环境,让孩子们更好地读书;③超常的勇气和胆量:敢于和“建庙会”唱对台戏;④对故土的挚爱和依恋:拿出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故土做点事,饱含着对故土的无限热爱。(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3点给满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 ‎8.(6分) 【答案】 ①甲处:描写了孙少安儿时读书学校荒芜衰败的景象。(1分)其作用是勾起孙少安的回忆和感伤,并为下文他决心重建学校做铺垫。(2分)②乙处:此处描写了双水村夜晚的宁静。(1分)其作用表现少安获得家人支持后愉快、宁静的心情,表达他对家乡深深的热爱和眷念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第一句在文章的中间,描写的对象是“孙少安儿时读书学校”,特征是“荒芜衰败”,注意从情感和结构的角度分析其作用“勾起孙少安的回忆和感伤,并为下文他决心重建学校做铺垫”。第二句在文章的末尾,描写的内容格式“双水村夜晚的宁静”,注意从主旨的角度分析作用“其作用表现少安获得家人支持后愉快、宁静的心情,表达他对家乡深深的热爱和眷念之情”。‎ 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7小题,27分)‎ ‎9.(3分)【答案】B .【解析】A项,名词作动词,“军”是驻扎的意思,同下文“秦军”。 C项,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D项,亡,使郑亡,动词的使动用法。‎ ‎10(3分)【答案】B.【解析】①③④: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②⑥:结构助词,的;⑤:代词,代指“秦,晋围郑”这件事。‎ ‎11.【答案】C. 【解析】C句“夫晋,何厌之有”为宾语前置句,即“夫晋,有何厌之” ; A、B、D三项均为介宾短语后置句,即状语后置句。‎ ‎12. (3分)【答案】①越国鄙远,不现实。②邻之厚,己之薄,得不偿失。③结交郑这个东道主,好处多。④晋国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评分参考:答出两点给1分,答出3点给2分。答出4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3.(3分)【答案】 A. 【解析】正确标点为: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 ‎14. (3分)【答案】D. 【解析】 应为项梁带领项籍起事,也不是立即起事。 ‎ ‎15. (4分)【答案】(1) 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答对一个得分点给1分,句意1分,共4分。得分点: “阴”,暗中。“勒”,统率、组织。“以是”,借此。) ‎ ‎(5分)【答案】(2)长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答对一个得分点给1分,句意1分,共5分。得分点:“江西”,古今异义词,长江以西。“亡”,使动用法,使……灭亡。“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判断句。“后则为人所制”,被动句。)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6. (3分)【答案】选A.【解析】 应为“正面描写”。‎ ‎17.(6分)【答案】①颈联触景生情( 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 (1分), “急雪”与“惊风”凸显眼前的风雪交加之景,使诗人感叹自己境遇的险恶、兄弟的离散,正反映了诗人触景所生之情。(1分)②运用比喻(1分),大雪纷飞中,借相互依傍的鹡鸰鸟,恓惶的鸿雁来比喻兄弟患难与共( 答出鹡鸰鸟或鸿雁其一即可 )。(1分)③运用对比(1分), “脊令并影”既是手足情深的写照,又反衬出兄弟离散的哀伤。(1分)(手法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8. (1)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2)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3)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每句1分,有错别字或添字、漏字该句不得分。共6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 ‎19. (3分)【答案】选D ‎20. (3分)【答案】选B.(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强调人多热闹。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强调接连不断地来。语境说的是登山爱好者把登顶珠峰当作人生目标,接连不断地攀登珠峰。所以此处应选用“纷至沓来”。显而易见:意思是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前者强调明显,后者强调浅显。语境说的是极寒之地的环保难度很明显,所以此处应选用“不言而喻”‎ ‎。为所欲为:意思是指做想做的事,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很随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通常用于贬义)。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根据语境中“一个随手丢弃的登山绳、饮料罐”这句话,可知该句说的是人们扔垃圾太随意了,所以此处应选用“随心所欲”。)‎ ‎21. (3分)【答案】选C ‎22. (5分)【答案】(1)本月18日后加上具体时间;(2)“大佬”改为“专家”;(3)“有些见地”改为“颇有见地”或“造诣很深”“很有建树”;(4)“提供绵薄之力”改为“做出指导”;(5)删除“务必”。‎ 四、写作(60分)‎ ‎23.审题立意评析 这是一个以最新时事为内容的组合材料作文,旨在考察学生对时事的关注、独立的思维、规范的表达,让学生以此立心志、成担当。三则材料可分别提炼出“逆行者”“吹哨人”“青春可为”三个关键词。第一则材料可写“致敬逆行者”。第二则材料可以“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困顿于风雪,为苍生吹哨者,不可使其倒毙于灾厄”为切入点,第三则材料则主要是让学生因“彼之青春”反思“我之青春”,思考自己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责任和担当。也可综合起来写“英雄”,并思考何为真正的“英雄”,何为“民族的脊梁”。‎ ‎ 典型高分作文写作结构 ‎“三组一行半式”作文结构 ‎  “三组”指考生要写3个一行半且三者之间有关系的观点句,以此作为支撑文章主题的三个分论点。“一行半”指考生在答题卡上占用一行半格单独成段,来写上述分论点的观点句。此结构在视觉上能呈现出一种清晰的写作思路,帮助阅卷老师快速地把握文章的脉络、结构层次,判断文章的切题程度,甚至发现文章的语言特色,从而给阅卷老师减轻阅卷疲劳感和浮躁感。但用此结构架构作文时,需满足两个前提:第一,审题切题,立意准确;第二,这三个观点句之间须有围绕主题的总分总式并列或递进关系。且须有精美的引题段和总结段。‎ ‎【范文1】‎ 致敬奉献,山河无恙 ‎(左右对称式标题)‎ ‎  庚子年初,疫情爆发,举全国之力,众志成城,他们或是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快递哥,或是城市的环卫工人,或是街道医院旁的警察,或是医院里的普通护士,或是医院里主治医师,或是科研院的专家等,都在为打赢这场疫情攻坚战而倾情奉献,我们应向奋战一线的英雄们致敬!(运用排比联系材料,120字左右直奔主题)‎ ‎  致敬白衣战士,你们是一道最夺目的光柱,是抗击疫情的“启明星”。‎ ‎(分论点1)‎ ‎  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再次临危受命,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硕世生物研发人员在三天内即开发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供给各医疗机构检测使用;解放军也当即派出医疗队抵达武汉开展救治工作……疫情爆发后,武汉市、全国无数医务人员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夜以继日地战斗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放弃休假,割舍亲情,在请战书上按下一个个鲜红的指印!口罩、防护服、护目镜,遮挡了你们的面孔,却挡不住你们的奉献所给予的这份安全感。  ‎ ‎  致敬人民公仆,你们是万道光柱的汇聚者,是抗击疫情的主心骨。‎ ‎ (分论点2)‎ ‎  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正在紧锣密鼓地建造中;全体党员干部带头表率不离武汉,充分整合防疫资源,形成抗疫合力;社区网格员深入群众,每家每户宣传,稳定市民情绪;公安民警、武警战士、民兵战士坚守在机场、车站、防疫等岗位上。是你们,冒着“被感染的第一梯队”的风险,用身躯抵挡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正是因为有了无数人主动参战,无数的奉献精神凝结在一起,用力所能及的行动抗击疫情,从而更加坚定了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力量。‎ ‎  致敬武汉人民,你们是整个光圈之源泉,是抗击疫情的主力军。‎ ‎ (分论点3)‎ ‎  武汉封城,不论是个人、企业,还是整个社会,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而眼下,病毒是我们共同的敌人,没有任何人能够置身事外,每一位武汉人民舍弃小我、顾全大体、听从号令、严守纪律,自行隔离于住宅之中,没有了新春佳节的聚会,没有了亲朋好友的拜访,没有了大大小小的外出忙碌,就这样筑起一道道坚固的防线!楼栋间响起他们亲切的问候,久久回响于天地之间;微信QQ是沟通的桥梁,网络划时空的意义在这一刻体现。‎ ‎  国内人民团结一心,疫情当前,奋斗有我,全员抗击,感谢有你!也有外国友人为我们提供最需要的医疗援助。疫情来袭,温暖从未缺席!我们相信,众志成城,便可攻克时艰!向奉献的英雄们致敬,愿祖国历经磨难后仍山河无恙!(短句排比紧扣题目、首尾呼应,呼吁主题)‎ 老师评语:‎ 全文约930字,运用“三组一行半式”作文结构,层次清晰,立意观点鲜明,内容紧扣题目、语言特点鲜明,论据例证点面结合,呼吁主题贴切,文章首尾呼应。严格按写作要求完成任务,是一篇较好的考场作文。‎ ‎【范文2】‎ ‎“天使”之行,奉献之心 ‎(左右对称式标题)‎ 我们在过年,他们却在过关。在这病毒肆虐的揣揣不安里,他们一路上披荆斩棘,无所畏惧。在新型冠状病毒面前,是他们冲到了一线,是他们在拼尽全力而无私奉献。他们,就是来自各个省市的白衣天使,是抗病毒路上的逆行者。(引题迅速,直奔主题)‎ ‎“天使”行动,温暖世情 ‎(分论点1)‎ 当我们在家团圆欢乐的时候,他们已义无反顾地离开家人,割舍了亲情,踏上了奔赴武汉战场的征程;他们已奋战了整日整夜,不舍得脱下防护服,就地休息于“疫情战场”的“医院战壕”里,以备精力充沛,再次与“病毒军”交火;他们已经累得汗流浃背,拧出衣衫里的汗水,简单的用餐后又继续冲在了一线战壕。他们不为了自己得到什么,他们只想让所有病人得到及时的治疗,这些为全国人民生命而奋战在医院战地的逆行者,他们就是各省区的白衣天使,他们用行动,温暖世间。‎ ‎“天使”之语,抚慰民心 ‎(分论点2)‎ 八十四岁的钟南山院士,本来可以避开病毒的危险,安度晚年,但是他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站了出来,像十七年前一样,他依然如此坚定的逆行在重灾区。十七年后,他这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始终未改,为生命献身的志向始终未变。李文亮作为“新型病毒第一个吹哨人”,坦荡签过“训诫书”‎ 后,投入医疗一线,病床上仍然请愿“我好了,我也去”。“天使”之语,抚慰民心。是他们的坚定,他们的话语,让我们消除了内心的恐慌,让我们拥有了必胜的希望。‎ ‎“天使”精神,源远流长 ‎(分论点3)‎ 因为有他们,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坚守;因为有他们,我们明白了什么是担当;因为有他们,我们拥有了生命的安全无伤。最近的疫情,有千万人关注,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危难当头,挺身而出,不畏危险,勇往直前。也许时间久了一点,但他们仍旧坚持着,看到网上的视频,让人感触万千。谢谢你们,白衣天使!愿你们一切平安,我们都等着你们胜利凯旋!因为你们是“天使”,天使的精神将源远流长。‎ 相信,黎明的那道光,会越过黑暗,打破一切恐惧,他们能找到答案;相信,哪怕要逆着光而无力地驱散黑暗,倾尽所有,他们也能完胜这场病毒战。所以,我们时刻要记着他们用执着和坚守诠释的奉献,时刻要记着他们竭尽全力守护生命诠释的“大医精诚”,时刻要记着他们精神深处对职业的信仰和敬畏。我希望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安全健康,回家与家人团圆。(运用排比,结尾点题)‎ 老师评语:‎ 全文约930字,运用“小标题式”作文结构,层次鲜明,引题迅速,直奔主题,结尾运用排比,呼吁点题。严格按照要求完成写作,是一篇较好的考场作文。‎ ‎【(2)参考译文】‎ ‎   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开始起事的时候,他二十四岁。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杀害的楚国大将。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 ‎  ‎ ‎ 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抵挡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项梁曾经因罪案受牵连,被栎阳县逮捕入狱,他就请蕲县狱掾曹咎写了说情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因为这个缘故,事情才得以了结。后来项梁杀了人,为了躲避仇人,他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郡,吴中郡里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项梁。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籍说:“那个家伙的皇帝位置可以拿过来替他做。”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满门抄斩的!”但项梁却因此而感到项籍很不一般。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惧怕他。‎ ‎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涉等在大泽乡起义。当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长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我打算起兵反秦,让您和桓楚统领军队。”当时桓楚正逃亡在草泽之中。项梁说:“桓楚正在外逃亡,别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处,只有项籍知道。”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说:“请让我把项籍叫进来,让他奉命去召桓楚。”郡守说:“好吧。”项梁就把项籍叫进来了。呆了不大一会儿,项梁给项籍使了个眼色,说:“可以行动了!”于是项籍拔出剑来斩下了郡守的头。项梁手里提着郡守的头,身上挂了郡守的官印。郡守的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籍一连杀了几十上百人。整个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项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道理,于是就发动吴中之兵起事了。项梁派人去接收吴中郡下属各县,共得精兵八千人。又部署郡中豪杰,派他们分别做校尉、候、司马。其中有一个人没有被任用,自己来找项梁诉说。项梁说:“前些日子某家办丧事,我让你去做一件事,你没有办成,所以不能任用你。”众人听了都很敬服。于是项梁做了会稽郡守,项籍为副将,去巡行占领下属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