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00 KB
  • 2021-06-06 发布

【语文】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调研考试试题(解析版)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调研 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在古人眼中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其中的利与弊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 ,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 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把每个汉字的文化基因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汉字有兴趣、生爱恋、晓逻辑、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 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把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 ‎(摘编自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字记录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 B.清末民初一些知识分子对汉字产生了怀疑,原因之一是当时国人的文化自信不足。‎ C.现在一些人鄙视汉语而重视英语,直接冲击和削弱了汉字教育,不利于文化传承。‎ D.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的创新,有助于实现以字养德,从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尾呼应,论述了汉字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加强汉字教育提出了建议。‎ B文章引用20世纪80年代某些人的观点,是为了证明汉字不能适应信息化的挑战。‎ C文章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分析了汉字面临进的危机,指出了加强汉字教育的必要性。‎ D.文章在论证汉字教学时,强调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借鉴传统汉字教学经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本“脱亚人欧”对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影响很大,有的人甚至提出废除汉字的主张。‎ B.如果我们不进行汉字教育而使用拉丁化文字,则我们文明发展的根基必然被动摇。‎ C.汉字的“形、音、义”三要素,决定了汉字教育必须摒除拼音教学法,使用形象化教学法。‎ D.创新汉字教学法,提升全社会对汉字的重视程度,有助于让古老汉字焕发新生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 材料一 ‎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各自时代的偶像。对才华出众、外形靓丽、造型时尚、为人友善、个性独特的明星产生倾慕心理,恐怕是每一代青少年必然经历的心理体验。由于所处的文化环境、传播渠道、审美标准的不同,每一代人对偶像的认知自然会有所差别。然而,在差异化的表象之下,不同时代的人们又会对偶像的概念达成一定的共识,那就是任何优质偶像、大众榜样都应该具有过人的艺术才华、极高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公众形象。‎ ‎(摘编自杨洪涛《偶像不是流量堆出来的》)‎ 材料二 ‎ 当前文化领域,仍存在一些病态审美现象,这些现象不仅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 ‎ 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各得其所。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就会走向反面——不是审美,而是“审丑”。热捧“小鲜肉”等娱乐趋势传递出让人担忧的倾向:在“论美貌你赢不了我”的喧嚣中,演员的自我修养显得无足轻重,一些人演技不好却拿着天价片酬,各种任性都被惯出来了;在“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误区中,一些影视作品、综艺节目、网络平台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费各种“奇葩”“怪咖”,为博眼球甚至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散发着猎奇、拜金、颓废的气息。‎ ‎ 以文化人,更在育人。这些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有着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一个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什么、拒绝什么、传播什么,确乎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 ‎(摘编自辛识平《“娘炮”之风当休矣》)‎ 材料三 ‎ 伟大的队伍孕育伟大的精神,刚毅的品格塑造独特的气质。军人气质,是英雄主义的血性,是集体主义的奉献,是永不言败的刚毅,是为国为民的担当。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身上那种气质之美,为浮躁的社会打开了另一个审美维度,理应引领时代潮流。‎ ‎ 而当下,受商业炒作等影响,社会上渐渐刮起一股“阴柔之风”。不少人担心,这种反常现象的泛滥,容易影响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进而销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 ‎ 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向上的民族,应该有昂扬雄健之气概,有敢于开拓之勇力,有青春勃发之精神。如果放任“阴柔之风”劲吹,让不良文化侵蚀人们的思想,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就会消退。改变病态审美,扭转矫揉造作,不妨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把优秀文化品格灌入以青少年为主的大众群体。唯此,方能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这一点,也应该永远是公共传播中的主流。‎ ‎(摘编自王宁《用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 材料四 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美学和美育高潮后,学校美育越来越被分工细密的现有课程体系边缘化了。我们看到的常常是偏重技能、缺失审美内蕴的艺术课或者仅剩知识、脱离现实生活和主体精神世界的所谓美学课,而少见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社会转型期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有损美育实施的生态。转型过程中,整个社会难免产生浮躁、趋利、庸俗等负面情绪,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更使得青少年人格发育趋向“空心化”,即愈来愈缺失崇高、阳刚与雄壮的美感元素。不少学生更多沾染的是经济意识、“小我”考量和感官愉悦,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的自觉精神日趋稀薄。“走偏”的文化消费与“病态”的审美创造互为因果,值得忧思。 ‎ ‎ (摘编自潘涌《美育为何难落实》)‎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作为国家未来的青少年可以拥有不同的审美选择,但如果越过底线,就会变审美为“审丑”。‎ B.忽视演员自我修养,不合理片酬,影视、综艺低俗化,挑战公序良俗,是热捧“小鲜肉”等娱乐造势传递出的不良倾向。‎ C.推崇“阴柔之风”的病态审美现象一旦泛滥,就会使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消退,甚至会销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 D.社会转型中产生的负面情绪损害了校园文化生态,而崇高、阳刚与雄壮等美感元素缺失,则造成青少年人格发育的“空心化”。‎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个时代的文化环境、传播渠道、审美标准等因素都会影响这一代人对偶像的认知,因此偶像具有时代差异性是社会正常现象。‎ B.当前文化领域存在的病态审美现象由多种因素导致,既有“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因素,更有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影响。‎ C新时代军人身上奉献、刚毅、担当等独特的气质之美,可以作为当前社会另一个审美维度,引领时代潮流,提升大众群体文化的品格。‎ D.以文化人,更在育人。病态审美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就是因为这种病态文化对青少年审美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6.扭转当下存在的病态审美心理,引领青少年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应从哪些方面着手?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 小铁盒里的秘密 朱士元 ‎(一)‎ 雪停了,大阳露出了久违的笑脸。路面被一层薄冰覆盖着,车子行驶在上面发出“咔咔“的响声。‎ 真是不巧啊,刚到淮阴就一连下了几天雪,今天终究可以出门啦。坐在轮椅上的华伟老人显得很兴奋。‎ ‎ 爷爷,我们还得等一等,路面现在有点滑,车子不能开。孙子华振不打算急于现在就开车走。‎ ‎ 孙子啊,我真的有点等不及了。‎ ‎ 您别急,我们到了这里不就是等于到了卫爷爷的家了吗?‎ 不是还有20里的行程吗?‎ ‎ 20里转眼间就到了。‎ 好,好,那就再等一会儿吧。这个雪,和我们那年在战场上一样,一下就是好几天啦,雪停了以后,地面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 ‎(二)‎ ‎ 华伟是1949年2月参军的,那年他刚满20岁。到了部队,他认识的第一个人就是班长卫国。‎ 解放家乡的战斗打得很激烈,捷报也频频传来。华伟跟在比自己大两岁的卫国身后,学会了很多打仗的本领。‎ ‎ 战斗休息期间,卫国教华伟识字,还教他打枪扔手榴弹,还为他补衣服。很快,华伟视卫国为亲哥哥,卫国也视华伟为亲弟弟。‎ ‎ 要去海南了。部队离开家乡的前一天晚上,华伟的母亲煮了20个鸡蛋送了过来,她要儿子不要饿着。华伟无法面对母亲,劝她连夜回去了。‎ 华伟把20个鸡蛋分给了全班人,班长让他留着自己吃,华伟一个也没留。‎ 那么多的战斗,华伟经历了。他看着好多战友离开了他,心里想起来就会难受。‎ ‎(三)‎ ‎ 华伟,我们马上要去朝鲜参加抗美援朝的战斗了。你怎么想?卫国问。‎ ‎ 保家卫国,这是七尺男儿的担当,我一定去!华伟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高望山战斗是在漫天飞舞的大雪中进行的。战士们已经断粮两天了,粮食还是送不上来,雪是他们唯一充饥的来源。‎ ‎ 敌人再一次反扑过来,战士们怒目圆睁,等待敌人靠近些,再靠近些。‎ ‎ 打!首长一声令下,敌人倒下了一片,余下的缩着头拼命往回逃窜。‎ ‎ 轰!一颗炮弹落在华伟身旁炸响。班长卫国掸了掸身上的泥土和雪花,睁眼看了看,只剩下他一个人能够站起来了。他看了看华伟正在向他招手,已不能说话。‎ 班长卫国走到华伟身边一看,伤情十分严重。他立即叫来担架,要他们立即将华伟送到战地医院。‎ 雪还在下着。雪花打得人眼睛睁不开。‎ ‎ 华伟对卫国说,你也负伤了,要去,你去,我在这里守着。‎ 你在这里已无意义了,得赶快走,有我在,敌人就别想上来。卫国坚定地说。‎ 哥哥,我是舍不得你啊!华伟流泪了。‎ 弟弟,有军人在战场上流泪的吗?‎ 我委托你一件事,把我这枚军功章送到我淮阴老家,也好让爹娘高兴一回。卫国说。‎ 接了卫国的军功章,华伟便被担架队抬走了。‎ ‎(四)‎ 卫国在那场战斗中牺牲的消息是连长告诉华伟的。这时,正是“文化大革命”刚刚开始的那一年。‎ 华伟离休以后,写了无数封信去查询卫国的家乡,可一个回音也没有。‎ ‎66年过去了、老人的心愿一直没有了却,这早已成了他心头的一块病。‎ ‎ 华伟的叹息声,唤起了孙子的一种想法。孙子对爷爷说,爷爷,我上网给您查询,再请志愿者们帮忙,一定能带来希望的。‎ ‎ 孙子,这有可能吗?华伟用疑感的目光看着孙子。‎ 试试吧!‎ 好!‎ ‎3个月过去了,华伟老人的孙子收到一条信息,上面显示的与老人要找的卫国的家乡和家人完全吻合。‎ ‎(五)‎ 路面上的冰雪融化了。老人坐的车启动了 卫国的侄儿已是年近80的老人了,见到华伟老人后泣不成声,说,叔叔有下落了,叔叔有下落了。‎ 华伟老人从小包中取出一个小铁盒递到卫国侄儿的手中,说,这是一枚军功章。‎ 卫国的侄儿用手轻轻地打开小铁盒一看,只见那枚军功章熠熠生辉。‎ 爷爷,这么多年,您一直不让我们看这个小铁盒,原来藏的是这么大的秘密啊。华伟老人的孙子既惊讶又感慨地说。‎ 是的,这个秘密可以洗清我叔叔那些传说中的不白之冤啦。卫国的侄儿用颤抖的手抚摸着那枚军功章。‎ 这么多年了,真的难为你们啦。华伟老人把卫国侄儿的手紧紧地握在自己的手中。‎ 谢谢您啊,华叔!您的小铁盒藏了我叔叔的一生啊。卫国的侄儿忍不住流下泪来。‎ 坐在轮椅上的华伟老人郑重地说,我的任务完成了。‎ 卫国的侄儿向华伟老人深深地鞠了一躬。 ‎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小铁盒里的秘密”为标题,既设置了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又推动情节发展,到最后真相大白,更升华了小说的主旨。‎ B.班长卫国教华伟打仗、识字,华伟把母亲煮的20个鸡蛋分给全班的人吃,突出表现了在战争年代战士们所结下的浓厚战友情与兄弟情。‎ C.小说采用明暗两条线索行文,其实卫国的家人也一直在寻找华伟老人,他们要用军功章洗清卫国在“文化大革命”中所遭受的不白之宽。‎ D.小说站在第三人称的角度叙述,中间插叙回忆内容,娓娓道来,质朴的语言中透露着对革命友谊和华伟一生信守承诺的举动的赞美。‎ ‎8.小说中华伟老人在送军功章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9.文中有三处对雪的描写,请结合小说内容分别分析其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吾。”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间,即平复矣。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佗之绝技,凡此类也。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①,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②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注】①头风:头痛病。②考竟:拷问,死于狱中。‎ ‎10.对下列句子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沛相陈珪举孝廉 举:推荐 B.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宥:宽容 C.太祖苦头风 苦:痛苦 D.佗亦不强,索火烧之 强:勉强 ‎ ‎11.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B.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C.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D.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华佗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通晓几种儒家经典,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他都不接受,后来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从来没有产生后悔之情。‎ B.华佗懂养生之道,医术更是高妙,特别擅长针灸、外科。他让病人饮用麻沸散进行麻醉,然后进行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 C.华佗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又退还财物走掉了,还留下一封信辱骂郡守。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好了。‎ D.曹操让华佗专为自己医治头痛病,后来华佗回家,迟迟不肯再来。曹操很生气,认为华佗不愿为自己根治头痛病,把他抓起来马上杀了。 13.根据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 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5分)‎ (2) 在文章中找出两个表现华佗医术高明的例子。(请自己概括)(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四犯令 侯寘 月破轻云天淡注,夜悄花无语。莫听《阳关》牵离绪。拚①酩酊花深处。‎ 明日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不似酴醿②开独步,能着意留春住。‎ ‎【注】①“拚”同“拼”。②酴醿:即“荼蘼”,花期最迟、暮春才开的一种花。‎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破轻云天淡注”句,作者用写意手法疏笔勾勒出临别之夜的朦胧、恬淡又凄清的景象。‎ B.“莫听《阳关》牵离绪”,紧承“夜悄花无语”,点出“无语”的原因,原来是分别在即,离情别绪牵人愁肠。‎ C.“拚酩酊花深处”句透露出离人内心无法慰藉的痛苦和无可告语的悲哀,与柳永词“都门帐饮无绪”意境相似,具有同等震撼效果。‎ D.下阙抒发的惆怅和叹惋,与上阙的不忍分别相呼应,细腻地刻画出离人分别前的情绪和微妙的心理活动,令人回味。‎ ‎15.本词下阙,作者独出心裁来抒写离别之情,请结合相关词句加以赏析。(6分)‎ ‎(三)名篇默写 ‎16.理解性默写每空一分(共6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___。‎ ‎(3)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运用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题。(9分)‎ ‎ 资本的逻辑具有强大的________。因为商品生产总是在“推陈出新”“更新换代”,具有表面的“新奇性”。这里要区别“商品的新奇性”与“文学的独创性”,这二者不能混为一谈。照鲍德里亚的看法,商品的新奇,只是一种________的新奇,改变的不是物品的本质功能,而是附加功能。比如一辆汽车,通过增加一处喷漆或者改变流线外形,就摇身一变,成为“新款”。但改变之后,汽车代步行驶的本质功能并没有发生改变。商品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外观与设计,不过是想用一种虚假的“新奇”,来吸取消费者的关注,保持自己的市场销量。在市场上销售,是所有商品的本质。因此,商品看似________,其实是在求同。‎ 被资本逻辑绑架的文学作品,也进入了这样一个自欺欺人的链条当中。某些畅销书,虽然以新奇的题目或写作方式出现,但本质上或者是在兜售“心灵鸡汤”,或者是在售卖青春期的伤感与成年的焦虑,总之并不提供真正新鲜的价值观念,( )。从某种意义上说,类型文学与网络文学其实都是________成货真价实的文学的商品。‎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迷惑性 改头换面 独具只眼 包装 B.干扰性 乔装打扮 独具匠心 伪装 C.迷惑性 改头换面 独具匠心 伪装 ‎ D.干扰性 乔装打扮 独具只眼 包装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商品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外观与设计,不过是想用一种虚假的“新奇”,来保持自己的市场销量,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B.商品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外观设计,不过是想用一种虚假的“新奇”,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保持自己的市场销量。‎ C.商品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外观设计,不过是想用一种虚假的“新奇”,来吸取消费者的关注,保持自己的市场销量。‎ D.商品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外观与设计,不过是想用一种虚假的“新奇”,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保持自己的市场销量。‎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只是某些可以产生市场销量的“梗”在重复使用而已 B.只是某些“梗”可以产生市场销量,因而在重复使用而已 C.只是在重复使用某些可以产生市场销量的“梗”而已 D.只是借重复使用某些“梗”来产生市场销量而已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每个人晚上睡觉时都会有4-5段的做梦时期。人在做梦时眼睛虽然闭着, ① ,因此做梦的时间也被称作快动眼睡眠期。如果一个人在快动眼睡眠期总是醒来,那么第二天早晨起来就会感觉疲劳、不清醒。生物钟可以保证人类规律睡眠,而褪黑素是影响生物钟的首要因素,褪黑素一般会在睡前3个小时开始释放,达到峰值的时候就是 ② 。一个人褪黑素分泌规律的稳定性越好,睡眠维持得就越好。褪黑素分泌规律的表现就是白天在谷值,晚上在峰值。如何保证褪黑素白天在谷值?专家说,褪黑素最怕太阳光,所以一定要 ③ 。‎ ‎21.疫情爆发后,全国多地医护人员驰援武汉,被赞为“最美逆行者”,许多文学爱好者也写了大量文章、诗歌、对联等予以称颂,请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5分)‎ 上联:白衣天使,妙手仁心赴荆楚;‎ 四、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荀子》里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二)我国是千年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今天,“讲文明,懂礼貌”是每个人耳熟能详的标语。然而在我们身边,时不时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图书馆内随便占座;学校食堂买饭不排队;升国旗时交头接耳;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在公物上乱涂乱画;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手丢弃垃圾……‎ 上述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某中学将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假设你是该校学生会宣传部部长李明,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同学写一封倡议书。倡议大家“‎ 践行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B ‎ A项,偷换概念,原文说“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并不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 C项,曲解文意,原文是“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没有鄙视之意。D项,逻辑错误,原文中是递进关系,先产生兴趣,后实现以字养德。‎ ‎2.【答案】B ‎ 文章提到20世纪80年代某些人的观点,是为了证明质疑汉字的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 ‎3.【答案】C ‎ 错在“必须摒除拼音教学法”。从原文看,作者虽然强调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但只是在讲对拼音教学法进行反思,并没有说这种教学法就不适于汉字教育。‎ ‎4.【答案】D ‎ D项,“崇高、阳刚与雄壮等美感元素缺失,则造成青少年人格发育的‘空心化”不正确,原文为“整个社会难免产生许多浮躁、趋利、庸俗等负面情绪……更使得青少年人格发育趋向‘空心化’,即愈来愈缺失崇高、阳刚与雄壮的美感元素”,“愈来愈缺失崇高、阳刚与雄壮的美感元素”是“空心化”的表现,而不是造成“空心化”的原因。‎ ‎5.【答案】D ‎ D项,“就是因为这种病态文化对青少年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不正确,结合材料二内容“以文化人,更在育人。这些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分析可知,原文说的是“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6.【答案】①从偶像与榜样来说,应注重提升自身艺术才华,爱岗敬业,展现良好公众形象;‎ ‎②从社会来说,要抵制不良文化侵蚀,以优秀文化滋养青少年;‎ ‎③从公众传播来说,应以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 ‎④从学校来说,应打造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 ‎【解析】由材料“不同时代的人们又会对偶像的概念达成一定的共识,那就是任何优质偶像、大众榜样都应该具有过人的艺术才华、执着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公众形象”‎ 可概括出,从偶像与榜样来说,应注重提升自身艺术才华,爱岗敬业,展现良好公众形象;由材料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可概括出,从社会来说,要抵制不良文化侵蚀,以优秀文化滋养青少年;由材料三“不妨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 质,把优秀文化品格灌入以青少年为主的大众群体。唯此,方能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可概括出,从公众传播来说,应以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由材料四“少见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可概括出,从学校来说,应打造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 ‎7.【答案】C ‎“采用明暗两条线索行文”说法错误,本文没有采用明暗两条线索,只采用了一条线索,还有“卫国的家人其实也一直在寻找华伟”于文无据。故选C。‎ ‎8.【答案】寻找卫国的家人一直没有结果时:心里惦记,成了心病;快见到卫国的家人时:兴奋和迫不及待的心理;见到卫国的家人时:激动和如释重负的心理。‎ ‎9.【答案】 第一处“雪停了,太阳露出了久违的笑脸”,烘托人物兴奋的心情,引出华伟老人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处“雪还在下着。雪花打得人眼睛睁不开”,渲染了悲壮的气氛,烘托战斗的激烈。‎ 第三处“路面上的冰雪融化了”,交代场景,暗示华伟老人将完成心愿。‎ ‎(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暗示社会环境;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奠定情感基调;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等。)‎ ‎10.【答案】C ‎“苦”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应解释为“为……所苦,或感到痛苦”。‎ ‎11.【答案】B 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语文匠提醒你,要注意不同主语另起一句的特点,以及大部分情况下(不是连动句),那么每句就一个动词这个特点。详细请见语文匠《高考语文选择题满分突破》图书。‎ ‎12.【答案】B A.从“以医见业,意常自悔“这句话可以看出华佗还是常常产生后悔之情的;C.华佗并没有退还财物,而是故意丢下郡守这个病人,自己跑开来激怒他;D.华佗是在狱中拷打致死的。)‎ ‎13.【答案】‎ ‎(1)如果华佗妻子确实有病,就赐给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时间;如果他虚假欺骗,就逮捕押送他回来。(“若”1分,“信”1分,“收”1分,语意连贯2分)‎ ‎(2)①华佗给人治病,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病人服下药后离开后就痊愈了;②如果病人需要,华佗也不过灸疗一两个穴位,病人病痛就应手消除了;③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应须剖开身体割除的,就饮服华佗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便像醉死一样,没有什么知觉,于是华佗开刀后取出结积物,病人很快就能康复;④病患如果在肠中,华佗就为切断肠子进行清洗,再缝合腹部刀口,抹上药膏,四五天后,病人病好了,不再疼痛,一个月之内,就痊愈复原了。⑤有一位郡守生病,华佗认为这人发一下大怒病就会好。于是多次接受他的财物却不给他医治;没有多久丢下他走掉了,还留下书信辱骂他。郡守果然大怒,呕吐几升黑色的血,病就好了。⑥曹操的爱子曹冲病危,曹操感叹说:“我后悔杀了华佗,使这个儿子活活地死去了。”(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5分,答案不在以上范围之内的,只要是表现华佗医术高明的事例就可以给分)‎ ‎14.【答案】C 意境不同,本词的震撼效果也优于柳词。‎ ‎15.【答案】①“春逐行人去”句,运用想象/拟人,明明是行人踏着芳草路远行,作者却想象是芳草追逐行人的脚步远去。②用心理感受/虚写,由芳草和离愁想象出来的春天和行人的内在联系,使作者突发奇想,要像茶蘼一样把春光、也把行人留到最后一刻。但这只是一段痴想,表达了词人因无计留人而产生的深沉惆怅和叹惋。③新奇丰富的想象和对人物心理感受的细致描绘,曲折委婉地写出离人真挚而深重的情感。‎ ‎16.【答案】(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 都门帐饮无绪,竟无语凝噎。‎ (3) 樯橹灰飞烟灭 一尊还酹江月 ‎17.【答案】C ‎【解析】迷惑:指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干扰:指扰乱,打扰。根据语境,此处是说“资本的逻辑”让人摸不着头脑,第一空应选“迷惑性”。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含贬义)。乔装打扮:指改变服饰、装束,隐藏自己的身份,使别人认不出来。此处强调商品的新奇是只改形式不变内容,第二空应选“改头换面”。独具匠心:指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独具只眼: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根据后文“其实是在求同”可知,此处是说商品看似在求异求新,故第三空应选“独具匠心”。伪装:假装。包装:比喻对人或事物从形象上装扮、美化,使更具吸引力或商业价值。根据后文“货真价实”这一语境,第四空应选“伪装”。‎ ‎18.【答案】B ‎【解析】画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不合逻辑,“外观”与“设计”不能并列,外观属于设计的一方面,可删去连词“与”;二是“吸取”与“关注”搭配不当,可将“吸取”改为“吸引”。故选B项。‎ ‎19.【答案】C ‎【解析】结合语境,前几个分句的主语均为“某些畅销书”,此处是对前几个分句的总结,因而从衔接的角度看,本句主语应与前几个分句保持一致,据此排除A、B两项。再根据句式的一致性原则可知,C项比D项表达更为连贯,因此选C项。‎ ‎20.【答案】①但是眼球会不时地转动②快要睡着的时候③在白天多到户外活动 ‎21.【答案】碧血丹心,杏林良医暖中华 ‎22.【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