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00 KB
  • 2021-06-06 发布

【语文】贵州省毕节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诊断性考试(一)试题(解析版)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贵州省毕节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诊断性考试(一)‎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国考古学具备更好发展的条件 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世界上各个民族都十分重视自己的历史传承,或用文字记载,或以神话和传说等方式口头传承。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数千年来,历代史家为记述和研究中华民族的历史进行了不懈努力,留下了珍贵的学术遗产。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深入研究历史,其中也包括推动我国考古学发展。‎ 考古学是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利用发掘出土的实物资料研究历史。考古学研究人类过去的生活,探讨人类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进程、特点与规律,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提供借鉴。考古学可以为历史研究提供极为重要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期研究,只有依靠考古发掘获得的资料才能不断深入。可以说,考古学与文献史学是推动历史学发展的两个车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考古学是具有自身特点的学科:考古学是一个交叉学科,是哲学社会科学中与自然科学关系非常密切的学科;考古学研究对象的真实性和解释的多样性,决定了考古学更加需要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更加需要严谨科学、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学风与学术精神;考古学的研究区域和内容既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又往往具有国际性,适于开展国际交流;考古学的研究年代虽然非常久远,但与当今时代又密切相关,在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古城保护利用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的考古学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比如,我国生态环境多样、文化丰富多彩,许多考古学研究方法与手段都有用武之地,往往能产生更多成果;中华文明延绵不断、生生不息,许多生活习俗、思维方式和思想意识依然存在于中华民族的肌体之中,民众对考古学具有亲切感和浓厚兴趣等。‎ 新时代推动我国考古学更好发展,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考古学研究的资料是实物,但这些实物资料除了诸如甲骨文、金文的文字资料,通常不能直接反映历史事实,大都需要考古工作者进行阐释。不同的人对同一资料可能作出完全不同的阐释。因此,考古学研究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考古为国家、民族和人民服务。学术无国界,学者有立场。考古学研究要以传承文明为己任,在一系列涉及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的问题上必须坚守底线,与历史虚无主义及其在考古学上的表现作坚决斗争。三是坚持考古学科学化、国际化、大众化的发展方向。推进科学化,就要大力发展科技考古,加强科学技术手段在考古学中的应用,使考古研究手段更加科学化。推进国际化,就要树立全球视野,推动我国考古学与世界考古学交流互动,并加大考古“走出去”的力度。推进大众化,就要通过举办公共考古讲座、开展考古研究成果的普及宣传等手段,让考古走进寻常百姓家。‎ 新时代,我国考古学要发挥优势,在深化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考古学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提高我国考古学的国际地位,在国际上掌握更多学术话语权,努力把我国建成世界考古研究强国。‎ ‎(《人民日报》2019年6月17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所以世界各民族都很重视自己的历史传承。‎ B. 历史学发展离不开考古学,没有考古学的地下发掘就没有历史学的持续发展。‎ C. 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不能直接反映历史事实的出土实物,解释会出现多样性,这就需要严谨的学术精神。‎ D. 推进考古学的科学化就要大力发展科技考古以及在考古研究方面加强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历史研究入手引出考古学的概念,然后阐述考古学的价值、特点等,文末又展望考古学的未来。‎ B. 历史学的发展需要考古学与文献史学的共同推动,但文中主要论述考古学对历史学的价值。‎ C. 在论述考古学的特点时,文章从多个角度论证,以此得出我国考古学的优越条件。‎ D. 文章从指导思想、服务对象、发展方向三方面,分析了我国考古学要坚持的重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今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历代史家坚持不懈的记述和研究,也离不开考古学对人类过去生活的研究。‎ B. 考古学对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期研究特别重要,对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规律与特点也有启示意义。‎ C. 在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古城保护利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考古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当代生活密切相关。‎ D. 我国要建成世界考古研究强国,就要发挥优势,建立具有自身特色、风格、气派的体系,掌握更多国际学术话语权。‎ ‎【答案】1. D 2. C 3. C ‎【1题详解】‎ 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 A项,“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所以世界各民族都很重视自己的历史传承”分析错误,前后句在原文中没有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 B项,“没有考古学的地下发掘就没有历史学的持续发展”分析错误,根据原文“可以说,考古学与文献史学是推动历史学发展的两个车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可知,考古学是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选项说法太绝对。‎ C项,“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不能直接反映历史事实的出土实物”分析错误,扩大了范围。原文为“通常不能直接反映”。‎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在论述考古学的特点时,文章从多个角度论证,以此得出我国考古学的优越条件”分析错误。二者不是论证和结论的关系。考古学的特点和我国考古学的优越条件是对考古学的不同方面的介绍,两者应该是并列关系。‎ 故选C。‎ ‎【3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C项,“考古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当代生活密切相关”分析错误。根据原文“考古学是一个交叉学科,是哲学社会科学中与自然科学关系非常密切的学科”可知,考古学是哲学社会科学。‎ 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月球背面是一片难得的宁静之地,屏蔽了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这次探测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新闻发言言人于国斌说。 ‎ 落月后,通过“鹊桥”中继星的“牵线搭桥”,嫦娥四号探测器进行了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展开等多项工作,建立了定向天线高码速率链路,实现了月背和地面稳定通信的“小目标”。‎ ‎15时7分,科技人员发送指令,两器分离开始。22时22分,巡视器玉兔二号月球车踏上月球表面。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表示:“飞几十万公里, 关键是着陆,要不翻车,月球车要安全走下来。苏联连续失败16次,主要是下去的瞬间翻车了。”‎ ‎(摘编自《半月谈》2019年1月3日)‎ 材料二:‎ 嫦娥四号登月是一个重要时刻,因为它不只涉及技术,嫦娥四号的成功就像伴随登月向世界分发的中国政治制度的一张名片。只有坚定地自上而下制定目标和指挥实施项目和推进进程,才可能成功。‎ 中国人隐忍而系统地为这次成功做了准备。他们先发射了绕月运行的探测卫星。成功后,又于5年前将嫦娥三号探测器送上了月球面向地球的一面。嫦娥三号甚至还携带了名为玉兔的月球车。‎ 航天业迄今的重要参与者美国、俄罗斯和欧洲正是这种持之以恒行动的反面教材。它们费力地说服政府提供太空任务所需的预算,因此,美国航空航天局、欧洲航天局和俄罗斯航空航天署只能惊讶地旁观中国人的太空行动。虽然单纯从技术角度看,它们也能做到。‎ ‎(摘编自德国《明镜》周刊2019年1月3日)‎ 材料三:‎ 欧阳自远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曾成功推动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发射升空。此后,“嫦娥计划”从一号到五号探测卫星,全都离不开他的参与和推动。‎ 中国的探月准备工作做了35年,其中仅是论证,就整整10年,但对于欧阳自远来说,更难的是如何赢得国人的理解和支持。他最初面临的质疑很多,近20年来没有其他国家提过探测月球,为什么中国要去搞探月?尤其令欧阳自远感到压力的是,国人只愿看到“嫦娥”系列卫星一个接一个地成功,无法想象一旦出现失败会是怎样。 “开汽车有时都会遇到发动机发动不起来的状况,对于如此复杂的探月工程,问题怎么可能没有?所以我们的压力很大,要出去就必须成功!”‎ 回忆往昔,欧阳自远仍然心情激动: “当卫星上轨道,我从来没那么激动过,抱着孙家栋(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我们两个七老八十的人说不出话来,眼泪一直在往下流。‎ ‎(摘编自《环球人物》2019年1月4日)‎ 材料四:‎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背面,玉兔二号巡视器成功实现月表 “越野”,令无数中国人激动不已,而“嫦娥登月”背后的航天人也逐渐走入公众视野。与过去不同,与国外不同,中国飞控中心坐着的几乎全是年轻人:一群80后、 90后,筑就了这条长达38万公里的奔月路。‎ 航天队伍的年轻化,已然成为中国航天的独特优势。今天,中国航天15万研究员中,10万人属于“80后”,平均年龄为31-33 岁。这样的年龄优势,让国外同行感到“恐怖”。美国宇航局研究员平均年龄是42岁,欧洲和日本科研人员年龄更大,俄罗斯还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尴尬。‎ 更值得称赞的是,这群献身航天事业的年轻人的意志品格丝毫不输老一辈。 他们既有初生牛犊的闯劲,又有拓荒牛的冷静, 还有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摘编自《长安观察》2019年1月5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其意义重大,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B. 因为建立了定向天线高码速率链路,实现了月背和地面稳定通信的“小目标”,嫦娥四号探测器得以进行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展开等多项工作。‎ C. 对科学家欧阳自远来说,他最初面临的质疑很多,尤其让他感到压力的是,国人只愿看到“嫦娥”系列卫星发射成功,无法想象失败的后果。‎ D.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背面,玉兔二号巡视器成功实现月表“越野”,令无数中国人激动不已,让其它国家羡慕不已。‎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嫦娥四号探测器得以开展工作,需要通过“鹊桥”中继星的“牵线搭桥”,因为月球背面屏蔽了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 B. 衡量登月探测器成功的关键是着陆,还要保证月球车不能翻车, 苏联多次登月探测失败,足以说明成功的难度之大。‎ C. 国家的支持,老一辈科学家的积极参与、推动与艰辛付出,中国航天队伍的年轻化与青年航天人的奉献精神都是此次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成功的因素。‎ D. 中国飞控中心坐着的几乎全是群80后、 90后,与过去不同,与国外不同,表明中国在航天事业上具有巨大的优势。‎ ‎6. 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中国在探月工程中面临哪些困难。‎ ‎【答案】4. C 5. D ‎ ‎6. ①月球背面屏蔽了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②安全着陆,不翻车。⑧时间长,任务重,压力大。‎ ‎【4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设置,从内容、观点等角度来分析。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信息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选项与原文材料进行比较,找到两者表达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核实选项是否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对于有多个信息源的选项,要辨别选项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 A项,选项中“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其意义重大,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了重要资料”理解错误。原文说“这次探测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这次探测意义重大,而不是这次软着陆意义重大。原文是“将为”,选项是“为”把还未发生的说成了已经发生的事实。‎ B项,选项“因为建立了定向天线高码速率链路,实现了月背和地面稳定通信的小目标,嫦娥四号探测器得以进行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展开等多项工作”理解错误。原文“嫦娥四号探测器进行了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展开等多项工作,建立了定向天线高码速率链路,实现了月背和地面稳定通信的小目标”,选项将因果倒置。‎ D项,选项中“让其它国家羡慕不已”理解错误。原文没有体现出来,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D项,选项中“中国飞控中心坐着的几乎全是群80后、 90后”分析错误。原文是“航天队伍的年轻化,已然成为中国航天的独特优势。”‎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有关内容的能力,通读文章,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 根据材料一第二段“月球背面是一片难得的宁静之地,屏蔽了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 根据材料一第四段“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表示:“飞几十万公里, 关键是着陆,要不翻车,月球车要安全走下来。苏联连续失败16次,主要是下去的瞬间翻车了。”可总结为“安全着陆,不翻车”。‎ 根据材料三第二段“中国的探月准备工作做了35年,其中仅是论证,就整整10年,但对于欧阳自远来说,更难的是如何赢得国人的理解和支持。”可以概括为,时间长,任务重,压力大。‎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蝉 残雪 城市里热浪滚滚,不断传来老人们中暑而死的消息,救护车穿城而过,发出震天惊叫。那些宠物狗呆在背阴处,伸长了舌头喘着气。‎ 郊区的情况就要好得多。这里有一个很好的住宅小区,高大的杨柳成荫,蝉们在树间终日歌唱。在伸入云霄的几棵老杨树的树冠上,一只生着强健翅膀的老蝉,总是呆在鹊巢下边的粗枝上。它生性孤僻,似乎每时每刻都处在回忆之中。它是一只年老的雄蝉,作为群体的首领当之无愧。的确,很少有蝉在地下度过8年黑暗时光的。那段时光全面地塑造了它的性格。它是一个老单身汉,大家觉得它与众不同。‎ 那是一个人们称之为“桑拿天”的日子。老单身汉当时就呆在它的老地方。它的思维进入了某个它的群体难以达到的层次。忽然它听到了周围杂乱无章的歌唱声,它低下头想了一想,然后就有点踌躇地、断断续续地唱起来了。它的歌声刚一停,大合唱就响起来了。那是天地间的大合唱,老单身汉听了之后差点晕了过去。当然不是难受,而是无比的激动与欢乐。‎ 它就这样成了领唱者。它虽成了领唱者,还是独来独往。它知道住宅里有人把它看作眼中钉。有一个半大顽童,总是用一把结实精致的弹弓瞄准高枝上的它,他射出的子弹好几次与它擦身而过。每当这类情形发生,老单身汉的内心就变得一片空白。它不知道要如何躲开人类的阴谋,它还是坦然地领唱,它有这么多同类,它们全都聆听它,追随它,它又怎能懈怠?‎ 小区的院子后面有这么多的蝉,它们的歌声并不为人们所欢迎。可是它们觉得自己有权利歌唱,于是它们就唱了,它们才不会为人类的眼色而改变自己呢。老单身汉对于自己同类的前途有着深远的忧虑,它觉得它们对这现世的生活无比信赖,也很满足,而这,正是它的最深的隐忧。可是它没法将自己的隐忧传达给它的同类,除了歌唱,它无法以另外的方式同它们交流。它的行为古板谨慎,严守沉默的原则,而且它长相威严,小辈中还没有任何一个敢于接近它,更谈不上同它商量什么事了。‎ 它从那树枝上可以眼观八方。它已经发现那只老蜘蛛很长时间了,这个发现并不令它愉快。它目睹了一次又一次同胞遇难的情景,那对它来说是刻骨铭心的经验。一段时间以来,蜘蛛那张巨网始终挂在车棚那里,老单身汉开始焦虑,为了传达自己的情感,它向同胞们发出了一些断断续续的、奇怪的声音。可是除了歌唱,同胞们并不能听懂它另外的语言,所以没有任何一个同胞回应它。然而又有一只年轻的雌蝉落网了,在它的身体消失之前,老单身汉分明听到了短促清晰的呻吟。‎ 下雨了,老单身汉还在发愣。大雨淋在它身上,它一点感觉都没有。不知过了多久,它在东南风里隐隐约约地听到了老蛤蟆和它的蝉类同胞们的大合唱。它的视线穿过雨帘,看见老蜘蛛也在木窗那里聚精会神地观雨,它仿佛从老蜘蛛的神态里看见了自己。‎ 蛛网下的遗骸吸引了小区里面的居民。老单身汉的遗体很特别,虽然已经被解体成四大块,如果将它拼起来,还是一只完整的老蝉,但是它的头部不见了。那会是怎样的一场恶斗?‎ 蜘蛛也不见了,少年见过蜘蛛,他到那木窗后面去寻找,但找不到它的踪影。他在心里想:难道是同归于尽?那么,蝉的头部又到哪里去了?‎ 众蝉的大合唱又响起来了,年轻的领唱者声音生涩而踌躇,犹犹豫豫地唱了一声就没了下文,全体陷入沉默。然后,这拖得过长的沉默突然被海浪般热烈的合唱打破。以前从未有过沉默,这种沉默是不是觉醒呢?所有的蝉都把目光转向那高处的树枝,在它们熟悉的地方,一只怪模怪样的老蝉站在那里。是它,它又长出了身体,它正在集中意念让自己的身体发育。同胞们心知肚明:如果它有意念,它总能成功。‎ 在气候整体变化之前,老蝉不可能让它那小小的身躯发育完全了。它成天一动不动地蹲在枝头。失去了扩音器,它已无法再传达自己的激情给同胞们,可是在秋凉之前的这段最后的日子里,它每天都感到一种异质的幸福。‎ 秋风吹破了蛛网,也吹落了老蝉的遗骸。大地上的炎热终于消退了。寂寞的杨树的叶子呈现出怀旧的黄色,现在只有喜鹊和麻雀唱歌了。喜鹊和麻雀的歌断断续续,过于散漫,老杨树们记得的,只有那种雄伟壮丽的大合唱。‎ ‎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老蝉是蝉中之王,体魄强健,性格孤僻,谨慎深沉,出类拔萃。它死后,年轻的领唱者,再也无法带领众蝉进行愉悦的大合唱,沉默表明了它们的觉醒。‎ B. 老蝉作为众蝉的引领者,生命坚韧,精神强大,凭借意念让身体再次生长,死而复生,获得了精神的永存。‎ C. 小说开头写了城市里热浪滚滚,不断传来老人们中暑而死的消息,救护车穿城而过,发出震天惊叫等自然环境描写,营造了喧闹而烦闷的气氛。‎ D. 小说结尾“老杨树们记得的,只有那种雄伟壮丽的大合唱”,说明老蝉向死而生,再次把自己的激情传达给同胞们,升华了小说的主题。‎ ‎8. 小说中是如何刻画老蝉的形象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9. 小说中写老蝉发现老蜘蛛及“它仿佛从老蜘蛛的神态里看见了自己”的故事情节有什么作用?‎ ‎【答案】7. B 8. ①肖像描写。它是“一只生着强健翅膀的老蝉,总是呆在鹊巢下边的粗枝上。它生性孤僻,似乎每时每刻都处在回忆之中。是一只年老的雄蝉”,刻画了它体魄强健,性格孤僻,与众不同的特点。②心理描写。“老单身汉对于自己同类的前途有着深远的忧虑,它觉得它们对这现世的生活无比信赖,也很满足。”刻画了它谨慎而又具有深邃思想的先知形象。③对比衬托。通过年轻领唱者领唱后的沉默与老蝉生前领唱对比,衬托出了老蝉光辉伟岸的形象。 ‎ ‎9. ①使故事陡生波澜。老蝉发现老蜘蛛捕食同胞的事情,使平静的故事生出波澜,情节曲折。②照应前文。老蝉对同类的命运有着深深的隐忧,这一情节呼应了前文。③暗示老蝉命运。一次次目睹同胞的遇难,老蝉焦虑,发出信号,但同胞不懂,暗示了老蝉为救同类而牺牲。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正因为老蝉的牺牲,才有后来的年轻领唱者以及对老蝉的怀念。⑤塑造老蝉勇敢献身的形象,暗示小说主题。老蝉不愿同胞一直被蜘蛛捕食,只能自我牺牲,歌颂了老蝉勇敢献身的精神,也暗示了小说冷峻严肃的生命感喟。‎ ‎【7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结构思路等角度分析判断。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注意结合语境。‎ A项,选项中“沉默表明了它们的觉醒”错误。原文“以前从未有过沉默,这种沉默是不是觉醒呢?”并没有明确说明,仅仅是问句,引发读者思考。‎ C项,选项中“营造了喧闹而烦闷的气氛”错误。是为了引起下文,下文中写道“郊区的情况就要好得多”与蝉的歌唱环境形成对比,突出蝉的歌唱。‎ D项,选项中“再次把自己的激情传达给同胞们”错误。原文“失去了扩音器,它已无法再传达自己的激情给同胞们”。‎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物象的表现手法的分析。解答此题需要了解小说刻画物象的手法有哪些,然后据此进行分析。小说刻画物象的手法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直接描写包括语言、外貌、心理、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间接描写又称为侧面描写,主要包括次要物象的烘托,反衬等。‎ 根据原文“一只生着强健翅膀的老蝉,总是呆在鹊巢下边的粗枝上。它生性孤僻,似乎每时每刻都处在回忆之中。是一只年老的雄蝉”这是运用了外貌描写,写出了老蝉给人的整体形象,生性孤僻、健壮。根据“老单身汉对于自己同类的前途有着深远的忧虑,它觉得它们对这现世的生活无比信赖,也很满足。”这是运用了心理描写,写出了老蝉对现实的忧虑。原文“众蝉的大合唱又响起来了,年轻的领唱者声音生涩而踌躇,犹犹豫豫地唱了一声就没了下文,全体陷入沉默。”这是运用了对比手法,衬托出老蝉光辉伟岸的形象。‎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故事情节的作用能力。解答此题先要找到题干所给的情节在本文中的位置,然后联系上下文所发生的故事情节进行分析概括,最后可联系小说主旨进行深入总结。‎ 题干中的句子出现在文章第七段。根据前文情节“然而又有一只年轻的雌蝉落网了,在它的身体消失之前,老单身汉分明听到了短促清晰的呻吟。” 老蝉发现老蜘蛛捕食同胞的事情,使平静的故事生出波澜。照应前文,老蝉对同类命运的担忧。“老单身汉开始焦虑,为了传达自己的情感,它向同胞们发出了一些断断续续的、奇怪的声音。”暗示了老蝉的最终命运,打算为大家牺牲。根据后文故事情节“所有的蝉都把目光转向那高处的树枝,在它们熟悉的地方,一只怪模怪样的老蝉站在那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体现了对老蝉的怀念以及有利于塑造老蝉的光辉形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 事秦始皇。始皇十一年,翦将攻赵阏与,破之,拔九城。十八年,翦将攻赵。岁馀,遂拔赵,赵王降,尽定赵地为郡。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 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 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 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 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乡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奏。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 ”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 ”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 大破荆军。 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馀, 虏荆王负刍, 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 ‎(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有删改)‎ ‎10. 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项是( )‎ A. 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 B. 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 C. 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 D. 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 ‎11. 文中加点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秦始皇,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把皇与帝合称皇帝,并自称始皇帝。‎ B. 荆,既指古代九州之一的荆州,也指春秋时的楚国。文中指后者。‎ C. 郡县,秦代的郡与县为同级行政机构。其中的“郡”与《过秦论》中“以为桂林、象郡”中“郡”的意思相同。‎ D. 百越,也称百粤,指古代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古越族人分布的地区。也指此区域内存在的众多部族。‎ ‎12.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王翦喜好军事,取得非凡战功。王翦曾带兵攻打赵国阙与,一连拿下九座城邑;曾领兵攻打赵国,迫使赵王投降,赵国各地全部被平定,成为秦郡。‎ B. 王翦行事小心,不被秦始皇理解。在攻打荆的问题上,年轻气盛的李信认为二十万军队足够,但王翦认为需要六十万军队,秦始皇笑话王剪年老胆怯。‎ C. 王翦索要田产,被人认为过分。王翦攻打荆时,向秦始皇索要许多良田美池宅苑,后来率兵已经到了关口,又派人请求朝廷赏赐五倍的土地。‎ D. 王翦带兵有谋,顺利击败荆人。王翦到了战场构筑坚固营垒采取守势,对方多次挑战而坚守不出,等到知道军队中的士兵比赛投石后,认为时机成熟,在荆军东去时,抓住战机,打败了荆军。‎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化汉语。‎ ‎(1)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 ‎(2)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答案】10. D 11. C 12. C ‎ ‎13. (1)王翦的话不被采用,就推托有病,回到家乡频阳养老。‎ ‎(2)我不多多请求赏赐田宅给子孙们置份家产来表示自己出征的坚定意志,难道让秦王因此而怀疑我吗?‎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李信接着进攻鄢、郢,又拿了下来,于是带领部队向西前进,要与蒙恬在城父会师。其实,楚军于是跟踪追击他们,连着三天三夜不停息,结果大败李信部队,攻入两个军营。‎ 信又攻鄢郢,意思为,李信接着进攻鄢、郢。这句是主谓宾齐全的完整句子。中间不能分开。排除AC。‎ 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意思是结果大败李信部队,攻入两个军营。军:部队。入:攻入。根据句意,中间应该断开。故选B。‎ 故选D。‎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选项中“秦代的郡与县为同级行政机构”错误。不是同级行政机构。地方机构的组成郡县制是一套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它将地方机构分成四级:郡、县、乡、里。‎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C项,“又派人请求朝廷赏赐五倍的土地”错误。原文“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意思是,王翦出发后到了函谷关,又连续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请求赐予良田。‎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不用:不被采用;谢:推托;归老于频阳: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频阳归老,回到家乡频阳养老。‎ ‎(2)请:请求;业:置份家产;以:来;顾:难道;疑:怀疑;邪:吗。‎ ‎【参考译文】‎ 王翦,是频阳东乡人。少年时就喜好军事,后来侍奉秦始皇。始皇十一年,王翦带兵攻打赵国的阏与,不仅攻陷了它,还一连拿下九座城邑。始皇十八年,王翦领兵攻打赵国。一年多就攻取了赵国,赵王投降,赵国各地全部被平定,设置为郡。第二年,燕国派荆轲到秦国谋杀秦王,秦王派王翦攻打燕国。燕王喜逃往辽东,王翦终于平定了燕国都城蓟胜利而回。秦王派王翦儿子王贲攻击楚国,楚兵战败。掉过头来再进击魏国,魏王投降,最后平定了魏国各地。 ‎ 秦始皇灭掉了韩、赵、魏三国,使燕王喜逃跑了,同时多次战败楚军。秦国将领李信,年轻气盛,英勇威武,曾带着几千士兵把燕太子丹追击到衍水,最后打败燕军捉到太子丹,秦始皇认为李信贤能勇敢.于是秦始皇问李信:“我打算攻取楚国,由将军估计调用多少人才够?”李信回答说:“最多不过二十万人。”秦始皇又问王翦,王翦回答说:“非得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说:“王将军老了,多么胆怯呀!李将军真是果断勇敢,他的话是对的.”于是就派李信及蒙恬带兵二十万向南进军攻打楚国。王翦的话不被采用,就推托有病,回到频阳家乡养老.李信攻打平与,蒙恬攻打寝邑,大败楚军。李信接着进攻鄢、郢,又拿了下来,于是带领部队向西前进,要与蒙恬在城父会师。其实,楚军于是跟踪追击他们,连着三天三夜不停息,结果大败李信部队,攻入两个军营,杀死七个都尉,秦军大败而逃。秦始皇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怒,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见到王翦道歉说:“我因为没采用您的计策,李信果然使秦军蒙受了耻辱。现在听说楚军一天天前进并向西逼近,将军虽然染病,难道忍心抛弃我吗!”王翦推辞说:“老臣病弱疲乏,昏聩无能,希望大王另择良将。”秦始皇再次表示歉意说:“好啦,将军不要再说什么了!”王翦说:“大王一定不得已而用我,非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满口答应说:“就只听将军的谋划了。”于是王翦率领着六十万大军出发了,秦始皇亲自到灞上送行。王翦临出发时,请求赐予许多良田、美宅、园林池苑等。秦始皇说:“将军尽管上路好了,何必担忧家里日子不好过呢?”王翦说:“替大王带兵,即使有功劳也终究难以得到封侯赐爵,所以趁着大王特别器重我的时候,我也得及时请求大王赐予园林池苑来给子孙后代置份家产吧。”秦始皇听了哈哈大笑起来。王翦出发后到了 函谷关,又连续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请求赐予良田。有人说:“将军请求赐予家业,也太过分了吧。”王翦说:“这么说不对。秦王性情粗暴对人多疑。现在大王把全国的武士调光特地委托给我,我不用多多请求赏赐田宅给子孙们置份家产来表示自己出征的坚定意志,难道让秦王平白无故地怀疑我吗?”王翦终于代替李信进击楚国。楚王得知王翦增兵而来,就竭尽全国军队来抗拒秦兵。王翦抵达战场,构筑坚固的营垒采取守势,不肯出兵交战。楚军屡次挑战,始终坚守不出。王翦每天让士兵休息洗浴,并且供给上等饮食抚慰他们,亲自与士兵同饮共食。过了一段时间,王翦派人询问士兵中玩什么游戏?回来报告说:“正在比赛投石看谁投得远。”于是王翦说:“士兵可以派用了。”楚军屡次挑战,秦军不肯应战,就领兵向东去了。王翦趁机发兵追击他们,派健壮力战的兵丁实施强击,大败楚军。追到蕲南,杀了他们的将军项燕,楚军终于败逃。秦军乘胜追击,占领并平定了楚国城邑。一年后,俘虏了楚王负刍,最后平定了楚国各地设为郡县。‎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悲吴王城 杜牧 二月春风江上来,水精波动碎楼台。‎ 吴王宫殿柳含翠,苏小宅房花正开。‎ 解舞细腰何处往,能歌姹女逐谁回。‎ 千秋万古无消息,国作荒原人作灰。‎ ‎【注】吴王城:三国时期都城遗址。吴王孙权迁都鄂县,改名武昌。这首诗是会昌二年杜牧任黄州刺史游览武昌时所作。当时,晚唐江河日下。苏小:南齐时钱塘著名歌妓。姹女:美貌的女子。‎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表面在写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实际上蕴含了对历史兴废的感慨。‎ B. 颔联通过想象,虚写柳枝含翠,住所花开,意在感慨物是人非、盛景不再。‎ C. 颈联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达对那些花枝招展、能歌善舞的漂亮女子的赞美之情。‎ D. 尾联既抒发了对吴王城衰败的悲叹之情,又表达了对晚唐国势江河日下的忧虑。‎ ‎15. 这首诗歌是如何写景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 ①动静结合。“水精波动”是动景,“楼台”是静景,又以一“碎”字化静为动,描绘了一幅立体的画面。②虚实结合。“二月春风”“江水”“楼台”是实写,“吴王宫柳”“宅房花开”是虚写,虚实结合,由眼前之景推及往昔画面。③渲染。通过春风、江、水波、楼台、翠柳、花等一系列景物的渲染,表面在写美景,实则是吴王城“国作荒原”的写照,以乐景衬哀情,悲叹世间的兴衰变化。‎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C项,选项中“表达对那些花枝招展、能歌善舞的漂亮女子的赞美之情”分析错误。这句的意思是,如今这些美人都去哪里了呢?那些歌姬都去哪了呢?意在感慨物是人非、盛景不再。‎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需要注意以下步骤:先了解整首诗的含义,然后分析写景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水精波动碎楼台,含义为,楼台倒映在水中,影子随着微风拂过水面而破碎了。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首联表面在写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颔联通过想象,虚写柳枝含翠,住所花开。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首联颔联写春风、江、水波、楼台、翠柳、花,这些景物是为了下文抒发哀情,这是以乐景写哀情。‎ ‎【诗歌翻译】‎ 正是春季二月,春风从江面上吹过来,楼台倒映在水中,影子随着微风拂过水面而破碎了。回想往日,吴王的宫殿里,柳树青翠,苏小那样的歌妓居住的住所里花儿开放,温馨而又和平。如今这些美人都去哪里了呢?那些歌姬都去哪了呢?千秋万代以来,吴王城和这些人都毫无消息。国家已经灭亡,而人也早已成灰。‎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劝学》中善用类比说理,只要“_________”,蛟龙就会在那里生长;同理,只要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_________”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借用廉颇的典故,愤懑地间:“___,____‎ ‎?”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却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 ‎(3)《论语•学而》中,比较重视学习方法,认为“________”是一件高兴事情;《论语•为政》 同样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做到“___________”,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答案】(1)积水成渊 而神明自得 (2)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3)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渊、廉颇、否。‎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长安街始建于明代,寓意长治久安。回望长安大街,它记载着一个国家的兴衰和曾经有过的悲伤挣扎、奋斗喜悦,也记载着我们浴血奋战得解放, 成大道,砥砺奋进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今天,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无比自豪,无比自信。56门礼炮,70响 ,仿佛历史跃动的脉搏诉说着五十六个民族的中华儿女七十载春华秋实的拼搏。隆隆炮声如冲锋的战士 ,如燃烧的火炬薪火相传,我们的共和国就这样一路走来。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到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短短几百步距离, 了革命先烈奋斗的历程,无数苦苦求索奋勇牺牲的先辈凝望着我们,踩下一个个坚实的脚印。( )‎ 一个崭新的时代,从我们手中诞生,民族复兴的梦想, 正由我们去实现。‎ 古老的中国、年轻的中国、充满希望的中国,遥远的世界、连通的世界、命运与共的世界,将共同见证我们这代人的新长征。今天,10 万群众和70组彩车将组成36个方阵和3个情境式行进方阵,围绕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分为建国创业、改革开放、伟大复兴三个篇章,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披荆斩棘 轰鸣 前赴后继 浓缩 B. 筚路蓝缕 雷鸣 前仆后继 记录 C. 披荆斩棘 雷鸣 前赴后继 记录 D. 筚路蓝缕 轰鸣 前仆后继 浓缩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围绕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分为建国创业、改革开放、伟大复兴三个篇章,展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征程。‎ B. 以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分为建国创业、改革开放、伟大复兴三个篇章,展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征程。‎ C. 以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分为建国创业、改革开放、伟大复兴三个篇章,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D. 围绕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分为建国创业、改革开放、伟大复兴三个篇章,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切向前走,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路。‎ B.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一直向前走。‎ C. 走到再光辉的未来,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一直向前走。‎ D.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答案】17. A 18. B 19. 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第一空:披荆斩棘:比喻扫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艰苦。筚路蓝缕是用来形容创业艰苦,原文是想表达扫除前进中的困难障碍。所以第一个空填披荆斩棘。‎ 第二空:轰鸣:发出轰隆轰隆的巨大声响。雷鸣:像打雷一样响,多指掌声。第二个空原文是想表达礼炮发出的声音,而雷鸣多用来形容掌声,所以用轰鸣。‎ 第三空: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第三个空原文语境是想表达奋勇前进、拼搏,而不是强调不怕牺牲的战斗,所以用前赴后继。‎ 第四空:浓缩:泛指用一定方法减少事物中不需要的部分,从而使需要部分的相对含量增加。记录:指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等通过一定的手段保留下来,并作为信息传递开去。第四个空“浓缩”更能强调前面“短短几百步的距离”,所以用浓缩。‎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段中的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围……为主题”句式杂糅,排除AD两项;‎ C项,成分残缺,缺少展现……的伟大征程。句子缺乏谓语动词和宾语。排除C项。‎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本题属于补写上下句题。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连贯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 ‎“向前”和“走过的路”相对应;“远”和“光辉的未来”对应。“也不能忘记”一句是总结强调应置于最后。根据句式一致和逻辑关系可以确定答案。‎ 故选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总结实践经验以便于传授,是谚语的一个主要性能,但并不是它唯一的性能。①_____ _ ,就是传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某种认识。这种认识,②____ _____,如 “众人是圣人”“同行是冤家”;也可以是一种比较(选择),如“巧言不如直道,能说不如能行”“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有的是赞扬或歌颂,如“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七十二行,种田为王”;③____ _, 如“财主门前孝子多”“玉皇拜财神,有钱大三级”等。‎ ‎【答案】① 谚语还有一个性能 ②可以是一种判断 ③有的是嘲讽或揭露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简明是指语言的简洁、明晰,即用最少的语言符号,传递所必须表达的全部信息,做到表达明确清晰,有条理,不罗嗦,无歧义。连贯是指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和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得体就是根据语境条件使用语言,即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要学会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在某种特定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么说效果好,怎么说效果不好。‎ 第一空,根据前文“但并不是它唯一的性能。”再根据后文“就是传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某种认识。”是在说他的另一个性能。所以此处可以填写“谚语还有一个性能”。‎ 第二空,根据后文“众人是圣人”“同行是冤家”这是一种判断。因此第二空可填写“可以是一种判断”。‎ 第三空,根据后文内容,“财主门前孝子多”“玉皇拜财神,有钱大三级”这是表达一种嘲讽,此处可填“有的是嘲讽或揭露”。‎ ‎21.请对下面的图表进行比较分析,写出三条结论。‎ ‎【答案】(1)“十二五”时期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覆盖比例在免书本费方面远远超过免费午餐、贫困生补助。(2)“十二五”时期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覆盖比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免费午餐和贫困生补助方面高于家庭经济不困难学生。(3)“十二五”时期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覆盖比例,家庭经济不困难的学生在免书本费方面的补助比例高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图文转換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应首先分析纵向和横向的对比项目,然后观察数据,分析規律。(1)根据图片横向比较,“十二五”时期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覆盖比例在免书本费方面家庭经济困难和家庭经济不困难的比例分别为50.94%和53.19%,‎ ‎ 免费午餐的比例分别为10.60%和6.16%,贫困生补助分别为19.35%和7.28%,据此可知覆盖比例在免书本费方面远远超过免费午餐、贫困生补助。(2)纵向突出家庭经济困难和家庭经济不困难的比较,其中免书本费、贫因生补助两项家庭经济困难比家庭经济不困难高出的比例比较大。(3)纵向突出家庭经济困难和家庭经济不困难的比较, 在免书本费方面的补助,家庭经济不困难的学生补助比例高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传统木桶理论认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 新木桶理论认为: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正常情况下(指木桶的大小是一定的,也不斜放等)取决于三方面因素:第一是每一块木板的长度,最短的木板决定盛水量;第二是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结合是否紧密;第三是有一个很好的桶底。第一个因素好理解,但如果木板与木板之间存在缝隙或缝隙很大,也无法装满水;同样,如果没有好的桶底,盛水也只能是空想。‎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答案】【例文】‎ 扬长避短,成就人生 ‎  当今社会无论我们做任何事,在辛勤付出的同时,更需要对客观事实的了解,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实现人生的价值。   兔子是短跑冠军不会游泳,这是由它先天条件决定的,即使再努力地学习也不会成功。兔子发展短跑的特长,不去学习游泳,打洞之类的薄弱项目,才能在优势项目中立于不败之地。否则,游泳没学会却把短跑给忘了,那又该怎么办?   所以说,发扬长处,避开短处,才是成功的硬道理。   聪明的人懂得扬长避短。从《三国演义》到《雍正王朝》再到《长征》,唐国强在观众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今年,凭借在《长征》中的出色表演,唐国强得到了“美菱杯”观众最喜爱的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电视剧演员金奖,使他的演艺事业达到了又一个顶峰。 有观众问唐国强有没有信心演好《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的张大民,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自己演不了,并说还有一些角色也演不好,比如说鲁智深等。因为每个演员由于外型、气质等天生的原因,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大家都在尝试突破自己,但不是任何角色都能够胜任,聪明的人懂得去扬长避短。 ‎ ‎  在团队合作中懂得扬长避短。在现代的许多公司和企业中,都流传着这样一个“长板和短板”的理论。在一个公司中肯定会有地域优势、市场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管理优势等诸多优势中的其一或全部,这就是“优势”,也就是所谓的“长板”。不具备的就算“短板”。   每个公司都是“长板”和“短板”的组合,只有将“长板”和“短板”互补,发挥“长板”的优势,弥补“短板”的不足,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由此可见,扬长避短是成功的一项重要因素。   的确,纵古观今,扬长避短成就人生的人和事比比皆是。春秋时期,田忌通过用下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上等马对中等马的方式来弥补自身马匹的不足,从而赢得胜利;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钱仲书,虽然年轻的时候数学不及格,但是清华大学还是破格录取之,终在文学方面成为一代大师;抗战时期,中国中央放弃走苏联红军“城市包围农村”的老路,毅然决定发挥自身优势“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人必须悦纳自己,扬长避短,不断前进”。一个成功的人,他一定懂得发扬自己的长处,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他能够发掘自身才能的最佳生长点,扬长避短,脚踏实地朝着人生的最高目标迈进。‎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能写论述类文章的能力。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 审题:‎ 此则材料谈及了两种原理:木桶原理和斜木桶原理,根据材料中对两种原理的解释,学生能够很容易的看出木桶原理强调的是补短板,斜木桶原理强调的是扬长。而在现实生活中不仅仅是单一的补短或扬长,我们更应该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立意参考: ①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弥补自己的短板。 ②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扬长避短,而不是一味地补短板。 ③一个人要想成功,既要补短也要扬长。 ④根据社会实际和生活处境,在补短与扬长之间合理取舍。‎ 行文结构:‎ 首段鲜明的提出本文观点: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实现人生的价值。举例论证唐国强、田忌赛马,进行深入论证。结尾排比论证,引用名言进一步重申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