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00 KB
- 2021-06-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1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祠堂,是古代中国人慎终追远的重要场所,彰显着“敬宗收族、亲亲有爱”的礼之精神。礼是有秩序的爱。祠堂以血缘之基,融道德、信仰、礼三者于一体,规范礼制,聚族祭祀先人,团结族人,表达共同的精神寄托。
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在漫长的进程中,以“地缘”关系为依据,以“亲族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宗族——家族共同体,以及根深蒂固的宗族宗法文化心理。古代的“宗族”,是指有宗子、行宗法制而聚合成的“血缘——政治”团体。宋代程颐倡导士大夫阶层的宗族祭祀,范仲淹、司马光等大儒们都在思考着同一个问题,即通过哪种方式重建社会。到南宋,朱熹制作《家礼》,提出了“祠堂”这一名词,确定了祠堂祭祀的格局。以程、朱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确定了家礼构想,目的是复兴宗子法,使朝廷有“世臣”。程子所立祭祀之法的本意是,祭祀的主体是士大夫的宗子,不是庶人。一个家族祭拜先祖,由宗子主持祭祀,叫敬宗;一个家族由宗子率领祭祀共同的先祖,即收族。宋明之后,甚至出现了不设立宗子的“族”。一个同族同姓的村落,尽管没有“宗”,仍然可以被称为“宗族”,这个时期的宗族制度,就成了“血缘——社会”团体,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宗族大家族乃至族内小家庭之间的“亲亲”要求,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在这种“亲亲”的基础上,通过祭祀共同的祖先,达到凝聚人心,团结族人,互爱互助的效果。这样,敬宗收族,使得宗法不仅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人伦共同体,而且成为生者与死者交通的人神共同体,成为维持社会稳定、一统天下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因而具有重要的政治与社会功能。
祠堂祭祀有多种,有季祭、节祭、生辰祭、忌日祭等,不管豪门或寒族,对祭祀都十分重视,仪式庄严,礼节隆重。祭祀先人是为了教育后人,立约族规是为了惩治违规犯律,借祖宗之威,禀祖宗之训,在一定程度上赋予宗族管理权力的合法性。在祭祀中族长要宣读族规和家训以及族谱,族长在此代祖宗立言,宣讲传统伦理,告诫和惩罚犯错子孙。凡做了错事的族人须站在特定的位置祭拜,寓意“低人一等”,以这样的方式来惩治不良行为。通过祠堂祭祀活动向后人宣讲孝悌忠信等伦理道德。祭毕,后辈向前辈行礼,族人之间相互行礼,这样,祠堂祭祀就成了一种精神联系的纽带。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家族成员从儿童期起就受长幼之序、孝悌之礼等熏陶。祭祀活动既加强了血缘关系,又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向心力,从而对族中成员的行为起到榜样或约束作用,在特定条件下,成为一种群体标准模式,向前人表达崇敬和哀思,为后人树立效法的楷模。
(摘编自李玲《祠堂之礼:有秩序的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祠堂以“地缘”关系为坚实基础,聚族祭祀先人,团结民众,表达共同的精神寄托。
B. 在我国古代,宗族都有宗子,祭拜先祖时举行的敬宗和收族都是由宗子主持和率领。
C. 封建社会统治者主要靠宗法维持社会稳定、一统天下,具有重要的政治与社会功能。
D. 祠堂祭祀仪式庄严、礼节隆重,祠堂祭祀活动可以向后人宣讲孝悌忠信等伦理道德。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宗明义,指出祠堂彰显着“敬宗收族、亲亲有爱”的礼之精神,为后文的论述奠定了基础。
B.
文章第二段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展示了宗族形成和祠堂的出现,阐释祠堂祭祀蕴含的精神价值。
C. 文章第三段照应第一段阐述祠堂的功能,从祭祀先人的功能引出强化宗族观念、团结族人的作用。
D. 文章第三段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阐释祭祀活动内容,指出祠堂对家族成员的榜样或约束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社会有着根深蒂固的宗族宗法文化心理,所以古代乡村每个地方都存在祠堂。
B. 宗族和根深蒂固的宗族宗法文化心理是在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在漫长的进程中形成的。
C. 为了复兴宗子法、使朝廷有“世臣”,以程、朱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确定了家礼构想。
D. 祠堂祭祀会宣讲一些伦理道德,家族成员从儿童期起就受长幼之序、孝悌之礼等熏陶。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突发性。突发性指事件的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情况,都难以准确把握;对事件起因、规模、事态变化等,也不能事先确定。二是复杂性,主要指造成原因复杂。有自然因素造成的,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有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战争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三是传播的广泛性,某些传染病可能毫无国界地广泛传播。
(摘编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构成要素和主要特征探讨》)
材料二:作为非典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当时的中国在疫情防治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对疫情隐瞒不报。另一方面,当时国内比较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制度、应急设施。对于非典一类的新发传染病,彼时并无任何应急预案作为指导依据。而且,许多医院没有足够的隔离设施,交叉感染严重。这些都使得疫情难以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
SARS之后,政府加大了对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决。心和行动。政策方面,2003年国家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此后又出台了一家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从国家到乡镇逐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医疗救治方面,各地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包括设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扩大医疗救治队伍等。此外,中央还主导建立了一套信息通报体系,保证疫情信息快速透明地传播。这一系列建设使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提升。
(摘编自《非典十六年之后,中国的防疫体系都有哪些进展?》)
材料三: 2009年,全球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我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迅速组织联防联控,并坚持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使公众能够了解疫情,做好防控。此外,政府还联合科研机构进行疫苗的研发和生产,仅87天,就研制生产出全球首支获得生产批号的H1N1甲流疫苗。
2014年,西非爆发埃博拉疫情,中国政府积极应援非洲,同时采取国内疫情防范措施,取得了“零感染,零输入”的可喜成绩。这次疫情抗击还成为我国首次在卫生应急领域走出国门的成功案例。
事实上,自非典后,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机制已多次经受住考验,并在实战中不断完善。国家卫计委卫生应急办主任许树强曾表示,中国经过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埃博拉疫情等重要阶段的洗礼,应急能力已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摘编自《抗击甲流:中国在行动》)
材料四: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袭来,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面对疫情,党中央总揽全局,对抗击疫情作出指示,指明方向。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央决策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加强防疫工作,把落实工作抓实抓细。此外,在疫情面前,我国还坚持防控工作全国一盘棋,联防联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创造了十天十夜建成火神山医院的奇迹。
我国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防控了疫情芟延,国际社会对此普遍给予肯定。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中方行动快速有力,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
(摘编自《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来自哪里》)
4、下列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突然发生,人们事先难以准确把握某次事件发生的时间、方式、成因等情况,因此在应对时就往往会束手无策。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因复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战争等人为因素都可能引发公共卫生事件,从而对公众健康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范围广,某些传染病毒可能会无国界扩散,这需要各国共同应对,国际合作抗击埃博拉疫情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D.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坚持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这有利于把握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规模、事态发展等信息,做好防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应对非典时,我国存在着部分地方政府瞒报疫情信息、缺乏新型传染病应急预案和应急设施等问题,这使得疫情难以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
B.2009年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力的防控措施抗击甲型H1N1流感疫情,还成功研制生产了H1N1甲流疫苗,取得了抗击疫情的胜利。
C.正是因为经历了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非洲埃博拉疫情三个重要阶段的洗礼,我国的应急能力才能够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D.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有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赞赏,这体现出国际社会对我国疫情防的肯定,也侧面显示出我国防控疫情能力的提升。
6、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一次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哪一项不是我国能快速有效地进行防治的原因?( )
A. 政府方面:态度重视,党中央总揽全局,各级政府组织落实。
B. 应急体系建设方面:非典后,我国在应急政策、医疗救治体系、信息通报、疫苗研制等方面加强建设,不断完善。
C. 民众方面: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相互支援,积极应对,保证了各项措施能快速有效地开展落实。
D. 我国能够快速有效应对新冠肺炎是因为有其它各国的大力援助 。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范增数 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 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 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 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 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 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 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 如厕,因招樊哙出。
节选自《鸿门宴》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增数目项王目:目光
B.头发上指,目眦尽裂指:直立,竖起
C.刑人如恐不胜刑:处罚,惩治
D.沛公起如厕如:往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请以剑舞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B.樊哙侧其盾以撞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C.拔剑切而啖之夜缒而出,见秦伯
D.未有封侯之赏而燕见陵之耻除矣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常以身翼蔽沛公
B.杀人如不能举
C.窃为大王不取也
D.欲诛有功之人
10、下列与文段相关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庄拔剑起舞”的情节后来形成了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B.樊哙的性格:勇猛粗豪,不顾生死,擅闯军帐;粗中有细,勇中有谋,义责项羽。
C.项伯拔剑起舞是为了保护沛公,不让项庄刺杀沛公。
D.“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写谋臣范增示意项王将玉玦赠沛公以迷惑对手。
(二)诗歌鉴赏(6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6分)
早蝉
白居易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
1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分析与理解,不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六月初七日”,言语浅白,乍看不觉有何诗意,实则含有作者听到早蝉先秋鸣叫时内心的震动与惊悸。
B. 时值夏季,让作者意外的是,竟然在江边听到蝉鸣之声。这连绵不断的蝉声引发了作者的悲慨之情。
C. 西风”
即秋风。古时人常习惯于将春夏秋冬四季之风,分别以东风、南风、西风、北风称之。西风未起,意即还没有到秋天。
D.“东掖”,宫中东侧的旁门。唐时为门下省的代称,亦称左掖,与称右掖的中书省对称。此联表现作者不无对昔日在宫城槐下听蝉的美好回忆。
12、 秋虽未至,但秋思已先秋而生。诗人的“秋思”中不包含下面的哪种情感?( )
A. 年事渐高的感伤之情。听到蝉鸣之声,作者就想到自己鬓色渐衰,大有岁月催人老的感伤。
B. 困居异乡的思乡之情。蝉鸣之声触动了作者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C. 被贬离朝的愁闷之情。往昔在东掖槐花之下听蝉,今朝却是在浔阳僻处听蝉,今昔对比,失意无限。
D. 尽管困居异乡,作者仍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三)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2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女子早起晚睡、操持家务的两句是: , 。
(2)《诗经·氓》中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 , 。
(3)《离骚》中写诗人以博大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两句是: , 。 (4)《离骚》中表现诗人忍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两句是 , 。
(5) 《赤壁赋》中客人感伤个人生短暂和生命渺小的两句是 , 。
(6)李白在《蜀道难》结尾用“ , ”表现他乡虽好,但不如故土的思想。
三、语言运用及文化常识(共14题,42分)
1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适当的一项是( )
A. 蔺相如以他的机智勇敢。镇定从容直面秦王,毫不退让,最终 完璧归赵,从而捍卫了赵国的利益和尊严。
B. 中国政府早已预见了TPP可能带来的贸易投资转移的影响, 高瞻远瞩地以“一带一路”来有效应对之。
C. 屠呦呦教授由于以冷提取方式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奖,举国欢欣,医学界尤其是中医药界更是 大快人心。
D. 他闲来无事,就上网发一些 飞短流长的帖子,结果不仅弄得与同事的关系很紧张,甚至还惹上了官司。
1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国庆”期间,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车流量增大,平均每天超过4万多辆。
B.垃圾邮件、木马病毒和低俗内容等三大网络危害已在国内得到有效控制。
C.发展核电产业具备投资大的问题,核电开发将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
D.解决老百姓看病贵问题的关键,最主要的办法是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16.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会议开始前,主持人特别提醒:“为了保持会场安静,请各位关闭手机,否则后果自负!”
B.有人从公交车上往外扔香蕉皮,一位乘客冲着他说:“老兄,你太过分了!积点德吧!”
C.酒店经理对员工们说:“大家要用心做好服务工作,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D.提到自己的父亲,老刘动情地说:“令尊经常告诫我们,做人要清清白白。”
17.下列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星宿,是中国古代汉族民间信仰和道教崇奉的星神,具体是指“四象”和“二十八宿(读音 xìu)”。“四象”是在东、南、西、北四方都有一位守护神,分别是:青龙、朱雀、白虎、玄武。
B. 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C. 晦,阴历每月第一日;朔,阴历每月最后一日。
D. 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1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今年高考刚结束,一外地老师就发来微信:向您 垂询一下,您觉得全国卷第21题考的是逻辑问题还是语言准确?
B. 吴阳向导师请教如何写研究生论文,导师开门请入,吴阳说:“我不能久坐,半小时后我还有事,恐怕要 失陪了。”
C. 乡镇庙会上人山人海,街道上几乎水泄不通,突然一位中年男子高喊着:“ 借光,借光!”神色匆匆地往乡政府跑去。
D. 真是抱歉, 家弟放学时边走边踢球,不小心打坏了您的车灯,请您原谅,我一定照价赔偿,并教育他不要在路上踢球。
19.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本山的小品真逗,连一向严肃的爸爸看了也 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B. 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字,许多老师 不以为然,觉得这些问题不必较真,长大了自然会解决。
C. 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中国社会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利益协凋危机。困难群体社会资源匮乏,人微言轻,当自身利益被侵犯时往往 束手无策。
D. 只要你能 身临其境地为我想一想,你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了。
20.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 )
A. 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节目组成员在新疆的精彩旅程,受到了新疆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和积极配合,并给予了很高评价。
B. “电影高峰论坛”旨在促进华语电影学术圈的整合,推动华语电影,尤其是中国电影与国际电影学术界的沟通和交流,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形象。
C. 高校自主招生有一种趋势,就是逐渐成为民意杠杆,承载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和公众期待渗透其中,自然也就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压力。
D. “双十一”这个虚拟出来的节日俨然已经成为中国网购者的狂欢节。它作为中国网络销售行业奇迹的见证者,已经成为中国网络购物崛起的独特符号和证明。
21.下列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汉末建安中”:建安,汉献帝年号。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这些称号多见于史书。
B. “修禊事也”:禊,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
C.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零点至二点为子时,依次递推。
D. “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指思慕的人。属于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古人常用它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屈原在《离骚》中,就曾多次用过这一意象。
22.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国风”是各地的歌谣,是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因此,它是诗经当中的精华部分。
B.
《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最后一段中,松柏梧桐覆盖相交,鸳鸯双双和鸣,是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既象征了刘焦爱情的不朽,又象征了他们的悲愤与控诉。所以,这首诗是浪漫主义的诗歌。
C. 《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由西汉刘向编辑。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D.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浪漫主义的楚辞交相辉映,并称“风骚”。
23.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在“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句中,华山洞在华山的北面。
B. 望: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十六日。既:已经。望:阴历每月十五日。
C. 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司马光、曾巩。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24. 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干支纪年法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60年一循环。
B. 望日是农历每月的十五,既望是农历每月的十六。下九足农历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初阳是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
C. “赋”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赋既能歌唱,又能朗诵。它外形似散文,内部又有诗的韵律,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
D.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汉乐府民歌中纪实性叙事诗的代表作。
2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 童试,即“童生试”的简称,是明清两代取得秀才资格的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殿试三个阶段。应试者不分年龄都称童生。
C. 山东,古代多指崤山以东的地区。如《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中的“山东”指的就是这个地区。
D. 举人,原指被举荐之人,唐宋时指地方推举赴京应科考者,明清时则指在每年一次的乡试中的合格者。
26.下列关于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的很多地名和现在是不同的,如关中,它是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山东,指的是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B. 古时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宴席中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朝东,“项王、项伯东向坐”,体现了项羽、项伯尊贵的地位。
C. 古代人乘车,主帅居中,驭手居左,称车左;参乘(陪侍或保卫人员)又称车右,“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即为此义。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主要是民间歌谣,“雅”是宗庙祭祀乐歌,“颂”是宫廷乐歌。
27. 下列各项中,对相关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爵位,又称封爵、世爵,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时开始使用,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 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指由九名迎宾赞礼的官员站在殿廷施礼,并延引使者上殿。
C.
七音,在古代音乐乐理中指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羽声声调激愤,变徵声调悲凉。
D. 箕踞,指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向对方求饶乞怜的坐姿。
四、 作文(60分)
28、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近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国人的心,以下五则材料均来自于有关疫情的报道。
①和时间赛跑 !武汉市政府参照北京小汤山急救医院模式,仅仅耗时10天建设起可容纳 1000张病床的专用救治医院。
②武汉疫情爆发后,各地支援武汉,出现了一批批的 90后白衣天使,他们担起了抗击疫情的重任。
③日前,武汉疫情“吹哨人”李文亮去世。他向身边人发出疫情早期预警时,知道这样做有风险,是医者仁心的担当意识,让他鼓起勇气吹出预警疫情的哨音。此后,他坚守在抗疫一线,并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他在病床上对记者表示,希望尽快治愈,重返前线战场。
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年初一接到组派医疗队驰援湖北的通知,河南大学各附属医院医护人员纷纷主动请缨。 24小时内,52名医务人员集结完毕,整装待发。截至1月28日,共有30支医疗队、4130人已经到达湖北开展工作。
⑤“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样的动员。”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积极评价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采取的措施,认为中国采取的很多防控措施远远超出应对突发事件的相关要求,为各国防疫工作设立了新标杆。
读完以上新闻,你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以其中至少两则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期中考试答案和解析
1、D
A“地缘关系为坚实基础”、“团结民众”错。原文为:以“地缘”关系为依据,“团结族人”。故A错误。B不是所有的宗族都有宗子。C“主要靠宗法维持社会稳定、一统天下”错,原文为:“使得宗法不仅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人伦共同体,而且成为生者与死者交通的人神共同体,成为维持社会稳定、一统天下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因而具有重要的政治与社会功能”。故C错误。
2. D
D没有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只是介绍了祠堂祭祀活动的内容。故D错误。
3. A
A“每个地方都存在祠堂”错误,原文中说“中国古代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祠堂”。故A错误。
4、 A。 A.“因此在应对时就往往会束手无策”错误,材料四为“我国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防控了疫情蔓延,国际社会对此普遍给予肯定”。
5、 C 。C.强加因果,材料三原文为“
中国经过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埃博拉疫情等重要阶段的洗礼,应急能力已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6、 D.
7、A . A目:用眼示意。
8、D. A以:上句,介词,表工具,拿着;下句,连词,表因果,因为。B其:均为代词,上句,作定语,他的;下句,作主语,他。C而:均为连词,上句,表顺承,可不译;下句,表修饰,可不译。 D之:均作结构助词,作定语,的。故选D。
9、D. A.翼:名词用作状语,像翅膀一样。B.举:全,尽。C.窃:私下。
10、D. D“谋臣范增示意项王将玉玦赠沛公以迷惑对手”分析不当,提示项王下决心杀掉刘邦。
故选D。
11、B。不是连绵不断的蝉声。
12、D。
13、(1)夙兴夜寐,靡有朝矣(2)士也罔极,二三其德(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4)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6)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14. C. A完璧归赵:发生于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邯郸,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选项使用了该成语的本义。
B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从句中中国政府的表现来看,可以说是眼光远大。D飞短流长:造谣生事,搬弄是非。也作蜚短流长。贬义词,从后面“结果不仅弄得与同事的关系很紧张,甚至还惹上了官司”这一结果来看,该词使用是正确的。
C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是贬义词,感情色彩不当。
故选C。
15. B(3分)
A“超过”“多辆”重复,且“平均”后一般接具体数字;C“具备……问题”搭配不当;D“关键”“最主要的”杂糅,可改为“……问题的关键,是制定……”“解决老百姓看病贵问题,最主要的办法是……”。
16. C(3分)
A语气太生硬;B“积点德吧”有些不留情面;D“令尊”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17. C (3分)
“晦”指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朔”指阴历每月第一天。
18. C. A项,垂询: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句中应改为“请教”。B项,失陪:客套话,表示因故而不能陪伴对方。这里“失陪”一词本身使用没问题,但学生吴阳本是去向导师请教的,反而搞得像是导师耽误他的时间似的,这就很不得体。C项,借光:用作向人询问或请人给予方便的客气话。使用正确。D项,家:用于对人称呼比自己年长的家人,如家兄、家父。句中应改为“舍弟”。舍:谦辞,用于对别人称呼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如舍侄、舍弟。故选C。
19. C. A项,忍俊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与“笑”语意重复。 B项,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与句意不符,应改为“不以为意”。C项,束手无策,遇到问题,就象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使用正确。D项,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与句意不符,可改为“设身处地”。
20. D. A句主客颠倒,“给予”应改为“得到”。B句搭配不当,“提升”与“形象”不搭配,可以改成“影响力”。C句式杂糅,应删去“渗透其中”或删除“承载了”。故选 D。
21. C“以夜半零点至二点为子时”错误,子时为夜晚23至1点。故C错误。
18. B.《孔雀东南飞》是现实主义诗歌。故选B。
19. A项,“华山之阳”应为“华山南面”。故选 A。
20. C“赋既能歌唱,又能朗诵”错误,“赋”不能歌唱。故C错误。
21. B明清的科举制度,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都称为童生或儒童。故 B错误。
22. D“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祭祀乐歌。故选D。
23. D应是: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故D错误。
28、作文(60分)
【解析】本题属于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本题要求考生其中至少两则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注意彼此逻辑,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作答时要认真审读材料,明确文体。首先解读材料,材料①是讲的武汉在很短时间就建设起规模很大的救治医院;材料②③④讲的是医护人员在抗击肺炎疫情中主动请缨,开展救援,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事迹;材料⑤是谭德塞对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采取的措施的积极评价。可讲述那些在前线抗疫的最美逆行者的故事,发出号召,向他们学习和致敬,表达我们必将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参考立意:
1.致敬逆行者;
2.致敬英雄,争做楷模;
3.同胞一心,其利断金;
4、你们无私无畏,是全国人民心中的英雄。
装 订 线 内 不 准 答 题
相关文档
-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9-20202021-06-0625页
-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静乐一中2019-22021-06-0616页
- 【语文】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92021-06-0623页
- 湖南省宁远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2021-06-0614页
-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静乐一中2019-22021-06-067页
- 高考语文拓展阅读精选:没有历史的未2021-06-062页
- 2018-2019学年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2021-06-0623页
- 高中语文精品导学案:人教选修之《新2021-06-066页
-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保分小题天天练(2021-06-064页
- 【语文】河北省保定市2020届高三下2021-06-06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