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50 KB
  • 2021-06-06 发布

高中语文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5 人教版必修4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教学目标:‎ ‎1.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爱的艺术》。‎ ‎2.理清作者思路,了解作者的观点,感受不同阶段的爱。‎ ‎3.通过筛选信息,区别父爱与母爱,重新审视爱。‎ ‎4.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解读评析。‎ 教学重点:‎ ‎ 从理性的高度认识父爱、母爱的本质及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联系实际,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会爱别人。‎ 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理解父爱与母爱的本质及部分关键语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地震中母亲的遗言 当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得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 ‎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地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地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感动有让我们感受了母爱光华的绚烂!那么我们今天就站另外一个角度,站在理性的高度来重新审视这份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二、简介弗罗姆及《爱的艺术》‎ 弗罗姆,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主要作品《爱的艺术》,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 4‎ 速读课文,筛选信息,感知文脉。‎ 在预习的基础上给学生5分钟时间整体把握全文,自己尝试编写全文结构提纲。文章旨在告诉我们“一个成熟的人最终会脱离对母亲的依赖和父亲的权威,他成为自己的父母”,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阐述这个问题的?‎ 明确如下: ‎ 第一部分(第1~3段): 自恋阶段 被人爱阶段 ‎ 成长过程:被人爱——爱别人——创造爱 爱的原则 幼稚和成熟 第二部分(第4~7段):爱的对象的发展。(母亲 父亲)‎ 现象:先理解母爱,再认识父爱 ‎ 原因:母爱无条件,父爱有条件 第三部分(第8~10段):总结全文:构建自己健康而成熟的灵魂。‎ 细读第一部分内容,从文本中筛选信息,认识成长过程中人对爱的情感变化情况。‎ 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对爱情感变化特征表 年龄段 特征 刚出生阶段(婴儿期)‎ 无爱的意识,不具备感受爱的能力 ‎8岁以下(幼儿期)‎ 有被爱的意识,对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 ‎8—10岁(童年期)‎ 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 ‎ 少年时期(成长期)‎ 通过努力去唤起爱(克服自我中心阶段)和学习爱别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成熟时期(成熟期)‎ 爱别人,创造爱“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通过以上的阅读归纳,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爱不是与生俱来的!爱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 三、研读课文 ‎1.母爱和父爱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从而摆脱对父亲的依赖而自立。‎ ‎2.弗洛姆认为怎样的状态才算拥有成熟的健康的灵魂?‎ 4‎ 明确:成熟的人不依赖父母提供的世界,而是自己心中拥有两个世界,树立两个形象:在母性的良知即就是爱的能力之上同时具备理智和判断。‎ ‎3.面对父爱与母爱各自的特点,谈一谈你希望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面对母爱,我们应该成为健康、善良、快乐、有安全感的人;而面对父爱,我们应该变得有责任感,坚强,理性,自立,大有作为。‎ ‎4.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明确: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应该是双向的,相互的。在孩子的幼儿期是接受爱,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应该学会去爱别人,给与爱!这样孩子才会趋向成熟! ‎ 四、疑难探究 ‎1.母爱与父爱各有哪些特点?二者有何区别?母爱与父爱有哪些积极性与消极性?‎ 明确:特点与区别:‎ 母爱:无条件。是祝福,是和平。不需努力,也无法赢得。代表自然世界。是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作用:)从身体上和心理上给孩子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父爱:有条件。需要努力,顺从是最大的道德。代表思想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纪律等事物的世界。(作用:)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 ‎ 优缺点:‎ 母爱:(优点:)伟大,为人所渴求。(缺点:)不需努力,无法赢得。‎ 父爱:(优点:)需要努力,受自己控制和支配。(缺点:)必须努力获取,否则会失去。‎ ‎2.文章谈到两种爱的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和“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寻找生活中自己曾经有过的这种感情经历。‎ 明确:前者是一种不成熟、幼稚的爱,后者则是成熟的爱。“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事实上也许更为重要。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按照作者的观点,爱自己的价值在自我中是不能实现的,这得在他人和社会的存在中才能实现。成熟的爱,是能从爱他人中实现爱自己。(在课文中找到作者的观点并不难,难的是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认识自己情感成熟的过程,从理性层面审视自己的情感。)‎ ‎3.11100000怎样理解“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 明确:一个成熟的人最终会在内心剥离父母的外部形象,而建立起有关他们的精神世界。他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 ‎ 4‎ ‎(设计这个问题还是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成熟的人会融合父母给自己的爱,从而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懂得爱父母,懂得回报社会) 。‎ 五、课堂小结 风风雨雨,大家已走过了十六七载了,在这中间,总有许多的爱包围着大家,有来自你们父母的,还有来自方方面面的。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享受这些爱的同时也试着去爱护和关心身边的人。当这个世界因为有了你的爱而无比温馨时,我相信:这个时候的你应该是最幸福的人了。送上一曲欧阳菲菲的《感恩的心》,让我们对所有关心和帮助我们的人大声地说声:“谢谢!”(《多媒体播放《感恩的心》)‎ 六、作业 阅读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写一篇读后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