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00 KB
- 2021-06-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东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统一检测
高二语文
2020.7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疫之为病,历史悠久。据《中国疫病史鉴》载,从西汉到清末,中国至少发生过321次大型瘟疫,其中不乏十分严重的情况。中医人与各种瘟疫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死对决,在疫情的控制和疾病的治疗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古代中医是如何认识疫病的呢?
受传统文化与认知条件的限制,古人在很长时期为其发病的怪异所迷惑,认为疫病是由鬼神所为。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这种蒙昧的观点逐渐发生了改变,进而出现疫病是由自然界“疠气”所为、与鬼神毫不相干的认识。如《礼记》有“孟春行秋令,则民大疫”“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的记述,古人已认识到疫与气候异常有关。《素问•本病论》认为因天地气交异变,破坏了四时节序,影响万物生化规律,进而致疫病发生。明末清初的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明确指出:“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此外,还有一种能致疫病的瘴气,又称山岚瘴气、瘴毒、瘴病等,主要指南方山林中因动植物腐烂、温热蕴蒸致病的毒气。上述疫病之源往往自口鼻而入,因而疫之致病多犯肺系与脾胃。
古代医家认为疠气大都毒烈,但并非染之皆病。普通人是否感染疫病与毒性强度及染毒程度相关,更与人体正气有密切关系。同样环境条件下,正气亏虚的人更容易感染。
那么古人又是如何防治疫病的呢?
《内经》中确立的防疫基本思想主要有两点:一是避毒,因疫性大都毒烈,在疫已至而未感时,“避其毒气”就成为简单实用的明智之举;二是养正,即顾护正气。后世医家还根据疫之种类与特点。摸索出许多避疫的方法,如选用芳香辟秽的苍术、木香,以毒攻毒的雄黄,清热解毒的贯众、升麻,补气之人参等药物或制剂加以防护。
在治疗疫病时,中医多采取扶正祛邪
、整体调理,顺势而为的方针,其辨证论治的举措蕴含着谋略与智慧。一是引邪外出,因势利导。即给邪找出路,邪祛正自安。二是改变环境,毁其所依。自然界存在着“同气相求”的规律,因而疠气加身,每有内应。若改变体内环境,消除其立身之基,同样可使疫毒之邪无法容身。就临床所见,许多疫毒无论寒温,都与体内的湿邪有关,每以内湿作为其生存土壤。通过化湿、燥湿或利湿等方法以清除湿邪,进而使毒无所依而难为害。
(取材于朱光的文章)
材料二
中医养生是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延年益寿的一种活动。《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可以总结为四个方面:饮食、起居、运动、精神。
饮食:食饮有节
饮食是人从外界环境吸取赖以生存的营养与能量的主要途径,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
所谓“食饮有节”,第一,要根据节气、季节的变化饮食。也就是顺应自然,吃应季、应节的食物。第二,饮食要有节奏。也就是饮食有规律,且要细嚼慢咽,不宜狼吞虎咽。第三,饮食要有节制。就“食”而言。早晨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即便吃饱,也只吃到七八分饱。就“饮”而言,不论是饮酒、饮茶、饮水,都不宜过多。
起居:起居有常
“起居”主要指子午卯酉的起居,也就是半夜11点到1点的子时、中午11点到1点的午时、早上5点到7点的卯时、下午5点到7点的酉时的生活作息。
子时是一天中最黑暗、阴气最盛、阳气初生的时候。此时如果劳作不息,就会干扰阴阳交合,使元气的生发受到损伤。此外,依据子午流注,子时是胆经当令。“当令”就是当班。只有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如果此时不休息,胆气则不行。所以子时必须深度睡眠。即晚上11点前要入睡,才能保证子时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卯时太阳升起,人体内阳气生发,自然要醒,所以5点醒是正常的。起床晚则不利于阳气生发。另外,此时是大肠经当令,所以起床后要排大便。
午时阳气最盛,心经当令,所以此时要睡午觉,养心神。如果睡不着或者没有条件睡,闭一会儿眼睛都有好处。
到了酉时肾经当令。肾主藏精。人的肾精,是生命的本源,就像是水,它可以滋润万物。所以此时需要补充肾精,使肾水不要枯竭、不要静止。
运动:不妄作劳
“作劳”就是“劳作”,对养生而言就是运动;“不妄”就是不过分,运动量不宜太大。以现代观念可以理解为少做无氧运动,多做有氧运动。
无氧运动是指人体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高速剧烈的运动。这种运动强度太高,容易让人大汗淋漓、精疲力尽。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运动。这种运动强度低、持续时间较长,可以提升氧气的摄取量,能更好地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脂肪,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常见的有氧运动有:走路、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也属于有氧运动。
精神:形与神俱
养生真正的上等药物是体内的精气神。“精”是生命的最精微的物质,“气”是生命的原始能量,“神”是生命的最高主宰。
养生最根本的要求还是回到神与精、气的和谐交融。内心安定、平和,少欲知足,就能减少情绪变化对精气神的消耗与伤害。生命就能保持一种生生不息、生机活泼的状态。
(取材于张其成的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中医对疫病发生的认识是逐渐清晰、逐渐深入的。
B. 中医认为疫气与一般致病因素不同,是一种特殊的气。
C. 中医认为所有的疫病都是异常气候影响了万物生化所致。
D. 疫病病源往往从口鼻进人,所以病症多表现在肺部或脾胃。
2. 根据材料一,下面分析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医认为只要人正气足,就不会感染疫病。
B. 中医防疫思想中的“避毒”,类似现代的“隔离”。
C. 中医在预防疫病时主要通过口服药物进行防护。
D. 中医在治疗疫病时采用直接消灭疫毒的方法。
3.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词语解释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蒙昧(wèi),朦胧、迷糊之意。
B. 辟秽(bì huì),指躲避污秽之物。
C. 祛邪(qū),文中指除去邪恶的病气。
D. 颐养(yí),指休养、保养。
4. 居家学习期间,小明同学的日常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下面表格中呈现了他某日的生活片段,请你结合两则材料,从中医角度指出他的哪些行为有可能对健康不利(写清序号即可),并说明理由。
序号
行为
①
上午没有网课,10点起床
②
因为起得晚了,没吃早饭
③
吃完午饭,玩电脑游戏,一直到下午网课开始
④
下午课后去公园慢跑
⑤
晚饭后,陪妈妈去超市,嫌戴口罩憋闷,偷偷把口罩摘掉
⑥
写完作业,玩电脑游戏,凌晨1点睡觉
【答案】1. C 2. B 3. A
4. ①②③⑤⑥均对健康不利。①不利于人体内阳气升发与排便,②打破了饮食规律,不利于身体获得营养和能量,③午时阳气最盛,心经当令,所以此时要睡午觉,养心神,⑤疫情期间,防疫要“避毒”,⑥会造成干扰身体阴阳交合,使元气的生发受到损伤,还会造成胆气不行。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要内容,辨析其中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
C项,“所有的疫病都是异常气候影响了万物生化所致”曲解文意,原文的表述是“古人已认识到疫与气候异常有关……此外,还有一种能致疫病的瘴气,又称山岚瘴气、瘴毒、瘴病等,主要指南方山林中因动植物腐烂、温热蕴蒸致病的毒气”。“疫与气候异常有关”“还有一种能致疫病的瘴气”就说明并不是“所有的疫病都是异常气候影响了万物生化所致”。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观点一致。
A项,“只要人正气足,就不会感染疫病”说法绝对,原文的表述是“古代医家认为疠气大都毒烈,但并非染之皆病。普通人是否感染疫病与毒性强度及染毒程度相关,更与人体正气有密切关系。同样环境条件下,正气亏虚的人更容易感染”。可知正气足的人只是较正气亏的人不易感染,而不是“不会感染”。
C项,“主要通过口服药物进行防护”错误,依据“《内经》中确立的防疫基本思想主要有两点:一是避毒,因疫性大都毒烈,在疫已至而未感时,“避其毒气”就成为简单实用的明智之举;二是养正,即顾护正气。后世医家还根据疫之种类与特点。摸索出许多避疫的方法,如选用芳香辟秽的苍术、木香,以毒攻毒的雄黄,清热解毒的贯众、升麻,补气之人参等药物或制剂加以防护”可知,中医在预防疫病时主要是通“避毒”“养正”,而且“口服药物”只是许多避疫方法中的一种。
D项,“采用直接消灭疫毒的方法”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在治疗疫病时,中医多采取扶正祛邪、整体调理.顺势而为的方针,其辨证论治的举措蕴含着谋略与智慧。一是引邪外出,因势利导。即给邪找出路,邪祛正自安。二是改变环境,毁其所依”。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中词语的读音及词义。掌握词语的读音贵在平时的积累,而对于词义的理解,除了平时的积累外,还要结合语境进行理解。
A项,“昧”应读“mèi”,依据前文“认为疫病是由鬼神所为”可知,在这里它的意思是“昏昧;愚昧”,所以该项读音和词语解释都不正确。
B项,读音正确,但意思应是“祛除肮脏和污浊的东西”,“辟”的意思是“祛除”,不是“躲避”。
C项,读音解释均正确。
D项,读音解释均正确。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本题可结合“卯时太阳升起,人体内阳气生发,自然要醒,所以5点醒是正常的。起床晚则不利于阳气生发。另外,此时是大肠经当令,所以起床后要排大便”“第一,要根据节气、季节的变化饮食。也就是顺应自然,吃应季、应节的食物。第二,饮食要有节奏。也就是饮食有规律,且要细嚼慢咽,不宜狼吞虎咽。第三,饮食要有节制。就‘食’而言。早晨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即便吃饱,也只吃到七八分饱。就‘饮’而言,不论是饮酒、饮茶、饮水,都不宜过多”“午时阳气最盛,心经当令,所以此时要睡午觉,养心神。如果睡不着或者没有条件睡,闭一会儿眼睛都有好处”“一是避毒,因疫性大都毒烈,在疫已至而未感时,“避其毒气”就成为简单实用的明智之举”“子时是一天中最黑暗、阴气最盛、阳气初生的时候。此时如果劳作不息,就会干扰阴阳交合,使元气的生发受到损伤。此外,依据子午流注,子时是胆经当令。‘当令’就是当班。只有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如果此时不休息,胆气则不行”等信息进行分析作答。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1】
李白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2】诏。
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
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
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
或时清风来,闲倚栏下啸。
严光【3】桐庐溪,谢客【4】临海峤。
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
注:[1]李白受唐玄宗征召专任翰林学士,写诗以供歌唱娱乐。他所幸遇的荣宠给他招来非议。[2]金门:汉代皇宫的金马门,被汉武帝以弄臣相待的东方朔,曾在此待诏。[3]严光: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同窗、好友,拒绝光武帝的邀请,选择归隐。[4]谢客:指南朝诗人谢灵运,喜爱山水。
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两句,写出诗人自己处境与东方朔不同,显示自己入宫后地位的显赫,充满自豪的语气。
B. “观书散遗帙……掩卷忽而笑”四句,表面写出李白在翰林院快意读书,实际表现的是失意落寞的寄托。
C.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两句,以“青蝇”比喻势利、庸俗的小人,以“白雪”比喻有高洁志向情操的自己。
D. 本诗作为一首“言怀”之作,一反李白诗歌常见的奔放激情与奇特夸张,言辞清爽,娓娓而谈,流畅自然。
6. 本诗既有诗人在翰林院生活呈现,也有对往日漫游山林的思忆,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下列诗句没有采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
A.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B.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鹏。(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C.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D.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 元代萧士资在《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中评价本诗是李白“写心之作”。请分条陈述李白通过这首诗抒发了哪些内心感情。
【答案】5. A 6. B
7. 这首诗突出表现了诗人那傲岸不屈、不同流俗的高洁品质:(1)其中有对好佞小人的斥责,(2)也有对自身遭遇及仕途的深深忧虑。(3)尽管诗人此时仍怀有建功立业的愿望,对朝廷也还抱有一线的希望,但此后不久,诗人尚未及“功成”,便愤然离开了朝廷,踏上了自得其乐的布衣漫游生涯。可以说这首诗正是李白在长安为官时期心理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综合能力。应对此类试题,读懂诗歌是关键,同时要掌握常见的考查角度(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揣摩,手法的分析,结构的把握),将选项回归诗歌分析比较,特别要注意的是,诗歌每一联的内容和情感都要结合全诗,不可孤立理解。
A项,“充满自豪的语气”错误,尽管这两句诗表面上带有显赫的威势和炫耀的语气,但从“晨趋”与“夕待”两个词中,已向我们暗示了一种投闲置散而又焦虑如焚的心态。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手法的能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明确题干要求,找准答题区间。答题过程三步走:应先指出其所用手法,继而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手法,最后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与拟人不同。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A项,“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大意是曾经满殿的宫女如花似玉,可惜如今只有几只鹧鸪在荒草蔓生的故都废墟上飞来飞去。可见诗句将昔时的繁盛(虚写)和今日的凄凉(实写),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实虚结合。
B项,“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鹏”,写自然景色,是诗人静观所得: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那样闲静潇洒;听啊,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甜美快活。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可见属于实写。
C项“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大意是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可见写的是别后想象,虚景实景结合。
D项,“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夜景。那位壮士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喝酒。喝“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静,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翻来覆去,总算睡着了。而刚一入睡,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梦”了些什么,也没有明说,却迅速地换上新的镜头:“梦回吹角连营”。壮士好梦初醒,天已破晓,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这号角声,多么富有催人勇往无前的力量啊!而那位壮士,也正好是统领这些军营的将军。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醉里”、“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可见虚实结合。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先从浅层翻译诗句,进而深层把握主旨。做答案时思维角度有:手法+原因+情感。所谓知人论世,可以结合注释和作者加以理解。题干为:元代萧士资在《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中评价本诗是李白“写心之作”。请分条陈述李白通过这首诗抒发了哪些内心感情。
诗句意思是:清晨赶赴宫中,晚间往金马门待沼。翻看前人的残卷遗篇,探讨古贤的著述穷极奥妙。哪怕只有片言与前人暗合,也不禁掩卷而笑。苍蝇点污白玉轻而易举,《阳春》《白雪》却难以找到同调。我本是疏懒散漫之人,却多次遭到狭隘之人的嘲笑。天高云淡正值秋高气爽,不禁回忆起昔日林壑间的游眺。有时清风徐徐吹来,闲倚着栏干我放声长啸。严光在桐庐溪畔垂钓,谢灵运通游天涯海角。何时才能功成身退,从此在烟波间投钓?
首联两句诗表面上带有显赫的威势和炫耀的语气,但从“晨趋”与“夕待”两个词中,暗示了一种投闲置散而又焦虑如焚的心态。
接下来具体写投闲置散的读书生活作为翰林供奉本来所应该做的事,而事实上李白入宫之后,只不过被视为文学弄臣,是供奉帝王后妃遣兴愉乐的玩物。这对于李白来说,是痛心的,也更是悲哀的。“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或时清风来,闲倚栏下啸。”局促在宫禁之中,整日在嫉妒与谗毁中度日,不仅是对人格的迫害,也是对人性的压抑。此时此刻,诗人不禁回忆起昔日委运自然、遨游林壑的布衣生活。那是何等的惬意:在大自然的怀抱里,面对明媚的云天与幽静的林壑,清风徐来,倚栏长啸。一个“闲”字,道出了诗人的心境与大自然相融合的契机所在。
最后诗人写道:“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这两句反映了李白对严光和谢灵运的企慕,希望自己将来能象他们那样,摆脱世俗的烦恼,寄迹林下,度安闲隐逸的生活。因而诗歌的最后两句说:“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功成身退,是李白为自己设计的人生道路,也是他毕生的生活理想。诗人已不再是“羞比垂钓翁”,而是希望要在“功成”之后,决绝地表示“从此一投钓”,要像严光那样,远离尘嚣,过着安闲自乐的隐居生活。
【点睛】
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应科目时与人书【1】
韩愈
月日,愈再拜:
天池之滨,大江之濆【2】,曰有怪物焉,盖非常鳞凡介之品汇匹俦也。其得水,变化风雨,上下于天不难也;其不及水,盖寻常尺寸之间耳。无高山、大陵、旷途、绝险为之关隔也,然其穷涸,不能自致乎水。獱獺【3】之笑者,盖十八九矣。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然是物也,负其异于众也,且曰:“烂死于沙泥,吾宁乐之。若俯首贴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其死其生。固不可知也。
今又有有力者当其前矣。聊试仰首一鸣号焉,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其哀之,命也;其不哀之,命也;知其在命,而且鸣号之者,亦命也。
愈今者,实有类于是。是以忘其疏愚之罪,而有是说焉。阁下其亦怜察之。
(选自《昌黎集》)
注[1]本文是韩愈在唐德宗贞元九年应试博学宏词科时写给别人的求荐信。[2]濆:fén,水边。[3]獱獭:biān tǎ,生活在水边以捕鱼为食的小动物。
8.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然其穷涸 然:然而,但是
②哀其穷而运转之 穷:偏远
③负其异于众也 负:依仗
④吾宁乐之 宁:安定
⑤熟视之若无睹也 熟:仔细
⑥聊试仰首一鸣号焉 聊:姑且
⑦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 庸讵:岂,难道
⑧而有是说焉 焉:句尾语气词
A. ①③ B. ②④ C. ⑤⑦ D. ⑥⑧
9.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盖非常鳞凡介之品汇匹俦也。
大概不是平常的带鳞披甲的族类可以相匹配的。
B. 其不及水,盖寻常尺寸之间耳。
它得不到水,就只能受困在寻常尺寸的范围之间了。
C. 今又有有力者当其前矣。
如今又有一个有力量的人出现在它的面前了。
D. 阁下其亦怜察之。
阁下也可怜我、同情我。
10.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一封求荐信,写法新奇,熔书信体与寓言于一炉,借景抒情,含蓄深沉。
B. 文中“怪物"有非凡的本领,如果没有关隘和阻隔,它可以靠一己之力得到水。
C. 文中“怪物”有烂死于沙泥也不摇尾乞怜的骨气,所以不想得到“有力者”的帮助。
D. 文中“怪物”与“有力者”的关系暗示着当时人才与显贵之间的关系。
11. 文末作者把自己的际遇归于“命”,其中蕴含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8. C 9. C 10. D
11. ①不愿屈膝的倔强。②怀才不遇的悲愤。③亟待援引的希望。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是对文言实词虚词的考查。应对此类试题,平时要广泛积累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尤其是课本中出现实词虚词。作答时,考生要依据其本义,并结合语境、语法来判断其在句子中的正确意义。与语境中的意义和所需词性相符的解释才是正确的解释。
②“哀其穷而运转之”的“穷”指处境艰难。③“负其异于众也”的“负”是“抱负”的意思。⑤“熟视之若无睹也”中的“熟”是“经常”的意思。⑦“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中的“庸讵”的意思是岂,哪里,怎么。其余解释均正确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C项,“今又有有力者当其前矣”的意思是:如今又有一个有能力的人走到它的面前。其中“有力者”,并不是“有力量的人”,而是“有能力的人”。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A项,“借景抒情”错误,应为“托物喻志”。
B项,“它可以靠一己之力得到水”错误,原文的“水”是“怪物”施展非凡本领的前提,所以“怪物”是需要别人的帮助得到“水”,才能施展本领的。
C项,“所以不想得到‘有力者’的帮助”错误,应是希望得到帮助,但不愿受俗人戏虐,摇尾乞怜。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概括作者情感的能力。应对这类问题,要知人论世,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概括作者的情感。
该书信全篇托物喻志,譬喻到底,文末一句点出自己,乃是要旨。但波兴浪作,层层深入揭示主题。全文可分四个层次。第一层首先点出“怪物”,气质不凡,富有才能,然而处境困窘,急需援引。此所以为怪物的缘由,在于不俗,其不俗之处有三:生活处所不凡,南冥天池,影射了要津之地;素质不凡,非一般鳞甲属类所能比,若有一定条件能够变化风云,驰骋天宇;欲愿不凡,不甘心于囿于困,才能压抑不展,更不愿受俗人戏虐。笔锋一转,希盼援引,即可“转运之”,而这只不过是举手蹬足之劳。这既为转入下文做过渡,又巧妙地流露了怪物的心态。继而用一“然”字转入第二层次,点明怪物的骨气。言辞卑中有亢,情则恳切,希望得到同情和援助。但有力者明明看到而熟视无睹,一味责怪则仍不能达到目的,因此用死活不可预料的哀叹做了回旋,俾使进一步打动对方,于是下面的“鸣号”也顺理成章了。第三层还是从怪物入手,它具有为展翅鹏飞而不断希求援引的韧性,它仰首号鸣,怀有希望,确是委婉哀切,刺心的悲鸣。这虽告以穷困,仍与摇尾者相异,为了表露真诚的心迹,接用三个不同可能的“命运安排”来加深,似乎是做最后的诉说了,感情弥见深沉和凄切。行文至此,作者把怪物的品行和内心世界充分表达出来了,然而这仅是一种譬喻,其题旨还在于最后层次,即托物喻志,寄寓了不愿屈膝的倔强、怀才不遇的悲愤和亟待援引的希望,实际上也反映了在封建时代有识之士往往受困,才华得不到施展的严峻现实。
【点睛】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四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答题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题型选择对应的答题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参考译文:
某月某日,韩愈再拜(书信用语,表示自谦):
天池的边上,大江的水边,传说:有怪物存在,大概不是平常鱼类水兽等动物可以比得上的。它得了水,就能呼风唤雨,上天下地都很容易。如果得不到水,也就是寻常所见的那种形状,不用广阔险峻的高山土丘就能把它困住。然而它在没有水的时候,不能自己造出水来。它们十次有八九次被獱獭(一般的水兽)之流嘲笑。如果碰到有力量的人,可怜它们的窘境而把它们运输转移(到有水的地方),只不过是举手之劳。但是这种怪物,报负和一般东西不同,它会说:“就算烂死在沙泥里,我也高兴。如果俯首帖耳,摇尾乞怜,不是我的志向。”因此有能力帮它的人遇到他们,熟视无睹,就像没看见一般。他的死活,我们也无从知道了。
如今又有一个有能力的人走到它的面前,姑且试着抬头鸣叫一声(因为有能力的人已经对他们习惯视而不见了),哪里知道有能力的人不可怜它的窘境,而忘记了举手之劳,把它转移到水里边?别人可怜它,是它的命。别人不可怜它,也是它的命。知道生死有命还鸣号求助的,也是它的命。
我(韩愈)如今确实有点类似于它,所以不顾自己的浅陋,而写下这些话,希望阁下您垂怜并理解我!
四、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①身既死兮神以灵,___________! (屈原《国殇》)
②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③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⑤廊腰缦回,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⑥__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答案】 (1). 魂魄毅兮为鬼雄 (2).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 渌水荡漾清猿啼 (4). 三顾频烦天下计 (5). 檐牙高啄 (6). 出师一表真名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魂魄毅、堪、渌水、荡漾、清猿啼、频烦、计、真名世。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南极的初见
①碧绿,鹅黄,褐色红……没有想到,南极探险的第一次登岛,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春天的画面。
②国内立冬正好是南极洲立夏,此时的南极与想象中极地的万物肃杀相去甚远。那绿草、黄花簇拥成团,草看不到茎,花看不见叶。近前,才看清楚那大团的颜色都由细小组成,花瓣极小、草叶细长,成片的红色更是附着在岩石上的苔藓,它们紧紧拥抱在一起,给岛屿波洒出亮色。岛上树木种类非常单一,印象中像中国的柏树那祥,叶子细碎肥厚浓绿,成片生长。没有一棵枝干笔挺,而是都朝一个方向倾斜,显然与常年风向一致,许多被吹倒在地,依然顺势生长,与草地相连,在极地顽强地绽放着美丽。
③这就是极地的春天,人们裹着厚厚的防寒服置身冷风包围的春色中。
④下雨了,夹杂着细细的雪粒,沿着探险队员的路标,我们看到了又一片蓬勃的生命。通向海滩的山坡上,无数企鹅在岩石上集聚,尽管我们已从头天晚上的船上课程中知道这是跳岩企鹅,但还是被它们灵活中透出的笨拙萌到了。为了把食物和作为铺垫的碎石送给正在孵蛋的伴侣,它们在岩石上跳上跳下,一不小心就失足滑落,可肥胖的身躯能够瞬间敏捷翻起,又摇摇摆摆地决然前行。还有在旁边草丛里筑窝的白头信天翁,黑色翅膀白色头颈。如果不是偶然从羽毛中探出粉红的尖嘴,几乎难以和企鹅区分。
⑤当你沉浸在眼前的一片呆萌可爱中时,还会有一种异样的体验。哦,是这些动物的旁若无人!即使遵循规定站在探险队员标注的记号之外,我们之间的距离也不过一米之遥,可这些动物没有一点受到惊扰的样子,照样笨拙地跳跃、安静地趴窝。那些随时可以飞翔的信天翁,甚至永远保持着自己感觉舒服的姿势,有的露出一只脚丫,有的把尖嘴探进翅膀。它们毫无戒备的样子,让一位摄影师朋友哭笑不得:“我拍了一群瞎鸟,它们连眼睛都懒得睁开!”
⑥我却陷入了沉思。自然是什么?就是写在大地上的自由和平等,万物遵循自己的习性规律,适应和共享这个星球的馈赠,生灵之间没有高贵卑贱,只有按照自然法则生存。接下来的航程中,我看到了追逐冲锋艇浪花的成群白海豚、与游轮齐头并进的座头鲸、密密聚集的上千万只企鹅,我看到了在南纬60度极寒中漂浮的随光线变换颜色的浮冰、随时可能坍塌的巨冰……我不再惊异,只有贪婪地去欣赏,拼命地去记忆。
⑦也是那时那刻,我理解了采访这次航行的船长时,他那句难忘的回答:“我的最高奖赏是许多来信,乘客从世界不同地方告诉我,他们体验到了一种不可言状的美。”
⑧与船长交谈并非易事,为此,我写了一封申请函,并且呈上准备了解的问题,其中有两个我认为比较重要:“在过去的年代里,许多人到南极是为了通过探险成为英雄,如今你带领我们普通乘客来到这里,你认为我们此行的意义是什么?你的船长生涯里,得到的最高奖赏是什么?”船长用那句话回答了我的两个问题。
⑨奧萊•约翰•安德里亚森船长出生在挪威一个航海世家。父亲当过船长。妻子和哥哥现在都在船长岗位上,“我有三个女儿,大女儿的理想是当船长,她正在学习和考试,准备将来和她的父亲一样。”他展示了自己腕上的一块金表,拥有50年航海经历的人,才能得到政府颁发的这一纪念品。如今他已经当了30年船长,50次穿越号称死亡地带的德雷克海峡,我能掂量出安德里亚森话语的分量。
⑩午夜阳光是南极特有的极昼现象。天气变化让24小时高悬的太阳发散出不同的光芒,在浮冰集中的天堂湾海面,你会看到晶莹剔透的巨大冰块反射出奇异的色彩,蔚蓝、橘红、深紫、金黄,那些不知漂浮了多少日子、从哪座雪山崩坍下来的千年造化。在海浪冲击下形成人工无法锻造的形状,随着冰层的厚薄显现不同的色彩。于是,儿时的玩具万花筒中的景象在眼前放大,各种色彩与我们乘坐的冲锋舟溅起的浪花交相辉映,转瞬即逝。梦幻?童话?比梦幻真实,比童话美丽!
⑪极地露营,真正勇敢者的选择,然而并非每个游客都有机会。除了身体素质要求,还要英语流利、会游泳,要离开大船、离开冲锋舟,在冰天雪地中自己安扎帐篷。当我迫不及待地追问旅伴的体验时,他第一句回答是“无法言说”,那种生命里从未有过的安静,仿佛在真空里,世界上只剩下了自己,不,觉得自己也消失了,还有夜空,从未见过的颜色……
⑫我被感染到了。真的有一种感觉无法描述。只能永远留在记忆里。
(取材于刘先琴的同名散文)
13. 文章第①②③段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南极春天的景色。请结合具体内容,对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进行赏析。
14. 作者在第⑦⑧⑨段写到了船长,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5. 文中说旅客到南极,都会体验到“不可言状的美”。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体验到了哪些“不可言状的美”。
【答案】13. 使用了“碧绿,鹅黄,褐色红”等色彩、国内“万物肃杀”和南极“一幅春天的画面”景色等多方面的对比,鲜明地突出了极地生命力的顽强和美好;描写了南极初见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自然美,富有画面然和意境美,可读性强;内容上通过描写南极春天生机蓬勃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的惊喜赞叹之情。
14. ①说明船长一家对航海事业的传承以及对下一代的英雄,表达船长一家对航海事业的热爱。②表达了作者对南极工作者不畏艰险、顽强不屈探索生命极地奉献精神的赞美,从而从人文方面体现南极之美。③借助语言描写塑造了一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可读性,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耐人寻味。④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启发读者热爱生活和岗位,珍惜生活爱惜生命,具有不畏艰险的勇敢的精神、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突出、升华、深化了主旨。⑤结构上照应题目“南极初见”,由自然现象到人性之美,丰富了文本内容,富有感染力和启迪意味。
15. (1)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极地植被;(2)灵活而笨重、呆萌可爱的企鹅;(3)平凡而伟大、勇敢而无畏的船长;(4)南极特有的极昼现象——午夜阳光;(5)真正勇敢者的选择——极地露营。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艺术特色的赏析能力。答题模式为:明确手法+分析手法+表明表达效果(情感作用)。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修辞手法。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题干为:文章第①②③段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南极春天的景色。请结合具体内容,对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进行赏析。
首先明确答题区域:①②③段。
然后浅层总结写了什么:描写南极春天的景色,如春天般,富有生机和活力,在极地顽强地绽放着美丽。
其次点明手法并加以分析:使用了对比,有颜色的对照“碧绿,鹅黄,褐色红”,有国内和南极的对比“国内立冬正好是南极洲立夏,此时的南极与想象中极地的万物肃杀相去甚远”“在极地顽强地绽放着美丽”。
接下来看结构思路:照应题目“南极初见”——“ 南极探险的第一次登岛,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春天的画面”“这就是极地的春天,人们裹着厚厚的防寒服置身冷风包围的春色中”,引出下文所见“下雨了,夹杂着细细的雪粒,沿着探险队员的路标,我们看到了又一片蓬勃的生命”——“通向海滩的山坡上,无数企鹅在岩石上集聚,尽管我们已从头天晚上的船上课程中知道这是跳岩企鹅,但还是被它们灵活中透出的笨拙萌到了”
最后点明表达效果:表现了南极初见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自然美,富有感染力,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突出了惊喜、赞美之情。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文中人物作用的能力。其作用一般有:①陪衬作用;②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③揭示或凸显主旨;④推动情节发展。题干为:作者在第⑦⑧⑨段写到了船长,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首先找到答题区间:⑦⑧⑨三段。
然后明确各自写了人物的什么:写一位英雄船长对南极生活的喜爱、坚持、无私等美好真挚的感悟。
其次点明写作特色:抓语言即对话正面直接描写,以及给“我”的印象和启迪,对角度多侧面刻画形象,性格特征鲜明,富有感染力,增强可读性和吸引力。
接着整理结构思路:照应题目“南极初见”,由自然现象写到人性之美,丰富了文本内容,由浅入深,行文自然,结构严谨,富有感染力和启迪意味。
最后归纳深层主旨:通过一位平凡普通又伟大的英雄船长,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突出表现了作者对南极工作者的讴歌和赞美之情,启发读者热爱自然,恪尽职守,珍惜生活,具有勇敢的探险精神、担当和责任意识。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重点词语的能力。理解词语有几种方法:(1)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2)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题干为:文中说旅客到南极,都会体验到“不可言状的美”。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体验到了哪些“不可言状的美”。
首先分层概括层意:前三段为一个层次,写自然植被的美;第四、五段写南极可爱的企鹅以及给我的关于自然规则的思考;第六七八三段为一层介绍一位伟大的船长;第九段为一个层次,写午夜阳光;第十段为一个层次写极地露营;最后一段是全文的一个总结。依据以上层次大意整合出答案来:(1)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极地植被;(2)灵活而笨重、呆萌可爱、优游自得的企鹅;(3)对自然的敬重、对规则的遵守;(4)平凡而伟大、勇敢而无畏的船长;(5)南极特有的极昼现象——午夜阳光;(6)真正勇敢者的选择——极地露营。
【点睛】对比,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对比和衬托:
1.衬托有主、宾之分,陪衬事物是为被陪衬事物服务的,是为了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是平行的并列关系,并无主、宾之分。
2.衬托描写的是两个事物;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3.衬托的修辞效果主要在于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俗话所说的“红花还须绿叶扶”。对比的修辞效果主要是用比较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质,使好的显得更好,使坏的显得更坏。让人们在比较中鉴别,给人们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
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6.①《论语》中的一些内容已化为成语,至今还保留在我们的话语和文字之中,影响着我们。请写出一个出自《论语》的成语,谈谈它带给你的启示。
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语言得体。120字左右。
【答案】示例:
逝者如斯
人生易逝,数十个春秋。有人说,那人生若朝露一般,我们应及时行乐呀!我说:不,这不是我要的人生。有人说,那就雷厉风行风风火火闯一番天下。我说,这行不通,是蛮干。时不我与,我们要不虚度年华,绽放生命的光彩;而这如斯逝者中的每一步,我们都要耐心走好。“逝者如斯”,教会我珍惜时间,脚踏实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的阅读识记能力。解答本题,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时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相关题目才能应对自如。另外,课下可以多读《论语》等四书五经,不仅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学会做人的道理。题干为“《论语》中的一些内容已化为成语,至今还保留在我们的话语和文字之中,影响着我们。请写出一个出自《论语》的成语,谈谈它带给你的启示”,首先头脑中要留存源自《论语》中的成语,因为是高考名句背诵涉及,找出成语应该不难,比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举一反三等等;重点是谈启示,一定要联系自己及日常生活,具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至少使用一种修辞”,可以设问、反问,也可以排比、对偶,抑或比喻、拟人。最后还要注意语言得体,120字左右。
(1)“欲速不达”:欲,想要,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这个成语教会我做事不能着急,应稳中求胜。正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太快太急可能会适得其反!请静下心来,慢慢等待,是美丽总会绽放,是种子总会结果。
(2)岁不我与:“日月逝矣,岁不我与。”“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个成语启示我:
等待就是浪费时间,慢待生命,人生苦短,没有多少青春来让我们挥霍。既然明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为何还要糟踏时间浪费青春呢?从今天、当下开始,我将勤奋刻苦,争分夺秒!
【点睛】(1)见贤思齐:看到德行高人,就想学得与他一样。《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过犹不及:过,过分;犹,像;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出处:《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3)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7.②《红楼梦》中的《好了歌注》暗示了一些故事情节或人物的结局。请从下面《好了歌注》(节选)中选择-处,简述相关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要求:符合原著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120字左右。
【答案】示例:“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这是暗示了贾宝玉的下场,宝玉自幼深受贾母疼爱,游于温柔富贵乡,曾经“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的富贵公子,最终的命运也只能是逢门叫化。想当年锦衣玉食、耀武扬威的宝玉最终也落得个“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的下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关键信息、核心话题、指定意象,审清题干中的写作要求,起笔直击题干中心,在120字内展现文字精雕细刻之美,“微”中显个性,“微”中抒性灵;其次要对相关的名著的内容、主旨及某些概念有准确的理解,这就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多积累。
《好了歌》出自清代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是作者借小说人物跛足道人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作者借此诗来表达,人们建功立业、发财致富、贪恋妻妾、顾念儿孙都是被情欲蒙蔽、尚不“觉悟”的缘故,而这一切都是靠不住的,从而宣扬了一种冷静观照人生的现实主义思想,亦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全诗用语极为浅近,对仗、用韵均不讲究,但却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大俗之中可见大雅。
这《好了歌》其实预示着红楼梦中各主要人物的结局。最后宁荣二府树倒湖孙散,只剩得个衰草枯杨,而林黛玉、贾宝玉生活过的潇湘馆、紫芸轩等现如今都结满蛛丝。薛宝钗、史湘云只能独守空房,孤寡到老。林黛玉、睛要等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损,王熙凤因自己的贪婪而枉送性命。最后真假宝玉皆沦为乞丐,柳湘莲考取了功名。贾赦、贾雨村因贪赃枉法而坐了牢,贾兰、贾菌等人有的罢了官,也有的升了官。曹雪芹借甄土隐对《好了歌》的注解道出了红楼梦的结局。
考生可选择自己熟悉的情节进行分析作答。
【点睛】微写作的考查要求常常与表达方式、修辞、句式、人称、角度等语言表达联系起来。从本质上说,微写作是语言综合运用题。微写作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改写、扩写、缩写、仿写以及种种片段性写作。
作文(4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8.
今年五四青年节之际,某网站发布了一个名为《后浪》的演讲视频,其中一些话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从小你们就在自由探索自己的兴趣”“年轻的身体,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审美和价值观……”这些话语引发了你对青春怎样的思考?
请以“青春的价值”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语言得体;不少于700字。
【答案】例文:
青春的价值
青春,流露着浓浓的诗情画意;青春,散发出淡淡的幽香含情。青春里拥有难以忘怀的篇目,也有不堪回首的章节。对拥有青春的你,我将送你一句话:青春是生命之晨,是日之黎明,要珍惜自己的青春,不要轻言放弃,让你的青春绽放出一样的光彩。
每个人都经历过青春,相信在你的青春中也有那么一段令你值得回忆的。但是,你是否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我没有辜负青春!我想那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今,我们的青春就在眼前。那么,处在这黄金时代的我们,该怎么办呢?是随波逐流,得过且过,还是争分夺秒开拓奋进?我想,只要稍有头脑的人,谁都会选择后者。诚然,人生能有几回搏?也许有人会这样想: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此生难得有这个好机会,何不无牵无挂地快乐一阵子,来个“今朝有酒今朝醉”呢。然而,你可想过: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中有这么一段话:生活赋予我们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和信心的青春。
青春犹如繁星烁烁,瞧!它正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九九八年,中国发生一场非同寻常的战斗——自然与人类的战斗 ! 在战斗中,人民的子弟兵——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他们大多处于如花似锦的青春时代,为了祖国人民,他们奋不顾身、毫不犹豫地将人生最宝贵的生命奉献给人民,使青春焕发异样的光彩。
当然,他们的青春是短暂的,是值得赞美的。我们也为此更加了解青春的珍贵。正如北宋文学家欧阳修说过:“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既然他们为了祖国的诞生可以在所不惜地抛弃一切,可以义无反顾地牺牲青春,而我们,只是在幸福年代接过建设者的任务,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又有什么理由可以蹉跎岁月呢?
同学们,我们既被称为朝阳,就理应拥有光彩照人的青春。青春,短暂而珍贵。请爱惜青春吧,别让它过早流逝;为它自豪吧,切不要虚度光阴,它毕竟是我们一生中最光辉的时刻!让我们每个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青春的价值!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①确定文章体裁;②划定取材范围;③掌握写作重点。本题属于材料加命题式的命题作文,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即作文材料和作文命题。审题的时候,需要考生对“材料”和“命题”双管齐下,分析“材料”和“命题”之间的关系,切忌抛开材料或片面理解材料去行文。“材料”和“命题”有如下几种关系,如导入关系,即命题人通过材料的指向,一步步引出命题本身;解说关系,即命题人通过材料对命题加以必要的阐释说明,一般是借助材料来阐释命题所包括的内涵或命题所涉及的范围;限制关系,即命题人通过材料对命题的内涵或外延适当加以限制,以避免命题过大或过宽泛。本题的材料和命题之间属于导入关系,即命题“青春的价值”由材料引出,然后结合材料分析标题进行立意作文即可。
【审题】
材料主要讲今年五四青年节,某网站发布了一个名为《后浪》的演讲视频,其中一些话语引发了人们对青春的思考。题干要求“请以‘青春的价值’为题,写一篇文章”,需要抓住“青春”“价值”分析立意。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人类社会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新时代下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种种挑战,还需要“后浪”青年不断学习、锤炼自我。青年一代要励志,立鸿鹄志,要将个体“小我”的追求融入祖国、人民“大我”的事业,如此才能拥有无穷力量和广阔舞台。青年需要勇敢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奔涌、逐浪,以勇敢奔跑的姿态,让世界看到勇立“潮头”的青春之力,焕发出中国青年的荣光。可以从珍惜青春,不断奋斗等角度分析立意。
参考立意:珍惜青春的价值;不断奋斗,凸显青春的力量;青春影响未来;把握好生命中青春时期的每一分钟等。
行文结构:开头可以写一些青春的精彩语句,如“青春,流露着浓浓的诗情画意;青春,散发出淡淡的幽香含情”等,引出论点“人生需要珍惜青春,把握青春”。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青春是人生中最为悠扬跌宕的一段旋律,是生命里最美丽的篇章,我们需要珍惜青春;人生的收获就是在青春当中播下理想的种子,好好珍惜青春年华,珍惜青春给予我们的拼搏精神和奋斗动力;青春的动力就一定会带着我们到达成功的巅峰,让青春辉煌等。 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或启示,如“生命之可贵是人人都能领会的,青春之美好是人人都能感应的,珍惜青春吧”。
【素材】1.墨色的天幕挂在头上,让繁星点缀得格外神秘。最闪耀的那颗星,定是我们的青春。旅途中的我们,偶尔也会迷失方向。青春,一段纠结的岁月。我们想快快长大,逃离父母的束缚,在外面的世界自由翱翔。但是呢?我们又是多么的害怕长大,害怕这社会的压力,害怕这社会的责任。我们是害怕的,害怕青春流逝,害怕突然发现青春不再,害怕自己该做的还没做,而一切已是过往云烟。我怕,我怕以后高考后那告别青春的成人礼,害怕毕业后那场分离。每当听到别人说岁月无情,匆匆走过时,我会为他们感到惋惜并为自己感到十分庆幸,我与青春是好朋友,还可以享受与她相伴的日子。
2.青春,就似一颗水晶球,透明、清澈又容易破碎,它是敏感而又脆弱的,泪水过后: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如果说人生是一条条马路,那么青春就是致命的转折点;如果说人生是一曲美丽的乐章,那么青春就是乐章的画龙点睛之笔;如果说人生是各样的天气,那么青春就是最阴晴不定的天空。
3.青春,那个可以放纵的年代。我们年少轻狂,我们还是孩子,我们渐渐长大。我们笑过,哭过,疯过,闹过,玩过,当青春的字眼渐渐模糊,才会想起那段最美好的时光。
4.人人都知道:迷人的彩虹出自大雨的洗礼,丰硕的果实来自辛勤的耕耘。朋友,今天我们正处在优胜劣汰竞争激烈的时代,前有师长掌航,后有父母加油,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必须像海绵吸水一样,在学习上永不知足。面对挑战,我们怎能被一些挫折和失败所吓倒呢?让我们好好地把握住青春,学那穿云破雾的海燕去搏击八方的风雨;学那高大挺拔的青松去经霜傲雪。只有如此,才能在你的青春史上谱下无怨无悔的一页。
5.一个平时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梦见自己随着时光流逝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等他醒悟到自己一生碌碌无为时,却已经后悔的太晚了。于是他痛苦地仰天大喊:“青春!回来吧!回来吧!我的青春!”这一喊把他从梦中惊醒,他暗自庆幸自己还没有沦落到那种地步,从此便奋发图强了。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青春,因为,青春逝去就不再回来了,等到你后悔的时候,已经无法挽回。
【点睛】命题作文需要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展开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巧妙构思,化抽象为具体。“一粒沙里见世界,一瓣花上说人情”。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的感悟。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
19.②
《南极的初见》一文结尾处写道:“真的有一种感觉无法描述,只能永远留在记忆里。”疫情期间,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体会?
请以“永远记忆的感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主题积极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有细节描写;语言得体。不少于700字。
【答案】例文:
永远记忆的感觉
庚子鼠年,我们迎来的不是一场暖春,也不是合家团圆的欢乐场面,而是举国上下共同抗疫的壮烈举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看到的,是许许多多英雄的挺身而出,他们是一群平凡的人,却有着不凡的心!
她靠着车窗,双眼通红,手中的手机闪着亮光,只见微信聊天屏幕上,写着这句话:“凯哥,通知明天去支援武汉了。”而对方却没有丝毫回应。第二天,她坐上了开往武汉的汽车,“嗡嗡……”裤袋里的手机正贴着她的腿震动着,她抹了把头上的虚汗,抽出手机,是爱人发了信息:“我现在才看到,刚出警回来,确定了吗?明天什么时候?从哪里出发?几个人?”她颤着手回复道:“确定了,我已经在车上了。”“既然确定要去了,那就保护好自己,做事情都要小心,不能马虎,心里别太紧张,太紧张容易出错。”看着爱人回复的信息,她的眼眶倏地积满了泪水。“我们那可怜的儿子,总是看不见爸爸也就算了,这次连妈妈也要见不着了,凯哥,我想儿子了怎么办?”编辑完,她抹了抹眼泪。聊天窗口反复显示着“对方正在输入中”。许久,收到了一句:“去了就安心工作,我和儿子在家里等你回来。”她缓缓地打出一个字:“好。”……
武汉医院中,“呜……”刺耳的警报响起,她猛地站了起来,冲出了休息室。休息室中一下涌出十多人,紧密的防护服,勒紧的口罩,护目镜下一双双布满红丝的双眼紧盯着音响,“送来了一批感染者,二十七个,准备好!再战!”话音刚落,人群四散,大家各自在岗位上忙了起来……作为儿女、伴侣、父母的他们,顾不上家里,坚持以疲惫的身体与疫情抗战,他们是最勇敢的人!
等停下时,已经过去了16个小时,她拿出手机,一看,已经6号了。她手忙脚乱地向爱人发出视频邀请,接通后,屏幕上出现了两个人,那个小的正开心地笑着,不住地喊着:“妈妈,妈妈!”抱着他的男人也微笑地看着她,她笑了笑,道:“你们在家安心等我,回去我们好好拍张全家福。儿子,等妈妈回去再给你买个大蛋糕!”说着说着,眼泪留了下来,小孩答道:“好,妈妈,我等你。”抱着孩子的男人背过头擦了擦眼泪,转过来说:“你一定要多保重,我们等你回家。”她重重地点了点头:“先挂了,拜拜。”小孩扑腾着挥手说:“妈妈再见,妈妈加油!”
挂了电话,她走向隔离区。空旷、清冷的走廊,这个娇小瘦弱的人在走着,她的每一步踏得坚定、平稳,白炽灯将她的身影拉得极高大,极高大。
确实,这个瘦小的身体里,有着一个强大的灵魂,抚慰着每一个人,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成为记忆里的最难忘一幕。
这个人就在我身边,耳闻其声,眼见其人,那个坚定转身投入救护工作的背影,深深刻在我的心中!
这个新年,我们比往年多了许多安全感。因为,在武汉,在全国各个医院,有着无数个像她一样的人,像她一样平凡却伟大无私的人,保护着我们的生命安危,保护着我们神圣的祖国!
疫情下的面庞、话语、行动、背影,都是我永远记忆的感觉,真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写记叙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是记叙,但也可以辅之以其他表达方式(比如议论、抒情等)来写。“请以‘永远记忆的感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这是一次命题作文,所谓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它包含事件,人物,场面等要素。近年来全命题作文的命题内容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倾向:或贴近考生生活关注个体成长,或启迪考生思考人生哲理,或引导考生聚焦社会热点……丰富多样的命题,给考生作文的选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比如我们这次作文“《南极的初见》一文结尾处写道:“真的有一种感觉无法描述,只能永远留在记忆里。”疫情期间,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体会?”便是启迪考生关注生活,思考社会热点,做一个头脑有温度笔下有情怀的青年。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虽然不是同一概念,但二者有交叉的地方。有些命题本身就是话题,这样的命题与话题作文,二者立意完全相同。而有些命题就不能仅仅把它看作话题,因为它已经是作者的观点或主张了,这样的命题作文,立意必须严格服从题目的指向(作文的标题也不得改变)。话题作文,尽管话题即观点,但也可以反过来立意,评分标准中对这样的立意是认可的,只要它符合"在话题范围内"的要求。这次作文的题目“永远记忆的感觉”即是话题亦是作文的立意中心。重点分析“题眼”。命题作文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把握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尤其要注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对写作范围起着约束限制的作用,是文章特殊要求的标志。本次作文话题为“感觉”,结合引语部分圈定范围为疫情下的感觉,题眼为“永远记忆”(难忘),一定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或者触及人心深处的。
参考立意:
(1)难忘抗击疫情中的那一幕
(2)永远记忆的感觉是疫情中的网课
(3)永远记忆的感觉——钟南山院士二三事
(4)永远记忆的感觉——我们共同奋斗
(5)患难与共,直面疫情
参考素材:
(1)旧历腊月,天空依旧是那么湛蓝;梅花依旧宁静地绽放,偶尔的一丝暖阳驱散寒冬的阴冷。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正兴高采烈地准备各式年货。可与此同时,新冠病毒也悄无声息地袭击我神州大地,击碎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望和憧憬。一场人类与病毒的战役就此打响。这个新年注定是不平凡的,在所有人的心中都将是一个难忘的记忆。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让新年的钟声氛围沉重,人们脸上严严实实的口罩为这个新年填上几分冷清。他们衣着普通,朴实厚道。他们来自祖国的各地,在我们阖家团聚的时刻他们已经开始打点着简单的行李,带着父母亲的嘱托,带着妻儿的期盼,离开了家乡,来到了建筑工地。他们就是“火神山”的建筑工人。而那一幕让我至今难忘……
(2)空中、半空中、地上灰尘一片,黑色的雾气中隐约可以看见片片红土,上百辆挖掘机抵达现场,开始土地平整。在这喧腾的施工现场却有一个人趴在集装箱下仅30厘米的缝隙里安装着排水管。他身材瘦小,匍匐在地,艰难地安装着所有的零部件,每向前一步都异常艰难。他的衣服被划破了但他似乎都像没有看到一样继续 工作。不幸的是,他的手指被钢筋割伤,鲜血像失控了一样直流,他匆匆从里面爬出来,简单包扎一下,又爬进了窄小的空间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医院?”“能提前1分钟交工,就能提前1分钟救活一个病人。”他平静的说出心里的想法……这句话给我很大的震撼,黝黑的皮肤,各色的安全帽,“我们只是普通的建筑工人,医护人员才最伟大”。这应该就是这场“战疫”最大的收获吧——一群舍小取大,众志成城的逆行者!建筑工人舍己为人却不记功名。这大概就是这场“战疫”中令我最难忘的一幕,也是最美的一幕。
(3)所有人都在为这场“战疫”做足准备,因为这场肆虐的疫情早已不是一群人的“战疫”,而是属于每个中国人通往明天的必经之战。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接送医护人员上班的志愿者,集体“叛变”视中国为唯一偶像的追星女孩,安静在家的我们……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人们都在尽自己的力量抵御疫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因为你我的团结一致,疫情才得到了些许控制。听,胜利的号角就在前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行文结构:
首先按照要求写一个明确的题目“永远记忆的感觉”“庚子鼠年,我们迎来的不是一场暖春,也不是合家团圆的欢乐场面,而是举国上下共同抗疫的壮烈举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看到的,是许许多多英雄的挺身而出,他们是一群平凡的人,却有着不凡的心!”这个开头结构上照应材料总领全文,表达上彰显文采,内容上起点题的作用。主体部分集中写两个典型镜头,微信告别画面和工作间隙场景。结尾“疫情下的面庞、话语、行动、背影,都是我永远记忆的感觉,真好!”照应题目开头,并总结全文,突出中心。
【点睛】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它属于散文文体中的一类基本文体。由于应用广泛,写作形式灵活多样,在高考写作中受到考生的青睐。记叙文的叙述方式多种多样,有顺叙,倒叙,插叙,平叙和补叙。在高考中,一篇详略得当,有变化,有波澜,情景交融的记叙文容易打动阅卷老师的心。
相关文档
- 2018-2019学年湖南省湘潭县一中、2021-06-0616页
- 河北省邯郸市馆陶一中2019-2020学2021-06-0625页
-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中学2020-2021学2021-06-0636页
- 2020年全国高考冲刺压轴卷 语文2021-06-0613页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7周基础组合练12021-06-063页
-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2021-06-0610页
- 【语文】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192021-06-0621页
-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图表信2021-06-0617页
-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2021-06-0613页
- 【语文】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2020届2021-06-06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