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50 KB
- 2021-06-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时分层作业(五)
[基础运用层]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C.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 [A项,受,同“授”;B项,不,同“否”;D项,生,同“性”。]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B.不耻相师 师:老师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道理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闻:懂得
B [师,动词,学习。]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B [B项,“之”,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而”,连词,表顺承关系/连词,表递进关系;C项,“其”,代词,他们/指示代词,那些;D项,“乎”,语气词,呢/介词,在。]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君子不齿
A.小学而大遗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吾从而师之
D.位卑则足羞
C [与例句都是名词用作动词。A项,形容词用作名词;B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项,形容词用作动词。]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 6 -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年十七,好古文
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①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A [“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传道”古义为“传授道理”,“众人”古义为“一般人”,“小学”古义为“小的方面学习”,“古文”古义为“先秦及秦汉散文”。]
6.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时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 [A项和例句都是判断句;B项是宾语前置句;C项是被动句;D项是定语后置句。]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师说》中,作者韩愈点明老师的职责或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用对比手法揭示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形成巨大差距的原因:古代圣人敏而好学,尊师重教,虚心向别人请教学习,而现在的一般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怎能不更加愚昧?
(3)韩愈在《师说》中将士大夫对自己与对儿子的不同要求进行对比,指出了“士大夫之族”行为的自相矛盾,其中有关重视孩子教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分析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得从师学习的风尚难以恢复。
(5)《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6)韩愈在《师说》中说明不必苛求老师一定要比弟子强的原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韩愈在《师说》中谈及择师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6 -
___________________”。
(8)《师说》中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做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学者不管师者年龄大小,而向其专心学道的立场。
(10)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说明“童子之师”的做法与自己所说的老师有根本区别。
[答案] (1)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 (3)爱其子 择师而教之 (4)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6)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7)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8)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9)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0)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2)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没有受到时代风气的影响,不以从师学习为耻。
9.请找出下面一段文字中表达上的毛病并改正。
老师,①此时此刻,多少往事仍历历在目。课堂上,②您循循善诱,抛砖引玉,开启着我们心灵的窗户;生活中,③您精心呵护,无所不至,提供给我们成长的沃土。如今,④您离我们而去,⑤在我们心中您的音容宛在。⑥我们一定牢记您的教导,发愤图强,争取早日成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序号②:“抛砖引玉”改为“悉心指导”;序号③:“无所不至”改为“无微不至”;序号④:“离我们而去”改为“退休在家”;序号⑤:“音容宛在”改为“形象平凡而伟大”。
10.教师节到了,高一(3)班的同学写了一篇《教师赋》,请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和句式特点,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文字。
教育伟业,重在教师。古往今来,代代教师胸怀报国之志,潜心培育英才。三尺讲台,领万千学子驰骋天地人间,观宇宙之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
。学数理化感自然规律以求真,________,练琴书画悟人间冷暖以求美。“传道受业解惑”“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承灿烂文化,铸就高尚人格,教师贡献伟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句式要与被仿写句一致;仿第二句时,不能再写“数理化”。
[答案] (示例)一方教室 引无数心灵神游古今未来 察品类之盛 习文史哲阅世事沧桑以求善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着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有顷,又去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第七十三》,有删改)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B.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C.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 6 -
D.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B [本题断句重点要明晰句中的名词和代词,如“节介”“章句”“豕”“上林苑”“舍”“鸿”“烧者”“之”等,然后根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无不通”是指“博览”的情况,是说梁鸿饱读群书没有不通晓的,故“博览”与“无不通”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于上林苑中”是介宾短语,“遗”的宾语是“火”,“遗火”不能断开,排除C项。]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校尉是中国古代高级军官。校指军事编制单位,尉即军官,校尉为部队长之意。
B.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其校长为祭酒,教师称博士,学生叫太学生。
C.床起源于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床字,在汉代使用范围更广,卧具、坐具都可称床。
D.《诗》《书》指《诗经》和《尚书》,与《礼》《易》《春秋》并为儒家“五经”。
A [“校尉是中国古代高级军官”错误,校尉为中级军官。]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鸿年幼丧父,且又遭逢乱世。他是扶风平陵人,父亲担任城门校尉,寓居在北方并死在那里,年幼的他用席子把父亲卷着埋葬,后到太学就读。
B.梁鸿拒绝势家,礼聘孟氏之女。孟氏则先梳妆打扮,穿着绮丽的绢绸衣服,涂脂抹粉,再请求制作粗布衣服、草鞋,纺织用的筐、搓绳子的工具。
C.梁鸿志在隐居,婚后不久实现。他对妻子非常满意,给她取了字和名,在妻子对他隐居有所质疑后携妻一起进入霸陵山中,耕田纺织,读书弹琴。
D.梁鸿气节高尚,备受妻子敬重。孟光为他准备吃的,不在梁鸿面前仰视,而把盛食的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而伯通这才感到他不是一般的人。
B [“孟氏则先梳妆打扮,穿着绮丽的绢绸衣服,涂脂抹粉,再请求制作粗布衣服、草鞋……”有误,从文中来看,说的是“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可见应是先请求制作粗布衣服等,再梳妆打扮。]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顷,又去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邻居家的老人们看到梁鸿不是平常人,就都责备那家主人,而称赞梁鸿是道德高尚的人。(关键点:“耆老”“恒人”“责让”“长者”。)
(2)不久,又离开(霸陵山中)到吴地去,依附世家望族皋伯通,住在厢房,给人做雇工舂米。(关键点:“去”“适”“大家”“为”)
【参考译文】
- 6 -
梁鸿字伯鸾,是扶风平陵县人。父亲梁让,王莽时候做城门校尉,寄居在北地,死在那里。梁鸿那时年纪还小,因为遇上乱世,就用席子把父亲卷着埋葬。后来在太学读书,家境贫寒却崇尚气节操守,饱读群书,没有不通晓的,却不做寻章摘句式的著述。完成了学业,就在上林苑养猪。曾经不慎失火,蔓延到别的房屋,梁鸿就寻找到被烧的人家,询问损失情况,全部用猪来赔偿。那家主人还认为太少。梁鸿说:“我没有别的财产,希望做佣工来抵。”那家主人答应了。梁鸿就给他家做杂务,从早到晚从不懈怠。邻居家的老人们看到梁鸿不是平常人,就都责备那家主人,而称赞梁鸿是道德高尚的人。从此那家主人才敬佩梁鸿,把猪全部还给梁鸿。梁鸿没有接受离开了,回到自己的家乡。有势力的人家羡慕梁鸿的高尚节操,有很多人家要把女儿嫁给他,梁鸿都谢绝不娶。同县孟姓人家有个女儿,说:“想嫁个像梁伯鸾那样贤能的人。”梁鸿听了就下礼聘了她。女子请求制作粗布衣服、草鞋、纺织用的筐、搓绳子的工具。等到出嫁,才梳妆打扮进了门。过门七天梁鸿都不搭理她。妻子就跪在床下请求说:“我私下里听说您有高尚的节义,挑选斥退了几个女子,我选择夫婿,也高傲地拒绝过几个男子了。现在我被您看中(您却又不理睬我),哪敢不向您请罪?”梁鸿说:“我要的是穿粗布衣服,可以同我一起到深山隐居的人罢了。现在您居然穿着绮丽的绢绸衣服,涂脂抹粉,这哪里是我想要的呢?”妻子说:“只是用来观察您的心志罢了。我自有隐居的服装。”于是更换打扮,梳了个椎髻,穿上粗布衣服,(像个)做事(的人)走上前来。梁鸿非常高兴,说:“这真是我梁鸿的妻子啊,能够服侍我了!”于是给她起了个字叫德曜,取了个名叫孟光。生活了一段时期,妻子说:“常听先生想隐居避患,为何现在还不行动?难道想要低头迎合世俗吗?”梁鸿说:“好的。”于是一起隐居到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诵读《诗经》《尚书》,弹琴以自娱自乐。不久,又离开(霸陵山中)到吴地去,依附世家望族皋伯通,住在厢房,给人做雇工舂米。每当做工回来,妻子就准备好食物,从不敢在梁鸿面前仰视,把盛食物的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皋伯通看到了感到很奇怪,说:“一个做佣工的能让他的妻子这样敬畏,不是平常人。”就让他在家里住。梁鸿潜心闭门著书十多篇。等到梁鸿死后,皋伯通等人在吴国要离墓旁要了一块地安葬他。众人都说:“要离有节气壮志,梁鸿品性清高,可以让他们亲近一点。”葬完,妻子回到扶风老家。
- 6 -
相关文档
- 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2019-2020学年2021-06-0622页
- 河南省开封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2021-06-063页
- 2019-2020学年浙江省丽水四校高一12021-06-0610页
-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2021-06-069页
- 【语文】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2021-06-0617页
- 必修4人教版语文单元测试:必修4模块2021-06-066页
- 山西省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3月开学2021-06-0627页
- 山东省荣成市第六中学高二期中学业2021-06-068页
-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项限时练31概2021-06-066页
- 高考语文作文写作议论文素材:大度2021-06-0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