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9 MB
  • 2021-06-06 发布

新教材2020-2021学年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学案:1-3 庖丁解牛 Word版含解析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庖丁解牛 1. 走近作者 生平 庄子(前 369—前 286),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道家学 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庄子对当时的社会变革抱着无可奈何、 玩世不恭的态度,宣扬并追求一种完全恢复人的“天然本性” 的精神。他的散文善于运用寓言和比喻说理,构思巧妙,描绘 生动,想象奇特,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作品 代表作有《庄子》,道家尊称为《南华经》,并被尊崇者演绎出 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2. 背景解读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做过蒙(今河 南商丘)地的漆园吏。他生活的年代,诸侯兵戎相见,战乱频繁,社会 动荡不安。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学术流派竞相 而起。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 限的、“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灭,否认有神的主宰。其 代表作《庄子》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对后世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相关知识 道家思想 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 家思想起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用“道”一词来概括由老子开创的这 个学派是由汉初开始。广义上说,它是古代中国社会思想文化体系中 以道为其核心观念,强调天道自然无为、人道顺应天道的一个流派。 一般来说,老子所说的道有三方面的含意:①道是先于天地的混成之 物;②道是存在于万物之中的普遍法则;③道无形无象。在先秦各学 派中,道家虽然不如儒家和墨家有那么多的门徒,地位也不如儒家崇 高,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有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 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 1.字音识记 庖.丁(páo) 踦.(yǐ) 砉.然(xū) 然(huō) 大窾.(kuǎn) 肯綮.(qìnɡ) 大 (ɡū) 硎.石(xínɡ) 怵.然(chù) 謋.然(huò) 2.字形辨认 3.通假字 (1)砉然向.然(同“响”) (2)技盖.至此乎(同“盍”,何、怎么) (3)善.刀而藏之(同“缮”,修治,文中是“揩拭”的意思) 4.一词多义 5.词类活用 (1)足之所履.:名词用作动词,踩 (2)良庖岁.更刀:名词作状语,每年 (3)族庖月.更刀:名词作状语,每月 6.古今异义 (1)视为止,行为..迟 古义:行动因而。 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2)依乎天理.. 古义:牛体的自然结构。 今义:自然的道理或伦理道德。 (3)技经肯綮之未尝.. 古义:没有去尝试。 今义:不曾。 (4)虽然..,每至于族 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转折连词。 (5)所见无非..牛者 古义:没有不是。 今义:不外乎。 1.课文先写庖丁解牛的场面,再写得“道”的原因,分析这样写 的好处。 答:课文的写法是先写结果,后写原因,这样写有两方面的好处: 一是先写解牛的精彩表演,容易吸引读者,使人印象深刻,造成悬念; 二是便于读者由表及里,由现象深入到本质,更深刻地领会文章所要 说明的道理。这不仅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而且收到了引人入胜的效 果。 2.庖丁解牛技艺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答:庖丁解牛技艺高超的原因,从庖丁的话中可以得知。 (1)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他不停 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将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 为实践的目标。 (2)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正 因为如此,他由不懂规律(“所见无非牛”)过渡到认识规律(目无全 牛),又飞跃到熟练运用规律(游刃有余)。 (3)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3.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 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这个寓言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虽然庖丁所好的“道”和文惠君所说的“道”(实质上也是庄 周所讲的“道”)所指不一样,但在后者看来,社会如牛体,尽管矛盾 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以无厚入有 间”,顺应环境,随俗沉浮,回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 这种消极颓废的处世之道,理所当然为今人所抛弃,其实这不是庖丁 解牛经验本身所固有的,而是道家用此来宣扬其人生哲学的。今人则 可以从故事本身所反映的客观内容中得到有益的启发。从故事中我们 也许能得到这样的启示:只有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客观事物,才能 掌握科学的规律。 1.主旨归纳 这篇课文是《庄子·养生主》里的一则寓言。题目是后来加的,原 意是讲养生之道。庄周认为,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要回 避矛盾,寻求解脱,就必须像庖丁解牛那样,找出规律,才能游刃有 余,不受损伤,才能保身、全生、养亲、尽年。这反映了没落阶级消 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2.结构图示 3.写法赏析 (1)运用多种手法,层层推进。 庄子把庖丁解牛的经历分三个阶段去写,“所见无非牛者”“未 尝见全牛也”,以及“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把解牛技术逐层提升, “进乎技矣”,进入更高层次的道。 善用比喻:庄子以庖丁解牛比喻养生之道。庖丁解牛,虽然游刃 有余,但每当解牛之时,总是小心翼翼。解完牛,虽然踌躇满志,但 不得意忘形,锋芒毕露,而是“善刀而藏之”。心理上的警觉和行为 上的收敛也是“养生”之道。 善用对比:用庖丁解牛前后之技术作对比。初解牛时,“所见无 非牛者”;三年后,“未尝见全牛也”;及十九年,“以神遇而不以 目视”。从“有形”至“无形”,说明解牛之至高境界。 (2)借助艺术形象阐明抽象道理。 文章开头的解牛场面,使人可感、可见、可闻;庖丁论“道”, 两次对比,解牛三个阶段,都是以生动具体的叙述吸引读者;良庖、 族庖对比,也是借助艺术形象阐明抽象道理,尤其讲到攻克难关时, 写庖丁的心理、目光、动作、成功后的喜悦,有声有色,显示了巨大 的艺术魅力,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4.课文全译 文言特殊句式之省略句 一、知识讲解 文言文语句中,根据习惯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 有承前省、蒙后省、承宾省、对话省以及概括性省略等。省略句主要 有五种形式: 类型 例句 省略主语 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 省略谓语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省略宾语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省略介词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 省略兼语 以相如功大,拜(其)为上卿 二、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 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 干,袁绍甥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过干,干善 待遇,访以当时之事。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 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干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无几, 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统性俶傥,敢直言, 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 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 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1)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译文:(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附近游历学习,和他交 往的人都认为他与众不同。 (2)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 译文:仲长统拜访高干,高干善待了他,向他询问当时的时势。 (3)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 译文:每次州郡下令征召他,他总是称病不去。 解析:(1)该句省略了主语“仲长统”,“游学”后省略介词“于” 以及省略了“与(之)交友者多异之”的“之”。(2)句中“干善待遇 (之),(高干)访(之)以当时之事”省略了宾语、主语及动词宾语。(3)“每 州郡命召(之),(仲长统)辄称疾不就”省略了宾语及主语。 参考译文: 仲长统字公理,是山阳高平人。年少时爱好学习,广博涉猎书记, 擅长言辞。20 多岁时,(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附近游历 学习,和他交往的人都认为他与众不同。并州刺史高干是袁绍的外甥, 向来喜欢名士,招揽四方游士,四方游士多归附于他。仲长统拜访高 干,高干善待了他,向他询问当时的时势。长统对高干说:“你有做 大事的志向却没有做大事的才干,喜欢招揽士人却不善于选择人才, 这就是您要十分戒备的事情。”高干向来自视很高,没有采纳他说的 话,仲长统于是离开了高干。没过多久,高干因为并州叛乱,最终落 得失败的结局。并州、冀州的士人因此都认为仲长统奇异。仲长统生 性洒脱,敢于直言,不拘小节,不大说话,与常人不同,因此当时有 人称他为“狂生”。每次州郡下令征召他,他总是称病不去。常常认 为凡是追求帝王业绩,想以此来立身扬名的人,他们的名声不可能长 久存在,人的一生容易消亡,悠然自得,与世俗沉浮,可以自娱,想 选择清静空旷的地方居住来使自己感到快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记载了孔子与他的四个 弟子各谈志向这一事件,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从四个弟子的 言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人生志向尽管各不相同,但都是很远大 而坚定的。从孔子的问志与评志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位平易近人、 谦逊和蔼、循循善诱的老师形象,更从中真正领略到了孔子的教育艺 术,真正理解了孔子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态度。 曾皙所描述的是一幅天下太平、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社会 安宁和谐的理想国图画。这正是“天下有道”的真实体现。孔子一生 以天下为己任,希望在这样一个礼崩乐坏、世事混茫的社会推行自己 以仁政治国的主张,崇奉周室,力挽狂澜,清明世界,才知不可为而 为之,奔走于途,周游列国,继而兴教,传承后世。虽终未实现理想, 但圣贤之道之行却为万世圭臬,如朱熹所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 夜”。圣贤之伟大,何尝不见于一次师生言志谈心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说: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 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 进展,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这不正是孔子 追求的、曾皙诗意描绘的理想社会图景吗? 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对自我有着清晰充分的认识。《孟子·公孙丑上》记载了孟子 与其弟子公孙丑的一段对话。公孙丑问孟子:“请问老师,您的长处 是什么?”孟子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能理解别人言 辞中表现出来的情志趋向,善于培养浩然之气,在孟子看来,这是他 所拥有的长处。何谓浩然之气?孟子认为难以用言语清晰地表达。在 他看来,浩然之气,为气也,至大至刚,配义与道。浩然之气是由正 义在内心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不是通过偶然的正义行为而获取的。 孟子凭借这种浩然之气,以一种强烈的道义担当精神,带领弟子 游历宋、滕、魏、齐、梁诸国。虽然孟子受到多国君主礼遇,但其主 张始终不为当权者所用。尽管如此,孟子始终坚信“人皆可以为尧 舜”,保持了高度的自信,他也从不悲观失落,“穷则独善其身,达 则兼善天下”,一生持守大气的胸怀和高贵的气节。 舍生取义的勇气。当面临“生”和“义”的抉择时,孟子宁可舍 弃生命也要坚守气节,这就是孟子的“浩然之气”,这种气是在不断 集结“义”的过程中生发的,而不是靠伪善或是挂上正义和道德的招 牌而获取的。 敢于担当的豪气。浩然之气是一种信仰,当自己的理想能够实现 时,就和百姓一道去实现它;不能实现时,也要独自坚守下去。只有 具备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当意识、忧患意识和奉献精神,才能在危 难之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救民于水火。 浩然之气影响深远。浩然之气具有刚毅正大、自强不息、勇担道 义的内涵,对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数千年 的历史长河中,浩然之气鼓舞着一代代仁人志士奋勇前进;在价值观 愈发多元化的今天,浩然之气仍然是我们开拓进取的不竭动力。 示例: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人存养浩然之气:苏武凛然不降, 持节傲立;文天祥为保家卫国而杀身成仁;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吃美 国的救济粮……这些志士仁人之所以在关乎国家存亡的时刻,毫不犹 豫地守住人格底线,是因为他们存养了这股浩然之气。有了这股浩然 之气,就有了一股慷慨激昂的英雄之气,就有了一股亢奋激扬的刚烈 之气。 庖丁解牛 庖丁给梁惠王表演宰牛,运刀自如,梁惠王对庖丁高超的技艺感 到很惊奇。 庖丁说,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 神仍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 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不碰筋脉相连的地方 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如今,解牛刀用了十九年,我宰了几千头牛,但 刀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我就提高警惕,小心翼翼,视力集中,动作缓慢,动刀很轻。 庖丁因为熟悉了牛的肌理,自然懂得如何下刀。生活也一样,如 果能领悟生活的真谛,摸准其中的规律,就能和庖丁一样,做到目中 有牛又无牛,就能化繁为简,让困难迎刃而解。 善于掌握规律并利用规律。庖丁熟悉牛的肌理,掌握了运刀的规 律和技巧,善于在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处运刀,技艺精湛。这说明凡 事都需要研究对象,把握规律,善于利用规律做事,这样往往能事半 功倍。 谦虚谨慎的处世态度。生活中,如果为人处世谦虚谨慎,就可以 避免很多麻烦。庖丁解牛,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就提高警 惕,小心翼翼,正展现了一种谦虚谨慎的处世态度。 时代呼唤工匠精神。庖丁解牛的艺术就是当代呼唤的工匠精神 ——对工作精益求精,做到极致。如今,中国制造惠及全球,我们需 要大力提倡工匠精神,让中国创造享誉世界。 示例 1:蛮干不如巧干,勤学还需巧学。庖丁解牛的故事人尽皆知, 庖丁就是巧干的典型。他在解牛实践中熟悉了牛的结构和肌理,能主 动在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处运刀,所以,解牛的过程就像弹奏音乐一 样和谐自然。他的杀牛刀用了十九年仍然像刚刚磨过一样。我们的学 习也需要如此,不能蛮干,而需要掌握学科特点,巧学善思。 示例 2:工匠精神讲求的是悟道。工匠精神既然是一种精神,便要 有超出技艺的高度,应当以“道”为皈依,讲求悟道和明理。正如庖 丁所言:“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虽是厨师,而且技艺 高超,但他的追求并不止于技术,而是要有所超越,通达于“道”。 道法自然,合于道就是与自然相合、与天工同化,能够顺着事物自身 本来就有的肌理将其发挥到极致。庖丁对于牛的肌理了如指掌,解起 牛来“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将技术 做成了艺术。 孔子的洒脱 周国平 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 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 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了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 的人。 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 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 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 “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 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好在社会上混一个稳定的 职业。说一个人不成器,就等于说他没有出息,这是很忌讳的。孔子 却坦然说,一个真正的人就是不成器的。也确实有人讥讽他博学而无 所专长,他听了自嘲说,那么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罢。 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 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在乎 外在的名声和遭遇,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 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 生观。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 其中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唯有曾点说,他的 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林下乘 凉,一路唱歌回来。孔子听罢,喟然叹曰:“我和曾点想的一样。” 圣人的这一叹,活脱脱地叹出了他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 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圣叹”,以志纪念。人生在世, 何必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闲自在,岂非胜似一切? 学界大抵认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至于什么是“仁”,众 说不一,但都不出伦理道德的范围。孔子重人伦是一个事实,不过他 到底是一个聪明人,而一个人只要足够聪明,就决不会看不透一切伦 理规范的相对性质。所以,“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这句话竟出自孔 子之口,他不把“仁”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备条件,也就不足怪了。有 人把“仁”归结为“忠”“恕”二字,其实孔子决不主张愚忠和滥恕, 他总是区别对待“邦有道”和“邦无道”两种情况。“邦无道”之时, 能逃就逃,逃不了则少说话为好,会装傻更妙。他也不像基督那样, 当你的左脸挨打时,要你把右脸也送上去。有人问他该不该“以德报 怨”,他反问:那用什么来报德呢?然后说,应该是用公正回报怨仇, 用恩德回报恩德。 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有这一面毕竟是 令人兴奋的,它使我可以放心承认孔子是一位够格的哲学家了,因为 哲学家就是有智慧的人,而有智慧的人怎么会一点儿不洒脱呢? 本文开头提出观点“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然后从“君 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两个方面论述这一观点。在论述过程中,结 合孔子的经历和《论语》的相关内容论述,增强了说服力;文章最后 强调孔子洒脱的意义,使整篇文章充满生活气息,拉近了圣人和我们 的距离。 孟子:我们的文化宝藏 鹿义霞 带着一颗朝拜的心,我又一次走进经典,聆听孟子。书香扑面的 时候,心被虔诚塞得满满的。沿着岁月的河道溯源,不经意间仿佛已 走过千年。作为一代儒家宗师的孟子,他并没有走远,他是一座解读 不尽的文化宝藏,依然穿越时空给后人启迪,给后人震撼!在字里行 间中寻访,在故事寓言里感叹,在会意共鸣中缅怀,在体味博大时礼 赞——折服我的,是他的思想、他的学识、他的襟怀、他的文采。 这是一个秉持忧患、心怀天下的孟子——生于乱世,勇于济世; 游于列国,长途跋涉;晓之以理,苦口婆心:他奔走在游说的路上, 执着而坚定,焦灼而真诚。倡导仁政,反对战争,主张以德服人,抨 击暴力治国,纵然屡屡碰壁却依然不失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乐 以天下,忧以天下”“人皆可以为尧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 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 之”“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行仁政而王天下”……二十多年 的游说生涯,他辗转奔走,不辞劳苦,留下了悠长的足迹,留下了经 典的语句,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激情的孟子。那份知识分子的良知, 给后人留下经久的感动。 这是一个满怀智慧、为民呼号的孟子——民生的艰辛与百姓的困 苦触动着他的心灵。他重视民心的向背,深谙人民与君王是载舟覆舟 的关系;他向往理想的社会图景,规劝统治者安定人心,善待民生。 听:“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保 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乐民之乐者, 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的话精辟而深情。 锲而不舍地宣扬民本思想,持之以恒地做百姓的代言人,他那份深刻, 那份执着,那份大爱,让千年后的我们读到岁月的回声。“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 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 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每当读到 孟子的这段话,心里就会猛然升腾起大片的温暖,大片的美好。 这是一个气节超然、卓然出众的孟子——呼唤高尚人格,是孟子 不变的主题;追求气节超然,是孟子永恒的追求;注重人格修养,是 孟子真挚的宣言。“养心莫善于寡欲”“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 善天下”……这样的语言烙在心灵深处,指导着我们做人,影响着我 们做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成了很多人的精 神坐标,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的塑造,尤其对中国历代优秀知识 分子的性格的塑造,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想到孟子,常常想到这样四 个字:浩然正气。他在文字中说到了,他在生活中做到了。 这是一个才学渊博、文采飞扬的孟子——《梁惠王》《公孙丑》《滕 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 长于论辩。孟子的言辞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并耐人寻味。那些精彩的 比喻、那些巧妙的构思、那些练达的语句,构成了孟子作品特别的气 象。“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五十步笑百步”“权,然后知轻重; 度,然后知长短”……孟子的作品乃中国文坛之瑰宝。 这是一个提倡社会和谐的孟子,他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 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一个睿智理性的孟子,他说“人有不为也, 而后可以有为”;这是一个自信的孟子,他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这是一个笑傲困难的孟子,他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 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 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被尊为“亚圣”,儒家文 化亦被称为“孔孟之道”。孟子在修身养性、治国安民、教育学习、 交友处世、孝亲敬老等方面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警世 名言,警醒后人反刍,引发后人思考。作为思想家的孟子,作为教育 家的孟子,作为政治家的孟子,作为文学家的孟子,是一座解读不尽 的文化宝藏。忽然想起有本书上这样说过:阅读孟子,让经典进入民 间,让传统回归现实,让历史告诉未来。 东汉赵岐首称孟子为“亚圣”,唐代韩愈称孟子为:“孔子以后 一人,功不在禹下。”作为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的孟子, 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可见,孟子将永远是我们的文化宝藏。 庄子的翅膀 叶春雷 人到中年,活着感觉越来越沉重。这种沉重就像一个人陷入沼泽, 你拼命想挣脱泥水的围困,想让自己的身体变得轻盈,从而从泥沼的 吸引中挣脱出来,但是你似乎越挣扎,陷得越深。 我感觉自己正陷入这种恐惧。我周围的生活就像一个巨大的泥沼, 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时候我想到了庄子,想到了那个贫穷而中 年丧妻的庄子。这只蝴蝶,或者大鹏。这是长翅膀的庄子,从人世的 巨大泥沼中超脱出来从而变得轻盈无比的庄子。比起我生活的时代, 庄子的周围才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泥沼,一个恐怖的陷阱。庄子, 包括和庄子一样地位卑微的“士”以及比庄子地位更加卑微也更多数 的“庶”,他们只是君主的猎物,被围困在君主的苑囿里,君主什么 时候高兴了或者不高兴了,就宰杀一只,纯粹为了娱乐。那是一个毫 无生命尊严的时代,那是一个人命低于草芥的时代。 庄子也是一只猎物呀,被君主围捕,但却冲破君主的包围圈,胜 利大逃亡了。对于“士”,君主不是纯粹用刀剑来对付,他们还用蜂 蜜和甜酒,用玉帛和铜币。他们要让一部分猎物成为自己的宠物,供 自己取乐,同时也会为自己充当爪牙,去猎杀更加低级的“庶”。 庄子被诱惑。楚王派使者持千金来了。楚王要降服这一只桀骜不 驯的猎物。温柔的大网张开了,暗藏杀机。但庄子就是不入其彀中。 庄子选择了突围,庄子冲天而起,庄子就是这样被逼出了一双翅膀。 庄子从此不再是一只猎物。庄子完成了自己。因为有了翅膀,因 为舍弃,庄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自由是什么?自由是你一无所 有之后,还能自信地对所有的人说:“我富甲天下。”我们有这种气 魄吗?没有。所以我们成不了庄子。 庄子在我们灵魂的仰望中翩翩起舞。庄子是雄浑的,庄子也是妩 媚的。庄子一会儿是大鹏,力拔山兮气盖世;一会儿是蝴蝶,流连戏 蝶时时舞。庄子让当时的社会吃惊,更让后人吃惊。这个长着翅膀的 怪物,滑过阴暗的宫廷,滑过君主的刀丛,竟然毫发无损。凭什么? 凭他的一对翅膀。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被捆缚在欲望的战车上,每个 人都在冲锋陷阵,都在拼命拼杀。这是另一个尸横遍野的战场,没有 硝烟,但比起战国的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丝毫也不逊色。我们没有 翅膀,我们只有欲望。 沉重是自找的。 我飞不起来,因为我的沉重。这种沉重是污浊的,散发着生活的 枯枝败叶的腐朽气息。我的生活中堆积着那么多腐朽的枯枝败叶,但 我一点儿也不舍得丢弃,反而视若珍宝,所以我注定无法轻盈。 “我想飞,却怎么也飞不高。”那是许多年前的一首老歌。一首 老歌诉说着我们对飞翔的梦想,而一双绑着沉重黄金的翅膀,是怎么 也飞不起来的呀! 还是不要胡言乱语了。让我们的心,老老实实地在股票与基金的 浮沉中,飞翔一生吧。 翅膀是自由的象征。庄子是自由的,因为他敢于舍弃俗世名利的 诱惑,拥有与天地相往来的精神追求。也正因如此,他能够挣脱现实 的泥沼,俯视人间。而现代人受欲望的蛊惑,不懂得放弃,自然“注 定无法轻盈”,注定无法拥有“庄子的翅膀”。作者通过对庄子的浪 漫的生活情境的描述,表现出庄子天生的洒脱。具体分析时,作者以 丰富的想象展开思维,展示出一种放达乐观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