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00 KB
- 2021-06-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
联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蕴藉 坐落 赊账 至高无尚
B.攻讦 欺凌 愧怍 不稂不莠
C.捉摸 报负 自诩 大放厥词
D.惊愕 崭新 悱薄 鞠躬尽粹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A项,至高无尚——至高无上;C项,报负——报复;D项,悱薄——菲薄,鞠躬尽粹——鞠躬尽瘁。故选B。
2.在下列各句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______了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我们今天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______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办法,我们应该用一种______的、稳健的心态去审视它,而不是用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
A.集聚纷纷扬扬理智
B.集聚纷至沓来明智
C.积聚纷纷扬扬明智
D.积聚纷至沓来理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集聚”,强调“集中”;“积聚”,强调“积累”。结合“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分析,选用“积聚”。纷纷扬扬:(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结合“‘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分析,选用“纷至沓来”。理智:辨别是非、利害关系以及控制自己的行为的能力。明智:懂事理,有远见,想得周到。理智对应轻率、鲁莽;明智对应糊涂。结合“稳健的心态”分析,选用“理智”。故选D。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民,尤其是中世纪的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已经让读者知道,伽西莫多的确是被大家借着种种理由厌恨着,人群里没有谁有理由或者觉得有理由去怜悯圣母院的可恶的驼子。
①停留在道德与智力的幼稚阶段
②在这种年纪是没有怜悯心的
③他们长久停留在原始的无知状态里
④在社会上就像孩子们在家庭里一样
⑤可以用形容儿童的话来形容他们
A.④⑤①③②
B.④③①⑤②
C.⑤①②③④
D.⑤②③①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方式,如本题是从语段中抽出六个句子并打乱顺序,让学生进行排序,故考生要运用好语境,然后根据句子中的关联词语、代词、指示代词等进行排序。结合两个“停留”分析,③应该在①前面;③句的“幼稚”和⑤句的“儿童”内容上衔接;②句“在这种年纪”又与⑤相连;④可与横线前的句子衔接。故选B。
【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
.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把书写在竹简上,为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须先用火烤干水分,叫“杀青”。后泛指写定著作。
B.传说狐狸在洞外死去时,一定会把头朝着它洞穴所在的土丘,表示对自己巢穴的依恋,叫“正丘首”。
C.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D.“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事物。明日,指重阳节后。古人多于重阳节赏菊,重阳一过,赏菊者渐少。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错误。屈原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故选C。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彫武,中山北平人也,家世寒微。好学,精力绝人,负卷从师,不远千里。遍通“五经”,尤明“三传”。弟子远方就业者以百数,诸儒服其强辩。齐神武召入霸府,令与诸子讲说。乾明初,累迁平原太守,坐赃贿失官。武成即位,以旧恩,除通直散骑常侍。琅邪王俨求博士有司以彫武应选时号得人历泾州刺史散骑常侍。及帝侍讲马敬德卒,乃入授经书。帝甚重之,以为侍讲,与侍书张景仁并被尊礼,同入华元殿,共读《春秋》。加国子祭酒、假仪同三司,待诏文林馆。
以景仁宗室,自托于其亲何洪珍,公私之事,彫武常为其指南。与张景仁号二张博士。时穆提婆、韩长鸾与洪珍同侍帷幄,知彫武为洪珍谋主,忌恶之。寻除侍中,加开府,奏度支事。大被委任,言多见从,特敕奏事不趋,呼为博士。
彫武自以出于微贱,致位大臣,励精在公,有匪躬之节。议论无所回避,左右纵恣之徒,必加禁约。数讥切宠要,献替帷扆,帝亦深倚仗之。方委以朝政,彫武便以澄清为己任,意气甚高。尝在朝堂谓郑子信曰:“向入省中,见贤家唐令处分,极无所以。若作数行兵帐,彫武不如邕;若致主尧、舜,身居稷、契,则邕不如我。”
长鸾等阴图之。及与侍中崔季舒、黄门侍郎郭遵谏幸晋阳,为长鸾所谮,诛。临刑,帝使段孝言诘之。彫武曰:“臣起自诸生,光宠隆洽。今者之谏,臣实首谋,意善功恶,无所逃死。愿陛下珍爱金玉,开发神明,数引贾谊之伦,语其政道,令听览之间,无所拥蔽,则臣虽死,犹生之年。”因歔欷流涕,俯而就戮,左右莫不怜而壮之。
子德冲等徙北边。南安王思好之反,德冲及弟德揭俱死。德冲聪敏好学,以帝师之子,早见旌擢,位中书舍人。其父之戮,德冲并在殿廷就执,目见冤酷,号哭,殒绝于地,久之乃苏。
(《北史·张彫武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坐赃贿失官 坐:因为
B.乃入授经书 乃:于是
C.寻除侍中 除:免官
D.长鸾等阴图之 阴:暗中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C项,“除”,结合“侍中”“加开府,奏度支事”分析,“免官”错误。应该是授予官职。句意:不久任为侍中。故选C。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张彫武出身贫贱,读书勤奋而有成效,他通晓“五经”和“三传”,很多读书人都佩服他强大的论辩能力。
B.张彫武自托于他的亲戚何洪珍,不论公事私事,张彫武常常为他出谋划策。穆提婆、韩长鸾知道此事后,妒忌讨厌他。
C.
张彫武认为自己出身微贱,蒙受皇恩而做了大臣,就应该报效朝廷。他在朝堂上议论得失,不加回避,多次抨击权贵。
D.张彫武被杀,他的儿子德冲和德揭一并在殿廷被捉,亲眼看见冤枉无罪而被施以刑戮,昏死在地上,很久才苏醒过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他的儿子德冲和德揭一并在殿廷被捉”错误。结合“其父之戮,德冲并在殿廷就执,目见冤酷,号哭,殒绝于地,久之乃苏”分析可知,文章没有提及他的儿子德揭在殿廷被捉。故选D。
7.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琅邪王俨求博士有司以彫武应选时号得人历泾州刺史散骑常侍
【答案】琅邪王俨求博士/有司以彫武应选/时号得人/历泾州刺史散骑常侍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博士”,古为官名,“有司”是有关官员的意思,作为后面句子主语,前面应该断开;“历”是历任的意思,后面跟的是官职内容,“历”的主语应该是“张彫武”,前面应该断开。句意:琅邪王高俨求博士,有关官员以张彫武应选,当时人们都说选对了人,历任泾州刺史、散骑常侍。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歔欷流涕,俯而就戮,左右莫不怜而壮之。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答案】(1)(张彫武)于是感叹流泪,俯身被杀(赴死)。左右的人没有谁不怜悯(同情)并认为他是壮士的。
(2)(我)派遣将士(军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事。
(3)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您知道它的困难(您知道它是困难的),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
)补充主语“张彫武”;“因”,连词,于是;“歔欷”,哽咽、抽噎、悲泣;“而”,连词,表承接;“戮”,杀戮;“莫”,代词,没有谁;“而”,连词,表并列;“壮”,意动,认为……壮。(2)补充主语“我”;“所以”,……的原因;“遣”,派遣;“备”,防备;“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出入”,偏意词语,进入;“非常”,意外的事。(3)“以”,连词,来;“鄙”,这里名词作动词,把……作为边邑;“远”,形容词做名词,解释为边远的地方,指郑国;“其”,代词,这件事;“焉”,何;“用”,介词,表原因;“以”,连词,表目的,来;“陪”,增加;“邻”,邻国,指晋国。
参考译文:
张彫武,是中山北平人,家庭世代贫寒低微。好学,精力过人,背着书卷跟从老师,不远千里。贯通“五经”,尤其通晓“三传”。弟子从远处来向他问学的,数以百计,各儒生都佩服他强大的辩论能力。齐神武帝把他召入藩王的府署,命他给各个儿子讲说。乾明初年,一直升至平原太守,因为贪赃受贿失去官职。武成帝即位,因过去的恩情,任为通直散骑常侍。琅邪王高俨求博士,有关官员以张彫武应选,当时人们都说选对了人,历任泾州刺史、散骑常侍。到皇帝的侍讲马敬德去世,就入宫讲授经书。皇帝很看重他,任他为侍讲,与侍书张景仁一起被尊崇、给予礼遇,同入华元殿,一同解说《春秋》。加任国子祭酒、假仪同三司,待诏文林馆。
因为和张景仁是同宗,自托于他的亲戚何洪珍,公私的事情彫武常常为他出谋划策。与张景仁号称二张博士。当时穆提婆、韩长鸾与何洪珍共同侍候君主,知道张彫武为何洪珍出谋划策,妒忌讨厌他。不久任为侍中,加开府,奏财政收支的事务。他被委以重任,奏言大多被听从,皇帝特敕令他奏事可以不急步而行,称他为博士。
张彫武自以为出身于寒门,一直到位居大臣,励精为公,有忠心耿耿不顾自身的节操。议论从不回避,身边骄纵放肆的人,一定严加约束。多次讥讽劝谏宠贵,在君王与群臣之所进献可行的,废去不可行的。皇帝也深深依仗他,把朝政委托给他。彫武便把澄清朝政作为自己的任务,意气很高。曾经在朝堂对郑子信说:“以前入省中,见到贤能干练的唐令处理事务,极无所以。假如行军打仗,彫武不如唐邕;假如辅佐皇帝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主,身居稷、契的官位,那么唐邕不如我。”
韩长鸾等暗中图谋他。到与侍中崔季舒、黄门侍郎郭遵谏阻皇帝巡幸晋阳,被韩长鸾进谗言,被杀。临刑时,皇帝派段孝言询问他。彫武说臣从诸生起家,受到恩宠深厚。今天的进谏,我实为首谋,意愿是善的,效果不好,无法逃避死罪。但愿皇帝珍爱金玉,开发神明,多用贾谊这一类人,让他们讲论政道,使得听看之间,不会被蒙蔽,那么臣即使死了,仍像活着一样。”(张彫武)于是感叹流泪,俯身被杀,左右的人没有谁不怜悯(同情)并认为他是壮士的。
儿子德冲等迁移北边。南安王思好反叛,德冲及弟弟德揭都死于此事。徳冲聪敏好学,因为是皇帝师傅的儿子,很早就被提拔,官位中书舍人。他父亲被杀,德冲一并在殿廷被捉,亲眼看见冤枉无罪而被施以刑戮,大哭,昏死在地上,很久才苏醒过来。
(二)古诗词鉴赏(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可以看出诗人意识到孔子的思想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对收成如何不必斤斤计较,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答案】A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A项,“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错误。陶渊明一直有弘扬儒道、救治斯世的理想,本诗中他尊孔子为“先师”,可见不是否定孔子。故选A。
10.“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①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②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理解及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列举出诗词中出现的意象,描绘诗词中展现的画面,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回答这题首先要会翻译诗句。回答本题抓住“平畴”“远风”“良苗”“怀新”几个意象,然后把“平、远、良、新”等几个修饰词展开联想,描绘画面即可。这两句中“平畴”是平坦的田野,“怀新”是孕育着新的生机。这两句写出了风吹过广阔的田野,秧苗欣欣向荣的生机。
点睛: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11.“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
【答案】①躬耕田园的快乐之情;②避世隐逸的淡泊之情;③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意思是:就像这样,在简陋的木屋里长吟,暂且做一个耕田之人吧。本诗叙写了田间劳动的欢娱,联想到古代隐士长沮、桀溺的操行,而深感忧道之人的难得,最后以掩门长吟“聊作陇亩民”作结。从而表达了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
(1)欲流之远者,______________。(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2)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诗经·卫风·氓》)
(3)______________,又重之以修能。(屈原《离骚》)
(4)推此志也,______________。(《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倚南窗以寄傲,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王于兴师,修我甲兵,______________。(《诗经·秦风·无衣》)
(7)云树绕堤沙,______________,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
(8)______________,但寒烟衰草凝绿。(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答案】(1)必浚其泉源 (2)夙兴夜寐 (3)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4)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5)审容膝之易安 (6)与子偕行 (7)怒涛卷霜雪 (8)六朝旧事如流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浚”“寐”“审”“偕”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现代文阅读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三棵树的承诺
冉小江
①老家打电话来的时候,我正在睡午觉,迷迷糊糊地听到电话里传来父亲的声音,说的是老家那座高山上的事。那片山林一直耸立到云层里,一到秋天的末尾,日子还没有来得及喊冷,上面就已经盖上了厚厚的一层雪,那雪大半年化不完,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让山里人进进出出,最健走的人到镇里面往返也得花四个多小时,一路荆棘一路颠簸,说不完的穷山恶水。父亲说的事,是一家姓练的给我们留了一棵树,因为要修路进山,得把田坎上那棵树给砍了,说是上一辈承诺给我们家的,让我们家自己拿主意,父亲年迈,打电话来问我意见。
②这个故事还得从我过世的母亲说起。
③当年,我的母亲在镇上的中学,负责给全校的学生煮饭,俗称大师傅,其实也就是一个烧饭的工人。母亲仁慈,看见哪个孩子可怜,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就带到家来,管吃管住。我们家楼上楼下常年住的学生就有五六个,还有时不时来改善生活的。
④有个姓练的孩子,父亲早逝,母亲一人带着他们兄弟俩,哥哥因为家里穷,小学没念完就在家帮着干活了。母亲把他从学校喊回家的时候,他的脚趾头已经冻得像一个个胡萝卜,母亲给他换上父亲的鞋,发现他连袜子都没的穿,马上又从屋子里拿出一套衣服给他。叫他到火炉边的时候,他畏缩得像一只受伤的鹿,因为实在冻得厉害,端起的饭碗都险些落在了地上。就这样,他开始在我们家吃、在我们家住,一住就是三年。
⑤不久后,他母亲知道了这事,老太太择了一个赶场天到我们家来,带了一口袋的洋芋,特意感谢了一番。农村人不会说话,嘟囔着给我母亲承诺,说在他们家的耕地上有三棵碗口那么粗的柏香树,因为实在没有什么可以报答的,就送给我们家,祖祖辈辈都给我们家看护,直到长出参天大树,我们家拿来盖大房子。母亲当时也没有任何言语,当是一句玩笑话,只是告诫要让孩子读书,读书才有出路。
⑥这事好像就这么过了,记得有一年春天,山上带话来说,其中一棵因为常年用来拴牛绳,恰巧被一头发飙的牛给弄断了。又过了几年,山上又带话来说,其中一棵因为长得茂盛的缘故,季节里烟雨频繁,不巧被雷劈成了两半。
⑦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从山上带话来的是老太太的长孙子,老太太已经过世了多年,不幸的是,那个曾经在我们家寄宿的二儿子也因为一场大病被带走了。那个可怜的年轻人,好像一直活在我最初的记忆里,穿着一件单薄的衣服,上面补了很多补丁,两手环抱着自己蜷缩成一团,冷得瑟瑟发抖。母亲就这样把他带到了我们生活里,我们吃什么,他就吃什么,我们每年有衣服,他就有衣服。小时候我们三弟兄总是不理解,白吃白喝还不说,连衣服裤子都要买,这样下去,我们免不了横眉冷眼对他们,每次都被母亲训斥一顿才收场。母亲常给我们说起这些孩子的苦,并一再告诫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不仅要勤劳,还要懂得在逆境中自强不息。尤其是这些孩子中成绩优越者,母亲让我们不仅要向他们虚心学习,还要懂得尊重、敬佩这种人,这样就是给自己树立一个榜样。向你身边优秀的人学习,这就是母亲一直教导给我们兄弟的。
⑧晚些时候,我给老家的父亲去了电话,说树我们不要了,让他们家自己把树卖了,钱我们一分也不要。我想,母亲在世也会这么做的。当初母亲的目的也不是要得到那几棵树。
⑨一棵树几经风雨才活了下来,就像我们人一样,要经过多少的磨难和挫折才能成人?女儿还小,或许有一天我也会给她讲这个故事,这个故事的主题就叫三棵树的承诺。说有这么一家人,为了报答一个人的一点小恩,三辈人守着、看护着,直到有一天其中一棵有幸长成了参天大树,兑现了他们当初的承诺。
(选自2016年5月4日《人民日报》)
13.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答案】内容上:交待故事发生的地点,突出老家的山里气候寒冷、贫穷落后的特点。结构上:点题;引出下文三棵树的故事及对母亲的描写。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语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老家”“日子还没有来得及喊冷,上面就已经盖上了厚厚的一层雪,那雪大半年化不完”“说不完的穷山恶水”,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突出老家气候寒冷、贫穷落后的特点。“因为要修路进山,得把田坎上那棵树给砍了”“这个故事还得从我过世的母亲说起”,引出下文三棵树的故事及对母亲的描写。
14.请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答案】①仁慈助人②不图回报③教子有方④重视读书(学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结合“母亲仁慈”“看见哪个孩子可怜,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就带到家来,管吃管住。我们家楼上楼下常年住的学生就有五六个,还有时不时来改善生活的”分析,母亲仁慈善良,待人真诚。结合“就这样,他开始在我们家吃、在我们家住,一住就是三年”“母亲当时也没有任何言语,当是一句玩笑话,只是告诚要让孩子读书,读书才有出路”分析,母亲乐于助人,不求回报。结合“母亲就这样把他带到了我们生活里,我们吃什么,他就吃什么,我们有衣服,他就有衣服……但每次都被母亲训斥一顿才收场”分析,母亲言传身教,教子有方。结合“母亲当时也没有任何言语,当是一句玩笑话,只是告诫要让孩子读书,读书才有出路”分析,母亲重视读书。
点睛:本题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
15.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最后一段划线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案】①对练家祖孙三代诚信守诺的敬佩。②对底层普通人在困境中互相帮持品质的赞美(赞美母亲仁慈助人而不图回报的品质)。③对美德得以传承的期盼(希望美德能够让女儿铭记于心、传承下去)。④对一个人要经历很多磨难和挫折才能成才的慨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及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例如本题就是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常用这样一些基本术语:①歌颂、赞扬、弘扬什么。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⑤表达了什么情感。“女儿还小,或许有一天我也会给她讲这个故事”,对美德得以传承的期盼;“为了报答一个人的一点小恩,三辈人守着、护着,直到有一天其中一棵有幸长成了参天大树,兑现了他们当初的承诺”,对练家和孙三代诚信守诺的敬佩。“我想,母亲在世也会这么做的,当初母亲的目的也一定不是要得到那几棵树”,对底层劳动人比困境中互相帮持品质的赞美。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汉代艺术的美学风貌
李泽厚
人对世界的征服和琳琅满目的对象,表现在具体形象、图景和意境上,则是力量、运动和速度,它们构成汉代艺术的气势与古拙的基本美学风貌。
这种“气势”甚至经常表现为速度感。而所谓速度感,不正是以动荡而流逝的瞬间状态集中表现着运动加力量吗?你看那著名的“马踏飞燕”,不就是速度吗?你看那“荆轲刺秦王”,匕首插入柱中的一瞬间,那不也是速度吗?激烈紧张的各种战斗,戏剧性的场面、故事,都是在一种快速运动和力量中来展现其磅礴的“气势”。一往无前不可阻挡的气势、运动和力量,构成了汉代艺术的美学风格。它与六朝以后的安详凝练的静态姿式和内在精神是何等鲜明的对照。
也正因为是靠行动、动作、情节而不是靠细微的精神面容、声音笑貌来表现对世界的征服,于是粗轮廓的写实,缺乏也不需要任何细部的忠实描绘,便构成汉代艺术的“古拙”外貌。汉代艺术形象看来是那样笨拙古老,姿态不符常情,长短不合比例,直线、棱角、方形又是那样突出、缺乏柔和……但这一切都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增强了上述运动、力量、气势的美,“古拙”反而构成这种气势美的不可分割的必要因素。如果没有这种种“拙笨”,也就很难展示出那种种外在动作姿态的运动、力量、气势感了。过分弯的腰,过分长的袖,过分显示的动作姿态……“笨拙”得不合现实比例,却非常合乎展示出运动、力量的夸张需要。“气势”与“古拙”在这里是浑然一体的。
如果拿汉代画像石与唐宋画像石相比较,如果拿汉俑与唐俑相比较,如果拿汉代雕刻与唐代雕刻相比较,汉代艺术尽管由于处在草创阶段,显得幼稚、粗糙、简单和拙笨,但是上述那种运动、速度的韵律感,那种生动活跃的气势力量,就反而由之而愈显其优越和高明。尽管唐俑也有动作姿态,却总缺少那种狂放的运动、速度和气势;尽管汉俑也有静立静坐形象,却仍然充满了雄浑厚重的运动力量。汉代艺术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那种整体性的力量和气势,是后代艺术所难以企及的。
形象如此,构图亦然。汉代艺术还不懂后代讲求的以虚当实、计白当黑之类的规律,它铺天盖地,满幅而来,画面塞得满满的,几乎不留空白。这也似乎“笨拙”。然而,它却给予人们以后代空灵精致的艺术所不能替代的丰满朴实的意境。它比后代空灵的美更使人感到饱满和实在。与后代的巧、细、轻相比,它确乎显得分外的拙、粗、重。然而,它不华丽却单纯,它无细部而洗练。它由于不以自身形象为自足目的,就反而显得开放而不封闭。它由于以简化的轮廓为形象,就使粗犷的气势不受束缚而更带有非写实的浪漫风味。当时民间艺术与文人艺术尚未分化,从画像石到汉乐府,从壁画到工艺,从陶俑到隶书,汉代艺术呈现出来的毋宁更多是整体性的民族精神。如果说,唐代艺术更多表现了中外艺术的交融,从而颇有“胡气”的话;那么,汉代艺术却更突出地呈现着中华本土的音调传统:那由楚文化而来的天真狂放的浪漫主义,那在满目琳琅的人对世界的行动征服之中的古拙气势的美。
(选自《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有删改)
16.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汉代艺术美学风貌的是( )
A.激烈紧张的各种战斗,戏剧性的场面、故事,都是在一种快速运动和力量中来展现其磅礴的“气势”的。
B.过分弯的腰,过分长的袖,过分显示的动作姿态……“笨拙”得不合现实比例,却非常合乎展示出运动、力量的夸张需要。
C.汉代艺术尽管由于处在草创阶段,显得幼稚、粗糙、简单和拙笨,但是上述那种运动、速度的韵律感,那种生动活跃的气势力量,就反而由之而愈显其优越和高明。
D.汉代艺术以其空灵的意境,以简化的轮廓为形象,就使粗犷的气势不受束缚而更带有非写实的浪漫风味。
【答案】D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题干问的是“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汉代艺术美学风貌的”,D项,“汉代艺术以其空灵的意境”错误。空灵的意境是后代的艺术特征,而不是唐(汉)代的艺术特征。“后代讲求的以虚当实、计白当黑之类的规律”“它却给予人们以后代空灵精致的艺术所不能替代的丰满朴实的意境”。选项内容偷换概念。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一往无前不可阻挡的气势、运动和力量,构成了汉代艺术全部的美学风貌。
B.汉代艺术形象的“笨拙古老”,是因为汉代艺术要表现出行动、动作和情节的“气势”,“气势”是“古拙”风貌形成的前提。
C.尽管唐俑也有动作姿态,却总缺少那种狂放的运动、速度和气势,显然作者不欣赏唐代的艺术。
D.汉代艺术不仅在形象上体现出“笨拙”的特点,在构图上也是如此,显现出与后代不同的丰满朴实意境。
【答案】D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全部的美学风貌”错,汉代艺术生命通过它们显现,但它们不是艺术生命,还包括“气势”和“古拙”。B项,“‘气势’是‘古拙’风貌形成的前提”错,文中说:“‘古拙’反而构成这种气势美的不可分割的必要因素”,两者是相互影响,“浑然一体”的。C项,“作者不欣赏唐代的艺术”错,文中无此意。作者只是用客观冷静的视角去评价审视各个时代不同的艺术风貌,并没有太多主观的个人感情色彩。故选D。
18.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汉代艺术“气势”与“古拙”风貌形成的原因。
【答案】①靠行动、动作、情节来表现人对世界的征服或琳琅满目的对象(侧重用力量、运动和速度来表现人对世界的征服或琳琅满目的对象)。②汉代艺术出于草创阶段,尚未出现后代那样“以虚当实、计白当黑”的成熟创作规律。③民间艺术与文人艺术未分化,具有整体性的民族精神。④受中华本土音调传统的影响(或受楚文化天真狂放浪漫主义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与文本有关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一往无前不可阻挡的气势、运动和力量,构成了汉代艺术的美学风格”“于是粗轮廓的写实,缺乏也不需要任何细部的忠实描绘,便构成汉代艺术的‘古拙’外貌”“汉代艺术尽管由于处在草创阶段,显得幼稚、粗糙、简单和拙笨,但是上述那种运动、速度的韵律感,那种生动活跃的气势力量,就反而由之而愈显其优越和高明”“铺天盖地,满幅而来,画面塞得满满的,几乎不留空白”“汉代艺术呈现出来的毋宁更多是整体性的民族精神”“汉代艺术却更突出地呈现着中华本土的音调传统:那由楚文化而来的天真狂放的浪漫主义”分析,这些都是造成汉代艺术“气势”与“古拙”整体风貌特征的原因,用流畅的语言概括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语言会通中外思想,超越文化藩篱,推动文明创新,是促进人文交流,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工具,是服务“互联互通”建设的重要支撑。
“一带一路”不仅是经贸通道,也是文明互鉴之路。语言教育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通过掌握彼此的语言,可以获得一种观察世界的新途径和新起点,增进彼此的交流与对话。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中,加强语言教育与语言传播,能够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语言互通和文化交流,进而实现“民心相通”。
在全球化时代,欧美著名的跨国公司纷纷制定语言战略,用以处理和解决世界市场带来的跨文化沟通问题,从而消除误解,减少冲突。以美国IBM为例,该公司不仅指定英语作为公司通用语言,同时还确定其他八种语言作为公司沟通语言的选择,为跨文化团队管理和沟通以及本地化战略积极开展规划。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进行海外投资,都需要语言文化知识作为重要支撑。在对我国海外直接投资风险评估中,与语言紧密相关的文化风险覆盖率高达71.3%,高于主权风险(46.9%)。近来中国企业在乌兹别克斯坦生存和发展境遇即表明,中国企业遭遇到的语言障碍,给合资企业或独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甚至导致企业的倒闭和破产。语言是互联互通基础工程的重要支撑,建设“一带一路”,必须语言先行!
(摘编自光明网《沈骑:语言能力建设是“一带一路”的基础性工作》,2017年5月8日)
材料二:
“一带一路”涵盖世界三大宗教、四种文明、上百种语言,如何在不同文明、文化之间取得共识将是“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成功的基石。
在人类文化的基底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体现出“一带一路”大战略的高远文明境界。因此中国最终在一带一路上的崛起,必须是以一个文化强国的姿态崛起。历史上,每一个帝国崛起都有与它崛起相关的全球化地带和文化影响圈,如何建设“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文化圈、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呢?
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应该能较好地与该国的标志性公司及个人相结合,即能够比较自然且有效地被呈现。比如微软和比尔·盖茨,苹果和乔布斯,“脸书”和扎克伯格,谷歌和拉里·佩奇,特斯拉和埃隆·马斯克等就成为“美国梦”的新偶像……如何把中国明星公司及其创始人与中国精神、中国文化和中国价值更好地相结合并加以有效传递,我们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还要避免一些认知误区,比如简单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其实传统文化更多是资源,只有被成功转化,才能成为软实力。要想实现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的目标,需要整合和转化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全球资源,才能打造出既有中国特色又能为国际社会所接受的文化价值体系。
应对文化挑战还要善于利用宗教规律,解决宗教问题。“一带一路”沿线众多国家的广大民众都是某一种宗教的信仰者。如果不尊重宗教规律,甚至回避、抑制宗教,必然导致沿线诸多信教民众的疏离感。中国企业在海外遭遇的一些突发事件,往往与员工无意识地侵犯了驻在国民众的宗教禁忌有关。
(摘编自中华网《建设“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文化圈》,2017年5月15日)
材料三:
从现实情况来看,“一带一路”沿线上有多种文明和上百种语言并存,国家(地区)间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因此,在实施“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应以沿线国家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差异为着眼点,通过大力促进双边文化的对话与交流、碰撞及融合等方式来化解潜在的壁垒,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关系持续稳定发展,促进“一带一路”建设蓝图的顺利实现。对于文化对话的内容,我们一方面要注重加强中华文化“走出去”,以展示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另一方面也要将丰富多样、精彩纷呈的中国现代文化门类和成果展示在各国民众面前,增加文化的辨识度和亲近感。中华文化要想得到“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认同,就要加强双向良性互动和合作沟通,即考虑各国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社会风俗和阅读习惯、风土人情和价值取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宣传。
我国边疆地区一些民族与境外使用相近的语言,他们的民族语言同时也是“跨境语言”,对不同文化的融合能起到很强的润滑和推动作用。北京语言大学等学校已为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几十万留学生,其汉语教育几乎涵盖了“一带一路”沿线所有国家,培养了大量国际知名汉学家,这些人都是文化对话的潜在参与者。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有50多种国家通用语和200多种民族语言,且大多为非通用语种。而目前我国此类人才奇缺,亟须培养大量精通沿线国家语言的高层次外语专业人才和语言能力过硬、具有国际视野、能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的领域和行业专才。
由于我国自身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不足,如国际传播力不够、少数商品的质量问题、一些国人在国外旅游中存在不文明行为等问题,对国家形象造成了影响。对此,我们必须主动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国家形象,赢得周边国家的普遍好感与认同。
(摘编自《光明日报》《以文化对话推动“一带一路”建设》2017年05月20日02版)
19.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三则材料都是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深度思考,都重在强调语言对文化的互通、共识和共融的重要性,并积极寻求解决现存问题的办法。
B.材料一中我国海外投资风险评估中的文化风险覆盖率比主权风险覆盖率高得多,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们应该将全部精力放在语言文化风险的管控上。
C.材料二中每一个帝国崛起的事实,说明建设“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文化圈、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是中国以文化强国的姿态崛起的必经之路。
D.材料三着眼沿线国家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差异,以双边文化的对话与交流、碰撞及融合等方式来确保周边国家和地区对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认同。
【答案】C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都强调了语言对文化的互通、共识和共融的重要性”错误,材料二主要是文化建设,不是语言建设。B项,“全部精力放在语言文化风险管控”有误,文中“必须语言先行”无“全部”之意。D项,“对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认同”错误,从材料三来看,应该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故选C。
20.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认为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的语言,既是促进“民心相通”的保障,也是服务“互联互通”基础工程的重要支撑。
B.材料一中美国IBM的语言战略和中国企业在国外的生存和发展境遇,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语言在世界跨文化沟通中的重要性。
C.材料二侧重报道的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复杂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挑战,及作为一个文化强国的中国所采取的应对策略。
D.三则材料摘编自不同的媒体,文章风格虽相近,但观点各有侧重。材料二侧重于“一带一路”大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建设,与其他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明显的不同。
【答案】C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C项,“作为一个文化强国的中国”不准确,材料二中表述为“因此中国最终在一带一路上的崛起,必须是以一个文化强国的姿态崛起”。故选C。
21.要打造既有中国特色又能为国际社会所接受的价值文化体系,除加强语言能力建设外,我们还需做出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①把中国精神、中国文化和中国价值与中国明星公司及其创始人相结合,使之自然有效传播;②走出认知误区,整合和转化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全球资源;③通过与沿线国家的双边对话与交流,展示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中华现代文化门类和成果丰富多样,化解潜在壁垒,增加文化的辨识度和亲切感;④文化宣传要有针对性,要尊重沿线国家的宗教规律,关注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风俗和阅读习惯、风土人情和价值取向;⑤主动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国家形象,赢得周边国家的普遍认同和好感。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本题解答时注意概括各则材料的的要点,提取相关的专家学者的观点,进行整合最后得到答案。材料二第三段说“如何建设‘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文化圈、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呢”,由此可以知道,可以到下文找出相关内容,然后进行概括,材料二第四段说“如何把中国明星公司及其创始人与中国精神、中国文化和中国价值更好地相结合并加以有效传递,我们还有很多功课要做”,第五段“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还要避免一些认知误区……要想实现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的目标,需要整合和转化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全球资源”,材料三中“以沿线国家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差异为着眼点,通过大力促进双边文化的对话与交流、碰撞及融合等方式来化解潜在的壁垒,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关系持续稳定发展”等,考生可以把这些内容圈出来,然后依据分值分条进行概括。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四、作文(60分)
2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美是什么?美是一池月色、一只彤管、一滴水和一滴眼泪……美是一种对外界的欣赏,更是一种内在的修行。
【答案】美在磨难的汗水中
美在哪里?
自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勤劳而质朴的人们就开始了探寻美的征程。而关于“美”的争论:“美是什么?”、 “美在哪里?”也就成了一个亘古不衰的话题,至今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在众多对美的诠释中,我特别赞同毛姆的论点:美是奇异的。它是艺术家从世界的喧嚣和他自身灵魂的磨难中铸造出来的东西。的确磨难是美萌芽的摇篮,一切的美都从磨难的艰辛和泪水中升华出来的。
回顾将中国奥运会“0”的记录抛进太平洋的许海峰,回顾中国女排“五连冠”的辉煌战绩,再回顾96年亚特兰大奥运赛场上王军霞身披国旗迎风奔跑的那一幕场景,当他们都身着中国的队服站在领奖台上,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向亿万观众挥手致意之时,谁会说他们不美呢?可又有多少人知道那精彩的瞬间是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艰苦训练换来的呢?每一滴汗都记载了他们磨炼的经历,又每一滴汗更镌刻着他们挑战巅峰的不朽誓言。在这里,奥运五环旗的猎猎飘扬下,这一关于美的哲学命题——美是磨难的汗水换来的!正演绎的淋漓酣畅。
正因为美是磨难的汗水换来的。所以那些贪图安逸的盲目的美的追随者们,尽管企图利用时代的进步将“美”戴在头上,贴在脸上,捆在身上,甚至想放入嘴里,吞入腹中。但其结果总是和最初的想法南辕北辙,而那些真正将自己和磨难系在一起,将生命熔入火炉中锤炼的人,由于烈火已焚烧尽了他满身的尘垢,烧出了一条真正让美贴伏的生命,因而他生命的乐章才更显的华丽。
玛丽•居里将青春奉献给科学,昏暗、窄小的实验室里到处都留有她磨难的经历。终于,她成功了,两度荣获诺贝尔奖使她当之无愧地成为全世界女性的骄傲,的确,她是美丽的。张海迪身患高位截瘫,但残忍的病魔并没使她屈服,凭着“就是死,也要射出最后一颗子弹”的决心,完成了其著作《生命的追问》,这也使她的生命绽放出“中国保尔”之光,的确,她也是美丽的。
与其用虚伪的外表来标榜美,不如用磨难的汗水换取美。朋友,请收住你那盲目的搜寻美的视线,让自己的灵魂去接受一次炼狱吧,相信这样天堂就不会遥远了。
相关文档
-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2021-06-066页
- 2019-2020学年辽宁省丹东市高一上2021-06-0611页
-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0届高三月2021-06-0628页
- 云南省陆良县联办高级中学2019-2022021-06-0623页
- 浙江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2021-06-0630页
-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2021-06-066页
- 高考语文6年(2007-2012)高考精解精2021-06-0639页
-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语言文字运2021-06-0641页
- 新高考语文二轮(山东专用)配套练习题2021-06-069页
- 湖北省荆州市松滋第四中学2019-2022021-06-06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