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9.51 KB
  • 2021-06-06 发布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每日一题(第22周)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含解析)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三) 【2015 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头脑中的旅行 彭 程 ①对当代人来讲,旅行是一件平淡无奇的事情,但在古代,技术落后,交通不便,旅行经常和冒险联 系在一起,另外还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因此,旅行对于很多人来说并非易事。那时候的一些人 尤其是文人,愿望难以满足,只好经常借助于幻想,在头脑中旅行。文人许多是贫穷而兼病弱,却拥有敏 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现实生活中的阻碍反而进一步激发起他们的热情。一幅图画,书里一段并不 起眼的描绘,都能够成为点燃他们灵感的火种。借助无限的想象,他们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一个地方的景色 氛围,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②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就突出地体现了这样一种才华。他的不少篇章,都表达了对于远方的向往。远方, 始终是一个充满魅力和诱惑的巨大泉眼,汩汩涌流出诗意和美。波德莱尔的女友有着一半非洲血统,据说 正是她周身所散发出的异域气息令他痴迷,她的秀发,她的一颦一笑,都让他恍惚感受到了遥远的、另外 一个大陆的奇异魅力。他有一首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其中有这样的描绘: 你的头发蕴藏着一个完整的梦,充满了船帆和桅杆的梦;它也包藏着大海,海上的季风把我带到 那些迷人的地方,那里的太阳显得更蓝更深,那里的大气充满果实、树叶和人类肌肤的香味。 ③从这些文字中,你能强烈地感觉到诗人感受力的灵敏和丰盈,视觉、嗅觉等都在全方位地、酣畅地 敞开着,借助于一些要素,他生动地描绘出遥远地方的风光气氛,栩栩如生。而这一幅幅巨大的、声色流 溢的画面,最终是靠着强大的想象力来加以拼接、连缀和粘合的。 ④终其一生,波德莱尔都被港口、轮船、铁路、火车以及酒店客房所吸引,因为这些都连接着远方, 通向另外的生活。因为很难真正具备出行的条件,波德莱尔更多的是从想象中获得满足。 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蒲宁,也是一位善于运用想象力的大师。在自传体长篇小说《阿尔 谢尼耶夫的一生》中,他回忆了自己在俄罗斯腹地的一个庄园里度过的童年时代。在漫长寒冷的冬夜,《鲁 滨逊漂流记》等书里的插图,让他想象遥远的热带。狭窄的独木船、拿着弓箭和长矛的光身子的人、椰子 树林,都让他感到甜蜜和陶醉,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幻觉:“我不但看到,而且以自己的整个身子感觉到 了那么多干燥的炎热,那么多阳光!”以至于多年后,他有机会来到那些地方时,心中浮现的第一感觉就是: 对,对,所有这一切正如我三十年前首次“看到”的那样! ⑥拥有这样一种强大的想象能力,堪称是生命中获得的宝贵奖赏。它打通了一条连接诗和美的道路。 ⑦以上种种都表明,一个善感的灵魂,可以创造出怎样的奇迹。这是一些具有异禀的人,能够通过一 棵树想象一片森林,借助一片贝壳想象一片大海。一些零散寒伧的线头布片,到了他们手中,竟被拼接成 一幅色彩斑斓的织锦。读这样的作品,与其说是观赏作者借助于想象而描绘出的风景,不如说是欣赏灵魂 的奇观。这样的灵魂正是艺术的摇篮和息壤。 ⑧当然,我们都是凡夫俗子,不具备那样卓越的才华。不过,从他们的这种嗜好中,还是可以悟出一 些有益的东西。虽然如今旅行成本大大降低,但一个人的时间、精力、财力等,永远是处于一种短缺的状 态。相对去过的地方而言,更多的地方是去不成的。这样,就不妨退而求其次,借助想象的力量来作为一 种弥补。 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必要向那些杰出作家学习,培养和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努力使自己变得细腻 善感:欣赏一泓碧蓝的山涧溪水的图片,仿佛感觉到浸入脚底的丝丝寒凉;目光流连于画面上一间江南小 城临水的茶楼,似乎嗅到一缕明前龙井的清香。对于气氛、情调的细腻感知和把握,才堪称旅行最重要的 收获。 ⑩如今技术的快速进步,为这种想象的旅行提供了极好的帮助,鼠标轻轻一点,你可以从白雪皑皑的 北极冰原,到花木葳蕤的热带海岛。瞩目于图片,充分调动想象力,把感受的旋钮调到最高档,庶几可以 获得几分真切的、身临其境般的体验。 ⑪当然,对于这种替代的旅行,你尽可以不以为然,但我只需要用一句话来辩护:人生奄忽,步履真 正踏及的地方,能有几处? (本文有删改) 文章第②段引用波德莱尔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的片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①以具体例子说明想象的旅行打开了诗人通向远方的道路,诗人虽然不能亲临其境,却能从丰 富的想象中获得满足。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才华——即使身不能至,也能够以超凡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感 受力生动传神地描绘出远方的风景,呈现出富有诗意、流光溢彩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名师点睛 1.要坚持记牢概念。先要熟记各种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布局谋篇、修辞手法等的概念,能够根据文本内 容做出判断;然后就是注意这些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这样才能明白命题者的意图,准确选择答题的方向。 2.要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布局谋篇等,都属于作品形式方面的要素,它们都是 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因此,鉴赏表达技巧时,一定要结合所表达的内容分析,不能就技巧谈技巧,要立足 文本。 3.要坚持同品味语言相结合。在作品中,艺术技巧都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因此鉴赏艺术技巧时,也要与 揣摩语言、品味语言结合在一起。 4.要坚持答题时的两个原则。答题的基本原则就是“答案要点化”“要点序号化”,这样可以防止漏写,也 可以使条理清楚,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这一天晚上,少安回家后不多工夫,就被父亲有点神秘地叫到院子里,把刘玉升要重建庙宇的事给儿 子大约说了说。 “我上了二十块布施。我品玉升的意思,想叫你多出点哩,因为你这两年赚了几个钱……”孙玉厚咄 讷地对儿子说。 孙少安有些生气地咂巴了一下嘴,对父亲说:“哎呀,我怎能出这号钱哩?就是你也不应该出!” 玉厚老汉对儿子的态度大为惊讶,“你娃娃不敢这样!神神鬼鬼的事,谁也说不来!咱又不在乎那么 两个钱。万一……” “万一怎?”少安看着父亲的可怜相,强硬地说,“我不会出这钱!哪里有什么神神鬼鬼!神鬼就是 刘玉升和金光亮!他们愿干啥哩,和咱屁不相干!” 第二天上午,少安产生了一个小小的愿望——想瞧瞧他的宝贝儿子。虎子这半年已经上了小学一年级。 他很想在外面悄悄地看看儿子坐在教室里的样子。 孙少安怀着一种惆怅而激动的情绪,一个人慢慢溜达着。 他习惯地走到原来的学校院子,却猛然意识到:学校已搬进了原二队的饲养院里! 不过,他倒一下子无法把自己的双脚从这个破败的老学校的院子里挪出来。 他看见,这个当年全村最有生气的地方,竟是这样的荒芜衰败了!【甲】院子里蒿草长了一人高,窑面 墙到处都是裂缝,麻雀在裂缝中垒窝筑巢,叽叽喳喳,飞进飞出,那副篮球架已经腐朽不堪,倒塌在荒草 之中……这就是当年他上过学的地方!他的弟弟、妹妹,都在这里上过学。而现在,他的儿子却不得不离 开这地方,搬到曾经喂驴拴马的棚圈里去念书了。这是历史的耻辱,也是双水村的耻辱。 “不过,你孙少安大发感慨,可又给双水村做了些什么事?”有一个声音突然在内心中问他。孙少安 怔了怔,忍不住仰起脸向天空长长地嘘了一口气。仅仅在这一刹那,某种想法便不由得主宰了他的意识, 他猛然想:是呀,我为什么不可以把这座学校重新建造起来呢?连神汉刘玉升都有魄力重建庙坪的破庙, 我为什么没勇气重建这个破学校? 一种使命感强烈地震撼了这个年轻庄稼人的心,使他浑身不由滚过了一道激奋的战栗! 好,你刘玉升修庙,我孙少安建校!咱们就唱它个对台戏! 孙少安旋即走出这座颓败的学校院子,转而来到不远处的原二队饲养院。他蹑手蹑脚来到“教室”窗 户前。窗户是临时垒的,栽几根粗糙的木棍,破麻纸被风吹得哗哗作响。他透过窗户上的破纸洞,看见姚 淑芳老师正领着孩子们读拼音。里面黑乎乎的,一股牲畜的粪便味直冲鼻子。他半天才看见虎子背抄着双 手,小胸脯挺着在念拼音。他鼻根一酸…… 孙少安转身急速地步出了这个破院子。他更加迫切地感到,他有责任让孩子们尽快和这个饲养院永远 地告别,重新回到更好的环境中去念书。 他直接去找他的朋友金俊武。俊武听他说了自己的打算,也很兴奋,立刻表示他将全力支持他办这件 大事。两个人同时还商定,他们也成立一个会,叫“建校委员会”,由少安任会长,俊武任副会长。少安 表示,他准备拿出一万五千元,如果剩余下钱,还可以建立“奖学金”什么的。 当天晚饭后,少安也神秘地把父亲叫到院子里,给他说了他的打算。 玉厚老汉嘴一张,结果连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万万没有想到,儿子连敬神的几十块钱都不愿出,却拿 这么一大笔钱修田福堂震坏的那个破学校! 出乎少安意料的是,平时勤俭的秀莲却特别痛快地支持他搞这件事。事情由生病的妻子最后画了 “圈”,就算敲定了。 当天夜晚掌灯时分,少安一个人爬上了庙坪山。他蹲在山顶的梯田塄边,静静地环视着月光朦胧的 双水村…… 此刻,他一下子想起了许许多多的事。从少年时期的生活,一直想到了现在。噢,他已经在这块土地 上生活了半辈子。他的后半辈子也要在这块土地上度过。往日的生活有苦也有甜。重要的是,他现在才 感到腰板硬了一些。过去,日日夜夜熬煎和谋算的是怎样才不至于饿死,如今却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 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村庄做点事了。当然,比起一些干大事的人来说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可这是他 孙少安呀…… 【乙】月亮是这样皎洁,夜是这样宁静,村庄沉浸在睡梦之中,东拉河却依然吟唱着那支永不疲倦 的歌。 几天以后,孙少安要出钱重建学校的事件就传得家喻户晓了。于是,双水村出现了“今古奇观”:两 个民间组织——以孙少安、金俊武为首的“建校会”和以刘玉升、金光亮为首的“建庙会”,叫人哭笑不 得的是,许多人竟对这两个“会”同时都抱支持的态度。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有删改) 文中画线的甲、乙两处环境描写,各有什么特点?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城市的高处 许 锋 ①由房间的阳台能看到山。山上的树郁郁苍苍,很浓密,很荫翳。山势自远而来,宛如一支征战的部 队。山体与楼群的接壤处,就不让山随心所欲了,而是生生地被切开,浇筑了水泥,免得突如其来的山雨 冲得泥沙俱下。 ②我的目光几乎与山上的树是平行的,能看得见树梢——树上的鸟。任何鸟,大约都喜欢在高处飞翔。 鸟是自由自在的,而我所处的高处或低处,更多时由不得自己。 ③住在城市的高处,好处是望得远。即便在楼群像丛林那样密布的繁华地儿,高处依然可以望得远。 目光可能四处碰壁,但心一定是高远的。若心也被截断和阻隔,但思想,一定是高远的。 ④我觉得,每一个进入城市的人都是思想者。每一天,每一步,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以思考的 状态开始或结束。那是与他曾经面对着庄稼截然不同的姿态。庄稼能听得进去所有的意见,能包容所有的 缺点,能用一生的时间去抚慰伤痛。更多的庄稼一生都在低处,土生土长,一生都是低姿态。 ⑤城市原本就高。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有高才能抵御和防患,这是城市的秉性。之后的时间,城 市用一生又一生的时间在拔节。有时连眼睛都不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城市紧张地张望和攀 援的时间里,北方或南方的庄稼,却把一生中的很多时间用于冬眠,以便养精蓄锐,让自己更本质地生长。 ⑥每一个进入城市的人,都有自己的高度,居住的高度,劳作的高度,说话的高度,生存的高度。之 后能否在原有的高度上节节高,或步步为营,或颓败,有时身不由己。这时,该知道,很多城市的成长完 全不在意人的态度,因为人左右不了城市。 ⑦黎明时,我看见山上绰约的树影,仿佛还有氤氲的雾气。树头在摇晃,分明有风。那些树像城堞①, 战士正严密地注视着城外的风吹草动,黑黝黝的一排,又一排,成一条直线,又有点圆弧。这是从我这个 角度掠到的风景。有些树,甚至高出了楼群的顶端。这时你或许觉得正接近乡村,你看,树与乡村有关, 风与乡村有关,土与乡村有关。唯一不同的是这楼。乡村没有与山等高的楼。若想看山,看山上的树,就 登到山上去,可劲地看。 ⑧在乡村,没有谁愿意住到高处去。但进入一座城市之后,很多人的第一件事便是登高望远。很多城 市也提供了类似炮楼的观景台。这时人们的心念,就是一口吞了城市,满脑子的占有欲。占领,每一个进 城的人都有这种心态。无非有的人念头一闪而过;有的人咬牙切齿地打赌;有的人望而生畏,灰溜溜地走 了。没有哪个人去城市甘愿当平民,都想当皇帝。 ⑨人的一生,若有功成名就之时,十之有九成于城;若有一蹶不振时,十之有九败于城。很少有人能 在乡村成名。陶渊明归隐成名,重在一个“归”字。诸葛孔明若不离开乡村,哪里有《出师表》流芳千古。 ⑩乡村的秉性是让进入和归隐的人仍然有尊严,因为庄稼在低处。大家奔着庄稼和土地而来,心里蒸 腾着泥土的芳香。庄稼满目含笑,亲和无比。而城里的人一生的愿望就是攻城略地,这个说法有些宏伟了, 一套房,一张餐桌,一个写字台,三两张床,三两个人,而已。 ⑪我正在城市高处。这时的风景,有大块的云朵,能看得见甲虫一样的车,如过江之鲫的人,能看见 炮筒子一样的楼,能看得见猴屁股或斑秃一样的屋顶。自然,也看见了鲜艳、时尚、活力。 ⑫高处不惊乃雍容,低处不寒乃欢颜。 (有删改) 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1.甲处 特点:荒芜衰败。作用:勾起孙少安的回忆和感伤,并为下文他决定重建学校做铺垫。 乙处 特点:宁静温馨。作用:表现孙少安重建学校的想法获得大家的支持后愉快、宁静的心情,表达了他 对家乡深深的热爱与眷恋之情。 【解析】 第一问,要求概括环境描写的特点,考生可以概括环境描写中的事物,可以用描写其性 质特点的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来概括。甲处,可以抓住“蒿草长了一人高”“墙到处都是裂缝”“腐 朽”“荒草”等词语,概括出“荒凉衰败”的特点;乙处,可以抓住“皎洁”“宁静”“沉浸在睡梦 之中”“吟唱着那支永不疲倦的歌”,概括出“宁静温馨”的特点。第二问,要求分析景物描写的作 用,欲知一段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要看它上文或者下文写了什么,对照上下文思考故事情节发展、 人物心理变化、相关照应暗示等问题。阅读甲处环境描写后面的文字,会发现此处环境描写引出了孙 少安的回忆和感伤,也引出了孙少安要重建学校的情节等。乙处环境描写的上文写的是孙少安重建学 校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支持,这里的美好的月夜景色的描写则是暗示孙少安愉快的心境,也暗含了他 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2.①拟人。用“城市紧张地张望和攀援”,生动形象地写出现代城市的基本特征,写出城市快速发展的境况和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②对比。用城市“紧张地张望和攀援”与乡村“冬眠”“养精蓄锐”形成鲜明对比,突 出了处于“城市的高处”的压力和生活在乡村“低处”的悠闲。 今 日 收 获 如 何 ? 总 结 一 下 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