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5.00 KB
  • 2021-06-06 发布

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田家炳中学高2020级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是当下我们追求的目标。生态文明时代的审美形态在尊重生态这一前提下应该拥有诸多形态,但朴素是其中标志性的美。‎ 距今两千多年前,中国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首倡“朴素”观。“朴”是没有雕琢的木,“素”是没有染色的丝。老子用它们代表事物原本的状态即自然的状态。老子从哲学的高度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认为自然才是事物的极致,也是人精神所应追求的极致,“见素抱朴”是“道法自然”的美学表达。朴素观首创于道家学派,亦为儒、墨等学派采用并融入自身学说。在现实生活层面,朴素观与主要由墨家、儒家创立的节俭观结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道德观、审美观。‎ 中国农业社会倡导由道家创立的朴素观,在精神上发展出一种以自然为本位的崇真尚善臻美的哲学观、道德观、美学观,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本色观。崇尚天然、崇尚纯真,以本色为真、以本色为美。二是恬淡观。不慕繁华、不贪名利,以清廉为贵、以平淡为美。三是清新观。不繁复、不艳丽,清雅、简洁,充满生气,以清廉为贵。‎ 进入工业社会,朴素观被工业社会追求财富、追求享受的价值导向排挤,奢华成为人们竞相追捧的“香饽饽”,进而腐蚀人心、催生腐败,引发严重社会问题。以大量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奢华生活方式可以说是工业文明发展之“殇”。基于工业文明掠夺资源造成环境严重破坏的现实,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文明与生态共生的生产方式诞生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提出来了;与之相应,一种新的审美观念———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更受推崇了。‎ - 27 -‎ 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既是对工业社会那种严重破坏生态的奢华美的批判,又是对农业文明时代具有生态意味的朴素美的回归,但回归不是复旧,而是否定之否定的升华,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与农业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有着实质不同。在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中,虽然也类似农业文明时代朴素审美观那样尊重自然、奉自然为美,但实际上这种尊重的立足点是生态,因而可以说,不是自然而是生态才是朴素美的灵魂。朴素作为生态文明时代标志性的美,必须是资源节约型的,任何高耗能的生活方式都谈不上朴素;必须是环境保护型的,任何生活方式如果产生诸多垃圾或者垃圾不易回收,这种生活方式就与朴素无缘;必须符合生态公正原则,这种公正一是体现为对动植物生存权利的尊重,二是体现为在精神上尊重动植物自身的价值。‎ 从人类利益出发,我们所希望的生态不是与人类利益相敌对的生态,而是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然而,生态自有其规律,完全不会迎合人类。人类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调节人与生态的矛盾,尽量实现文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就建构在这一宏伟的历史使命中,作为一种审美精神,它又反过来促进这一宏伟历史使命的实现。‎ ‎(选自2016年1月18日《人民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朴素观由老子首创,得到儒、墨等学派的认同和采用,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道德观、审美观,对中国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 老子的朴素观,以自然为本位,具体包括本色观、恬淡观、清新观三个方面。‎ C. 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是对农业文明时代朴素观的继承和发展,生态是其灵魂。‎ D. 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要求人们保护自然环境,正视当前人类社会出现的垃圾问题,反对产生过多垃圾,倡导对垃圾进行回收利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工业社会人们追求奢华的生活方式而导致环境严重破坏的事实为立论依据,论证了建构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的必要性。‎ B. 文章开头就提出了论点,接着论述了朴素观的源起,然后从三个不同时期展开分析论证,末段与开头呼应,结构严谨。‎ C. 文章主要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以突出生态文明时代朴素审美观的历史性与巨大的传承价值。‎ D. 文章分析论证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生态文明时代审美观的特点,但生态文明时代的审美观是论述的重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自然才是事物的极致,也是人精神所应追求的极致,所以朴素美是最值得推崇的审美形态。‎ B. 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观与农业社会的朴素观有着实质的不同,可见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不是节约型和保护环境型的。‎ C. 在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的指引下,人类要注意在尊重生态规律的基础上与生态相互容让,避免矛盾,协调发展。‎ - 27 -‎ D. 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在当代备受推崇,是因为工业文明时代奢华的生活方式造成了环境的严重破坏。‎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B项,张冠李戴,“老子的朴素观”错误,应是“中国农业社会的朴素审美观”。故选B。‎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C项,“以突出生态文明时代朴素审美观的历史性与巨大的传承价值”错误,对比论证是为了突出生态文明时代朴素审美观的优越性。故选C。‎ ‎【3题详解】‎ A项,“朴素审美是最值得推崇的审美形态”无中生有;B项,“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不是节约型和保护环境型的”错误,原文“朴素作为生态文明时代标志性的美,必须是资源节约型的,任何高耗能的生活方式都谈不上朴素;必须是环境保护型的,任何生活方式如果产生诸多垃圾或者垃圾不易回收,这种生活方式就与朴素无缘”并没有说“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不是节约型和保护环境型的”;C项,“避免矛盾”错误,应为“协调矛盾”。故选D。‎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3年-2014年用户使用手机和应用程度的年增长水平 - 27 -‎ ‎(摘自《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中心》《手机上瘾者报告》)‎ 材料二:‎ 智能手机确实在偷走对青少年来说非常重要的一样东西:睡眠。总体而言,青少年比以往睡得更少了。对20个国家690747名青少年的数据(1905~2008年)分析发现,青少年的睡眠时间比100年前少了1个小时。‎ 英国华威大学的心理学助理教授萨卡里·莱莫拉(Sakari Lemola)最近发现,有智能手机的青少年在晚上睡得更晚。莱莫拉说,“我们还发现,睡觉前使用电子设备与睡觉时长减少、失眠症状增加有关。而较短的睡眠和较差的睡眠质量又与抑郁症状有关。”‎ 莱莫拉解释了几种可能的关联。今天的电子屏幕发出了大量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产生。褪黑素是一种在晚上或黑暗环境中由松果腺分泌的激素,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物钟。社交媒体上,来自朋友的消息或评论让孩子很难睡着。另外,在无尽的娱乐信息的吸引下,让青少年把手机关闭格外困难。‎ 莱莫拉指出,近期另一项研究显示,在刚成年的年轻人当中,较差的睡眠质量是严重的精神健康问题(如精神错乱症状)的起因之一。“一方面,我相信大多数青少年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交媒体提供的新机会”,莱莫拉说,“另一方面,跟之前几代的青少年相比,有一小部分脆弱的青少年面临着更高的风险。电子设备使用时长的增加,睡眠质量下降以及睡眠时长的缩短,这些因素很有可能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其他因素,从城镇化到在校压力,也多少会对青少年有所影响。” ‎ 材料三:‎ ‎“在以前,如果有人问我什么对青少年好,是小提琴还是电子游戏《刺客信条》,我会觉得这是一个可笑的问题”,美国儿童与青少年疾病中心负责人杰伊·吉德说,“但是现在,我意识到玩《刺客信条》需要策略、记忆力、对模式的识别以及反应能力。另外,观看优质的视频可能是比阅读更好的学习方式。对我来说,说这些话很困难,但是考虑到大脑吸收信息的方式,可能真的是这样。”‎ - 27 -‎ 提到青少年面临的威胁,引人注目的新科技总是比那些熟悉和难以改变的问题更容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种偏差可能会使我们的感知发生偏离。除了使用手机导致糟糕的睡眠质量,家庭冲突也是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艾伦说:“不仅冲突和压力会影响大脑,缺乏温暖和社会支持同样会影响大脑。有这么多证据都表明,其他因素会对青少年产生影响,为什么我们还在担心手机?”美籍指挥家斯坦伯格表示认同,他认为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是创伤、贫穷、暴力和毒品,因为它们对青少年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 材料四:‎ 实际上,苹果公司已经提供了一些家长控制举措,例如“要求购买”功能,要求家长批准购买商品和服务;限制访问某些应用程序、内容和数据使用情况;使用了内置的功能,比如位置共享等。但这些还远不足以解决日益严重的青少年智能手机上瘾问题。‎ 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让·特温吉教授发明了“iGen”一词来指代新一代的智能手机成瘾儿童。让·特温吉曾表示,把iGen描述为几十年来最严重的精神健康危机的边缘并不夸张,这种恶化很大程度上可以追溯到他们的手机。近日,北美放射学会研究了那些沉迷于智能手机或患网瘾的青少年的大脑,发现智能手机成瘾的青少年大脑奖赏回路的化学成分存在差异。而根据“常识媒体”在2016年进行的一份调查显示,约半数美国青少年感觉自己存在手机成瘾问题,并感到有压力需要立刻回复手机信息。‎ 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科技公司虽然没有公开承认他们的电子产品可能会让人上瘾,但一些硅谷内部人士已经开始向媒体透露,电子产品、移动应用程序和社交媒体网站是如何被设计成让人上瘾的,并尽可能长时间地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不可否认的是,智能手机的一些应用,比如脸书、Snapchat和Instagram,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年轻用户。但一些科技公司已经采取措施,愿意改变他们的产品以回应家长的担忧。‎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手机引起了诸多问题,但莱莫拉对多数青少年适应社交媒体提供的新机会持乐观态度。‎ B. 有科学家认为,青少年身心健康面临诸多威胁,但相比而言,智能手机并非最大问题根源。‎ C. 莱莫拉认为:青少年因使用手机导致的睡眠时短和质量差与电子屏幕抑制褪黑素产生有关。‎ D. 材料一中,2013年—2014年,手机使用增幅从大到小分别是常规用户、超级用户、上瘾用户。‎ - 27 -‎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某些游戏能锻炼人的多种技能,提供的优质视频可能改善学习方式,这些都是智能手机有价值的东西。‎ B. 杰伊·吉德过去认为,小提琴比电子游戏《刺客信条》对青少年更有益,但现在所持观点有所改变。‎ C. 相比城镇化和学业压力,电子设备使用时长的增加,才是引发精神健康问题的罪魁祸首。‎ D. 苹果公司推出的“要求购买”“位置共享”等措施,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手机上瘾的问题。‎ ‎6. 如何看待青少年过度使用智能手机的问题?请结合材料分条说明,并概述科技公司解决此类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答案】4. D 5. C ‎ ‎6. (1)①过度使用智能手机会减少睡眠时长和降低睡眠质量,甚至会导致精神健 康问题。②过度使用智能手机会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产生威胁,但相比家庭冲突 和其他社会问题并非主要因素。(2)科技公司对于某些软件程序或者其它电子产品,设计成能让家长监控的模式,对某些容易上瘾的程序做好设置。‎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D项,“增幅从大到小分别是常规用户、超级用户、上瘾用户”错误,增幅从大到小分别是上瘾用户、超级用户、常规用户。‎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C项,“电子设备使用时长的增加,才是引发精神健康问题的罪魁祸首”错,原文是“较差的睡眠质量是严重的精神健康问题(如精神错乱症状)的起因之一”。‎ 故选C。‎ - 27 -‎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 第一问,“如何看待青少年过度使用智能手机的问题”:根据“在刚成年的年轻人当中,较差的睡眠质量是严重的精神健康问题(如精神错乱症状)的起因之一”“电子设备使用时长的增加,睡眠质量下降以及睡眠时长的缩短,这些因素很有可能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除了使用手机导致糟糕的睡眠质量,家庭冲突也是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见,青少年过度使用智能手机,威胁青少年身心健康;但是相对于其他社会问题,也不能过于夸大其影响。‎ 第二问,“采取的措施”:信息主要在材料四,根据“苹果公司已经提供了一些家长控制举措,例如“要求购买”功能,要求家长批准购买商品和服务;限制访问某些应用程序、内容和数据使用情况;使用了内置的功能,比如位置共享等”概括出“设计成能让家长监控的模式”;根据“科技公司虽然没有公开承认他们的电子产品可能会让人上瘾,……并尽可能长时间地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但一些科技公司已经采取措施,愿意改变他们的产品以回应家长的担忧”概括出“某些容易上瘾的程序做好设置”。‎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牛 张爱玲 - 27 -‎ 禄兴衔着旱烟管,叉着腰站在门口。雨才停,屋顶上的湿茅草亮晶晶地在滴水。地下,高高低低的黄泥潭子,汪着绿水。水心里疏疏几根狗尾草,随着水涡,轻轻摇着浅栗色的穗子。迎面吹来的风,仍然是冰凉地从鼻尖擦过,不过似乎比冬天多了一点青草香。‎ 禄兴在板门上磕了磕烟灰,紧了一紧束腰的带子,向牛栏走去。在那边,初晴的稀薄的太阳穿过栅栏,在泥地上匀铺着长方形的影和光,两只瘦怯怯的小黄鸡抖着粘湿的翅膀,走来走去啄食吃,牛栏里面,积灰尘的空水槽寂寞地躺着,上面铺了一层纸,晒着干菜。角落里,干草屑还存在。栅栏有一面磨擦得发白,那是从前牛吃饱了草,颈项发痒时磨的。禄兴轻轻地把手放在磨坏的栅栏上,抚摸着粗糙的木头,鼻梁上一缕辛酸味慢慢向上爬,堵住了咽喉,泪水泛满了眼睛。‎ 他吃了一惊——听见背后粗重的呼吸声,当他回头去看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禄兴娘子已经立在他身后,一样也在直瞪瞪望着空的牛栏,头发被风吹得稀乱,下巴颏微微发抖,泪珠在眼里乱转。他不响,她也不响,然而他们各人心里的话大家看得雪亮。‎ 瘦怯怯的小鸡在狗尾草窝里簌簌踏过,四下里静得很。太阳晒到干菜上,随风飘出一种温和的臭味。‎ 后天的早上,鸡没有叫,禄兴娘子就起身把灶上点了火,禄兴跟着也起身,吃了一顿热气蓬蓬的煨南瓜,把红布缚了两只鸡的脚,倒提在手里,兴兴头头向蒋家走去。‎ 黎明的天上才漏出美丽的雨过天青色,树枝才喷绿芽,露珠亮晶晶地,一碰洒人一身。树丛中露出一个个圆圆的土馒头,牵牛花缠绕着坟尖,把它那粉紫色的小喇叭直伸进暴露在黄泥外的破烂棺材里去。一个个牵了牛扛了锄头的人唱着歌经过它们。‎ 蒋家的牛是一只雄伟漂亮的黑水牛,温柔的大眼睛在两只壮健的牛角的阴影下斜瞟着陌生的禄兴,在禄兴的眼里,它是一个极尊贵的王子,值得牺牲十只鸡的,虽然它颈项上的皮被轭圈磨得稀烂。他俨然感到自己是王子的护卫统领,一种新的喜悦和骄傲充塞了他的心,使他一路上高声吹着口哨。‎ 到了目的地的时候,放牛的孩子负着主人的使命再三叮咛他,又立在一边监视他为牛架上犁耙,然后离开了他们。他开始赶牛了。然而,牛似乎有意开玩笑,才走了三步便身子一沉,伏在地上不肯起来,任凭他用尽了种种手段,它只在那粗牛角的阴影下狡猾地斜睨着他。太阳光热热地照在他的棉袄上,使他浑身都出了汗。远处的田埂上,农人顺利地赶着牛,唱着歌,在他的焦躁的心头掠过时,都带有一种讥嘲的滋味。‎ ‎“杂种畜牲!欺负你老子,单单欺负你老子!”他焦躁地骂,刷地抽了它一鞭子,“你——你——你个杂种的畜牲,还敢欺负你老子不敢?”‎ - 27 -‎ 牛的瞳孔突然放大了,翻着眼望他,鼻孔涨大了,嘘嘘地吐着气,它那么慢慢地,威严地站了起来,使禄兴很迅速地嗅着了空气中的危机。一种剧烈的恐怖的阴影突然落到他的心头。他一斜身躲过那两只向他冲来的巨角,很快地躺下地去和身一滚,骨碌碌直滚下斜坡的田陇去。一面滚,他一面听见那涨大的牛鼻孔里咻咻的喘息声,觉得那一双狰狞的大眼睛越逼越近,越近越大——和车轮一样大,后来他觉得一阵刀刺似的剧痛,又咸又腥的血流进口腔里去——他失去了知觉,耳边似乎远远地听见牛的咻咻声和众人的喧嚷声。‎ 又是一个黄昏的时候,禄兴娘子披麻戴孝,送着一个两人抬的黑棺材出门。她再三把脸贴在冰凉的棺材板上,用她披散的乱发揉擦着半干的封漆。她那柔驯的战抖的棕色大眼睛里面塞满了眼泪;她低低地用颤抖的声音告诉:“先是……先是我那牛……我那会吃会做的壮牛……活活给牵走了……银簪子……陪嫁的九成银,亮晶晶的银簪子……接着是我的鸡……还有你……还有你也给人抬去了……”她哭得打噎——她觉得她一生中遇到的可恋的东西都长了翅膀在凉润的晚风中渐渐地飞去。‎ 黄黄的月亮斜挂在烟囱,被炊烟薰得迷迷濛濛,牵牛花在乱坟堆里张开粉紫的小喇叭,狗尾草簌簌地摇着栗色的穗子。展开在禄兴娘子前面的生命就是一个漫漫的长夜——缺少了吱吱咯咯的鸡声和禄兴的高大的在灯前晃来晃去的影子的晚上,该是多么寂寞的晚上呵!‎ ‎(节选自《张爱玲文集》)‎ ‎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篇小说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暗示禄兴家以前也养过牛,牛让别人牵走是迫于生活情非得已,点出了禄兴家的窘迫现状,也为后文借牛做了铺垫。‎ B. 小说注重细节描写,“抚摸着粗糙的木头,鼻梁上一缕辛酸味慢慢向上爬”,表现了禄兴对已被牵走的牛的深厚感情,还有对生活困窘的忧虑。‎ C. 禄兴娘子的形象很饱满,她勤劳坚忍,与丈夫辛苦持家,却过着极为艰难的生活,她怨怪丈夫的鲁莽,可预见的是,她也无法摆脱悲惨的命运。‎ D. 小说颇具画面感,既有具体描写,又有简笔勾勒,比如对禄兴被牛攻击的场景,作品做了具体描绘,能让人联想到当时的血腥画面。‎ ‎8. 小说两次提及农人牵牛唱歌的情景,请分别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9. 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充满了悲凉意味,这篇小说的最后一段,就调出了浓浓的悲凉味;也有人说,结尾一段是画蛇添足,可以删去。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7. C 8. 将雨后坟头的衰败景象与农人唱歌进行对比,表现春雨后人们对生活充满希望;用农人唱歌来侧面表现禄兴借到牛后的畅快心情;推动情节发展,农人顺利地赶着牛、唱着歌,而禄兴借来的牛却不听话,两者构成对比,禄兴由此而变得焦躁,进而引发悲剧。 ‎ - 27 -‎ ‎9. 观点一:小说的结尾深化了悲凉的主题。通过景物的凄清悲凉之色,体现禄兴娘子在丈夫死后的悲凉心境;将景物的不变和人事的变对照,让人更能体味出禄兴娘子命运的悲苦;暗示了禄兴娘子今后人生的凄惨。‎ 观点二:结尾一段对于悲凉主题作用不大,可以删去。禄兴娘子在丈夫死后,感觉一切可恋的东西都飞走了,不用结尾就已经暗示出主人公的悲惨命运;结尾一段的景物描写,在前文已经多次出现,没必要重复;删去结尾一段,使小说的主题表达更含蓄。‎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C项,结合文本倒数第二节内容分析,“她怨怪丈夫的鲁莽”分析有误。故选C。‎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解答此题,要先从文中找到两次提及农人牵牛唱歌的情景所在的语段,然后根据语段内容,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角度分析作答。第一次联系语段内容可知,此处的农人唱歌是在禄兴借到牛后的情景下出现的,自然是为了从侧面烘托禄兴的畅快心情;第二处由“焦躁”“讥嘲”可知,此时的农人唱歌是反衬禄兴心情的复杂;在结构上,从下文的悲剧来看,农人的歌声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9题详解】‎ - 27 -‎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可根据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从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人物情感、小说主旨等角度来探究张爱玲在小说中表现的“苍凉”世界。答题时,需要明确观点,可结合着小说中的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物的命运遭遇、故事结局等方面分析作答即可。如认为不可以删去,结合“黄黄的月亮斜挂在烟囱,被炊烟薰得迷迷濛濛,牵牛花在乱坟堆里张开粉紫的小喇叭,狗尾草簌簌地摇着栗色的穗子”分析可知,通过景物的凄清悲凉之色,体现禄兴娘子在丈夫死后的悲凉心境;结合“缺少了吱吱咯咯的鸡声和禄兴的高大的在灯前晃来晃去的影子的晚上”分析,将景物的不变和人事的变对照,让人更能体味出禄兴娘子命运的悲苦。如果认为可以删去,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冯道根字巨基,广平酂人也。少失父,家贫,佣赁以养母。行得甘肥,不敢先食,必遽还以进母。年十三,以孝闻于乡里。郡召为主簿,辞不就。齐建武末,魏主拓跋宏寇没南阳等五郡,明帝遣太尉陈显达率众复争之。师入沟口,道根与乡里人士以牛酒候军,因说显达曰:“汮水迅急难进易退魏若守隘则首尾俱急不如悉弃船舰于酂城方道步进建营相次鼓行而前如是则立破之矣”显达不听。及显达败,军人夜走,多不知山路;道根每及险要,辄停马指示之,众赖以全。寻为汮口戍副。永元中,以母丧还家。闻高祖起义师,乃谓所亲曰:“扬名后世,岂非孝乎?时不可失,吾其行类。”率乡人子弟胜兵者,悉归高祖。‎ 天监二年,领阜陵城戍。初到阜陵,修城隍,远斥候,有如敌将至者,众颇笑之。道根曰:“怯防勇战,此之谓也。”修城未毕,会魏将党法宗、傅竖眼率众二万,奄至城下。道根堑垒未固,城中众少,皆失色。追根命广开门,缓服登城,选精锐二百人,出与魏军战,败之。八年,迁贞毅将军、领汝阴太守。十五年,为右卫将军。‎ 道根性谨厚,木讷少言。每所征伐,终不言功,其部曲或怨非之,道根喻曰:“明主自鉴功之多少,吾将何事。”高祖尝指道根示尚书令沈约曰:“此人口不论勋。”约曰:“此陛下之大树将军也。”处州郡,和理清静,为部下所怀。在朝廷,虽贵显而性俭约,所居宅不营墙屋,无器服侍卫,入室则萧然如素士之贫贱者。当时服其清退,高祖亦雅重之。微时不学,既贵,粗读书,自谓少文,常慕周勃之器重。‎ 居州少时,遇疾,自表乞还朝,征为散骑常侍、左军将军。既至疾甚,中使累加存问。普通元年正月,卒,时年五十八。‎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 A. 汮水迅急/难进易退/魏若守隘/则首尾俱急/不如悉弃船舰于酂城/方道步进/建营相次/鼓行而前/如是/则立破之矣 B.‎ - 27 -‎ ‎ 汮水迅急/难进易退/魏若守/隘则首尾俱急/不如悉弃船舰于酂城/方道步进/建营相次/鼓行而前/如是/则立破之矣 C. 汮水迅急/难进易退/魏若守隘/则首尾俱急/不如悉弃船舰于酂城/方道步进/建营相次/鼓行而前/如是则立/破之矣 D. 汮水迅急/难进易退/魏若守/隘则首尾俱急/不如悉弃船舰于酂城/方道步进/建营相次/鼓行而前/如是则立/破之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常有意义上的联系,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 正月:中国农历的第一个月称为“正月”。而农历最后一个月常称为“腊月”。‎ C. 陛下:是臣子对君主的尊称。“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 D. 迁: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领:领指兼任,多指兼任相对高的官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 冯道根悉心奉母,以孝闻名。冯道根幼年丧父,靠给别人打工挣钱养母,他得到好吃的东西就赶紧回家进献给母亲,在当地以孝闻名。‎ B. 冯道根从不争功,理政有方。每次征战之后,冯道根从不说自己的功劳;他在州郡任官时,宽和治理,为政清明而无争,一直被部下所怀念。‎ C. 冯道根积备战,勇克强敌。冯道根刚到阜陵,担心民众害怕打仗,就开始修筑护城壕,还未修好,魏军就来了,他率兵出城与魏军交战,打败了魏兵。‎ D. 冯道根为人俭朴,受到称道。他所居住的房宅像是普通百姓中贫穷低下者的房子一样,当时的人们佩服他的清贫淡泊,高祖也非常看重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根每及险要,辄停马指示之,众赖以全。‎ ‎(2)居州少时,遇疾,自表乞还朝,征为散骑常侍、左军将军。‎ ‎【答案】10. A 11. D 12. C ‎ ‎13. (1)冯道根每到险要处,就停马向士兵指示方向,队伍靠了他的指引才得以保全下来。(2)冯道根到州任上不久就生病了,他上表给皇帝,请求回京师,皇帝召他任散骑常侍、左军将军。‎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 - 27 -‎ 句意是:沟水迅猛湍急,前进很难,后退容易;如果魏军守住隘口, 那么,你们将首尾难顾,形势危急。不如把船舰都留在酆城,队伍整队步行前进,依次建立营赛,击鼓而进,这徉,很快就可以打败魏军了。“守”的宾语是“隘”,中间不宜断开,排除BD;“如是”是“像这样”的意思,结合连词“则”及句意分析可知,“立破”是“很快打败”之意,联系紧密,中间不宜断开,排除CD。‎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D 项,“多指兼任相对高的官职”错误。“领”,多指兼任相对低的官职。‎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原文中关键细节的理解。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对。‎ C项,“担心民众害怕打仗”错误,开始修筑护城壕是出于“怯防勇战”的谋略。‎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重点词有:①及,到;指示,指给……看;赖,得以。译为:冯道根每到险要处,就停马向士兵指示方向,队伍靠了他的指引才得以保全下来。②少时,不久;表乞,上表请求;征,征召。译为:冯道根到州任上不久就生病了,他上表给皇帝,请求回京师。皇帝召他任散骑常侍、左军将军。‎ - 27 -‎ ‎【点睛】文言文翻译常见问题:一是翻译不周全,一是语序混乱,一是不注重上下文。翻译时要注意。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参考译文:‎ 冯道根字巨基,是广平酆人。幼年便失去父亲。家境贫穷,从小就受雇给人干活来奉养母亲。他得到好吃的东西,自己不敢先吃,—定要赶紧回家进献給母亲。年仅十三岁,就因孝顺而闻名乡里。郡守召他当主簿,他推辞不受。齐建武末年,魏主托跋宏领兵侵犯并呑没了南阳等五个郡,明帝派太尉陈显达率军队去夺回失地。 队伍进入沟口,冯道根与乡里百姓用牛肉和酒迎候军队,并劝说显达:“沟水迅猛湍急,前进很难,后退容易;如果魏军守住隘口,那么,你们将首尾难顾,形势危急。不如把船舰都留在酆城,队伍整队步行前进,依次建立营赛,击鼓而进,这徉,很快就可以打敗魏军了。”显达没有听从他的建议,等到显达战敗时,军人连夜逃跑,却大多不认识山路,冯道根每到险要处,就停马向士兵指示方向,队伍靠了他的指引才得以保全下来,不久担任沟口戍副。永元年间,冯道根的母亲去世,他回家奔丧,听说高祖组织起义师,就对亲戚们说:“能够扬名于后世,这难道不是孝吗?这个时机不能错过,我要走了。”他率领乡里能够当兵打仗的子弟,全都投奔了高祖。‎ 天监二年,冯道根兼任阜陵城戍。馮道根刚到阜陵,就修筑护城壕,远远地放了哨兵,仿佛敌人就要来了似的。大家都笑他。馮道根说:“小心防御,勇敢作战,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城壕还没修完,这时魏将党法宗、傅豎眼率領二万大军,突然來到城下,此时道恨修的阜陵城堑壕堡垒不够坚固,城里兵众又少,大家都惊慌失色。冯道根下令大开城门,他从容地穿上战服登上城头,选出精锐士兵二百人,出城与魏军交战,打敗了魏兵,八年,迁任贞毅将军,兼任汝阴郡大守,十五年,任右卫将军。‎ - 27 -‎ 冯道根性格谨慎寬厚,木讷少言,每次征战之后,道根总是不说自己的功劳。他的部下有人对他有怨言,道根给他讲道理说:“皇帝明察秋毫,自会鉴别出谁的功劳多,谁的的功劳少,我们还用做什么呢。”高祖曾指着道根对南丰令沈约说:“这个人从来不说自己的功绩。”沈约说:“这是陛下的大树将军啊。”馮道根在任官时,宽和治理,为政清明而无争,一直被部下所怀念。在朝廷当官时,即使地位显贵,他的本性仍很俭朴。他所居住的房宅没有修筑墙屋,也没有器物服饰,没有侍卫人员,进入他的房间,非常冷清,就像是普通百姓中贫穷低下者的房子一样。当时的人们佩服他的清贫淡泊,高祖也非常看重他。道根年轻位低时没有学刁的机会,地位升高后,才粗通文墨,自称缺少文采,经常羡慕周勃因才能而受到重视。‎ 馮道根到任上不久就生病了,他上表给文帝,请求回京师。皇帝召他任散骑常侍、左军将軍,道根回到京師,病情更重,皇帝派使者几次三番询问病情。普通元年正月,馮道根去世,终年五十八岁。‎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凤归云 柳永 向深秋,雨馀爽气肃西郊。陌上夜阑,襟袖起凉飙。天末残星,流电未灭,闪闪隔林梢。又是晓鸡声断,阳乌①光动,渐分山路迢迢。‎ 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抛掷云泉,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幸有五湖烟浪②,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 ‎【注】①阳乌:太阳。神话传说中在太阳里有三足乌,故以阳乌为太阳的代称。②五湖烟浪,用春秋时范蠡与西施之事。吴越争霸,相传越灭吴后,灭吴有功的范蠡挂冠归隐,携西施泛游五湖。‎ ‎14. 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下片第二句中,“云泉”“尘土”“壮节”分别喻指“山水之乐”“官场”“理想抱负”,表现了词人热衷于仕途的进取与世俗的享乐。‎ B. 词的上片,词人用工笔描画出深秋深夜特有的景象,刻画出一个深秋寒夜兼程奔波的行客,表现了行役的辛苦与人生的坎坷。‎ C. 本词开篇点明时令——深秋、夜阑,交代了地点——西郊、陌上,并连用“肃”和“凉”两字,营造了寒冷萧瑟的凄清氛围。‎ D. 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写景细致生动,抒情深挚哀沉。其题材由柳词以往的春女善怀转变为秋士易感,拓展了柳词的表现领域。‎ ‎15. 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的意蕴。‎ ‎【答案】14. A 15. ①幸有大自然“五湖烟浪”,可以载着一船风月,归入其中终老过着渔樵 的闲适生活。②诗人用“五湖烟浪”、“一船风月”来借代闲适自在的隐居生活,并借 用范蠡和西施归隐的典故,表达自己归隐之志。③“幸有”写出来诗人仕途不顺后对 - 27 -‎ ‎ 仕途的厌倦,而“会须”二字强调着词人此刻的归隐的决心。‎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A项,“热衷于仕途的进取与世俗的享乐”错,应为“人生无奈的感叹”。‎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分析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读懂全诗,精读下片中的“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句,根据具体诗句赏析其意蕴。该诗句是本词下片中的最后一句,首先要理解该诗句的字面意思,然后结合注释赏析。答题分三步走: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读懂全词,词的上片以“向深秋,雨馀爽气肃西郊”开篇,既点明时令已是深秋时分,深秋雨后给人带来的寒冷和肃杀的感觉。夜已阑珊,词人走在小路上,凉风吹进衣襟两袖,其寒更甚,词人的辛苦与辛酸已暗含其中。抬头而望,天边挂着几点残星,还有一颗正在陨落的流星,带着闪烁的光芒,在树林那边沉没了。这时,破晓的鸡声已经唱过,山那边隐隐有旭日的光影,于是,渐渐可以分辨出山中漫长而崎岖的小路。过片以六句,先是两组四字对句,紧接一个反诘“毕竟成何事”,再以“漫相高”的感叹句结住,把自己追求仕途而徒耗年华的悲慨深切地吐露出来。接着词人自责自问后继以自悔:自己丢弃了山水之乐,流连于仕途,而当年那些伟大的理想和抱负,就这么随随便便地消磨殆尽了。自悔之后,“幸有”大自然的“五湖烟浪”,可以载着“一船风月”,归入其中终老过着“渔樵”的生活。“幸有”写出来诗人仕途不顺后对仕途的厌倦,而“会须”二字强调着词人此刻归隐的决心。结合注释二理解“五湖烟浪”、“一船风月”时用来借代闲适自在的隐居生活,并借用范蠡和西施归隐的典故,表达自己归隐之志。柳永的青年与中年,热衷于仕途的取进与世俗的享乐,并不曾真正归隐过。此时,由于仕途蹭蹬而生厌倦与反思之后,抒写归隐之志。分析本诗句的意蕴,要回答出“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渔樵”等关键词语的深意。‎ - 27 -‎ ‎【点睛】分析诗歌中某一诗句的意蕴,即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心境,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一是重视诗中哪些诗句带有明显、强烈的感情色彩词语;二是诗中描述图景,与作者情感的关系。即抓住诗句中的众多意象,渲染了意境怎样的特点;三是关注注释暗示信息。解析诗句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指出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第三步,指出诗人在诗句中运用该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情感,或者有什么表达效果。‎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描写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做好准备,如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________”出兵,虽有“________”之雄心,只怕会有“_______”的结局。‎ ‎【答案】 (1). 羽扇纶巾 (2). 谈笑间 (3). 樯橹灰飞烟灭 (4). 元嘉草草 (5). 封狼居胥 (6). 赢得仓皇北顾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纶巾、樯橹、元嘉、狼居胥、仓皇。‎ 三、语言文字运用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2018年10月28日,重庆万州发生了一起公交车坠江事件,15条鲜活生命瞬间消逝。如此极端恶性的案件并非个例,类似的摩擦 :高铁霸座,因航班延误而大闹机场,因诊疗分歧痛殴甚至砍杀医生……剧情之夸张,烈度之大,总会让人 。四十年来,( )有网友说,反腐败让干部作风为之一变,今天,我们社会也需要一场“文明革命”,所言极是。一方面,我们需要通过以诸如诚信黑名单等方式规范规则意识,增进法制思维,让这个社会少一些规则的“无知者”、法治的“局外人”;另一方面,我们依然需要不断唤醒我们古已有之的善意与良知,用德治荡涤社会风气、推进社会文明,让身边多一些美德的“继承者”与“发扬者”。‎ - 27 -‎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的国家,其人格层面的养成、精神层面的蜕变,要想在短时间内完成,恐怕比GDP的增长更为困难。上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英格尔斯的一本书在中国 ,书名就是《人的现代化》。今天,在“仓廪实”之后,我们或许尤其需要思考“人的现代化”这一课题,以一场文明的革命,构建起与我们不断提升的物质文明相适应、与我们大国身份相匹配的精神文明。‎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我们需要通过以诸如诚信黑名单等制度的方式规范规则意识,增进法治思维,让这个社会少一些规则的“无知者”、法治的“局外人”。‎ B. 我们需要通过诸如诚信黑名单等规范规则意识,提升法治思维,让这个社会少一些规则的“无知者”、法治的“局外人”。‎ C. 我们需要通过诸如诚信黑名单等制度规范规则意识,增进法治思维,让这个社会少一些规则的“无知者”、法治的“局外人”。‎ D. 我们需要通过诸如诚信黑名单等制度规范规则意识,提升法治思维,让这个社会少一些规则的“无知者”、法治的“局外人”。‎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我们国家的物质文明发展有了极大进步,但国人的精神文明素养有待提高。‎ B. 我们国家的精神文明发展有了极大进步,但物质文明提升却依然有很大空间。‎ C. 我们国家的物质文明发展有了极大进步,但精神文明水平却依然有提升空间。‎ D. 我们国家的精神文明发展有了极大进步,但国人生活水平有待提高。‎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 层出不穷 大跌眼镜 日新月异 盛极一时 B. 屡见不鲜 大跌眼镜 一日千里 风行一时 C. 屡见不鲜 叹为观止 一日千里 风行一时 D. 层出无穷 叹为观止 日新月异 盛极一时 ‎【答案】17. D 18. A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 27 -‎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A项,“通过以……方式”句式杂糅,“增进……思维”搭配不当; ‎ B项,“通过……”缺少宾语中心词;‎ C项,“增进……思维”搭配不当。‎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根据前后文内容来看,把国家的发展与国民的素养并举,把陈述的对象由国家过渡到国民,使下文的重点落在国民的素养提高上。应先说“国家的物质文明发展有了极大进步”,排除BD;后一句陈述对象应为“国民”,排除BC。‎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成语是高考常考考点,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屡见不鲜,强调并不少见。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此处强调不断出现,应选“层出不穷”。‎ 大跌眼镜:对出乎意料的结果或不可思议的事物感到非常惊讶。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此处强调惊讶,应选“大跌眼镜”。‎ 一日千里和日新月异,一个强调快,一个强调新。此处搭配“进程”,应选“一日千里”。‎ 风行一时:象刮风一样流行;形容事物在一个时期内非常盛行。盛极一时:形容一时特别兴盛或流行。此处指一本书流行,应选“风行一时”。‎ 故选B。‎ ‎20.下面是某市草拟的通告,其中有五处语言不得体或者格式错误,请找出并修改。‎ 通 告 广大市民:‎ - 27 -‎ 为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相互交流,我市将于9月14日——15日举办“江西省第九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暨第二届龙船调文化艺术节”。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将对沿江路滕王阁附近路段实行交通管制。请广大市民朋友合理选择出门时间和路段,服从公安民警的统一指导。给您带来的不便,还要理解与支持,凡违反本通告规定者,后果自负!‎ ‎2018年9月10日 ‎××市政府 ‎【答案】(1)“出门”改成“出行”;(2)“指导”改成“指挥”;(3)“还要”改成“敬请”;(4)“后果自负”改成“将予以处罚”;(5)落款单位与时间位置互换。‎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重点是语言表达的得体和应用文的格式。“得体”包括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都要合适。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通告属于应用文的范围,在格式上要注意标题、称呼、正文、日期和署名的正确位置。总之,在检查语言表达的得体时,注意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在检查应用文的格式时,要注意公文的格式。本题,“出门”是口语,把它改成书面语“出行”,就比较正式。“指导”:指示教导,指点引导。“指挥”:发令调度。这里是说广大市民要服从安民警的安排、调度,所以把“指导”改成“指挥”。“还要”是口语,把该词改成“敬请”。因为“敬请”是指恭敬地希望,敬词,用在此处表示尊敬。把“后果自负”语气太生硬,可以改成“将予以处罚”。格式上的错误是落款单位与时间位置不正确,应把把落款单位与时间位置互换。‎ ‎【点睛】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应用文的写作,在格式上要注意标题、称呼、正文、日期和署名的正确位置。‎ ‎21.认真阅读下面的框架结构图,请以“间接抒情”为陈述对象,介绍该图的基本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表述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80字。‎ - 27 -‎ ‎【答案】间接抒情,是相对于直接抒情而言的一种抒情方式。它主要包括叙事抒情和写景抒情两种形式。而在写景抒情层面,常常会以触景生情和寓情于景两种形式存在。‎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图片类,图片有解说和描述,解说注意照顾到图片中的所有的内容,然后理清各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描述图片注意抓住题干要求的重心,重点描述图片中的对象的特征,内涵等,同时注意一些修辞的要求,此题属于概括图片类的题目,注意概括时要素全面、理清关系。‎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1:习近平主席到北京大学参观时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 材料2:多年前,有人问金庸先生:人生该如何度过?他答曰: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材料3:记者采访《小偷家族》中老奶奶的扮演者树木希林:“对于年轻人,你有什么样的人生建议?”她回答说:“请不要问我这么难的问题。如果我是年轻人,老年人说什么我都是不会听的。”‎ 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致正值青春的我们”为标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致正值青春的我们 - 27 -‎ 梁任公先生在那篇振聋发聩的《少年中国说》中写道:“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青年人若乳虎雏鹰,既要有搏击四海的斗志,也要有不畏风雨的勇气,纵风刀霜剑严相逼,也要逆流而上,博一个岁月无憾,青春无悔。‎ 今天的老者是多年前的青年人,而今天正值青春的我们也会垂垂老去。我们何其幸运,生长在一个没有战争、没有饥饿的和平年代,物质的极大富足让我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今天繁荣的中国,沉淀着无数前辈们鲜活的青春,而祖国更加昌盛的未来,正等着我们用青春去铸就。‎ 正值青春的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唯有锦绣之思想,方能成锦绣之人生,乃至锦绣之江山。‎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只有为思想插上正义的翅膀,才能鹏程万里,不畏迷途。传说岳母曾在岳鹏举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字,正值青春的岳鹏举从此抛头颅、洒热血,只为抗金救国。而奸臣秦桧只为苟且偷安,虽有才华,却最终成为人人唾弃的“缪丑”。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与结局,何尝不是青年时代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之使然?‎ 正值青春的我们,要激流勇进,用果敢与毅力去践行先哲传下的真理,既要承往圣之绝学,也要对讹误勇敢质疑,唯有躬行,方能开万世之太平。‎ 梦想不是乌托邦的太阳,没有人可以终生活在象牙塔里。徐霞客少年时便立下“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并为此付出了一生的时光。他用双脚丈量大地,亲眼见证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奇景,也用事实证明了金沙江才是长江的正确源头,否定了被人们奉为经典的《禹贡》中“岷山导江,东别为沱”之说。实践出真知,当青春走出书本,才跨进真正的人生。‎ 正值青春的我们,要不畏风雨、愈挫愈勇,在一颗种子里看到蓊郁丛林,在一滴水看到江河湖海。‎ 生命的罅隙,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若不曾历经黑暗,如何知黎明曙光的温暖。著名作家莫言不仅历经童年的苦难,那部充满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巨著《丰乳肥臀》也一度遭到种种诋毁,但这并不影响他在逐梦路上继续前行,终于成为了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所有不曾打倒我们的磨难,都将让我们更加强大,只要心向远方,惊涛骇浪又有何惧。‎ 青春是一座永不荒芜的城,这里铭刻着我们的命运与希望。我们在这里铸就此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带着最初的梦想勇敢出发,用一生的时光去走一走在万卷书上读过的万里路,不畏艰险,风雨兼程。当须发皆白时忆起这座城,我们还可以说一句:青春无悔。‎ - 27 -‎ ‎“人之有生也,如太仓之粒米,如灼目之电光,如悬崖之朽木,如逝海之一波。”明代思想家洪应明如是说。人生苦短,韶光易逝,愿我们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勇敢前行,以虔诚之纸笔,书写自己最浓墨重彩的青春。‎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本题是一道多则材料的命题作文,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材料一中习近平主席主要强调了青年的价值取向的重要作用,以及要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的养成。围绕这则材料的内容,可从青年如何养成正确的价值观角度写作,如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还可从青年的价值取向对社会、国家的作用角度立意,如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广大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 材料二是金庸先生的一句话:大闹一场,悄然离去。“大闹一场”指人在活的时候要活的轰轰烈烈,有所作为。别等你的大好青春流逝,才去感叹少壮不努力。所以,还是趁着年轻,多折腾,给自己多些选择,等到老了,回顾一生,也不会后悔。人生短短数十年,不折腾你怎么心甘?“悄然离去”指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不抱怨、不后悔,只会感谢自己的曾经努力和付出。可从要活得有价值,活得轰轰烈烈,不辜负自己的青春,要勇于拼搏,勇于创造等角度写作。‎ 材料三是著名演员树木希林的一句话,“请不要问我这么难的问题。如果我是年轻人,老年人说什么我都是不会听的”,这句话突出了青年人的特点,任性、狂放、大胆;太过于有自己的主见,不懂得听取别人的意见,而且自尊心很强,说不得,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可是,事实上自己的思想有很多欠缺。可从如何塑造青年的正确价值观角度写作,如要尊重客观,顺应潮流,与时俱进;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态度,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结构示例:‎ ‎1、珍惜韶光:联系个人的成长,用议论说理的方式,谈论青春的宝贵和重要。‎ - 27 -‎ 青春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生命中最宝贵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我们拥有花一样的年华,充沛的精力和灵活的头脑。青春是一个人告别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我们从少年时代走来,经过青春期的过渡即将走向成熟。青春对每一个人来说是一个有所作为的时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和“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的古训督促着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时期中我们将为以后的人生打下牢固的基础。青春是如此的宝贵和重要,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青春,好好把握自己的青春。‎ ‎2、青春随想曲:用抒情散文的方式,讲述自己对青春的认识。‎ 青春,你是春天里的第一抹新绿,突破严冬的萧瑟和荒凉,给人们送来春天的问候;青春,你是孩子灿烂的笑脸,无拘无束无忧无虑,给人们带来欢乐和活力;青春,你是老人在公园健身时所练的太极拳,所跳的迪斯科,“人老心不老”的信念使每个人对你都不陌生;青春,你是祖国经济腾飞的坚定步伐,是听到北京申奥成功后人民的欢呼,积极向上、永不停步是对你最好的解释。‎ ‎3、灰色青春:采用日记体的形式,讲述自己在青春期的某些经历和感受。‎ 四月二十一日星期天雨 天又下雨了,我站在窗口凝视着窗外在雨中穿行人们,脑子里回想着爸妈昨晚争吵的情景。记忆中,爸妈的不和似乎是由来已久的事情,吵架已司空见惯,更别说平时的冷嘲热讽,其实他们争吵的原因不外乎那样几个:我、亲戚、工作……,真搞不懂爸妈当初是怎样走到一起的。每次在他们争吵过后,我就成为他们争取的目标,他们分别向我倾诉着自己的烦恼和苦衷,我在这样的过程中也变得日益的冷漠和无动于衷。‎ 天下雨了可以打伞,那么,心里下雨了,该怎么办呢?‎ ‎4、不同的青春:采用童话、寓言的方式讲述人们对待青春的不同态度。‎ 每个人出生时时间老人都会送给他一个名叫“青春”的盒子,谁对这个盒子越珍惜,谁拥有青春的时间就会越长。一天,时间老人来到人间,看到一个十六岁的小伙子没精打采、垂头丧气,而一个六十岁的老人笑口常开、生气勃勃。时间老人觉得非常奇怪,他好奇地先打开了六十岁老人的“青春”盒子,发现里面装的是:宽容、理解、爱心、自信、乐观……,而打开小伙子的“青春”盒子,里面装的却是:自私、嫉妒、悲观、自卑……。‎ 素材积累:‎ ‎1、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李大钊 ‎2、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李大钊 ‎3、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屈原 - 27 -‎ ‎4、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林宽 ‎5、白发无凭吾老矣!青春不再汝知乎?年将弱冠非童子,学不成名岂丈夫?——俞良弼 ‎6、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雷锋 ‎7、青年是革命的柱石。青年是革命果实的保卫者,是使历史加速向更美好的世界前进的力量。——宋庆龄 ‎8、一个民族的年轻一代人要是没有青春,那就是这个民族的大不幸。——赫尔岑 ‎9、青年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斯大林 ‎10、时间在流去,我们在长大。有时青春很迷茫,有时青春也会堕落,我们要明白:青春不是风花雪月,青春也不是红杏绿柳,青春更不是富丽的象牙塔,它是生命的一个阶段,是人生成熟的渐近过程,也是我们奉献的开端,因此我们要有一个好的开端,同时珍惜这唯一的青春,力争实现它的应有价值,虽然它是千金难买,但我们可以无限奉送给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新事业。‎ ‎【点睛】对于“材料类命题作文”,我们在审题立意、谋篇布局中,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审视材料,明确方向 对于材料类命题作文,我们往往只注重题目而忽视材料,因为题目比材料更直观。这样忽视材料的存在,往往是造成审题立意偏颇的主要原因。这里的材料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材料往往隐藏或暗示着写作的方向。‎ 如:2012年江苏卷“忧与爱”这一命题,但从给出的题目来看,“忧”与“爱”两者是单纯的并列关系,但我们结合一下材料,不难发现重点应该在“忧”字上,“忧”中见“爱”。因为“忧”与“爱”并非对立关系,相反,“忧”是源于“爱”,“爱”得越切,也就“忧”得越深。“忧”得越深,就显示“爱”得越切。这样,审视好材料,也就更加明确了作文题目的写作方向。‎ ‎(2)、把握命题,准确界定 把握命题,就是要对命题中所给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准确的界定,我们既要准确揭示概念的本质特性,也要特别注意区别“邻近概念”和“近义概念”。一旦混淆了题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我们则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 27 -‎ 如,“忧与爱”这到命题,我们在审题立意时必须对“忧”和“乐”这两个概念有明确的界定。这里的“忧”是一种“担忧”,是一种因爱而产生的“忧心”,万万不能和“愁苦”混淆在一起。‎ ‎(3)、两者兼顾,梳理关系 在材料类命题作文写作中,要把“材料”与“命题”两者兼顾,明确两者间的关系,不可偏颇。一般来说,两个组成部分之间可能存在着如下几种关系:1、导入关系,即命题人通过材料的指向,一步步引出命题本身;2、解说关系:即命题人通过材料对命题加以必要的阐释说明,一般是借助材料来阐释命题所包括的内涵或命题所涉及的范围;3、限制关系:即命题人通过材料对命题的内涵或外延适当加以限制,或者对写作侧重点予以暗示,以避免命题过大或过宽泛。梳理好两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审题立意的第一步。‎ ‎ ‎ - 27 -‎ ‎ ‎ -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