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1.00 KB
- 2021-06-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
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国文学悠久的传统中,一直隐隐相传着十分重要的江南意象。持久、含蓄的相思,以及永续的乡愁,是江南不变的芬芳。男女之思,友朋之念,以及越到后来,以男女、友朋寄托的家国君臣之思,相互重叠着、涵化着,渐成江南意象的深层含义。因此,江南意象是江南认同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含蓄而动人地揭示了江南认同的底蕴:家国之爱。
②江南意识其实并不一定产生于江南本身,而是产生于北方中原文化南移的过程中。江南意识的产生过程,首先是南方认同北方、学习北方的过程。
③中国最早的地域认同是中原认同。《尚书·梓材》:“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中国即中原,这是最早的中原意识自觉。由政治认同再进一步,即为文化认同。《诗经》中的雅音,即华夏中原之正声,就是最早的中原意识表现之一。秦汉一统天下,更加强了中原意识。而且大汉帝国的空前强大,高度形塑了中国人的中原正统意识。这时还几乎谈不上什么江南文化与江南意识。一直到三国时代,江南地域才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到了东晋,政治中心南移,士人大批南渡,政治合法性的权威在江南地域渐趋稳固。但彼时江南心灵是崇尚北方中原文化的,几乎完全没有自己文化的自觉。陈寅恪认为当时北朝汉人有“认庙不认神”的正统观念;洛阳为东汉、魏、晋故都,谁能定鼎嵩洛,谁便是文化正统的所在。其实南朝人也如此。偏安江南的士大夫也大多以恢复中原为志,从南朝大量北伐的诗歌来看,表面上他们似乎是文化的正统,其实他们是被赶出了家园的异乡人,他们的文化与政治认同端在中原。
④从中国历史的大趋势上来看,淝水之战也是江南意识产生的一大关键。江南文化中心与文化认同的产生,实为北方政治军事压力不断侵迫的历史过程。东晋淝水之战大败符坚,实为南中国争取到了极为宝贵的战略时间。北方中原文化南移,得以从容浸润于南方文化土壤,从而使新文化的成果生根开花。
⑤所谓江南文化,实际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北来的,发源于洛阳而以侨民为代表,是被带到江南的文化,也是中原移民文化。如谢道愠祖籍河南,是谢家的第三代侨民,她的作品自然归在南方文学里,但她继承的其实是在北方就已形成的强大的家族文学传统。二是南方人向由政治中心迁来的大批北方人学习的结果,几代以后便渐渐置换成江南意识。两部分之间形成一种奇妙的张力;一方面是有本的、深厚的、高级的,另一方面又是在地的、生根的、非排异的;前者使文化具有了优越性,后者使文化免除了排他性。
⑥文化认同的同时,可以并行不悖地存在着强势的政治认同。江南士人一方面高度欣赏与玩味文采、文章等新的创意;另一方面,也不放弃内心深处的大汉情结,即对于中原故土或隐或显的深深怀想。江南认同是一种文化趣味、时代新潮,是对文明新意的认同;而大汉情结则是乡关之思、家国之痛,是对生命之根的认同。一方面崇尚新潮文化,一方面不忘本土故乡,正是矛盾身份的自我正当化。因而,江南认同虽强调突出的是文化,却必然具有文化的政治性,具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摘编自胡晓明《“江南”再发现略论中国历史与文学中的“江南认同”》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江南意象是中国文学悠久的传统中历代相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内涵丰富,也涉及家国之爱。
B. 中国人的中原正统意识在汉朝时达到顶峰,直到三国时代,江南地域才登上政治舞台,逐步有了江南意识。
C. 江南意识的产生伴随着北方中原文化的南移,实为北方政治军事压力不断侵迫、南方认同北方政治文化的过程。
D. 中原认同和江南认同同属地域认同,产生时间有先后,它们都包括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但更强调政治认同。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内涵、产生、特征等角度对江南认同进行了精辟独到的分析,层次清晰,说理透彻。
B. 文章先指出江南认同的底蕴是家国之爱,随后按时间顺序明确了这种意识产生的历史过程。
C. 作者举谢道韫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中原文化浸润于南方文化土壤,并最终生根开花的事实。
D. 文章先从政治和文化两方面介绍中原意识,故而后文分析江南意识兼有文化、政治特性便其来有自,合情合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最初偏安江南士大夫多以恢复中原为志,说明他们崇尚的是北方中原文化,江南还少有自己文化的自觉。
B. 面对北方政治军事压力不断侵迫,东晋在淝水之战中大败苻坚为江南争取了战略时间,推动了江南意识的产生。
C. 中原文化悠久而深厚,深受江南心灵的崇拜,它在影响南方文化过程中使得江南文化免除了排他性。
D. 流亡江南的士人身上,江南文化认同和大汉情结并行不悖,两者同存一体,这是他们矛盾身份的自我正当化。
【答案】1. A 2. C 3. C
【1题详解】
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B项,“中原正统意识在汉朝时达到顶峰”是错误的。由原文“大汉帝国的空前强大,高度形塑了中国人的中原正统意识”可知,中原中原正统意识在汉朝时达到顶峰原文中没有依据,属于无中生有。
C项,“南方认同北方政治文化”是错误的。由原文“江南意识的产生过程,首先是南方认同北方、学习北方的过程”可知,江南意识的产生并非只有南方认同北方的政治文化,还有南方主动学习北方的政治文化,属于曲解文意。
D项,“但更强调政治认同”是错误的。原文并未对“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做出比较,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是为了证明中原文化浸润于南方文化土壤,并最终生根开花的事实”是错误的。由原文“所谓江南文化,实际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北来的,发源于洛阳而以侨民为代表,是被带到江南的文化,也是中原移民文化。如谢道愠祖籍河南,是谢家的第三代侨民,她的作品自然归在南方文学里,但她继承的其实是在北方就已形成的强大的家族文学传统”可知,谢道韫的事例是为了证明江南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原移民文化。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C项,“它在影响南方文化过程中使得江南文化免除了排他性”是错误的,这里的它指的是中原文化。由原文“所谓江南文化,实际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北来的,发源于洛阳而以侨民为代表,是被带到江南的文化,也是中原移民文化。如谢道愠祖籍河南,是谢家的第三代侨民,她的作品自然归在南方文学里,但她继承的其实是在北方就已形成的强大的家族文学传统。二是南方人向由政治中心迁来的大批北方人学习的结果,几代以后便渐渐置换成江南意识。两部分之间形成一种奇妙的张力;一方面是有本的、深厚的、高级的,另一方面又是在地的、生根的、非排异的;前者使文化具有了优越性,后者使文化免除了排他性”可知,使南方文化免除了排他性的不是北方文化而是南方文化本身的包容性。
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星球战士从某一地点突然消失,而瞬间出现在遥远的另一地点。这样的科幻小说的场景实际上是存在的,这就是量子隐形传态。在这个过程中,一个物体的状态可以在某地突然消失,而以极快的速度在遥远的某地重现出来。1993年,来自4个国家的6位科学家将这一神奇的现象在理论上揭示出来。在这个科学方案中,量子纠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薛定谔的猫”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的有关猫生死叠加的著名思想实验,是把微观领域的量子行为扩展到宏观世界的推演。实验是这样的:
在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之后,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将会衰变并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同时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不会衰变而猫将活下来。这时的猫处在既死又活的叠加态。
量子理论认为:如果没有揭开盖子,我们永远也不知道猫是死是活,它将永远处于既死又活的叠加态;然而当你打开盒子的时候,叠加态突然结束,呈现单一的状态(猫要么死了,要么活着,再不是既死又活的叠加态)。量子的状态跟这只猫的状态差不多,在被你看到真相之前,它是多种状态的叠加,一旦介入观测,就会坍缩成一种固定状态。
(摘编自《科学时报》)
材料二:
2016年,我国成功将源于量子纠缠理论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这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最终将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家约翰·普瑞斯基尔基于量子叠加态的理论,在对自己“量子霸权”的解释中,为量子计算机设定了一个初步标准:目前顶级的超级计算机能够完成5到20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所做的事情,但未来超过49个量子比特后,量子计算机的能力就会让超级计算机望尘莫及。传统计算使用的运算规则是二进制的,用0和1记录信息状态,每一步能做到的只有2的一次方——2次运算。量子计算机由量子状态来描述信息,它们拥有更快速的运算方式。比如,2个量子态(也可以称作“2个比特”)的量子计算机,每一步可做到2的2次方——4次运算。3个比特的量子计算机,每一步可以对信息做到2的3次方——8次计算。
分解一个2048比特的数
传统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
时间
10年
24小时
硬件
占据1/4北美面积的服务器农场
小房间里的一台量子计算机内含一百万个量子比特
(摘自新华网、新浪科技)
材料三:
中科院院士、量子计算专家姚期智在“2017腾讯WE大会”上说:“如果能够把量子计算和AI在一起,我们可能做出连大自然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9月29日,中科院的一个由密码学专家和物理学家组成的团队在中科院与欧洲的奥地利科学院之间成功实现了持续半小时左右量子加密视频通话。而就在今年8月份,一个中国科学家声称在未来5年内,中国将发射运行高度超过2万公里的新型量子卫星,这将大大提升中国量子通讯卫星的地面覆盖范围。计划中于2022年升空的中国空间站预计也将携带实验性量子通讯载荷,宇航员将能够在轨道上对其不断进行技术升级和维护。最终,中国已经非常明确的表示,他们计划构建一个全球性的量子通讯卫星系统。
到目前为止,世界范围内还只有中国一家对量子通讯技术投入数十亿的巨额资金进行开发并开始投入实际应用。克拉克表示:“要想进入这一领域门槛相当高,基本上,这都需要国家层级的支持才行。”一位西方安全领域专家这样评价:“要想建成覆盖全球的量子通讯卫星难度极高,几乎就像曼哈顿工程。”(注:曼哈顿工程师当年美国动员全国力量研制原子弹的秘密工程代号)。他说:“可惜的是,今天在西方,没有任何政治家有那样的决心和远见去长期投入巨额资金以支持一项科学项目。这就是中国人会遥遥领先的原因。
美媒评价:中国正用量子技术接管世界。厄科特指出:“谁控制了信息,谁就控制了世界。”那么按照这种逻辑,未来将是属于北京的。
(摘编自新浪科技)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中“薛定谔的猫”在盒子中的状态,就是“既死又活的叠加态”。如果打开两个这样的盒子,也许两只猫都是活的。
B. 材料二通过具体数字对比,说明了量子计算机在硬件和计算效率方面未来可能远远超过传统计算机。
C. 中国量子通讯技术在世界上遥遥领先,是因为中国政治家有决心和远见,国家层级予以支持,投入巨资开发。
D. 我国成功首发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天地间的量子通信。国内量子技术蓬勃发展,量子技术事业方兴未艾,国外媒体高度认同。
5.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薛定谔的猫”——实验来源——奥地利物理学家——意义——把微观领域的量子行为扩展到宏观世界的推演
B. “墨子号”卫星——地位——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预期成果
——构建天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及科学实验体系
C. “量子霸权”——概念来源——约翰·普瑞斯基尔——作用——为量子计算机设定初步标准
D. 中科院及奥地利科学院——实现——量子加密视频通话——美媒评价——中国正用量子技术接管世界
6. 三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量子技术,请分别概括。
【答案】4. C 5. D
6. ①材料一讲量子技术的原理(关键词:量子纠缠及量子叠加态)
②材料二介绍量子技术的运用(或介绍量子通信及量子计算机)
③材料三讲中国在量子技术领域的现状和未来。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
C项,“是因为中国政治家有决心和远见,国家层级予以支持,投入巨资开发”时错误的。由材料三可知,中国量子通讯技术在世界上遥遥领先,是与中国政治家有决心和远见,国家层级予以支持,投入巨资开发分不开的。但是仅仅有国家的支持和投入巨资开发是不行,也需要科学家们的付出。属于以偏概全。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明确具体的考核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
D项,“由中科院及奥地利科学院实现的量子加密视频通话”是错误的。由原文“中科院的一个由密码学专家和物理学家组成的团队成功实现了持续半小时左右、在中科院与欧洲的奥地利科学院之间进行的量子加密视频通话”可知,“持续半小时左右”的量子加密视频通话技术是由中科院团队成功实现的。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筛选、概括的能力。解答时可以划记表明重点内容的语句,没有的话要根据内容概括,同时可以结合材料的标题,表头还有选文的出处等信息。本题主要从重点语句入手。材料一从“在这个科学方案中,量子纠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及后文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叠加态”可以看出材料一主要讲的是量子技术的原理;材料二由第一段“我国成功将源于量子纠缠理论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可知量子技术在量子通信上的运用;第二段和图表可以看出是量子技术在计算机方面的运用,所以材料二主要讲的是领子技术的运用。材料三从“‘谁控制了信息,谁就控制了世界。’那么按照这种逻辑,未来将是属于北京的”可知,是对量子技术发展前景的展望以及中国在量子技术领域的现状和未来。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位作家
贾平凹
①东边的高楼是十三层,西边的高楼也是十三层,南边是条死胡同,北边又是高楼,还是十三层。他家房在那里,前墙单薄,后墙单薄,方正得像从高楼抛下的一个纸盒,黝黑得又像是从地底冒出的一块仄石。他把楼不叫楼,叫山;三山相峙,巍巍峨峨,天晴之夜往上望去,可谓“山高月小”
②房子方位不好,光线也不足。十一点零五分,太阳准时照来:三点二十四,太阳准时归去。他会充分利用这天光地热;花盆端出来、浴缸端出来,还有小孩的尿布,用竹竿高高地挑起,那些虽然不金贵,但在他眼里,却是幸福的旗子。
③他从来不奢华,口很粗,什么都能吃,只是嗜烟如命。烟吸多了,便喜食辣子,面条里要有,稀饭里也要有,当然面条最好,但愿年年月月如此。再就是爱看书,眼睛本来好好的,现在戴了眼镜,一圈一圈的,像个酒瓶底。于是,别人送他一副对联:“片片面,面片片,专吃面片;书本本,本本书,专啃书本。”他看了,也不恼,说是两句都用一个“专”字,不对仗,下联改成“尽”字为妙。
④什么都可满足,只是时间总觉不够。白日十二个小时,他要掰成几瓣:要给吃喝,要给儿子,要给工作,要给写作。早晨吃罢饭,妻子工厂远先走了,他洗锅涮碗,送儿子到幼儿因。儿子不肯去,横说竖劝,软硬兼施,末了还得打屁股,一路铃声不停,一路哭声不绝。晚上回来,车后捎了菜,饭他却是不做的,衣服他也是不洗的,进门就坐在桌前写。妻子接了儿子回来,大声不出,脚步轻移,洗衣做饭。他写好了,妻子让念念他的著作,他绘声绘色,念毕了,妻子说“不好”,他便沉默,若说“好”,他又满脸得意,说是知音,一家人闹在一块儿,一个快乐顿时分成了三个快乐。
⑤天天在写,月月在写,人变得“形如饿鬼”了。但稿子一篇篇源源不断地寄出去了,又一篇篇源源不断地退回来了。妻子说:“你没后门吧?”他说:“这不同干别的事!”一脸清高。妻子再说:“人家都千儿八百有稿费。你连个铅字都印不出。”他倒动气了:“写作是为了钱?”
⑥他眼泡常常是红肿的,那是熬夜熬的。衣虽然肮脏,但稿件上却不允许有半个黑墨疙瘩,脸虽然枯瘦,但文中人物却都极尽俊美。他羡慕别人发表了作品,更眼红别人作品得奖。他有时很伤感,偷偷抹了泪。但他又相信自己,因为风声、雨声、国事、家事,他装了一肚子故事。他要用笔写出来给自己看,给世人看。世人都盼星期天,他也盼星期天。世人星期天上大街,他星期天关门就写作。写得累了,看看“山上”。“山上”层层有凉台,台台种花草,养鱼鸟;有的洗了被单挂着,他想象那是白云;有的办家庭舞会,他醉心是仙乐从天而降;当层层凉台都坐了人,他就乐得嗤嗤笑,说像是麦积山的佛龛。走出门去,碰到认识的,寒暄几句,有的问:“还在写吗?”答:“还在写。”有人劝他别受苦,他哼一声,进屋把门关了。
⑦他最大的乐趣是把稿件往外投,信封严严实实地糊,邮票端端正正地贴,夫妻到邮局去,让儿子拿着往邮筒里塞。儿子问:“爸爸挣钱了吗?”做娘的说:“爸爸是生活上的小人,道德上的伟人,经济上的穷光蛋,精神上的大富翁。”儿子听不懂,问爸爸是干什么工作?回答是“作家”。“作家!作家!”外边人都知道了,都传说这里有一个下班回来“坐家”的人。有懂行的,说此人不可小瞧,说不定将来要去作协工作呢。楼上几个老太太便如梦初醒,但却瘪了嘴:原来是个“做鞋”的?
(有删改)
7. 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妻子认为丈夫是“道德上的伟人”“精神上的大富翁”,这其中包含了妻子对丈夫的戏谑,也包含了对他的理解。
B. 作品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眼镜“一圈一圈的,像个酒瓶底”生动地表现了作家看书成痴的特点。
C. 作品结尾处,邻居们对作家下班回来“坐家”的理解,表现了邻居们对作家闭门造车写作方式的批判。
D. 作品没有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但就在平实、极富生活气息的叙述中,一个不一样的作家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
8. 最后一段妻子说主人公是“生活上的小人”,请分析这个说法的内涵。
9. 本文主人公从未发表任何作品,但题目却称他为“一位作家”,合理吗?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这个说法反映了妻子对他的埋怨和怜惜
①物质清简,生活单调,却很满足。如住房仄陋、衣食简单,天天忙于写作,乐在其中。
②在时间问题上吝啬小气。如送孩子上学很简单粗暴,很多费时费事的家务事不干。
③对待家人给予他作品的反馈很孩子气。如老婆一赞扬便满脸得意。
9. 合理。
主人公方面,他虽然还没发表文章,但他拥有成为作家的良好素质和品质:
①他感情细腻,想象力丰富,语言表达颇有文学性。如把周围的楼叫山,调侃说“山高月小”;把下联的“专”改为“尽”等。
②他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如周围人的生活,他觉得可爱、充满美感,就算是孩子的尿布,在眼中也是幸福的旗子。
③他有正确的写作态度:热爱写作,不投机取巧,锲而不舍,乐此不疲。如他“天天在写,月月在写”不愿意走后门等。
他人的评价方面:④他人的评价方面:他虽然还没发表文章,但是他的妻子和懂行的人对他的写作前景很看好。如“精神上的大富翁”“说不定将来要去作协工作”都是对他作品质量的肯定。
作者方面:⑤作者方面:他虽然还没发表文章,但是作者对他充满了肯定称许,作者想借“一位作家”为题来启发读者思考;真正的作家应该像主人公一样拥有良好的素质和品质,而作品的发表反而是顺其自然的事。
【7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项,“表现了邻居们对作家闭门造车写作方式的批判”是错误的。仔细阅读作品,可知结尾处邻居们对作家下班回来“坐家”的理解,说明身边的人对他的写作态度和生活方式不理解,觉得他在自讨苦吃。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理解句子的表层含义,然后必须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在理解深层含义时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理解。妻子说主人公是“生活上的小人”,在理解这句话时必须结合后面“道德上的伟人,经济上的穷光蛋,精神上的大富翁”来理解,所以妻子的这句话实际上是对主人公的一种埋怨和怜惜。然后在结合他在生活中的表现来回答,比如住房仄陋、衣食简单,但是爱看书、爱写作,说明物质上不丰富,但他却很容易满足。他什么都可以满足,但总是觉得时间不够,所以很多费时费事额家务事不干,星期天也不出去。他的作品写好了念给妻子听,妻子说“不好”,他便沉默,若说“好”,他又满脸得意,他的反应很是孩子气。可据上述分析作答。
【9题详解】
本题考查体会标题的作用以及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可从线索、内容的表达、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和主旨的表达等方面来分析,结合内容分析标题的合理和不合理之处,找出理由作答。题干为“本文主人公从未发表任何作品,但题目却称他为‘一位作家’,合理吗?”首先表明观点,然后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如认为不合理,可以从他从未发表作品,写作只是他的业余爱好,所以不能称其为作家;从周围人对他的评价来讲,他的生活圈狭窄,并且他的写作行得不到生活中接触的人的理解,所以不能称其为真正的作家。认为合理的话,可以从主人公本身的素质来看,他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他感情细腻,想象力丰富,并且热爱写作,从不投机取巧,具备了一个作家应有的良好素质和品质。他虽然还没有发表文章,但是懂行的人和他的妻子对他的写作前景比较看好。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要通过这样“一位作家”来引起读者思考其中肯定称许的意思和提醒的意味,所以看似不合理,但实际上有更深层的含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起宗,字元卿,其先上党人,后徙广平洺水县。曾大父当金季兵起,寂山麓为洞,奉其亲以居,傍寂大洞,匿其里中百人。属兵至,具牛酒,出待兵,兵入索,惟亲属是见,曰:“孝士也。”释之去。里人曰:“秦父生我。”起宗生长兵间,学书无从得纸,父削柳为简,写以授之;成诵,削去更书。年十七,会立蒙古学,学辄成,辟武卫译史。御史中丞塔察儿爱其才,迁中台译史。仁宗即位,转中书译史,累迁太子家令司典簿官,上言:“东宫官属,辅导德义,财赋非所治也。”朝廷是之。迁南台御史。建康多水,民病之,或实灾而有司抑之,或无灾而诉灾剧,起宗微行得实,时人率许之。
文宗初立,命威顺王征八番。是时,蜀省平章政事兼宣政院使囊加台拒命未平,起宗极言武昌乃下游重镇,当备上流之师,亲王不可远去,力止之。及王入见,帝谓曰:“八番之行,非秦元卿,几为失计。”朝议以起宗治蜀,幕府忘其名,曰秦元卿,帝引笔改曰起宗,其眷注如此。拜中台御史,劾中丞和尚受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明日,立太子,有赦,起宗又奏:“不罪和尚,无以正国法。”和尚服辜。帝曰:“为御史,当如是矣。”又劾闽宪卜咱耳窃父妾以逃,其父愤死,渎乱天常,流之岭南。自是尽言无讳,皆见听用。迁都漕运使,帝召谕之曰:“漕输事多废阙,赖御史治之尔。”出为抚州路总管,至官,有司供张甚盛,问其费所从出,小吏不敢隐,曰:“借办于民。”遂亟使归之,几席仅给而已。自是官府僚佐有宴集,成礼即止。因谕众曰:“我素农家,安俭约,务安静,庶使吾民化之。”居一岁,以老去官。明年,以兵部尚书致仕,居一岁,卒,谥昭肃。
(节选自《元史·秦起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劾中丞和尚受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
B. 劾中丞和尚受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
C. 劾中丞和尚受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
D. 劾中丞和尚受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里中,古代民户编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中”即为邻居或者乡里人的意思。
B. 简,古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或木片,若干简编缀在一起称为“策”。
C. 漕运,古代中央政府将各地所征收的粮食等经水路运往首都或指定地点的运输行为。
D. 致仕,古代称正常退休为致仕,与之相同的还有致事、致政、休致、请老、乞归养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起宗勤于学习,富有学识才华。他生长于军中,缺纸少书,依靠父亲削柳为简进行学习;十七岁时,学习蒙古学并取得成功,被委以重任,连连升迁。
B. 秦起宗虑事周密,善于审时度势。元文宗即位,准备征讨八番,秦起宗认为蜀省尚末平定,这会对下游的重镇武昌形成威胁,所以应当备有第一流的军队驻守。
C. 秦起宗忠于职守,勃奏直言无讳。任中台御史,坚持弹勃和尚不法行为,使其被定罪;又弹劾卜咱耳不伦之事,使其被流放岭南,皇上嘉其行,纳其言。
D. 秦起宗体恤百姓,为政廉俭务实。到任抚州路总管时,要求下属官员降低接待宴席的规格,并将费用归还百姓,从此革除了当地官员铺张宴集的风气。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病之,或实灾而有司抑之,或无灾而诉灾剧,起宗微行得实,时人率许之。
(2)因谕众曰:“我素农家,安俭约,务安静,庶使吾民化之。”
【答案】10. B 11. D 12. B
13. (1)百姓忧虑这件事,有时确实遭灾而官员压制不报,有时无灾却上报灾情严重,秦起宗微服私访得到了实情,当时的人都赞扬他。
(2)于是告诉大家说:“我本是农家子弟,安于俭省节约,追求安宁平静,希望让我的百姓改变这种风气。”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本题中“不报”的事件有两个,一为接纳妇女,二为贱买县官房屋,所以第二处断到官屋,拍虎AD;“敕令”的内容为起,“不起”的主语为秦起宗,所以“敕令起”后断开,所以排除C。这句话的翻译为:弹劾中丞和尚接纳妇女、贱买县官房屋,(却)没有批复。秦起宗跟从台官入宫进见,长跪争辩了很久,皇帝命令他起来,他不肯起来,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就出来了。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请老、乞归养”是错误的。“请老、乞归养”指的是告老还乡,而不是正常退休。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B项,“所以应当备有第一流的军队驻守”是错误的。由原文“当备上流之师”可知,应该是秦起宗竭力陈说武昌是长江下游的重镇,应防备上游的军队。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的得分点为:病,忧虑;或,有时;有司,有关官员;抑,压制;微行,微服私访。第二句话的得分点为:谕,告诉;素,本来;我素农家,为判断句,翻译为我本来是农家子弟;安,安于;务,追求;庶,希望。
【参考译文】
秦起宗,字元卿,祖籍上党,后迁居广平洺水县。当金朝末年战争兴起的时候,他的曾祖父掏空山脚成为洞穴,在这里居住奉养双亲,靠着这掏空的大洞,把他的同乡一百多人藏在里面。金朝的军队到来的时候,备办牛肉酒席,拿出来招待士兵,士兵进入山东搜索,只看到了他的父母亲,金兵说:“真是孝顺的人。”放开他就离去了。他的同乡说:“你是我们的再生父母。”秦起宗生长在军队中,读书无法得到纸,其父削柳木为片,写好后教他;能背诵后,削去再写新的内容。十七岁时,适逢设立蒙古学,他一学就会,被征召为武卫译史。御史中丞塔察儿爱惜他的才能,升任他为尚书省译史。元仁宗即位,他又转迁任中书省译史,屡次升迁太子家令司典簿官,上奏说:“东宫的属吏,辅佐引导道德信义(是职责),财物不是(应该)管理的。”朝廷认为他是正确的。又升任南台御史。建康(南京)是多水的地方,百姓忧虑这件事,有时确实遭灾而官员压制不报,有时无灾却上报有灾,秦起宗微服私访得到了实情,人们都认为他很英明。元文宗即位,命令威顺王征讨贵州苗族八番。这个时候,四川行省平章政事兼宣政院使囊加台造反没有平息,秦起宗竭力陈说武昌是长江下游的重镇,应防备上游的军队,亲王不能离开湖广远去,极力阻止了这件事。等到威顺王入朝谒见,文宗对他说:“征讨八番的行动,要不是秦元卿,几乎失策。”朝廷议论让秦起宗治理蜀地,幕府忘了他的名字,说秦元卿,文宗提笔改正“起宗”
,皇帝对他的关注达到如此程度。授上书省御史,弹劾中丞和尚接纳妇女、贱买县官房屋,(却)没有批复。秦起宗跟从台官入宫进见,长跪争辩了很久,皇帝命令他起来,他不肯起来,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就出来了;第二天,立太子,有赦免命令,秦起宗又上奏:“不处罚和尚,不能正国法。”和尚服罪。皇帝说:“做御史,应该像这样。”又弹劾福建地方长官卜咱耳偷偷地与父亲的妾私奔,其父气死,使天常混乱,(最后)被流放到岭南。从此,畅所欲言,无一点忌讳,都被听从并予采用。升迁都漕运使,皇帝召他来,对他说:“漕输之事,多遭损坏,依靠你去治理。”出任抚州路总管,到任之日,(当地)官吏举行宴会,非常丰盛,秦起宗询问费用由谁出,小吏不敢隐瞒,说:“从百姓借取。”于是马上让他们还回去,桌子上的东西够吃就行了。从此,官员和下属有宴饮集会,使礼完备就行了(停止)。于是告诉大家说:“我本是农家子弟,安于俭省节约,追求安宁平静,希望让我的百姓改变这种风气。”居位一年,因年老辞官。第二年,以兵部尚书之职(身份)退休,又过了一年,去世,谥号昭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②。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③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释:①俞紫芝,字秀老,金华人。官场失意后,蛰居水村。②赊:语气词。③绷:布幅。
14. 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抓住水村的特点,先写停泊在沙洲上的船,再写烟雾迷朦中的野草,远近明暗搭配和谐。
B. 中间两联写景丰富,有静有动,眠居翡翠、别业鹭鸶、渔屋酒家为静景,飘飘酒旗为动景,动静结合,颇有情味。
C. 这首诗写景跳跃,变化很大,由沙滩到隔岸,然后转到岸边,再移到水中,给人以目不暇接的感受。
D. 这首诗围绕“望”组织材料,前三联描写望之景,景中含情;尾联抒发望之情,由景生情,结构完整,严密自然。
15. 有人说,整首诗的前三联都是对水村景物的生动刻画,但末句提到“京华”,显得有些突兀,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请简要阐述。
【答案】14. C 15. 这种说法不妥。
①诗人在前三联描绘出一幅恬淡静谧的深秋水村图,呈现出一种安宁和谐的意境,从而表现了作者悠然闲适的心绪和寄情山水的情怀。②尾联写可惜这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画,没有人画了寄到京华去,去劝说那些朝廷中人远离官场,归返自然,表达了诗人鄙弃浑浊官场的情怀。③前后情怀是一致的,并不突兀。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由沙滩到隔岸,然后转到岸边,再移到水中”是错误的。首联先写停泊在沙洲上的船,再写隔岸烟雾迷朦中的野草,由沙滩到隔岸;颔联写翡翠鸟闲居在藕叶之下,鹭鸶鸟把家安在芦花之下,是对河中景物的描写;颈联写到岸边的渔屋和酒家。所以这首诗前三联的写景,由沙滩到隔岸,然后转到河内,再移到岸边,跳跃变化很大,给人以目不暇接的感受。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把握以及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本题题干为“有人说,整首诗的前三联都是对水村景物的生动刻画,但末句提到“京华”,显得有些突兀,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请简要阐述”,需要看前面景物描写和末句提到的“京华”之间的关系。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感,前三联
写到作者眺望水村所看到的的景象,停泊在沙洲上的船,烟雾迷朦中的野草,翡翠眠居、别鹭鸶业、渔屋酒家,飘飘酒旗,描绘出一幅恬淡静谧的深秋水村图,呈现出一种安宁和谐的意境,从而表现了作者悠然闲适的心绪和寄情山水的情怀。尾联写可惜这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画,没有人画了寄到京华去,去劝说那些朝廷中人远离官场,归返自然,表达了诗人鄙弃浑浊官场的情怀。所以作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景中蕴含的情感和尾句抒发的情感是一致的,所以并不突兀。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宋荣子“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交代了阿房宫的地理位置。
(3)《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相同。
【答案】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骊山北构而西折 直走咸阳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劝”“ 沮”“ 骊”“ 直”“ 构”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总结反思二战教训方面,汉娜·阿伦特是一位具有原创性的思想家,她提出的“平庸的悉”可谓是___________。汉娜·阿伦特一生最重要的经历,可能要算她在耶路撒冷参加了纳粹战犯的审判之后写出了《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一书所引起的轩然大波。
阿道夫·艾希曼是纳粹军官,对集中营中许多犹太人被屠杀负有直接责任,1961年在耶路撒冷受到审判。阿伦特主动要求作为《纽约客》特派记者前往耶路撒冷报道审判。之后,她在《纽约客》杂志上发表了5篇报道,并汇集成书出版。阿伦特在报道中写出了自己对艾希曼的真实感受,艾希曼并非想象中那样是个_____________的“恶魔”,实际上,他并不具有鲜明个性和深刻思想,只不过是一个____________、近乎乏味的人,他根本不动脑子,_____________,不负责任。他既不用险奸诈,也不凶横,除了对自己的晋升非常热心外,没有其他任何的动机。
所谓“平庸的恶”,主要是指“不思考”导致的恶。阿伦特带给人们的最大启发是,( )。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振聋发聩 罪不容诛 兴味索然 冷若冰霜
B. 自我作古 罪不容诛 兴味索然 循规蹈矩
C. 自我作古 罚当其罪 独善其美 冷若冰霜
D. 振聋发聩 罚当其罪 独善其美 循规蹈矩
18.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汉娜·阿伦特一生最重要的经历,可能要算她在耶路撒冷参加了对纳粹战犯的审判之后写出的《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一书出版而引起的轩然大波。
B. 汉娜·阿伦特一生最重要的经历,可能要算她在耶路撒冷参加了纳粹战犯的审判之后写出了《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一书,此书引起轩然大波。
C. 汉娜·阿伦特一生最重要的经历,可能要算她在耶路撒冷参加了纳粹战犯的审判之后写出了《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一书出版而引起的轩然大波。
D. 汉娜·阿伦特一生最重要的经历,可能要算她在耶路撒冷参加了对纳粹战犯的审判之后写出了引起轩然大波的《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一书。
19. 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语句,补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性里有天使的一面,也有魔鬼的一面。
B. 公民的审辩式思维水平亟需提高。
C. 拒绝“平庸的恶”,要从你我做起。
D. 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看问题。
【答案】17. B 18. D 19. 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自我作古:从不沿袭古人,由我创始;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用来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由上文“有原创性”可见,此空宜填“自我作古”。排除A和D。罪不容诛: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形容罪大恶极。罚当其罪:所作处罚和所犯罪行相当。前后文没有提到对艾希曼的惩罚,故用“罪不容诛”。排除C。兴味索然:一点儿兴趣都没有。兴味,兴趣趣味;索然,毫无兴致的样子。独擅其美:独自占有美名或其它事物。原文有“近乎乏味”之类表述,宜用“兴味索然”。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现多指拘泥于旧的准则,不敢稍作变通。。冷若冰霜:冷得像冰霜一样。或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态度冷淡像冰霜一样。前文说“他根本不动脑子”,宜用“循规蹈矩”。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项,“经历”与“轩然大波”主宾搭配不当;
B项,“参加了纳粹战犯的审判”是错误的。 “纳粹战犯”前缺少介词“对”,属于成分残缺,同时有歧义,“经历”是写出了书,还是此书引起了轩然大波;
C项,“写出了《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一书出版”是错误的。属于句式杂糅,可以改为写出了《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一书或《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一书出版。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此处放在了文章的最后应该填写结论性的一句话。文段并未介绍艾希曼的“天使的一面”,故A项不宜。C项过于笼统,没切中肯綮。文段末论述“平庸的恶”,没有就阿伦特看待问题的方式论述,故D项不宜。根据材料内容的表述,阿伦特用“平庸的恶”来概括艾希曼的罪行,此处应该强调的是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这正是审辩式思维的重要内容,故选B。
20.下面是某小区一则启事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已经捐资为所有居民购买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你府上如果有0——6岁儿童、65岁以上老人或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患者,务必带他们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去垂询,无偿享受相应的服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捐资”改为“出资” ②“府上”改为“家里” ③“务必”改为“请” ④“垂询”改为“咨询” ⑤“无偿”改为“免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是某小区一则启事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然后依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各级政府为所有居民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话不叫“捐资”,是拿出钱财,应该是“出资”。“
你府上”中“府上”使用不当,“府上”敬辞,称对方的家或老家,这是张贴在小区的“启事”,语体不合适,应使用“家里”。“务必”,必须,一定要,语气较为强硬,不恰当,可以改为“请”。“垂询”,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旧称上对下有所询问,谦敬辞使用不当,可以改为“咨询”。“无偿”,属性词,不要代价的,没有报酬的,这是从提供服务的一方来说的,而此处是从接受服务的一方来说,应使用“免费”。
阅读下面有关“共享出行”的调查图,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21. 请对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的雷达图进行比较分析,然后据此从备选短语中选择最恰当的短语分别填入①②处。
备选短语:费用低 故障少 速度快 安全性高 手续简便
22. 请根据图表所提供的信息,写一句话介绍“共享出行”方式的长处,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40字。
【答案】21. ①速度快②费用低
22. “共享出行”方式等待时间短,夜间便利性好,能缓解早晚高峰期的交通压力。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中的简明、连贯、准确、综合性学习的能力。这是一道图文转换题,答题时首先要看清图表的内容,其次要按照某种顺序来表述。本题解答图文转换题时,要注意分析画面中的要素要全,不能偏颇或疏漏,包括叙述顺序,也是重点。本题分析图片信息可知,雷达图中,“共享单车”与“共享汽车”在“等待时间短”方面都是5;在“通达性强”方面,共享单车是5,共享汽车是3;在“夜间便利性好”方面,共享单车是4,共享汽车是5;剩下两个,①根据雷达数值,共享单车是1,共享汽车是4,①应是“速度快”;②更加雷达数值,共享单车是5,共享汽车是2,②应是“费用低”。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对图片进行客观描述,即按照一定的方位顺序说说构图要素,题干要求对所给的调查图进行解说。特别要注意在解答中不要遗漏构图要素,语言表达要流畅、连贯、准确。根据图表所提供的信息,分析得出,雷达图上数值达到5(或接近5)的属于共性,共有两项,即等待时间短,夜间便利性好,然后完整表达出来。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保持一个单句,语言连贯,不超过40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关于“公德”,有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一是“弱德说”。叶嘉莹曾说:“我不想去争什么,只是把自己持守住了,在任何艰难困苦中都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
二是“群德说”。梁启超说:“合群之德者,常肯屈身而就群。”
如何在“公德”面前“做好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
“弱德”“群德”说
有人主张“该出手时就出手”,有人推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何在“公德”二字面前“做好自己”?不妨先听听这样两种观点:
一种是“弱德”说。叶嘉莹曾感叹,当今社会上许多人以强者为德,提倡争夺和竞争,但实际上“弱”才是品德,“我不想从别人那里去争什么,只是把自己持守住了,在任何艰难困苦中都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以退为进,何尝不是一种进步?
一种是“群德”说。梁启超批评古人束身寡过的做法,“合群之德者,以一身对于一群,常肯绌身而就群”。在他看来,缺少“群德”是国家衰落的一大本源,“今吾中国所以日即衰落者,岂有他哉,束身寡过之善士太多,享权利而不尽义务,人人视其所负于群者如无有焉”。以群为德,何尝不是一种智慧?
“弱德”之“弱”,并不代表软弱无力、怯懦怕事,而是一种逆境中的坚守、热烈中的清醒、躁动中的自持。无论以存心养性、修身齐家、达观处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还是以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奉规守约为代表的现代规则,处处都有“弱德”的影子。
“群德”之“德”,成之于克己奉公、舍己为人,是一种性情中的大爱、浑浊中的清秀、得失中的淡然。“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的报国之心,“挽将天上银河水,散作甘霖润九州”的为民之情,“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的修身之要,体现的都是“群德”。
“弱德”之于道德建设,关键在先善其身。从广场舞扰民、远光灯肇事,到闯红灯、乱插队,生活中的道德困境,很多都是由过多重视自己忽略他人引起的。“弱德”的价值就在于,强调行使权利、主张诉求应有边界意识,不以个人举止打扰别人权利,不因自我存在妨碍他人自由。“弱德”不是无为,而是内向修身有所为,外向克己有所不为,达成的是群己权界的和而不同。
“群德”之于道德建设,关键在相善其群。见摔不扶、临危不救,乱砍滥伐、污染环境,公地悲剧、丛林法则,道德之所以会“摔跤”,“群德”不彰是重要根源。没有人可以是与世无争的孤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推高人际成本,“正义只在五米之内”导致低信任度,“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加剧道德冷漠,人人见义不为结果必是人人权益受损。超越个人、关怀公共,超越私利、守卫群体,“群德”所托举的,是包含自我权益在内的公共利益、共同福祉。相较“弱德”,“群德”侧重向善而为、见义敢为,达成的是公益众利的和合共进。
现代化的物质,离不开现代化的精神的浇灌。中国大踏步走入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公场域”更加普遍,共享经济、网络生活等“新生带”不断延伸,“没有什么事能比获得自由更加美妙”;与此同时,“共在”的凸显,权利的交错,利益的博弈,也让我们愈发意识到,“没有什么事比学会运用自由更加困难”。“弱德”与“群德”,一个突出主动修身一个突出主动为善,一个各美其美一个美美与共,两方面结合起来,一定能奏出最美的文明和声。
【解析】本题考查作文写作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同过去的作文有三方面不同: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态度、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特点、材料带有明显的任务驱动。故写此类作文,一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三要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四要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
本题引导思考“弱德”与“群德”的辩证关系。叶嘉莹的话强调的是做好自己,把持住自己的道德、品格修为,尽好自己的社会责任。梁启超的话强调个人要服务于群体社会。同时,考生要把握好题干要求:写作立足点为新时代青年;内容为“思考”如何在“公德”面前“做好自己”;辩证关系为“公德”为先,“做好自己”是“公德”的一部分;文体为议论文。故本文观点上应给自己定一个符合社会公德的道德和行为标尺,不断要求自己做一个积极向上、受人尊重的人。
立意:
在公德面前做好自己;
遵守公德从我做起;
弱德之美;
“弱德”之美与“群德”之善;
相关文档
- 湖北省荆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2021-06-0620页
-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民族中学2019-2022021-06-064页
-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第2021-06-0628页
-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大题古2021-06-0621页
-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2021-06-0623页
- 【语文】山东省莱芜市第一中学20192021-06-0614页
- 新教材2020-2021学年语文部编版必2021-06-0620页
- 【语文】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20202021-06-0618页
- 2018-2019学年云南省云天化中学高2021-06-0621页
- 2019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散体文章自由2021-06-0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