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00 KB
- 2021-06-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考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Ⅰ、Ⅱ两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满分40分)
一、(满分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既然我们两个意见不一致,就没有必要再往一块走了,以后我们只能是秋毫无犯。
B.经过多次修改,这篇文章差强人意,他总算过关了。
C.刚刚还是烈日当头照,一转眼,老天爷的脸一沉,狂风怒吼,大街上尘土飞扬,整个城市瓦釜雷鸣,紧接着瓢泼大雨倾泻而下。
D.根据中国政府和俄罗斯政府签署的君子协定。首批4架苏-35战机已正式交付中国,这对于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而言可谓如虎添翼。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一地区再次遭到印度军方越境炮火袭击,此事吸引了国内外诸多媒体的极大关注。
B.通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在秦王和廉颇面前的不同表现,让我们认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主,无私无畏、顾全大局的崇高品格。
C.“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旨在提高学生们的审美素养为目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优化育人环境。
D.琳琅满目的远方海洋生物化石、承载“海上丝绸之路”辉煌的“宋元福船”复原模型等珍宝, 将在坐落于天津的国家海洋博物馆集中展示。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
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 。我们把自己的头脑, ,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
A.①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②变成收藏古今图书、知识的图书馆
B.①留下一扇小小的窗户②变成收藏古今图书、知识的图书馆
C.①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②变成搜罗最新信息的集装箱
D.留下一扇小小的窗户②变成搜罗最新信息的集装箱
二、(满分15分,每小题3分)
4.下列对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把宝鼎当做石头,把金块当做砂砾,扔得到处都是,秦人看着,也不觉得太可惜。)
B.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宽恕我吧。)
C.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选拔有才能的人而加以任用,挑选好的意见而加以采纳。)
D.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等到燕太子丹用荆卿作为计策,才招致祸患。)
5.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湘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A.“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但是,这种心理是人通过把“寻觅”这种行动虚化来表现的,便赋无形于有形,把情感心理表现得格外形象。现实生活的空虚,使她寻求着某种慰藉,内心里有所追求,想找一点精神寄托,因而坐立不安,彷徨无主。
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作者写“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淡"言酒质之薄,而晚风确是“急”的。借酒御风御寒,却酒少、风急、愁多,怎不悲戚。
C.伤心的时候,飞来了雁行,这就使她更加伤心。雁“却是旧时相识”,一指,“鸿雁传书”,想起曾与她有书信来往的丈夫;二指,诗人流落江南,却无时无刻不在想念被金人占领的家乡。现在又看到了飞雁,“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就更增加了她的天涯沦落之感。
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一“黑”字是作者的叹息,无奈而又凄迷,盼时光早逝,衬出了愁苦之深。这两句直接抒写寂寞难耐的痛楚,“黑"字在此处安放极为稳妥自然,概括了作者后半生的坎坷经历和悲惨遭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同“倍”,加倍。
B. 共其乏困 共,同“供”,供给。
C.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同“悦”,高兴。
D.失其所与,不知 知,同“智”,明智。
7.下列句子最能说明“邻之厚,君之薄”的一句是( )
A.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D.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8.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夜缒而出”一句点出郑国局势之严峻:秦、晋兵临城下,围困了郑国。
B.烛之武说辞的巧妙在于处处为秦着想,处处替秦国说话。
C.烛之武从地理位置、历史事实等角度阐述了抗击晋国的主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D.晋文公面对突变的形式,毅然决定撤军,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16分)
那些与吃有关的浪漫
陈思呈
20世纪80年代末,有一段时间,母亲每天早上6点叫我起来跑步。母亲带着她提前起来煮好的装在保温瓶里的粥以及我的书包。她骑着单车,而我则跟在旁边跑。
那个时候,我的家住在城市的最南端,而我就读的学校则在城市的最北端,从家到学校,我们跑了全城最长的一条路。到了学校附近,我们找个地方吃完她带来的早餐,然后我去上学,她去上班。
母亲做的早餐具体是什么,我忘记了。但是基于对她烹饪水平的了解,想必是高度营养但味道欠佳的。
比如有一段时间,她从朋友那里听说喝鱼头汤有助于智力发展,于是她每天都要炖个鱼头给我吃。后来又听说加盐不好,于是她非常有创意地加了牛奶和糖。那甜甜的糖、浓浓的奶和鱼头汤的混合物,腥得我大脑几乎停止发育。
每天从城南到城北的晨跑和自带早餐的做法,只是母亲无数创意中的一个。母亲的日常生活充满即兴节目,母亲的日常生活同样充满了出人意料的浪漫,而且,她的浪漫都是原创,信手拈来,既草根,又大气。
可口可乐刚刚在家乡小城出现的时候,有天晚上,她做完家务,用一种“跟我走,有好事”的表情把我招了出去。
我们先在某个小卖部买了两瓶可口可乐,然后又来到胡荣泉夜市。这是城里夜宵最集中的地方。由于当时条件有限,人们多数蹲在地上做买卖,旁边都点着煤油灯以供照明之用。
母亲不知从哪里买来了一块鱿鱼干,带着我来到某个她相熟的店里,蹲下身子,用煤油灯烤了起来。很快,鱿鱼身卷曲起来,散发出一阵阵带着腥味的诱人的浓香。
鱿鱼之香,带着猪、牛、羊肉都无法比拟的穿透力,在夜市各种食物的群香之中脱颖而出。
我这才知道母亲买可口可乐的原因。在她的指导之下,我撕下一小片烤鱿鱼,慢慢咀嚼,然后再畅饮一大口可口可乐。
平生第一次喝这种具有独特的浪漫气质的饮料,热烈的气泡噎得我直打嗝,打的嗝又带着烤鱿鱼浓烈的腥香。
我被这种神奇的体验弄得又享受又狼狈。母亲则在旁边笑吟吟地看着我,仿佛我是一个初尝烈酒,就一下子展现了惊人酒量的男人。
大概是这种烤鱿鱼加可口可乐的体验太过深刻,在多年以后,我成家立业,并已为人父,而对各种食材的任性搭配和大胆尝试,仍是我与小儿居家生活中重要的乐趣,那也是母亲留给我的好东西之一。
草根式的浪漫,百无禁忌的想象力和行动力,那自己都没有觉察的、日常的幽默感。直到她病重,去世前不久,长久地存留在我记忆中的,仍然是她独特的幽默。有一次在病房里,我正在看一本画册,叫《中国一百儒士》。母亲要了过去,仔细地翻看了很久。最后她把书往旁边一丢,不屑地闭目养神,说:“那里面怎么没有你啊?”
说实话,我没有多少往事可以供自己去回忆和反复品味,一如那个年代的孩子一样,我的童年过得非常平淡。那时那个混沌又懵懂的小型的自己,既记不住情节,也觉察不出任何故事。
然而在某个瞬间,当我带着我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创造了即兴的节目——就像我妈妈曾经为我创造的那样——我才真正地意识到,我头脑里的有些内容,是她在尘世上留下来的不多的东西。
(选自《读者》,有改动。)
9.下列对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5分)
A.母亲为我准备早餐,每天带着我晨跑,为我做鱼头汤,体现了母亲对我健康成长的悉心关注。
B.母亲“烤鱿鱼+可口可乐”的创意给了我深刻而又独特的体验,体现了母亲“百无禁忌的想象力和行动力”。
C.母亲望子成龙,对我的期望值很高,因而对《中国一百儒士》中没有我而感到极度失望和强烈不满。
D.我带着孩子也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即兴的节目,说明母亲的想象力和浪漫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5分)
A. 尽管从家到学校路途很遥远,但母亲仍然坚持让我跟着她的单车跑步,这是为了锻炼我的身体,促进我的成长。
B. 加了牛奶和糖的鱼头汤,“腥得我大脑几乎停止发育”,这一细节说明母亲爱我,但她的烹饪水平并不是十分高超。
C. 作者说母亲的浪漫是“草根式的浪漫”,说明这种浪漫源于平凡普通的生活,虽无山珍海味,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 作者认为自己的童年没有任何往事可供回忆和品味,表明作者对自己的童年时光“过得非常平淡”感到深深遗憾。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6分)
A. 这篇文章通过叙写与母亲相关的几件生活小事,表现了母亲独特的浪漫、幽默,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和怀念之情。
B. 这篇文章多处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如“仿佛我是一个初尝烈酒,就一下子展现了惊人酒量的男人”。
C. 文章语言华丽优美、生动幽默,情节曲折起伏,使用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感情真挚动人。
D. 这篇文章运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手法来塑造人物,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E. 文章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以我的视角娓娓道来,叙写往事,抒发情感,真实亲切,打动人心。
第Ⅱ卷(满分60分)
题 号
四
五
总 分
12
13
14
15
得 分
四、(满分20分)
12.《那些与吃有关的浪漫》一文结尾写到“我头脑里的有些内容,是她在尘世上留下来的不多的东西”,母亲给我留下了什么?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8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 ,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 , ,咏而归。(《论语》)
(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杜牧《阿房宫赋》)
(4)思厥先祖父, , ,以有尺寸之地。 (苏洵《六国论》)
14.在下面文字中的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使整个段落语意连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4分)
我以为, ① 是讲学问还是做事业的人, ② 要抱有一种“无所为而为”
的精神。把自己所做的学问或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计较于利害得失, ③ 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伟大的事业都出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 ④ 不讲究这两层,社会必趋于腐朽。
五、(满分40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40分)
词典对“接受”的解释是“对事物容纳而不拒绝”。有一种“接受”是因为无法拒绝而只好容纳:接受自己并不满意的出身、相貌、天分;接受想得到的东西看得见而难以企及,接受亲近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在一起……
这种“接受”是生命里的一门功课,对此,有人像只会啼哭的孩子,有人则会对自己说:“接受,是变好的开始”;你对这种因为无法拒绝而只好容纳的“接受”有怎样的体验、感受或思考呢?请以“接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语文答案
1.B A.秋毫无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意思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B. 差强人意,原意是吴汉勉强使人满意,能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振奋其部下的意志。后用来指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C.瓦釜雷鸣:比喻无才无德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望文生义。D.君子协定:指国际间不经过书面上共同签字只以口头上承诺或交换函件而订立的协定,它和书面条约具有相同的效力。借指彼此之间互相信任的约定。与句中的“签署”相矛盾,使用不恰当。
2.D A.“吸引了……极大关注”搭配不当;B.“通过”“让”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删除其一;C.“旨在.....为目的”句式杂糅,该句把“旨在....”和“以....为目的”两句杂糅到一起,二者可以留其一。
3.C
4.A
5.B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说的不是酒味淡,“三杯两盏”也不是言酒量之少,作者要表达的是:再多的酒,再烈的酒,也消解不了心中的愁。
6.A 陪,增加。
7.D
8.C “抗击晋国”原文无体现,无中生有。
9. C 10. D 11. AE
四、
12. ①对各种食材的任性搭配和大胆尝试。(举具体实例也可)。②母亲草根式的浪漫,百无禁忌的想象力、行动力和自己都没有觉察的、日常的幽默感,创造性地让我体验生活中的种种新奇和快乐。③这种浪漫、想象力和幽默的背后,是母爱的深情,是热爱生活的情怀。
以上每点4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如有其它观点,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3. (1)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2) 浴乎沂,风乎舞雩
(3)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4) 暴霜露,斩荆棘
14. ①无论 ②都 ③才 ④如果
15.略
相关文档
- 北京市高中语文语文是什么04上帝之2021-06-062页
- 2020秋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2021-06-069页
- 【语文】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市第八2021-06-0623页
- 重庆市永川区某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2021-06-0612页
- 【语文】河北省衡水市深州长江中学2021-06-0614页
- 湖北省荆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2021-06-0620页
-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民族中学2019-2022021-06-064页
-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第2021-06-0628页
- 【语文】山东省莱芜市第一中学20192021-06-0614页
- 新教材2020-2021学年语文部编版必2021-06-06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