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5.00 KB
  • 2021-06-06 发布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四部分写作专题二十一赏析考场佳作课件(共47张ppt)

  • 4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四部分 写 作 【 课标要求 】 1. 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 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 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 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3. 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 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 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4. 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 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 感而发。 5. 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 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 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6. 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 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 45 分钟 能写 600 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 2 万字。 专题二十一 赏析考场佳作 一、新材料作文 ( 一 )(2019 年新课标 Ⅰ 卷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 的源泉。 “ 夙兴夜寐,洒扫 庭内 ”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 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 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 “ 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 了! ” 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 人工智能啊! ” 也有的 说: “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 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 ” 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 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 ( 统称 “ 复兴中学 ” ) 同学写一 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 ,从我做起 ” ,体现你的认识 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 写作指导 】 本题考查考生写作材料作文的能力。写材料作文,首先要 读懂材料,抓住主旨,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 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 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 意,即抓住主旨。其次要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 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 思维多向立意。 材料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 幸福 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 现实生活中存在不热爱劳 动,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3) 写作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 劳动,从我做起” ,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这则作文材料既着眼于劳动思想的历史溯源,也关注问题的现 实呈现,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劳动的箴言、警句和习近平总 书记对新时代劳动精神的深刻阐释作为总领,将中华民族热爱 劳动的优秀传统与当下社会一些对劳动的偏差认识、错误态度 进行对比,引导青少年对这一现象及劳动本身进行深入思考, 自觉弘扬劳动精神,以期在全国青少年乃至全社会中形成热爱 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参与劳动的良好风气,充分发挥 高考作文在推动劳动振兴方面的导向功能。 思路一: 劳动是幸福的源泉。 思路二: 尊重劳动,体现现代人的良好素质。 思路三: 热爱劳动,要有实际行动。 ( 二 )(2019 年新课标 Ⅱ 卷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 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 场彻底反 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1949 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 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 1979 年,“科学的 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 放的时 代洪流。 2019 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 宣誓 “ 强国有我 ” 。 2049 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 年接续奋斗 ……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 写作。 ①1919 年 5 月 4 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 ②1949 年 10 月 1 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 写给家人 的信。 ③1979 年 9 月 15 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 给同学的信。 ④ 2019 年 4 月 30 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 后的观后感。 ⑤2049 年 9 月 30 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 勋人物 ” 的 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 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 800 字。 【 写作指导 】 2019 年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年份: “ 五四运动 ” 100 周年、 建国 70 周年、改革开放 40 周年。任务要求中明确提出要以青 年当 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即要体现出青年对国家事件的思考。 本题一方面引导学生回顾历史,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 使命,具有关照现实和社会的意义。 思路一: 1919 年 5 月 4 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立意 要结合青年生活实际,联系 “ 五四运动 ” 的爱国、进步、民主、 科学精神,思考 1919 年中国的现状,明确青年人的担当 —— 救 亡图存。文章体式限制为演讲稿,需要符合演讲稿的基本格式, 具有层层递 进的感召力。 思路二: 1949 年 10 月 1 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 给家人的信。写作时要 提及 “ 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 ” ,但不 能花费大量篇幅描绘场景,重点是青年的思考。要考虑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条件,是磨难、牺牲、拼搏、奋斗;还要 考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更要分析祖国今后的命 运,需要总结经验。青年人站在历史与未来的节点 —— 更自信、 更坚定,要担当起奋斗的责任与使命。文章体式限制为书信, 需要符合书信的基本格式。 思路三: 1979 年 9 月 15 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 学的信。回到 40 年前,作为 1979 年的学生,作为时代的参与 者,未来的开创者,对于历史要更清醒, 更辩证,更理性。实 事求是分析社会现状,将目光放远至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明 确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对于未来要更充满理想,充满自信, 充满激情,更有改革的担当与历史责任。写作落笔不要空泛, 可以结合改革需要的勤劳、勇敢、智慧的品质,开放、创新的 精神,重视科技的动力。文章体式限制为书信,需要符合书信 的基本格式,亦要符合写信人和收信人都是青年学生的基本特 点。 思路四: 2019 年 4 月 30 日,收看 “ 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 年大会 ” 后的观后感。观后感要回顾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缅 怀五四先驱崇高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总结党和人民探索实 现民族复兴道路的宝贵经验,发扬五四精神,激励新时代中国 青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写作时个人的震撼、感 动可以穿插其中,更要写出其对自身的激励。 思路五: 2049 年 9 月 30 日,写给某位 “ 百年中国功勋人 物 ” 的国庆节慰问信。需要关注大时间为 “ 2049 年 ” ,小时间 为 “ 国庆节 ” 。行文中要关注到时代的变迁,更要思考祖国变 迁背后的人物事迹,探索前行的力量 —— 家国情怀,具体可以 是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等民族精神。行文中应该有对功勋人物 的景仰之情,也有奋勇接棒的 担当。文章体式限制为书信,需 要符合书信的基本格式,注意谦敬辞的使用规范。 ( 三 )(2019 年新课标 Ⅲ 卷 )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 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 据 “小林 漫画 ” 作品改编 )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 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 写作指导 】 作文试题选取一则漫画,通过特定情景的引入,拉近教育 主题,使考生在感受师生情谊、体验情感温度的同时,产生强 烈共鸣。漫画材料,画面主题清晰,中心指向尊师重教、师生 情谊、责任与嘱托等。 漫画中老师的神情和语言饱含对即将毕业的学生的期待与 希望、眷恋与不舍,考生可以从中解读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 期待与祝福,领悟老师的奉献精神、园丁品格和责任意识,教 师作为榜样人物的品德示范将在学生成长历程中留下深深的烙 印。 “ 画里话外,师生情长”,倡导尊师重教,引导学生品格 修行。从教师最后对学生的嘱托“你们再看看书”分析出教师 对学生未来的深切期盼,从“我再看看你们”分析出教师对学 生无私而真挚的关怀,论述尊师重教在新时代的重要意义,分 析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对于教育发展的作用等。从师生关系,引 申到尊师重教,由尊师重教联系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结合全国教育大会的举行,探讨发展教育、重视人才,是新时 代发展的源动力。 思路一: 从学生的角度,比如:感恩,再出发!长大后我 就成了您! 思路二: 从老师的角度,比如:记住你的样子,祝福你的 未来! 思路三: 从综合的角度,比如:老师无私的爱和奉献成就 学生肩负使命不断前行! 这道作文题看似简单,实则不然。文章立意清晰明了,大 部分考生审题不会审偏审错,但写作议论文需要有深刻的思考、 独特的切入角度及足够的论据来支撑,写作记叙文文体,如果 没有新颖的构思、高超的文笔与技巧,会造成千篇一律的煽情。 所以本题想脱颖而出拿高分较难,是一道难易适中、有较高区 分度的好题。 ( 四 )(2019 年天津卷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 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 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 方志敏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 —— 陶行知 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 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 自豪的事情。 —— 黄大年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 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 ( 诗歌除外 ) , 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 写作指导 】 作文以 “ 爱国情怀 ” 为主题,选择方志敏、陶行知、黄大 年的三则材料,分别表达对祖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个人对 国家、民族的责任,献身人类历史发展的人生观、价值观。命 题主题鲜明,启迪考生体悟爱国主义精神内涵,深入思考个人 与国家、民族、人类的关系,感受理想信念对引领新时代青年 继续奋斗的重大意义。 本作文题注重发掘中华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优秀基因, 紧扣“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题目平实处见深刻,朴素中寓 庄严,具有很好的正面导向,可以综合考查考生的核心素养。 题目主题指向明确,立意角度多元,情感内蕴丰富,写作空间 广阔。考生可以写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可歌可泣的事迹, 也可以写民族危亡之时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仰,可以写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途,也可以写 “ 小我 ” 融入 “ 大 我 ” 的使命担当,还可以思考爱国与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 系 …… 此作文 题能较好地反映考生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第一则材料选取的是作为革命家的方志敏坚信中国有光明 的前途的话。学生学过方志敏 《 可爱的中国 》 ,两者一结合,可 以读出方志敏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第二则材料选取的是教育 家陶行知的名言,直接点出 “ 爱国 ” 二字。第三则材料选取的 是科学家黄大年的入党申请,表达了希望把自己这朵小浪花融 入国家发展大局的热望。正因为有这份爱国情,才有他归国后 的努力拼搏,并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综合三则材料,关 键词是 “ 爱国 ” ,写作方向应该是:在新时代,我们如何把 “ 小 我 ” 融入 “ 大我 ” 当中。 我们虽然是学生,但我们应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 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把小我融入大我,立志做出我们 这一代人的历史贡献。 有了大格局,还要找到小的切口。可从四个维度思考。 思路一: 时代维度 —— 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有了哪些 新的内涵? 思路二: 文化维度 —— 孟子 说 : “ 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 者不能夺也。 ” 对于知识分子来说,这个 “ 大 ” 就是勇担道义、 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 思路三: 个人维度 —— 我们 是随波逐流的一代,还是有着 坚定信仰的一代?有人说我们是 “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 ,我们 怎么看? 思路四: 教育维度 —— 南开大学校训内容:允公允能 日新 月异。张伯苓先生指出: “ 允公是大公,而不是小公,惟其允 公,才能高瞻远瞩,正己教人,发扬集体的爱国思想,消灭自 私的本位主义。 ” ( 五 )(2019 年江苏卷 )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 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 ,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 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 事犹是,人亦然。 【 写作指导 】 整个材料由此及彼、由局部到整体、由具体到抽象,逐步 引申发散,可以说是意味深长。综合来看, “ 和而不同 ” 是整 个材料的核心。 “ 和而不同 ” 是事物存在的基本常识,是为人 处事的智慧之举,是文明、文化得以延续发展的精神之基,更 是人类社会交流互鉴的融合之道。 “ 和而不同 ” 追求的终极价 值是美美与共,互利共赢。 考生写作时可回顾历史,探求 “ 和而不同 ” 的典范事例, 以古鉴今;可以比照中外,智慧 “ 拿来 ” ,思考 “ 和而不同 ” 的积极意义;可以关注身边现实,以小见大,反映 “ 和而不同 ” 的现实价值 …… 从写作 的体裁来看,考生可根据个人感悟和写 作特长,或 记叙,或议论,或抒情,来彰显自己的个性,呈现 “ 百味 ” 。 ( 六 )(2019 年浙江卷 )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 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 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 “ 作家”,你的生活就 成了一部 “作 品 ” , 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 “ 读者 ” ?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 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 写作指导 】 材料提出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强调作者创作时要有 “ 读者 ” 意识,即 “ 读 者 ” 期许怎样的作品,作者应该努力去创作符合读者心中所期 待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作者创作作品,应以读者的需求为 中心,不能只顾自己的心理需求。 第二种观点则强调作者创作时应保持 “ 作者 ” 意识,即 “ 作家 ” 创作心理所期许的作品,而不是根据读者的心理需求 去创作;换句话说,就是保持创作者的 “ 独立 ” 意识,不被读 者的心理期许而干扰。 第三句话则是一个 “ 假设 ” ,将 “ 你 ” 和 “ 作者 ” 类比, 将 “ 生活 ” 与 “ 作品 ” 类比,句中的 “ 读者 ” 是个泛概念,即 对 “ 你 ” 创造的 “ 生活作品 ” 进行阅读的他人。句中 “ 创造生 活 ” 是核心,它强调首要是 “ 创造 ” ,其次是 “ 生活 ” ,最后 才是 “ 作品 ” ;因此,这句话意思是 “ 你在创造生活作品时将 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 , “ 你 ” 如何对待 “ 读者 ” 实质上就是 “ 你 ” 的 “ 生活作品 ” 如何与外界产生联系,并对这种联系保 持某种被评价的期望。 源此,整个题目的写作落脚点应在第三句话,前两句只是 帮助考生理解 “ 作者 ” 与 “ 读者 ” 关系的 “ 引子 ” ,提示考生 需先做出一个判断,是以 “ 读者需求 ” 为中心来 “ 创作 ” ,还 是坚持 “ 作者独立 ” 为中心来 “ 创作 ” ,这还只是表层意思; 深层意思则是面对复杂的生活,我们每个人该以怎样的态度来 对待生活,是以 “ 他人的评判、需求 ” 来生活,还是以 “ 自我 的坚守、需求 ” 来生活;同时还暗示, “ 自我 ” 的生活与 “ 他 人 ” 的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就像 “ 作者 ” 与 “ 读者 ” 一 样,关键就看自己选择以 “ 谁 ” 为中心;且题目又有暗示,既 然是 “ 创造 ” ,应是 “ 自我 ” 的 “ 坚守 ” ,不过 “ 创造 ” 也有 根据 “ 他人 ” 的需求应运而生的,但根据 “ 他人需求 ” 创造的 也有 “ 创造者 ” 本色在其中。另外还必须明确,生活的 “ 读者 ” 包括作者自己和他人。 仅仅从文学作品来看,当下不少 “ 网络文学 ” 便是按照 “ 读者心声 ” 来写的,符合了读者的期许,但难成 “ 经典 ” ; 一些作家又只顾按照 “ 自我 ” 意识来写,结果几乎没有了读者。 由此可见, “ 作者 ” 与 “ 读者 ” 需要保持某种 “ 需求 ” 的默契, 作品才能走得远;这里的 “ 作品 ” 就是一个 “ 世界 ” 。 面对 “ 生活 ” ,每个人都是 “ 作家 ” ,每个人都可 “ 创作 ” 自己的 “ 生活作品 ” ,但这些 “ 作品 ” 不可能与世隔绝,将与 他人、社会产生联系,这时, “ 他人、社会 ” 就成了 “ 读者 ” , 但高质量的 “ 作品 ” ,一定有 “ 作者 ” 自身的 “ 品质坚守 ” 。 因此,创造 “ 生活 ” 的 “ 作品 ” 不能只顾自己,而是要 “ 跳出 身边小小的悲欢 ” ,走进生活,描绘丰富多彩的生活。任何一 部作品,都不可能包罗万象,需要有一个适合自身创作的切入 点,因此,考生在写作时,首先要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生活的切 入点,然后由小到大进行写作,可以论述,也可以记叙。 ( 七 )(2019 年上海卷 )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 了不同风 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 “ 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 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不少于 800 字。 【 写作指导 】 上海作文试题沿袭了近几年高考作文敢于直面现实、关注 社会、注重理性思辨、凸显生活体验的传统。在生活是作文之 根,思想是作文之魂,情感是作文之命等方面尤为突出,培养 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即逻辑思维和思辨思维的能力。 众所周知,越是自己的,才越是民族的,越是中国的。上 海历来以海派、国际化著称,这些独特的个性就是上海,因为 最具上海,所以可以代表中国,因为代表中国,所以最具 “ 中 国味 ” 。 因此,今年的上海作文题具有 “ 三气 ” :大气,底气,霸 气。因为上海作文试题总是站在时代的最前列,把握时代脉搏, 引领人们走向新时代,所以具有大家风度,是 “ 大气 ” 的作文 题。 “ 在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 之后,我由此对音乐的 ‘ 中国味 ’ 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 ,这种 以 “ 我 ” 的经历和感受出来的东西最具说服力,这种来自生活 的感受最接地气,有宏大深厚的根基,所以 “ 底气 ” 十足。因 为上海不再只为自己有海派,最具国际化的城市而自我满足, 孤芳自赏,上海要当时代的先锋,要代表中国,要具有代表中 华民族的 “ 中国味 ” ,所以 “ 霸气 ” 冲天。 而面对这样的 “ 大气 ” 作文,一是要正确读懂材料。二是 立意要高远有深度,要抓住 “ 中国味 ” 确定立意方向,尤其在 最近两年,美国要遏制中国的发展,我们不要再有太多的依赖 思想,要民族自信,自力更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民族科技、 民族工业等。 “ 越是中国的,才越是世界的 ” ,让中国走向世 界,代表世界!三是在选择好文体的基础上寻找最具代表性的 作文素材,让自己的文章新鲜活泼且具说服力。 二、命题作文 (2019 年北京卷 )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 700 字。 1.“ 韧性”是指物体柔 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 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 “ 韧” 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 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 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 “ 文明的韧性 ” 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中国的 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 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 色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 20 19 年,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欢庆共和国 70 华诞。作 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 2019 年哪一种色 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 请以 “ 2019 的色彩 ” 为题,写一 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 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 写作指导 】 作文一 “ 文明的韧性 ” 一题,符合当下的热点,切中语文课程继 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 基本方向。考生可以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对革命 精神的继承和弘扬,对国家和时代的责任和担当,对人类命运 共同体的认识和思考的角度,选择自己擅长的话题领域,写历 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 的品格都可以,但要抓住一个明确的中心展开,有扎实的事例 论证自己的观点,避免过大过空。 题目中有明确的对 “ 韧 ” 的解释,柔软坚实,不易折断。 考生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都需要在论述中把握这一精神内质, 体现中华民族历经风雨,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要充分照顾阅 卷者的舒适度,注意结构的安排、素材的合理使用和适当的语 言设计。要在写作中体现出思考的深度、论述的厚度和情感的 温度。 作文二 本次高考记叙文作文题为 “ 2019 的色彩 ” ,与时俱进,既 考查了我们对 2019 年前半年五四运动 100 周年的了解,又考查 了我们对于 2019 年后半年共和国 70 华诞的希冀,做到了 “ 文 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 。同时 “ 色彩 ” 这个词又使 文章变得含蓄而充满文学性,让我们把对于 2019 年抽象的感受 用具体的色彩表现出来,实现由感受到视觉的转化。本题做到 了社会性与文学性的结合,抽象化和具体化的结合,出题 人可 谓用心良苦。 我们眼中的色彩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方面是外界之色 彩,另一方面是我心之色彩。外界之色彩是外界对我们的客观 影响,我心之色彩是我们对于外界的主观感受。我们的内心会 因为外部的世界而饱受鼓舞,外部的世界也会因为我们的内心 而变得更加美好。考生可以任选其一进行撰写,也可以从两个 方面同时进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