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50 KB
- 2021-06-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章丘一中 2020-2021学年高一 10月月考
语文试题
分值: 150分 时长:150 分钟
一、课内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21 分)
1.下列词语中对加横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采采芣苢(茂盛的样子),薄言采之
B.怅寥廓(怅惘,失意的样子)
C.越陌度阡(陌,东西向的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田间小路。)
D.粪土当年万户侯(本指食邑万户的封侯者,这里借指大军阀、大官僚)
2.下列语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
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细数 2017 的无锡搜房博客,有多少新锐博主在谈笑间指点江山,预见楼市风云。
C.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提高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D.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趋之若骛。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从今春开始,四川甘孜州自筹资金,在学前教育免费基础上,启动高中免费教育计划,进而
形成 15 年免费教育构架,上万学生因此受益。
B.包括光纤光缆行业在内的中国制造业必须在核心技术上自主创新,这是中国从制造大国
升级为制造强国一定要走的必由之路。
C.有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的资金不限制用途,这大大增强了科研机构和智库团队负责人在
资金管理使用上的自主权得以扩大。
D.江西丰城发电厂冷却塔施工平台坍塌,事故发生后,该省的主要领导紧急赶赴事故现场,
指导救援和善后工作,召开现场会议和具体部署。
4、辨析下列词语,并将正确的词语填在划横线处( )
甲:1927年秋, 了一场农民革命。 乙:我看见一弯新月悬浮在 的天空。
丙:她 经营这家店已经有好几年了。丁:南宋王朝苟且偷安, 享乐,只能加速灭
亡。
A、爆发 寥廓 独立 贪图 B、暴发 辽阔 独力 贪婪
C、爆发 寥廓 独力 贪图 D、暴发 辽阔 独立 贪婪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生在世,是追求纸醉金迷的物质享受?还是追求宁静淡泊的精神境界?
B.歌曲“最炫民族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C.“我本来是没有计划使用林书豪的,但这家伙每天都在努力。”纽约尼克斯主教练说:“是
他站出来抓住了机会。”
D.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
6、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理解无误的一项是( )
A.这棵大树依然挺立着,烈日烤灼着它,干渴折磨着它,然而它没有倒下,它坚韧而顽强
地活着。
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强调了这棵大树所经受的种种磨难,表现了它的坚韧
和顽强。
B.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
理解: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的绵长轻柔和汹涌澎湃
的特点,同时又使表意凝练,音韵和谐
C.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体现了老城舒适温暖的特点,强调了春天的老城带给
人们的内心感受。
D.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理解: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破土萌发的情态,突出了春天的勃
勃生机。
7.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收诗 305 篇。内容分为“风”
“雅”“颂”,主要手法是“赋”“比”“兴”。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B.《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
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C.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
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D.《诗经》原称《诗》,它是“五经”之一,“五经”是指《诗》《书》《礼》《易》《乐》。
二、课外阅读(42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4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与欢乐、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他们将欢乐、光
明融合在青春之中,开辟出一条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来反对封建文
学的自虐、黑暗、老年心态。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
1915 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力赞青年,将“改造青年之
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作为杂志的天职;1916 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青春》一
文,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而中国以后之历史应为“青春之历史,活青年之
历史”。“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的长老
型文化的终结和中国现代青春型文化的诞生。“五四”文学运动是与整个“五四”文化运
动的青春型转向相应和的。
“五四”新文学作家主体是青年,从这一角度将“五四”文学说成是青年的文学是完
全不过分的。以 1918 年时“五四”作家的年龄为例,除陈独秀、鲁迅两人较大,其余李大
钊 29 岁,周作人 33 岁,钱玄同 31 岁,刘半农 28 岁,沈伊默 35 岁,胡适 27 岁,都很年
轻;至于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陶晶孙、冯沅君、庐隐、石评梅、冰心、丁玲等冲上
“五四”文坛时大多只 20 出头。他们给现代文坛带来一股青春风,一扫中国文坛的暮年气。
中国古代文学以士大夫为主体,他们写作常常从载道或消闲的角度出发。“五四”文学则
是情感的自燃,青春的激情和幻想,青春的骚动和焦虑,青春的忧郁和苦闷,青春的直露
和率真……“五四”文学是青春性的文学,“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
“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不是空穴来风。梁启超的“新文体”可算是它的
精神先兆,“雷鸣怒吼,恣肆淋漓,叱咤风云,震骇心魄”,一扫四平八稳、老态龙钟之
气。1900 年他的《少年中国说》表达了希望变老大中国为少年中国的憧憬,李大钊的《青
春》与之有着气脉上的承续关系,郭沫若等人的作品青春勃发。这种整体的青春气息从文
学杂志的名称上也可以明确看出,《新青年》《新潮流》《少年中国》《猛进》《创造》《狂飙》
等都是一种青春风格的命名。“五四”文学审美心理上的青春气息几乎是不证自明的。
(摘编自葛红兵《正午的诗学》)
材料二:
当前文化领域仍存在一些病态审美现象,这些现象不仅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
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
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各得其所。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
就会走向反面——不是审美,而是“审丑”。热捧“小鲜肉”等娱乐趋势传递出让人担忧
的倾向:在“论美貌你赢不了我”的喧嚣中,演员的自我修养显得无足轻重,一些人演技
不好却拿着天价片酬,各种脾气都被惯出来了;在“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误区中,
一些影视作品、综艺节目、网络平台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费各种“奇葩”“怪咖”,为
博眼球甚至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散发着猎奇、拜金、颓废的气息。
以文化人,更在育人。这些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
年有着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一个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什么、拒绝
什么、传播什么,确乎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
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
(摘编自辛识平《“娘炮”之风当休矣》)
材料三:
伟大的队伍孕育伟大的精神,刚毅的品格塑造独特的气质。军人气质,是英雄主义的
血性,是集体主义的奉献,是永不言败的刚毅,是为国为民的担当,理应引领时代潮流。
而当下,受商业炒作等影响,社会上渐渐刮起一股“阴柔之风”。一些“小鲜肉”“花
美男”充斥屏幕,他们看起来弱不禁风却妆容精致,说起话来有气无力且矫揉造作,没有
一丝阳刚之气。不少人担心,这种反常现象的泛滥,容易影响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观
和价值观,进而销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
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向上的民族,应该有昂扬雄健之气概,有敢于开拓之勇力,有
青春勃发之精神。如果放任“阴柔之风”劲吹,让不良文化侵蚀人们的思想,血性阳刚之
气和尚武精神就会消退。改变病态审美,扭转矫揉造作,不妨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把
优秀文化品格灌入以青少年为主的大众群体,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会
风尚。这一点,也应该永远是公共传播中的主流。
(摘编自王宁《用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
材料四: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它以各种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为手段,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
和审美水平,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以造就全面发展的人。
人们很早就懂得审美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其对道德养成的重要意义并付诸实践,我国古代
曾以“六艺”教授学生,其中“乐”和“书”主要是用音乐和书法来进行审美教育。儒家
创始人孔子特别重视诗和乐(文学和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认为人的教育可以“兴于诗,
立于礼,成于乐”。
总体来看,审美教育所具有的特征能有效推动公民道德建设。首先,审美教育是一种
寓教于乐的形象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蕴含在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之中,通过英雄模范人
物等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激发人们见贤思齐、学习英雄模范的内在动力。其次,审美教
育是一种怡情养性的心灵教育,是针对人们心灵的“知、情、意”的整体教育,可以把道
德教育转化为情感的感染力量,触及人们心灵的深处,进而提升公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
准和文明素质。再次,审美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动态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通过审美意
象和艺术形象的情感感染,贯穿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给受教育者日
积月累、润物无声的熏染。
家庭教育应高度重视审美教育,善于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孩子的美好心灵。广大家长应
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善于以生动活泼的审美形式和艺术形式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注重通过审美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倡导现代家庭文明
观念,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让正确的道德观念在孩子心中扎根。全面加
强和改进学校审美教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坚持育人
为本、德育为先,以美启智、以美扬善,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社会审美
教育应充分运用文艺形式,以美的形象感染人,让人们在审美愉悦中接受道德教育,形成
良好的道德品质。
(摘编自张弓乐中保《以审美教育促进公民道德建设》)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将欢乐与光明融合在个体生命形态之中,这是“五四”文学作家“青春教”的宗教信仰。
B.“五四”文学的青春审美心理特征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浓重的时代气息,并不是凭空
产生的。
C.病态审美现象由多种因素导致,与“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存在着密切联系。
D.人们很早就懂得审美教育对道德养成的重要并付诸实践,如孔子很重视“六艺”的审美
教育价值。
9.根据上述各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封建时代的作家群以士大夫为主体,体现出一种老年心态,李大钊的《青春》一文
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
B.放任“阴柔之风”劲吹,会导致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的消退,不利于大众群体文化
品格的提升。
C.审美教育的教育手段为各种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终极目标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
D.审美教育寓道德教育于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之中,从而将其转化为情感的感染力量。
10.下列言论或现象,不能作为论据支撑上述材料的一项是( )
A.“五四”时期的文化青春气息勃发,当下社会上却渐渐刮起“阴柔之风”,正像鲁迅小
说《风波》里九斤老太抱怨的:世风日下,“一代不如一代”。
B.日前新闻爆出有学校和幼儿园老师为给自己的偶像应援发动学生参与视频录制,启示我
们警惕病态文化蔓延进校园,对青少年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C.北大 88 年毕业生卢新宁寄语学弟学妹: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
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D.孔子盛赞《韶》乐“尽善尽美”,“尽善”指内容上达到一种最高的道德境界,“尽美”
指艺术表现上达到一种最高的审美境界。
11.回望“五四”文化的青春审美心态,反观当前文化领域一些病态审美现象,请综合材
料简析当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审美文化对青少年的引领作用。(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最美是百合
那是许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曾有一段日子,我和妻子的生活陷入了困境。那时我的工资收入只有七十二元,妻子
没有工作,且已怀孕了八个月。
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我们开了一个小书店,还请了一个帮工。
她叫阿纯,在一所中专读书。此时,她正好放假,主动要来帮忙,而且执意不要工钱,
只想借此机会多读一点书。
妻子说,暂时不拿工钱也行,搬过来和我们一起吃住,多少可以节省一点。
阿纯想了想,点头答应了。
阿纯是一个爱笑的女孩,我和妻子都怀疑她的嗓子眼儿里是不是挂了铜铃。
阿纯爱和妻子背着我说悄悄话。其实,她们的悄悄话大多也只是谈论女人的化妆、穿
戴,并没有什么秘密。
阿纯总对妻子说:“商店里有一种百合花布,你用来做连衣裙一定很好看。”
妻子看着一天比一天大的肚子,笑着摇摇头。
阿纯说:“等生完宝宝再穿嘛!”
阿纯用很美丽的语言形容那些比她的语言还美丽的百合花。
她说:“不信你去看一看。”
经不住阿纯的一再诱惑,妻子挺着大肚子去了商店。她看到了那种布,淡黄的布面上
那高雅洁白的百合花使她怦然心动。她在柜台前站了许久,但她的手并没有伸进口袋。她
低下头,匆匆地离开商店,一言不发地回家了。
一个下午,妻子也不多说话。
阿纯好像自己犯了什么错误,不知怎么安慰妻子才好。
做一身连衣裙的布料价钱,等同于我们一个月的生活费,妻子的选择再简单不过了。
妻子说:“也许有更好的呢,等孩子生下来再说吧。”
阿纯看看我,轻轻地转过头去。
小书店的生意还不错,因为小店附近有两所学校和一个大工程局,来租书看的人还真
不少。收入最多的一天,小小的钱盒里装了十七元钱。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阿纯要回校上课,妻子也要临产,小书店刚撑起门面,就面临
停业了。
经过盘点,这一个月,我们竟收入了一百八十二元钱!
我和妻子坚持拿出九十一元钱给阿纯,算她的工钱。阿纯推辞再三,收下了。她小心
地把钱装进一个信封,又把信封夹在书里,然后把书放到书包的最里层。
转眼二十多天过去了,妻子住进了妇产医院。有一天,我回家取东西,门卫室的大爷
交给我一个小包袱,说是一个女孩送来给我妻子的。
妻子打开小包袱,里面是那块美丽的百合花布和一个小手铃。
阿纯在信里说:“大姐,我要去秦皇岛基地实习了,这块百合花布是我用自己的‘工
钱’买来的,送给你,希望你收下。天空灰暗的时候,没有人会发现百合花的美丽,但阳
光一出来,满坡的百合花最鲜艳!祝你生一个健康的、又白又胖的宝宝!”
妻子坐在那儿,眼泪一滴一滴地渗入那叠得十分整齐的花布里。
(选自《中国当代微型小说排行榜》文字有删改)
他决定以后,就把我抱着的被子,统统抓过去,左一条、右一条的披挂在自己肩上,
大踏步地走了。
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
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
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的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
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
抖抖地颤动着。
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
再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 (选
自《百合花》)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篇小说选材精巧恰当,篇幅紧凑短小,结构严谨,主题突出,为我们讲述了一对夫妻
和一位假期打工女生短暂相遇的故事。
B.本篇小说情节简单,但是主题非常鲜明,通过对生活的真实刻画,在娓娓道来中引起读
者共鸣,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本篇小说中的阿纯是一个热爱读书,热爱生活,乐观开朗心地善良美好的女生,具有积
极的现实意义。
D.从文中开书店,为阿纯发工钱,去商店看了百合花布却舍不得买等情节可以看出小说的
主人公是一个勤劳,节俭,善良的人。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4 分)
14.试探究课文《百合花》中作者安排“多了一枝野菊花”这一细节的意图。(5 分)
15.本文的题目“最美是百合”能否改为“百合花布”?课文《百合花》的题目能否改为
“百合花被”?请谈谈你的认识。(6 分)
(三)现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5 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一九七四年三月
1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依次选用四个极具特色的不同意象来抒发诗人久积于心、久久难忘的乡愁情结。
B.本诗围绕不同的意象展开层层联想,由此及彼,极大地丰富了乡愁的情感内涵。
C.不说“红海棠”而说“海棠红”,是为了强调“红”的鲜艳灿烂,与后文的“血”自然
相连。
D.从“醉酒”到“沸血”,从“家信”到“母亲”,表现了诗人情感渐趋冷静与理性的变
化过程。
17.诗人为什么选取“长江水”这一意象来表达乡愁?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12 分)
18.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沁园春·长沙》中通过描写动物表现自然蓬勃生机的句子是:
“ , 。”
2、《沁园春·长沙》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
句: , 。
3、《短歌行》中,曹操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句子,以高山大海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
的壮志和胸襟的名句
是: , 。
4、《短歌行》中写自己效仿周公,一统天下的两句
是: , 。
5、《归园田居》中“ , “”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
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
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6、《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
是: , 。
四、语言文字运用(2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追溯历史可见,早期新诗的发展离不开国外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的推动,他们
____________,接受了大量国外先进教育,学识和见解均得到极大提升。西方诗潮在中国
____________,这背后既有被迫推动的命运之歌,更是诗歌发展的必然趋向。
( ),以自己的《尝试柒》率先为白话新诗铺路;深受日本俳句和印度诗人泰
戈尔影响的冰心也____________,推出自己“爱”的代表诗集《繁星》《春水》,为新诗注
入新鲜血液。直到今天,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依然和西方诗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新诗在中华文化的依托下,在外来诗歌的影响下,迅速地成长和诞生,两者优势结合
从而指向重生。朱光潜曾指出:“我们的新诗运动正在开始,我们必须____________,不
能让它流产。当前有两大问题须特别研究,一是固有传统究竟有几分可以沿袭,一是外来
影响究竟有几分可以接收。”接受古今中外的诗歌影响是新诗百年来的重要标识,在不同
的时期和环境中有着不同的表现,而如何对持这种交融却仍在摸索中。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风头正劲 炙手可热 劳苦功高 谨小慎微
B.风华正茂 炙手可热 功垂竹帛 如履薄冰
C.风华正茂 风靡一时 劳苦功高 如履薄冰
D.风头正劲 风靡一时 功垂竹帛 谨小慎微
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胡适留美归来后在诗歌方面受到了英美意象派的无形影响
B.留美归来的胡适在诗歌方面无疑受到英美意象派的影响
C.英美意象派无疑在诗歌方面影响了留美归来的胡适
D.英美意象派对胡适的影响无疑体现在诗歌方面.
2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新诗依托中华文化,受外来诗歌的影响,迅速地成长和诞生,结合两者优势从而指向重
生。
B.新诗以中华文化为依托,在外来诗歌的影响下,迅速地成长和诞生,两者优势结合从而
指向重生。
C.新诗以中华文化为依托,在外来诗歌的影响下,迅速地诞生和成长,结合两者优势从而
指向重生。
D.在中华文化的依托下,在外来诗歌的影响下,新诗迅速地诞生和成长,两者优势结合从
而指向重生。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 15个字。(6分)
“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时期,而是心灵的一种状态”。 ① ,心态上的年轻确是能
够永远保持的。无论做人还是做事,方式可以沉稳持重, ② ,否则必定一事无成。只
有保持年轻心态、葆守青春状态,才能自信若胸有成竹,勃发如沐浴春风。 ③ ,流淌
出的不只是无穷的激情,更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刚猛勇毅的魄力。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辛夷坞说:“在时间和现实的夹缝里,青春和美丽一样,脆弱如风千的纸。”
席慕蓉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
雨果说:“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
习主席寄语青年学生:“青春不是靠天马行空的幻想,青春是要靠脚踏实地的奋斗;青春
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青春是靠在事上打磨的成长,青春是心中永远不凋零的花朵。”
作为正值青春、风华正茂的高一新生,你是如何理解、体验“青春”的?请结合上述名言
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 800字。
参考答案
1、B,
B 项“怅”解释为“怅惘,失意的样子”有误,“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
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2、B
A 风华正茂: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不能用来修饰“学习和
生活”。C“抛砖引玉”常用作谦词,只能对己。D“趋之若骛”比喻很多人争着
前往,多含贬义。
3、A
B 成分赘余。删去“一定要走”。C 句式杂糅。删去“得以扩大”,或把“大大增
强了”改为“使”。D搭配不当。可以在“具体部署”前加“作出”。
4、C
5、D
A.人生在世,是追求纸醉金迷的物质享受,还是追求宁静淡泊的精神境界?B.歌
曲《最炫民族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C.
“我本来是没有计划使用林书豪的,但这家伙每天都在努力。”纽约尼克斯主教
练说,“是他站出来抓住了机会。”
6、D
A 句不是排比句。B句不是表现水的汹涌澎湃。C错在应该是冬天的老城,不是
春天的老城。正确的一项是 D。
7、D
“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
8.C
A 项,“这是‘五四’文学作家‘青春教’的宗教信仰”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
是“‘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与欢乐、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他们将
欢乐、光明融合在青春之中,开辟出一条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审
美战线”,可见“青春教”只是表达一种文学创作上的追求,不是宗教;“将欢
乐与光明融合在个体生命形态之中”是这种文学创作的宗旨,并非“宗教信仰”。
B项,“‘五四’文学的青春审美心理特征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说法错误。原文
中说“梁启超的“新文体”可算是它的精神先兆’”,可见“五四”文学的审美
心理特征不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
D项,“如孔子很重视“六艺”的审美教育价值”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我
国古代曾以‘六艺’教授学生”“儒家创始人孔子特别重视诗和乐(文学和音乐)
的审美教育价值”,可见孔子重视的是“诗”“乐”的审美教育价值,而非“六
艺”的审美教育价值。
9.D
D 项,“审美教育……从而将其转化为情感的感染力量”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
是“审美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通过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的情感感染”,可见
不是将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转化成”情感的感染力量,而是审美意象和艺术
形象本身就具有情感感染的力量。
10.A
A 项,“正像鲁迅小说《风波》里九斤老太抱怨的:世风日下,‘一代不如一代’”
说法错误。“世风日下,‘一代不如一代’”形容从“五四”文化青春气息勃发到
当下社会刮起阴柔之风的现状,以偏概全,夸大其词。
11.①戒绝奢靡浮夸之风,防止“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拒绝迎合
低俗口味,抵制不良文化侵蚀。
②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优秀文化品格,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
强的社会风尚。
③寓教于乐,通过英雄模范人物激发人们见贤思齐的内在动力,把道德教育转
化为情感感染力量,触及心灵。
④家庭审美教育以生动活泼的审美形式和艺术形式弘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让
美德在孩子心中扎根。
⑤学校审美教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美启智,以美扬善,提高学生审
美和人文素养。
⑥社会审美教育充分运用文艺形式,以美的形象感染人,让青少年在审美愉悦
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本题中,要注意扣住题目中“文化对青少年的引领作用”来进行思考,答
题范围要圈定在材料二、三、四中。根据材料二中“当前文化领域仍存在一些
病态审美现象,这些现象不仅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结果,更
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有着不可低估的
负面影响”“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可知要发挥
审美文化对青少年的引领作用,首先要戒绝奢靡浮夸之风,防止“颜值消费”
和“眼球经济”跑偏,拒绝迎合低俗口味,抵制不良文化侵蚀。根据材料三中
“这种反常现象的泛滥,容易影响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进而
销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说明应该抵制“阴柔之风”;根据“不妨给
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把优秀文化品格灌入以青少年为主的大众群体,塑造刚
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可知应该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
优秀文化品格,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根据材料四
第二自然段“审美教育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形象教育……学习英雄模范的内在动
力”,可知应该寓教于乐,通过英雄模范人物激发人们见贤思齐的内在动力,把
道德教育转化为情感感染力量,触及心灵。根据材料四第三自然段“广大家长
应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善于以生动活泼的审美形式和艺术形式引导孩子逐渐形
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重通过审美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
美德,倡导现代家庭文明观念,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可以概括出,从家庭的
角度来说,家庭审美教育以生动活泼的审美形式和艺术形式弘扬中华传统家庭
美德,让美德在孩子心中扎根。根据材料四第三自然段“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
审美教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坚持育人为
本、德育为先,以美启智、以美扬善,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可以概括出,从学校的角度说,学校审美教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美
启智,以美扬善,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根据材料四第三自然段“社会审
美教育应充分运用文艺形式,以美的形象感染人,让人们在审美愉悦中接受道
德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可以概括出,从社会的角度看,社会审美教育
充分运用文艺形式,以美的形象感染人,让青少年在审美愉悦中形成良好的道
德品质。
12.D
D 项,“从文中开书店,为阿纯发工钱,去商店看了百合花布却舍不得买等情节
可以看出小说的主人公”理解错误。本文的主人公是“阿纯”,而 D 选项所指的
是“我”的妻子。
13.此处是一处细节描写。“她小心地把钱装进一个信封,又把信封夹在书里,
然后把书放到书包的最里层”写出了阿纯对这笔钱的慎重态度,为下文写阿纯
用“工钱”买那块美丽的百合花布送给“我”的妻子埋下伏笔。
14. ①这一细节使小通讯员形象更饱满鲜活,残酷的战争没有泯灭他对美的追
求。②与下文小通讯员的牺牲形成对比,增强了小说的悲剧色彩。③反衬战争
的残酷,谴责了战争对美的摧残,暗示了小说的反战主题。④经历了如此残酷
的战争却仍然心向美好,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的讴歌。
解答该题首先指出这一细节的内涵,然后指出它与上下文的关系,最后要
从主题上分析其作用。“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
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这句话是对小通讯员在战争中采摘
野菊花的描写,体现了小通讯员在残酷的战争中仍保持对美的追求;“后文中,
小通讯员在战争中为救伤员和担架员而英勇牺牲”,与下文小通讯员的牺牲形成
对比,增强了小说的悲剧色彩;以美丽的野菊花反衬了战争的残酷,凸显了反
战主题。小战士涉世不深、天真质朴,有关心战友、体贴群众的爱心,在危急
关头挺身而出舍己救人,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的讴歌。
15.标题“最美是百合”一语双关,不仅说出了“百合花布”的美,更说出了
阿纯纯洁、美好的心灵,也象征了幸福美好的生活。课文《百合花》中,标题
“百合花”象征了纯洁的感情,是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化身,象征了他们的一切
美好品质,这些品质就像百合花一样洁白无瑕。所以,这两篇小说都不能改名。
16.D
D 项,该诗歌意象是“醉酒”“沸血”“家信”“母亲”,选择这些意象是并列式的,
体现的都是诗人浓浓的乡愁,并没有表现“诗人情感渐趋冷静与理性的变化过
程”。
17.长江是中国的象征,以“长江水”来表达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化无形为有
形,以长江水的绵延不绝象征游子的绵长柔情。
首先要分析“长江水”的文化内涵。长江是炎黄子孙的一条母亲河,是一
个极具我国特色的物象,由此可知:长江象征着中国,诗人以此间接表明了自
己思念的对象是中国。再分析江水具有什么特点才能表现愁绪。联系课本中“问
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化无形为有形的表达效果,即可推出:
“长江水”化无形为有形,以长江水的绵延不绝象征游子的绵长柔情。
18、名句答案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4)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6)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19.C
“风头正劲”,某件事或影响等正在强盛的时候。
“风华正茂”,意思是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
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此处用来修饰“国外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应
用“风华正茂”。
“炙手可热”,意思是手一靠近就感觉很烫。比喻权势很大,气焰很盛,使人不
敢接近。含贬义。
“风靡一时”,形容一个事物在一个时期非常盛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样。文段中
形容“西方诗潮在中国”的情形,应用“风靡一时”。
“劳苦功高”,形容做事勤苦而功劳很大。多用以慰问和赞颂别人。
“功垂竹帛”,建立伟大功勋,名载青史。文段中是对冰心功劳的赞扬,应用“劳
苦功高”。
“谨小慎微”,原指说话、做事非常谨慎,现多指对一些事情过于小心谨慎。
“如履薄冰”,意思是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暗示有潜在的危险,比喻行事极为谨
慎,存有戒心。此处是“我们的新诗运动正在开始”所应持有的态度,应用“如
履薄冰”。
20、B
此处可以根据后面语境及句式来判断,后面句子“深受日本俳句和印度诗人泰
戈尔影响的冰心也……”,后面语境强调的是受西方诗潮影响的冰心在推动新诗
发展中的功劳,主语是“冰心”,那么前一句也应是突出胡适受西方诗潮的影响,
并在推动新诗发展中的功劳,且主语应是“胡适”。选项中 CD 的主语是“英美
意象派”,故排除。结合后一句“……的冰心”,前面也应是“……的胡适”,故
排除 A。
21.C
A、B 选项“成长”和“诞生”位置颠倒。D选项前半句主语是新诗,后半句主
语是两者,前后主语不一致。
22、 ①年龄上的青春是留不住的 ②但心态决不能染上秋霜(沾上暮气或死气
沉沉) ③年轻心态犹如生命深处的一股清泉
23、解析:四则材料为思考提供了对青春不同角度的理解。这其中既有对青春
的内涵的解读,如辛夷坞认为青春是脆弱的、美丽的,席慕蓉则认为青春很短
暂,却让人怀念,而在习主席看来,内心的青春才是永久的青春。也有对度过
青春的方法的建议,如雨果提出青春不能浪费,习主席则认为青年要禅踏实地,
经得起时间的锤炼。
相关文档
- 【语文】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202021-06-0617页
-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第一中学2019-2022021-06-0615页
- 【语文】安徽省滁州市定远育才学校2021-06-0614页
-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散文2021-06-0612页
- 湖南省常德市2020届高三一模考试语2021-06-0629页
- 2020年山西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与答2021-06-0614页
-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我是范雨素走2021-06-0610页
-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每日一题第2021-06-063页
- 广东省七校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2021-06-0619页
- 人教版语文单元测试3:必修2第2单元2021-06-0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