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1.50 KB
  • 2021-06-06 发布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3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哈三中 2019-2020 学年度下学期 高一学年第一模块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次试卷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分值为 150 分。 2.考试结束后,拍照(一定要竖版拍照)上传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4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我国主题公园的建设___________。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主题公园总 量约为 2100 多家,投资在 5000 万元以上的有 300 家左右,对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増长 的文化旅游需要、完善城市功能等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旅游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业态。其中, 太阳部落主题公园的成功,究其根本取诸于对文化的深度融合,以及文化与旅游的深入挖掘。 中国的传统文化___________,资源极其丰富,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在山东,虽然近几年 旅游项目不断___________,但山水圣人这条黄金旅游线在国内的影响力并没有受到冲击,接 待的游客数量连年创新高。对主题公园来说,( ),而不是单纯地去恢复原貌、恢复 历史。要通过科技、创意等手段将文化内容通过景区建设很好地展现出来;某种文化的内涵 往往较为丰富,但不可能___________,所以文化旅游项目要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文化点,像 部落文化、神话故事、遗址探秘等具有神秘性的文化内容就能增强吸引力,激发人们的好奇 心。 1.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日中天 浩如烟海 改头换面 包罗万象 B. 方兴未艾 博大精深 改头换面 面面俱到 C. 方兴未艾 博大精深 推陈出新 面面俱到 D. 如日中天 浩如烟海 推陈出新 包罗万象 2. 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太阳部落主题公园的成功,究其根本取诸对文化的深度融合,以及文化与旅游的深入挖掘。 B. 太阳部落主题公园的成功,究其根本还在于对文化的深度挖掘,以及文化与旅游的深入融 合。 C. 太阳部落主题公园的成功,究其根本取决于对文化的深度融合,以及文化与旅游的深入挖 掘。 D. 太阳部落主题公园的成功,究其根本还在于对文化的深入挖掘以及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 - 2 - 合。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化是魂,其次是创新,是要根据现在观众的需求进行文化性改造 B. 创新是魂,其次是文化,既要根据现在观众的需求进行文化性改造 C. 文化是魂,其次是创新,是要根据现在观众的需求进行创新性改造 D. 创新是魂,其次是文化,就是根据现在观众的需求进行创新性改造 【答案】1. C 2. D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成语的使用对象、 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成语,然后分析成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 的成语。 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如日中天:形容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此处强调“发展”这个过程,不强调发展的 结果,所以用“方兴未艾”。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此处说的对象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合语境。 博大精深:(思想、学说等)广博高深。符合语境。 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贬义)。此处不合感情色彩。 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符合感情色彩。 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应有尽有。 面面俱到:各方面都照顾到,没有遗漏。此处强调“没有遗漏”所以用“面面俱到”。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 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本题,“太阳部落主题公园的成功,究其根本取诸于对文化的深度融合,以及文化与旅游的 深入挖掘”,“诸”意思是“之于”,后面的“于”重复赘余,应删除;“对文化的融合” 搭配不当,“文化与旅游的深入挖掘”搭配不当;对“文化”只能用“挖掘”不能用“融 合”,“文化与旅游”才用“融合”,排除 AC 项。另外,“挖掘”的状语是“深入”,“融 合”的状语是“深度”,排除 B 项。 - 3 -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 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 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 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 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 本题,第二段主要讲打造旅游项目时融入文化的重要性,所以“文化是魂”。第三句是对第 二句的解说,所以应是“创新性改造”。 故选 C。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 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 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 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 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 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4.下列选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牲醴.(Iǐ) 胆怯.(què) 间.或 (jiàn) 踌蹰. (zhú) 不经之谈 B. 錾.银(zàn) 纨绔.(kù) 宫绦.(tāo) 忖度.(duó) 走投无路 C. 两靥.(yè) 寒喧. (xuān) 钿.头 (diàn) 草窠.(kē) 轩俊壮丽 D. 朱拓.(tuó) 炮.络(páo) 懵.懂 (měng) 夹.袄 (jiā) 放诞无礼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及字形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 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 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 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 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 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 A 项,胆怯(què)——(qiè),踌蹰 (zhú) ——(chú); - 4 - C 项,寒喧——寒暄,轩俊壮丽——轩峻壮丽; D 项,朱拓(tuó) ——(tà),炮络——炮烙,夹袄 (jiā)——(jiá))。 故选 B。 5.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帅否?富否?否!滚去学习!”校方解释此标语改自儒家经典《论 语》,但网友们仍不赞一词....。 ②目前国内整形机构的水平良莠不齐....,做整形手术风险很高,据统计,美容整形业连续三年 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行业。 ③能够认识并提升自我才能有不断进步的人生,然而网络“键盘侠”们却只把眼光盯着别人 的过失,对自身却目不见睫....,无自知之明。 ④语文阅读教学要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要抓住精准的言语表达进行正本清源...., 并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纵深。 ⑤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 气,就姑妄言之....吧。 ⑥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剧目。 A. ①③⑥ B. ③④⑤ C. ①②④ D. ②⑤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 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 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①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个词,后也指一句话也不说。用于网友对校 方改编的标语的态度,不合语境。 ②良莠不齐: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对象使用错误。 ③目不见睫: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也比喻只见远处不见近处。 结合“只把眼光盯着别人的过失”“无自知之明”等分析,使用正确。 ④正本清源: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可改为“讨流溯 - 5 - 源”或“追根求源”。 ⑤姑妄言之: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谦敬失当。 ⑥粉墨登场: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此句用原意。 故选 C。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一些无良商家经过策划,慈善活动嬗变成某些人展示假慈假悲的平台,这是亵渎慈善的本 质属性,是对人类文明的侵蚀。 B. 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 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受益。 C. 那些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不论它们关注了什么事,也不论它们具体围绕哪个阶层的人 为中心来展开,它们都深切关注了人生。 D. 小鲜肉则不然,他们可以不需要任何代表作,其商业价值的最直观体现就是粉丝队伍是否 庞大,粉丝能否制造话题。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段中的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 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 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 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 确。 A 项,“一些无良商家经过策划”错,中途易辙,应将“经过”放在“一些无良商家”之前。 B 项,“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受益”错,“推动”和“受 益”搭配不当,可修改为“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让企业广泛受益”。 C 项,“围绕哪个阶层的人为中心来展开”错,句式杂糅,将“围绕”与“以……为中心”两 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去掉其一。 故选 D。 【点睛】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 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 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 - 6 - 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 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 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7.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随着雾霾频发,油品质量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测试表明,一些 城市空气中 PM2.5 的 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而只要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 油, 。有鉴于此,我国将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 A. 即使现有汽车不作任何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也能减少 10% B. 汽车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可减少 10%,现有汽车的改造并不是必须的 C. 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将减少 10%以上 D. 不管是否改造现有汽车,其尾气中的相关污染物排放都将减少 10%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 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 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 误差。B 项,此项侧重说“现有汽车的改造并不是必须的”,与后面“我国将加快推进成品油 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衔接不紧密;C 项,此项有“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明显突 出了“对汽车改造”的作用,与后面的内容衔接不紧密;D 项,“其尾气中的相关污染物排放 都将减少 10%”说法绝对。故答案选 A。 【点睛】解答这类题,容易陷入以下误区:一是思考答案时,不充分考虑语境,不根据上下 文语境填写语句;二是答案表述不能与上下文相照应或语言不够简明等。具体解题时,要注 意以下两点: 1.做题前要通读全段,对文段有整体的把握,如文段话题是什么,共有几个语句,句子之间 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对这些了解得越清楚,答题时越容易准确把握。 2.充分思考空缺处与上下文内容上的对应点,根据上下文语境要求填写相关内容,做到话题 保持一致,行文照应一致,事理逻辑一致。比如代词的指代对象一般要在上文出现,所以代 词指代句往往在后面。 二、现代文阅读(24 分) - 7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 论述,特别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 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音乐是人类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中 国传统音乐经过数千年发展,积淀了丰富的民族艺术智慧和文化传承,形成了鲜明的民族个 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和人文内涵,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社会功能,具有特殊的美育 价值。 中国传统音乐有助于审美修养的提升。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是“乐感”文化,注重心与乐 的相通相融,追求音响的虚淡空灵,讲究的味的深邃悠长。通过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增强 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是学校美育的重要途径。如箫、筝、笛等民族独奏乐器因其清丽婉转 的音色特点,适于表现悠闲淡泊的审美情致。京剧、昆曲、越剧等戏曲剧种,其唱腔唱词、 伴奏乐器、服饰舞美等都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活动也都渗透着民族精神和 审美情趣,如蒙古族音乐的悠扬高亢、维吾尔族音乐的热情奔放、侗族大歌的委婉质朴。传 统音乐文化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判断力形成的过程,也是审美修 养提升的重要途径。 中国传统音乐有助于理想人格的养成。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移风易俗,莫善于 乐”。好的音乐不仅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涵养性情,对社会精神风尚也有着重要的潜 移默化作用。在孔子的教育哲学中,道德与音乐是相辅相成的,通过音乐建立和维护社会统 一、宜人的法定秩序,最终实现社会的“大治”。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强调音乐对人思想 的净化作用,认为音乐教育承担着把人教育成美的人、完善的人的重要功能。在中国传统音 乐文化中,古琴以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居“琴、棋、书、画”四艺之首,与文人 雅士的精神志向息息相通,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留下了如《高山流水》《广 陵散》《阳关三叠》等大量优秀作品。传统音乐的学习,能让学生与优秀作品所展现出来的自 然之美、艺术之美、人文之美产生共鸣,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激励精神,温润心灵,进而 培养起对人类、自然以及一切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最终达到理 想人格的养成。 中国传统音乐有助于增强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人们对某种文化在观念、心理和行为上 的认可、接受和融入,它可以使人们在思维模式、行为模式等方面达成一致,形成一股强大 - 8 - 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来说,传统文化都是最重要、最有生命力的 文化认同内容。我国的传统音乐如同浩瀚的海洋,单就民间音乐而言,56 个民族保存了丰富 的歌种、乐种、曲种、剧种等,而每个种类又有多种多样的乐器以及乐队组合、唱法和奏法 等表现形式,现已收集到的民间歌曲有约 30 万首,器乐曲约 200 种,这些丰富多样的民间音 乐是我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有大量文人音乐、宫廷音乐与宗庙祭祀乐等音 乐资源。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进而增强文化自信。 (摘编自许冰《传统音乐教育如何传承“乐感”文化》) 8.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音乐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社会功能,是人类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 B. 学习传统音乐,感受其中的自然美、艺术美、人文美,是学校美自的重要途径。 C. 中国传统音乐指的是各民族的歌种、乐种、曲种、剧种等及其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D. 清、和、淡、雅既是古琴的音乐品格,也是古代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 9.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段从国家、民族的高度指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是全文立论的基础。 B. 文章谈及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论证了民族音乐渗透了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 C. 文章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使论证显得充分有力。 D. 文章总体上采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了中国传统音乐特殊的美育价值。 10.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承并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既有助于学校美育教育,也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命 脉。 B. 我国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活动都渗透着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和文化内 涵。 C. 《乐记•乐论》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这与文中孔子的教育理念 是相通的。 D. 学习或欣赏中国传统音乐必须做到心与乐相通相融,否则无法提升审美修养、养成理想人 格。 【答案】8. B 9. C 10. D 【解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 - 9 - 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A 项,“音乐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社会功能,是人类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错误, 原文是“音乐是人类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且“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社会功 能”在原文中是就中国传统音乐而言的。 C 项,“中国传统音乐指的是……”错误,表述的只是“民间音乐”,据末段“此外,还有大 量文人音乐、宫廷音乐与宗庙祭祀乐等音乐资源”可知。 D 项,“清、和、淡、雅既是古琴的音乐品格,也是古代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错误, 曲解文意,原文“古琴……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陈述对象是“古琴”, 且“必由之径”指的是“学习古琴是必定经由的途径”,意思是因为古琴具有清、和、淡、 雅的音乐品格,与文人雅士的精神志向相通,因此学习古琴被认为是古代文人雅士修身养性 的必经之途。 故选 B。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 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 项,“文章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错误,文章没有运用“对比 论证”的方法。 故选 C。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 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 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D 项,“无法提升审美修养、养成理想人格”错误,说法武断,原文第三段“中国传统音乐文 化是‘乐感’文化,注重心与乐相通相融”,只是强调学习欣赏者要用心感受其美、引发共 鸣并获得审美熏陶,但并非一定要做到心与乐相通融才能提升审美修养、养成理想人格,心 与乐不能相通相融的结果只是无法发挥或难以发挥中国传统音乐的美育功用,而且审美修养 的提升、理想人格的养成还有许多音乐之外的途径。 故选 D。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 - 10 - 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 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 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 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 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 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梨花白 刘建超 梨花白在老街唱红时,年方十六岁。 梨花白六岁开始跟着师傅学艺,拜在梅派名师门下。在老街首次登台时,正值梨花满天, 一院春色,师傅便给她起了个艺名梨花白。 梨花白登台唱的是梅派经典剧目《贵妃醉酒》。梨花白扮相俊秀,嗓音甜润,念白、唱腔、 舞蹈、水袖,一招一式,举手投足都深谙梅派风韵,把老街人听得如醉如痴。 梨花白走出戏楼已是午夜,一轮弯月苍白地挂在丽京门的檐角,青石板路泛着幽幽的冷 光。一辆车轻轻地来到她的面前,拉车的是一个和她年纪差不多的小伙 老街人歇息的早,天黑收店,吃饭睡觉。半夜里是不会有啥生意的,尤其是个拉车的。 “这么晚了,还没有收工?” 小伙子憨憨地笑笑:“我是在等你,天黑,路上怕不安全。” 梨花白好生感动。说了句:“去怡心胡同。” 车子在青石板路上轻快地颠簸起来。 老街的戏园子在城外两里地。从丽京门到戏园子,一色的青石板路。青石板路在戏班子 唱戏时才热闹一下,沿街两边卖各种小营生的摊贩忙碌着,多半是些卖小吃、水果的。在这 里可以吃到纯正的不翻汤、浆面条、绿豆丸子汤。戏散人静,青石板路便又恢复了冷清。 车子在青石板路上微微颠簸,却很舒适。许是太累了,梨花白在轻微的颠簸中闭上眼睛 睡了。拉车的小伙子放慢了脚步,双手攥紧车把,让车子走得更平稳些。怡心胡同到了,小 伙子不忍心叫醒梨花白,车子拐过头又跑了回去。梨花白醒来,看见小伙子气喘吁吁,后背 已经被汗水浸湿。 梨花白连忙表示歉意,小伙子乐呵呵地说:“没事,我爱听你唱戏。只要你有戏,多晚 - 11 - 我都等你。我姓程,你叫我程子就中。”程子真的每次都等着拉梨花白,并且说啥都不收钱。 梨花白说急了,程子就呵呵笑,说:“那中,啥时候你给我唱出戏就中了,我爱听《贵妃醉 酒》。” 一个雨夜,程子送梨花白回家,发现胡同门口有几个鬼鬼祟祟的身影。程子也就没走, 躲在一个屋檐下。 梨花白住的二层木楼上果然传出了动静。程子飞一般蹿过去,跑上二楼,推开了门。几 个汉子满嘴酒气,梨花白单薄的身子缩在床角发抖。 几个痞子对程子来搅和他们的好事极其恼怒,三五下就把程子打翻在地。程子满脸是血, 依然倔强地站起来。 痞子头儿说:“看来你真是想逞能了。那我成全你,今天我要不了女的就要你。你是干 啥的?” “拉车的。” “靠腿脚吃饭啊。那好吧,今天我废了你的腿,就放过这个小妞。” “咋都中,你们别欺负女娃。不然,就是打死我,我也拽个垫背的。” 痞子掏出了刮刀,程子的一双脚筋被他们生生挑断。 虽然那几个痞子后来被法办了,但是,程子只能坐轮椅了。 程子学了剪裁手艺,在丽京门下开了“贵妃醉裁缝店”。每天接送梨花白的是她师兄洛 半城。老街人都说梨花白和她师兄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可就是等不到他们结合的消息。 动乱的年月,剧团由造反派接管,梨花白被当成资产阶级的黑苗子遭受批斗,发配到街 道去扫大街。 程子转着轮椅,找到“靠边站”的洛半城,说:“我听着剧团里演李铁梅的那主嗓子不 中,不洪亮。英雄李铁梅声音不洪亮咋能鼓舞咱老街人们。你和剧团头头说说,可以让梨花 白伴唱,这也是接受改造,接受教育嘛。” 剧团头头觉得革命群众说得有理,就把梨花白抽回团里,在幕后为演李铁梅的演员伴唱。 老街人知道后,都去听梨花白唱戏,听戏的人多了,剧团头头挺高兴。 中秋时节,梨花白发烧,嗓子不佳,她和剧团头头请假。头头瞪着三角眼不允许——中 秋节快到了,要过革命化的中秋节,死了都要唱。 结果梨花白在唱“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时,倒了嗓子。剧团头头说梨花白故意破坏, 还是想着那些才子佳人。在戏园子的土台子上,不但批斗打骂梨花白,还要她把“打不尽豺 狼决不下战场”唱一百遍。 - 12 - 梨花白直唱得气若游丝,昏死过去。从医院出来,梨花白彻底失音,别说唱戏,说话都 如蚊子嗡嗡。洛半城气愤难平,把剧团头头狠狠揍了一通,从此不再唱戏。 一个艺人,不能唱戏,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梨花白来到了洛河边。圆月朗朗,秋水依依。 梨花白的脚刚刚踏进河水,却听到洛河桥上传来《贵妃醉酒》: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 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竟然是程子。梨花白哭倒在程子怀中。 动乱过后,梨花白又回到剧团,担任艺术指导。她退休后常常推着程子去广场听大家聚 会唱戏,两人真的是发如梨花。 又是一个中秋夜。老街戏园子那座土台子上,梨花白和洛半城着装重彩,冰冷的月光下, 演着《贵妃醉酒》。 台下没有观众,静静的场子里,只有一部空空的轮椅。 (选自《市井人物•出门是江湖》) 11.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程子专程等候梨花白并送她回家,一是因为戏园子在城外两里地,天又黑,他怕路上不安 全,二是他想让梨花白给他唱一曲《 贵妃醉酒》。 B. 城里的人都认为梨花白和她的师兄极为殷配,但就是没有他们结合的消息,这是因为当时 梨花白内心对程子十分愧疚。 C.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并不多,但多次写到清幽的青石板路和冷冷的月光。既渲染了气氛,同 时也给小说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 D. 小说在刻画程子时主要是正面描写,如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凝 练传神地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12. 请结合文本概况并分析程子的性格特点。 13. 小说中“贵妃醉酒”出现了多次,请简要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11. C 12. ①痴情专一,表现在他对戏曲对梨花白都很痴迷。②细心体贴,比如 在送梨花白回家的路途上,小心翼翼,不想打扰梨花白休息。③吃苦耐劳,每天都送梨花白 回家,不避风雨。④善良勇敢,在梨花白处于危险之时,舍命救人。⑤乐观坚韧,在腿脚残 疾的情况下,自力更生。 13. ①贯穿全文,是小说的线索,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程梨二人首先因戏结识,接着二 人又因戏增进了情义,后来程子的《贵妃醉酒》又挽救了梨花白的性命,最后梨花白的演绎, 又再一次将二人的情感升华。 ②丰富了人物形象。比如文章借《贵妃醉酒》既突出了梨花白演艺技巧的高超,也突显了程 - 13 - 子对梨花白的挚爱。 ③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首曲子见证了他们故事的发展,也承裁着他们深厚的情义。同时, 这份情义也不因时代的变迁及摧残而改变。 【解析】 【11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 求,其次认真阅读文本,通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鉴赏文章 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根据文章在写作上的特点判断选项的正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恰 当的答案。 A 项,程子让梨花白唱《贵妃醉酒》的要求,是在梨花白一再强调要给钱的情况下才提出的; B 项,梨花白没有与师兄结合的原因,文章并没有具体给出,此项判断过于武断; D 项,在刻画人物上,文章并没有出现对人物的心理描写。 【12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人物作品中的人物的 性格特点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分析文本,理解文章的主旨,结合 “小伙子憨憨地笑笑:‘我是在等你,天黑,路上怕不安全’”“程子真的每次都等着拉梨 花白,并且说啥都不收钱。梨花白说急了,程子就呵呵笑,说:‘那中,啥时候你给我唱出 戏就中了,我爱听《贵妃醉酒》’”分析,可以看出程子痴情专一的性格特点;结合“车子 在青石板路上微微颠簸,却很舒适。许是太累了,梨花白在轻微的颠簸中闭上眼睛睡了。拉 车的小伙子放慢了脚步,双手攥紧车把,让车子走得更平稳些。怡心胡同到了,小伙子不忍 心叫醒梨花白,车子拐过头又跑了回去。梨花白醒来,看见小伙子气喘吁吁,后背已经被汗 水浸湿”分析,可以看出程子对人体贴入微的性格特点;结合“咋都中,你们别欺负女娃。 不然,就是打死我,我也拽个垫背的”分析,可以看出程子善良勇敢的性格特点;程子学了 剪裁手艺,在丽京门下开了“贵妃醉裁缝店”,可以看出秤子坚毅乐观的性格特点;解答本 题可根据文本中的语句来分析秤子的性格特点的性格特征。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 “小说中‘贵妃醉酒’出现了多次,请简要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明确了题目要求,然后 反复阅读文本,熟悉文本内容,然后根据小说对故事情节的叙述、小说的主题两方面进行分 析,根据文本内容可以看出贯穿全文,是小说的线索,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 14 - 小说中“贵妃醉酒”出现了多次,第一次是梨花白登台唱的是梅派经典剧目,表现了梨花白 的高超技艺,也是程子仰慕梨花白、免费拉车、舍命救梨花白等情节的缘起;第二次是梨花 白一再强调要给钱的情况下,程子提出了让梨花白唱《贵妃醉酒》的要求,这表现了程子的 善良、朴实,也为后文的几次“贵妃醉酒”铺垫;第三次是洛河桥上传来《贵妃醉酒》,这是 程子演唱的,他挽救了梨花白的性命,表现了程子的痴情,进一步推动了小说的情节发展; 最后是老街戏园子那座土台子上,梨花白和洛半城着装重彩,冰冷的月光下,演着《贵妃醉 酒》,表达对程子的哀悼,又再一次将二人的情感升华。综合分析,“贵妃醉酒”贯穿全文, 是小说的线索,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表现了人物形象特点。称颂了人间真情。这首 曲子见证了他们故事的发展,也承载着他们深厚的情义,同时,这份情义也不因时代的变迁 及摧残而改变。 三、课内文言文知识(14 分,每题 2 分) 1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寡人之民不加多(更加);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极言轻易);谷不可胜食也(禁得住);秦 无亡矢遗镞之费(损失);学不可以已(停止) B. 作《师说》以贻之(赠送); 金就砺则利(接近); 奋六世之余烈(勤奋);声非加疾也,而 闻者彰(清楚);隳名城,杀豪杰(毁坏) C. 假奥马者,非能水也(借助);而绝江河(横渡);杜赫之属为之谋(一类人);秦人开关延敌 (迎、请);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查) D. 赢粮而景从(担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累大(衡量);数罟不入湾池(深);弟子不必 不如师(不一定);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开仓赈济)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言实词的能力。学生应明确实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 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随时总结,不断积累。具体解题时,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来分 析词义。 A 项,“谷不可胜食也”意思是:粮食就会吃不完。胜,尽。 B 项,“奋六世之余烈”意思是:他发扬先前六代祖辈遗留下来的基业(事业)。奋,振作。 C 项,“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意思是:猪狗吃百姓的东西却不约束制止。检,制止约束。 故选 D。 - 15 - 1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惑而不从.师(跟随);王廖、田忌之伦制.其兵(统率);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控制);不爱. 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B.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经书一类的著作); 吾尝跂而望.矣(向远处看);虽有槁.暴,不复挺 者(晒);木直中.绳(合乎);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 C.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可靠的);圣人无常.师(经常的);会盟而谋弱.秦(削弱);伏尸 百万,流血漂橹.(船桨);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健)。 D. 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被征发);余嘉.其能行古道(赞扬);术业有专攻.(研究);养 生丧死无憾.(怨恨);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值得)。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字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 求注意积累,利用自己所学灵活运用,善于根据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 以解决题中的词义问题,“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也可以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 入理,分析判断其意义。 B 项,“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意思是“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经传”的意 思是“经书一类的著作,解释经书的著作”。“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的意思是“即使又晒 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槁”的意思是“枯”。 C 项,“圣人无常师”的意思是“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常”的意思是“固定的”。“流 血漂橹”的意思是“血流成河,可以漂浮盾牌”,“櫓”的意思是“盾牌”。 D 项,“养生丧死无憾”的意思是“老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意的”,“憾”在这里的 意思是“遗憾、不满意”;“位卑则足羞”意思是“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十分羞耻”, “足”,很,十分。 故选 A。 【点睛】掌握文言字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词的古今异义,着重掌握词语古今意义的变化; 一词多义,文言中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 在学习时要随时总结,不断深化。平时不断积累实词在语境中的意义,掌握得越来越多,就 会形成触类旁通的能力,阅读能力自然会不断提高; 通假字,通假字是指本应该用甲字,而 - 16 - 使用时却借用与其意义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 高中课本中涉及到的通假字和古今字大约不超过 100 个,识记起来并不困难;词类的活用, 古汉语有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 还改变了读音,这是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的使动用 法、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动词用 作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理解词类活用对掌握实词是大有好处的,但不必死 记硬背。在平时学习、诵读过程中,即可把握这种语言现象,关键要用心去理解。 16.下列句子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②或师焉,或不焉 ③君子生非异也 ④贏粮而景从 ⑤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⑥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②④ D. ③⑤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通假字的识记能力。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其中广义通假字,包 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①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为长期工。如苏东坡 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 意思,故又造“暮”字。②异体字。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如“泪”和 “涙”,“睹”和“覩”。③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 “蚤”与“早”;如“当”与“倘”。其特点是“因音通假”。因为古代的字很贫乏,所以 用有限的字来表达意思。解答此类需要平时注重积累,解题时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本题,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②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不;③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天赋;④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 此处为“像影子一样”。 故选 C。 1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不耻.相师 ②树.之以桑 ③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④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B. ①谨.庠序之教 ②小.学而大.遗 ③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②以弱.天下之民 ③天下云.集响.应 ④然而不王.者 - 17 - D. ①流血漂.橹 ②序.八州而朝同列 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现象。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辨别词语的词性, 然后再看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词性的词语,由 此确定其活用类型。 A 项,“耻”:意动用法,以……为耻;“树”:名词作动词,种植;“包”“囊”:名词用 作状语,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高”:形容词作名词,高处。全不相同。 B 项,“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问题,大的问 题;“固”:形容词作名词,险固的地势;“衣”:名词作动词,穿上。 C 项,“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弱;“云”“响”: 名词用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D 项,“漂”: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漂浮;“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拜;“水”: 名词作动词,游水;“小弱”:形容词作动词,变小变弱。 故选 A。 【点睛】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用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 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 项。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自己认为的意思代入具体语境中看句意是 否通顺。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必是错误的。 18.下列选项中,句式类型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未之有也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句读之不知,感之不解 B. ①铸以为金人十二 ②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 ①不拘于时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③为天下笑者,何也 D. ①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委命下吏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 如本题“下列选项中,句式类型全不相同的一组是”,然后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进行辨 析,结合翻译来判断。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以及省略句。 A 项,①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正确语序为“未有之也”;②定语后置句, - 18 - 正确语序为“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③宾语前置句,由“之”作标志的宾语前置句, 正确语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 B 项,①省略句、定语后置句,调整后为“铸之以之为十二金人”; ②宾语前置句,正确语 序为“畜鸡豚狗彘”;③以“也”为标志的判断句。三个句式各不相同。 C 项,①被动句,译为“不被世俗拘泥”; ②状语后置,调整后语序为“青,于蓝取之,而 于蓝青”;③被动句,“为”表被动。 D 项,①②为判断句;③省略句,补充后为“委命(于)下吏”。 故选 B。 【点睛】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但也存在着不少差异。这些与现代汉语存在较 大差异的句式,就叫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包含以下内容: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 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主谓倒置句)和固定句式。 19.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弘治,是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祜樘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 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B. 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疏的本意为“疏通”, 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 C. 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按 照制度,守丧者丁忧期间不准为官。 D. 谥,即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 寓含善意评价的称号。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 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 确积累。 D 项解说错误,谥号是针对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人,也不全是寓含善意的称号。 谥号是对死去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后世给予或褒或贬或明的称号,始于西周。 故选 D。 - 19 - 20.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 “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也泛指军队。 C. “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 “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 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 A 项,“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错误。总角,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 个发髻,如头顶两角。后代称儿童时代。 故选 A。 四、古诗文阅读(26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曾鲁,字得之,新淦人。年七岁,能暗诵《五经》,一字不遗。稍长,博通古今。凡数千 年国体、人才、制度沿革,无不能言者。以文学闻于时。元至正中,鲁帅里中豪,集少壮保 乡曲。数具牛酒,为开陈顺逆。众皆遵约束,无敢为非义者。人号其里曰君子乡。洪武初, 修《元史》,召鲁为总裁官。史成,赐金帛,以鲁居首。乞还山,会编类礼书,复留之。时议 礼者蜂起。鲁众中扬言曰:“某礼宜据某说则是,从某说则非。”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 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 署洪武年号。鲁让曰:“袭帕误耳,纳贡称籓而不奉正朔,于义何居?”使者谢过,即令易. 去。安南陈叔明篡立,惧讨,遣使入贡以觇.朝廷意。主客曹已受其表,鲁取副封视之,白尚 书诘使者曰:“前王日熞,今何骤.更名?”使者不敢讳,具言其实。帝曰:“岛夷乃狡狯如 此耶!”却其贡。由是器重鲁。五年二月,帝问丞相:“鲁何官?”对曰:“主事耳。”即 日超六阶,拜中顺大夫、礼部侍郎。鲁以“顺”字犯其父讳辞,就朝请下阶。吏部持典制, 不之许。戍将捕获倭人帝命归之儒臣草诏上阅鲁稿大悦曰顷陶凯文已起人意鲁复如此文运其 昌乎未几,命主京畿乡试。甘露降钟山,群臣以诗赋献,帝独褒鲁。是年十二月,引疾归, 道卒。淳安徐尊生尝曰:“南京有博学士二人,以笔为舌者宋景濂,以舌为笔者曾得之也。” - 20 - 鲁属文不留稿,其徒间.有所辑录,亦未成书云。洪武中,礼部侍郎二十余人,其知名者,自 曾鲁外,有刘崧、秦约、陈思道、张衡数人。崧自有传。 (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四》) 21. 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戍将捕获倭人/帝命归之儒臣/草诏上/阅鲁稿大悦曰/顷陶凯文已起人意/鲁复如此/文运 其昌乎/ B. 戍将捕获倭人/帝命归之/儒臣草诏/上阅鲁稿大悦曰/顷陶凯文已起人意/鲁复如此文运/ 其昌乎/ C. 戍将捕获倭人/帝命归之儒臣/草诏上/阅鲁稿大悦曰/顷陶凯文已起人意/鲁复如此文运/ 其昌乎/ D. 戍将捕获倭人/帝命归之/儒臣草诏/上阅鲁稿大悦曰/顷陶凯文已起人意/鲁复如此/文运 其昌乎/ 2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者谢过,即令易.去 易:撤換 B. 遣使入贡以觇.朝廷意 觇:询问 C. 前王曰烴,今何骤.更名 骤:突然 D. 其徒间.有所辑录 间:偶尔 23. 下列对文中第一处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细致地备好酒肉,为了列举孝顺与忤逆的事例。大家都遵守约定和管束,没人敢为非作 歹了。 B. 他细致地备好酒肉,给乡里人讲述顺正与邪逆的道理。大家都遵守约定,没人敢做不道义 的人了。 C. 他多次准备好酒肉,给乡里人讲述顺正与邪逆的道理。大家都遵守规约,没有人敢做不道 义的事情。 D. 他多次准备好酒肉,为了列举孝顺与忤逆的事例。大家都接受礼法的束缚,没有人敢做不 道义的事情。 24.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曾鲁记忆超群,博古通今。他少时就能熟背《五经》,通晓漫长历史中有关国家体制、人 才、制度沿革等多项知识,其文章才学名噪-一时。 B. 曾鲁编撰有功,赐赏丰厚。他曾担任《元史》的总裁官,书成之后,以他为首功:他打算 - 21 - 辞官归隐,但正值朝廷编类礼书需要人才,他未得应允。 C. 曾鲁谙熟礼法,深得器重。高丽来祭奠开平王却心存藐视,于礼不合。幸而曾鲁及时看出 礼法上的问题,由此他受到皇帝的器重,更是被破格提升。 D. 曾鲁才学出众,颇受赞赏。甘露降临钟山,群臣们纷纷写诗做赋来赞美祥瑞,但皇帝唯独 褒奖了曾鲁的文才。淳安的徐尊生则称赞他口才出众。 25.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鲁以“顺”字犯其父讳辞,就朝请下阶。吏部持典制,不之许。 【答案】21. D 22. B 23. C 24. C 25. 曾鲁因“顺”字冒犯自己父亲的名讳而推辞,上朝奏请降-一个 品级。吏部坚持典章制 度,不同意他的请求。 【解析】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 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 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波浪线部分译文是:戍边将领捕获倭人,皇帝命令放归他们。儒臣草拟诏书,皇上看了曾鲁 的稿子后大喜道:“ 不久前陶凯的文章已能引起人的感叹,曾鲁又能如此,文运大概昌盛了 吧! “帝命归之”中的“之”是句子的宾语,应置于句末,“儒臣”为后句的主语。二者中间应 断开。排除 AC。“人意”为前句的宾语,“文运”为后句的主语,二者中间应断开。排除 B。 故选 D。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看 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别出现因为审题不清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憾。最好的方法 是凭借知识迁移能力兼用代入法、排除法。 B 项,句意为:派遣使者入朝进贡来观测朝廷的意图。觇:观测。 故选 B。 【2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 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 - 22 - 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基本上 做到字字落实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本题,数:多次。“为”的宾语是“乡里人”。顺逆:顺正与邪逆。约束:规约。非义:不 道义的事情。 故选 C。 【2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 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选项中“心存藐视”于文无据。“ 被破格提升”错,破格提升官职是后面的事。 故选 C。 【2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 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 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基本上 做到字字落实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注意:辞”译为推辞,“就朝”译为上朝,“下阶”译为降一个 品级,“持”译为坚持,“不 之许”是宾语前置句。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 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 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 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 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 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 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 23 - 曾鲁,字得之,新淦人。七岁时,能默诵《五经》,一个字不漏。年岁稍长,博通古今。 凡几千年国家体制、人才,制度沿革,没有不能够道出的。依凭文章才学闻名于当时。元朝 至正年间,曾鲁率乡里豪杰,召集少壮男子保卫家乡。他多次准备好酒肉,给乡里人讲述顺 逆的道理。大家都遵守他的规约,没有人敢做不义的事情。人们称他们乡为君子乡。洪武初 年,撰修《元史》,召曾鲁为总裁官。《元史》修成,赏赐金银玉帛,以曾鲁居首功。曾鲁请 求归乡,适逢编修归类礼书,又留用了他。当时议论礼的人蜂起。曾鲁在众人中扬言道:“某 礼应依据某说则对,依从某说则不对。”有与他争辩诘问的,他一定一一举传记来告知。不 久曾鲁被授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去世,高丽派遣使者来拜祭。曾鲁索取高丽文书一看, 文书外边裹袭金龙黄帕,文书不署洪武年号。曾鲁责备道:“用袭帕是错误的,纳贡称藩却 不奉正朔,有何居心?”使者为过错道了歉,马上命令换去。安南陈述明篡位自立,害怕被 讨伐,派使者入朝进贡以观测朝廷的意图。主客曹已经接受了安南的进表,曾鲁取其副本审 视,告诉尚书,尚书诘问使者道:“安南以前的王名日熞,如今为什么突然改名?”安南使 者不敢隐讳,完全道出了其中的事实。皇帝道:“岛夷竟狡狯到如此程度啊!”退回了安南 的进贡。从此器重曾鲁。洪武五年二月,皇帝问丞相:“曾鲁是什么官?”丞相答道:“主 事罢了。”皇帝当日便破格提升六个品级,拜曾鲁为中顺大夫、礼部侍郎。曾鲁因“顺”字 冒犯自己父亲的名讳,上朝奏请降一个品级。吏部坚持典章制度,不同意他的请求。戍边将 领捕获倭人,皇帝命令放归他们。儒臣草拟诏书,皇上看了曾鲁的稿子后大喜道:“不久前 陶凯为文已能引起人的感叹,曾鲁又能如此,文运大概昌盛了吧!”不久,被命令主持京畿 乡试。甘露降临钟山,群臣用诗赋敬献给皇帝,皇帝只褒奖了曾鲁。这年十二月,曾鲁称病 告归,于路途中去世。淳安徐尊生曾说:“南京有博学之士二人,用笔为舌的是宋景濂,用 舌为笔的是曾得之。”曾鲁作文不留稿子,他的门徒偶有辑录,也没有成书。洪武中,礼部 侍郎共有二十多人,其中知名的,除曾鲁外,还有刘崧、秦约、陈思道、张衡数人。刘崧有专 门的传记。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 24 -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26.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写荷花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其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 烟加以衬托。 B. “冒”“罗”二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静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 得生动传神。 C. 虽然古体诗不严格要求对仗,但诗中“秋花”对“密叶”,“绿水”对“青烟”,对仗也 很工整。 D.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两句是写芬芳艳丽的荷花虽无比美丽,却也只能在满天飞霜 中无奈凋零。 27. 诗人借吟咏荷花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26. B 27. ①对自己高洁品性的自信。借写荷花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 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 ②怀才不遇的苦闷。借写荷花徒有美丽却无人为它传递馨香,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无人举荐 因而不能建功立业的感伤。 ③年华流逝、岁月蹉跎的感慨。借写荷花美丽却无奈凋零,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只能坐看年 华老去的无奈。 ④积极用世的渴盼。借“愿托华池边”一句在说希望自己像荷花一样生长在华美的池子里, 表达了对得到朝廷重用的期待。 【解析】 【2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 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 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 项,“赋予出水芙蓉以静态美”错,“秋花冒绿水”写清秋季节,一朵朵芙蓉从绿水中袅袅 举起,“冒”赋予出水芙蓉动态美,并非静态美。 故选 B。 - 25 - 【27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 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 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 歌情感规范用语。 联系注释“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秀色空绝世”写荷花秀丽的花容,清香的 气息,绝世空前,借荷花写自己才高道洁,可分析出“对自己高洁品性的自信”。“馨香为 谁传”写荷花徒有美丽却无人为它传递馨香,借此写自己空有才华却无人举荐,不能不能建 功立业,为此感伤,可分析出“怀才不遇的苦闷”。“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写眼看着 秋霜渐浓,秋风劲起,荷花难免红颜凋谢,借此写自己空有才华却只能坐看年华老去,心中 无奈,可分析出“年华流逝、岁月蹉跎的感慨”。“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华池是芳 华之池,这两句写但愿能在王母的瑶池里生长,时时鲜艳,永不颓色,借此写希望自己像荷 花一样生长在华美的池子里,表现期望得到朝廷重用,表达了积极用世的意愿,可分析出“积 极用世的渴盼”。 【点睛】古诗词鉴赏客观题突破技巧: 1.认真审读题干,明确具体要求。弄清楚要选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题干上有没有关涉诗歌 具体要素的关键词。 2.了解设错陷阱,避免落入圈套。古代诗词客观题往往考查的是考生对诗词基本内容、思想 情感、修辞手法、写作技巧、艺术风格等的理解能力,考查程度不深,但范围很广。如利用 考生知识缺陷,曲解诗词写作意图、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 五、名篇名句默写 28.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三峡疾风猎猎、啼猿 悲鸣、秋水澄澈等特点,格调高亢,气势恢宏,境界阔大。 (2)《蜀道难》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来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锦瑟》中作者运用庄子和杜宇的典故,表达出迷惘、追怀、惆怅等复杂情感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琵琶行》中描写了琵琶女弹奏时的优美动作,先是“_________________”,似诉说平 生自己不幸的遭遇,后是“__________”,弹出了当时著名的《霓裳羽衣曲》。 - 26 - (5)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两句分析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得从师学习的风尚难以恢复。 (6)《劝学》中通过对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的原因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风急天高猿啸哀 (2). 渚清沙白鸟飞回 (3). 扪参历井仰胁息 (4). 以手抚膺坐长叹 (5). 庄生晓梦迷蝴蝶 (6). 望帝春心托杜鹃 (7). 低眉信 手续续弹 (8). 轻拢慢捻抹复挑 (9). 位卑则足羞 (10). 官盛则近谀 (11). 君子生非异也 (12). 善假于物也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 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 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本题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渚”“扪”“膺”“捻”等字,默 写时要写准确。 【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 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 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 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 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 但得不到分数。 六、作文(60 分) 2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 年 1 月 31 日,在抗疫的紧要关头,有媒体发布消息称,多个研究部门初步发现中成 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些售药企业也大力宣传,转眼间, 实体店和网絡购物平台双黄连口服液便被抢购一空。事后,不少专业人士出来提醒,目前这 项发现还仅仅停留在“临床研究”阶段。此外,双黄连合剂也是被证明不良反应较多的一种 中成药。乱吃不仅对身体没有好处,反而可能引发副作用。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综合材料内容表明你的态度和观点。要求:自拟标 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拒绝盲从 - 27 - 世界末日的谣言说道,黑暗三天,地球毁灭,一度引起蜡烛和手电筒的火爆销售。日本 核电站泄漏,引起抢盐风波。正因为人们过于相信流言,盲目从众,才会引发一场场闹剧。 面对流言与质疑,我们应该拒绝盲从,坚守自我,长久未来。 拒绝盲从,我们应该做到明辨是非。 对于从众,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具体分析,真的效仿的事情本身必须是正确的。我 们要拒绝盲目从众,必须明察对错,从而做出正确选择。文天祥忠心为国,在好友也叛国投 敌之际他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国家甘洒一腔热血,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照汗青”的铮铮名言;陆游一生主张抗金,虽屡遭弃用,被求和派严厉打击,却仍旧坚守自 己的志向,相信救国才是正路,因而“位卑未敢忘忧国”,将个人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 一起。他们相信自己的选择,明辨是非,书写出了一篇又一篇不朽的篇章。 苹果落地,牛顿深入思考,产生牛顿力学理论;蒸汽冲开壶盖,瓦特如果置若罔闻,蒸 汽动力时代将从何时开启?从伽利略的铁球试验,到特斯拉对交流电机的改造,几乎每一次 跨时代的重大发现,似乎都源于伟大科学家拒绝盲从、深入思索的高贵品质。 拒绝盲从,坚守自我,才可成就辉煌。 在屈子的“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慨然悲叹中,我们看到他独行于天地间那一抹身影;在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下,我们看到他“采菊东篱下”的悠然生活;在苏轼“也 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中,我们看到他豁达气度,他们拒绝盲从,收到了内心的字的与安慰 留下了千古绝唱。 拒绝盲从,我们应有淡然之心。 每个人都应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应该坚守自己的看法,而不是追随 他人,盲目从众。坚守自我,才可成就辉煌。汤显祖不愿接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创作出了杰 作《牡丹亭》;鲁迅不愿接受国人的麻木无知,因而他弃医从文,一杆笔,唤醒无数国人的反 抗意识,挑起了中华的脊梁;马丁‘路德金不愿盲从,不愿接受黑人被歧视的命运,于是他 愤而引言,用他的努力换起来无数黑人心中的改革之梦。 当狂潮来袭向着正确的方向步行,不要犹豫,拒绝盲从,坚守自我方能成就辉煌,达到 成功的彼岸。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注意材料的 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 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其次要选择 - 28 - 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 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审题】本题材料是一起抢购双黄连口服液的事情,应就事论事,围绕“抢购双黄连的事件” 多角度展开分析,重点分析应该保持理性,不盲从。 关注点一:抢购并囤积双黄连造成的危害。民众的恐慌,市场秩序的混乱;不对症的药喝下 去有害无益。 关注点二:抢购双黄连的原因。民众常识匮乏,理性稀缺;媒体披露信息缺乏及时的解读; 个别企业助燃民众焦虑情绪。 关注点三:如何让民众回归理性?民众:尊重常识、培育理性;企媒:强化责任,共同抗疫; 政府:心理干预、披露消息。 参考立意: 1.理智购物,拒绝盲从; 2.尊重常识,培育理性; 3.强化责任,共同抗疫。 参考素材: 1.在人民网的报道中表示,经过上海药物所和武汉病毒所联合研究,初步发现中成药双黄连 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但目前该项实验刚在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华 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进入临床阶段。所以是不是对人体抗病毒有效,其实都还在研究阶 段 2.中国工程院院士、感染病学专家李兰娟在采访中提倡:没毛病不要乱吃药。此外,世界卫 生组织也公开表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用于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 3.普通公众缺乏专业知识和信息鉴别能力,可以理解,但反过来讲,某些机构单位是不是也 缺乏对信息披露的稳妥操作呢?相比改变前者,后者改进起来就要容易得多。 4.这就要求公共部门也好,社会机构也好,在公布一项新发现或研究成果时,甚至还只是正 在开展的研究项目时,完全可以多想一步,预料到可能会引发的连锁效应,在公布消息的同 时就做好必要的提醒。 5.当然,作为公众,学会理智判断、理性消费,也是必不可少的生活技能。疫情过后,家里 存着一堆双黄连,回头一看,这可能只是起到了心理上安慰的作用,而这些所谓的心理安慰, 很多时候,只是自欺欺人。 6.在抗 2019-nCoV 药物的研究中,出现好的研究结果是大家都期盼的,但面对疫情我们要保 - 29 - 持理智与冷静,与其哄抢双黄连,人扎堆地在街上逛,不如在家做好隔离,少出门还能多节 省几个口罩 7.如果说这次的疫情有一分,恐慌就有十分。口罩时刻处于断货,有网上卖家自己生产口罩 也是一抢而空,双黄连也是如此。其实背后更多的是每一个人都特别害怕感染上新型冠状病 毒。其实最好的预防就是不出门,每天在家锻炼身体。不需要每时每刻都刷手机,增加自己 的恐慌感。以前的每一天怎么过就怎么过。每天活在恐慌之中,对于疫情于事无补。还不如 趁着这段时间,思考自己的未来与计划,考虑可行性,能执行的就开始执行。 8.疫情爆发,你指责过吗?焦虑过吗?害怕过吗?这两天一则有关“武汉卫健委副主任带病 逃跑去上海”的谣言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引来谩骂、斥责,类似的谣言更是不在少数。微 博上、公众号平台有积极引导、传播事实新闻的人,但也不乏引发焦虑、无理谩骂的网民。 这些消极的应对方式,出现在疫情的方方面面。虽然在未知的灾难面前出现抱怨,指责很合 理,但过度的消极情绪会对个人免疫力产生不良影响。我们应该意识到,不良情绪是产生各 种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更会消解人们应对疾病、积极作战的力量。因此,在迫切需要全民 团结一心与疾病作战的当下,我们应该用善意的提醒与安慰替代指责与埋怨,改善社会焦虑 的环境与风气,更有能量地应对病魔。在危机的早期,相互的支持与鼓励至关重要! 9.思考是一汪清泉,浸润干涸的心脾;思考是一道闪电,划开闷顿的长空。思考是卢公颔上碾 断的须茎,思考是屈子脚下求索的漫途。思考,是横亘古今的延绵山峦;思考,是纵横南北的 万古奔流。因为思考,苹果树下走来了牛顿;因为思考,锯齿叶边唤醒了鲁班。我们要学会独 立的思考,做一个有思想的人,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大道。 10.取长补短、接言纳谏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古今圣贤皆奉为圭臬。但学习不等于照搬,接纳 不等于盲从。上个世纪初,十月革命如风暴一般席卷了沙俄封建势力脆弱的根盘,捷报频传, 鼓舞了全世界的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人鼓起了革命的信心与勇气,可是却屡屡受挫。在危 难时机,是毛泽东洞悉问题的症结,工农红军的力量不足以居城守城。从此,红军开向了偏 僻的农村,隐忍盘旋,不断壮大,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倘若,我们的领袖们一意孤行, 把苏联老大哥的胜利之道当成放之四海皆准的通天真理,革命的火种恐怕早已熄灭。 11.然而,这世界上总有人喜欢接受别人的劝言,却从不加思考;总有人没有慎思的习惯,却 喜欢随邦唱影。人是要行动起来的,决不能只做思想的巨人。但是为了行动,我们更不能做 思想的矮子。 12.越国的东施为何捂胸蹙眉?邯郸的汉子为何匍匐而归?亦步亦趋,人与亦云,我们不得不唾 弃这些思想的侏儒。那一年,李大师万千弟子围坐中南海,他们可知道,冥冥之中自己已经 - 30 - 成为了别人的棋子。更有甚者,戒食戒水,剖腹自焚;抛妻离子,害人害己。他们荒诞的信仰 并没有将他们的灵魂永登极乐,而是把自己的血肉之躯化为苦果。从此,人们开始懂得爱护 自己了,于是养生之道风靡全国。那一天,悟本堂走来了张大师,芒果台摆起了养生堂。食 疗、神医、中医世家等几面大旗在他背后迎风招展。几台讲座之后,悟本大师声名远播,于 是绿豆涨价了,他的出诊费也暴涨了。“不开药方开菜谱,童叟无欺同一餐。”当真相大白 于天下时,我们失去的是金钱,还是独立思考的精神? 13.说到这里,不由得使我想起一则寓言故事:迷路的螃蟹问青蛙怎样走才能到达河边,青蛙 指着前面说这便是正确的路,结果螃蟹跑了好远也不见河的踪影,他责怪青蛙说谎,结果青 蛙却说:“我叫你往前走,你却横着爬,怎么能找到河边呢?!”著名科学家帕斯卡尔曾经说 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是的,正是因为思考才成就了人类的伟大。因此,我们要 学会接受,更要学会独立思考。谨以此与诸君共勉。 行文结构: 分析材料,确定论点,给文章拟写标题,如“拒绝盲从”。可以从材料引出论题,提出中心 论点,也可以从其他材料中引出论题,如例文中从世界末日的谣言中引出论题。例文的论证 部分设置几个分论点,如“拒绝盲从,我们应该做到明辨是非。”“拒绝盲从,坚守自我, 才可成就辉煌。”“拒绝盲从,我们应有淡然之心。”论证结构采用层进式结构。最后,总 结全文,强化论点。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 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 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比如本 题关键句“对于以上事件,你有着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 的看法”。 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 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本题就可以先明确观点,接着 阐述原因的角度行文。 3.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 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 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 31 -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