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7.50 KB
  • 2021-06-07 发布

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二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屡屡提及并不断丰富的一个国际关系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个关键原则和方向。那么,它的特色究竟“特”在哪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其思想文化本源? ‎ 客观地说,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主义的政治思想,例如西方基督教世界秩序及西方永久和平论、印度思想中的“不害”、伊斯兰世界“天下一家”、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等观念。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其中,历史上不少共同体思想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它们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这种思想很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事实上,直到今天,这种思想还在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值得我们去辨别和防范。 ‎ 我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思想文化本源来自传统和现代两部分。所谓传统,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在当时地理所及的范围内,形成了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套思想和做法在今天需要创造性转化。所谓现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本源。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等,都是我们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本源。同时,这些思想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学理上区别于既往及现在流行的一些共同体理论如各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联盟、大西洋共同体、“民主”价值观联盟等的重要依据。 ‎ 以往绝大多数国际秩序思想和实践,要么服务于强者,要么用来结成一个国家联盟以反对另一个国家联盟,要么是一种宗教秩序的外在表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中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它们的区别在于,其并不是从排他性国家联盟的角度来狭隘地理解共同体,而是从世界范围不平等的经济秩序变革、大多数人实现自身解放从而结成联盟的高度来理解共同体。 ‎ - 27 -‎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今天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理解的位置。这个概念将随着全球人、财、物、智互联互通的发展,拥有越来越大的世界基础,具有较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 ‎ 我们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意味着当今世界就是一片祥和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一定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当前,国际关系中的矛盾、阻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因素仍然广泛存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还需要解决很多矛盾和难题。中国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在呼吁世界团结起来共同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 ‎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任务。‎ B. 马克思主义中专门阐述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这些思想全部存在于马克思关于世界不平等和国际主义的论述中。‎ C. 作为一个开放的概念,“人类命运共同体”都能让不同的思想文化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理解的位置。‎ D. 直到今天,值得辨别和警惕的,以一个敌人为目标构建共同体的思想依然是左右大国间的外交政策的重要因素。‎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特色和思想文化的本源分析之前,文章开头先阐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关键原则和方向。‎ B. 本文重在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拥有强大的世界基础、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并鲜明地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是解决国际关系的矛盾。‎ C.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反复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 与其他的共同体观念、国际秩序思想的对比,目的是突出其优越性,让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D. 文末强调当今世界充满矛盾和冲突,意在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任重而道远。‎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呼吁世界团结起来共同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 B. ‎ - 27 -‎ 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主义的政治思想,因此催化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 C. 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有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传统本源。‎ D. 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需要解决很多矛盾和难题。‎ ‎【答案】1. C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选正确的一项。‎ A项,“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错误,原文只有第 2 段表述为“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不能据此推断出现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因为这两个不是同一概念。 ‎ B项,“专门阐述”有误,“这些思想全部存在于马克思关于世界不平等和国际主义的论述中”曲解文意,原文第三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 D项,“以一个敌人为目标构建共同体的思想依然是左右大国间的外交政策的重要因素”错误,原文第二段是“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此处扩大了范围; 而且是“影响”不是“左右”。‎ 故选C。‎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 B项,“鲜明地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是解决国际关系的矛盾”错误,无中生有。原文中并没有鲜明提出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而且也没明确“这一途径就是解决国际关系的矛盾”。‎ 故选B。‎ ‎【3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 B项,“因此催化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错误,强加因果。原文第二、三段并没有指出“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主义的政治思想”是“催化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因。‎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击破万里苍穹,目标星辰大海。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研究、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华民族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为铭记历史、传承精神,自2016年起,我国将每年的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抚今追昔,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就令人振奋,航天人的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令人敬佩,他们是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的强大精神支柱。‎ 逐梦路上,他们脚踏实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从长远发展战略考虑,做出发展航天事业的重大决策。为了完成这一光荣使命,一大批科学家将青春年华投身祖国航天事业。此后几十年,在茫茫无人区,在高山雪原间,在天边海岛上,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因陋就简,自力更生,攻坚克难,硬是靠着坚韧执着的拼劲和闯劲,走出了一条完全属于自己的“巡天路”。这种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激励着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发愤图强、埋头苦干,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航天技术,勇攀航天科技高峰,向着更高更强不断迈进。‎ - 27 -‎ 筑梦征程,他们矢志不渝。神舟问天、北斗织网、嫦娥探月、载人航天……中国航天事业一个又一个突破和跨越的背后,凝结着航天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奉献与坚守。在增强前庭功能的转椅训练中,一般人一两分钟就受不了,航天员却要连续旋转15分钟;在狭小密闭的隔离舱内经受抗疲劳抗寂寞的考验,72小时连续工作,不能睡觉,不能离开,航天员没被难住;在茫茫太空中,当面对“轨道舱火灾”报警时,航天员翟志刚顾不上多想,果断飞出舱门,调整任务步骤,让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太空中飘扬;目前唯一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首批现役航天员邓清明,20年来3次入选备份乘组,3度与飞天失之交臂,却依然在用一丝不苟的训练为飞天“时刻准备着”……航天员只是无数航天人中的一个缩影。对于航天事业来说,梦想从来都不会轻轻松松实现,向上的每一步,都是突破和挑战。航天人用实际行动写就了答案。‎ ‎(新华网《向着星辰大海不断进发》)‎ 材料二:‎ 今天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 据介绍,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示了独特字母“C”的形象,汇聚了中国行星探测(China)、国际合作精神(Cooperation)、深空探测进入太空的能力(C3)等多重含义,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 今年也是首次以线上形式举办“中国航天日”活动,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在国家航天局网站等网络平台举行。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在启动仪式上表示,50年前的今天,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5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航天工作者牢记初心、攻坚克难,不畏艰险、不惧挑战,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之路。“中国航天日”缘起“东方红一号”,今年以“弘扬航天精神拥抱星辰大海”为主题,希望激励广大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崇尚探索创造,在奋力奔跑中实现人生价值;勉励航天人聚力愿景目标,直面风险挫折,在接续奋斗中建设航天强国;号召全社会赓续航天精神,爱国奉献追梦,在笃定前行中成就事业。国家航天局愿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基础上,与国际社会携手共进,为探索宇宙奥秘、增进人类福祉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 材料三:‎ - 27 -‎ ‎2020年4月,人类航天史上的一项历史记录仍在不断刷新这项“月球车在月球表面最长存活时间纪录”的保持者,是来自中国的“玉兔二号”。‎ 在“嫦娥三号”探测器携“玉兔号”月球车登月后,这辆首次登陆月背的月球车本来可能有一个全新的名字。但在一场面向全球的征名活动之后,中国航天人反复衡量14847个有效名称,最终还是选择了继续以神话传说中的“玉兔”为中国月球车冠名。‎ 这个选择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如果你关注中国航天,你会发现,很多航天器的名称都与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有关:迢迢奔月的“嫦娥”、指路导航的“北斗”、带着“火眼金睛”寻找暗物质的“悟空”、开创利用卫星千里传递量子信息先河的“墨子”……‎ 因为,在中华民族的文化深处,凝结了太多走向星辰大海的夙愿:“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等浪漫传说,世界公认最早对哈雷彗星的观测记录、对太阳黑子的记载,诗人屈原充满好奇的《天问》,张衡制作飞翔木鸟,万户乘坐火箭升空等航天探索……‎ 然而,近现代我们落后了。直到新中国成立,最早仰望星空的民族才真正迈出探索太空的步伐,而且是从一穷二白中起步。仅举一例。曾参与“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的陈克明记得,当时,为了造出发射卫星的火箭燃烧室壳体,他拿着图纸跑了十几个省市,竟没有一个可以独立生产的厂家。不过,再大的困难也阻挡不了追梦者的步伐。后来,陈克明想尽办法,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让多个厂家生产再拼装,集全国各地之力如期完成了任务。‎ 在中国航天起步的早期,还有更多艰难险阻逼出的“奇思妙想”:一根粗木头加一个白铁皮箭头就成了火箭模型;马粪纸上涂上墨汁,来探索空间光学滤波器的研制;猫的胡须也能当红外地平仪探测器的装配工具……‎ 如此艰难的起步,在世界航天史上绝无仅有;也正是如此艰难的起步,淬炼出了自力更生的中国航天精神。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一个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1970年,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中国由此进入航天时代;2003年,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往返太空,太空迎来首位中国来客;2007年,首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准确入轨,中华民族千年奔月梦圆……‎ 这,是一次次伟大航天梦想的起航,也是一次次伟大航天精神的起航。‎ ‎(光明网《第五个“中国航天日”:梦想绽放更加绚丽》)‎ ‎4. 下列不属于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成就的一项是( )‎ A. 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 “天问”系列中国行星探测任务。‎ C.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准确入轨。‎ D. “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往返太空。‎ - 27 -‎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神舟问天、北斗织网、嫦娥探月、载人航天……中国航天事业一个又一个突破和跨越的背后,都是突破和挑战,是航天人用实际行动写就了答案。‎ B.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公布为“天问系列”,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 C. 国家航天局愿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基础上,与国际社会携手共进,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 D. 在世界航天史上绝无仅有的艰难的起步淬炼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自力更生的中国航天。‎ ‎6. 请结合材料,分析中国航天事业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答案】4. B 5. B ‎ ‎6. ①航天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地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发展航天技术,勇攀航天科技高峰。②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追求科技创新的永无止境。③党和国家从长远发展战略考虑,做出发展航天事业的重大决策,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之路。④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的中国航天精神,让航天工作者克服苦难,爱国奉献追梦,在笃定前行中成就事业。‎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层次,明确文中的论点、论据、及其论证方法,然后浏览选项逐个分析判断。‎ B项,“‘天问’系列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说法错误,由材料三“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一个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1970年,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中国由此进入航天时代;2003年,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往返太空,太空迎来首位中国来客;2007年,首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准确入轨,中华民族千年奔月梦圆……”可知,ACD三项均符合题意,“天问”系列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还没有实现,不能称为成就。‎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然后浏览选项,明确考查的方向,画出文中相关语句,加以分析概括,之后加以比较。‎ B项,“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2020‎ - 27 -‎ 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公布为‘天问系列’,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说法错误,由材料二“今天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可知,被命名为“天问系列”系列的是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而不是“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张冠李戴。‎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明题干,然后认真阅读全文,理清层次,抓住重点语句分析概括即可。‎ 本题题干“请结合材料,分析中国航天事业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结合“抚今追昔,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就令人振奋,航天人的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令人敬佩,他们是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的强大精神支柱”“这种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激励着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发愤图强、埋头苦干,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航天技术,勇攀航天科技高峰,向着更高更强不断迈进”分析可知,中国航天事业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航天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地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发展航天技术,勇攀航天科技高峰;结合“据介绍,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分析可知,中国航天事业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追求科技创新的永无止境;结合“5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航天工作者牢记初心、攻坚克难,不畏艰险、不惧挑战,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之路”分析可知,中国航天事业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党和国家从长远发展战略考虑,做出发展航天事业的重大决策,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之路;结合“如此艰难的起步,在世界航天史上绝无仅有;也正是如此艰难的起步,淬炼出了自力更生的中国航天精神”分析可知,中国航天事业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的中国航天精神,让航天工作者克服苦难,爱国奉献追梦,在笃定前行中成就事业。‎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苦菜 叶圣陶 - 27 -‎ 我家屋后有一亩多空地,泥土里时常翻出墙砖的小块来。我想空地废弃未免可惜,向熟识的农人说:“我要雇一个人在那里种菜,兼做些杂事,看有相当的人可以荐来试试。”‎ 劳动是人生的真义,从此可以得到精神上真实的愉快,我热烈而深切地期望着。‎ 农人福堂因此被荐到我家来了。他紫赤的皮肤,粗糙而有坚皮的手,直视而不灵动的眼睛,嘴周围短而黄的胡子,都和别的农人没甚分别;但他还有一种悒郁的神情,将农人固有的浑朴无虑的特征笼罩住。‎ ‎“我从小就种田,米麦菜豆都种过,都会。”他的语音很诚恳,欲将自己的经历称述得详细而动听,但是他仅能说这么一句。‎ ‎“那很好,我屋后那片空地将由你去种。”‎ 他去察看了他新的工作地:“那里可以划作二十畦,二十天之后,每畦可出一担菜哩。”我也想:土地真足赞颂呀,生生不息,取之无尽。‎ 福堂带来一柄四齿耙,五斤多重,他举起高出头顶一尺光景,用力往下垦,四齿齐没入泥里。他那执柄端的左手向上一捉,再举起耙来,泥土便松了一方,砖瓦的小块一显露。他工作了两个多钟点,把空地的六分之一翻松了,坐在阶上吸黄烟休息。‎ 我希望、艳羡的心情,在他下第一耙的时候已欲进溢而出,人生真实的愉快的滋味,这回我可要尝一尝了。他一停手,我急急地执着耙的柄,学着他那姿势和动作工作起来。但是那柄耙似乎不服从我的样子:我举它起来时,它在空中只是前后左右地摇晃;着地时它的四齿入土仅一寸光景;我再用力将它举起,平而结实的泥土上只有四个掘松的痕迹。我绝不灰心,再下第二耙,第三……不到二十耙,我再也不能举起了。呼吸急促了,外面的空气钻入我的鼻管,几乎容受不得。‎ 福堂在石阶上敲去烟管里面的烟灰,说道:“这个不是先生做得来的,你还是捡砖瓦罢。待我先耙成几畦,你就可以下菜秧了。”‎ 我服从他的指挥,况且捡砖瓦一样是一种劳动。那句“就可以下菜秧”又何等地可喜,何等地足以勖勉我。我两手不停地拾起砖瓦,投在粗竹丝编的大畚箕里。他继续先前的工作,手里那柄耙一上一下,着地的声音沉重而调匀,竟像一架机器。泥土的气息一阵一阵透入鼻管,引起一种新鲜而快适的感觉。‎ 我看福堂造畦,心里很佩服他。他不用尺量,只将耙轻轻地爬别,自然成了极正确的长方形的畦,而且各个畦的面积都相等呢!至于下秧是我的工作了,插满了一畦,我又提一桶水来灌溉。‎ - 27 -‎ 莱园里再没有繁重的工作了。每天展晚福堂都去浇一回水,有时他蹲在畦间捉食叶的小虫。我家事务简单,他常常大半天闲着,于是只是坐在廊下吸烟,一管完了又一管,他那副悒郁的神情和烟管里嘴里缭绕的烟气总将他密密地笼罩住。‎ 教书之余,我每天去看亲手种的菜,距下秧的时候已有十五六天了,叶柄还是细细的,叶瓣也没有长大许多,这个很引起我的疑惑。福堂懒懒地向我说:“大约这里是生地的缘故。但二十天之后,三棵一斤总有的。”他这句话,超过预料的成熟期有半个月,成色又打了三折,不由我不动摇对他的坚信。这里是生地,他来时不是不晓得。他从小就种菜,根据他的经验推测种植的成绩,也不至相差到三分之二。究竟为什么呢?‎ 我细看叶瓣,几乎瓣瓣有小孔,前几天固然也有发现,但如今更是普遍而稠密了。有些瓣子上多孔通连,成为曲线描绘的大窟座。我满腔的惋惜,不禁责备福堂道:“你捕虫大不留心了,菜竟被吃到这般地步。”‎ 何以他竟不负职务上的责任,对于菜的不发育和被侵害又全无同情心呢?以我主观的意见替他想,他过着最有意思最有趣味的生活,就应当勤于他的职务。何以他喜欢吸黄烟胜于农作?我再四推想,断定他是怠业了。‎ 福堂依他的老例,坐在廊下吸烟。我趁着没事,问他家里的状况,他就告诉我以下的话。“我种四亩田,到今二十多年了。我听先生说,种田最有滋味,这话不大对。滋味呢,固然有的,但是苦,苦到说不出!我夜夜做梦,梦见我不种田了,真有这一天,我才乐呢。”‎ ‎“我终年种田,只有一个念头时时迫着我,就是‘还租’。租固然是应当还的,但我要吃,我要穿,一还租,那些就办不到了,什么都没有了。”‎ 我才明白,他厌恶种田,我却仍使他做老本行,这便是怠业的缘故。‎ 我和福堂做同一的事务,感受的滋味却绝对相反。我所知于人生的,终究简单而浅薄。偶尔使一柄耙,种几棵菜,就自以为得到了真实的愉快、认识了生命的真谛,其实不过是虚浮的幻想罢了。‎ 又隔了二十多天,园里的菜真离了土了,叶瓣是薄薄的,一手可以将叶柄捏拢来,平均四棵重一斤。煮熟了尝新,味道是苦的。‎ 现在的我吃味道不好的菜蔬和果子,或者遇见粗制的器物,就联想到我家园里的苦菜。‎ ‎1921年2月6日(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写“我”找农人来种菜,认为劳动能让人“得到精神上真实的愉快”,既表现了“我”对劳动的期盼,也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B.‎ - 27 -‎ ‎ 叶圣陶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着地的声音沉重而调匀”,形象地刻画出福堂劳作的娴熟有力,表现了“我”对他由衷的佩服。‎ C. 福堂两次预测菜地的收成,“每畦可出一担菜”,“三棵一斤总有的”,但结果未达预期,“我”对他渐渐怀疑、失望甚至心生怨恨。‎ D. 文中“吸黄烟”“还租”“息业”等词语富有时代特点,反映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像福堂一样的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劳动心态。‎ ‎8. 本文以“苦菜”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苦菜》选自叶圣陶小说集《隔膜》,请结合文本简析造成“我”和福堂“隔膜”的原因。‎ ‎【答案】7. C 8. 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②突出形象,使底层劳动者劳而无获、生活困顿形象鲜明可感;③关涉主旨,寄托了对勤劳又穷苦的底层劳动者的同情。 ‎ ‎9. ①身份、地位不同:“我”是知识分子,福堂是底层劳动者。②经历、状况不同:“我”教书,很少做农活,雇人种菜做杂事;福堂从小种田,终年劳作,被租税逼迫。③认识、感受不同:“我”认为劳动能让人精神愉悦;福堂认为种田很苦,厌恶种田。‎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项,“甚至心生怨恨”理解有误。根据原文描写“我才明白,他厌恶种田,我却仍使他做老本行,这便是怠业的缘故”,原本“我”对福堂是有失望和不满的,但是经过与他交谈,得知他家的情况和他种田的感受,“我”就理解并开始同情他了。“我”对他的感情没有“怨恨”。‎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标题的作用。标题的作用通常有①概括文章内容;②揭示文章主旨;③提示文章线索;④塑造人物形象;⑤吸引读者注意;⑥一语双关等。分析时一般要围绕情节、人物、主题等来分析鉴赏。‎ 本文标题是“苦菜”,从读者角度来看,“菜”为什么是“苦”的?谁种的“苦菜”?标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从标题内涵来看,“苦”不仅仅指“菜”的苦,也指福堂的“苦”,正如文中所写,“我种四亩田,到今二十多年了。我听先生说,种田最有滋味,这话不大对。滋味呢,固然有的,但是苦,苦到说不出!‎ - 27 -‎ 我夜夜做梦,梦见我不种田了,真有这一天,我才乐呢”“我终年种田,只有一个念头时时迫着我,就是‘还租’。租固然是应当还的,但我要吃,我要穿,一还租,那些就办不到了,什么都没有了”。因此标题突出形象,使底层劳动者劳而无获、生活困顿的形象鲜明可感。从主题来看,福堂只是无数辛苦劳作的农民中的一个,“苦”的也不仅仅是一个福堂,而是广大劳动人民,可见标题关涉主旨,寄托了对勤劳又穷苦的底层劳动者的同情。‎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某个问题的深层原因的能力。解答时要先理解文本的主题,然后进一步思考造成文本现象的深层次原因;解答时依然离不开文本的描写,要筛选出与之有关的段落或句子;分类分点回答。‎ 造成“我”和福堂“隔膜”的原因是身份、地位不同。从文中描写来看,“我想空地废弃未免可惜,向熟识的农人说:‘我要雇一个人在那里种菜,兼做些杂事,看有相当的人可以荐来试试。’”“他一停手,我急急地执着耙的柄,学着他那姿势和动作工作起来。但是那柄耙似乎不服从我的样子:我举它起来时,它在空中只是前后左右地摇晃;着地时它的四齿入土仅一寸光景;我再用力将它举起,平而结实的泥土上只有四个掘松的痕迹。我绝不灰心,再下第二耙,第三……不到二十耙,我再也不能举起了。呼吸急促了,外面的空气钻入我的鼻管,几乎容受不得”,“我”应当是一个知识分子,从来没有参加过像样的体力劳动;而福堂“他紫赤的皮肤,粗糙而有坚皮的手,直视而不灵动的眼睛,嘴周围短而黄的胡子,都和别的农人没甚分别;但他还有一种悒郁的神情,将农人固有的浑朴无虑的特征笼罩住”“我从小就种田,米麦菜豆都种过,都会”“他继续先前的工作,手里那柄耙一上一下,着地的声音沉重而调匀,竟像一架机器”,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从小种地,有着娴熟的劳作技巧。正因为二人身份、地位的差别,因此他们的经历、生活状况截然不同,这也是造成“隔膜”的原因。比如从文中描写来看,“我”教书,很少做农活,而福堂却“终年种田,只有一个念头时时迫着我,就是‘还租’。租固然是应当还的,但我要吃,我要穿,一还租,那些就办不到了,什么都没有了”,终年劳作,被租税逼迫,生活贫苦。因为人生经历的差别,致使二人对种田的认识、感受不同。比如“我”认为“劳动是人生的真义,从此可以得到精神上真实的愉快”,而福堂却只觉得“苦”,“我听先生说,种田最有滋味,这话不大对。滋味呢,固然有的,但是苦,苦到说不出!我夜夜做梦,梦见我不种田了,真有这一天,我才乐呢”。‎ 以上原因就是造成“我”和福堂“隔膜”的原因。‎ - 27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久之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赐平爵卿殷王反楚项羽乃以平为信武君将魏王咎客在楚者以往击降殷王而还。项王使项悍拜平为都尉,赐金二十镒。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者将吏。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仗剑亡。‎ 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 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高帝默然。问陈平,平固辞谢,曰:“诸将云何?”上具告之。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平曰:“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上曰:“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子巡狩,会诸殷。南方有云梦,座下弟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高帝以为然。‎ 于是与平剖符,世世勿绝,为户牖候。平辞曰:“此非臣之功也。”上曰:“吾用先生谋计,战胜克敌,非功而何?”平曰:“非魏无知臣安得进?”上曰:“若子可谓不背本矣。”乃复賞魏无知。‎ ‎(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久之/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赐平爵卿/殷王反楚/项羽乃以平为信武君将/魏王咎客在楚者以往/击降殷王而还 B. 久之/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赐平爵卿殷王/反楚项羽/乃以平为信武君/将魏王咎客在楚者以往/击降殷王而还 C.‎ - 27 -‎ ‎ 久之/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赐平爵卿/殷王反楚项羽/乃以平为信武君/将魏王咎客在楚者以往/击降殷王而还 D. 久之/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赐平爵卿/殷王反楚/项羽乃以平为信武君/将魏王咎客在楚者以往/击降殷王而还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里,是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 B. 参乘,陪乘或陪乘的人。古代乘车,尊者在右,御者在中,一人在左陪坐,称“参乘”。‎ C. 高帝,汉太祖刘邦死后.群臣议定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皇帝”。‎ D. 剖符,封建帝王建国后,封赏有功的诸侯将士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平年幼时爱读书,志向远大。他希望自己将来如果能够主宰天下,也会像分祭肉一样分配得很均匀。‎ B. 陈平足智多谋。他建议汉王采用反间计,用黄金在楚军中进行离间活动,使项羽不再信任钟离昧等人。‎ C. 陈平善于审时度势。他没有赞同将领们发兵攻打韩信的主张,而是分析当时的形势,提出正确的建议。‎ D. 陈平为人谦恭,知恩图报。他被封侯时,没有忘记是魏无知引他入朝的,于是请求皇上赏赐了魏无知。‎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杖剑亡。‎ ‎(2)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 ‎【答案】10. D 11. B 12. D ‎ ‎13. (1)陈平害怕被杀,便封好项王赏给他的黄金和官印,派人送还项王,自己单身拿着宝剑抄小路逃走。‎ ‎(2)如今却出兵进攻韩信,这是在催促他跟你打仗,我私下里替陛下对此感到危险。‎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 ‎“河上”是“略地至”的地方,作宾语,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C - 27 -‎ 项。“平爵卿”是项羽赏赐陈平的爵位,“殷王”是“反楚”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划线句的意思是过了很久,项羽攻占土地到黄河边上,陈平前往投奔项羽,跟随项羽入关攻破秦国,项羽赐给他卿一级的爵位。殷王反叛楚国。项羽就让陈平做信武君,让他率领魏王咎留住楚国的部下前往,打败并降服了殷王后凯旋。‎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重点考查理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本题,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B项,“古代乘车,尊者在右,御者在中,一人在左陪坐”错误,应是尊者在左,陪者在右,故有虚左以待的说法。‎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仔细比对。‎ D项,“请求皇上赏赐了魏无知”错,由原文“平曰:‘非魏无知臣安得进?’上曰:‘若子可谓不背本矣。’乃复赏魏无知”可知,陈平并未请求皇上赏赐魏无知,而是皇上认为他不忘本,才赏赐了魏无知。‎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1)句得分点:“陈平惧诛”,被动句;“使使”,派遣使者;“间行”,从小路逃走;“杖”,拿着。第(2)句得分点:“举兵”,发兵;“趣”,催促;“窃”,私下里;“危”,感到不安。‎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以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陈丞相陈平,阳武县户牖乡人。年轻时家中贫穷,喜欢读书,‎ - 27 -‎ ‎ 乡里祭祀土地神,陈平做主持割肉的人,他把祭肉分配得很均匀。父老乡亲们说:“好,陈家孩子真会做分割祭肉的人!”陈平说:“唉,假使让我陈平主宰天下,也会像这次分肉一样呢!”‎ 过了很久,项羽攻占土地到黄河边上,陈平前往投奔项羽,跟随项羽入关攻破秦国,项羽赐给他卿一级的爵位。殷王反叛楚国。项羽就让陈平做信武君,让他率领魏王咎留住楚国的部下前往,打败并降服了殷王后凯旋。项王让项悍任命陈平为都尉,赐金二十镒。过了不久,汉王攻下殷地,项王恼怒,将杀原来平定殷地的将吏。陈平害怕被杀,便封好项王赏给他的黄金和官印,派人送还项王,自己单身一人拿着宝剑抄小路逃走了。‎ 陈平于是到达修武投降汉军,通过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他进去,就任命陈平为都尉。让他做参乘。汉王对陈平说:“天下纷争不息,到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陈平说:“现在看来楚军中存在着可以导致分裂混乱的因素。项王身边刚直而又忠实的臣子,只有亚父范增、钟离昧、周殷这么几个人。如果大王能够拿出几万斤黄金,用反间计去离间项王君臣,使他们互相怀疑,项王这个人又爱听谗言,容易猜忌别人,这样他们内部就会互相残杀。然后汉军趁势发兵攻打,必定能打败楚军。”汉王认为他说的对,就拿出四万斤黄金,给了陈平。陈平就用大量黄金在楚军中施行反间计,项羽内心果然不再相信钟离昧等人。‎ 汉高祖六年,有人上书告发楚王韩信谋反。汉高祖向众将询问(对策),众将领说:“马上发兵消灭这小子。”汉高祖没有说话。汉高祖又问陈平,陈平坚持不发表意见,说:“众将领都说些什么?”高祖(把众人的意见)全都告诉他。陈平说:“陛下的精兵跟楚国比,谁更强呢?”高祖说:“我的精兵不能超过楚国的精兵。”陈平说:“陛下的将领在用兵打仗上有能够超过韩信的吗?”高祖说:“没有人比得上韩信。”陈平说:“现在陛下的部队不如楚国的部队精锐,而将领在用兵打仗上不能够比得上韩信,却出兵进攻韩信,这是在催促他跟你打仗,我私下里替陛下对此感到危险。”高祖说:“那么该怎样对付这件事呢?”陈平说:“古代天子有巡察天下,召集诸侯的做法。南方有云梦这个地方,陛下只管假装外出巡游云梦,在陈地召集诸侯。陈地在楚国的西边边境上,韩信听说天子因为爱好外出巡游,看形势必然没有什么大事,就会到国境外来拜见陛下。他来拜见的时候,陛下就可以趁机抓住他,这只是一个力士就可以做得到的事情而已。”高祖认为这话有道理。‎ 当时与陈平剖符,世代相传而不断绝,封为户牖侯。陈平辞谢说:“这不是我的功劳。”皇上说:“我采用了先生的计谋,克敌制胜,这不是功劳是什么呢?”陈平说:“不是魏无知,我怎么能入朝为官呢?”皇上说:“像先生您这样可以说是不忘本了。”于是又赏赐了魏无知。‎ - 27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释:①寒食,指寒食节,在清明前二天,相传为纪念介子推而设。从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过后,重新点火,称为“新火”。‎ ‎14. 下列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风细柳斜斜”一句写春柳在风中的姿态,也点明了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将尽而未尽。‎ B. “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较为工整地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的图景铺排开来。‎ C. “咨嗟”一词在本词中可解释为“赞叹”意,赞叹眼前的美景触动了诗人思归之欲望。‎ D. “故国”指故乡,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故国神游”的“故国”一词含义不同。‎ ‎15. 简析“烟雨暗千家”一句中“暗”字妙处。‎ ‎【答案】14. C 15. “暗”本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烟雨使千万家房屋都黯淡下来,描绘出烟雨朦胧的意境,拟人化的写法,把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进一步勾画出千家万户笼罩在烟雨迷蒙之中的朦胧意境。‎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准确把握诗歌词句含义和诗歌内容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同时结合手法加以理解。‎ C项,“‘咨嗟’一词在本词中可解释为‘赞叹’意”错误,“酒醒却咨嗟”的意思是“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咨嗟”在这首词中指“因思乡而叹息”,不能解释为“赞叹”,也没有“赞叹眼前的美景触动了诗人思归之欲望”的意思。‎ 故选C ‎【15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鉴赏诗词的语言风格,可以从作者的写作风格、遣词用句的特点、修辞手法等方面加以分析。解答炼字题,可以先解释本义和语境意,然后指出手法,最后结合分析其在句中的作用。本题第一步解释字义:“暗”本是形容词,诗中为动词,是使动用法,使……黯淡。第二步展开联想:联系诗句的意思可知烟雨使千万家房屋都黯淡下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为我们描绘出了烟雨朦胧的意境。第三步点出整体表达效果:把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更生动形象地勾画出千家万户笼罩在烟雨迷蒙之中的朦胧意境。‎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师说》中,韩愈指出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名言“人类从历史中获得的唯一教训就是从不吸取任何教训”如出一辙。‎ ‎(3)《雁门太守行》中,李贺借用典故表现将士忠君报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闻道有先后 (2). 术业有专攻 (3).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4).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 报君黄金台上意 (6). 提携玉龙为君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识记和默写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识记这些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哀”“鉴”“携”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材、质、色在世界建筑史上 。绘制于这些古建筑之上的彩画是建筑物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建筑物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标识。中国古建筑彩画分为官式彩画与地方彩画,它们各具特色,既是中国建筑文化 的体现,也是区别于世界其他地区建筑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中国古建筑彩画的修缮保护仍沿用传统的人工修复方式,建筑彩画的技艺都是彩画艺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来传承,但由于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的逐渐缺少,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消亡,古建筑彩画遗存的科学保护与传承已 。近年来,专家们把数字技术应用于文物的数字存档,这既可对文物进行虚拟修复,又可对文物进行虚拟展示。龙门石窟三维数字化工程、各大博物馆开发的数字博物馆正是成功应用的 。运用数字技术完整记录、整理、修复、存储古建筑彩画遗存信息,( ),搭建新的学习平台。‎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27 -‎ A. 独树一帜 多样性 刻不容缓 案例 B. 自成一家 普遍性 事不宜迟 案例 C. 自成一家 多样性 刻不容缓 个例 D. 独树一帜 普遍性 事不宜迟 个例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既能拓展彩画艺术的展示时空,又能为教育提供更加便捷、直观的教学方式,还能为古建筑彩画的永久保存和科学修缮提供系统的数字化资料 B. 既能拓展彩画艺术的展示时空,又能为古建筑彩画的永久保存和科学修缮提供系统的数字化资料,还能为教育提供更加便捷、直观的教学方式 C. 既能为古建筑彩画的科学修缮和永久保存提供系统的数字化资料,又能拓展彩画艺术的展示时空,还能为教育提供更加便捷、直观的教学方式 D. 既能为古建筑彩画的科学修缮和永久保存提供系统的数字化资料,又能为教育提供更加便捷、直观的教学方式,还能拓展彩画艺术的展示时空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建筑彩画的技艺传承都是彩画艺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但由于逐渐缺少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灭亡 B. 建筑彩画的技艺传承都是彩画艺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但由于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的逐渐缺失,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灭亡 C. 建筑彩画的技艺都是通过彩画艺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来传承,但由于逐渐缺少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消亡 D. 建筑彩画的技艺都是通过彩画艺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来传承,但由于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的逐渐缺失,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消亡 ‎【答案】17. A 18. C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浏览选项,准确理解语境,并结合成语的使用特点及考查中常见误用类型加以判断,注意区分近义成语。‎ 第一空,“独树一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格;“自成一家”指在某一方面的学问或技术有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做法,能自成体系。语境说的是“中国建筑文化”“材、质、色在世界建筑史上”有自己的特色,应选“独树一帜”,排除BC两项。‎ - 27 -‎ 第二空,“普遍性”指普遍的性质或状态;“多样性”指多种样式的状态。语境是说“中国古建筑彩画”是“中国古建筑文化”的特色,体现的是“中国古建筑文化”的丰富多彩,应选“多样性”,排除D项。‎ 第三空,“事不宜迟”指事情急迫,须抓紧快做;“刻不容缓”形容情势十分紧迫,一刻也不容耽搁。语境说“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消亡,古建筑彩画遗存的科学保护与传承”很紧迫,应选“刻不容缓”。‎ 第四空,“个例”指个别的、特殊的事例;“案例”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当中所经历的典型的富有多种意义的事件陈述。语境说“龙门石窟三维数字化工程、各大博物馆开发的数字博物馆正是成功应用的”一个例子,值得借鉴,应选“案例”。‎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与衔接,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最后再根据前后文推断括号处要表达的意思。‎ ‎“能为古建筑彩画的科学修缮和永久保存提供系统的数字化资料”和“能拓展彩画艺术的展示时空”分别照应前文“既可进行文物的虚拟修复,又可进行文物的虚拟展示”;“为教育提供更加便捷、直观的教学方式”与后文“搭建新的学习平台”紧密衔接,排除ABD三项。‎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再浏览选项并作出分析,可以通过语感或语法两种方法加以判断,注意结合高考语病常见错误类型,注意主语一致。‎ 原句两处错误:一是成分残缺,可在“彩画艺匠”前加“通过”,排除AB项;第二个分句“传统技艺”与“缺少”搭配不当,可将“缺少”改为“缺失”,排除C项。‎ 故选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水果和蔬菜都含有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等营养,但①_____。蔬菜尤其是深色蔬菜,所含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的含量都高于水果,因此水果不能代替蔬莱;②_______‎ - 27 -‎ ‎ 水果中的碳水化合物、有机酸、芳香物质比新鲜蔬菜多,且食用方便、不需烹调加热,营养成分不会因烹调而受损。维生素补充剂不能代替水果和蔬菜,维生素C片营养过于单一,即使是复合维生素片,③_______各种水果加工制 品如果汁、水果罐头、果脯、干果等,营养价值也不能与水果相提并论。‎ ‎【答案】 (1). 两者营养价值优势不同 (2). 蔬菜也无法代替水果 (3). 营养还是不如水果和蔬菜全面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要准确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段,把握文段的主旨,因为文段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围绕主旨表达展开的。重点则是瞻前顾后,前勾后连,灵活推断。根据横线前的“但”,表明与前一句构成转折关系,又根据后文的分号看出第一个横线处是总领句,应填“两者营养价值优势不同”之类的句子。根据分号可以判断第二个横线处应填与分号前的句子相对应的中心句,应填“蔬菜也无法替代水果”之类的句子。根据前文“维生素C片营养过于单一”及关联词“即使”,再根据后文“营养价值也不能与水果相提并论”,第三个横线处应填“营养还是不如水果和蔬菜全面”之类的句子。‎ ‎21.请对这段新闻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为什么要开展珠峰高程测定?根据珠峰及邻近地区地壳水平和垂直运动速率变化,可以揭示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相互作用——这是引起我国大陆周期性地震活动的原动力,对地震预报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精确的峰顶雪深、气象和风速等数据,将为冰川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地学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2020年5月27日10时20分许,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员们更换完氧气后顺利通过珠峰海拔8800米的“第三台阶”。最终在11时,所有队员成功登顶。‎ ‎【答案】珠峰高程测定对地震预报、防灾减灾以及地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5月27日,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 ‎【解析】‎ ‎【详解】‎ - 27 -‎ 本题考查语段压缩。首先应辨明语段的表达方式,针对不同的表达方式,采取不同的应对技巧。说明性语段:抓说明对象,扣住其特征。议论性文段:可以采取抓中心句的方法。记叙性文段,可以通过抓记叙的要素来抓信息。具体操作过程:找——陈述对象、中心事件、性质、结果;写——必须按照题干要求(含标点)、尽可能运用原文词语、尽量运用主谓句表达。本题属于新闻报道,根据新闻报道的内容,找出报道对象以及特征,新闻事件以及影响等关键信息,加以概括即可。根据材料可知,该则报道的内容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开展珠峰高程测定的意义,从“对地震预报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和“将为冰川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地学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这两句中加以概括即可,可概括为“珠峰高程测定对地震预报、防灾减灾以及地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二是报道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员们成功登顶的消息,根据“2020年5月27日10时20分许,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员们更换完氧气后顺利通过珠峰海拔8800米的‘第三台阶’。最终在11时,所有队员成功登顶”,提取时间以及主要事件,可概括为“2020年5月27日,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 ‎【点睛】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5月4日,青年学生走上街头,高喊口号,要求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维护国家主权尊严。80多年前的长征,红军战士大部分都是青年人,爬雪山,过草地,用脚步丈量中国的大地。建设年代,多少青年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奋斗、默默耕耘,用自己的汗水灌溉信仰之花、理想之花。‎ 今年,在突如其来的防控考验面前,青年勇敢地站在了第一线,用自己的铁肩膀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他们中有与病魔作斗争的白衣天使,有奋战在医院工地的农民工,有在实验室攻坚克难的科技工作者,有日夜坚守岗位的青年志愿者,有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有人说,中国的80后、90后和00后是垮掉的一代。事实粉碎了他们的预言,他们不是垮掉的一代,而是崛起的一代。中国从来就没有“垮掉的一代”,只有一代代“永不弯曲的青年脊梁”。‎ 现实生活中,有些现象与青年人的精神显得格格不入,比如:“巨婴”,身体是成年,心理是婴儿,不成熟、无担当、长不大。“佛系青年”:有也行,没有也行,什么都无所谓,朝气不足、暮气有余。“懒癌患者”:懒得说,懒得做,习惯性拖延,激情不足。他们缺乏青年应有的精神风貌。有的甚至在网络上发表伤害国人感情的“恨国”言论,越出了爱国的底线。这些现象只是少数,绝不是主流,但背后的负能量所产生的破坏力却不可小觑。‎ ‎ 阅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悟和认识?请据此写一篇议论文。‎ ‎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 27 -‎ 新时代,新青年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飞逝的光阴里,历史已经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党的十九大召开,中国迎来了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下,青年们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青年兴、国家兴、民族兴、社会兴,青年强、国家强、民族强、社会强。‎ 青年生活的时代不同,其历史使命也不同。新青年是新时代的建设者和主力军,要树立强烈的新时代主人公意识和责任感,以豪情万丈拥抱新时代。‎ 可能有的青年认为建设新时代是别人的事,做一个不争不抢、随遇而安的“佛系青年”就好。‎ 可是这样真的好吗?梁启超说,人生须知负责任之苦楚,方知尽责任之乐趣。这些所谓的“佛系青年”放弃追求自己的理想,而囿于眼前可见的名和利,再摆出若干条的“无奈”的理由把所有的“不理想”归罪于这个时代,这不是担当,是逃避、是推脱!而任何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需要主人公的意识,担当的品性,用勇气、魄力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如今,我们青年正处于干事创业的黄金年龄时期,要干事就必然会遭遇挫折,而要成事就必须直面挫折,不能畏难,不能绕道。新时代下青年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建设新时代是每一位青年的责任,这种责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共梦”的不竭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青年,青年一代要以自己的理想、活力和担当,投身于祖国建设各方面去施展抱负,将人生价值倾注于为人民奉献力量、为国家建功立业中,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青年在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过程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塑造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素养及精神风貌。‎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中国青年,国之栋梁!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作为新青年,我们要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走出我们新中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就要我们这一代人用坚定的意力、坚定的步伐、高昂的气魄去完成和实现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美好生活,为祖国和民族出一份自己微薄的力量,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解析】‎ ‎【详解】审题: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典型的材料作文题目。材料作文一般包括材料和要求两部分。审题时首先要准确理解材料的主要内容,从材料中抓住关键性的语句进行分析,提炼写作的中心,这是写作的关键。‎ - 27 -‎ 本题中材料部分共由三段组成。第一段写五四时期,青年人为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奔走;长征时期,青年人不怕艰辛,顽强的战胜困难;建设时期,青年人甘于平凡,默默奋斗用自己的汗水为信仰和理想而努力。由此可以看出,青年人一直以来都在为了祖国尊严、理想信仰不屈不挠的努力奋斗着,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青年精神”。第二段写当今青年人秉承“青年精神”,具有责任与担当意识,能够经受疫情的严峻考验,是“崛起的一代”,是“永不弯曲的青年脊梁”。第三段写“佛系青年”不积极进取、跨越爱国底线、传播负能量,实际上是“垮掉的一代”。三段材料关系紧密,第一段总说,明确一直以来中国青年身上都秉承着爱国、有理想、有责任意识、积极进取、不屈不挠的“青年精神”。第二段和第三段材料分别正反两方面写当今社会上存在的主流“崛起的一代青年”和非主流“垮掉的一代青年”两种情况,对前者我们给予肯定赞扬,对后者如“巨婴”“佛系青年”“懒癌患者”“恨国者”我们则应批判或否定。综合以上分析立意即可。‎ 立意:1. 拒做“佛系青年”,积极进取 ‎2. 让青年精神发扬光大 ‎3. 做爱国、进取、担当的有为青年 ‎4. 中国青年的勇担责任 ‎5.中国青年,中国的骄傲 素材:1. 和平年代,爱国一般挂在嘴上。有人戏称90、00后是垮掉的一代,其实只是他们爱国的形式不一样而已,同样,时代缔造的英雄也不一样。‎ 在中国目前有两种青年人。第一种,穿着光鲜亮丽,白天在家刷手机,晚上酒吧在蹦迪,或者是在某某公司做着小白领,体验小资生活,要么就是过着和自己收入不匹配的奢华生活,过一天算一天的那种。第二种,“召必来、来必战,我报名”“我年轻,请让我先上”“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这些青年在国家危亡时刻,舍己为国,从在第一线,特别是疫情阶段,当别人都唯恐避之不及的时候,他们冲在第一线。显然,第二种比较多。这些人包括主动请缨奔赴一线的白衣天使、一声令下就奔赴疫区的人民军队、自发爱心调动物资的志愿者、不舍昼夜的基建工作者、海外人肉背口罩的留学生……他们就是最可爱的“逆行者”。‎ 全国援持武汉的白衣天使,有1.2万人是90后,甚至00后!其实,他们不过是孩子,学着老师的样子,脱下校服,治病救人而已,这些中国青年,在不安全的环境下,舍命救人。你要知道,防护只是防护,不能做到隔绝病毒,一旦感染,是会死人的!武汉医生夏思思,非常不幸感染了病毒,于2月23日凌晨离世,年仅29岁。这就是今天中国的年轻人,这就是中国的医护队伍,还要说90、00后是垮掉的一代吗?他们已经扛起了社会的责任,并且做得很好。‎ 一夜长大的中国青年,或许因为富足的生活暂时忘记了生活的不易,但是关键时刻,我们放弃物质,去追求精神的丰盈,所谓“少年出英雄”,这大概就是中国青年的担当吧。‎ - 27 -‎ ‎2. 当然除了医护人员,中国还有很多青年在默默奉献。‎ 中国是抗疫做的最好的国家,没有之一,这不是因为我们救活了多少人,也不是我们阻断了病毒的大规模爆发,而是我们的社会没有出现秩序问题。全国封锁,十几亿人要吃饭!保证水电、食物供给等基本生活物资供给,这是欧美极发达国家到现在都没有做到的。感谢那些在一线的中国年轻人,他们作出了巨大贡献,也许他是一个快递员、也许他是一个志愿者,也许他是一个没有留下姓名的路人,但是他们都是中国青年,中国的骄傲。‎ ‎“生命摆渡人”——汪勇 他一个人,以快递员的身份,几乎撬动了医护人员的整条后勤保障线。‎ 交通:他独自找到各种打车服务软件,把接单范围从3.5公里变成了15公里,只为方便医护人员上下班。‎ 吃饭:他独自联系饭店、社区,1.5万份米饭,只为解决医护人员吃饭的问题。‎ 衣服:南方医护人员不习惯湖北的气候,他筹备10万元,走遍武汉所有市场,只为解决羽绒服和充电器的问题。‎ 记住!他只是一个快递员,却做了和快递毫无关系的事情,这种担当让国家邮政局授予他“最美快递员”特别奖,人民日报称他为“生命摆渡人”。“扛得住这个阶段命运给予你的艰难困苦,以后我可以扛得住自己所作的任何选择。”这是采访汪勇时他说的一句话。‎ 的确,在这个时代,不论是一线的医护人员还是大卡司机、志愿者、快递小哥、外卖小哥,这些人很多都是中国青年,他们满怀激情、不畏牺牲,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世界的未来!‎ 百年前梁启超先生发出“少年强则国强”的呼唤,现在的中国青年用自己的方式跨时空应答,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中国人完成了历史和精神的传承。‎ ‎5. 100多年前,因为青年的进步,我们有了五四青年节。让我们铭记五四精神: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没有动乱的新时代,在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要做到“依然忧国忧民、依然热爱祖国、依然积极创新、依然积极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用一句网上很流行的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最后,我想说,一个国家最好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80后、90后、00后,你们辛苦了!疫情未结束,故事在上演。在家里,你是宝贝孩子,在社会,你就是最美的身影!正值五四青年节,请留下你的评论,让我们致敬青春!致敬勇敢!致敬中国青年!‎ ‎6. 习近平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 - 27 -‎ 来信收悉。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我向你们、向奋斗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上的广大青年,致以诚挚的问候!‎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希望你们努力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继续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拼搏奋战,带动广大青年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习近平   2020年3月15日 ‎7. 新时代青年的使命 ‎ “愿中国青年都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鲁迅曾在《热风》中如是说。青年,自古以来都代表着一个民族,国家的未来。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有自己的使命,不是仅仅存在着,而是去生活与改变,青年亦是如此……‎ 使命,是爱国,是国难当头坚定地迈出自己的步伐。从古至今,英雄伟人的事迹数不胜数,他们热爱着祖国,热爱着他们的时代。在这个春节,疫情的爆发使我们在感叹惊讶的同时,心里也被社会上各个小小角色温暖着。医护人员、人民警察、默默的奉献者……他们舍弃了与亲朋好友举杯欢畅,选择将团圆搬到抗“疫”战场,他们披星戴月地守护一座座城市,用无畏对抗着疫情。在这寒冬中,传递一份份温暖。两分悸动,从而点点连心。2020的冬与春,在这期盼载着使命。祖国大地更将因此而万物复苏,迎来新生。这是中国青年团结的力量,也是中国青年使命感的力量。爱这片土地上具体的人,感谢所有为我们的安全付出努力,甚至生命的伟大的人们。愿我们都记住此刻的感受,保有炽热的内心和滚烫的灵魂。‎ 使命感是在必要的时候舍弃小我为保大我,在电影《紧急救援》中,有这么一句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战场,我是一名特警队员……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电影中更是通过火中燃烧的一幕,体现着生命与无私精神的力量。最近的疫情也体现着生与死的考验,医生把生的希望留个了病人,战斗在一线,但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是整个医生团队,是整个中国都在战斗。我们没有抛弃谁,而是团结在一起,共同渡过难关。钟南山院士冲在一线,为祖国的安危奋斗在一线,整个医疗团队拧成了一根绳。是的,团队与个人如何协调在于个人是否具有使命感。具有使命感的人,他们往往将大我放在小我前,为了集体发光发热。‎ - 27 -‎ 使命感在于个人,更是把握当下,分辨现实与理想。社会上的许多人正值青年,很迷茫,很好奇自己将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是遇到一些什么样的人。他们常常疑惑着是否做着喜欢的事,是否因为自己所做的事而感到快乐。看到王小波的一句话,“青年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勇气,和他们的远大前程。”是的,有无使命感在于你是生活还是活着。一年之中生活了一天,却重复364遍,我们想要的时光不是这样子,学会逼自己改变一下,说不定每天都会有熠熠生辉的光。‎ 当青年有了使命感,国家才会有更加明媚的未来。愿中国青年都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走向更高的高度。‎ 结构:文章开头先明确观点新时代下,青年们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青年兴、国家兴、民族兴、社会兴,青年强、国家强、民族强、社会强;接着引出用梁启超的话批驳“佛系青年”,指出现代青年人也需要有主人公的意识,担当的品性以及勇气和魄力;然后进一步分析建设新时代是每一位青年的责任,青年一代要以自己的理想、活力和担当,投身于祖国建设,实现人生价值;最后指出“中国青年,国之栋梁”,作为新青年,我们用坚定的意力、坚定的步伐、高昂的气魄去完成和实现中国梦。‎ ‎ ‎ - 27 -‎